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工程监理职业分析十篇工程监理职业分析十篇

工程监理职业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40:41

工程监理职业分析篇1

【关键词】工程监理;监理工程师;职业道德

1引言

自1988年我国推行工程建设监理制以来,至今已近巧年。建设监理事业经历了试点(探索起步)、稳步推行、全面发展等三个阶段。我国监理行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监理队伍也逐步发展扩大,现己具备一定的规模,全国已近有700家监理单位,其中不乏优秀的监理单位。由于在改革初期采取了“先开放,再规范”的方针,导致目前社会监理中出现了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尤其是监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质问题,包括己经具备资格和注册了的监理工程师,技能和素质仍然不高,问题突出而且刻不容缓,它已直接制约监理队伍的生存与发展。

本论文主要结合监理工程师这个职业的特点,对监理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及其职业素质素养进行分析讨论,以期从中能够找到合理有效的关于促进监理工程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建议与措施,并以此和广大同行分享。

2我国监理工程师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监理工程师的职业道德现状并不很令人乐观。相对来说,总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是经过资格认证并注册的高层次管理人才,普遍能够严格遵守执业道德,以“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执业准则来开展工作。总监理工程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建筑领域还存在许多弊端,建设各参与主体都还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的状况,监理的公正、独立执法也常常很难实现。由于总监理工程师在工程建设管理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总监理工程师一旦在职业操守上出现问题,造成的影响很大,也很坏。然而这种情况时常出现。监理工程师在职业道德方面突出存在的问题有:为所监理项目介绍施工队伍;推销建筑构配件、设备和材料等;收受被监理单位的礼品,甚至主动吃、拿、卡、要;不能坚持独立自主的开展工作,受单位领导或业主的意见左右,等等。

3监理工程师职业道德培训与提高措施分析

3.1加强监理行业的职业道德教育

3.1.1监理法规教育。所谓监理法规教育教育,是指对监理人员进行关于建设监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规范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法律观念、依照法律规范行使监理职能的活动。进行监理法规教育的原因在于:法规和道德是现代社会调整体系中两种最重要的调控手段,法律和道德既有根本目标和价值基础上的一致性,又有调整方面和调整方式上的互补性,因此要进行监理职业道德教育,首先要进行监理法规教育。

3.1.2道德情感教育。所谓道德情感教育,就是要把建设监理的职业道德内化为监理从业人员的情感需求,并体现在具体监理行为中的过程。加强监理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

3.1.3建设监理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所谓道德规范教育,以建设监理职业道德规范为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监理人员实施影响,帮助监理人员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自觉遵守监理道德规范,用监理职业道德规范来规范自己的一种教育活动。规范教育的具体内容就是对监理人员进行服务监理、诚信监理、公平监理、公开监理、文明监理、科学监理、独立监理和率先垂范等道德规范教育,通过教育,促使监理人员明确为什么这些是建设监理的职业道德规范,把握它的基本要求,自觉地用它来规范自己的监理行为。

3.1.4建设监理职业道德状况教育。所谓建设监理职业道德状况教育,就是通过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建设监理人员道德状况,结合道德教育的目标,找出监理人员道德现状与道德目标的差距,开展有针对性的监理职业道德建设的活动,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设监理职业道德的先进事迹教育;一个是建设监理人员职业道德问题的教育。

3.2加强和提高监理工程师职业道德的几点建议

3.2.1充分发挥建设监理的功能

良好的建设监理职业道德能促进其职能的更好发挥。因此,发挥建设监理功能是建设监理道德建设的目标之一。首先,有助于提高建设工程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或可以协助业主选择适当的工程咨询机构,或对咨询结果进行评估,提出修改意见,因而有助于提高工程投资的决策化水平。其次,有利于规范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建设行为。建设监理根据监理委托合同对工程进行监理,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提高监理水平,从而更好地规范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建设行为。

3.2.2不断提高建设监理人员和企业的素质

监理人员和企业素质的提高,有助于监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和监理业的健康发展,因而提高监理人员和企业素质是监理道德建设的又一目标。建设监理工作是一个知识密集型工作,监理人员的素质首先包括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施工管理设计经验;其次要通晓法律法规和懂得经济;第三要具备严格的质量标准意识和合同观念;第四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有灵活的工作方法。

3.2.3协调建设监理关系

协调关系是监理职业的重要工作,协调建设监理关系是建设监理道德建设目标。首先,在监理组织内部有各种关系需要协调,如监理各层次、各专业的协调,工程项目的目标控制及对策的协调,调动监理组织内全体监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群策群力地做好监理工作等,所有这些关系的协调都需要监理人员具备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

其次,协调监理与委托方的关系。监理是在业主的委托下从事服务性的工作,搞好和委托方的组织协调极为重要。要协调好与委托方的关系,具体来讲,就是要协调好同委托方对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对工程进度的控制、对投资进度的控制等三方面的关系,监理人员既要尽职尽责,让委托方满意,同时又要向委托方宣传监理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对委托方的不规则行为加以引导,力争建立起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的和谐关系。

第三,促进监理人员与施工单位的联系,做好工程协调工作。建设监理对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监督管理,目前主要是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活动进行目标控制,而施工单位的目标控制,往往由于处于自身的利益而产生偏差。监理单位应站在第三方公正的立场上,从保证总体目标的实现来维护工程各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监理人员只有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做好协调与施工单位联系的工作,做好对进度、质量、设计、资金使用方向等的协调。

4结语

本论文客观分析了当前我国工程建设监理工程师职业道德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加强监理工程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议,并给出了进一步提高监理工程师职业道德的几点措施和建议,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监理工程师的业务水平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当然,本论文限于篇幅,对于监理工程师职业道德培训方面的论述还有一定局限性,只有广大监理工程师自发的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才能够推动我国监理事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监理工程师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工程建设监理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工程监理职业分析篇2

关键词:工作过程;智能监控系统与技术;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2-0093-02

根据职业任职岗位技能需求分析确定课程性质

我院通过对大量相关企业行业调研,对高速公路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过程进行任务分解,分为供电系统安装与维护、网络维护、监控系统安装与维护、收费系统安装与维护、通信系统安装与维护和消防系统安装与维护六项任务。然后根据完成各项任务必备的能力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通过对楼宇智能行业的调研,并对其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进行分析,发现在楼宇智能控制领域里,智能监控系统也是其核心能力要求。

