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项目管理风险控制十篇项目管理风险控制十篇

项目管理风险控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29:02

项目管理风险控制篇1

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近20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边缘科学,是处理由不确定性产生的各种问题的一整套方法。风险管理主要涉及技术风险、设备质量风险、可靠性工程问题、采矿、设备维护与更新、自动仪表可靠性分析、金融和经济决策等领域,而应用到项目管理是近十几年才兴起的。迄今为止,我国的一些研究成果大多是针对某一具体风险的研究,如“三峡工程投资风险分析及其理论与方法研究”、“投资项目中汇率风险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等,而缺乏对项目风险的系统研究。而作为项目管理者,要想成功地管理项目,就必须成功地管理项目风险,即应研究项目发展的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并要有侧重点地管理好风险,分清轻重缓急,研究出防范风险的措施,把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从而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使其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

2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的研究背景

某项目是国家“八五”重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是黄河中游规划开发的八个梯级中的一个,其主要任务是供水结合发电调峰,同时兼有防洪、防凌作用。该项目于1994年11月3日主体工程开工,1995年12月9日顺利实现截流,1998年10月1日下闸蓄水,至1998年10月底主体工程已接近尾声,发电在望。而此时,国家政策以及经济形势较该项目可研阶段和建设初期有了很大变化,并且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使项目业主单位中许多人对其面临风险认识模糊并且不知如何进行管理。鉴于此,该项目业主委托我们就其面临的风险进行管理研究。

作者经过研究建立了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并将其运用于该项目,圆满完成了业主风险管理任务,并得到了专家首肯。

3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简介

如图1所示,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即风险辩识、风险评估、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

相关图片如下

3.1风险辩识

风险辩识是指找出影响项目质量、进度、投资等目标顺利实现的主要风险,是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这一阶段主要侧重于对风险的定性分析。风险辩识应根据风险分类,从风险产生的原因入手。风险辩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⑴专家调查法(包括专家会议法和德尔菲法等几十种方法);⑵幕景分析法;⑶故障树分析法等。风险辩识的过程分三个步骤:确认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建立风险清单;进行风险分类。

进行风险辩识时,风险管理者不仅要辩认所发现或推测的因素是否存在不确定性,而且要确认这种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只有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因素才可以视做风险。将辩识出的风险一一列出,就建立了风险清单。建立的风险清单必须客观、全面,尤其是不能遗漏主要风险。在当今社会,从项目管理者的角度分析,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不可抗力风险、特殊风险、资源供应风险、法规变更风险、行政性风险、利率变化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技术故障/设施质量风险、完工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偿还期限风险、费用超支风险、违约风险、人员风险、合同变更风险、合同文件缺陷风险、施工现场条件变化风险等。将风险清单中的风险进行分类,可使风险管理者更彻底地了解风险,管理风险时更有目的性、更有效果,并为下一步评估风险做好准备。风险分类见表1

3.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采取科学方法将辩识出并经分类的风险据其权重大小予以排队,为有针对性、有重点地管理好风险提供科学依据。风险评估的对象是项目的所有风险,而非单个风险。在该模型中,采用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法)进行风险评估。经过风险评估,该模型将风险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Ⅰ级严重风险0.1≤权重≤1

Ⅱ级一般风险0.01≤权重≤0.1

Ⅲ级轻微风险0≤权重≤0.01

对于以上不同等级的风险,业主应给予不同程度的重视。尤其是对于被评估为Ⅰ级的严重风险,应进一步分析,给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对于被评估为Ⅱ级的一般风险,应给以足够重视;对于被评估为Ⅲ级的轻微风险,给予一般管理即可。

3.3风险分析

为了了解风险的准确情况和确切的根源,尤其是Ⅰ级风险,尚需对其进行深刻的分析。风险分析是指应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用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处理不确定性的过程。风险分析有定量分析(包括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决策树分析、影响图技术、模糊数学法、Cim模型等)和定性分析(包括幕景分析法、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等)两种方法。上述几种风险分析方法各自都有优、缺点,都不是万能的。因此,风险分析方法必须与使用这种方法的模型和环境相适应,没有一种方法适合于所有的风险分析目的。因此具体分析某一风险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外,风险分析是协助风险管理者管理风险的一种工具,它并不能代替风险管理者的判断,所以,风险管理者还应辨证地看待风险分析的结果。

3.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只有做好风险控制工作,才可以说风险管理者成功地管理了风险。风险管理者进行风险控制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主要有:风险回避、风险降低(减轻)、风险抵消、风险分离、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自留。

风险回避是指当项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太大,或一旦风险事件发生造成的损失太大时,主动放弃该项目或改变项目目标。当:⑴某风险所致的损失频率和损失幅度都相当高;⑵应用其他风险管理方法的成本超过了其产生的效益时。风险管理者可以考虑采取此种风险控制方法。如,风险管理者认为在某地区修建水电站,会有电量供大于求的风险,那麽项目管理者可以放弃该项目。采用这种风险控制方法之前,必须对风险损失有正确的估量。采用这种风险控制方法最好是在项目决策阶段,否则等项目实施时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采用这种风险控制方法,一方面使项目管理者回避了风险,避免了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也使项目管理者失去了可能从风险中获取赢利的机会。如果经常采取这种消极方法,就会失去生存、竞争能力,就会被淘汰。所以,如果项目管理者既想生存发展又想回避风险,就得采用下面的风险控制方法。

风险降低(减轻)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二是一旦风险事件发生尽量降低其损失。如,项目管理者要求承包商出具各种保函以防止承包商不履约或履约不力。采用风险降低(减轻)这种风险控制方法对项目管理者是有利的,可使项目成功的概率大大增加。

风险抵消是指将一些风险加以合并抵消,以便降低风险损失。如,黄万公司除开发、建设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外,还成立了山西黄河万家寨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内蒙黄河物贸有限责任公司。如果一个项目遭受了风险损失,还有其他项目可能会带来收益,则会全部或部分抵消风险损失。这样,就起到了控制风险的作用。

风险分离是指将各个风险分离间隔,以避免发生连锁反应或互相牵连。如,我国某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管理者,在招投标工作中采取了将整个工程分成几个子标,一个子标又分解成几个合同或又分成几个小标,分别选取中标单位的招投标模式。该模式就起到了风险分离的作用。假如有一个中标单位不能履行其对业主承诺的义务,使项目管理者蒙受损失,这种损失也是小范围、小数量的,也不会带来许多的连锁反应。这种控制风险的方法的目的是将风险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即使风险发生其损失也不会波及此范围之外,以达到减少风险损失的目的。

风险分散是指通过增加承受风险的单位以减轻总体风险的压力,使多个单位共同承受风险,从而使项目管理者减少风险损失。如,我国某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管理者,在一条河流上完成一个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任务的同时,还组建几个子公司对该流域实施梯级开发。这就将开发该流域的风险分散给了几个子公司,从而减少了自己的风险。采取这种风险控制措施,在将风险分散的同时,也有可能将利润同时分散。

