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工程监理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十篇工程监理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十篇

工程监理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28:37

工程监理在国内外发展现状篇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我国市场经济的金融行业发展逐渐与国际接轨,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趋势,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控股企业的加入让金融行业的发展之花开得更加灿烂夺目。

【关键词】

金融控股公司;现实状况;发现问题;解决对策

1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综合经营模式选择

纵观世界各个国家在金融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虽然各具特点,但也万变不离其宗,其中商业银行对综合经营一般有三种可选的模式:第一、全能型的银行经营模式,具体可以理解为“银行经营的业务不仅仅只有传统的业务,而是综合发展传统业务、证券业务。至于信托以及保险业务则转而向其子公司投资运营”这种运营模式在欧洲较为常见;第二、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可以解释为“对金融控股资产占有的集团与证券、银行、保险行业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金融集团发展合作,这些集团要对控股公司发展提供较大规模的服务”,这种模式在美国和日本发展较为成熟;第三、母公司——子公司模式的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具体可以分析为“商业银行是母公司,证券、保险业为子公司,商业银行在发展金融业务时与其子公司进行全方面的业务合作,将业务逐渐渗透到整个金融服务业”,这种发展模式在加拿大和英国等联邦制国家较为典型。这三种商业银行经营模式选项各有优缺点,分别可以表现为:第一种运营模式的优点为拥有较强的控制力、业务合作可靠性,另外,在处理相关单一金融业务时可以有效地减弱其系统风险,使得业务处理安全性可以得到更可靠的保障;在进行混合经营的业务工作时面临较低层次的业务扩展潜力;第二种经营模式的优点表现为明确的投资重点、清晰的企业产权、充分建立企业整体和工作个体的发展前景,这种经营模式同样展现出了一些问题,在业务处理和集团发展过程中一旦面临协调性问题,则处理难度很高,很有可能因此而影响整个业务进程。

以上分析了国外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发展状况,进而分析国内金融行业控股公司的发展前景可以发现,我国的金融监督体系无论是证监会、银监会还是保监会,他们的监督工作都趋向强硬化,实施措施展现的理念较为落后,工作方式缺乏科学合理性,因此管制结果并不理想,很多金融行业在业务工作中仍然存在道德层次低的状况,使得监督机制的工作几乎处于“真空”状态。另外,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并不十分成熟,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管理方式陈旧、管理水平落后的问题,商业银行对内部系统控制不能做到全面把控,内控制度依然不能健全起来,行业监控力度也不够,存在很多的业务行为风险。纵观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的内外环境,依据具体国情进行分析,可以知道,如今的金融行业引进金融控股企业的发展模式,对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

2分析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

2.1分析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

在越来越多元化的国际金融行业发展现状之下,呈现出的是适合市场经济竞争模式的混合型经营。我国也紧随世界经济化的步伐探索发展着混合型金融行业发展模式,与此同时,我国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推动下,在金融行业发展之路上开辟出另一条综合发展的蹊径,即综合性开展金融控股公司在金融服务业的工作。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种是控股集团公司;第二种是金融控股集团公司,这两者分别由金融机构和资本投资形式形成,前者的行业代表有平安、中信、光大,后者的行业代表有海尔集团、山东电力等。

2.2分析金融行业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较之国外的情况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还处于不完善的情况,这就使得金融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得不到法律制度很好的保护和规范。虽然我国有一部分约束金融行业行为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法律难以对金融行业起到真正的规范作用,不能明确金融行业的法律地位,也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管制和约束,这对我国金融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起不到推动作用。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应尽快针对金融行业这一部分建立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促进其又好又快地发展。

第二、运营过程中的集团化出现严重内耗问题。我国现行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模式大都是集团公司,而这种形式的存在说明集团公司是通过对小公司兼并重组而形成的。并购而来的公司往往都面临适应性的问题,无论是过去公司的运营模式还是精神文化都影响着现在,因此在新的集团公司中难免出现磨合问题,导致公司内耗问题产生,严重的甚至可以阻碍公司发展进程。因此,新型的集团公司应充分重视这一点,将适应性问题尽快解决,从公司文化和发展理念出发,消灭内耗问题,让内耗风险降低到最小。

第三、新型金融控股公司的内控体制在发展初期和中期存在阶段性问题。一般新成立的金融控股公司往往是跟随其他同行业发展制度前行的,还没有能力形成强有力的本公司发展制度规范,因此在企业内控初期存在制度不完善的问题。通常表现为:公司内部控制难以将各个部门建立关联,导致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若涉及到多个业务部门,则存在较大的关联性风险,这种风险一旦发展为现实弊端,则很有可能导致金融业务的整个处理过程遭到破坏。权衡其中的利弊,公司领导人应在企业转型过程中谨慎处理相关工作,开展全面的环境调研,制定合理、长效的企业发展制度,让改革和创新不再成为行业发展的大难题,让金融控股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可观。[2]

3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

金融控股公司在公司体系上是以纵向管理体系和横向资源内容相互联系起来的,这种公司架构分别是以金融投资和与客户共享资源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互相促进,充分体现出一种协同性。然而这种纵向的管理体系往往在应对外来冲击时展现出来的柔性并不强,由于其管理层次间的关联性较强,所以不论遇到机遇还是危机都呈现出连带效应。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国家和政府正努力寻求一种平衡的方式,针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公司架构做出宏观的调控和系统的监督。另外,金融控股公司的架构问题仅仅是多个体系问题之一,接下来将针对其它体系问题作出具体阐述:

3.1我国的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

这三大市场监管机制在过去的市场行业监管中一直保持独立,实行“分业监管”的监督模式。然而,随着我国金融控股公司逐渐走向混合经营的发展模式,逐渐开辟出银行独立开设基金公司、保险公司有资格直接投资公司等发展道路。这使得过去的监管模式已然不再适应当今国内市场监管现状,不论是监管效率还是监管人员配备方案都不能与监管成本核算相匹配,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监督理念,改革迫在眉睫。

3.2越来越多的跨国金融控股公司加入到了中国金融行业市场竞争环境中来,这种现状的产生对我国现在实行的市场监管体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我国市场竞争环境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面貌,国外金融公司在其中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带来了许多新兴的金融模式和衍生产品,兼营型金融发展模式就是其中一种,这些新兴发展情况的出现使得我国过去的市场监管体制的系统监管面貌显得越来越陈旧,监管面越来越狭窄,专业程度也跟不上国际的发展步伐,因此我国现行监管体制的发展形势越来越严峻。

3.3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呈现“真空”状态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出现是根据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借鉴国外金融行业的发展状况独立发展起来的一种市场竞争行业,其市场地位在法律效应上并没有明确的解释和定义,专门针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立法也没有颁布,这使得我国监督部门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也没有确切的法律依据。这种现实情况对国内本土抑或外来金融企业的发展都不能起到促进作用,使得其经营风险逐渐凸显了出来。

3.4现行监管机构监督效率不高

我国目前的监管机构运行状况依然实行“分业监管”的监督模式,三大监管机构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干的。这种监管模式呈现很大的监管漏洞,很多金融控股公司利用其中的分权监管漏洞,与其下层控股公司相互合作,在监管部门实行监督行为时,公司将资金进行利益转移,用这种方法来应付监管机构,使得监管机构的工作实施起来失去了有效性,监管效果大打折扣。[3]

4对合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方法提出建议

4.1学习国外经验,创新本土文化

根据市场经济现实状况可以看到,现行的分权监督的金融控股集团市场监管体制已然跟不上混合经营模式的市场发展进程,即将面临改革,与此同时,吸收学习国外的先进体制和多项经验,并全面了解本国国情,与世界接轨,发展和创新适宜于我国现在混合经营条件的市场监管体制才是发展的硬道理。具体可以吸收借鉴的有:伞形、统一型等几大监管模式,这两种分别在美国和英国较为盛行,并已然成为世界监管体制争相学习的典例。