因此,《智能监控系统与技术》课程的重点是针对交通智能控制领域和楼宇智能领域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需求,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在智能监控系统安装、调试、维护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职业能力,在熟练掌握监控系统基本原理、监控对象及要求、各类业务流程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力求科学地反映当前智能监控系统工程施工新工艺、新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掌握智能监控的总体构成、基本功能和所涉及的技术范围,能与该专业其余3大主干课程(收费、通信、隧道机电)融会贯通,以便为后续的工作实践和就业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是依据“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监控系统安装与维护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传统的学科型课程目标设定方式,转变为从“任务与职业能力需求”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方式;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境,并结合相应的职业岗位资格考试,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如图1所示,本课程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在教学内容组织上,根据智能监控系统的安装与维护能力需求目标的内容来确定,内容编排以各子系统工作任务的内容为依据;在教学过程组织上,按照各子系统安装与维护的顺序进行,在讲授操作过程的同时进行动手操作训练,把相关的知识点分解到相应的操作过程中,在学会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操作;通过校内实验室的建设,实训中心建设和校企合作等多种途径,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通过教学过程评价、顶岗工作评价由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评价,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课程目标的制定

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安装与维护工作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智能监控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的能力。学完本课程时,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监控系统的基本原理、监控对象及要求、各类业务流程和设备操作技能,达到智能监控系统安装和维护技术人员的标准,符合基本上岗要求。同时培养学生在工作环境中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协作的品质,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能描述监控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发展趋势,交通流特性及控制策略,监控系统中交通检测设备、环境检测设备、监控中心主要设备的组成及工作机理;能描述监控系统各子系统的主要施工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能比较各种施工方案的主要特点并进行选择;能掌握监控系统中机电设备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监理内容;能够进行监控系统中外场设备安装;掌握监控中心设备安装的质量监理内容、方法和规定标准;熟练掌握监控系统中机电设备测试、试运行的质量监理内容;能正确采集、分析和处理监控数据;能根据采集数据对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判断,维护系统稳定性;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熟练掌握监控系统中计算机系统的硬件构成及系统支撑软件和监控应用软件的功能,能娴熟操作计算机。课程内容和要求,如表1所示。

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确定考核方案

采取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估的方式,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在评价内容和方法方面,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偏重学生实际能力的评价,小测试与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根据教学进程安排,选择每个模块完成后进行课堂阶段测试评价方式,可结合课堂提问、撰写实验报告、完成作业等多种评价方法,让学生在测试评价中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和锻炼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职业能力的考核,确保每个学生掌握必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我院在全省高职院校中率先开设了本课程,而且课程以“校园、基地一体,工学情境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切入点,以工作过程为引导,注重引入企业项目和典型案例系统地设计学习情境,以完成完整工作任务的逻辑来重构学生的知识点,实现了课程内容的“项目化”和课程设计的“系统化”。各子系统从单一的设备操作到系统安装与维护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有了较大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李景霞.浅谈任务型教学法在专业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8).

[3]戴士宏.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工程监理职业分析篇3

关键词:监狱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建议思考分析

伴随我国适合经济体制的改革及创新,“监企合一”的管理模式逐渐呈现一些不适应的发展现状。在监狱本职工作分析中可以发现,监狱管理模式逐渐呈现出不适应的发展现状,监狱管理体制和主要是对监狱执行刑罚、惩罚以及改造人员基本职能所造成的影响,同时,监狱企业经济运行的某些不科学的举措,也严重制约了市场的经济运行及发展。因此,在现阶段经济企业运行及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监狱企业的惩罚机制,改造犯罪职能的作用等,从而有效扭转监狱企业发展失衡的现象。因此,现阶段监狱企业运行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严格执行行政管理机制以及经济运行体制,满足市场运行的基本需求,从而提高监狱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监狱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提供系统性的保证。

一、监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1.监狱管理体制的分析

对于监狱管理体制而言,其制度体系的构建主要是以国家相关法律作为基础,通过制度的实施可以对监狱的领导、管理以及相关管理权限的分析,进行组织管理制度的确立。对于我国监狱体系而言,其内部主要实行两级或是三级的管理机制,在不同监狱企业中呈现出不同的价值。

2.监狱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基本任务

第一,监狱人力资源管理中,应该保证足够性的警力储备机制;第二,合理调配监狱警察;第三,通过教育体系的构建,提高监狱人力资源的整体素养;第四,构建科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并实现从优待警的制度体系。

3.监狱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分析

首先,有效提升监狱人力资源管理的长足性发展。监狱人民警察的素质对监狱的日常运作以及管理质量的高低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有效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构建,可以提升监狱警察的整体素质,并提升罪犯的改造效率。其次,为监狱资源的管理提供协调性的制度保证。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构建及创新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的开发及设计,可以充分保证监管部门的科学改造,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充分协调。

二、监狱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项目的分析

1.监企职能相对混淆

在监狱企业运行及发展的过程中,监企一体化的制度管理是监狱企业的职能呈现出模糊性的发展现状,而且,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区。由于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构,监狱中的警察人员是国家的公务人员,他们与其国家公务人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主要是由于监狱是行政机关已经企业的混合体,所以,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行政部门与企业运行不同的人才管理机制,从而使监狱在运行的同时,呈现出目标不明确的发展现状。而且,监狱警察在人才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承担了行政管理制度,同时也担任着企业领导的工作,如监狱中的狱长或是企业中的董事人员等,因此,在这种职能多元的环境下,也就出现了监企职能相对混淆的现象。

2.经济效益强化,教育改造弱化

首先,监狱资金保障制度不全面。在监狱企业运行的过程中,由于监狱资金不足会导致监狱过分的追求经济效益,从而为人力资源管理造成了制约性的影响。例如,在某监狱企业中,会接受外来的委托进行服装加工,而加工服装所获得的设备及资金会有监狱以及相关的委托公司共同承担,其中的固定资产以及所需要的资金也就有监狱自筹获得。其次,监狱工人享有的福利会由监狱执行负担,在监狱企业运行的过程中,除了专业性的干警人员之外,也有必要的工人,他们并不属于国家公务人员,而且,工资以及福利会由监狱承担,这种现象的出现以及会导致监狱过于追求利益,而失去了人力资源教育能力的提升。

