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十篇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十篇

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38:37

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篇1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

阅读教学应饱含主体情感,充满人生体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让学生有个轻松、自由的情绪。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蹲下身子与学生相处,建立一个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平等,学生之间平等。于是我走下讲台,与学生整合在一起,把课堂变成讨论、争论的课堂,把阅读课堂变成学生思维最活跃,学生的思考最能表现自我独特个性的课堂,讨论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争论使学生互相促进,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造。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使他们能够大胆地表现自我,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体会生活。

二、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角色。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已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核心角色,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高时代性的角色特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智慧大胆地发现,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心声,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是“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桃花源记》一文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教学中,我打破原有古文教学中逐句翻译的教法,有意地创设民主情趣,引导学生踊跃讨论、大胆质疑,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在争论中解决问题。

三、转化授课方式,建立学生“自学”机制。

实践证明,单纯讲读的授课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必须转化授课方式,改“讲读”模式为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独立阅读思考,以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授课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在教学中应少一些详尽的分析,多一些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多一些学生思维能力的激活与开发,从而使学生大胆质疑,善于发现,让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真正体现以学生“自学”为主。

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篇2

“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小学生在语文阅读活动中所形成的阅读能力,集中表现在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四种思维品质中。由于思维深刻性品质在培养上存在突变期,又是思维品质的基础,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学生思维品质深刻性的培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突破口,也是“四、四式”模式构建的理论前提。

二、目标

该模式旨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小学生独立的阅读过程来发展思维能力,尤其是思维深刻性品质,掌握自能阅读的方法。

三、结构序列

1、表意理解阶段:粗读感知模仿训练。强调教师范读与学生仿读及有要求的默读。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激感,调动思维。

2、内涵理解阶段:细读生疑变式训练。要求学生在默读或朗读中不断生疑,开展讨论。用电教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3、整体理解阶段:评读概括综合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议,边议边听,边听边评。概括全文中心。用电教媒体培养思维的抽象和概括能力。

4、创新理解阶段:点读拓思引申训练。挖掘可发散思维点或在有争议处引导学生拓宽思路,产生新意。用电教媒体引导学生定向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把握文章整体,深入理解内容。

“四读”和“四练”构成了阅读教学课程,故称“四、四式”阅读电化教学模式。

四、实现条件

1、该模式适用于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阅读学习。2、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3、教师需事先设计有一定深度和指导意义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质疑。4借助电教媒体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5、师生处于协作关系。

五、特点

1、该模式对学生的阅读明确提出了内涵、整体、创新三种较高的理解水平作为学习和教学目标,教师指向明确,学生的学习构成梯度。

2、该模式强调电教媒体对学生思维培养的作用。

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教学模式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课程是学生接受正规系统语文知识的开始阶段,对于学生以后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一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也始终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如何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有效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不但可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而且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充分重视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应用的重要性

为了有效的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应用,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环节,语文教需要将读写教学有效的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将阅读与书写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同时,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全面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强化其参与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应用,对于有效的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

不断的教学实践表明,阅读和写作之间存在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互为里表,学生通过写作活动可以锻炼自身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训练活动中,可以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通常情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主要有:在阅读中批注,随时思考随时记录;开发想象能力,提倡续写练习;根据课本教材,进行仿写训练;增强学生体验,发挥日记的作用等内容。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中,应充分重视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应用的重要意义。

(一)在阅读中批注,随时思考随时记录

为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重视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注重在细节中培养学生的读写意识。例如,在阅读教学的课堂活动中,语文教师通过阅读教学的主题,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小组的方式,限时完成阅读文章的任务,在阅读中批注,随时思考随时记录,并写下读后感,并要求小组之间互换读后感,最后进行阅读主题探究评价。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学生意识到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的密切性。

(二)开发想象能力,提倡续写练习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发想象能力,提倡续写练习,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应用的主要内容之一。语文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结合阅读教学的目标,合理设置教学任务,重视开发想象能力,提倡续写练习,在讲解完新课后,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并鼓励学生按照自身的想法,对阅读的文章进行续写练习,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及写作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重视开发学生想象能力,提倡续写练习。

