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历史备考总结十篇初中历史备考总结十篇

初中历史备考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01:00

初中历史备考总结篇1

一、提高认识,增强备课行为的自觉性

要想走出初中历史课集体备课的形式化误区,必须从初中历史教师观念抓起,让教师充分认识到集体备课的意义和作用,明白集体备课应是初中历史教师个体思维的相互碰撞,是教师情感与情感的沟通,是初中历史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初中历史课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因此,集体备课离不开教师的全员参与和共同研讨,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执教者还要进行归纳、提升和再创造,通过二次备课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这样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启发,使教学过程真正达到最优化,既发展了学生,又成长了教师。

二、加大管理力度,确保备课的实效性

1.制定初中历史课集体备课的实施程序,可以按“自备——研讨——整理——验收——个——总结”六个环节进行。

(1)自备。初中历史课集体备课重在集体的交流与研讨,而个人自备是集体交流的基础,只有事先做了大量的准备,才有交流时的侃侃而谈,这就需要个人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应明确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前,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搜集与教材相关的背景资料,根据课改理念思考重点环节的设计方案,当然,这种方案的设计不一定是十分详细的,可以是突破难点的方法,可以是处理某环节的策略,可以是作业题的设计等。个人自备重在对教材的理解,注重对教学资源的挖掘。

(2)研讨。初中历史课集体备课的“重头戏”应放在集体的交流与研讨上,应该强调的是,一定要进行集体交流,在集体交流中可以设主讲人,负责陈述上课内容、目标、重点、难点及注意点等。但是这种交流中没有谁是权威,也没有谁是听众,大家是平等的参与者。在中心发言人陈述后,大家要能畅所欲言,展示出个人自备时收集的资料,提出自己的教学见解,为教学设计出谋划策,特别是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观点,要勇于争辩、讨论。这样通过商讨,聚集集体智慧,最后形成最佳教学思路。

(3)共案。在集体交流后,要指定人进行整理,并打印成教案。整理工作可以由初中历史备课组成员轮流执笔记录,所设计的共案中,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可以提供出集体讨论时得出的多种解决方案,供老师选择。在共案的右面和后面要留有空白,以便老师作个性化添补和总结。

(4)验收。为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确实提高初中历史课集体备课的实效性,经过整理打印成的教案,应交教研组长把关验收,合格后方可打印发放给每位教师。

(5)个案。整理好的初中历史课教案并不可以直接使用于课堂教学,因为这种共案毕竟是针对一般学生而言,不具有特殊性。事实上,每一位初中历史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用统一的教案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每位教师应根据自身特点和本班具体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改和补充,甚至再创造,进一步改进教学实践,力求体现共性和个性的完美结合。在形成个案的过程中,要大力提倡创新、实用、个性。

(6)总结。总结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历史教师要在课后及时对教学情况进行再总结,可以不断丰富对教学实践的认识,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总结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有效,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是否得当,是否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等。对一节课的总结,不必要求老师面面俱到,可以就上述内容中的一点进行深刻的思考,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从而自觉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2.严把督查关。为了能把初中历史课集体备课抓到实处,学校相关处室一方面要安排专人在研讨时间到各组检查,研讨情况好的表扬,差的批评,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对教研组的考核。另一方面要结合领导听课,了解课堂教学情况,进一步落实集体备课和教师个性化备课相结合的教学实效性。

三、减轻抄写负担,激发备课的积极性

初中历史备考总结篇2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成果;学讲计划

学讲计划是针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效率普遍低下应运而生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用心体会和深刻理解学讲计划的核心,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高效运用到自身的教学中,从而帮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学习效率的提升。由此,教师也能够获得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一举两得的教学模式,值得广泛推广。

一、积极做好备课环节的准备工作

为了贯彻学讲计划的理念,教师需要在备课上花费更多的心思,以帮助学生体验学讲计划的全部流程。教师在备课环节需要注意的点:确定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题,合理规划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以及最终的反思小结。每一个点的规划中,教师都需要切身考虑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能够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获得提升。例如,我在讲述《春秋大变革》的有关内容时,在进行准备工作环节中首先明确了本节课中的重点在于“大变革”,并在此基础上规划了此次课堂上有一半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四分之一的时间进行成果展示以及四分之一的时间进行总结反思。在准备工作做好的情况下,整节课都能够按照学讲计划合理地开展,从而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在备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学讲计划的流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此为了帮助学生能够配合学讲计划进行学习,就需要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能够有代入感地进行学习。具体的做法如下:

(一)自主学习环节中做好引导者的角色

除去备课环节,学讲计划的第一个环节在于明确学习的主题内容,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此环节中,为了能够发挥此环节的功效,需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思考最多的问题,此时教师需要做到不打扰学生的思考,只需在学生思考中断的关键时刻提供必要的帮助,即使学生的思考天马行空也不要加以阻止,这是学生的思考产物,对于学生今后的历史学习有极大的帮助。例如,我在讲述《秦始皇的功过辩论》的相关内容时,在自主学习环节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方向:你觉得秦始皇的功过谁大,为什么?学生就这个主题进行自己的思考,并为了自己的论点开始寻求足够多的证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对秦始皇的生平有一个了解,从而为学讲计划的后续工作做好准备。

(二)在小组讨论的环节中做好协调者的角色

当自主学习的工作做好以后,学讲计划就进入到了小组讨论的环节。在此环节中,教师务必要协调好学生之间的关系,即教师务必要合理依据自己班级的学生特征进行小组规划,让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并且能够有自己必须做的事情。只有如此,才不会出现部分学生偷懒的情况,从而保证学讲计划顺利实施。

(三)在学生交流辩论的过程中做好主持人的角色

当小组成员都阐述自己的看法,每一个小组都有自己的统一意见之后,教师就需要鼓励不同小组之间进行合理辩论,从而保证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多角度地看待历史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扮演好主持人的角色,鼓励辩论,不鼓励恶意抨击,适时总结,进而完美谢幕。例如,我在讲述《秦始皇的功过辩论》的相关内容时,在进行到小组辩论环节时,首先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按照学号的顺序进行发言,在一轮发言结束以后,我加以总结,接着再选出有代表性的理由,让小组长进行二次辩论,最后让所有同学进行投票。在此环节结束以后,我总结发言:秦始皇的功是无可争议的,但是功不抵过,所以需要客观地看待一个人,看待一个问题。学史以明志,我们需要学习先人的优点,摒弃先人的缺点,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这才是学历史的意义所在。由此升华了主题,让学生获得了境界上的提升,这就是学讲计划的优势所在。

