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常识十篇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常识十篇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常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45:53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常识篇1

以我国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为例,看其编辑思想。初、高中教材总的编辑指导思想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力求体现和贯彻“三个方向”的精神。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辑指导思想如下:

1.力求扎实活泼有序地提高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发展智力,培养自学能力和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2.力求较好地体现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正确处理语言学习与生活实践的关系,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掌握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的关系,以及严整有序与灵活多样的关系。3力求运用多种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4.面向大多数,力求难易适度,线索简明,梯度合理,易教易学。

该社新编高级中学语文实验课本的编辑指导思想如下:

1.语文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是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坚持走民族化和科学 化统一的道路,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语文教学新体系而奋斗。2.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是既要适当提高程度,又要适当缩短学程;既要适当加大容量,又要适当减轻负担。3.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起点,是现代语文读与训练已经初步“过关”。4.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在初中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严格的语文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5.语文教材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改革旧的教材体系。

英国是属于教科书自由制度的国家,“1988年教育改革法”颁行以后,出现了标有“国家课程”字样的教材,《牛津英语教程》、《英语》、《新阶梯》三套教材体现了以下编辑指导思想:

1.突出英语基础知识,注重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和语言与思维的关系。2.强调学生主体的言语实践活动。3.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和日常生活。

通过对以上中英语文教材的编辑指导思想的陈述,我们尝试着作以下的比较。

一、我国语文教材的编辑重视意识形态的作用。从总体上说,各国语文教材的编辑均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影响,它是一定民族、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展的最基本、最集中、最系统的反映,具体体现该时期对人才诸方面的要求,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和课程计划的物化形态,也是社会化的人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强调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强调“三个面向”的精神,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材编辑的总思想,它能给教材建设以及教学过程方向性的指导,使我国的语文教育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相比之下,英国长期以来奉行教科书自由制度,没有国家层面上的总的课程标准,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控制下的教材,但由于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意识形态在语文教材中的渗透也是必然的,同时,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干预的加强,这方面也有加强的趋势。由于意识形态的作用,我国的教材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材编辑的灵活性,另外意识形态在教材中的体现并不意味着它在具体的语文教育中的成功,如何在教材编辑中更好地体现这方面的指导思想,以更有利于语文教育的具体实施,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二、从两者的比较中可以发现,我国的语文教材的编辑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都重视教材编辑的可操作性,而英国的教材编辑则具有效高的灵活性。我国的教材编辑思想是基于编辑和教学的实际的可行性,从知识、能力到智力和习惯,从学习规律到要处理的各种关系,从方法到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从阶段目标到长期目标,从教材改革到教学改革,都有比较细化的规定,这种规定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英国的编辑思想则显得空泛一些,语文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语言和思维,言语实践活动,现实和日常生活等等,更注重宏观的把握,它往往不易操作,这正是其奉行教科书自由制度的影响所在。这种可操作与不可操作,导致了两个国家在教材编辑中,一个较为拘泥于框框,一个则较为灵活,这同样给实际的语文教学以相类似的影响。

三、我国语文教材的编辑思想强调一个循序渐进的体系。“有序”、“梯度合理”、“在初中的基础上”等随时在强调构建一个语文教材的体系,可以说,这个体系是与我国长期以来基础教育统一的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这一体系是在长期的教材编辑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给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以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与我国的传统的循序渐进的思想密不可分。英国的教科书自由制度使得其在教材建设上缺乏系统性和一致性,就是在国家课程标准颁布的今天,也缺乏类似的体系,使得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衔接以及发展缺乏相应的循序渐进性。即使在教科书建设走向多元的今天,我们也应继承这一传统,使得我们的教材更加科学,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四、我国语文教材的编辑思想在重视教材编辑的同时,也重视在教材的实践方面给教学改革以支持。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的,从一定程度上说,成型的教材是死的,教学是活灵活现的,死的东西很难适应活的教学需要,教学的变化要求教材作相应的变化。在教材的层面上重视改革,不仅是对教材建设的要求,而且也给教学提供了一个信息,即要重视实际的教学改革,这种教学改革反过来也会给教材的改革提供实践的支持。英国的教材编辑思想则没有对这方面的要求。

五、两国在教材上都重视对听说读写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无论哪一个民族,无论其社会制度如何,语言的共同的东西都是其基础教育阶段 所必须重视的,因为这是本民族文化的基石,是日常生活中交往的基础,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的知识,形成基本的语文技能,在教材的编辑中给予这方面的支持是非常必要的。所不同的是,我国的编辑思想在教材中重视的同时,对实际的言语实践活动以及现实和日常生活重视不够,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和实际的语言环境有了一定程度的脱节,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少了应有的灵性,很多学生因之而失去了对语文的兴趣。加强语文教材与实际语言环境的联系,赋予教材以更大的生命力,是我们以后的教材编辑应该注意的。英国的教材编辑思想非常重视这一点,这使得他们的教材比较易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有利于教学和现实的结合。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常识篇2

