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舒适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十篇舒适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十篇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00:03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篇1

[关键词]舒适护理;手术室护理;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6)18-0154-03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手术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操作过程中一旦存在疏漏,则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严重者则危及患者的生命和健康,甚至导致发生医患纠纷等[1]。护理工作是手术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良与否与手术效果及患者的心理变化有重要的关系[2]。舒适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指的是采用具体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在生理及心理上达到最愉悦状态,或减轻患者的不愉,从而以较好的状态应对治疗和手术[3]。随着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逐渐提高,目前许多医院已开展舒适护理,以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4]。为探讨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本文现随机选取220例手术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12月来我院手术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20例,排除具有心脏病、神经系统疾病、意识障碍及不能正常沟通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0例。观察组男59例,女51例,年龄17~72岁,平均(58.6±6.3)岁,普外科手术36例,妇科手术19例,产科手术10例,骨科手术33例,泌尿科手术12例;对照组男58例,女52例,年龄15~71岁,平均(57.8±6.5)岁,普外科手术36例,妇科手术20例,产科手术11例,骨科手术35例,泌尿科手术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术前核对患者的基本资料,了解患者病情、病史,认真记录各项数据,手术过程中配合医生的操作,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后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处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舒适护理,具体措施包括:①术前舒适护理:术前访视患者,询问患者的病情,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需求,热情地与患者沟通,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平易近人的态度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相关内容,包括手术医师及麻醉师的情况、手术方式、配合手术的注意事项、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等,使患者对手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做好心理准备,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焦虑的心理;②术中舒适护理:提前在手术室中做好准备工作,保持手术台卫生,维持室温22℃~26℃;在护送患者前往手术室途中,护士可以向患者简单讲解手术室的位置、设备等,减少患者的陌生感与恐惧感,态度要友善。在患者进入手术室等候手术的工程中可以播放舒缓的音乐,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让患者放松,从而有效缓解应激反应。呼唤患者时要称呼其姓名,不可称呼患者的床号、疾病的名称等。术中不得评论患者的病情,更不得大声喧哗。对于患者的不同需求尽量满足,例如给予年幼者或年长者安抚,与之亲切交谈,帮助其树立信心。在妇科、产科及泌尿科手术中如需暴露隐私部位,要为患者着想,尽量减少暴露,注意保暖。对于手术中出现的问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者解释[5];③术后舒适护理:术后用温盐水擦拭患者皮肤上的消毒液、血迹,帮助其盖好被子,移动及搬动患者时要注意保护切口,靠床平稳,在患者回到病房后,密切观察患者的术后反应,了解其心理状态,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1.3评价标准

利用焦虑、抑郁心理量表评分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焦虑量表共有21个自评项目,每个项目中“1”表示无焦虑现象,“2”表示轻度焦虑,“3”为中度焦虑,“4”为重度焦虑,总得分越高则焦虑情况越严重;抑郁量表得分4分以下表示无抑郁或极轻微,5~13分为轻度抑郁;14~20分为中度抑郁,21分及以上为重度抑郁,总得分越高,抑郁情况越严重[6]。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采集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比较

根据焦虑、抑郁量表评分,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焦虑及抑郁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及抑郁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5.8±22.1)分,对照组为(82.5±20.7)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护理工作作为手术室工作的一部分,承担着为手术操作提供服务的重任,也分担着一部分手术风险。据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的有关统计,每年全球约有2~3亿台手术被执行,在发达国家约有一半患者有害事件与手术室内护理工作有关[7-9]。随着医疗卫生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技术的期望越来越高,同样也提高了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舒适护理基于临床基础护理,注重患者诊疗过程中的舒适度与满意度,其目的在于保证患者身心状态与社会和谐统一[10]。根据应激原理,手术室内的陌生环境、手术事件本身及手术时的孤独状态均是刺激患者的应激源,使其产生强烈应激反应,不仅影响患者的神经及内分泌功能,还会对麻醉及手术产生一定负面影响[11,12]。传统的手术室护理工作其目的主要是保证手术操作的密切,往往具有程序化色彩,不能缓解患者的情绪。舒适护理则要求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从以前的“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兼顾患者的生理与心理、精神等[13],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均与患者进行沟通,使患者感受到医务人员的温暖与关怀,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与安全感,使其生理和心理功能的紊乱状态逐渐恢复正常,自心理层面上减轻不适感,从而有效保证手术工作稳定进行[14]。舒适护理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个性化与整体化,符合患者心理与现代护理的要求,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护患关系[15]。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焦虑及抑郁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术后护理满意度评分较高,说明舒适护理的实施不仅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紧张情绪,还使护理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另外,在舒适护理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护理人员应提高自身的水平,学习和运用有关舒适护理模式的知识,与患者沟通时注意交流技巧。另外,舒适护理能够使患者心情愉悦、精神放松,大大降低手术带给患者的不适感。此外,舒适护理能够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使患者在心理上得到充足的安全感和满足感,保障手术的顺利实施。舒适护理为患者提供一个“以人为本”的护理环境,丰富了手术室护理的护理内涵,从而有利于保障整体护理的舒适进行[16,17]。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内实施舒适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帮助患者以最好的状态进行手术,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谢凤娣,张彩霞.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33(11):208-209.

[2]汤瑞华,甄俭辉.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5):105-106.

[3]孙继吉.手术室实施舒适护理的方法和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2,23(16):337-338.

[4]ChristinaJackson.talesfromtheoperatingroom:opportunitiesforholisticnursingpractice[J].Holisticnursingpractice,2011,10(3):762-766.

[5]黄洪容.舒适护理在肛肠病手术中的应用体会[J].当代医学,2012,18(16):127-128.

[6]王延峰.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临床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1,(7):1369-1370.

[7]朱丽娟,吴楚燕,罗丽萍,等.抑郁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24):3238-3240.

[8]张金格.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4):1791-1792.

[9]饶小英.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作用与实施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1,17(1):111-112.

[10]任觅叶,姚军.舒适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18(7):104-105.

[11]李文红,李丽娜,刘真,等.舒适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2(30):712-713.

[12]陈文昭.个体化舒适护理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临床医刊,2015,1(6):1786-1789.

[13]关柏秋,曹晓艳,董淑琴,等.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2):57-60.

[14]马小莲,赵琼平.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4,27(4):467-468.

