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生物科普小知识十篇生物科普小知识十篇

生物科普小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47:37

生物科普小知识篇1

一、科普读物在小学中高年级外来工子女科学教育中的作用

1.开阔学生视野,?w会科学文化知识

科普读物中涉及很多科学知识,包含着世界上的很多内容,小学中高年级的外来工子女通过科普读物能够进入缤纷多彩的科学世界中。外来工子女是从不同的地方来的,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并且不同孩子感兴趣的科学知识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可以为这些孩子提供不同国家的儿童科普读物,注重科学的客观性,有助于强化儿童的观察和动手实践能力。比如《十万个为什么》《小牛顿爱探索》《可怕的科学》《美国国家地理》等,这些科普读物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娓娓道来,将人文气息散发出来,阅读这些科普读物,能够让外来工子女感受到来自不同的科学文化知识,使这些孩子的眼界得以更加开阔。

2.为孩子提供更加容易研究科学的方式

对于很多人而言,科学是比较难理解的,儿童科普读物是比较生动的,学生理解和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将科普读物与学习相结合,能够实现寓教于乐。科普读物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通过幽默的故事吸引外来工子女的兴趣和注意力,在书中还存在很多有趣、简单的小实验,学生可以借用相关道具完成科学实验,对科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探究。科普读物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将科学概念呈现给外来工子女,创设好的教学情境,使外来工子女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科普读物的种类不同,能够满足不同外来工子女的阅读需要,让外来工子女了解科学方法,提高对科学的兴趣,掌握科学领域的知识。

3.使孩子从多个角度进行科学学习

适合小学阶段的科普读物有很多种,比如《十万个为什么》《DK儿童百科全书》等,涉及地理、天文、物理、化学等科学知识。含有丰富的科学知识与内容,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科普读物进行科学拓展研究,使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实验,实现科学知识的共享。科普读物中还设计了很多科学实验,如《101个有趣的实验》等,选择合适的科学实验,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的探究方法,对科学的探究过程进行体验。《科学家工作大揭秘》等图书中介绍了科学职业,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科学职业,认识科学家具备的特质,在今后的成长中,这些孩子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二、科普读物在科学教育中作用发挥的策略

1.为学生列书单,鼓励学生阅读

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书单,从而更好地鼓励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使科普读物应用到科学教育中,让学生阅读更多课外材料。书单中可以含有学生学习的一般话题,如某领域的科学家、科学领域的职业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学习兴趣。在科学课堂上,教师让学生阅读与当前学习有关的知识,阅读科学知识热点,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认识科学世界。

2.让学生自由阅读科普读物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阅读科普读物,不要对学生的阅读给予严格的时间限制,要形成自由阅读中心,为小学中高年级外来工子女提供多样化的科学图书、期刊等,学生可以自由组建成组,阅读之后,相互之间对科学概念进行交流,实现科学知识的共享。

3.利用现有的研究话题书籍指导学生讨论

生物科普小知识篇2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科普知识;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9-181-01

科学普及是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一项重要活动,科学普及的对象既可以面向全体国民又可以针对特定的群体。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普知识,有利于提高当代中学生的科普素养,从而为提高全民素质做良好的铺垫。中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相连。所以,在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普及工作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强盛,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

一、科学普及的概念、内容及实施者

科普的基本理念是把人类已经掌握的科技知识和生产技能,以及从科学实验中升华出来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传播到社会各个方面,使之为广大群。

众所了解、掌握,以增强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并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科技传播活动。我国政府在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中把科普定义为:科普是国家和社会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进行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工作和活动。

科学普及的基本内容主要指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针对科普的实施者而言,科普一般情况被认为是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专利和义务。然而,青少年的早期教育,尤其是中小学阶段的教育在其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占了非常大的比重,也是人们接受基本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最重要的阶段,高中物理老师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渗透科普知识,将为提高中学生的科普素养,为提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做出巨大贡献。

二、高中物理课堂渗透科普知识的现状。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升学目标升学率的影响限制,中学里家长和学生都是围绕着升学率而展开工作。一切看似与做题和分数无关的教学都视为无用。学校的课堂教学也紧紧围绕课本知识的灌输和题海训练,而忽略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学普及的工作。在保证正常课堂教学的质量下,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学普及的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其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学科知识的掌握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高中物理,因为学科特点。物理教学是以传授学生基本的物理学科知识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以及科学研究的现象及问题,并为学生进入更高层次的科学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学的物理课堂教学为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之一。

三、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科普知识策略

如何在高中物理的的学校课程教学中渗透科学普及,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高中物理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强化科普意识

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这是渗透科学普及的前提和基础,因为教师的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师生观决定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普及的深度和广度。除此以为,教师在自身科普素养方面需要终生学习和不断加强。教师可以多选一些科学素养类的课外读物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补充。比如加强物理学史的学习,因为其中蕴涵了许多物理学家的探索方法、科学态度、遇到困难怎样迎难而上,直接或间接地处理问题的方法。

2、注意整合校内外物理课程资源,把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作为科普宣传的主阵地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指课程设置和教学信息来源,或者指所有的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融合在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的完成和课程活动的实施之中的。按照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同,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普及因为信息需求量较大,涉及的范围较广,所以单一的课程资源不够的,教师应该对多种课程资源的灵活开发和综合应用,除高中物理教材外,教师、学生、网络、科技馆、图书馆等都是很好的资源。

3、在物理实验中及时地向学生渗透科普知识

物理课堂教学中,会有很多实验课。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总是为了得到结论而做实验。或者只做书上规定的实验。其实,在物理教师在进行实验时候,可以恰当地选择一下身边的小实验为教材的来源,重视拓宽学生的视野,满足不同学生差异性发展的需求,使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渗透科学普及时要努力把深奥的物理学原理、复杂的实验装置采用简化的形式展现出来,将科学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例如:在物理课教学中,可以做一些简单的与生活相接近的实验:实验1:吹不大的气球:将气球口套在瓶口,气球放在一个较大的空的瓶中,向其中吹气,发现很难将它吹大。科普解释:因为瓶中气球外的气体体积减小,由玻意耳定律知压强增大,球内气体的压强很难超过球外气体的。实验2:瓶子吞蛋的实验:酒精棉燃烧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部分气体被排出“当蛋堵住瓶口,火焰熄灭后,瓶内气体由于温度下降,压强变小,低于瓶外的大气压"在大气压作用下,有一定弹性的鸡蛋被压入瓶内”。

总之,科学普及的内容和高中物理课程目标所要求达到的目标相一致,都具有提高科学素养的总目标,而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依赖于基础教育的各个学科,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是物理学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是适应高中物理课程目标的需要。所以在高中物理中渗透科学普及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对高中物理新课程中渗透物理前沿教育的探讨.p11.

