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中语文常见问题十篇高中语文常见问题十篇

高中语文常见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12:38

高中语文常见问题篇1

关键词:中高级日语学习者日语写作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4)4-0045-01

1日语专业写作的要求及教学现状

《日语写作》是日语专业本科阶段的必修课程,《日语写作考试大纲》中提出了对学习者的具体要求:应掌握日语的基本造句法,掌握日语基础知识和文体知识,能较流畅地运用所学语法、语用知识进行话题作文和学术作文的写作,能写出内容连贯,文体统一,无重大词语语法错误,表意清楚的文章。

而目前国内大都数高校都是从二年级开始开设写作课程,所以学习者在初级阶段学习的语言知识没能通过写作等训练得到及时检验和提高,而这个阶段他们开始忙于备考n1、n2,重视语法、听力等学习却忽视了写作能力的提高。另外发现许多高校日语写作课多由外籍教师担任,他们虽然能教授更地道的表达,在写作训练中能更准确地指出学生作文中的错误,但是外籍教师很难站在一个外语习得者的角度来教授写作技巧,且在作文训练中也很难做到一一挑出错误进行批改,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同样的错误多次犯,依旧不清楚错误的原因在哪,写作能力难以提高。而目前出版的日语写作教材或重视理论知识讲解,或只是各种类型范文的汇总而已,少有结合日语学习者作文中常见问题进行重点剖析且重操练的教材,它们实际操作性弱,不方便教学。这些都导致写作成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笔者对60位中高级日语学习者共计10个主题的600篇作文进行了观察分析,归纳出如下一些代表性的问题。

2中高级日语学习者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2.1敬体简体的混用

由于学生平时习惯使用“です、ます体”,而写作中一般要求“だ体、である体”,所以常常会出现混用的情况。而有些同学对简体、论文体不熟,错误较多。如:

幸福とは何でしょう。人によって答えはっている。

2.2书面语与口语的混用

在初级阶段,学习者接触的多是会话文和简单的叙述文,所以中高级阶段作文中常常出现一些口语表达,如:

ダイエットのために朝ごはんを食べない人もいっぱいいるけど、あまりよい方法じゃないと思うよ。

而有些学生日语语言能力有限又受母语的影响,而选择一些相当生硬的汉语词汇,使得整个文章晦涩难懂。

2.3表记上的错误

由于日语中有很多同声异形的词汇,同时日语词汇的表记上也呈现多样性,如有许多混种语,稍不留意,作文中就会出现错误。如:

社会に寄予する。

2.4活用上的错误

日语中很多词性有活用,而且对应不同的句型和表达活用形式也多样,掌握起来比较难,学生作文中有不少活用上的错误。如:

かいところからと感じできる。

2.5搭配不当

日语是黏着语,需要助词、助动词等来帮助构成意义完整句子。如果学习者忽略了这些词的学习和使用,就容易出现漏用或误用的问题。如:

女性たちは自分のをつけたい。

2.6自他动词的混用

日语动词依据能否接目的语分为自动词和他动词。二者不仅在形式上有很大区别,在意义上也有很大不同。尤其是成对的自他动词,自动词多表示结果、状态,他动词表示人为意志动作。所以在活用和搭配上有很大不同,如果不注意区分就会误用。如:

科学文明を展するために、

2.4接续表达和指示词的误用

写作要求文章要表意清楚,合理而有逻辑的展开,所以接续表达和指示词等的正确使用至关重要。如果使用不当必然会影响意思的传达。如:

忘れる人がいるから、の人はその代わり除してあげることになる。

2.8文章的逻辑性不强,条理不够清晰

写作要求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阐述是合逻辑的,要做到文章首尾一致,主旨明确,层次清楚。而很多学习者对写作中的“起、承、转、合”的理解不够,他们的作文很多只是简单的平铺直叙,文章结尾的总结性不够,或者思维过于跳跃,段与段之间的链接缺乏应有的逻辑性。

2.9不符合日语思维,文章整体表达不自然、不地道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日本文化的很多特点都在日语中有所体现,如内外意识,和意识等。所以日本人习惯使用授受表达,人称代名词数量虽多但使用频率不高,喜欢比较委婉暧昧的表达,日语中有庞大的敬语体系等。不了解这种文化特点,没有这种日语思维,就写不出地道自然的文章。

3结语

通过对中高级学习者作文中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表记、词汇、语法等问题的产生,主要是日语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受母语迁移影响造成的。另外比较严重的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缺乏逻辑性这一问题的产生,除了日语知识掌握不好的原因外,跟母语水平也有很大的联系。这些问题我想在母语作文中也会有所体现。而摆脱汉语思维的束缚,排除母语的负面影响,培养日语思维也是相当必要的。

4启发

要解决上述这些问题,教师应该努力帮助学生掌握好日语基础知识,还应该从初级阶段开始注重学生日语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写作教材要方便教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分段进行,从教授如何选词,如何造句,如何发展段落到教授如何写整篇文章;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渗透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日本文化,理解日语现象,摆脱汉语思维,培养日语语感;督促学生阅读好文章,进行各类文章的阅读训练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最终促进日语写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传乃.日语写作(第3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高中语文常见问题篇2

【关键词】标准编写;常见问题;解析

1、前言

标准是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编写与文学作品和科技图书,甚至与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等有着不同的要求。标准起草人员除了具有相应技术领域的知识外,还应充分掌握起草标准的基本要领。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是编写标准的重要的依据性文件之一,用以指导我国各级标准的起草,是编写标准的标准。

近几年,企业标准地位不断凸现,有部分企业标准已转化成集团标准,将来极有可能转化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如何使一项企业标准的编写能够满足一定的科学性、协调性、实用性及可操作性的要求,是摆在标准编写人员和标准化技术人员面前有待于提高认识并加以解决的课题。本文结合企业标准起草与审查工作的经验,就标准编写中常见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意见,以提高标准编写工作效率与编写质量。