[15]牛晓锋.个体化舒适护理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2(11):251-252.

[16]闵静.舒适护理于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4(11):106-107,108.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篇2

【关键词】

舒适护理;手术室;应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提高,特别是当今提出“和谐社会”的口号,人们对就医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技术竞争向服务竞争转变[1]。因此,为了适应当今医疗市场的需求,以整体护理为框架,对患者的围术期实施全程舒适的温馨护理,体验人文关怀,让患者充分感受到亲情式的优质服务,提高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2]。我科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我们把舒适护理与手术室整体护理相结合,运用于患者,使其愉快的接受手术,减少了他们对手术的恐惧心理,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实施舒适护理的483名患者中,男276例,女207例,年龄12~81岁。全麻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152例,脊髓麻醉248例,局部浸润麻醉83例。普外科手术118例,泌尿外科手术98例,脑外科手术22例,骨科手术73例,妇产科手术127例,耳鼻喉科手术45例。

2护理

21术前访视手术前一天手术室护士到病房进行术前访视,包括患者的病情,心理状况,术前准备,如饮食、活动与休息,备皮准备、排便排尿练习、心理准备等。

211病历了解患者姓名、年龄、性别、诊断、病变部位、手术名称、手术方式、所需时间、既往史、家族史、过敏史;患者的呼吸、循环、代谢、肝肾、神经系统及血液系统的状态;各项化验检查异常情况;皮肤状态、有无感染;营养状态;机能障碍的部位、程度;体型、身长、体重;患者的社会背景、精神状态、经济情况、职业;嗜好、生活习惯等。

212向主管医生了解情况向主管医生了解麻醉方法、手术进路、特殊、手术需用特殊器械和敷料、特殊设备如显微镜等,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213向患者作自我介绍,说明访视的目的,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针对不同的病例讲解成功的实例,关心、安慰、鼓励患者,解除患者的思想负担。对于儿童,手术室护士应向患儿及其父母提供必要的信息,讲述术前禁食的重要性,根据不同年龄组儿童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如对3个月至6个月的患儿,巡回护士通过讲童话及哄、抱等亲密接触使其产生信赖感;而对7岁~15岁的患儿,巡回护士则握着他们的手对其进行鼓励,表扬,从而与患儿建立友好的关系,使其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手术。

214根据患者的性格、职业、文化程度等恰当地向患者解释病情、手术的必要性及预后情况;简单介绍有关麻醉知识、消除患者对麻醉的恐惧感或依赖感;简单介绍手术经过,术中的特殊及手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措施;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和布局。

215确定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手术室护士根据收集的资料和手术种类预测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例如恐惧、潜在性的电灼伤。潜在性的性损伤等。根据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问题,制定术中相应的护理措施,采取的措施为:正确安置,既便于医生操作,又顺应呼吸、循环功能,避免神经、血管受伤,避免各种肌肉扭伤;安置动作轻柔缓慢、协调一致,注意负重点和支点是否正确;禁忌将患者安置在超过其忍受限度的强迫上。216术前访视使手术室护士改变了以往只在手术台上与患者接触的传统做法,让患者感到一种亲切感。从关心手术部位,转为关心患者个人,使其在术前得到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层面护理。

22麻醉手术中的舒适护理[3,4]

221营造手术舒适的环境手术间温度保持在24℃~26℃,湿度45%~55%,手术床单、被套、推车单是洁净的,呈墨绿色,视觉上感觉很舒适,手术床、推车性能良好,保证接送患者安全、平稳。

222麻醉配合时的舒适护理患者入室后都特别紧张,护士要陪护在身边,用鼓励性、安慰性的语言沟通,协助麻醉师摆好,在椎管内置管时,穿刺针较粗,穿刺时后背有酸胀感,这都是正常的,嘱咐患者不要乱动,有利于麻醉穿刺成功。

223做好手术中的护理摆放时除了按手术要求摆放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平卧时,手臂不可外展过度,测量血压的手可用中单包在身旁;截石位时,托腿架要调节好高度和外展度,老年人外展度不宜太大,以免骨折;四肢有畸形的,在关节下垫软枕,要保持其功能位置。

224做好生理舒适的护理手术时要注意给暴露在外的皮肤盖上布单保暖;消毒时,防止消毒液流至眼睛;如有呕吐,嘱其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洁净患者的面部;静脉输液时,要力求一针见血,并遵守无菌操作,手术时间较长时的输液输血采用输液加温器,让进入体内的液体与体温接近,减少温度过冷对机体的刺激;留置导尿管时,应在麻醉起效以后,方可操作,可以减少插导尿管给患者造成的尿胀、尿痛等不舒适的感觉,插管时动作轻柔,并遵守无菌操作。

225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5]多数患者是初次入手术室,手术中大多是清醒的,会有焦虑、急躁等心理,我们应给予安慰体贴,尽可能地减轻思想苦闷,积极配合手术,我们可以轻轻用手抚患者的头部,患者会感到安慰,将暴露的隐私部分及时盖住,避免患者因怕羞而不安。如果患者的术中病理切片结果是不好和恶性的,我们要注意不让患者知道病情,以免焦虑和恐慌。

226手术中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准确及时地执行医嘱,如遇到生命体征异常时,一定要沉着冷静地处理,切忌不要大声说话,怕引起患者的紧张。

227手术结束时注意事项用生理盐水擦净患者皮肤上的血迹及消毒液,为患者穿好衣服或盖好被单,同时面带微笑的问道:“某先生,感觉还好吗?手术已经做完了,我们送你回病房。”

228手术结束后搬运患者时的护理手术结束后推车要靠床平稳,各种引流管、引流袋、输液管要妥善放置,防止导管脱出,四人平稳地将患者抬至推车上,将干净的盖被盖在患者身上,防止着凉,在护送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和神志。对全麻意识还尚未清醒的患者,首先应向患者家属告知手术非常顺利,以便及时通知患者本人。若是清醒患者,应首先告知其手术非常成功,以使其放心,利于恢复。

23术后随访的舒适护理

231手术后第2天,手术室护士到病房做术后访视,当患者知道手术室的护士仍然关心他的术后恢复时,会很愉快,这种愉快的心情能促使他早日康复。

232要求护士仪表整洁,言语亲切,沟通讲究技巧,通过交谈,了解患者术后的心理状况,鼓励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询问是否下床活动,讲解术后下床活动的意义,询问伤口是否疼痛,及时与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联系,将疼痛降低到最低程度。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手术情况并进行术后指导。了解患者有无术后并发症。

