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企业信息化手段十篇企业信息化手段十篇

企业信息化手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48:07

企业信息化手段篇1

关键词:现金流;信息化;影响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记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于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信息化手段作为财务管理的“利器”,尤其对现金流管理有着重大影响。企业内部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使用有利于企业对现金流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企业的收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更好的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先后产生了mRp(物料需求计划)、mRpⅡ(制造资源计划)和eRp(企业资源计划)等。在会计领域中,信息化手段运用的核心是“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现金流是英文CashFlow的直译,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按照现金收付实现制,通过一定经济活动(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和非经常性项目)而产生的现金流入(CashinFlow)、现金流出(CashoutFlow)及其差量情况的总称。

二、信息化手段对于企业现金流管理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企业要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就必须通过加快信息化进程来提企业竞争力和管理水平。企业现金流管理所涉及的供、产、销、人、财、物等要素,是维系企业生死存亡的重要资源和关键环节,应重点加以管理和控制。信息化手段对于现金流的管理目标、思想、模式、框架体系、内容等都有重大影响。

(一)信息化手段有助于实现企业现金流的管理目标

企业现金流量的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关于现代企业现金流管理的最终目标,人们普遍接受的是具有价值创造导向的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2002年,中国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第4次对国有重要骨干企业、520户国家重点企业、120户试点企业集团和地方重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70份。其中,77.5%的企业降低了成本(如采购成本、加班成本等),66.3%的企业提高了流动资金周转率等,企业的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毛利费用比等实现了增长和提高。

调查还显示:570户企业中填报效益数据的279户企业截至到2001年末,信息化累计投入71亿元,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17亿元,也就是说,每投入1元产生1.64元的效益。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引入,可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极大降低企业成本,加速了资金的周转速度与周转速度,从而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了企业对现金流的管理目标,也为企业实现短、中、长期目标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国际权威机构iDC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全球财富500强企业中,信息技术投资超过生产设备投资的企业达65%,同时企业网络投资的回报率则高达10倍以上。

(二)信息化手段优化了企业现金流的管理思想

现金是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纽带,是企业生存的命脉、发展的血液,现金为王,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心应是现金流的管理,管好、用好现金从而使企业实现最佳现金流转,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服务。传统的现金流管理着眼于企业战术层面,立足于保持企业现金的流动性,强调现金的平衡性管理。

现金创值管理立足于为企业或股东创造新增价值,力求实现股东或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目标;注重战略层面兼顾战术层面。信息化手段对于提高现金流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现金流的管理水平有重要的意义。会计信息化充分应用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等相关业务中现金流流向、流速,达到了对企业现金流的战略管理目标。

由于信息化手段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整合在一个信息系统中,使企业的现金流达到与企业的产、供、销各环节完全集成,并产生互动,实现权力的集中监控、资源的集中配置、信息的集中共享,及时地为企业战略管理决策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信息,从而到达企业现金流管理的战略目标。

(三)信息化手段改变了企业现金流的管理模式

会计信息化的实现促使传统的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分工的流程发生了变化。同一经济业务活动相关数据不是分别保存在财会人员和业务人员手中,而是统一整合在一个信息系统中,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同步产生。财务部门从系统中实时取得信息,分析企业的成本和利润,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信息化手段通过理顺和加快信息流转,减少实物流程占有的现金和信息不畅而耽误的效率,从而提高现金流的效率。

对于企业内部费用报销是企业现金流管理的重要部分。传统的报销方式为:报销人要先填写报销单及粘贴票据,送交相关领导处审核签字,再将报销单据送交财务部审核与结算,期间报销单据审批、传递、等候花费大量时间。

然而,借助公司的网上报销系统,可实现报销、借款单据网上申请、提交、签批,财务人员审核结算后,可从网上报销系统中导出每日结算清单,并将其导入企业网上银行,实现财务批量付款,并且可对该结算清单稍作整理之后,得到银行结算成功的信息之后,可进行财务总账批量入Sap账务核算。由于Sap是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eRp软件,财富500强80%以上的企业都正在从Sap的管理方案中获益。所以以Sap的财务结算系统为例。在Sap系统中,报销结算流程减少了财务内部的单据交接的人工传递环节,提高了审核结算效率,同时加强费用借款签批责任明确,加强事后总账审核力度。

(四)信息化手段优化了企业现金流管理的实务处理流程

传统企业现金流管理的实务处理是手工,而随着时展、科技进步,信息化手段代替了人工操作,提高了实务处理的速度,降低了人为的出错率,优化了企业现金流管理的实务处理流程。面向财务部门独立应用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替代了手工会计的记账、算账、报表生成等工作,它的会计数据的处理方式主要由计算机系统来完成。会计报告生成的具体方式与手工不同,会计信息系统的报表是根据报告格式中定义的取数公式和数据库中的数据自动生成的(查询和打印时临时生成),数据的正确性决定了报表的正确性。

记账过程与手工不同,手工会计核算采用平行登记法登记明细账和总账。会计信息系统登帐(记账和过账)操作由软件完成,我们只需要保证输入凭证数据正确性。使人工差错的数量、人工成本一、对纸质文档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此外,内部控制方式与手工不同,会计工作中的内部控制部分地被会计信息系统取代,内部控制表现出软件控制和人工控制相结合的特点。

(五)信息化手段丰富了企业现金流管理的内容

1、预算管理

传统的现金流管理最基本的特点是对财务信息的事后处理,并且财务信息的处理方式是单机的、封闭的。采用信息化手段能够有效的为企业经营、决策、制定目标及时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分析于结果,帮助企业更好的科学制定目标和战略,更好的实现企业的预算管理,规范资金的使用。另外一个方面信息化可以促使财务对公司的现金流管理起到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准确核算的作用,使现金流管理从事后的静态核算转变为事中的动态核算,财务信息需求者可以获取实时信息。由于信息化提供的手段,使得企业能够在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准确地去做好各业务、各地区、各产品、各部门费用科目的预算工作。并且能够做到按月份分解和及时调整,让每一科目的费用都能够实时报告到应该承担责任的部门负责人,并且可以和它的预算进行比较,及时提出预警或禁止信息。同时业务部门负责人可以在月中任何一天获得截至当时的收入、毛利、净利的粗报表,便于及时了解经营情况,做出判断和决策。

2、资金集中管理

在现代企业中,财务管理的好坏关乎企业运作的好坏,然而因为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管理中也始终处于核心的位置,它对于保证企业的顺畅、快速、有效的资金周转,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企业财务管理中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所以,运用信息化手段完善企业的现金流管理对于企业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集团企业的资金管理日益趋向集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企业可以通过借鉴银行管理资金的模式,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管理手段来实现资金集中管理,以此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规范使用。通过资金的集中管理更可发挥资金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为企业更好的实现经营目标。