风险转移是指借用合同或协议,在风险事件发生时将损失的一部分或全部转移到项目以外的第三方身上。采取这种方法时要注意:必须让风险承受者得到一定的好处,并且对于准备转移出去的风险,尽量让最有能力的承受者分担。否则,也许会给项目管理者带来一些意外损失。风险转移主要有两种方式:保险风险转移和非保险风险转移。保险风险转移是指通过购买保险的办法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或保险机构。非保险风险转移是指通过保险以外的其他手段将风险转移出去。非保险风险转移主要有:⑴分包;⑵辩护协定;⑶无责任约定;⑷保证;⑸合资经营;⑹实行股份制。

业主对项目中的有些风险采取风险降低、风险抵消、风险分离、风险分散等方法都无法控制时,还可考虑采取下述方法。

风险自留是指项目管理者将风险留给自己承担。该方法通常在下列情况下采用:⑴处理风险的成本大于承担风险所付出的代价;⑵预计某一风险发生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项目管理者本身可以安全承担;⑶当采用其他的风险控制方法的费用超过风险造成的损失;⑷缺乏风险管理的技术知识,以至于自身愿意承担风险损失;⑸当风险降低、风险抵消、风险分离、风险分散、风险转移等风险控制方法均不可行时。可以看出,这一方法主要运用于控制那些风险损失较小、业主能够承担的风险。

对于以上所述几种风险控制方法,业主可联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运用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进行项目风险管理

将研究建立的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应用于上述项目,具体步骤如下:

4.1风险辩识

运用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中风险辩识中的专家调查法、故障树分析法,经实地考查、口头咨询和问卷调查,认真分析后,总结出该项目施工末期业主面临的风险,并对其进行分类,见表2。

表2某项目施工末期业主风险分类表

风险类型典型风险

自然风险不可抗力风险资源(水)供应风险

社会政治风险法规变更风险行政性风险

经济风险利率变化风险通货膨胀风险

技术风险技术故障/设施质量风险完工风险

其他风险完工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偿还期限风险费用超支风险违约风险人员风险

4.2风险评估

根据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该项目已辩识出的施工末期业主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见表3。

表3某项目施工末期业主风险权重表(按权重大小排序)

相关图片如下

根据表3以及3.2该项目施工末期业主风险可以分成以下几种:

Ⅰ级风险:利率变化风险B5行政性风险B4

Ⅱ级风险:技术故障/设施质量风险B7通货膨胀风险B6

法规变更风险B3资源(水)供应风险B2

市场风险B9完工风险B8

经营风险B10偿还期限风险B11

Ⅲ级风险:人员风险B14费用超支风险B12

不可抗力风险B1违约风险B13

对于Ⅰ级风险,业主不仅要对其进行分析,还要重点防范;对于Ⅱ级风险,业主应给以足够重视;对于Ⅲ级风险,业主予以一般管理即可。

5结语

以上将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应用于某项目施工末期业主风险管理,研究成果得到了业主的认可,得到了一些专家的首肯。从而说明该模型是适用的、可行的、有效的。

项目管理风险控制篇2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管理风险控制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pm),其目标可简述为以有限的资源实现工期、质量与成本的最佳状态。在实现此目标的过程中,项目管理者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也由此得到凸显。根据工程行为主体的划分,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中会遇到工程地质、人力、设备材料等诸因素的影响,加上建设周期长、工序繁多、人机协调难度高等工程建设特征。这些不确定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施工单位未来收益的多寡。

其中,在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两型一化”(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工业化)变电站的背景下,对于变电站土建的建设工艺标准也更加严格,变电站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细节问题往往会成为影响工程创优和工程零缺陷的潜在风险因素。因此,极强变电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控制措施措施,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1变电站土建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分析

工程项目风险,主要指项目工程建设中,由于自然因素或其它意外事件引发人身伤亡与财产、经济损失的不确定性。由于近年来,建筑行业竞争的无序性与不规范性,部分建筑企业甚至已沦落至“中标靠低价,盈利靠索赔”的窘困境地。具体来说,变电站工程项目管理在施工阶段所学解决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1成本风险

成本风险即“投资无底洞”,指成本超出预算可控范围对工程效益可能构成的影响。建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都使得成本风险的危害性不断放大,包括:成本管理观念滞后,与工期、质量控制不相匹配,事后被动的成本控制与经济效益相分离;项目管理机构未能理顺与各职能部门在成本管理间的内外关系;成本分析与考核内容单一、陈旧,方法落后;成本管理手段滞后,奖惩机制不够健全。这些都可能造成建筑企业在电力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出现诸多疏失,经济效益下降。

1.2工程期风险

工程期风险即进度控制的风险性。电力工程项目开工前,建设方通常会依据项目技术参数判断出工程持续时间,根据预测工期订立合同条款。但合同工期属于预测性质的估计,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很多,如气候因素对电力工程建设的影响尤为显著;工程设计变更也会造成施工难度增加与工期延误;人、机、材保障到位不及时;意外事故包括变电站土建工程由于安全、占地补偿纠纷对工期的影响。此外,尽管工期风险主要指工期延误的风险,但这不代表工期越短风险就低,缺乏工程质量保障的赶工期行为同样会构成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风险。

1.3工程质量风险

工程质量是建筑企业的生命线,变电站土建工程也是如此。尤其是牵涉到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关乎到网内企业与居民的的正常安全用电,工程质量的影响更为重要。具体来说,变电站土建工程质量风险仍是人的不规范操作所引起的。工程人员在利益驱动下出现违规行为如偷工减料、违规操作;主观懈怠,麻痹大意的思想严重;等等。这些都会使工程质量风险转化为企业效益损失的隐患。

2变电站土建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控制措施

成本、质量与工期三要素间由于诸多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影响,存在有连锁风险的关系。要妥善地处理好这些工程项目管理中可能遭遇的风险,应从以下几点出发,趋利避害,力求获取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2.1制定风险管理计划

首先,施工单位必须形成风险意识,施工工作的执行与监管在考虑项目效益的同时,也需要从思想上对潜在风险加以重视,不能麻痹大意。

其次,运用专业知识辨析出工程施工中各种风险对项目工期、质量、成本等风险控制对象的危害性高低,形成风险级别。

再次,对于变电站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诸多风险因素,施工单位应在不同的风险控制阶段应采取规避、转移、缓解等措施。包括:参照同类型电力工程土建项目制定出操作性强的项目进度计划,保证项目管理的可控性,并引入网络技术加以监管;根据工程风险有侧重点地加强巡检工作,就项目进展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严格财务管理流程,将各项成本费控制在核定范围内。

