首页范文化学工程与管理十篇化学工程与管理十篇

化学工程与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40:47

化学工程与管理篇1

关键词:公路工程管理;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管理

引言

我国社会近年来呈现出迅猛的发展趋势,日益加快的城镇化进程,在基础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公路建设发展基于此日益完善。日益发展的公路工程领域,使社会基础建设的发展更加便利,为促进各经济区域的交流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经济随着改革开放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公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突显出公路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公路工程管理人员对于工程管理问题日益重视,这对其管理规范化与科学化产生了重要促进作用。结合公路工程目前的管理情况发现,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公路工程管理人员对此应提高重视程度,采取有针对性地应对措施,逐渐应用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对于运输业、快递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使经济社会效益进一步提高。本研究基于此与公路工程管理现状及管理规范化与科学化的重要作用相结合,较深入地分析了公路工程管理中目前比较常见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对于提高公路工程管理规范化及科学化水平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公路工程管理的发展现状

在实施公路工程方案中,工程管理部门应结合实际需要对项目管理的顺序做好相关安排,对分项工程编制进度计划,结合各项进度对总进度进行安排,并注意不能互相干扰各分项工程。若发生变化,应针对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在工程方案执行中以进度表为指导,某环节若不能严格遵循预定计划容易将局部安排甚至全局安排造成影响。具体内容涉及施工前应对测量放样补充、组织调配人员、配备和维修机具、供应材料和试验、配备和维修运输工具、培训考核技工、供应水电、工地应急和安全设施、职工生活、医疗卫生、财务管理、工程定额和统计分析进度等有关内容的管理。施工现场不仅要有分项管理人员,还有要全面管理人员。结合对公路工程管理现状的分析,可发现存在于现行管理模式中的不足很多,以实现对其规范化与科学化进一步加强。一是由于公路工程涉及公路规划、施工及养护等多个环节,其范围相对较为广泛,需要十分复杂的施工管理工作。二是公路修建的承包单位规划不够宏观,监督管理能力不够微观,导致公路工程项目存在质量、建设费用及施工进度等方面的问题,进而造成浪费资源的不利影响。三是目前尽管有很多规模的投资,但存在比较复杂的技术和不细致的分工等问题。四是部分公路工程单位的管理型人才相对不足,有关技术与法律知识有待完善,进而对项目施工进度造成一定影响。五是有关管理部门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无法实现监督管理的有效性。

2公路工程管理规范化与科学化的重要意义

2.1为公路工程按设计计划正常竣工提供重要保证

公路工程具有比较繁琐的过程,与应用很多工艺技术具有一定关系,工程建设现场环境对施工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若公路工程管理人员在工程施工前期对施工规划和施工进度安排合理,同时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并在应用中不断完善,尽可能消除施工中存在的不利因素,以确保公路工程建设的正常完工。

2.2对于提高公路工程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对公路工程质量问题的分析可见,导致质量问题的一个最直接原因就是管理中存在缺陷。因不到位的公路工程管理工作导致发生一些工程质量事故,不只是影响居民正常出行,也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公路工程中提高科学化及规范化管理水平,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常见问题。公路工程管理人员为不断提高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在工程建设施工中应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使公路工程管理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并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为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创造有利条件。

3公路工程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一是公路工程管理人员缺乏较高的业务素质。公路工程管理人员不只是对施工技术应熟练掌握,还应在现场管理方面具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可在具体施工中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时发现并妥善解决,便于为公路工程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创造有利条件。公路工程施工中通常有很多因素引发一些问题,具体情况比较复杂。若管理人员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突然发生问题时将难以采取有针对性地应对措施,进而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二是公路工程管理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公路工程施工及管理部门,若重视公路工程管理程度不高,或管理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在公路施工中易出现浪费材料、与施工质量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甚至引发各类安全事故等问题。因此,应高度重视工程设计、采购原材料、施工计划及施安全防护措施等公路工程施工环节,以保证公路工程建设质量。三是公路工程缺乏合理的管理方式。因公路工程施工与很多施工工艺有关,具有比较复杂的施工过程,若缺乏合理的工程管理方式,或没有规避工程周边因素,可能导致降低工程质量或延期等情况。在对工程管理方式选择时,部分施工单位对其它单位管理制度照搬,施工前期对周边环境缺乏必要的考察,造成工程管理方式缺乏科学性,不能充分发挥工程管理的作用,进而影响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成本及安全。四是公路工程资料管理工作中有不足之处。公路工程管理人员不重视工程资料管理,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有随意处置工程资料,经常发生系统性不足,资料不全或丢失等问题表现。在后期复查公路工程资料或有与此公路工程类似情况时,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公路工程管理科学化与规范化的有效措施

通过对公路工程管理中目前比较常见的一些问题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应对措施:一是对公路工程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使公路工程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根据管理内容公路工程管理主要分为施工人员管理和工程材料管理两方面内容。施工单位应将这两方面管理工作做好,使公路工程管理实现科学化与规范化。公路工程施工中若发生一些问题,应深入分析其产生原因,再采取有针对性地措施进行妥善解决。施工单位不仅要对公路工程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还要灵活应用管理方式,结合工程工期对工程进度进行合理安排。施工管理单位应对工程材料加强检验,为工程材料符合实际施工需求提供重要保证。进入施工现场的工程材料在存放中应结合材料属性及实际需求,为后期使用做好相关准备。管理人员对公路工程管理问题进行解决时,应加强对经验的积累,便于日后在工程管理中使选择的管理方式更适宜,进而使公路工程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二是公路工程管理人员进一步提高科学化及规范化意识。在公路工程中,人员是管理主体,所以,最重要的是使公路工程管理人员提高科学化与规范化意识。施工管理单位不只是要定期培训相关管理人员,还应在培训中更侧重于管理科学化与规范化方面的内容,使参加培训人员的管理意识明显提高,对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提高重视程度,对传统管理工作中管理行为和观念的不科学、不规范彻底摒弃。不断创新施工管理,各部门人员之间加强配合,进而为工程施工管理创造和谐的氛围。三是公路工程中应深入落实科学化及规范化管理制度。提高公路工程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在公路工程中应有效落实科学化及规范化管理制度,工程管理施工单位及管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公路工程管理制度,并在实际施工中加强科学监管,如果在具体工作中产生相关问题,应及时采取解决或补救措施,保证有效落实相关管理制度,以不断提高公路工程施工管理规范化水平。四是管理资源调配实现科学化、规范化。为使施工单位加强对公路工程的有效控制,应对管理资源调配实现科学化与规范化。而且,施工单位还应利用调配管理资源使施工成本进一步降低。在管理中施工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在绩效考核方面制定科学规范的制度,在工程建设成本方面提高节约意识,不断优化资金使用效率,进而提高公路工程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施工单位应对新工艺、新技术勇于尝试,在具体应用中不断创新及完善,深入落实工程管理资源。

化学工程与管理篇2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施工资料管理教学模式

随着笔者学院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任务的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落到实处。笔者学院路桥工程系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之施工资料管理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也循序渐进地拉开序幕。

施工资料管理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过程,由“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这样课堂教学变活跃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最终把课堂交给学生的目的也达到了。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材的使用

对教师而言,一体化教学学材的知识涵盖面十分广泛,需要任课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如公路工程档案管理工程的实践经验与公路施工经验等,以便教师在使用一体化学材时从整体上把握教学重难点,使学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另外,由于一体化学材打破了以往各个学科分开的格局,使所有的学科知识均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完全融入其中,按工作程序需要出现在任务中,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在资料的查询与收集上。因此为完成工作任务而安排学生有针对性地选好学材、收集与工作任务相关的信息等准备工作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工作。

施工资料管理课程在学材的选择上,以完成实际工程项目内容为导向,以学生版工作页为主线,以选用《广东省高速公路竣工文件编制及档案整理办法》最新版本、《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分册土建工程)》(JtGF80/1-2004)、交通部交办发[2001]390号《关于印发〈公路工程竣工文件材料立卷归档管理办法〉的通知》、《佛山市公路建设项目档案工作指南(2008版)》(第一册)建设项目档案编制及归档指南作为该课程的教学参考学材为辅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二、课堂的组织

一体化教学过程主要是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把相关的理论知识融入到教学中,对学生而言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通过查询资料、小组研究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而教师具备课堂控制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一体化教学过程开展的顺利程度,教师在开展《施工资料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教学过程中需要分组完成任务,要求分组数、组员应明确,且教师须明确每组工作任务,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知道本次课程的学习任务重点。与此同时,教师应预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消化工作任务内容。

二是以U形安排小组座位,尽可能面朝黑板,以便于学生都能够轻松地看到教学演示,并且要保证教师在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能够走到每位有需要答疑的学生身边及时进行指导。

三是在制订计划环节,要求学生提供纸质的简易计划,包括完成的方式、工作步骤、时间等因素。教师应限制完成任务的时间。

四是学生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教师应起到引导作用,而非直接提供结果。

五是决策过程应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尽可能自主学习。

六是注重任务完成后的评价。一体化教学结束后,小组互评、教师对小组进行总结、考核和评价,是指导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是否达到学习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总结实训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帮助学生把实践经验进一步提高,形成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由于授课学生的素质、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及课程的不同等因素,小组讨论后的评价形式不尽相同。

七是学院在一体化改革中需尽可能实行教学资料信息网络化,便于学生在完成任务时能及时查阅相关信息。优化网络条件,教学环境需配备足够电脑设备等硬件设施。

总之,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改革,为笔者学院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在教学改革中也存在着很多困难。例如教师对教学改革的认识不到位,学生数量多,设备配备不能完全满足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要求,课程设置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评价体系不够全面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在深化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克服、不断完善,总结出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郑安峰.一体化课程改革实施的研究与探讨[J].课外阅读,2012(9).

