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企业常见的财务风险十篇企业常见的财务风险十篇

企业常见的财务风险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18:34

企业常见的财务风险篇1

关键词:eRp系统;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对策

一、eRp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常见风险

1.管理理念风险

虽然eRp管理信息系统基于先进的管理理念,但它的引进和运用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业具体特点,从现阶段我国企业让处于构建现代企业制度过渡时期的客观现实,完全依赖于eRp系统,并对企业管理基础、信息化程度不管不顾的做法是不科学、不可取的,特别是当前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管理方法仍与国际上成熟的管理模型差距较大,单纯依靠eRp软件提倡的新思想或新概念难以真正改变企业经营管理落后局面。再加上eRp管理系统提及的信息源不仅来自企业内部,还来源于企业上下游的外部信息,则eRp系统实施过程中,企业领导者管理思想的错位将带来两大风险,一则领导层在eRp项目中放弃应有的领导权,致使其深陷被动的从属地位,二则经营管理者仅仅把eRp项目定位为一般性计算机项目。前者会造成企业难以充分发挥领导、组织、调度、指挥作用,后者则会给企业产生误导,使得企业无法站在宏观、竞争、战略的高度,把握eRp项目实践中的机遇,出现的问题也较难及时解决。

2.软件选型风险

购买国产软件抑或选择国外进口软件,对任何一家选购eRp系统软件的企业来讲,这都是一个麻烦的问题。从现在市面上eRp软件种类看,即使系统相同,其内容、针对的问题都会因实际情况而不同。特别是国内软件企业研发的eRp系统,由于其在功能性、专业性方面尚不完善,企业组织管理很难完全对此种软件系统产生信任和认同,即使eRp系统在企业计算管理功能上做得较为出色,其在组织管理功能上也极易显得不足,比如一些国产eRp软件系统的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功能未能融为一体,且独立的功能和国外软件差距甚大。此外,模块安装顺序问题也是eRp系统选型时常见的难题,其主要在于eRp系统包含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子系统,在软件使用过程中,无论哪个子系统出现问题,企业都无法正常地、良性地向前发展,如果子系统之间不能按照合理的顺序工作,则企业业务流程更易陷入混乱状态,企业正常工作也随之难以保证。

3.内部控制风险

eRp系统软件以流程式管理思想为基础,其在技术上强调软件功能集成性及数据一致性,这意味着eRp系统既能促进企业不断提升管理效率,同时也会增加企业运营管理的不确定性。针对传统eRp系统中客户端/服务器的结构,现代企业极易由于此种分布式技术架构的存在,而遭遇更多有意或无意的系统攻击风险,则/服务器结构系统应支持异地登录和访问权限。如此一来,eRp系统又改变了企业内部员工的职权,在这一角色转变和适应中,员工对新的系统所具备的特点需要一段时间的消化和理解,但eRp系统只对数据捕捉进行一次性完成,而不会长期等待,导致企业相关管理部门在信息质量控制难度上增加,管理人员所获取信息也会出现偏颇,企业内部控制无法保障效果,企业业务决策自然难以实现科学化。

4.技术人员风险

现代企业以人为本,包括企业外部软件供应商及内部系统操作人员在内的系统实施技术人员,都是现代企业在运用eRp系统中所必须同时给与充分重视的人员。如果不能深入了解eRp系统功能、系统操作人员不具备相应的实施经验、供应商不熟悉企业业务流程,而单纯依赖企业内部技术人员,或者完全依靠系统供应商,这都会对企业经营管理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但当前多数财务管理人员对企业内部网络系统的数据与信息都持被动使用状态,系统设计、建立及维护过程也都主要倚重计算机人员,这使得财务监控系统在其功能扩展及维护中,缺乏相关计算机专业人员的有效介入,现有财务管理人员很难熟练操作网络财务系统,进而不会把eRp当做支持企业财务决策、财务控制、战略管理的系统。与之相对的是,企业内部信息技术人员往往只依照既定的需求,对eRp系统进行设计、建立和维护,对不断变化的动态及财务管理则投入较少的关注和服务,有些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企业也只是由计算机人员具体实施系统开发、扩展、维护工作。总体来讲,财务管理人员不参与eRp系统的扩展与维护,eRp系统将注定难以发挥财务控制与支持管理决策的功能,企业也将随之遭遇技术人员风险。

二、eRp环境下企业风险控制的主要措施

1.革新企业管理

在运用eRp系统过程中,管理者往往对其基本思想、根本含义无法深入理解,且不考虑本行业、企业以及我国国情,而盲目照搬其他企业模式,这是eRp项目实施不成功的主要原因。现代企业使用eRp系统,须首先触及企业生产经营一线,在切实调查研究基础上,实事求是、更新观念,将eRp系统作为企业内部一把手工程开展业务活动,比如成立eRp系统工程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由企业主要管理者任组长,具体业务由专门的组员负责。同时还要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成果,合理规划、筹划、整合企业内部人、财、物等方面信息,比如网络技术决策、经营业绩审核、网上支付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及安全控制程序决策等,合理控制实施中的风险,加强风险管理,进一步完善风险控制措施。

2.重视eRp系统软件选型

市面上eRp系统种类繁多,不同的软硬件供应商、科研研所、软件开发单位等在技术上依托于不同单位,如何选取良好的依托单位,并与之构建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这是现代企业在获取eRp系统软件外部条件时应着重考虑的问题。实施eRp系统之前,企业必须认真调查研究,对合作方专业技术实力、产品性能价值比、合作意向、技术支持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最详尽的了解,以选取最适合的合作单位。

3.变革再造业务流程

企业业务流程应随着eRp系统实施需求的转变而发生变化,并且还要和eRp系统具体的实施工作保持紧密联系,对于当前国际上eRp标准应用软件所凝聚的先进化管理思想和最优经验,企业可参考一套行之有效的推进企业流程再造的方法。其具体表现在:据企业所处竞争环境及其原有流程特点,对流程重组的必要性和可靠性加以分析,同时选定必须变革的关键业务及需要重组的关键流程,适时进行流程重组,做好eRp系统实施前的宣传准备工作,合理化编制重组计划和目标;对现有运作系统业务流程了解前提下,发现其优缺点,改进缺点,分析研究流程间信息和数据交流情况;设计新的业务流程,选定能支持新流程的平台;流程重组;评估新流程成效及eRp系统应用效果等。

4.培养复合型人才

对会计人员提出更高要求,比如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促

进财会人员在日后工作中能够适应收集和整理会计与财务资料的工作,具备财务管理流程化的管理能力,掌握会计核算原理和eRp系统整合知识。在实施eRp系统中,应营造学习型企业氛围,自企业管理者到普通员工,都应在日常岗位工作中坚持学习和后续培训,重点要培训eRp理论、eRp系统软件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内容,使会计人员能从传统繁杂的记账、算账、报账中得以解放,并提高其在经济管理、企业决策方面的重要性,重视会计人员在分析价值、提供咨询方面的作用。

5.构建内控制度

eRp系统实施优点在于将企业业务数据统一化,实现企业数据共享和在线管理,这决定了该系统运行操作中应强化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环节的控制管理。输入正确、可靠的数据,确保eRp数据准确,这需要保证输入的数据有对应的授权,经相关部门及人员审查后方可通过;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要相互隔离,数据备份、数据恢复功能使用合理化;任何一项数据的输出都要先通过核对,确保数据经处理后没发生丢失、重复现象,人工和机器同时审核输出的数据,输出的磁性介质资料及打印资料须经主管人员审批,且由专人保管,并对日期、名称、份数、送达部门等信息进行登记。使eRp环境下的各种数据信息和资料都得到很好的掌握,以最优的措施,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三、结语

企业常见的财务风险篇2

关键词: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1财务风险的含义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活动中由于企业外部环境及内部影响,出现各种难以预料并无法控制的不确定因素,而使企业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广义的企业财务风险包括投资风险、筹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风险四种;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经营而引起的筹资风险或融资风险。财务风险的防范目的都是力求最大程度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并获得最高的企业效益,是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和保障。

