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生物技术的利与弊十篇生物技术的利与弊十篇

生物技术的利与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25:33

生物技术的利与弊篇1

【关键词】考试防作弊系统;人脸识别技术;指静脉识别技术

高校考试作为一种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考试的质量高低及公正与否直接影响着考试积极作用的发挥。然而,高校学生在各类考试中出现作弊行为屡禁不止的现象,使得考试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给个人,学校乃至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考试作弊对于个人来说,不但有损品德还会因违反学校纪律受到相应处分从而影响毕业及就业。对于学校而言考试作弊之风盛行,将严重影响到学风校风建设,因此,作为高校考务管理者应将防止作弊行为的发生作为首要课题。

一、当前高校考试作弊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前,通过对高校考试作弊现象的研究进行梳理,发现现阶段高校考试主要呈现作弊人数逐年增长,作弊手段多样、作弊技术高科技等特点。分析近几年高校相关的考试作弊学生处理文件发现,作弊行为由传统的夹带,抄袭等作弊方式逐渐发展成使用手机发送短信传递答案、隐形耳机传送答案,利用作弊笔、作弊眼镜抄袭答案,伪造准考证替考等高科技作弊手段。为了有效防止作弊行为的发生,高校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加强考风考纪建设,树立严肃的考风;加强考务管理,健全考试制度;强化风险意识,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依法按章严惩作弊者等。这些措施,对防止作弊行为的发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用高科技手段作弊的行为逐渐增多,严重影响了其他考生的利益且给社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本项目基于考试防作弊系统中人脸识别、指静脉识别等技术的实际应用,探讨符合实际应用方式。

二、人脸识别技术的含义及发展

人脸识别技术是指一种包含人脸图像采集,人脸定位,人脸识别预处理,身份确认及查找的一系列相关技术的总和。是生物特征识别的一种,而生物特征识别是利用一种或多种人类的生理特征(如指纹、人脸、虹膜、静脉等)或行为特征(如步态、签名等)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1相比目前的防作弊技术,例如,专门用来探测金属或含有金属部件的仪器金属探测器,专门屏蔽手机等无线通讯设备信号的手机信号屏蔽器,异地采集图像、声音等实况信息的监控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具有唯一性、持久性和安全性高等诸多优势。

人脸识别技术由最初的识别基于人脸器官局部特征描述到识别多姿态,多表情变化,再到运用动态跟踪技术采集比静态图像信息更丰富的视频序列信息进行识别。此项技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被更多的领域应用,可见其技术优势。

三、指静脉识别技术的内容及应用

指静脉识别技术主要是利用手指的静脉血管纹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指静脉信息属于人体的内部特征,具有唯一性,无法被窃取和伪造并且指静脉信息只能在活体条件下才能被采集到,准确率高。采集指静脉信息目前主要使用指静脉识别仪进行。首先,通过指静脉识别仪采集指静脉图像并进行预处理以加强图像信息,然后提取静脉纹路、纹理、细节点等的指静脉特征,从而与数据库信息进行匹配,通过即为认证成功。

四、人脸识别技术及指静脉识别技术的应用探讨

在高校考试中,如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全国非计算机联合考试等大型考试,由于参考人数众多,存在作弊行为的人数就相对较多。现阶段我们采用的方式是考前入场查验的方式。首先,基于考试防作弊系统信息采集模块进行信息采集,将学生信息录入数据库,学生信息主要包括身份证信息、人脸模型建模信息及指静脉信息,目前主要采用直接采集人脸模型的方式进行人脸图像的建模。具体做法是,在考前将在籍本科生人脸模型信息通过防作弊系统采集之后存入数据库,系统根据身份证信息存储数据,采用身份证配对调取信息的好处在于身份证号唯一且辨识度高。然后,考试当天对参加考学生进行信息认证。在考试前通知学生携带本人身份证,考试当天将防作弊系统安装至考试入场处,要求参加考试的学生提前拿出身份证,在身份证识别仪处刷取身份证信息,在身份证阅读器上读取身份证信息,同时通过双目摄像头检索数据库中,与身份证信息匹配的人脸模型,将数据库存储的人脸模型信息与现场参与考试的考生人脸图像进行扫描对比,通过者即为认证成功,可以正常参加考试。若扫描对比失败则进入指静脉信息对比环节。

进入指静脉信息对比环节后,引导考生将采集信息的手指放入指静脉识别仪中,若读取的考生指静脉信息后显示认证成功即确认为本人,则进入考场参加考试。指静脉识别失败即确定不是本人,认证失败确定不是本人者即有替考嫌疑,应进行进一步审核,若确定为替考者,将取消考试资格。

防作弊系统信息采集及信息认证操作流程:

五、总结与展望

目前,经过几次测试,防作弊系统可以正常投入使用,但在使用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问题是,当考生人数众多时,由于考生进场时间有限且信息认证花费的时间较长,容易造成考生入场拥堵,考前入场时间不够等情况。为了确保考试正常运行,可以考虑如下解决办法。

(一)考前入鏊婊查验的方式

信息认证方式可以由统一认证所有考生信息的方式改为单独随机抽查考生的方式。随机抽取部分考生,通过防作弊系统的人脸识别和指静脉识别查验考生信息,这样做的好处是大大缩减了认证时间,同时对考生起到警示的作用。

(二)监考人员复核查验的方式

在考生进入考场时,由监考人员核对考生信息,主要核对考生证件信息与本人是否相符,若有替考嫌疑,则通过防作弊系统的人脸识别和指静脉识别查验考生信息。

综上所述,人脸识别技术和指静脉识别技术在高校大型考试中进行应用还是可行的,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应用效果,在使用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确保考试安全平稳运行的情况下,让人脸识别技术和指静脉识别技术在高校考试中发挥最大作用。

项目名称:高校考试防作弊技术应用探讨;项目编号:XJnUGF201618。

作者简介:方琴(1988-),女,汉族,新疆乌鲁木齐人,硕士研究生,科员。研究方向:信息化教育。

参考文献:

[1]JainaK,Rossa,pankantiS.Biometrics:atoolforinformationsecurity[J].ieeetransactionsoninformationForensicsandSecurity,2006,1(2):125―143.

[2]余成波,秦华锋.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手指静脉识别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管凤旭,王科俊,刘靖字,等.归一双向加权(2D)2pCa的手指静脉识别方法[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11,24(3):417-424.GuanFengxu,wangKejun,LiuJingyu。eta1.Bi―directionweighted(2D)2pCawitheigenvaluenormalizationoneforfingerveinrecognition[J].patternRecognitionandartificialintelligence,2011,24(3):417-424.

[4]伊义龙,杨公平,杨璐.指静脉识别研究综述[m].济南: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5.

生物技术的利与弊篇2

摘要:在国家考试中,高科技作弊时有发生。本文在列举我国当前考试作弊主要现象的基础上,侧重针对如何防范高技术作弊手段,在考试各环节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做一些探讨,以促进国家考试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国家考试;高科技作弊;防范措施

近年来,随着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和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家考试成为选拨人才的主要手段,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各级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正由于国家考试关系到广大应试人员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社会关注程度高,政策性、专业性、服务性强。因此,加强国家考试管理工作,推进国家考试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意义重大。

目前,很多人在考试中使用了高科技的作弊手段,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考试工作秩序,破坏了考试纪律,败坏了社会风气。各级部门必须严加防范和打击。

近些年来,在各类考试中作弊问题比较突出,其主要表现为:

1.将考试规定以外的用书及资料带入座位,看书、打小抄、传纸条、交头接耳、互换试卷;

2.将试卷、答题卡、草纸等带出考场;更为严重的是违造假身份证、准考证找人替考;

3.利用通讯工具、电子用品或者其他技术手段接受、发送与考试相关信息;

4.不服从监考人员管理,甚至威胁、辱骂、打击报复监考工作人员,用金钱等贿赂监考人员等等。

其中,高科技作弊的情况越来越突出,甚至呈现高科技作弊集团化趋势。针对高科技作弊隐蔽性强,危害性大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建立综合立体的防范体系,以杜绝高科技作弊的发生。

1.加大正面引导,在政策上体现出从严治考、依法治考的原则。加强对考试违纪处理的宣传力度,加大对高科技作弊人员的惩戒力度。可以尝试将严重违纪的作弊行为纳入社会诚信体系,使考试违法者的代价大大增加,对试图考试作弊的考生在思想上起到震慑作用。坚持教育和处罚相结合,在广泛进行诚信教育,普及道德规范,提高诚信意识的同时,建立健全失信惩罚机制,促使应试人员把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统一起来,引导越来越多的应试人员树立“诚信考试光荣,违纪舞弊可耻”的意识。真正做到防范于未然。