化学工程与管理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行政管理;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年来,建筑企业经济规模快速增长、企业收入和产业延伸加速跨越。但由于行业特性,许多煤炭企业仍依然面临着行政管理科学化的障碍。企业行政是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推动和保证着企业的计划、生产、财务、营销等的顺利、有效进行和相互之间的协调沟通。建立适应行业特性、市场实际和中国国情的行政管理新体制,已经成为建筑企业的重要课题。

一、行政管理的基本理念

我国现行和应用的大多数行政管理制度与方法都是学习与借鉴国外的一些方法与理念,很少是本土化的理论。泰罗开创了科学管理时代以来,莱芬韦尔和库克加以发展,并加以英语与行政管理方面,这此时他们都取得了卓绝的成就,使行政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使良好的形象得以展现,至此,科学管理的理论便被普遍应用与推广,逐渐的被行政管理所吸收与借鉴,在行政管理方面,科学管理也日益展现其优势,受到一致好评并备受关注。

二、行政管理科学化的主要方式

(一)坚持科学的行政工作方法。倡导以科学的行政工作方法进行行政管理。将工作人员与科学连接在一起,对行政工作进行科学的分工,同时,行政人员承担相应分量的责任,保证权责对等、统一。只有权力与责任相符合,这样才能形成公平行政的组织纪律,保证组织的稳定。

(二)建立行政人员的选拔、培训和考核机制。坚持建立行政人员的培训开发与考核机制是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的主要方式之一,科学地选择和和不断地培训行政人员。管理人员有责任细致地研究每一个行政人员的性格和工作表现,不断开发出他们的能力。通过对行政人员的选拔和培训,在精神上、思想上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引导,督促其树立促进行政管理科学化的理念,同时,需要培养行政人员的独立人格,使其能够有效的掌握相应的制度规章,并运用规章制度独立行使执行权。

实行行政人员的绩效考核,通过对行政人员进行内、外部考核;定量、定性考核;考核与测评相结合,可以使考核的科学性、公平性、公开性、真实性有效的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三)完善监督机制。早在西方行政管理科学化手段中,便在威尔逊时期提出了行政监督的思想,强调行政管理必须对任何方面的公众舆论都保持敏锐的反应。现今,随着我国行政管理实践中行政裁量权的不断扩大,在行政执行中凸显除了较多的问题,诸如:行政管理中行政人员滥用权力、违法乱纪、无视公民权力、管理混乱、不负责任等导致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不良情况。行政人员在行政执行中,虽然制订了执行标准和考核标准,但执行起来存在很大的弹性空间,部分行政人员指国家利益于不顾,在行政管理中,不合法的行政行为长期存在,严重损害了政策本身的科学性及公民与国家的利益,行政机构立法规制的缺失与有效行政监督机制尚待完善,行政监督力度不够,导致行政管理科学化路程受阻。所以,在行政管理的科学化过程中,有待于监督体制的监测和督促。因此需要建立以立法、司法、行政三位为一体的较为完善的行政监督体系,从各个层面进行强化分支,增取将每一个监督对象进行细化,确保行政系统高效地运作。对于行政管理相对薄弱的化解必须对其实施经常性、反复性的监督,避免不些潜在因素、突变因素造成行政管理的混乱性。因此,在行政管理中,要不断发挥群众监督对行政管理的促进作用。同时,行政机构必须加强内部监督,充分利用社会监督,将行政弹性过大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扼杀在潜伏初期。

三、提高建筑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有效路径

当前企业行政效率在管理方法上陈旧僵化,仅注重行政规章和行政命令,无法调动行政官员的积极性。所以要有的放矢,找准提高建筑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有效路径:

(一)明确各层级的职责、工作目标与权限方位。建筑企业对安全工作特别重视,基本上所有部门都有安全管理的相关职责。遇到研究安全问题时,几乎素有的行政单位都要受到这样或那样、或大或小的责任。所以,面对像安全工作这样的事情,要对不同的行政管理层次、不同的管理部门,明确工作职责,重点从组织结构、决策程序、信息反馈等方面提高效率。

(二)建立健全建筑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和认真执行行政部门的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工作程序以及一系列规范化表格、图表等,从而建立起行政部门的法治秩序。提高行政效率,必须加强行政管理法规的建设,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以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形式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

(三)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每一个行政工作人员都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作为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是知识水平高,各方面素质优良的公共管理者。企业行政人员素质的提高可以提高组织管理的有效性,能够实现科学而又艺术的管理。经济的全球化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在未来的管理中必须有国际眼光,熟悉国际游戏规则,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四)引入科学的建筑企业管理方法。引入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等。转变以往反正企业的原料成本很小,企业总可以旱涝保收的错误观念,要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指导企业的投入和产出,可以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同时科学衡量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最终提高行政效率。

(五)利益科学的方法将行政管理的流程加以精简,提高工作效率。行政管理科学化管理一个关键且重要的环节便是精简机构,这对于优化管理流程至关重要。在对行政管理工作进行优化与精简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程序简化、权责明确的标准与要求,保证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与流程能够有专门的责任人与负责部门,实现流程中各部门资源的信息共享,从而呈现相互协助、促进与制约的局面,保证行政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并且,在新的行政管理形势下,要对行政人员的相关管理规章与制度加以调整,充分利用新的科学化的理论、手段在行政管理上的应用。

(六)利用科学化手段建立行政信息化系统。目前,我国行政机构正在整合资源,争取实现网上办公应用系统的早日实用,行政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系统的建立可以灵活运用信息网络传递行政决策、制度变更等重要行政信息,加强各行政部门信息沟通的及时性,使行政管理过程的事中、事后管理者随时得到确切、全面的信息反馈,提高决策的的准确性。在管理中要注重行政管理消息的反馈,通过行政中出现的情况以便随时调整行政管理的目标与方式,达到科学化管理的最终目的。

(七)利用科学化手段实现文化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在推行科学化手段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过程中,科学化管理已然成为一种文化,是行政管理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利用文化建设引导行政机构干部形成效率最高化、服务最大化和管理标准化的行政管理理念,与此同时,还应促使行政人员形成雷厉风行和严谨细致等行政管理核心价值观,把行政管理科学化融入到生活中去,并把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应用当作一种工作要求和文化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的行政管理能力,积极的投身行政工作实践。

结束语

建筑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但是,当前我国建筑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着机构庞大臃肿、人员众多、权力集中缺乏制约、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观念陈旧保守、运转不灵、效率低下、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缺乏经济效益观念、行政体制不健全、旧观念的束缚等原因造成的。为此,广大建筑企业我们要充分运用现代企业行政管理模式,以人为本,健全企业规章制度,逐步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发挥和利用人的内在潜能,提高行政管理效率,获得最佳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臧忠生.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J].吉林政报,2011,08:33-39.

[2]乌云高娃.蒙古族非正式制度对行政管理活动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3.

化学工程与管理篇4

1.哲学、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科学社会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党史、政治学、国际政治、行政学(管理)、外交学、国际文化交流、政治经济学、国际事务、思想政治教育、党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与行政学。

2.公共(行政)管理类:卫生管理类、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学、公共事业管理、公共关系、土地资源管理、国防教育与管理、劳动关系、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管理、城市管理(监察)、社区管理、村(乡)镇管理、农村行政管理、社会福利事业管理、涉外事务管理、行政管理办公自动化、教育(行政)管理等各专业公共行政管理、文化产业等各类产业管理、航运管理等各类交通运输管理、自然保护区等各类保护区和开发区管理。

3.卫生管理类:卫生监督、卫生信息管理、公共卫生管理、医学文秘、医院管理。

4.社会学类:社会学、应用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女性学、伦理学、人类学、人口学(工作)、社会工作(含司法社会工作方向等)、社会管理、社区服务(管理)、社区康复、家政学(服务)、老年服务(管理)、青少年工作(管理)。

5.经济管理类:经济学类、财政税收类、金融类、会计与审计类、管理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工业经济、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土地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市场开发、市场营销教育、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投资(学)、(企业)人力资源(人事)管理、旅游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涉外旅游、导游、旅行社经营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物流管理、国际贸易、贸易经济、工业外贸、国际商务、商务策划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物业管理、特许经营管理、连锁经营管理、资产评估、商品学、产品质量工程、国际企业管理、饭店(宾馆、酒店)管理、(企业)理财、林业信息管理、管理工程、国际工程管理、国际市场营销、商务管理、医药营销等各种专业营销、工商企业管理、工商行政管理、证券投资与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电子商务、经济信息管理、经济管理(学)、劳动经济、农村区域发展、农业经济、农业经营管理、农林经济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乡镇企业管理、建筑工程营造与管理、国际文化贸易、网络经济(学)、体育经济、海洋经济、农业经济、运输经济、劳动经济、投资经济(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或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6.经济学类:财政税收类、金融类、经济学、国际经济、发展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