(三)根据课本教材,进行仿写训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根据课本教材,进行仿写训练,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内容之一。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环节,需要根据课本教材的要求,进行仿写训练活动,促使学生深刻体会仿写的乐趣。同时,根据课本教材,进行仿写训练,可以促使学生充分的将读与写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重视根据课本教材,进行仿写训练这一教学策略,可以有效的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四)增强学生体验,发挥日记的作用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增强学生体验,发挥日记的作用,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中需要重视的一点内容。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写日记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也是记录生活的一种良好习惯。语文教师应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将阅读学习与写日记有效的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将每天发生的事情或者阅读学习的心得写下来。长此以往的发展下去,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通过增强学生体验,发挥日记的作用的方式,也是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的基本前提之一。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通过增强学生体验,发挥日记的作用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非常重要。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的语文课程开展的有效性,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学习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完善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优化教学方案,促使语文教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的应用读写结合的模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阅读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阅读教学活动的热情,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应用非常关键。

参考文献:

[1]张霞.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08).

[2]吕中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J].读与写(中旬),2016,(09).

[3]兰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12).

[4]刘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J].新课程・小学,2015,(12).

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阅读;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初识母语、认识汉字的重要阶段。小学语文教育要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在德智体美等教育的培养中占据主要位置。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接受效果,因此建立探究式阅读对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1巩固基础知识

阅读素材的基本要素包括字和词两个方面,小学生只有在拥有一定字词水平的基础之上才能够阅读文章,并理解其中的意思。探究式阅读重点在于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将文章中的生僻词进行注解,减少学生的阅读障碍。生词存在着一词多义的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对字词进行判断。例如算账一词,它的基本定义为计算账目,这是对会计的翻译,但是该词还有吃亏后再较量的含义。学生要多思多想,正确的领悟文章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在备课时应当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准备与小学生智力水平相适应的文章供其阅读是探究式阅读模式的基本准则。文章的选材主要以课文为主,在分析学生兴趣的基础之上可以适当增加对学生有益的文章,以减少课文带来的枯燥性。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中,学生的兴趣是教学的关键,语文探究阅读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在阅读中的快乐情绪,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3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是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内容提出具有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提升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例如,在《狼和小羊》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比如,大灰狼用了什么借口吃掉小羊,小羊又是怎么应对的呢?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学生阅读文章后,让学生自己提问找同学回答,这样可以增加课堂的刺激性。

4扩展课外读物

小学时期正是儿童对世间万物最为好奇的阶段,教师在这一阶段一定要做好培养孩子广泛阅读的习惯。教师可以采用扩展课外读物的模式,为小学生提供儿童杂志、智慧树电视节目、互联网上等各方面的文章,让学生进行课下阅读,以此丰富小学生的阅读范围。教师还可以设置“阅读小能手比拼”大赛,让学生通过比赛讲述自己阅读过的文章,并为胜利的学生颁发奖品,激励其他学生参与阅读的行列当中。

5引导学生对阅读进行深入思考,确定教学目标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运用自身的心理学知识,通过对学生的日常心理进行分析和记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当的办法,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要满足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章的内容,并逐渐加深思考的深度。教师的探究式阅读教学要分清主次,把握住主要问题的发展走向,不偏离主线,减少教学活动混乱等事件的产生。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探究阅读教学模式的建立对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具有很大帮助。通过对语文探究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可以明确的看到语文阅读教学的注意事项和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卫勤.谈谈康巴地区小学语文探究教学[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2(17).