生物科普小知识篇3

关键词:植物园;科普;教育

1引言

植物园是开展植物科学知识普及教育的理想场所。因为植物园里总是汇集着数以千计的各类植物,而且把它们保存在荫棚、温室和各种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创造了更适合它们生长发育的生境条件,从而保存着许多在当地不可能见到的植物种类和类型[1]。

任何一所植物园对公众进行植物以及相关的低碳、环保等生态理念的教育是不可推卸的一项责任[2]。因此,郑州植物园作为郑州市唯一一个植物园,依托自身丰富的植物资源,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2科普资源概况

2.1植物科普资源

郑州植物园位于郑州市西部,西邻西四环,北临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占地面积57.45hm2,其中水体面积3.6万m2,收集植物1800余种,数十万株,为中原地区“植物博物馆”。

植物园的规划设计依照专类园和专题园两条脉络进行布局,分为岩石园、盆景园、牡丹芍药园、儿童探索园等25个主题园。园内东区,是以植物品种的收集和展示为主,有松柏园、木兰园、牡丹芍药园等15个专类园;在西区,是以植物科学应用为主,体现“寓教于乐”,有儿童探索园、百果园、盆景园等10个专题园。

植物园内建有中原地区面积最大的展览温室——热带植物展览温室,采用玻璃幕墙的方式展示热带植物景观。温室分为亚热带植物展示区、热带雨林植物展示区和沙生植物展示区,共展示680余种、6000余株植物,其中热带雨林中展示了“独木成林”、“绞杀”、“板根”等独特雨林景观,同时拥有“见血封喉”、望天树、龟甲龙等珍稀奇异物种。

2.2科普场所及设施

园内专门设有科普广场、庆典广场,便于举办各类科普宣传活动。在西门和南门入口处设立导览式标牌4个,用于植物园概况、全景图等展示;在25个主题园设立有25个说明式科普宣传标牌,分别用中英文介绍各个专类园和专题园的面积、植物类别、园林用途,同时配有位置图等;在主游路的路口设立方向导示牌52个,用于指示附近的主题园;为全园1800余种植物悬挂植物标牌,展示植物名称、科属、习性等,普及植物知识;热带植物展览温室设有科普中心,便于展示植物类别,趣味小常识等专业科普知识;为500余种植物悬挂标牌;热带雨林展区设有科普长廊,有植物知识展示灯箱共计20余个;在儿童探索园设立趣味知识科普牌20余个,吸引儿童探索植物世界。

2.3科普工作人员

郑州植物园设有科普宣教科,主要负责园内的植物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包括中小学生校外科普教育基地相关活动、花展活动、市民参与活动等。目前,园内专职科普人员5人,兼职科普人员6人,另外拥有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师范学院等高校园林专业科普志愿者约100人。

3科普工作情况

3.1更新植物名牌

植物名牌是认识和了解植物的第一步,否则关于该植物的知识就无法在一个人的头脑里积累[3]。植物名牌上标有植物的拉丁名及科属、产地、用途等。全园1800余种植物都悬挂了名牌,便于游客认知该植物。同时,每年对全园的植物名牌进行排查,对散落、损坏的名牌进行补充更换。2013年,热带植物展览温室内结合植物的景观特点,设置14块科普文化展示牌,进一步挖掘植物文化内涵,拓展科普展示形式。

3.2引进植物新品种

每年园内都会根据专类园的改造提升计划,引进植物新品种,丰富专类园的植物种类。2013年,结合象湖以及热带植物展览温室的景观提升计划,从武汉植物园引进水生植物16种,沙生植物101种,热带雨林植物18种。对引种的沙生植物采用展箱的方式进行展示,突出珍贵品种,变换展示形式,并附简易标牌,吸引游客的好奇心。

3.3打造四季花展活动

全国植物园近年来通过举办多样的花展活动及市民参与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科普教育成果,同时也促进了植物园自身的完善和发展[2]。郑州植物园依托园区千余种植物及热带植物展览温室丰富的植物资源,初春举办“春之韵”游园活动、4月份举办郑州市第三届牡丹芍药花展、6月份举办大丽花展、7月份举办观赏向日葵花展、元旦至春节期间在温室举办迎新春花展等系列活动,并根据不同花展内容,制作科普宣传展板,展示花卉文化内涵、文化作品、工艺作品等,同时设置现场咨询服务台,为市民提供家庭花卉养植知识等科普服务。

3.4积极开展科普公益活动

做为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郑州市科普教育基地、郑州市中小学校外教育基地,专门为中小学生、大专院校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场所及科普教育服务,每年接待学生实习达百余场次。

在全国科普日等节日中,以知识讲座、展板展示和咨询台等方式,普及养花小常识,并解答家庭花卉种植中的常见问题。同时,邀请专家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讲座。2012年9月15日~21日邀请郑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开展“食品安全与公众健康”为主题的科普讲座。

与科协、爱心互助等社会组织联合举办形式多样的科普公益活动,增强公众的参与性,使科普工作真正走入社会的每个群体。如2010年4月举办残障人士、福利院儿童游园活动,2011年5月举办“春暖花开,音乐随行”为主题的歌唱比赛,2012年3月举办小学生游园活动等。

3.5开展丰富多彩的市民参与活动

2012年3月,积极参加郑州市组织的“科普活动进社区”工作,设置咨询台并发放科普知识宣传彩页,收到市民的一致好评。为倡导环保理念,牡丹芍药花展期间,在展览温室门口举办了“我为绿城做贡献”的签名活动。市民及游客踊跃参与,在签名墙上留下自己的姓名和祝福辞。三八妇女节当天,邀请多家单位在植物园为女职工举办不同形式的健身游园活动。“春之韵”游园活动期间,邀请骑自行车健身运动爱好者举办“低碳出行,共建美丽郑州”为主题的赏花游园宣传活动。

4存在的问题

4.1科普设施吸引力有限

园内缺乏生动形象的科普设施,仅有静态的植物名牌、导示牌、位置图以及科普展板等,不能生动的展示植物世界,吸引力有限。游客只能看到植物当时的情景,无法追踪到其他季节的景色及细微的、内在的变化。

4.2缺乏核心景观点

根据调查,中小学生普遍认为,“植物园不如动物园,因为植物园里没什么可看的”。虽然园区的生态环境良好,植物种类丰富,但景观布局上缺乏主体旅游景观,游园后对植物园较难留下深刻印象。

4.3科普讲解服务不足

游客进入植物园,大部分都希望得到有特色的、有针对性的讲解服务。虽然园内有专职和兼职、志愿者等科普工作人员,但讲解材料专业性太强,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游客需求。

4.4缺少植物知识和环境教育

植物园内除了植物名牌及少量相关植物的科普宣传牌外,对植物其它方面知识的普及明显不足,如当前我国许多濒危植物的生存状况、植物种质资源所面临的困境、植物生态入侵、植物群落及植物多样性等方面知识很少涉及[3]。

5对策与建议

5.1完善科普设施

应加大资金投入,在植物园建立科普展厅,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展示动态的植物世界,用电影或者幻灯片的形式将植物与环境以及植物内在变化等展示出来。

5.2提升景观质量

加快园区硬件设施建设,改善园区环境,同时增加有吸引力的景观点,满足人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好奇心,提高自然科学知识普及的精品项目[4],包括特色展览活动、园艺成果、园林小品等,并且不断创新,形成可持续性的发展势头,长久吸引游客。

5.3加大科普讲解服务

针对游客的不同需求,增加或删减讲解材料。结合植物资源,从植物的特点、游客的工作背景或者兴趣点入手,抓住科普服务的切入点,对讲解材料进行修订,以满足游客的科普需求。

5.4丰富科普宣传和环境教育的内容

普及植物科学知识是植物园立足社会、实现社会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使人们在空气清新、绿意葱郁、湖光山水为一体的优美环境中游赏,不仅身心得到陶醉,而且可以接受植物物种多样性、生态学特性、造景应用等方面的科普教育。

参考文献:

[1]贺善安,钱俊秋.植物园里话科普[J].植物杂志,1995(3):44~45.

[2]周耘峰.四季花展,打造合肥植物园科普游名片[J].中国植物园,2010(13):92~98.