(四)在反思总结过程中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

每一节课的最后,都应当存在总结反思的环节。只有总结反思,才能够保证学生的每一节课都学有所得,这也是升华学讲计划教学模式的必备环节。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讲计划的功效,教师务必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总结反思。只有自己的思考才是属于自己的,教师强加的只能是外部作用,不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历史学习之中有所收获,此点教师切记。由此,就能够实现学讲计划的完美循环,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高效地进行历史学习,并能够收获学习方法,在自身今后的历史学习之中获益。

三、结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实行学讲计划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改善当前初中历史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并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在今后的历史学习中获益。但需注意,教师在实施学讲计划时需要有效依托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帮助学生能够在已有的条件下获得提升,真正地帮助到学生。

作者:蒋晓丹单位:江苏省丰县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备考总结篇3

种即飞

【摘要】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实施之策众说纷纭,然而有效开发教学资源、有效备好每一节课、有效创设课堂精彩、有效评价课堂教学、有效反思教学行为等,却是一个绕不开的永恒话题。不能使这“五个环节”协调发展,历史教师的软实力就微乎其微,其所声称的有效教学也是空中楼阁。

关键词初中历史;有效教学;五个环节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7-0046-02

初中历史有效教学,抓好五个环节十分关键。这五个环节是:有效开发教学资源、有效备课、有效教学、有效评价、有效反思。为使五个环节能协调发展,历史教师就要拥有广博而精深的学科知识,并且还要拥有善良、独立、民主、关爱等健全人格的软实力,这样才能让初中历史照亮现实,让学生汲取历史智慧,初中历史有效教学才会在轻松、自然、和谐的氛围中实现。

一、有效开发教学资源

初中历史教学资源包括文字资源、影视资源、文物资源、遗址遗迹资源、图片资源、信息资源、网络资源等,它是一个涉及时间的、空间的,过去的、现在的,有形的、无形的资源海洋。初中历史教科书只是这种资源海洋的一种文字资源而已,其他的资源丰富而多彩,却不能唾手可得,有待于一个具有独立思想和健全人格的历史教师,凭借着对卓越课堂的执着追求、对本职工作的高度负责、对学生的深厚情感去开采。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历史。广义地说,历史就是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拥有这种思想,我们就会通过多种途径开发出多姿多彩的历史课程资源。学校的图书、报刊、杂志等资源是常见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或中国或世界,或风土或人情,或现实或历史,只要留心,极易获得。乡土历史是学生最亲切、最易接受的教学资源,因此,可以广泛地开发和利用本单位、本地区的乡土资源,以此为学生了解、认识、感悟本地历史提供生动、鲜活的例子。例如,可以请一些历史见证者、阅历丰富的老人到学校为学生讲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淮海战役、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故事,或者讲三反五反、三面红旗、文化大革命的故事,等等,这样能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广泛地为学生提供真实、鲜活的历史素材和见证,使学生感到历史就在身边。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文献记录片一般能真实地再现某段历史,刻画某些历史人物,对学生理解和体会历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汉武大帝》《隋唐演义》《唐明皇》《雍正王朝》《亮剑》《走向共和》等,这些影视作品能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体认那一段可赞可叹的历史,比教科书上单调的文字熏染来得快、来得灵。信息、网络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更加快捷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浪潮推动下,班班通、宽带网已进入农村中学校园,历史教学应该好好地利用它们,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可以说,通过上述的几个途径,选择、整合、巧用教学资源,是一位优秀历史教师的明智之举,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高效的制胜法宝。

二、有效备好每一节课

一节课如何做到精心准备呢?有资料记载:一次,苏霍姆林斯基像往常一样,拿着听课记录进班听一位历史老师上课,由于这位老师上得太精彩了,让听者陶醉了,以至于下课了,苏霍姆林斯基还未在听课记录上记一个字。走到办公室,苏霍姆林斯基问授课老师:“你这一节课准备了多长时间?”这位老师从容不迫地答道:“直接的备课时间是15分钟,可是我一辈子都在备这一节课。”是啊!有效的课、高效的课,就需要我们历史老师备一辈子。一辈子的时间去备什么?一是备新课标(或大纲)、备教材。《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是有效备课的指导性文件,与《初中历史教学大纲》相比,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诸方面都有许多不同。作为初中历史老师,我们要弄清“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做到“目”中有“新课程标准”、“心”中有“教学大纲”,这样,初中历史老师才会不拔高、不降低国家对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内容的要求,才能深刻领会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真正意图。备教材应注意什么呢?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但正是这个“例子”,很多历史老师由于没有深入了解“例子”的内容与知识体系,没有把握初中历史各章节的重点、难点,没有对开发的课程资源进行精选穿插,结果在备课的时候,往往把“例子”的精魂丢失了,把“例子”的生命削弱了,把“例子”的价值贬低了,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焦点问题。二是备学生。初中历史有效备课,必须备全体学生,要做到了解每位学生原有的知识情况、技能状态,了解他们感兴趣的历史知识与技能提升的诉求,了解他们学习历史知识技能的方法、习惯,等等,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历史教师心中确实装有每位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与技能的不同需求是什么,那么我们就会知道每个学生在历史学科上取得的成绩与不足,这为因人备课、因材备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依据。三是备教法。初中历史课堂上若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教师就须做到有“法”可依,“法”中求“变”。再高明的老师,他的历史课堂教学再精彩,他的教学方法再了无痕迹,细细品味,依然有“法”可寻,有路可探。事实上,历史课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常见的教学方法不外乎是讨论法、图示法、启发法、讲解法等,备课时,我们对这些教学方法若能根据学生的的实际加以适当地选择,合理地运用,最终必能达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理想境界。四是备教学手段。课要上得好,教具是个宝(当然也有提倡不用教具教学的,此之谓返璞归真,这需另当别论)。常用的教具有图表实物、音像资料、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等,一堂课用哪些教具,何时使用,怎样运用,必须在备课的时候通盘准备,不能上轿扎耳眼,临渴而掘井。要做到有“备”而来,上课时才能处乱不惊。当然,教学现场是个“变量”,教学现场变了,教具就要随时调整,该用的则用,不该用的,准备好的也应舍弃,如果不知变通,必然是刻舟求剑的结果。

