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三的语文课文十篇高三的语文课文十篇

高三的语文课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55:09

高三的语文课文篇1

关键词:语文复习课;设计;与时俱进

学生进入高三,就是进入了复习阶段,把前两年学习的知识集中在短短的几个月里进行回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课堂所讲的内容多为复习旧日所学,或是讲评练习,学生的积极性很难得到发挥,课堂气氛经常是死气沉沉。那么,应如何提高高三语文复习课的课堂活力呢?

一、要有明确、集中的复习目标

在职高语文二轮复习中,大多为专题复习,而每个专题基本都需要几个课时来完成,因此教师在复习之前对复习目标和内容要进行明确的分工。例如,文言文阅读需要5课时复习,那么就按照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翻译及文学常识的顺序进行前四节课的复习,第五课时则综合以上知识来掌握文章内容。再加上一些小练习,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对古文有全面、系统的掌握,还可以进一步加深他们的古文功底。

二、课堂避免“填鸭式”教育

高三语文复习课因为内容过于繁多,教师为了复习全面,很容易演变为“填鸭式”教法。这样一节课下来,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课效率会大大降低。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

首先,教师心中应该树立一个观念:学习,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我是做他们的领路人,而不是他们的传输器。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前要精心设计,上课时才能发挥出教学艺术的魅力。多动动脑去寻找传授知识的最佳方式,把每一节课都设计成艺术欣赏课,这样的课堂才能充满活力,才能提高复习效率。

三、用笑脸给学生营造出和谐课堂气氛

高三学生升学压力迫在眉睫,每天都生活在紧张和繁忙之中。在这时教师就不要再给他们施压,而应该起到调节作用,把他们从紧张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重新体会到学习的趣味与活力。上课时多点笑脸给学生,多多用热情去激励他们,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学生只有在轻松、和谐的氛围里,才能够发挥其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才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教师就应当为学生创造这样宽松的环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四、教学语言要与时俱进,走“海派清口“路线

如果想提高高三语文复习课的课堂活力的话,教师的语言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课堂上语言是最活跃的因素。笔者经常看《壹周立波秀》,也常被其中周立波的幽默语言逗得捧腹大笑。如果教师在上高三复习课时,多使用些如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化、具体化,也让自己的语言形象、幽默的话,我想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让学生考入理想的大学,是家长也是每一个兢兢业业工作在第一线教师的心愿。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每一门功课都不能放松。站好最后一班岗,上好最后一学年的课更是尤为重要。

高三的语文课文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维度;职业;人文;工具

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职业性较强,是面向职业岗位的教育工作,更加重视人才职业技能的培养以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的语文教育,需要与人才市场需求相关,更要符合高职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语文学习是人们建设个人灵魂的重要手段。在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从职业、人文与工具三个维度入手,改革课堂教学内容,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教学三个维度之职业性

培养社会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需要的人才,是高职院校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高职院校应当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以此来实现教育价值。语文学科,是高职院校的基本学科,也是每一位高职学生的必修学科,体现语文教育的职业性,将职业理念融入到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内容之中,是尊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实现。每一个高职院校都应当结合院校本身的类型以及学校内所设用的专业与学生未来的岗位去设置语文课程职业教育的主要内容。

比如,高职院校中的金融类专业,像会计专业、投资管理专业、金融审计专业,或者是计算机专业、营销专业等,在毕业之后都要进入金融机或者企业工作。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应当考虑金融机构与企业对这些专业学生提出的要求,结合未来就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改革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像高职语文课程中的应用文写作,与这些专业未来的工作密切相关。教师可以将应用文写作调整成为金融应用文写作,让应用文写作学习与学生个人专业与未来的职业需求进行结合。在呈现应用文写作的例文时,可以利用金融机构或者企业的真实,将工作结构作为框架,以工作过程为线索,将学生的工作内容设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只有教师针对学生的职业需求,积极去调整语文课程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与个人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金融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应用文教学内容分成几个模块,像理论知识知识,行业实例学习等。首先,通过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讲解,让学生了解语文课程中对应用文写作的要求。其次,结合金融行业的实际工作内容,将职业化案例与应用文写作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明确每一个职业化应用文写作的目标与方式。利用模块化的教学的内容,让学生细化应用文知识体系,有利于应用文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重视学生的职业需求,提高应用文教学的职业性,才能让语文教学为学生未来的工作而服务。

高职语文课程中的内容具有存在即合理的特性,没有哪一部分内容是可有可无的。教师要认识到语文教学内容的独立性,不要总是在文学作品中给学生讲解写作方法、阅读技巧。尝试将各类知识与技巧提炼出来,放到学生的职业实践中,才能让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出发点更加明确。

