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一语文训练十篇高一语文训练十篇

高一语文训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03:38

高一语文训练篇1

一、语文课外训练体现启迪性

众所周知,词、句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使聋生更好地理解生字新词、理解句意、掌握句式、会说写句子,我在课外训练中采用了猜字谜、画图说话等多种活动方式,有效地培养了低年级聋生的理解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说话、写话的能力。如针对低年级聋生识字量大,容易写错别字、混淆意义等情况,我就根据某些生字的构字特点编成字谜或用画图的方式帮助聋生记忆。在课外训练中,我收集一些课上讲过的字谜让学生猜,巩固聋生的记忆。如休息的“休”字,则编成“人跑累了,在大树旁纳凉”;垫草的“垫”字,就说成“土(地)上很凉,小猪易冻坏,在土上面放上一些草,使土上变暖和(热)”;又如“山高路陡”的“陡”字,我画了一座形似“阝”旁的山,通过教具“人”在上面艰难行走,让学生猜出是什么字。这种方式,不但能帮助聋生牢记字的构字特点和意义,还能发展聋生的智力。另外,为了训练聋生的想象力和说话能力,我还经常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画图说话。如一次课外,我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圆,要求他们在每个圆圈的基础上加几笔成为简单的图案,并指导聋生根据自己所画的说一句完整的话。有的聋生画了两个苹果,说:奶奶给我两个苹果;有的聋生画了一副眼镜,说:沈老师戴了一副眼镜;有的聋生画了气球,说:国庆节到了,街上挂满了气球……此时此刻的聋生,思维异常活跃,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发挥。

二、语文课外训练体现趣味性

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学生的动力和源泉。语文课外训练要力求方式上多变,内容上生动新颖,以有效激发聋生的兴趣。如教学《小猴子下山》这一课,我在聋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利用课外时间,让聋生自己动手制作“小猴子”、“小兔子”的面具和“玉米”、“桃子”、“西瓜”的图片,指导聋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聋生活灵活现的表演,具体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故事情节,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渗透在其间的思想内容也在表演中不言而喻,对聋生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又如《小公鸡和小鸭子》这一课,我针对课文故事性强、优生易懂,差生理解有一定难度的特点,课前,指导班级中部分表演技能较好的优生表演课文情节。课上,则改变教法,不多加详细的口头说解或手势讲解,而是在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一边让优生在前面表演课文的每个情节,一边学习课文。终于,在情境与语言文字的反复对照中,全班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实践让我深知:兴趣是聋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的催化剂,而对课文内容的正确理解又是聋生记忆的基础,是发展聋生语言能力的有效手段。

三、语文课外训练体现实效性

《大纲》规定“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为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与聋生的阅读能力,我注意联系课堂教学内容与本班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浅显课外读物让聋生阅读,使聋生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巩固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进而帮助聋生积累语言,提高聋生的说写能力。如在教学《诚实的孩子》前,我指导学生阅读有关介绍列宁事迹的、带简单说明的连环画和画报,如《一个“墨水瓶”》、《列宁在狱中》、《认真学习》等,使学生对这位领袖人物加深认识,增加崇敬感、亲切感,使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课文教完后,我再让聋生看图细读每幅画下的文字。这样,聋生不仅提高了阅读能力,还加深了对领袖人物的认识与崇敬。

高一语文训练篇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修订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活学生自主表达的欲望,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解决生活所需的实用问题。新课标强调科学、整合、动态的语言训练,强调学生要运用母语。

我们指的是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要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的训练。进行语言训练首先要确定训练点。所谓语言训练点,是指被用来进行较为充分的语言训练的部分课文内容,也就是供学生训练用的句子。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感知语言,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一、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的关系

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语言和思维直接联系,就是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必须凭借语言这一特殊工具进行。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一个人思维水平的高低。语言表达的清晰与条理、形象与生动,这些都是与一个人的思维水平密切相关的。对语言的学习和训练,从某种角度而言,也是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由于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因而思维对学生发展语言能力有至关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在设计动态语言训练的力度,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使两者和谐,相映成趣。好的语言训练,往往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实现学生思维和语言的和谐发展。

二、语言训练与审美的关系

除音乐、美术之外,语文是最富有审美因素的一门学科。在母语教学中,那独具风韵的文字美,那铿锵动人的音乐美,在文本中的和谐押韵的音乐、抑扬顿挫的声韵、参差错落的节奏,在文学大师笔下潺潺流出;那栩栩如生的形象美,或雄伟高大,或感人肺腑,或动人心魄;那和谐丰富的结构美,那情景交融的意境美,无不体现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如果离开语言学习、训练,语文课的审美教育无疑如“空中楼阁”。因此,将审美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训练密切结合应该是唯一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感受语言魅力的同时,接受美的感染和熏陶,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三,语言训练与语言知识和语感的关系

语言首先是口耳之事,因此练口、练耳是基础。语言还是文字之事,所以在口耳训练的基础上还是练嘴、练手。”而“要达到上述目的,学点知识——语音、语法、修辞逻辑之类,当然是必要的。然而必须明确,在普通教育的语言教学之中,实际的训练是主要的、基本的,教学知识是为了培养技能服务。”语言训练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所以应将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语感能力作为确定语言训练的条件之一。因此,我们应从母语学习规律特点出发,不以传授语言知识为重点,而以对语言的感受、积累、品味和运用为重点,练就学生敏锐的语感。