一、高中语文教材的概述

汉语作为我国的母语,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但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一直是传统的教学模式,高中语文教材的选用一直也比较单一,需要各种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学术交流,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不同教材之间的比较研究就是对我国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采用的语文教材进行全方位的比较,包括横向的比较和纵向的比较。横向的比较是指同一时期同一地区或者不同地区的高中语文教材进行比较,特别是对外国语文教材与中国语文教材的比较,了解各自国家语文教材的特点、教材编写脉络,找出我国语文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优秀语文教材的编写经验,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完善我国的语文教材。纵向比较通常是指对某一地区或者某一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采用的语文教材进行研究,探究语文教材的发展历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语文教材编写理念的比较

1.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主要是根据国家新课标改革的要求而编写的,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人教版教材一直是我国传统的、长期使用的教材,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因此,这本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更注重的是保持原有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样式,设计更多新颖活泼的教学体例,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2.苏教版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

苏教版语文教材编写理念侧重的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它改变了传统的精英教育模式,提倡大众教育、全民教育,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让教材面向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提高学生的思维、思辨和审美能力,关注学生个性,传播优秀文化。

3.语文版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

语文版语文教材编写理念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支撑,将初中教学与高中教学有机衔接起来,注重古诗文、文言文等文学鉴赏教学,提倡文化的多样性,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感受国学的博大精深,提高学生的国学素养,传承民族文化,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三、语文教材总体框架的比较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通常包括四个部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每一部分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小块,旨在训练并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模式,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与爱好。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整体上分为三大部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每一部分又开设了很多专题,相互交叉,共同促进,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文版高中语文教材在结构上也分为三个部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探究性学习。在单元的设置上,引入了大量的古诗文,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善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民族文化。

四、语文教材知识系统的比较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并不是非常重视知识的系统性,也不强调知识的完整性,教材内容大部分都是陈述性的知识,学生可以快速阅读并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可以轻松学习。苏教版语文教材侧重知识专题的整理与编写,通过各个不同专题的训练,可以促使学生不断去探索、发现,养成问题意识,实践调查,善于开拓创新。语文版高中语文教材与人教版在知识系统上具有相似性,但语文版教材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程序性知识在教材中占非常大的比例,更具有操作性。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三个版本高中语文教材内容都越来越贴近生活,避免语文课堂的枯燥,减轻学生的压力和负担,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自然,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姚若丰.高中语文教材祖同篇目比较研究:以苏教版新教材和人教版老教材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0(10).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常识篇3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提出,传统英语教学问题正不断凸显,尤其是高中英语教学,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文化意识上的薄弱。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应经过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提出提升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策略,期望改变高中英语文化意识薄弱的现状,达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提升文化意识的目的。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意识;薄弱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核。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在教学中要渗透文化意识,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新课标也已经提出了要求,对于各国的文化要大力地引导学生去接触,去了解。这不仅对英语的理解大有裨益,同时还可以加深对于本国的文化的理解,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国际意识。但是,当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在文化意识层面,存在着各式各样的薄弱因素。

一、文化意识薄弱

(一)没有用活教材

   每一本教材,都体现着教育的理念。没有文化的英语教学,是肤浅的英语教学。源于此,现行的高中英语教学教材,力图在语言和文化的层面上充分结合地编排课目。但是高中生却达不到课程的要求,他们在课堂内外常常弄出理解的错误。作为教师,为了完成高中英语教学任务,往往没有充分地活用教材,而只是遵循高中英语教材外在的联系,即语言的学习,对其施以一成不变的教学法,从而导致出文化意识教学的淡化。

(二)评价的弱化

   在当下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把教学看成就是一种简单的语言技巧的教学,对于教材的理解不够深。比如对一幅图片的讲解,就是一两句简短的叙述,仅此而已;在阅读教学中,也往往只是对其语言知识层面的学习,只关注的是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对于那些文化层面的参考性评价却淡化了,就是有涉及,也都极其薄弱。这种语言和文化教学的的剥离状况,还有考试评价的现状,即当下的英语考试,往往又只侧重于书本语言知识的考试,而又忽略了文化知识的检测,这样一来,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不可能不薄弱。

(三)本土文化渗透不够

   由于地理的、习俗的、宗教的、历史的等方方面面的不同,中西方在文化层面上,就存在了个体上的区别。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学生对于英语的理解就出现了理解上的差异性。我们不重视文化上的差异性探究,但是这种现状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去关注这种差异性,要求我们把本土文化渗透到高中英语教学中来。就当下的人教版的英语教材,本土文化的英语内容远远只有英语文化内容的三分之一不足,这样一来,我们的高中生,对于本土文化的内容上的表达,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学以致用,也就完全成了一句空话,这对学生的今后发展必然会导致不良的后果。

