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微观经济学弹性的概念十篇微观经济学弹性的概念十篇

微观经济学弹性的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23:33

微观经济学弹性的概念篇1

关键词:导数;边际分析;需求弹性;logistic模型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数学这门学科与各行各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作为高等数学基础内容之一的微分学,它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也是经济工作者和决策者进行实践和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在这里从导数的概念出发介绍了边际分析和需求弹性分析,然后介绍了logistic模型在微观经济应用。

1导数的概念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应用

导数的概念反映了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的快慢,把导数这一概念放到经济学中,就是边际函数的概念,在经济学中涉及到边际成本,边际效益,边际利润等。y=f(x)在x=x0处可导,该点的导数定义为,当x=1时,即x0改变了一个单位,且x=1相对与x0是一个很小的量时,近似得到f(x0+1)≈f(x0)+f'(x0),可以看到边际函数反映了一个经济变量变化一个单位后会引起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化f'(x0)个单位。例如,已知总收益函数为r(q),q表示销售量,边际收益mr=r'(q),在q=q0时,mr|q=q0=r'(q0)表示当销售量为q0时,再销售一个单位的商品总收益会改变r'(q0)个单位。

函数y=f(x)在x=x0处可导,函数值的相对该变量与自变量的相对该变量之比,称为f(x)从x0到x0+x两点间的平均相对变化率,也称为两点间的弧弹性,当x0时,的极限称为f(x)在x=x0处的相对变化率,也称为x=x0的点弹性,记为。因为y=f(x)在x=x0处可导,且f'(x0)≠0,有

当自变量变化1%时,因变量近似地变化了,从中可以看到,弹性反映一个变量随另一个变量变化的灵敏程度,它是微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作为生产者在进行生产时他会考虑商品价格对消费者需求量的影响程度来判断当价格上涨或下跌时,总收益会增加还是减少来安排下一步的生产。例如商品的需求函数q=q(p),p为价格,q表示消费者的需求量,因为q=q(p)是随价格p的单调递减函数,所以q'(p)<0,习惯上需求价格弹性非负,因此定义需求价格弹性为,在这种情况下总收益r(p)=p·q(p)随价格如何变化。

当价格为p0时,若η|p=p0<1(低弹性),从上面两式中可以看出r'(p0)>0,价格上涨(下跌)1%时总收益也会随之增加(减少)(1-η|p=p0)%;若η|p=p0>1(高弹性),则r'(p0)<0,价格上涨(下跌)1%时总收益也会随之减少(增加)(η|p=p0-1)%;若η|p=p0=1(单位弹性),则r'(p0)=0,价格上涨(下跌)时总收益保持不变。

2logistic模型在经济上的应用

微分方程在经济理论研究上经常用到,在这里只讨论logistic方程在经济上的应用。logistic方程描述了一种阻滞增长模型,是荷兰生物数学家verhulst于19世纪中叶提出的。

方程右端的因子rx体现了变量x随时间t增长的增长趋势,而因子体现其他因素会对x增长的阻滞作用,显然x越大,前一个因子越大,后一个因子越小,而x的增长是两个因子共同作用的因子。用分离变量法求解得到

logistic模型不仅能够大体上描述人口及物种数量的变化规律,而且在社会经济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信息的传播、耐用消费品的销量、新产品的推广等。比如某种品牌的生活耐用品,t时刻总销售量为q(t),由于该商品的性能很好,每件商品都是一个宣传品,所以t时刻销售量的增长率与总销售量q(t)成正比,另外考虑到商品在市场中的容量n限制,销量的增长与尚未购买该商品的潜在购买量n-q(t)也成正比,于是有

解之得

图1商品销售的logistic曲线

从图1中可以看出,当q(t)

在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中以及一些定量分析中应用到微分学的地方还有很多,它为经济研究工作者和决策者的具体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对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都起到了很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龚德恩,范培华.微积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杨光,李传志.微分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7,14(2):40-42.

微观经济学弹性的概念篇2

①运用精炼的数学语言陈述经济学研究中的假设前提条件,使人一目了然。

②运用数学思维推理论证经济学研究的主要观点,使条理更加清晰,逻辑性更强。

③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让论证得出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2常见的基础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具体运用举例

2.1现实世界中一切事物都在一定的空间运动着,对种种不同量的假设与推测,是许多科学理论的中心问题。在经济分析中,对成本、价格、收益等经济量的关系研究,就要用到基础数学方法,来构建该问题的数学模型,找出该问题的函数关系。常用的经济函数有:单利与复利、多次付息、贴现、需求函数、供给函数、成本函数、收入函数、利润函数等等。

2.2在经济问题中,经常会用到变化率的概念,而变化率又分为平均变化率和瞬时变化率。平均变化率就是函数增量与自变量增量之比,就像我们经常用到的年产量的平均变化率、成本的平均变化率、利润的平均变化率等等。而瞬时变化率就是函数对自变量的导数,即当自变量增量趋于零时平均变化率的极限,在经济学中被称为边际函数。经济学中常见的边际函数有:边际成本、边际收益、边际利润、边际需求等等。在我们的边际分析中,讨论的函数变化率与函数改变量均属于绝对数范围内的讨论。在经济问题中,仅仅用绝对数的概念是不足以深入问题并分析透彻的。例如:a商品每个单位价格为10元,涨价1元;B商品每个单位价格为100元,也涨价1元,两种商品价格的绝对改变量都是1元,哪个商品的涨价幅度更大呢?我们只要用它们与原价格相比就能获得答案。此时我们就有必要讨论函数的相对改变量与相对变化率,也就是经济学中的“弹性概念”。而常见的弹性函数有:需求弹性、供给弹性、收益弹性等等。对于商家来说,进行边际分析和弹性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商家如果离开边际分析而盲目生产,就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商家如果离开需求与价格的弹性分析,就不可能达到利润的最大化。这时候就要用到导数,因为导数是边际分析和弹性分析的最有力的工具,可以给决策者提供客观的、精确的数据,进而做出比较合理的决策。

2.3经济学中的最值在经济问题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使“产品最多”、“用料最省”、“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等等。这样的问题在数学中有时会归结为求某一函数(通常称为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例如:在分析收入最大化与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假定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产量最大就会形成收入最大的局面,但是,收入最大时的产量不一定产生最大的利润。而产量为多少时才能取得最大利润,就需要运用导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利用导数解决最值问题的步骤是:求一阶导数,找出可能取得最值的点(包括驻点、一阶导数不可导的点和区间端点),再计算各点的函数值,对其进行比较,哪个最大就是最大值哪个最小就是最小值。经济学中常见的最值问题有:最大利润问题、最大收益问题、经济批量问题和最大税收问题等等。

2.4经济学中的积分“积分学”是微分学的逆运算,积分学的主要经济应用是对已知的边际函数求积分,得出总经济量函数。定积分是求原函数在某个范围内的改变量,是积分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在自然科学和经济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经济学中经常用改变上限的定积分来讨论总经济量函数问题。如某商品的价格p是销售量x的函数,此时我们要想计算当销售量从a变动到b时的收益,就需要用到定积分的计算方法。