四,语言训练与练习的关系

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具有某种特长和技能叫做“训练”。为巩固学习效果而安排的作业等叫做“练习”。

什么叫训练呢,就是要使学生把学到的东西变成他自己的东西“训练训练,分开来说,训是老师的事,练是学生的事。”这就表明“训练”不同于“练习”,它强调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学习,决不仅指练习、答题、测试而已。可见,我们有时经常借“训练”的混淆,使语文教学的主体由“学生”转向了“知识或技能。”语文教学就变成了脱离学生生活经验和教师指导的、以知识为本位的大量的“题海战争,”语文学习也就变成了几条抽象的规则和机械的劳作,造成了学生语文兴趣的荡然无存。正确的做法是要“训”和“练”有机结合。

五,语言训练与人文的关系

高一语文训练篇3

一、口才训练的必要与紧迫

1.从社会发展需求看,口才训练“势在必得”

我们的学生不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社会上各行各业,哪不需要口才?就是汽车售票员,商场营业员、宾馆服务员也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出色。当今社会,人们已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口才的重要,口才对于某些人来说,已经直接影响到其事业,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试图通过强化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口才。那么,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应对口才能力的培养给予重视。从社会需求上看,口才的训练与培养“势在必得”。

2.从语文教学的目标看,口才训练“义不容辞”

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任务应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可是长期以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重视读写能力而忽视听说方面能力。一线教师并非不知道口才交际能力对于学生将来踏上社会后的再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迫于考试的压力,迫于升学率的压力,不得不违心地引导学生抠字句背解释,把许多能力的训练挤出了语文课堂教学。现在,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我们必须认识到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把提高学生“说”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必须在语文课中还它一席之地。这是一线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3.从学生的基础看,加强口才训练“迫在眉睫”

在高中实践教育教学中,从接触的学生情况看,大多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都不尽如人意。进入高中的学生,目标始终瞄准高考,而高考只有笔试没有口试。学生们整天埋头于练习卷,语文课上忙于听分析记答案做试卷,忙于记答题技巧,金口不开的时候居多,而且高中生相对初中生来说,心理上更趋于成熟也更趋于封闭,课堂上愿意主动举手发言的已经不多。即使老师点名,也是为回答而回答。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还很弱。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口才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任务,这是社会对跨世纪人才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

二、口才训练中的目标与关键环节

1.普通话语音训练

在口才训练中进行普通话语音的辨正与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演讲是一个人讲,众人听,演讲者的发音准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听众的理解是否正确。不仅演讲是这样,其他的口才表述亦如此,特别是在一些庄重严肃的场合,使用方言或带有严重方言口音的普通话会大大影响其效果。在口才训练中加强普通话语音的辨正与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2.心理素质训练

刘伯奎先生在《青年口才训练系统》中说到,“在口才训练系统中,有两个举足轻重的环节:一为思维环节,一个人思维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此人口才水平的高低;一为心理素质环节,心理素质是否良好,决定了人们的口才能否在需要的时候得到应有的显现。”

我们先来谈心理素质环节。在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相对于书面考试与比赛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口语考试与比赛中尤为重要。

那么通过什么途径才能达到提高心理素质呢,一般说来,越怕当众说话越要锻炼当众说话,只有在反复的锻炼中才能克服紧张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永远开不了口就永远怕开口,只有多讲多练才能从“不敢讲”到“不怕讲”。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时注意唤起他们的自信与勇气,特别是对那些还未迈出“第一步”的学生,我们更注意鼓励他们抓住每一次机会锻炼自己,不让他们站在岸边看别人游泳,永远站在岸边就永远怕水,这时候我们必须伸出热情之手把他们拉下水,只有下了水才能不怕水,只有通过当众说话才能克服害怕当众说话的心理,加强口才训练,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3.思维训练

口才训练系统中的另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是思维环节,思维训练也是口才训练中重要的一步。从心理学原理看,思维与语言是紧密联系着的,语言所表达的是思维活动的结果,那么,思维如果不敏捷不清晰不严密,语言的表达也就不可能流畅清楚,很难想象,一个思维迟钝而又混乱的人,能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又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由此看来,“口才表述水平的高低与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口才表述水平的提高,其实取决于表述者思维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我们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很大程度上应是思维的训练。我们知道,相对于书面表述来说,口语表达对思维的要求更高,特别是即兴说话,对思维的要求尤其高,书面表述可以思前想后,想好了再写,写了后面的还可以再修改前面的;而口语表达则是边想边说,说前面时就得想着后面的,这就要求表述者有极敏捷极清晰的思维。我们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思维训练中首先必须强化脱稿说话的训练。有些同学长期以来养成了离开稿子就说不了话的习惯。这样形成恶性循环,越拿惯了稿子依赖性越强,依赖性一强就越离不开稿子,而拿稿子念是无法训练思维的。所以在思维训练中我从一开始就采取“强行断奶”的措施,一律进行脱稿说话训练,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就能使学生克服对稿子的依赖性,促进思维的发展。其次,还要重视即兴说话训练,即兴说话,是口才训练中的高难度训练项目,它要求表述者有极其敏捷极其清晰的思维,因此,即兴说话训练也是培养思维能力、促进思维发展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当然,不能一下子要求过高,应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形成一个训练的台阶。