2.2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风险控制

第一,合同履约过程中应将成本风险控制措施落实至细节处。项目管理者应注意在与业主、相关各方的往来事项中,坚持管理到位和责任承担,防止履约过程出现盲目签认、无依据决策等引发的风险损失;

第二,签证索赔管理强调规范性、及时性,避免权利丧失。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关乎施工单位切身利益的事项,要以签证方式固定下来;坚持并落实低投标、勤签证、高结算的成本控制原则。

第三,注重过程结算,降低结算拖延对企业资金垫付的压力,提高资金时间价值。注意收集施工环节中的有效证据性资料,健全资料交接及见证措施;加强中间结算与分阶段结算,缩短结算周期;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管理流程,及时催收到期款项。

第四,重视工期资料管理,降低工期违约反诉的可能性。依据合同条款,高温、雪灾或其他不可抗力情形对变电站工程构成的工期延误影响,应及时做好工期签证;注意收集、整理工期顺延的证据,将工期索赔风险纳入可控范围。

2.3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风险控制

变电所土建工作不同于普通的工民建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除施工标准、工艺须符合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外,还须满足电力建设相关的规程标准。一是要注意场地土方量的计算与调配,采用断面法、方格网法测算原始地貌高程,土方平衡调配应考虑到近期施工与后期利用的统一性,如变电站土方表层耕植土可堆放于待建场地,用作后期绿化土;二是注重变电土建与电气的配合为后续电气安装工程创造良好环境,电缆敷设、电气安装前须加强实物与设计图纸的尺寸核对;三是完善施工部署,变电站土建应按土方平整、接地网施工、站内道路基层、混凝土面层的顺序加以落实,对于挡土墙、建筑物及构支架等可作分区域施工处置,便于缩短工期。

此外,变电站土建工程项目管理还应当注重电力“六化”管理,加强安全文明管理。如施工现场布置条理化、环保设施标准化、材料堆放定置化,等等,对于工程项目管理防范安全事故的潜在隐患及对于进度控制的风险均存在明显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中,项目管理机构应当在妥善处理好普通工民建工程风险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工程实践,将电力工程施工及后续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控制在最低限度内,力争实现企业效益的最优化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乐.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四要素”――之进度管理[J].科技资讯,2010(09).

[2]王伟.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监理之融合[J].长治学院学报,2009(04).

项目管理风险控制篇3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风险分析;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a

由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一次性、单件性,投资额度大、开发周期长等特点所决定,房地产开发项目具有较大的风险,因此,进行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控制及管理研究意义深远。如何有效地在项目开发阶段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并对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及管理,成为了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

一、房地产投资开发项目风险的概况

1.1房地产投资开发风险的含义

从理论上来讲,房地产投资是指为了获得预期收益,资金流融入到房地产开发系列活动中。而房地产产业却存在着固定性,投资额度较大,建设周期长,不确定因素众多的特点,使得房地产投资开发面临着多方面的风险。具体来讲,房地产投资开发项目风险是指在房地产投资开发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利结果和经济损失。

1.2房地产投资开发风险的成因

从宏观角度来讲,房地产投资开发风险主要指国家政策的变动,金融环境的变化,资源风险的出现等;从微观角度来讲,房地产投资开发风险主要指的是区域土地资源的价格,区域开发的决策,区域开发的技术,区域开发的管理和控制以及盲目性发展造成的财务风险。

1.3房地产投资开发风险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

其一,房地产投资开发风险管理和控制,有利于提高项目开发的管理和控制水平和质量,保证其朝向更加自觉,更加系统的方向发展;其二,房地产投资开发风险管理和控制,有利于改变以往被动型的风险管理模式,实现向主动型风险管理的模式转变;其三,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风险意识,对于健全其风险管理体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其四,有利于保证房地产开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在增强其实际竞争力的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二、现阶段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和控制工作的缺陷和不足

2.1房地产企业非理性竞争白热化

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不面临着土地和资金的双重压力。因此更多有实力的房地产企业将注意力放在了土地储备上,不惜重金获得土地的开发权。由此导致各区域地王的出现,使得其在项目开发初期就背负这巨额的债务,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

2.2房地产风险管理方式粗放化

在高利润的驱使下,大量的资金融入到房地产市场,使得房地产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房地产开发项目和面积都迅速增长。但是其房地产开发过程中,依然坚持按照惯用的“拿地--建项目公司--赚钱--走人”的粗放式的经营模式,不注重项目的内部管理,使得管理呈现出盲目的特点,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从而使得房地产风险管理难度加大。

2.3房地产开发项目资金绑定化

很多情况下,我国房地产项目都依赖于银行贷款,以滚动式开发模式进行的房地产资金链条是相互紧扣的,如果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势必对于整个开发项目造成严重的影响,一旦资金链条出现断裂,房地产的开发项目也就难以有效的进行下去。

2.4房地产开发项目决策盲目化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房地产行业往往会忽视项目前期的决策,这与房地产企业的民营性质有关,在利益的驱使下往往不愿在房地产前期决策上花费过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很多情况下都是依据主观经验来进行的。由此很容易出现市场估计太乐观,市场估计过于保守的情况,从而使得企业面临着巨大风险。

2.5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混乱化

很多房地产企业的前身都是国企或者官办性质的,往往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风险管理意识较差,项目内部控制能力不足,各自权责不明确,制度不健全,部门协调性很差,项目业务流程管理往往呈现出混乱的局面。

2.6房地产项目法律法规形式化

虽然对于房地产项目开发,我国相关部门出台了《担保法》和《保险法》,但是其在细节性内容上不是很明确,从而难以切实的执行到现实的管理工作中去。从理论上来讲,进行房地产项目的担保和保险,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风险的转移和规避,但是风险转移存在片面性,只是针对于意外和自然灾害风险。再加上,房地产行业处理事故的基本模式是倾向于私了,很少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到投保保险中去。

2.7风险识别和风险处理模式化

风险管理理论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的,初期被使用到大型土木工程项目中。后来慢慢融入到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去,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房地产项目开发风险管理,我国风险识别能力有限,难以依据实际情况制定高效的风险控制方案;风险管理处理模式比较单一,难以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

三、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控制和管理的策略

3.1以市场为导向,提高自身风险预测能力

在对于房地产进行投资的前期,应该积极做好市场调查,这是制定科学合理投资风险管理方案的基础。详细来讲,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其一,确定投资决策方向,仔细来了解需求和政府的政策动向;其二,以国家经济政策,住宅制度和消费市场信息为基础,进行有效的市场定位,确定产品的功能和价格;其三,健全高效的房地产信息收集机制,为实现房地产投资项目的调整和改善提供依据。

3.2保证科学决策,合理控制投资风险

作为房地产投资者来说,应该具备风险意识,最好将风险管理和控制做在决策环节上,以保证后期工程开展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现对于风险的最初控制。具体来讲,其一,确定开发项目的区位,保证是增值空间处于合理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规避投资风险;其二,在区位确定之后,不断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保证处理好投资控制管理和进度,质量之间的关系,实现投资的动态化管理。