生物科普小知识篇4

科普说明文是用以介绍和普及科学知识的一种文体。它一般发表在科普杂志、报纸或专门的科普专著中。

科普说明文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是提升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一种重要工具。知识对于当代人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从整体上说,当前的时代被称为知识爆炸的时代,社会迫切要求人们成为有知识、有道德、讲文明、守纪律的新型人类。

第二,满足人们在课堂之外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要求。从个人角度来说,求知欲是与生俱来的生命欲望之一,这一欲望永远不会得到彻底的满足。一个人的一生有相当多的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但书本上的知识却远远不能满足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在走出学校之后的长长的岁月中,人们仍然要靠工作实践、业余自习的方式,获得各种各样自己需要的科学知识。

第三,为有特殊爱好的人提供精神享受。有些人对某一领域的知识有着特殊的爱好,例如有人喜欢天文,有人喜欢地理,有人喜欢汽车,有人喜欢兵器,他们往往长时期的订阅特定的科普读物,如有人订阅《奥秘》、《飞碟探索》,有人订阅《国家地理》,有人订阅《兵器知识》等。此类刊物上发表的科普文章能给这些人们带来极大的精神享受。

(二)科普说明文的特点

1.知识性

知识性是科普说明文的第一特点。这里所说的知识,主要是指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涉及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等各个领域。科普说明文尤其重视基础知识和最新知识,基础知识可以帮助人们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最新知识则可以使人们认识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现状。

2.通俗性

科普说明文是普及科学知识的文章,是写给广大群众看的,不是写给专家看的。因此,它必须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读者进行深入浅出的知识讲解。

3.趣味性

为了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科普说明文要尽力吸引更多的读者,这就作者力争把文章写得新鲜生动,富有趣味。有些小品式的科普说明文甚至采用文学的手段,笔法灵活,妙趣横生。

(三)科普说明文的类型

1.科学说明文

这是采用普通说明文写法的科普说明文,它要求写得准确、通俗、朴实、明白,以知识本身的魅力调动读者的阅读趣味,但不刻意追求文学性和趣味性。多数科普说明文,都属于这种类型。

2.科学小品

这是用文学手法写出的科普说明文。它跟一般科普说明文的区别在于:一是标题新颖生动,如高士其介绍消化道内细菌知识的《我们肚子里的食客》,贾祖璋介绍珍贵动物丹顶鹤的《白丝翎羽丹砂顶》。二是行文大量采用比喻、拟人手法,如《洲际导弹自述》以洲际导弹的口吻来讲述自己的诞生、特点和类型,十分生动有趣。

(四)科普说明文的写作

1.标题

科普说明文的标题写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总体要求是:

第一,以文章介绍的知识对象为拟定标题的中心依据,换句话说,就是让人一看标题就知道文章是介绍什么科学知识的。如果含混朦胧,不知所云,很有可能失去对读者的吸引力。

第二,语言简要。标题只需要点明所介绍的知识对象,有时也可兼及它的特点、作用、意义、价值等,但不能详细展开知识介绍。标题通常只有几个字,一般没有副标题。

第三,生动新颖。标题要尽力做到生动新颖,以增强趣味性和吸引力。但除科学小品外,不必刻意标新立异,要避免过于造作,否则会显得不够自然朴实。

2.结构

跟所有的文章一样,科普说明文也是由三大部分组成:开头、主体、结尾。

开头是总体介绍,先提出说明对象,然后概括介绍它的特征、作用、意义、价值。

主体篇幅最长,是科普说明文的核心部分,有关说明对象的各种知识就是在这一部分充分展开表达的。这部分的写法没有一定之规,但在结构上有这样的原则:必须分为若干层次依次表达,层次与层次之间或并列,或递进,或分总,要呈现出清晰的逻辑秩序。

结尾或指出当前存在问题,如贾祖璋介绍丹顶鹤的文章在结尾处就提出了丹顶鹤保护的严重问题;或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如某篇介绍基因工程的文章就预测基因工程的应用前景;或提醒人们注意吸收新的知识,如在结尾处告诉读者相关知识还有很多可注意阅读。也有些科普说明文没有结尾,主体结束时全文就自然收束了。

3.表达方式

科普说明文当然要大量运用“说明”这种表达方式,有时兼及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就“说明”表达方式内部来说,还有举例说明、定义说明、诠释说明、分类说明、比较说明、比喻说明、图表说明等多种技巧。写作中要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展开表达。

【例文】

中国湿地的特点

中国湿地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

类型多。按照湿地公约对湿地类型的划分,31类天然湿地和9类人工湿地在中国均有分布。中国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海岸滩涂、浅海水域、水库、池塘、稻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面积大。中国湿地面积约6594万公顷(其中还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其中天然湿地约为2594万公顷,包括沼泽约1197万公顷,天然湖泊约910万公顷,潮间带滩涂约217万公顷,浅海水域270万公顷;人工湿地约4000万公顷,包括水库水面约200万公顷,稻田约3800万公顷。

分布广。在中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而且还表现为一个地区内有多种湿地类型和一种湿地类型分布于多个地区的特点,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组合类型。

区域差异显著。中国东部地区河流湿地多,东北部地区沼泽湿地多,而西部干旱地区湿地明显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青藏高原湖泊湿地多,青藏高原和西北部干旱地区又多为咸水湖和盐湖;海南岛到福建北部的沿海地区分布着独特的红树林和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人工湿地。青藏高原具有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面积高原沼泽和湖群,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

生物科普小知识篇5

一、激发学习兴趣

科普教育形式有多种形式,例如,在学科课程中可以通过科普班会、学习兴趣小组、科学实验、科普宣传周及知识比赛等形式来促进学生的科普知识学习兴趣,积极参与科普教育活动中来,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热情。在此过程中,可以选拔科技新苗,进行重点辅导,提高学生素养及水平,培养学生个性。还可以通过改变校园环境,在课程中营造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要让墙壁能够“说话”,花草能够育人,从“绿化”、“美化”向更高层次“教育化”方向发展。比如,将校园内的植物用科学的名字进行标识,校园展板定期进行科普宣传,墙壁上学习园地书写激励性的求知标语,教室内悬挂座右铭,建立名人雕塑,使整个校园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浓郁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走到哪里都能学到知识,学习知识的形式更加丰富,在潜移默化中激发我们去探究科学知识,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

二、锻炼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般物理中的科普题目包含的字数偏多,并且需要从中找出解决题目有用的信息,所以由此可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阅读下面摘自百度百科中的科普短文回答问题。(我国“嫦娥2号”在2010年10月1日成功发射,大约经过5天后进入如图所示的环月轨道。它的质量为2.3t,与“嫦娥1号”相同;它?h月的平均高度为100km,与“嫦娥1号”200km的环月高度相比较,距离月球更近,更宜于对月球的精细测绘。2013年“嫦娥3号”将携带“中华牌”月球车登月探测。已经探明,月球上无水,无大气。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只有地球表面重力的1/6。月球昼夜间隔大约相当于地球上的14天。也就是说,登上月球的月球车,最多可以连续工作14天,进入月夜以后,它由于无法通过光能发电,进入休眠状态。14天后,又能自动醒来。月球表面白昼时温度高达150℃,黑夜时低至-180℃。

(1)相对月球,“嫦娥2号”与“嫦娥1号”谁的重力势能更大?当“嫦娥2号”从远月点向近月点运动时,它的势能和动能如何变化?月球车工作的电能是由________能转化来的,它在月球上要耐受________℃的温度差。

(2)你认为,宇航员在月球上如何交谈,为什么?月球上昼夜温差大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所学物理知识,提出你的两点看法,并做出简要解释。

这样的题型,信息繁多,就需要我们辨别有用信息并加以利用,由此我们在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中,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渐提高,并且还增加我们的科学知识,拓宽我们的知识面,也对所学的物理知识学以致用。

三、可加深对物理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物理科普题中,一般包含有大量的先进的科学知识,并且很多是从我们身边的实例出发,再加以延伸,拔高到理论知识,可以加深我们对书本上那些看似空洞的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我们学习浮力的时候,根本不清楚浮力到底是什么,但是物理科普题型中有关于浮力的知识时从水中的落叶和大海中的船只举例,让我们运用所学知识来求解其所受浮力的大小,进而让我们理解了浮力的作用并且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浮力的概念,给我们深刻的认识并记忆深刻。还有我们学习声音的传播时,有一道科普知识题是通过太空舱力里宇航员只能以手势来对话,进而是把一个钟表放在一个密封的玻璃箱里,随着玻璃箱里的空气被慢慢抽出,我们越来越听不到钟表的滴答声,让我们明白了空气作为一种介质可以传播声音,而真空状态下声音是不能传播的,让我们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轻松且深刻。