2、标准常见问题解析

2.1目次问题

a)目次未自动生成或未更新。这会导致正文与目次中的序号、标题以及页码不一致等问题。因此,电子文本的目次应自动生成。

b)“术语和定义”一章中的术语不应在目次中列出。

c)附录的目次格式不正确。目次中附录完整格式应为附录编号、附录的性质并加圆括号以及附录标题(见示例1),附录的性质与附录标题之间应有一个汉字的间隙。

【示例1】

【示例2】

2.2前言问题

a)未陈述清楚与本标准相关的其他标准的信息。如果起草的标准为系列标准或分部分标准,则在第一项标准或标准的第1部分的前言开头就应说明标准的预计结构[1]。若新标准代替一个或几个已有的标准时,需要在前言中进行说明被代替或废除的标准编号和名称之后,应给出当前版本与先前版本相比的主要技术变化。(见示例2)

b)未提到附录的性质。需要注意的是,前言中必须提到附录的性质。

2.3范围问题

范围位于标准正文的起始位置,其内容分为两部分:标准的对象和标准的适用性。范围的特点是“短小精悍”,示例3给出一个在“范围”中不正确的实例。

【示例3】

示例3第二段重复描述了标准的对象,第三段属于标准的内容大纲,内容过于繁杂,修改后见示例4。

【示例4】

2.4规范性引用文件问题

规范性引用文件分为引导语与引用文件两部分内容。最经常出现两方面的问题:

a)引用文件中标准日期是否需要加注。不加注日期引用的情况一方面为规范性引用时,可接受所引文件将来所有的变化;另一方面资料引用时,不提及被引用文件中的具体编号。表1中列举规范性引用文件正确示例,序号1~4为注日期引用,序号5~7为不注日期引用。

b)引用文件的顺序错误。文件清单中引用文件的排列顺序为:国家标准(含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仅适用于地方标准的编写)、国内有关文件、国际标准(含iSo标准、iSo/ieC标准、ieC标准)、iSo或ieC有关文件、其他国际标准及其他国有关文件。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按标准顺序号排列;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其他国际标准先按标准代号的拉丁字母和(或)阿拉伯数字的顺序排列,再按标准顺序号排列[2]。

2.5术语与定义问题

术语和定义为可选章节,常见问题是没有引导语;标题序号与标题占了同一行;英文注释首字母用了大写,如示例5横线内容所示。正确格式应该为术语条目编号单独占一行,而条的编号与后面的标题或文字接排。标题为五号黑体,其后应跟对应英文标题小写且为五号黑体。当只有一个术语时,也应有条目编号,修改后如示例6所示。

【示例5】

【示例6】

除格式外,值得注意的是撰写定义时要准确、适度,定义要紧扣概念的外延,不可过度。定义要简明,不可循环定义;不可在定义中重复术语,不可在定义中用“它”“该”“这个”等代词开头,不可使用“指”“是”“是指”“表示”“称为”等词语[3]。若术语条目有“注”,应另起一行,“注”的内容应为小五号宋体。

2.6附录问题

标准的附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任何一个附录都应在正文和前言的相关条文中明确提及,每一个附录的前三行是附录的标识。第一行附录编号每字之间应有一个字的间隙;第二行附录性质应有括号,第三行附录标题应与下文或图相符。正确示例见示例7。

【示例7】

2.7单位问题

单位使用不规范,如在描述因数103即词头名称为“千”时,词头符号经常被误写为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K”,正确应为小写字母“k”。常见错误与正确示例如表2所示。

2.7列项问题

列项由引语和列项要素组成。在标准审查过程中经常发现没有引导语、引导语与列项的内容不一致等问题,如示例8所示。

【示例8】

“列项”特征是要有引语,并且引语所引出的内容即列项要素为并列关系。示例8中,存在条标题后没有引导语、b)和a)不是并列关系、b)与引导语内容不相符等问题,修改后如示例9所示。

【示例9】

3、改进建议

编写企业标准是企业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一项技术知识覆盖面广、具有严谨复杂特点的系统性工作[4]。针对提高企业标准的编写水平,对编写人员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a)学会利用标准检索工具。利用标准检索工具,快速准确地查阅标准文献,使标准中引用或使用的标准均现行有效;

b)明确标准化对象。编写人员要经过论证、研究、确定后,明确标准的名称及适用对象,以避免在编制过程中脱离预定的目标;

c)掌握GB/t1.1标准条款要求。编写人员应学习并领会GB/t1.1标准条款要求,只有清楚的认识到制定标准所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对能使标准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d)选用正确的企业标准模板。根据标准化主管部门制订的最新模板来编写,避免格式上的不统一;

e)标准能被未参加标准编制的专业人员所理解。为了使标准使用者易于理解标准的内容,在满足对标准技术内容的完整和准确表达的前提下,标准的语言和表达形式应尽可能简单、明了、易懂,还应注意避免使用口语化的措辞。

4、结束语

本文对标准编写过程中常见问题进行了梳理,还有很多编写问题不能全面地阐述。编写标准是一项需要字斟句酌、细致入微、精益求精的工作,在编写标准的过程中新的问题也是不断的出现,但只要正确、深入地学习GB/t1.1标准内容,提高对标准的认识,便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标准的规范性和正确性。

参考文献

[1]白殿一,逄征虎,刘慎斋等.标准的编写[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2]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S].

高中语文常见问题篇3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母语负迁移文化素质培养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折射。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这必然形成外语学习中的文化意识差异,也对我国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几年高考英语命题提供了这样一个信息:高考试题所负载的文化信息量不断增加,着重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不再只是语言知识。如果我们忽略了文化背景知识,用大量时间孤立地教授语言知识,则不仅费时费力效果不佳,而且会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

一、中学英语中常见的口语及书面语文化差异的分析

(一)书面语表达及口语交际文化方面的差异

1.在中国文化中,dog常被用来形容和比喻坏人,如走狗、狗仗人势等。在西方文化中dog却象征人类忠实的朋友,甚至是家庭的成员,如:acleverdog(聪明的人),atopdog(身居高位的人),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everydoghashisday.(每个人在一生中皆有得意之日。)等等。

2.问候语。中国人见面时打招呼说:“你到哪儿去?”“你出去?”这只是打个招呼而已。在英语国家这样打招呼,人们听了会不高兴,他们的反应很可能是:“it’snoneofyourbusiness!”英美人见面时常用的是“Hi!”或“Hello!”来招呼对方,然后谈论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或兴趣爱好方面的话题。