三、有效创设课堂精彩

课堂是学堂,而不是教堂;老师的精彩不算是课堂精彩,学生的精彩才是真正的课堂精彩。体验式学习也好,探究式学习也好,实践式学习也好,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中,老师应是导演,学生应是演员;课堂这一舞台应是学生的舞台。教师要最大化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是最佳的选择,但这要老师高屋建瓴,适时引导。比如,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第十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设计自读环节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自读中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发现、思考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课本里的,也有课本外的。如: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内涵是什么?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什么?这样不仅使学生吃透了文本、提出了困惑,也提供了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和需求的教学契机,使课堂教学能够得以有的放矢的开展,学生也学得积极、学得有趣而又有效。

精彩的课堂是民主、和谐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变强,学生个体之间积极交流信息,不再是以前的被动接受知识和信息,而是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到历史知识、事件、发展的静态及动态讨论、辨析中。通过这样的课堂学习,学生的自主意识觉醒了,他们不放过每一个历史的印痕,总是努力在自己或他人的思维交锋中,全力以赴地寻找思维的“黑匣子”,最终打开“黑匣子”里的秘密。这种思维活动的灵动、探索实践的转动、感官感知的振动、劳心与劳力的协动,是初中历史教学完美而精彩的真正呈现。

四、有效评价课堂教学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教育培养不出诺贝尔奖获得者?”一句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问出了中国近现代学校教育教学的痛处。高分低能,学生成了考试的机器是中国独有的“教育现象”。现在,社会依然以学生考试的分数论英雄。如今,国家教育远景的策划者们已经意识到,以分数评价教育教学的作法是十分错误的,教育需要知识,更需要能力。有专家称,教育不同于工厂,其成效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看到的,它有显性和隐性之别,单纯地追求分数,突出了显性,埋没了隐性,势必造成杀鸡取卵的结局。事实上,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拥有可持续性的学习动力,才是教育的唯一出路。所以,我们要正确评价课堂教学,不能把以牺牲学生休息时间换来的分数作为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标准,更不能把以挖生源、“买考生”换来的分数作为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标准。正确的评价应引进“piSa”项目评价法,该评价项目通过对考试和分数的分析,深入探究影响学生素养和学业成绩的教育与社会原因,包括学校均衡、办学效能、家庭背景、政府投入等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即人们通常关注的教育均衡与教育公平等社会问题和政府责任,而不是停留于对影响素养成绩的个人因素。

五、有效反思教学行为

“我思故我在”,一个不善于反思的老师,不是一个优秀的老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边教学边反思,总结经验,去伪存真,使以后的历史教学精益求精。反思什么?一是反思课堂提问。比如:课堂提问是否层层设疑?提问是否有梯度?这需要我们根据学情综合考虑。二是反思课堂讨论。学生所提问题可能很多,当与课堂教学核心问题较远时,教师要加以引导,不能听其自然,否则,课堂讨论将会节外生枝,浪费时间。因此,教师要具有很强的课堂教学应变能力,要全面掌控课堂进程,为圆满完成每一节课堂有效教学的任务时刻准备着。三是反思课堂语言。教师要多读读《口才与演讲》之类的杂志,练就一口幽默、风趣、精美的语言,才能使历史课堂生动有趣,学生才能学得轻松而开心。

初中历史备考总结篇4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4-0187-01

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通过教师的指导与课堂内外的师生互动,以最少的时间精力取得符合教学要求的效果,换而言之,就是在教学效益的整体格局上做到最优化。当下,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前提下,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率。以下我将从备课,上课,课后三方面入手进行阐述,并且最后进行简单的总结与反思。

一、课前:做好备课工作

备课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知识板块来设计上课的流程。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重视考纲与课标

历史课程标准,作为历史教学评价的一把标尺,在历史课堂教学上看,也是基本依据,备课的基本工作就是先把握,后理解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内容。在研究历史课程标准时,有哪些方法可以借鉴呢?例如,教师把重点放在研读课程标准上,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等要求层次细化,用来确定教学重点。有的放矢,才能为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打好基础。同时,要及时把握教学重难点,合理规划教学进度,对于重难点的内容一定要在课堂上解析到位,要减轻学生们学习的负担。

2.以教材为纲,灵活设计教案

初中历史经历课改之后,教材内容本身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的通史体,变为以模块、专题为线索的体例。与新课改之前的教材相比,新课改之后的初中历史教材不仅在知识点的数量上有了增加,而且知识的容量有所拓展,针对这种情况,如何设计教学结构,显得尤为重要。在备课之前,教师要先对《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进行详细地解读,然后依据教学任务要求,对教材一些章节进行处理,如果有需要的话,要打破教材原有的编排,适当地融入教师个人认知,来重新设计课本中前后知识点间的联系。

二、课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那么,备好课后,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地落实教案规划呢?

1.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与认可度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必须在历史课堂上灵活结合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用以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接下来简单举例。首先可以尝试用提前设计好的情境导入课堂内容,如讲到南北战争,黑人奴隶制问题时,可以引入美国文学名著《飘》的相关情节,或者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马丁路德金,奥巴马等人物。可以在课堂上提问,如:假如奥巴马生活在200年能够当上美国总统吗?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基本内涵是什么?通过这些导入式的问题,深入浅出地指出本堂课程所需要学习的内容,这不仅能制造悬念埋下伏笔,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认真学习,认真思考,还能使师生进行良好活跃的互动,从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2.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根据历史新课标要求,历史课程的教学改革,要倡导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参与学习,相应的,教师就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学生主体”的核心思想要落实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上。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认知逻辑、实施方式、处理方法等,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将新课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游离于形式。一切的教学行为都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为学生个人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要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学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

三、课后:适当的作业设置

课后作业是对本堂课教学内容的补充,也能起到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作用。作为教师要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完成作业,读取反馈信息的能力。

1.精心设计作业内容

作业要避开难,繁,偏,怪,但在形式上要不断尝试创新。例如,在教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节后,可以让学生以同盟国或者轴心国的不同视角来阐述战争历史,反思战争,内容形式既可以以小论文呈现,也可以以视频,ppt等。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历史知识,更能在思想和人格上得到升华。

2.细致地检阅作业情况

为了使学生找到真正的学习“病因”,教师要细致地检查作业,因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及时获取最确切、最具体的反馈信息。