2财务风险的常见类型及其特征

2.1常见财务风险的类型

2.1.1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指的是企业筹集资金过程中受到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影响,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最终对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再融资风险、财务杠杆效应、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等。

2.1.2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产生的对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影响了企业的盈利水平,最终使企业可能会蒙受收益损失甚至本金损失的风险。企业的投资有两种:一是直接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购买证券,其中证券投资又包括了债券投资和股票投资两种基本形式。

2.1.3经营风险。经营风险又称营业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受到来自企业供、产、销各个环节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而最终导致的企业资金运转迟滞的可能性。经营风险主要包括生产风险、采购风险、应收账款变现风险、存货变现风险等。

2.1.4资金回收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指的是公司产品销售出去后,受到市场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导致公司货币资金收回的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性。时间上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长时间的拖欠资金,客户未能在规定的信用期限内对企业付款的可能性;金额上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企业应收账款可能最终无法收回并形成“坏账”,直接对企业的现金流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2.2财务风险的特征

掌握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是企业进行财务预警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企业更加充分的了解了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企业管理者才能制定更有针对性防范措施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规避甚至化解。总体来说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具有特征如下。

2.2.1共存性。市场经济的规律告诉我们,收益与风险往往成正比例发展,该规律同样适用于公司财务风险与公司经营收益,也就是说收益越高风险越大,收益越小风险越小。因此可以说企业的财务风险与其经营收益具有共存性的特征,正因如此,科学的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将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并对提高企业的经营收益起到良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2.2.2不可预测性。在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的几种常见类型里可以看到,企业财务风险几乎存在于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以及各种生产经营活动中,可以说企业对经济利润的追求与企业需要面对的风险是分不开的。然而,复杂的市场经营环境势必会对公司财务系统造成很多不确定的影响因素,例如企业在投融资过程中会遇到难以预料的情况,使企业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误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经常发生账款无法收回,也就是“坏账”的产生,势必对企业造成较大的损失,减少企业的预期收益;税息前盈余下降或小于资金成本情况的出现,将导致企业资本利润率加速下降,最终使企业遭受利润损失。

2.2.3客观性。财务风险的客观性是指造成企业财务风险原因的必然性和不可抗性,表现为财务风险的不可避免性以及潜在的偶然性。导致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包括经济市场环境、社会政治背景以及来自竞争对手经营战略的不确定性,市场经济参与者的认识局限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规律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以及管理人员在其他方面能力的有限等,以上因素在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这些因素将为财务风险的存在提供客观基础和依据。

2.2.4损害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因此不管哪个环节出现的财务风险都将对公司的利益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3公司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3.1外部环境的复杂性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时刻受到企业外部大环境的影响,包括来自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等,而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更是需要外部大环境的多方支持才能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创造条件和保障。由于这些因素大多是无法预料的,一系列的外部大环境在给企业创造机遇的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可预知的风险和挑战,在缺乏财务预警机制的情况下,企业的财务状况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直至出现波动,这时候财务风险就会随之而来。

3.2管理人员缺乏财务预警意识

在很多企业中,不乏企业领导者过于注重经营利润,而忽略了公司财务的重要性。企业管理人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比较薄弱,公司上行下效,作为财务管理人员并不能从根本上认识财务风险的存在,甚至对财务风险的本质一知半解,将很大程度上提高财务危机出现的概率。财务人员日常工作中只是敷衍了事,并没有深入了解财务状况,致使许多财务风险在发生之初没有被及时的发现,未采取有效措施制止风险的进一步扩大,直到最后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严重的后果,影响了公司的预期收益。

3.3财务体制不完善

在很多企业中尤其是股份制公司中,往往由投资份额较大的股东决定企业的投资和大部分的企业经营活动,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未建立较为完善的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加之企业领导人员缺乏科学的预见性和市场洞察力,或者错误的估计财务投资的可行性,甚至出现企业领导者根据自身喜好进行投资的情况,势必造成决策的高失误率。另外,缺乏一套完整系统的企业内部财务体制将伴随企业资金链断裂的可能性,以上因素将影响企业发展,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财务危机和挑战。

4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

4.1管理者风险意识的提高

在多数企业里,由于管理人员缺乏财务风险意识而造成公司财务损失的比例较高,因此提高管理的风险意识显得尤为重要。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对财务风险具备准确的职业敏锐度和判断能力,在所属职责范围内及时发现和准确估计财务风险,公司需要自觉的培育和完善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及时关注和跟踪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及时有效的调整财务管理方针和企业经营战略,以适应多变的外部环境,并最终达到预防财务危机发生的目的。

4.2选取科学合理的观测指标

财务风险预警就是选取一系列数据,借助各种分析工具,综合采用各种分析方法,对数据的发展和变化进行观测与分析,及时发现企业经济的波动情况和财务运营潜在风险。这些数据多是来源于企业的经营计划、财务报表、相关经营资料及收集的外部资料等,需要企业借助管理咨询平台提供及时而准确的经营数据结果,供管理者及各部门负责人进行观测。当有超出正常经营指标范围外的数据发生时,就表示企业财务状况出现危机或异常。因此数据指标的选取一定要具备科学合理性,数据选取的合理科学决定了财务数据观测的准确,将为一切财务风险的预警和观测提供基础和保证。

4.3多元化经营

为了有效的规避财务风险,大多数企业家也都明白一个道理,即不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其中多元化经营是大多数企业经常采取的措施,多元化经营指一家企业同时介入若干个几乎互无关联的产业市场,生产经营若干类无关联的产品,在基本互无关联的市场上与相应的对手展开竞争。例如企业可以将自己的一部分人力、物力、财力转移到与其产业完全不先关的行业上来,可以规避单一经营的风险,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在其他产业市场的拓展,可谓一举两得。因此,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技术研发等能力,适度涉足多元化经营,以此分散财务风险。

5结论

公司财务风险问题与公司财务会计管理直接相关,因此,为防范公司财务风险应多从财务会计方面入手,建立财务预警机制来进行控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它所面临的风险将比其他任何济制度中的风险都要复杂,风险和风险管理问题已成为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企业必须建立起一个能够承担风险以及保持市场竞争能力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有效实施风险基础财务管理,努力提高经济效益,顺利实现企业总目标。

参考文献:

[1]孙运珍.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浅析[J].中国农业会计,2010年1月.

[2]昌广勇.刍议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经济论丛,2011年1月.

[3]智文义,王恒,张利军.浅谈企业财务预警系统[J].机械管理开发,2007(3):147-148.

[4]张明晶.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4.

企业常见的财务风险篇3

关键词:企业扩张;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企业在融资、经营、投资等等财务活动中,由于一些无法预估、控制的外力因素导致企业获取的采取成果与经营目标出现偏差,使得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或者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这种现象即财务风险,企业的任何财务活动都可能会带来风险,企业扩张过程中各种财务活动频繁,会加剧财务风险,因此必须加强风险管理,下文主要就企业扩张过程中常见的风险管理的措施进行简单的分析探讨。

一、企业扩张中的财务风险类型

一般来说企业扩张过程中主要会面临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存货管理风险以及流动风险几种风险。其中筹资风险主要是由于宏观的经济环境、资金的供需市场等等变化引起的,其中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等等都属于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指的是企业资金投入之后,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使得企业的投资收益与预期的收益发生偏离。企业投资主要有证券投资和直接投资两种形式,这两种投资形式都可能会为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常见的投资风险有通货膨胀风险、违约风险、再投资风险等几种。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它们都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资金流动迟滞,影响企业的价值,生产风险、采购风险、应收账款变现风险都属于经营风险,采购风险主要是由于原材料市场供应、信用条件、付款方式变动引起的,生产风险主要是由于技术、能源、信息、人员几个因素变动引起的,存货风险是由产品市场变化引起的;应收账款变现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的赊销业务太多或者赊销政策变化引起的。企业在实际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一定量的存货,但存货太多会导致货品积压、存货太少又可能会出现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问题,因此,最佳库存量的确定始终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流动性风险指的是企业的现金转移不能正常开展,或者企业不能正常的履行自身的债务或者付现责任。

