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十篇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十篇

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51:17

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篇1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护理带教指导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218-02

手术室工作专业性强,无菌程度要求高,随着现代手术治疗观念的更新,新的医疗设备及器械不断涌现,器官移植、介入疗法、腔镜技术、微创技术等新的治疗手段逐渐普及,手术技术不断向更细微更复杂方向发展,以及无菌技术要求越来越高,面对多学科、多层次的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及术中配合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手术室人员的带教较临床科室要困难得多。所以我们必须按照实行计划来完成带教工作。

1带教目的

通过学习,加深对组织解剖的了解,掌握手术室的一般规则和无菌技术要求,熟悉手术室工作特点及各级人员职责,一般实习4周。

2带教方法

2.1第1周。熟悉环境,对手术室整体有印象,熟悉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掌握手术室防差错事故注意事项要点,熟悉手术室常用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熟悉洁净手术间的管理要求,基本掌握手术室的无菌操作技术,指导护生跟随担任巡回或器械护士工作,熟悉常用手术器械的名称和用途,学会辨认各种消毒灭菌化学监测指示卡。

2.2第2~3周。指导护生了解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制度,了解特殊感染手术的术后处理,带领护生参与一些中小手术的配合,了解工作程序、常见的摆放及常见手术基本操作,了解术后手术器械和手术间的处理和消毒。了解外科手术的发展动态,了解专科理论,改进学习方法和效果。

2.3第4周。掌握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掌握手术室常用制度,指导护生独立完成小手术的器械、巡回护生工作,巩固无菌操作技术,了解手术的解剖标志,了解手术室的工作程序和要求,学会给患者施以心理护理和关怀。

3带教内容

3.1岗前带教内容。用一天的时间熟悉手术室的布局,常用物品的摆放位置,了解手术室规章制度,如一般规则、参观制度、接送患者规则、查对制度等,了解常用器械名称、用途、传递方法、布类敷料的名称、规则、器械包的规格包扎法,熟悉常用无菌技术操作,如刷手法、戴手套法、穿手术衣等。

3.2上岗带教内容。参加器械、巡回护士工作,了解器械、巡回护士职责,参加各班工作,了解各班工作程序重点与要求。

4验收考核

实习生结束实习的最后一周,进行专科理论和操作考核,召开实习小结会,征求对带教的意见,不断改进带教方法。

5体会

带教老师首先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其次还应通晓本专业护理理论和操作技术,知识全面,技术娴熟,必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钻研技术,精益求精,掌握现代手术室新理论、新方法,提高护理技术及水平。带教过程中负责对实习生进行专科理论及技术教育,达到实纲的要求,严格要求,大胆管理,关键要做到放手不放眼,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胡佳,汪国平.临床带教过程实习护生发生差错事故因素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8

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篇2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36例,男77例,女59例,年龄9~76岁,平均(45.7±6.4)岁。32例为普外科手术,27例为妇科手术,17例为神经外科手术,14例为泌尿外科手术,25例为骨科手术,16例为眼科手术,5例其他手术。所有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试验组(给予整体护理和循证护理),每组68例。两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环境、饮食、心理、术后康复等方面。试验组应用循证护理的概念和步骤,制定针对性的整体护理措施。主要包括:①术前护理。加强对患者的访视频率,多与患者沟通,认真倾听患者诉求,建立信任关系;针对不同患者的文化知识背景,将手术室环境、手术过程、手术时间向患者进行讲解;针对患者术前出现的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情绪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负面情绪。②术前准备。核查患者术前用药情况,帮助医师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检查;告知患者术前注意事项,是否进食进水;根据患者手术范围做好术前皮肤的清洁消毒;开始手术前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以保障麻醉、输血、补充电解质和给药需要,严密监控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变化。③术中护理。保持手术室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做好手术室的消毒灭菌工作,严格保持手术室无菌;根据患者情况时刻调整输液和输血速度;辅助麻醉师和手术医师的工作;保证手术器械无菌,保证术野清洁、清晰。④术后护理。防止引流管脱落,保持引流管畅通;帮助患者保持正确,防止切口破裂或者发生感染;给予饮食指导,术后早期应禁食,严禁禁食易致腹胀的食物,以高纤维、高蛋白食物为宜;鼓励患者尽早进行下床活动和进行功能康复训练。⑤出院指导。建立患者院外护理档案,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复诊时间,定时进行随访以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和了解患者预后。出院后随访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和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患者和家属对护理质量非常满意48例(占70.59%),满意17例(占25.00%),一般2例(占2.94%),不满意1例(占1.47%),整体满意度为95.59%;对照组患者和家属对护理质量非常满意36例(占52.94%),满意21例(占30.88%),一般7例(占10.29%),不满意4例(占5.89%),整体满意度为83.82%。试验组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篇3