2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教学三个维度之人文性

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特性,语文学科正是因为具有人文性,才具有独特的魅力。语文学科,是高职院校实施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在高职院校教育发展过程中,受到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很多学生将学习视为未来个人获利的一种手段,学习功利性过强。在个人工作中,学生用到最多的是说与写的能力,也正是因为如此,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教学中,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就成为了十分关键的内容。只为学生的职业服务,或者只以传播语文专业知识为目标,会让语文教学变得越来越狭隘。表面上看,职业化的教学让语文学科教育更有用,教学内容更加细化,操作性更强,但语文教学的文学特性被削弱了,语文学习被边缘化了。无论高职院校教育如何发展,文学欣赏都是语文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重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熏陶,让学生在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时积极去感悟人生,思考人生,净化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加积极地面对未来的学习与生活。

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健全学生的人格,才能让教育工作回归生活。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也是遵循语文学科教学的实践。学生要学习语文知识点,掌握说写技能,更需要健全的人格。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精神状态,利用文学作品的研读渗透正确的人文观点,实现人文教育目标。就像在讲解《论语》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中讨论论语之中的观点,将论语所陈述的道理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提高。

3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教学三个维度之工具性

工具性,是高职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这与人文特性是协调统一的。在高职语文教学中,除了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服务,激发学生健康的思想感情,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利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适应社会。

首先,教师要做好语文技能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同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兴趣点是不同的,受性格与能力影响,不同学生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有不同的天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因势利导,像擅长于说的学生,教师要传授其口语表达的技巧,优化其表达的节奏与用语,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建立特长,使之成为个人发展的工具。

其次,教师要优化教学内容,满足学生专业发展需求。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必然涉及到教学内容的改革。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要结合语文教学内容,细化课程。像营销专业学生,需要口才与演讲方面的指导。药剂专业学生,需要得到研究报告写作方面的指导。认清需求,才能让学生不断获得新的工具。

4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教学的职业性、人文性与工具性,不仅是语文教学的维度,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涵。关注高职学生未来个人发展的需求,做好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是每一位高职语文教师的职责。将创新元素融入到高职语文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供不同维度的语文学习活动,才能促进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郅莹.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教学的三个维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5:21-22.

[2]杨定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3]杨柳.高职院校语文课程定位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

高三的语文课文篇3

关键词:高三语文早读课;学生;背诵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64-01

教学多年,我和其他语文教师一样,早读课就是到教室转转、看看,并没有多少事可做,仅仅维持课堂秩序。但每次发现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读得非常认真,渐渐地大部分同学就是默读,少部分就昏昏欲睡,还有些“精力充沛”的同学偷偷在下面做起其他作业……长此以往,不但占据了我们语文早读课的时间,还会“霸占“我们语文的地位,特别是对于高三这个关键时刻。为了更有效的开展早读课,我就自己几届高三早读课的切身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目前我校高三语文早读课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基础差、底子薄、行为习惯差,大部分同学对早读课就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适当的时候张张嘴巴而已,基本上没有任何收获。

通过与大部分同学的交流,我总结出语文早读课存在以上不堪入目的问题主要有:早读内容单一枯燥;朗读方式以自由诵读为主,学生的阅读习惯没有得到尊重;早读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读为主,而没有听、说、写等方式的参与;早读课后的跟进检查没有到位,导致学生没有成就感,同时,背过的内容容易遗忘,没有做好及时的巩固学习。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及早读课无论从朗读内容、朗读方式还是学习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的单一性是导致早读课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在离高考只有有限的一个月时间里,如何合理分配和利用早读时间,才能够消除生理上的疲劳感和心理上的枯燥感,才能够有效的提高早读的效率呢?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早读要朗读,已是我们语文老师的共识,怎么抓早读,怎么让读书成为我们语文课的灵魂,怎么才能让学生开口、放声、自觉读书,以至有效读书?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浅陋的看法。

1、要明确早读的任务与内容

早读课最主要的任务当然是朗读与背诵,那么读什么,背什么,完成多少任务,要让多数学生有信心完成任务。让学生明确读的内容,使学生“有米下锅”。读的内容可分课内与课外两大块。

课内内容包括:指高考要求的背诵篇目和一些优美的文章片段,课内篇章都是通过专家反复斟酌,认为值得高中生学习的文章,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1)要求背诵的内容,不仅要求能背诵,还应要求每个字能写。在现在的每次月考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能写,但容易写错字,这也是困扰大部分同学的事。

⑵名家名篇,即使没要求背诵,也应熟读。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等虽不是要求必背篇目,但也要求学生熟读,最好能背诵,学习其中的优美语段。

课外内容包括:通常是指摘录在札记薄上的所有内容。高中学习阶段以来,我一直要求学生学会写摘记。先从成语名言古诗词入手,每天一个成语,一句名言,一首古诗,坚持不懈,既是我们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的好办法,也可以充实我们的早读内容。这种方法我个人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认为效果是很不错的。