二、企业扩张中控制财务风险的策略

(一)筹资风险控制

为了有效的控制企业扩张过程中的筹资风险,首先需要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而最佳资本结构其实也就是在企业可以接受的最大风险之内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如果没有负债资本,资金成本必然较高,难以实现收益的最大化,因此企业要综合考虑筹资风险及筹资成本问题,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此外合理排布筹资期限的组合方式也是控制筹资风险的有效措施,长期资本筹集时,成本较高、弹性较小、风险也相应的较小,短期资本筹集时成本较低但弹性及风险均较高,企业在安排这两种筹资方式的比例时,应统筹分析风险及收益问题,通常情况下,企业安排筹资期限结构主要有保守筹资及中庸筹资两种方式。

(二)投资风险控制

投资风险控制过程中,企业财务人员必须对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对应的变化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详细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变化趋势,制定多种对应的措施,并根据实际的变化情况适当的调整企业财务管理的政策及方法,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企业的财务人员必须要有较高的风险意识,清晰的认识到企业内部所有的财务关系,能够将财务风险防范手段应用于财务活动的方方面面,财务决策失误是导致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企业管理层在决策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一切可能会影响决策的因素,多制定几个备选方案,然后分析各个方案的可行性,最终挑选出最优方案,避免决策失误。此外,为了尽可能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企业内部各部门必须要明确自身在财务管理之中的权利、责任,权责统一才能够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三)经营风险控制

风险回避是控制经营风险的手段之一,实际的融资业务中,企业需要对融资对象的资信可信度进行调查分析,如果可信度低则不予受理,营销活动中必须保证营销计划是经过细致的市场调查之后设计的,且产品设计没有明显的缺陷方可实施,反之应予以拒绝。对于那些无法投保及回避的经营风险,财务会计人员应采用一定的预防措施,尽可能降低风险损失。企业经营过程中,通过大数法则适当增加风险承担个体的数量,也是降低企业损失的有效手段。比如通过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形式降低证券投资风险等等。

(四)存货管理风险控制

为了尽可能降低企业的存货管理风险,必须建立严格的库房管理及责任人制度,将货品仓储、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人,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货物流动程序,做好物流环节的原始记录,计量验收及清查盘点工作必须要及时、准确,如果发现账务及货品不符或者出现安全事故,应对事故原因进行详细的查询,并追究事故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和经济责任,严重时需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流动性风险控制

流动性风险控制过程中,企业相关人员需要及时关注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经济政策变化情况,准确把握政府政策,针对不同的宏观调控政策要采取不同的融资投资手段。企业的投资应始终坚持动态、均衡性原则,确保负债比率的合理性,拓展多元化的融资领域,优化融资的品种及时间结构,通过管理手段的优化及财务信息化系统的运作改善资金的效率,尽可能避免出现现金流分隔、企业流动性不足等不利情况,提高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了尽可能降低流动性风险,企业必须建立高效团结的管理团队,不断的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控制的效率。

三、结束语

企业扩张十分常见,扩张过程中企业的投资力度必然会加大,资金的应用也会相应的比其他发展阶段要紧张,企业可能需要不断的扩展筹资渠道,获得更多的筹资量,这一过程中自然会面临较多的财务风险,本文简要介绍了企业中常见的财务风险及其控制手段,仅为企业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刘芳单位:株洲市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谭凌.企业扩张中的财务风险及其控制[D].大连海事大学.2011(03)

企业常见的财务风险篇4

主成分分析法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CharlesSpearman在1904年提出,其基本思想是将实测的多个指标,用少数几个潜在的相互独立的主成分指标的线性组合来表示,构成的线性组合可以反映原多个实测指标的主要信息(卢文岱,2002)。它的优点是可以对观测样本进行分类,并根据各因子在样本中所起的作用确定各因子权重,简化实测指标系统。

将主成分分析法应用于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中,可以更加全面、系统地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做出评价,不但可以综合多角度对该问题进行研究,而且可通过最终的主成分得分以及财务风险总体得分,对上市公司做出排名,使评价结果一目了然。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我国物流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评价模型,对公司财务风险做出客观评价。

一、物流上市公司样本选取

我国学术界至今为止对物流企业的界定还没有一致性的标准,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01年4月4日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物流业归属于“交通运输、仓储业”。首先,本文通过查阅《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交通运输、仓储业”里每一个公司的“经营范围”和“主营业务”,筛选出以物流业务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其次,考虑到B股上市公司采用国际会计准则,与a股上市公司资料不可比(刘红霞、张心林,2004),剔除B股上市公司;最后,为了保持数据的连续性,选择在2007年12月31日前上市、2007年至2010年中一直以物流业务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经过筛选后,本文最终确定的39家物流上市公司的股票代码和名称见表1。

二、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物流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关于财务风险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观点。狭义的观点认为,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使用财务杠杆而造成的。广义的观点认为,财务风险应当包括企业财务活动各方面所具有的风险(余绪缨、蔡淑娥,2006)。企业财务活动包括三个最基本的方面,即融资活动、投资活动和收益分配活动,这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又相互独立的三个方面,构成企业全部财务管理工作的主线。本文采用广义财务风险的观点,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营运风险和利润分配风险四项。

(1)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因企业的筹资而引起的财务活动给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筹资是指企业为了满足投资和用资的需要,筹措和集中所需资金的过程。在筹资过程中,企业一方面要确定筹资的总规模,以保证投资所需要的资金;另一方面要通过筹资渠道、筹资方式或工具的选择,合理确定筹资结构,以降低筹资成本和风险,提高企业价值。

企业筹资渠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所有者投资,另一类是借入资金。对于借入资金这一类筹资活动而言,筹资风险的存在是显而易见的。借入资金均严格规定了借款人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还款金额。

因此,借款筹资的风险,表现为企业能否及时足额地还本付息。对于所有者投资而言,它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问题,这部分资金属于企业的自有资金,其风险只存在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上。因而它实际上是企业财务风险的另一种形式—投资风险。因此,一般来说,筹资风险仅仅是指借入资金这种筹资形式的风险。

(2)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指因企业的投资而引起的财务活动给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取得资金后,必须将资金投入使用,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否则,筹资就失去了目的和效用。在投资过程中,企业一方面要确定投资规模,以确保获取最佳投资效益;另一方面要通过投资方向和投资方式的选择,来确定合理的投资结构,以提高投资报酬率,降低投资风险。

企业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两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购买证券。无论项目投资还是证券投资,并不能保证一定达到预期收益。与项目投资相关的风险主要是因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和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所导致的风险。与证券投资相关的风险是证券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

(3)营运风险。营运风险是指因企业的营运而引起的财务活动给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资金收付。首先,企业要采购材料或商品,以便从事生产和销售活动,同时,还要支付工资和其他营业费用;其次,当企业把产品或商品售出后,便可取得收入,收回资金;再次,如果企业现有资金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的需要,还要利用商业信用等方式来融通资金。

我国企业普遍面临着应收账款回收难问题,即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企业面临的客户违约、未及时支付货款等而导致企业现金流发生波动的风险。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如果对往来企业资信评估不够全面而采取了较宽松的收款政策,就可能使大批应收账款长期挂账;若没有切实有效的催收措施,企业可能会缺少足够的流动资金来进行再投资或偿还到期债务,从而引发财务风险。

(4)分配风险。分配风险是指因企业的分配而引起的财务活动给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通过投资或经营活动可以取得相应的收入,并实现资金的增值。企业取得的各种收入应当依据现行法规及规章予以分配。广义地说,分配是指对企业各种收入进行分割和分派的过程,包括税收缴纳、利息支付、薪酬分配和利润分配等;而狭义的分配仅指对利润尤其是净利润的分配。