7.财政税收类:财政(学)、税收(务)、涉外税收。

8.金融类:金融(学)、金融工程、金融管理、经济与金融、国际金融、信用管理、证券、证券投资、期货、货币银行学、保险(学)、保险(实务)、医疗保险实务。

9.会计与审计类:会计(学)、审计(实务)、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教育)、国际会计、会计(财务)电算化、注册会计师、会计与统计核算、财务信息管理、工业(企业)会计等各类专业会计。

10.数学、统计类:数学、数理基础科学、应用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统计(学)、计划统计、经营计划与统计、统计与概算、国土资源调查等各类专业统计调查。

11.法学类:法学(含民法、商法、刑法、经济法、行政法、国际经济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环境资源法、财税金融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方向法学)、诉讼法、知识产权法、法律(事务)、国际法、刑事司法、监狱学、律师、涉外法律(事务)、经济法律事务、公安法制。

12.汉语言与文秘类:汉(中国)语言文学(教育)、汉语言、中国语言文学(化)、中文应用、对外汉语、华文教育、应用语言学、戏剧影视文学、古典文献、文学、中国文学、汉语言文学与文化传播、秘书(学)、文秘(学)、中文(文秘或秘书)教育、现代秘书、司法文秘(秘书)等各类专业文秘(秘书)。

13.新闻传播类: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媒体创意、广告(学)、工业设计、影视艺术技术、广播电视技术(工程)。

14.文物考古与历史学类:历史、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学)、文物保护、博物馆。

15.民族宗教类:民族学、宗教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16.外国语言文学类:根据职位需要设置相应语种

17.图书与档案学类:图书馆(管理)、档案(管理)、科技档案、图书档案管理。

18.计量测量类:计量技术、测量技术、检测技术、精密仪器、几何计量测试、光学计量、无线电计量测试、热工计量测试、力学计量测试。

1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计算机科学(技术或教育)、各类(计算机)软件技术(工程)、各类(计算机)网络技术(工程)、各类(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各类(计算机)信息科学(工程或技术)、各类(计算机)信息管理(或应用)、各类计算机管理(或应用)、各类计算机控制(技术)、各类计算机通信(通讯)、各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信息)网络安全(监察)、信息安全、系统理论(科学或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地球(地理)信息系统(科学或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机)科学、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计算机与经济管理、计算机系统维护、计算机硬件(器件或设备)、电器与电脑、可视化程序设计、web应用程序设计、多媒体制作、图形图像制作、动漫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办公自动化技术、软件测试。

20.电气电力(强电)类:电力(电气)工程、电气自动化、电站自动化、电站测控、变电运行、高压输配电线路、(电力)线路运行、电气技术教育、微电机、电机与电器、各类电力(电气)自动化、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电厂热能动力装置、火电厂集控运行、水电站及电力网、供用电技术、电网监控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农村电气化技术、电工(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

21.电子信息与自动化类:电子信息(工程)科学(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子工程(技术)、电子工艺与管理、应用电子技术、电子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仪器仪表、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光电技术(信息工程)、光信息科学(技术)、控制工程、数控技术(设备)、各类自动化专业、电磁场技术、真空电子技术、无线(电)技术、通信工程、信息显示、信息物理工程、信息对抗技术、电子声像技术、图文信息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信息学(工程)、医疗器械工程、医学影像工程、假肢矫形工程、生物信息技术、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工业网络技术、检测技术及应用、理化测试及质检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艺术、微电子学、电子设备与运行管理、通信网络(系统)、(移动)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广播电视网络技术、有线电视工程技术。

22.机械类: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工程、机械装备、精密机械、工业工程、机械自动化、自动化设备、制造工程(工艺)、机械维修及检测技术、机电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制造自动化与测控技术、数控技术(设备)、模具设计与制造、玩具设计与制造、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液压与气动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各类机电或动力设备的运行或维护等、(电子)仪器仪表、医疗仪器仪表等各类专业器械设备、各类汽车(车辆)制造(装配)与维修(检测或运用)技术、汽车改装(整形)技术、制冷与冷藏技术、车辆工程。

23.公安学类:犯罪学、犯罪心理学、侦查(察)学、刑事侦查(察)、刑事(科学)技术、技术侦查、经济侦查、警察指挥与战术、禁毒(学)、经济犯罪侦查、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公安信息技术、公安情报学、公安视听技术、法医学、警犬技术、警卫学、涉外警务、边防管理(或指挥)、边防公安、出入境管理、消防管理(指挥)、火灾勘查、科技防卫、安全防范工程(技术)、公安(安全)保卫、国内安全保卫、公安学、公共安全管理、公安管理、警察管理、核生化消防、预审、痕迹检验、文件鉴定、法化学、治安(学、管理)、(道路)交通管理(工程)、公安文秘、公安法制、警卫、交通管理。

24.司法监所管理类:犯罪学、监狱学、狱政管理、刑事执行、劳教管理、罪犯管教、罪犯教育、矫正教育学、罪犯心理矫治、涉毒人员矫治、司法管理。

25.教育学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教育、初等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学)、教育管理、职业技术教育管理、特殊教育、言语听觉科学、化学教育等各学科教育。

26.心理学类: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含临床心理学方向等)、犯罪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

27.体育学类: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育管理(服务)、运动人体科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生物科学、社会体育、警察体育、休闲体育、竞技体育、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康复与健康、体育保健康复、武术。

28.艺术类:(可以按照小类设置专业条件)

⑴音乐小类:音乐学、作曲、(音乐)指挥、音乐表演、民族音乐、交响乐、声乐、歌剧、戏剧戏曲音乐、音乐剧、钢琴、管弦、各种乐器演奏、现代器乐打击乐、音乐科技与艺术、音乐教育、音乐工程。

⑵美术小类:美术、绘画、中国画、油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雕塑、书法、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动画、木偶表演与制作。

⑶电影电视广播小类:电影编导、广播编导、电视编导、影视学、电视艺术、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摄影。

⑷舞蹈小类:舞蹈学、舞蹈编导、芭蕾舞、中国舞、民族舞蹈。

⑸戏剧戏曲小类:戏剧学、戏曲学、戏剧影视文学。

⑹表演小类:戏剧戏曲表演、话剧表演、影视表演。

⑺舞台艺术类:舞台美术、照明艺术、录音艺术。

⑻播音小类。

⑼主持小类。

⑽导演小类。

⑾艺术管理小类:艺术管理、文化事业管理。

⑿杂项小类:艺术学、公共艺术、艺术设计、新媒体艺术、会展艺术与技术。

29.物理、力学类: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工程物理、核物理、力学、声学、光电子技术科学、工程结构分析。

30.化学化工类:化学(基地)、应用化学、化工、化学工程与艺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工技术、精细化工、有机化工、工业生物工程、化工设备(维修)。

31.材料学类: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稀土工程、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生物功能材料、电子封装技术、陶瓷、硅酸盐。

32.大气与天文学类:天文、空间科学、气象(学)、大气科学(技术)、大气探测技术、应用气象技术、防雷技术。

33.地理科学类:地理、地理信息系统(科学与技术)。

34.地质地矿类:地质、地质工程、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采矿工程(或技术)、石油工程、煤及煤层气工程、天然气、矿物加工、勘查、资源勘查与开发、矿物资源、地质矿产勘查、勘察工程、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地质矿产勘察技术、矿山地质、岩矿鉴定、矿山测量、水文地质与勘查技术、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铀矿地质与勘查技术、非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岩矿分析与鉴定技术、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工程地质勘查、水文与工程地质、矿物加工工程。

35.海洋科学类:海洋(科学)技术、海洋管理、海洋资源、(近岸)海洋环境(科学或工程)、海洋生态、海洋水文、近岸海洋学、海洋生物(工程)、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海洋放射生态学、军事海洋学、渔业资源与渔政管理。

36.环境科学类:环境科学(工程)、资源环境科学(工程)、生态学、海洋资源环境、(近岸)海洋环境(科学或工程)、海洋生态、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水质科学与技术、水务工程、灾害防治工程、辐射防护、环境安全类、(环境)安全工程、环境经济、农业生态学、综合规划、生态植物修复、环境经济与管理、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环境治理(技术)、环境评价、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环境保护技术、资源环境与城市(城乡规划)管理、城市检测与工程技术、水环境监测与保护、城市水净化技术、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

37.能源动力类:电气电力(强电)类、热能动力工程、风能动力工程、能源工程、核工程、核技术、核化工与核燃料、核反应堆、核电、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城市热能应用技术、(城市)燃气工程、供热工程。

38.城建规划类:城乡规划、城市(镇)规划、园林规划、道路规划、土地规划。

39.建筑建设类:建筑学、土木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给排水、工程管理、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经济管理、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建筑工程预决算、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交通土建工程、道路交通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机场建设、渡河工程、地下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房屋建筑工程、建筑设计(技术)、城镇建设、矿井建设、建筑工程技术、建筑施工技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涉外建筑工程、建设工程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室内设计技术、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历史建筑保护工程、环境艺术设计、园林工程(技术)、基础工程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消防工程(技术)、空调工程、(城市)燃气工程、供热工程。