四、反思

教学后进行反思,能使教师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教学实践进程,对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得失进行思考判断。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要在反思中对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足进行理性的分析与思考,并且积极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力求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趋于不断优化。以下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反思。

1.教学内容

教师要反思在课本知识讲解、课堂内外师生互动、习题讲解分析等方面是否准确到位。在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关注新课标动向,脚踏实地做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教学目标

新课标与旧课程相比,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目标设置上增加了“过程与方法”目标,而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会学习方法,形成优秀的思维与品质,从而为学生今后养成“活到老学到老”、“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理念奠定基础。

3.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历史教师本人的教学方法选择。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何种方式,都要以教学内容为参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也要符合学生学历史学科的认识规律,以及一般的教学大方向原则。在多元化的当代信息社会中,学生获取知识渠道同样也在走向多元化。那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与时俱进,从当下的“素质教育”观点出发,在课堂内外灵活结合多种教学形式,落实学生能力培养。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要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进行充分了解,在此基础上努力探寻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积极性,增强对历史学科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01)

初中历史备考总结篇5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习

下面就初中历史教学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认识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对青少年进行历史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历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如何?由来已久的观念认为历史是“副科”,在学校教育的大家庭里是小弟弟,无足轻重,历史成绩差一点无关紧要。不止一次的听人说,“历史有什么难教的,划划背过就行”,“是个人都可以教’等等,每每听到这样的议论,就感到很悲哀。

记得曾经看过一段文字: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定要认真学习自己国家的历史,把握自己国家的国情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和现实国情,是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把历史和国情教育当做一项战略任务,放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由此可以看到,中学历史教学是学校德育重要渠道。历史的作用在于:1借鉴性。2基础性。3教育性。总之,中学历史教学在肩负培养人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尤其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创建和谐社会的任务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其他学科不能取代的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切实抓好初中历史教学

搞好初中历史教学,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历史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历史教师,还应当深入研究教材,了解学生,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

1、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德国近代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谁要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因此,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要自尊自强自爱。要把中学历史教学提到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不能因为自己是所谓的小科目教师而自暴自弃,自己看不起自己,要充分认识自己所肩负的培养“四有”人才的历史责任。“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其次,要加强业务进修。要倒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斟满“一桶水”。不具备一定的知识量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就不能熟练地驾驭教材,将教材涉及的知识面开掘到一定深度和广度,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为此,教师必须有计划地学习与专业有关联乃至其他学科的书籍和报刊上发表的教材研究、教学研究文章。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合理吸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

2、钻研历史课堂教学。

(1)不搞“两无”――无准备、无把握。

(2)克服“两满”――满堂灌输,满堂空话。

(3)力求“两变”――熟课变生课备,生课变熟课讲。

(4)实现“两常”――常教常新。

3、发挥学科特点,渗透德育。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历史课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教师必须把德育置于历史教学的首位。我们的做法是“一条主线,分期目标”。

“一条主线”,就是“一爱四坚持”,“一爱”即爱国主义,当前突出国情教育;“四坚持”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主线要始终贯穿于整个初中历史教学中,“分期目标”就是围绕主线按目前使用的统编教材的思想内容,确定各个学期的教学目标。第一学期主要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理想前途教育;第二学期主要进行近代史教育和爱祖国、爱家乡教育;第三学期主要进行近代现代史教育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列主义、思想教育;第四学期主要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在教学实践中,要做到三个结合:第一,与教材内容结合,防止离开教材,空发议论、贴标签、喊口号式的教育;第二,与学生实际结合,引导学生朝着稳定的健康的目标发展;第三,与时事政治结合,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4、搞活第二课堂。

(1)参观教学。如结合本地区有利条件,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

(2)图片展览。利用教学资料图片,主要是将课外搜集到的历史图片,选择与教材有关联的、知识性和思想性强的部分举办图片展览。如今年是建国60周年,我们就组织学生绘制有关图片32副,举办了专题展览。

(3)演讲活动。如结合有关乡土历史,开展“人人学乡土历史,讲乡土历史”的演讲活动。

(4)知识竞赛。举办历史学科改正错别字比赛;纪念建国60周年知识竞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知识竞赛;“爱祖国、爱德州,我为德州添光彩”知识竞赛等。

(5)课外写作。指导学生做课外读书札记、知识卡片,撰写历史小论文,开展历史小论文征文比赛。

(6)办历史手抄报。各班建立历史手抄报兴趣小组,在教师指导下自行编辑出版。

(7)历史影评。建立校、班级历史影评小组,开展经常性活动,教师在评前作历史影片背景内容介绍,评后指导学生写作,在此基础上开展影评交流活动。

5、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1)加强集体备课。建立年级备课组,加强集体备课。其内容主要有:制定教学进度计划;讨论教材重点难点;设计最佳教案,捕捉思想教育灵魂,探究课堂教学方法,研究运用历史地图与插图;确定作业分量;统一复习考试要求与标准;分析考试质量,总结教学得失等等,这些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全年级的平衡,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重视听课评课活动。听课评课是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的课堂教学都有自己特点,都有可取之处。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可以交流课堂教学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3)积极进行教研课题的研究。课题的研究范围分为个体研究和群体研究。个体研究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经验,每一个学年确定一个专题进行研究。群体研究,就是确定1个专题以后,由专人负责,人人参与,共同深入课堂试验,如当前的“如何进行中国近现代史及国情教育”这一课题,作为群体的研究范围,人人参与。

初中历史备考总结篇6

一、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概述及作用分析

所谓的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利用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和其它学科的情境相比较,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更具备形象逼真、情深意长,知、情、意、行合一等特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创设最佳历史课堂教学情境,既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知特点,又符合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对教学的有效开展和落实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就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重要作用而言,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利于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历史教学中最佳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教师语言的精心设计与教师情感的真情投入,现代视听工具的充分利用,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嘴、耳、眼的功能和大脑一起,进行积极思维活动。其次,有利于掌握、理解知识的内涵实质。借助于最佳教学情境,不仅能更有效地完成传授历史基础知识的任务,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实质、把握内涵。最后,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最佳情境的创设,能够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情景,使学生通过形象受到感染,强化爱憎情感,提高学生的品德。