3.缺乏有效性的激励制度体系

第一,在监狱企业运行及发展的过程中,监狱现行的人力资源考核制度以及考核体系相对笼统,而且,考核的办法也过于简单,所规定的量化指标相对较小,很多考核结果也并没有与惩罚的结果进行挂钩,这就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构建流于形式,降低了监狱企业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给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规划带来了制约。第二,在监狱考核评价制度构建的过程中,会对企业人才的德、能、勤、绩以及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而且,在制度考核的过程中,也缺乏系统性的制度指标,从而出现了考核结果量化的现象。在监狱企业运行及管理中,其项目的考核主体以及考核内容存在着单一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也就为企业制度的考核及人力资源缺乏系统性的绩效评价。第三,在人力资源考核制度构建的过程中,其考核的结果过于形式化,而且也缺乏系统性的激励评价制度,在现阶段人力资源绩效考核问题分析中,缺乏系统性的制度规定,导致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缺乏一定的系统性。

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建议分析

工程监理职业分析篇4

而教师最后对于学生的考核评价应该综合学生的理论掌握情况和任务完成的情况。课程体系构建还需注重的另外一种常用的“任务导向”方式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主要是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接受的任务也是以实际为主的,实现教学环节与企业生产环节一致,实训室的实训内容与生产车间工作内容无缝对接,学生首先对所学的专业内容和工作环境有感性的认识,获得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始终与职业实践相关联,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享受到任务过程中的乐趣和自豪感,更是让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技能是实用的。而且学生可以直接获得企业的反馈,这样培养出来的高职学生不仅在理论上有了很好的把握,对于自身的动手能力与岗位的认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真正地符合企业岗位的要求,为将来离校走上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进入岗位后上手快,提升的空间大。

基于任务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先进的办学模式和优势的专业特色正是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核心课程的实施来实现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关键则是构建适应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课程体系。基于这一点,我院工程监理专业构建的课程体系,主张面向企业及就业岗位,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主抓能力培养。优化课程体系就是以就业导向、能力要求,构建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相辅相成的理论课体系和实践课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就是按“够用,深浅适当”的原则,整合传统课程,开发新课,对课程内容进行增减,淡化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结合实际生产任务、模拟仿真等实践教学,突出应用性、实用性,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建设工程监理专业、建筑工程专业的就业人才的现状、工作性质、内容、所需具备的专业知识等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市场经济下的监理企业需要具备以下专业能力的监理人才:具有编制、收集、整理、总结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能力;具有识读与绘制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的能力以及识读设备施工图的能力;具有常用建筑材料及制品的检查、试验、选用、保管的能力;具有建筑施工测量的能力;具有对施工现场进行质量控制、进度控制的能力和对工程项目进行投资控制的初步能力;具有施工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的能力;具有在施工现场进行协调的能力;具有审查土建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具有确定、审查建筑工程造价的能力,并能参与工程监理招投标的能力。为能培养出合格的建筑工程监理人才,突出我院工程监理专业的专业特色,我们针对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做出如下分析工程监理专业实行校企合作教育“2+1”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学习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两年,学生在校内学习专业知识,接受基础能力、基础技能和岗位职业能力的初步训练,第二个阶段为一年,学生通过到企业生产一线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培养职业岗位能力。

工程监理专业的课程进程包括四部分。(1)基本素质课程:《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军训》、“两课”等;(2)专业技能课程:《建筑工程识图与绘制》、《工程测量与施工放线》、《建筑材料质量控制》、《建筑施工组织与进度控制》、《建筑工程计价与投资控制》、《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控制》、《建筑工程监理与案例分析》等;(3)专业实践课程:《工程监理综合实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工程监理企业顶岗实习》等;(4)专业拓展课程:《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工程信息管理》、《工程测量职业竞赛训练》等。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根据用人单位反馈意见和企业需求,适时对课程进行局部调整、补充,以适应市场和企业的需要。

《建筑施工组织与进度控制》、《建筑工程计价与投资控制》、《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控制》、《建筑工程监理与案例分析》作为工学结合专业核心课程在第三、四学期开设,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专业能力培养,将工程监理的职业精华“三控、三管、一协调”贯穿其中;在第三学年开设《工程监理综合实训与职业技能鉴定》、《顶岗实习》等课程,进行综合能力训练;三年的课程设置安排形成了一条基于任务导向的以专业核心技能培养与能力素质形成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

专业核心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构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由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再由学习领域具体化到学习情境。核心课程建设应遵循先导性与可行性相结合、行业性与地域性相结合、技能训练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多元整合和整体优化相结合的原则,在转变思想观念、改进资源配置、优化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核心课程是为培养高技能职业人才的必修课程,专业建设必须纳入行业、企业、职业、实践要素,以职业工作任务为课程内容组合的参照,建设任务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从而体现出高职课程特色。

根据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原则,在构建基于任务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同时,确定专业的工学结合核心课程,并将专业培养目标及监理员岗位要求贯穿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本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建筑施工组织与进度控制》、《建筑工程计价与投资控制》、《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控制》、《建筑工程监理与案例分析》等,以《建筑工程计价与投资控制》课程为例,该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以建筑工程的典型工程项目的监理作为教学载体,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采用课堂与现场交替,仿真与真实衔接。将真实的建筑工程监理预算项目引入课堂,设置安排教学内容;同时将课堂延伸到企业,延伸到工程现场,通过在真实的监理岗位顶岗实习,达到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要求,从而使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工程监理职业分析篇5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

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

应届初中毕业生,3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领域的施工操作和基层技术管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级应用型技能人才。

四、职业(岗位)面向、继续学习专业、考证要求

1.职业岗位面向: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建筑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从事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施工操作、预决算、质量检测、CaD绘图、测量放线等工作。