4.语文课堂上的口语综合训练

高一语文训练篇4

【关键词】口语训练方法工具

口语交际这个语文教育新词提出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是凭借听、说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来往接触、交流、沟通、传递信息、联络感情、处理问题等社会交往行为。课程标准将其定义为: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1)。人只要在社会上生存一天。就离不开口语的运用,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飞速发展,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口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因此,培养有口才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作文教学”部分指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这就是要求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把口语训练与写作训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职业高中普通话口语教学研究是针对职业学校学生普通话口语交际平均水平低下的现状而进行的,旨在突出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特点,力求贴近学生实际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而进行的一项重要课题。在教学中试图通过职业高中普通话教学体系的建构,提高学生普通话口语表达水平与交际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的确不够重视口语交际训练,没有给学生太多的表达权利,专门的口语交际训练就更少了。因此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大胆让学生去“说”,不仅仅局限于为训练而训练,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实践中、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1课堂朗读一一减负性口语训练

每一届新生的共同特点是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回答问题时,态度忸怩,口语不清,甚至词不达意,男生在这方面尤为突出。那么,怎样消除这种畏惧心理呢?课堂教学是语文课最基本的授课形式,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主要场合(2)。课堂朗读是一种减负性训练,是克服学生畏惧心理的最好训练形式。照本朗读,学生的心理压力小,站起来读课文就放得开,畏惧心理就慢慢消失。胆子小声音小的学生要多让他们站起来读,逐步提高其口语能力。让学生在进行朗读时,教师不应该拘泥于形式,而应多种朗读形式并用。通过课堂朗读可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和语感能力。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精辟的道出了朗读对理解文章的重要性。朗读对完成教学目标:丰富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和语感能力,锻炼学生的口才,提高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2课堂内问答一一发挥性口语训练

口语表达的初期训练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形式,也是进行口语表达的初期训练方法。课文后的思考练习题,有不少是要求口头回答的。这就为教师进行口语训练提供了材料和问题。几乎每课都有这样的练习题,只要坚持不懈地让学生口头回答、就可达到训练目的。为了达到好的效果,如果没有训练题目时,可以自行设计。设计问题和选择答题的学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设计问题时除了考虑难易适中,开拓学生的思路外,还要考虑学生经认真思考后能否回答出来,该提示什么,补充什么等。不至于使学生站起来答不出而感到尴尬。在选择回答问题的学生时,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让学习成绩不同,口头表达能力不同的学生来回答。在教学中持久地坚持这种训练,既完成了课文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3三分钟讲话――指令性口语训练

口语训练要经常化,要形成一种习惯,要给每个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锻炼的场合。这样才能人人都讲,个个过关。三分钟即兴讲话目的就是这样。训练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讲见闻,讲故事,谈理想等。尽管学生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但还是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的。所以开故事会是寓教于乐的一种好的训练方式。除了上面这几种外,课本中的说话训练也是进行三分钟口语训练的素材。不仅要求学生能说满三分钟,更应该注重学生在讲话中的思想、思路。

4主题班会发言――互动性口语训练

每周开1~2次主题班会,提前定好主题,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用心思考话题,学生轮流充当主持人,设计整个班会程序,选取发言人。可通过叙述、辩论、问答等形式开展。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思辨能力。

5演讲比赛――正规性口语训练

演讲比赛是口语表达和口语训练的最高形式。为了检查每学期的训练结果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在每学期期末考试后,进行多题材,多类型的班级演讲比赛。不限定时间,题目自拟。在班级演讲比赛过后与同年级其他班级或者其他年级进行比赛,让学生觉得“这不是在操场军训,是在真枪实弹的战场”选取学生评委,多班级、多年级参与。

6日常生活中说话――全方位训练

在人与人的交往活动中,口头语言的交际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人不用。任何人际关系的建立、发展、巩固、完善和调整都要依靠一定的社交口才艺术,在社交活动中引起对方的兴趣,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都为口语训练提供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首先要使自己鼓起勇气,增强信心,敢于说话;其次要使自己的表达能做到紧扣主题、使用得体的话题和用词、不尚空谈、合乎逻辑等等。事实上,这已经在无意识的进行深入地、全方位地训练了,且这种训练效果是其他方式所无法企及的。

总之,口语训练只有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认识到口语训练是存在于生活的每个角落里,无处不在;才能够全面展开,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高一语文训练篇5

一、课堂朗读一一克服畏惧心理的好办法从93届高中学生入学时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差,大倍分学生在大众面的回答问题时,态度忸怩,口语不清,甚至词不达意,男生在这方面尤为突出。那么,怎样消除这种害畏惧心理呢?课堂教学是语文课最基本的授课形式,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主要场合。课堂朗读是克服学生畏惧心理的最好形式。照本朗读学生的心理压力小,站起来读课文就放得开,畏惧心理就慢慢消失。胆子孝声音小的学生要多让他们站起来读,逐步提高其口语能力。