40.交通运输类: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油气储运工程、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物流、海事管理、交通设备信息工程、交通建设与装备、物资储运、道路交通、城市交通、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汽车运用技术、交通运输管理、交通管理、交通工程管理、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路政管理、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城市交通运输、公路监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水运管理、海事管理、港口业务管理、各类轨道交通工程(设备、技术或管理)。

41.景观类:园林、景观学、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城市园林(设计、管理)、园林绿化、园林技术。

42.水利类: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资源与海洋工程、港口海岸(航道)及治河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利用、海岸与海洋工程、水文与水资源、水文自动化测报技术、水信息技术、水政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灌溉与排水技术、河务工程与管理、城市水利、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水务管理、水利工程监理、水土保持。

43.测绘类: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工程测量(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大地测量与卫星定位技术、地图制图技术、矿山测量等各类专业测量或测绘。

44.轻工纺织类:轻化工程、包装工程、印刷工程、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轻工生物技术、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数字印刷、染整技术、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制浆造纸技术、香料香精工艺、表面精饰工艺、现代纺织技术、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丝绸技术、服装设计、染织艺术设计、纺织品装饰艺术设计、新型纺织机电技术、纺织品检验与贸易、包装技术与设计、印刷技术、印刷图文信息处理、印刷设备及工艺、出版与发行。

45.农业工程类: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农业工程、生物系统工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设施农业技术、观光农业。

46.林业工程类: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经济林、林业技术、林产化工技术、木材加工技术、森林采运工程、林业经济信息管理。

47.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应用生物教育、化学生物学、分子科学与工程、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技术、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动植物检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物技术、动物生物技术、生物资源科学、生物安全、植物科学与技术、应用生物科学、植物资源工程。

48.植物生产类:农学、园艺、植物保护、茶学、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农艺教育、园艺教育、园艺技术、特用作物、草业科学、种子科学与工程、食用菌、作物生产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中草药栽培技术、烟草(栽培技术)、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49.森林资源类:林学、森林(资源)保护、植物保护、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森林(生态)旅游。

50.动物科学类: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畜禽生产教育、蜂学、昆虫学、蚕学、动物药学。

51.水产类:渔业(综合技术)、海洋渔业、淡水渔业、水产、水产养殖(技术)、水族、海水养殖、渔业资源与渔政管理、水生动植物保护、海洋捕捞技术。

52.动植物检疫类:动物或植物检疫、生物安全、植物保护、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化学生物学、分子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物技术、动物生物技术、农产品质量检测、饲料与动物营养、特种动物养殖、畜牧、兽医、兽医医药、动物防疫与检疫。

53.基础医学类:基础医学、医学信息学。

54.临床医学类:临床医学(含临床病理学方向、临床急救医学方向、眼与视光学方向、放疗方向等)、中西医临床医学。

55.预防医学类:预防医学、卫生检验检疫、妇幼保健医、营养学。

56.口腔医学类:口腔医学、口腔修复工艺学。

57.中医学:中医学(含中医骨伤方向)、针灸推拿学(含康复医学方向等)、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中药资源与开发、中医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

58.医学技术类:麻醉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放射医学、康复治疗学(技术)、眼视光学(技术)、精神医学、医学技术、听力学、医学实验学、医学美容技术、医学信息学(工程)、医疗器械工程、医学影像工程(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医学检验技术、医学生物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医学营养、呼吸治疗技术。

59.护理学类:护理(学)、助产、护士、涉外护士、产假护士。

60.药学类:制药工程、药理学、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应用药学、临床药学、海洋药学、药事管理、化工与制药、制药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生物制药、兽药生产与营销。

61.食品类: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产品储运与加工、食品工艺、烹饪与营养、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检验(检测)、乳品工程、粮食工程、酿酒工程、葡萄与葡萄酒工程、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贮运与营销。

62.航空航天类:飞行器设计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程力学与航天航空工程、航天运输与控制、飞行技术、(航空航天)质量与可靠性工程。

化学工程与管理篇5

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7·3次2017年01月考试课表2017年01月07日(星期六)2017年01月08日(星期日)09:00-11:3014:30-17:0009:00-11:3014:30-17:00a020205人力资源管理00165劳动就业概论00164劳动经济学00166企业劳动工资管理a020228物流管理07032运输与配送07037信息技术与物流管理07008采购与仓储管理07802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a040101学前教育0039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0039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a040106教育管理00442教育学(二)02111教育心理学a080777通信信息管理09016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06032电信业务与管理a080801房屋建筑工程02394房屋建筑学a081208应用化学02070微生物学02483工业分析02173无机化学(二)03475环境化学08220定量分析化学a082214工程造价管理00708装饰材料与构造06958建筑工程识图与构造06960合同法与合同管理G020106金融07250投资学原理08390金融风险控制与管理08395网络金融与管理G020204会计07250投资学原理G080806建筑工程02446建筑设备06568房屋建筑概论0600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02394房屋建筑学G081707铁道与道路工程06086工程监理06287结构设计原理(二)07258结构设计原理(三)02407路基路面工程05497基础工程06528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06523线路工程(本)07259土力学及路基工程06519工程流体力学06527土木工程施工组织及概预算G082231工程造价管理00708装饰材料与构造08984房屋建筑工程概论04624工程经济学06962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04228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实务06958建筑工程识图与构造06960合同法与合同管理Z020205人力资源管理00165劳动就业概论00164劳动经济学00166企业劳动工资管理Z020209旅游管理00191旅行社经营与管理00193饭店管理概论00194旅游法规00190中国旅游地理Z020211饭店管理00193饭店管理概论00194旅游法规00201饭店餐饮管理Z020228物流管理07032运输与配送07037信息技术与物流管理07008采购与仓储管理07802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Z030202社会工作与管理00266社会心理学(一)00272社会工作概论00273社会工作实务Z040101学前教育Z050442服装设计与工程07538立体裁剪03903服装画技法00677服装材料Z050444环境艺术设计00673素描(二)(人物线描为主)00674色彩00688设计概论Z050445动漫设计00673素描(二)(人物线描为主)00674色彩04744网页动画设计Z071601信息管理与服务02115信息管理基础02118信息检索Z080704电子技术02595高频电子线路09016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02358单片机原理及应用02340线性电子电路02344数字电路Z080725现代信息技术教育03785创意图形设计0434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05196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小教)05918数据库原理与程序设计Z080744数控技术应用05787数控编程05789数控机床操作04068机械制图及autoCad02561机械工程材料Z080752电子信息工程09016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Z080777通信信息管理09016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06032电信业务与管理Z080786移动商务技术03333电子政务概论09016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Z080788嵌入式技术06143电路基础12730LinUX应用编程12732aRm结构与程序开发入门Z080801房屋建筑工程02394房屋建筑学Z080802道路与桥梁工程06279道路工程制图04624工程经济学02405道路勘测设计02411道路施工与管理Z081208应用化学02070微生物学02173无机化学(二)03475环境化学08220定量分析化学Z081305烹饪工艺02528烹饪营养学02527烹饪化学基础02525烹饪原料学Z081306应用生物技术02070微生物学02537发酵工艺学02535有机化学(三)02072生物化学(一)12521酿酒工艺学Z081716铁道与道路工程07258结构设计原理(三)06528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07259土力学及路基工程06519工程流体力学Z081717交通运输管理02571铁路站场02575货物运输组织07267公路财务管理学02573旅客运输组织07263运输企业管理00365交通工程02569运输设备02570运行组织07266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学Z081725汽车维修与检测06921汽车机械基础05875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06904汽车保险与理赔04442汽车概论Z082214工程造价管理06958建筑工程识图与构造06960合同法与合同管理Z082230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03894施工项目管理03887建筑工程基础03891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和合同管理Z100801药学03027植物化学02535有机化学(三)03026药理学(二)03034药事管理学Z100803中药学02972中医基础理论(一)03037药用植物学02974中药学(一)03040中药鉴定学点击查看全部