2.继续学习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监理。

3.本专业学生资格证书要求

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1.职业素养

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竞争和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及健康的心理;具有通过不同途径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能力;了解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技术发展动态,以及人文、社会方面的基本常识。

2.知识结构及要求

具有识读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建筑工程设备施工图等的基本知识;具备建筑材料、建筑制图基础、建筑构造、房屋设备、建筑电工、建筑工程测量、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与机械、建筑施工工艺、建筑工程预算、施工组织与管理等的基本知识;具有安全文明生产、环境保护、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3.能力结构及要求

具有比较熟练的建筑工程施工操作岗位的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建筑施工、预算、质量、材料等基层技术与管理工作的实际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立业创业能力,并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取得CaD、测量及相应工种的初级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六、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

(一)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

1.建筑工程图识读

教学内容:制图基本知识,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剖面图与断面图的绘制,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的绘制与识读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点、线、面、形体正投影的基本理论与作图方法,掌握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的绘制与识读方法。

2.建筑力学

教学内容:静力学公理,约束与约束反力,物体及物系的受力分析,平面力系(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平行力系、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空间汇交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力对轴的矩,空间平行力系、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简介;四种基本杆件的内力、应力计算及强度分析,四种基本杆件的变形计算与刚度分析,压杆稳定性分析;杆件结构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杆件结构受力分析,简单超静定结构受力分析;相应的力学试验。

教学要求:能进行结构受力分析,掌握静定结构和简单超静定结构内力计算及内力图绘制方法。

3.建筑材料

教学内容: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常用建筑材料及装饰材料(石材、水泥、混凝土、钢材、木材、沥青、防水材料及建筑塑料、玻璃、涂料、面砖等等)及其制品的主要技术性能、用途、质量标准、检测试验方法、保管要求、建材试验。

教学要求:掌握常用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及其制品的主要技术性能、用途、质量标准、检测试验方法、保管要求。

4.建筑测量

教学内容: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丈量及直线定向,水准仪、经纬仪等仪器设备的操作实践,测量误差基本知识,小区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建筑施工测量。

教学要求:能熟练操作水准仪、经纬仪等仪器设备,掌握建筑施工测量的方法。

5.房屋建筑学

教学内容:建筑设计程序及原则,民用建筑构造,民用建筑施工图,工业建筑构造,工业建筑施工图。

教学要求:掌握常见建筑构造的原理与典型做法,能识读和理解民用建筑、工业建筑施工图。

6.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教学内容: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地基土应力及变形计算,土的抗剪强度及地基承载力,土坡稳定性验算,浅基础设计,桩基础,基础施工图,土工实验。

教学要求:掌握岩土的工程分类,并能在现场识别常见岩土,掌握特殊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掌握基础的类型及构造,能识读和理解基础施工图。

7.建筑工程施工

教学内容:土石方工程、桩基工程、砌筑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冬雨期施工、大模板施工、滑模施工、升板法施工等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质量标准、主要安全措施以及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高层建筑施工。

教学要求:掌握各主要工种工程和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和主要安全措施,掌握冬雨期施工的方法与技术措施,能正确选择和使用施工机械。

8.监理概论

教学内容:工程建设监理的基本概念,监理工程师,建设监理单位,工程建设项目监理组织及程序,工程监理信息管理和风险管理基本知识,工程建设监理技术文件。

教学要求:掌握工程建设项目监理组织及程序,熟悉工程建设监理技术文件。

9.施工组织

教学内容:进度控制的概念,施工组织与网络计划技术,进度计划实施中的监测与调整方法,设计阶段的进度控制,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物资供应的进度控制,施工组织软件应用。

教学要求: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各阶段进度控制的方法。

10.建筑质量与安全管理

教学内容:工程质量概论,工程建设各阶段的质量控制,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iSo9000标准简介,安全控制。

教学要求:掌握工程建设各阶段质量控制的方法。

11.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教学内容:投资及投资控制的基本概念,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建筑工程费用,建筑工程计量,建筑工程计价,建筑工程竣工结算,造价软件应用。

教学要求:掌握投资控制的基本概念,能进行建筑工程计量和计价。

12.建设法规

教学内容:工程建设法规概述;建筑法,合同法,招投标法,城市规划法,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法规,建筑市场法规,工程建设监理法规,工程建设经济纠纷解决的途径,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管理,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其他合同管理,FiDiC合同条件。

教学要求:熟悉工程建设主要法规,掌握各阶段合同管理的内容,能运用有关法规分析、处理一般纠纷。

(二)专业教师任职资格

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具有本专业三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职称。

(三)学校应具备的本专业相关实训(实验)场室

建筑工程施工图绘图实训室,建筑材料检测实训室,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室,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室,建筑工程检测实训室,钢筋翻样与加工实训室,建筑施工管理技术综合实训室,工种实训中心(砌筑、抹灰、木工等)。

七、课程设置及教学时间安排

1.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单位:周)

2.技能训练项目时间分配表

3.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

工程监理职业分析篇6

职业学校财务分析工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财务分析工作不到位导致职业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职业学校资金的使用。当前职业学校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学校财务分析因素不健全

职业学校的财务分析工作主要是对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进行监督和分析,对学校的资金支出和收入进行分析,但是这往往难以对企业的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随着职业学校的发展和学生数量的逐渐增加,职业学校也需要吸收一定的资金,促进学校的发展,但是财务分析工作中缺少对学校筹集资金的能力以及学校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的分析和管理,学校与学校之间也存在众多的竞争,由于财务分析工作不到位,导致的学校发展风险也会严重影响职业学校的竞争力,影响职业学校的健康发展。由于学校的财务分析工作不到位,未能为学校的财务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导致学校财务决策失误,严重影响职业学校的发展。