四、拓展思路,培养我们树立发散性,创新性,科学性思维

如上文的嫦娥2号题目中第二小题一样,科普知识题一般都会有一道开放性问题,就是从自身出发谈谈该怎样解决这种现象,或者对某一种现象根据自己学的知识,提出两种不一样的观点,这样的题型就促使我们开动大脑,从已知的知识中另辟蹊径,发掘出不一样的观点,从相同的知识点中,用不同的思维角度来折射出不一样的结论等,这样就拓展了我们的思路,培养我们的创造性和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塑造我们创新性、科学性的思维,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

生物科普小知识篇6

[论文摘要]在当前科学教育普及热潮之际,对兴起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科普教育运动作必要的回顾与梳理,从中汲取其普及科学教育的有效措施和方式对当前的科学教育普及将不无裨益。这些措施主要有:(1)创办科普教育实体,使之成为推进科学教育普及的主要阵地;(2)发行通俗的科学报刊杂志,刊载通俗的科学作品;(3)翻译和创作科学小说;(4)培养科学教师。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内兴起了一场科学教育普及热潮,又称科普教育运动。主要表现为:以鲁迅、陶行知为代表的科普教育思潮的形成。受其思想的感召与指引,一批教育界、科学界的个体和团体纷纷投人到科学教育的普及中来,遂在实践领域导引了一场声势颇为浩大的科普教育运动。其影响一直流衍于四十年代末期,对抗日战争的胜利、战后的民主建设和解放战争的胜利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可以说,其在实践领域卓有成效的业绩不仅得益于科普教育思想的指导,更得益于一系列有效的科普教育举措。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科普教育运动进行回顾和梳理,重温其实施的具体手段与措施,对今天科普教育实践的顺利开展将不无裨益。

一、创办科普教育实体,建立普及科学教育的阵地

科普教育实体多是由热衷于科学(教育)普及的教育家或科学家汇聚在一起,相约创立的科普教育机构。在科学大众化运动中,这些来自民间的科普教育实体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www.133229.Com这些机构往往集结了一批热心科普教育事业的专家和学者,在发行通俗科学报刊杂志、翻译和创作科学小说以及培养科学教师等方面发挥着中坚作用,成为科学教育普及的主要阵地。

这一时期的科普教育实体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教育家创办的致力于科学教育普及的教育机构,另一类是由科学家创办的注重科学宣传和普及的科学团体或组织。前者以陶行知等人创立的自然学园、儿童科学通讯学校等为代表,后者则以中国科学社和中华自然科学社及其附设机构为主流。

1.陶行知创办的科普教育实体

1931年从日本流亡归来的陶行知,一方面有感于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强在科学之发达”,另一方面鉴于中国当时科学教育的诸多弊端,开始发起科学下嫁运动,倡导把“科学”嫁给人民大众,与农民“喜结良缘”。是年夏,在《申报》总经理史量才的资助下,陶行知与戴伯韬等人创办“自然学园”,专门从事科学实验、科普创作和科学普及工作。1932年,陶行知又与上海儿童书局合办儿童科学通讯学校。在他看来,“儿童科学通讯学校,是普遍下层科学训练之发端”。其后,伴随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日臻成熟,他开始着手创办与民众生活融为一体的科普教育实体。如1932年以后相继创办山海、更晨、萧场、报童、棉花等工学团,力图实现“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的目的。此外,为使更多的下层民众,如老妈子、拾垃圾的孩子能了解现代科学成果,陶行知还与广播电台共同创办“空中学校”。由陶晓光每天用大众能听懂的语言,在科学园地节目中演播20分钟的科普知识,内容包括“老少通千字课”、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等。抗战爆发后,陶行知的科普教育努力也未就此停歇。1938年11月,在香港创立中华业余补习学校。1939年7月,在重庆北磅创建育才学校,专事科学人才的培养工作,并希望将他们培养成“抗战建国之人才”。

2.中国科学社的科普教育机构及其主要活动

有鉴于中国科学落后,“知科学者有如凤毛麟角”的现状,中国科学社自其成立之初即负起“传播科学,绍介新知”的启蒙之责。1915年,创办《科学》杂志,“专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为帜志”。三十年代以后,在科普教育思潮的激荡下该社进一步加大科普教育的力度,通过设立科学咨询处、建立图书馆等多种方式来推动科学的普及。

(1)设立科学咨询处。有感于时人有科学难题却无处咨询的情况,中国科学社于1930年7月设立科学咨询处。他们申明:“凡实业团体以及青年学子遇有科学上疑问无处解答者,可经函本社,由本社专家社员详为解答”。起初,所有问题和答案都刊载于《科学》月刊。后来,科普杂志《科学画报》创刊以后,科学咨询遂移至该刊。据悉,由于《科学画报》发行量较大,来信咨询者也逐渐增多,有时每月来信询问者达50余件。针对这种情况,科学社还成立了以竺可祯、韩组康等人为首的专门委员会负责解答。

(2)设立图书馆。自科学社迁回中国以后,即开始在上海、南京、广州等地筹建图书馆。经过积极而紧张的筹措,1931年1月上海明复图书馆正式开馆,其中馆藏中西图书2万余册,杂志200余种。图书馆除向本社社员开放以外,经过一定的手续办理也可以向非社员的一般民众开放,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科学的普及。

此外,科学社还成立了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专门负责科学图书的发行和科学仪器的制作,并通过举办各种科学展览等形式推动科学的大众化和社会化。该社生物所于1934年1月29日举行的生物学展览会取得很好的社会反响。展览会原拟展览十天,由于观看展览的人络绎不绝,又临时决定延长了六天。参观人员除本社社员、科技工作者之外,还有大量的社会民众,各类人员达1万人以上。

3.中华自然科学社的科普教育机构及其主要活动

“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华自然科学社的同仁们认识到“我国科学之不发达,是由于懂得科学的人太少,以致国家的科学文化很难提高;要提高必须作好普及工作;科学普及了,广大人民就掌握着科学,能利用科学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并从而提高社会的科学文化和生产水平。因此决定走科学大众化的道路,从事普及科学运动。”特别是抗战爆发后,中华自然科学社还设立社会服务部,主持科学普及工作和科学生产事业,举办战时技术训练班、通俗军事科学讲习班,组织战时科学问题讨论会和战时科学服务团,利用中央广播电台和各地民众教育馆等处所,举行通俗科学讲演,实行科学电影教育,还编纂了《国防科学丛书》,在《科学世界》中充实有关抗战的科普资料,努力使科普教育工作服务于民族抗战的时代主题。

二、发行通俗的科学报刊杂志,铸造科学教育的喉舌

作为科普教育的先驱,鲁迅十分推崇通俗科学报刊杂志的作用。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他即指出,“单为在校的青年计,可看的书报实在太缺乏了,我觉得至少还该有一种通俗的科学杂志,要浅显而且有趣的。”然而,时至二十年代末期,科普报刊奇缺的状况并无多大改观。为此,陶行知呼吁作一家及出版界“编辑出版一种真正的大众画报”,倡议投稿的人用新文字(拼音文字)写大众文,出版社编辑大众能看得懂的科普杂志。

响应于这些倡议,在科普教育热潮兴起后,主要的科普教育推进个体和团体或撰著通俗的科普作品,或发行科普报刊杂志,或利用原有期刊登载大量的科普作品,一时间,面向大众的科普读物如雨后春笋般扑面而来。

作为科普教育的主要推进个体,鲁迅、陶行知、茅以升等大批的教育家和科学家开始积极参与到科普作品的撰作中来。此外,陶行知还亲自创刊《生活教育》刊载大量的科普作品,并于1934年5月,在《生活教育》月刊上专门开辟“科学新知”、“科学生活”和“大众科学”等栏目,开展科学普及教育,先后登载丁柱中等十余人的科普作品达180余篇。