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篇5

1、转变观念,构建探究学习的平台 什么是探究式阅读教学呢?探究式阅读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以现行教材为探究内容,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合作讨论或独立自主地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倡导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当务之急就是转变教学观念,下功夫改变长期以来习惯了的单纯接受学习的模式,要在课堂上积极建构一个探究学习的平台。

1.1 探究学习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必须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自主性特征。“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其实就是“以人为本”的人本观念在教学中的反映,这是符合人的发展规律的先进思想,教师应时时以这种思想来指导自己的阅读教学。

1.2 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不是放任自流式的阅读,也不是让学生脱离文本任意肢解文意,而是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不受别人观点左右,渗透个性化的思考和认识,以自己的心灵与作品碰撞,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努力追寻文本及作者的初始意义。这样的“读”才是“填补空白”的“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式阅读。因此,探究式阅读活动的始终,教师应适时地作出恰当的引导,既保证学生有自主探究的空间,又要让学生在头脑中确立起文本意识。

1.3 要建立多向交流平等交流的课堂教学平台。探究式阅读教学要改变以往教师单向与学生交流的教学模式,要在课堂上建立多边交流渠道: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双向交流纵横交流的对话关系,最大限度发挥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作用,从而为学生提供一片自由思考自主探究的天地。

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必修一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时,先布置学生查找与苏轼有关的资料,结合词人的生平经历理解词作内容,然后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苏轼的人生境界。学生在主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对词中“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产生了争论,就此笔者并未急着给出统一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假设,然后去搜寻能佐证自己观点的证据,并进一步验证自己的观点。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就认定他的观点是站得住脚的。探究阅读的实质就是让学生有疑而读,有读而思,在语言的解读中,激发起学生的思维探究活动,从而提升学生自我解读文本的能力。

2、找准切入点,点燃学生探究阅读的热情 探究式阅读教学要寻找恰当的切入点,才能点燃学生探究阅读的热情。所谓的切入点,就是指文本中能引发学生产生个性理解、个性认识、个性看法的地方。这是教师在备课或讲课中应该敏锐捕捉到的,它能启发学生在阅读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引导好学生开展好探究阅读活动。

怎样才能抓住文本的切入点呢?关键是教师能设计好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

2.1 问题设计要遵循三个原则:即紧扣文本重难点,贴近学生实际,体现开放性和限制性。

2.2 问题要具备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等特征。

2.3 要创设出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曹文轩的《前方》一文时,笔者抓住文本诠释的人生观这个切入点,引导学生设计这样的问题:①作者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这句话怎么理解?②你同意作者的这一观点吗?为什么?请说明理由。其中,第一问直接指向本课教学重难点,第二问结合学生实际发问并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究的空间,在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如此,学生在探究文本的过程中既理解了作者的人生观,也能对自己的人生作出理性的安排。

总之,探究式阅读教学中一个好的探究性问题,就好比是催化剂,它可以催开学生的思维之花,教师要紧抓这一切人点,提高探究式阅读教学的实效。

3、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探究阅读的方法 教学不只是“授之以鱼”,更应是“授之以渔”。教师在培养学生探究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更应注重探究方法的指导。

探究阅读强调自我发现问题并自我解决问题,因此,探究式阅读教学首先要渗透思维方法的指导,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良好习惯,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灵活运用发散思维质疑问难。

其次,要教给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步骤,具体说来如下:第一,叙述情境,提出问题:叙述问题形成的过程,然后用简明的语言提出自己探究的问题。第二,选择角度,明确思路:面对提出的问题,选择一个分析问题的角度,并简要说明分析的思路。第三,引述事实,进行阐释:沿着自己确定的分析思路,引述文章中和生活中的相关事实,加以阐释。第四,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沿着确定的思路,能解释得通,并能进而得出结论;一种是沿着确定的思路,不一定能得出最终结论,那就先写一个阶段性结论,说明该问题有待于换个角度去研究解决。总之,要呈现一个事实的探究过程。

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方法

批注式阅读法并不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在我国文学历史传统中早已有毛氏父子批注的《红楼梦》等点评集。将其引入语文阅读教学中是一种新模式。

所谓批注式阅读教学指的是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与教材形成一种对话,从教材的内部去感受文章,欣赏文章,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读者的主观能动性,让其在阅读中充分发挥其想象力。

批注式阅读是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阅读方式的一种反驳,是立足于向学生传授知识和经验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已经不再是“圣人”,而是有意识地将学生的理解吸收与作者思想的表达相互融合,让学生在这样的批注式教学阅读中能够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思维能力出发,发挥其自身的想象,并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文本中的符号进行解译。这个过程实际上是读者创造性体验的过程。