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与留在企业的保留利润,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企业脱离实际一味追求给投资者高额的回报,必然造成企业的保留利润不足,给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会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相反,如果企业为减少外部融资需求而减少对投资者的分配,又会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降低企业信誉,股票上市企业的股票价格会下跌,这些都会对企业今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企业无论是否进行利润分配,也不论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进行,都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根据上述分析,选定4类18个指标来评价企业的财务风险,如表2所示。其中:

X1~X6属于筹资风险指标;

X7~X10属于投资风险指标;

X11~X13属于营运风险指标;

X16~X18属于分配风险指标。

(二)评价模型构建反映中国物流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各项单项指标的统计见表3。由表3可知:在2007年至2010年,同样是反映财务风险的指标,不同角度的指标在同一时期内往往呈现不同的趋势,很难凭借单个计量指标做出总体判断。为此,需要构造一个综合指标,结合物流市场的发展趋势和行业成熟程度,全面地认识物流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

通过18项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表(略)可以看到这些财务指标之间大部分都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这说明在这18个指标中找到几个综合性指标,使它们能够尽可能多地反映18项指标的信息,即进行主成分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主成分个数的确定方法有两种:一是提取所有特征值大于1的成分作为主成分;二是根据累计贡献率达到的百分比值来确定。例如取累计贡献率达到80%,其含义是前m个成分(新变量)所包含的信息占原始变量包含的总信息的80%,其余m-1个变量对方差影响很小,认为可以不予考虑,则取前m个成分作为主成分。从表4可以得出,前9个主成分共同解释总方差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6.782%,因此提取9个主成分。

为对所提取的9个主成分进行解释,需要得到18个原始财务指标对9个主成分的因子载荷量(即各主成分与各原始财务指标的相关系数),因子载荷矩阵如表5所示。

根据表5将因子载荷量与标准化后的数据相乘,就可得出如下主成分表达式:

根据主成分的特征值与贡献率计算可构造公司财务风险综合指标F,F是各综合因子Z1、Z2、Z3、Z4、Z5、Z6、Z7、Z8、Z9的线性组合,即

以每个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值所占所提取主成分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作为权重,依据表4数据可得,

(三)评价区域确定将物流上市公司的各个财务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后代入财务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可得出各个公司连续四年的财务风险综合评价分值,综合评价分值越大,其财务状况越稳定,财务风险越小;反之,财务风险越大。根据其综合评价分值的25%、50%和75%分位数,将物流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分为非常低、较低、较高和非常高四种等级,确定评价区域如表6所示:

(四)2007年至2010年财务风险综合评价由于本文选取的是面板数据,因此,既可以横向比较分析,也可以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就横向比较而言,可以对在同一年份,不同的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水平进行排名,这样可以找出每个上市公司在该年份该行业乃至整个上市公司中的地位,便于上市公司对自身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进而为各项重要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就纵向而言,可以分析每一个上市公司在近几年的财务风险的变化状况,同时也可以分析上市公司每年在行业中的财务风险排名变动情况。

根据上述评价标准,我国物流上市公司2007年至2010年财务风险分类情况如表7所示。可以看出,我国物流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非常低”的公司数量2007年至2010年逐年降低,从2007年的14家降低至2010年的7家;“财务风险非常高”的公司数量则从2007年至2009年逐年增加,从2007年的7家增加至2009年的15家,2010年又降低至7家。

4年中一直处于“财务风险非常低”区域的上市公司有:盐田港、外运发展、铁龙物流、锦江投资、深赤湾a等5家公司;其中,盐田港四年中历年得分位居第一,综合财务状况最好,财务风险最小。处于“财务风险较低”区域的上市公司有XD广深铁、中储股份、保税科技、上港集团、大秦铁路、中远航运、招商轮船7家公司;四年中有三年处于“财务风险非常低”或“财务风险较低”区域的公司有:中国远洋、芜湖港、江西长运和中海集运等4家公司。

4年中一直处于“财务风险非常高”区域的公司是SSt天海;处于“财务风险较高”区域的上市公司有海南航空、日照港、北海港、连云港、营口港、宁波海运、重庆港九、亚通股份8家公司;4年中有三年处于“财务风险非常高”或“财务风险较高”区域的公司有:长航凤凰、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天津港、中信海直、长江投资、南京港、锦州港和*St长油等10家公司。可见,以海上运输为主的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要低于航空运输为主的上市公司。

其他4家公司中海发展、中海海盛、厦门港务和北巴传媒4年中有2年处于“财务风险非常低”或“财务风险较低”区域,另外2年则处于“财务风险非常高”或“财务风险较高”区域,表明这些上市公司经营不够稳健。典型6家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情况如图1所示。

参考文献:

[1]卢文岱:《SpSSforwindows统计分析》,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2]余绪缨、蔡淑娥:《管理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企业常见的财务风险篇5

【关键词】财务风险;成因;措施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理论

1.财务风险的含义及表现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常常会出现财务风险问题,它是企业管理中较为常见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按照出现的风险类别,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够将财务风险降为最低,但不可能完全避免。财务风险是贯穿现代财务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它表现在:获利能力低,经济效益差;资金不足,缺乏偿债能力;债务结构不合理;经营能力不佳,不良资产比例大;成长能力弱,企业发展停滞不前。

2.财务风险的特征

不确定性;客观性;无意性;严重性。

3.财务风险的基本类型

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存货管理风险;流动性风险。

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

1.外部原因

(1)财务管理不适应国家宏观环境的变化。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受多种环境影响,主要包括:经济、社会、法律等方面,企业管理中对这些环境都是不能控制的,不管哪种环境发生突然变化都能够造成企业财务管理处于风险中。例如:汇率发生变化直接导致汇率风险,造成企业的外汇收支不均衡,产生了汇兑损失的风险。

(2)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筹资的现象,通常是采取债务融资的方式来降低资本的成本,因此,造成了总资本中的债务资本所占比例过高,如果发生资金链断裂,企业将不能按时偿还已到期的债务,将会使企业财务陷入财务困境。目前,对于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资产负债率过高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主要是由于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常常会有生产规模扩张和流动资金不足,这是,企业会向银行进行贷款。

(3)利率水平和外汇汇率水平的影响。对于由负债筹入的资金,在利率一定的条件下,当市场利率的下降时,企业会支付相对较多的利息,合同利率向上浮动时,利率增加企业付息增多,都会使企业的财务形成一定的风险。若企业采取外币融资的形式,当浮动利率产生变化时,也会造成企业的财务出现危险。同时,外币汇率的变化也会使产品外贸收益受到一定的影响。

2.内部原因

(1)企业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传统的财务管理中,财务人员认为只要合理利用企业的各项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这是导致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同时缺乏控制偏差和处理突发危机事件的经验,企业风险控制和防范能力较弱,导致财务风险发生时束手无策。

(2)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的现象,在固定字长投资中比较常见,如果在进行投资项目分析中,没有做到科学合理的分析投资的环境,同时为判断好现金流产生的不利影响,造成了企业投资上的损失,对于预期的项目不能够按照计划收益顺利完成,这样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影响企业经营效益。

(3)企业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机制不健全。现阶段流动资产所占比例相对较低,即使在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也占有较大比例,部分企业的存货产品形成了大量积压。积压的产品由于不能够及时消耗掉,这样不仅造成了管理费用的增加,同时,也使企业流动资金比重降低,减少了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的周转,再者,长时间的产品库存也承担了产品市场价格变化带来的一定风险。

(4)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的控制企业各项资金高效、合理的使用。但目前,一些企业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充分的与本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融合在一起,不能起到正真的监督和控制作用,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加大了企业内部财务风险,为企业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研究