作为科普教育的主要推进团体,中华自然科学社于1932年11月即率先创办国内第一份通俗科学刊物《科学世界》。这份刊物以中小学教师和中学生为主要读者,其宗旨在于使他们不断地获得新颖的科学知识以造就民族自救和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为系统地介绍各门科学知识,该刊还创有化学、物理、医药、儿童科学等各种专号;为使小学生和一般民众了解科学,该社还另行编印了《科学浅说》多种,赠送给全国各地的通俗教育馆和图书馆。而中国科学社于1915年创刊的《科学》杂志,也于1934年正式改版后,重新厘定宗旨,以“高中及大学生”、“中等学校之理科教员”、“专门学者”和“一般爱好科学之读者”为主要对象,“力求科学知识之普遍化”,“务使初学者读之不觉深,专门家读之不嫌浅”。1933年,科学社还创办了专门面向一般民众的科普期刊《科学画报》,其目的在于“把普通科学知识和新闻输送到民间去……用简单文字和明白有意义的图画或照片,把世界最新科学发明事实、现象、应用、理论以及于谐谈游戏都介绍给他们,逐渐地把科学变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此外,受科学大众化热潮的影响,三十年代以后,不仅像《申报》、《读书生活》等综合性刊物开始陆续刊载科普作品,这一时期还涌现出大批具有科普性质的专门科技期刊。如《电业季刊》(1930),《陕西水利月刊》)(1932),《棉业》)(1933),《无线电》)(1934)等。

三、翻译和创作科学小说,使科学走入民间

在寻求科普道路的早期,鲁迅最先尝试的科普教育形式就是翻译和写作科学小说。在他看来,小说这一文体在中国浅文化社会层中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渗透性,是推行科普教育,启蒙思想的重要利器。虽然晚年的鲁迅对小说的编译工作做得较少,但用小说来进行科学普及一直是他从事科学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并且经他倡导,这一形式在同期及三十年代以后为多数科普教育工作者所继承和发扬。

三十年代前后,陶行知开始认识到科学小说、科学文艺于科普教育的重要意义。1931年,他提倡科学下嫁运动,在创办“自然学园”的同时,不仅亲自撰写科学小品文,还邀集高士其、戴伯韬等翻译或创作了大量通俗科学故事或小品,并邀请陈鹤琴出面编写了《儿童科学丛书》、《大众科学丛书》等共计108册。其中,《儿童科学丛书》内容涉及生物、化学、物理、天文、矿物、数学、农业、生理卫生等自然科学领域,旨在“引导小朋友把自己造成科学的孩子”。由于这套书注意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基础上反映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不单小朋友可以看,而且凡是幼时没有学过科学的成人都可以像小孩子一样从头学起。并且,这套丛书又“略依年龄学籍排列”,因此教师和家长还可以依照此书来指导不同学年、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学习科学,该丛书遂成为当时少有的科普读物和科学教材之一。

此外,受鲁、陶二人的影响,在科普教育热潮兴起的三十年代,我国科学小说、科学文艺的翻译和创作活动异常活跃。这一时期,董纯才翻译出版了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贾祖璋在推出《鸟与文学》之后,又于1936年后陆续出版了《生物素描》、《生命的韧性》等科学小品集。顾均正于1936年前后相继推出《科学趣味》、《电子姑娘》等科学小品集。同期,高士其也先后出版了《文明的抗敌英雄》、《细菌大茶馆》等科学小品集,并创作了《菌儿自传》这一著名的自传体科学小说。此后不久,郭以实发表了科学童话《太阳请假》,孙铭勋也发表了科学童话《自然太太》,等等。

除上述科普教育推进个体之外,主要的科学团体和报刊杂志也纷纷介人科学小说和科学文艺的创作与刊载工作,极大地促进了科学小说的创作,有力地推动了科学大众化运动。

四、培养科学教师,造就科学教育的中坚力量

科学教师是实施和推广科学教育的基石和灵魂。可以说,无论是造就科学的小孩子从而造就二十年后之科学中国,还是改造乡村教育以改造乡村社会,进而“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都必须依靠科学教师。然而,与科学教师所担负的历史重任形成鲜明对照的,却是科学教师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难以满足科普教育需求的现实。有鉴于此,主要的科普教育推进个体和团体开始纷纷参与到科学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中来。

1.创办师范学校,培养科学教师

如中华教育改进社继孟禄对科学教育的批评之后,就将调查和改进学校科学教育作为基本的社务之一,并以此为基础,开始介人科学教师的培养和教育事业。

大教育家陶行知于1932年筹建儿童科学通讯学校,除招收中小学生之外,还特别招收小学教师和师范学生,力图通过为期两年的自学和辅导,增进他们从事科学教育的知识和能力,推动科学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1934年陶行知正式创行“小先生制”,鼓励接受了一定文化和科学教育的儿童以“即知即传人”的方式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并对小先生普及科学教育的方式、内容等问题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探讨和尝试。在战乱不息、经费拮据、正规的师范教育难以维系的情况下,陶行知推行的小先生制可谓“普及科学教育的急先锋”,用陶行知自己的话来讲,它可以攻破“先生关”—解决师资严重不足的问题,可以攻破“娘子关”—解决中国女子的初步教育问题,还可以攻破“买卖关”、“衰老官”、“饭碗关”等普及教育的二十七大难关,最终将教育和科学的种子四处撒播开去,“创造新的中华民国”。

2.联合举办科学教师暑期培训班

受孟禄、推士等人批评的刺激,中国科学社等主要的科学团体也“着手把改进理科教学作为他们的日常工作之一”,并开始与教育团体联手参与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1923年8月中国科学社在杭州教育会召开第八次常务会,会上社长任鸿隽在致辞中说明该社今后的工作目标,决意把组织发展科学教育放在极为重要的地位。会上还就中学科学教授法的改进问题进行了讨论。1924年,中国科学社与中华教育改进社等团体联合在清华大学举办暑期科学教育研究会。在研究会里,科学教师可以在暑期的数月中,通过专家指导,继续深人地学习研究,以提高教育水平。此外,中国科学社还在江苏省率先实验其科学教育计划。为了改进中国的科学教育,培养和辅助科学教师,中国科学社还特别设立了改良科学教育委员会,专事调查各中等学校的科学设备、教材书籍,并随时提供辅导以期有所改进。

3.面向中小学教师,出版刊载大量的科普读物

生物科普小知识篇7

一、大力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

一是深入到全市有关中小学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5年来,先后深入到市实验小学、市一小、干驿小学、九真寄宿小学、机关幼儿园、杨林办事处肖张夏小学、岳口镇新堰小学、小板镇永合小学,为15000多名学生进行科普知识宣传和讲座,进行大型的干冰科学实验、机器人科普课以及各种各样的科学实验活动。"科普进校园"活动通过传递科学理念,讲授科学知识,让同学们了解并感受了科学知识的神奇力量,不但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课余生活,还激发了同学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提高了全市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二是与华科、武大、地大三所重点高校联合举办"科普进校园"活动。

2016年9月21日,小牛顿科普中心承办天门市全国科普日活动,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武汉)地质大学的9位师生受邀参加了活动。华中科技大学科协常务副主席柳会祥、武汉大学科协秘书长佟书华向天门市干驿初级中学赠送了书籍--《科学家的故事-湖北院士风采》。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研究生马千里为同学们做了题为《飞行器展示与飞行器先进应用》的科普讲座。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专业学生张旭为同学们做了题为《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史与未来》的科普讲座。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湖北省生物工程学会的成果展示。

三是开展"进名校 学科学"活动。2016年3月20日,小牛顿科普中心组织50位同学到华中科技大学开展"进名校 学科学"的活动。同学们观看了四旋翼飞行器、平衡车表演,体验了VR,在感受一流名校优雅的环境、深厚的文化、先进的科技时,同学们心中渐渐升腾了美好的理想和志向。