化学工程与管理篇6

军事医学工程思维的科学性,是指在军事医学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和工程运行中,根据工程科学和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运用军事学、医学、经济学和信息学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原理和知识,充分考虑管理和组织等社会和环境因素的制约,把大量不同性质的工程要素集成、整合成一个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实现一定目的的工程系统。军事医学工程思维的逻辑性,是指在军事医学的工程决策中,根据工程总体目的要求,权衡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安全可靠性、环境适配性等矛盾;在经济允许范围内,选择技术性、安全性和适应性最佳组合的工程方案。军事医学的工程思维的目标设计性,是指在特定的时间限度内、针对特定的军事需求、实现特定的军事医学工程期望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军事卫勤保障的需求,创造最大化的军事价值。主要体现在军事医学工程的价值取向、科学基础、技术可能和流程再造上。其中,价值取向是军人健康和战斗力的维护与促进;科学基础是军事医学工程中各个环节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技术可能是实现军事医学工程的各个实施环节中所需技术的可能性;流程再造是对军事医学工程设计及其实施过程的最优化。军事医学工程思维的实践性,是指综合集成技术因素、经济因素、管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种工程实现要素,综合考虑工程的可行性、可操作性、运筹性等工程实践问题。体现在工程理念的定位、工程本体的概念设计、工程蓝图的规划安排、工程筹划组织规则、工程实施的管理制度(过程控制、质量控制),以及工程产品的效果、效能、效率、效益评价等。其中,效果指军事医学工程的测试和应用结果;效能指军事医学工程所能发挥的卫勤功能;效率指军事医学工程所实现的资源转化能力;效益指军事医学工程对军事、经济和社会的贡献[1]。军事医学工程思维的几个关系军事医学工程思维在实践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关系[1]。工程思维与科学技术思维的关系与知识发现和技术发明的理论思维相比,工程思维是建构性思维、设计性思维、集成性思维和实践性思维,突出体现为实践理性。军事医学工程思维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更具综合性,往往是知识价值、技术价值与军事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的融合。军事医学的工程思维渗透到工程理念、工程系统分析、工程设计、工程构建和工程价值评价等工程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程的成败、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率。军事医学的工程目的特征,决定了其与科学思维和技术思维同样不可或缺。突破性工程创新与渐进性工程创新的关系在军事医学的工程实践中,正确认识和科学处理好突破性工程创新和渐进性工程创新之间的关系,既要重视突破性的工程创新,也要重视渐进性的工程创新。突破性的工程创新往往立足于基础科学的原创性发现,体现着高超的才智和重大的突破,往往特别引人注目。然而,多数工程创新却并不依赖于基础科学层面的原始创新,而是通过知识、技能、经验等渐进性积累、综合集成、逐步改进和加以完善来实现的。这类创新通过累积效应和集成效应,同样可以产生重大的卫勤保障效果、军事和经济效益,甚至历史性的影响。军事医学工程与军事工程的关系军事医学工程是军事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遵循军事工程的系统思想、功能需求、体系构成、构建原则和程序方法。军事医学工程与军事工程之间的关系,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是专业勤务工程与军事系统工程的关系。工程研究主体与服务对象客体的关系军事医学工程研究的主体是军事医学工程科技工作者。军事医学工程服务的目标对象客体是部队官兵。军事医学工程活动必须得到部队官兵的理解、支持和参与。部队官兵作为军事医学工程活动的目标客体和利益相关者,参与军事医学工程活动的设计、选择、实施、试验和评价等过程,可以避免工程结果与实际应用之间可能出现的冲突,保证工程成果的卫勤保障期望目标的实现。工程人才和科学技术人才的关系“工程人才和科学人才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人才,各有其特点和成长规律,绝不能简单地按照培养以自然科学中基础研究为目标的科学人才的思路和方法去培养工程人才。”[2]军事医学需要重视和加强工程人才的培养。此外,军事医学的工程思维还特别强调在工程活动中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军事医学工程思维的应用在军事医学工程实践中,由于工程思维不足,一些科学和技术研究、药品和装备研发、工程和战备建设、计划和方案设计等,在目标论证、路径选择、组织实施、过程管理、质量控制、结果评价等环节,存在不少问题。第一类问题是军事医学科学和技术研究与军事需求的发展和变化相脱节。如军事医学没有能够适应国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制度化地纳入国家“反恐”和救援力量体系,以及国家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和计划,制约了军事医学的科学发展。第二类问题是军事医学科学和技术研究与部队卫勤保障现实问题和实际需求相脱节。部分军事医学科研课题和项目缺乏勤务需求论证,研究结果缺乏勤务应用评价,实验室研究成果缺乏规模化、实用化的现场应用实证,与战场和现场实际使用的转化脱节,未能实现向卫勤保障力和战斗力转化的工程化目标。有些科研成果由于转化问题、成本问题、安全性问题等而难以有效利用,造成闲置浪费。第三类问题是军事医学科学和技术研究、战备计划、应急预案等,缺乏勤务指导、情境分析和实证评价。如研制的自救药品器材累计重量,远超过单兵负荷标准;设计的战备药材保障“基数”,不符合特殊地域、特殊兵种、特殊行动的卫勤保障实际需求;拟制的应急预案,在遇到突发事件的实际操作时漏洞百出。第四问题是军事医学的勤务人才培养和专业勤务研究等严重不足。既缺乏工程化的卫勤保障整体解决方案,也缺乏工程化的卫勤组织指挥人才,导致卫勤保障的协同组织指挥不力,卫勤技术力量无所适从。军事医学工程思维的应用非常广泛。军人健康维护工程、军事作业能力促进工程、军事医学科技创新工程,特定战备医学保障工程的整体解决方案、特定军事演习和重要军事行动的医学保障工程,针对某种特定武器的医学防护工程、航天发射卫勤保障工程、重大活动卫勤保障工程、突发烈性传染病传入防制工程、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学应急处置工程、军事医学应急科研工程等,都需要在工程思维的思想方法指导下,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评价和系统管理。军事医学伤病救治工程,需要运用工程思维论证和设计,统筹考虑武器装备发展及其致伤因素谱系变化,致伤致病机制,防护防治策略,相应技术、装备、药品研发,技术、方法、措施、产品的试验与效果评价,防护防治教育训练,直到装备、标准、应用指导、效果评估、存在问题与修正策略等。军事医学中的若干项目也需要以工程的形式组织实施,有明确的工程化目标要求,实施工程化管理[1]。