1.2学校财务分析缺少长远规划

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的财务分析工作仅仅是限于事后分析,对学校的财务工作缺乏长远的规划,职业学校之间的竞争逐渐激烈,只是财务分析中的事后分析已经难以满足职业学校发展的需要。事后分析往往难以避免职业学校发展中遇到的风险,导致职业学校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难以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另外在职业学校的财务分析过程中缺少相对完善的财务分析指标,职业学校中的教育成本是学校财务分析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但是大多数的职业学校在财务分析中往往忽视了教育成本的分析,或者是对教育成本的分析缺少比较合理的认识,严重影响了财务分析工作的开展。2.3学校财务分析工作人员素质有待于提高作为职业学校的财务分析人员不仅仅需要掌握相关的张俊卿:加强职业学校财务分析的意义及措施分析金融营销财务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统计知识以及经济管理理论,这样才能为财务分析工作的进行提供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职业学校的财务分析人员大都是学校的会计人员,职业学校缺少专业的财务管理财务分析人员,导致财务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难以为学校的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另外由于一些工作人员缺少工作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导致财务分析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失误。随着职业学校近年来招生人数不断增加,财务分析工作逐渐复杂,这给职业学校的财务分析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了众多的挑战,财务分析工作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出现一系列的错账和财务信息不真实现象。

2加强职业学校财务分析的措施

加强职业学校的财务分析工作对于职业学校财务工作水平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职业学校财务分析工作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落实,导致职业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水平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今后需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财务分析工作,保障职业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1重视财务分析工作的作用

财务分析工作对于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后职业学校需要进一步完善财务分析工作,落实财务分析工作。一方面职业学校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全面认识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要性。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增加关于财务分析的知识,充分认识财务分析这一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落实这一工作,充分发挥财务分析对于职业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可以借鉴一些其他企业或者学校财务分析的案例。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借鉴其他学校财务分析工作的实践案例,这样可以更充分地认识到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要意义。

2.2完善财务分析指标

财务分析工作的指标需要进一步完善,由于职业学校财务分析指标的不完善难以真实反映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也难以为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全面的建议。财务分析指标的设立需要根据职业学校自身的特点,充分反映职业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由于财务分析并不是财务数据的简单相加,需要根据数据信息反映出当前财务状况以及数据背后的问题,因此财务分析方法也是财务分析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选择财务分析方法时也需要结合职业学校的现状以及职业学校财务管理工作,选择动态分析法或者是综合分析法等。合理的方法和完善的指标才能更全面反映出学校财务状况,为学校工作的开展提供全面的依据。

2.3提高财务分析工作人员的素质

作为财务分析工作人员不仅仅需要掌握相关的财务分析知识,同时还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财务分析工作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要性,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财务分析工作人员需要维护好财务工作秩序,保障财务分析工作质量和效率。作为财务分析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增加财务分析知识的学习,充分了解财务分析指标和财务分析方法,同时财务分析工作人员还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4加强对财务分析的监督和审查

学校的财务分析工作为学校财务计划以及决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信息资源,但是由于职业学校财务分析工作日益复杂,财务分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增加,这对于学校的竞争力的提高以及学校的发展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在今后的职业学校的财务分析工作中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和审查制度,对财务分析工作的审查进行合理的分工,避免财务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另外职业学校对于加强对财务分析工作过程的监督,加强每一个程序工作的监督,避免财务信息不真实或者是账目错误等,这样可以及时有效地避免职业学校财务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人为错误,减少职业学校因为财务分析问题导致的损失。对于财务分析报表需要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分析和审查,避免财务分析报表中存在的错误信息,通过对财务分析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完善职业学校财务分析工作,提高职业学校的竞争力。

3结论

工程监理职业分析篇7

【关键词】校企合作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关系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039-03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职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规定,把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作为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把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意见作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逐步建立以行业企业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当前校企合作已成为职业院校办学的主流模式,企业参与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也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

一、研究假设

本研究目的是:在了解教师对于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教学过程质量监控认识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企业参与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的现状与趋势。本研究提出的假设有两点:一是教师在“校企合作”和“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两个维度上的等级分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二是“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与“校企合作”之间有正相关。研究中使用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是指,根据预定的标准,采用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等环节进行监督和调控,以确保教学过程质和量都能达到预期目标,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活动或行为。本研究中“校企合作”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是指职业院校与企业以利益为基础,以共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共赢。

二、研究方法

(一)编制问卷

本研究编制了问卷《高职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现状调查问卷》。调查对象即高职院校教师共有4种变量,即性别、类别、职称与教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有7个项目,分别是:严格执行教学管理文件;常规教学检查;听课和评课;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各级各类大学生技能竞赛;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为了便于分析,分别用编号“教学过程质量监控1、教学过程质量监控2……教学过程质量监控7”表示各项内容。企业参与教学质量监控共设计3个项目,分别是: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合作企业参与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与评价。在分析过程分别用“校企合作1、校企合作2和校企合作3来表示”。问卷整体的可靠性系数是0.927,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即统计数据对调查结果的解释力充分。

(二)调查对象及数据处理

调查数据来自广西5所高职院校193名教师,这些学校中有部级示范校、省级示范校和普通院校,共发出问卷240份,收回196份,有效问卷是193份,回收率是80%。问卷的人口统计量信息如表1所示。

三、数据分析与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1.“校企合作”频数分布。表2是“校企合作”描述性统计量分布情况,用平均值和标准差来检验“校企合作”的等级分布,总体上看,“校企合作2(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均值最大,是4.23(最高值是5),标准差最小,说明该项的得分主要围绕平均值,教师对于这一项的认识也较集中,等级分布为“重要”。最小值是“校企合作3(合作企业参与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是3.78,且标准差稍大,说明教师对于该项的评价较为分散,等级分布为“一般”。

2.“教学过程质量监控”频数分布。表3是“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描述性统计量的分布情况,总体上看,与“校企合作”各项目相比,“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各项指标的均值都不大,在3.70左右,等级分布为“一般”。说明教师都对目前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普遍不太满意,并且认识较为集中。

(二)差异显著性分析

运用SpSS卡方检验分析教师的不同变量在“两个系统”与“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各维度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如下:

1.教师的不同变量与“校企合作”之间的差异显著性分析。教师的职称变量与“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等级分布在统计上存在显著差异性,表现为职称越高的教师认为其重要性程度越高。教师的性别变量、类别变量和教龄变量在“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的等级分布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即不能拒绝假设。

2.教师的不同变量与“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之间的差异显著性分析。教师的职称变量与“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比例”的等级分布在统计上存在显著差异性,表现为职称越高的教师认为其重要性程度越高。教师的其他变量在“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各项目的等级分布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校企合作”与“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的相关性分析