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批注式阅读的重要作用

首先,批注式阅读教学方式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从本质上来说,阅读就是要借助作品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这种阅读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对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一次阅读实际上都是读者与作品之间的碰撞过程。批注式阅读并不是学生简单地在文章中寻找内涵,而是在作者和读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的过程。第二,批注式阅读能够有效地唤醒学生潜在的生命意识。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阅读效果是因为,在批注式阅读中,学生是一个真正的主体,阅读过程就是生命体验过程的释放。批注式阅读考虑到了阅读主体的个体性差异,让每一个学生从自身出发,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说,使读者回归,成为真正的主体。第三,批注式阅读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借助教材知识,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批注式阅读有利于建构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有利于建构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按照建构主义的解释,阅读的本质是以作品为媒介,借此体验、感悟和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的情感和思想,这种阅读活动,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而这种触动有时是稍纵即逝的,有了批注,就有可能抓住这种感悟,从而更好地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善的浸润,使其自身心灵得以净化,思维品质得以重塑。促使学生更好地发现美、感受美,也就使他们得到了审美体验。

二、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批注阅读教学法

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批注。教师应该在课文中设置一些问题,这样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这些问题的设置并不一定都要就文章的主要意思而定,而是可以通过对字句提问而延伸至对文章的提问。提问可以是征求意见的提问,也可以是反问式的讨论提问。比如在《“友邦惊诧”论》一文的讲解中,对“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就可以对字词提出疑问,这两个“国”的含义是否相同?词性是否相同?为什么采用同一个字表达两种不同的含义?而在《一面》中对其中的句子就可以提问,比如为什么文中会说“这不是我们应该悲伤的时候”?那什么时候才应该悲伤?无论是就文章中的某一字词提问还是就文章中的句意提问都可以采用征求意见的方式和反问讨论的方式进行。这样能够不断地深入,让学生在批注中形成自己的思考。在教学中是对字词提问还是对句意提问,这需要教师根据文章本身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

2.通过概括的方式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在批注式的阅读中,实际上有相当多的部分是对文字进行注释的,这不仅出现在现在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就是古代的批注式文本批评也同样如此。比如,在《听潮》一文中应该对听潮的实践、地点以及各种要素进行批注,这样能够为学生做深入的阅读分析提供更多的借鉴意义。

3.通过评论方式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批注式阅读不仅要划出文中的重点,还有一个关键的点是要能够对其某一段文字进行评论,这也是做关于文字和文意批注的最终目的。比如在《一面》中就可以对每一段不同的话做出相关语言风格的评述。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强烈的感情中去感知教材中所包含的情感,不断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深化。

4.通过朗读技巧进行批注式阅读。在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可以有意地将一些阅读知识灌注其中,这样能够通过阅读的速度以及阅读的技巧,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批注,知道哪里重要。

三、结语

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学生才是真正的阅读主人,而教师则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起着对阅读教学的点拨作用。教师通过适当的策略以引导学生通过批注的方式挖掘教材的潜在含义,让学生在完成阅读的同时增加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军.简说高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1).

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篇7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根基也是基础,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关键。初中语文教学中过多沿袭传统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听讲,教师成为了课堂主导,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降低了整体教学效果。由此,为使学生阅读量增加,真正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可将“课内课外互助”阅读模式引入,将课内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与写作能力。