军事医学的工程系统管理

军事医学工程系统管理是工程系统理论和系统管理理论在军事医学领域的具体应用,包括军事医学工程决策的价值判断、选择和评价,工程技术的选择与集成,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工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实践活动。军事医学以勤务目标为导向的工程特征,决定了其工程化管理的必要性。军事医学的工程要遂行勤务目标,不是单项技术可以实现,而是需要若干科学和技术的综合集成,因而必然是集成化、系统性的管理。军事医学的工程思维,着重解决军事医学工程的思维层面的问题。军事医学的工程系统管理,着重解决军事医学工程的实践操作层面的问题。军事医学工程系统管理的内涵军事医学的科学技术活动复杂多样,并非所有军事医学项目都需要进行工程化管理,例如一些以新知识发现和新技术探索为目的的应用基础研究。需要实施工程化管理的军事医学任务、工程或项目大致有三大类。第一类,是军事医学重大勤务-技术任务,如核武器医学防护、化学武器医学防护、生物武器医学防护、飞行员医学防护、潜艇乘员医学防护、军队重大传染病防治等。从军事医学发展史看,按任务领域划分的军事医学科技活动布局,就是针对“重大专项任务需求”,进行工程系统设计和工程化管理的结果,如防原医学、防化医学、防生医学、空军航空医学、海军潜水医学、军队传染病学等。第二类,是军事医学重大装备建设工程,如第二代野战卫生装备工程、军队卫生信息化工程、军用特殊药品工程、卫勤战备建设工程等。第三类,是具有工程化目标的军事医学科学或技术研究项目,如某项疫苗的研制、某项检测技术方法的研究等。军事医学工程系统管理有两层含义。其一,军事医学工程需要进行系统设计。军事医学工程是目标客体,系统设计是方法。其二,军事医学中具有工程化目标的项目,需要进行工程化管理。军事医学项目是目标客体,工程化是手段。军事医学工程系统设计的基础是系统分析,包括系统环境分析、需求论证、功能定位、价值取向、约束条件、技术基础、可能条件等。军事医学工程系统分析需要应用建模、优化、仿真、评价等技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为选择最优工程方案提供决策依据。军事医学工程系统分析的要素包括问题、目标、方案、模型、评价和决策者。军事医学工程系统设计既包括设计活动,也包括设计成果。系统设计的内容,包括设计工程系统的目的和目标,工程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工程系统的程序和层次,工程系统所需的设备、工具和技术方法,工程系统的环境变化,工程系统中人的因素等。军事医学工程设计的重点,是功能设计、结构设计、技术设计、实现路径或程序设计。军事医学的工程设计,是进行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逐步具体,以及最终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军事医学工程设计方案的选择,同时也是对工程设计进行的系统评价。系统评价是对工程设计的科学性、技术性、功能性、价值性和社会性等进行预见和预演,需要根据工程目的,确定适当的评价准则,并分解为具体的、可考量的评价指标,对工程设计的目标性能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估,特别是要通过委托方、用户方、研究方、管理方等多方的综合评价,最大限度地避免军事医学工程的错误和风险。总之,军事医学的工程系统管理,是以提升卫勤保障能力为目的,以集成建构目标物为特征,以科学、技术、工程、教育实践的管理为主体,以项目管理为基本方法,以过程管理为基础,以质量管理为重点,以知识管理为核心,以信息化技术工具为手段,实现管理思维工程化、管理内容系统化、管理方式人性化、管理内涵知识化、管理层级网络化、管理效果最优化、管理效益最大化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实践活动[1]。军事医学工程系统管理的特点每项军事医学工程的科学含量、技术集成程度、规模大小、工期长短等,都存在差异,具有专一性;都受到时空限制,具有一次性;都有明确的特殊预定目标,具有目标性;都会受到科技、军事、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和干预。军事医学工程设计,具有创造性、复杂性(多变量、多参数、多目标、多重约束条件)、选择性(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妥协性(在多个相互冲突的目标和约束条件之间权衡和折中)等。军事医学工程设计,必须遵循系统性、整体性、价值性(价值目标和价值导向)、最优化(在约束条件下寻求技术、经济、目标等最优化)、协调性(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等基本原则。军事医学的工程化管理,既具有一般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过程特征,也具有工程项目管理的工程要素管理特征。如分解项目整体,建立战略/目标分解结构、目标/工作分解结构,制定项目计划,控制成本、资源和进度,协调项目团队,对项目进行整体管理、组织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控制、绩效管理、优化管理、团队沟通管理以及风险管理。军事医学的工程化管理,就是要发挥军事医学的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连接要素的作用,促进工程中各结构要素之间的最佳协同、有效运转和目标实现。不仅需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的管理组织结构,而且需要信息化的管理技术平台支撑,实现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处理和利用,减少信息传递层次、时滞、失真,为管理提供客观依据,提高管理的时效性、科学性、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1]。军事医学工程系统管理的应用在军事医学领域,由于缺乏工程系统管理而出现不少问题。例如,军事医学所遂行的大量事关国防和国家安全的医学应急救援和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任务,已非一军之事,而是一国之务,并已经成为军事医学的常态化任务。但是,其能力建设,无论是组织指挥、力量编成、药材保障,还是卫生防疫、伤病救治、心理疏导,没有能够实现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仍然停留在“应急式”、“临时性”、“随机状”。军事医学工程系统管理,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用工程系统管理思想指导军事医学法制建设科学发展的根本保障就是法制化建设。运用工程系统管理的思想,将军事医学纳入国防、国家安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轨道,才能建立和完善起军事医学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立起军民融合、统一指挥、高度协调的军事医学组织指挥和应急救援力量;完善预案制订、卫生动员、资源配置、科学研究、装备研发、教育训练、物资储备、力量投送、伤员转运等体系,促进军事医学向国防医学的拓展和转型,更好地发挥军事医学在国防、国家安全、社会安定、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实现中的重要作用。用工程系统管理思想指导军事医学体制建设生物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世界范围的生物恐怖威胁、烈性传染病暴发流行、转基因农业经济与食品安全等生物安全危机四伏。运用工程系统管理的思想方法,实施国家生物安全战略工程,建立起从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资源、战略力量、战略部署、战略重点、战略措施,到法律法规、组织管理、经济投入、基础设施、科学研究、教育训练、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从生物物种基因库、重要致病微生物菌毒种库、高生物安全等级实验室建设,到诊断试剂、疫苗、药品研发生产,食品安全、疾病监测等完整的国家生物安全防御体系,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用工程系统管理思想指导军事医学战备建设卫生战备是军事医学的首要任务。运用工程系统管理的思想和组织方式,适应现代战争和未来战争的卫勤保障,以及各类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卫勤保障的需求,实现卫勤战备建设的勤务、技术、装备相衔接配套,形成卫勤战备整体解决方案和医学救援整体解决方案。核化生医学防护,要形成从生物剂量估算、现场快速侦检预警、临床诊断,到群体防护器材、单兵个人防护装备、一线战救药品和技术的整体解决方案;药品和疫苗等要实现大规模临床试验和规模化生产,并正式列装;战备物资储备应制度化落实;要加强专业勤务、装备使用、教育训练、模拟演习,完善军事医学的条令、条例、手册[1]。军事医学工程系统管理的策略军事医学的工程系统管理需要有正确的实施策略。强化目标管理目标管理体现军事医学工程化管理的价值特征,要求军事医学战备预案拟制、规划计划制定、科学和技术研究、装备和药品研发、产品生产和储备、教育训练和演习等所有活动,都必须针对勤务目标需求,落实为现实保障效果,服务于保障力和战斗力。强化系统管理系统管理体现军事医学工程化管理的组织特征,要求军事医学系统内部的卫生动员、力量建设、科学研究、装备研发、药品研制生产储备等子系统之间,相互配合与分工协作,提升系统的工作效率和整体功能。强化过程管理过程管理体现军事医学工程化管理的程序性特征,要求军事医学任务或工程,从环境分析、需求论证、目标确定、目标分解、计划拟制、研究部署、知识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样机,到装备设计、装备定型、现场试验、委托生产、技术监督、部队列装、全程维护等,工程系统内部的智力接力和工作接力不间断。强化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现军事医学工程化管理的品质要求和内涵特征,要求军事医学工程任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明确的工程阶梯目标、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措施。强化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体现军事医学工程化管理的科技或然性特征,要求军事医学工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通过风险预见、风险规避、风险预警、风险化解,最大限度地认识到可能存在的风险,最大限度地避免风险的发生[1]。

化学工程与管理篇7

【关键词】机械工程;信息管理

前言:

机械工程实现信息化管理可以极大的提升工程项目管理的集约化程度,从便捷工程统一管理、降低工作人员工作量、缩短机械工程在具体项目中的工期、减少生产与运营成本等方面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新时期推进企业管理的重要管理模式。因而构建机械工程信息管理系统是当前相关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深化的管理与发展内容,是近期内企业应着力探究并解决的重要工作。

一、信息管理系统

(一)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miS)是一个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运筹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并使各个学科之间紧密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新型管理体系。如图一所示为信息管理系统工作流程的简易框架,其首先是利用经济学、统计学原理将运筹学以及管理学中的相关原理与管理模式进行计算与验证,然后通过计算机科学就计算与验证的结果设计一套完整的管理程序,通过计算机终端的控制使与其相连接的各个机械设备终端及用户端按照管理中枢的指令进行监控与管理。

图一miS工作流程

(二)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

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利用计算机的软硬件设施,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用户――机器系统对相关的数据进行计算与分析从而为企业或组织提供运行、管理以及决策等多个方面的信息。从实质上讲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具有高度复杂性的人际系统,其通过利用各种学科理论知识与技术为工程的管理与决策服务。

二、机械工程信息管理系统探讨

机械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强调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对与机械工程有关系的各类数据进行分门别类的收集、加工,经过计算、分析等程序的加工后将其以各种程序的形式具体的作用到计算机程序系统以实现系统对机械工程的整体管理。如图二所示机械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应主要包含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数据管理机构及其相关的维护人员。信息管理系统费中四部分协调发展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作。

图二机械工程信息管理系统构成图

(一)强化机械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是分层次建设的。机械工程信息管理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容易受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因而其建设有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系统设计的阶段性不但容易引起人力物力方面的浪费,还容易引发重复劳动、降低信息的集成效率等问题。

第二,信息管理系统没有形成自己的管理思想与模式,其开发程度仍局限于叫表面的水平,系统深度的有限性大大限制了系统对信息的综合整合程度,在发展中影响了其对用户的信息贡献程度。

(二)机械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深化发展探究

1.强化系统进度与安全管理的集成

第一步,利用计算机程序建立详细的系统接口,使系统的进度与安全管理能够得到很好的集成,通过进度管理将各种信息输入信息管理系统内以强化系统的风险预控能力;第二步,强化对系统工作人员的严格约束以促使各方面的政策能得到有效落实。系统可以进一步强化对风险点的控制以在随时跟踪、随时记录的情况下及时就违章现象进行处理,以确保系统最终实现进度与安全管理上的有效集成。

2.强化系统进度与质量管理的集成

机械工程的质量是最终制约整个信息系统运转的关键因素,因而在强化机械工程信息系统合理发展过程中必须强化对系统进度与质量管理的集成,以强化系统的质量、为系统的正常工作提供质量上保障。

总结:

随着交通运输、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研发等各个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机械工程将会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推动力,而为了保证其稳定的发展在设计过程中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其信息管理系统,本文通过总结信息管理相关的知识,从而着重探究了机械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在总结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后进而对其今后的深化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促使其进行合理的改良从而促使其更好的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化学工程与管理篇8

关键词:管理科学;研究现状;信息管理;发展趋势

科学管理与工程这一学科是我国管理学类中唯一按一级学科招生的学科,覆盖面广,其研究的侧重点是结合现代化的科技技术和信息技术、现代化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当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来研究适合与现代化的管理理论、方法与工具。并且对系统的科学管理活动的规律加以概括,以为提高科学管理效率提供依据。

1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现状

1.1信息管理与工业工程的研究取得了优秀成果。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非常广,覆盖面非常大,其中信息管理与工业工程是其中的重要研究龙域。在工业工程方面,科研人员结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工程设计与分析的方法和原则,加强了对工业工程中工作人员、无聊、机械设备、信息以及能源等各方面的系统研究,从而为实现最大效益的资源优化合理配置提供了条件,也为工业企业的科学管理和管理系统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方法和理论。此外,管理科学与工程中与工业工程密切相关的其他研究领域,如管理服务系统的设计、管理技术的评价决策、生产计划、质量管理和控制、财务管理系统的设置、交通管理和人事管理等方面也取得长足的进展。而在信息管理方面,对于在现代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环境下企业等组织的采集信息、加工信息、开发信息产品、整合优化配置信息资源、服务信息、知识与信息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并且把人员、技术和组织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网络电子商务、移动设备商务、智能化商务、知识管理、信息开发与整理等领域也取得一定的成绩。