2.5经济学中的微分方程为了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联系及其内在的规律,常常需要建立某一经济函数和经济变量的导数所满足的关系式,由此而确定所研究的函数关系,从而根据一些已知的条件来确定该函数的表达式。以上一套套路,从数学上说,就是建立微分方程并求解微分方程。具体步骤如下:在相关的背景知识下,用数学知识来描述经济问题中的变量和参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微分方程;根据具体问题适当的调整假设使建立的微分方程,尽可能地使其接近实际,这样可以相对的减小误差;运用已知的条件和测量的数据,对所建的微分方程中的参数给出相应的估计值;继而分析比较方程中的结果与实际观测之间的差异,若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说明建立的微分方程符合实际问题,接下来就可以将它应用于对实际问题的进一步分析或者预测中;如果微分方程结果与实际观测不一致,就需要重新检查方程在哪出现了问题,以便对方程进行调整修正,再重复前面的过程直到建立出一个经检验符合实际问题的微分方程为止。微分方程在经济学中的实际应用主要有:分析商品的市场价格与需求量(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预测商品的销售量、进行成本分析、净资产分析、国民收入与储蓄、投资的关系分析等等。

3基础数学在经济学应用中的局限性

基础数学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也是一个计算工具,它可以把实际问题抽象化。而经济学重要的是经济思想。基础数学只有在经济理论的合理框架下去研究分析问题才能发挥它的实用性。因此,基础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要时刻注意以下几点:

3.1经济学不仅仅是数学概念和数学方法的简单叠加,不能把经济学中的数字随意的数学化,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如制度、法律、道德、历史、社会、文化等等)。

3.2经济理论的发展要有自己独立的研究角度,只有从经济学的本质出发,分析、研究现实生活中的经济规律,才能得到较为准确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在一定条件的假设基础上,辅之以适合的数学方法和数学运算,才能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经济问题。

微观经济学弹性的概念篇3

摘要:对学科核心概念进行深度分析是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改革深入进行的必然要求。对核心概念的深度分析,不是要刻意追求核心概念的深度和难度,而是通过深度分析,深化核心概念的层次,实现核心概念的丰富价值。深度分析核心概念,至少应该包括以下维度:把握内涵,明确外延;立足课标,整合教材;建构体系,掌握联系;适度拓展,迁移创新。本文以“价格”为例,加以分析。

关键词:思想政治核心概念深度分析价格

任兴来,男,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

学科教学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思想政治学科素养主要包括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基础知识和核心能力,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解和掌握学科核心概念是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思想政治学科核心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概念?《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可以说,概念反映了人们对一个复杂的过程或事物的理解。

什么是核心概念?国内外学者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美国课程专家埃里克森(erickson)认为,核心概念是指居于学科中心,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关键性概念、原理或方法。美国教育家赫德(Hurd)认为,核心概念是能够展现当代学科图景、组成学科课程的重要概念和原理,是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这些概念能有效地组织起大量的事实和其他概念,并延续到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核心概念至少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

其一,主干性,即核心概念是学科知识的主干部分。主干知识是与非主干知识相对而言的。主干知识是一个学科最基础、最核心、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能生发和统领非主干知识,可以成为衡量知识掌握水平的尺度和标准。作为学科的主干知识,一般表现为学科教材中的重要概念或原理。如《思想政治》必修l《经济生活》中的价格,就是核心概念。非主干知识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对主干知识的进一步阐释,如价值量由什么决定,什么是供给和需求,等等;另一类是教材辅助文,即教材中重要的相关链接、名词点击、专家点评的内容,如劳动生产率、替代品、互补品等这些概念就是以辅助文的形式在教材中出现。

其二,迁移性,即核心概念有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由于核心概念能生发和统领非主干知识,因此它能有效地组织起大量的其他概念,并影响学生从事相关方面的后续学习,影响他们对新知识的探索和获取。例如,在《经济生活》中,围绕价格能组织起大量的其他概念和非主干知识,如商品、货币、价值、汇率、价格政策、价格机制、物价水平,等等。值得一提的是,经济学依据研究对象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价格理论。因为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其他内容都是围绕它展开的。

就价格而言,学生对这个核心概念的掌握程度还会影响他们的后续学习。在经济学中,价格理论主要研究商品的价格如何决定,以及价格如何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这就不但涉及到《经济生活》中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也涉及到市场配置资源、政府宏观调控等,还会涉及《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的学习。在《政治生活》中,社会听证制度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形式,价格听证会是最常见的听证会,深刻理解价格这个核心概念有利于实现听政于民、决策为民。对政府定价或调价的依据以及价格是否合理的标志等问题的理解,都要基于在《经济生活》学习中对价格这个核心概念的学习。

可见,理解和把握核心概念是学科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也是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支撑。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学科核心概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核心概念进行深度分析。

二、思想政治核心概念深度分析的维度

笔者认为,深度分析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概念,需要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

1.把握内涵,明确外延。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即其涵义和适用范围。把握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深度分析核心概念的基础和前提。

内涵是对事物特有属性的反映,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因此,深度分析核心概念,首先要明确核心概念的定义。比如,什么是价格?《经济生活》中的解释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这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些论述给价格所下的定义。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最后是货币形式。当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的时候,就是价格。

但是,就价格的内涵而言,把价格仅仅理解为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不够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就价格的变动趋势而言的。一般说来,在供求一致时,或在生产领域中,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表现得也最强烈和最明显。可是在瞬时性变动中,即在供求不一致,或在流通领域中,价格就会偏离价值,经常表现为和价值不一致。这时,价格就不仅表现价值,还反映供求关系。因此,马克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关于这一点,也可以从西方经济学的价格理论研究中得到印证。西方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问题的,研究目的在于解决需求的无限性和生产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西方经济学认为,在一个完全竞争、不存在垄断的市场上,只有需求与供给决定(均衡)价格,它们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样起作用,不分主次。

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或对象的范围,即具有该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或对象,划分是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就价格而言,在西方经济学中,价格分为供给价格、需求价格和均衡价格。简单地说,供给价格就是生产者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需求价格是以货币单位来计算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时愿意付出的价格,即在一定时间内,买方对一定产量的产品或服务愿意且能够支付的最高价格;均衡价格是指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也就是由于需求与供给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使价格处于一种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

可见,在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同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时也会右所不同。通过对比,更能清晰而准确地把握价格的这个核心概念,并加深对它的理解。

2.立足课标,整合教材。课程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也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的依据。作为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不但规定了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还对课程目标有明确的阐述,特别是在内容标准中,对要求掌握的核心概念有具体要求。思想政治课程的核心概念很多,但《课程标准》追求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理念,降低和淡化了对很多概念的要求。因此,尽管教材在内容叙述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许多概念,但很多概念不是《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这就要求我们立足课标,高屋建瓴,对核心概念有清晰的定位。深度分析核心概念,还需要对同一模块内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必要时,应对必修和选修模块的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从上表可以看出,《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造成市场上价格涨落的原因,理解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最终和生产相关,因为消费反作用于生产。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这也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理解这一点,需要对必修1《经济生活》中“价格变动的影响”和选修2《经济学常识》中“马克思的价值规律理论”的相关内容进行衔接与整合。