1应用“课内课外互助”式教学模式的在重要性

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过多依赖教师讲授,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听讲状态,尤其是在阅读学习中,最常见的就是让学生背诵课文、听写词语,认为学生暂时记忆了课文内容,就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种做法虽然是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也能提高学生分数,但机械化背诵,不仅给学生带来负担与担忧,更会养成机械化学习习惯,不利于创新思维与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并且阅读需要有兴趣支撑,让学生丢掉阅读兴趣,不管如何记忆都会很快忘记[1]。由此,将“课内课外互助”式教学模式引入阅读教学中,不仅能将学生课业负担减轻,还能为学生独立学习创造条件,提供足够的自由阅读时间,有利于阅读兴趣的培养,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此外,随着科技进步,信息技术也开始渗透到教学中,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阅读中,探寻阅读乐趣,比传统教学方法更能够加深记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改变了过去死读书的习惯,善于融会贯通、理解文章内涵,在写作时将敢于突破常规思维模式,找到更多角度。从教师角度看,使用“课内外互助”阅读教学模式能够减轻教学负担,只需要运用有效方法辅助学生阅读,做适当指导就可以,可以利用其它时间收集阅读资料、研究阅读方法[2]。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将课堂内外结合

2.1培养阅读的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习惯则是根基,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丰富的知识,迅速找到正确的阅读方法,增强学生对文章的领悟能力与判断能力,知识获取量将远多于教师讲授的知识。由此,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学生阅读兴趣培养,扩充知识面、将阅读量增加,少做题、多思考、多阅读。”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勤于督促,学生要有自觉性,家长也要认识到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的看管。

2.2重视课外阅读的辅:

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非常多阅读材料的支持,在相关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九年制课内外阅读量要达到300万字以上,要具备扎实的文字基础与文字处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对课外阅读量扩充,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各领域书籍,逐渐加深阅读内容的理解,将整体阅读能力增强[3]。

2.3课内外互助:

“课内外互助”阅读模式重点突出课外阅读,旨在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提升综合阅读能力,有利于初中课外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内外互助”模式的应用方法

3.1将课程大纲为实线,贯穿“自我为中心”作为阅读主线:

按照《课程标准》中的规定,要明确教学目的,对教学课程合理安排,编写出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构建出符合学生阅读习惯的阅读教学模式。将“自我为中心”作为主线,目的是将学生主导地位凸显出来,将语文课堂变为阅读的课堂,由过去的依赖教师转变为学生间的互动探讨式学习。比如,在学习《水调歌头》时,通过阅读能够了解作者思乡之情,可以让学生相互描述自己独自在外的真情实感,起到感同身受的效果,以苏轼的这篇诗歌为起点,带着同样的情感去阅读类似的诗歌或者文章,感受其他作者的所思所想,当写作类似文章时能将这种情感运用其中,增强文章感染力[4]。

3.2将媒体作为虚线,教师引导为分支:

初中生大部分是青少年,对很多课外知识都有猎奇心,男生对运动、球星、游戏感兴趣,而女生则对时尚、美食、旅游较关注。由此,教师要分析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征与规律,对学生阅读提供一些建议与指导,始终围绕课程标准,尊重学生喜好,为学生提供适合的阅读资料。比如,《意林》、《读者》、《青年文摘》等有很多引入深思的文章,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将学生课外阅读量增加,还扩展了视野,培养了阅读兴趣。

3.3网络阅读,将学生阅读范围扩宽:

网络、手机是信息获取与共享的重要平台,在信息传播上非常便利。

可以建立课内外阅读兴趣群组,在群组中共同分享好的阅读资源、相互探讨阅读心得,分享阅读经验,享受课内外互助式阅读带来的乐趣[5]。比如,《红楼梦》是初中生必读的四大名著之一,很多学生鉴于文章晦涩难懂,很难提高阅读兴趣,但可以通过观看电视剧或者话剧了解人物关系、事件、表达中心思想等,然后再结合电视剧内容阅读名著,将对阅读有一定帮助。

3.4情境式教学,强化对阅读的感受:

通常,教师对教材过于依赖,使课外阅读兴趣缺乏,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增强阅读真实感。比如,学习《安塞腰鼓》时,学生对各民族习俗文化较陌生,很难真正了解文章内容,但教师可以播放资料片或者图片让学生感受舞蹈的震撼效果,带着这种情感阅读,会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课内外互助”教学模式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改革相适应,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改变了过去被动式学习的局面,形成了“学生为本、教师为辅”的教学方式,促进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高文君,韩联郡,高红伟等.数学阅读能力的构成及数学阅读教学的原则[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4):71-72.