三、结论

信息化手段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计算机发展在会计中的应用,它改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方式,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效率,因而给企业的现金流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会计信息化方便追踪企业资金的流向和规划企业剩余资金,减少在途资金的时间,其作为企业现金流管理的利器,在提升现金流运转效率以及企业的经营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更为企业带来相当可观的利益和新的竞争力。信息化手段已成为企业进行现金流管理和决策支持必不可少的工具。(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莉娜.关于公司现金管理最优化的探索――手机制造aB公司案例研究[D].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08

[2]张瑞君.会计电算化对手工会计的影响[J].计算机世界,1995

[3]王海洪,李霞林.会计信息化[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企业信息化手段篇2

【关键词】单元成本核算 商务智能 预算控制

一、引言

聚银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化工制造型企业,产品被广泛适用于建筑与涂料行业,企业与2007年发展信息化至今,已先后完成的企业的数据与管理信息的集成工作,这为企业日后的信息化发展与应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本文探讨在现阶段化工制造型企业通过信息化这一先进技术来提高企业成本管理和完成企业财务目标,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方法与途径。当今生产型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在企业的生产生活中显得求其重要,企业面临的种种市场竞争压力和自身的生产管理压力,怎样通过企业成本管理来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通过什么方式来进行成本管理,这都是现阶段企业管理者索要面对的问题

二、系统设计

商务智能技术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管理和分析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商务数据和信息,创造和累计商务知识和见解,改善商务决策水平,采取有效的商务行动,完善各种商务流程,提升各方面商务绩效,增强综合竞争力的智慧和能力。企业商务智能的实现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数据仓库技术的应用,数据仓库是为企业所有级别的决策制定过程提供支持的所有类型数据的战略集合。它是单个数据存储,出于分析性报告和决策支持的目的而创建,通俗的讲,就是企业现阶段的生产与管理,财务等数据通过一定的方式从各自的信息管理系统中按照分析需要进行抓取,存放到一起,即所谓的数据集市,在通过不同的技术将这些数据按照使用者的意愿进行分类,分析,清洗等工作,通过计算机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分析,然后以不同形式进行展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商业智能。

根据公司具体实际情况数据架构的规划分为四层:

原始数据层:该层属于原始业务系统层,包括现有企业信息系统、手工输入平台和外部竞争情报系统等。

中间数据层:该层为对不同业务系统的不同业务数据进行接口设计和数据清洗工作的中间数据库,基于不同的业务系统,提供不同的数据接口,将数据抽取到中间数据库,并在数据库中统一规范主数据,将数据按照业务需求清洗完成。

数据仓库层:按照要分析的业务主题存放所有的业务数据,并搭建不同的业务模型,构建企业级数据仓库。按照不同的分析维度存放数据,方便用户进行多维、多层的数据分析。

业务分析层:此层面将主要面向不同层面的业务用户,可以建立针对业务分析和面对部门的决策数据支持。针对公司总部和业务部门的高层领导,为企业的绩效管理和战略决策提供综合的决策数据支撑。本层面主要包含企业领导绩效监控、管理驾驶舱、领导查询系统等几个方面的数据需求。

系统硬件部署如图1所示,采用两台iBm3850服务器,一台用于weB应用服务,一台用于数据仓库按数据模型存储数据,同时运用Hp磁盘阵列柜,集中管理数据,从而释放带宽、提高性能。

图1系统硬件部署图

三、应用技术

系统以oracle数据库为系统数据库,依照业务需求将各主题分析的数据和指标创建分析模型,通过etL工具(DataServices)从各系统中将需要分析的相关信息数据进行抽取和加载。

以Sap作为商务智能解决方案的前端展现工具,商务智能平台的数据通过oracle数据仓库提供,通过统一的商务智能平台,为最终用户提供企业绩效管理驾驶舱、灵活查询分析和固定报表等应用,并统一集成到企业内部门户供用户访问。

数据仓库的数据环境,需要通过抽取将外部数据源和脱机的数据源存放到数据仓库中;在技术上,抽取的工作主要是通过etL技术来实现?etL技术,即数据抽取、转换、装载的过程),它能够按照统一的规则集成并提高数据的价值,是负责完成数据从数据源向目标数据仓库转化的过程,是实施数据仓库的重要步骤。

图2etL抽取主要过程

单元成本核算管理图表展示

(一)企业实施单元核算管理,主要是为了转变观念,要让全员从只关心“生产”向更关注“生产经营”的观念转变;将以往的“售价-成本=利润”向“售价-利润=成本”、“成本-浪费=利润”的理念转变。每个单元不只是把产品生产出来,而更重要的是将生产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卖出去,并能产生经营利润和经济增加值(eVa)。在公司内部形成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下的各单元之间市场化运行机制,全员参与经营管理,实现透明经营,合理有效利用现有资源,不断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

(二)以财务指标为主,重点分析影响企业经营发展以及领导关心的绩效考核指标,通过与计划值、同期值的对比情况,反应主要经济指标的达标情况,提供的预警及警告可以快速发现问题指标,并可下钻该指标查看构成数值进行详细分析,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本所在,为改善主要经济考核指标提供有效帮助。具体仪表盘展现如图3所示。

(三)利用杜邦分析法对最终的净资产收益率进行分析,通过对关键影响因素的调节,查看影响因素到达什么值,最终净资产收益率可到达预期结果的一个结果分析。杜邦分析模型同样可以用作预测分析。

(四)成本核算管理在企业中是否提高盈利能力的一个重点。与先进企业相比,问题还不少。以往的成本管理中,公司车间的单元成本指标与装置运行参数缺乏关联性,核算滞后,无法指导车间优化生产运行;成本核算结果只对上、不对下,不能引导班组操作人员关注成本,提高运行控制水平;现在,单位成本按产品分类、自上而下,逐步分解,具体仪表盘展示如图4所示

四、总结

商务智能其实就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从数据到信息、从信息到知识、从知识到决策、由决策到财富的过程和结果,对于企业决策者而言,需要高效的对企业运作中的各种信息和数据进行监控、分析、管理,并据此进行经营决策,将内、外部的重要市场环境参数指标的收集纳入系统,形成企业内部的数据仓库,并结合企业的内部运营监控,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性保证,也将决策和实际的运行状态进行对比,检验管理的有效性,总结经验,持续改善,形成一个良性的管理体系。因此,实施数据仓库项目对于提升企业管理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芳,刘万超.台塑集团企业文化解码[m]北京:对外贸易经济出版社,2006年