1.完善财务管理系统,强化科学管理

随着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企业若要健康、快速发展,这就必须具有业务精良、工作高效的财务管理部门,同时,不断增强企业党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增强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而且要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将财务的基础性管理工作作为重点,保证企业也生产过程中财务工作的稳步运行。

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强化企业内部财务内控制度建设,能够大大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出现几率,要将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在企业内部严格实施,将其作为财务风险防范的首要条件,执行过程中,要严格依据企业指定的财务风险监管程序,职责要清晰。

3.建立“预防”机制

对财务报告进行准确的分析,建立敏感性较高的财务预警“诊断”机制,尤其是对赊账企业加以财务分析,减少坏账的出现。

四、结束语

财务风险的研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前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但是从目前来讲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发展不可能在短期内达到比较完美的效果,主要是企业对财务风险管理还不够重视,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机制还不够完善,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将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

参考文献:

企业常见的财务风险篇6

一、财务风险控制概述

(一)财务风险一个企业的财务风险可能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其风险性在于产生损失的不确定性,一旦产生,则会损害企业的盈利能力,降低其经营质量。若不及时控制,甚至会直接导致企业因经营失败而破产。

(二)财务风险的类型通常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分类时,存在着多种分类标准。按照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的具体来源,将财务风险分为内部财务风险和外部财务风险,前者主要表现为固有风险、制度性风险和人为操作性风险等几种类型,后者则主要表现为经济风险、政治风险等;按照财务风险产生的不同财务活动阶段,可以将财务风险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和资金收回风险;按照风险的可控程度,将风险划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按照风险能否通过采取一定措施来加以抵消,可以将财务风险划分为系统性财务风险和非系统性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常见的处理方法1.采取措施降低风险降低风险是财务风险处理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也是施工企业日常经营中最为适用的一种。降低风险是指企业在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则下,采取恰当的措施来降低风险,减轻企业损失或者抑制进一步可能产生的损失,将风险控制在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常见的就是在签订施工合约时,明确索赔条约,以防止违约的情况产生带来巨大的损失。降低风险是一种积极的风险处理办法,可以使企业将可能产生的损失控制在自身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且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2.采取措施规避风险避开风险是指企业在觉察到风险即将到来或者感受到风险威胁后,预估其存在的潜在不利影响较大,又没有形成可实施的有效措施,所以主动终止项目,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避开风险是风险管理技术中最为简单的一种,但是这是一种消极的风险处理措施,会使得企业在终止风险的同时,失去从风险中获利的机会。所以企业在采用这种风险处理方法时,要注意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该种风险能不能够被规避;从成本效益的角度讲采取规避的策略是否可行;规避了该种风险是否会引发另一种风险,而新风险的危害程度是不是企业能够承受的。3.采取措施转移风险风险转移是指企业通过采取一定的方式来对风险进行控制,例如为施工人员购买安全保险或将建筑业务分包给专业团队等,通过风险转移也能够将风险控制在企业能够承担的范围之内。具体而言,施工企业有三种常用的风险转移方式,分别是:(1)出售,也就是通过买卖契约来将风险转移给其他单位;(2)发包,即将一部分生产任务对外承包给其他企业或团队,实现风险的转移;(3)购买保险或者取得担保,借助签订的协议,将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或者担保公司身上。在采取风险转移策略时,企业应遵循两个原则:第一,要寻找最佳风险承担者;第二,要让转移风险的承担者得到应有的报答。4.采取措施分散风险通常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经营和联营这两种方式来分散风险。多元化经营可以避免企业因某一业务中产生的风险而从根本上影响其后续的整体经营,甚至可以用其他业务取得的收益来弥补因某一业务承担风险而产生的损失,避免企业陷入危机。而联营则可以与其他企业形成合作关系,共同抵御可能产生的风险,即实现风险分散。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一)投资活动带来的风险施工企业的投资项目中,必然存在着部分项目不能产生预期的收益,项目收益的丧失往往意味着企业的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等都会受到损害。所以施工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注意衡量风险大小,既要选择具有一定风险性的投资来获得较大的超额收益,同时也要注意尽可能地规避高风险项目,在收益性、风险性两者之间找到一个较好的平衡点。目前,随着建筑施工行业的竞争竞争越来越激烈,部分施工企业为了快速争取项目,往往还没来的及对项目做完整的可行性分析,就匆匆参与竞价,最后项目实施到一半发现无法继续,如果项目工程较大,将占用大量资金与人力、时间成本,最终可能会给施工企业带来毁灭性的影响。

(二)筹资活动带来的风险建筑行业在经营中具有先施工、后结算、再付款的特点,即结算和支付的环节较为滞后,这就容易导致建筑施工企业存在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两个余额都偏高的情况。但是就算工程款项没有及时收回,企业还是要进行筹资,获取充分的资金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由于其利润率较低所以内部筹资渠道有限,只能将银行贷款作为最主要的筹资渠道选择。施工企业在取得银行贷款后,会增加其资产负债率指标,同时也意味着要承担更高的经营压力和资金成本,会影响企业发展的长期稳定性。由此可见,负债融资会给企业带来筹资风险,若不能及时加以控制,则很可能会对资金链不够宽裕的建筑施工企业带来经营失败的风险。

(三)营运活动带来的风险施工企业在日常营运过程中具有较长的周期性,这意味着投入的资源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收回。施工企业在日常施工过程中,往往在项目开始前期就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和资金,且这些投入的资源只能等项目竣工验收之后才能够收回。除此之外,施工企业还有一部分的投资项目需要在工程施工之前提前缴纳扣款,这些往往由施工企业提前垫付,且这些其他应收款只能等项目结项后一段时间才能够返还给作为资金垫付方的施工企业。可见在施工企业的日常运营中,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将占去大部分的企业自由资金,当日常营运过程中出现施工中断等意外情况时,将对企业的资金链造成重创,影响其后续的经营发展。

三、大中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一)投资风险控制策略通常施工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是由决策失误和管理混乱引起的,施工企业本身的资金需求量较大,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若不能分清,出现投资失误,严重时将拖垮整个企业的经营。为了有效控制投资活动产生的风险,施工企业应该事先用科学的方法对预期投资的项目进行严格分析与考察,不仅要考虑项目本身的成本效益及可行性,还要结合宏微观经济环境对项目施工可能产生的影响,在预期授予与可能的风险之间进行谨慎地取舍。另外,施工企业应当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加强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项目资金的管理,确保所投入的资金按照计划使用并产生效益。加强对实施进度与质量的监控,谨慎对待项目运营项目,确保项目在建造实施过程中能够按照规定的权限或者程序要执行,并且对于项目进程进行跟踪调查并实施有效的奖惩措施,这些都是施工企业有效控制投资风险的途径。

(二)筹资风险控制策略通常施工企业的筹资风险往往源于其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加上筹资的方式较为单一,所以当出现债务偿还风险时无法及时筹得资金偿还债务。为了有效控制筹资风险,施工企业首先要在筹资过程中对筹资工具、筹资结构、筹资渠道等进行合理安排与组合。施工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在的企业发展阶段,并结合实际的经营现状来选择筹资组合,使资金的综合成本降到最低,降低筹资风险。其次,施工企业应提高已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加强经营管理,编制资金的使用预算,节约开支,这也是有效降低筹资风险的途径之一。最后,施工企业可以利用优化资本结构的形式加强债务重组,这样可以有效地对应收账款进行清欠管理,保证没有大额的应收账款长期存在账上,确保资金的流动性。施工企业在发现有长期未清偿的应收账款之后,应主动与债务人进行联系洽谈债务重组事宜,当然企业在决定是否要实施债务重组时应该明确债务重组是要以损失一部分利润作为代价的,但是通过加快应收账款回收可以降低企业的对外筹资依赖度,降低资金成本,获得一定的收益,所以施工企业有必要比较代价与收益孰大孰小,再做决策。