4.2发展实业型金融控股公司并加强对其的监管力度

我国现行的金融控股公司大都是实业型的,其经济增长环境依然呈现粗放的投入与增长的双高模式,金融公司在对市场进行融资时依然没有良好的制度依据和体制支撑,因此,各大实业型金融控股公司经营模式亟待扩大。为了实现经营规模的扩张,金融企业没有权衡好长远发展与眼前利益孰重孰轻,一味地追求融资业务的提升,忽略了企业健康发展所需要的基础保障,使得一旦业务发展遭到阻碍,便“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企业都将面临风险。

4.3对现行监管体制和法律规范不断探索和完善

分业监管体制已不再适宜于我国现行市场经济发展,如企业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探索并创新出长效、专业、并具有综合监管效应的市场监管体制,从现实中发现分业监管的盲区,妥善处理如今监管模式中的不完善之处;与此同时,需要兼容并行的是我国针对金融行业的法律体制,不论是《公司法》还是《金融控股公司法》,国家政府都应迅速将其重视起来,不断将其完善,同时出台有针对性的法律章程,明确法律规定内容,让法律法规的约束职能发挥得更加高效、直接。只有社会监管体制与法律规范体系双向建立起来才能让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规避风险、快速发展。[4]

【参考文献】

[1]张倩.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现状探析[J],2010(10)

[2]邓超红.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研究[J],2011(05)

工程监理在国内外发展现状篇2

交通管理现状启示

基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其对城市交通管理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缓解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服务水平下降、交通拥堵等问题,要求我国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强调对交通供给领域的调整,并实施相应的交通管理机制,以此来确保现有交通资源的高效应用,营造良好的交通管理氛围。以下就是对中国交通管理现状及启示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前交通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

一、交通管理内容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交通管理的主要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道路交通现状调查。即在交通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应注重针对当前道路交通量、交通小区划分、交通网络结构等展开调查行为,且对调查数据进行评估、分析,从而及时发现道路交通运输过程中凸显出的相应问题,对其进行有效改善。同时,在道路交通现状调查过程中,亦应注重将交通管理设施、监控资料等内容纳入到调查范围内,由此达到最佳的调查状态;

第二,交通管理方案的制定。即在交通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确保交通环境的安全性、秩序性,要求管理部门应逐步落实交通需求管理策略、限制发展策略、优先发展策略等,以此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达到最佳的交通管理状态;

第三,诊断交通问题。交通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有义务针对现有的交通问题展开诊断行为。例如,行车速度标准设定、交通安全等,最终对现有问题进行有效处理,满足当代居民出行需求。

二、中国交通管理现状分析

就当前现状来看,我国交通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交通堵塞、事故问题屡见不鲜的现象,为此,交通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需承担较大的压力,并致力于缓解人流量大、车辆量大的现象。同时,基于此,亦要求交通管理部门应从事故应急处理、交通信息诱导等层面入手,对交通环境实施有效管理,继而达到最佳的管理状态。此外,我国交通管理部门在实施管理工作过程中始终秉承着单独设计、单独管理、单独规划的管理原则,即未建构成熟的管理模式,继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交通环境管理成效,同时亦诱发了投入浪费的现象。为此,交通行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强调对此问题展开行之有效的处理。另外,我国智能交通中心仍然处在不完备的状态下,即未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继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交通管理系统仍然存在着分散的问题,同时无法实现对交通事件的高效监控。

三、中国交通管理的启示

(一)电子监控管理体系

美国德州LBJ-635在管控车道设计过程中采取了断面布置形式,同时美国地区亦强调了电子监控管理体系的完善。即依据管控车道车型、时段、路段交通量等层面的差异性,营造灵活性、动态性的车道管理环境。为此,我国在交通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应注重效仿美国成功经验,制定电子监控管理体系,同时在体系内容完善过程中要求交通管理部门应注重利用网络平台动态化交通信息,且对交通路况进行实时监测,继而及时发现交通运输过程中凸显出的紧急事故,对其进行疏散处理,规避交通事故的凸显影响到居民的正常出行。此外,基于电子监控管理系统完善的基础上,亦要求交通管理部门应注重确保电子监控、账单、罚单管理等层面的协调统一,并与交管部门进行沟通,以此来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落实,满足人们出行需求。另外,在交通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重针对政策法规、安全性监测、交通量等层面展开评估行为,由此来制定相应的交通故障问题改善措施,达到最佳的交通环境管理成效,且就此提升整体交通管理水平,迎合当代社会发展趋势。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在交通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强调电子监控管理体系的落实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应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

(二)设计技术标准的建立

美国在管控车道设计过程中强调了技术标准建立的重要性,为此,我国在道路交通环境管理过程中应着重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并注重结合管控车道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技术标准进行规划处理,例如,设计车速、设计车型,设计车道、设计隔离带、设计停车带等,由此来为交通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撑条件。同时,在技术标准设计过程中为了打造良好的交通环境,交通管理部门亦应注重针对构造物,即辅道、高架桥梁等进行规划处理,且在交通环境管控过程中实时监测交通控制设施的完备性,例如,信号控制、摄像监控等的功能及可靠性,并在实时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及时发现交通控制设施的故障问题,对其展开有效处理,营造良好的交通运输空间,规避交通安全事故的凸显。

四、结论

综上可知,我国交通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技术滞后等问题,威胁到了交通环境的安全性,并诱发了交通拥堵问题。为此,为了打造良好的交通运输空间,要求我国交通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完善自身管理手段,且注重效仿国外成功经验,从设计技术标准、完善电子监控管理体系等途径入手来应对传统交通管理模式下凸显出的相应问题,达到最佳的交通环境管理状态,并就此满足当前居民出行需求。

参考文献:

[1]张飞飞,吴兵,李林波.建设项目不同实施阶段交通影响评价.城市交通,2012,12(06).

工程监理在国内外发展现状篇3

关键词:工程监理、问题、素质

abstract:fromthepresentsituationofengineeringsupervision,thispaperanalyzesthecurrentsituationofthesupervisionformvariousreason,andstrengthenthesupervisionenterprisesfromtheirownqualityconstruction,advocatethesuperiorprice,highqualitysupervisionservicestandardbehavior,thethreeownersputforwardsolutionsexistatpresentsupervisionofthesolutionoftheproblem.

Keywords:engineeringsupervision,problem,quality

中图分类号:U41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自1988年实行工程建设项目监理制度以来,迄今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工程监理制度为投资者建立了一支提供工程管理服务的专业化监理队伍,打破了过去工程建设项目自筹、自建、自营的小生产管理状况,初步实现了工程管理方面与国际惯例的接轨。但我国的工程监理制度在推行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影响着监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在二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工程监理和先进国家工程监理的水平比较,我们建设监理体制仍然处于初期阶段,工程监理实践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不足。

一、我国工程监理现状

1、监理单位的自身素质亟待提高

我国监理单位的性质基本上都是股份制的民营企业。内部人员的组成是股东与雇员的关系。除了股东和在该公司注册的监理工程师能相对稳定在一个单位里执业外,其他监理人员的流动性很大,有的工程一个施工周期会调换多个监理人员。另外,目前的监理工程师队伍不合理,未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以年龄结构为例,我国的监理工程师队伍中离退休的老同志太多,很难适应监理工作现场的工作特点。还有知识全面能胜任监理工作“三坚持、两管理、一协调”的复合型人才太少。尽管绝大多数监理人员在上岗前已经通过监理培训,但培养一名合格的监理工程师不是短时期内能解决的。主要是缺乏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缺乏全方位控制的能力,大多数只能运用技术手段进行质量检查,而不能运用经济手段和合同手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控制,这种状况自然不能充分发挥监理的作用。

2、工程监理服务价格有待规范

我国监理企业的监理收费实际收入严重低于国家标准。目前实行的监理费取值仍执行由建设部和国家物价局于1992年联合的《工程建设监理收费标准》。实践证明,工程监理的取费标准过低,违规压价的情况又比较突出,甚至达不到合理的监理成本水平,不能满足工程监理企业正常开展工作的需要,严重影响了监理工作质量,使工程监理企业无法吸引高素质的监理人才,严重制约着监理行业的发展。