[2]宋永宁,杜晓新,黄昭鸣等.组织策略及其对聋校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11(1):22-25.

[3]段双全.运用桑代克联结理论谈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6):102-105.

[4]王志军,温小勇,施鹏华等.技术支持下思维可视化课堂的构建研究———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5(6):116-121.

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篇8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占据着重要的比例,其不但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手段,同时还能从阅读中收获经验、阅历、技能、方法等。可以说,阅读对于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不能进行无障碍的阅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将受到很大的影响。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以期这样的新型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全面发展。

一、情境交融

1.巧设情境,强化理解

在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往往过于干涩,缺少必要的情境支撑,使得学生难以理解。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巧妙地创设情境,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搜集相关的文章资料,并将其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就能通过直观的感官来加深对于文章的背景的理解。这样顺着教师的思路,学生就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涵。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取课堂表演、讲故事等方式来创设必要的情境,从而提升学生阅读的深度。

2.加强互动,深入分析

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处于核心的位置,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就很难形成共鸣。教师不能了解到学生存在的疑惑,学生也不能将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映给教师。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学生的迷惑将会越来越多,从而影响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如果要进行弥补的话,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此,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课堂的情境,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来调整自己讲课的进度。

二、提高兴趣

1.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

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年龄差,为了使阅读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把握学生的思维,利用其可以接受的语言来进行讲解,这样就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

2.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有很多学生对于语文存在着一定的偏见,认为语文教学枯燥。为了防止学生产生这样的心理,教师应该丰富教学的方式。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取分组教学、集体讨论的方式,这样能够增加学习的氛围,从而符合初中学生爱闹、表现欲强的特点。

3.广泛阅读

为了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效果,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量,只有具备扎实的阅读基础,才能够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掌握必要的知识。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文学作品也是浩如烟海,其中优秀的作品不在少数。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其推荐相关的书籍,这样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从而不断拓展其阅读面。而为了照顾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可以选择以下方式来保证学生的阅读。

(1)对富裕的学生

对那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学生,鉴于其可能对于古典名著等书籍的兴趣并不是很大,如果向其推荐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些当下的读物来丰富学生的视野,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这样学生在阅读教学的时候,就能增加文字敏感度,迅速把握住文章的主旨。

(2)对不富裕的学生

对于那些难以支付书籍购买费用的家庭,教师应该推荐其对图书馆固有的书目进行阅读,这样不但可以充分利用读书馆的资源,还能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

三、记录感悟

写作是为了传递某种思想、感情、指向,而阅读是为了把握这些东西。但是对于一个作品,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初中阶段,教师要使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必要的感性,这样对其写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安排一些读后感让学生完成,并鼓励学生做好摘抄等学习措施,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好处。

参考文献:

[1]陆文跃.新课程标准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J].镇江高专学报,2006(4).

[2]葛玲霞.建构主义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7(12).

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篇9

一、把握预习环节,打好阅读基础

预习环节是学生阅读活动的重要环节,教师只有指导学生把握住阅读环节,才能为之后的阅读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不能及时跟上教师的教学步伐,如果教师不能为学生布置课前的预习作业,那么则无法让学生及时了解授课内容,会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学进程。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有规律地预习阅读内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减少预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为了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为学生打好阅读基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让学生有步骤、有规律地预习。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阅读文章之前,搜集作者的资料,从中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当然,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利用手头工具书来查阅生词,初步了解生词的意思,并从中摘录一些优美的语句和段落,为自己的写作活动积累素材。学生应从了解文章背景的基础上出发,通过掌握字、词、句、段、篇来完成预习工作,达到教师的要求。通过这种方式会为自己今后的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会节省教师讲解的时间,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二、教师合理点拨,学生自主阅读

