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阅读教学建议十篇阅读教学建议十篇

阅读教学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41:34

阅读教学建议篇1

关键词:阅读教学;课堂教学建议

小学阶段英语阅读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自主阅读能力,并进行简单写作。阅读材料大多以对话形式出现,从高年级开始有一些语篇,大多比较简单且篇幅较短。然而,初中英语教材所提供的阅读量较以前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篇幅加长,在题材的选取、功能与话题的设计方面都注意到多样性和广泛性,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小学高年级学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单词量,能简单运用句子;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思维活跃,但对语言的运用能力还有待提高。阅读教学的衔接是一个我们教师应该面对,并且设法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年龄特点,在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和实践。

注重趣味呈现阅读材料

学生对感兴趣的材料往往能够迅速关注并积极投入。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匹配的、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也可以是学生熟识并喜欢的童话故事、小谜语,幽默小短文等。借助各种媒体手段,通过声、色、画等趣味性的方式辅助呈现,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愿望。运用图片、实物、课件、猜谜、游戏、歌谣等导入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加入到学习中来;设计游戏、竞赛等方式保持课堂关注;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引导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并且表达出来。对一些渗透文化意识的阅读材料,应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文化内涵和文化现象,增强阅读的兴趣。

设置任务,使阅读更具目标性

小学英语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功能性对话有:问候、介绍、建议、赞扬、请求、邀请、致谢、道歉、喜好、祝愿,还有打电话、就餐、看医生、购物和问路等,主要涉及到的话题有:个人情况、家庭朋友、学校与日常生活、文体活动、服装、颜色、动物、玩具、季节与天气、时间、节日、食物、环境保护、疾病、健康饮食、度假、交通规则、职业等。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进行新旧知识的渗透、复现和巩固,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任务,使学生在相对真实和完整的情境中理解和使用语言。

在任务设计中,应注意处理好设计梯度,练习的设计照顾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消化水平,循序渐进、从易到难。在阅读开始阶段,可以设计简单的、让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自信;在学生掌握大意后,则设计更有挑战性的拓展练习,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实际运用能力。

关注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略读快速浏览全文,领会文章大意,发现作者的观点和意图;从标题预测文章的大致内容以及可能涉及的词汇;从叙述、对话等,透过文字信息推测文章深层结构中的意义。

练习转述把课文中的对话叙述成语篇,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学生写好句子和关注时态、人称、句式等方面都有帮助。

词义猜测利用上下文的同义关系、反义关系猜测词义;根据整个句子的意思猜测词义;利用相关语法知识、构词法知识等猜测词义;根据上下文内容,在通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作出合理的思维判断。

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在毕业时要达到二级目标要求――除了能认读、理解教材上所示的单词、短语和对话、短文外,还应看懂简单的表达信息,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看懂英文动画片和程度相当的英语教学节目。要达到这一目标和要求,仅靠教材所提供的语片和材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除教材上的阅读材料,可以选择一些难度适中,词汇量合适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和理解,扩大词汇量阅读量,活学活用活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

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反思经验,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的语言项目进行交际训练,更要注意逐步培养学生自主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扩展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每次一点,积少成多,去渗透、发现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8.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阅读教学建议篇2

关键词:阅读教学;存在问题;解决问题

一、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教学的目标不明确。

当前我们的阅读教学目标不明确,不是在课文内容上兜圈子,就是在情节分析上做文章,忽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仅仅重视阅读展示,忽视了默读思考。阅读教学实际就是,老师,学生以及文本之间的对话,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讲的太多了,少了学生的理解与积累,以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代替课文,我们忘记了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

(二)是课时目标不清楚。

我们应该关注不同问题的教学目标要求,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去读,去感悟,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读书中学到知识,学到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感情。

(三)是教师扩展的太多。

语文的阅读教学,是离不开引用相关的资料的,但是这要有度。我们要做好调控,不能盲目去做,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在课堂中引用了太多,结果使课堂不协调。

二、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我们的阅读教学太形式化了。

在教学中我们没有让学生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去读,去感受,仅仅只是形式化,没有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仅重视了个别学生的朗读展示,忽视了大部分同学的默读思考,没有让学生形成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对文章的见解,而是教师把自己的思想灌输给了学生。

(二)没有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没有让学生在阅读中自己把握,形成自己的见解,学生读的少,自然就不会有自己的见解。我们应让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又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字词句篇,让学生好读书,会读书,多读书,拥有一定的阅读量,这样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有了一定的积累,就会有自己的感悟与理解,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阅读教学中教师太重视“表演化”。

我们的教师在阅读的教学中没有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魅力,没有受到美德熏陶,就是因为我们的教师太注重表演,没有落实到位,失去了阅读教学的实际意义。综上所述,这就是我们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我们因该让学生从小就形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好读书,会读书,多读书。”是我们阅读教学的归宿点,我们应该发挥它的实际作用,让学生爱读书,充分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三、阅读教学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细读文本,准确地解读文本。

在备课时,一些教师大致看看课文,就急于读教参,甚至照着教参写教案,搞教参搬家。这中间缺少独立思考,没有“化”的过程。在写教案之前,一定要反复读教材、读文本,这是每位老师备课时最基本的功课。

读文本,要读进去。要进入情境,忘掉自己,沉浸在文本的意境中,作者表达的情感中,与作者共同经历、共同欣赏、共同陶醉,同喜同怒同哀同乐,忘乎所以,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

读文本,要走出来。要品味文本的语言,找准理解、欣赏、积累语言的训练点;要熟悉作者的语言风格,以便有效地进行朗读指导。还要揣摩写法,找准让学生了解、借鉴的重点。

总之,要细读文本,反复读文本,从中了解作者写作意图和编者编写意图,读出情感、情境、情趣,读出语言风格、味道,读出写法的个性、精妙。

(二)做到“四简”。

“四简”即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便。

1.教学目标简明,体现“语文性”,提倡精简环节。

整合设计,整合问题,言意兼得,体现训练过程。一般精读课文可这样设计:

初读,有个人初步感受,提出希望解决的问题;再读,整体把握内容、结构;细读,抓住重难点,得意,得言;练习,拓展、积累、运用。

2.教学方法简便。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因课文题材、体裁不同,教学目的不同,设计出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

精读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析,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基本式)

变式: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包括诗歌),可采用创设情境,激情导读,反复诵读,穿插评读的思路组织教学;对于托物言志的课文,教学重点是借物喻人的语言,先理解字面意思,再理解字里行间的意思,在读、思、议中知其志,抒其情,明其法;对于以事喻理的课文,可在事与理之间设计重点问题,引导学生研读、品读重点句段,讨论交流,既了解事件,又悟出道理。

略读课: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建议采取几遍读的方法,如一读,读对读通,口诵心惟;二读,画画批批,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收获(可以是受到的教育启发,可以是好词佳句的理解,可以是文章的写法,可以是读书的方法),积累语言。

3.落实语言训练。

崔峦在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总结发言中指出:工具性萎缩,忽视语言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学、写等方面来了解文章写法,是造成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

语言训练中的“训”是教导,“训”是教师的事,“练”是习练,是学生的事。语文教学中的“训练”是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学生的语文知识转化为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技能的学习实践活动。它以“练”为主,以“训”为辅,二者不可缺一。

语文的问题要用语文的方法来解决。语文课要有浓浓的语文味。如此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我们不愁学生的语文素质不会提高。

4.加强课外阅读活动。

课程改革,无论从培养学生读书看报习惯、完成课标规定的145万字课外阅读量来说,还是从给孩子一个美好人生来说,指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老师们也许会问:时间从哪来?课外书从哪来?我们应积极主动,“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阅读教学建议篇3

问题一:忽视识字写字教学

识字与写字是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任务,扎扎实实练好这项“童子功”,是为学生一生的学习工作打基础。不少教师在指导学习课文时,将解决生字词这一任务一律放在学生回家自学或预习,课堂上教师对此环节一概略去不闻不问,认为这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必修功”,殊不知,教师所忽视的识字写字训练既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建议:识字与写字教学是学生语文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把它纯粹地放在写字或书法课中去完成。在网络化的今天,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正在下降,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是所有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在学习课文时,应把识字写字看成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设置一定的学习时间,使学生在整个语文学习阶段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

问题二:忽视朗读教学

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师往往只注重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词句的推敲,老师们费尽心机地设计了一些又精又细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讨论,师问生答,而许多问题的设计与答案却往往只存在于课文的字里行间,整个课堂中缺少课标中的阅读训练要求。读文时只用默读或浏览等,教师讲的多,学生自主感受的少;教师问的多,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感知归纳的少。而教师往往忽视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建议:有句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充分说明了朗读与阅读教学之间的必然联系。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及年龄特点,他们对于知识的掌握还大多处于感性认知阶段,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只有在对“文本的重复接触、多次尝试和反复练习”中才能获得。课堂教学中应把学生的朗读训练当作一个主要环节来对待。因此根据不同课文的体裁及结构,合理地运用朗读,对于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极为必要的。

问题三:忽视学生积累的有效引导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经过“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重视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代社会,媒体和网络成了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孩子放学后的绝大多数时间都被电视,电脑、游戏机等占用,很少有孩子上网去读“整本的书”,因此“多读书,读好书”成了空谈,因此如何利用学生课堂上的有效时间来引导他们进行阅读呢?

建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还相对较差,学生的课外阅读还需教师加以有效引导:首先要“减负”,要减少孩子的做题负担,以腾出时间来让学生去读书。其次教师要合理进行指导,比如现行教材中的《每周都有好诗文》及《语文阅读训练80篇》等一些规定阅读书目,应该让学生在校内或课堂中的有效时间来完成阅读。要为学生提供一些阅读篇目,利用班队会、综合实践活动等课时,为学生创造展示与交流读书成果的机会,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积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阅读教学建议篇4

【关键词】技校;语文;阅读教学;可行思路

一、技校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语文教学一直将阅读作为教学重点内容,近些年来,许多教育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主要如下:

1.缺乏对语文阅读的正确认识

现实中,部分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一味追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做题技巧,以确保学生在阅读这一项上能够得到高的分数,但这也间接扭曲了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还有部分教师过度强调对字词的分析理解,导致学生阅读重点发生转移,最终造成了对课文整体主旨的把握产生偏差。此外,由于缺乏正确的阅读引导,部分学生也就无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选择课外阅读书籍时盲目而随意,甚至认为只要是看一本满是文字的书籍便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2.学生对阅读的学习热情不高

实践中,仍有部分教师对语文存在有一种误解,认为语文成绩不容易提高,不像数、理、化等学科能让成绩在短时间内得到提升,而这些看法的衍生问题,即加重了学生对阅读学习的漠视。兴趣是产生一切认知行为的根本动力和基础,一旦学生丧失阅读兴趣,自然无法积累语文知识,难以提高语文素养,语文成绩更是不言而喻,由此也就陷入了一个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

二、改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可行思路

技工院校学生往往以专业知识为学习主要对象,文化综合素质相对薄弱。语文课是技工院校文化基础课。对完成专业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着学生语文水平,且对学生日后获取信息的能力有着直接影响。对此,下文将结合笔者教学经验,对如何改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出下述建议:

1.丰富教学形式,增加教学魅力

现实中,部分技工院校开展的语文阅读教学仍停留在“一杆粉笔、一本课本”的教学模式阶段,教学只是简单的文字传输,学生获取知识信息也只能通过文字,整体教学效率难有起色。要改善这一问题,首先应端正对阅读教学的认识,提升教学的灵活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借助活跃的课堂气氛增加语文阅读教学的魅力。其次,应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技校语文教材的文章形式、内容与普通学校有所不同,因此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要想切实提升阅读效果,必须结合实际学情和具体专业,指导学生选择相宜的阅读方法。例如,教学中常见的阅读方法有默读、自主朗读、分角色朗读、分组阅读和全班朗读等,这些方法各有优劣,也会有主要针对的文章类型。比如,分角色朗读较适用于重点描述故事情节的课文,朗读中,学生需要保持高度注意力,因而更有益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对文中角色措辞的揣摩,更深入文章的精神内核,最终依托阅读来实现对于语文情感的培养与认知。

2.重视情境营造,活跃课堂气氛

阅读并不是简单将文字“塞入”大脑的过程,而是需要遵循一定教学原则、教学技巧才能达到教学目的。而要想确保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情境的营造是其中关键。通过创设阅读情境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阅读自觉性。例如,在讲授有关风景名胜或者旅游类课文篇目时,可事先专门为学生收集一些有关风景名胜类的佳文,安排学生课下阅读,再让学生结合本人的旅游经历对文章内容进行点评,使之能在相同的文字情境当中,生成与课文所描述情境基本一致的情感体验,并产生一定的思考与感悟,获得一定的启发。又如,在讲授以故事情节类为主导的课文时,可让学生以故事情节为蓝本排练小品或者短剧,学生为完成角色扮演,故必须深入了解文章内容,细细揣摩文字深层次的精神含义。所以说,借助“角色扮演”这样一种教学展示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促其依托兴趣和阅读这二者之间本身相辅相成的关系,进而带动语文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步提高。

三、结语

为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技工院校需要适应新的社会需要,深化教育改革,使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在社会竞争中更具竞争力。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实际,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等方面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学习模式,全面兼顾学生“读、写、听、说”各项能力训练,只有在反复练习、实践、积累和陶冶中,才能促使学生的语言愈加丰富、规范,真正掌握阅读的技能。

参考文献:

[1]王玉英.技校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社会科学:引文版,2016(3):00238-00238.

阅读教学建议篇5

关键词:阅读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135-02

阅读作为英语学习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技能之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对于将英语作为外语的中国学习者,阅读更是语言输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提高英语阅读理解水平需要运用良好的阅读策略,因此近年来有关英语阅读策略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高中生英语阅读策略使用存在的问题以及提现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阅读策略知识缺乏

所谓策略知识是指对阅读策略的认识、理解。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高中生总体阅读策略使用频率为中等,大部分策略都是有时使用,只有少部分是经常使用,甚至还有一些是很少使用。很多时候阅读策略往往被等同于阅读技巧甚至是应试技巧,如在做英语阅读理解时,猜测答案的现象非常普遍,用学生的话来说就是“随便蒙”。这与平时考试题型几乎全是多项选择题有关,因为对于选择题,不明白的可以猜;另外关于预测、文章结构、推论的题目相对来说比较少,由此,长期以来学生满足于一知半解,把注意力都集中于辨认词汇、中心思想和细节,忽视了其他阅读策略的培养。阅读策略与阅读技巧是不同的,更不能将应试技巧理解成是阅读策略。之所以会缺乏阅读策略知识,原因之一是英语学习策略研究近十年来才在我国兴起,许多教师在自己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或在接受师范教育时,并没有接触相应的课程,缺少学习策略方面的知识,其中就包括阅读策略方面的知识。原因之二是虽然新课程改革以来强调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有明确规定,但并非每一节英语课都有学习策略方面的教学目标,教师们往往会关注较为明显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而不会深入挖掘教材语料中的隐性学习策略价值。长此以往,课程标准中的学习策略目标就没有得到落实,作为学习策略之一的阅读策略自然也就被忽视。当前,中国的英语教学还停留在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阶段上,很多教师本身也不是很重视阅读策略的作用。正是由于教师自身阅读策略知识缺乏,再加上阅读策略教学目标的隐秘性以及对阅读策略的不重视,因此在教学中就不能够很好地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培训,可能在日常教学中也很少提及有关阅读策略方面的问题。

2、元认知策略受到忽视

元认知策略没有受到足够地重视,主要表现在对自己英语阅读没有相应的计划安排,盲目性、随意性比较普遍,不能够经常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进行监控,对阅读策略运用情况缺乏评价、反思。元认知策略被忽视的原因有以下两个:一是传统阅读教学给学生反思的机会少,没有考虑到高中生的生理发展特点,还是沿用初中甚至是小学的英语阅读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几乎全部由教师承担,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者接受者,因此学生严重缺少独立思考、自己去理解的机会,因而造成他们不能很好地对自己的阅读策略使用情况进行反思、总结、评价;二是元认知策略对阅读任务起间接作用,不像认知策略中的词汇技巧以及浏览、略读等策略是直接用来解决阅读问题的,因此易被教师和学生所忽视。

3、英语阅读自主性不强

高中生进行英语阅读的主要目的不是出于兴趣,而是为了应付考试。课外很少主动进行英语阅读,更多的时候是在教师的强迫下进行,而且阅读材料大部分是阅读题集。鄢家利等对高中生英语课阅读进行调查显示,学生阅读材料的来源主要是专门为应付考试而编的阅读题集,占31%以上,说明阅读的功利性很强,阅读紧扣高考的倾向性很强,而内容丰富多彩的英文报纸、杂志以及与学生阅读能力相称的名著简写本等阅读资料少之又少。被动地进行英语阅读的现象比较常见的原因可能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关,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学生在学习中从小就养成了依赖的习惯,老师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才会去完成,却很少进行自主学习。然而,阅读材料对于学生的阅读影响很大,是有效激发学习兴趣、丰富语言知识的先决条件。阅读的量和质对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证明阅读数量和质量与学习者阅读能力的提高是正相关的。