3、业主行为不规范

部分业主认为,监理单位是自己花钱聘请的,实际工作中,要么对监理工作横加干涉,要么插手监理工作。有的不通过监理工程师直接给承包商下达指令,出现问题时又将责任推卸给监理,最终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和误解。有的甚至要求一切工作都得听他的安排,没有把合同条款中规定的权利真正交给监理单位,在委托监理单位以后仍然由业主的项目管理班子主要负责项目的管理工作,监理只负责项目的质量控制,致使监理人员有职无权,监理的作用不能有效的发挥。有些建设单位甚至认为监理是多余的,往往将监理人员的数量压缩到最少的程度。特别是一些中小型项目上,仅有1名监理人员,实际上是迫于政策压力,象征性的聘用监理,摆摆样子。业主的做法显然与国家和建设部有关法律、法规及通知精神相违背。

二、工程监理形成此现状的原因

1、外部原因

首先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政府职能的观念影响,职能部门专权,建设工程监理制度的设计与现行体制制度的矛盾导致机制与制度不完善,相关的法律、规章或规定的滞后、不协调,致使业主不愿把建设工程项目投资与管理权委托给监理单位,监理工作内容缩小范围,制约了监理行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其次,从社会整个建设市场来看,各方面主体行为均有不同程度的违法违规行为,“投资控制”权、压低或拖欠监理费,而有关法律法规对建设单位的约束又偏少,也严重影响了监理工作的质量。

2、内部原因

监理行业的不成熟。建设监督制度仅20余年,是一种年轻的行业,目前监理企业产权结构不合理、经营观念落后、管理水平不高、缺少前瞻性思维、缺乏理论研究与指导、不遵循市场运行规律、工作的深度和范围不够、依赖于政府的扶持、行业的发展缺乏信心、大多数从业人员来自纯技术行业或施工企业,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专业素质偏低、组织协调能力不足、不能在行业间展开学习、使企业资本积累难、设备购置和人员培训少,限制了行业发展。

三、采取相应对策,发展监理市场

1、加强监理企业自身素质建设

首先要提高领导班子的素质。提高领导班子素质是提高监理企业素质的关键。它包括提高领导者个人素质和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其次要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是提高企业素质的重要内容。作为监理单位,不仅要具备工程施工的监理能力,而且应当具备设计监理能力,以及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的咨询能力,以适应全过程监理和咨询的需要;最后要提高企业的技术素质和管理素质。提高企业的技术素质要在新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上下功夫,形成自己适用的技术体系。提高管理素质,就是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做好基础工作,结合企业实际,实行现代化管理。

2、提倡监理服务优质优价

现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现行的监理取费办法和标准已不适应建设监理的需要。低收费,不利于留住和吸引素质较高的人才,不利于监理单位的自我发展,也不利于提高监理工作水平。目前一些监理单位难以从母体中脱离出来,很大原因也在于收入不高。因此,适当提高监理价格是完全必要的。工程监理是一种高质量的服务,当监理价格过低时监理单位很难派出高素质的监理人员,很难把业主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或者无法保证监理人员数量,也就无法提供优质服务,“优质优价、低价质差”这是市场规律的一个法则。

3、规范业主行为

业主应加深对监理的理解,明确业主和监理间的责权关系。监理工程师应该是工程建设项目现场的唯一管理者,业主委托了监理,就应由监理工程师去实施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和管理,业主的意见和决策均应通过监理工程师实施,而业主所要做的,是如何做好对监理的管理,而非直接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巨大而繁多,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工程监理的需求极大并越来越显得重要,对监理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理企业要积极的加强自身素质建设,随着监理法规的不断完善和业主行为规范的改变,我国的工程监理一定能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张道震张敬萍提高工程监理成效的探讨[J].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院刊,2006(9)

[2]李俊浅谈工程监理的发展[J].中国建材资讯,2006(2)

工程监理在国内外发展现状篇4

【abstract】withtherapidpaceofdomesticreformandopeningup,China'seconomyhasusheredinanunprecedentedopportunityfordevelopment,alargenumberofprojectshavebeendeveloped,andthecurrentprojectmanagementhasbeenoptimizedonacertainlevel.However,inthemodernconstructionengineeringmanagement,thefactorsaffectingthewholeconstructionengineeringmanagementarequitemany,whichneedstotakesomepracticalstrategiestosolve,otherwiseitiseasytocausetheconstructionqualityofconstructionengineeringtobeaffected,whichisnotconducivetothehealthygrowthoftheconstructionindustry.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

【Keywords】constructionengineering;management;influencingfactor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3-0068-02

1引言

现如今,我国国内的建筑工程管理现状不是那么乐观,不仅有建筑行业内部的因素制约其发展,更有外部的多种因素对其形成了极大的干扰,使得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难以得到切实的发展。为此,只有在实际的工作进程中,切实对建筑工程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地研究,并对建筑工程管理的各项手段进行积极的优化,才能够最为有效地促进整体管理效益的提升,找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以提升最终的建筑工程质量和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2国内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主要影响因素

从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的建筑行业虽然整体呈现出了较为良好的发展姿态,并有着相当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只需要进行深层次的观察和研究,就可以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多个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和不足之处,尤其是建筑工程管理方面,本身的发展速度相当缓慢,甚至出现了一部分发展停滞的状况。而这样的状况之所以产生,与影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多种原因有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2.1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所具备的管理意识相当落后

在现代的建筑工程建设当中,无论是其中的承包单位还是主体建设单位,都希望能够在建设的过程中生成较为强大的创新意识,并提高整体建筑的质量。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并没有切实的主动意识,他们不懂得创新管理的重要性,而且在这些管理人员的观念里,传统的工程管理方式已然完全能胜任当前的建筑管理工作,因而并不需要做出太大的改观,但是在实际的建筑工程建设当中,很多事物不可能完全地停滞不前,因而已经发生了较多的变化,形成了全新的工作内容。而对于这些全新工作内容的管理,这些管理人员并没有采取较为新颖的管理办法,而是依旧采用着传统的管理措施。在这种状况下的工程管理,根本不可能满足实际的建筑工程管理需求。同时,在实际的管理当中,这些管理人员所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十分消极,不愿意花费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对整个建筑工程的关键是内容进行一定的优化和完善,因而对于较为先进的管理办法,他们保持着排斥的态度,并且一直坚持着传统的管理方式,使得整个建筑工程的管理效益相当低。

2.2政府没有给予有力的监管

在当代的工程建设当中,政府强有力的监管力度,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不仅能够促使建筑单位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进行积极有效地完善,还能够对其进行职责的明确,使得主管部门了解自身的职业和义务,进而形成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1]。但是在当前的建筑工程建设当中,大部分工作内容都由施工单位独立来完成,政府并没有丝毫的参与管理,并且相关制度对于建筑单位的约束能力也相当低。在这样的状况下,政府本身所具有的管理能力和协助职能无法落实在建筑工程的管理当中,导致一些建筑工程管理出现了相当大的疏漏,最终的建筑工程质量十分低。

2.3相关的建筑工程监督体系不完善

相比于国外的建筑工程监督体系,国内的建筑工程监督体系发展相当缓慢,并且其起步本身十分晚。而在一个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监理部门需要与建筑工程的工作双方相独立,成为其中的第三方,主要负责对整个工程建设进行一定的质量控制和材料、成本等内容上的监管,其本身具有开展建筑工程管理的能力,并且能蚨哉个建筑施工进行强有力的监督[2]。但是在实际的建筑过程管理当中,很多的监理单位并没有足够的话语权,甚至完全缺失,因而对于整个建筑工程而言,也失去了监督和管理的能力,其工作职能也得不到建筑主体方和承包方的认可,变得没有丝毫意义。

3改善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对策分析

3.1科学转变基础的建筑工程管理思想

对于现代化的建筑工程管理而言,都会伴随着一定的建筑工程管理思想。而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思想大都是一些形式化的内容,并没有太多实际的意义,而且往往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的科学结合,导致最终的实践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并且严重制约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3]。面对这样的状况,建筑单位有必要对管理思想做出一定的转变和优化,并在其中加入一些全新的管理思想,以切实满足当前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实质需要。在实际的管理思想制定当中,需要切实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打造出一套符合当前我国建筑工程建设要求的管理思想理念,主要方向可以选择为创新、发展和改革。