二、开展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知乐之者。”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求知探索的动力,激发兴趣是初中阶段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大量的观察事实及心理学研究发现,凡是对某一学科有浓厚兴趣和满怀热情的学生,该门功课的成绩较好,反之则相对较差。而新课改的主题之一是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兴趣的诱导又何谈学习的主动性呢?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以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依据,尽力发掘历史教材中激趣、引趣的素材,运用新颖多变、形式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乐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初中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因此,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素材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有滋有味的表演,大胆合理的猜想、竞争激烈的比赛,形式呈现问题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历史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快乐的事情,从而愿意走进历史。此外,历史教学不像化学、物理那样要学生去探究、发现,因此我们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多结合多媒体再现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信息量大、简洁灵活、动态感强、传递迅速、形象直观、声画皆备,能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与抽象思维紧密结合,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历史概念,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内容。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源于疑,创设问题,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问题教学法,不但能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更能培养学生好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初中历史情境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应积极的创设问题情境,放开学生的手脚,引导学生积极讨论、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使之理解知识的内涵实质。例如,《美国内战》一节课的讲述中,对于南北矛盾内容的处理,我首先把课前准备好的关于南北矛盾中的工业原料、劳动力、关税、奴隶制度写在黑板上,并把学生分成两组,然后指出:“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进入正在进行激烈辩论的美国国会中,两组同学分别就是南北方的议员代表,你们就南北矛盾中的焦点展开辩论。”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经过同学们思维的碰撞和交流,最后得出了结论,化解了难点。又如,《闭关锁国》一课,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乾隆帝如此傲慢?统治者的傲慢态度给中国的命运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这样,通过有效的问题引导,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使之陷入思考学习中,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值得教师注意的是,问题情境创设的核心是教师紧密结合教材提出新颖的、需要积极思考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因此,教师提问要科学、合理,做到难易适度,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要层层深入,由简入繁。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的不同,因人而异,灵活提问。只有这样,问题情境的教学意义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3.创设表演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历史备考总结篇7

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本学期九年级的主要工作是世界近现代史的讲授。与其他年级不同,中考迫在眉睫,九年级历史课在兼顾兴趣的同时,必须紧扣中考范围,更多地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点的落实,历史规律的梳理,答题技巧的训练,更加高效地完成每一节课程教学。于是,本学期我特别注意课前的回顾与课后习题的训练,在每一节课的开始都将知识结构图呈现给孩子们,引导孩子们进行知识复述,力求达到对九年级历史课程内容的“熟悉”,每一节课的结束穿插习题,着重传授答题技巧。另一方面,鉴于下学期复习时间非常紧张,本学期我完成了明年专题复习的全部准备工作。1、做2012-2017年中考题,总结大连历史中考特点及出题方向,并反复阅读《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与宋姐、思佳进行交流,以求对教材的重难点及考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2.结合中考范围,整理编写了“中外历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中国近代以来遭受的侵略战争”“三次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十二个综合性专题,还把各地中考题集结成册,编写了六套专项选择题;3.总结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在教学研究方面,本学期着重就历史核心素养中的三点作为学生的关键培养点,一是史料实证,历史学习特有的思维品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乃史学之本,历史教学之基本原则。如何做到理解懂得继而运用?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多角度呈现包罗万象的精选史料,精读精析,不怕浪费时间,读文字,读图片,读出土文物,从中发现蛛丝马迹,抽丝剥茧般将历史问题逐一侦破。以往我总怕教学任务完不成,总吝啬时间带孩子们读,或者一时考试没有直观成绩的呈现就着急,否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其实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教师,得舍得给予孩子奠基的时间,才能等来他们的破茧成蝶。二是时空观念,认识历史的必备观念。所谓“史地不分家”,地图不只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图对历史学科同样重要。如果前者强调空间位置,那后者则对时空都提出了更深层的要求,尤其是中国古代史,国土疆域的更替变化,国与国之间的战略位置,如何在不同时空架构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是历史学习的精要所在。因此,本学期的历史教学中突出了历史地图的应用与解读。三是家国情怀,历史育人功能的标志。明年的历史教学将采用统一的国家部编教材,培训中教育部长这么说道,教育体现国家意志,历史教育是国家的教育,是维持支撑政治执政的思想体系,强调历史教学中意识形态的培养。如何在历史课程中培养青年学生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认同社会核心主义价值观,我想应该是潜移默化的,以情动情,更多地用语言,用情感将学生带入历史情境,感悟所得,这也正是我所欠缺的,也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在党务工作方面,鉴于从中央到地方对党务工作的高度重视与狠抓,本学期对我校党务工作进行了全方位梳理,利用教学之余,整理基层党建考核十大项几十小项内容,重新核查基层党建数据库信息,重新录入全国数据库,认真完成半年报和年报统计工作,组织召开党员大会五次,预备党员转正两名,发展党员一名,搜集材料创建红星海学校党建活动文化区,上传下达的报告多次,撰写两学一做活动方案、党建活动总结等,工作繁杂,头绪众多,非常多谢各位党员教师的全力配合与帮助,才使党务工作顺利进行,与教育教学相得益彰。

(二)下学期工作思考

初中历史备考总结篇8

关键词:历史小故事提升授课能力

教师高超的授课艺术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教师的教学威信等方面都有重大的意义。教师要上好一节课不单单是要备好课,写好教案,还要有较好的表达能力,把自己所准备好的授课内容很好地表述出来,让学生在得到知识的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个人学习进步、发展的能力。对于初上讲台的在校师范生来说,高超的授课能力、授课艺术是学生进取的重大方向之一。

一、这些年都在参与本系师范生的试讲指导,在此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初中历史课的试讲中存在着条理不够分明,讲述不够完整的,自信心不足的问题

(一)讲述条理不够分明

初中的历史课本里的内容大多为一些历史知识要点,实际上也就是一个框架,这对在校的师范专业学生来说是要准备好一个教案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历史第六课洋务运动,它只有两个框题:自强与求富、洋务运动的评价;再如第七课也是两个框题:公车上书、百日维新,师范生在准备教案时得事先理清内容与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事件与事件之间是该如何衔接的。准备阶段没理顺,讲述自然条理不分明,而且也不能把一个历史事件的概貌呈现给自己所教的学生。由于理不顺课本上的内容,试讲起来心里没底,再加上紧张等等因素,讲述时条理不够分明,试讲效果就不会很理想。