关键词:手术室;舒适护理;满意度

针对手术麻醉和手术治疗给患者心理和生理造成影响而实施的多种护理措施通常称为手术室护理[1]。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好坏可直接影响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患者术后的恢复,严重的则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2]。为寻找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办法,减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不良情绪,本文对2014年6月~12月我院手术室收治的88例患者分组实施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观察比较其效果,差异明显,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2014年6月~12月我院手术室收治的88例患者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其中,参照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18~60岁,平均(38±1.5)岁;10例为骨科手术,11例普外科手术,14妇产科手术,9例急诊手术。观察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在19~60岁,平均(39±1.5)岁;11例骨科手术,10例普外科手术,13例妇产科手术,10例急诊手术。参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有比较意义。

1.2护理方法对参照组44例患者实施术前告知注意事项,准备手术用品,核对手术患者信息,手术安置,准备手术器械和药物,术后送患者回病房等常规护理。

对观察组44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具体为:

1.2.1术前舒适的心理护理派出手术室护理人员代表提前一天到病房探视,向患者介绍手术流程和手术室环境,告知患者手术期间护理人员时刻陪伴左右直至手术结束;探视时语言要亲切和蔼,面带微笑,鼓励患者倾诉心里话,认真倾听患者的疑问,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根据患者的病情讲解成功的手术例子,开导患者放松心情,从而减轻患者自身的焦虑和恐惧等不良心理,给手术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工作。此外,护理人员还应与患者家属耐心地沟通,向其说明手术的流程、术中风险以及术后的恢复手段等,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1.2.2舒适的环境及术中护理手术室保持干净整洁、没有血迹、空气净化良好,手术室温度为22~25℃,湿度则控制在50%左右为宜,保证室内光线、温度等有利于手术的实施;时刻关注患者情绪的变化,及时安抚患者的焦躁和恐惧,如向患者提起前1d的术前探视,让患者有熟悉感,亲切的问候和关心患者,缓解患者紧张的心理;协助麻醉师进行麻醉前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使其有所准备,同时在不影响麻醉和手术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做好遮掩工作,减少患者身体的暴露,尊重患者的隐私,使患者能够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手术;术中可适当轻抚患者的额头或者轻轻握着患者的双手,让患者感到温暖,忘却孤独感,身心得到安抚,增强抗病的信心;手术进行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当其产生不适感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其不适,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根据手术时长来定时给患者进行肢体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

1.2.3舒适体贴的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以温盐水轻轻拭擦患者皮肤上的血迹和消毒液,帮助患者穿好衣物或者盖好被子,保证患者的隐私;护送患者回病房前轻轻拍其脸颊,亲切的语气适当的音量叫患者名字,问其感觉如何,告知手术已顺利完成,现在返回病房;过床时应注意不要磕碰到患者,动作轻,避免大幅度晃动引起的疼痛和不适;嘱咐患者及其家属术后注意事项,注意休息和饮食,保证良好的睡眠和营养,促进术后恢复,并祝福患者早日康复;术后3d访视患者时应详细对其术后的各项情况进行了解,包括切口情况、心理状况、进食情况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患者缓解术后疼痛。

1.3观察指标对参照组和观察组手术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进行对比观察,同时比较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1.4统计分析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0.0软件统计,?字2检验计数资料,(x±s)表示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当p

2结果

经不同护理方法后,参照组患者的出血量高于观察组,且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比观察组长,p

手术后,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自拟的满意度调查表,满分100分,90分及以上为满意,60~90分为一般满意,小于60分为不满意[4]。经统计,参照组12例(27.27%)满意,27例(61.36%)一般满意,5例(11.37%)不满意,满意度为88.63%;观察组27例(61.36%)满意,17例(38.64%)一般满意,不满意为0,满意度100%;可见观察组的满意度远比参照组高(?字2=5.30,p

3讨论

近年来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促使临床护理不断改变和完善,其中作为护理最前线的手术室护理要求更高更完善[4]。手术室是患者接受抢救及手术治疗的主要场所,承担着特殊的工作目标与要求,而手术室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本着奉献的精神给予患者舒适、高效率、完善的护理服务[5]。与注重执行的常规护理相比,舒适护理更注重"以人为本"。在手术室中应用舒适护理可以使手术患者增加抗疾病的信心,感受到亲人般的舒适与温暖,心理上得到抚慰,增加安全感,从而积极配合麻醉和手术,提高了手术成功率,获得最佳的恢复时机。

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44例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与参照组44例常规护理相比,得到更为满意的临床护理结果:减少了手术出血量,缩短了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且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为100%,高于参照组的88.63%。可见,手术室中实施舒适护理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还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光昕,李眉.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J].辽宁医学杂志,2015,29(02):118-119.