同时,针对考生对考试作弊的处理不服、提出诉讼或者行政复议的情况,在保留对如何认定和处理考生违规行为的规定基础上,增加听证环节,完善有关救济程序。在从严治考、依法治考的同时构建考试管理的科学制度,维护考生及考试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2.“知己知彼”,加强对监考人员的培训,让监考人员对高科技作弊的手段充分认识和理解,目前高科技作弊的手段多以监考人员视觉与听觉的盲区为掩护,利用通讯工具,无线信号传输为途径,达到高科技作弊的目的。

高科技作弊者主要有听觉类和视觉类两类,听觉类通过隐性耳机接收信号,常见的耳机工作原理分为:(1)音频发射类耳机,它的基本原理是用手机、对讲机较远距接收高频信号,解调出音频信号,音频信号再通过一个放大器放大,输出到线圈,在线圈中产生较强的音频电磁场,二次发射后去推动耳中的耳机发出声音。这种信息传输方式也克说为有二次发射。(2)高频发射类耳机,它利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小的窄波段耳机,其原理和线路与一台普通的收音机并无太大的区别。

视觉类设备主要多由Bp机改装而来,外型有多种形式,如果“手表”、“橡皮”等,可快速接收数字答案,之后可存储在机器内。

3.加大“物力”和“人力”投入,“物力”即是为防止高科技作弊而配备的必要监测工具,如手机信号屏蔽仪、身份证识别仪、隐形耳机探测器等设备,还可以进行无线测向,监测等高科技的无线信息监听工具,作音频发射监测、音频干扰,屏蔽信号等并利用视频监控设备对重点考试实施全程监控。“人力”即使考场的工作人员,充分利用作弊人员“做贼心虚”的特点,认真排查,重点监控,对重点怀疑对象通过金属探测等方式进行甄别。在考场外,工作人员也要做好巡视工作,配合考场保安,对考场周边的可疑人员、车辆进行无线信号监控排查。

4.加大对贩卖电子通讯设备等高科技作弊器材人员的打击力度,配合工商、公安等部门对贩卖电子通讯设备等高科技作弊器材的人员给予坚决打击。对用高科技作弊设备配合考试作弊的人员以涉嫌非法使用听窃照专用器材罪,依法打击国家考试作弊违法犯罪行为。

总之,当前国家考试各环节作弊手段越来越多,作弊呈现同伙同实施和手段科技含量先进、配合默契等特征。因此,反作弊手段与措施也要与时俱进,作针对性防范,加大反高科技作弊的作弊技术,科技含量。为人才评价和选拔提供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舞台。

参考文献:

[1]戴家干,魏欣,刘复兴.教育考试公平性的基本理论研究[J].教书育人,2011,(09)。

生物技术的利与弊篇3

一、引言

高校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高校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目标和方向。笔者认为,当前与教学整合的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网络教学平台技术和智能教育平台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主要体现在课堂上使用的课件上,已经遍及国内所有教育体系;网络平台技术主要体现在课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是师生互动的教学平台上。目前国内最有名的该类平台是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打造的名为“智慧泛在课堂”的学习平台;智能教育平台技术主要体现在智能手机和智能平板电脑关于学习的app应用上。国内最深入人心的案例是中小学教育中出现的“点读机”,国外当属荷兰的“乔布斯学校”,学生和老师以ipad平板电脑作为其唯一的学习和教学工具。这三类技术都是双刃剑,有利有弊,如何扬长避短是实现有效整合的关键。

本文研究与高校教学整合的信息技术之弊端是为了更清晰、更深刻地了解、把握它们,从而寻找更有效、更简捷的培养大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途径。笔者下面将从技术、使用以及效果三个方面,对三类技术存在的弊端进行探讨。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的弊端分析

最常见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是制作教学课件,可用的课件制作软件有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其中powerpoint因为简单易用而最常用。

下面笔者将对powerpoint用于课件制作的弊端进行分析:

1.技术上的最大弊端是缺乏互动性

如果不用触发器或是VBa编程,一切都是按既定的顺序播放,这必然会影响师生的课堂互动,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进而影响了创造力的培养。解决方法是提高互动性。触发器是动画效果中的一种播放技术,专为互动性设计,简单易学,是教师提高课件互动性的首选。要求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用VBa编程制作课件是不现实的,所以如果要使用VBa编程提高互动性,就必须请专业团队与教师商讨,共同制作课件,然而这样时间和成本耗费较大,不过随着组件技术的发展和国家教育政策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日益支持,此举在不久的将来亦或可行。毕竟由专业团队制作的课件无论是美观、动画还是互动性上都会有大幅提升,而课件的使用相对比较稳定,几年之类不会有大的更改。

2.使用上的最大弊端是易导致一成不变性和依赖性

课件的使用相对比较稳定的原因是每年同一门课程针对同一专业、年级的学生,知识点的改动一般不会很大,教师可以使用同一课件,然后根据学生差异、环境差异稍作修改即可,但事实是大部分教师会一成不变地使用原课件。而对属于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在涉及同一教学内容时,这种课件使用的相对稳定性也会导致很多教师不加改变地使用一样的课件进行教学。甚至有的教师“一劳永逸”地使用“现成”课件(不是自己制作的),而不管对自己的教学是否合适。上述情况都是课件使用上出现的一成不变性。依赖性体现在教师对信息技术过多依赖,如果没有课件或计算机设备出现问题或是停电,就不知道该怎么上课了。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只会给人一种喧宾夺主、小题大做的感觉,从而游离于学科课程目标之外,难以体现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真实效果。[1]解决之道应该从始作俑者——教师下手。

为了使教师能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成功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教师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素养与能力[2][3]:构建学习环境的能力、信息技术素养、知识深化能力和知识创造能力。《教师信息与计算机技术能力标准》(iCtCompetencyStandaryforteachers,简称iCt-CSt),于2008年1月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名义,在iCt-CSt文本的概述部分提到并强调了这四种素养与能力,并且明确指出构建学习环境的能力——要求通过培训使教师达到这样的目标:能以一种非传统的方式构建学习环境,将信息技术与新型教学方式相融合,从而形成既有利于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又便于学习群体开展协作交流、小组活动的社会化互动课堂。[4]具备构建学习环境能力的教师肯定不会在课件使用上产生一成不变性和依赖性。

3.效果上的最大弊端是与实物操作相比,缺乏真实性和可触摸性

能用实物进行操作演示的为什么还要费时费力地制作动画进行模拟演示?因为安全性(化学实验)、方便性(物理实验)等等原因,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两点:一是哪种效果更好,二是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所以能用实物进行操作的应该坚决用实物操作,有需要的再配以动画演示,让学生在真实感中构建知识,触发创造力,这个“麻烦”教师应该担当。

三、网络教学平台技术的弊端分析

网络教学平台主要是利用网站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流媒体技术搭建一个让教师上传电子教学参考资源、教学视频以供学生课后点播或下载的资源平台以及师生交流的互动平台。互动平台主要两种:一种是贴吧和论坛形式的文字、图片或视音频的非即时互动;一种是视频、音频、文字即时互动。

笔者曾为某高校搭建过此类网络平台并参与后期的维护工作,对该类平台的制作和使用深有体会,下面是笔者对该类平台的弊端分析:

1.技术上很难保证网络的畅通

通常好的多媒体课件富含图片、动画,2课时的课件平均可达到5m,教学视频就更不用说了。在校园服务器上很难保证多人在外网(校园网外)同时下载畅通,完全比不上百度、google、优酷等大型网站。如果不能保证网络的畅通,与其耗资打造资源平台,不如借助已有的大型专业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例如百度文库、google学术、优酷视频等。非即时互动平台也可以使用百度贴吧和各种专业的学术论坛。

2.使用上过度依赖网络

网络不通就会全面瘫痪;网络上的娱乐资源容易让人分心,缺乏好的学习环境。从这个角度来看,打造校园网内的网络教学平台是有利的;可能导致学生不重视课堂教学,因为想看什么都可以从网上下载。