二、大力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

一是进社区开展科普讲座。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先后到竟陵办事处陆羽社区、东湖社区、东方社区,天门高新园群力社区,为近4000多名居民开展了科普知识讲座,内容涉及医疗保健、生活常识、传统文化、家庭教育等各个方面,收到社区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是开展社区青少年科学实验活动。为了引导社区孩子们学科学、爱科学,小牛顿科普中心利用暑假、双休的时间,先后到竟陵办事处陆羽社区、公园社区、东湖社区、东方社区,天门高新园群力社区,黄潭镇水府庙社区,为2000多名留守儿童进行小牛顿科学实验活动。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方面,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产生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是开展社区科学调查活动。2015年暑假,小牛顿科普中心在公园社区开展"变废为宝,从我做起"的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原分管科技的副市长施通勤出席了活动启动仪式。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引导该社区留守儿童组利用废弃的纸杯、塑料瓶、废旧手绢、废旧卡纸等制作纸筒电话、印花手绢、昆虫模型、双体游艇、吸尘器等。通过科学实验,一方面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另一方面还增强了孩子们变废为宝、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环保意识。

三、开设科普公益课堂

一是开设青少年科普公益课堂。小牛顿科普中心依托幸运星培训中心,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孩子们上科普公益课,采取"科学知识+动手实验+拓展表达"三位一体的科学实践教育新模式。在课堂上一人一套实验器材,通过激发兴趣、引导质疑、深入探究、浅出表达、丰富拓展五大板块,深受孩子们欢迎。几年来,共组织5000多人次参加科普公益课,锻炼了同学们的动手动脑能力、丰富了科学知识,让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自信心、成就感,使孩子在今后的社会中更具竞争力。

二是开设家长科普公益课堂。小牛顿科普中心依托快乐老家艺术吧,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家长们上科普公益课,传授科学的家教理念,讲解传统文化知识,医疗保健、防赌防诈骗等知识。2018年10月3日,在天门市图书馆开设公益讲坛,邀请原教育局局长黄延平作了题为《家校共育完美教育》的讲座,小牛顿科普中心主任王涛作了题为《家庭教育的顶层设计》的讲座,并就孩子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沟通,家长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三是开展各种科普展。小牛顿科普中心依托幸运星画室,开展书画、民俗等各种形式的科普展览活动。2018年元旦,举办了天门市首届民俗物件展。此次展览民俗物品众多,上迄4600年石家河文化遗址物件,下至民国时期的民俗老物件,更有汉唐以来的民俗物品,共有270多件,展品丰富、材质不一、造型奇特、极具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充分展示了中国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是大家穿越历史,感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良好机会。青少年通过观看展览,开阔视野、丰富生活、学习历史、增长知识、接受了传统文化熏陶。2018年8月在天门市图书馆举办了"童心墨韵书画天门"的大型画展,共展出200多幅书画作品。

四、大力开展科技竞赛活动

一是开展滑翔机大赛。2016年六一前夕,由小牛顿科普中心承办的天门市首届滑翔机大赛在陆羽广场隆重举行。来自天门市一小的130名同学在广场绿荫下参加了滑翔机大赛。经过激烈的角逐,7名同学脱颖而出,分别获得此次大赛的一二三等奖。

二是组织水火箭比赛。小牛顿科普中心组织陆羽社区的50多名孩子,开展了2场水火箭比赛。让孩子们学习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知识,了解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作用与运用。

三是组织创意机器人制作活动。2017年暑假,小牛顿科普中心组织幸运星培训中心的100多名学生开展了涂鸦机器人、摇摆机器人的创意制作活动,增强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五、大力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

一是捐建了首个校园科普教育气象站。2016年3月23日,小牛顿科普中心与天门市气象局在天门市一小联合捐建了首个校园科普教育气象站,共捐赠了价值3万多元的气象器材,包括百叶箱、空气湿度计、室外最高最低气温计、手持风速仪、雨量仪、日照仪等。该站以基本的气象观测业务作为师生主要实践内容,市气象局选派人员或通过"红领巾气象站"志愿辅导员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辅导,引导师生学习气象科学知识,参与气象科技实践。小牛顿科普中心王涛老师,小牛顿科普中心科普顾问帅文卫被天门一小聘为"红领巾气象站"志愿辅导员,定期到"红领巾气象站"给天门一小的"小气象观测员"开展气象科普知识讲座。

二是宣传普及气象科普知识。小牛顿科普中心特聘我市高级气象工程师帅文卫为顾问,帅老师定期为同学们送气象科普杂志,讲解气象科普知识。去年中秋节,讲解了天文望远镜的结构和原理,并教30多名学生和家长用手持双筒望远镜、小天文望远镜、天狼天文望远境观看月亮上的环形山和月海。

三是组织参观天门国家基本气象站、天门气象科普馆。每个学期,小牛顿科普中心都要组织实验小学、育才小学、天门一小的学生到天门国家基本气象站、天门气象科普馆参观。让同学们了解了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风向风速仪、百叶箱、大气水汽监测仪、大型蒸发皿、雨量筒、闪电定位仪、空气负离子监测仪等气象监测仪器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参观气象科普馆、气象灾害预警中心和城市观测站,了解了三球仪、磁悬浮地球仪等气象仪器。

六、大力开展茶文化知识科普宣传活动

一是成立了陆羽少年茶学院。2016年8月13日,小牛顿科普中心结合天门地域特色,成立天门市陆羽少年茶学院。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天门陆羽研究会会长肖孔斌参加了仪式,为陆羽少年茶学院授牌,并聘请中国美术学院附中的王竞择同学担任首届陆羽少年茶学院院长。

二是开展茶科普知识公益讲座。陆羽少年茶学院成立以来,多次举办茶科普知识公益讲座。邀请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陆羽茶经研究中心副主任童正祥先生;高级茶艺技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鲁鸣皋先生对300多名少儿进行茶科普知识公益讲座。老师们从茶礼、茶的起源、茶具、茶的分类、茶的功效、现代十大名茶等方面进行讲解,深入浅出,不时讲一些与茶文化相关的掌故和有趣的小故事,让小朋友们从中了解了许多关于茶的文化和知识。

三是参加第四届国际禅茶大会。陆羽少年茶学院选拔范晓筱、吴柳依、王璧铃、卢凌峰、朱瑾妍等同学,成立了天门市第一支少年茶艺队。2017年5月2日、3日,受武汉炎黄茶文化委员会的邀请,少年茶艺队赴天台山参加第六届天台寺禅乐艺术节暨2017中国第四届国际禅茶大会。他们表演的《火门茶韵》以清新的面孔、儒雅的技艺、独特的风格成为这次茶艺节目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给中韩茶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博得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和赞赏。

虽然目前小牛顿科普中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民办非企科普机构力量薄弱,经费严重不足,没有政府出资购买服务,难以持续维持下去。2016年天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与小牛顿科普中心签定了校外科普工作合同,出资5万元开展校外科学教育工作,所以2016年科普中心的活动丰富多彩,各种资料齐全,做出的成效远远超出5万的范围。二是专业科普人员缺乏。4年来,小牛顿科普中心向外招聘,培养科学老师、科普人员,但是收效甚微。目前我们主要招募的是兼职的社会专业人才,比如天门市气象局的帅老师,他是我市唯一的一名高级气象工程师,为气象科普奉献了很多。比如航模的刘玄老师,市华泰小学的航模兴趣小组的专业老师;茶艺聘请的高级茶艺师鲁鸣皋先生;其他的就是我们画室的老师。三是社区配合不够。目前省科协对科普先进社区有奖励资金,社区有意愿请我们科普中心去承接科普工作,我们也尝试着到一些社区去开展了针对居民、青少年的科普活动,但由于社区事务繁忙,经费紧张,往往不愿意出过多的经费来做科普工作。四是社会、学校、家庭科技创新教育的氛围不浓。目前,天门的教育还停留在以课本理论知识为主,以语数英三门主科为主,以追求升学率为主的阶段,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教育的氛围不浓,学校、家庭、社会科技创新教育的意识较差,导致科学、航模、机器人等课程叫好不叫座,即使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一点器材费,家长也不愿意给孩子报名学习,其主要原因是意识淡薄,报名参加文化补习占用了过多的时间,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这些课程。