(二)生活习性文化方面的差异

1.私事与关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事,就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领土一样。对他人私事的干扰,就好比对一个国家的侵犯。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要避免去问以下这些问题:“Howoldareyou?areyoumarriedorsingle?what’syourreligion?”等等。这些“关心”式的问题对中国人并没什么不妥,但是对英美国家人士来说,这些是属“个人私事”问题,他们不愿别人过问。

2.称赞与谦虚。谦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之一,中国人常常是用自我否定来表示谦虚。当受到别人称赞和夸奖时,总是客气地说“我不行。”“我还差得很远。”之类的话。而西方人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他们会欣然接受对方的鼓励和称赞,并用“thankyou.”来回答。

(三)社会交往文化方面的差异

1.打电话。打电话的对话,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规则。教师要提醒学生用以下常用语:“thisis...speaking.”而不是“iam...”要说:“isthat...speaking?”而不说:“areyou...speaking?”谈话结束时,英美人大多会说:“thankyouforcalling.”因为在他们看来,给人打电话一是要花钱,二是要花时间。中国人没有说“谢谢你打电话来”的习惯,所以有时候会给英美人留下“无礼”的印象。

2.社交礼节。以please(“请”)为例。在某些场所我们不宜用please,比如让别人先进门或先上车时,美国人不说please,一般说:“afteryou.”但是初学英语的学生常用Yougofirst,这也是不恰当的。在餐桌上请人吃饭、喝酒,或者请人抽烟时,一般用“Helpyourself”,也不用“please”。

二、《新目标英语》教学中英汉文化融合意识培养的策略

(一)营造文化氛围,做好对比分析。

通过对汉英两种不同文化中交际规则及言语行为习惯的语用对比分析,有意识地展示两种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与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结合必修二中的bodylanguage这一单元对“介绍、问候”等语言功能项目,我告诉学生如何跟英语国家人士互致问候,向学生介绍英美等西方国家人士见面的礼节:多数讲英语的人初次见面时要说i’mpleased/gladtomeetyou.分手时,他们会说it’snicemeetingyou.或nicetomeetyou.

(二)在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

在平时教学中应注意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文化知识,有助于我们对英语词语的理解。例如:thecat’spaw(猫爪子)。有一则寓言说,猴子怂恿猫从火中取栗,约定分而食之。猫每取出一颗,猴子即剥开吃掉,结果猴子受惠,而猫被火灼伤爪子,受人利用而一无所得。英语中常用“猫爪子”来比喻“被人利用而自己并无所得的人”。再如学习peasant(农民)一词,如果你用它去称呼一个英美国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他会不高兴。因为“农民”在汉语中是中性词,而peasant在英语中往往是贬义词,常表示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人”,真正的农民在西方称为farmer。

(三)进行拓展练习,重视考试评价。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各级别的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必须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力争科学地、全面地考查学生在经过一段学习后所具有的语言水平”。考评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大多数是通过两个人的对话形式进行。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英汉口头言语方面的文化差异。这里仅举高三复习优化探究上许多学生问到的一题加以说明:

――Lucy,letmehelpyoufixyourcomputer.

――______.icanmanageitmyself.

a.that’sokB.no,thanksC.perhapsnotD.notatall

这个题目,不少同学选择了C。中国人含蓄,当中国人要拒绝别人主动提供的帮助时,一般是不好意思直接说:“不用!”否则好像显得太鲁莽太没礼貌。我们一般会先说:“不好意思麻烦你。”“还是不用了吧。”或者“别麻烦了。”等等。英美人坦荡直率,喜欢开门见山。按照英美国家的习惯,若不想要别人的帮助,一般只要说:“no,thanks.”就行了。因此,本题应该选B。我们应该了解和习惯不同文化的差异,才能更好地同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际。

采用对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进行考查评估这种策略,可以进一步推动对学生英汉文化融合意识的培养。在处理历年高考题及学生用学习报纸的习题分析发现,几乎每份试题中都出现了一定的以英汉文化差异知识为内容的考题,这进一步说明了培养学生英汉文化融合意识的重要性。综上所述,英语教师在教授英语知识的同时,必须十分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的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消除文化障碍,提高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敏感性,加强文化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高中语文常见问题篇4

一、趋向实用性

请看下面两道高考题:

1.写一张给亲属的节日或生日贺卡。要求:感情真挚自然,语言连贯得体,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出现真实姓名,正文50字左右。(6分)【2005年高考江西试题】

2.王孝椿准备6月16日在阳光饭店为爸爸过70岁生日,想请爸爸的老战友刘妙山夫妇那天中午12点来一起吃饭。请以王孝椿的名义给刘妙山夫妇写一份请柬。要求称呼得体,表述简明,措词文雅。(不超过40个字)(5分)【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河北、河南、山西、安徽等地用)】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孝椿恭请

六月七日

礼仪,是人们交往中约定俗成、共同遵守的必需的礼节和仪式。新时代的礼仪体现了人们的文明礼貌、平等尊重。礼仪类的专用书信,则是人们在交往中按一定的礼节和仪式要求使用的一种应用文,一般有请帖、贺卡、名片、题词、留言、贺幛、挽幛、贺信、欢迎(送)词、悼词、讣告等。它们一般都较简短、醒目、突出,格式也有一定的要求。以上两题主要从语言的运用方面考查学生应用文的写作知识。下面重点介绍请柬的写法。

请柬,也叫请帖。邀请某单位或个人来参加本单位所召开的会议、所举办的文娱晚会、庆祝会、联欢会等,或者是个人有什么喜庆事邀请一些亲朋好友前来聚会,为了郑重,往往写一张请帖送给对方。其写法一般是第一行写上“请柬”或“邀请书”字样,第二行再写被邀请单位或个人的名称(另外一种写法是在结尾处写上被邀请的单位或个人),另起一行再写正文,正文的结尾常用“敬请莅临”“敬请光临指导”等句,以示礼貌。在正文后面还要写“此致”“敬礼”字样。最后署名(盖章),写上日期。要求称呼得体,措辞文雅,正文的语气要热情诚恳,表述应简明,写明在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举行什么活动或邀请缘由等。

二、趋向文明化

请看下面两道高考题:

1.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辞谦语。(6分)【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四川、云南、陕西等地区用)】