企业常见的财务风险篇7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风险防范

最近几年,我国的房地产行业有比较明显的波动,在这一过程中侧面的展现了资金困难的问题,同时也展现了房地产行业在发展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要保证企业能够更加平稳的发展,就必须要对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有相对清晰的认识,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

1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内涵

在全新的会计准则当中,对财务风险的定义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其主要是指在企业财务活动当中由于企业无法控制因素的约束和影响,在某段时间之内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预测财务状况之间出现的偏离,从而使得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还指企业无法全部收回投入的可能。所以财务风险是房地产企业运营当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非系统风险。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是很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具备良好的前景,但是该工程在投资的数额上比较大,同时投资的周期也比较长,因此它需要一些财务方面的措施来保证项目开发的正常进行。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融资。但是财务杠杆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这一现象主要展现在财务杠杆缺失可以使得资金得以循环使用,在前期的经济效益会对后期的整个过程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未来房地产的售价和开发价格出现了变动,就会对企业自身的预期收益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样一来也非常容易出现到期无法还清债务的情况,这对资金链条的连续性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2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2.1融资渠道要求较为严格,筹资的风险大大的提升

一般来说,融资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来源,甚至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来源。金融信贷政策当前处于持续紧缩的状态,资本市场内部融资的要求相对较高,这样也就使得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容易获得融资的机会,而能否获得足够的融资金额直接影响到了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其主要表现在金融信贷政策的长期紧缩和融资渠道要求严格两个方面。

2.2市场整体的发展情况不乐观,销售进度落后,资金回笼较差

受到紧缩性货币政策和购房者观望态度的影响,我国楼市降价风暴席卷了很多地区,不管是大规模的房地产企业还是小规模的房地产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以降低价格为主要的对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在相对较短的时间之内就获得大量的资金。当前,降价销售已经成为了企业经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措施,但是这一措施在实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并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

3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

3.1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一般方法

(1)风险规避。

规避风险最为常见的两种方法就是拒绝承担相应的风险,比如说在这一过程中充分的了解到其风险相对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拒绝业主的投标请求,之后就是放弃之前其所承担的部分或者是全部风险。再比如说发现了一个研究计划有以前并没有发现的风险,在经过了研究之后决定放弃承担风险,这样就可以更加有效的避免风险。这种方法具有非常强的消极性。在建筑开发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会出现非常多的风险,所以如果想要完全不承担任何风险也是不太现实的。

(2)风险损失控制。

风险损失控制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风险处理手段。在现代社会里,风险不仅很多,而且难以完全避免,所以风险损失控制方法具有较强的社会现实性,且可以通过事先控制或采用应急方案,使风险不发生或一旦发生后使损失额降到最小。比如企业在投资一个项目前先制定可能会发生的风险应急预案,这样就能够做好充分准备规避预期风险,同时将风险发生时企业损失降低到最小。

(3)风险分散。

分散与分离有类似之处,它们的不同在于:分散是将企业承担风险的单位增多或扩大,而分离是将风险单位分离开。通俗地说,分散风险是通过扩大企业规模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而分离则是通过分离风险因素而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比如,一个核心的企业可以通过兼并、参股来扩大企业的规模,就可以分散规模经营中的风险,从而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规模经济就是分散风险的好办法。

(4)风险转移。

这里的风险转移是指风险控制下的转移,而不是财务对策下的有偿转移。风险控制转移只可以转移财务风险或人身风险,包括将风险的财产或活动转移和依据合同将风险转嫁给他人。

3.2当前房地产开发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路径

(1)方式一:

风险分散。策略一:转向异地二三线城市。对于财务压力较大的房地产企业来说,已经很难与其他企业在一线城市里正面碰撞争夺土地和资金,一线城市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在客观上有分散风险的要求。相比之下,目前二三四线城市楼市周期与一线城市并不同步,从人均收入水平来看,其正值地产发展高峰期,潜力较大。因此,转战二三线甚至三四线城市是企业合理分散当前的财务风险的有效路径,也是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之道。事实上很多大型企业已经开始转向二三线城市,策略二:企业联合拿地开发。要规避风险,更需重视资金周转,如果销售回款状况不好,不但是未来拿地受困,手中其余项目的开发还会受到影响,联合拿地是一种考虑。在这种市场行情,尤其在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拿地,应当是非常谨慎的,对资金的要求比较大。但是,作为开发商始终是要拿地的,因此,几家公司联合成立项目公司联合拿地、共同开发成为有效方式。一方面,可以分散财务风险,特别是现在销售不畅,回笼资金比较慢,开发过程中急需大量后备资金补充,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持各个企业现金流的稳定,等待机会,寻找合适的项目。

(2)方式二:

风险规避。策略一:企业放弃或暂缓项目投资计划。对于财务风险隐患处于较大压力的企业,必要时应该采取“壮士断臂自保”,对可能导致巨大风险的土地采取出售转让或者退地,放弃一些不理想的项目,以尽可能的减少损失。策略二:企业退出房地产业。对于财务风险隐患压力非常大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必要时要果断地采取放弃房地产项目,转投其他行业和项目上,以尽可能的减少损失。

4结论

在开展房地产开发决策工作之前,企业必须要对自持的资金量和能够筹集到的资金量予以全面科学的评估,同时还要选择符合自身发展条件和承受能力的项目,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减少财务风险,减少企业的资金损失,从而也就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这对企业而言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婉婷.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2013(23).

企业常见的财务风险篇8

关键词:财务危机,财务风险,预警分析

财务危机,是指企业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由于企业对财务风险控制失当造成的。企业财务危机通常从生产、经营、销售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种种危险信号表现出来,如:生产方面表现为生产设备盲目扩充的情况常有发生、存货异常变动、规模过度扩张等;经营方面表现为公司人员大幅变动、经常拖欠银行借款和员工薪水、企业信誉不断降低、市场竞争力不断减弱、经济效益严重滑坡等;销售方面表现为销售的非预期下跌、交易记录恶化,平均收账期延长等;财务管理方面则表现为关联企业趋于倒闭、过于依赖某个关联企业或银行贷款、财务结构明显恶化、财务预测在较长时间不准确、无法按时编制财务报表等。为此,针对财务危机的上述特征,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财务危机的风险控制环节,将财务危机的形成因素进行化解,争取在财务危机的形成过程中控制住,同时对财务危机进行适时监控与预警分析也可以使企业防患于未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财务支持。

财务危机形成的原因

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有由财务风险引发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具体说来由财务风险引发的财务危机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形成。

(1)资本结构不科学

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的总资本中,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决定企业的财务结构、财务杠杆的运用和融资决策的制定。对企业而言,由于资本结构的不同而形成的财务风险是一柄双刃剑,使用得当,它可以提高企业利润,增加股东财富;反之,安排欠妥,它会加速企业亏损甚至破产。很多公司的资本结构不合理,经营性负债过高或是过低、不恰当的运用银行借款或是股票融资,导致资金成本与企业的经营业绩不成比例,不仅制约了财务杠杆效应的发挥,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及产权比率等财务风险指标也因此飘忽不定,致使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加。

(2)成本管理不科学

成本管理是一个公司至关重要的管理环节,尤其是在如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因为对于顾客与消费者而言除了产品的品质以外,最关心的还是产品的价格,现在的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扩大销售,把价格战升级的如火如荼,在这种激烈的价格战中,单从价格里是捞不出几分油水的,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在成本管理上大做文章,因此如何节能降耗、有效降低成本是现在所有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但现实中,很多企业虽也倡导“以成本管理为中心”,“加强全面预算控制”等先进管理思想,然而却未见其效,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并没有科学有效的进行成本管理,也许仅是为了完成内部考核,机械的拿实际成本与预算做对比,但对比完成后对其差异的原因却分析的很肤浅,没有做好本量利分析,从而也没有找到真正的成本差异的原因,或是这个企业的预算从编制时就脱离了现实,并没有按客观情况来给企业自己量身裁定一套适合自己的预算,从而导致分析数据与市场客观情况屡屡失误,实际现金流已流出后,企业也许还认为是节省了成本而大开表彰会等不良的结果。