(四)学生观念偏差

   英语在高中生学业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但是,高中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大多数抱着为了考高分的观念,在现行的偏重于语言知识和技能知识的现实中,高中生只是努力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而却将文化意识剥却离开来。这样一来,高中生的文化意识就薄弱起来。

二、应对之道

(一)正确理解文化

   在概念上,要正确地理解文化的界定,我们目标准确了,才会有方向性,毕竟文化的概念多种多样。再者,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这是紧密不可切割的有机体,文化需要语言的承载,语言需要文化的灵魂。作为执教者,虽然各自存在这不同的教学风格,但是在许多要求上必须一致。比如,在新授之前,必须理解、掌握教材和课程目标,在此基础上,将课程目标细化,恰当地分配在一些教学步骤之中,真正将文化意识落实到英语教学当中去。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理解特定的语境,让他们充分地交流。执教者在把握了这一系列的文化意识之后,就可以把一些跨越文化的内容,巧妙地融进我们的英语教学中去了。

(二)文化教学渗透课堂

   如何培养文化意识,这取决于执教者的对于高中英语教材的把握。作为执教者,要对教材充分拓宽和掘深,尽最大的努力,将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剖析出来。努力挖掘隐藏在教材背后的一些文化内容,毕竟教材是学生在一堂里的关注最多的载体,执教者从教材出发,努力把教材作为英语教学的原点,去施以教学。且将文化教学渗透于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词汇教学中,将文化教学渗透进去。在教学过程中,对那些具有文化背景的词汇,作为执教者,就应该恰到好处地解释或者做一些相应的拓展。在口语教学中,要充分地将文化教学与口语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教师要充分地挖掘,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语境。在阅读教学中,文化教学要与之相结合,将阅读与英语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等等知识联系起来。当下的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对于那些需要系统了解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最好方式。 

(三)加强文化教学评价

   评价高中英语文化意识的教学,目的在于矫正高中英语文化意识教学的方向和促进高中英语文化意识教学的提高,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的文化能力的目标。对于执教者,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程度是评价高中英语文化意识的教学的首要标准。对于执教者的评价方式,可以是学生评价,教师互评,学校考核三种形式。当然,当下学生还存在着考试的压力,对于学生的评价,尽可能地将对于文化的考察渗透到试题当中去,以引起学生的注重,达到指引教学的方向。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下的高中英语教学的确存在着文化意识的薄弱问题,很多学生在学习高中英语过程中,观念上经常会出现偏差。这种种因素,迫使我们深度地剖析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薄弱的根本,提出我们的看法,一方面要加强正确地理解文化的概念,寻找方向;另一方面,就是将文化教学渗透课堂中的各个环节,词汇环节、口语环节、阅读环节、研究性环节。最后就是加强高中英语文化教学意识的评价,让教师的有方向性地去教学,进一步促进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通过以上各条策略,以期达到改变高中英语教学文化意识薄弱的现状,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妍.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薄弱问题管窥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1):156.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常识篇4

关键词:高考语文;中学语文;影响

由于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日新月异,所以对于高中语文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探索改革中。为了改变学生的错误观点和有效进行高中语文学习,教师在对语文知识进行教学的同时,也不能缺少与高考语文试题的结合,对于语文综合素质培养的阵地――语文课堂来说,如何更好地利用高考语文试题来进行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学语文教学与高考语文试题的现状

目前,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并不重视。语文学科的学习一直都是游离在主课之外的,这种情况不能否认。为了改变学生的错误观点和有效进行高中语文学习,教师在教学语文知识的同时不能缺少对高考试题的融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加以重视,进而更好地学习。

而就目前的高考语文试题来说,阅读是试卷中最关键的难点,更是出现问题较多的部分。首先,就是较难文字的识读;然后,就是对文章系统、整体性以及段落的理解;最后,就是利用思想政治道德的解读方式来进行文学性与诗性的解读。这些都会对中学生的阅读产生一定的思维导向。关于文学性的文本,所呈现出的是一种多元化与弹性化,但是关于答案有非常强的定向性。这也能造成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削足适履”。如此一来,中学语文的学习势必会造成很大影响。

二、高考语文试题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1.夯实基础,重视教材

在中学的语文教学时,不管是写作还是阅读。打好基础才能做到真正的“受益于课外”。虽然在中学教材中能与高考试题联系起来的部分非常少,但是放弃课本忽视教材还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在相关的考试大纲中,里面所有的考点和知识点全部都源于教材。

首先,高考试题中文言文的翻译、名句默写以及成语试题都是来自于教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也都是来自于中学语文教材。比如,《滕王阁序》中关于“芝兰玉树”的注释就是在教材中有所体现的。关于高考试题中的重点词语,也是教材中所包含的。所以,如果学生不能将教材中的知识加以重点掌握,高考中的阅读理解也会非常困难,反之亦然。

其次,利用教材完成“授之以渔”。在高考的语文试题中,关于古诗词阅读、思想之情的表达以及对小说的情节分析,这都是中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学生会在教材的学习中掌握相关的方法。