示例: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意登门拜访”。

(1)邀请朋友到家里作客,可以说“下午我在家里等您来”,也可以说“下午我在家您”。

(2)把自己的著作送给人,可以在书上写“请您多提意见”,也可以写“××先生”。

答案:①恭候光临②指正

2.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辞谦语。(6分)【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黑龙江、吉林、广西等地区用)】

示例: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意登门拜访”。

(1)想托人办事,可以说“请您帮帮忙”,也可以说“您了”。

(2)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请您”。

(3)询问长者年龄,可以说“您多大岁数”,也可以说“您老人家”。

答案:①拜托②包涵③高寿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人们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联络感情、建立友谊的桥梁。语言是我们所知道的最庞大最广博的艺术。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同样一个意思,在语言上却有美丑之分、雅俗之别。如果措词谦逊文雅,就能通过传递尊重、友善、平等的信息,给人以美的感受,进而培植和增进友谊。

措词的谦逊文雅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他人用敬语、敬词;二是对自己用谦语、谦词;三是多使用雅语和礼貌用语。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这种礼仪,也鲜明地表现在汉语的敬语习俗中。古人对第二人称的敬称,常见的有“君”“子”“公”“足下”“左右”“先生”“执事”等。对君主则敬称“圣上”“陛下”等。敬语是表示恭敬和敬仰的词语,常用的敬语有“请”“您”“阁下”“尊夫人”“贵方”等等。敬语尤其多用在称呼对方的亲属,和别人谈话或给人写信时。在敬称对方亲属时常使用“令”“尊”“贤”三字。如称对方的父亲为“令尊”,称对方母亲为“令堂”,称对方的兄弟姐妹为“令兄”“令弟”“令妹”,称对方的儿子为“令郎”,称对方的女儿为“令爱”等。“尊”的语义更强,如称其祖父为“尊祖”,称其父亲为“尊父”“尊大人”。“贤”字则只用于平辈或晚辈,如“贤兄”“贤弟”“贤妹”,称其对方的配偶时,有时也用“尊”“贤”,如称其妻为“尊夫人”“贤内助”。此外还有一些敬语也比较常见,如称对方的学生为“高足”。

在日常交往、办事中也有一些使用较多的敬语,如:

与人相见说“您好”;问人姓氏说“贵姓”;问人住址说“府上”;

仰慕已久说“久仰”;长期未见说“久违”;求人帮忙说“劳驾”;

向人询问说“请问”;请人协助说“费心”;请人解答说“请教”;

求人办事说“拜托”;麻烦别人说“打扰”;求人方便说“借光”;

请改文章说“斧正”;接受好意说“领情”;求人指点说“赐教”;

得人帮助说“谢谢”;祝人健康说“保重”;向人祝贺说“恭喜”;

老人年龄说“高寿”;身体不适说“欠安”;看望别人说“拜访”;

请人接受说“笑纳”;送人照片说“惠存”;欢迎购买说“惠顾”;

希望照顾说“关照”;赞人见解说“高见”;归还物品说“奉还”;

请人赴约说“赏光”;对方来信说“惠书”;自己住家说“寒舍”;

需要考虑说“斟酌”;无法满足说“抱歉”;请人谅解说“包涵”;

言行不妥说“对不起”;慰问他人说“辛苦”;迎接客人说“欢迎”;

宾客来到说“光临”;等候别人说“恭候”;没能迎接说“失迎”;

客人入座说“请坐”;陪伴朋友说“奉陪”;临分别时说“再见”;

中途先走说“失陪”;请人勿送说“留步”;送人远行说“平安”。

同时注意多使用“请”字敬语。如“请笑纳”“请指教”“请您稍候”“请帮我一下”“请多关照”“请留步”等等。

谦语亦称“谦词”。与敬语相对,是向人表示谦恭和自谦的一种词语。我国古代君臣之间、师生之间、同辈之间的称呼,出于礼仪等方面的原因,有的要称名,有的要称字,讲究很多,不可错用。古人自称,除用“吾”“余”“朕”等外,还有许多谦称。例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称:“仆少负不羁之才。”“仆”乃第一人称的谦称。又如,“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太史公”是作者所任官职,“牛马走”则是自谦用语。此外,如“某”“愚”(“愚见”“愚意”)“拙”(“拙作”“拙见”)“鄙”(“鄙人”“鄙言”)等都是第一人称的谦称。

高中语文常见问题篇5

公文标题中常见错误:

标题是行政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主旨鲜明、重点突出、文字简洁、格式规范,是拟写案卷标题和编制档案检索工具的唯一依据。据此,须精心制作。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公文标题存在病句,最常见的有两大类:一是语句不合语法规范;二是请示、函、报告三者混淆使用。结合具体病例分析如下:

一、语句不合语法规范

例1、部、部、部、部优先提高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生活待遇的通知。

例2、高校关于进一步搞活校产办集体企业有关政策的试行办法。

例3、高校关于加快发展本院彩色印刷品生产若干措施的通知。

例4、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和深化普通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试行意见。

例5、高校关于认真做好一九九四年表彰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通知。

病例分析:

例1的介词“关于”应用未用。以标题中四个机关联合发文,其办文意图应是面向全国各单位的,但也可理解为只是面向本系统,易产生歧义,其原因是在发文机关与理由之间缺少了介词“关于”,应补上。

例2的动宾搭配不当。此标题中心词为“试行办法”,其限定部分为“关于”引导的介词词组,“进一步搞活校产办集体企业有关政策”,“搞活”的宾语应是“企业”而不能是“有关政策”,“有关政策”紧接宾语之后,则需要另有一个动词与之搭配,因为“政策”只能是贯彻执行,而不能是“试行”,“试行”的只能是“办法”而不能是“政策”。

例3的动宾搭配失当,文种使用不当。此标题“加快发展”的宾语应是“彩色印刷品”而不能是“若干措施”,阅文件内容有“决定采取以下措施”等语,应使用“决定”、“规定”。若使用“措施”等是非规定文种,应另拟发文通知,并随通知附发。

例4的标题有多项错误:

1、动宾搭配不当,标题限定部分“加快和发展”的宾语应是“普通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而不能是“若干问题”。“若干问题”需另外用一个动词与之搭配,2、在没有适配动词与之搭配的情况下,“若干问题”被迫充当限定部分的中心词,而“若干问题”不能限定“试行意见”;3、“意见”本属于导向性和参考性文书,不具强制性,在“意见”之前再加上“试行”实属多余。