企业信息化手段篇3

一、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

信息化建设是发展现代流通产业的前提。为此,集团公司前几年在同复旦大学企业发展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一起研究制订《物产集团发展战略规划》时,就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了专题规划,提出了“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适用性与先进性的结合”的集团信息化建设原则,对集团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以及工作思路进行了详细的规划,这是建立集团统一的信息网络,以信息管理为平台,促进相关职能管理水平和业务运作水平的提升,最终加速流通产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解决信息滞后和信息不对称对企业管理带来的不利结果,从根本上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和业务人员工作流程,进而从源头上堵绝和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促进集团惩防体系构建的重要举措。

二、提供企业信息化建设保障

浙江物产信息化建设事关传统流通贸易产业改造提升的全局,是培育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集团公司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集团公司及核心成员企业均给予足够了的保障。首先是资源保障。据统计,近年来集团总部和核心成员在信息化建设已经投入资金合计约4000万元,预计2006年信息网络化建设、维护经费将达2000万元左右,今后信息网络化建设、维护经费每年还将以500至1000万元增幅加大投入;其次是组织保障。集团已经成立了集管理和技术于一体的集团信息部,专门从事集团的信息资源管理和协调工作,集团核心成员单位也相应成立了信息(网络)中心或计算机管理中心,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再次是人才保障。根据集团信息网络化建设的整体规划,集团及各核心成员单位加强了信息化相关人才引进工作,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由计算机博士、硕士和本专科各层次专业人才近40人的集团信息网络化建设技术研发队伍。同时,还加强了集团各级领导与员工信息化知识与操作的技能培训,以适应集团信息化要求,保障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行和充分利用,发挥信息系统的最大作用。

三、推进企业信息建设一体化进程

根据战略发展规划和信息化建设专项规划要求,集团公司在做好总部现代流通产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工作的基础上,要求各核心成员单位也围绕浙江物产现代流通产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的主题,切实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共同构建集团惩防体系。

1.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总体情况。围绕支撑集团的流通产业的改造提升、管理效率提高以及构建集团惩防体系的目标,集团信息化主要是通过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建设信息系统的公司决策管理模块、集团业务管理模块、公司财务管理模块、物流信息平台模块、电子商务系统模块、公司信息管理模块、办公自动化模块(oa系统)等等。

目前,物流信息平台模块和办公自动化模块(oa系统)已经投入使用。物流信息平台模块开发主要是依托物流部(浙江物产物流投资有限公司)展开。已经于*年2月开通了“物产物流网”和“物产物流oa系统”,基地信息中心、物流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基地作业指挥与安全监控等系统已经建成投入使用。信息化的实施很好地实现了杭州物流基地的铁路、码头、公路三位一体的进出货、移库、库存、库位、收费等的管理、实现了远程登录、数据统计与分析等的一体化和数字化管理,使企业的流程更加规范、科学,堵绝了腐败产生的空间,有效地降低了管理成本。下一步,集团还将加强杭州物流基地信息系统的二期建设(多模式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决策分析管理系统、剪切加工管理信息系统等)。

办公自动化模块开发方面,“浙江省物产集团公司网络智能办公系统(即oa系统)”已经于*年下半年开始集团在总部范围内试运行,实现了信息网络化贯通工程。系统中的“公共事务”栏设置了公告新闻管理、新闻管理、工作流(财务报销、电子政务等)、工作计划管理、会议申请及安排、车辆申请与安排等子栏目。集团总部不同层次的领导、中层和普通员工对不同的内容享有不同的查询资格,进行资源共享。在集团oa系统试运行的基础上,集团将进一步总结经验,进而改进系统功能,并在物产集团全系统内推广此oa系统,实现物产集团办公信息化和资源共享,真正解决信息后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与此同时,根据集团公司有关发展战略规划和近期流通产业化、信息化的工作要求,集团已经与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达成了开发“物产集团财务信息化系统软件”的协议。系统将提供集团财务管理的解决方案:包括合并报表系统、会计账套系统(基础管理、总账管理、报表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现金管理、工资管理、应收应付管理、收支平台即费用报销等)、资金管理系统、决策智能支持体系、集团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建成以后,集团可以实现财务数据在总部和各成员单位间的高速流转和集成,向集团管理层及时提供财务信息以供迅速地经营决策,同时也能够快速地向外部提供完整准确的财务会计信息;可以使集团管理层通过财务信息实时掌握和监控资金的调拨和使用,有效计划、审批和监控财务预算及执行情况,监控、评估固定资产和在投项目等。2006年以来,全集团128家控股企业的报表信息将已经基本纳入网络化管理,并计划2006年年内实现集团控股企业远程实时审计与监控。以上工作,既能为实施集团经营决策提供支持,又能通过有效规范公司及个人行为,防止腐败发生。

企业信息化手段篇4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X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083-01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网络化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取得了突出的应用。信息化手段已经深深的影响了企业的管理方式,为企业管理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参考。基于信息化管理手段的优点,企业纷纷采用了信息化管理手段取代传统的管理手段,并在企业内部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从优化管理手段和提高管理效果的角度来看,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信息化建设符合企业发展规律,符合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能够为企业管理带来改变,能够提升企业管理的品质。从发展趋势来讲,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未来管理体系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我们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2、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必要措施

企业通过推进信息化进程,能够缩短管理链条,优化管理流程,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因此,我们要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将其当作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必要措施来看待。

3、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

基于信息化手段的诸多优点,企业已经将信息化建设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进行开展,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努力改变传统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所以,在目前情况下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方式522

通过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了解后发现,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

1、计算机通过在internet上申请域名、制作网页而建立网上门户,进行网上信息,将企业介绍、产品介绍、物料需求等信息传上网络,在网上发送往来邮件等,以及条件成熟时利用在线服务实现企业与客户间的及时沟通与交流,以而让更多客户了解本企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所以,企业信息化建设首先是为了提高与客户的沟通能力,增加与客户的沟通和交流,缩短企业与客户的距离,使客户能够更直接的了解企业的产品。

2、在企业内部的人、财、物、产、供、销、设计、研发等方面建分系统,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现内部信息的整合,从而更好地充分利用好本企业内部资源。目前来看,企业信息化建设除了优化宣传手段之外,更多的是在企业内部构建先进的管理系统,提高整个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3、it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集成化运用,此时企业管理的各系统各环节都按统一规划、统一语言在互联网络上运用,这个互联的网络建立在企业整体优化经济的基础之上,它不但是一个整体的信息系统,更是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由此可见,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具有双重的作用,不但为企业建成了完整的信息系统,同时优化了企业的管理过程,为企业建成了完善的管理系统。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管理方式产生的影响