3.2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

为了提高教育工程管理的整体水平,建筑施工单位有必要建立切实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机制。首先,建筑单位可以向国外的先进建筑单位汲取一定的建筑工程管理经验,向他们进行学习,并对他们所使用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选择其中适合我国教育行业工程管理的内容,并结合实际的状况,进行多方面的调整和优化,使得建筑工程管理体制能够被完善地建立起来。

3.3加大对建筑工程后期工作的管理力度

对于现阶段的建筑工程管理而言,后期的管理工作属于十分重要的内容,科学地做好后期的施工和建筑管理工作,能够促使整个工程的施工效率迅速提升,进而确保工程项目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并保障相应的建筑施工质量。在实际的后期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将整体的管理思想完全地结合起来,根据当前工程项目所具有的特点和范围,制定较为科学适宜的管理目标,并对整个建筑施工过程进行严格把控,确保最初制定的管理目标能够切实地实现。

4结语

总之,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得到了全面的优化和发展,在这样的状况下,建筑施工单位需要进一步改善当前的建筑工程管理现状,以提高整体的建筑工程质量,以满足人们具体的需求。而在改善建筑工程管理现状的过程中,需要切实结合当前国内建筑工程管理所存在的各种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积极有效的改善和优化。

【参考文献】

【1】刘大伟.浅谈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现代装饰(理论),2016(11):194.

工程监理在国内外发展现状篇5

关键词: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策略

 

0引言

目前我国电力系统中电力设备大多采用的计划检修体制存在着严重缺陷,如临时性维修频繁、维修不足或维修过剩、盲目维修等,这使每年在设备维修方面耗资巨大。随着传感技术、微电子、计算机软硬件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人工神经网络、专家系统、模糊集理论等综合智能系统在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中应用,使基于设备状态监测和先进诊断技术的状态检修研究得到发展,成为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1制约实现状态检修的主要因素

实现电力系统主要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是检修策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业内人士多年来的努力方向。但是就目前国内开展此项工作的情况而言,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系统的检修策略和管理方案。

1.1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即管理因素。没有形成系统的设备生命全过程管理是制约实现状态检修的最大因素。论文格式,策略。设计原理的合理性、制造工艺的科学性、出厂和安装质量的保证,将直接影响到该电力设备是否存在“先天不足”及运行后的潜伏性故障;供电系统设计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将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的绝缘配合和最优化经济运行;故障处理的正确迅捷性,表现为能否将故障的危害性遏制在最小范围内。上述几个方面都有可能给状态检修带来不必要的工作量和整个系统的不安全因素。论文格式,策略。论文格式,策略。

另外,管理机制、检修策略的不同观点、现有监测数据的利用力度及深入研究等方面的问题,是使状态检修工作进展缓慢的另一主要原因之一。论文格式,策略。

1.2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即技术因素。论文格式,策略。目前的监测技术手段还不能完全地、真实地反映运行中电力设备的状态,这是制约实现状态检修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虽然现代的监测技术日新月异,但由于监测设备长期处于电力系统这样一个强大的电场和磁场之中,加之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传感器灵敏度和抗干扰性等问题,使得监测数据不能正确地表征被监测设备的状态。即:设备故障的产生并不是没有先兆,而是我们无法从诸多的现有数据中去伪存真,发现问题。

另外,针对不同的电力设备还有其它的一些问题,诸如:监测手段的单一化、监测成本昂贵及监测过程中各种干扰的不能排除性等,是客观制约状态检修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

2开展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几个误区

2.1开展电力设备状态检修工作,必须立竿见影

目前,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管理者往往将时效性强加于状态检修中,希望这项工作的开展能够马上看到效益,这样的观点是非常错误的!暂不言监测技术方面的问题,单单是大量的、全面的、真实的、可信的监测数据的获取、整理和分析以及设备故障发展、形成的机理研究等基础性工作就需要漫长的时间,而提出判据、建立设备的状态诊断系统和确定检修策略,只能在此工作完成的基础上实现。所以目前必须应有这样的观念:现在我们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仅仅是整个电力设备状态检修工作最初的一小步。

2.2视状态检修仅为技术方面的工作

仅仅将状态检修视为技术方面的工作是片面的。就现状而言,开展状态检修工作应更多地加强管理的作用。只有提高管理质量才能克服制约状态检修发展的最大不良因素。另外,将高质量的管理有效地加人状态检修策略中,不仅可以使状态检修早日实现,还能够将状态检修实现的效益反作用于整个电力行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设计、制造、施工、运行、试验和检修等方面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以及管理的规范化。

2.3对在线监测的要求过高

虽然在国内外对电力设备进行在线监测已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成绩,但还有不少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需要在实际运行中考验各种监测方法的可行性。因此,目前对在线监测的要求不宜过高。这同时要求各使用部门选择在线监测设备时应采取谨慎的态度:不能只听供应商的介绍,更重要的是了解其工作原理、试验和鉴定资料及运行情况等方面的内容;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先试用的办法,待其监测系统经运行考验且监测数据符合规律后再购置推广。

2.4对监测数据和限值要求的不合理性

如果对监测数据的准确级要求过高,势必会造成监测系统成本的提高,而过高的监测成本将直接影响到状态检修的实用性。只要监测系统的抗干扰性较好,且监测数据能够真实地分辨出被监测设备状态的变化,对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传感器和信号传输等要求可适当放宽。

另外,业摘要”的观点,将这一观点作为状态检修策略研究的一个基点更加有实际意义。

3状态检修策略的设想

从我国现阶段实际情况出发,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原有计划经济机制形成的有关电力设备运行、检修和更换的管理观念和制度进行根本性地调整和修改。这就要求,电力设备的检修策略应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涵盖运行、检修和更换以及包括设计、制造和施工在内的前期管理,即实施对电力设备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并在此基础上,从故障模式、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可行性等三方面综合考虑,逐渐建立并完善一个以状态检修策略为主体,可靠性为中心,以其它检修策略为辅的综合检修策略体系。论文格式,策略。

4结语

作为设备检修的一种新策略,状态检修在理论和技术上还有许多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地方。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实施,将极大地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水平,并对电力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许婧,王晶,高峰,等.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研究综述[J].电网技术,2000.

[2]陆颂元,汪江,刘晓锋.关于我国发电设备状态检修实施模式的探讨[J].轮机技术,2004.

工程监理在国内外发展现状篇6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审计;问题;对策

一、内部审计的综合概述

(一)内部审计的类型和特点分析

在我国的内部审计发展程度还不够成熟的大背景下,内部审计的类型也不全尽相同,主要分为“董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监事会领导下的内部申请,总经理领导下的内部审计,财务总监领导下的内部审计”这四个主要类型。

1.董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董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较高的权威性,这与董事会在上市公司整体管理结构中处于最高管理地位和最高决策权有着直接的联系。董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帮助董事会深入了解公司的生产运营状况,并及时的传达决策结婚和下一阶段的战略发展方向,对公司委任的管理层在任命的完成情况上做出客观的考核和监管。

2.监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监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相对较强,但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在审计方面上具备更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监事会作为上市公司必不可缺的监督机构,将监督方向着重放在对公司的资金流向和项目往来上,严格监管着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法行为,规避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保障公司的财产安全。监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在某一定程度而言,是排除企业经营风险,规避财务风险的探路者和指向标。同时,监理会所领导的内部审计间接的促进了公司在经济利益创造上的增长提高,为实现公司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总经理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总经理所领导下的内部审计侧重于公司经济利益的增长幅度,以实现盈利跨度为主要目的,对财务安全和保护方面缺乏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总经理领导下的内部审计与监理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形成一个相对互补的关系。同时,总经理所领导的内部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激励机制起到了完善和填充的作用,从高层领导者到基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起到了调动和促进的作用。

4.财务总监领导下的内部审计。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的职业主要是保障公司财产的安全和完整。因此财务总监所领导的内部控制机构能对财产安全问题中存在的隐患进行排除和解决。同时财务总监领导的内部审计能对资金流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对症下药,挽回企业亏损局面,将损失降至最低。