例5缺宾语。此标题动词是“做好”后面缺少宾语“工作”应补上。

二、请示、函、报告三者混淆

例6、关于申请解决更换一台锅炉并大修一台锅炉的报告。

例7、关于申请1995年公费医疗补助费的报告。

例8、关于元旦文艺联欢会所需经费的报告。

病例分析:

例6的标题内容十分明确,就是要求解决问题,关键词是“请示”,“请示”的标题可直接准确概括出“请示”的内容,使人一目了然。正确的作法应是将“报告”两字替换为“请示”。

高中语文常见问题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朗读训练;提问

文言文内容在高中语文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高考中的比分也比较大,学习文言文一直以来都是学生的难点,因此,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改善教学策略,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成为当前语文教学值得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朗读和背诵的训练

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核心、关键,是教学的立足点。没有文言文语感,文字生疏,也没有停顿断句常识是高中生学习文言文普遍存在的问题,“读”是学好文言文的最好方法。熟读或背诵课文,当试题或课外阅读中出现一些实词解释,就能联系课文相应迁移,就能提高阅读能力,诵读和背诵是文言文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

二、教师针对文本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在引导学生读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重点字词和句子的点拨,疏通文章大意,既解决学生在字词句上遗留的问题,也能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涵。用大问题统领全文,也是教师在引领学生疏通文章的过程,以问题疏通课文的方式,比单纯地逐句逐段地疏通要有效得多,这样可以引发学生不断思考,由师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三、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将各册课文中出现的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18个虚词和常见的文言句式所在的句子挑出来,再选择一些简短而典型的例句来记忆背诵,使学生认识到文言文学习需要一定的语感和材料积累,为学生提供掌握文言知识的感性材料。这个工作,教师可以组织引导学生去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可以体验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改变教学观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科学安排,不断创新,激活文言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努力使文言文教学走出低效的怪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常见问题篇7

关键字:阅读能力;技巧

阅读理解是英语能力培养的重点项目,是高考的一个重要题型,分值高,题量大。可以说,做好阅读题是获得高考英语高分的关键。阅读理解考察的根本是检验学生对有关信息的加工能力。阅读理解的功夫应下在平时,多分析题型和了解考点。通过近几年来对高考英语的研究和分析,我们不难总结出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

1.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七选五解题技巧

近年英语高考实行新课改后增加了一种新题型—阅读理解七选五(阅读填空)。这种题型来自于宁夏课改后的新高考,虽然是新题型,但在解题技巧方面还是有章可循的。

(1)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

分析篇章结构,把握全篇文脉是七选五解题的关键。阅读全文后应先把握文章的段落层次,找出每段的主旨句(topiCSentenCe),这样能够有效地把握各段的中心意思从而分析各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能进一步把握文章的主体脉络。

(2)语段的理解和把握

语段是句子和语篇之间的中间层次,构成语段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靠句子之间意义的结合,二是靠句子之间的关联词。从逻辑意义上看,语段的句际关系可分为平列,顺序,层递,转折,解释,因果等关系,同时,我们可是借助句子之间的连接性词语来把握,如平列关系(first,second,third..;first,second,then…;foronrthing,foranotherthing;等),转折关系(however,nevertheless,inspiteof,inanycase,otherwise等),承接关系(so,therefore,thus,asaresult等),层递关系(also,further,likewise,moreover,inaddition,what’smore,notonly…butalso等)。我们在分析语段层次时,最主要的还是真正体会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把握作者思路,才能真正理解文章。

结合以上内容,对七选五解题技巧的归纳与步骤如下: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通读答案,找出和文章相对应的关键词。根据文章整体结构,具体内容及关键词,将选项填入空白处。将所选答案带入文中,再次通读全文以确保符合文章的结构及逻辑关系。研究多于选项,确定排除理由,最终确定答案。

2.高考英语传统阅读题型解题技巧

在阅读过程中,首先要快速浏览全文,掌握主旨大意,尽可能多的捕捉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在此建议在读前快速浏览问题题干,找出问题中的信息关键词,带着问题去阅读,往往会事半功倍。下面根据各个题型给出相应的解题技巧和建议:

(1)主旨大意题

一般主旨大意可分为两类:

a.确定文章的标题和主题

标题用来概括文章内容,它可以是单词,短语或句子。确定文章标题要独特新颖,概括性强,短小精炼。常见的标题型题干:

what’sthebesttitle/mainideaofthepassage?

what’sthetopicofthearticle?

b.主题句及主旨大意的概括

通常情况下,说明文和议论文都有主题句,而且多位于文章的开头,有时也会在文章中间或末尾。但有时也有例外。这种情况下,考生应把握每段的主题句并弄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主题句必须能简洁明了地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常见的主题句和主旨型题干:

what’sthetopicsentenceofthepassage?

thispassage/textmainlytellsusthar_____.

(2)事实细节题

这种题型一般只针对某个特定细节,他们都是根据文章中的信息如事实,例证,原因,过程,论述等提问。此类题型一般分两种。第一种是直接理解题,在原文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第二种是词义转换,正确选项是原文有关词语或句子的转换。问题常以when,which.what,how,who,why等引导。有时问题具有迷惑性,如

whichofthefollowingisnottrueinthepassage?

allthefollowingstatementsarenottrueexcept______.

解细节题的要领是:仔细阅读材料,寻找答案来源;看准题目要求,避免干扰项;对比相似表达,正确使用排除法。

(3)推理判断题

推理题是在掌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之上,要求学生对作者的态度,意图及文章细节发展做出正确的推理判断,力求从作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不是按照自己的主观臆断做出选择。因此,考生要运用主题句去推测文字背后坐着的意图。特别注意表达情感,态度和观点的词语。常见提问如下:

whatcanyouinfer/learn/concludefromthepassage?

what’stheauthor’sattitudetowards…..

whatdoesthepassagesuggest?