(3)负债管理不科学

企业的财务危机大部分是由财务风险引发的,财务风险又基本上是由企业的负债状况造成的,由此可见负债管理对一个公司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进而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很多发生财务危机的企业,往往是因为负债管理的不合理,而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1、负债规模没掌握好,企业不论采取哪种负债经营形式,首先都需对决定资金借入量即负债规模做出科学的决定,如果负债规模超过了企业的承载能力即临界负债点,不仅会陷入偿债困境,而且可能导致企业亏损,造成财务风险急剧增大,引发财务危机;2、负债与资产的比例没有合理的进行监督控制。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偿付率是监控这种风险的三个重要指标,一般说来资产负债率控制在40%-50%左右较为合理,流动比率应高于2,偿付率控制在20%较为适宜。

(4)资产(资金)管理不科学

众所周知,资金是企业的血脉,如果在资金管理上出问题,那么企业的血液循环将不再顺畅,产供销这三个重要环节一旦受此因素影响,那么企业的产值、利润都将会因此而下降,同时现金流量周转能力减弱,致使企业的负债偿还能力、抗风险能力等的下降,从而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而大大增加。

(5)财务管理权限过于分散

财务管理权限的过于分散会影响企业对财务的实质控制能力,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这尤其重要,很多因财务管理权限过于分散而导致财务决策失败继而引发财务危机的案例比比皆是,这无疑说明了在一定程度上集中财务管理权限的重要性。

以上这些因素都是构成企业财务风险进而引发财务危机的隐患,企业应在日常的经营、投资、筹资以及分配活动中重点对这些因素进行关注,建立安全指标体系,并对此指标体系进行预警分析。

如何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预警分析

企业若发生财务危机,大致可分为三种阶段:(1)潜伏期;(2)发作期;(3)恶化期,其中每个过程都会有某些特殊的征兆,预警分析就是对这些征兆进行预先的判断与分析,从而为企业防范与规避财务风险提供决策支持,但预警分析并不能脱离一定的模式,进行孤立或是漫无目的的分析,而是应该建立一个财务预警系统或模式,针对各种可能形成财务危机的隐患,建立安全指标体系进行有的放矢。

财务预警是一个风险控制系统,它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为依据,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督促企业管理当局采取有效措施,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防患于未然,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财务预警模式的建立要结合以下两种分析:

1.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按照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对财务比率的走势恶化程度来预测财务风险,其中定量分析又分为单一模式和多变量模式分析,多变量主要是以构造数据模型的方式来预测企业的财务风险与多个变量指标之间的线性关系,从而预测财务风险,由于数据模型对数据样本空间、数据的准确性、指标的敏感性要求非常高,所以构建数据模型的难度很大,而且由于企业处于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很多财务指标与风险相关的系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这一点来说,多变量模型分析模式并不是最优的模式,企业对于财务风险预警通常也不采取这种方式,单一模式分析是财务预警分析最常用的模式,通常这种模式会选取一套预警体系指标,按照反应企业财务风险综合性和预测力大小,可设立以下比率:

(1)核心(主导)业务资产销售率

该指标通过与市场或行业平均先进水平的比较及其走势的考察,可以对企业集团市场竞争的优劣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判断。如果该比率经常性的低于市场或行业的平均先进水平,且呈持续走低态势的话,便意味着企业在客观上业已处于了竞争的不利地位。如若得不到及时的扭转,随着时间的推移,势必导致企业集团竞争功能的完全丧失,最终陷入严重的危机境地。因此,企业集团能否对核心主导业务资产销售率的变动趋势予以适时的监控,并通过资源配置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企业集团的核心能力的不断强化及其运行的高效率性,对于危机的防范意义重大。同时,这一指标也警示企业集团的决策者,离开了核心能力这一基本点,企业集团注定是缺乏竞争活力的,即便一时成功,也不可能持久。

(2)经营性资产收益率

面对市场竞争的客观强制,企业集团欲求得生存与发展,务必促使投资报酬率对股东与债权人形成足够的吸引力。要达到这一点,最为关键的是要确保经营性资产(收益来源的主体物质基础)的获利水平,即经营性资产收益率至少不应低于市场或行业的平均值。如果实际资产收益率达不到市场或行业平均水平,表明企业集团在市场竞争中客观上业已处于了劣势地位,随即将会导致企业集团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危机的连锁反应。可见,经营性资产收益率及其变动走势,与企业集团的风险危机息息相关,是监测并防范企业集团财务危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

(3)已获利息倍数

负债融资能否发挥正的杠杆效益的前提是: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是否能够补偿债务利息费用。否则,如果息税前利润不能补偿债务利息,企业就不仅无法获利,而且将导致难以偿付到期的债务本息。可见,已获利息倍数不仅反映了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到期债务偿还的保证程度;既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前提依据,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

(4)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率

企业在销售增长的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销售收入的变现质量问题,亦即必须将销售收入的增长建立于充分的有效现金流入量的基础之上。否则,势必导致企业有效现金流量因过度经营而遭受蚀失,支付能力低下,后劲增长乏力。因此,通过分析营业现金流入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能够对企业销售收入的质量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以便发现问题,不断优化销售方针,加大收账力度,在实现销售收入的良性增长的同时,减小以至消除财务危机的隐患。

(5)非付现成本占营业现金净流量比率

该比率从营业现金净流量来源的稳定可靠性基础出发,揭示了企业获取的现金净流量结构质量的高低。一般而言,该比率越小,表明现金流量主要是由经营活动新创造出来的,亦即企业的具有较高的营运效率和稳定可靠的现金流入基础保障。反之,该比率越高,意味着企业的现金流量主要依靠非付现成本的转化,如折旧准备金等。倘若该比率大于1,便预示着企业的营业活动发生了负的现金净流量,这是企业营运效率低下,偿债风险加大的一个及其危险的信号。因此,通过对该比率变动走势的追踪监测,可以适时地发现并发出财务危机讯号,以便企业对当前与既往经营理财效率的缺陷作出深刻的检讨,并采取及时而得当的管理对策。

(6)资金安全率与安全边际率

一般而言,当资金安全率与安全边际率均大于零时,表明企业营运状况良好,可以适当采取扩张策略;当资金安全率大于零,而安全边际率小于零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尚好,但营运效率欠佳,应进一步拓展营销能力;当安全边际率大于零,而资金安全率小于零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已露险兆,业已处于过度经营状态,应改善资本结构,调整信用政策,加大账款回收力度;若两个比率均小于零,表明企业业已陷入危险境地,财务危机随时可能爆发。

2、定性分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不能只注重定量分析,还应结合非量化因素才能发挥预警系统的效用,由于定量分析灵活性较差,对于特定方法都有同一的模式,较少考虑到企业的个别情况。非量化指标由于无需完整的数据资料,需要凭借人们的经验对财务风险的趋势进行定性分析,有时比定量分析更加可靠和有效。例如,采用定性分析也能十分轻易的预示企业在下列情况下可能发生财务危机:(1)企业财务报表不能及时公开或管理层的集体辞职。(2)无力支付优先股股利;(3)过度大规模扩张;

定性分析方法是指评判人员对企业的财务运行状况以及在企业组织管理体系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综合评判,并根据评判结果作为预警结论的理论依据。一般定性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标准化调查法

是指企业组织一批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专家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全面分析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处的内外环境,对企业在整个发展、壮大的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最后归纳出企业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并据此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作出预判,并借此预测各种潜在的风险。

(2)、“四阶段症状”分析法

企业财务状况不佳通常都会有特定的表现形式,由最初阶段到后期阶段呈现逐渐恶化的趋势,该分析方法把这个过程划分为潜伏期、发作期、恶化期和实现期四个阶段,对于每个阶段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相应的治理调整。