最后,教材也是写作中需要的重要素材。学生如果能够将教材的深层知识加以挖掘和研究。根本就不需要再好高骛远,舍近求远,你就会发现,身边的好例子比比皆是。

2.加强积累,重视读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阅读量有一定的要求。学生的自读课外作品应该是五部以上,总字数也要达到150万。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要求根本就无法达到。在高中人教版中的五本教材中,关于名著导读的著作共有十部。可是课堂对于学生的阅读布置却少之又少。学生的阅读量不够,感悟能力和语言能力就会相对有所缺乏。目前高中生经常出现“阅读理解能力差”“诗歌鉴赏能力差”等情况,都是因为他们对文章的理解过于片面,理解不透。没有了理解的基础,教师所讲的“意境”“物象”就都是空中楼阁。所以,基础年级的语文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书目推荐,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另外,在高中时期的写作过程中,其实就是一个对素材进行累积的过程。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学习下,学生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进行不同事件和故事的讨论,得到更多新鲜素材。语文教师就可以在这种模式下,学生通过对热门事件的挖掘和探讨,对故事案例进行分析,这也是对学生分析思考能力的另一种培养,使文化素质得到提高。

总体来说,要想将优化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彻底实现,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习观,不单单以成绩为首要目标,对新课标教学的理念进行迎合和发展,教学任务也要以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掌握和实际能力来制定,不能完全照搬教材,在让学生更好学习语文的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学能力,再加上对高考语文的融入,我相信未来中学语文的教学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曹群.高考语文试题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4(39):251-252.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常识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高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到诸多文化常识及相关内容,例如丰富的优秀文化典籍,《史记》《汉书》《后汉书》《诗经》等。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常识,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对文化常识进行渗透,必须深层次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常识素材,加强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真正实现文化常识渗透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一、充分利用古诗文教材,传承传统文化

中学语文教材为传统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经典型的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非常明显,有传统美德、传统人生观、价值观、传统爱国主义等。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本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来启发学生,使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如教学《论语》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引出孔子的“礼治”,就要对一些重要的道德范畴和概念、术语,像“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等加以强化。在《劝学》和《师说》的教学中,抓住古人勤学、尊师的美德,结合目前的现状,潜移默化的教育。在教学《陈情表》时,让学生趁机接受“孝”的教育。在教学《苏武传》时,利用朗读和引导的方法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古文经典篇目,弘扬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社会,把关注的意识投向人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学中,让学生走进屈原、陆游、杜甫,理解什么是爱国;走进苏轼、李白,理解什么是豁达、豪放……特别是在必修三、必修五的诗歌教学中,对那些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古诗文篇目,就倾心倾力,有意识让学生从中受到震撼、感染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学生就可以形成一种强大动力,最终积淀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常识素材

深入挖掘高中语文教材可以发现,语文教材中蕴藏着非常多的文化常识。例如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汪蓉、刘伶等。如果不注重学生的体验和领悟,学生停留于表面的认识,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不利于文化常识的真正渗透与传播。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这些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常识的了解,可以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对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文化常识进行深入剖析,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文化常识。以“北宋文化四大家”苏轼的文化作品为例,选其作品《赤壁赋》展开讨论,苏轼以独特的笔触,将人生观娓娓道来,既包含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也包含随缘而安的人生态度和忘情尘世的洒脱。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层次发掘汉语文化的丰富内涵,提炼出促进学生情感认知能力和人格健全的因素,确保学生真正理解教学语文教学内容表达的深刻内涵和感情,不断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除此之外,通过文化作品了解文化常识,还要求学生对其语言进行了解。例如《赤壁赋》一文先后呈现出了乐悲乐的感情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于课文的字里行间,这就需要学生深刻理解和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和魅力。

三、巧用课外诵读实践,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该如何渗透传统文化呢?通常情况下,教师要通过课外诵读和实践这两个途径来进行。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其要鼓励学生在闲暇时间多阅读文化经典,诵读经典诗文,将传统文化与道德实践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传统文化教育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起来,合理的指导、规范学生的行为活动,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与初中生相比较,高中生的认知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每年的寒假和暑假,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作业:阅读文化名著,即《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诗经》等。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其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并且也会将传统文化精神继续弘扬下去。

四、利用作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常识篇6

其实中学语文教材精选了许多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是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精华,认真阅读钻研这些优秀的文化精品,是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根本的手段。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紧扣课本、精讲熟读、以点带面,高考语文命题必须以语文教材为主要依据。高中语文课本虽然是选本式教材,但所选篇章大多是各个历史时期各种体裁的优秀之作,编者基本上选取了中外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以便让中学生借此了解文学发展的概貌,为今后进一步探究和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更为他们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打造一个广阔的平台。因此,对语文教材的学习必须重视。

要立足教材,做到“抓纲扣本”。“纲”即《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本”主要有三方面:课程标准、语文课本、考试说明。在平时教学中应采取以“本”为主的策略。