233在随访中可以评价术中的护理质量,了解患者的满意度,通过反馈不断调整护理计划,以提高手术护理质量。

3结果

通过舒适护理的运用,本组患者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均有改善: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的发生率由2008年的19%下降至06%;特殊手术未发生因压力造成的神经损伤和循环淤滞;患者术后寒战症状减轻;术后随访患者满意度达996%。

4讨论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995年有国外学者提出舒适护理的概念,认为舒适护理应作为整体化护理艺术的过程和追求的结果,使基础护理与护理研究更注重患者的舒适感受和满意度[6,7]。舒适护理理论大致包括4个方面: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社会舒适、灵魂舒适。将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整体护理中,使患者在接受手术时充满信心,感受到舒适及亲人般的温暖,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增加了术后获得最大功能恢复的可能性。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以轻柔的手法、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专业知识、体贴周到的服务为患者提供基本舒适护理,还应在护理技术应用、创新研究中注重舒适效果的评价[8]。把为患者提供舒适护理融入“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手术室整体护理中,补充、完善手术室整体护理的内涵,使舒适护理更顺应整体护理的发展,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感到舒适,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亚林,李斌王向东等医院文化建设中的误区.中国医院管理,2002,10(22):57.

[2]陈谷霖,李才平全程优质亲情护理工作模式的构造与实施.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52.

[3]姜寿葆外科护理学,第4版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6570.

[4]张石红围术期患者舒适护理的管理.护理学杂志,2005,20(8):5355.

[5]曾琦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华临床护理月刊,2006,3(2):491493.

[6]谢玉兰舒适护理在化疗病房的实施体会.中国全科医学,2005,8:17211722.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篇3

【关键词】手术室;舒适护理;应用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410-01

现如今随着外科学的进一步发展[1],手术治疗早已成为了最为主要的一种临床治疗手段,其护理工作同样是手术室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3]。由于患者对整个手术过程以及术后效果不太了解,导致大部分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前都会出现恐惧、焦虑以及不安等多种负面情绪,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配合以及生命体征,最终对手术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对患者进行有效且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减轻患者的手术压力,确保手术能够正常有效进行,提升整体的护理效果[4]。现如今护理模式正在不断地转变,越来越倾向于人性化和舒适化,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我院对96例手术患者的48例采用了舒适护理,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护理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共96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24例,女24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2.1±11.2)岁;对照组患者男28例,女20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4.2±12.1)岁,本次研究中28例为妇科手术,26例为骨科手术,20例为普外科手术,22例急诊科手术。两组患者无论是年龄、性别以及手术类型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做好准备工作,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查看患者是否取下眼镜、各种金属物品、义齿以及个人贵重物品等,并交由家人保管。确定将患者的各项检查报告带入手术室,对患者姓名、年龄以及一般资料进行核对。根据患者的麻醉部位、手术方式等给予正确,术中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并做好相关护理记录。术后根据患者情况分别送入普通病房、恢复室或iCU病房。

1.2.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行舒适护理,护理方法如下:

1.2.2.1术前护理:患者在接受手术的前一天,护理人员到病房询问患者情况,查看患者病情、各项生命体征和检查结果。并且告知患者手术的必要性,术中需要注意事项以及术后效果,在与患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消除患者的不安以及恐惧心理,时刻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建立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提升患者对手术的信心。护理人员全程对患者进行照顾,讲解手术成功的案例,使患者配合手术进行治疗。

1.2.2.2术中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护理人员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安慰家属和患者,介绍手术的整个流程,消除患者的恐惧感和陌生感。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根据麻醉部位的不同帮助患者选择麻醉,告知患者麻醉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手术室的温度尽量控制在25℃左右,湿度在50%左右,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对意识清醒的患者询问感受。

1.2.2.3术后护理:注意对患者进行保暖,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告知手术情况。再将患者从手术室送至病房的途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情绪变化进行观察,给予及时处理。术后告知家属应当注意的事项,鼓励患者继续接受治疗。术后4d对患者进行回访,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指导运动和饮食。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舒适度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

3讨论

舒适护理是近年来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其倡导要以患者为中心,在临床中具有相对较好的应用效果[5]。

经过本次研究发现,本次研究观察组患者40例显效,8例有效,0例无效,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42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p

参考文献

[1]汤瑞华,甄俭辉.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05:105-106.

[2]闫群英.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2,22:157+159.

[3]陈剑非.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3,05:1302-1303.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篇4

【关键词】舒适护理常规护理手术室护理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comfortablenursingintheoperatingroomnursingworkapplicationeffect.methods350casesofSurgerypatientswhoareinourhospitalfromDecember2010toJanuary2011werepidedintotheobservationgroup(180cases)andthecontrolgroup(170cases).thecontrolgroupwastreatedwithcommonnursing.theobservationgroupusescomfortablenursing.targetdifferencesoftwogroupofpatients’tensityalleviation,thebloodpressure,theheartratechangesituationwereobservedandanalyzed.Resultstheobservationgrouppatients’tensityalleviates,thebloodpressure,theheartratechangesituation,thedegreeofsatisfactionsurpassesthecontrolgroup.Conclusionsintheoperatingroomnursingworkappliesthecomfortablenursingeffecttobesatisfied,isworthpayingattention.