(二)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作为当下审计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监管,资源配置及绩效考核机制的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内部审计作为上市公司运营发展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并调动其所具有的审计功能。首先,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收支水平进行合理监管。企业财产所有者和经营者是企业生产经营模式有效运转的两大力量型支柱,因此企业财产所有者和经营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日益突出。财产所有者和企业管理者之间为委托关系,社会审计作为辅助企业财产所有者了解公司内部运行状况,并实现对经营者的监督和激励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企业各部分的运营状况相对独立发展状况也参差不齐,因此社会审计是无法对公司的业务往来做出准确的判断,而内部审计刚好弥补了社会审计在这方面的不足。

其次,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更趋于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改进的重要前提。内部审计通过对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通过对公司的管理经营情况进行全面综合性的分析,为公司在资源配置上存在的问题提供改进措施和解决方案。第三,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在一定程度上纠察出公司业绩综合评价中存在的漏洞和不合理的问题。公司的业绩评价更侧重于通过统计数据得出结论,忽视了公司运营中的不可量化的发展因素。因此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在一定程度上以全面综合的角度进行分析和判断,对公司的业绩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第四,公司的内部审计对公司的资金流向具有较强的追踪和监管作用。杜绝了资金浪费的现象,促进公司资金流向有效投资渠道。同时,公司的内部审计有助于加强对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没有高效的审计程序和完备的法律制度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上市公司数量激增,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逐渐被重视起来。政府方面《内部审计准则》和《审计法》的应用与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内部审计方面形成科学高效严谨的审计程序,同时也强调了内部审计对企业发展而言的重要作用。虽然部分上市公司不断的支持发展内部审计工作,但由于起步晚,缺乏相关的经验指导和理论研究加以支持,因此内部审计工作留于形式,没有得到深化发展。加之,公司内部审计流程错综复杂,公司运转过程中涉及到的业务往来工作繁多,资金来源流向复杂,繁琐的营业结构和发展模式为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雪上加霜。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当下突出的问题体现在没有形成高效有序的审核程序和合理有效的审核机制,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审计工作的施行过程中耗时耗力,审计工作仍然存在诸多死角和问题时有发生。其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防止不正常竞争的发生,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的立法被提上日程。内部审计缺乏相关方面的制度规范,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并且规范完善的立法和制度对内部审计的工作部门而言也起到了约束和管理的作用,并对工作人员的工作实施和战略部署起到了指导性作用。然而,现有的内部审计立法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因此如何完善内部审计的制度问题,形成高效合理的审核程序成为当下发展内部审计工作所面临的诸多难题之一。

(二)内部审计组织结构复杂,缺乏独立性

内部审计作为审计监督体系的中的支柱部分,在上市公司管理监督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由于内部审计机制引入较晚,发展程度也参差不齐,个企业的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目前部分企业还没有在内部审计方面有所建树。就内部审计的发展状况而言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其独立性较弱,这就直接导致了最后的审计结果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不能真实公允的反应企业的发展状况。加之内部审计部门的直接领导者不同,其独立程度和权威性也存在着差异。内部审计的直接领导部门可以大体的归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受任于企业的高层。对于企业的理事会而言,内部审计作为其对企业管理者进行控制的重要工具,有助于辅助他们了解企业的发展概况,了解企业的项目的工作进程,而内部审计结果则更加清晰的为董事会对管理者的任务完成情况和决策执行程度进行评估。由企业管理层所领导的内部审计则是为管理者提供审计结。通过内部审计提供的参考数据,对公司上一季度的经营状况做出总结,并对下个季度的战略目标做出指示,及时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和解决,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内部审计的另一种工作模式则是由财务会计部门接手管理的,重在监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财务安全问题,及时排除财务安全隐患,做好预警和防范工作。审计过程的繁琐加之内部审计的领导部门不同,导致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都会受到领导部门的影响,使审计过程中需要遵守客观性和公正性原则受到挑战。

(三)理论性研究缺失,内部控制功能被削弱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进入了飞速的增长时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行业竞争愈演愈烈,由于我国法律制度还存在一定的漏洞,给了部分不法企业可乘之机。内部审计作为政府部门更有效的对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企业的不法行为,同时在辅助企业财产所有者对企业内部的运营状况深入了解的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内部审计能功能需要充分的得到开发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企业本身。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有必要进行深入其理论性研究。由于对内部审计理论研究的不充足,企业对于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概念模糊不清,限制内部审计的发展,弱化了内部审计功能。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需要与企业各部门充分接触进行联系,进而得出真实公允的审计结果。而内部审计和外审计的工作性质界定不清,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将内部审计部门单独的孤立起来。内部审计功能被弱化,内部审计部门也无法发挥其职能作用。因此加强理论研究成为发展内部审计功能中不可避免难题之一。

(四)内部控制部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内部审计作为反应企业运营状况的公正权威评估机构,对企业的经济发展起到监督作用。然而会计失真现象愈发严重,由于内部控制的领导部门不同内控审核结果也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该类不良现象的发生与内部控制部门的员工素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首先,内部控制部门的员工在对重要数据和指标筛选上缺乏相关经验,导致审核结果存在偏差。员工的工作能力成为限制内部控制发挥功能的原因之一。企业自身重视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强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却忽视了优化改革自身的人力资源结构的重要性。其次,作为内控部门员工,更要注重自身道德修养,有着崇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然而在物欲横流的当下社会,相关工作人员往往被欲望蒙蔽双眼,被金钱所迷惑,导致了背离职业道德的不良事件的发生。

三、针对内部审计的现状提出的相应解决对策

(一)形成高效的审核程序,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及相关立法

当下我国的内部审核制度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和客观性,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二。首先在企业方面自身对内部审核的重视度不够,内部审核机制在国企中基本处于空壳状态。并且当下企业的内部审核大部分都是由企业管理层和董事会直接领导的,因此缺乏客观性和独立性,所以内部审核在企业的中处于有名无实的状态。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企业间的经济贸易交流紧密,业务贸易往来的频繁导致企业运行过程中涉及到的数据网广泛,导致内部审核工作复杂,审核手续也比较繁琐耗时过长,因此形成高效有序逻辑缜密的审核过程势在必行。

(二)改革管理模式,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增强可以从其原有的管理模式上进行改革。我国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引入较晚,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内部审计机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较为成熟,保证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我国从根本上加强内部审计的真正作用,发挥内部审计的主体功能,可以引进西方国家较为成熟的内控审计经验,结合本国经济发展情况和国情进行适当合理的改进和完善。建立内部审核委员会,内部审计部门只受内部审核委员会的管理,将内部审计部门独立起来,而非孤立起来。内部审核委员会的成立,直接领导内部审计部门,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加强对内部审计理论上的学习和研究

内部审计的理论研究是其体制逐渐趋于完善的基础。首先重视对内部审计的理论研究,为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和评估体系提供了指向性方向和建议。其次对内部审计进行深入的理论将为日后的工作中遇到的突发问题提供指导性的方式方法,使得审计工作做到有据可依,理论研究工作的落实到位为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公平性提供了保障。

(四)优化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的人力资源结构

当下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员工存在的普遍问题反应为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员工的相关技能不达标。员工的具体短板体现在审核技能,电算化技能和计算机技能三方面上。因此企业方面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提高内部审计部门整体人力资源优质度。第一,企业在招聘上提高招聘门槛,招揽人才,储备经验丰富,技能过关的优秀人才。第二,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不仅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对员工的思想教育也要到位,督促员工遵循职业操守,把握道德底线。第三,企业在管理方面也要进行改革,减免企业人员变动大,人才流失严重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利益而言也是一种保护。

四、结语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生产经营状况的重要工具之一,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背景下,与企业的激励机制形成互补,并对企业的管理者进行监督和约束。内部审计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保障了企业财产安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内部审计为企业实现长远可持续的战略目标提供了保障,同时也有效的控制了企业内部账目不清,徇私舞弊的不良现象。

[参考文献]