二、课堂内问答一一口语表达的初期训练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形式,也是进行口语表达的初期训练方法,是发挥性的口语练习。课文后的思考练习题,有不少是要求口头答的。这就为教师进行口语训练提供了材料和问题。几乎每课都有这样的练习题,只要坚持不懈地让学生口头回答、就可达到训练目的。为了达到好的效果,如果没有训练题目时,可以自行设计。设计问题和选择答题的学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设计问题时除了考虑难易适中,开拓学生的思路外,还要考虑学生经认真思考后能否回答出来,该提示什么,补充什么等。不至于使学生站起来答不出而感到尴尬。在选择回答问题的学生时,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请学习成绩不同,口头表达能力不同的学生来回答。在教学中持久地坚持这种训练,既完成了课文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三、五分钟讲话——指令性口语训练口语训练要经常化,要形成一种习惯,要给每个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锻炼的场合。这样才能人人都讲,个个过关。五分钟即兴讲话目的就是这样.训练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讲见闻,讲故事,谈理想等.学生们尽管读高中了,但还是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的。所以开故事会是寓教于乐的一种好的训练方式。除了上面这几种外,课本中的说话训练也是进行五分钟口语训练的素材。在高二我根据课文单元训练的题目,安排了“五分钟讲话”。

为了使学生重视,我按十分制计成绩,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期末语文成绩中。

高一语文训练篇6

摘要:语文课前短时口语训练存在的问题有:目标设置不系统,缺乏有效指导;训练形式呆板无趣;评价方法低效。语文课前短时口语训练问题的对策是:设置循序渐进的目标,向学生讲明短时口语训练的作用和要求;丰富内容和题材,创设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学生自评与同学互评相结合,教师运用发展性评价。

关键词:语文短时口语训练问题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口语交际能力逐渐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语文学科具有工具属性,在课堂上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新课程标准中,口语交际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正视与重视。2001年国家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并在四个学段的目标中分别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口语交际课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做了如下表述:“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2]有计划地、高效率地开展口语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还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已经有很多语文教师采用课前口语训练的方式,然而笔者通过观察和访谈发现,语文课前短时口语训练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和改进。

一、语文课前短时口语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设置不系统,缺乏有效指导

新课程改革之后,很多学校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加强了对学生的口语交际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大部分语文教师仍然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上,口语交际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些语文教师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于是利用语文课前的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形式性地到讲台上演讲。此种方式确实给学生提供了锻炼表达能力的机会,但是这样的训练缺乏长期的规划,目标性层次性不强,显得过于零散。此外,教师在课前口语训练中往往对学生缺乏有效的指导,学生无据可依,无法可循,训练效果自然不容乐观。

(二)训练形式呆板无趣

在语文课前口语训练中,教师最喜欢采用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在课外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喜好准备演讲材料,然后按照学号顺序依次到台上演讲,学生演讲完之后,教师给予简短的评价,然后就开始上课。短期采用这种方式,学生可能还能接受,但如果长时间地采用这种固定模式,就显得过于呆板,缺乏新意,不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久而久之,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就会削弱,预期的训练目标就难以有效地达成。

(三)评价方法低效

在语文课前几分钟的口语训练中,评价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大多数语文教师为了不影响正常的上课进度,一般都是自己用一两句话简短地点评一下。而这些点评大都以鼓励为主,往往缺乏恰如其分的改进建议,不能让学生有实质性的收获。有些教师除了自己点评之外,也让其他学生对上台表述的学生进行点评。但是学生们在平时相处时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或看法,有些学生因为不够成熟,会将平时对某同学的主观看法带入到训练的评价之中,这样必然会影响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二、语文课前短时口语训练问题的对策

(一)设置循序渐进的目标,向学生讲明短时口语训练的作用和要求

1.设置循序渐进的目标

语文课短时高效的口语交际训练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历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过程,否则就容易流于形式,难以取得实效。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布卢姆在1956年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在这本书中,他明确指出教育目标的分类应当有自己的层次与系统,应当按从简单目标到复杂目标的顺序来进行。“教学的艺术在于:把一个复杂的最终产物分解为必须分别按某种顺序达到的组成部分。教授任何一种事物,便是在向着终极目标前进时,一面记住所要达到的最终模型,一面集中力量走好每一步。”[3]根据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和学生的年龄层次,我们可以设定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的阶段训练目标,坚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循序渐进,让学生首先敢于上台说,然后能喜欢上台说,最终能说得好。阶段目标可以是一个学年的训练目标,也可以具体到每一节课,这样就能让学生找准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策划和准备。通过合理设置的口语训练目标,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梯度、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

2.向学生讲明短时口语训练的作用和要求

相比于阅读和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因此,教师应当向学生讲明,开展短时高效的口语训练活动,是为了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应变能力、独立表达的胆魄,特别是在语文学习方面提升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等等。这样学生就知道了训练的必要性和益处,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训练活动中去。为了避免学生出现畏难情绪,减少口语训练中出现的混乱局面,以更好地达成训练目标,在开始训练之前,教师应当利用一周左右的时间讲授一些与口语交际相关的知识,包括:选择口语训练题材和内容的方法、撰写口语训练稿的规范、表达和倾听的技巧、评价的方法等。同时,教师也要明确训练的具体要求和实施步骤,让学生有据可依,有法可循,从而保证训练的质量。