[2]白雪梅,李东.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效果探讨[J].药物与人,2014,27(07):181.

[3]巫翠英.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全程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4,31(12):97-99.

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篇4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荣军手术病人100例。纳入标准:①病人坚持治疗,完成疗程,自愿接受手术室护理,且对本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病人听力良好,整体意识清楚,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能够与护理人员良好地交流;③病人无精神类疾病。100例中,男81例,女19例;年龄48岁~85岁(68.5岁±12.5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86例,高中以下14例;未婚39例,已婚61例;普通外科34例,泌尿外科8例,妇产科4例,骨科22例,急诊外科手术11例,其他科室手术21例;麻醉方式:联合麻醉88例,局部麻醉12例。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荣军病人的普通资料用病人病历资料核查表收集,手术室概况用自行设计的核查表获得相关信息。手术室护理质量总体满意度用手术室护理质量量表调查。①病历资料核查表:主要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临床病例资料,如年龄、性别、手术次数、麻醉、手术名称、经济状况等;病人在进行手术前后的各种情况记录,如有没有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情况。②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量表:主要涉及护理人员的技术与能力、护理人员的态度、护理效果、护理环境和环节、护理流程等,每一个条目根据Likert5级进行评分,即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5个等级,并且一一给出对应分值:5分、4分、3分、2分、1分,另设0分代表该条目不适用。评分越高,表示荣军病人对手术室护理满意程度越高。

1.2.2调查方法

在病人完成手术后的第3天进行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主要由手术室资深护理人员将调查问卷交给病人,进行全面的讲解之后,病人独立填术室护理质量评价量表的问卷调查。发放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0份。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一般资料用频数、百分数描述,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00例病人中,满意95例,满意率为95%,其中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总体评价为4.28分;病人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护理人员态度和护理环节、护理流程。

3讨论

手术室护理质量是指护理工作为病人提供的护理服务活动符合规定的优劣程度以及护理人员满足病人需求与期望的效果。护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优劣程度,所谓符合规定是指护理人员的思想素质、动作行为要符合职业道德规范;业务素质和各项操作要符合技术操作规范;要了解服务病人的需求,使手术室护理服务符合病人的满意程度,并达到应有的效果。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内涵在不断拓宽,包括要树立整体护理观念,帮助人们预防疾病,维持健康,为病人提供从生理到心理的整体护理;以护理程序为核心规范各项护理工作;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标准是零缺陷,要杜绝差错事故,消除安全隐患。

3.1荣军病人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在院的荣军病人住院后,其心理变化复杂,如离开战友的孤独寂寞感,来到新环境的兴奋感,生活中的不快或担心所患疾病而产生的忧虑等,以上情绪不稳定的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在临床护理中,人性化护理可以使病人对护理质量产生更高的满意度,并且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影响因素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当荣军病人面对手术时,最大的希望就是摆脱病痛的困扰,即使是具有较强自知力的荣军病人,也同样急切地希望从病痛中解脱出来。此时,尽快康复,恢复生理、心理的正常功能几乎成了病人的统一需要。病人把自己生命安全、医疗过程中的安全看成是最重要的需求之一。病人在面对手术前,心理活动十分复杂,对诊断、检查、治疗等行为常心存疑虑,对药物的毒性作用、手术并发症、医院内感染等也是十分顾虑、担心和恐惧。手术前后一些因素也会使荣军病人产生较强的安全需求,如护理人员态度、对某些护理环节、护理流程不理解等。由于安全需求,荣军病人会对手术室护理有一定的要求和期望。尊重是荣军病人的高层次需求,它并不因病人角色的变化而减弱,由于暂时缺乏,会使其自尊心更强、更敏感,尊重需求更强烈。荣军病人希望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被认识、被理解、被尊重。一些原来军衔地位较高的病人,常有意或无意地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以求得到护理人员的重视,而原来军衔地位较低的病人则希望原来的身份不影响护理人员对他们的态度,要求护理人员一视同仁。由于荣军病人对正常身心功能的需求派生出对手术成功的关注以及了解有关信息的需求。疾病使荣军病人的正常活动与交往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出现人际隔离和信息隔离,这又使他们产生对社会联系和交往的需求。病人一方面是在医院环境中建立新的社会联系和交际。他们围绕手术这个中心建立联系,要和医生、护士、病友交往,在交往中交换有关治疗发展状况、诊断、治疗方面的信息,如疾病的诊断、病因、病程长短、手术后情况等;另一方面是希望保持与原有环境的接触,他们很想了解原来军队中的人和事,想见到自己的战友和亲人,即使卧病在床,也很关心家庭和工作的情况。护理人员良好的态度有助于消除孤独感和不良情绪。荣军病人在手术护理中易出现各种生理心理方面的障碍,处于痛苦和困境之中,会更多地表现出情感脆弱的一面,如出现情绪激动、悲伤、行为幼稚等。他们非常需要得到亲人、朋友以及护理人员的关心、帮助和照顾。荣军病人对亲友是否探视、护理人员态度如何等都比较在意,在新的医疗环境中,他们希望与周围的护理人员形成较为稳定的人际关系,希望被环境中的其他人接纳,这是归属和爱的需求在荣军病人身上的体现,所以护理人员态度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3.2提高荣军病人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措施