基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以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势,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管理方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动了管理方式的创新

企业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建成了全新的管理体系,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手段,实现了管理方式的创新。从管理方式创新的角度来看,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力的推动了管理方式的创新,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依据。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努力推动企业管理方式的创新。

2、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了管理手段的实效性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基于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对企业管理方式的转变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也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手段,赋予了管理手段更多的信息化特征,使管理手段更具有实效性,更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手段的实效性。

3、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了管理手段的完善和发展

通过在企业内部进行信息化建设,不但建成了企业的信息化系统,还建成了企业独特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从管理角度来讲,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了管理手段的完善和发展,为企业构建管理体系提供了新的参考。所以,我们要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将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促进管理手段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方式。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管理提出的具体要求

企业通过开展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建成了企业信息化系统和信息化管理体系,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式,为管理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同时也对管理行为提出了具体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管理行为符合信息化特征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传统的管理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但是在管理行为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努力优化管理手段和管理行为,使管理行为符合信息化特征,满足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使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够对管理行为的发展提供较大的促进和支持。

2、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管理行为更加注重实效性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加快企业发展的步伐,为企业的整体运行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基于之一目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管理行为能够从增强管理实效性的角度出发,提高实际管理水平。所以,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管理行为的实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3、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管理行为能够融入到信息化体系中来

企业在内部进行信息化建设以后,所有的管理手段和管理行为都要在信息化系统内运行。基于这一要求,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管理行为必须要融入到信息化系统中来,要能够在信息化系统中发挥积极作用,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的实效性。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目前企业发展中,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还优化了管理手段,对企业管理方式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因此,我们要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要充分认识到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强.从信息化走向知识管理探讨[J].中国勘察设计,2010年01期

[2]李晶.知识管理与企业信息化[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04期

[3]李湘桔.基于知识管理的建筑设计企业项目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王锐君.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知识管理[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企业信息化手段篇5

【关键词】信息化金融经济管理

金融经济信息化管理是指管理者在金融经济管理过程中,通过现代化电子信息手段以及网络技术充分挖掘各种信息资源,为金融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参考,从而提升金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金融企业已经将它作为了日常运行与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可以促进金融企业的持续发展,并为金融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信息化对金融经济管理过程的重要意义

(一)强化对金融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

在信息化管理的作用下,金融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各类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对整个企业实施全面的监督管理,获取更多有效的信息,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全面把握,并挖掘企业自身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加以利用。此外,当发生一些突发性事件时,金融企业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信息化工具对整个事件进行观察与分析,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遏制,避免事态向更加严重的趋势发展。在信息化技术的帮助下,金融企业管理人员实现了更加宏观、全面的企业监控,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二)有效强化金融企业资源的合理分配

在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我国各大金融企业机构纷纷在外地成立子公司,对于这种分散式的管理模式,必须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才能蚴迪指有效的监控。通常情况下,跨地区经营管理是一种难度较大的管理行为,而信息化正好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成为金融企业在跨地区管理过程中的不二选择。在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帮助下,企业可以将不同地区的企业甚至是部门统筹在一起,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了更合理的资源分配方案,优化了以往因地域问题而阻碍金融企业管理与发展的问题,为金融企业赢得更大的竞争力。

(三)有助于金融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在经济全球化形势日益加速的今天,金融企业在市场竞争力上表现的强弱程度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成败,因此各大金融企业纷纷在市场、人才以及技术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博弈。而在信息化时代当中,是否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也就成为了各大金融企业能否获取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决定因素。此外,金融企业若想迅速适应目前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并获得更成功的转型,那么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是企业的不二选择,只有自己的综合竞争力得到了强化,才有资本与其它企业进行竞争,并从中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金融企业对信息化经济管理方式的应用现状

(一)管理理念传统落后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金融企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十分落后,并没有根据目前的市场环境来进行相应的调整。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企业经营者仅仅关注企业经营效益的获取,而忽略了成本的合理控制,常常导致入不敷出的尴尬局面出现。此外,金融企业管理者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并不重视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应用,仍是坚持采用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对于企业内部以及外部的资源不能加以合理的分配及利用。

(二)信息管理平台落后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人们对于金融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很好地满足客户的多样化服务需求,因此大多数金融企业也开始采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来进行金融经济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能够实现网络支付以及送货上门等服务,在很大程度上使客户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但是,我国金融企业之间并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使各种信息系统之间很难实现同步对接,数据之间无法进行有效共享,因此不能确保信息管理系统中所有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三)信息化建人才匮乏

我国金融企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人才匮乏问题,经济管理工作人员通常是由其它岗位的员工兼任的,这种人力资源分配方式可以大大降低用人成本,却没有考虑到工作效率的问题。现阶段我国部分金融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关注度已经逐步提升,在对内部金融产品进行改造的过程中也应用了一些计算机信息技术,并取得了乐观的效果。但是大部分大中型规模的金融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水平上仍然比较落后,没有全面贯彻信息化建设的理念。

三、如何有效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来进行金融经济管理

(一)合理分配资源

信息化对于金融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要想使信息化管理的优势真正凸显出来,金融企业就必须构建统一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组织内部的全方位统一和协调。对资源进行合理地分配与利用,确保企业内部每个部门都能够各司其职,做好自己分内工作。同时还应加强财务管理部门的建设力度,让金融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对企业财务运行状况进行全面审视。

(二)构建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金融企业应通过培训手段来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从而构建一个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帮助下对企业内部财务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帮助企业管理者对企业金融管理状态进行宏观把握。

(三)建设信息化管理团队

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决定着金融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成败,因此企业必须提升对信息化管理人才的重视度,构建一批专业且综合的信息化管理团队,加强内部教育工作,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例如,定期在内部开展培训工作,强化企业金融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或者为内部金融管理员工举办一些专业讲座,聘请专业讲师深入企业指导员工如何利用现代化管理工具进行金融管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金融企业要想充分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金融经济的有效管理,就必须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构建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信息化管理队伍,从全方位提升金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以及市场竞争力,实现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灵娜.信息化管理在经济管理中的实践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21).