3.效果上缺乏即时和真实反馈

资源平台只能提供课件、习题等电子教学参考资源,无法答疑。非即时互动平台不能即时答疑,而且也有表述不清的潜在阻碍。目前没有专门的网站提供即时互动平台,因为它的应用涉及具体的时间和特定的人物,主要用于网络实时教学。该方式虽然解决了地域问题,但教师看不到学生,无法得到真实的课堂反馈,不适合普通教学。

四、智能教育平台技术的弊端分析

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打造了名为“智慧泛在课堂”的学习平台,[5]将500门课程的近2000套教学参考资料放入“智慧泛在课堂”中,并且学校图书馆针对每位学生所选修的课程主动推送对应的电子教学参考资源,提供个性化定制的教学参考资料。只需手持一台电子教学参考的移动阅读器,老师便可随时随地查阅或是增删课程相关参考书籍,刷新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学生则可阅读所选课程任课教师推荐的和自己需要的书籍,如果碰到困惑的问题,也只需手指轻松一点,便可以听到老师的讲解。这在很多方面可让学生和教师不再受时间、空间以及网络环境的制约,其优势如同iphone、ipad一样明显,智能平台在教育界的使用将是大势所趋。

智能平台技术在全球的关注下飞速发展,其优势就是使用方便舒适,笔者认为最大的弊端在于投入大、效果未知。移动阅读器是电子产品,耗损大、更新快,基本使用寿命为4年,也就是必须每个学生人手一台。如果学校负担这笔设备费用,无疑是很大的投入;如果是学生负担费用,短期看似乎更经济,因为四年的书费不会少于一台移动阅读器的费用,但长期看学生最终只留有一台老旧的电子阅读器,再加上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例如遗失、损坏等,其实是不划算的。而大投入下的效果并不见得有保证,因为不能在电子书上自由地做笔记,留下学习时思考的印迹,这种印迹是自我知识构建的重要线索。

五、总结

从与高校教学整合的三类信息技术的弊端研究中,笔者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不是单纯地在教学中使用好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质是要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教学内容,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笔者在高校小班(40人左右)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使用“报告式主题学习”的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首先,给学生一个主题任务,例如“介绍powerpoint的触发器”,让每位学生课后通过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准备报告(ppt形式),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要求学生课前通过网络将报告提交给教师,教师查阅后,根据报告内容按照相异性分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和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协作学习,上台作报告;

生物技术的利与弊篇4

关键词:物流网络化利弊分析

一、现代物流网络化发展的客观现实

(一)物流管理系统基于网络平台的设置

随着二十世纪后半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教育等各方面生活内容上发生了巨大而显著的变革。计算机促进全球信息的资源共享,同时也催生了现代物流服务业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覆盖。计算机网络技术既是物流服务建立、展开的基础平台,也是促进其长足发展的软性动力源。目前我国一部分物流公司已依靠网络平台建立了信息交互管理系统,大部分的物流企业都拥有本公司的宣传网站及内部联网平台,通过网络媒体对物流各个运输环节进行协调监控;个别大中型物流企业还采用GpS卫星定位系统来远程监控物流体系的节点运作情况。几乎所有的物流公司都为便捷客户查询而建立了网络查询系统,通过互联网即时的信息交互与信息共享,来发挥现代物流的自身价值。

(二)网络化作为物流企业重要的发展战略

由于物流业独特的自身行业特性,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给以的技术支撑。在物流业的发展中,信息共享和信息交互是决定服务开展的最重要前提。我国政府在2009年3月下发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其中提出要提高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脚步,明确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物流一体化和信息化为主线”,“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工程。”对于物流企业来说,由于在实际开展的工作中,网络平台不但是其建立、完善自身管理系统的重要基地,也是其开展业务、深入发展、完善产业链条的重要渠道之一,像B2B形式的网络化物流业务目前已被众多的物流企业当成首要的发展战略来展开。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现代物流的利弊影响

(一)网络技术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

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于现代物流最大的促益,是加快了物流信息化的建设过程。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灵魂,发展物流业即是加快物流信息化的建设。发达的互联网技术为eDi信息系统和GpS卫星定位系统提供了充分发挥作用的可能,物流人员之间的协作、货物转程的轨途得到了信息化、数据化的标准记录和及时沟通。利用这种便捷、即时的信息交流,一方面提高了物流服务的效率,另一方面增加了物流行业的透明度和规范度,减少客户对物流企业的质疑,为企业提升业务质量、提高业内口碑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这种便利的网络信息技术,还可以为企业节省人力资源成本,减少传统物流运输中费时费力的中间环节、车辆人马的必要投入,以低廉、实惠的网络化物流信息传递来取代高成本的人工管理费用,无形中增加了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以最少的资金投入换取最大回报的商业价值。

(二)网络技术给物流业带来负面影响

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有其过人之处,也有不当的弊端。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于物流业发展的影响也是如此,既存在着巨大的促进意义,同时也暗含着绊人的陷阱。

网络科技对物流业的深入渗透所带来的最大负面影响,是加剧了企业管理和商业竞争的风险性。由于网络科技所存在的技术缺陷,给黑客留下了各种后门和攻击路径,一旦依托于网络所建立的物流数据库和信息交互平台遭到破坏,物流服务的整个环节将陷入瘫痪,为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网络系统的建立依靠大量的计算机群组,外在的客观物理原因如意外停电、计算机突然死机等,也会滞延、制约着整个物流服务环节的通畅顺利,使其脱离人工掌控的可能范围之外。另外,物流网络化的信息时代也为畸形的商业竞争提供了一个可能,窃取数据库资料或者是攻击对手的物流网络系统来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在物流行业中也屡见不鲜。总而言之,网络化为物流业的安全发展增加了不可避免的强大风险性。

三、当前物流网络化弊端的解决方案

(一)完善物流相关的网络信息技术

计算机网络媒体技术是现代物流业飞速、高效发展的前提基石,现代物流业离不开网络技术所带来的商务信息交换升级、过程环节控制便捷便利。因此,在现在及将来的物流运输经营上,自身具有强大风险性的网络媒体永远都不可能退出物流行业发展的主流舞台。

要控制、降低网络平台给物流业带来的意外风险,首先需要完善物流相关的网络信息技术,在强大高端的计算机技术支撑下,建立平稳运行的信息交互平台和内部管理系统;同时完善物流控制各环节中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如“运输管理系统(tmS)、仓储管理系统(wmS)、配送管理系统(DmS)、电子报关系统、网上跟踪查询系统、货主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数据对接平台等,以及各种通用的信息系统,如oa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

(二)促进物流网络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要响应国家号召,促进物流一体化的公共信息工程建设,规模化发展物流网络的平台经营。目前我国真正投入到网络化综合管理平台使用的物流企业数量还比较稀少,系统地建立网络信息平台的企业不足百分之五,可见,我国物流业的网络化发展空间巨大。受众面不广的物流网络化经营方式会引起物流业整体发展的体制不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与独头垄断,造成行业发展的倾斜。因此,国家应制定、完善物流网络化的相关法规,并加大投资力度,以促就网络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项高度强调信息化的高端科技,这与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不谋而合。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网络自身所具备的利弊双方,扬长避短,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海丽.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物流信息化的影响[J].中国商贸2011(9)

生物技术的利与弊篇5

关键词.net;B/S架构;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tD6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7-0010-01

1项目的提出

对于煤矿运销管理部门来说,生产活动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指煤炭的装运过程自动化建设和运销合同、计划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在日常工作中,煤矿运销部门除了对生产设备和销售信息的管理外,一项重要的工作是防范各种人为的作弊行为,以避免企业的损失。一直以来,装运过程中的作弊行为基本集中在空车称重和重车称重环节,通过在过磅过程中少记录、漏记录、空车载物、重车不完全上磅等手段,来满足自己的私心。这种现象在煤炭企业中已经相当的普遍,为此许多煤矿建设了称重防作弊系统,通过计算机管理,有效防范了称重环节的作弊行为。但是,此类称重防作弊系统一般只对车辆过磅过程进行管理,而装车环节没有涉及,无法对车辆装载何种煤种做出有效的管理,经常出现买差煤装好煤的情况。由于缺乏防作弊技术措施,车主使用各种作弊手段企图谋取不法的经济利益,既有装车司机内部作弊、也有外来司机作弊、更有司机与装车员串通作弊的现象屡禁不止,甚至出现装车司机受到殴打的情况。这种现象已严重干扰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给企业财务收入造成的损失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