3.3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风险管理系统

在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无论是区域经济发展信息,还是区域城市规划信息,乃至区域房地产价格趋势信息,都对于房地产风险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对于各种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从而为实现房地产风险控制策略的制定打下基础,这将极大的促进了房地产风险管理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

3.4注重人才培养,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风险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将保证风险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积极健全风险管理培训机制,做好员工的培训工作,保证其风险管理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二,形成严格的风险管理人才选拔机制,从根本上控制人才的质量;其三,不断对于自身企业进行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审核,对于做的优秀的员工给予合理的激励,保证激发风险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四、结语

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资金周转效率低,变现能力较差,影响因素众多,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就是说房地产产业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业,如果不结合实际情况,对于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将导致经济效益的不断缩减,甚至出现亏损的情况。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探析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和控制策略,以构建起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促进开发项目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煌红,张欣;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面风险管理[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6.(3)

项目管理风险控制篇4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 风险 特点 问题 对此

工程风险管理是决定工程项目是否成功的关键。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要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就需对风险的特点和目前我国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研究。

一、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的特点分析

工程项目因此一次性而具有了风险的不可预测性大的特点,这也使其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弥补,于是,工程项目的风险便具有了如下特点:

1、普遍性和客观性

在工程项目中,风险无处不在,加之风险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面对工程项目风险,人们只能进行一定的控制而无法无安全避免。

2、不确定性和相对性

在工程项目中,风险发送的时间;地点,后果等都存在不确定性,人们无法对其预先进行预测,只能根据外部进行进行监控、对其可能性和后果进行预测,但都不能保证其不发生;在工程项目风险中,风险对不同主体而言具有不同后果;风险的大小对不同主体而言也不相同。

3、频率高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因其周期因素所影响,导致风险发生的因素也就逐渐增多,特别是在一些大型工程项目管理中,来自人为和自然的风险因素也变得更加错综复杂,这就自然导致风险发生的频率居高不下。

不难看出,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风险无处不在。

二、我国工程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工程风险管理起步较晚,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城镇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促进了工程风险管理的发展。但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工程风险管理在我国的发展依旧速度缓慢,且在发展中存在了如下问题:

1、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知识匮乏

我国走的是计划经济的道路,在风险管理这一领域,涉及时间晚、研究少,从各工程单位的研究来看,决策者的风险管理意识都较为薄弱,对风险管理知识的掌握也较为匮乏,这就导致了项目单位对施工项目风险识别能力的低下,风险发生率增高,加之没有前瞻性的认识和判断,让风险规避失去了基础。

2、工程项目管理周期的缺失

工程项目风险贯穿于整个项目周期中,而项目周期中的可行性研究不能真实的反应客观情况、项目设计没有得到重视、工程监理也为发挥其真正作用等原因都让工程项目的风险无形中增大。

3、项目风险管理机构和机制的缺失

这首先表现在中介结构的不健全让监管工作难以前行;其次是金融机构登对项目建设的监督属于“隔山打牛”,没有充分发挥其作为监督单位的作用;最后是项目风险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没有得到完善,这就让项目风险管理失去了支撑。

4、管理设施基础弱、手段较为单一

对风险的识别只能从一定程度上来认识风险,而不能做到对风险的准确定性分析,这就让实际的工程建设中的风险管理依靠项目单位的经验来进行,这就导致了预计风险和实际风险之间的误差增大,让风险管理的效率降低。加之管理者在思想上的放松和参与风险管理的意识薄弱,让政府成了风险的最后承担者。

三、工程项目管理风险控制对策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风险管理应贯穿与整个项目的建设生命周期中,这就需要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对风险进行科学管理,从而提高项目单位对风险的规避能力。

1、提高决策的有效性

科学而民主的项目决策能避免决策的盲目性和决策过程的偏颇,这就需要增强决策风险管理观念。首先,在项目决策中,项目企业应着眼与长远发展,从整体上对风险进行决策;其次,要树立其阶段性观念,因为风险存在一定不可控性,在各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风险会有所不同;最后,要从变化从去寻找风险的系统性,整体上对风险进行分析。

在次基础上,项目单位要外部的宏观环境调控为重点,通过深化投资体制的改革来建立投资风险的约束机制。此外,加强对项目可行性研究质量的监控和制定、完善项目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也是不可或缺的。

2、引入工程保险机制

在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规避中,工程项目保险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保险机制的引入能提高项目单位规避风险的能力。在我国,引入工程项目保险是能积极促进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的,首先,我国工程建设市场存在供求不平衡状态,担保人市场也还在发展中,这就需要第三方来对工程项目风险买单;其次,引入工程项目保险机制是将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分解和转化的一种方式,有利于提高项目单位规避风险的能力。

当然,在引入工程保险机制的同时,要扩大保险所涉及的范围,勘察设计、工程监理等项目也都可列入到工程保险项目中。在一切险和安装工程一切险的基础上增加其他险种也是我国工程项目保险的发展趋势。

当然,随着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以市场为导向,运用市场机制来化解工程项目风险的做法也应得到逐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光伟:论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J],现代商贸工业,2009,(02)

项目管理风险控制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风险控制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的安全生产是关系到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然而由于建筑业的生产活动具有周期长、体积大、流动分散、露天高处作业多、体力劳动强度大等特点,危险性大,不安全因素多,是事故多发行业。因此,如何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管理已成为一个支撑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乃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课题。

一、建筑企业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意义

随着房地产开发市场与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成熟与规范化,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决策与管理的应用日益广泛。目前,风险在任何工程项目中都存在,而风险造成的工程失控现象最终导致建筑工程经济效益降低,甚至造成整个项目失败,给国家和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可以毫无疑问地说,工程建设参与各方均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风险,如果不加防范,很可能会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甚至酿成严重后果。而建设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监控是建设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只有加强了风险管理,才能有效减少项目风险,风险管理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建筑企业的风险控制有助于提高项目决策者的决策质量

风险的存在是由于其不确定性造成的,也就是说人们无法知道将来建设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发展情况。但通过对建设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风险的随时监控,以掌握风险变化的情况,并根据风险变化情况决定如何对其进行处理。开发商或承包者在做出建设项目投资决策时,也可以依据风险的规律性,针对不同的开发方案分析项目存在的可能风险,根据开发者自身的承受风险的能力选择适应自身条件的风险方案,提高决策质量。

2.建筑企业的风险控制有助于提高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

开发商或承包者在做出建筑投资决策时,通过准确地估计评价可能的风险,并做好相应的对策,当建设项目实施,风险来临时则能够准确应对,可以有效降低风险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3.建筑企业的风险控制有助于建筑工程顺利进行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不断进行风险监测,并对其风险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