企业信息化手段篇6

关键词:全球信息化企业管理现状发展

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并向知识经济时代过渡,将信息化引入企业管理已成为各国企业提高竞争力、增强生命力的必要手段之一。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得以快速发展,这使得企业成本降低,为我国企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基础设施普遍较差、相关专业人员短缺等原因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信息化水平的发展。

一、信息化背景下我国企业管理现状

就现阶段信息化背景下我国企业管理现状来看,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是十分紧迫的。

(一)我国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较差

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独资企业,在各方面都与改制后的企业存在差距:现阶段我国国有独资企业中竟没有一家认为自己的管理基础工作水平相对较高。这就需要我们认识到以改革特别是以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管理环境,以此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要认识到进一步加强管理、提升管理现代化水平的紧迫性。[1]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理念有待提高

随着信息化时代快速发展,许多企业的管理层都意识到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企业信息化运营模式正在被大家所接受,其应用使得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得到较大改善。但是,虽然企业对于管理信息化都采取一定的措施,但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理念仍然有待提高,许多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企业的管理信息化理念都较浅薄,企业认为管理信息化就是建立公司门户网站、建立内部信息交流通道等,信息化管理仅仅局限于财务、人力等某些部门,信息化管理理念有待提高。

(三)现代信息化管理手段运用不充分

现阶段,为了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与信息化管理水平,我国已经引进大量先进的管理方法及企业现代化信息管理的手段,比如企业营销管理、质量管理、企业文化、经营战略等,企业通过不断学习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的理论、技术等,并将其积极运用到企业管理中,但能够做好这些的都是一些大型企业,一些中小型的企业在引进、应用先进知识方面力度不够,[2]信息化管理手段较单一,管理信息化范围不够,缺乏专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支持,没有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

二、信息化背景下我国企业管理现状与发展研究意义

众所周知,我国迅猛发展的企业,在国计民生方面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企业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效率,加强管理及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是企业发展永不过时的主题。[2]信息化的出现为我国的企业管理带来了竞争与活力,但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信息化在企业的应用与运营初期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如:许多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充足,运营前期软件投入较少,企业投资结构不够完善,信息化人才稀缺,信息化方面的管理水平较低,相关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等,这些都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现阶段,我国企业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积极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取得了较大的效果。但是,与国外企业管理的发展状况相比,我国企业管理创新能力水平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随着中国走向全方位开放后,不管对于中国企业是否选择进入国际市场,除国家极少数垄断企业外,各个企业所面临的竞争都将是国际性、开发性的。所以说,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管理水平,已然成为国有企业的生存及发展的重中之重。只有认清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的管理水平及技术水平的差距,合理分析出国有企业管理的现状并找出相关问题,才能为我国企业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提供合理的发展方向及路径选择,这对我国企业在信息化背景下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及深远影响。

三、信息化背景下我国企业管理的发展

21世纪以来,以信息及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正在极大地促进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变革,企业管理也深受其影响。企业只有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从管理的理念、管理方式以及手段、企业文化等各个方面入手,采取及时有效的办法和措施,促进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才能够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标准化,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尤其是在互联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基本工具时,信息化管理是数据收集、信息交换以及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合理配置和充分使用各类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很多管理成果,代表了我国企业现代化管理自我完善的发展趋势。具体来说,信息化背景下我国企业管理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增强企业信息化管理理念

随着社会的风云变幻,企业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首先应当建立现代的管理理念,树立现代管理意识。所以,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建立信息化管理的理念,正确理解信息化管理的概念,才能够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道路,才能在信息化管理建设上做出正确的决策,将企业进一步做大,使企业更加国际化,早日打开国际市场,获取更多资源。在实施过程中,管理信息化必须让企业各层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企业管理层要放弃传统的管理经验,主动接受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并且基于自身公司的特点来建立新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员工则应当积极主动学习相关管理软件的操作,各个部门之间进行很好的配合,这样自上而下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才能使信息化管理的效果发挥到最大。

(二)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加快企业信息化管理进程

提高企业竞争力为迎接国际市场挑战,我国企业应提高对产业工业化与信息化互相融合的认识水平,将先进信息化管理应用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中去。积极运用先进管理技术及手段,多方吸取相关经验,进一步加快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及管理进程,运用现代化企业资源计划、计算机管理系统以及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大幅度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及信息化管理水平。同时,要加快企业发展信息化进程,企业相关部门积极构建企业信息门户及信息化平台,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从而大力促进企业业务流程及企业组织结构的重组与优化,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从而进一步加快企业管理由传统经验型向现代科学型转变。

(三)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吸收

提高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水平,人才是必不可少的资源。一方面,要从企业员工人事管理出发,从人力资本管理到资源管理等方面建立完善、系统的培训体系,对现有的员工进行信息化管理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提高企业的福利,如优美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发展前景、完善的升职机制等吸引更多的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

(四)创建特色文化,文化与信息并用,促进企业管理创新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导向、约束的作用,它能够有效地维持现有模式。因此,在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中,要勇于打破思维定式,建立新的行为规范,从而塑造完善的新企业文化。创建特色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创新具有重大意义。企业文化在促使管理创新顺利进行时,必须同时改革企业文化来支持创新。在工作计划中,企业相关人员首先要了解企业管理层及企业员工对文化创新的需求程度,进而形成详尽的管理创新方案。企业的管理层需先向员工展示、阐述企业的战略前景并获得支持。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及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企业文化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愈加重要。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市场竞争和人才竞争的必要因素,也是企业树立、培养竞争力的必要保障。拥有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获胜的重要筹码。

(五)企业管理信息安全性大幅提高

现阶段,我国企业对于信息系统的安全愈来愈重视,很多企业都采取了各种风险管理及预防措施。由于出现了系统数据备份设备不完善、数据丢失等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因此,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的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体系尤为重要。企业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性在现有的信息安全技术下并不能很好地保证。因此,只有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完善的管理措施,才能保证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及平稳性。现阶段,大量事实表明,如今企业的管理安全问题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大程度取决于相关人员的管理水平。所以说,只有将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及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及预防方案,才能保证企业管理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随着信息化时代快速发展,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正在被大家所接受。我国的企业通过积极发展信息化,为其自身的产品销量引入新的管理及营运渠道。然而现阶段,我国的企业信息化模式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这与企业资金不足、人才缺乏的特点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不断摸索创新管理模式,从而选择适合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及发展路径,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提升我国企业在信息化背景下的发展质量,同时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有效增长。

参考文献:

[1]姜义平.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构建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6):613-616.