同时全国各级政府正在大力开展车辆超限超载专项整治工作,对全国煤炭生产和经营企业的计量装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从源头上控制超限装载,一旦发现超限装载情况对煤炭生产和经营企业和车主都要进行严厉处罚。作为车主,为了确保自身经济利益,降低成本,既不想超载,也不希望少装。因此车主在装煤之后,需要到重车磅过磅。如果少装,车主会到煤场加煤,如果多装,又需要到煤场卸煤,来回折腾很多次,再加上煤场本身场地较为狭小,非常容易堵车,严重影响煤炭生产和经营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为此,如何通过系统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的控制,有效地对各环节情况进行监控,避免各种作弊现象的发生已成为企业在运销管理环节上的尖锐问题。

鉴于以上原因,煤矿远程运销管理控制系统的项目建设应运而生。煤炭远程运销管理控制系统主要涉及运煤车辆进门、皮重、装车、毛重、出门等多个环节,通过项目建设能够使得防作弊管理全面覆盖、流程清晰、监控到位,大大提高企业的运销管理效率,进而提升整个企业的生产水平和自动化水平。

2项目组成

本项目通过以往对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集成的经验,以及对煤炭运、销、生产作业和管理流程的了解,针对煤矿运销管理系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全新设计,主要在车辆进厂管理、称皮重管理、自动装载、称毛重管理、车辆出厂管理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建设,在提高系统自动化程度前提下实现对各环节的集中管理控制功能,从而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堵塞生产过程的管理漏洞,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增加收入,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项目主要内容如下。

1)通过对许厂煤矿的运销业务的调查,根据系统的用户需求,分析系统的功能、设计目标,确定整个系统构架,完成各子系统的设计流程图及软硬件配置。

2)设计建立管理控制网络和视频监控网络的结构,实现门禁系统、称重系统、装车系统与集控室之间的环网通讯与数据交换,并通过分布安装在煤场各处的监控设备,实现对车辆装运过程的全程实时监控。

3)利用RFiD技术,通过安装在门禁、磅房、装车点的设别装置,全程跟踪车辆的作业流程,同时利用网络对讲技术,实现集控室与现场各环节之间的语音实时通讯。

4)利用汽车衡智能远程称重技术实现车辆远程称重,将车辆信息,如车号、煤种、皮重、毛重等信息同时显示在称重现场LeD屏和集控室上位机显示屏上。

5)利用pLC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现场给煤机,实现装车员远程控制煤炭装载,并实现装车设备与装车信息之间的相互闭锁、车辆与煤种关联、销售数量与车辆吨位和装车数量关联,避免煤种错装和超载。

6)分析煤矿运销管理控制系统和各子系统的数据结构,并对系统数据库进行分析,完成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7)根据各不同设备的要求,完成各设备驱动的开发和配置,使现场设备与实时数据库无缝结合,保证实时数据的采集。

8)利用力控eForceCon组态软件,和通过C#语言编写的webService的结合,完成各子系统前台组态画面,实现对整个运销管理控制系统的作业流程的监视和控制。

3项目技术方案及主要技术指标

1)系统通过构建两大网络(管理控制网与视频监控网)实现门禁系统、称重系统、装车系统与集控室之间的网络通讯与数据交换以及现场各环节的实时监控。

2)综合采用多种防作弊技术措施有效杜绝称重作弊现象。

3)运用pLC控制技术实现远程定量装车,保证了其准确性、稳定性,同时可以有效抑制装车过程中的作弊现象。

4)采用.netFramework的体系结构实现系统的数据通信与数据共享。

5)采用B/S体系结构实现客户端通过浏览器即可登录煤炭运销管理系统进行相关操作,简单、方便、实用。

6)采用基于VerintSDK的视频数据嵌入技术实现现场操作画面实时显示的功能。

7)使用网络流量监控软件实现网络数据流量实时监控。

8)采用RFiD智能识别技术实现车辆信息的自动识别并保证了其准确性、稳定性。

9)综合设计两大数据库,包括关系数据库microsoftSQLServer2008和过程数据库pSpace6.0的设计。

10)采用webservice技术实现系统与煤炭运销管理信息系统的互联。

4系统总结

系统的运行和应用,可以有效杜绝装车作弊现象的发生,大大提高煤炭运销管理水平,保障员工人身安全,提高装车工作效率,对于企业长远效益更是可观,同时该系统可从源头起有效抑制车辆超载现象的发生,因此该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和较高的推广意义。

生物技术的利与弊篇6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中学物理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就象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它的利与弊。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物理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科技成果逐渐普及和渗透于各个领域,而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教育思想的有机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即现代教育技术。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一、本人先从三个方面谈谈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利”

1.调动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稚气的初中生,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从教育心理学来看,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图文并茂的彩色活动画面,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又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社会、文化、自然情景,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充分激发学生的多元智力,化抽象为形象,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认识理解物理现象和本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1.1利用视频广播,调动学生的眼和耳

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在引入中播放剪辑录像,先让学生听听“潺潺的流水声”、“悠悠的琴声”等等,让学生处于声音的环境中,进而构成悬念。

1.2利用动画课件,调动学生的脑和手

传统的分组实验,很呆板的操作步骤和规定无形中框住了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如果在分组实验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验器材模拟一些不允许操作的实验,更能调动学生的脑和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利用多媒体模拟实验操作,教师就可以大但放手,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倡导学生自主探讨性实验,既可保护仪器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营造课堂气氛,引入物理概念

传统的物理概念教学主要存在平铺直叙,缺乏创新,教学枯燥等缺点。而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管理、评价、以实现教学最优化。在物理概念引入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计算机多媒体、录像、录音、幻灯、课件、新颖器材等)可以使概念教学由抽象变具体,由微观变宏观,由静态变动态,从而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

2.1通过计算机课件模拟物理情景引入

“电流”概念比较抽象,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让本身看不见的电流变成动态的画面,加深学生对电流的感观认识,从而为建立电流概念打下基础。

2.2通过新颖的实验引入

新颖的实验往往更能吸引学生注意,恰当地将教材中的实验加以发展、变化,可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大气压强”概念引入前,可以做“易拉罐”实验,往空易拉罐中注入少量酒精,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排走罐中空气,然后用橡皮泥将罐口封闭,让易拉罐冷却,学生可以观察到易拉罐被压瘪,并发出剧烈响声。该实验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听觉效果,都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从而引入“大气压强”。

3.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渐进、瞬时、微观和抽象的物理过程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实验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但是在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不少困难,有的实验过程变化太快,昙花一现且抽象难懂,有的实验不准做、不便做、不能做,信息育技术在物理学中的运用为实验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上述难解决的实验问题都可以借助多媒体迎刃而解。

3.1可以形象地进行物理现象与物理过程的模拟演示

如“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升天”的过程演示,只要将载人飞船的发射过程,运行轨迹通过动画制作和处理,进行模拟演示,就会让学生全面了解载人飞船升天的情况。我们现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三维性、多变性、直观性等特点,将此类实验的过程及其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特点、实验操作、现象观察、数据读取等各个阶段的情况制成可调控的课件,运用网络课件的形象、直观等优势,很好地突破了这一难点,使学生透过现象认本质。

3.2可以模拟演示一些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展示或难以观察到的物理现象

如分子的运动是无法通过肉眼看到的,然而要在教学中说明分子运动的规律,仅凭想象很难理解,单纯让学生去记结论又觉得太枯燥乏味。现在多媒体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充分运用动画来处理一个个直观的分子的运动情况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得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这一分子运动理论。

二、再谈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弊”

1.多媒体课以其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课堂教学效率高而著称,但是把握不好则会造成学生的学习速度跟不上去。

2.多媒体课件教学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但如果在课件教学中把所有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都用多媒体形象展现出来,从某种角度看是扼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件仅仅是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一种辅助手段,是配角,应为教学服务。

3.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多样的表现形式,但选择不当会适得其反。

虽然说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中有利也有弊,但是综上所说,利大于弊。科技是把双刃剑,我们只要充分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这把宝剑,扬长避短,就可以让它更好地为中学物理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原理[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5.