(二)讲述不够完整

历史事件的讲述最基本的要求是要讲述完整,把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讲述清楚,以使学生有个全面的概念,利于学生的理解掌握。试讲阶段的部分师范生在讲述过程中只看到课本里的内容,没有经过精心梳理,在讲述里很难把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经过、结果讲述完整。有些师范生在介绍背景时耗时太长,而到了事件的经过确是一句话带过;有些师范生没有介绍背景,自己在讲述的过程中觉得很不顺利,连自己说什么都搞不清楚等等,这些讲述不完整的表现都影响到试讲的效果。

(三)自信心不足

师范生在试讲的时候,有些学生已经讲过的内容而且不必要再进行讲述的时候,还在进行讲述,而且前后有不一致的现象,有些学生讲一个内容没讲完,就连说要重新来,有些站在讲台上停顿两分钟左右没出声等,这些都是学生自信心不足的表现。自信心的不足与其备课不够充分、基础知识不牢固、个人表述能力不强、心理素质不高有很大的关系,当然与学生训练不够多也有很大的关系。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让师范专业的学生进行讲述历史小故事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授课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在以后的实习及进入教育教学工作领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历史小故事的特点

历史小故事的最大特点是短小精悍、寓意深刻,内容包含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风俗等,它还贯穿古今,纵横世界,教师在授课过程恰当地运用它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对初中阶段的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学习效果的提高等也非常有益,

三、讲述历史小故事对于师范生知识的巩固、提高师范生试讲及实习的自信心、提升师范生的授课能力授课技巧、提高其教材处理能力都有着重大的作用

(一)讲述历史小故事有助于师范生知识的巩固

一个师范生最基本的技能首先是专业知识的扎实,通过讲述历史小故事,对于学生巩固所学的历史知识是有益的。一个人的学习要想得到巩固,就得如教育家孔子所言“温故而知新”,对历史小故事的讲述,学生首先要选择题材,选择适合自身特点并适合于教学的题材,在选择的过程中,就是一个复习的过程,整理材料的过程,也是对过去学习的知识的一个再梳理、再认识的过程。同时,历史故事的讲述要求运用历史语言语音要准确、科学、有历史韵味、精练、通俗,这使学生在选材过程中,都在学生思考考证的范围,这对以后学生试讲、实习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学生巩固知识是有益的。

(二)讲述历史小故事有助于师范生自信心的提高

历史小故事,由于较短小,师范生在讲述的过程中,相对于一节课来说是较容易应付的,这对于师范生自信心的提高是有帮助的。经过长期的指导实践,较多的师范生在实习前的试讲练习过程中,大多都了解历史小故事对历史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的重要,所以学生在试讲过程,都在进行着这方面的努力,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这无形中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师范生在试讲前对历史小故事的讲述的反复训练,让学生在试讲前对历史小故事的讲述得心应手,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上得好课的自信心,并提高其顺利完成实习任务的自信心。

(三)讲述历史小故事有助于师范生讲述技巧的培养提高

历史小故事,具备叙事的六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学生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对故事的讲述可以以常用的方式,如顺叙、倒述、插叙等进行,也可以选择平叙、补叙、追叙、分叙、合叙等等方式进行,方式方法的选择,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进行了一次检验;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会思考自己的语言运用是否得当,仪表仪态得当与否,这些都是要学生考虑的。另外,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交流、推敲、评价等对学生讲述技巧的培养及提高都非常有益。

(四)讲述历史小故事有助于提高师范生的教材处理能力,为其试讲阶段写教案有益。

师范生在进行历史小故事的讲述训练过程中,选择题材、选择讲述方式方法、故事的编写都使学生在开支脑筋思考:选择什么题材,哪些题材是自己较熟悉的,哪些是自己不是很熟悉的,哪些较适合自己讲述,哪些自己讲述得不是很好,哪些方法方式最适合自己,编写的过程中不能违背史实,要把故事讲述得生动、有趣,哪些同学讲得较好,可以向他们学习什么,自己的长处短处都有哪些,段与段之间的衔接,应该用什么词句进行过度等等。师范生对以上内容的思考、实践,实际上是对其以后准备试讲阶段的编写教案程序进行了“预演”。有了相关的“预演”,对学生以后写教案,处理教材等等都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师范生开展讲述历史小故事的活动,应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四、开展师范生讲述历史小故事活动的组织

(一)历史小故事选择的指导

开展师范生讲述历史小故事活动首先要指导学生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历史故事,最好是与学生实习期间所授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如我系学生实习时间大多数是在国庆后,实习学校初中一年级历史课的授课内容进入春秋战国时期这一阶段,所选择的历史小故事可以选择与春秋战国相关的一些故事,如一鼓作气、退避三舍、卧薪尝胆、老马识途、负荆请罪、三令五申、纸上谈兵、围魏救赵等等。要求故事的篇幅简短、真实,并对故事情节进行高度浓缩。如果所选择的历史故事过于冗长,就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受挫,而且在试讲及实习授课过程中就会发生喧宾夺主的状况,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成长。

(二)以班级为单位,分小组的方式进行。

开展讲述历史小故事提高授课能力的活动可采取以班级为单位,分小组的方式进行。每一小组成员以三至四名为宜,每组的成员设一组长,由组长负责组织组员选择故事题材、撰写讲述稿、协调组员之间的关系等。各小组的活动开展可进行评比,或个人自行练习,当然最好是以系部组织比赛或以其它的评比形式开展,或者把它做为教学法课程的一个考核内容为最佳。

(三)讲述的要求

讲述历史小故事要有一定的要求,使学生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有“章”可循。首先是要求声音要洪亮;其次是语言是否流畅,语速掌握是否得当;第三是看情节处理是否得当;第四是仪态是否大方得体,表情、手势等语言是否把握得宜;第五是要求时间的掌握是否恰当。根据这些要求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评比、总结,对学生授课能力的提升无疑是有益的。