在文言文阅读考查的诸多知识点中,最重要的是实词,掌握实词,是阅读理解文言文的基础和关键。分析历年的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文言文的考查,无论是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文句理解,还是翻译语句、默写名篇,其采分点的设置,几乎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源头。而其中实词的考查大多选择常见的和使用频率较高的,相当一部分也是我们所熟悉的。可见,重视课本,进一步归纳整理、温习巩固一定数量的实词,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考试时才能成竹在胸,应对有余。

现代文阅读主要分为文学类和实用类两大类。文学类主要分析作品结构、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从近五年的考试出题来看,其中四次考情节,一次考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牢记四个关键词:人物、环境、情节和主题。例如教材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课后习题就是在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实用类大多为访谈和传记,主要是分析语言特点、把握文章结构、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和通用性,既是高考必考学科,又是各学科中综合性、通用性最强的学科。教好这门学科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抓好与初中语文学习的衔接。教学中注意整合初中学过的知识,将学生的知识储备运用到新课的学习中。初中的语法教学还未能系统化,学生涉及较少,所以,高一阶段的教学中应该系统安排语法内容。针对语法知识残缺的问题,教师在高一第一学期就要给学生适当补充相关知识内容,如词的构成、词类划分、短语分类、句子成分、常见的语病、文言文中常见词的活用及特殊句式等内容必须补充,这样,在高一第一学期学生全面接触了解语法知识后,第二学期就可以巩固并系统化了,学生进入高二高三碰到语法问题,自然会水到渠成,迎刃而解。

其次,科学处理教材,合理改编重组。高中语文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有很大的弹性,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为师生选择和处理留下了足够的空间。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应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发展取向和学习需要方面的差异,对选修教材进行调整处理或改编重组。如,“杜甫和杜诗”专题教学、“悼亡诗文”专题教学、“咏史诗文”专题教学活动式整合,又如“认识杜甫”活动式教学、“咏史诗文”课件设计活动。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培养和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其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常识篇7

关键词:公共英语;英语教材;高职

教材分析作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项必要的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素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本文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来分析现行的高职英语教材现状,找出其在新形势下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这些问题的相应策略。

一、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在新形势下存在的问题

高职公共英语教育的改革,要立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开设相应的英语教育课程,开发并使用相应的英语教材。在新形势下高职公共英语教材仍存在许多问题,以下我们将从教材的选材、知识结构、教学目的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

(1)在选材方面存在问题。在教材建设中教材选材是一项最基础,但也最重要的环节。当前高职公共英语教材的内容多以文化类为主,在内容选择上与上述的教育目的脱节,并没有达到“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同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为学生提升日后职业的相关业务能力。为将来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打下坚实基础”这一要求。另外,目标的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多通过专业理论来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并非职业能力内容。

(2)没有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高职公共英语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理念体现了学业与职业紧密相连的关系,这门课程是以应用为目的,以职场交际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英语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交流。在现行的高职公共英语教材中。英语的交际能力是重点强调部分,听说技能训练内容占教材内容的50%,体现了高职英语教学对听说能力的重视。但是,现在的高职公共英语听说能力训练的主要内容是日常交际,很少涉及与学生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的英语听说练习。另外,现行的高职英语教材没有达到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而因材施教的目的。这些都表明英语教材没有满足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3)实用性不足。教材的选择要以满足教学要求为重点。现行高职公共英语教材种类繁多,很多出版社都编写并出版了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如《新编实用英语》、《实用英语》、《新视野英语》、《英语教程》,等等。各高等院校根据本学院学生的特点和英语基础选择最贴近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的教材。但现行高职英语公共教材的编写强调的是专业英语的理论知识,且以科技和文化类阅读为主,重在培养学生英语基本理论及常识,其在日常生活和今后业务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实用性方面并没得到很好的体现。

二、高职公共英语教材问题改进策略

(1)做好教w选材工作。首先,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在选材上要符合专业性。不同专业的高职学生日后所面临的职业场所是不同的,在高职公共英语教育的同时,要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来进行教材的编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因材施教的实施,解决不同专业的学生的英语能力差异问题,提升了学生日后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岗位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在选材上要强调实用性。高职英语的教学目的要求高职英语教材的选材应以培养学生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需的技能素质型人才为出发点。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听说材料尽量选择在真实的情境出现并与专业相关的内容,读写和翻译的材料也可以与学生未来职业相结合,选择相关的翻译及应用文写作。结合实际情况为学生选择更具实用性的英语教材。

(2)调整和改变教学内容。首先,要突破高职英语教材内容以文化类和日常知识材料为主,适当增加教学要求所提到的与业务活动能力、就业岗位能力相关的培养材料,以英语应用能力为重点难点;其次,高职英语教材内容要符合学生实际的英语水平,提高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在职场中的实际操作能力是英语教材的关键问题。调整和改变教材内容,弥补现行高职英语教材的缺陷。实现高职教育改革中高职英语教材“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向产学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教学目标。