4.建筑企业的风险控制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建筑企业对所开发项目的决策是否正确,即风险预测与采取控制措施准确与否,常常决定企业的盈利,并最终影响企业的生存。事实上,许多开发商因忽视了风险管理,错误地判断了风险,使项目失败,从而导致企业倒闭。

二、建筑企业项目风险的来源与途径分析

建筑企业的工程施工,一般分为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竣工及试运行等几个阶段,这其中产生的安全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

1.自然方面的风险,宏观方面主要有恶劣的天气情况、恶劣的现场条件、未曾预料到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未曾预料到的一些不利地理条件、工程项目建设可能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等。微观方面主要是指施工现场条件特别恶劣,处于陡坡、隧道、潮湿或雷雨多发区,如无相应的防护措施,极可能发生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或是施工区域持续高温、多有凶猛动物、毒蚊虫等,易使员工受到袭击或伤害。

2.社会方面的风险,主要指政治方面的各种事件和原因所带来的风险,例如战争、政策多变、动乱等因素带来的风险。这方面的风险也往往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导致一些建筑企业血本无归。

3.经济方面的风险,主要是指在经济领域中各种导致建筑企业经营遭受损失的风险。如汇率波动、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建材和人工费的涨落以及房地产市场的销售行情等等。

4.组织与管理方面的风险,主要是指由于项目有关各方关系不协调以及其他不确定性而引起的风险;或是在总体方案确定、投资决策、设计施工队伍的选择等方面,决策出现失误对工程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或是管理人员管理能力不强、经验不足、合同条款不清楚导致企业损失;或是生产指挥不当、操作人员观察不够,导致机械设备损坏伤害现场人员等等。

5.法律条文与实施方面的风险,这方面,或是建筑行业法律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相关法律的内容的频繁变化导致建筑企业无所适从,或是对相关法律未能全面、正确理解,工程中可能有触犯法律带来损失的行为等等。

三、建筑企业施工安全风险防范与控制的策略

建筑工程的承包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们无法完全消除的。对于建筑企业的风险,我们应该正确看待,一方面,客观因素复杂,风险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难以预料;另一方面,风险又具有必然性,有其自身发生、发展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作为承包商,应正视风险,把握其规律,采取相应的防和处理措施,避开或减轻风险。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控制措施很多,具体而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

1.加强各方面协调,牢固提高风险意识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各级管理人员,必须树立高度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面对复杂多变的建筑市场形势,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把可能产生的方方面面的风险,超前分析透彻,做好风险预测。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国家有关建筑法律法规,认真研读相关条款;分析具体合同文本,通过合同谈判的方式,对条款进行拾遗补缺,避免损害自身利益的条款存在。同时项目管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人的管理。所以,加强各方面的联系和协调,有助于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避免许多不应有的麻烦,从而也有利于工程进度。

2.强化项目管理,降低管理风险

风险控制能力,是衡量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强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不仅能够有效地抵御风险,还能最大限度减小风险造成的损失。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成本控制,低价中标是项目管理最终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关键。在项目管理上,应实行施工前成本分析预测制、项目经理管理目标责任制、预算财会人员公司委派制、项目管理绩效全员考核制等措施,有效降低效益风险,使施工的成本管理呈现良性发展的态势。

3.密切联系市场、加快信息化进程

建筑工程建设的发展离不开准确的市场信息,建设工程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走以信息化方式运作、规模化集团推进、专业队伍为主的具有特色的发展路子。只有形成信息、资产、人力、物力的规模效应,发展才会实现质的飞跃。建筑企业要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并根据建筑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有选择地进行经营活动,同时通过适时地掌握我国的新政策、新动向,提高专业化水平,强化资源的最佳配置,是追求规模经济效益最大化、实现风险转移和控制的有效途径。

4.以科学态度对待风险,以法律手段规避风险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是大量存在的,但其产生和消除也是有规律的。虽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任何风险只要预防得力,一般都能化解或规避,即使出现也能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要采用合理的方式分散和转移风险,在消除和规避某些风险时,只要方法正确、策略对路、技巧得当,善于以法律手段实施防范措施,保护自身利益,就可以防范风险,减少损失。

总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有严格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及建筑企业自身的实施情况,科学分析建设项目管理中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灵活掌握和运用各种策略和技巧加强风险管理,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以减少或避免可能产生的损失。

参考文献:

项目管理风险控制篇6

一、ppp项目投资概述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ppp模式在市政建设、公共服务、交通设施等领域得到广泛推广。依托ppp项目投资,公共部门建设服务可经由民间组织获取投融资、维护等,并且民间组织同样可收获相应收益,公共部门资金支出压力得以有效缩减,并将项目风险一定程度转移至民间组织[1]。ppp项目投资中,经由政府采购模式政府部门与中标企业签订合同,中标企业作为项目规划建设、生产运营的责任主体,其同时具备相应的收益权及特许经营权,项目公司则在基础设施建设、运行期间获得收益。

二、ppp项目投资中存在的主要风险

(一)系统风险

ppp项目投资系统风险指的是项目在规划建设、生产运营期间,因为遭受超出政府方、社会资本方可控范围对应产生的风险,包括金融风险、政治风险等。其中,金融风险包括有利率风险、外汇风险等相关风险,该部分风险转变造成项目收益受到影响而产生风险;政府风险与ppp项目投资全面环节息息相关,因为项目周期长期,使得项目所处的政府、政治等环境转变存在不可预测性[2]。

(二)非系统风险

ppp项目投资非系统风险指的是与项目规划建设、生产经营紧密关联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生产风险等。其中,市场风险指的是项目实际收益难以达到预期对应形成的负面影响。生产风险包括有材料风险、技术风险等相关风险,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生产能否有序开展。

三、ppp项目投资控制管理与风险承担策略

全面ppp项目投资相关人员在当前社会形势下,要紧紧跟随社会前进步伐,不断开展改革创新,强化对国内外成功发展经验的学习借鉴,切实推进ppp项目投资控制管理与风险承担的顺利开展,如何进一步促进ppp项目投资的安全有序运行可以将下述策略作为切入点:

(一)构建完善建安工程费投资下浮机制

在ppp项目招标过程中,政府方往往要求社会资本方对建安工程费进行下浮,依据下浮后总投资开展可用性服务费或者最优计划价格等相关ppp招标指标开展标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针对ppp合同签订中要求按照工程竣工结算成果计算补贴回报的项目,则需要在工程建设完成结算过程中依据招标期间得出的下浮率获取投资基数;针对选取最优计划价格报价的项目,则在获取对应合理投资超支补偿过程中,应当权衡招标期间对应确定下浮率的影响[3]。构建完善建安工程费投资下浮机制,促进政府方在招标过程中对社会资本方报价水平的有效管控,有助于增强社会资本方项目管理能力,促进提取出具备实力的社会资本;与此同时,有助于政府方从招标阶段便收获投资节约效益,促进政府方自总体层面达成对项目投资规模的管控。