就课程模块而言,必修和选修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有学科内容的关联性。对必修和选修模块涉及核心概念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衔接与整合,有利于形成不同的认知模式和知识系统,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及其能力趋向,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建构体系,掌握联系。深度分析是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深度分析核心概念,需要以核心概念为中心,建构关于核心概念的知识体系,使学生不仅能识别与核心概念有关的知识的各个方面,而且清楚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经济生活》第一单元为例,关于价格的知识体系可以这样建构:

可见,通过价格这个核心概念建构知识体系,可以将与价格有关的货币、消费等知识之间的关系打通:价格的基础是价值,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商品是消费的主要对象,消费的知识主要包括消费水平、消费类型和消费心理等;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和生产经营都有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表现;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纸币是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货币有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货币的对内价值就是物价指数(Cpi),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或下跌,就是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货币的对外价值就是汇率,即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当然,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建构价格在《经济生活》中的知识体系,还可以整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中关于价格的知识,使学生清楚并掌握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

结构决定功能。知识体系不同于知识提纲或知识纲要,后者只是罗列知识点,前者能够反映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体现知识的来龙去脉。建构知识体系有利于融会贯通知识,深度分析核心概念。现行思想政治教材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淡化了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因此,整合教材内容,构建知识体系,不仅使学生能从更广阔的角度掌握知识的各个方面,也有助于其更细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核心概念。

4.适度拓展,迁移创新。核心概念一般比较抽象,概括性强。深度分析核心概念,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需要根据教学实际和考试要求,对与核心概念相关的知识进行必要的拓展和延伸,使学生深化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以此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

当前,高考试题坚持能力立意,追求实现“理论分析生活问题”“活学活用”的命题思想和教学导向。例如,有的试题通过提供新的概念性知识,考查学生“现场学习”的能力。在解题过程中,学生一方面需要提取新概念信息,领悟迁移,理解内涵,另一方面需要对旧知识有充足的准备和驾驭,通过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迁移做出正确的推理判断。这些新的概念性知识,大多与学科核心概念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对与核心概念相关的知识进行适度拓展,很有必要。

比如,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或供给量的变动,但需求量或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正是要说明价格变动与需求量或供给量变动之间的这种量的关系。可是,《经济生活》中关于弹性的相关知识只有“需求有弹性”这几个字,而且是在插图中出现的,这就有必要对“需求弹性”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解读。

需求的价格弹性、收入弹性、交叉弹性,以及供给弹性这些概念虽未在教材申明确出现,但教材中“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变动能调节产量”等内容与之密切相关。

在考查学生这些知识的学习效果时,一些试题也经常会考查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例如:

在经济学中,弹性可以用来衡量供给量或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一般情况下,下列商品中供给缺乏弹性的是(

)

a.手机

B.报纸

C.古玩

D.汽车

上题中,正确选项是C。该题既考查学生对供给弹性的理解,同时考查了“现场学习力”。如果学生平时学习中能对价格这个核心概念从经济学的角度适度拓展,通过迁移,在考试中遇到此类问题时,即可得其要领、较快选出正确选项。

三、思想政治核心概念深度分析的意义

对核心概念的深度分析,不是要刻意追求核心概念的深度和难度,而是相对于其内在构成要素而言,概念不能停留在符号层面,需要准确地把握概念,深化概念的层次,实现核心概念的丰富价值。

首先,对思想政治核心概念深度分析,有助于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一定的浅显化现象。比如,有的教师直接讲解结论性知识多,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少;有的教师抓不住核心主干,理不清教材主线;有的教师追求单个知识点的讲解或罗列知识提纲,忽视知识体系的建构;有的教师机械地“教教材”,而不能做到“用教材教”,等等。

深度分析核心概念,教师就要既关注结论,也重视生成,给学生提供概括核心概念本质特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归纳等思维能力;既打通知识,又对知识有所取舍,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既重视单个知识的讲解,也重视知识体系的建构,使学生清楚知识的各个方面和逻辑关系。教,不仅是告诉,还要引导;学不仅是接受,更是探究。深度分析核心概念,教师就要关注现实生活,创设情境、借助情境,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读得懂的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核心概念,实现基本观点教育与注重学生成长特点相结合、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切实践行新课程理念,增加课堂的深度、广度和厚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对思想政治核心概念深度分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在《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对评价要求和评价意义都有明确的阐述。在对知识目标的评价中,注重考评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实际理解和把握。其中,“内容标准”中对有关概念、原理、观点、方法等内容目标的陈述主要有六个方面,包括指认事物、再现事实、澄清概念、审视价值、支持某种判断、采取某种行动等,概括起来主要是识记、理解和应用。其中,识记是基础,应用是目的,理解是关键。

对核心概念进行深度分析,不但会促使学生用不同的词汇表达已知知识,或者将已知知识从一种表述形式转化成另一种表述形式,也会促使学生识别有关知识的各个方面,清楚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还会促使学生跨越知识本身对结果做出推论,或者通过已有条件扩展相关知识,所有的这些成效无疑都会有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

从考试的角度看,能力立意是政治学科高考试题始终坚持的原则和方向,选拔具有学科素养、学科思维、创新能力的学生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一贯要求。因此,政治学科的高考试题以能力立意为核心,注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强调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潜力的考查,即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这也是高考对学生最具价值的考查。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着力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多个环节提高能力水平和思维品质。

总之,对核心概念进行深度分析,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现象,获得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也会促使学生乐于学习、追求真理,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才。

微观经济学弹性的概念篇4

【关键词】:力学;械工程

【引言】:力学是力与运动的科学,它既是一门基础科学,又是一门应用众多且广泛的科学。力学虽然属于机械工程学,但是力学中所涉及的内容之广,是一门独立的基础学科,在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研究中,已经被人们应用到各行各业,其中在力学这门学科中,有一项工程力学所涉及的范围实用性最大,工程力学具有现代多重工程建设以及理论相结合的特点,所涉及到的知识面和实践范围都非常广,也更加具有灵活性,对现代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本文将立足于机械工程中的力学分支,简要论述力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并对力学在机械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与分析。

1、力学概念以及力学在机械工程专业中的发展过程

1.1力学的概念:力学是一门非常基础的学科,很多的专业和学科中都有力学的存在,都需要通过学习和研究力学的基础概念和技能进行实际的操作,力学是有关力、运动和介质(固w、液体、气体和等离子体),宏、细、微观力学性质的学科,研究以机械运动为主,及其同物理、化学、生物运动耦合的现象。虽然力学在根本上是一门非常基础的学科,在很多专业和技术上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很多学科也都用得上力学,但是力学所被应用最广泛的专业还是机械工程专业,根据机械工程的特点,力学发挥了其最大的作用。与此同时,力学也是一门技术学科,力学所涉及和所要研究的范围非常广,在力学所涉及的众多力学学科领域中,工程力学相对来说是最为实用的一种,实用性非常强,这类基础性很强的实用学科,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各行各业,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下文也会对工程力学的重要作用作出简单论述。

1.2力学的发展。力学的发展历史非常悠久,力学的起源最早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人们通过观察和研究生产劳动中的各种自然现象,最早在建筑以及农耕方面使用,比如杠杆、汲水器等。最初在古希腊时期,力学附属于自然哲学,后来成为物理学的一个大分支。开始人们只能根据力的特性进行简单的应用,力与运动的结合实在欧洲的文艺复兴以后,人们才正式开始了对力学的研究。十七世纪后期,牛顿三大定律的提出标志着力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此后,资本主义从诞生到发展,在18世纪末,以动力学和运动学为主要特征的经典力学日益完善。19世纪,力学通过大机器的生产促进其在工程技术和应用方面的发展,推动了结构力学、弹性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等主要分支的建立。19世纪末,力学已是一门相当发展并自成体系的独立学科。