(3)、管理评分法

管理评分法的应用原理是把可能引起财务风险的相关因素或预兆按大类分别列示,并按照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大小进行赋值,然后对受评判企业进行打分并汇总加和,最后用总分和标准分进行比较,确定该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将定性分析进行一定程度的量化,使结果更直观,更容易比对。管理评分法简明、有效,但也有其局限性,那就是易受评判者主观意志的影响。评判者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对于被分析的目标企业的认识程度等都会影响其分析过程及结果,如果分析出现偏差,就很可能导致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带给企业巨大的损失。

定量和定性分析在对企业财务风险状况分析中,各有所侧重及特点,在对企业的财务预警分析中,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才可以对财务危机进行全面的把握。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危机蕴涵在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活动中,财务危机的爆发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衔接点,从量到质,为我们对财务危机的预测和风险环节的控制提供了时间,企业可以对其采取预防措施,而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模式则正是一种较为成熟有效的预防方法。

参考文献:

【1】杨雄胜,2004年1月,《高级财务管理》

【2】张后奇,罗旭,2002年8月,《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的实证研究》

【3】张玲,2000,“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判别模型”,《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年第3期

【4】吴少平,2000,“谈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指标的确定标准”,《金融科学》2000年第1期

【5】吴世农,2001,“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经济研究》2001年第6期

【6】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治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企业常见的财务风险篇9

关键词: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管理创新措施

为了实现有效的风险控制和资金管理,很多企业集团都设立了专门的内部金融机构,即集团财务公司。财务公司的业务范围较广,包括贷款业务、保险、证券投资等,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集团内部成员。财务公司对企业集团的依赖性较强,因此容易出现金融风险问题,例如信用风险、资本风险、流动性风险和体制性风险等,这是影响其作用发挥得最主要因素。因此,应该从常见的金融风险出发,探讨出更加有效地金融管理措施,以保证财务公司的正常运营。

一、集团财务公司运营中的金融风险种类分析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集团财务工资运营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金融风险类型,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集团内部工作人员会将人为性失误所造成的风险,传递给财务公司,从而影响财务公司的判断和理解,引发一些信用风险问题。客观来讲,集团财务公司的信用风险和企业集团其他成员的经营发展之间存在着直接性的联系,若集团成员面临着经营风险,那么也会给集团财务公司造成风险威胁。

(二)资本风险

集团财务公司的资本金是由企业集团提供和内部工作人员参股两部分组成,这是财务公司能够正常运营、抵御风险的重要保障。一些企业集团本身没有重视财务公司的风险管理,没有赋予其运营的独立性,只是将其看做是对外融资的平台,在基础保障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另外,一些领导人或者决策人在对外融资时并没有考虑到财务公司的融资成本,过度干涉其金融处理对策,导致财务公司长期处于不健康发展的状态。

(三)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主要是由债务或资产出现结构、期限搭配上的错误所引起的,一些集团财务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长期存在短借长贷的情况,如果债务集中处理,就会出现资金的流动性风险。产生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于集团内部成员将存款以短期的形式存放到了财务公司内部,但企业资金贷款又是中长期性的,就会出现资金利用不灵活的情况。同时,一些企业集团将财务公司看做是资金融通中心,若出现行业变动或者市场不景气等情况,就会出现较大的支付危机。

(四)体制性风险

集团财务公司本身属于企业集团的附属机构,它是服务于企业内部员工的一种特殊部门。在这种隶属关系的影响下,企业集团的发展会直接影响财务公司的运营状况,那么一旦遇到经营危机或者金融风险,财务公司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产生资金流失、资产转移的情况。如今,受市场经济的发展的影响,行业竞争压力较大,任何企业集团都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这是体制性风险的主要表现。

二、集团财务公司金融创新管理的措施分析

(一)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首先,企业集团应该正确认识财务公司的作用,将其纳入到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的体系之中,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到风险管理的着力点,完善相关的风险规划设计,为财务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完善组织架构体系,以现代产权制度作为发展原则,优化公司集团的管理结构,并积极引进外部投资,为财务公司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最后,充分发挥企业董事会的作用,财务科学民主的方式,确定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二)拓展业务空间

财务公司应该实现经营的独立性,并不断地拓展业务空间,做好规划工作,增加抗风险能力,合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为后期发展提供动力。财务公司应该与外部金融机构建立一种合作关系,借助它们的资源和力量,来强化财务公司的金融管理创新能力,发展出更加适应市场的产品,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另外,财务公司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水平,与证券或基金公司进行合作,发展中间业务,在减少自身金融风险的同时,为企业集团的上市打下良好基础。

(三)有效利用风险管理工具

风险管理工具包括各类金融管理技术、方法和制度等,它能够帮助财务公司控制资金使用情况,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保证财务公司的运营不受影响。财务公司应该利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将基础资金分类,根据着力点的不同进行有效管理。同时,完善客户评级体系,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服务,增加财务公司对风险的量化管理能力。最后,财务公司还可以有效利用信用衍生工具,例如信用违约互换等,来提高企业内部对金融风险的控制力度。

三、结束语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风险问题,这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财务公司应该从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入手,优化相应的制度,拓展业务空间,合理利用多种风险管理工具,实现对资金的有效控制,从而提高抗风险能力。财务公司应该从自身存在的问题出发,找准创新的着力点,善于借助各类资源,实现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向东.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创新刍议[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8

[2]孙丽娟,徐文进.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金融功能创新拓展[J].中外企业家,2013

企业常见的财务风险篇10

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各种涉及财务的活动中,常常会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到或者可控制的因素而导致企业的财务运营情况并不稳定,最终可能致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情况。其特点具体来讲:客观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是无处不在的,并且这种危险爆发也是无法预料的。企业不可能从根本上做到消除财务带来的风险。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企业财务风险无处不在,不能随着人的意志而发生改变,具有极大的客观性。全面性:正如上文已经交代的一样,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会贯穿在企业经营发展的各个环节之中,并且会与企业的多种财务经营产生关系。所以可以说企业财务风险对企业来说是全面的,常常和运营资金的筹集、经营资金的运营乃至利益的分配都有紧密的联系。

不确定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常常会伴随着企业的运用,在一定的时间条件允许下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种可变性就决定了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也就意味着企业随时都有面临危机甚至蒙受损失的可能。收益和损失并存:常常说,风险与机遇并存。对于企业来说更是如此,一方面财务风险致使企业肯呢过面临一定的损失,一方面也可能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收益。财务风险的到来会促使企业组织者努力调整企业的运营状况、提高企业资金的运营效率,从而为企业赢得更大的利益。可把握性:财务风险的发生虽然具备很大的随机性和客观性,但是某种角度上说它还具有可把握性的特征。正因为如此,企业组织者才有机会预警财务风险并做好防范措施。激励性:财务风险客观上带来的危机会强化企业的危机意识,促使企业者励精图治,努力规划好企业的经验发展策略,提高企业对财务风险的预警能力以及处理风险的防范能力,这对于强化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都具有极大的激励性。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致使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很多,大体上可以从企业的外部与内部两个方面来分析。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敏感度不强:企业在经营上所处的外部宏观世界是复杂多变的,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具体来说这个外部环境大致上包括经济运行环境、法律法规要求的环境、社会制度环境、资源利用环境等等。这些因素虽然游离于企业内部环境,但却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例如辉山乳业,它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就还要经常考虑到奶制品的来源是否健康安全,这就要包括分析奶牛的健康情况、草场的绿色程度等等问题。企业组织者对于风险的预警能力不够: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并且是长期存在的。只要企业的发展存在着财务流动就会与财务风险。但在目前的我国,很多企业的组织者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能力并不强,这常常会致使企业毫无预兆的陷入财务危机之中。财务决策缺乏科学的指导:财务在进行决策的时候缺乏科学性意见的指导是致使其面临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目前,辉山乳业在财务决策上常常存在着凭借主管的经验进行决策的现象,这具有很多的偶然性,也很容易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