[1]温瑶.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包的现状浅析[J].金融经济,2014(24):214-216

[2]丁红燕,王竹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现状及改进策略[J].财务与会计,2015(8):58-60

[3]戴文涛,纳鹏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及信息披露:现状及改进建议[J].经济与管理,2014(1):67-70

工程监理在国内外发展现状篇7

美国是最早开展以在线监测为前期的状态检修工作,日本也是从八十年代开始对电力设备实施以状态分析和在线监测为基础的状态检修,而欧洲很多国家也采用状态检修来提高检修效率。国外统计资料表明,他们在实施状态检修后,一般可使设备大修周期从3~5年延长到6~8年,甚至10年,并且1.5~2年即可收回实施状态检修所增加的投资。应该说,国外在状态检修技术研究与实践应用方面都已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美国电力研究院诊断检修中心的统计表明,实施状态检修提高设备利用率在5%以上,节约检修费用25%~30%。我国开展状态检修起步较晚,原水电部1987年颁布的《发电厂检修规程》(SD230-87)指出,应用诊断技术进行预知维修是设备检修的发展方向。应该说,状态检修在国内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随着国家智能电网的建设,作为状态检修重要的组成部分,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发展十分迅速。

1.输电线路在线监测技术

输电线路在线监测技术是指直接安装在线路设备上可实时记录表征设备运行状态特征量的测量系统及技术,是实现状态监测、状态检修的重要手段,状态检修的实现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在线监测技术的成功与否。国外较早开展了输电线路在线监测技术的研究,并将自己国家成熟或试运行的各类在线监测设备推向中国市场,而国内有能力从事这项技术研发的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由于缺乏市场能力和足够的资金,无法将研制的成果批量产业化,导致我国目前成为全球输电线路在线监测与诊断系统需求最大的市场。最近几年随着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国内出现了西安金源电气有限公司等专业的在线监测技术生产厂家,他们在积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立足本国电力国情,开发了一系列输电线路在线监测技术,有效提高了现有输电线路的运行安全。

在线监测技术基本原理可简述如下:污秽积累、缺陷发展、自然灾害等对输电线路的破坏大多具有各种前期征兆和一定的发展过程,表现为设备的电气、物理、化学等特性有少量渐进的变化,及时采集相应信息进行处理和综合分析后,根据其数值的大小及变化趋势,可预测设备的可靠性和剩余寿命,从而能及早发现潜伏故障,必要时可提供预警或报警信息。由于输电设备种类较多,结构差异很大,因此要求采用各种不同形式的传感器,将被测信号(电量和非电量)抽取出来,转换成监测装置可以检测的信号,并通过电缆送入监测装置。

2.未来发展

输电线路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可逐步取代传统的人工巡检,通过对输电线路的实时监测,充分掌握线路运行状态和气象条件,将污闪、覆冰、微风振动以及设备自身故障等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可全面收集和积累线路运行及气象资料,为输电线路设计、运行维护提供基础数据。输电线路在线监测技术已经成为智能输电线路的关键技术之一,其未来主要发展方向如下:

(1)提高实用性

目前逐步形成主流实用的在线监测技术,如覆冰、气象、图像/视频、微风振动等监测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随着科技进步和一些关键技术突破,一些高科技手段有可能应用到输电线路在线监测领域,如线路巡线机器人、无人巡线飞机等。

(2)CmD的智能化与集成化

目前CmD主要完成信息的采集与传输,数据分析与计算功能通过后台CaG来实现。未来数据采集、分析、计算、预警等模块将会逐步嵌入到CmD中;Cma经过几次功能缩减,现在仅完成数据协议转换和数据加密功能,这部分功能完全可嵌入到CmD。如果再出台CmD与传感器之间的通信规约,则可实现CmD功能的智能化与集成化。

(3)输电线路状态评价技术发展

在线监测技术要成为运行维护的有效手段,就必须大力发展基于在线监测技术的状态评价技术,国家电网公司以及省电力公司大多已成立了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价中心,将重点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同时,有些骨干企业,例如西安金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也逐步建立了数据分析与状态评价中心,开展了有关状态评价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工作。

3.结语

输电线路在线监测技术在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中得到大量应用,部分监测系统在某些省电力公司的某些电压等级的设备已经普遍推广使用,如输电线路覆冰、导线测温、图像监测、杆塔倾斜等,并取得一定的效果。输电线路在线监测技术逐步成为电网抵御自然灾害、人为因素和本体故障的有效手段。(作者单位:金元证券)

参考文献:

[1]黄新波.输电线路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第二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

工程监理在国内外发展现状篇8

关键字:油液监测方法;可靠性工程;设备管理;故障诊断技术

1、引言

国内外实施油液监测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推动着这一技术的发展和完善。通常,油液监测可以延长设备的换油期或者正确选用剂而取得效益,更重要的是通过及时预报潜在的故障避免灾难性损坏或者使处于正常运转的设备减少不必要的维修而增加产值和效益。油液监测技术是通过分析被监测机器的在用剂(或工作介质)的性能变化和携带的磨损微粒的情况,获得机器的和磨损状态的信息,评价机器的工况和预测故障,并确定故障原因、类型和零件的技术。这一技术的工业应用表明:油液监测技术适用于低速重载、环境恶劣(如噪音大、振动源多、外界干扰明显)、往复运动和采用液体或半液体剂且以磨损为主要失效形式的设备的监测。

2、方法的发展

最初的油液监测只是油污染分析,主要是分析油品的理化指标如粘度、水分、酸值、闪点、机械杂质等,通常采用石油产品性能指标测定方法对在用剂进行检测,以评价其质量的变化。工业化生产的发展使机器越来越大型化、复杂化和连续化,对机器的维修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机器故障诊断技术应运而生,促使了人们积极开发基于油液监测的诊断方法。60年代中期,油液颗粒自动计数器成为商品,由此产生了油液监测中颗粒计数法,这种方法可获得一个数字化的分析结果,用于评价取样机器油品污染的程度。70年代初,铁谱技术问世并很快在机器的故障诊断中得到了应用。由于这一技术可以全面地分析磨粒的浓度、尺寸分布、形貌和成分,因而丰富了油液监测中磨粒分析的内涵,并产生了“微粒摩擦学”的概念。80年代起,油液监测工作者应用红外光谱仪检测在用油添加剂残留程度和污染物包括水、渗漏产物(积炭)、化学冷却剂(乙二醇)以及未燃烧的燃料,以反映由硝化、氧化、硫化引起的油变质情况。尤其是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出现,更是促进了油液监测技术这一方面的发展。进入90年代,利用气相色谱和质谱仪测定在用油的组分变化也有报道。综观油液监测技术的发展过程不仅其分析方法在不断增加,而且从在用油中得到的信息也在逐渐扩大。

3、在线油液监测方法

近年来,油液监测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开发的热点集中在在线油液监测方法,磨粒自动识别技术和基于油液监测的智能诊断系统这三个方面,我们今天主要从在线油液监测方法方面进行阐述。

迄今为止,在线油液监测方法的原理主要有:磁性法、计数法、材料特征法等。磁性法包括磁性吸附、磁通量和磁矩测量等原理制成的仪器。

计数法是采用较多的一种在线磨粒监测方法,通常有光线遮断法和光扫描法等,这两种方法遇到气泡和水雾会引起读数的干扰。微孔阻尼原理是一种新型的计数法,它可以克服光线遮断法和光扫描法的不足。其原理是:油样流经一精确标定过的滤网,大于网眼的颗粒都会沉积下来,由于微孔的阻档作用,流量便会降低,最后小颗粒填充在大颗粒的周围,进一步阻滞了液流,结果形成一条流降和时间的关系曲线,通过数学模型可把该曲线转换为颗粒大小的分布曲线。