因为“校企合作”、“两个系统”和“教学过程质量监控”都是用等级量表测量,所以检验任意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要用到“Spearman”等级相关工具。检验输出结果共包括三方面的信息:相关系数、相关分数的数目和p值。

由表4可知,总体上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与“校企合作”之间的相关系数偏低,但有2个值超过0.50,即中等强度的相关,一个是校企合作3(企业参与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与教学过程质量监控6(学生参与技能大赛)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50,第二个是校企合作3与教学过程质量监控7(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之间的相关0.518。教学过程质量监控5(学生评教)和教学质量过程监控6(教师评学)与校企合作各项的相关系数较低,分别是0.181和0.143。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教师对于“校企合作”和“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从描述性分析看,教师对于“校企合作”的态度表现“一般”和“重要”之间,对于“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的评价是“一般”。从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发现,总体上看教师对“校企合作”和“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只有职称变量上显示差异显著,一是职称越高的教师认为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越低,可能是因为与高职称教师受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有关;二是职称越高的教师认为“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比例”这一指标越重要,这个原因目前没有研究出来。

2.“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与“校企合作”之间存在明显的不相适应性。从校企合作与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的相关系数分析结果发现,校企合作与“学生参与技能大赛”、“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等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相关很高,而与“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形式相关很低。这说明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对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足以成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改革的主要动力,或者说在推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过程中,现有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

3.教师对于不同层面调查项目的态度不稳定。对问卷的整体分析来看,教师的态度不是很稳定,表现为涉及学校层面改革的项目教师的态度很积极,而涉及教学过程改革项目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这说明教师的态度、理念和行动既是推动教学改革的关键,也可能成为教学改革的最大阻力。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对于校企合作,有些老师可能在思想上质疑合作企业对于参与教学过程和教学改革的教育作用,还有一些老师在理念上认可校企合作,但在实际合作过程中不知道如何开展具体的工作。

(二)建议

1.建立校企双方在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中的责任分担机制。目前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院校办学的主导模式,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基本上是在学校主导的框架下进行的。学校要体现自身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就应以积极、主导、开放的姿态正确处理好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关系,促进校企关系深度发展。校企合作的利益结合点主要是共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但是校企合作也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才有可能成功,因为职业院校学生要进入企业实习,是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论教学是高职院校的优势,而实践教学则是企业的强项。职业院校需要在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而不是把学校没有完成的培养责任推给企业去完成。所以校企合作的重点要放在师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上,这也可以看做校企双方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上的责任分担。同样企业需要参与到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但不是所有的环节,而是与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有关的领域。

2.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教育理念,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从学校自身实际出发,建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重要环节的质量标准。重视来自企业的声音,运行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开放式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监控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客观性,使其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

3.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教师是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大贡献者,当然也是完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的关键。因此,要通过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提高教学能力,对教师进行专业能力和素质提高的相关培训,使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化、经常化和制度化。同时,高职院校内部要自觉改革和创新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从制度上鼓励和约束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要求,创造性地进行校企合作框架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的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马树超,郭扬.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抉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赵志群,等.浅论职业教育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的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8(12)

[3]申家龙.学校职业教育应该教什么之四――校企合作我们收获什么[J].职教论坛,2009(10)

工程监理职业分析篇8

关键词:环境监测计量认证管理

环境监测是一项政府行为,是政府公告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环境监测的服务主体是环境管理,根据管理的需要测取、解释和运用监测数据,提供经过综合分析的环境信息,不仅要求环境监测具有及时性、针对性、准确性,而且应具有科学性。只有依照有关规范做好计量认证,在监视性监测、特种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等方面开展监测工作,才能很好地执行环境监测的职能。国家环境监测近几年来紧紧抓住计量认证这一主题,从质保体系、设施改造、设备购置、人员素质培训等几方面进行充分准备,通过这次计量认证工作准备,完善了各项管理体制,使环境监测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

一、强化监测站向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法律地位

《计量法》第况条规定:“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环境监测站是社会公益性的事业单位,负有环境监测的技术监督职能。出具的监测数据是环境行政执法与决策的依据,其数据具有公证性和权威性,是一项政府行为。计量认证是从法律的高度接受计量行政部门的考核,以保证其计量检测数据一致、准确、可靠,从而使公正立场得以确认,使检测数据更具法律效力。同时也为适应国际实验室认可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新形势的需要。实践证明,没有经过计量认证,监测站的法律地位不确立,监测工作就难以开展。

二、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知识及职业道德的教育

1.落实监测分析人员岗位责任制:一个实验室水平的高低优劣,很大程度取决于人员素质与水平,环境监测分析人员应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方能承担分析测试工作,分析人员对自己承担的项目应熟悉方法原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分析。发现异常数据应及时查找原因,严禁伪造数据、违规操作。监测站领导针对各个阶层技术人员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送部分人员参加环保系统、省中心站或有关部门举办的培训班、学术交流会,经常邀请省站的专家到我站进行现场指导。

2.提高监测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监测站出具的每一个数据都是经过监测人员在不同的环节进行操作得来的,我们要求每位同志都应有严谨的科学态度、高尚的职业道德,在出具分析数据时不要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由于监测工作是一个多学科和多专业性的行业,我们应根据工作需要吸收接纳专业人才。同时,我站每年都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工作,自学与办班相结合,举办各种知识讲座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

三、计量认证促进监测站管理、技术水平全面提高

1.通过认证转版调整机构,明确职责我站重新设置的机构为站长领导下的六个部门:现场采样室、水质监测室、大气监测室、质量控制室、综合技术室、办公室。现场采样的工作全部由现场采样室完成;分析工作由水质和大气两个监测室承担;质控室负责监测全程的质保工作及仪器设备管理、样品分发、报告打印等工作;综合室负责数据上报及文件归档;办公室作为对外窗口接受委托、发放报告及后勤保障工作等;站长负责协调工作和报告的审核、签发。采样、分析、质控、报告打印、报告审核等由不同部门负责,既明确了分工,使各部门职责分明,又相互衔接到位,且能保证检测工作的公正性。