(二)丰富内容和题材,创设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

1.丰富内容和题材

一方面,从教材中挖掘口语训练的内容和题材。中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大都选取古今中外文质兼美的作品,一般都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语文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蕴含着丰富的口语交际教学资源。我们只要认真钻研课文,就能挖掘到许多有用的训练材料,为学生提供训练的凭借。此外,许多新课程教科书专门设计了口语交际的专题,为我们课前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极好的范例。另一方面,从生活中挖掘口语训练的内容和题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口语交际的重要内容,口语交际是生活的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给课前短时口语训练提供了源头活水。因此,教师不仅要勤于捕捉社会热点,尽力搜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训练话题,还应当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时时刻刻做一个有心人,处处进行有意识的观察、积累和思考。这样学生在课前短暂的口语训练中,就能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畅所欲言,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真情实感。

2.创设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

为了不影响正常的上课进度,语文课前口语训练时间不宜太长,因此,要在短时间内达到较好的效果,就需要教师创设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训练的趣味性和有效性。笔者认为,课前口语训练一般可以采用三种基本的形式:复述式、评价式、演讲式。复述式口语训练就是让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重组,然后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例如:复述成语典故、简述传说故事、介绍名著名篇、一周新闻等等。评价式就是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评说,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例如:欣赏诗歌和音乐、推荐美文和电影、评论时事热点等等。演讲式就是学生根据老师既定的主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准备演讲稿,并按照演讲的要求在课堂上脱稿表述出来。复述式口语训练相对简单,适用于训练的初步阶段。评价式口语训练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思维和判断能力,要尽量体现个性和深度,难度加大,应当放在复述式之后,让学生有一个过度和适应的过程。演讲式难度较大,要求学生不仅要切合题意、文体规范、语言顺畅,而且要注重演讲时的仪表和体态,看看是否自然大方,是否能强化表达的效果。在语文课短暂的几分钟内,如果能有层次地坚持按照这三种形式进行长期的口语训练,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此外,为了避免形式的单调和呆板,教师应该在不影响训练效果的前提下,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训练方式,如编演课本剧、相声表演等等。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对训练方式提建议,然后酌情采纳。

(三)学生自评与同学互评相结合,教师运用发展性评价

1.学生自评与同学互评相结合

虽然课前口语训练只有短短几分钟,但是要取得实效离不开及时的恰到好处的评价。评价对口语训练非常重要,它不仅能使成功的经验得到充分的发扬和借鉴,还能避免失败的教训再次重演。在进行口语训练评价的时候,应当坚持全员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让表述者和倾听者都能各抒己见,客观公正地给出建议,做到客观公正。一方面,应当让上台表述的同学进行自我评价。教师要教导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的时候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应当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己的各个方面的表现进行自我悦纳,对长处不自傲,对缺点不掩饰、不自卑。另一方面,教师应当鼓励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并给出建议。“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台上表述的同学可能不容易发现自己的缺点,这时其他同学就应当主动地给出一些中肯的、客观的改进建议。在同学互评环节,有的学生比较主动积极,但有的学生却显得胆怯畏惧,不敢也不愿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时教师不能忽略他们,应当多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多参与多锻炼。

2.教师运用发展性评价

除了自评和互评之外,教师还要运用发展性评价。一方面,教师的评价应当遵循激励的原则,以鼓励肯定为主,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前短时口语训练活动的热情,做到切实有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情意态度”[4]。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训练的评价还要切中要害。教师要适时地给出一些可行的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在每一次训练中都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都能看到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于漪老师曾说:“学生上语文课获得了新的知识,听、读、说、写与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内心就会充满喜悦,就会产生持续不断地探索语文知识宝库的欲望。因此,语文课让学生有所‘得’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基础,离开这一点,调动积极性就成为空中楼阁。”[5]

(本文是江苏省2014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JLX_0593。)

注释: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1页。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7页。

[3]田慧生,李如密:《现代教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53页。

高一语文训练篇7

一、思想上要认识到加强口语训练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1.从语文教学的目标看,口语训练不容忽视。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长期以来,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重读、写,轻听、说。有些教师并不是不知道口语交际能力对于学生将来的再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是迫于考试的压力,不得不违心地把口语等能力的训练挤出了语文教学的课堂。现在,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我们必须认识到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把提高学生“说”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主要目标之一,必须在语文课中给口语教学留有一席之地。

2.从社会发展的要求看,口语训练非常必要,社会发展到今天,早已进入了大协作时代,人际间的横向联系大大加强,在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中,许多时候需要谈判、辩论、宣传、演讲……。我们的学生不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外事工作、商业谈判、法庭辩论、企业公关哪项不用口语?教师、记者、节目主持人、导游、推销员哪个不需口语?就是汽车售票员,商场营业员、宾馆服务员也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出色。当今社会,人们已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口语的重要,对于某些人来说,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他事业的成功与否,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试图通过强化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3.从学生的基础看,加强口语训练十分迫切,我从所接触的学生情况看,大多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如人意。中学生的学习目标始终瞄准考试,而语文考试只有笔试没有口试。学生们整天忙于做练习,语文课上忙于听分析,记答案,做试卷,金口不开的时候居多,课堂上愿意主动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少。许多学生从小到大就没有登台亮相当众发言过。这样,长期以来形成不良循环:越不会说,锻炼机会越少;锻炼机会越少,越不会说。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口语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这是社会对新世纪人才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要认识到口语训练中的主要问题与关键环节