2、不同种类力学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因为力在机械工程中有着非常基础的作用,是机械工程专业发展的基础。力学是力与运动的科学,其中力学也有较多分支,不同作用和特性的力学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范围也各不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2.1机械工程专业中弹性力学的重要应用。

众所周知,弹性力学也就是弹性理论,主要通过研究弹性体在非内力或者温度变化等不稳定的外界因素下所产生的压力和物理移动。学习机械工程专业的专业人员知道,在机械运动当中,较多的机械在运行和运转过程中,速度相对较快,且承载的压力等都非常大,机械的弹性变化更是变化莫测,不可预知,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掌握机械的运行状态,就会导致机械的运行出现失误从而变形,因此在机械的系统运行状态之前都必须将机械系统进行细致的设计和分析。由此可见,弹性力学在机械设计中应用广泛。

2.2力学分支中断裂力学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断裂力学,顾名思义,主要研究含裂纹构件的强度与寿命,是结构损伤容限设计的理论基础,也是固体力学的一门新分支。断裂力学虽然属于力学分支,但是断裂力学下面也有更精细的分支:线弹性断裂力学与弹塑性断裂力学两大类,(1)线弹性断裂力学适用于机械在裂纹尖端附近小范围屈服的情况;(2)弹塑性断裂力学适用于裂纹尖端附近大范围屈服的情况。断裂力学相对于其他的力学分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更为细致,能够更好的应用到机械工程中细小的零部件中,可以有效提高机械的性能与功效,更能防止工程设备发生灾难性的断裂事故,以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可靠与良好运行。

2.3工程力学在机械工程专业中修理系列的实际应用。

这类力学可以说是最为实用并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用范围最广泛的一项,它能够很好的处理机械工程行业中所出现的大量实际故障及相关机械部件的破损问题。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机械,机械的使用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在机械出现故障时,只要是物理方面的故障,大都需要根据力学方面的知识作出判断和分析,才能更好的明确机械产生故障的缘由。

总结

综上所述,能够清楚的发现,力学尽管是力与运动的科学,但是它的研究对象除物质的宏观机械运动之外,更包括微观方面机械专业工程中的电气、控制技术等。力学既是一门机械工程专业中的基础科学,更是一门在实际的经济科技中应用众多且广泛的科学。此外,力学与天文学和微积分学几乎同时诞生,不仅在机械专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经典物理的发展中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殿君,王伟,张宝生,申爱明,朱加雷.CDio人才培养模式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综合训练中的应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241-243.

[2]张燕,张喜瑞,王高平.matLaB在机械工程专业试验教学中的应用[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1,09:64-66.

微观经济学弹性的概念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实践教学

经济学基础实践性教学,让学生深入领会和熟练掌握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分析和研究经济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掌握需求、供给与价格理论、弹性原理;理解消费者均衡的条件;领会生产、成本理论;理解厂商均衡理论、生产要素的分配理论;理解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掌握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货币需求、供给与利率的决定理论;理解iS—Lm模型;领会财政、货币政策的种类及其手段。促进学生对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建立起经济学的基本思维框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能够正确领会和理解经济运行的逻辑关系和基本规律,能够对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进行简单分析,具备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1.总论实践教学

(1)教学要求。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有相互竞争的用途的科学。了解经济学产生的客观必然性,理解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及其解决的问题,熟悉经济学基本概念,了解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2)教学内容。稀缺性与基本经济问题:生产什么产品,各生产多少?用什么方法去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如何生产?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机会成本;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2.需求和供给实践教学

(1)教学要求。了解需求与供给的含义及规律;理解市场均衡价格原理,掌握价格分析方法;了解弹性的含义,掌握简单的弹性计算。(2)教学内容。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有购买能力且愿意购买该商品的数量。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有出售能力且愿意出售该种商品的数量。均衡价格;需求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

3.偏好与效用实践教学

(1)教学要求。熟悉消费者的偏好;知道完全替代品、完全互补品、厌恶品、中性商品;了解效用的概念;理解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掌握边际效用分析方法;掌握无差异曲线分析法。(2)教学内容。欲望与效用;边际效用分析与消费者均衡;无差异曲线分析与消费者均衡;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与价格效应。

4.厂商理论实践教学

(1)教学要求。了解生产函数的概念;了解单一可变生产要素条件下的产量变化规律;理解生产的合理区域;掌握两种生产要素合理组合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法。(2)教学内容。生产与生产函数;成本收益与利润最大化;厂商均衡理论。

5.成本与收益实践教学

(1)教学要求。理解成本的含义;了解短期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的关系;掌握短期成本的简单计算;了解长期成本与短期成本的区别;理解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目标。(2)教学内容。成本的含义;短期成本;长期成本;收益与利润最大化。

6.市场理论实践教学

(1)教学要求。了解四种市场结构类型及其特点;理解完全竞争厂商的特点;掌握完全竞争市场商品价格的决定以及厂商如何决定其产量;理解完全垄断厂商的特点;掌握完全垄断市场商品价格的决定以及厂商如何决定其产量。(2)教学内容。市场与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完全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7.要素收入理论实践教学

(1)教学要求。理解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了解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决定;了结洛伦斯曲线的含义;掌握基尼系数的计算。(2)教学内容。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

8.市场失灵与政府垄断实践教学

(1)教学要求。掌握衡量收入分配平等状况的标准和收入再分配政策;掌握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了解收入分配的一般原则。(2)教学内容。市场失灵;解决市场失灵的对策;政府失灵论。

9.总需求与总供给实践教学

(1)教学要求。总需求函数,宏观生产函数,消费函数、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的含义;乘数的含义与计算;iS曲线、Lm曲线的含义;了解需求变动时国民收入与价格的影响;总供给曲线变动时国民收入与价格的影响。(2)教学内容。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函数的含义;乘数的含义与计算;iS曲线与Lm曲线的含义;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是国民收入与价格的影响。

10.失业与通货膨胀实践教学

(1)教学要求。了解通货膨胀的含义和类型;了解失业的含义和类型;理解通货膨胀和失业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了解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了解菲利普斯曲线。(2)教学内容。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含义和类型;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和菲利普斯曲线。

11.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实践教学

(1)教学要求。了解经济增长的含义;了解经济周期的含义;了解经济周期的成因。(2)教学内容。经济增长的含义;经济周期的含义和成因;增长核算方程;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口增长对经济有哪些影响;经济增长的源泉。

12.宏观经济政策实践教学

(1)教学要求。了解财政政策目标;了解财政政策的运用;了解货币政策的含义;了解货币政策的运用;资本证券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2)教学内容。经济政策: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平衡国际收支。财政政策: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财政思想的演变,财政政策在实践中的制约因素,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财政政策方向,赤字与公债,西方财政的分级管理模式。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货币创造机制,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货币政策其作用的其他途径,货币政策在实践中的制约因素,债券价格与市场利息的关系。资本证券市场:股票和债券,证券的发行和流通,证券的交易与价格,证券投资收益及风险。金融衍生品市场:期货交易,垫头交易,期权交易,双向期权。

13.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实践教学

(1)教学要求。熟悉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组织;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有关倾销的基本知识;政府调节国际经济往来的措施。(2)教学内容。国际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金本位制的优点,金本位制的不足之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货币体系的演进。倾销的含义,倾销的特征,反倾销的措施,倾销的确定。限制进口的贸易政策,鼓励出口的贸易政策,外汇市场干预,关税。

参考文献:

[1][美]哈尔·R.范里安著,费方域等译.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03.