【Keywords】ComfortablenursingGeneralnursingoperatingnursing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建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佳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而手术是治疗某些重大疾病的直接,有效的手段。手术对手术室要求较高,因此手术室护理工作值得重视。手术室护理是围绕手术这一特定时期,针对手术和麻醉对病人造成心理、生理功能紊乱而采取的各种有效护理措施。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手术室护理不再是单纯的配合手术步骤的完成,而是注重“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我院在手术中开展舒适护理贯穿手术全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350例。男168例,女182例,年龄15—73岁,平均46岁,其中妇产科手术126例,骨科手术68例,外科胆囊切除术76例,泌尿科手术60例,胸科手术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80例和对照组170例,两组病人年龄、病情,手术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遵医嘱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术前清洁皮肤,遵医嘱备皮,做好护理记录,核实患者是否取下义齿、眼镜、各种金属物品及贵重物品交给病人家属保管,确定将病历、X片、Ct片及术中用药等手术用物带入手术室,核对患者姓名、床号、手术部位及手术名称。术毕根据患者病情遵医嘱将患者送入iCU、恢复室或普通病房,根据麻醉方式,手术部位等给予患者正确的体位安置,记录出入量,注意体液平衡等做好护理记录。(2)观察组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对手术病人进行护理。①手术室护士术前1d到病房访视患者,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并介绍手术室环境,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好心理护理工作,通过对疾病知识的讲解使患者充分认识到术前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对整个手术成功的重要意义,并通过介绍手术成功的案例,帮助患者更加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从而更好地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减轻心理负担以满足心理舒适,减轻对手术的紧张和恐惧心理。②手术当日医护人员应对手术室的温度、湿度等各项环境条件进行最佳舒适的调控。手术室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迎接患者的到来,并积极做好情感与心灵上的交流与沟通,减少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和巨大的心理波动,尽量赢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和依赖以增强患者术中舒适度。在手术和病情允许且不干扰麻醉和手术进行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将患者安置在舒适的手术体位,尽量使患者达到生理舒适。在进行麻醉、手术时,巡回护士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安慰,在床旁及时做好患者不良情绪的疏导。关心体贴患者,尽量减少暴露患者的身体,以保护患者的自尊心,并在每一步操作时,应耐心解释,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合作。术中适当抚触患者的肌肤,如轻握患者的双手,可使患者感到心理舒适。术毕用温盐水擦净患者皮肤上的血迹及消毒液,为患者穿好衣服,盖好被单。若患者清醒时,应告知其手术已经完成,并感谢患者的配合。③手术后巡回护士护送患者回病房,途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保持输液及各种引流管道畅通。送入病房后与病房护士交接患者情况,并与患者或家属进行交流,告知手术预后,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治疗,在整个手术治疗中有医护人员全程陪护,增强了患者的安全感及舒适度。

1.3观察指标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和(或)患者家属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记录血压、心率及患者紧张情绪缓解情况。患者术前询问其紧张、焦虑等心理压力是否较前有明显改变,血压变化情况,麻醉前测血压与入院基础血压相比,观察血压是否明显升高,以血压升高≥30mmHg(1mmg=0.133kpa)为标准,心率变化,麻醉前测心率与入院时心率是否明显增快(加快达20%以上)

1.4数据处理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见表)

表1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比较例%

3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发生了根本性的改革,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所以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也从相对封闭的手术室走到了病人的床前[2],为患者提供全程的整体护理。舒适护理模式是1998年台湾萧丰富先生提出的,又称为“萧氏双C护理模式”舒适护理是本着为患者服务的思想,不断探讨摸索研究患者的舒适,对患者进行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全面系统护理干预。使其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和缩短其不愉快的体验,真正从心理、社会、精神方面达到舒适的目的。从而促进患者的健康和疾病的康复[3]。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人员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从心理层面上精心护理患者,使其树立战胜手术,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手术,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术前、术中、术后加强了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互动沟通,以患者满意为出发点,努力为患者提供手术全程的舒适护理服务。

综合以上分析可见,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可降低手术应激反应,使患者的生理、心理有了很大改善,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安全,充实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内涵,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吴宝青,李爱军,谢柔珍.手术室舒适护理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12B):3244-3245.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篇5

关键词:舒适护理 手术室 应用

   舒适护理模式是使人生理、心理、灵性、社会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2007年3月~2008年2月,我们把舒适护理与手术室护理相结合,运用于病人,使其愉快的接受手术,减少了他们对手术的恐惧心理,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07年3月~2008年2月常规手术100例,手术种类有:剖宫产22例,宫外孕20例,不孕症40例,子宫全切18例。

2 护理

   2.1 手术前一天的舒适护理 手术前一天手术室护士到病房做术前访视,术前访视时,护士先了解病人的病情,诊断,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状况,是否曾有手术史。护士首先向患者介绍自己,指导患者晚餐进食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忌吃辛辣的食物,禁止饮水的时间,对失眠较严重的患者要告知医生必要时给促进睡眠的药物,嘱咐患者术前晚清洁全身皮肤,术晨刷牙保持口腔清洁。穿棉质衣裤和棉袜,不涂口红,不戴金器和义齿;询问患者是否有疑问,如手术中怕痛,怕有后遗症,怕切除女性器官会引起性方面的障碍等,护士要耐心逐一作出解释,消除其紧张心理,并对其麻醉方式作出讲解,作好心理上的准备[1]。

   2.2 麻醉手术中的舒适护理[2,3]

   2.2.1 营造手术舒适的环境 手术间温度保持在24℃~26℃,湿度45%~55%,配上优雅的背景音乐,手术床单、被套、推车单是洁净的,呈墨绿色,视觉上感觉很舒适,手术床、推车性能良好,保证接送病人安全、平稳。

   2.2.2 麻醉配合时的舒适护理 患者入室后都特别紧张,护士要陪护在身边,用鼓励性、安慰性的语言沟通,协助麻醉师摆好体位,在椎管内置管时,穿刺针较粗,穿刺时后背有酸胀感,这都是正常的,嘱咐病人不要乱动,有利于麻醉穿刺成功。

   2.2.3 做好手术中体位的护理 摆放体位时除了按手术要求摆放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平卧时,手臂不可外展过度,测量血压的手可用中单包在身旁;截石位时,托腿架要调节好高度和外展度,老年人外展度不宜太大,以免骨折;四肢有畸形的,在关节下垫软枕,要保持其功能位置。 2.2.4 做好生理舒适的护理 手术时要注意给暴露在外的皮肤盖上布单保暖;消毒时,防止消毒液流至眼睛;如有呕吐,嘱其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洁净病人的面部;静脉输液时,要力求一针见血,并遵守无菌操作,手术时间较长时的输液输血采用输液加温器,让进入体内的液体与体温接近,减少温度过冷对机体的刺激;留置导尿管时,应在麻醉起效以后,方可操作,可以减少插导尿管给患者造成的尿胀、尿痛等不舒适的感觉,插管时动作轻柔,并遵守无菌操作。