(3)改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本好教材无疑能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优秀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更是提高学生知识和技能能力的剂。在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中,可突破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为模拟工作情境的实践性教学。班级授课的模式往往是教师教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且授课方式和内容固定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新性,而模拟工作情景的实践性教学方式是以情景或者案例为基础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另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特长出发进行教学。个性化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兴趣、个性、需要进行施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职学生生源较多,学生个体间的英语水平差异相对较大,所以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应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来编制教材,同时教师要考虑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做到因材施教,实现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

分析现行高职英语教材要以《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为主要依据,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保持现行高职英语教材的优势,适当增加教学大纲要求的而教材有未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材料。同时,英语教材的完善要根据高职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不能忽略学生的英语能力的个体差异及不同专业学生对英语的要求,以此来确定教学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英语能力,且使其将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有效运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教材的完善还要考虑教学手段和方法,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究能力,加强学生之间互相沟通与写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梁志喜,康叶钦.国内外英语教材评价研究述评[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0(02)

[2]李建军.试论英语教材的评价标准[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3]符昕昕,徐航.浅谈英语课中的文化教学[J].科技信息.2009(32)

作者简介: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常识篇8

下面我将以媒体英语中的文化知识、口语知识与课堂教材中的文化背景知识、语言整合为例,谈一些媒体英语与英语教材的具体整合运用。

一、媒体英语文化知识与教材文化背景知识的整合

“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载体。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外语教育也离不开文化教育”。教育部新制订的《英语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出了英语“文化意识”的概念,强调:“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的范围。”“语言学习的目的可以分解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三个方面――社会文化体系、语言文化教育体系、信息的产生、传递和接受能力。就一个文化体系的自身而言,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部分,但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而言,文化是语言的内核。”所以语言的学习必须融入到具体的文化学习之中。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过分注重“语言符号体系”忽视“社会文化体系”,对“信息的产生、传递和接受能力”重视不够,最终导致语言与文化、语言知识与应用能力的脱节。利用多媒体英语教学资源,保证学生尽量多地与原汁原味的英语口语接触,实现语言文化学习材料的大量输入,将对英语教学起到补充与完善作用。

1.媒体英语文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自然引入。

现行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JeFC教材中关于英语文化的介绍很少,使教师在上课时常常觉得有关文化知识的资料太少,不敷课堂教学之用。尤其是对话教学中的有些口语句子,由于缺少文化背景资料,教师觉得心中无底、束手无策,甚至避而不谈。例如“there!oK?”连用,以及“there”单独使用时,到底是什么意思?用于什么场合?中文到底怎么翻译?尽管教材中都有出现了,但教师、学生用书中都没有作出任何解释。由于局限于教科书而缺少英语文化的熏陶,即使学生能背诵这些句子,也不能理解和运用这些句子。电视媒体英语《大家说英语》对此给出了详细的解释,将它节选于课堂教学,就能极大地丰富与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弥补课堂教材的文化之短。

2.安排专门的语言技能综合训练时间,进行英语文化渗透活动。

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有时能提供一些文化背景知识,但还是远远不够解决英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如“食物”即“food”是学生最熟悉的话题。初中英语教材中有几篇文章都是专门介绍英语国家的饮食文化。但是教材所提供的一些背景资料还是不能解决中西文化中请客吃饭方面的差异问题。例如教师用书中就提到:在西方,如果在进餐时,有餐巾,就把餐巾放在膝部,而不是围在脖子上。这显然与中国的文化有差异。这时学生就会不明白为什么要把餐巾放在膝部。但是无论学生用书还是教师用书都没有作进一步解释,而在媒体英语教学节目中却有专门系列介绍餐桌礼仪,即tablemanners。

我的做法是:把相关的原声材料录音,安排专门的课堂教学时间,组织学生从听到说,再从说到写的综合语言技能操练活动。通过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各种教学活动,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文化意识的过程。关于运用餐桌礼仪的媒体英语材料教学的具体过程简述如下:

首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活动方式,以及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并组织学生带着总体问题听第一遍材料,再采用逐段播放与具体问答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全体学生参与课堂听说活动的积极性。在按片段听说训练结束以后,连续重播所有材料,提高听的系统性,加深听的印象。其次,就疑点、重点或难点问题进行师生间深层话题讨论,再就中西文化差异进行对比谈。最后,在听说基础上组织命题写作,给出作文题目:GoodmannersinChinaandintheUSa。教师将听说训练与写作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把写作限定在特定的情境中,使写作成为具有实际意义的语言交流活动,从最高层次上培养学生的语篇建构活动能力。

借助媒体声情并茂的优势,使学生既学到英语知识,又丰富了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尤其是有关生活文化、传统习俗、风土人情等这些教材上不易学到的英语文化知识。使外语学习过程解构为对新的文化思想、生活习惯体系的探索过程,这样的外语学习才是生动、有趣、富有成效的。