企业信息化手段篇7

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实行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企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企业规模在扩大,同时,企业内部管理特别是财务资金管理方面的问题也相对集中地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

(一)企业资金管理效率低下

我国的大企业多数实行的是多级法人制,每一级的公司往往都是一个独立的法人。这种组织管理模式一方面划小了核算单位,分散了投资风险,另一方面也由于财务管理制度跟不上,企业多头开户、资金占用分散、有预算无约束、资金沉淀严重、使用效率低下、管理失控的现象比较普遍。

(二)财务会计信息不透明

在现行财务管理体制下,由于受内部人为因素的影响,会计核算随意性较大,造成财务报表不真实,合并报表往往掩盖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会计信息失真,账实不符,造假账问题突出,有的企业甚至连自己的家底都搞不清楚。

(三)财务监控管理手段乏力

绝大多数企业对如何实现企业资产、财务全过程的有效监管,从根本上杜绝财务管理中的漏洞,目前尚无更多的有效办法,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已严重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健康发展。资金占用分散,使用效率低下,必然制约企业的发展,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同时也会降低企业信誉,增加财务和资金风险;私设小金库、做假账、虚报利润现象不杜绝,就必然会损害所有者的权益,甚至滋生腐败和犯罪。不解决这些问题,国有企业就难以建立起规范的现代管理制度,难以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实行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可行性

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企业通过建立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加强对企业内部资金的统一调控成为可能。企业可以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将各种制度规范尽可能地体现在计算机程序中,使其硬化,用计算机程序来约束管理者行为,实现对资金的实时管理和监控。这种集中的过程同时也是监控的过程,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制度执行中的人为因素,从而有效地实现对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增强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资金运作的透明度,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国外许多大公司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发展迅速,就在于他们拥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特别是财务资金的管理制度,跨国公司实现内部资金集中管理的主要支撑手段就是便捷、高效、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

实践告诉我们,搞管理仅凭觉悟是不够的,必须有现代化的手段作为保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膨胀,为强化资金调度,加快资金的周转效率,发展财务管理信息化非常必要。

三、实行财务管理信息化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立一个规范、高效、先进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对所有企业来说,都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任务非常艰巨。

(一)企业领导的认识问题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这项工作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用用计算机,搞搞网络,说到底这是企业的一项重大工程,是对建立新型财务管理体制的探索,是财务管理方式和手段的创新。因此,实施起来必然涉及到企业经营理念、管理模式、资金运作方式、生产组织形式等诸多方面的改革,若成功,等于是企业的一个再造。如此浩繁的工程,牵涉到方方面面,许多棘手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因此企业“一把手”要高度重视,观念上先行一步,把这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明确专门机构,组织专门队伍,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阶段性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

(二)软件开发问题

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统一的计算机财务软件,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流程一体化,不仅对财务管理本身是必须的,而且也是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如何开发出适合本企业管理流程的软件,是推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三)人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问题

企业信息化手段篇8

关键词:企业单位会计处理手段会计电算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良好的发展,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显得及其重要。而企业单位要实现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的基础就是要确保企业会计处理手段的合理性。高效合理的企业会计处理手段不但能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起到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作用。

一、现阶段我国企业单位会计处理手段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会计处理手段落后

传统的企业单位的会计处理手段主要采用的是人工操作的方式来进行,相对来说自动化程度不高,也使得财会人员手工操作任务繁重劳动强度也较大。同时传统的会计手工处理手段在信息共享方面也存在着很大不足,会计要想对会计信息进行搜集、整理以及反馈比较困难。由于传统的手工处理会计信息的方式工作量大,会计只能疲于应付基本的手工操作,而使得其会计分析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这也不利于会计管理水平的提高。

2.已采用电算化会计处理手段所存在的问题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也有很多的企业单位对会计处理手段进行了一定的改进,转而采用了电算化的会计处理方式。但是这些采用了电算化处理手段的企业在会计处理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单位还没有完善的电算化管理制度,包括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不够明确,没有健全的岗位设置,在操作规程和档案调用方面也缺乏严格的规定;二是企业单位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还不够全面,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仅仅只是停留在会计核算的工具变化上,并没有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管理方面和管理流程的变化;三是企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因为就目前来讲不同的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软件,无论是在数据结构上还是编程方面都有所区别,这就使得很难实现不同系统之问的数据信息共享;四是企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在安全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隐患,这些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系统管理上、人员操作程序上以及数据的安全保密等几个方面。

二、企业单位会计处理手段的改进和完善策略

1.转变企业单位会计处理的观念

企业单位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单位需要编制会计报表以及对于各类产品的成本核算,这些都需要借助于现代的会计处理手段来实现。企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是企业单位会计处理手段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使得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得以减轻,另一方面也对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的分析能力有着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财务人员也要对手工条件下的思维状态和工作方式进行适当的改变,这主要包括从事会计核算工作的人员数量、记账凭证的生产以及管理分析能力的提升等。

2.进一步完善企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

首先,企业单位要对会计电算化要做好配套的改革,对会计核算系统进一步进行完善,同时对计算机网络系统也要进一步进行完善,以实现汇总企业问的数据,发挥出会计电算化的总体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其次,对于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建立也要进一步加强。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切实提高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使得会计电算化的软件不管是从软件功能还是系统结构都向着更广泛和深入的方面发展;同时给会计电算化软件增加系统的管理功能体系,应用管理工具以及模型对企业单位的会计处理进行管理、分析以及预测。最后,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这两个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融合。企业单位的管理会计电算化是建立在财务会计电算化基础之上的,因为两者之间的数据具有同源性,财务会计电算化为管理会计电算化提供一切所需的财会信息。因此企业单位要在实现财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之上再结合管理会计,使得其电算化会计从核算型向着管理型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具有推动作用,有利于实现企业会计的核算、管理以及控制的职能。

企业信息化手段篇9

21世纪是一个市场全球化、需求多元化、竞争激烈化、战略短现化的时代,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应用,能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财务信息,从而增强决策有用性,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一、目前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随着厂网分离、资产重组、竞价上网、区域联网等一系列的改革进程,电力企业进入空前的大竞争、大发展时代。然而当前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却是情况迥然:有的企业只是初步实现了财务电算化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对决策的影响很小;有的企业只是实现了财务、物资的部门链接,提高了工作效率,财务管理信息对高层决策的影响不大;有的企业初步实现了财务、物资、生产各部门的信息集成,并在企业内部建立了局域网,财务管理信息对决策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作用不是很明显。由此可见,大部分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仍然滞后,财务管理信息对提高电力企业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强决策有用性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很明显。当前,电力企业面对煤价、水价、材料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电价低等不利因素,企业要发展和壮大困难重重,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无疑对缓解这些压力起到积极作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增强决策有用性。“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提升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理念应该深入人心。