3.2.1手术室护理的服务文化

为荣军病人营造心理性审美环境。安全感是病人的一种心理需要,护理人员必须了解病人面临手术时出现的心理问题。据调查,大多数手术病人是害怕手术中的疼痛,担心手术的安全性及术后并发症,这种焦虑、恐惧感会影响手术时病人的配合及术后的适应。手术室夜班护士在早晨病人进入手术室后陪伴其进入手术间,安置好,调节好室温,安慰病人耐心等待并介绍室内的护士和麻醉师。这能使病人尽快消除陌生感,也为辅助护士进行心理疏导做了铺垫。优化手术室服务文化,增强团队实效,提供人性化的手术室护理服务是最终目标。

3.2.2手术室护理的整体性

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篇5

关键词:5S管理法;手术室;护理质量

本研究选择须手术治疗的普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5S管理法对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现将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筛选2013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须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62例,随机分组后,常规组患者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21~65岁,平均(46.23±22.01)岁,其中胆道手术12例,胃肠道手术10例,乳腺手术6例,甲状腺手术5例。5S组患者2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24~64岁,平均(45.01±20.85)岁,其中胆道手术10例,胃肠道手术11例,乳腺手术4例,甲状腺手术6例。

1.2方法对常规组患者应用术前、术后常规护理模式,即术前教育与训练、禁饮食、术后根据医嘱行肠内营养,并逐渐过渡恢复流食。5S组患者除了与常规组相同的护理外,对其护士进行5S管理法宣讲和训练,包含①整理:确认需要和不需要,撤去手术室内不需要的物品;②整顿:物品归类,作出明显标记;③清扫:清除垃圾、污渍;④清洁:维持维护洁净状态;⑤修养:让护理人员讲前四项作为习惯培养,融入日常行为准则。

1.3观察指标由术后患者进行评价,每项考评满分10分,并做出满意、一般、不满意判断,满意度为满意、一般判断所占比例。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检测标准是手术室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标准,指标有巡回护士配合、器械准备、消毒隔离质量、仪器管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SCL90)评价患者精神状态。

1.4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试验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指标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职业素养职业素养各个指标情况,常规组职业素养各个指标均低于5S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2.2护理质量护理质量各个指标情况,常规组护理质量各个指标均低于5S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2.3SCL90评分两组患者SCL90评分各个指标情况,常规组抑郁、躯体化、焦虑及恐惧状态多于5S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护理工作是关系患者治疗和预后的重要一方面,提高护理质量对医院和患者都很重要。其中手术护理更是关系患者安危及治疗的重要一部分[2]。手术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可对患者的安危及预后带来直接影响,严重者造成医疗事故;术后护士配合不协调,可影响医生心情或手术进程;对手术设备使用或维护不及时,可降低设备准确度,减少使用寿命,延长手术时间。

护理5S管理法取名SeiSo,SetKetSU,Seiton,SHitSUKe,SeiSo四个罗马单词的首字母,5S管理法目的在于让护理工作变得有规可循,高效同时降低护士的体力消耗,这是一个双向“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3]。在此工作理念下,护士的工作效率在同样的时间内下增加,更避免误用,打碎等风险,便于医生采取措施,美化的环境使护士的主人公精神加强,进而形成“医院为荣”的思想[4]。