(二)强化基本预备费使用管理

因为ppp项目投资估算或者概算成果中涉及的基本预备费在工程建设期间一定发生与否及发生额度高低难以有效确定,针对其开展的使用管理模式通常会转变成政府方、社会资本方开展ppp合同谈判过程中商讨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此项费用可采取下述使用管理模式,首先,将基本预备费纳入进ppp项目投资口径氛围,在ppp项目招标过程中,开展ppp报价指标的评估;然后,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基本预备费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开展全面控制管理,用以政府方对可能引发的工程变更开展有效投资补偿;最后,工程建设完成开展结算后,其他的基本预备费通过政府方经由投资回收或者调整项目公司补贴的手段开展收回[4]。这一使用管理模式的显著特征在于政府方拥有基本预备费的各项权益,即基本预备费由政府方全面掌控,进而使政府方对社会资本方在投资控制思路上有力地位的充分彰显。

(三)推行建设期利息计算

因为ppp项目融资责任主体为项目公司,所以对于众多ppp项目而言,政府方对项目公司的建设期利息并不开展管理控制,项目债务资金融资成本高低与项目公司或者社会资本方能力重要相关,即融资成本高则意味着项目公司承当一定成本,融资成本低则项目公司获取一定收益,由此可激发项目公司融资主观能动性[5]。然而针对选取竣工决算投资审核用以项目回报计算前提的ppp项目,则应当在ppp合同中对建设期利息计算规则进行有效确立。在实际操作中,可考虑将ppp招标阶段对应生成的项目融资机构及利率情况用以ppp回报结构中获取建设期利息的计算前提,从而使项目公司在融资层面的能动性得到有效发挥,并使项目公司在融资层面的风险承担责任得到充分凸显。

项目管理风险控制篇7

关键词:公路工程;项目管理;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公路工程项目作为基础设施项目,一直以来是我国建设项目的重点。在其建设过程中,由于建设工期长,资金投入大,涉及范围很广,施工人员多,所以会遇到很多复杂多变的风险。本文对项目管理中的风险控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希望能为施工单位的科学决策提供帮助。

1项目风险的定义

项目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的事件或条件。只要它发生,就一定会对项目目标造成某种正面的或负面的影响。风险有它的原因,但是结果往往存在差异性。项目风险是由机会和威胁两个方面构成的。项目风险是不利事件(有利事件)或损失(收益)发生的概率及其产生后果的函数。

2公路工程项目风险概述

在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中,其方法论的核心内容包括目标控制和风险管理。其中风险管理是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和风险分析来减少项目决策的不确定性,使得项目决策更加的科学化,保证目标控制在项目的建设阶段顺利进行,最终顺利完成项目。

3项目风险的特点

对于公路工程的项目风险特点而言,具有以下几种特点:(1)项目风险存在多样性、复杂性。在一个项目中会同时存在多种风险,这些风险之间会有复杂的、微妙的内在关系,这是项目风险的最重要的特点;(2)项目风险的影响会影响到全局。即使开始是局部的风险,但是随着项目的进展,它的影响也会逐步扩大到全局;(3)不一样的主体会对相同的风险产生不同的影响。

4公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程序

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全新的管理理念,有很多的项目管理过程中没有风险管理这个程序。虽然不是每个项目建设都存在安全风险,但是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应该具备。

4.1风险的识别

风险识别就是把公路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因素区分开,按照风险结构的层次性进行分类,然后运用逆向思维,找出公路建设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同时进行反向角度的风险论证。风险识别积累了风险评估经验,随着项目评估时间的延长,风险识别的准确度也将越来越高。

4.2风险的估测

风险估测即指公路建设过程中发生不利情况的概率,其结果的估测概率是和建设风险的大小呈反比的关系。但是,如果只是运用这一种风险估测概率对公路建设风险进行衡量的话,其结果是不科学的。实际公路建设项目的风险大小,还和风险概率分布的密集程度有着很大的关联。

4.3风险的分析

风险估测是风险分析的基础,将具体的道路建设项目数字化,使其正确的反应风险因素的过程就是风险分析。公路建设的风险分析也包括了内部收益率、项目净现值、投资回收期等风险指标。

风险分析就是在风险因素中加入评价指标。虽然公路建设过程中包括不确定性分析,但是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分析还是有区别的。不确定性是指只能明确行动后可能产生的结果,但是它们是否会出现不清楚,甚至两者都不确定,所以只能做概略的估计,不能计量。风险是可以通过计量来计算行为主体带来失败、损失的可能性和可能性的大小。如果能够分析出各种因素发生某种变动的概率,就可以通过风险分析来进行科学的决策。

4.4对于风险的处理

风险处理是采取措施来减少或者避免公路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它是以风险估测和风险分析的结果为基础的。风险处理包括以下几种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损失大、概率大的灾难性风险;采取积极地控制手段处理概率小、损失大的风险;通过合同或者保险将概率小、损失大的风险责任进行转移。

5公路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的方法

5.1德尔菲法

又称专家调查法,起源于本世纪40年代末期,美国的兰德公司(RandCorporation)最先使用,具有匿名性、反馈性、收敛性的特点,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很快盛行起来。我国在70年代引入此法,经过实践的检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方法的过程是首先由项目风险管理小组选出公路项目的相关领域和专家,和这些专家取得直接函询联系。然后通过函询,综合整理专家们提供的意见,再匿名的反馈给专家,询问意见,直到专家们的意见趋向一致。最后把趋向一致的意见作为识别的根据。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专家的意见都是匿名的形式,经过多次的相互询问,专家的意见趋于集中。

5.2头脑风暴法

又称集思广益法,是由美国人奥斯本在1939年首此提出,提出不久就被广泛的应用。70年代末我国开始使用头脑风暴法,并很快受到相关单位的重视和采用,组织专家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道路工程项目风险识别。这种方法一般在一个专家小组内进行,通过专家会议的形式实现。以“宏观智能结构”为基础,通过主持专家的首先发言来激起专家们的思维“灵感”。然后通过相互交流,得到想法上的“共振”,从而达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组合效应”,从而获取更多的未来信息,使得识别的结果更加的可靠,这种方法是风险识别的重要手段。

6公路工程项目风险估测的方法

6.1概率分布法

概率分布法是为了说明某一可能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有三角分布、梯形分布,均匀分布和正态分布等形式,是利用历史数据或理论概率分布而建立的实际概率分布。

(1)历史资料法

由于缺少经验,很难观察各个潜在的风险在过去发生的次数,也就很难估计每一个可能事件的频率,建立不了可靠的概率分布。由于历史数据很少,无法建立概率分布,只能利用主观概率和合成概率来建立风险概率分布。专家估计是根据公路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做出合理判断,因此可以把风险的主观概率看成是风险的客观概率的近似值。