   2.2.5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4] 多数病人是初次入手术室,手术中大多是清醒的,会有焦虑、急躁等心理,我们应给予安慰体贴,尽可能地减轻思想苦闷,积极配合手术,我们可以轻轻用手抚病人的头部,病人会感到安慰,将暴露的隐私部分及时盖住,避免病人因怕羞而不安。如果病人的术中病理切片结果是不好和恶性的,我们要注意不让病人知道病情,以免焦虑和恐慌。

   2.2.6 手术中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准确及时地执行医嘱,如遇到生命体征异常时,一定要沉着冷静地处理,切忌不要大声说话,怕引起病人的紧张。

   2.2.7 手术结束后搬运病人时的护理 手术结束后推车要靠床平稳,各种引流管、引流袋、输液管要妥善放置,防止导管脱出,四人平稳地将病人抬至推车上,将干净的盖被盖在病人身上,防止着凉,在护送途中,密切观察病人的面色和神志。

   2.3 术后随访的舒适护理 手术后第2天,手术室护士到病房做术后访视,要求护士仪表整洁,言语亲切,沟通讲究技巧,通过交谈,了解病人术后的心理状况,鼓励病人树立康复的信心。询问是否下床活动,讲解术后下床活动的意义,有利于伤口的愈合,询问伤口是否疼痛,及时与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联系,将疼痛降低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姜乾余.医学心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1.

2姜寿葆.外科护理学,第4版.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65-70.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篇6

【关键词】舒适护理;手术室工作;手术室护理

【中图分类号】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467-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外科学被越来越多的人加以关注,手术治疗也成为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途径,但是,患者对治疗疾病的相关知识缺乏了解,极易产生惶恐、焦虑的心理,这样会对术前麻醉甚至手术效果产生影响。能为患者提供抢救和治疗的场所是手术室,因此,手术室是医院的一个重要场所。医护人员对病患的舒适护理和手术室内的环境值得关注,本文探讨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7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80例择期手术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90人。对照组年龄最大的为65岁,最小的为45岁,其中男患者47人,女患者43人。急诊手术20例,妇科手术18例,普外科手术32例。骨科手术20例。实验组年龄最大的为64岁,最小的为45岁,男患者46人,女患者44人。急诊手术19例,妇科手术19例,普外科手术33例。骨科手术19例。两组患者在病例数、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将180例择期手术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9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手术前谈访患者,详细告知手术前的注意事项,手术开始前6个小时不能进食,手术开始前4个小时不能饮水。取下发夹、眼镜、摘下假牙等,使患者的大小便得到协助[1]。并且告知患者请相信医护人员,不必担心,我院对像您这样的手术是很有经验的。并向患者介绍成功的案例。以平缓患者术前的紧张、焦虑的心情。令患者以一个最佳的心态来面对手术治疗,并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同时像患者的家属详细说明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

1.2.2手术前详细的对照患者的基本资料,病史、年龄、床号、手术时间表等。让患者知道医护人员是非常细心的在做这项工作,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1.2.3使手术室始终保持在安静的状态。室内的温度保持在22度和25度之间。室内适度在50%和60%之间[2]。向患者简单的介绍下手术室里的设置。详细说明术前麻醉和手术进行过程中需要了解的注意事项和如何配合医生。协助患者保持最佳,并尽量减少身体暴露,以保持体温和维护患者的自尊心。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不谈论患者的病情,不聊与工作无关的话题。以免增加患者的疑虑和惶恐。手术进行时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状态,面部表情等。稍有异常医护人员就加以询问并帮助调整。

1.2.4术后安全的将患者送回病房。途中调整输液的速度,观察患者的呼吸是否均匀,平缓[3]。术后5小时内主动到病房做询问,了解患者的心里状态,鼓励患者多下床走动,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对早日康复充满信心。

1.3观察指标:自制问卷,对两组的患者或者患者的家属进行调查,主要内容是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手术后有无并发症产生。

1.4数据处理: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对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和满意度,(见表1)。

2.2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情况表(见表2)。

3.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各种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重要方法,手术室的舒适护理也成为人们所关注重要条件之一。舒适护理是集个性化、创造性、有效性为一体的。目的是让病人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还能在心理、生理上达到愉悦[4]。从而对手术的治疗不那么抗拒,使不愉快的情绪得以降低。医护人员要掌握良好的专业技能,以精湛的技术和体贴入微的舒适护理运用到手术室工作中,可使病人对治疗疾病充满信心。感受到像家人一样的温暖,能够增加安全感和满足感,从而全身心的放松,能够很好的配合医生的治疗,而良好的情绪也有利于病情的康复和术后的伤口愈合。这样也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李紫尹.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1,10(49):61.

[2]叶玉兰.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14:125.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篇7

关键词:舒适护理;手术室护理;护理管理

舒适护理又称“萧氏双C护理模式”,是台湾华杏出版机构总裁萧丰富先生于1998年提出的。其模式是使人生理、心理、灵性、社会上都能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即最大限度的身心愉悦。手术室舒适护理主要是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工作,同时还包括术后护患和医患交流,尽量为患者营造舒心的治疗环境,减少病人在治疗中的痛苦和不适。在护理围术期病人时,不但到考虑患者的身体健康舒适需求,还要保障患者心理健康需求,有效维护患者的尊严[1]。该院自2014年8月—2015年7月把舒适护理与手术室护理相结合起来运用于手术患者,减少了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患者的不愉快程度,使其愉快地接受手术,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4年8月—2015年7月常规手术280例患者,手术种类有:腹部外科160例,妇产科120例;其中男性122例,女性158例。

1.2手术患者舒适度的影响因素

通过调查,影响手术患者舒适度的因素主要包括心理和环境、和疼痛刺激两个方面。

1.2.1心理和环境多数患者缺乏正确了解自身疾病和治疗技术,多数患者在面临手术时总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和恐惧。且患者由于担心手术会影响到自身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进而加重自己的心理和家庭负担,由此会产生严重的焦虑情绪和悲观失望心理。同时,患者对手术室环境十分陌生,缺乏了解手术医护人员,进而出现了各种不良心理。手术过程中环境的温度、湿度、安静程度以及医护人员的一举一动都会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的应激反应[1]。

1.2.2和疼痛刺激手术过程中,若患者的安置不恰当造成某些肢体出现重压和牵拉等,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增加患者痛苦,手术操作和导管的使用也会增加患者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舒适度。