(4)词义猜测题

在这类题型中,考生会被生词所困惑,甚至被已熟识的单词所误导。猜词时应把四个选项逐个代入原文,选择最合理的一项。例如:

thismeansthatevenaveryshyperson,thetypewhoisreluctanttotalkincompany,………..

a.slowB.carefulC.eagerD.Unwilling

根据ashyperson可推断出这一类型的人是不愿意当众讲话的,故答案为D项。做此类型题考生要有上下文观念,运用构词,定义,对比因果等方法通过上下文线索确定词义。

综上所述,阅读解题技巧的培养和锻炼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见成效的,需要考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要积累词汇,总结高频词汇,做好阅读后的总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天坚持做阅读题,掌握好做题时间,长此以往,阅读能力会逐步提高,从而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常见问题篇8

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不断发展,中外在各方面的交流也日益增多,尤其在学术交流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中外科技和信息交流对于促进中国科技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在科学文化交流上一个重要的障碍就是语言障碍。近年来国外在预防医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发表过许多文章,对于我国预防医学的发展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但是要获得知识方面的交流一个最主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外文文献的阅读,而外文文献的理解和翻译则是这个过程中无可避免的一个环节。预防医学文献在汉译英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尤其在专业术语翻译方面,一些小的偏差很可能导致很大的错误。因此,预防医学常见术语的翻译是中外医学交流的重要方面,正是基于这样的作用,文章就预防医学英语术语翻译的问题作出相关探讨。

2预防医学常见英语术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2.1原文理解误差

原文理解偏差是指在预防医学相关文献汉译的过程中,不能够根据整句话或者正片文章的语境去正确理解文章中所涉及的术语的正确意思。从我们历来文章翻译的统计情况来看,“逐词逐字”翻译是英文文献翻译的过程中的一个通病,当然这个问题也存在于预防医学文献翻译中。因此,在阅读或翻译预防医学相关文献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反复推敲,得出文章中术语的正确含义。

2.2术语汉译的偏差

在英语翻译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用词表达,即能够将英文原文中所表达的意思用汉语恰当、准确地表达出来。一般情况下,预防医学专业人员能够清晰地理解英文文献所要表达的实际内容,但是在将英文翻译成汉语使之连贯地表达一句话时却经常出现表达不清晰、原文汉译不明确等问题。因此,在术语汉译的过程中,既要能够准确地理解短语或句子所表达的内容,还要能够选择合适的汉语词将之表达出来。

2.3术语翻译专业性偏差

预防医学所涉及的专业广泛,因此要求预防医学专业人员所要掌握的专业术语的词汇量要十分丰富。在预防医学术语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许多专业词汇可能在英语层面上有多层含义,即一词多义。这就要求预防医学专业人员对词汇有很强的甄别能力,能够第一时间将英语术语与中文词汇的预防医学专业术语相对接,正确地理解词汇所要表达的专业内容。因此,预防医学专业术语英语翻译要求对中文专业术语有广泛的积累,同时需要对专业术语的具体含义有明确的理解和掌握,以防在遇到一些生僻的专业术语时能够根据语义的解释实现中英文术语的正确匹配。

3预防医学常见英语术语翻译实例

3.1流行病学术语英语翻译

流行病学在预防医学英语翻译方面涉及的内容较多,因此对于这一方面英语术语翻译问题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现介绍实例如下:across_sectionalstudyreportedthatthelikelihoodofbeingobesecouldbereducedbyasmuchasonehalfwithaphysicallyactiveoccupation.在上面例句当中,有人就可能对“cross_sectional”翻译上出现偏差。在英文单词本义来讲,“cross_sectional”是“交叉部分研究”的意思,但是放到预防医学的流行病学科中则不能仅依据表面意思进行翻译。根据我们所知道的流行病学知识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可以得出,这里的“cross_sectional”实际上是“横断面研究”的意思,是描述流行病学的一种研究方法。另外,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中还有许多要注意的问题,如“case_controlstudy”按照英文字义解释为“案例控制研究”,在预防医学中流行病学科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讲则应该翻译为“病例对照研究”,也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一种。

3.2关于exposure的翻译

“exposure”是预防医学期刊或文章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词汇,在与不同的学术名词搭配中期解释也有所差异,如pollenexposure、chemicalexposure、exposuretoharmfulcontaminant等。对于“expo-sure”的解释,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environmentalHealthCriteria214中给出了明确的定义:exposureisdefinedascontactovertimeandspacebetweenapersonandoneormorebiologic,chemicalorphysicalagents.即翻译为“exposure被定义为基于人与一种或更多生物的、化学的或者是物理的超越时空概念的接触”。对于“exposure”在预防医学中的具体应用选择其中两个实例解释如下:exposureassessmentistoidentifyanddefinetheexposuresthatoccur,orarcanticipatedtooccur,inhumanpopulation.此句中,“exposureassessment”是“暴露评估”的意思,是预防医学中一个专业名词。Chronicarsenicexposurefromdrinkingwater(groundwater)wasassociatedwithincreasedincidenceofskinlesions,evenatlowlev-elsofarsenicexposure.“arsenicexposure”是指“砷暴露”,这个名词在一般英语日常用语是不常见的,仅仅可能会在预防医学或卫生医学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词汇,专指程度很高,因此需要在翻译时尤其注意。

3.3病原微生物英语翻译示例

病原微生物在预防医学英语翻译中出现的也比较多,尤其要注意病原微生物这些专业名词在语句中的特殊用法,现将病原微生物的具体翻译实例列举如下:polymerasechainreactionanalysisisamplifiesnucleicacidsexponentiallyandisparticularlysensitivetothedetectionofinfec-tiousagentssuchas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cytomegalovirus....在上面例句中,对于“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多数情况下人们会忽略其中的语法结构将其翻译为“分枝杆菌肺结核”,实际上在英语语法结构和语言结构中有涉及病原体名称的词语通常情况下要后置,因此在这一方面要尤其注意,以免出现严重偏差导致整个语言结构理解的失误。

4结论

高中语文常见问题篇9

关键词:英语专业一年级英语口语准确性

一、引言

英语口语作为英语的最主要的输出方式,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中国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较弱的现象十分普遍,口语能力的提高一直是其英语学习的一大瓶颈。比如,日常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外语学习者即使在语法、词汇等方面和母语学习者十分接近,但发音往往会带有地方口音或错误,很难达到目标语水平。大部分英语学习者在从中介语到目标语之间的过程中停止不前,其中式英语极可能发展为哑巴英语。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基于大学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的期末口语考试的录音样本,以准确性为维度考察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并结合文献和一线英语教师的经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帮助同学们发现并改善口语准确性问题。