4、生词处理策略不当

阅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生词,对生词如何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读者能否正确理解文章内容。虽然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会反复强调对待生词的策略,但被试处理生词的策略仍然有待提高。一般来说,有些词对于文章的理解影响不大,而有些词则对文章的理解起着关键的作用,当在英语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时,首先应该注意区分哪些生词对理解文章影响不大,可以跳过,哪些生词重要,要通过上下文来猜测词义,如有必要还应通过查阅工具书来进一步了解这些词的意思及用法。

二、教学建议

1、提高阅读策略教学的意识和能力

首先,教师对阅读策略对英语阅读理解水平的重要影响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应意识到成功的阅读有赖于合理、恰当地使用策略,学习者,尤其是不善阅读者或者说不成功阅读者,可以通过培训成功阅读者所使用的那些有效策略来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并通过对阅读过程有意识的监控达到自主学习。国内外的众多研究成果表明,阅读策略教学具有可行性,策略训练可以提高学习者的阅读水平。教师只有意识到了阅读策略的重要性及其可教性,才会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策略训练。

其次,教师自身应不断增强对阅读策略的内涵、类别、功能以及运用方法等的了解和把握,“教师对阅读策略的内涵、类别、功能及运用方法等的了解和把握对策略训练的成效起关键作用。”目前高中生阅读策略运用情况不容乐观与教师教学有很大关系。许多教师没有系统地了解过阅读策略的有关知识,对阅读策略本质的把握不到位甚至出现了偏差,如将阅读策略狭窄地理解为阅读技巧。有些教师意识到了策略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只是将介绍阅读策略的文字朗读一遍,而不注重对策略的解读以及策略运用的指导、示范。因此教师不但要有意识,更应该学习与策略相关的理论知识,广泛阅读与策略训练相关的资料,增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必要时可进行有关阅读策略教学的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同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尝试,不断加以总结、思考、改进,真正提高阅读策略训练的有效性。

2、了解学生英语阅读策略运用情况

在英语阅读策略教学中,教师往往凭借自己的主观判断,而非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来决定教授哪些策略。这样,许多学生已经掌握的策略教师反复强调,而学生尚未掌握的策略却没有受到重视。因此,在教授策略前,教师应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学生阅读策略运用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如哪些策略学生已经掌握,哪些策略学生平时使用的少但这些策略对于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很大等。在对学生阅读策略了解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进行训练,这样才能使策略训练具有针对性。

3、将阅读策略训练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

近些年,国外培训研究主张显性的训练方法,即学生被告知策略使用的价值、训练的原则、目的及预期效果等,在此基础上,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者们提出将策略培训与外语教学融为一体,使之成为外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将阅读策略训练融入日常教学的方法通常利用的是教材内容,把策略的训练渗透到教材每个单元的阅读教学中,这样学生对策略的使用有直接的感性认识。同时这样的训练一次一般只训练几项策略,这样可以避免单独策略训练的枯燥无味,同时也可以避免学生由于增添额外的学习负担而产生厌倦心理,从而可以提高训练的效果。国内研究者孟悦针对大学生英语阅读策略训练的实验研究结果证明了将策略训练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是可行的、有效的。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演示策略的使用,并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练习使用策略。训练可以基于o’malley&Chamot的经典五步教学法。具体做法如下:1教师解读目标阅读策略,让学生理解该阅读策略的含义。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有声思维”的方法介绍策略的运用。2选用教材的素材或教材内容演示如何运用策略,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策略的使用,体会使用该策略对英语阅读的积极意义。3结合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进行策略训练,让学生实践并运用目标阅读策略,获得直接经验。由于训练材料是教材内容,因而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使用策略的积极性。4经过练习后,学生需(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自己的阅读过程中使用学习策略的情况进行评估、反思和交流。教师借此可以了解学生使用策略的情况,以改进和设置下次课程。5布置新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尝试运用刚学的策略。只有经过多次实践,总结经验,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要鼓励学生把所学策略迁移到新的阅读活动中去。

基于这一方法,我们来看一个例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五第五单元的阅读部分是从《家庭急救》中选取的关于firstaidforburns的短文。这篇文章所要训练的阅读策略就是快速浏览文章找出文章的大意。因此,在这一单元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篇文章来训练学生的skimming策略。1教师给学生解释什么是skimming以及它的重要性。2选用课外的相似文章对如何进行skimming进行演示(读标题、第一段、每一段的第一句话、最后一段以及注意关键词);3让学生用这一阅读策略来阅读本单元的文章;4练习完后,引导学生对这一阅读策略进行评估、反思。为了了解学生这一策略的使用效果,可以就文章内容向学生提问;5课后让学生运用这一策略去阅读英语材料。

4、协调各类英语阅读策略间的关系

在进行阅读策略训练时应具有系统性。所谓系统性是指在训练进不应只是认知策略的训练,而应使三类策略训练协调进行。张庆宗、刘晓燕在对某大学173名二年级专科生的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阅读策略和阅读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中发现,元认知策略与阅读成绩相关系数为0.322,认知策略与阅读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296,社会/情感策略与阅读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237,在0.01水平上呈显著相关,这说明阅读策略中的三类子策略都对阅读成绩有很大的影响。假设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测试时的阅读成绩呈正相关,那么,这也说明阅读策略中的三类子策略对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都有显著影响。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与阅读任务直接相关的认知策略如猜测词义、找主题句强调的比较多,而常常忽视元认知策略以及社会/情感策略的培养。但国内外已有的研究表明,对学习任务起间接作用的元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与阅读理解水平呈正相关,在阅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元认知策略,对其它策略起主导作用。事实上,元认知策略被许多学者认为是导致学习成绩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是因为元认知策略具有执行功能,有较强的目的性、规划性,有助于减少学习活动中的盲目性、冲动性和不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外语学习活动起着导向与调节作用。o’malley&Chamot(1990)认为元认知策略高于其他所有策略,对其他策略起支配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中心主导地位。