2、管理到位,及时检测

据我观察,学生从开始的积极读书到后半节课的默读、不读,甚至做其他作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管理不到位,没意识到这个变化的过程而及时挽救。所以我现在常利用早读时间抽查,或利用一个周或一个月以笔试的形式检测一次,让大部分的同学找到自己的成就感,同时也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的脉络。

3、要创造竞争向上的氛围

高三的语文课文篇4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6)21―0076―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围绕高效课堂创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已经扩展到了各个学科领域。语文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学科,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已经饱受诟病,已然无法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要求。及时地审视传统语文课堂的现状,在新课标的引领之下,积极探寻如何实现从传统低效、负效课堂到有效、高效课堂的转变,是每一个一线语文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关键

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集聚智慧、交流情感、点燃灵感的平台。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自学为主体,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给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必由之路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自然也主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和谐的气氛中,在充满自信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好,效率最高,课堂的高效也就水到渠成了。越来越多的教师不再只注重课文的讲解,开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活跃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也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重视。

我校杜老师就以精巧的游戏导入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杜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课《信客》,课文篇幅较长,上课时间又在下午,所以学生课前状态不佳,气氛有些沉闷。在这种情况下,杜老师先是以聊天的方式,说起过去人们传递消息的方式,接着老师和同学们玩起了一个“传话”的游戏,老师给小组最前面的学生悄悄说了一句话,然后小组学生依次进行传递,最后由最后学生说出听到的内容。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们的参与热情高涨,课堂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游戏的结果是,老师说的话与学生最后听到的话大相径庭,这使学生们在兴奋之余开始思考,杜老师适时引导,令学生意识到“信客”这一职业的工作内容和重要性。在接下来的课文学习中,学生们就带着一种好奇与专注,这样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学习效率也大大提升了。

三、优化课堂结构,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保障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舞台,从宏观上看,课堂的结构包括教学模式的逻辑思路,授课内容的时间分配,教学目标的主次顺序等。优化课堂结构,可以从“两前一后”、“动静结合”原则入手,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角度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指导。

首先,“两前一后”原则,即重视教师课前的备课环节,学生课前预习环节,和课后教学成果的评测环节。

备课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备课环节对所教授内容、教材编写特点等了然于胸,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紧扣学生心理规律、学习兴趣和学习水平,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案,设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

在讲授新课前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并且明确任务,这样促进学生进行理解和思考。授课前,先了解部分学生的预习情况,尤其是他们不懂的问题,上课时引导学生一起重点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三的语文课文篇5

连续几年担任高三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接手一个新班时,发现很多学生作文基础较薄弱,并且总有写作畏难情绪,有时800字的作文都写不完。另外学生分析素材、充实文章的能力也不强。经过摸索,笔者采用“时事评论”进行片段作文教学,高三开学初的作文训练只要求学生写300字的段落作文,就一则时事素材提出一种观点并发表评论。经过多次训练,我又把时事评论的写作同课前三分钟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轮流在课堂上做“新闻主播”,每天一期。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包括提炼观点、积累素材、磨练思维、学会分析等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课堂演讲能力。

1.提前布置,确定内容。新闻播报的内容是一则时事评论。区别于一般的新闻主播,笔者要求学生不能只播报新闻素材,而且要有观点、有阐释、有分析、有结论,播报内容的格式要符合规范的议论文主体段落写作模式,字数350左右。不搞突然袭击,按座次表轮流进行,可提前准备并经老师面批。

2.充分准备,说话流利。要求脱稿,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记诵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在反复背诵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每一次背诵都是一次学习的过程,也是一次提高的过程,自己思考过、播报过的素材即使到了考场也不会因为紧张而忘记。在讲的时候要求做到语言流利、普通话标准,同时要求站在台上时仪态大方、声音洪亮。

3.同学简评,指出优劣。教师教会学生评价他人是很重要的,我们的点评以鼓励、提出建议为主,并由评委当场给主播打分。由于大多数孩子都是敏感、自尊心强的,他们渴望成功,渴望得到认可和表扬,所以教师要引导全班同学学会点评。对于成功者进行充分地肯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创造欲望。对于不太成功的演讲,要善于从“不成功”中发现闪光点:如所选内容与众不同,分析精辟,字里行间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声音响亮,普通话标准……让主播体会到了小小的鼓励,使其对下一次课堂主播活动充满渴望。当然,对学生存在的较为明显的不足,师生应及时婉转指正,能让学生在尊重中成长,在感激中进步。评价时关注点要全面,可以从内容出发进行评价,也可以补充和文中内容相关的人事物或者文章,还可以就评委的点评进行评价,不拘一格。