二、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对目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存在认识误区。目前在许多企业里,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阶段仍然存在一定的错误认识,认为实现电算化就是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目标,对实现现代化管理的信息资源需求了解不够,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保障。事实上,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使用单机会计电算化软件。它是通过编写单机程序来实现会计记账、核算、制作会计报表和财务分析的计算机程序化管理。第二个阶段:在企业内部建立局域网,运用统一的网络财务软件。它实现了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生产信息系统、销售信息系统等各个系统的集成。第三阶段:企业内外流程一体化应用层次。这一阶段通过计算机局域网来实现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通过广域网和数据仓库技术的使用,使集团公司内部之间以及与相关价值链主体之间能及时传递、整理、分析、反馈财务和管理信息,为企业决策者和相关利益方提供决策支持服务。这三个阶段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第三个阶段才是真正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目标是实现财务信息的充分共享。由于电力产品的不可储存性,从发电、输电、到配电和供电都需要高度的协同处理,必须采取统一调度。受此影响,电力行业的财务管理也应集中管理。实践证明,只有实施集中化的财务管理模式才能使企业,尤其是企业集团及时、准确、完整地掌握以财务信息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信息,对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控制和配置,才能做到“数出一门、信息集中”,迅速地对各种财务、管理方案作出科学的、价值最大化的决策。集中化管理就是实现信息集中,目的是为了信息共享,而实时的信息共享又是为了应对瞬息万变的内外环境变化,实时做出必要的决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应变能力。过去受技术手段的制约,只能处理单一会计主体的信息,各关联会计主体之间不能进行很好的信息沟通。现在,随着广域网、互联网、大型数据库的出现,已经使在地理上分散的一个集团公司范围内的业务和财务数据集中存放和统一处理成为可能,解决了财务信息孤岛问题,使企业领导、财务主管能够在世界各地随时查询信息、分析问题、指导工作。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建设,应当以财务资金的活动为核心,并包括所有与企业财务状况相关的业务过程。

全面管理是以优化企业的整体资源为目标,完整地配置、计量、记录企业所有与财务状况相关的业务资源和业务活动,并进行详尽的核算、统计、分析、考核,以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增值流、工作流的统一管理。按照全面预算管理的思想,把按照公司发展战略和各期的目标编制的各项预算分配、分解到各个对象、项目、作业和流程,实行实时、动态、严密的预算控制和流程控制。对所有的经济活动和业务数据,能根据管理和控制的各种需要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查找、比较、分析,建立不同类型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评价体系,提供对管理决策的支持,提高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的竞争力。

2.企业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滞后,会计信息失真,难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当前许多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仍很薄弱,部分企业生产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低,不能准确提供完整的实物信息,企业对信息的监控体系不尽完善,致使会计信息失真,企业信息的不真实,直接影响企业的科学决策。而科学、有序、先进的管理模式,需要大量准确的基础数据和相关信息作支撑。电力企业要把这样复杂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及时准确地集成起来,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的薄弱显然是无法满足管理的需求。为日益满足电力企业现代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科学、先进的财务管理制度已经提到日程上来。

3.财务管理信息化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目前,电力企业里的财务管理人员很多,对会计业务也很精通,可是精通计算机知识的人员却不多,一部分是“半路出家”的信息化会计人员,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有限,另外,一些计算机专业人员对会计知识又比较贫乏,对运行会计软件工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和处理。所以,财务管理信息化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导致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进程缓慢。

4.缺乏财务支持决策的有效手段。财务会计流程的缺陷、时空局限性等问题普遍存在,特别是电力企业,大量决策信息需从十几至数十家成员中获取,按照集团组织架构,通过层层报表汇总得到,使得决策支持手段落后,导致了财务决策信息的缺乏与滞后,实效性和准确性极低。即便是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分析与评价体系,也会因没有有效的信息化支持决策,导致企业无法比竞争对手作出更快、更好、更准、更精的决策。

三、加强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成为企业强化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实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拓展财务管理空间、加快财务管理时效、提升财务管理效能以及增强资源使用的有效性,于是,加快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

1.消除认识误区,树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新理念。在知识经济时代瞬息万变的形势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谁能够迅速地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作出及时正确的反应,谁就能在竞争中抢得主动权,信息流成为了企业的生命线。这就要求企业树立财务管理信息化新理念,加快企业全面管理信息化的进程。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大企业、大集团实行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创造了条件,通过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资金的合理调配是现代大企业、大公司财务管理的主要特征。

2.完善企业各种管理制度,培养财务管理信息化需求的复合人才。

2.1完善企业各种管理制度,避免企业其他管理制度的滞后影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资金管理以现金流量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奠定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企业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以资金管理、资金流量控制为重点,加强资金集中管理,规范内部财务结算中心,完善企业各种管理制度,以推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

2.2努力培养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高端人才。当前企业缺乏复合的人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必须加强人才的培训。企业要对相关部门的人员进行培训,积极参与相关软件的培训和学习,这种培训成本不高,但是能与很多企业的同行沟通和交流,针对性也很强,能在短期内获得较好的效果。其次,从工作中出素质、出质量。企业在日常的工作中应严格要求员工,注重培养员工的综合素质,从实践中锻炼人才。最后,建立人员培训制度。企业必须在系统建设初期开始建立人员培训制度,并在系统建设的全过程中贯彻落实,以提高财会人员及其他员工的相关业务素质。

四、实施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规范企业管理运作模式

与会计电算化不同,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以建立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为基础,以实行集团内部统一财务软件和建立计算机网络为支撑,以建立企业财务结算中心为手段,以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集中管理为前提,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财务的集中管理与资金监控,通过系统集成实现全公司一本账。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对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对现行的管理方式和财务制度进行规范,其实质就是对现行财务管理体制和制度进行改革创新。

五、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统筹规划

1.通过信息集成为决策服务。要完善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实现信息的集成,用统一的信息管理软件、统一的信息编码标准,加强与软件开发公司的联系,使用国际先进的eRp系统软件,建立统一的计算机平台,采用统一的信息管理软件,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和集成程度,建设高效的财务信息系统,实现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数据共享、管理统一,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并建立部门间信息流通制度,保证信息流能在企业各部门间顺利流通,实现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功能集成和数据共享,有效利用财务信息中的相关创新技术,保障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真正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服务。

2.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要对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规划,而且必须对整个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整体规划。从企业基础信息化做起,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财务、物资、生产管理的顺序分阶段推进,否则在没有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孤立地建立起各自的子系统,对最终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必然会造成极大的投资风险。

六、实施eRp系统化管理模式是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导向

eRp是在全球市场环境下,从企业全局角度对经营与生产进行的计划方式,是企业的综合集成经营系统,也是信息时代的现代企业向国际化发展的更高层管理模式。它能更好地支持企业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主要侧重于技术信息的集成)各方面的集成,并将给企业带来更广泛、更长远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实施eRp系统化管理模式是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成功实施eRp系统集成的只占实施企业总数的30%,成功实施电力企业的eRp系统化管理模式,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