微观经济学弹性的概念篇6

钢价并无意外地延续了7月的上涨态势;社会库存已经下降了大半年,在钢价上涨的8月依然没有改变这一趋势;产量维持在高位基本无悬念。

虽然是传统旺季,但过去十年行业在9月获得超额收益的难度一直较大,说明预期内的旺季回暖对股价的刺激效应微乎其微。唯有需求超预期复苏才能带动钢价持续上涨,否则中期产能问题将继续制约行业弹性。

 

淡季不淡,旺季可能不旺

8月份,钢价并无意外地延续了7月的上涨态势;社会库存已经下降了大半年,在钢价上涨的8月依然没有改变这一趋势;旬度估算数据显示,产量8月维持在高位基本无悬念。行业基本数据的表现,为正在复苏的宏观经济数据提供了更为坚实的证据。正因为此,有一种观点认为,在产品价格强势的同时,库存却没有出现上升,应该是实际需求出现好转。在这个基础上,还有观点进一步认为,当淡季表现出不淡时,旺季来临会不会导致行业更旺?

 

从年初来看,库存已经下降了大半年时间,而上半年产量一直在不断创新高,按照此刻的逻辑,这是否意味着实际需求从年初已经开始好转?

无论是从2013年的经济数据还是市场表现来看,恐怕很少能有人认可这一论断。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看待钢铁行业的基本数据?

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来说,价格由供需来决定。因此,价格走势往往代表了供需形势阶段性发生的变化。产量应该代表行业供给,但某些时候也可以反映行业需求水平。如果价格出现了上涨,说明产量水平能够被市场需求所消化,短期产量应该理解为此刻的需求。如果价格出现了下跌,产量则回归本源,更多代表了行业产能的情况。库存是一个行业的蓄水池,对行业演变起到助涨助跌的功效——即传统的库存周期规律,库存变化是经济周期演变的结果,而非原因,说明了库存在整个经济体中是一个滞后指标。

 

三个关键数据中,库存一直延续了二季度以来的趋势,并无变化;产量虽然增速没有之前快,但毕竟维持在高位,差距不大;最大的变化来自于价格,低迷的二季度后迎来的是淡季不淡的三季度。

 

价格出现阶段性回暖可以理解,毕竟实际需求在2013年出现缓慢复苏基本是一件确定的事情。在消化了年初积累的库存问题后,增长的需求开始对价格产生正面影响,这也无可厚非。不过,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问题,当实际需求开始导致价格上涨后,为何弹性十足的产量却没有出现回升?

 

理论上来说,当实际需求开始拉升价格,库存初期因为反应不足依然会处于下降通道,不过这不会维持太久,预期发生改变后,伴随着产量回升,库存也将会停止下降,进而为需求回升进一步提供增量,从而起到放大需求弹性的作用。具体到钢铁行业来说,库存回补会从改变预期后从下游终端用户逐步向钢厂再到社会的过程。

 

只是,2013年三季度我们等得太久。价格回暖了两个月后,产量依然裹足不前,库存依然处于下降通道,说明下游的采购需求增长尚未传导至钢铁本身。这些违背传统的表现只能说明,市场并没有预期,需求复苏能持续太久。

 

市场由过去的高弹性逐步转变为中性谨慎的态度,源于对经济转型大背景的认识。在这个背景下,需求出现下台阶的基本事实告诉了我们,不应该对需求抱有过高的期望。

对于长期依赖需求增长带动的重资产行业来说,已经积累的产能问题一旦叠加需求增速回落,面临的供需失衡对行业将是致命打击。虽然因为自身调整,阶段性价格会出现触底反弹,但这很难持续。

 

最后落实到股价上,我们也就不难理解目前的市场表现。需求回暖可能毋庸置疑,不过,在我们看来,这并不能成为推动股价上涨的动力。因为,就钢铁而言,这个水平的需求好转不足以缓解过去积累的庞大供给问题。我们预计,在可预见的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担忧都没有办法得到有效缓解。

 

8月中旬后,钢价上涨趋势开始逐步放缓。在预期的作用下,淡季不淡更多是因为我们对淡季的预期较低所致,步入旺季,一旦实际需求无法匹配对旺季的原始预期,价格难免会出现回落。我们正处于一个经济转型的年份,平稳的需求匹配弹性的供给,将不断增加这种可能性。

 

需求平稳,季节性效应弱化

年初以来,行业季节性环比波动明显减弱:一方面是淡、旺季需求环比变动幅度收窄;另一方面,旺季不旺、淡季不淡集中体现在钢价旺季下跌但淡季触底反弹的表现,说明供给对钢价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这也符合转型期需求平稳但产能相对过剩的特征。

 

分品种来看,本轮反弹中长材品种涨幅较大,或与前期调整幅度较深也有一定关系。

除了年初冬储和春节假期社会库存迅速上升之外,全年其余时间社会库存均处于下降通道之中,差别在于下降的速度可能有所不同。因此,2013年7、8月库存环比继续下滑并不十分意外,而且目前社会库存的下降速度已经明显放缓。考虑到贸易商在年中大幅补库的可能性不大,社会库存降幅放缓则意味着支撑淡季不淡的终端需求可能开始减弱。

 

钢价触底反弹与钢企产量触底存在一个季度左右的间隔。可能是前期快速下滑的需求刚刚企稳恢复,在确认钢价上涨能够持续之前,钢厂生产均相对谨慎。另外,钢铁属于重资本的长流程生产工艺,设备效率转换以及排产计划制定均需要一定的时间。

 

截至目前,钢价反弹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若钢价继续上涨直至改变预期,前期积累的产能弹性快速释放是大概率事件。

历史规律表明,7月钢价上涨概率较大,我们推测这可能与淡季初期供给快速回落有关:过去十年中7月粗钢日产量出现9次环比下滑,平均降幅为3.21%。同时,历来9月粗钢日产环比上升概率较大,或源于此,钢价在传统金九旺季的表现不佳:过去十年中下跌六次,平均跌幅为1.72%。就统计数据而言,似乎7月淡季钢价不淡而9月旺季钢价不旺的表现已经成为历史常态。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和2012年9月钢价环比上涨是因为需求处于阶段性的触底复苏趋势之中,其中2010年9月钢价上涨还存在限电减产的积极影响。

由此来看,若需求确实触底复苏,不排除2013年9月钢价继续小幅上涨的可能性。与年初旺季相比,目前行业基本面的优势在于:1.前期淡季钢价涨幅相对小;2.目前的库存水平虽不提供增量需求,但也不会带来额外的去库存负担。

 