5S管理法最开始在内科护理工作中得到开展,并进行了相关研究,而外科患者虽然疾病较为复杂,治疗方式个体化,相关外科患者的5S护理模式的研究开展起来较有难度,本研究即将此作为研究目标,分别在5S工作模式下的职业素养检测指标、手术室护理质量、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常规常规护理进行比较。常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职业素养、护理综合评分及满意度均低于5S组,提示护理工作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同时也是护理质量提高的表现,可能本研究中的护士在5S管理法中只做到了前4S,但是前4S是形成5S的过度过程,只有在长时间的情况下才能达到,本研究会持续观察进行研究。常规组患器械准备、巡回护士配合、仪器管理、消毒隔离质量等均低于5S组,说明5S组护理质量的提升,本项目由医生评测,保证了本研究的可重复性与科学性。常规组抑郁、躯体化、焦虑及恐惧状态多于5S组,提示5S的护理管理法可减少外科患者在术前或者术后产生的不良情绪。

综上所述,将5S管理法应用于手术室普外科患者护理工作能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减少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对护士职业素养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张茶连.5S护理服务模式在普外科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179-180.

[2]宋娟,闫淑娟,田凤璞“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试点临床体会[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3):278-279.

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篇6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预防;胃肠道疾病;手术切口感染;效果观察;

前言

本文就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于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效果进行相关研究,其结果如下。

1、所有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行胃肠道手术患者做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7/13,最小年龄三十三岁,最大年龄六十四岁,中位年龄五十一岁,包含4例直肠癌、12例阑尾炎、3例胃癌、3例腹外疝、8例急性腹膜炎;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6/14,最小年龄三十四岁,最大年龄六十五岁,中位年龄五十二岁,包含2例直肠癌、14例阑尾炎、3例胃癌、2例腹外疝、9例急性腹膜炎,两组基线资料对比,p>0.05,无显着性差异,能够进行比较。

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无法正常交流者;(2)合并严重心、肝、肾、肺功能不全者。

上述60例患者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此次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具体方法

给予常规组患者手术室常规性护理模式,包括对患者在进行手术室时对身份信息的核实、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进行规范操作、将手术器材和物品做好准备、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关注、对各项数据进行详细记录、术后送患者安全回房[1]。

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针对性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了解并协助医师完善相关检查、叮嘱患者术前六到八小时的常规禁饮禁食、术前相关知识的见解、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前嘱咐患者洗澡保持皮肤清洁、进入手术室后给予患者常规用药、对手术室进行常规消毒、手术结束后对患者切口的逐层消毒[2]。

 

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中手术室护理的成效

 

1.3、对比方法

对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包括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手术时间、切口感染率、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同时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切口愈合情况:根据患者切口愈合程度将其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甲代表最好,丙代表最次。

护理满意度:使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由患者和患者家属共同完成,调查表共有25道题目,每题4分,采取100分制,将其分为非常满意(90分及以上)、满意(80-89分)、一般(60-79分)以及不满意(60分以下),护理总满意度等于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总和。

1.4、数据处理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60例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伤口愈合情况以及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分析

将60例患者相关数据进行统计,组间数据比较,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以及切口感染发生率显着优异于常规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患者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对比分析

将60例患者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常规组首次排气时间为2.27±0.68(d),首次排便时间为2.74±0.61(d),手术时间为2.25±0.53(d),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为1.04±0.26(d),首次排便时间为1.85±0.47(d),手术时间为1.49±0.35(d),组间数据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

常规组:非常满意16.7%(5人),满意53.3%(16人),一般20%(6人),不满意10%(3人),总满意度70%(21/30);观察组:非常满意30%(9人),满意66.7%(20人),一般3.3%(1人),无不满意者,总满意度96.6%(29/3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在外科手术中,手术切口极其容易方式感染,其几率高达百分之十,其中引起切口感染的最主要因素是由于手术过程中以及手术结束后,病菌、病毒等病原体入侵所导致的,使得切口局部出现炎症,继而抑制切口的正常愈合,因此,在行胃肠道手术时,手术室护理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3]。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切口感染发生率、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异于常规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主要原因是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加强手术室综合管理,同时对相关器械、物品进行消毒处理,能够有效的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于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有着极为显着的效果,同时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可以考虑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陶曼莉,陈萍萍,盛琛.预见性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06):119-121.