生物技术的利与弊篇7

关键词:电子汽车衡防作弊系统开发应用

电子汽车衡防作弊系统主要模块涵盖以下几个组成部分:称重数据,实时监控以及防作弊三个系统,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十二个模块,并通过人性化设计为使用者提供最大便捷,防止他人作弊,最大限度的为公司挽回损失。

1、作弊方式及防作弊方案

1.1防止利用遥控器作弊

1.1.1遥控器作弊原理

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高科技作弊方法普遍是指作弊者在汽车衡的传感器、主线、接线盒、或者仪表内部单的说就是一种利用无线射频遥控技术,按照人们的主观意愿改变远端汽车衡器称重显示数字结果的装置。称重数据的取得通常是由称重传感器而来,这一数据的在载重未发生任何变化的情况下仍然可能改变,也就是通过改造传感器的输出装置达成,在现实情况下,很多种作弊行为正是根据这个基本操作而来。

1.1.2解决方案

首先,进行数字化改装,这一操作的主要原理是基于将数字化设备替代以往的模拟设备,进而将传感器与显示仪的功能全面完善。由于数字化设备中的CpU与转换装置可以有效完成传感器中多项数据的非人工补偿,并通过数字化手段将最终信号准确传输,并且通过RS485接口有效将传输距离进一步加长。与此同时,由于加密技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使得通过遥控方式改变输出数据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若想采取这种方式必须解密传输协议所设置的密码,因而有效确保了数据的可信性。

另一方面,通过设计预判系统也能够有效抑制作弊行为发生,即加装信号预判装置,如检测数据正常则如常显示,而如果数据存在异常之处,则设置系统报错,与此同时,还应该及时记录此次数据,进而严格限制未来再次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数字化技术的全面引入一方面有效杜绝了作弊行为的频繁发生,另一方面也收到了在抗干扰等方面的突出效果。

1.2防止检斤车辆利用停靠位置作弊

1.2.1检斤车辆停靠位置的作弊原理及方式

秤台是电子汽车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检测过程中,这一装置可以通过汽车重量造成的内部弹性变化将实际数据进行科学转化,进而通过传感器将最终数据提供给使用者。

1.2.2解决方案

在这一改进方案中,主要原理是有效监控车辆位置,这就需要采取红外技术。在这一设备中,主要涵盖了开关,安装立柱以及控制柜。可以将前者的收发装置设置在立柱内,并将立柱安装于汽车衡边沿。在具体的涉及上,可以采取两组开关纵向排列,进而使得检测范围与密度不断提升。在日常称重过程中,如果存在部分车裂违规停放,则可以通过上述装置发出报警提示,进而使得称重司机进一步调整车位,也就在根本上杜绝了此种作弊行为的发生。

1.3防止检斤车辆通过多上人员或夹带物品作弊

1.3.1作弊方式

此种方式主要是通过人为携带自重较大物品来全面提升车辆称重。并在结束检测后,及时转移人员。这种方式使得人为携带自重较大物品的重量成为了获得非法利益的有效保障。

1.3.2解决方案

通过视频监控技术对检测过程进行有效记录,进而降低作弊行为的发生可能性。这就需要相关检测单位及时保存相关图像,在必要之时作为证据出示,进而全方位监控,并以此种模式有效制约上述人为增重行为的发生。

1.4防止利用“一车多牌”作弊

1.4.1“一车多牌”作弊方式

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采买商品之时,及时收买相关工作人员,在已经装货测量后,转成其他牌照再次称重测量,进而使得相关人员可以在两次测量的基础上从中牟利。

1.4.2解决方案

这就要求相关检测单位应该根据固定车辆设计识别设备,也就是在既定车辆上安装芯片,进而将其具体信息保存其中。当汽车经过检测装置时,读卡器可以自动识别,而由于不同车辆存放的芯片携带不同信息,也就可以有效杜绝车辆通过换牌反复称重的不良行为发生。

2、防作弊电子汽车衡系统的管理功能

根据上述电子汽车衡的作弊特点和解决措施,防作弊系统的设计需要对于用户的管理权限进行分级、对于称重计量员进行身份验证和保持数据查询自动报表以及远程数据查询功能。

2.1用户管理权限的分级功能

在管理权限的划分上,通常可以涵盖高级与一般两种用户,前者通常可以自主设置系统数据,并在此基础上管理卡片设置,而后者的权限则通常只在基本的查询功能之上。正因如此,需要相关人员在管理过程中清晰界定权限,有效保护内部数据。

2.2称重计量员身份管理功能

在具体的称重操作中,由于存在相关人员识别环节,使得从业人员只有在通过识别卡确认自身管理权限后,才能进行相应操作,并以此形成权责划分。

2.3数据查询自动报表功能

这一设备的优越性还在于能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与数据,并可以用于日后的数据管理。在调取相关数据之时,可以根据多种属性进行查找,比如时间、装载物品等,以及各类按照既定程序设计的报表。

2.4远程数据查询功能

由于该系统成功与eRp系统对接,也就由此拓展了自身功能,特别是远程查询的有效实现。通过查询功能可以及时了解日期、装载商品以及相关责任人等内容,进而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了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2.5无线信号干扰系统

通过无线信号的检测,对于无线遥控器作弊遥控信号进行识别并发出警告,其设计功能如下:

高灵敏度接收,迅速查找作弊信号;

还原功能,自动截获迅速将作弊者篡改的信息恢复原样;

获取并锁定非法信号,使作弊者无法篡改信息;

随时查查并篡改的称重信息;

储存作弊遥控信息,并可以查看、删除、调用;

声光报警提示并锁定作弊吨位;

设置管理权限,杜绝人为对监测仪器的干扰。

3、防作弊电子汽车衡系统的实施效果

在某公司的应用实践中,这一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就为今后的推广实践奠定了前提与基础:

(1)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最终完善整体作业流程,增强设备镜面程度,杜绝多种不合理现象,充分维护企业的自身利益;

(2)有效落实监督过程前移,最大化的实现企业利益;

(3)化繁为简,促进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

(4)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有效的管理网络,深入推进信息资源配置与共享,提升了企业决策的科学程度。

使用电子衡器反作弊系统将自动捕获非法遥控信号并进行声光、语音报警,使管理人员能够及时进行妥善处理。实现了对计量称重过程的实时监测、监控可以有效杜绝非法使用遥控器控制计量称重数据的现象有力的打击了作弊者的嚣张气焰,维护了企业的经济利益,为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不受影响保驾护航。参考文献:

[1]刘常华、陈玉、付春波.影响量对衡器主要计量特征的制约.衡器.2006(05)

[2]杨师宣、沈疆海、阮林君.SCS电子汽车衡微机管理系统设计.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5(06)

[3]杨中权.全电子汽车衡使用殊故障排除一例.衡器.2007(08)

生物技术的利与弊篇8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会计,舞弊,原因,措施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舞弊的原因

1.责任主体多元化。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部门的组成人员除包括传统的财务、会计专业人员,还包括计算机专业人员、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相关管理人员,使原有的会计内控主体范围扩大,责任延伸。

2.企业控制要点复杂化。传统的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银行对账等工作均由计算机按程序即时完成。这些程序化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应用程序的完善与正确,如果应用程序发生差错,计算机尚不具备对不符合逻辑事项的判断和处理能力,出了问题难以发现。

3.需要控制的范围扩大。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目前财务软件的功能已经包括:远程报账、远程报表、远程审计、网上支付、网上报税等。因此,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不仅需要控制会计信息,还要控制整个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会计控制范围扩大。

4.控制载体的数字化。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据处理与存储都呈现出高度集中的特点和趋势,储存在计算机磁性介质上的数据容易被篡改,甚至可以不留痕迹。计算机犯罪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由此增加了企业内部控制的难度。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舞弊的主要手段

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的舞弊手段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的,就目前情况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

1.输入篡改。输入篡改主要是指虚构、修改、删除业务数据等行为。这是计算机舞弊中最简单最常用的手法。它通常表现为:虚构业务数据,如将假存款单输入银行的系统中,增加作案者的存款数;修改业务数据;删除业务数据,如从存货系统中删除某个存货数据,消除购货业务凭证。通过对数据作非法改动,导致会计数据的不真实、不可靠、不准确或以此达到某种非法目的,如,转移单位资金到指定的个人账户等。

可能的舞弊者包括:参与业务处理的人员、数据准备人员、源数据提供人员、能够接触计算机但不参与业务处理的人员。

可能的证据包括:源文件、业务文件、计算机可读文件、磁盘、磁带、异常报告、错误的运行结果等。

2.文件篡改。文件篡改主要指作案人员通过维护程序来修改或者直接通过终端来修改文件中的数据。例如,作案人员进行销售开票时,故意调用错误的价格数据、抬高或者压低销售金额,从中获取个人私利。常见的手法有“陷门”和“特洛伊木马”。