因此,很多研究者都认为要加强学生对元认知策略的认识,以促进策略的迁移,更好地实现策略训练的目标。“教师在进行阅读策略训练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授各项微阅读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师指导下,引导他们对自己的阅读状况进行有效的反思与评价,并进行适当的调整,真正做到自主学习。”有研究者指出,阅读策略训练效果不明显就是由于没有将元认知策略训练与认知策略训练相融合,被训练者只是学会了策略的具体操作,但对策略的功能还不了解,即关于策略的元认知水平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不能在阅读中灵活有效地运用策略。

英语阅读过程中学生难免会产生焦虑、紧张情绪,适度的焦虑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但过度的焦虑则会影响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有研究表明水平较高的阅读者对自身情绪的管理能力较强,能有效地调节情绪的焦虑度。而且学习是一种社会往活动,因此阅读不应该仅仅成为个体的单独心理认知,同时也应采取社会性阅读活动方式。有研究表明,采用讨论式阅读的阅读组比单纯阅读组的学生和传统课堂精读阅读教学的学生表现要好,因为讨论式阅读中的教师语言和课堂讨论发言也是很重要的一种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因此阅读策略中的社会/情感策略也应受到重视。

此外,学生在认知特点、学习水平、学习风格、学习动机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进行阅读策略训练时应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教师还应明白阅读策略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足够长的训练时间和足够多的策略练习才能使学生最终掌握所学习过的阅读策略,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能根据不同的文章体裁以及不同的阅读目的灵活有效地运用阅读策略。

参考文献

[1]曾祥敏,《训练课外阅读元认知策略提高英语专业学生阅读能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2]陈皓曦,《自我评价在阅读策略培训中的作用研究》,《英语教师》2010年第3期。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年第8期

阅读教学建议篇6

散乱无章,缺少重点。一些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常要求学生从文中找语句并作赏析,然后学生满课文地寻找相关语句点评批注。在接下来的交流讨论时,学生甲阐述了自己对某句话的赏析,但实际是,有限的课堂时间并不允许学生花太多的时间在语句赏析上,所以不管学生甲的赏析是否到位,其他学生多数是点头附和。语言赏析没有重点,犹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仅会降低课堂语言教学的教学效果,而且也影响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不利于语言素养的提高。

指向单一,角度狭窄。语言赏析的角度很多,如字词运用、句式特点、修辞、情感色彩、表达手法等。为了培养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能力,一些教师常会要求学生:“朗读全文,将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找出来,并说说好的理由。”由于学生小学时多从修辞入手分析语言,于是将全部精力集中在修辞句的关注上,而对一些文字朴实简洁或矛盾却意蕴深长的句子视而不见。角度单一的语言赏析,只会流于语言形式,无法深入全面地理解语言背后的内容,难以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独到。

文体杂糅,生搬硬套。文体不同,语言特点也不同。说明文语言准确科学,议论文语言言简意赅,新闻报道语言简洁准确,因而不是所有的文体都需要分析语言。对于诗歌、散文而言,它们常借助语言文字来表达情感、抒发感悟,只有仔细咀嚼才能体会。但对于说理性较强的议论文,它侧重分析论点论据论证之间的逻辑关系,若特意去分析语言就显得不伦不类。不顾文体特点的语言赏析,将会使学生很难依据语言的特点辨别文体,同时让学生误以为好文章就是由优美语句组成的,直接导致学生在写作时,为了文章出彩而刻意堆砌大量辞藻,而忽视语句之间的联系。

这些误区使得语言赏析流于肤浅,实际教学效果低下,难以落实新课标要求,有失语文味。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赏析能力,笔者认为应在阅读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指向性。语言赏析主要集中在形式、内容、作用三方面。不同文体不同文章语言赏析的侧重点必定不同。散文、记叙文、说明文等更侧重于分析形式、内容,议论文、实用文等更侧重于作用。分析内容,则要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的意识,学会由浅入深地理解语句的多层含义。分析作用,则要引导学生整体分析语句在文中作用,或者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将精力更多地放在对文本内容、主旨的理解上。有了指向性,教师能够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学生能根据文体的语言特点,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赏析,从而提高对文本的理解。

整体性。为避免学生“撒网”式的语言赏析,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规定范围(某些段落)内进行赏析。这样学生在分析讨论时就能有的放矢,紧紧围绕某一内容做深入理解,其他学生的赏析是否有误也更能辨别,这有利于改变之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的弊端。同时对于整体性的强调,学生能更清楚地明白语句之间必须要有某种联系,要紧扣某一内容展开。有了整体性意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语言运用的逻辑性,而且也会提高学生写作时对语言的把握和运用。

深度性。中学阶段,教师对语言赏析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识记和理解层面,而应向分析综合和表达应用层面深入,逐步培养鉴赏评价的能力。在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赏析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指导学生探寻这种语言形式(如词语、修辞、句式、结构等)为何能够表现出特定语言意义的原因,以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深层理解。如莫怀戚《散步》中“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熬”字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煎熬,最终度过严冬的不易与艰难,又写出了“我”对母亲度过冬天的宽慰与欣喜。然而“熬”字为何能表现出这些内容呢?“熬”字的本义是“把蔬菜等加水并放在文火上煮”,因为是文火,所以煮的时间比较长,这正和冬天的漫长相似;蔬菜在锅里忍受小火的长时间熬煮,而母亲就在漫漫严冬长时间忍受着双重痛苦。学生借助熬字的本义,脑海中就会产生对母亲遭遇的形象化理解。这样学生就会对语言运用产生兴趣,进而去学习语言的使用规则与技巧。