(2)理论分布方法

在历史资料法不能准确反应风险的客观概率时,还可以利用某些理论上的概率分布来进行修改或补充,建立风险分布图。正态分布是常用的一种,它可以做许多风险的概率分布图。其他的一些理论概率分布也可以用来风险估计,例如二项分布、阶梯矩形分布、梯形分布、离散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

7公路工程项目风险分析的方法

在进行公路项目财务评价时,不能用银行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而是采用银行中长期贷款利率作为财务折现率。这是因为银行贷款利率排除了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的部分,而这部分却是投资风险必须要求的。

风险调整的折现率包括三个方面:公路项目因承担风险而要求的;与投资风险程度相吻合而且计入资金成本的风险报酬;已经达到要求的收益率,根据风险调整折现率法的结果进行投资决策分析。

结语

总之,目前我国对公路项目的风险管理还不是很成熟,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为此,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应加强对于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控制,并对管理与控制方法加以不断完善与创新,以切实提升公路工程项目管理质量与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项目管理风险控制篇8

关键词:epC工程资金管理风险控制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进步、发展和开放,工程承包领域的不断拓展,epC成为目前最为流行的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模式,也是在当前国内建筑市场中被我国政府和我国现行《建筑法》积极倡导、推广的一种承包模式

一、工程总承包中的epC

总承包工程epC是英文:engineer,procure,Construct头字母缩写。其中文含义是对一个工程负责进行“设计、采购、施工”,就是通常所说的工程总承包。即业主将建设工程发包给总承包单位,由总承包单位负责整个建设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并对所承包的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等全面负责,并最终能够向业主提供一个符合合同规定、满足使用功能、具备使用条件并经竣工验收合格的建设工程承包模式。

二、epC工程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epC总承包项目的总承包单位对建设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整个过程负总责,也即,总承包单位是epC总承包项目的第一责任人。这就意味着一般情况下,epC总承包方承担了原先由业主承担的“经济风险”。这里的“经济风险”包含了资金筹措风险、履约风险和索赔风险。

epC工程项目具有项目金额大、施工周期长、技术含量高的特点,总承包单位常常会面临需要垫付资金的情况,这就决定了单凭企业自有资金规模和技术力量很难完成项目,筹措资金往往成为必需的途径,如银行贷款、卖方信贷、股东贷款、企业债券等。不同资金筹措途径会产生不同的资金成本及形成不同的资金风险。

另外,epC总承包工作内容不象单独的施工合同那样,在合同签订时就非常明确、具体。epC工程要求总承包方能够充分理解业主提出的项目建设意图,以及业主提供的事先勘测考察现场情况的基本资料和数据来完成设计任务,而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风险,但其工程造价却已在合同中明确,合同条款的一般规定中删去了因为物价上涨或汇率波动调整合同价格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合同金额不予增加,也不减少,争取变更难度较大。epC总承包的这一特点决定了项目风险既有业主的履约风险,也有合同变更索赔的风险。

三、如何实施epC工程项目的资金管理

(一)多元化筹集工程项目资金,降低资金成本

工程项目应通过多种渠道不断的拓宽筹资资金的渠道,除了通过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外,还可以通过利于母公司(或总公司)间接的筹集资金,也可以利用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应付材料设备款的安全支付时间解决在工程项目资金管理中遇到的筹集资金问题。无论选择哪种筹资渠道,都应保持良好的信誉,保障出资者的合法权益,科学地估算筹资风险,合理地选择筹资方式,分散或转移筹资风险,

(二)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资金管理的基础,有效的资金预算管理能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项目资金预算包括现金流预算、资金占用预算、资金需求预算、融资和财务费用预算,各种预算应通过各单位和部门测算,最终提交公司决策层审定,审定的预算一经下发,必须严格执行。项目预算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特殊原因必须调整的,遵循严密的审批制度。

(三)制定资金使用计划,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有效组织项目资金,将资金管理的责任进行分解,落实到相关各层级及人员。确定施工阶段资金使用计划时应考虑施工阶段出现的各种风险因素对于资金使用计划的影响。

通过资金使用计划的严格执行,可以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上升。对脱离实际的资金使用计划,应在科学评估的前提下,允许修订和修改,使资金管理更加趋于合理水平,避免资金管理失控。

四、如何加强epC工程项目的资金风险控制

(一)认真评估业主财务能力

业主的付款能力是总承包方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总承包单位最大的风险。除了其自身的经济实力外,业主的付款能力关键取决于业主的信用状况,即能否取得融资。此外,总承包单位还应深入了解业主的资金、支付情况、审批流程等。

(二)资金集中管理,降低资金结算风险

建立、完善资金结算制度,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及时调剂余缺。建立结算中心制度,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账外循环,实现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

(三)多研究合同、多沟通

认真分析项目的具体情况,加强项目的施工控制,多研究合同、多与业主沟通,在保证项目的使用要求和业主满意的情况下,减少施工成本。

五、结语

总之,资金是总承包工程(epC)能够顺利进行的“血液”,项目财务管理要以资金管理为核心,加快资金的流动性,减少资金占用量;加强对资金流的控制,使之合规、合法使用。保障项目施工管理对资金的需要,同时加强资金风险的防范,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项目管理风险控制篇9

关键词:工程项目;项目管理;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我国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手段落后

我国的建设项目管理发展时间短,基础不牢,项目管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理解不透,没有把其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另外,一些承包商因急需找到任务,承揽了自己技术能力不及的项目,不能及时解决各类技术问题,项目落实后,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处理项目风险的手段单一而落后,对项目潜在的风险缺乏前瞻性的推断,大多以凭直觉、经验的态度来对待风险,仅通过定性的分析,避免定量的分析。

1.2风险管理责任机制不健全

国内多数企业对风险管理工作没有明确的定位,没有一个自始至终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的风险管理组织。在项目的组织结构上未设置风险管理部门和与相应的职能,缺乏专职人员来履行风险管理职责。加之建设项目运作过程中的一系列特殊性,如参与主体多、利益牵涉广、责权利定义模糊等等,出了事故相互推托,使得化解、抵御风险的能力要求更高,增加了项目的运行风险。

1.3风险管理信息监测体系不完善

建设项目风险主要是由于不确定性事件造成的,人的认识能力有限,存在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加之信息的不完备使得人们无法充分认识到一个项目未来的发展和变化。从信息学角度来看,信息的不完备性是绝对的,而信息的完备性是相对的,信息传递和获取的滞后性是造成这一客观规律的根本原因。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缺乏对经验的积累与数据的分析,未能建立一个全面有效、通畅的信息监测体系。当风险到来时,由于缺乏全面的、可靠的数据支持,各部门信息传递的脱节,以致于不能及时作出迅速而有效的应对措施,经常凭经验临时决策来处理风险,管理成效低。