1.普通话语音训练。有人问:普通话语音训练在口语训练中是否需要进行普通话语音的辨正与训练呢?我认为非常必要,因为演讲是一个人讲,众人听,演讲者的发音准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听众的理解是否正确。不仅演讲是这样,其他的口语表达也是如此,特别是在一些庄重严肃的场合,使用方言或带有严重方言口音的普通话会大大影响其效果,因此在口语训练中加强普通话语音的辨正与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2.心理素质的训练。刘伯奎先生说过,在口语训练系统中,有两个举足轻重的环节:一是思维环节,一个人思维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这个人口语水平的高低;二是心理素质环节,心理素质是否良好,决定了人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否在需要的时候得到应有的显现。我先来谈谈心理素质环节。在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相对于书面考试与比赛来说,在口语考试与比赛中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

那么通过什么途径才能提高心理素质呢?一般说来,越怕当众说话,越要锻炼当众说话,只有在反复的锻炼中才能克服紧张的心理状态,永远开不了口就永远怕开口。只有多讲多练,才能从“不敢讲”到“不怕讲”。我在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时注意唤起他们的自信与勇气,特别是对那些还没有迈出“第一步”的学生,我更要注意鼓励他们抓住每一次机会锻炼自己,不让他们站在岸边看别人游泳,因为永远站在岸边就永远怕水,这时候我要伸出热情之手把他们拉下水,只有下了水才能不怕水,只有通过当众说话,才能克服害怕当众说话的心理。所以,我认为:加强口语训练,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3.思维的训练。口语训练系统中的另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是思维训练。从心理学原理看,思维与语言是紧密地联系着的,语言所表达的是思维活动的结果,那么,思维如果不敏捷、不清晰、不严密,语言的表达也就不可能流畅清楚。

由此看来,口语表达水平的高低与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口语表达水平的提高,其实取决于表达者思维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我们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很大程度上应是思维的训练。我们知道,相对于书面表达来说,口语表达对思维的要求更高,特别是即兴说话,对思维的要求尤其高,书面表达可以思前想后,想好了再写,写了后面的还可以再修改前面的;而口语表达则是边想边说,说前面时就得想着后面的,这就要求表达者有极敏捷极清晰的思维。我们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高一语文训练篇8

一、学好普通话,夯实语文之基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有些地区方言盛行,在中学还没有真正形成在公共场合说普通话的风气,学生作文用语不规范,语文素质不高,语言文字的应用现状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滞后现象。

“解放嘴巴,使学生能谈”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创造力“六解放”之一。只有一个人学会在公开场合发表意见,才能表达其思想。学生学好普通话就获得了一把进行有效交际的钥匙,学会了如何跟人很好地进行言语沟通,学会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就是语文教学的目的。

目前,“双语”教学实验夯实了学生的英语基础,但却削弱了母语学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尤其是作文难的现象仍然得不到改善。一些大学生英语考过了六级、八级,但简单的中文写作却磕磕巴巴。其实方言区学习规范的语言――普通话,其难度不亚于学英语。如受地方话的影响,不少学生的普通话词汇不够规范,语音不够标准,尤其是语调、语序方面明显带有方言特色,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影响了作文教学效果。但学好普通话,没有专门的语音训练,单靠语文课学习显然是不够的,方言区学习规范的语言必须开展专门的普通话训练,让学生会说普通话,让学生在掌握普通话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能力。开展《初中普通话口语训练》实验,补充语文课程的不足,进行系统的普通话训练,是学习规范语言,打牢语文基础,提高交际效率,提高公民综合素质,提高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重要途径。

二、多种形式,提高普通话口语水平

1.以实验教材为依托,扎实口语技能。

方言区学生学习普通话必须在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上下苦功夫。语音重在掌握声母、韵母、声调,找出方言在声母、韵母、声调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词汇训练上,让学生多说多听,找出哪些是典型的土词土语并加以辨正。在语法方面,主要针对南方方言与普通话在语法上的差异性加以辨正。比如构词法、造句法上的差异性,通过列举典型的例子,加强学生对此的认识。

作为地方教材的《初中普通话口语训练》(北京科技出版社)是我们训练学生口语技能的依托,应用好教材,开展一系列训练,以抓语音、抓语气语调等语言技巧训练为主,采取“学―练―用”结合方式,把训练点落实到各册各课训练中,使学生一课多练,举一反三,一课一得。如练习口语表达中的语调、重音、停顿、句调、节奏等,这是直接影响语音和谐的因素,是方言区普通话训练的薄弱点,可采取“规律点拨―练习交流―展示特长―拓展生活”等方式处理教材。通过练习在语流中的重音变化,然后创设表演、朗读等情境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式展示,最后让学生学用结合,处处留心生活,在生活中做个“语音”先生,自觉纠正生活中常见的普通话错误。这样就由听到想,由归纳规律到强化训练,拓展延伸,学用结合,扎实课堂练习,使师生都在学习中得到提高。