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篇7

【关键词】循证护理;手术室整体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3)28-0129-02

循证护理是建立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护理新观念,使临床护理可参考新的护理理念与护理模式,借由遵循证据而设计相应的护理计划,给予患者合理的护理[1]。本研究以分析手术室综合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为目的,对手术室2012年1-6月进行的300台手术进行分组护理,以研究循证护理在手术室综合护理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6月手术室开展的300台手术,通过随机分组对300台手术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其中150台手术行常规护理,设为常规组,另外150台手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循证护理,设为观察组。

1.2方法

根据临床实践,挖掘护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结构化,同时根据挖掘到的问题做相关的医学文献检索,寻找相关的病例,谨慎、系统评估文献中的病例,对最佳证据加以利用,以协助手术室临床护理,采取有效的临床护理,以提高手术护理水平。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在经过不同的手术室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相比护理前有明显的上升,患者的满意度也有所提高,且差错发生率显著性降低,相比常规组的护理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循证护理对手术室综合护理的重要意义及其发展情况

循证护理是在循证医学产生后出现的,属于循证医学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产物[2]。近几年,临床护理的影响日益重要,然而护患纠纷、护患矛盾等问题也逐渐增多,结合护理实践所发现的操作问题以及理论问题,以探索性思维找出最合适的护理模式,并以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科学的最终护理方案,采取全面的护理质量优化程序,通过最低成本给予患者最优护理这一理念已成为现阶段优化护理质量、改善患者满意度的最好对策[3]。

3.2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3.2.1成立循证护理专门小组由巡回护理人员、器械护理人员以及护士长组成循证护理专门小组。一般情况下,手术室的循证护理专门小组包括有巡回护理人员3名、器械护理人员2名以及护士长1名,且循证护理专门小组的所有成员均需要进行相应的业务素质教育,此外还要进行循证护理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掌握循证护理的有效方法,其主要体现在对给予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等方面的护理,将患者在手术中产生的心理或生理不适列为循证护理问题。

3.2.2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查阅结合循证护理中的问题,从文献数据库内寻找相关的文献资料,以选取最合适的资料,对其真实性、临床实用性进行评价。根据患者的病情,结合以往临床护理的经验与培训掌握的护理对策,为患者设计合理的循证护理计划。

3.2.3循证护理的实施加强规范性护理操作,主动关心患者并发现护理问题,同时不断巩固自身护理知识以及业务水平,尊重患者与其家属的选择。此外,还需对医院或手术科室的经济效益进行考虑。加强对手术科室护理人员的能力教育,借助不同的方式,向护理人员普及与循证护理相关的专业知识,常组织循证护理的培训工作,使护理人员通过掌握寻找与利用证据的科学方法,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在实际临床护理中更好的应用临床证据,给予患者优质的护理服务。

在手术室综合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评分与患者满意度,降低差错发生率,对优化手术室综合护理素质有明显效果。要促进手术室整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应首先建立循证护理的意识,将护理人员素质提高,此外,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教育,使护理人员学会科学思考、探索护理中的各类问题,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欣.浅谈循证护理在护理诊断实践中的意义[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9):947.

[2]姜宪辉,叶华,刘光颖,等.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临床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3):440-441.

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篇8

【关键词】心脏介入;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4.165

心脏介入导管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心脏病患者的重要手段,很好地解决了无创质量与药物治疗所无法解决的问题[1,2]。但从整体来看,此法不利于患者术后预后,且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为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心脏介入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作者对本院120例患者进行了研究,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53.2±5.1)岁;观察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32~69岁,平均年龄(53.3±5.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术前、术后护理评估、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完成各项检查等。

1.2.2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具体包括:①导室管理:心脏介入检查及治疗的场所是心导室,应给予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包括日常运行和管理、相关维护、规范性的工作人员职责及操作规程等。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治疗环境。②护理人员管理:完善护理人员管理制度,包括护理差错及事故报告等,严格执行护理人员考核制度,包括对护理人员工作量、工作难度、工作责任心、护理质量、专业护理技能及理论知识的考核,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③患者护理: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加强患者对自身病情的了解,避免不必要的恐慌;以患者的需求为中心,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④药物管理: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室内药品,负责日常的清点、领取、存放及登记工作,并定期对药物进行补充。手术中所消耗的药品,应由导管室护士进行登记,并由库房负责人清点、登记。⑤心理护理: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对此,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内心需求,多鼓励患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⑥饮食护理:患者易发生恶心、呕吐、厌食及腹痛等胃肠道反应,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避免误吸,必要时给予禁食。术后应以流质、半流质饮食为主,尽量多饮水。若患者出现发热症状,可进行物理降温或药物治疗。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非常满意34例,一般满意24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6.7%;对照组非常满意29例,一般满意21例,不满意10例,满意度为83.3%;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心脏介入手术的飞速发展,心脏介入护理也显得愈加重要。心脏介入围手术期护理具有特殊性,需制订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结合护理经验教训,严格遵守各项规范操作规程[3]。本实验从导室管理、护理人员管理、患者护理、药物管理、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数据表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

丁娇娜等[4]对78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安全管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管理对心脏介入围手术期患者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丽华.心脏介入围手术期对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9):237-238.