阅读教学建议篇7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来,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地一大批学校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开展了“群文阅读”的改革实验。研究显示,群文阅读是创造性践行语文课程,完善阅读教学形态的创新之举,对打通课内外、家校与社会之间阅读通道,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品位有着积极的作用。

为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决定成立课题研究项目组,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四川省义务教育新课标背景下群文阅读推广与深化研究”。该推广研究采取省总课题组、市(州)子课题组、县(市、区)课题小组等三级联动管理机制,采取“行政推动、教研扶持、骨干教师卷入”的工作模式,扎实有效推进项目工作。

本期编发的这组文章,从理论建设、课堂教学实践等方面展示了群文阅读推广以来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期促进诸位同仁的思考与实践。

【专家观点】

群文阅读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阅读教学新课型。基本教学形态是:依照学生当下与未来社会生活认知的思想教育和阅读知能训练的重点需求,确定一个或多个议题,并针对议题选择一组内容、形式特点或思想、表达特色与议题相关相应、鲜明多彩的文章,在教师的导引下,师生围绕议题展开共同阅读、议论和集体建构,帮助学生增加同一议题的阅读量,通过这种多层面多视角较为全面的读议实践,达成一定的共同认知,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的阅读教学过程。就教学形态看,它让课内大量阅读有了实施路径,提供了平台,实践了课内大量阅读的愿景;还与课内单篇(课文)阅读和课外单篇文章或整本书阅读一起,共同建构成包含课内单篇(课文)阅读、课内群文阅读、课外单篇文章或整本书阅读等三种阅读教学形态的较为理想的阅读课程体系。

限于要在一两个课时的既定时间里读议好几篇文章,当下的群文阅读通常是在学生认识一定的汉字,通过一些课内单篇课文的精读教学,获得初步的阅读知识与阅读能力基础上,开展的阅读教学实践活动。每课群文阅读教学虽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阅读教学的阅读量,使学生围绕阅读议题,借助已具备的阅读知能基础进行大量阅读实践,增强对阅读议题的感受领悟,提升相关的核心认知;但也由于有限的时间与增加的阅读量的矛盾,它对文本的整体阅读较为快速、粗略,难以全面兼顾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思等语文知能训练,只能着重于少量议题较为深广地理解与感悟,阅读感知涉及的内容较为直接、单纯,教学的智能目标也较为集中、单一。因此,只有通过一次次不同议题的系列阅读实践,才能使学生从多方面加深对各种文本内容与形式等的阅读认知,得到各类文体阅读能力的锻炼与提升,达成较为全面的教学能效。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的基本形态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知能基础的前提下,利用有限课时进行的多篇文本同步阅读活动;教学内容着重为与每次阅读的议题相关的文本内容、形式与应获得的共识;教学方式是在教师的导引、点拔下,师生共同进行自由读议实践和集体建构,达成共识;教学目标则主要为扩大阅读量,增强阅读实践体验,锻炼阅读技能,获取阅读认知,积蓄语文学养,为课外延伸课内阅读内容的拓展阅读,奠定坚实的阅读知能基础,培养浓烈的阅读兴趣。与语文阅读课程中有师指导的着重于获知得法、习语培能的学练性精读课,以及无师指导的侧重于兴趣实践、丰厚认知的自由性课外学生个体自读相比,它的主要课型特征,则是一种有师导引的侧重于培趣练能、化知蓄养的实践性读议课。它们各司其能,相互不能替代。

有鉴于群文阅读的这些课型特点,在实施教学的活动过程中,我们应注意把握好一些操作关键:

一、适时、贴切地确定阅读议题

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就是一组选文中所共同蕴含的可供师生展开议论的话题。它是每次阅读的核心,决定着每次阅读活动应重点关注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指向。

议题的最大特征在于可讨论性,也就是说能给予读者一个思考和赋予意义的空间,让读者可以在这个空间内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通过充分与文本对话,形成多样的不同见解和一些共识。而就不同学段学生的群文阅读教学来看,除此之外还应关注议题的可解性(这里既包含议题含义的可解性,也包含不同学段学生基于自身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对其的可解性),以及学生社会生活认知和阅读知能发展的需求性与探究价值等特征。

群文阅读的一组选文可能蕴含着不同方面的很多议题,一次群文阅读也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理解能力和教学时限等确定一个或多个议题。所以,每次群文阅读教学都应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当下的智能水平,以及生活学习、思想教育和阅读教学的需求,依据各类文本蕴含的不同方面议题的基本特征,适时地、贴切地精心选定每次阅读的议题。语文课程中的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可以是文本内容主题、意蕴文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亦或是言语表达、文体形式、语文知识方面的,也可是阅读力、思维力培养及其方式方法认知与训练方面相关的。但是,不管确定哪方面的议题,都要注意其之于学生、之于文本的适时性与贴切性,才具有合符教学实际的价值,也才能获得有益的教学成效。当然,如能按照阅读议题确定的原则与要点,尽可能的事先从阅读教学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上进行细化研究,设定出一个学期、年段甚至整个小学或中学阶段,次次不同、有序安排、螺旋上升,并能兼顾各个方面阅读训练目标整体的群文阅读系列议题体系,帮助实施目标明确、操作有序的阅读实践与训练,就将取得更为全面的大成效。