二、文献综述

国内学界对于英语学习者口语准确性问题的研究不一,有针对高师英语专业学生、高职院校学生、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等。由于对象群体的不同,各个研究角度也是千差万别,而细化针对英语专业学生的研究相对较少,缺乏语料样本。

目前,主流观点把中介语石化成因分为理论和现实因素。理论因素有母语迁移、培训转移失误、外语学习策略、外语交际策略和目的语过度概括等。现实因素有英语基础较差、学习中存在情感障碍、口语输入不足和输出失控;交际反馈及目的语文化缺失等。

学者们也提出了对应措施。张晖等建议提高英语启蒙教师自身语音水平。李丽娜主张教师大量输入地道目的语,采取正确纠错方式,注重目的语文化导入。而郑霁鹏提出多方位输入等六点原则。也有学者对口语输出进行流利性、准确性、复杂性三个维度的考查,设计了系统实验,借此探究三者与英语日常教学因子的关系。

根据上述文献分析,可以看到很多国内外专家学者都在英语口语方面做过努力并提出过有建树的见解。他们意见也不约而同地统一,都集中在教与学方法的改进上,这也为我们研究提供了一个明确方向:找出学生在英语交流中常见的错误,寻找根源,从教与学方法的改进上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常见准确性问题探讨

本研究小组采用录音笔在浙江工商大学英语专业大一班级的期末口语考试现场录音(其考试内容为故事复述),收集到比特率为1411kbps的录音,后用Goldwave软件切割录音,并转写成文字得到有效语料56份,将其经过三次校对转写成文字后标记语音文本中的各种问题,并进行交叉校对,以确保转写和标记的准确性,最后统计准确性问题类型。

1.准确性的定义。英语语音准确性是指所产出语言与目的语目标相一致的程度。英语语音准确是英语语言学习的基础。而多数标准测试中,对语言准确性的定义标准都包括诸如语法、词、语音、社会语言学能力或语用能力等因素。但在确定口语准确性的程度方面,语法错误仍被认为是主要因素。本研究采用比较通用的准确性测量方法――无错误小句比。无错误小句比是指完全符合目的语语法规则的小句数量占所有小句的百分比;百分比越大,准确程度就越高。

经过数据统计,英语专业学生常见口语准确性问题主要为:(1)发音错误(35.91%);(2)语法错误(23.83%);(3)词汇误用(31.34%);其它(8.92%)。

2.发音错误。语音是语言存在的物质基础,其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学生口语准确与否的判断,包括元音、辅音、音节等内容。样本中常见学生发音错误有辅音错误(9.17%),元音错误(8.39%),吞音(8.08%),辅音缺失,增加元音等。

③受母语汉语的影响,将辅音发成类似拼音中的声母。

(3)辅音缺失。辅音缺失常出现于词尾,语速过快,词尾辅音常常轻读,导致同学们习惯性地忽视词尾辅音。特别是当相同或相似的辅音距离较近时,学生常常会省略某个辅音以使发音连贯。

分析辅音错误和辅音缺失的现象,不难发现,其实它们与语言学习者本身的英语基础有很大的关系。这就需要追溯到学习者在最初接触英语时授课老师的音准问题,启蒙老师的发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发音。

绝大部分同学在吞音问题上或多或少是自知的。认识到了问题却不能有效改正,说明吞音问题不仅涉及知识本身,也与其他因素有关,比如,个人的紧张程度也会影响到发音的准确性。

3.语法错误

语言三要素:语音、语法、词汇,相辅相成,语法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本次研究显示,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语法问题主要体现在时态错误(3.08%)、主谓一致错误(0.82%)、人称代词误用(性别色彩混淆)(0.85%)等方面。

(1)时态错误。时态,即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我们的语料显示,在口语交际中,学生经常因为紧张或者过于急切地想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忽略时态的问题;特别明显的是一般过去时,一般现在时和现在完成时的误用。

如“ibuyapenforheryesterday.”动词“buy”的一般现在时显然是不对的,再如“ilefthomebeforehereturned.”应该把“left”改为过去完成时“haveleft”。时态虽是细节,但它决定了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使用不当可能造成语义的分歧和信息的误读。一些复杂时态如过去将来时、过去完成时等,在口语交际时更应引起注意。

(2)主谓一致误用。简单的主谓一致在口语交际中不存在太大问题,无非是“theyare…”“youare…”“iam…”“heis…”等等。而有些特殊的主谓一致问题经常会引起学生困惑,导致语法错误:①表金钱、时间、距离、价格或度量衡等的复合名词作主语时,通常把这些名词看作整体,谓语一般用单数。如“threeweekswasenoughformakingthepreparations.”而学生看到复数名词就很容易直接用复数谓语动词。②在一些有指代意义的单词后面的谓语也很特殊,如代词what,which,who,none,some,any,more,most,all等词的谓语单复数就由其指代词的单复数决定,如“allisright.”“allarepresent.”学生经常不辨代词所指代的内容而犯错误。

(3)人称代词误用(性别色彩混淆)。由于汉英语音语义系统人称上的差别,英语学习者很容易就会混淆所用人称的性别色彩。汉语中“他”“她”“它”三个常用人称代词都是同一发音,而英语“he”和“she”就存在很大的区别。而口语交际是即时信息的输出,如不能即时转变英式思维,很容易混淆这两个简单的人称。最好的方法是加深英语母语国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了解英语文化背景,锻炼学生的英式思维。

4.词汇误用

词汇误用是指适合于特定的语境语义的词突然被转用成其他相近、相关的词甚至被无关的词替代,从而导致的词不达意的现象。比如,同学在表达“peoplearoundtheworldareallcrazyaboutthattVplay.”时将“crazy”发成了“ready”,导致该句子无法与前后文连贯,语义表达不清。这种现象背后是学生受中国式思维的影响,造成词汇负迁移,词块和词汇积累不足,说话时不刻意注意而引起词汇误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前后一致性问题。