[2]张玉玲.心脏介入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中国医药指南,2013,11(9):318-319.

[3]赵良平,左玉兰.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7):212.

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篇9

【关键词】微创术式;乳腺肿物;手术室护理

乳腺作为女性的重要器官,是女性形体美的最重要的外在体现。女性患有乳腺疾病后,比如乳腺癌,首选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切除。但是常规的手术切除会导致患者缺失,不仅给患者带来乳腺方面的并发症,还严重破坏了患者的形体美。微创手术方法以减少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创伤为主要目的,该手术方式能够保证不切除整个,大大满足了女性患者要求保留的诉求。本文选取68例乳腺肿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微创术式在治疗该类患者时手术室护理的要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乳腺肿物患者68例,所有患者经过多普勒彩超检测,患者处均出现肿块阴影,触及有明显肿块。将68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常规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常规组中患者年龄为24~58岁,平均年龄为(35.6±7.6)岁,肿物直径为0.5~3.2cm,距乳晕距离0.0~4.3cm。观察组中患者年龄范围为25~59岁,平均年龄为(36.6±7.8)岁,肿物直径为0.53~3.40cm,距乳晕距离0.0~4.4cm。两组患者在年龄、肿物直径、距乳晕距离、肿物分期等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采用全方位人性化手术室护理,主要操作方式如下。首先,术前宣教。术前耐心做好宣教工作,将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病情知晓率等方面的知识和注意事项告知患者,让患者更加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手术状况,并告知围术期患者的情绪状态对手术成功率的影响,引导患者树立积极乐观、开朗愉悦的心态,教会患者科学正确的心理疏导方式[1]。其次,术中人性化护理。第一,护士要密切陪伴在患者身边,抚慰患者紧张、担忧、恐惧等不良情绪,让患者对医生和护士产生充足的信任。手术室护士向患者介绍手术室内的布局、设备等一般情况,消除患者对手术室的陌生感,同时将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调整在舒适的状态。第二,取平卧舒适,在臂撑和头架上垫上柔软的布垫,每隔30分钟按摩下肢,保持血液通常[2],将乳腺部位充分暴露。第三,术后用温盐水擦拭皮肤上的血渍和消毒液,轻柔地为患者穿上衣物,密切注意并保护好伤口和引流管。最后,术后人性化护理。第一,手术室护士要掌握手术患者拜访方法以及各类手术的步骤与程序,能够熟练配合医生完成术后的患者伤口缝合、包扎等工作,并有序完成手术室台面清理工作。第二,营造舒适的环境。时刻保持患者的术后居住环境舒适、干净、安全,为患者营造愉快、轻松的恢复环境。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引导患者做一些主动性或被动性的体育锻炼,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运动器械。同时确保救治环境室内温度适宜,减少冷风和潮湿因素,避免患者受到冷刺激。第三,饮食护理。术后患者的饮食应该以营养丰富均衡为主,但是要避免饮食过度造成胃部过度受压受强,饮食中应适量增加膳食纤维、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同时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多吃水果和蔬菜,尽量满足患者需求,严禁吸烟饮酒。评估两组患者的术中焦虑程度和护理满意度。

1.3统计学分析

针对两种不同方式所得的相关数据资料,所使用的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12.0,计数资料采用χ2值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对比

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手术前的焦虑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

2.2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对比

如表2所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

3结论

现如今,患者对于乳腺手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微创手术技术越来越受到患者的欢迎。微创手术强调以切口清除乳腺肿物,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随着医疗体制深化改革,一种以患者为主体的人性化新型护理方式逐渐被运用于现代临床护理中,该方法将主要针对疾病的护理转向针对患者的护理,注重对患者身体、心理以及精神层面上的护理[3]。术前采取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排解负面情绪,适当介绍成功病例,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护士与患者交流的态度要和蔼亲切,灵活运用访视交流方式,尽量消除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陌生感,尽量缓解患者术前的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4-5]。术中做好护理、伤口清洗、引流管妥当安置等操作,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术后做好伤口换药、环境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操作,能够加快患者康复。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前焦虑程度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组患者,而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组,可见全方位人性化护理理念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前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情绪,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王秀珍李增乾单位:山东省莒南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杨艳秋,苏晖,张士杰.微创手术治疗乳腺肿物的手术室护理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S2):459-460.

[2]颜玉蓉,杨红燕,陈连凤.乳腺肿物微创旋切术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42):240-241.