2.以语文教学为中心,拓展训练领域。

语文课程课标指出:“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中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我们可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一是把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结合起来。开展课前5分钟演讲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技能,进行口语训练;在课文学习中通过品词品句学语言练说话;在评价中学习文明交往。可以说语文学习中口语训练的机会无时不在,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关注三维目标,落实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在课堂上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无拘无束地交流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是把作文教学与口语交际训练结合起来。作文教学应坚持先说后写的原则,把提高学生“说”的能力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想说、会说和乐说。

3.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口语训练与生活衔接。

生活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沃土,是学生“语文一致”(叶圣陶语)的“实践基地”。构建开放式的普通话口语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把生活中的话题引入口语教学中,可增强口语训练的趣味性、实用性。在校内,教师可开设兴趣小组活动,给学生提供口语表达的舞台,打造口语训练场,让朗读、演讲比赛、校园广播、小记者、故事会等师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成为师生展示普通话特长的阵地。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上社会,进行参观、访问、采访等,在实践中锻炼口语。如组织学生通过采访、调查等形式开展几个“一”活动:了解一个名人,熟悉一个特产,参观一个景点,做一回导游,再通过班会课、课外活动课交流展示,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把口语训练与家庭活动结合起来,如重大节日向长辈问好,互相祝福,当一次家庭活动的主持人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用规范的语言,训练学生说话的条理性。

三、巧用评价,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心

语文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评价以人为出发点,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具有诊断、指导、激励、导向和促进发展的作用。运用评价培养学生说话的自信心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1.运用激励法,激发内驱力。

教师一定要掌握激励的技巧,善于使用激励性语言,让表扬和肯定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自尊心、自信心,使得表扬和赞许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进步的有效方法。

2.注重过程,持之以恒。

学生在运用普通话口语进行交际时,难免会出现语音、语法等多方面的错误,如果教师只着眼于指出学生的失误,并要求立即改正,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不敢开口,也会影响教学进程。评价就应该注重学生参与过程的态度、交往互动等方面,学生存在的失误会随着语言能力的提高而逐步减少。

3.多元评价,角色互换。

高一语文训练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体教学面向学生整体素质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以重点训练项目组成的一组组课文,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重点训练项目是其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各类课文是达成重点项目的凭借和阶梯,这种教学是“围绕重点,从扶到放”的过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经过多层次的训练,能够初步从理解到运用。

一、整体教学的全面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否贯彻全面性原则,是检验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否端正的分水岭。所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全面性,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面向全体学生。语文课堂教学要保证好、中、差的三类学生都能受到很好的教育,都能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使他们各自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习得、有所提高、有所发展。要克服过去“尖子”教学与“英才”教学的片面性和单一性做法的影响。中小学教育是打基础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更是基础的基础教师要把小学语文教学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着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

2.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发展。语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与全面提高素质不能以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顾学生兴趣特长、压抑学生创造个性为代价,而必须在整体培养和全面提高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差异“资源”,对学生实施优势教育,把教育者的着眼点从死盯书本与分数的“应试教育”引向研究学生心理特长的素质发展教育,使有某些天赋和特长的学生都能学有所长。

3.学生个体全面素质的提高。全面性是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教育,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努力克服以分数为唯一目标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要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长期效益,对他们终身负责,实施整体培养,使之能满足进一步深造的需要.

二、整体教学的相关性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互相联系的。以重点训练项目为核心的整体教学也是这样,它与各类课文、非重点训练项目及其它语文基本功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重点训练项目与讲读课文的关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方法的习得、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表达能力的形成,都以讲读课文为主要凭借,它起着范例、引路的作用。

二要处理好重点训练项目与非重点训练项目的关系。重点训练项目是动态的、变化的,在这个单元是重点,到下一单元就可能转化为非重点项目。

三要处理好重点训练项目与其他语文基本功的关系。重点训练项目的训练必须以字词句段篇的训练为基础阅读教学训练的内容是训练语言,即训练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理解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而是以此为例,让学生形成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即凭借课文内容,训练语言运用,把原来单纯的理解训练转换成表达训练,让学生把理解的东西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四要处理好课内外的关系。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要从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上来达成重点训练项目的目标,并且有效地促进学生品格修养、认识能力、情感意志、阅读习惯等良好素质的整体发展。

三、整体教学的层次性

重点训练项目的目标达成,除了具有相关性,还具有层次性的特点。一个训练重点项目,需要经过三个教学层次方能告一段落:

第一个层次是训练方法的指导。如前所提,这个任务责无旁贷地要落在讲读课文的“肩上”。讲读课文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与把握重点训练项目的训练方法。例如,六年制第九册第五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详写和略写》。

第二个层次是运用与巩固从讲读课文学到的读写知识。阅读课文是由讲读向独立阅读过渡的凭借,它与讲读课文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阅读课文主要是为了复习、巩固和运用在讲读课文的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和阅读方法,并通过训练转化为技能,它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练习在讲读课上学到的有关重点训练项目的知识。