2.通过认证转版完善质量保证工作确保数据质量.监测人员必须考核合格持证上岗,监测结果才被认定有效。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严肃性,一切监测分析报告均实行三级审核制度,站长签字发出。通过质量体系文件,对环境监测工作涉及的各个要素和所有质量活动进行规范与控制,使工作中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各岗位职责明确,确保了监测数据的质量,为提供公正数据奠定了墓石出。

3.通过计量认证转版完善了仪器的节那和使用经过计量认证转版完善丁・―仪器档案。制定了仪器设备一览表、检定周期表,每台仪器实行了标志管理。如购买仪器的可行性论证、开箱记录、调试记录、检定记录、使用记录、维修记录、装箱单、产品合格证和说明书等。通过认证开展强检和校准使每台仪器都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确保了仪器出具准确数据,并解决了仪器使用中的各种问题。

4.计量认证转版促进监测站全面质量管理此次计量认证转版评审标准接近国家实验室认可,它不仅是对仪器的认证,而且是对整个机构的认证。没有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没有好的实验环境,就不可能出具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

四、落实《质工管理手册》各项内容,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质量手册里面内容的实施还在于各个环节的落实,从样品的采集、保存、分析、数据的报出整个过程都应严格质量管理,监测质量是一个整体指标,它的质保环节受多方面因素的相互制约。实验室的工作比较琐碎,每一位监测人员都应负起各自的职责,从仪器的检定、校准,实验用水的制备,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药物的正当使用,对各种应急事故的正确处理,都是一个实验室运作质量的表现。我们还要求原始记录中分析人员、校对、审核以及报告单中的汇总、校对、审核等各个步骤中的人员都应各负其责,不能形同虚设,更不能“想当然”。只有各个步骤的人员有机地结合起来,监测报告的准确性才有保证,监测结果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通过学习贯彻,认认真真地按照《质量管理手册》指导各项监测内容的开展,我们的质量保证工作才能有效的实施,各项质量活动才会处于受控状态。同时,在运作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手册中需要革新的内容,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发展。

在计量认证工作中,通过对监测站的仪器设备、标准样、各种档案、实验记录的清点和整理及仪器的强检整顿,通过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理顺了内部的各种关系,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明确各种工作制度。给我们的监测站每一项技术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各类监测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这对确保出具准确数据,提高监测技术水平,发挥了关键作用,为向社会提供准确可靠公正的监测数据得到了有效的保证。计量认证促进了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为环境保护、造福人民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家环保局:《环境监测》,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年

工程监理职业分析篇9

关键词:环境专业化学分析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168

环境专业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目前高职教育绝大多数都是在高职院校进行,以江苏为例,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近二十所院校都开设有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适应教育新形势的要求及人才培养目标,许多院校都在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结构性调整,对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的改革。

《化学分析》是高职院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这是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必备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在化工、石化、轻工、园艺及政府环保部门从事环境监测、从事污染治理及环境管理等工作,能对常见污染物进行处理、环保设备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从培养目标看,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的学生首先要能够对环境污染状况进行检测,以判断是否存在环境污染问题,然后才能针对污染原因进行治理。所以学生首先要具备对环境质量指标进行监测判断的能力,而这种能力首先是从《化学分析》课程中获取的。《化学分析》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化学分析的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学会环境监测中常见污染物的分析方法,它是环境专业开设的其他课程如《仪器分析》、《环境监测》等的基础,《化学分析》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

体现职业性、发展性、过程性、行动性及反思性的德国职业教育提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按照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强调“从做中学”,边动手实践边学习理论,可以将所学知识轻易地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原动力[1]。《化学分析》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有必要进行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以任务为载体进行项目化教学

在教学改革前的课程往往都是学科系统化课程,如《化学分析》一般是以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和重量分析等相关章节展开教学,这种体系的设置与学生的专业联系不太紧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我们在教学时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整,将酸碱滴定的相关知识分布在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的测定中,同样以任务水中总硬度的测定介绍配位滴定的知识、以任务水中氯离子的测定讲解沉淀滴定的相关知识等等。由于提出了具体任务,而且该任务与环境专业相关,很多都是学生今后从事环保专业有可能接触的分析项目,所以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同时任务的实施是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展开,即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分析方案、样品采集与处理、试剂配制、试样分析、数据处理、形成报告,为学生将来的身份转变即顺利成为企业员工奠定了基础。

2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2]。比如在讲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测定的时候,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一般水体养殖要求控制水体的pH为多少,怎样将水体的酸碱度测定出来?然后与学生展开讨论,从而将酸碱滴定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

3合理安排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有效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i.m.Kolthoff曾有“理论指导,实验决定”的名言。实验课是使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课理解,以达到“熟练基本操作、掌握基本方法、尝试科学研究”的目的[3],由此可见实验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我们在对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后,本课程的课时为:理论课时60,实验课时95。虽然有这样的划分,但如果将理论课与实验课完全隔离开来,理论课还是采取在课堂上只讲理论,抽象的理论讲起来学生容易觉得枯燥乏味且生涩难懂,最后做实验的时候又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只是机械性地完成实验操作,对所学知识也不能很好掌握。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手段,将教室与实验室结合起来,通过多媒体实例投影等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等的综合处理,创造出生动详尽、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环境,一边用多媒体教学一边动手做实验,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创设具有激励效应的评价体系

成绩评定在教学中具有引导和促进作用,客观公正地评定学生成绩是对教师的一项基本要求[4]。《化学分析》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在考核时重视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能力与知识相结合。理论知识考核采用课堂提问、课堂练习、作业、讨论题,辅以学习态度考核、阶段性考核、期末综合性考核等多种形式。操作技能考核既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又注重学生实验结果。这种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能全面反映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情况及情感态度,同时对教师的教学也起到反馈指导的作用。

参考文献:

工程监理职业分析篇10

关键词工学结合;教学评价与反馈;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0)33-0185-02