构建自主阅读模式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学生经过基础的预习活动,会对文章有一定的理解和认知,同时也会认清阅读过程中的重点以及难点。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未知的领域。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合理的点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缺陷,帮助学生及时从迷惘中走出来。例如《迷人的张家界》这篇课文中有很多描写景物的句子,学生在阅读这篇课文时可能会对景物描写的方法产生疑问:如何运用修辞方法使文章内容栩栩如生?叠词使用的技巧和意义是什么?当学生对这些问题产生疑惑时,教师就需要合理点拨,为学生降低阅读的难度,让学生主动阅读,快乐阅读。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教授学生一些问疑的方法,提高学生问疑的能力。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当然,最主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默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等方式,这些方式都能让学生获得不同的阅读体验。教师不妨让学生多尝试一些阅读方法,再从中选出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以此获得进步。

三、小组合作讨论,共创阅读佳绩

大部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都会产生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单靠学生自己是无法完全解决的。所以,从整体上讲,阅读活动并不是单一的。对小学生来说,教师的授课方式并不能真正迎合他们的需求,当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疑问时,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未必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模式时还应将合作讨论模式纳入其中,认识到小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的重要性,促使小学生在合作交流中,通过与他们年龄相符的交流方式解决相应的问题。教师在划分小组时要本着公平的原则,让层次不同的学生在一组,实现阅读上的互补,共同解决各自无法独立完成的问题。

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其中的一员,应该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多赋予学生自主讨论的机会。让小组学生在教师的倡导下掌握合作讨论的具体方法,在此基础上收获新思路,获得新见解,掌握新技能。

四、建立评价机制,激发阅读热情

评价机制是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重要机制之一。小学生所有的学习活动不单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还希望获得教师的赞扬。但是一味的赞扬并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建立评价机制,用公平的机制来实现科学评价,保证学生阅读活动有效进行,促进学生自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篇10

【关键词】网络环境;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21世纪是网络世纪。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国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互联网+”战略。就是要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目前已形成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互联网+新生物。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出现,全新网络化的教育也出现在人们面前。如今的阅读方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已发生革命性变化,网络的普及改变着传统阅读教学的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思维方式。

一、中职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及其原因

1.现状

(1)中职学生阅读水平下降:中职学校生源“量”减“质”降。多年以来,职业教育在中国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在许多人的眼中,就读高中才有机会考上普通高校甚至名牌高校,这样的学生才脸上有光;就读职业学校是因为考不上普通高中不得不作出最后的选择,导致中职生有自卑感及社会地位低下。许多地方政府部门扩大普通高中规模,绝大部分初中毕业生就读普通高中,有到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越来越少,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越来越难。为了多招生,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不得不将录取分数降之又降,生源质量每况愈下已是不争的事实。中职学生语文水平基础薄弱,严重影响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极性,语文成绩越来越差,语文阅读水平不断下降。(2)中职学生阅读量不足。据调查,中等职业学校一般分布在县城或大、中城市里,为了方便联系,家长都给学生配有手机,有的甚至购买苹果等价格不菲的名牌手机。教室、学生宿舍等校园里都有wifi信号,随时可以手机上网。学校的电教室里配有电脑、电视机,晚自习对外开放,许多学生在课余时间里来此看电视、上网,因为从电脑、电视获取的信息更加丰富、更加刺激,更加有吸引力。他们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课外阅读名著等读物越来越少。中职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量不足,必然导致阅读效果的下降。(3)中职学校对阅读不重视:大多数中职学校重视专业课,轻视文化课,语文课更处于无足轻重的境地,一周的阅读教学由原来的4节减到2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阅读教学,更影响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对其他专业课的理解和吸收。

2.原因

(1)社会对职校生有认识偏差。长期以来,人们把中等职业学校看成是“三差生",中职生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较大的挫伤。(2)中职学校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招生任务,每年春秋两季进行招生,学生的录取是无门槛的,有的是参加中考考不上普通高中的,有的是没参加中考就来的,还有的是初中刚读几个月的,更有甚者是已在社会上混了几年,混不下去又返校的。学校的生源数量是有所增加了,但学生的素质和质量一年不如一年。大多数同学学习意识不强,学习兴趣不浓,课堂上大多数同学不是玩手机,就是睡觉,尤其是语文课枯燥乏味,阅读教学越来越形式化,成绩越来越差。(3)传统语文教学基本是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学模式无新意,教学方法单一,传统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因无“乐队总指挥”,各吹各的调,各拉各的弦。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学生获得知识不单单在课堂上,课外获得各类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如果课堂上还是单一的教学模式,对于引领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文本,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都是有局限性的。