材料特征法是近年来发展的在线磨粒监测方法。上面提到的磁性法无法对非铁磁磨粒和外界污染物颗粒进行测定,计数法根本无法获得磨粒材质的信息。开发一种既能提取磨粒浓度、形态特征,又能提取磨粒成分特征的在线油液监测技术的是工业界所企盼的。超声波磨粒在线监测是国外已有专利报道的一种利用材料物性实现磨损监测的方法,这一方法利用传感器发射超声波,根据不同材质、形状和尺寸的磨粒会对超声波有不同波形反馈的原理,实现磨粒的在线监测。目前这种方法尚未见到实际应用的报道,不同材质、形状和尺寸的磨粒对超声波会有不同反馈的理论分析还有待在实际监测中真正获取和实现。4.2磨粒的自动识别技术磨粒识别是油液监测技术中最具特色的铁谱分析的核心,自铁谱技术产生以来,磨粒识别始终是通过分析人员借助显微镜观察来实现,这一分析依赖于分析人员的知识、经验的多少乃至精神状态的好坏,同时又是一项枯燥费时的操作。因此,把计算机技术、图像分析技术、模式识别技术用于磨粒的识别,以实现磨粒的自动识别已成为目前国内外油液监测技术工作者致力开拓的前沿研究工作。

4、基于油液监测的智能化诊断系统的开发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利用这一工具实施油液监测是工业应用的基本条件。人们在努力追求油液监测技术的智能化过程中,积极开发应用于油液监测中的数据库、数据处理程序、辅助诊断系统和特定对象的诊断专家系统。

1)基于油液监测的辅助诊断系统的开发

目前,我国宝山钢铁集团公司、武汉交通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北京铁路局科研所正积极合作,开发油液分析诊断软件包(这一项目是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主持的软件工程库的一部分),这一软件包涉及到油液诊断模式子库,实用程序子库和诊断知识信息子库,它可以管理文字、数值、图像等多种数据,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功能较齐全的油液监测诊断的辅助系统。

2)基于油液监测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研制

除了在磨粒自动识别中提到的用于磨粒识别的专家系统外,这里着重概述针对被监测对象的磨损故障的油液监专家系统。1985~1987年加拿大人工智能产品公司(Canadianartificalintelligenceproducts,简称Caip)为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蒙特利尔)开发了一套柴油机油的专家系统(DieselLubeoilexpertSystem),该系统包括光谱油料分析的数据和油品理化分析数据,设计了与这两方面数据有关的500余种规则,用以判断柴油机的磨损状态。此后Caip又推出了功能更强的发动机诊断和维修系统(engineDiagnosisandmaintenanceSysem,简称eDmS)。它由一个驱动程序,一个专家系统和一个数据库这三部分组成,用于解释油光谱分析和理化指标分析的结果。

5、未来的研究方向

1.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思想在油液监测方法之间和油液监测方法与其他监测方法(如振动监测、温度监测、性能参数监测等)之间的应用与发展,以提高油液监测的准确率。

2.磨粒自动识别技术的开拓,努力将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人工智能和视觉工程的最新成果与之相结合,针对磨粒的特征,探索识别机制和方法。

3.开发实用、新型、原理集成的在线监测仪器和技术。

参考文献:

[1]杨其明,磨粒分析,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2]徐敏,黄昭毅等,设备故障诊断手册,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10

工程监理在国内外发展现状篇9

【关键词】环境检测;质量管理;管理体系;创新方法

自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之后,我国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视度越来越高,监测力度以及监测质量管理力度也越来越大,相关部门甚至引进并采取了更加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使得我国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事业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相比于人们对环境监测的重视度,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便显得有些不足,一些部门人员因没有意识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导致其在工作中忽视对质量的管理,从而拉低了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整体的工作质量。为此,要在现有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上做出改进,进一步加大监测质量的管理力度,保证质量管理与环境监测的相适应,杜绝环境监测质量工作滞后现象的发生。

一、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

当前,我国环境检测质量管理体系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逐渐走向了制度标准化、科学化以及合理化,其完善度相对较高,适用性也相对较强。但随着人类文明与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环境监测自引入了更为先进的监测技术与监测设备之后,人们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便有所忽视,而将更多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环境监测上。这一情况直接导致质量管理与质量监测脱节,进而使得总体的环境监测与保护工作发生滞停,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遭遇瓶颈。下面结合我国国情,对当前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状况进行分析。

1、环境管理和经济增长没有得到同步发展

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了,社会经济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增长,但由于社会进步过程中人们过于注重经济增长,忽视了环境的管理与保护,所以造成了现在环境保护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的局面。在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工业、建筑业等行业在生产、建设中制造了很多废弃物,并且相关部门并没有采取措施对这些废弃物进行处理,所以造成环境被废弃物污染,影响人类生存并危及人类身体健康。现阶段,尽管我国相关的环境保护部门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抑制和治理环境污染,但总的来说,多年时间积累下的环境污染并没法在短期内得到彻底根除,即使引入了环境监测管理机制,但因为这一体制的运行时间不长,尤其在质量管理方面,人们的管理意识并不高,所以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制在实际运行时并不能充分发挥其管理作用。

2、质量管理人员能力低,缺少质量管理积极性

除了制度还尚处试行阶段以外,相关机构或部门人员的质量管理能力低,实际工作时易忽视质量管理,缺少质量管理积极性也是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相关部门在配备质量监测或质量管理人员时,并没有严格化人才的录用与选拔,所配备的部分管理人员并不具备较好的专业技能水平,有的甚至不具备相关的专业证书……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国内现有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并不能很好的胜任质量管理工作,从而导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滞后。

二、创新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新构想

针对上述所讨论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滞后问题,在分析其滞后原因之后,现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以下几点创新对策:

1、完善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法律保障体系

从大方向考虑,想要做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除去细节问题以外,最直接的方法是借用法律手段,利用法律法规来约束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行为。具体措施有,组织建立专门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部门,并制定出台相关的环境监测条例以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条例,利用法律条令来对环境监测进行定位,并借助法律法规来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的管理,规范管理行为,从法律、制度以及人员三个方面来保障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质量。

2、改进并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法律保障机制仅仅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功能作用是威慑,是约束和规范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的行为,让其能够重视质量管理。而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起主要指导作用的,仍然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完善并创新原有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建立一套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当务之急,同时也是创新环境监测管理体系构想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认为,我国当前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可建立为以下这一模式:国家环境监测管理机构-国家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技术中心-区域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技术中心。

3、构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体系

目前,虽然有一些环境监测站是以计量认证或国家实验室认可的要求在实施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活动,但是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既要保证监测仪器的准确、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更要确保监测方案的科学性、监测点位的代表性、现场采样的完整性等等。因此必须根据环境监测的白身特点、客观规律和管理执法需要,建立适应环境监测工作实际、贯穿环境监测全过程的完整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体系,并使之成为各级、各类环境监测机构从事环境监测工作必须遵循贯彻和具体落实执行的管理程序和行为准则。

4、加强人才培养,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中提到,国内相当一部分质量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并不高,综合素质也相对比较差,再加上环境监测工作以及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极为复杂,所以导致其在实际工作时并不能完全胜任,最终也就造成了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滞后。面对这一情况,在创新质量管理体系时,除了要完善各项制度建设之外,还要注重对质量管理人才的培养。具体措施有:多多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培训活动,并注意在培训中引入实际问题,利用实际问题来对其进行指导;积极做好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工作,让他们明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要加强管理人员的技能训练,提高其管理能力,使其能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促进我国环境的有效治理。

三、结束语

在创新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中,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的的现状来做好环境监测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工作,要以科学管理为基础,通过管理监测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和高效的工作制度,健全有效机制展开环境规划,增强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柏仇勇,黄卫,姜勇.创新我国环境监测体制和机制的构想[J].中国环境监测,2007(06)