2手术室舒适护理管理

2.1手术前日的舒适护理管理

手术室护士按手术通知单,携带手术室宣教资料到病房,先查阅病例,详读化验单,了解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状况、是否曾有手术史、药物过敏史以及诊断、病情等。与病房责任护士核对清楚患者后,首先微笑而礼貌自我介绍,递上宣教材料并简单讲解手术室环境,仪器,设备,配台人员等;询问患者有何顾虑和疑问,如怕手术中会痛、切口美观、后遗症、切除器官引起功能障碍等等,并耐心地一一作答,以消除其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不安;同时对麻醉方法和特殊等给予通俗易懂的讲解,并教会其如何配合;告知术中用到的一些监护仪可能有的声响都是正常的;指导患者晚餐进食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禁止饮食水的时间,嘱咐患者术前晚清洁全身皮肤,安心睡眠;术晨做好口腔的清洁,合理穿衣,不涂口红、不带饰品、义齿、手机、钱款等贵重物件并嘱其妥善保管。作好所有准备。患者即会感到踏实和安宁,从而获得心理的舒适。

2.2手术当日的舒适护理管理

2.2.1营造舒适的手术间环境调节好手术间的温湿度在适宜范围;播放优雅而舒缓的音乐;将手术床单、盖被、推车单整理更换;维持手术床、推车性能良好,保证病人舒适、安全、平稳。让手术患者从视觉和感觉均获得舒适。

2.2.2手术日晨接病人护士衣着整齐,推着整洁、干净、平整的单车、满怀热情地出现在患者的床旁时,因为有昨日的相识与交谈,加之亲身感受护士专注地查对、核实各项事宜,会增加对护士的信赖,协助患者轻稳地移至单车上,一边聊天一边推患者进入手术室,使患者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紧张、恐惧等不愉快的感受,增加了舒适感。

2.2.3患者安置在于手术床后,即告知需建立静脉通路,要细心而详细地告知患者包括输液、深静脉、动脉穿刺等的目的、途径、疼痛程度、副损伤情况、注意事项、留置针的优点等,使其能欣然接纳、理解、积极配合,同时护士在操作时要尽可能的轻柔、稳准,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其疼痛,增进舒适。

2.2.4患者麻醉时的舒适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间后会特别紧张,护士要细心陪护在身边,亲切地用鼓励性、安慰性语言与其进行沟通;摆好麻醉同时注意保暖、并垫以合适的枕垫;在椎管麻醉穿刺时,应告知患者穿刺后会有些许不适是正常的,耐心地嘱咐患者不要乱动,以使麻醉操作顺利。护士可轻抚患者的额头或紧握患者双手给以安慰,使其能获得舒适的同时减低其身心的不安。

2.2.5做好手术中的舒适护理

根据手术需求,铺平手术床上的所有单布,拉平患者衣服,要做到既充分暴露术野,又最大限度地保护隐私,并兼顾呼吸、循环、保暖、功能等;截石位者,要调节好腿架的高度和外展度;消瘦及畸形者应垫好软垫;橡胶单或软垫应包以平整棉布单,使皮肤舒适,以使患者获得心理舒适而放松。

2.2.6做好手术过程中的身心护理

手术中大多患者是清醒的,一定会有恐惧和不安等心理,我们应给予适时的安慰和体贴,尽可能地减轻其不安,如轻抚患者的头部,将暴露的隐私部分及时盖好,如果患者的术中病理切片结果不好,要注意先不让患者知道病情,以免增加焦虑和恐慌等心理不适。消毒时,嘱其轻闭双眼防止消毒液溅至眼睛;如为全麻或颜面部手术,则贴敷双眼;填堵好耳道;如有呕吐,及时清除呕吐物,洁净面部;遇有脱水口干者以湿棉签轻拭双唇;留置导尿管时,应在麻醉起效以后操作,以减少插导尿给患者造成疼痛等不舒适的感觉。

2.2.7清醒患者手术中难免恐慌不安或焦躁

术中勿闲谈,患者会感到对手术的专注与重视。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监测结果,及时执行医嘱,如遇到异常时,沉着冷静地处理,不大声说话,以免无端增加患者的紧张,使其身心舒适。

2.2.8低温的舒适护理

患者通常会由于手术或麻醉出现体温低于36℃的情况,尤其是手术时间过长患者,以儿童和老年患者最为多见。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遮盖患者不需要暴露的部位,在手术室安装恒温箱,在恒温箱中加温常用的输液药品和冲洗液,给病人制作夹棉的围脖、裤套、手臂护套等保温设施,保证病人的体温处于正常范围。

2.2.9术毕搬运病人

应先铺平推车床单使平车贴靠手术台并锁好,轻声告知患者手术已经完满结束将移床送你回病室,使其感觉欣慰、踏实。要妥善管理好各种引流管、袋、输液等,防止脱出,与手术医生、麻醉师一起平稳地将病人抬至单车上,并及时盖被,保护隐私,预防着凉。护送途中,密切观察病人的面色和神志,输液及引流装置等。使患者感到护士自始至终的关怀,尽可能地使其获得身心舒适。

2.2.10术后舒适护理管理

要及时用生理盐水清理患者皮肤上或用消毒液清洗血渍,帮助其整理好床铺,管理好患者,防止出现着凉现象。全面检查各种引流管,保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和稳定[2]。保证患者处于舒适。在搬动患者的过程中要保证动作的轻柔,最大程度减少震动及碰触造成的疼痛。患者清醒后可以告知其手术已经结束,在心理上给予一定的安慰,告诉患者其身体会逐渐恢复,同时还要仔细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及时回答和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以及疑问,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3]。加强对手术切口的护理,最大程度降低术后感染,保证患者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病情并及早出院。

2.3术后随访

手术后第2天,手术室护士要到病房做术后回访。护士依然是仪表整洁,面带微笑、言语亲切,讲究技巧,通过交谈,了解患者术后状况,鼓励患者树立信心,下床活动,讲解尽早活动的意义,询问伤口是否疼痛,有无发烧等,及时与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联系,将疼痛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虚心征寻其对自己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要及时回以真诚的感谢,并表示改进和即时采纳。患者会进一步感受到舒适护理给其带来的极大愉悦。