[3]李敏.微创手术治疗乳腺肿物的手术室护理对策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5,(28):202-203.

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篇10

关键词:细节护理;手术室感染;临床病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划分的观察组1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80例,平均年龄为34.2岁。就文化程度而言,小学文化水平30例、初中文化水平60例、高中文化水平40例、大学及大学以上文化水平2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85例,平均年龄为33.4岁。就文化程度而言,小学文化水平35例、初中文化水平55例、高中文化水平42例、大学及大学以上文化水平18例,p>0.05,观察组、对照组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护理对象选取标准对于观察组和对照组300例患者的选取上,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的。首先患者必须是第一次进行手术治疗,文化程度需要在小学以上,达到能够跟护理人员正常交流的效果。同时,患者还必须同意本次的临床病例研究,愿意配合和接受医生、护理人员的管理及安排[1]。对于文化程度不适、智力水平低下或者听觉、语言存在障碍的患者,本次临床研究排除在外。还包括除不同意参加本次临床研究条件外,其他条件均合格的患者,也没有纳入到本次的观察研究中。按照是否采用了细节管理模式下的护理方式将全部患者划分为细节护理组即观察组、常规护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为150例。

1.3统计学方法本次临床病例观察和分析数据采取的是SpSS17.0软件,同时计量资料以最普遍的均值±标准差(x±s)表示,正态分布和差方水平采取的是t统计量检验方法,对于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相关数据均采取秩和(r)检验方法,计量统计资料的比较分析采取的是χ2检验[2]。

2结果

2.1观察组、对照组手术室感染率分析细节护理方式下患者手术室感染的概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

2.2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分析细节护理方式下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方式的满意度评价均大于对照组。p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式下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具体情况为:在观察组150例患者中,患者满意人数高达140例,一般情况为9例,不满意只有1例;在对照组150例患者中,患者满意的人数只有100例,而一般情况上升到了35例,不满意高达15例。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式下对护理人员服务方式的满意度具体情况为:在观察组150例患者中,患者满意人数高达135例,一般情况为13例,不满意只有2例;在对照组150例患者中,患者满意的人数只有90例,而一般情况上升到了55例,不满意高达5例。

3讨论

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发现,患者在手术室发生感染不仅会大幅度延长患者出院的时间,加深患者的身心痛苦,而且还会带来高昂的感染治疗费用,加重患者家庭负担[3]。如果患者发生感染的程度严重到一定的程度,还会危及到患者自身的生命安全,影响家庭的和谐与稳定。本文以细节护理方式下探究手术室感染预防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服务方式的满意度为研究方向,是基于丰富的临床实践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研究意义的医学护理命题,是完善和强化患者护理模式上的重要途实现径,可以真正的落实到现代医学护理管理中。通过本文研究分析的结果即细节护理方式下患者手术室感染的概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并且细节护理方式下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方式的满意度评价均大于对照组,可以看出细节护理方式下患者手术室感染概率不但减少了很多,同时又提升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方式的满意度,是一个非常可行的现代护理管理模式[4]。

此外,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专业人员还应该以手术患者为中心,结合患者的病情和患者临床症状,进行专业的护理,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周到、体贴的现代护理环境。随时观察和掌握患者的术后病情好转情况,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和不良生理反应,努力提升患者及患者家属对院内护理人员的放心度以及护理态度、服务上的满意水平。积极调动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上的积极主动性,强化护理人员专业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增强护理人员在面临突发事件上的灵活性,全面提升医院整体护理水平和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意识。从本文细节护理方式下手术室感染预防效果的临床病例研究中可以发现,细节护理方式中手术室感染病例数只有2例,手术室感染发生率为1.33%;在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上,患者满意人数高达140例,一般情况为9例,不满意只有1例;在对护理人员服务方式的满意度上,患者满意人数高达135例,一般情况为13例,不满意只有2例。由此可见,细节护理方式不但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手术室感染的发生率,而且还可以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态度及服务方式上的满意程度,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患者的恐惧心理,保障患者日后身体康复水平和愈合效果。

总之,细节护理可以充分的将现代细节管理理论以及其重要的核心思想全面观察到手术室护理的实践过程当中,能够快速的促使护理人员找到自身在护理实践中的不足,及时加以改进,保障患者护理的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服务方式的满意度,真正达到为患者尽心尽力。因此,在今后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可以结合传统护理管理方式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引进细节护理方式,使二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这对于减低患者的心理焦虑、精神压力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提升护理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融洽关系.也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杜书秀.手术室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和监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3):5344-5345.

[2]李莲香.手术室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4):3967-3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