4.修改誊抄,记录保存。播报后的稿子再经修改后由主播本人誊抄在一个专用的“课堂主播实录”笔记本上,在全班公开交流,并每月一次同兄弟班交流。

课堂主播活动是对传统课前三分钟的崭新改变,如何使这一活动充满生动的、持久的魅力,作为语文教师就要找到这个连接点,从而激发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教师若能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自然地融进课堂主播活动当中,相信它会给课堂主播活动注入更大的活力,让学生表演地更加精彩。

附录(主播稿一则):

高三的语文课文篇6

一、现状

然而据笔者观察,目前的试卷讲评课都不太令人满意,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不重视、少准备

长期以来,不少高三老师都觉得试卷讲评课最轻松,它既不用像新授课那样考虑整体框架思路,寻找突破口切入点设计好教学过程,也不用像复习课那样注重前后知识的内在衔接和融会贯通。很多老师只是自己把试卷看过一遍,也不写教案,到班上把试卷一发,从头讲到尾。因为有参考答案这根拐杖,照着答案讲肯定不会有什么知识性的错误。

2、费时间、乏趣味

而且大部分老师在讲评试卷的过程中,只是一讲到底,学生则从头听到尾,这样对学生来说实在是非常地浪费时间,因为对优生来说,老师所讲的他大部分都懂了,而对学困生来说,老师所讲的他又听不太明白因而并没有认真地听。如此一来,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烦。语文的生动趣味性简直被剥夺殆尽!

3、缺互动、低效率

此外,传统的试卷讲评课大都是“满堂灌”、“填鸭式”的老旧教学模式,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老师拼命讲,学生则被动听,很少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因为缺乏师生互动,这样一来,老师越讲越觉得乏味,学生越听越觉得枯燥。慢慢地学生失去了上试卷讲评课的兴趣,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了,更不用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对策

要想切实地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笔者认为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正确认识、充分重视

在高三语文教学中,考试的主要目的是检测学生对高中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其最终目的则是要促使学生今后能更好地学好语文。所以,在高三语文教与学中,无论从老师的角度看,还是从学生的角度看,考试都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水平,以便更好地制定随后的教学或学习方略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因此,并不是说一次考试完了就结束了,考试在这里就像一座座小桥,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联系起桥前和桥后的学习。

而做好试卷讲评是试卷讲评则是考试的最终环节,是对更好地实现考试最终目的的必要保障。只有上好试卷讲评课,学生才能了解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才能更有方向地制定今后的学习计划,有效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有效提高高考语文成绩。

考试的检测、反馈和评价三个功能中,反馈功能具体有两个方面:对教师教学的反馈和对学生学习的反馈,其中后者要真正有效地实现,仅仅靠学生自己是远远不够的,这时试卷讲评课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了。教师带着学生对答题情况进行分析,使学生据此来调整以后的学习策略,这比起学生自己反思显然要高效得多。

因此,应把试卷讲评课当作高三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现阶段,每一位高三语文教师都应充分关注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并认真思考如何更有效地进行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

2、做好准备、及时讲评

要做好试卷讲评课的准备,首先要从改卷做起。教师为了更好地进行试卷讲评,在批阅试卷时就应该认真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对学生哪一部分答得好哪一部分答得不好要清楚,同时也要分析其中的原因。这是改卷时对学生答题方面的准备。另一方面,则要注重分析试卷当中的题目,最好教师能自己做一遍,把试卷中出现的知识点进行适当的归纳,对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答题技巧做适当的总结。这是改卷时对试卷内容方面的准备。

在准备完后,教师应当及时对试卷进行讲评。因为在考试过后没多久,学生对考试的印象还比较深刻,特别是对自己在考试中的答题思路仍记得较牢。教师在这个时候及时进行试卷讲评,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师未能及时讲评,而是在一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之后讲,那时学生对试题差不多都已忘记了,对考试时自己的答题思路更是没有了印象。在这种情况下再来讲评试卷,大多数学生恐怕都已失去兴趣,甚至会出现情绪懈怠的情况。这样的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也就可想而知了。

3、讲究教法、指导学法

很多教师在上新授课等课型时,都有非常丰富的教学方法,可是一到试卷讲评课时,好像都派不上用场了,只是简单地对答案讲答案,这样一来效果大打折扣。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应设法让学生在试卷讲评课时也能多参与到课堂上来,而不是只一味地听。

根据笔者的经验,在讲评试卷中较为典型的题目时,可以让同学就题目来谈谈其涉及到的考点是什么;可以让答得较好的同学和答得较不理想的同学分别展示他们的答案,同时请其他同学对这两种答案进行比较;可以让同学展示完自己的答案后,也说说自己当时的答题思路。总之试卷讲评课教学方法的设计应尽量地创设条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在各种观点的碰撞中提升学生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善于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在试卷讲评中简单地对答案讲答案少些,对知识点的归纳、对解题思路和技巧的总结多些,让学生知道答什么,更知道怎么答。