微观经济学弹性的概念篇7

上周(5月26日~30日)全球主要股指多数上涨并未带动上证综指走出反弹行情。尽管2000点关口附近支撑较强,从基本面看也确实出现了不少积极因素,如4月工业企业和国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均出现改善,单月同比增速分别从8.0%、3.7%升至9.6%、5.2%,稳增长作用有所呈现;货币政策继续在化解风险和支持经济增长之间权衡等等。但由于目前大盘蓝筹股尚未形成较为有力的上攻态势,加上ipo重启临近,市场供需严重失衡,投资者信心仍较疲弱,因此本周大盘仍然震荡整固,上攻乏力。

本周策略师看市预判中,部分券商较为准确地预见了在ipo正式重启之前上证综指将继续围绕2000点震荡整固,并建议投资者“且弹且撤退”。相对而言,德邦证券与浙商证券水准较差,他们过于乐观地判断“反弹可期”。

策略师看市要点及逻辑

德邦证券

政策偏暖,反弹可期

策略分析师:张海东

看市要点

股指将在市场情绪逐步好转之后,也将逐步走出反弹行情。

主要逻辑

宏观经济增长趋势仍未明显好转,但政策面却在不断改善,货币政策适度微调,新股ipo年内100家稳定市场预期,央行等五部委发文治理利率偏高,楼市政策偏松,加上之前的微刺激政策将会逐步显现出来。操作策略上,回避高估值板块和个股,看好银行和地产股,主要受益房地产政策松动预期,还有服务消费股,看好教育医疗、食品饮料和休闲服务等。

浙商证券

多重因素稳定大盘

策略分析师:张延兵

看市要点

市场方面,房地产股、汽车股、水利基建以及网络安全概念的兴起都再度推动市场热情升温,我们预期大盘将维持震荡回升的格局。

主要逻辑

近期作为顶层设计的新“国九条”出台,为证券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指明了道路,并再度确立了2000点“政策底”的重要意义,其前沪港通、优先股都曾充当了稳定市场的重要角色。我们相信,随着越来越多投资者对两千关口投资价值的逐步认同,大盘有望再度掀起波段上升行情。

中原证券

a股初现反弹曙光

策略分析师:张刚

看市要点

随着利空消息的逐步消化,在众多利好预期推动下,a股市场有望迎来新的一轮反弹行情。

主要逻辑

未来一轮由于政策以及宏观经济预期改善所推动的反弹行情有望展开,但预计在ipo正式重启之前,上证综指继续围绕2000点震荡整固的可能性较大,创业板指数近期将继续在年线附近蓄势震荡。

华融证券

难得良机且弹且撤退

策略分析师:付学军

看市要点

在全球股市普遍上涨的环境下,a股市场可能迎来难得的反弹良机,但反弹的空间和时间都十分有限,因此决不可恋战,“且弹且撤退”为上策。

主要逻辑

目前距银行年中考核大限仅剩一个多月,在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各家银行都急于拉动存款增长,揽储大战一触即发。我们认为在揽储大战提前打响的情况下,从6月中旬开始,市场资金利率可能会开始上行。

爱建证券

个股结构性行情为主导

策略分析师:侯英民

看市要点

目前股指仍未摆脱下行箱体1950-2050点区间,我们仍然坚持中期趋势难言乐观。

主要逻辑

管理层近期在2000点附近连续多次推出刺激政策,政策维稳意图显现无疑,但由于政策的递减效应,市场的参与热情不高,ipo重启在即,市场的抽血预期未减,随着美联储Qe的退出,未来市场资金面仍将面临严峻的考验。此外,上档30天均线和2050点附近的压力依然较大,因此市场更多的还是以中小市值的个股结构性行情为主。

机构对后市的预判

银河证券:近期总理表态,“运用适当的政策工具,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货币政策放松的可能性上升,但仍需观察后续Cpi走势及9号文实施之后无风险收益率的走向。综合判断,预计市场短期底部继续夯实,夯实后反弹的概率较大,优质小盘成长股可能是主要的投资方向。

申银万国:政策持续定向扶持对冲经济下滑态势,市场情绪有所好转,后续股指重心有望进一步上扬,但空间有限,建议控制仓位,逢低布局一些新兴成长板块和出现增长性拐点的行业。

微观经济学弹性的概念篇8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 高职教育 课堂教学

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是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因此学好和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进而提高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并培养出学生的基本经济思维。西方经济学虽然重要,但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各种问题。

一、高职教育西方经济学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高职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我直接或间接了解到学生普遍反映本课程的难度大,过于抽象,理论性强,数理要求高。由于西方经济学个章节之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部分学生在某些章节没有听懂后,后面的课程根本听不懂,甚至根本不听课。那些能听懂课、看懂书的学生也反映本课程和实际生活似乎有些脱节,对课程得出某些结论、规律持怀疑态度。总之,本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二、原因分析

如何提高西方经济学在高职教育教学的效果,当然需要对整个课程进行全面的教学改革,但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因而要提高教学效果,主要还是要加强该课程的课堂教学。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差的主要原因也是课堂教学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

1、教学目标不明确。教育部《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在完成高中阶段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门教育,培养能适应生产、服务、管理的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即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主要是为生产一线服务,具有较宽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技术实现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运用高新技术,创造性地解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中的技术问题的高级技术应用人才。部分教师不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的完备性,对许多定理、理论进行大幅详细的数学推导,而学生在下面听得云里雾里,没有任何丝毫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满堂灌”。由于高校教学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很多教师使用传统的“黑板+粉笔”这一教学手段,进行“填鸭式”灌输,从课程开始到结束,老师在讲台上不停地讲理论、画图表、讲模型、推公式。很少有讨论和提问的时间,这样的做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而且由于课堂上师生讨论的机会少,信息单向传递,学生对老师讲的内容是否掌握,掌握的程度如何,老师心里没有底,这样就无法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等予以调整,因而也就很难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3、学生数学基础差、缺乏社会经验,理解相关原理困难。由于高职院校高考录取分数较低,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较弱,大多数同学的数学知识较差。学生很容易对西方经济学产生乏味、枯燥、难学的印象,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因此,要让其真正理解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或实质问题,就显得十分困难。

4、教学安排方面的原因。教育部2000年《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明确要求:“三年制专业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所能安排的理论课时极为有限,最多不过60学时左右。相对于这门课程的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就显得比较紧张。为了讲完教学大纲或教材上的内容,常常需要赶进度。学生对前面的内容没有掌握好后面的课就听不懂,学习效果难免就会受到影响。

三、高职教育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的对策

1、调整教学内容。西方经济学内容博大而精深,通过几十节课的教学介绍其全部内容,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选择。在进行内容选择时要根据高职教育的“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特点和要体现高职教育理论课时的“必需”和“够用”原则。所以,在确定西方经济学的内容时要以微观经济学为主。就宏观经济学来说,着重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让学生能了解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依据和对整体宏观经济环境有所认识,以能正确作出微观决策。

2、完善教学手段。高职教育的理论课时较为有限,而西方经济学的图表、公式较多,老师在课堂上在黑板上现场画,不仅准确度难以把握,而且费时费力,影响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多媒体教学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能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可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3、改进教学方法。针对高职学生数学基础差而且缺乏社会经验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摸索出“三化”教学法,即“具体化”、“形象化”和“数字化”。所谓“具体化”就是针对西方经济学许多概念、定理、规律过于抽象的特点,用具体的实例进行表述。他心里后悔莫及,逢人就说,“如果早知道吃半块饼干就饱了,我何必花钱买六块饼干呢?”这个故事夸张地反映了我们平时对增量比对总量更感兴趣。通过这个故事使学生明白边际也就是增量的概念。