鉴于上述情况,小牛顿科普中心策划了"十百千展翅计划"项目计划书,目的在于培养天门市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现代化文明中交融贯通,把他们培养成为未来社会具备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

"十百千展翅计划"项目内容是:每年在天门市中小学中选择10所学校创建科技创新教育特色中小学,为学校配备操作性强的实验室;每年从10所科技创新教育特色中小学各选5名教师分春秋两学期组织培训,共计100人次骨干教师培训;每年从10所科技创新教育特色中小学各选拔50名热爱科学、爱动手爱动脑的中小学生,分春秋两学期进行科技创新教育培训,共计1000人次。

"十百千展翅计划"项目经费:每年建10所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小学,实验室器材配备共需费用30万;分春秋两学期培训100人次中小学科技创新骨干教师共需费用5万,分春秋两学期培训1000人次小学生,共需培训、器材费用60万,项目执行工作费用10。5万元,此项目每年费用只需105。5万元,费用可从天门市政府科普经费中解决一部分,不足的向天门市慈善总会申请成立天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展翅计划"基金会,向全社会有识之士募集资金。

生物科普小知识篇8

科普知识是一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种种现象和理论的知识文字,是将人们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普及到社会各处,使人们更容易接受,用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如苹果树下的伟大发现,让牛顿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创造出了今天的人造卫星和载人飞船。总之,科普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其中体现在提高物理能力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习兴趣

科普教育形式有多种形式,例如,在学科课程中可以通过科普班会、学习兴趣小组、科学实验、科普宣传周及知识比赛等形式来促进学生的科普知识学习兴趣,积极参与科普教育活动中来,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热情。在此过程中,可以选拔科技新苗,进行重点辅导,提高学生素养及水平,培养学生个性。还可以通过改变校园环境,在课程中营造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要让墙壁能够“说话”,花草能够育人,从“绿化”、“美化”向更高层次“教育化”方向发展。比如,将校园内的植物用科学的名字进行标识,校园展板定期进行科普宣传,墙壁上学习园地书写激励性的求知标语,教室内悬挂座右铭,建立名人雕塑,使整个校园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浓郁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走到哪里都能学到知识,学习知识的形式更加丰富,在潜移默化中激发我们去探究科学知识,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

二、锻炼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般物理中的科普题目包含的字数偏多,并且需要从中找出解决题目有用的信息,所以由此可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阅读下面摘自百度百科中的科普短文回答问题。(我国“嫦娥2号”在2010年10月1日成功发射,大约经过5天后进入如图所示的环月轨道。它的质量为2.3t,与“嫦娥1号”相同;它环月的平均高度为100km,与“嫦娥1号”200km的环月高度相比较,距离月球更近,更宜于对月球的精细测绘。2013年“嫦娥3号”将携带“中华牌”月球车登月探测。已经探明,月球上无水,无大气。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只有地球表面重力的1/6。月球昼夜间隔大约相当于地球上的14天。也就是说,登上月球的月球车,最多可以连续工作14天,进入月夜以后,它由于无法通过光能发电,进入休眠状态。14天后,又能自动醒来。月球表面白昼时温度高达150℃,黑夜时低至-180℃。

(1)相对月球,“嫦娥2号”与“嫦娥1号”谁的重力势能更大?当“嫦娥2号”从远月点向近月点运动时,它的势能和动能如何变化?月球车工作的电能是由________能转化来的,它在月球上要耐受________℃的温度差。

(2)你认为,宇航员在月球上如何交谈,为什么?月球上昼夜温差大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所学物理知识,提出你的两点看法,并做出简要解释。

这样的题型,信息繁多,就需要我们辨别有用信息并加以利用,由此我们在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中,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渐提高,并且还增加我们的科学知识,拓宽我们的知识面,也对所学的物理知识学以致用。

三、可加深对物理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物理科普题中,一般包含有大量的先进的科学知识,并且很多是从我们身边的实例出发,再加以延伸,拔高到理论知识,可以加深我们对书本上那些看似空洞的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我们学习浮力的时候,根本不清楚浮力到底是什么,但是物理科普题型中有关于浮力的知识时从水中的落叶和大海中的船只举例,让我们运用所学知识来求解其所受浮力的大小,进而让我们理解了浮力的作用并且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浮力的概念,给我们深刻的认识并记忆深刻。还有我们学习声音的传播时,有一道科普知识题是通过太空舱力里宇航员只能以手势来对话,进而是把一个钟表放在一个密封的玻璃箱里,随着玻璃箱里的空气被慢慢抽出,我们越来越听不到钟表的滴答声,让我们明白了空气作为一种介质可以传播声音,而真空状态下声音是不能传播的,让我们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轻松且深刻。

四、拓展思路,培养我们树立发散性,创新性,科学性思维

如上文的嫦娥2号题目中第二小题一样,科普知识题一般都会有一道开放性问题,就是从自身出发谈谈该怎样解决这种现象,或者对某一种现象根据自己学的知识,提出两种不一样的观点,这样的题型就促使我们开动大脑,从已知的知识中另辟蹊径,发掘出不一样的观点,从相同的知识点中,用不同的思维角度来折射出不一样的结论等,这样就拓展了我们的思路,培养我们的创造性和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塑造我们创新性、科学性的思维,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

生物科普小知识篇9

【关键词】高职高专;普通物理;教学效果

高职高专普通物理是非物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常被学生称为“最难学的课”,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为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同时,它也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主要是因为抽象、理论和逻辑性较强等,高职高职院校的学生本来就底子薄弱,而且又涉及高等数学的一些知识,更加令学生头疼。再加上课时少,内容多,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难度。因此,如何提高普通物理的课堂教学效果,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就显得非常重要。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谈谈提高高职高职普通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措施:

1、循序渐进,做好与中学物理知识的过渡

大部分高职高专的学生之所以觉得普通物理难学,主要是因为在中学时物理就没学好,对中学学过的一些物理现象、规律还不太理解,现在又要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觉得有困难,缺少信心。而普通物理中的部分章节知识是对中学物理基础的进一步提高,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应先适当复习中学物理相关知识再进行教学,这样循序渐进式的教学,可以减少学生因基础差的原因带来的困难,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功这个知识点,中学物理中的功是质点在恒力持续作用下沿直线运动做的功,普通物理中所研究的功是质点在变力持续作用下沿曲线轨道做的功,为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顺利完成知识过渡,可以分这样几步:首先复习中学物理中的功,即质点在恒力持续作用下沿直线运动做的功,再讲解质点在恒力持续作用下沿曲线运动时做的功,第三步是质点在变力持续作用下沿直线运动做的功,最后是质点在变力持续作用下沿曲线轨道做的功,这样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学生便于理解,易于接受。

2、重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教学

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应用,是解决任何问题的依据。只有掌握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才能去解释一些相关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普通物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很多,有不少公式、定理的应用是有其适用条件的,如不讲解清楚,学生便不能很好的理解、掌握,更谈不上应用于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把基本概念、基本规律讲清楚就非常重要,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热量不能自动地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时,要特别强调“自动”两字。那什么是“自动”?它的含义是什么?一些教材在给出克劳修斯表述时没有明确的说明,所以教师要给学生解释清楚,这也为后面讲解“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概念时打下基础。