3讨论

现代外科的迅猛发展,手术室护理工作仅仅单纯的配合手术是远不够的,而将“以患者为中心”的舒适护理理念融入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势在必行。常规手术室护理是技术操作和手术之间的配合。在手术过程中,手术是手术室护士的工作重心,而舒适性护理所关注的是对患者进行全身心的护理,保证病人深切体会到护理护士的关心,使其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得到满足,消除其对手术的恐惧心理,保证手术的顺利开展,同时提升手术安全护理质量。舒适护理不是一种独立的护理方式,而是建立在基础护理之上,在操作中更注重患者的舒适感受和满意度[4]。我们将舒适护理贯穿于手术患者从术前访视、术中管理、到术后回访全过程的各个细节,最大程度减少了患者对手术的紧张、焦虑和恐惧等等不愉快,使患者尽可能以平静而踏实的心态面对手术,既有利于指导患者对麻醉的配合,方便护士在手术中的观察和管理,又有利于手术后的恢复;将舒适护理运用与手术室护理中,使患者接受人文关怀,感受舒适和情人般的温暖,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进而增加接受和配合手术的信心[5],追求的目标是使患者生理的、心理的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统一;它包括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社会舒适、灵魂舒适4个方面。舒适护理是具针对性的,如手术、陌生的任何环境等是其应激源,易导致患者强烈的生理和心理的应激反应,这些反应不仅对神经、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还会干扰手术和麻醉的顺利实施[6]。问卷调查表明,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达到100%,能提高手术时护理业务素质,明显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舒适护理应贯穿于手术前访视、接送、麻醉、、生理、心理、术中移床、以及手术后回访等的每一个细节和全过程,可以减轻手术患者的紧张、畏惧等心理,增加其身心的舒适感。舒适护理顺应整体护理的发展需要,可以补充和完善整体护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理念,进而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张丽单位:吉林市人民医院手术室

参考文献:

[1]吴青.手术室舒适护理的进展研究[J].中外医疗,2014,33(1):194-195.

[1]刘洋,尤艳.舒适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2):291-292.

[2]何艳菊.手术室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5):122,126.

[3]王绮.舒适护理的理论研究进展及在手术室和其他科室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4,20(11下旬刊):16-18.

[4]谢凤娣,张彩霞.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33(11):2446-2447.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篇8

关键词:舒适护理;手术室;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改革的深化,人们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贯彻到护理工作中,将关爱患者的行为具体化,是当前护理工作急待解决的问题。舒适护理是患者最希望通过护理得到的基本需要之一[1],为此,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8月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舒适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8月实施舒适护理患者350例,男62例,女188例;年龄3~87岁;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81例,椎管麻醉212例,局部麻醉57例;普通外科手术101例,颅脑外科32例,骨科5o例,泌尿外科38例,妇产科6o例,眼科19例。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舒适护理

手术前1天,手术室巡回护士前往病房向患者作自我介绍及手术室环境介绍。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家庭情况、文化程度、家族史等,了解患者对手术的认识程度,指导术前的注意事项如个人卫生、麻醉方法、手术大概过程及所需时间、手术的必要性。根据患者提出的问题及引起恐惧、焦虑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解释,耐心回答其提出的问题,向患者介绍手术医生的技术、手术麻醉方法、手术方案,同时介绍以往手术成功率以及同种疾病患者的康复情况,必要时请同种疾病恢复期患者现身说法,使其增强信心,解除患者因疑虑而产生的紧张恐惧心理,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配合手术治疗。询问患者是否有疑问,护士要耐心逐一作出解释,消除其紧张心理,并对其麻醉方式作出讲解,作好心理上的准备[2]。

1.2.2术中舒适护理

术中的舒适护理提供安静、整洁、安全设施齐全的病区环境,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20℃~24℃)和相对湿度(50﹪~60﹪),保证室内空气新鲜,通风良好,使患者有安全舒适的感觉,室内光线柔和,避免强光刺激[3]。巡回护士见到患者后应主动与病人握手,热情交谈,并和病人一起向家属告别,请他们放心回病房等候。简单介绍手术室的设置,向患者讲明麻醉与术中的配合和注意事项,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平静的手术环境。协助患者摆好手术,以及符合手术操作需要,又不过分妨碍生理功能且舒适为原则。巡回护士术中始终站在手术台旁全神贯注地观察手术的全过程,选择正确舒适的,采用清洁平整的床单,被褥轻柔,尽量减少和避免对皮肤的刺激;如有特殊情况,及时报告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并独立、快速解决在手术过程中发生的一切护理问题,同时在护理记录单中填写。当手术将要结束,病人进入麻醉苏醒期时,巡回护士应用手轻轻抚摸病人的面部,小声而亲切的呼唤病人的名字,促使病人早些苏醒过来。

1.2.3术后舒适护理

术后舒适护理手术结束时,用温盐水擦净病人皮肤上的血迹和消毒液,为病人穿好衣裤,盖好被单,注意保暖。搬动病人时注意保护切口及各种引流管,平稳地把病人送回病房。告诉患者手术已经顺利结束,祝早日康复。向病房护士及病人家属讲述手术的全过程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同时给予一定的术后指导。手术后2~3d巡回护士到病人床旁,询问术后经过,如体温、排气、饮食、大小便、切口换药等情况。了解病人对手术的感受,请求病人对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提出亲身体验后的感想和希望。

1.2.4术后随访

术后随访于手术后第2天进行,通过术后回访询问患者的一般情况,观察患者有无因摆放不当而引起的神经、肢体损伤,根据病情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卫生指导,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在随访中可以评价术中的护理质量,了解患者的满意度,通过反馈不断调整护理计划,以提高手术护理质量。

2、结果

通过舒适护理的应用,本组病人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均有改善,特殊手术未发生因压力造成的神经损伤和循环淤滞,术后随访病人满意度达99%。

3、讨论

手术室的舒适护理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奠定了基础,它克服了常规护理方法因工作繁忙更多情况下只关注疾病,而忽视患者的各种需求及不适的做法。护理人员通过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舒适的护理服务赢得了患者的满意,为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青敏.实施舒适护理的影响因素与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06,6(1):54-56.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篇9