(四)总结反思

总结反思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学生进行的此项活动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反思。总结有必要进行不同层次的总结。第一是要求学生每个人完成一份自我总结,这一层次要求是以个人的感悟为主进行,并以作业的形式上交;第二是在小组进行总结,这一层次要求以组员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点缺点进行总结反思,并拟定整改措施;第三是进行班级总结,这一层次要求以各组的总结为基础进行一个全局的概括总结,以让全班的学生对所组织的活动有个较全面的了解,鼓励学生继续努力。系部、班级对表现优异、优秀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那些表现不是很出色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并可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帮扶促进活动,让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歌德说: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通过学生举一反三的练习,通过学生的反思总结学习,在校的师范生的授课能力授课技巧终将会得到的提高,学生在“打造”自己的同时,也使得学校更有实力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师范专业毕业生。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初中历史备考总结篇9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向45分钟要质量。通过教学实践、尝试、总结、反思,我觉得备课这一环节尤为重要,可以说是基础,是关键。著名教育专家于永正老师说过:“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收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历史教师教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历史教师教学心得1我担任了高三两个文科班的历史教学,并任高三历史备课组组长,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即学校制定的功勋目标。对本学年的教学做一下总结:

一、落实教学常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是在课堂上,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率。这学期我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着重抓了以下几个点:

1、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本学期上课时间短,而教学任务重也不算太多。因此,基于这种情况,每次上课前,我都要认真钻研教材,弄清教材的知识重难点,写出较为完整的教学设计,从不上没有教案的课。努力把重点难点讲清楚,让同学们能够自己知道重难点在哪里,再利用中午或晚自习时间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的知识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的方式选择,无一不经过深思熟虑,有时甚至为了一个课堂的导入花一两个小时去查资料去构思。可以说,课外花在准备教材及钻研题目上的时间远远多于上课的时间,用经常所说的一句话来讲就是“上40分钟的课,通常备课的时间远远超过四个小时”。

正因为如此,我在上课时才能做到不慌不忙,从容应对。

2、努力更新教学观念,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避免满堂灌。给学生消化和接受的时间,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选精练。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特别注意主观题的训练。每一课结束以后,把课课练落实到位;每一周结束以后,都有一个周周练让同学们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判定等级和批改分数的方法相结合,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做好课后辅导工作,认真落实导师制。

对我负责的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来说,所学的知识还没有完全消化,新知识又接踵而至,往往令他们应接不暇。所以我尽量去了解和鼓励后进生,在课外的时间辅导他们,也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在一些学生有问题的时候就过来问我,还取了个意的名字“呼唤老师行动”。

每当看到他们拿着练习什么的来到办公室,我就特别的开心并耐心解答。在我的努力下,一些差生的学习成绩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并对历史渐渐有个浓厚的兴趣,这是最开心最欣慰的事情。

二、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信心。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努力抓好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每次我布置好学习任务后,我都要求他们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尽量做好自己的练习题目。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学习的习惯。开学初,同学们还没有上高三的紧张气氛,也许是暑假没有规律的学习生活让学生有点心不在焉,教室里有一段时间总静不下来,经过我不懈的努力、反复地强调,学生又逐渐学会了静下心来学习,在学习时间保持安静。

虽然有的学生有畏难情绪,觉得历史很难学习,要理解和记忆东西太多,但是我尽量宽慰他们,培养他们的信心,当我看到他们取得成绩时那眉飞色舞的表情,我知道他们又一次战胜了自己,他们的信心又多了一分。

三、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1、积极参加备课组活动,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作为一个和谐团结的科组,为了能够把科组建设的更好,为了能够让新老师更快的成长,我们历史组科组活动比较多。对于每一周一次的集体听课、评课活动,我都一次不落的参加,对于集体备课活动也是积极参与。除此以外,我还尽量多的听备课组其它教师的课,不管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的课,只要有时间总会去听一下。经统计,本学期我共听课至少40节,备课组活动每周一次。

这些活动让我在上课时不断的提高自我教学水平,同时吸收了一些优秀教师的经验,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四、自我反思(不足之处)由于经验不足,在有些时候的教学活动没又能够充分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所以效果不是很理想,比如说联系的效果,有时候由于自习课时间太短而题量过大,有些学生为了能在下课的时候把作业交上来,就出现了“赶作业”的情况。

所以在下学期的工作中,我们要吸取教训,尽量能够让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针对重难点进行练习。

历史教师教学心得2古人以史为镜,学习历史可以提高我们的素养。对于历史老师来说,历史教学应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有兴趣,感兴趣。而不是一味的照着书本读书。本学期即将结束,现就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一个总结。

本学期,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语文课,就连以前极讨厌语文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小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历史教师教学心得3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二级三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教初二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加上本人对教材生疏,同时要到广州进修本科,无暇顾及六个班面积较广的差生,致使本学期教学成绩未达所想。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历史教师教学心得4回顾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我能严守师德,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悉心研究教法,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一些教学经验。希望能通过总结,做到扬长避短,在今后的工作中争取更大的进步。

一、自我严格要求:

作为毕业班的历史课任教师,我明白自己担负的重任及教学任务,故在课前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资料、习题;为了提高每节课教学质量,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难点外,还采用其他的教育方式来培养调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45分钟教学质量;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编写教案。注重整理资料,搜集选择、组合中考模拟试题。在第三轮复习中,我多方面搜集整合资料,为开卷考试做了充分准备;并结合各省近年的中考试题和各种练习册中习题精选组合了10套模拟试卷对学生进行了训练,从而大大提高了他们应试的效率和技能。

二、培养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要学好历史首先要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在一开始的时候,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趣事与历史奇闻,让他们开始接触历史,也开始喜欢历史,并主动要求当学习历史的主人。接下来,在每上一节新课前,都会有每天一故事,让学生轮流带来一个故事,走出讲台,向全班同学讲述。因此,学生首先成为课堂上讲的主人,并且人人都有成为主角的机会。每讲授每一新课时,都让学生事先预习,讨论决定采用哪种活动方式展开学习。学生根据每课内容的特点决定上课方式。如在民族政权分立一课中,典故较多,就采用讲故事比赛的形式。

三、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如指导学生做好材料解析题。注意训练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如有的材料答案就直接从材料中得出,有的材料从书本可以找到答案,有的答案要从材料或图片中获取信息,归纳概括得出答案,这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历史教师教学心得5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三年级二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能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一、激发兴趣,发挥潜能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有了动力。历史学科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又通俗易懂。在教学中采用做些简单的小游戏、讲故事、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历史课变得生动了、有趣了,学生自然而然就喜欢上这门学科了。