第三个层次是总结与提高,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读写例话”是介绍读写方面的知识短文,它的任务是介绍本组教材的读写知识点,即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这是自学内容,应放手让学生自学。

四、整体教学的探索性

在小学语文整体教学这块“领地”上,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去探求、去发现。笔者认为,探索的重心是:着力于课堂教学整体效益的提高,提高每节课的效率,努力以高效益实现“减负”与提高质量的统一。

总之,整体教学,是从讲读到阅读再到“读写例话”来完成某一重点训练项目的训练过程,它不仅为语文教学本身所需要,更重要的是学生理解与把握重点训练项目的一种普遍适用而科学的方法的客观需要。

参考文献

高一语文训练篇10

一、加强口才训练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1.从传统语文教学的现状看,口才训练不容忽视

目前中学生中尤其是初中的一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相当差,表现在复述、答问、交谈或讲述中,或声音低小,吐字含混、发音不准;或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或手足无措,表情全无。有的学生甚至连汉语拼音字母都读不出来,是什么原因造成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比较差的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教师教育理念的陈旧,教师囿于应试教育的圈子,不是本着三个“面向”的宗旨培育“四有”人才,而是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没有给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舞台。其二,学生在小学的汉语拼音没有学好,对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方法没有掌握,一旦脱离文字的凭借,就会出现夹杂方言的现象。其三,语文教师中不少同志的普通话水平比较差,不能对学生的发音错误进行纠正。其四,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缺乏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不少中学生放眼看不清外面的世界,张口说不明自己的意思,当众说话时心慌气短,过分紧张,更不用说口若悬河的辩论。凡此种种,都亟待老师的引导而加以改进。因此,加强对初中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势在必行。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中学语文教师,理应把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放在首位,并努力通过加强“说”的训练,带动学生“听、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既增长学生适应社会的才干,又增长学生观察社会、思考问题的见识。

2.从语文教学的目标看,口才训练是当务之急

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任务应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长期以来,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重读、写,轻听、说。教师们并非不知道口才交际能力对于学生将来踏上社会后的再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迫于考试的压力,不得不违心地引导学生抠字句背解释,而把许多能力的训练挤出了语文教学的课堂。现在,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我们必须认识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说”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必须在语文课中给它以应有的一席之地。

3.从社会发展的要求看,口才训练非常必要

社会发展到今天,早已进入了大协作时代,人际间的横向联系大大加强,在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中,许多时候需要谈判、辨论、宣传、演讲……。我们的学生不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外事工作、商业谈判、法庭辩论、企业公关哪项不用口才?教师、记者、节目主持人、导游、推销员谁个不需口才?就是汽车售票员,商场营业员、宾馆服务员也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出色。当今社会,人们已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口才的重要,口才对于某些人来说将直接影响到其事业的成功与否,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试图通过强化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口才。

4.从学生的基础看,加强口才训练十分迫切

从所接触的学生情况看,大多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都不如人意。初中生目标是中考,学生们整天埋头于练习卷,语文课上忙于听分析记答案做试卷,金口不开的时候居多,课堂上愿意主动举手发言的也不多。许多学生从小到大从无机会登台亮相当众发言,这样长期以来形成不良循环:越不会说锻炼机会越少,锻炼机会越少越不会说。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口才训练都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任务,这是社会对跨世纪人才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

二、口才训练中的主要问题与关键环节

1.普通话语音训练

在口才训练中是否需要进行普通话语音的辨正与训练呢?笔者认为非常必要,因为演讲是一个人讲,众人听,演讲者的发音准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听众的理解是否正确。不仅演讲是这样,其他的口才表述亦如此,特别是在一些庄重严肃的场合,使用方言或带有严重方言口音的普通话会大大影响其效果。在口才训练中加强普通话语音的辨正与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2.心理素质训练

刘伯奎先生在《青年口才训练系统》中说到,“在口才训练系统中,有两个举足轻重的环节:一为思维环节,一个人思维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此人口才水平的高低;一为心理素质环节,心理素质是否良好,决定了人们的口才能否在需要的时候得到应有的显现。”

我们先来谈心理素质环节。在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相对于书面考试与比赛来说,在口语考试与比赛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

那么通过什么途径才能达到提高心理素质呢,一般说来,越怕当众说话越要锻炼当众说话,只有在反复的锻炼中才能克服紧张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永远开不了口就永远怕开口,只有多讲多练才能从“不敢讲”到“不怕讲”。我在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时注意唤起他们的自信与勇气,特别是对那些还未迈出“第一步”的学生,我更注意鼓励他们抓住每一次机会锻炼自己,不让他们站在岸边看别人游泳,永远站在岸边就永远怕水,这时候我们必须伸出热情之手把他们拉下水,只有下了水才能不怕水,只有通过当众说话才能克服害怕当众说话的心理,加强口才训练,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3.思维训练

口才训练系统中的另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是思维环节,思维训练也是口才训练中的重要一步。从心理学原理看,思维与语言是紧密地联系着的,语言所表达的是思维活动的结果,那么,思维如果不敏捷不清晰不严密,语言的表达也就不可能流畅清楚,很难想象,一个思维迟纯而又混乱的人,能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又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