关键词:手术室;舒适护理;应用

社会发展促进了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护理模式逐渐被现代化的护理模式即"以患者为中心"所取代。所谓的舒适护理即通过采取或强化某些护理措施使患者在心理、生理等方面降低和缩短不愉快程度或达到最愉快状态[1]。本文选取120例手术患者,分析其舒适护理效果,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120例符合手术治疗标准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有60例。其中男女各60例;年龄18~75岁。普外科手术30例,神经外科手术10例,胸外科手术8例,骨科手术11例,泌尿外科手术18例,产科手术4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应用舒适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舒适护理主要包括:①术前访视:术前护理人员应全面掌握患者的手术信息,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并针对性采取相关措施开展心理疏导,尽量取得患者的信任及配合,消除患者术前紧张、恐惧的心理。同时适当向患者讲述手术的相关事宜,让患者对手术有一定的认识,提高配合依从性[2]。②术中护理:术前,巡回护士应于手术室门口等候患者,态度和蔼可亲的引领患者入室,减少患者紧张感。室温控制22~25℃,湿度50%,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和生命体征,麻醉时,要给予一定的心理护理,降低其恐惧程度;保持患者正确舒适的;围术期间,实行人性化关怀,尊重患者要求[3]。③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为患者安置舒适的,患者完全清醒后立即告知其手术顺利,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术后抑郁;术后可为患者采用自控镇痛泵,减轻疼痛,并针对其因疼痛而出现的焦虑、烦躁情绪给予安慰和关心,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正确舒适的安置各种引流管,并注意防止其受压、扭曲,保持引流通畅;术后及时随访,询问患者术后体温、饮食、排气、切口愈合等情况,积极寻找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善提高。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以p

2结果

2.1护理组患者在围术期心理状态,保持正常者55例,其正常率(91.66%),与对照组(31.53%)相比较明显上升,恐惧、焦虑、悲观情绪显著下降,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比较结果显示,护理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手术室护理中,舒适护理具有创造性、整体性、个体性、针对性的特点,能够让人在社会、心灵、生理、心理方面保持最愉悦状态。实施舒适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过硬的业务水平,扎实的舒适护理理论知识,娴熟的舒适护理操作技能,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的痛苦。此外,护理人员应于术前访视时和患者之间建立良好信赖关系,提高其信任感、安全感,使其能以积极心态接受治疗[4]。护理人员应逐步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能够以愉悦的心情、积极的心态从事护理工作,使每一位患者都感受到温暖,使护理工作充满艺术性。此外在整个舒适护理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并不是遵医嘱被动的开展工作,而是由其自身独立主动的进行工作。因此,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及独立性,能够使护理人员增加自信心,树立较强的职业荣誉感。综上,舒适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卓燕.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舒适护理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7):165.

[2]王延峰.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临床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7):1369-1370.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篇10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整体护理舒适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290

舒适护理(comfortcare)包括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社会舒适、灵魂舒适4个方面[1~2],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

手术室护理是针对手术和麻醉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心理、生理功能紊乱而采取的各种护理措施。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单纯的疾病护理转变为除护理疾病外,更注重患者心理、精神方面的需要,要求手术室护理工作不能仅限于配合手术等单纯的技术操作,而应更注重“以人为本”的手术全过程护理。我院在开展“术前、术中、术后”的整体护理中开展入了舒适护理研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24例,男118例,女106例,年龄3个月~85岁。全麻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93例,连续硬膜外麻醉94例,局部浸润麻醉13例。普外科手术36例,妇科手术33例,心胸外科手术34例,神经外科手术30例,骨科手术30例,泌尿外科手术27例,眼科手术21例,口腔科手术13例。22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0例,观察组114例。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分布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护理内容。①术前心理舒适护理:手术室护士用和蔼的微笑,亲切的语言安慰和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向他们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及进入手术室的准备工作,告知在手术期间有手术室护士陪伴他度过手术期并对其进行护理。向患者提供有关手术、麻醉和术后恢复过程的信息,让患者大致了解手术、麻醉的目的、意义、过程和预后,提高患者对手术及麻醉的应激能力,解除患者术前恐惧心理,使他们尽可能放松。②术中心理、生理舒适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室温控制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35%~50%;在患者听得见的距离内减轻喧闹声。摆前,将所有用来维持的臂撑、头架、布类或护腕均加上衬垫,以减轻患者的生理不适感,帮助放松紧张情绪,可以用安抚的语言与患者交谈。手术中,患者常对术中身体暴露往往感到羞怯,护理时给予解释,并做到最小范围的暴露,维护患者的自尊心。注射穿刺时动作轻柔熟练,避免因多次穿刺造成患者精神紧张,心理恐惧以及生命体征的剧烈波动。③术后心理舒适护理:应用温盐水擦拭净患者皮肤上的消毒液及血迹,为患者穿好衣裤或盖好被单,待患者麻醉清醒后面带微笑地问道:“手术已做完,感觉还好吗?我们送你回病房”。患者过床时选择搬移布单法或卷轴法,以减轻因震动带给患者的疼痛不适。

术后随访:术后3天内回访患者,了解术后一般情况,如生命体征、伤口恢复情况、有无术后并发症,患者感受,询问可改进意见等。通过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反馈意见,从患者角度发现护理工作的成绩与不足,以指导以后的工作。

结果

术后5~10天内对患者进行满意状况调查,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差异(p<0.05),说明应用舒适护理这一理论,观察组中患者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1。

讨论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并不是简单的配合,而是应当注重“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为患者在相对短暂但极为重要的手术过程中提供高质量的有效护理过程,以使其达到心理、社会、生理以及灵性的舒适[3]。手术室护士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熟练的操作技能,避免反复操作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通过学习舒适护理相关理论,提高沟通交流技巧,通过术前访视为患者提供与手术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减轻或消除患者术前焦虑、紧张和恐惧心理,增强安全感、信任感、和舒适度,为患者消除顾虑,建立可信愉乐的工作环境[4]。将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使患者在接受手术时充满了信心,感受到舒适与亲人般的温暖,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从而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为改善护患关系,降低患者焦虑及抑郁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运用舒适护理为患者减轻手术带来的不适,并融入到手术室整体护理中,不仅补充完善了手术护理的内涵,而且给手术室护士提高业务素质带来了新的动力,也进一步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孙百华,宋守华.舒适护理在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2008,6(1C):249-450.

2曾琦.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华临床护理月刊,2006,3(2):491-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