1.4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法制意识淡薄

在我国,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主要采取担保和保险两种方式,缺乏针对工程建设的具体规定。尽管我国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已经有了相关法律、规章,但仍没有一个在项目管理行业范围内的指导性实施准则,在实践中是难以操作的。保证担保和保险虽能转移或分散部分风险,但在国内的投保率依就很低。法律、法规不健全,人们法制意识亦淡薄。体现在对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对相关规定执行不力。

2、完善建设项目风险体系的有效途径

2.1强化管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提高风险管理手段是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基础

强化管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提高素质,加强实践,尽快适应国际化风险管理模式要求。在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和完善的组织措施,以减小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多数风险都是可以预防和化解的。这就要求企业对建设项目的开展投入必要的风险管理资金,对管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知识培训,将风险管理的理念深入到每个管理人员的心中。针对对不同的项目选派不同的项目管理人员。对过于复杂的项目,应选派知识水平较高、经验丰富的项目管理人员,并充分论证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将有关风险因素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找出影响较大、出现概率较高、产生损失较大的风险因素,对每一类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提出防范风险的对策,制定风险产生时减少损失的应急措施等。加大各职能部门对项目的管理和支持,以尽量减少由于人员自身的原因所带来的各种风险。工程保险是风险转移的一种重要手段,一种补偿机制,即通过向保险公司支付一定数额的保费,而将工程进行中发生的大部分风险,作为投保对象,转嫁给保险公司。

2.2建设以人为主体的责任机制是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项目管理也是人的管理。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参与人员来自各方面,每一方都在为各自的利益工作,为谋私利而作出的有损项目建设的行为也不可避免,这在客观上就造成了建设项目中潜在的不可确定的风险因素剧增。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作为一种高层次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应当是一个以技术为基础的完整体系,它牵扯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要想提供一条逻辑清晰的项目风险管理发展主线,需要合理配置资源,在各个运作主体之间明确责任,合理分担责任,坚定关键人物的责任心。加强各运作主体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减少由于职责不清造成的风险,从而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开展。在处理好企业内部职责划分的同时要适时地掌握国家的政策动向,既可以提高专业化水平,也赢得了政府的支持。在推进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工作中,处理好科技知识的交流和信息的反馈这两项工作,建立起各项目运作主体之间相互信任机制的桥梁,为解决冲突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平台。当各运作主体就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中的诸多问题取得一致认可并清晰定位后,

各个参与主体的工作才会发挥出最大的积极效应。

2.3完善的信息监测体系是对建设项目风险进行预防和管理决策的技术依据

降低建设项目风险需要在构思、设计、施工、运作等各个环节中遵循预防性的管理原则,成体系的预防性方法既可以取得预期管理成效,还能够降低管理工作本身所引发的风险。可靠的信息系统是预防项目风险和制定应对策略的依据。企业需要及时了解外界信息,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有选择地多渠道、全方位开展经营活动。在项目运作过程中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需要准确及时的信息报告以及各部门的协调合作,在关键时刻要能迅速对建设项目风险作出反应,并预测风险的进一步发展趋势,建立预报系统,将信息迅速反馈给相应部门,集整体力量来应对和处理风险。在信息分配和反馈过程中,要在不破坏原始数据结构的条件下,对信息样本中的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达到更好的识别与量化效果。

2.4强化法制意识及健全的法律体制是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成功实施的保障

对于建设项目中的风险,以科学态度来对待,以法律手段来规避,才是最明智的选择。虽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其产生和消除也是有规律可寻的。任何风险只要预防得力,一般都能化解或规避,即使出现损失也能将其减小到最低程度,甚至利用它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在应对某些风险时,应以法律手段为后盾实施防范措施,以保护自身利益,减少损失,切实做到有法必依。在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中,工程合同既是最基本的法律文件,也是为处理工程索赔的原则和法律依据。加强合同的风险管理,利用合同条款成功地进行索赔是减少工程风险的基本法律手段。建设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对工程合同的每一条款进行深入研究,只有了解合同潜在的风险,才能更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我国关于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应加快完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法律法规的进程,加强与国际接轨,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特别是要针对建设领域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尽快参照国际惯例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工程保险和担保制度,培育担保市场,发展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介机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中依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及其总体目标,全面识别和衡量工程项目潜在的风险源,制定风险管理防范措施体系,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项目风险,对于提高我国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胜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风险评价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12.

项目管理风险控制篇10

第一,流程选择。流程重组不能搞全线出击,需要在考虑该流程是否为企业发展的“瓶颈”,重组后能带来多大的效益,以及成功或失败的概率和影响之后,选择要进行重组的重点流程,建议以财务作为试点,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业务进行BpR,实现集成化财务。待财务流程理顺之后,再有选择的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发电运行业务管理及设备检修业务管理等方面的业务流程重组工作。第二,组织模型。传统金字塔形的组织模式虽然具有一定的优点,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缺点,例如部门间摩擦大,管理费用和管理成本高,无效劳动相对较多,因此,应当采用扁平化和无边界化的组织模型,缩短指令传达路径,提倡一岗多能。建议设立流程控制点负责制,由控制点负责人主导整个业务流程,减少部门之间的责任交接,提高效率。

二、软件选择风险应对计划

第一,在软件选择之前要选聘值得信赖的业内专家或专家组,帮助公司进行需求分析,以及设计对软件的评估体系。为了选好咨询专家,建议公司加强市场调研,向同类型企业收集咨询专家信息,以及评价意见,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确定咨询企业。第二,设计科学的软件评估体系。公司项目实施小组与咨询专家密切配合,对软件供应商进行全面的评估,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软件该评估体系。由企业内部组织精选出来的评估小组(由外聘信息化专家参加)进行评估。这样的评估小组对自己企业的需求很了解,在加上外聘信息化专家的帮助,会有很好效果。评估小组在听取软件供应商介绍和演示以后,可以进行充分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评分。

三、数据风险应对计划

第一,扎实推进KKS编码工作。建议在设备采购阶段即严格采用KKS编码原则,与设计单位及设备厂家通过设计联络会的形式确定全厂数据编码规则,并按照唯一性、标准化、易用性的原则编写KKS编码技术规范书,对以下三个阶段的各类技术数据进行规范:(1)规划设计阶段:电厂的设计图纸等技术文档数据;(2)工程建设阶段:设备的采购、安装、工程的质量、进度、费用等数据信息;(3)经营管理阶段:产生和积累电及热能生产实时数据、设备维护、成本管理、技术管理等信息。第二,建立数据核查机制。信息化软件上线后,保持原有管理软件与其同步运行一段时间,期间由项目实施小组安排专人负责每周对信息化系统数据的准确性进行可靠性核查。对同步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数据差异,要查明数据来源,分析差异产生原因,书面向公司高管进行汇报,由公司确定责任部门,限期进行整改。

四、软件技术风险应对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