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适当地介绍给学生一些反思的方法和技巧,让其学会对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掌握知识的方法进行总结反思以及调整。比如可以建议学生把自己每次考试各道题目的得分情况统计下来,展开横向(各道题目各种考点之间)比较分析或纵向(同一道题同一考点历次)比较分析,这样学生对自己哪一方面的知识能力比较薄弱、在多次考试中的进步情况如何等,都会有更明确而具体的感受,也才能更好地调整和提高。

4、创设情境、情感激励

高三的语文课文篇7

关键词:新课改;高三语文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质的飞跃。在新课改的改革方案推出之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渐无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面临这样重大的挑战,教师必须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上,取其精华,去除糟粕,并且不断地创新。本文主要分析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新课改下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改革。

一、新课改背景下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照本宣科,缺少创新

在如今的教学中,大多数学生拼命的反复训练一些原题,比如历届试题真题,各地方的模拟试卷等等。对于教师而言,这样方便又省事,因为如今是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其的快,资料应有尽有。在教学中,大多教师就利用一些原有的资料反复讲解,而且部分试题为了考虑教者的省力的需求,将答案解析说的很详细,教师只要照本宣科完成任务就行了,这样做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成了试卷的奴隶,老师成了答案的传声筒,缺少互动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无限循环中必然丧失了学习的能力。

(二)机械训练,缺少个性

在高三的语文训练中,充斥着死板而又机械的训练,反复背诵名言警句,字词拼音等。或是一堂课学生都在做题,或是一堂课老师不停地讲评,有板有眼,为了应对高考的各种压力,老师不断地激励学生多做题。学生的根本需要是全面掌握知识,不仅要充分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语文写作能力,所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高三语文确实需要一定量的习题的训练,但是它毕竟不同于理科“答案不是对就是错”,它不能丢掉对于文体的渗透和感悟。对于文本的解读很有必要,即便需要训练,也是带着感悟的训练。

(三)疲于应试,缺乏思考

由于语文学习的提升见效慢,加之当前部分教师在教学效果中的功利性较强(即“一切都为了高考”)导致在当前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少数学生出现散漫和随意的求学态度,这种困境使得语文教学工作相比于其他科目来说是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地位。为了强化训练,提高应试能力,各种试卷应接不暇,这种急功近利的作法往往没有太大的成效。于是学生出现了困惑:语文题少做点,语文课少上点又有什么关系?有人曾经试验过,让高二的学生做高考题,成绩不比高考生差,也有人试验:某一时间段反复地做题训练,但是成绩还不如没训练的时候,所以学生越来越无所谓,语文题目充斥着太多不可未知的变数,远没有其他科目立竿见影的效果,大多数老师也就睁只眼闭只眼,只管疲于应试,给一切能够提高高考分数的方法让行,学生只管做题,不予思考,这种现象所带来的困惑和漠视,无疑让语文教学走向了低效之路。

二、新课改下高三语文教学的应对措施

高考需要一定量的应试训练,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靠机械的重复的灌输知识,大部分的切割解剖其他科目的训练,忽略语文的重要性,这样做违背了语文教学的理念的同时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禁锢了学生们的思想,扼杀了学习语文的主动创造性。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创造性的改革,在新课改的标准下实现语文教学的良好发展,我们需要做到以下的几点要求:

(一)在考纲的要求下,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每一位高三教师手头应该有一本考纲,考纲中囊括了高考语文考试大致的范围和重点,在大的框架下给学生练习题、讲习题,避免漫无目的印发试卷。在开展课堂教学前,教师首先应该解读指导高考命题的考纲,认真的了解指导高中语文教学的大纲,适应新课改的形势进行创新,并且要了解新课程标准,这三项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指路灯,当然,研究考纲的目的是要懂得考点的实质,考点包括哪些知识点,绝不只是了解考试的框架而已。其新课改里,将能力的考察放在了首位,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曾经说:“要通过高考改革,促进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实戏。”“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将有利于引导中学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中学课程计划的落实;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尊重个体差异情况下的学习积极性;将会促进中学进一步转变教学现念,改革教学方法。”,这些理念精神如果不深入探究,不改进创新教学方法,势必违背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教师只有真正地理解领会了大纲的实质,才能有效的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实现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目标。

(二)以学生自身发展为核心,强化学生语文专业知识培养

语文是一门人文化的专业学科,它关涉人的心灵,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少不了创新,要求的是活力和创造力。语文课堂应是充满语言文学的魅力,滋生语言鲜活的土壤,不能因为追求分数而丢弃本身固有的价值,应该在有价值的教学中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培养专业的知识,这样自然而然的就能够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换句话说,不能本末倒置,也会有人质疑:在高考的压力下,高三的学生还能进行语文综合性的研究活动吗?从语文考试实际看,阅读探究的实践有时候比做几套试题取得的效果还要强,况且如今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更要转变传统观念,高考改革的趋势发展迅猛,教师教学要先从本质上改变教学方式,才能起到学生语文知识专业化持久的发展效果。学生自身的发展应当作为核心,只有关注学生本身,才能有效的强化语文知识素质。