“形象化”就是在教学中对那些难于理解的概念、定理用具体形象的现实对应物进行讲解,增加学生对上述概念和定理的理解。例如,如图1,在讲解生产者均衡中,成本既定的条件下产量最大,单独通过图形讲解等产量曲线Q3所代表的产量是生产者无法实现的,等产量曲线Q1与等成本曲线aB交于R和s点,但等产量曲线Q1所代表的产量低于等产量曲线Q2,所以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Q2的切点,才是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的要素组合。这种讲解的方法,大部分高职学生根本不能理解其中意义。同理,在s点是工人太多,而机械设备太少,那么,有许多工人无事可干,同样不能达到最大产量,所以,只有在e点,工人和机械设备到达最佳的比例,才能生产出最大的产量。通过这种形象的讲解,大多数学生能够明白生产者均衡,对这种抽象的图形也能理解。

微观经济学弹性的概念篇9

关键词: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收益

中图分类号:F014.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0-0008-02

“弹性”是一个物理名词,指一物体对外部力量的反应程度。在经济学中,弹性是指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其大小可以用两个经济变量变化的百分比之比例来表示。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个数字,它告诉我们,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百分之一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需求弹性反映需求量变动与价格、收入或其商品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分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三种类型,其中需求价格弹性又被简称为需求弹性。本文主要阐述需求价格弹性。

一、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

需求价格弹性是经济学上衡量价格变动与需求量变动关系的一个指标,用它可以定量地描述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价格弹性可以分为弧弹性和点弹性。

需求的价格弧弹性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简单地说,它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设市场上某商品的需求量Q是价格p的函数,即Q=Q(p),Δp和ΔQ分别表示需求量和价格的变动量,以ed表示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则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公式为:

ed=/=-•(1)

当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时,需求的价格弹性要用点弹性来表示。也就是说,它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在公式(1)的基础上,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公式为:

ed=(-•)=--=-Q'(p)(2)

比较(1)式和(2)式可见,需求的价格弧弹性和点弹性的本质是相同的。它们的区别仅在于:前者表示价格变动量较大时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而后者表示价格变动量无穷小时的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

由上面的公式可看出,需求弹性系数的经济含义为“当价格变化百分之一的时候,需求量平均可有百分之几的变化”。由此可知,需求弹性系数是一个相对的数字,用它来度量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动的敏感程度,可以避免两个可能的实际问题:第一,在不同的商品之间,由于Q的计量单位不同,要比较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率就失去了基础;第二,对同一商品而言,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计算出的变化率数值就不同。在弹性系数这个表达形式中,商品和货币的计量单位都在运算中消去了。因此,这个形式是个无名数,它彻底摆脱了商品和货币计量单位的困扰。

依据需求规律,在通常情况下,价格提高(Δp>0),则需求量减少(ΔQ

二、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

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大小,通常将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下列5种类型。

1.若0

2.若1

3.若ed=1,称为单位弹性,此时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幅度与价格的相对变化幅度相等。单位弹性是一种特殊情况,完全符合单位弹性的商品很少,接近单位弹性的商品应该有,但是为数不多。

4.若ed=0,称为完全无弹性,此时不论价格如何变化,需求量都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意即需求量对价格变化毫无反应。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属于这种类型的商品。可以举一个有关胰岛素的例子,胰岛素是糖尿病人用来控制他们血糖的一种药品,它的价格下降不会促使糖尿病人使用更多的胰岛素,而其价格上涨也不会导致糖尿病人更节省地使用胰岛素。

5.若ed=∞,称为完全弹性,此时价格无变化而需求量有变化,或价格的微小变化就能导致需求量的无限增加或减少,意即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非常剧烈。属于这种类型的商品在现实生活中是罕见的。

三、影响需求价格弹性大小的主要因素

1.商品的价格水平的高低。一般而言,价格越高,需求弹性越大;反之,价格越低,需求弹性越小。

2.商品的替代品的多少。替代商品的种类越多,则需求弹性越大。例如,某商品的价格提高,由于其替代品很多,需求急速转移到其替代品上去,从而使该种商品的需求量大大减少,即弹性大;反之,若替代品少,当价格提高时,消费者不得不忍受其高价,继续维持原购买量或作稍许减少,即弹性小。所以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该商品的需求就越富有弹性;反之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少,该商品的需求就越缺乏弹性。

3.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即该商品是生活必需品还是奢侈品。像粮食、油、盐、酱、醋等生活必需品在生产生活中是不能缺少的,不管其价格是否上涨,人们为了生存和维持正常的生活都必须购买。于是,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就会很小。同样道理,奢侈品在人们的生活中可有可无,当奢侈品价格上涨以后,人们不去购买它也不会造成很大的痛苦或损失,所以弹性较大。

4.商品用途的广泛性。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多,其需求弹性就越大;反之,用途越少,需求弹性就越小。因为,如果一种商品的用途很广泛,当它的价格很高或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就会只买较少的数量用于最重要的用途上。而当价格下降,消费者的购买量就会逐渐增加,将商品越来越多地用于其他用途上。因而,这种用途广泛的商品的需求就会对价格表现出非常大的弹性。

5.商品的消费支出占消费者收入的比重。一种商品的消费支出在全部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越大,则其需求弹性越大。因此,同一种商品对贫苦家庭而言,其需求弹性较大,对富有家庭而言,其需求弹性较小。

6.时间对需求弹性的影响。需求弹性还取决于价格变动之后持续时间的长短。一般来说,持续时间越长,需求弹性越高。其原因与其替代品有关,时间越长,也就能开发出价格上升的物品的更多替代品。这就是说,当价格上涨时,在短期中,消费者未找到其替代品,不得不维持原购买量;在长期中,消费者容易找到替代品,从而减少该商品的购买量。所以,这些商品在短期,往往弹性较小;而在长期,往往弹性较大。

四、需求价格弹性对销售收益的影响

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经营者关心的提价或降价对总收益的影响,利用需求弹性的概念,可以确定当价格变动时,销售收益的变动情况。

设Q=Q(p)是需求函数,将总收益R表示为p的函数:R=R(p)=pQ=p•Q(p)

其边际收益为:mR===[p•Q(p)]=Q(p)+pQ′(p)=Q(p)[1+p]=Q(p)[1-ed]

上式给出了关于价格的边际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我们进一步来说明需求价格弹性对总收益的影响。

1.当0

2.当1

3.当ed=1时,mR==0,这时总收益是常数。它说明总收益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此类产品比较少见。

参考文献:

微观经济学弹性的概念篇10

[abstract:thecalculusisoneoftheachievementsofthegreatestmankind'sintelligence,part'sbeggingtolookliketobegthebasicthoughtofprecisionwithextremelimitisthefoundationthatstudiesGaoDeng'smathematics.Continuouslydevelopandmakeuseofamathematicsknowledgesolutioneconomicproblemtoseemtobemoreandmoreimportantalongwiththemarketeconomy,theusagecalculuscancarryonquantitytoturnanalysistotheactualproblemintheeconomicactivities,theestablishmentthusmakingpolicyforthebusinessenterpriseexecutivescienceprovidesbasis.tothemanagementanddecisionmakerofbusinessenterprise,themethodofappliedcalculusfixedamountcarriesonprecision,carefuldecisionintheeconomicanalysis,canbedecisionmakerandexecutivetoprovidecarefulofanalyzemethodandnewwayofthinking,theintegralcalculusmodelhasbiggerdevelopmentspaceintheeconomicapplication,particularlyisthecurrentcalculatorappliesofcontinuouslyexpand.passingtobuildupmathematicscalculusmodelisefficientlyarealizationtheimportantpathofdecisionandsciencedecision,isalsothebusinessenterprisepromotesanoneselfcompetitionabilityofnecessarilyfromofroad

[关键词]:微积分边际分析弹性函数

[Keyword]:thecalculuslimitanalyzesflexiblefunction

中图分类号:o1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微积分的基本思想

微积分是微分学和积分学的总称,它的基本思想是:局部求近似、极限求精确。以下我们具体阐述微分学与积分学的思想。

1.1微分学的基本思想:微分学的基本思想在于考虑函数在小范围内是否可能用线性函数或多项式函数来任意近似表示。直观上看来,对于能够用线性函数任意近似表示的函数,其图形上任意微小的一段都近似于一段直线。在这样的曲线上,任何一点处都存在一条惟一确定的直线--该点处的“切线”。它在该点处相当小的范围内,可以与曲线密合得难以区分。这种近似,使对复杂函数的研究在局部上得到简化。

1.2积分的基本思想:积分学的最基本的概念是关于一元函数的定积分与不定积分。蕴含在定积分概念中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有限逼近无限。因此极限方法就成为建立积分学严格理论的基本方法。现在我们来举一个例子——物理中运动物体经过的路程:

设速度函数已知,求运动物体所经过的路程也是上述两大步骤:

(1)“局部求近似”:非均匀量近似于均匀量只有在微小局部才能成立.因此要处理这一非匀速变化的整体量,首先必须划分时间区间为若干小时间区间,再在各小时间区间上以“匀”代“不匀”,因此,这一思想需分为两步来实现:

①“分割”:将区间任意划分成n份,考察微小区间上的小段;

②“求近似”:在上将运动近似看作匀速运动,用处理相应均匀量的乘法得:,,.

(2)“极限求精确”:由于所求的是整体量,因此先将局部的近似值累加起来再向精确值转化(利用极限法实现“精确”的过程),所以实现精确的思想也分为两步:

①“求和”:;

②“求极限”:,其中.

可见,微分与积分虽然是微观和宏观两种不同范畴的问题,但它们的研究对象都是“非均匀”变化量,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也是一致的。可归纳为两步:(1)微小局部求近似值;

(2)利用极限求精确。微积分的这一基本思想方法贯穿于整个微积分学体系中,并且将指导我们应用微积分知识去解决各种相关的问题。

2微积分在经济学中的基本应用

(1)一般均衡理论中的微积分方法:经济均衡理论是瓦尔拉斯创立的。所谓瓦尔拉斯均衡,就是对每一个商品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相等的所有均衡条件进行描述。即寻求在经济生活中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均衡价格体系存在的条件。一般均衡分析是在构建多变量方程组的前提下,运用微积分理论对商品市场的供求进行边际分析,从而寻求一个均衡价格体系,使经济达到一般均衡。其思路是由商品需求和要素供给及厂商商品供给和要素需求的分析,到整个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一般均衡。首先考虑h的产品需求和要素供给,然后再将所有h的商品需求和要素供给分别相加求得每种商品的市场需求和每种要素的市场供给。h的效用取决于它所消费的各种商品数量以及它提供的各种要素数量

(2)消费者均衡理论:消费者均衡理论的核心是:消费者如何获得效用最大化。无论是从基数效用论入手还是从序数效用理论入手,都可以得出相同的消费者均衡条件的结论:

(mU为边际效用,p为价格)

其分析工具是微积分。

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法是:设tU表示总效用,以U表示边际效用,Q表示消费者,总效用是边际效用之和。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增量。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若消费者货币收入是固定的,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是已知的,那么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或者说消费者应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3)弹性分析:商品价格的提高或降低会引起需求量的减少或增加,但价格变化以后,需求量所作出的反应或增减变化程度,不同的商品时不同的,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上也是不同的.所以需求的弹性可以用来衡量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也就是两者之间的灵敏程度。在经济学中,弹性可以理解为:它是一个因变量的相对变动和一个自变量的相对变动之比。

(4)最大的生产要素组合:在生产理论中,为了简化分析,通常以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来考察长期生产问题。假定生产者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可变生产要求来生产一种产品,则两种可变生产要求的生产函数为:L为可变要求劳动的投入量,K为可变要求资本的投入量,Q为产量厂商可以通过对两投入要素的不断调整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的要素组合。

(5)最优化问题:边际分析研究的是函数边际点上的极值。也就是研究因变量在某一点上(即边际点)是由递增变为递减,还是由递减变为递增的规律。这种边际点的函数值就是极大值或极小值。边际点的自变量是作为判断并加以取舍的最佳点,而寻找这个可据以做出最优决策的最合理的边际点,正是经济研究的一个焦点。因此,微积分法是研究最优化规律不可缺少的方法。

(6)边际分析:在经济学中,经常会遇到边际这一概念,如边际成本、边际收益、边际利润等等,从文献《赵树源.经济应用数学基础(一)微积分》看,经济学中的边际问题,就是相应的经济函数的变化率问题,即把一个经济函数的导数称为该函数的边际函数,边际函数在某一点的值称为边际值,总成本函数关于产量的导数称为边际成本,其经济含义是:当产量为q时,再生产一个单位(即)所增加的总成本;边际收益是指总收益函数关于销售量的导数,其经济含义是:当销售量为q时,再销售一个单位(即)所增加的总收益;边际利润是指总利润函数关于销售量的导数,其经济含义是:当销售量为q时,再销售一个单位(即)所增加的总利润.

3结论:经济管理属于经济学门类应用经济学科,主要研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合理组织、合理调节的规律和方法,它包括两大方面:宏观经济挂历,即国家对国民经济体系和社会经济活动的控制,微观经济管理,即各类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各个劳动者的经营管理.经济管理融合多种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学科知识,注重总结实践经验和可行性研究。经济管理力求在盈利性、成长性和风险之间谋求一种良好的动态平衡.运用微积分将经济管理中的问题量化之后,能比较清晰的知道经济管理中企业规模、销售增长、市场份额、技术领先、品牌知名度等目标的实现情况,微积分主要着眼于变量之间的变化,即当自变量每发生一个变化时,因变量的变化程度。因此,随着金融市场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高等数学的知识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财政、税务、金融、工商管理等各个经济领域.要很好的利用高等数学知识,使经济管理走向定量化、精密化和准确化。

参考文献

[1]祁卫红,罗彩玲.微积分学的产生和发展[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02):2-4.

[2]晏能中.微积分——数学发展的里程牌[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3.

[3]向菊敏.微积分在经济分析活动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26):57-82.

[4]髙哲.浅谈微积分在经济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博览,2009(7):10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