二、媒体英语口语知识与教材语言知识的整合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的教学原则。还强调:“教师要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并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英语教学资源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在“学习策略”中明确指出:“资源策略是学生合理并有效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策略。”在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与教材相关的媒体英语知识,能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与生动活泼、客观真实的语言材料相接,内容与教科书相关,又适当延伸与拓宽,起到既巩固书本知识,又拓宽学用渠道的作用,体现了开阔视野、拓展思维的创新教学理念。

1.媒体口语与教材书面整合,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下面以与初二年级课本即JeFC配套的媒体英语教材《金盘英语》VCD为例,对媒体英语在拓宽学生口语素材、增加语言知识、提高实际运用能力等方面作一些探讨。

现行这套JeFC教材的编写特点是:“教科书向学生介绍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语。英语是通过富有教育意义的、饶有趣味的课文和学生生活有关的活动教给学生的。”但教材中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生活内容却出现得不多。如相互“请客吃饭”,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除了需要经常邀请同学或朋友吃饭外,还经常需要邀请领导或上司。那么对于比较正规的邀请语言怎么说呢?这一点教材中没有解决,而借助于媒体英语资源就很容易地解决了。《金盘英语》VCD中,举了大量的例子,说明了邀请不同的对象应使用的不同英语表达方式。例如:邀请朋友吃饭可以用比较随便的语言语气。

2.媒体英语中时髦流行、活泼地道的表达方式与教材中的传统表达方式的整合。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常识篇9

2014年,我校针对本校学生特点申报了县级总课题――《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教材的衔接教学研究》,每一个学科申报了一个校级子课题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语文衔接教材课题组教师编写的高中语文《走向高中――普通高中与义务教育衔接教材》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公开出版后已经推广使用两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开展“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教学研究”过程中,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策略,下面将我对高中语文衔接教材使用的一些看法与同仁商榷。

一、充分利用衔接教材发挥育人功能,强化学生责任意识和自信意识

语文是兼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有其学科中人文性的特殊性,教学中离不开对学生开展三观教育和人格人品的教育,而高中语文“衔接教材”正好突出了这一特点。

我校教师编写的《走向高中――普通高中与义务教育衔接教材》中的第一编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编者在本部分安排了“规划人生,树立理想”,“学会担当,养成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负责任的态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等章节。我在安排本部分内容的教学时,主要采取了以下两个策略:

一是结合我校校园文化开展教学。因为湄江高级中学主体文化是“责任”文化和《大学》儒家传统文化,学校的精神是“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办学特色是“责任奠基,多向成才”,整体而言,我校都是围绕“责任”二字展开的。对于刚刚进入我校的高一新生,对学校的文化内涵不理解,通过语文衔接教材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和人格人品教育时,实现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的契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

二是结合我校优秀学子的事迹增强自信。因我校属于三流高中,生源质量较差,进入我校的很多学生有很强的自卑意识,但就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有不少同学进入中国一流高校学习。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学生刚进入我校的第一个月开展衔接教材教学时,我会提前收集、整理一部分我校毕业的优秀学子的事迹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这样,能够增强学生自信,让他们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信心十足地进行高中课程的学习。

二、利用衔接教材上好高中语文第一课,做好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引导

高中与初中语文学习有极大的不同,因为中考的考点是以语文基础知识为主,基本能力考查为辅,而语文学科的高考则是以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考查为主,以知识考查为辅。鉴于中考和高考考纲、课标及评价体系的不同,语文学科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就应该区别对待。高中语文学习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因为高考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对问题的探究能力等。

我在对前几届的语文教学中发现,不少同学刚进入高中时以为高中和初中一样,语文学习只需死记硬背一些东西就可以了,其实不然,高中语文考题灵活,重点考查思维和能力,死记硬背的东西考得很少,于是一进入高中就不适应,感觉压力很大。针对这一情况,我在进行衔接教材教学时,教学前都要详细了解学生情况,每堂课都进行精心设计,尤其是在教学《走向高中――普通高中与义务教育衔接教材》中的第二编――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时,重点抓住什么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如何才能开展自主学习等问题与学生探讨,让他们对这些内容有所了解,并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三、查缺补漏,搞好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阶段语文学科教材重难点内容的突破教学

在使用衔接教材第三编――知识与技能时,重点把握初、高中语文学科衔接的重难点进行突破性教学,我主要突破的知识点是文言文阅读和汉语语法两部分。因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是教学难点之一,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主要是靠机械记忆一些常见的文言字词,而进入高中后,常见的文言字词不但要记忆,还要掌握一些积累文言字词的方法与规律,通过运用这些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所以,高中阶段文言文的考查不仅停留在课内,更多的是通过课内学习迁移到课外,将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运用到陌生的文本解读之中。这一点,对于我校的很多学生而言是一个大难题。