1.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在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中要进行领导层培训及eRp原理培训,进行需求分析,确定目标,分析企业是不是到了该应用eRp系统的阶段,在财力上企业能不能支持eRp的实施,基础管理工作有没有理顺,人员素质够不够高等。

2.项目实施准备阶段。

2.1项目组织。项目组织应该由三层组成,领导小组、项目实施小组、业务组,每组成员应该各负其责。

2.2数据准备。在运行eRp系统之前,要准备和录入一系列基础数据,需要做大量的分析研究工作,以便系统能够安全运行。

2.3系统安装调试。在人员、基础数据已经准备好的基础上,就可以将系统安装到企业中来了,并进行一系列的调试活动。2.4软件原型测试。这是对软件功能的原型测试,也称计算机测试。由于eRp系统是信息集成系统,所以在测试时,应当是全系统的测试,各部门的人员都应该同时参与,找出不足的方面,提出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方案,以便接下来进行二次开发。

3.模拟运行阶段。这一阶段进行测试和模拟运行,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项目小组应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案,在完成模拟运行工作后,还要经过企业最高领导的审批和验收,以确保eRp的实施质量。

4.新旧系统并行。这一阶段eRp系统要和原有的软件一起运行,看每月新旧系统运行是否一致,如有差异,应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直到eRp系统和旧系统无差异。

5.新系统运行。当新旧系统并行一段时间后,如果没有差异,说明新系统已经能够独立运行,新eRp系统就能够开始在企业中完全应用了。以上实施过程的各个阶段是密切相关的,只有每个环节都做好,才能保证eRp系统最终顺利在电力企业中实施和应用。

企业信息化手段篇10

一、新时期的会计管理信息化

(一)会计管理环境发生了变化

21世纪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平台,企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当今网络,同时企业的几乎每项业务都是通过对应网络平台来完成的。现阶段企业epR的实施更是标志着企业的管理进入了互联网管理阶段。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管理更需要技术以及对应的人才,会计信息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要适应网络化模式,因此会计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了大部分企业未来的工作发展方向。

(二)会计传统工作模式逐渐消失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会计传统工作模式逐渐消失,这也就意味着未来会计工作模式需要新的创新与改变。会计信息化最初阶段只是简单实现了会计信息的电脑化录入,而现阶段的会计信息化更多强调的是一种会计信息化工作方式,不再是简单的数据录入与输出。所以要适应对应的工作模式转变,会计管理也必须做出对应的调整,及时的进行制度创新,才能有效的在未来的工作中表现出来。

(三)会计工作的职能发生了多样化改变

会计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也使得会计工作职能发生了多样化的改变,两者相辅相成。现阶段,企业对于整体的会计业务要求发生了比较巨大的变化。会计工作所提供的相对应财务数据已经成为了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重要工具,这也是企业会计工作职能变化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未来企业信息化管理创新的基础。

二、为何要进行会计管理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管理作为新时期会计信息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从本质上更是凸显了会计信息的回归,更是对传统会计信息管理的一种创新。会计作为企业内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是为了给企业以及企业相关的合作者提供一些比较有用的参考。这里要求,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是有用的,才能满足对应人才的需求。传统会计工作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数量极大,其中有效信息的数目是极其有限的,并不是每一条信息都能满足人群需求,故而对其进行相对应的信息精简至关重要。虽然电脑技术的应用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会计工作的本质,但是电脑技术的应用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会计信息的信息化管理将会成为其发展的最终方向。随着我国企业国际贸易数量的增多,会计信息化的管理可以有效的向国际标准靠近,通过电子表格的相互转化,可以减少传统转换成本。与此同时,企业对应表格的转换可以让对应的国外企业一目了然的了解自身对应的发展情况,一方面实现了与国际接轨,同时促进了两者后期很好的合作。

三、如何进行会计管理信息化的创新

(一)对会计信息资源进行重新整合

会计信息资源作为会计资源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整个会计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必须要与实时的会计信息同步调,进而实现整体企业服务与会计信息服务一体化,消除信息延迟的状况。而将会计信息进行重新整合可以有效的减少信息不及时所造成的失误,让会计信息第一时间及时、准确的反映到企业资源管理当中去。对会计信息进行资源整合就是要将第一手的会计资源及时、真实的进行端口录入,彻底改变了传统会计工作的模式,对于会计工作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二)融互联网于其管理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与企业合作的人更加看重企业的软实力,而这一切都与企业所提供的资产信息情况相联系。整体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模式也要有所改变,不仅需要用专业的术语给企业提供标准的财务报告,更需要要专业的分析报告转变为简洁、明了的数据分析,让与企业合作的厂家能够清晰的认识到企业的实力所在。整体会计信息的表达方式必须打破传统的经营限制,按照实时的企业特征进行整合。提供的数据可以简单,但是只要能够简单的反应企业实力,利用互联网及时更新就可。

(三)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

会计工作人员作为整个会计工作进行的基础,其工作能力如果不能满足会计工作创新的需求,显然会严重阻碍企业会计创新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是进行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必要前提。为此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会计人员进行有意识的业务能力锻炼。首先通过对应的考核手段,对已从业会计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能力培训;其次给相关的会计工作人员强化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并明确相关的实施手段,以增强工作人员对其的认识;最后,可以通过组织工作人员参观学习的方式,及时的向一些比较成功的企业学习先进的工作经验,让员工通过实地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四)深入改革会计管理制度

会计制度作为企业会计信息的基础,更是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的重要平台。会计信息管理制度从根本上制约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为此要发展创新性的会计信息管理,创新的管理制度更是首要前提。如果简单改变会计信息的管理,不对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整个会计信息创新的管理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为此对会计管理制度进行创新改革至关重要。企业应该通过整合现阶段会计信息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继续分析,找出问题所在的根源,进而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修订现有的会计信息管理制度。

(五)提高会计信息化管理对应投资

会计信息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会计信息管理手段较从前的管理模式,更需要科学技术以及对应设备的支持。企业要想进行会计信息的创新型管理,必须要提高对应的投资,以方便对应人才、设备以及技术的引入。很多企业认为会计信息化的创新管理不仅不会促进企业发展,还会消耗大量金钱,就拒绝对其进行投资,这种想法是严重错误的。企业的发展应该着眼于未来,不能仅看一时的利益分配,管理效力的提升,可以从根本上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长远看来必不可少。

(六)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馈制度

任何制度的有效实施都需要后期及时的修正,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也是如此。要先让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及时的落实到企业的工作过程中,单单进行信息化管理还是远远不够的,企业还要对创新工作建立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制度以便及时作出改进

(七)加强对会计管理信息化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