进入初三后,学习任务更加艰巨,学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逐渐削弱,如何让学生在诸多的学科中重视它呢?我只能“激”趣了,每次统考后,我会在课堂上表扬一些学生,一种是优等生,让他(她)们介绍成功经验;一种是进步较大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我会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让更多的学生明白:只要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你就会取得理想的成绩。别人能做到的事,我只要努力,也一定能做到。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同学们逐渐有了竞争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立足课堂,提高效率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大部分学生的“病根”,尤其是男生课上带着耳朵听,他们挺乐意的,一让他们动笔,就开始偷懒。从初三开始,我就注重培养学生做课堂笔记的习惯。我采用课堂笔记本和历史作业本合二为一,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由于历史学科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在教科书上勾划重、难点显得尤为重要。我要求学生用红笔或彩笔勾划,并注明考点的项目:如“明治维新”的内容,使学生一目了然。上课时,我边讲,边巡视,提醒和督促后进生和调皮的学生勾划课本。

临近期末,九门学科进入都进入大复习阶段,各科作业接踵而至,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我只能立足于课堂这块主阵地,紧紧抓住45分钟,尽量让学生多读、多写。下课时,人人必须完成课堂训练,交给老师后才能离开教室。课堂上抓紧分分秒秒,关注每位学生,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了。课后也没有作业,学生负担减轻了。

三、夯实基础,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基础是根本。没有基础,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抓好基础题,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出成绩。初三世界历史的内容,繁杂且琐碎,让学生将所有的考点背出来,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是不太现实的做法,尤其是从2019年开始,历史学科实行开卷考试。对学生而言,记忆是一件看似简单可实际上最为困难的事。我首先采取“全面进攻”,把中考考点整理好,并在重要的内容下做好标记,印发给学生,再把考点逐题改编为小问答,让学生当堂训练,熟悉中考的每一个知识点。每隔一段时间,我就让学生练习一遍,同样一张小问答,我一般让学生训练三、四遍。一而再,再而三地训练,学生对考点由陌生逐渐熟悉。对于重要的章节,我则采取“重点进攻”,让学生把重要的内容识记下来,课堂上再默写。学生通过小问答题的反复训练,基础知识夯实了。

扎实的基本功是应对考试的第一步,仅仅训练小问答是远远不够的。中考的选择题和材料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更全,包括阅读、理解、分析、比较、综合等能力。第二步就是针对中考题型进行有效训练。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关键是掌握解题方法。我十分重视解题方法的指导,如“寻找关键词语”、“先读问题,后读材料“等等,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

四、专项训练、专题复习,培养综合能力

期中考试结束后,我主要进行专项复习,把近三年来的全国各地的中考题按选择题、非选择题两大项进行分类,再按世界近代时间段进行整理,让学生进行训练。学生感到往年的中考题比平时训练的题目要难一些。这是二轮复习了,我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要求学生最好闭卷完成选择题,这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学们跃跃欲试,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尝试这种做法。

历年中考题经常涉及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这对历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没有相关资料,自己动手,上网查询、结合考纲,整理、编写“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世界近代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等七个综合性专题,再配以相关的练习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日渐疲惫、松懈,学习状况大不如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以前采用多写字,少读书的方法。现在我只能改变方法,让学生少写字而多读书了。历史学科处处都有综合题。我通过查询、收集、整理,自编出中考综合题复习资料,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世界历史所涉及的综合题。专题复习使零散的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便于学生对历史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历史学习的综合能力。

五、注后进生的成长

后进生所占比例的大小程度,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成绩的提高。如何提高后进生的成绩?这是我们面临又一个棘手的课题。后进生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爱心、给予更多的理解,来驱散他们内心的孤独和自卑。转化一个后进生谈何容易,需要老师极大的韧性。他们屡教不改,让老师头疼、甚至想到放弃,但欲罢不能。《士兵突击》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是“不抛弃、不放弃”。我们每个人面对困难挫折时,不应该轻言放弃。转化后进生要多动脑、想办法,因势利导、因人而异、把握时机等。后进生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他会出现动摇、反复,老师不能轻易放弃,而要坚持不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初中历史备考总结篇10

关键词能力训练自学能力课堂结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现阶段各级各类学校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指出,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中国史和世界史基础知识的学习,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认识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对于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基础知识及其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初中学生是完全能够通过自己阅读历史课文而掌握和了解,教师不必要在这方面花太多时间。对于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初中学生也可以在掌握了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基础知识之后,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主要依靠学生自己的思考和钻研,学生也是可以了解和认识的。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培训学生自学历史的能力。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自学历史的能力

1.改变课堂结构,让学生真正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完成讲授新课的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往往是依靠满堂讲,主要的课堂活动都是教师的活动,学生在课堂中只是被动地听和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很少有动手和动脑的机会,完全成了课堂的听课者,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不能体现。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课堂结构,让学生真正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在历史课堂中,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变主角为配角,教师在课堂巾的主要任务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自学,把教学变为学生白学,让学生在课堂中演主角。教师要变满堂讲为少讲,只要做了引导就大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的自学贯穿整个历史课堂。

2.改变常规的备课内容,着重备学生自学。在我们日常历史教学工作中,备课的内容一般主要是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这些备课的内容主要是围绕教师在历史课堂中怎样教,而对学生在历史课堂中怎么学关注不够,甚至没有考虑学生在课堂中的自学活动,认为只要教师能够把历史课本知识对学生讲透讲明,学生能听懂听明白就可以。为了培养学生自学历史知识的能力,我们必须改变常规的备课,使得备课不再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对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对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而应该是要求教师备课应从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应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不再把备教师的教作为备课的丰要内容,而是把教师作为历史课堂的配角,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学,以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3.能力训练,提高自学质量。作为一门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学科,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准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的,这也是学生自学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引导学生自学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巧妙设疑。学源于思,思起与疑,要想让学生自主学习,关键在于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疑问,有了疑问就有了动力,就会在学习中思考、研究。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应着眼于训练,多问“为什么”,促使学生去思考、探索,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4.改变学习方法,把研究性学习和自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讲解式教学来传授历史知识,教师往往把历史教学理解为讲解历史事件、人物、概念和现象等,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学习往往是接受性学习,也就仅是上课认真听,缺少思考,把学习历史理解为背诵历史。学生此种以听为主的接受性学习是由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所决定的,这种模式对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不足,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在历史课堂中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质疑、探索、钻研和思考而获得历史知识,而不是通过听教师讲解和背诵来获得历史知识。所以,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钻研去学习知识,把研究性学习和自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