为了解决学生文言文阅读的难题,我在使用衔接教材时,主要采取了以下策略:

第一,要求班上学生每人拥有一本《古汉语常用字典》或《古汉语词典》和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并在教学中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因为我们这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很多学生没有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语文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也不是很高,所以,很多学生在语文学科上的投入远远不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强化学生自己动手掌握新知识,提升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第二,运用初中教材延伸文本,强化文言文阅读。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很多文言文都是要求背诵的,有很多还是节选的部分语段,使用衔接教材时,我安排学生进行初中教材延展文本阅读,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相似文本或初中教材节选文本来教学,给学生以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并以此达到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

第三,安排文言词汇积累常规作业,坚持搞好文言词汇积累工作。文言文阅读的难度在于古人的语言年代久远,需要在学习中不断积累,不断揣摩,才能掌握古人的语法规律,这就需要学生长期坚持才会有效。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常识篇10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感悟

1.切实领悟好“淡化语法”

近几年英语教学界提出了“听说领先,淡化语法,侧重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一教学指导思想,近些年的高考注重交际能力、应用能力的考查,几乎没有专门为考语法而设计的试题,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淡化语法”。因此在一些师生看来,教授语法和学习语法不够时髦,是过时了的。实际上这种看法比较肤浅,也不够全面。“淡化语法”并不是不要语法,从某一程度上讲,反而要求更高了,学生只有有了坚实的语法基础,结合语境灵活运用,才能选出正确选项。语法在语篇衔接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nmet阅读理解中句式结构趋于复杂,语法知识在阅读中的重要性已显现出来,再看近些年的高考完形填空,句子结构也是越来越复杂,要求也越来越高,简单句在减少,复合句在增加,考查了语法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2004年全国高考卷中,完形填空正文共16句,复合句就有11句,占69%,其中最长一句有31个单词,另外省略句、插入语遍布全文,这都要求考生要有系统的、扎实的语法知识,能够熟练地运用所掌握的语法基础知识。笔者发现现在的高中学生听说能力,阅读能力比自己96年以前教的学生有较大的提高,但同时也明显感觉到他们的语言结构、特别在语法方面比自己96年以前教的学生差多了,具体表现在他们的写作里面,很多学生的作文里找不出几个完整和像样的句子来,让教师批改起来无从下手,很是头疼。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笔者认为高中英语教师必须从思想上加以认识,防止“重听说、重阅读、轻语法”而造成现在部分学生“没有对错标准”、“动手写作就漏洞百出,语法错误连篇”的教学不良倾向,在教学中切实领悟好“淡化语法”这一教学指导思想。

2.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2.1多媒体的优势。现在不少学校,特别是在高三年级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愉快学习情境,利用优美的外国名曲、生动的卡通动画、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融入到一个全英语的语言环境,提高了教学效果。此外它还能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加大教学密度,使教学更富直观性,增加了学生的参与程度,构建了以学生发展为主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多媒体常被广泛使用。

2.2存在的常见问题。首先部分高中英语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有局限性,把课堂电化教学认为是教学过程的“电器化”,以至造成教学内容容量过大,部分学生无所适从,造成课堂上的“消化不良”,使教学过程变成了现代的“填鸭式”,此种现象在高三复习课时较常见。其次学生做笔记跟不上,慢慢地干脆就不做笔记了。还有教师长期使用多媒体,会对它产生一种依赖,对教师也有些负面影响,如单词拼写方面的能力会下降。

2.3对策。笔者使用多媒体教学已3年,有些感悟,笔者认为:首先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把握教学重难点,防止电教为“电灌”,要求学生主动思考的,决不“包办”。其次对重点词汇及句型进行教学时,要适当留点时间给学生做笔记,点鼠标速度不能太快,否则学生上课光看,光听,课后没有笔记去复习巩固,后果可想而知。在进行语法复习和第一轮教材复习时如果学生有统一复习用书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手头的书进行复习,而没有必要再去用多媒体赶“时髦”,制作一些与学生手头复习用书内容大同小异的课件,费力不讨好!教师该在黑板上写的时候还是要写一些,这也利于培养自己的单词拼写能力,千万不要等到哪天突然停了电,感觉好像自己都没办法上课了。总之,我们应充分地利用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不断改进其存在的问题,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3.新教材使用

新编高中英语教材是一大进步,新教材要求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现行高中英语教材采取听、说领先的结构功能教学法,精心设计,语言地道,图文并茂,是一套集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为一体的教材,它打破了旧教材以语法为线索的编排体系,句型、课文以交际功能为主线,以语言的功能意念和话题为一体而编排语言材料,使学生通过学习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新教材每单元以开放性的板块形式出现。笔者认为在使用新教材进行高中英语教学特别是进行高三英语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3.1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中应尽快实现教师观的转变,根据新课标理念,教师不再是演讲者,而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和参与者。教师要在教学中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帮助学生发展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做好示范,与学生一起投身于合作探究的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