(三)改变传统方式,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在应试教育中,大部分教师只对学生强调应试技巧,指导学生如何取得高分,这种走捷径的行为,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削弱了学生对语言文学魅力的感知,这种明显偏重于智力的素质衡量方法,其结果必然是教师空忙。正确的选择是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选择一些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学生发现在学习中寻在的问题,而且能让学生在发现错误中充分感受到学习的成效,有效的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就能稳固他们的信心,如此良性循环,成绩必然有显著地提高,从长远看,学生拥有了厚实的知识储备,才可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我们应该尽快降低考察和训练的力度,让师生都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的时间。改变传统模式势在必行,注重过程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这样在教学中师生共享经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实现教学相长。

三、结束语

教育改革始终面临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巨大挑战,但是新课改绝不回避考试。创新教学不能忘本,我们主张学习和探究,应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扎实有效地进行训练,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极目标,才能让学生在语文高考中真正得益。顺应新课改的需要并不是完全的丢弃传统观念,其根本目的是创新,用多样化的方法达到同一目的。考试的作用是体现学生的能力,没有考试,如何测验学生的能力?所以素质教育不排斥考试,但坚决排除应试教育,所以,学习语文,既要大胆的改革创新,也要不断汲取传统教学中的精华,集思广益,让教育一步步走向科学化。

参考文献:

[1]董红梅.“二期课改”背景下高三语文教学的策略与反思[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1:171-172.

[2]史华蓉.论高中语文新课改与高考的接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07:67.

高三的语文课文篇8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建设高效课堂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本人认为,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单位时间空间里,将教学目标最大化和最优化。”也就是将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最大化,最优化的落实。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来构建高效课堂呢?我们应该从三维目标的落实入手来构建语文高效课堂。下面以高中语文必修1中《包身工》一课为例来进行论述。

一、知识目标的落实重在掌握

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目标不外乎三类:作家作品知识、文体知识和词句基础知识。在《包身工》一课中,作者夏衍作为现代著名剧作家,戏剧运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应该掌握他的主要作品。报告文学作为学生不太熟悉的一种文体,也要求学生掌握其特点。还有需要掌握的生字词有25个之多,还有个别难句子也需要掌握。因此在教学中这些知识目标的落实就重在学生的掌握上,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目标自然就达到了。所以不需要设计过于繁琐的教学环节和方法,可以设计学案预习、查阅资料自学、课堂抽查检测、教师补充讲解、学生识记掌握等环节来完成落实。

二、能力目标的落实重在活动

1.思路结构――让学生理出来。学生阅读了课文,首先要梳理的就是课文的思路结构,文体不同文章的思路结构也存在差异,抓住文体的特征,通过恰当的引导,学生还是能理清思路结构的。《包身工》作为报告文学,真实性决定了它必须要选择社会生活中的一系列现实材料来写,所以可以这样设置问题:文章按什么顺序选择了那些场景来写?此外还引入了哪些背景材料?这些问题回答了,学生也就基本上理清了思路。

2.精彩语段――让学生读起来。《包身工》选择了体现包身工生活状态和工作场景的情境来描写,如包身工起床的典型情景,吃饭喝粥的场面,芦柴棒生病被迫上工的场景等,这些经典的描写就需要让学生读出来,而且要认真品读。通过挑精彩语段让学生品读,进而使学生获得了切身的体验,培养了语感,对资本家和工头的无情也到了直观的感受。

3.特点写法――让学生品出来。《包身工》在写法上除了选材精当之外还有点面结合的写法、对比的写法、比喻的修辞等。可以这样设置问题:课文写了包身工,还集中笔墨写了哪些典型的人物?学生能够回答出“芦柴棒”小福子和不知名的女工,之后教师顺势引导,这就是点面结合的写法,使文章更深入具体地反映了包身工被压迫、摧残的悲惨命运。还可以这样设问:在工厂里有两类人,一类是包身工,一类是带工老板,作者将他们在哪些方面做了对比?通过学生找二者在住、吃、穿着打扮、收入方面的对比点,学生就会更深刻地体会到包身工奴隶一般的境地。至于“墨鸦”、“猪猡”、“懒虫”等比喻句,可以直接挑出来进行品读。

4.难解问题――让学生找出来。如课文最后一段写到“黑夜,寂静的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索罗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些人,当心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可能提出来。教师应适当点拨:这一段引用了美国进步作家索罗警告美国资产阶级的话,表现作者对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新社会必然到来的信心。