可能的舞弊者绝大部分是计算机高手,包括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系统操作员、网络黑客等。

可能的证据包括:源文件、数据库文件。

3.程序篡改。主要指对程序非法的改动,以便达到不法目的。例如,薪资业务处理人员可能将部分职员的个人调节税免税额度调整到其个人名下,以便增加其免税金额,同时有不影响企业整体有免税合计数。

4.非法操作。非法操作主要指操作人员或其他人员不按照操作规程或不经允许,接触未经授权的设备或者程序,改变程序执行内容。例如,操作人员未经授权启动支票签发程序,生成现金支票而挪作他用。

5.输出篡改。输出篡改主要指作案人员通过非法修改、销毁输出报表、将报表送给企业竞争对手、利用终端窃取机密信息等行为,从而达到作案目的。例如,作案人员修改或者销毁输出报表以掩盖其他舞弊行为。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防范会计舞弊的措施

1.选择好的财务软件,从源头上进行控制。企业在实行会计电算化时,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国家的有关规定选择合适的财务软件。另外还必须注意系统的权限设置、安全性和保密性等关键因素。

2.实施组织控制。组织控制包括职责分工和人事管理控制,这是一切控制的根本,因为无论在人工环境下还是在it环境下,人都是最主观能动的因素。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组织控制主要应明确以下两个分离:一是电算部门与用户部门的职责分离;二是电子数据管理部门内部的职责分离。

3.实施系统安全控制。影响系统安全的因素很多,包括自然灾害、工作失误、计算机舞弊等。主要的控制措施包括:制定内部操作制度、设置操作权限、操作人员身份的密码控制、数据存贮和处理相隔离、设置接触与操作的日志控制。

4.加强安全保密控制。内容主要包括:无关人员不能随便进入机房操作;各种录入的数据均须经过严格的审批并以完整、真实的原始凭证为基础;数据录入员对输入数据有疑问的,应及时进行核对,不能擅自修改;机房工作人员不能擅自向任何人提供资料和数据;不能把外来的软盘带进机房;发生输入内容有误的,须按系统提供的功能加以改正;做好日备份数据,同时还要做好周备份、月备份。

生物技术的利与弊篇9

【关键词】生态护坡;传统护坡;河道整治;城市;探讨

我们知道,城市生态建设以及恢复对环境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而城市河道整治及建设是城市生态建设以及恢复中的重要环节。鉴于此,城市河道整治及建设广受人们关注。在此过程中,人们认识到传统硬质护坡的弊端,为防止其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边坡生态防护技术越发受到人们的推崇。采用这种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生态退化,对于维护河道生态系统平衡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传统护坡技术的弊端

在传统护坡技术中,相关人员在进行河道综合治理时,往往采用浆砌或者干砌块石护坡、现浇混凝土护坡、预制混凝土块体护坡等硬质化护坡,这种结构形式对于防止水土流失以及维护河道边坡稳定性等起到了一定效果。然而,其对环境以及景观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比较大。为此,相关技术人员一定要引起重视。在具体应用中,传统护坡技术的弊端主要表现如下:

1.1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在传统的护坡技术中,河岸表面为硬质材料所包裹,致使水体一土壤一生物这三者之间的物质以及能量循环体系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河道以及两岸的生物链被阻隔,使以往坡岸上生长的生物受到威胁,甚至部分生物物种已经达到濒临灭绝的境地。同时,采用这种传统护坡技术,也使河道的水边环境以及水环境受到较大影响,原有的一些功能逐渐丧失,降低了生态系统的水体自净能力,且不利于生态系统的有效恢复,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1.2居民生存环境不断恶化

传统的混凝土护坡技术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其使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进而威胁到生物的生长和生存,且天然河道的水质也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身心健康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生活质量随之下降。除此之外,传统的护坡技术也使人们的生产以及生活环境不断恶化。由于在传统护坡技术中绿色植物处于缺乏、甚至缺失的状态,使河道变得死气沉沉,不利于现代城市人文景观的营造,并影响了城市整体观感以及人们的心情。

1.3景观功能丧失

河岸的自然风貌以及生态景观在传统护坡技术中会受到很多负面影响,首先,护岸因为缺少植,容易硬质化,且出现生物物种单一的现象,水边环境也容易产生恶化。采用传统的硬质护坡技术,使护坡断面较为整齐,其在走向上,也呈现出一种笔直的状态,看上去极具现代感,然而,从人们追求回归自然的精神需求的角度来看,这一技术并不能迎合以及满足人们的期待。混凝岸墙将人与水隔开,无法满足人们的亲水需求,且不利于“人水和谐”理念的实现。

2.生态型河道的基本特征

生态型河道的特征较为明显,在设计理念上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生态型河道也表现出一定的亲水特点。通过以上理念和特征,有效保护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利工程的整体观感及效果,有效防止了园林化倾向。在某种程度上,水利工程建设本身就是一种破坏,不利于自然原生态的保护。然而,综合各方面的角度看,水利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益处,且为人和自然环境带来的益处和优势大于弊端。从这一点看,水利工程建设是值得提倡的。人们在建设生态型河道时,要尽量将可能产生的弊端消除,或者降至最低。为此,减少硬质工程,重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非常重要。为更好地做到这一点,在选择河岸植物时,要尽量兼顾多种树种、草种,且能够适宜当地的环境。如此,才能提高成活率,不会给后期的管理及维护带来意料之外的麻烦。

生态型河道的整治不可一蹴而就,其应该是渐进式的,有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若治理人员在生态型河道的整治中,忽视了生态性,一味的提高工程进度,很可能给自然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3.生态护坡技术在城市河道整治中的应用

3.1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的结构形式简述

河道生态护坡有多种结构形式,体现了不同的设计理念。为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使整体环境更加适宜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生态护坡技术的多种结构形式各具优势,如水下直立式块石挡墙护坡可以有效延长河道使用寿命,景石护坡可使景观更具美感。其它诸如石笼护坡、树根桩或松木桩护坡、仿木桩护坡以及铺设砌块等也各具特色。在具体的河道整治中,以上结构形式均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为使城市河道整治的效果更好,技术人员可综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最适宜的方式,以此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2城市河道生态护坡改造的策略

对于环境恶化以及生态退化,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引起重视,并充分认识到传统的护坡技术对环境与生态的负面作用。为使河道岸坡以及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障:西方已经形成较为先进的生态型护坡技术。

在我国,生态护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的历史较短。然而,目前阶段,在结合国外经验并综合自身特点的基础上,也已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生态护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河道生态护坡改造的策略如下:

3.2.1硬质驳坎和软质护岸相结合

采用硬质驳坎和软质护岸相结合的方式时,要尽可能的少用浆砌块石等硬质驳坎,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仿木桩以及景观石和植被绿化相结合的覆盖手法对河道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在此过程中,如果一定要使用硬质驳坎,可通过水下式硬质驳坎与水上生态护坡的方法提高河道的亲水性以及生态性。

3.2.2景观改造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将河道工程改造以及景观改造相结合,要致力于河坡立体生态体系的设置,在该立体生态体系中,可以有乔木、灌木以及花草、水草、动物沿滩地和迎水边坡、近岸水体等多种植被和要素。以此使城市河流更具文化底蕴和生态性。此外,可以通过亲水平台的设置,为人们的休闲娱乐以及亲水需求的满足提供便利。

3.2.3截污纳管及河底疏浚

在城市河道的沿线处,有很多农居以及企业、工厂。以往常有这样一种现象:雨水和污水混合在一起,直接流到河道中,使水质受到较为严重影响,为有效避免这种现象,可以采取于沿河两侧埋设截污管的方式,将雨水和污水的混合体有效排入到市政污水主干管内。同时,还可以对河道底泥进行疏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河道水质得到有效改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河道整治中,传统的硬质护坡方式存在着一系列的弊端,其对居民环境以及生态环境均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人们开始致力于生态护坡技术的研究。如今,该项技术已经在城市河道整治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在生态护坡技术中,有水下直立式块石挡墙护坡、景石护坡或石笼护坡、树根桩或松木桩护坡等多种结构形式,在具体选用的过程中,可集合当地实际情况和特点等要素,选择适宜的结构形式,以此缓解生态退化的趋势,有效维护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并对城市生态建设以及恢复提供助力。[科]