工程监理在国内外发展现状篇10

关键词:CoSo报告财务风险内部控制

一、绪论

现阶段,国内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校的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学生数目与日俱增,办学条件明显得到了优化,教学科研经费的数量也呈大幅增长趋势,高校的财务风险日渐突出。而财务风险直接妨碍了国内高等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理论界和教育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会影响高校师资队伍的培养、硬件设备的配备、科研成果的累积与学校的常规运转等,会对高校持续发展的竞争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提升高校的财务风险管理能力,提前做好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对高校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对现阶段高校财务风险能力进行整体评估,提出相关的防范控制对策,对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财务风险管理基本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992年9月美国CoSo委员会了名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研究报告,即CoSo报告。2004年,CoSo委员会进一步提出了一份名为《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在原先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风险管理的各项要求。该报告把风险管理构成要素分为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等多个框架系统,成为了指导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在高校的财务风险问题中,在国外,高等教育的办学费用并非是从金融单位贷款获得的,而是产生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资金筹措与运作模式,办学所需的费用几乎都是从政府或社会捐助中获得的,费用的运转由高校董事会决定,几乎不会产生财务风险,所以有关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与分析成果很少。

在国内,最近几年,高校的财务风险持续扩大,这方面的问题也引发了国内许多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纷纷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但是,目前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分析仍然处在一个不断完善的阶段,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高校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与财务风险评估框架等问题的研究并未形成统一的指标,研究学者往往选择不同的风险评价指标,而这些指标也并未得到权威的认证,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急需解决。所以,财务风险问题已经成了高校现阶段面对的突出问题。

三、我校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我校属于非营利性质的事业单位,高等教育改革之前,办学的费用都是政府供给的,当时的财务状况十分稳定,风险也几乎不存在。如今,高等教育的改革步伐不断深入,高校可以自行重新定位办学的结构、规模、资金的筹措与运转等问题,这样的自也让原先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无风险财务状态转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风险财务状态,承担了相应的财务风险,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财务运转的决策与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的风险意识。很长时间以来,我校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都是财政拨付,因此,相关人员缺乏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学校几乎不会对财务风险作出提前的监测与预防。而随着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学校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支持日常的运转,为了获取更多的经费,学校通过多渠道进行筹资与投资活动,这些都给现阶段学校财务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其次,风险管理责任人缺失。我校虽然有相关的经济责任机制,然而还是会有执行松散、管理失当等问题存在,同时经济责任机制追究的往往是事后责任的归属,对事前及事中的控制较为欠缺,未形成完备的多层次经济责任机制,缺少行之有效的规范与激励制度。如果决策与管理出现了失误,难以追究相应的责任。最后,并未形成完备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这包括内部牵制制度不完善、控制职能不够精确、内部与外部监督力度有限等问题。由此可见,我校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仍然有很大的完善空间,只有做好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工作,才能实现我校的持续发展。

四、完善我校财务风险管理具体措施

(一)识别与评估风险,建立财务风险预测系统

1、对高校财务风险的识别

高校要做好风险管理工作,首先就要对风险进行识别,这是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高校识别财务风险分为定量与定性两种类型。一是财务情况研究。按照高校资产负债情况,资金收入与支出情况、基础建设投资情况与相关财务资料,利用核算流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资产负债率等指标的方式,同时联系调查情况,对财务整体状况展开综合研究,找出潜在的高校财务风险。二是专家意见研究。高校财务部门订立调查计划,从多位专家处获取有关意见,利用多次反馈的方式逐渐得到对财务风险更为清晰的看法。这种方式能够集合多位专家的知识、能力与经验。三是分解分析。把高校财务风险分解开来,逐个分析,最后找到风险的原始形态。另外,风险识别方式还包含分组分析、关联分析、业务流程研究与风险调查分析等。

2、建立高校财务风险预测系统

财务风险的预测系统是一个现代化的预警系统,以信息化方式建立恰当的财务预测指标框架,利用观察分析等方式随时监控高校潜在风险的变化,对收集到的财务信息展开对比研究。风险预测一般通过设置临界值来判断是否出现引发财务风险的因素。财务预测指标一旦超出临界值,会对风险发出警示,提示管理人员作出预防措施,避免潜在的危机带来真正的损失。建立高校风险预测系统可以为高校管理人员提供信息,方便其进行监测、指导和控制,在财务危机形成早期及时做好预防措施,提升管理效果。建立财务风险预测系统是高校控制财务风险、避免财务危机的重要方式。

(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

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是高校展开内部控制工作的基础,它包含完备的组织形态、各个部门与工作人员确切的工作责任、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严格的工作流程、良好的文化氛围与合理的管理制度等。高校展开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内部控制结构,同时用规范的工作流程与完备的工作制度来完善所有的业务活动。实施的整个过程都应当接受严格的监督,最终高校的管理部门与社会上的专业机构一起对内部控制工作做出评价并提出意见。

高校内部控制工作分成事前、事中与事后三个部分:第一,事前的控制要建立完善的部门组织结构,保证所有业务活动顺利展开;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配备都应当和相应的职责相适应,逐步完善人员的教育培训、考核与激励等问题;在展开相应的活动前,应当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包括人员工作制度、财务规划制度、授权审核制度、业务流程制度等;遵照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选择合理的会计核算方式;建立与完善风险预测与防范机制等。第二,事中的控制包含各个组织与机构合理分配相应的职能,履行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并行使相应的权利;高校活动实施的时候进行审核确认;对信息材料尤其是会计资料展开研究与管理;对工作人员展开监督管理同时在控制工作展开的过程中深化学校内部与外部、内部各个部门以及部门上下级间的交流与沟通。第三,事后的控制包含检查并评估高校的各项活动、核算会计信息、做好内外部审计工作等。高校内部控制工作可以有效的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让各项业务与活动顺利开展。

(三)完善内外部监督机制

1、强化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高校内部审计是其进行自我评估的一种方式。内部审计能够以辅助管理的方式监督控制政策与流程的实施效率,推动建设良好的控制环境,确保经济活动的效率性与合法性。高校内部审计不但包含对会计账目的审核,还包含对单位内部多个组织部门及管理执行能力的审核,同时将审核的结果以及改进的措施上报到学校相关部门或负责人手中。因此,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展开的二次控制。

内部审计不仅要关注资金流转的效率性与合理性,还要关注财务控制的运作效率,监督财务控制的执行情况。内部审计应当遵循时展的需求,将风险视为风向标,逐渐转变为经营管理层的动态管理与控制机制,集中力量改进并整合各个管理部门的风险控制、管理与治理工作,不局限于职能部门的框架,而是由点及面,建立围绕综合风险控制这一核心的内部审计。采取对管理部门提供风险监督与控制评估以及整合风险建议与措施的方式,保障高校资源的合理使用,为学校改革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以风险为风向标的内部审计是优化高校内部审计现状的重要途径,是合理分配审计资源的关键举措,它给高校预算审计、专项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等指出了发展方向,也规划了今后高校内部审计的走向。

2、完善政府对高校的监督机制

高校教育经费主要是从政府获得的,因此政府可以对高校的财务展开监督,确保高校将政府拨款运用到实处。然而,根据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因为监督机制尚未成熟、监督人员数量过少、信息难以对称等因素,政府并未对高校展开强有力的监督,只是偶尔抽查或监管高校对政府某项政策的执行情况。政府想要以宏观的方式管理高校的财务情况,就必须辅以完善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机制,这样才能确保高校在政府规定的条件下展开运转。一方面,政府应当建设完备的财务监督机制,经常检查、督导并评估高校的财务活动开展情况。政府利用财政与审计等部门展开监督,还可以组织不同的社会群体对学校展开监督,建设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框架体系,订立考核制度与严格的责任机制。完善的监督机制有利于确保高校财务活动在政府规定的条件下开展,让高校合理使用并保管国家的资产,推动高校形成完善的财务控制机制,从而提升高校的财务风险控制能力。另一方面,在不断完善监督机制的组织机构、评价标准、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应当组织一些专门从事监督与管理工作的人员展开监督。这些人员不但要具备优秀的专业素养,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修养。完善的监督机制有利于政府整体掌握高校财务中高校与政府双方应当承担的责任,识别高校管理人员工作过程中承担的责任,推动高校管理人员不断提升风险与责任意识,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完善高校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

五、结束语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高校财务风险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形成的结果。如今,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竞争日益激烈,高校由于种种原因形成财务风险的可能性不断提升。一旦高校形成重大财务危机,必然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冲击。所以,不断研究完善与强化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是现阶段高校管理中的重点内容,也是确保高校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举措。

参考文献:

[1]翁建鹏.高等院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