二、中职语文网络化阅读教学模式的优势

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当中,只有教师、学生、文本简单组合而成,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过程受到一定的限制,往往将知识以自己的思维形式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和“规定”当中去学习,课堂气氛死板而单调,学生的学习氛围受到了一定的局限。而网络环境下,有了多媒体的运用,教师在课堂上把文本内容和多媒体融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丰富的画面通过对他们的视觉、听觉的冲击和碰撞,他们的思维就灵动起来了,教材被多媒体化之后,原来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运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里学生得到的信息量会更大,形象生动了,学生会更加更兴趣,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了,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了。有了电脑之后,学生预习更方便了,他们乐于上网查资料,然后课上教师引导他们交换资源,组织他们合作学习,学习模式得到了优化。每个学生都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的广阔性和平等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独立自主的能力,发展了个性,也培养了创新思维,体现了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价值。

三、中职语文阅读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

1.利用网络资源,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学目标(主题)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我们可以追溯到古代,比如“孟母断织教子”,说的就是孟子厌学归来,孟母割断了自己辛勤织成的丝绢,在孟子的惊恐中,母亲晓之以理:“子之废学,若吾断丝织矣。”这正是我国古代情境教学的典型范例。在情境教学的有效指导下学生更积极的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的融合,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使得枯燥的知识更加生动、有趣,而且多媒体和文本融合就集合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等,集成了大容量信息,同时具有形式多样、超媒体、交互性等特点,甚至还能创设更接近实际情景的虚拟化实验学习环境空间,给学习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例如,在学习《科学家美文两篇》时,教师通过Flas、音频等媒介用几幅人类破坏地球或大自然的画导入,这些生动形象的画面,非常有代入感,学生一下子被吸引,画面对于他们心理的冲击使得他们震惊,通过交流,他们表示保护环境一定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进而上升到保护地球,保护大家赖以生存的家园,通过这样的主题教学,学生的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感受更加深刻,他们为保护环境献计献策……通过Flas、音频等媒介,水到渠成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兴趣和参与需要。

2.利用网络优势,提出问题,探究教学内容

网络环境下,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结构一般呈现为: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网络学习的环境,根据教学任务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查找、筛选有效信息自主探索,研究问题成果交流,总结提高迁移应用。课前,教师通过网络查找资料更加快捷方便,范围也更加广,教师在网络上获得丰富的知识,能浏览到最前沿的知识,信息量大,范围广,内容丰富,使得课堂上更加丰富多彩。而学生也能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教学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获得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课前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利于抓好学生语文素养。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课后的作业应该是课堂的延伸,比如可以针对文章进行一些小课题的研究,这样即使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同时也是对文本的拓展,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把学生的探究学习延伸至课外,让课程呈现多元发展。在这个三阶段教学中,学生乐学、会学,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感悟、探求新旧知的联系,从而产生意义的建构,达到语文教学的三基训练。

四、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出现的问题

网络的信息量大,良莠不齐。中职的学生“三观”远没有形成,他们独自面对网络丰富的信息,抵抗诱惑的能力一定有限,海量的信息一下子吸引住了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浏览不健康的网站,有的学生把网络搜索、网络阅读仅当作娱乐消遣,这样的情况无疑令人担忧。所以我们语文教师有义务引领学生学会正确网络阅读的方法,学会筛淘不健康的信息,教学他们学会鉴赏,提高他们心灵的免疫力,把网络真正当作学习的工具。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运用互联网,创设教学情景,优化了课堂教学,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为我们的教学确实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延伸空间。教无定法,我们应根据教学对象与教学内容的不同,结合以往教学中使用的有效的教学方法,灵活选择和运用,以努力做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作者:彭旭军单位:广西百色市平果县职业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孙芳芳.《立足语文学科特点,正确认识使用多媒体》[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