【参考文献】

生物技术的利与弊篇10

[论文摘要]计算机在企业管理及会计信息处理中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效益。计算机加快了企业信息的处理速度,提高了信息的质量,减轻了企业处理数据的负担。但任何事情有利必有弊,信息系统舞弊案件层出不穷,并且造成损失之大触目惊心。在我国,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信息系统舞弊案件时有发生,因此,认识和了解信息系统舞弊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有利于评估与揭示被审计信息系统的风险。

早在20世纪40年代。最早应用计算机的军事和科学工程领域中就开始出现了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活动。只是较为罕见,未引起注意;到7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在全球开始普及,随着操作系统简化,人机对话功能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与掌握计算机;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扩展到了银行、保险、证券、商务等领域,计算机犯罪呈滋生蔓延趋势。我国从1986年开始,每年至少出现几起或几十起计算机犯罪案件,近几年利用计算机犯罪的案件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有专家预言,“在今后的5至10年时间里,我国的信息系统舞弊案件将会大量发生”。因此,信息系统舞弊是当今社会一个值得注意的重大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1、信息系统舞弊

目前国内一些学者认为:信息系统舞弊是指破坏或者盗窃计算机及其部件,或者利用计算机进行贪污、盗窃的行为。我国公安部计算机管理监察司提出的信息系统舞弊的定义是:以计算机为工具或以计算机资产为对象实施的犯罪行为。前一种舞弊是利用计算机作为实现舞弊的基本工具,利用计算机编程进入其他系统进行骗取钱财、盗取计算机程序或机密信息的犯罪活动。其作案手法多种多样。如利用计算机将别人的存款转到作案人自己的账户中;利用计算机设置假的账户,将钱从合法的账户转到假的账户中去;掌握单位顾客的订单密码,开出假订单,骗取单位的产品等。1979年美国《新闻周刊》曾报道,计算机专家s,m·里夫肯通过计算机系统,把他人的存款转到自己的账户中,骗走公司1000万美元。后一种舞弊是把计算机当作目标,以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和程序、计算机的辅助设施和资源为对象。分为破坏和偷窃等。破坏是因为舞弊者出于某种目的去破坏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可以用暴力方式破坏计算机的设备,也可以用高技术破坏操作系统及数据,导致系统运行中断或毁灭;偷窃是指舞弊者利用各种手段偷取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和信息。

结合以上的论述,本文将信息系统舞弊定义为:以计算机或其相应设备、程序或数据为对象,通过虚构、制造假象或其他不正当的方式欺骗他人,掠取他人财务而实施的任何不诚实的故意行为,也叫计算机犯罪。

2、信息系统舞弊的特点

信息系统舞弊呈现如下特点:智能化;隐蔽性;获利大;跨国化;危害大。

网络的普及程度越高,计算机犯罪的危害也就越大,不仅造成财产损失,而且也会危及公共安全与国家安全。有资料指出。目前计算机犯罪的年增长率高达30%,其中发达国家和地区远远超过这个比率,如法国达200%,美国的硅谷地区达400%。与传统的犯罪行为相比,计算机犯罪所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例如,美国的统计表明:平均每起计算机犯罪造成的损失高达45万美元,而传统的银行欺诈与侵占案平均损失只有1.9万美元,一般的抢劫案的平均损失仅370美元。正如美国inter-pact公司的通信顾问温·施瓦图所说的:“一场电子战的珍珠港事件时时都有可能发生”。因此,计算机犯罪将成为社会危害性最大,也是最危险的犯罪行为之一。

二、信息系统舞弊的一般问题

(一)成因

1、个人因素

大部分涉及信息系统舞弊案件的人属于这类情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人认为压力越来越大,负担也越来越重,认为收入和生活所需已“入不敷出”;也有人是染上了不良的嗜好,如,而欠下了巨额债务需要偿还;还有人是感到单位领导不公正,对上级不满,而进行伺机报复。如美国一家银行的计算机专业人员,预先输入了一个程序,其含义为:一旦自己的名字在人事档案数据库中查不到(即被解雇),则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当他被辞退后,银行计算机系统不久就陷入了瘫痪。

2、环境因素

一方面单位没有公开的政策。所以有时员工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错误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另一方面,单位没有合理的人事制度,这样有可能会导致企业内部没有良好的沟通渠道。员工的工作业绩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没有合理的报酬。从而降低了员工对单位的忠诚度,信息系统舞弊的案件也就有可能随之发生。

3、单位内部制度不完善

比如单位职责分工不明确,如果由一个人既负责业务交易,又有权接触电子数据处理,那么就存在舞弊的风险;没有严格的操作权限;系统的维护控制不严,如程序员可随时调用机内程序进行修改;系统的开发控制不严格。如用户单位没有对开发过程进行监督。没有详细检查系统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文档;接触控制不完善,如应当避免控制系统的内部用户或计算机操作人员接触到系统的设计文档;输出控制不健全;传输控制不完善等。

4、被计算机的挑战性所诱惑

现在越是秘密的地方维护安全的技术投入的就越大,对于那些黑客而言,这无疑更能够刺激他们,使他们有种新奇感,并激起其挑战的欲望。美国国防部全球计算机网络平均每天遭受两次袭击,美国《时代》周刊报道,美国国防部安全专家对其挂接在internet网上的12000台计算机系统进行了一次安全测试,结果88%入侵成功,96%的尝试破坏行为未被发现。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黑客敢于通过病毒与杀毒软件公司“沟通”。甚至公然“叫板”杀毒软件商。

(二)信息系统舞弊的类型与手段

1、信息系统舞弊的类型

(1)非法占有财产

这类案件最常见,也是较难察觉的,并极有可能造成巨额资金损失。因此不论是对会计师、审计师还是对企业管理者来说。都是最为严重的一种犯罪。这类案件有的是利用掌管计算机系统之便,虚开账户,伪造转账交易,将资金转出。如1997年3月原宁波证券公司深圳业务部的曾定文博士。利用他负责管理电脑程序编制和修改工作。从而掌握密码系统的便利条件,通过密码进入交易程序,在自己所掌握的股东账户上直接下买单,透支本单位资金累计人民币928万元;有的是采用一种“取零技术”,国外也称之为“意大利香肠技术”,每次都将交易的零星小数从总额中扣下,存到一个非法的账户中,这样不易察觉,而且时间久了也可达到一个可观的数目。

(2)非法利用计算机系统

这类案件比较复杂,出现的问题和作案手法也各不相同。例如,有些程序员会借调试程序的时候,非法联通网路,进行非法转账;有些内部设备维修人员借维修之便,偷窃数据,甚至非法拷贝软件包,或者输入某些错误信息,以搅乱数据信息。2001年11月,上海市查获全国首例利用计算机非法操纵证券价格案,案犯为了使自己和朋友获利,在2001年4月16日。通过某证券营业部的电脑非法侵入该证券公司的内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对待发送的委托数据进行修改,造成当天下午开市后,“兴业房产”,“莲花味精”两种股票的价格被拉至涨停板价位,造成该证券营业部遭受损失295万余元;有些程序员在设计程序时,会设计某些特定条件。并秘密地安置在计算机系统中,当满足特定条件时。这种破坏程序就会破坏计算机系统的数据或程序。如在美国港口城市米尔沃基市有一个青年团伙,他们以该城市的电话地区代号414自我命名,采用非法手段,将这个代号输入到许多企业、公司和政府的计算机网络中去,虽该代号最终被各单位的计算机系统识别而没有造成重大损失,但也产生了不少麻烦。

(3)非法占有经济信息

利用计算机操作人员或管理人员。买通其收集经济信息:利用计算机系统网络和其他电子技术,窃取侦听到有价值的经济信息,如1997年10月,广州“好又多”百货公司电脑部副科长李建新。利用电脑技能窃取公司商业资料。并高价卖给竞争对手,最后被公安机关逮捕归案。

(4)未经许可使用他人的计算机资源

从事这些活动的人俗称“黑客”。2007年3月30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全球折扣零售业巨头tjx公司承认。在过去的1年半时间里,公司的金融数据库不断遭到黑客的侵袭。导致超过4500万名公司顾客的信用卡信息和个人资料外泄。黑客获取到这些信息后伪造信用卡大肆消费挥霍:有些黑客会侵入公司的电脑系统中窃取机密资料,然后向受害公司勒索,visa信用卡公司就曾被勒索高达1000万英镑,黑客声明,如果visa公司不合作,就会使其整个系统瘫痪,visa公司有8亿个信用卡客户,每年营业额近1万亿英镑,只要其瘫痪一天,便有可能损失数千万英镑。