1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日新月异,发展的主流趋势为“工学结合”。工学结合教育是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和形式,它以职业为导向,实现了学习与工作的有机结合。但是,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各高职院校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其中传统的封闭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暴露出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许多不适应性,主要表现在:1)对评价工作重视不够,只求其有,不求其质。很多院校只进行常规性的教学评价,评价过程欠规范,对评价数据缺乏科学的处理,评价方式单一,院校间可比性不高。同时,学校也缺乏系统的评价组织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信息的手段,监控和评价不能真正发挥作用;2)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不统一,评价不科学不成体系。一些高职院校存在着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不够系统,不够完备,还没有建立一个贯穿始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另外,由于权限不足反馈意见不足,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不力,执行困难,而流于形式等问题;3)教学质量监控内容狭隘。教学质量监控应包括所有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环节,不仅是教学管理、教学过程环节,而且还应包括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实习实践环节;4)套用普通高等本科教育的监控评价模式缺乏针对高职高专特点的监控和评价体系,指标体系面面俱到,但专业内涵不够突出,不能体现出高职特色[1];5)传统的质量监控和评价工作主要依靠手工完成,由于所需处理数据量过大,仅靠传统手工操作仅应付数据收集都难以实现,至于数据管理、分析、处理、统计等项工作更无法完成,造成教学反馈与评价工作延迟,工作效率低下,而且还存在很大的人为因素。随着工学结合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所需要处理和利用的信息数量必然迅速膨胀,因此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实现信息资料的共享和更新是唯一出路;6)工学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仅需要学校内部的全员参与、全过程监控和全面考核,而且还需要企业、行业人员的参与,校内校外全过程的监控和知识、能力、素质、品行及就业等内容的全面考核。而当前不少院校对工学结合模式的教学质量管理缺乏过程管理和实时监控,同时其管理标准与企业的标准存在一定差距,难以实现有效衔接,从而在教学监控上出现一定的漏洞,难以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3]。

2“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的优势

基于此,本文提出立足“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所涉及的教学理论,采用过程评价进行分析,建立一套质量监控指标体系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计算机技术,动态实现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指标体系的收集、分析、展示,评估教学成果。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该系统,在工学结合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监督检测和指导决策的功能,减少手工工作中的误差,加快信息汇总速度,对教学管理具有监控和风险防范作用,从根本上提高实施工学结合人才模式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1)有利于提高工学结合教育模式贯彻于每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控制思想,使教学质量管理由期末质量控制转化为环节质量控制。根据实时采集的教学监控数据,教学管理人员在信息系统辅助下对教学过程实施监控,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2)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系统采用自动记录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减少教学管理人员收集整理的过程,提高其工作效率;

3)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由于质量监控与评价信息系统与其它教学管理系统高度融合,学生、教师和课程的基本信息、教学反馈、教学效果、课程评价等均可一览无余,促进了学院各个专业各个学科之间的信息交流,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

4)有利于工学结合的课程和教学的研究。数字化后的数据得以客观完整的保存,便于检索、查询,使得相关资料的回顾分析、教学经验的总结和科学研究的设计及数据的处理更加轻松;

5)有利于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信息系统的建立顺应了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的发展,遵循了未来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加强了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6)有利于教务管理部门的事务管理;

7)有利于学院自身的发展。可以加快学院“数字化”的进程,打造现代化的高职院校。

3系统初步设计

1)系统基本架构设计。从整体架构看,信息系统结构划分为界面显示层、业务逻辑层及数据访问层等3层,是一种成熟、简单并得到普遍应用的应用程序架构。其中将实现人机界面的所有表单和组件放在显示层,将所有业务规则和逻辑实现封装在负责业务逻辑组件中,将所有和数据库交互封装在数据访问组件中,如图1。

图1

3层结构是一种严格分层方法,即数据访问层只能被业务逻辑层访问,业务逻辑层只能被表示层访问,用户通过表示层将请求传送给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完成相关业务规则和逻辑,并通过数据访问层访问数据库获得数据,然后按照相反顺序依次返回将数据显示在表示层[3]。

2)系统关键技术。系统基于B/S结构,引入软件过程,采用统一软件过程与敏捷过程相结合结构化的分析设计方法,建立数据库概念模型,采用快速原型法和增量迭代法,逐步完善系统的各个模块。系统的评价定义采用流程定义,定制各种评价方式,并采用流程驱动,实现系统评价。最后利用J2ee编程技术,采用Struct架构模式,实现系统开发。

4系统基本功能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信息管理基本功能,是在教学计划、实施、评价过程中,对产生的与工学结合教育相关的数据、资料、文件进行采集、处理、分析而形成管理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进行合理地存储,根据管理者的决策需要及时地提取信息,以信息流动的方式将信息分散给各个管理决策层。对于管理者来说,信息系统是在工学结合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监督检测评价功能。该系统包括两个子系统:

1)教学质量监控系统。质量保证始于质量标准的制定,质量监控也必须以合适的质量标准作为依据。主要实现5个方面监控,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开发、教学过程控制、师资队伍建设、监控机构设置;

2)教学反馈与评价系统。教学质量是一个综合性结果,涉及到多项任务、多个指标的完成,它的评价内容包括教学效果、教学态度、教学研究及教学工作量等。对其评价必须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效果评价中,大胆改革,既评价教学过程,包括校内的理论学习过程和校外的实战演练过程,又评价教学成果,校内理论基础是否扎实,校外的实践是否能满足岗位的需求。重点评价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教学水平,考核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技能。重点加强实践环节的过程控制,注重实践、开放管理,重视监控过程中企业的参与当然,基于工学结合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信息系统的完成,还需要考虑人才培养保障系统包括教学条件、教学环境、信息资源和图书馆、文体活动场所、后勤服务等因素。只有各方协调运作,该系统才能做到有资料积累、有数据分析、有改进措施、有结果反馈,做到有调查、有分析、有改进,形成自我要求、自我检测、自我修正、持续改进的监控和评价信息系统。

总之,基于工学结合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信息系统运用系统论观点从整体上把握应用型高职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系统规划和推进应用型高职的教育教学改革,丰富、深化对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树立了基于工学结合的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的思想,再用软件技术实现成应用型系统,具体指导“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实践,这样就能够全局把握整个教学过程,运筹协调各方面改革的关系,不但深化和完善了对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也增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欧阳丽.高职工学结合的基本问题、现状与趋势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17).

[3]王丽婷.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