四、问题溯源与建议

1.学生对词块的掌握不到位

学生考试时由于准备不足或者过度紧张会出现记忆空白现象,对那些较难发音的词汇更有可能发音不准。同时由于平时对固定搭配关注不够,学习者对某些词块的记忆并不精准,这些问题在紧张情况下就更易暴露。词块和词汇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导致同学们用词不准确,在特殊语境中找不到合适的词来恰当的表达自己所要传达的意思,随便想词充数,以便能继续之后的口语内容。

因此,教师要注意重视对学生的情感疏导,缓解一些由于过度紧张或临场发挥失利而产生的不好意思开口说英语,甚至是不敢开口说英语的情况。其次,也要注意多形式授课培养学生口语输出能力。传统的老师唱主角的授课教学模式已很难满足要求,教师不妨尝试通过模仿经典名人演讲、赏析英美大片、组织小组辩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多渠道多方面知识输入,尽量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

2.英汉两种不同语系造成的学习困难

由于英汉语音系统的不同,某些语法规则掌握困难,相邻音同化技巧不足,对人称差别掌握不到位等原因,英语学习者很容易就会形成语法错误,如时态用错,混淆所用人称的性别色彩等。另外,模仿不到位和地域口音差异,以及受中国式思维的影响,也易导致学生对于音素的发音水平不一。在词汇的选择上,学生倾向于将英语与汉语的词汇机械的一一对应,只记住英语对应的汉语的意思而忽略具体的语境与词汇的感彩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母语干扰。

母语干扰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学生英语口语的不地道和中式表达上,而一个合格的英语学习者,应该是思维先于表达。因此,学生在表达时要尽可能多的减少母语干扰,用英语的思维方式说话,全面准确地输出自己所要表达的信息。对于教师而言,则应该加深英语母语国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锻炼学生的英式思维。比如,多听英美新闻、广播,推荐学生阅读一些适合英语专业学生发展水平的英文报刊杂志等。

3.学生忽视英语语音的重要性

很多时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局限性,无法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错误与不足。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反复强调并加强监管,恰当地、适当地指出并纠正学生在语音方面的错误,特别是在发音时注意唇形和嘴部肌肉的运动。教师还需恰当选择教材,在考虑课程标准和学生发展现实水平的基础上对于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帮助学生改进英语发音。

参考文献:

[1]李丽娜.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石化现象成因及干预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37-38.

[2]李丽娜.中介语石化现象及激活英语口语教学的对策[J].安徽文学,2010,(11):157-158.

[3]李珊珊.口语语篇能力生成的跨文本迁移路径与理据――一项基于以写促说模式的研究[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07):12-19.

[4]倪育萍,由锋,尹继伟.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提高的有效性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11,(02):83-86.

高中语文常见问题篇10

一、初中英语阅读中常见错误与分析

1.过分重视语法学习,而忽略学生语感的培养。许多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只是让同学粗略的读懂文章的大意,不让学生自己独立的去进行思考,自行感悟文章中的奥妙,而是过分的重视语法的学习,重视文章中的人物、事件以及情节,而对于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结构以及作者写作意图等方面不求甚解,只将文章作为学生学习语法的一个工具,忘记了阅读本身的功能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语感,以便学生能更好的提高英语阅读水平。

针对此类问题,教师应首先明确阅读对于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性,平衡好语法学习以及文章中心思想以及写作意图方面的学习,让学生自主的在深入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感悟文章的内涵所在,教师在课堂中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教给学生一些在阅读中培养语感的方法,例如:教给学生们“正确的读、大声的读、有效的读”的阅读方法,因为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感,首先必须要指导学生的朗读,让他们掌握流利自然的语音语调,从而为培养良好的语感打下基础。

2.传统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单一,不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一般都是首先进行英语生词的学习,然后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并回答一系列的问题,再让学生听录音进行朗读,最后就是做一些习题来巩固文章的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师生之间很少进行互动。这样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不能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没有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将阅读看做统一化而不是个性化的行为。因为每个学生的阅读速度快慢不一,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也各不相同,这样传统单一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出来,可想而知其课堂效率也是非常低下的。

要想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首先应明确学生是英语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英语学习中的“引导者”而并不是“领导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本着平等互助的原则,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阅读的学习中去。在课堂中,教师应首先给学生规划一个大体的学习思路,让学生主动发现探索问题,在发现探索的过程中增强英语阅读的能力,同时教师应负责为学生指点迷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接受阅读知识。此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增设一些互动问答、游戏的环节。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更能为解决阅读个性化的问题提供一条捷径。

3.缺乏阅读策略的指导。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关于阅读策略的指导往往是容易被教师忽视的。缺乏阅读策略的指导会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知道怎样捕捉文章中的有效信息,阻碍他们对于一系列问题的正确判断,同时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针对此类问题,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教师可以教授给同学们根据不同的文章题材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例如科普类的文章专业词汇多、阅读难度大,可以采取略读、跳读的方法,读懂每段的中心句,了解文章的大意,根据阅读题目再在文章中找寻答案。叙事类的文章往往阅读难度小、生词少,因此可以采取精读的方法,这样对于提高做题的正确率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二、初中英语写作中常见错误与分析

1.语法类错误居高不下。在初中英语写作中,最常见的就是语法类的错误,大致包括以下四种:(1)主谓不一致。即语法形式上要一致,意义上也要一致。(2)时态错误。(3)冠词误用,表现为该用冠词的时候不用,不该用的时候却用了。(4)中式英语现象严重。许多同学在写作时经常用中文的表达方式来进行英文写作,此类的写作语法错误会大大降低英语作文的分数。

对于此类问题教师最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练习,选取一些容易出错的以及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反复进行练习,针对同一类语法情况进行辨析练习,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法水平的目的,从而降低英语写作中语法的错误率,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2.写作逻辑混乱。许多学生在拿到英语题目后,还没想清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应该详写哪些应该略写就开始下笔写,边想边写,写到哪里算哪里,从而使得整篇文章逻辑思路混乱不清晰,没有较强的层次感。

对于此类问题的解决可以分成两个步骤,教师首先为学生们介绍一些好的范文并进行讲解,让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必要时可以进行背诵。然后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列提纲的方法,让学生在写作之前先列一个提纲,想清楚写什么,写哪几方面,哪里详写哪里略写,并参照一些范文写出更具逻辑性的英语文章来。也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通过缩写课文、连词成句、连句成篇的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解决写作逻辑混乱的现象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