5.思想主旨――让学生议起来。文章的主题是作者观点和情感的最终表达,所以在这方面要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多议一议,不要怕学生答不到点子上,要敢于让学生发表意见。可以这样引导提问:这篇文章描绘了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生活,作者除了要将这些真相揭露出来,还表达了怎样的看法?这一问使学生更具体地将思考指向主题的核心――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工人的罪行,更重要的是作者坚定了一种信念,中国工人必将奋起斗争,砸碎枷锁,迎来黎明。

6.学习收获――让学生记下来。学会记课堂笔记是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要记下不会的难点,还要记课文的框架结构、段落大意、品读思考的结果和主题等,笔记要记其要点,有时甚至可以只标关键词,不要写得太多,否则课堂时间不够用,会顾此失彼。

三、情感目标的落实重在陶冶

高三的语文课文篇9

总目标:学生学习兴趣、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全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得到发展。自变量是“三究四学”课堂教学模式,因变量是学生学习兴趣、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全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得到发展。

2010年6月,区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印发《樊城区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方案》的通知,以“三究四学”课堂教学模式为核心的课堂教改实验正式启动。接到通知后,我校立刻成立了“三究四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小组,以三四年级学生对象进行课改实验。针对这一年多的实验与探索,我将自己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向明确的学习目标要高效课堂

导学环节部分,教师语言准确,三言两语,提示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往往是一节课的主干知识及其要求的体现,因此,开课时明确学习目标,能够让学生从总体上对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中主动地围绕目标进行探究学习。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一堂高效的课堂的大门就打开了。

教学《槐乡的孩子》时,我引导学生从阅读提示中了解本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后,用电子白板出示了梳理后的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并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我能感受到槐乡孩子的快乐,并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3)我要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目标出示后,我朗读了一个目标,又找了两个学生分别读了后两个目标,引导学生加深对本节课学习目标的影响,对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目标的用语以“我能”、“我要”开头,一方面突出了“三究四学”课堂教学理念中“个体自主探究”,突出了学生是课堂小主人的地位;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向便于操作的自学提示要高效课堂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现在的教师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善于创设良好的学生学习的情境,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课程标准》特别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三究四学”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自学提示就是为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服务的。符合学生现有的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学习方法和要求的提示,仿佛就是学生学习的拐杖,学生拄着它学走路,久而久之,必定会独立行走,甚至跑起来。便于操作的自学提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高效课堂服务。

针对这节课的三个目标,我分别制订了自学提示:

(1)我能借助拼音、工具书或向同学请教扫除字词障碍,把课文读通顺,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8——10分钟)

(2)我要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孩子是一群怎样的孩子?我能在文中画出有关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5——7分钟)

(3)我还要把喜欢的句子美美读几遍,再读给同学听。

三、互学、评学环节要抓住语文的“根”,凸显语文的“语文味”

如何在“三究四学”课堂教学模式下上出语文课应有的语文味?这一困惑一直困扰着我。现在以我教学的《《灰雀》中的片段为例谈谈我的反思。

环节一:认识灰雀,激发感情

(1)自学提示。

①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你从这段了解到了什么?②课文用哪些词语描写了这三只灰雀?找出来读一读。③联系上下文理解“婉转”。

(2)自学。

(3)互学、评学。

①同桌交流学习收获。②全班交流(相机出示插图)。③齐读,读出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过渡: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

环节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学提示。

①轻声读课文地3——10自然段,用横线划出列宁说的话,用波浪线划出小男孩说的话。②从他们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可以和同桌交流)③5分钟后,我们比一比谁回答得最好。

(2)自学。

(3)互学、评学。

从以上自学提示的设计来看,可以看出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感悟文本,并且也能做到读悟结合,达成学习目标。

在互学评学环节中,我认为处理不当的地方有:

1.学生汇报描写灰雀的词语后,我没引导学生归纳、确定一下或把词语板书出来,也没让学生把含有哪些词语的句子进行朗读,直接进行了全班齐读的活动。这导致学生没能在语言环境中较好地体会、感悟灰雀的可爱,当然读不出自己的感受,课堂的语文味就淡了。

2.学生在朗读找出的表现列宁和小男孩的语句时,我没有设计较多的学生的个性化朗读、赛读、评读等活动,读文的形式不丰富,只是注重问题解决。因此,学生没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读,也少了向优秀学习的机会。那么,读书水平难以提高,读悟不够深刻,减少了语文课的语文味。

高三的语文课文篇10

表演本是一种艺术形式,即通过人演唱、演奏或人体动作、表情来塑造形象、传达情绪情感,从而表现生活。而在课堂中,它却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方式。巧用表演,不仅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和内化,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习成为一种愉悦的精神享受。

一、表演促品词,提高对词语的理解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和形象性都很强的美文,天真活泼的儿童有很强想象力和表现欲。让学生在表演中理解词语,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下面以《巨人的花园》教学片段为例,予以说明:

师:这个巨人脾气不大。可能早上没吃饭,他发不出脾气。要不然怎么声音软软的像面条似的。(老师以软绵绵口气模仿学生读)“滚出去”,这样行不行?