二、精准、多样地筛选阅读文本

群文阅读中的“群文”,即依据教学需要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通过精心选择聚合在一起供学生阅读的一组文本。选择一组文本的主要依据和同组选文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它们共同具有符合某次群文阅读活动议题的具体内容,可以借助这些具体内容的感知理解,围绕议题展开多层面多视角的阅读教学,使学生获得多样的不同见解和一些共识。

由此可见,筛选阅读文本是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一项既必要又艰辛的准备工作。它既要求选文的某方面内容具有符合某次阅读活动议题的鲜明特色,具备共性特征,一组选文的这些内容又最好能多层次、多侧面、多形式地反映相关议题的不同审视角度和欣赏特色。所以,筛选的阅读文本一定要精准、多样,以便学生能获得明确的共同认知和多样的独特感受。

三、恰当、精巧地设置阅读活动

群文阅读的主要特点是围绕议题开展实践性读议活动。由此,其活动的设置安排就成了实施教学的重要内容。每次教学从总体上看,大体上具有学生个体自主阅读与师生集体共同议论两方面的活动。这两方面活动的共同要求是围绕本次阅读议题,着重对所指向的文本重点内容进行充分的读议实践。不同的是:“自读”侧重于自我感知、形成见解,要求自由阅读、独立思考;“共议”侧重于共同交流、达成共识,要求相互借鉴、提升认知。

所以,教学活动的具体设置,首先要遵照课型特点和各方面活动的特性与实施要求,充分安排学生的读议实践,使之在充分实践的过程中,深入感受体验,形成独特的个人见解,以便通过交流比较,提升认知,达成共识;再者,要遵循学生智力发展的阶段性水平,认知思维的特点、规律与习惯,以及阅读文本和阅读议题的特色与难易等,切事适时、恰当精巧地设置与安排各项具体活动。具体活动的安排可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一定要切合活动的性质特点,适切恰当的时机,在恰当、精巧上下工夫。

四、精到、巧妙地进行读议指点

读议实践中的导引与点拨,历来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保证阅读实施、导引理解指向、拨正思维偏颇、达成正确认知的关键。所以,哪怕是围绕议题进行课堂实践为主的群文阅读,精到、巧妙的读议指点也显得十分重要。因为,不同学段学生在精读课上初步学到的阅读知识与方法,要在阅读实践中运用,可能都还不同程度地缺乏意识或不甚熟练,具备的阅读能力也可能还不够强,加之不同文本的难易、新奇与读过的课文也可能差距较大,等等这些现象都可能导致学生出现读议不畅、目标不明、理解偏颇、成效不大等问题,使教学活动达不到熟练方法、强化能力、提高智力、积蓄学养、为学生课外自主阅读奠基的预期目标。所以,各类教学都应加强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的导引与点拨。

阅读教学建议篇8

关键词:英语专业阅读阅读状况调查报告

1.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以调查问卷为主,以学生和教师面谈为辅。调查问卷共由三大块组成,第一部分为参与者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主要是针对学生阅读学习,第三部分主要是针对教师阅读教学的。在问卷设计上,既有选择题(单选或多选,对于具体的选项数目,有明确的注释),又有开放式的问答题;在参与者的涵盖上,既有专科生,又有本科生,既有男生,又有女生,既有低年级学生,又有高年级学生,以期全面了解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情况。调查时间为2014年6月10日至6月25日。

2.调查问卷的统计处理与分析

此次调查投放的问卷共计254份,有效问卷240份。在获得大量的统计数据后,利用excel表格对调查表进行统计处理。以学生的层次和年级为对比项,试图从学生的阅读动机、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策略和阅读难点及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侧重点等方面对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情况作全面了解。

根据调查问卷我们计算出以下数据:超出一半(52%)的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一般,学生阅读的动因主要是阅读兴趣和拓宽知识面。有40%的学生基本只阅读课本的阅读材料,78%的学生认为阅读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阅读主要难在语言知识(生词,复杂的长句等)和文化背景的缺失上,只有40%的学生会在英语阅读中,运用到图式理论。每个学生都存在一种或多种不良阅读习惯,如:回读、点读或边看边翻译。在与学生的面谈中,多数学生反映生词居多,背景知识匮乏,而且完全没有读后复习反思的习惯,无论是复习已阅读的文章的词汇,还是其中的文化知识和全文的行文结构。

在与老师的面谈中,了解到多数学生阅读自觉性不高,不会提前预习,更不会课后复习。而且老师基本没有督促学生进行读后的复习反思,更没有对他们的读后活动进行有效检测和评价。

本专科学生对于阅读的认识差别不大,只是本科生的专业基础相对扎实,认为阅读有一定难度的偏少。高年级的学生对于阅读的领悟能力更高,对教师和阅读提出了许多中肯、建设性的建议,如:多介绍背景知识、详细分析长句难句、生动教学、组织激发阅读兴趣的活动等。低年级学生在调查问卷中的开放式问题中,几乎没有提出任何期望。

3.统计数据的原因分析

从阅读理解方面看,学生主要是由于语言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将注意力放在对某个单词的猜测上,导致整个阅读速度减慢,影响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而且某些学生对语法的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在阅读中遇到长句或难句时,理不清句子中各层次间的语法关系,以致造成理解偏差。知识面狭窄和缺乏大量的阅读是阅读理解能力薄弱的重要原因。不良的阅读习惯和失当的阅读技巧影响到阅读能力的提高。