1.2新理论、新方法、新手段的不断发展。通过管理科学与工程相关方面的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涌现出了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手段。这些新手段、新理论和新方法对于促进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主要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新手段成果有:未确知数学理论(unascertainedmathematics)、灰色系统理论(greysystemstheory)、集成分析方法(setpairanalysis)、模糊数学理论(fuzzymathematics)、粗糙集理论(roughsets)以及可拓学理论(extenics)等等。其中我国学者首创的有灰色系统理论(greysystemstheory)、可拓学理论(extenics)和未确知数学理论(unascertainedmathematics)。目前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最为活跃的就是粗糙集理论、灰色系统理论和可拓学理论。这些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手段为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原则与方法,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与范围,从而很好的促进了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与发展。

2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发展趋势

2.1科技发展和学科交叉扩大了研究领域。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科交叉,扩大了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领域。其中在线风险管理(eRp和BRp系统)和虚拟组织与虚拟企业等相关问题的研究领域得到很大的关注。此外,管理科学与工程和系统科学、行为科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又引申出了新的研究方向,其中行为经济学、企业并购行为的研究、网络招标行为研究以及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行为研究等等研究方向也得到发展。

2.2网络信息环境下的管理系统研究成为重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互联网手机等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了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变革,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下的信息管理系统研究成为当前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重点。此外,与之相关的网络电子商务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也取得一定的发展。在网络信息环境下,国内外的研究热的和重点主要有运筹与管理、信息技术与管理、信息和网络管理对策理论和模型、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系统工程等等。

3结论

管理科学与工程主要的专业要求是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加强对科学管理活动的研究,从而概括出管理活动的规律,为现代的科学管理提供有效的理论和工具。其覆盖面非常广,涉及到资源优化管理、决策管理科学、项目风险管理等等方面。为了更好的促进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对其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掌握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周火;李坚;黎昀.地方高校管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设计探讨[J].科技和产业.2008.06

化学工程与管理篇9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精细化模式;路径研究

G647.3

对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而言,精细化管理模式是理念与文化要素的p向融合,力求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提升高校教学管理质量。人本理念是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实施的首要内容,在精、准、细、严的基本原则导向下促进教学管理效益的最优化。作为对现代教学管理理念的有效实践,对高校精细化教学管理的内涵分析除了涉及到教学管理责任的明确化和具体化之外,还需要从教学计划制定以及教学管理环节人手,力求在细致化与系统化管理过程中明确高校教学管理的流程和实施程序。除此之外,规则意识也是实现教学管理精细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只有真正做到教学管理的制度化才能从根本上达到优化高校教学管理的目的。

一、传统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弊端

第一,与因材施教理念背道而驰。以往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展开是以班级作为基本单位,教师对于课堂组织和管理仅仅是出于自身的岗位责任,教师是课堂组织的核心人物,教师的课堂组织设计完全以学校安排为导向。在这样的教学管理模式下,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性特征被忽视,与此同时创造能力培养也遭遇阻碍。

第二,传统高校教学管理弊端还表现在教学内容设置方面,在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下高校教学内容设置显得较不合理,在高校教育统一管理的框架下在学科和专业设置方面显得较为狭窄,这显然不利于现代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尽管素质理念的渗透在教学管理中有所体现,然而学生自身的能力培养仍旧没有脱离传统教学管理观念的束缚,文化素质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

第三,从高校教学管理者方面分析,认识方面的误区显然也阻碍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安排的过程中过分重视自身的指导作用,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显得极为被动,教学过程局限在课堂和教材范围之内,这不利于学生个性塑造与人格品质的培养。除此之外,管理与育人理念的分离也使得课外活动并未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教学管理的育人价值被严重削弱。

二、精细化教学管理在高校的应用优势

第一,精细化模式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落实是推动高校管理工作朝着科学化和规范化方向迈进的重要动力。精细化教学管理的内容除了涉及到流程与细节的优化之外,还关系到教学管理人员自身责任的落实与目标的明确,切实做到奖惩分明。这就需要摒弃粗放性管理模式对教学管理工作的不利影响,在科学化的教学管理体系下构建积极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明确教学管理的责任与义务,突出高校教学管理的人性化特征。

第二,精细化教学管理工作的落实能够显著提高高校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这同时也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所在。精细化意识是高校教学管理者首要具备的素质,并以此为前提促进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的有效融合,这既是对管理者专业化素质的考量过程,同时也是借助数据化和信息化手段提高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实施的有效性。精细化意识导向的形成是现代化教学管理模式区别于传统教学管理手段的重要方面,这对于后期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展开势必将产生积极的指导与促进作用。

第三,教学管理精细化模式的落实还能够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这是由于教学管理本身具备一定的系统性特征,在总体目标与阶段性管理目标相互协调的过程中突出精细化管理的行动导向作用,并在教学制度的辅助下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秩序性,于双向教学管理活动中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配合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识,提高其自我管理意识,这对于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效率都是重要的保障。

第四,岗位工作设计也是高校精细化教学管理工作落实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工作计划的规范性依赖于教学管理者对自身管理责任与权力义务的明确,在自身的岗位工作中加深对精细化教学管理内容的理解,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责任制度,将教学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强化这一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职能。一些不能够履行自身职责的需要对其追究责任,这对于教学管理的秩序性和程序化是不可缺少的保证,同时也使得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从行动中得到体现。

三、高校教学管理精细化模式的路径探索

精细化管理模式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落实并非强调的是对各种教学管理制度的细化处理,而是强调各管理环节和管理程序之间的有效对接,在柔性管理和制度化约束的双重作用下提升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明确教育工作者的岗位责任。无论是教学目的还是管理内容都应当以精细化管理作为基本原则导向,在积极规范教学管理流程的同时也应当重视教学管理对于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此外,精细化模式在教学管理中的体现还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忌借助过多的考核对学生创造性思维产生过多压制,这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可见,以人为本理念才是精细化管理的精髓所在,这对于精细化教学管理最终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

1.常规教学的精细化。在教学活动当中,常规教学的精细化路径形成需要突出学生在课堂组织中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从旁指导作用,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与此同时,常规教学中各流程之间的配合也至关重要,这既依赖于常规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学流程的指导,同时也应借助学籍管理制度和停调课制度等内容使得教学管理过程有据可依、有章可循。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在成绩查询或是学习管理等方面工作还应做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在常规教学中体现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2.课程设置的精细化。关于课程设置的精细化是指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从实际的市场需求出发,在课程设置方面与社会人才培养趋向相吻合。人才培养方案拟定方面,应当从新课程的本质核心出发,综合考虑学生发展情况及其专业特点,完善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划分,切实处理好学生能力培养和理论知识灌输之间的关系。此外,针对当前高校在课程管理方面的弊端,积极优化师资保障以及公选课的课程内容设计,使得课程需求与人才培养实际相契合,并依据实际课程设置内容构建精细化选课模式,这对于教学效果提升意义重大。

3.|量监控的精细化。质量监控的精细化可从视觉管理方面得以体现,通过对预期目标的公示来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它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应用需要借助必要的信息技术手段强化质量监控的实施效果。

图表数据分析与网络技术的结合能够针对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提出客观的衡量指标,在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过程中实现对完整教学信息的督导,并针对教学管理状况及时作出反馈。

4.管理创新的精细化。教学管理作为一种事前管理模式,旨在更好地防患于未然,事后补救并非是教学管理的目标,这就需要处理好重点教学项目的管理工作。管理创新的精细化可从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的构建和重点项目过程化管理两个方面得以体现。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开发方面,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这其中就涉及到学生网上选课、实践教学以及课表编排等方面的精细化安排。至于重点项目过程化管理则是表现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借助必要的可视化网络管理平善教师课程资料的搜集过程,促进教学互动在教学管理中的体现。

5.人才发展的精细化。人的发展对于学校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因此对于人才发展的精细化来说需要将学生视为教学管理的核心,在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构建高校柔性管理制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在和谐民主的高校教学管理环境中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

6.考评机制的精细化。精细化的高校教学管理考评机制需要遵照一定的步骤分层次分阶段实施,考核评价制度完善方面需要突出教学管理考核评价的现实意义,从根本上激发教学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弥补传统教学管理考评机制中存在的缺陷。关于考评标准的细化则应当尽可能细致和全面,完善考评机制体系建设,体现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不同的考核评价反馈机制应当与考核评价对象相对应,借助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的双重方式真正做到奖惩结合,突出教学管理考核评价效果的鞭策与激励作用,推动考评机制的精细化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之下,教育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对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展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与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同时对于现代化专业人才培养也有积极的导向意义。作为一种现代化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的相互结合,精细化管理模式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落实消除了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弊端,这对于高校教学管理创新而言至关重要。从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出发,高校精细化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施还应处理好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之间的关系,推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运行。

参考文献

[1]王婷.高校教学秘书工作初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11)

[2]何太碧,黄海波.强化教学管理促进学风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1998(04)

[3]蔡翠华.高师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08)

[4]吴言荪,邓晓岚.谈谈抓好教学管理的几个重要因素[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5(01)

化学工程与管理篇10

1月7日(星期六)

1月8日(星期日)