生:(大笑)不行!

师:这次让我们集体来当一回巨人!

生:(声音洪亮)“……滚出去!”“孩子们听到可怕的训斥,纷纷逃窜……”

师:看黑板,跟我把“逃窜”写一写。(学生空中比划书写)

师:“逃窜”是什么意思?愿意表演这个词的来台上。

(“5,4,3,2,1”,倒计时,学生蜂拥跑上讲台。)

师:我们表演“逃”没问题,关键是演好“窜”的样子,“窜”到哪里去?这一点很重要。为了表演一遍成功,我们再读课文,静静地看一看,认真地想一想,争取一次表演成功!

生:(台上表演的学生有的朝前跑,有的朝后跑,有的向左跑,有的向右跑“有的抱着头跑,有的猫着腰跑;有的迅速逃到幕后,有的索性钻到桌子底下……舞台上的同学真的是在“逃窜”,台下,听课的老师笑声朗朗,掌声一片)

师:这个学生至今还不敢出来,简直是吓破了胆。(说着,老师弯下腰把一个小男孩从课桌下面扶起来,台下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师: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逃窜”大概含有哪些意思。

生:“逃窜”,像箭一样逃跑。

师:强调速度快。

生:逃散。

师:怎样“逃散”?你们表演了,有体会的呀。

生:“逃窜”,抱着头逃,向不同的方向逃跑。

师:结果呢?

生:把自己隐藏起来。

师:我们清河小学的孩子爱动脑,爱表现,爱总结。与老师一起合作,理解了“逃窜”。

通过表演,学生理解词语了,自然进入到课文情境中,真切体验到孩子们逃跑时的惊恐,为深入理解巨人形象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表演促品读,提高对句段的感悟

儿童是通过直观形象来认识世界的,表演可以将抽象情境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在表演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尤其是对课文深层次的感悟,通过表演这一方式,可以走到深入浅出的效果,使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感悟水到渠成,锦上添花。

比如《詹天佑》一课,可这样教学“人字形线路”:

上课后,老师准备好两根教鞭和一大一小两个石头。先在讲桌一端的角上(图a点)放上小石头(表示青龙桥),又在一端另一角上(图B点)放上大石头(表示火车头要上山),然后用教鞭(表示铁路线)搭在两石上。

师:若铁路这样修建,火车能爬上山吗?

生:坡太陡,火车上不去。

师:该怎样解决坡度大这个难题呢?

生:应该减少坡度。

师:那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也讲到减少坡度的道理?

生:《挑山工》

师:对了,挑山工上泰山走的是折尺形线路,就是为了减小坡度。

接着老师又在讲桌另一端(图C点)放上小石头(表示岔道口),让学生读后用两根教鞭去搭人字形线路。学生搭好后,教师又让学生用粉笔盒当作火车来演示。并先做了标志“车头”“车尾”记号,就开始“开火车”了:“北上的列车过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过了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拉,拉的火车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多了。”

师:人字形线路有什么好处?

生:人字形线路减少了坡度,火车上山容易了。

通过以上表演,学生不但理解了这节内容,而且也通过人字形线路体会到詹天佑的智慧和才干,明白了课文中心思想。

三、表演促探究,提高对文意的解读

新课程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尤其是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再举《珍珠鸟》教学片段说明:

师:请同学们首先自读这篇文章,读完后要完成填空:“____的珍珠鸟”。

师:有一个要求,你是从文中哪个地方看出来的,要说出根据,明白吗?

(生自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相信你们的发言会更精彩。

(学生说出“活泼的珍珠鸟”“可爱的珍珠鸟”“撒娇的珍珠鸟”等观点后)

生:我认为小珍珠鸟还是“听话的珍珠鸟”。第8自然段写“只要大鸟在笼子里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第13自然段写“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暗下来,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中,飞回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师:我有不同意见,如果第8自然段所写的吧,还可见它有点听话,第13自然段就不同了,父母再三呼唤,它才飞回去,怎么还说它“听话”呢?

生:(辩解)后面是因为它和作者熟了,离不开作者了。

师:我懂得你意思了,不过,我还是有不同意见。

(生笑)

师:要不,我们俩把这两段演一演?

生:那……怎么演?

师:我来演大鸟,你来演小鸟,如何?

生:好吧。

师:我们先演第8自然段。

生:真的吗?我马上回去!(作飞回模样)

师:看来,小珍珠鸟并不是听话,它是“害怕”呀。因为那时候,它刚刚离开鸟笼,对作者会怎么对待它还不清楚,还没有经过自己的试探和考验。所以,父母一叫,它就立即飞回笼里去了。

依照此法表演学习第13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