2、信息系统舞弊的手段

通常来说信息系统舞弊主要是以计算机为工具,运用违法违规的手段来谋取组织或个人的经济利益。其直接的舞弊对象是信息。在某些情况下。舞弊是专门针对计算机本身的,通过改变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使信息系统暂停、中断,甚至导致整个系统瘫痪。按入侵系统实施犯罪的途径来划分,可将信息系统舞弊的手段分为以下几类:

(1)篡改输入数据舞弊

这是最简单、最安全、最常用的方法。这种舞弊方法并不要求舞弊者有多么高的计算机技能。只需要懂得当数据进入系统时如何伪造、删除、修改就可以了。主要采用的手段包括:虚构业务数据;修改业务数据;删除业务数据。

(2)利用程序舞弊

主要采用的手段包括:木马计;截尾术;越级术;仿造与模拟。

(3)偷窃数据舞弊

在计算机系统中经常出现重要的数据被窃,作为商业秘密泄露给需要这种信息的个人或机构,偷窃数据者从中得到经济利益。主要采用的手段包括:拾遗;数据泄漏。

(4)计算机病毒

这是一种软件,能造成计算机文件丢失、甚至死机。2007年某杀毒软件公司反病毒监测中心的报告显示,3月以来。病毒数量又创新高,3月新增病毒达16000种,感染计算机1300多万台。根据《计算机经济》的报道,最具有杀伤力的病毒和蠕虫是在最近几年给计算机经济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的病毒,codered(2001)造成损失26.2亿美元,sincam(2001)造成损失115亿美元。2000年5月1日接连作乱的“iloveyou”病毒通过题为“我爱你”的电子邮件传播,在极短的时间内袭击了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20多个国家,侵入电脑电子邮件系统的“爱虫”被激活后,会自我复制并自动发往受害电脑里电子邮件通讯录上的所有地址,造成全世界近4500万电脑操作者受到攻击,因电脑系统瘫痪或关闭造成的损失约为100亿美元。2006年10月16日武汉的李俊编写了“熊猫烧香”,并将此病毒卖给他人,非法获利10万多元,“熊猫烧香”又称“武汉男生”,随后又化身为“金猪报喜”,这是一个感染型的蠕虫病毒,能感染系统中的exe、com、html、asp等文件,还能中止大量的反病毒软件进程并且会删除扩展名为.gho的文件,被感染的用户系统所有.exe可执行文件全部被改成熊猫举着三根香的模样。

除此之外,还有天窗、逻辑炸弹、野兔、乘虚而入、冒充、通讯窃取、后门、陷阱门等舞弊手段。

三、信息系统舞弊的审计与控制

由于信息系统舞弊具有的高智能性、高隐蔽性、高危害性等特点,如何有效地审计和控制变得非常重要。这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不仅要经常开展信息系统舞弊的审计,掌握各种舞弊类型的审计方法,还要完善对计算机犯罪的立法,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的管理,采取技术防范,积极开展信息系统审计,提高人员素质,实现技术、人和制度三者间的有效结合。

1、信息系统舞弊的审计

对信息系统舞弊的审计,首先是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价,根据信息系统舞弊的可能途径,找出其内部控制的弱点。确定被审单位可能存在的信息系统舞弊手段。审查时除了借鉴传统的审计方法,如分析性复核、审阅与核对法、盘点实物、查询及函证外,最有效的是根据网络会计系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审查。

(1)对输入数据舞弊的审计

对输入数据进行舞弊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常见和最普遍的一种舞弊方法。输入类舞弊通常是利用单位内控的弱点。比如职责分工不明确、接触控制不完善、没有严格的操作权限控制、系统本身缺乏核对控制等。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会发生以下舞弊行为:舞弊人员将假的存款输入银行系统。增加作案者的存款数额;将企业账号改为个人账号以实现存款转移;消除购货业务凭证,将货款占为己有等。审计人员应重点收集输入环节的审计证据。

首先,抽查部分原始凭证,确定业务发生的真实性,判断原始单据的来源是否合法,其数据有无篡改。其次,将记账凭证的内容和数据与其原始单据进行核对,最后再进行账账核对;利用计算机抽样,实行计算机自动校对,将机内部分记账凭证与手工记账凭证进行核对,审查输入凭证的真实性;测试数据的完整性,计算机输出的完整性审计,审计人员模拟一组被审单位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数据输入,并亲自操作,根据系统能达到的功能要求完成处理过程,得到的数据与原先计算机得到的结果相比较,检验两者是否完全一致;分析性审查,对输出报告进行分析,看有无异常情况,比如与审计有关的账册、报表、上机记录等要打印备查。

(2)对利用程序舞弊的审计

利用程序舞弊的人员通常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有的甚至精通计算机,这种舞弊有时是属于有预谋的,如利用计算机软件中关于计算保留小数的程序按预谋方法截取,将截尾的数值存入预先设定的账户;或在计算机程序中,暗地编入指令;使用越级法舞弊的人员,通常是能够取得越级程序,并能接触计算机,熟悉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人员,越级这种大能量的程序,如被作案人掌握,将十分危险,因此主要是防范与控制。对于有预谋的舞弊的预防性审查主要是通过系统开发控制审计。另外还可用特殊的数据进行预测及认真核对源程序。

(3)对偷窃数据的审计

借助高科技设备和系统的通讯设施非法转移资金。对会计数据的安全保护构成很大威胁。通常对偷窃数据的审计的主要的方法有:检查系统的物理安全设施。如网络系统的远程传输数据没有经过加密后传输,很容易通过通信线路被截收,应查明无关人员能否接触信息系统;检查计算机硬件设施附近是否存在有利于舞弊者舞弊的装置与工具。如窃听器与通讯线路上的某部分接触、盒式录音机、麦克风等:查看计算机运行的记录日志和拷贝传送数据的时间和内容,了解和访问数据处理人员,分析数据失窃的可能性,并追踪其审计线索;调查及函证怀疑对象的个人交往,以便发现线索;检查打印资料是否及时处理,暂时不用的磁盘、磁带是否还残留有数据。

(4)对计算机病毒的审计

对待计算机病毒要以预防为主。下面是预防感染病毒的一些一般性控制措施:不要使用来路不明的新软件,不要随意下载不明文件,不要访问不良网站;对磁盘加以写保护;在使用新的软件之前,对其进行检查,以防其中含有病毒:应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防病毒软件,并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

2、信息系统舞弊的控制

(1)完善法规体系

加强反计算机犯罪的法制建设是从宏观上控制计算机犯罪的前提。法规不健全与不完善使计算机犯罪的控制较为困难。反计算机犯罪的法制建设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建立针对利用计算机犯罪活动的法律,明确规定哪些行为属于信息系统舞弊行为及其惩罚办法;二是信息系统本身的保护法律,明确计算机系统中哪些东西或方面是受法律保护及受何种保护。目前,我国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方法的法规有:《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出入信道管理办法》、《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专用网与公用网联网的暂行规定》等。我国在1997年全面修订刑法时,在第285条规定了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第286条规定了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罪,破坏计算机数据和应用程序罪;第287条规定了利用计算机进行传统犯罪。同时我国计算机安全保护条例的实施细则和金卡工程安全规范等也应尽快制定。并且还应当加大宣传法律知识的力度。以法律的威严震慑违法者。

(2)单位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是企业单位在会计工作中为维护会计数据的可靠性、业务经营的有效性和财产的完整性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措施管理方法、业务处理手续等控制措施的总称。运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单位,均应建立和健全电算化内部控制系统。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应具有强有力的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措施,两者缺一不可。

(3)加强技术性防范

技术性自我保护是发现和预防信息系统舞弊的有效措施。计算机安全系统的强度取决于其中最为薄弱的一环。任何一个节点,某一个软件其中的某个服务,某个用户的脆弱口令等都可能造成整个系统的失效。对于攻击者而言。只要找到一处漏洞,攻击往往就会有50%以上的成功率。据统计,约90%的计算机系统都被攻击过,应加强安全技术防范。可以采用数据加密技术。使舞弊者即使获取了数据也很难进行有效的处理;可以通过备份数据,对照数据或进行再处理,以此检查数据有无异样;可以通过设置防火墙来阻断来自外部网络的威胁和入侵。

(4)提高员工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