上午9:00-11:30

下午2:30-5:00

上午9:00-11:30

下午2:30-5:00

金融1020105

27007应用文写作

国际贸易1020109

27007应用文写作

工商管理 1020176

27007应用文写作

27378微观经济学

27095生产与运作管理

会计1020203

27007应用文写作

27092财务管理学

人力资源管理1020205

27007应用文写作

00165劳动就业概论

00164劳动经济学

市场营销1020207

27007应用文写作

旅游管理1020209

00187旅游经济学

27010旅游学概论

00194旅游法规

00192旅游市场学

27007应用文写作

物流管理1020228

07008采购与仓储管理

07032运输与配送

07802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

采购与供应管理1020265

05732采购过程与合同管理

05727采购原理与战略

05729国际物流

05730采购环境与供应市场分析

05731采购绩效测量与商业分析

法律1030112

20245刑法学

社会工作与管理1030202

00274社会政策与法规

27035物业管理

27034人口与环境

27033劳动与就业

小学教育1040103

29766现代教师学

心理健康教育1040109

29659家庭心理治疗

日语1050208

00606基础日语(二)

27006日语写作基础

00844日语阅读(二)

00608日本国概况

商务英语1050226

27021外贸英语函电

艺术设计1050436

00504艺术概论

动画设计1050441

05712艺术设计基础

04503动画概论

游戏艺术设计1050459

00504艺术概论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1080301

02189机械制造基础

房屋建筑工程1080801

00170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

02394房屋建筑学

化工工艺1081201

02481物理化学(三)

02175分析化学(一)

27056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03146化工原理(二)

烹饪工艺1081305

02530烹饪器械及设备

02526烹饪工艺学

02525烹饪原料学

02531面点工艺学

02532筵席设计及餐厅服务

02529烹饪卫生学

27066餐饮管理

中药学1100803

02975方剂学(一)

02974中药学(一)

03037药用植物学

03042中药炮制学

03035有机化学(四)

企业管理5020258

27869经济学基础

27875企业经营管理

27872会计基础

27092财务管理学

27707经济应用数学

财务与会计5020297

27869经济学基础

27987成本会计

27872会计基础

27092财务管理学

27874财政与金融

27707经济应用数学

秘书5050102

27785秘书实务

27782中国现当代文学基础

27781现代汉语基础

机电5080335

27966电工与电子技术

27875企业经营管理

27973农业机械运用及管理

27962机械设计基础

27980农村供电

27963机械制图与公差

27982电机电器维修

农业经济管理

5090601

27869经济学基础

27875企业经营管理

27872会计基础

00135农业经济与管理

27707经济应用数学

农艺5090630

27802植物学与植物生理学

27705养殖业概论

27809植物保护学

00130作物栽培学(一)

27838设施园艺

00135农业经济与管理

审计学2020117

06069审计学原理

06071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06070审计技术方法

06074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04609审计准则

06075经济效益审计

06195企业审计实务

金融管理2020120

11002公司法与企业法

04723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

27086金融风险控制与管理

27084金融计量分析

27332当代中国经济运行

工商管理2020142

27332当代中国经济运行

30446现代项目管理

27092财务管理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2020173

271871国际运输与保险

27332当代中国经济运行

27186制单结汇与报关实务

27183国际经济学

会计2020204

11002公司法与企业法

27332当代中国经济运行

27350企业会计准则与制度

市场营销2020208

11002公司法与企业法

27332当代中国经济运行

27354服务营销学

旅游管理2020210

27124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27126旅游市场营销

27127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

27092财务管理学

27132旅游管理信息系统

27130旅游消费行为

电子商务2020216

27332当代中国经济运行

人力资源管理2020218

06092工作分析

30466员工关系管理

05963绩效管理

06091薪酬管理

30584员工培训管理

06090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商务管理2020226

00937政府、政策与经济学

27332当代中国经济运行

00938组织行为学(二)

物流管理2020229

03364供应链物流学

03365物流运输管理

07725物流规划

03361企业物流

公共管理

2020267

08749行政职业能力测评

05151劳动与社会保障

工程管理2020279

00174建筑工程概论

28887土木工程概论

06961工程财务

28888工程经济学与项目融资

28898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28895建筑施工技术

采购与供应管理2020282

03615采购绩效管理

27332当代中国经济运行

03614采购法务与合同管理

03618采购项目管理

社会工作与管理2030203

00281社区社会工作

00279团体社会工作

00280西方社会学理论

00278社会统计学

27051社会保险学

27052社会福利思想

学前教育2040102

28049学前体育与健康教育

28043学前教育基础理论

28044学前教育心理学

28046学前音乐与美术教育

29767基础教育概论

28045学前教育思想史

28047学前语言与社会教育

28048学前科学与数学教育

教育管理2040107

29767基础教育概论

00459高等教育管理

01839中外教育史

心理健康教育2040110

28778心理档案建立与管理

28665认知心理学

29656儿童教育概论

小学教育2040112

28067小学教学心理与设计

28061现代教育技术

01839中外教育史

28065大学数学

29767基础教育概论

思想政治教育2040202

29770马列原著选读

29771毛泽东思想概论专题

29772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题

29773政治学原理专题

29778管理学专题

29776社会学专题

体育教育2040302

00486运动生理学

00484学校体育学

00498体育统计学

00499体育游戏

00495体育保健学

秘书学2050104

27007应用文写作

27192中国公文发展史

汉语言文学2050105

27038红楼梦研究

汉语言文学教育2050113

29783中国当代文学专题

29784中国古代文论研究

英语2050201

27037语言学概论

27036英语泛读(三)

日语2050202

00610高级日语(二)

00611日语句法篇章法

00601日语翻译

英语教育2050206

27037语言学概论

27036英语泛读(三)

商务英语2050218

05002商务英语沟通

08958BeC商务英语(一)

广告学2050302

00639广播电视广告

27416广告法律法规

公共关系2050309

03296危机传播管理

美术2050434

07071中国美术史(二)

00504艺术概论

05454中国书法史

04324中国篆刻史

07074外国美术史

艺术设计2050437

28685设计原理

动画设计2050438

03516媒体艺术概论

03513影视编导

03512剧本写作

00736中外美术史

游戏艺术设计2050460

10043游戏策划与管理

历史教育2060102

00768中国古代经济史

00769中国传统文化

00773世界现(当)代史专题

28214世界文化史

29767基础教育概论

29788近代国际关系史

数学教育2070102

29767基础教育概论

02012实变与泛函分析初步

28122数学史与数学方法论

29790高等几何

物理教育2070202

29767基础教育概论

02035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02032高等数学(三)

02040理论力学(二)

化学教育2070302

29767基础教育概论

02058化工基础

28151代数初步

02055中级有机化学

生物教育2070402

29767基础教育概论

02081进化生物学

29797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

29798计算机辅助生物学教学

29799动物生理学

29857分子生物学

地理教育2070702

29767基础教育概论

02102遥感概论

05037区域分析与规划

02103计量地理与地理信息系统

29801旅游地理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2080302

02213精密加工与特种加工

02207电气传动与可编程控制器(pLC)

30455数控机床

02211自动化制造系统

27007应用文写作

机电一体化工程2080307

27108多媒体技术

28440测试技术

数控加工与模具设计2080327

02222模具制造工艺学

02218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02220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05787数控编程

05799工程力学与机械设计

05791工程材料与热加工

27007应用文写作

计算机及应用2080702

27108多媒体技术

电子工程2080705

30451无线传感器网络

27173工程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

27108多媒体技术

30452数字图像技术

02356数字信号处理

计算机通信工程2080708

06541现代通信技术

08413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27108多媒体技术

计算机网络(委托)2080709

29945嵌入式软件技术概论

03137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

27108多媒体技术

物联网工程2080798

12572物联网工程导论

12575嵌入式系统设计

12577智能数据处理

12581射频识别技术与应用

12573无线传感网技术

27108多媒体技术

12585物联网控制原理与技术

建筑工程2080806

02446建筑设备

28887土木工程概论

06006地基处理技术

30456建筑工程事故分析

环境工程2081102

28447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28490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

28525环境分析与监测

29804工程制图(二)

28529环境化学

28531环境微生物学

29760环保设备设计

化学工程2081203

27061催化作用基础

27062专业英语

30450化工工艺学(二)

06115化工传递过程

29665精细化工概论

28520化工技术经济

食品科学与工程2081308

01965食品标准与法规

02634生物化学(二)

03277食品分析

03279食品机械与设备

03280食品工艺原理

04169食品工程原理

营养、食品与健康2081311

28851医疗保险学

汽车维修与检测2081726

04946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

27391工程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

08590汽车维修企业管理

08587汽车服务工程

27108多媒体技术

28648汽车传感器技术

计算机信息管理(委托)2082208

27108多媒体技术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082213

02134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

27173工程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

27108多媒体技术

02117信息组织

电子政务2082218

03336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

03338政府经济学

27108多媒体技术

03339信息化理论与实践

园林2090115

06637园林树木学

06640园林规划设计

04041园林树木栽培

畜牧兽医2090403

02795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

02794动物遗传育种学

02797家畜饲养管理学

28583家畜解剖生理学

现代农业管理2090615

00129农业政策学(一)

02683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

06629生物工程导论

06332资源环境经济学

护理学2100702

28851医疗保险学

中药学2100804

03038中药化学

02974中药学(一)

03046中药药理学

05082波谱学

03053中药制剂分析

药学2100805

05522有机化学(五)

01761药剂学(二)

02087分子生物学

01759药物化学(二)

02051物理化学(二)

卫生事业管理2100902

03062卫生政策与法规

02867卫生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