3、理论联系实际,让课堂走向生活

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物理现象,将物理课堂理论学习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与所学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让课堂走向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比如:在讲分子运动论时可以联想到腌制咸鸡蛋:外壳完好的鸡蛋,放入食盐水中腌制一段时间变咸了。这是因为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而且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食盐分子扩散到蛋黄和蛋清中,使整个蛋变咸了。在冰上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舒展双臂转速慢,收紧身体时转速快,可以用角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等等。

4、将小实验引进课堂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利用实验室已有的实验设备,创造性的进行常规物理实验外,还可以引进一些小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使教学效果最大化。普通物理中有的章节比较难学,不仅是因为要用到的高等数学的知识多,主要是这部分内容抽象,不好理解,以至于一些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困难,提不起兴趣。对于这样的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堂小实验,如在讲电磁感应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小实验:准备两根长的空心铝管,其中一根沿轴线方向开一小槽,再找一块圆柱形磁性强的磁铁和一个相同形状大小的小金属块,直径要略小于铝管的内径,材料最备好后就可以进行试验了,将两个铝管竖直放置,在两管上端开口处分别同时由静止释放磁铁和金属块,比较它们谁先穿越铝管。通过这类小实验,把抽象的东西形象直观的展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初步获得对物理问题的认识,再进行理论学习,就变得容易多了。

5、重视前沿科技知识渗透,开放课堂

一般地讲,物理知识由经典物理和前沿物理两大块组成,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经典物理的教学,忽略或很少对前沿物理进行教学,这样就导致学生对物理学的今天和明天不甚了解,尤其是物理学对当今科技作用知之甚少,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学科本身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就可以得到最大的发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增加和融入前沿科技知识,易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进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达成原有的教学目标的同时实现了新的科技教育目标。

6、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不断更新,课堂教学的容量也不断增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的需求,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能把教学内容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直观,同时也为教师节省了大量板书、绘图时间,加快了知识点的讲解速度,课堂教学信息容量也大大增强。但由于课件内容是事先准备好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灵活发挥,很难体现出课堂教学的灵魂。特别是对于一些公式、定律的推导,如果只是用课件单一的呈现出来,其中的思维方法很难传达出来,这时传统的教学手段又显示出了它的优势。每种教学手段都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不足,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祝之光.物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生物科普小知识篇10

关键词科普活动认识思考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a

据我馆去年的观众参观统计,18岁以下观众66621人次,占参观总数比例45.42%,由此可见科技馆在发挥科普功能上的主要受众群为广大的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所以,科技馆在探索自身发展以及进行科普教育时,要根据青少年自身的特点,遵循各个年龄段的成长规律,制定出分阶段的科学课程和探究式教学法。具体为:

(1)针对学龄前儿童,主要以知识启蒙为主,用益智类玩具、科普剧等易于儿童接受的方式,将科学知识与互动娱乐相结合,在他们头脑中形成一个对科学概念的初步认识。例如,我馆现有科普剧《美丽的泡泡》,以讲解浅显的大气压强只是为主;《猪坚强和他的朋友们》用故事的形式讲述地震避险知识;《周博士解梦》用人偶和真人表演为小朋友们解释什么是“共振”;《仰望星空》则以希腊神话贯穿始终,讲述星座的来历以及如何辨别星座。

(2)针对一至六年级的小学生,主要着眼于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激发他们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例如,德国在联邦政府教育部的资助下,设立了提高数学和科学教学质量的改革项目“情景教学”,针对教与学存在的关键问题,以全新的改革方法和思路来设计和实施项目,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社会和技术之间的关系。我馆利用资源优势,与社会公益组织团体合作开展的“中国大鲵的未来”科学讲座,就针对小学生进行了深刻的濒危动物保护教育;“小小智慧树”活动和“梦工厂”青少年科学探究工作室则通过玩具制作、模型制作等,锻炼了小朋友的发散思维和动手能力;小博士知识竞赛则丰富了小朋友们的自然科学知识。

(3)对于初、高中学生,则以使学生了解科学和技术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对科学研究方法、建立科学和其他知识的联系的意识,以及训练科学的学习方法、思维习惯为主,让学生能利用科学原理了解科学过程、感知和体验科学世界。例如,我馆以自有的“牛顿实验室”、“法拉第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为依托,特聘专家现场讲解的形式开展各类有关力学、电磁学和生物学的系列讲座,并结合我省生物多样性的特点进行了“生物多样性”讲座;另外,还与我省天好者协会等组织合作,进行了多次天文观测活动。

1“流动科技馆”应该实现全面覆盖化

“流动科技馆”应面向全体学生乃至文化层次较低的社会群体,不分年龄、性别、文化或种族背景、残疾与否,不论对科学的兴趣、动机以及志向如何,都应该让他们有机会接受科学教育,以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例如,英国的《国家科学教育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既强调共同的核心内容,又为有不同学习要求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为提高全体公民科学素养提供保证。从我国的国情来看,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地区教育质量差异明显、人民群众普遍科学素质不高等问题仍十分严重。因此,面向全社会的科学教育,不仅是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科学知识的获得,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正确的科学态度。按照中科协《关于确定“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回展出试点单位的通知》要求,努力做到广覆盖、系列化和可持续,“体验科学”中国流动科技馆云南巡展已经进入第三年的巡展历程。从2011年7月起至今,已走过怒江州、临沧、大理,以及文山州广南县、西畴县、马关县、砚山县、丘北县、麻栗坡县、富宁县,和红河州蒙自市、建水县、石屏县以及丽江市古城区、玉龙县共10多个站点,总累计参观人数已达52万多人次,在探索巡展新方式、新方法、新举措中,除了操作互动展品外,还增加了观看宇宙剧场《大鸟带你认星座》等科普天文片;科普剧《美丽的泡泡》、《猪坚强和他的朋友们》、“小小机器人”精彩表演;玩转思维益智玩具和拼图游戏;以及民族蜡染、再生纸制作、光学镜片拼装、电力风车制作、天文观测等精彩纷呈的科普活动,使得“流动科技馆”形成立体、多元的科普展教形式,达到了很好的科普宣传效果。

2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和家庭科普教育的作用

“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社会各界都应当组织参加各类科普活动。”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承担了青少年从出生到成长全过程的教育责任。因此,在学校和社会分担了主要教育任务之外,家庭作为最基础的教育阵地,在培养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的过程中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家庭中,家长要首先起到示范带头作用,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热爱学习的良好氛围,鼓励孩子参加校内外各类科普活动和科技竞赛,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另外,社会各界要积极调动各方资源,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促进青少年科学教育持续、稳定发展。

3政府需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组织各职能部门对青少年科学教育的参与

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的有益补充,是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进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先决条件,是一项长期的、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光靠科技馆和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应发挥统筹兼顾的职能,立足根本,加大对科普教育事业的投入,为科技馆更好地开展科普活动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4新闻媒体等大众传媒机构要正确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

在信息自动化和网络普及化的今天,各种资讯的形成渠道和传播方式在具有方便、快捷性的同时,也容易造成信息庞杂、真实性难辨等问题。科普活动需要通过大众传媒这一强大的宣传工具,向公众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科普活动的存在意义。这就要求新闻传媒机构和从业人员遵守职业道德、尊崇行业规范,对科普活动进行及时、准确、全面的报道,这对促进青少年科学教育健康有序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5探索科技馆与学校相结合进行科学教育

校外科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技馆科普工作的新鲜尝试。通过拓展教育渠道,创造性地开展科学教育,不仅能使学生主动地去参与科学活动,从而提升自己的科学素质,还能丰富学校的教育内容,使科技馆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我馆曾围绕“快乐科普、健康生活”为主题,与迪庆、大理等地的小学师生进行科普剧、科普小讲台巡回展教活动,还进行过多次科普体验箱、科普讲座、科普夏令营等活动,均取得了一定成效。接下来,如何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搭建好科技馆与学校之间、与社会之间的沟通桥梁,还需要我们为此做出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潘,代建军.能力取向的新加坡中学科学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