4.结论及建议

根据对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特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建议学生先通过阅读自己喜欢的素材,进行一定的知识积累(如:单词,文化知识的拓展等),增强自信,消除阅读的恐惧心理,进而循序渐进地阅读其他适合的材料,涉猎各种题材,拓宽知识面,再基于现有的水平,进行适度拔高。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挫败感,提高阅读兴趣。有了充足的背景知识,熟练地运用图式理论和恰当的阅读技巧,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定会得以提高,最终达到享受阅读所带来的无穷乐趣的境界。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调查中发现,不良的阅读习惯作为阅读的绊脚石,不仅减慢阅读速度,而且效率低下。回读、点读或边看边翻译是三种普遍的不良习惯,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习惯,将他们分组,深入了解他们习惯的养成和对现有习惯的反思,然后群策群力,共同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合适的解决方法,从而引导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课后复习阅读的习惯,根据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人的记忆与遗忘规律,人们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一定要及早、及时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只有按照这样的时间段巩固知识,才能取得永久记忆。第一阶段是在学习后的10分钟进行复习,第二阶段是在学习后的48小时内复习,第三阶段是在学习后的一周内复习。老师应让学生对复习更重视,增强他们的复习意识,养成读后复习反思的好习惯。

(3)活跃课堂气氛,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高年级学生对于阅读课程和阅读教学提出许多建设性的建议。他们普遍反映泛读这门课和精读这门课差别甚微,老师将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生词上,而对于背景知识和长句难句分析较少,很难带动他们提高到赏析文章的高度。他们建议在低年级阶段可适当地把重点放在词汇积累上,鉴于多数学生词汇量匮乏,可以选择性地对经典篇章进行详解。在高年级阶段,鉴于他们人生阅历的增长,通过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将重点放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已有的知识储备上,帮助他们运用适当的阅读技巧和策略,广泛阅读,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激发阅读兴趣。对于教材,他们基本满意,但希望老师以教材为本,推荐合适的阅读素材,实现广泛阅读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阅读教学建议篇9

一、指导自主阅读找出理解疑难点

任务型英语阅读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疑难进行主动探索,帮助他们积累一定的认知感悟。自主阅读感知运用能使得学生对阅读学习素材有更为深刻全面的印象,便于他们破解自身的理解难题。

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理解感知差异进行灵活选择和运用。建议学生在整体阅读感知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文本中的词汇短语进行概括,帮助他们形成语篇感知意识;鼓励学生运用记笔记的形式找出自己的理解疑难,帮助他们在了解自己学习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主动灵活运用;引导学生找出自己的阅读学习疑难点,鼓励他们从已有的素材信息中找出与之相关的信息,帮助他们活化认知感悟。通过自主阅读感知来发现理解难点,能为更好地设计相应任务准备物质基础。

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来找出理解疑难点,能使得他们对阅读过程有更为深刻的印象。例如,八年级上册Unit8naturaldisasters的“Readingaanearthquake”的阅读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在整体阅读感知的基础上,围绕“whichinformationdoyoufindfromthearticle?”划出理解疑难点。同时,可要求学生结合“whatarecharactersabouttheearthquake?”和“Howdoweprotectourselvesintheearthquake?”从文章中找出相关信息。通过这样的自主阅读引导来丰富教学过程,能使得学生带着问题质疑进行主动思考,帮助他们不断开阔知识视野思维。

二、提交理解问题促进探究自由化

要求学生搜集自己的阅读理解疑难问题,并通过提交的方式进行主动合作探究,是任务型阅读教学的核心。在引导学生找出自己的学习疑难问题中,不仅要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更应该鼓励他们带着主动性和激情,深化感知。

在引导任务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理解不同进行适当指导点拨。建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他们学习问题的不同主动提交疑难问题;建议学生运用同伴交流、小组讨论、师生对话等形式来进行合作探究,帮助他们在主动探究过程中不断调整感知方法,深化理解;教师主动融入到学生探究过程中,帮助他们在自愿、自由的探究过程中激活内生潜能动力。通过这样的自由化探究来引导主动交流,能使得他们在相互学习中掌握更为丰富的理解运用方法,促进知识技能不断内化生成。

通过自由化的合作探究来排解难题,更能够使得学生有深刻认知感悟。例如,在八年级下册Unit2travelling的“ReadingatriptoHongKong”教学中,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整体理解,通过提交问题的形式鼓励他们主动进行合作,帮助他们强化认知。同时,可要求他们围绕“whatdoyouknowfromthearticle?”进行同桌交流,帮助他们了解文章表达主题。可建议学生围绕“HowdoyouintroduceHongKong?”和“DoyouthinkHongKongisabeautifulplace?”进行小组讨论,帮助他们拓宽认知思维。以这样的方式来调整理解感知过程,能使得学生在主动交流中激活思维灵感,强化识记运用。

三、延伸阅读感知深化任务指导性

延伸任务阅读过程,让学生在自觉主动尝试运用和主动表达运用中深化理解,更利于他们主动接受和灵活运用。在延伸任务阅读感知的基础上,多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方式来灵活运用,能使得他们理解感知思维更为丰富,增强阅读学习的激情。

在延伸任务学习过程中,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任务探究过程和理解感知,多主动总结反思,帮助他们深化理解感知。建议学生尝试运用多元化的思维想象力进行主动表达,帮助他们升华理解感知;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各抒自见和大胆表达,帮助他们在拓展延伸的过程中不断调整理解感知思维方法;指导学生根据理解感知延伸阅读相关的背景知识素材来积累丰富语言文化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延伸阅读,更容易学生对任务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上所述,运用任务探究的模式优化阅读教学步骤,能使得学生在带着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和综合表达中发现问题,激发阅读学习激情。探讨任务步骤的优化更能够使得他们在相互学习运用中增强理解体验,提高综合实践运用能力水平,帮助学生积累丰富语言文化知识,满足全面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于峰丽.任务型教学在提高初中生英语交际能力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5)

[2]孟轲南.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设计[J].宜宾学院学报,2011(01)

阅读教学建议篇10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有效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关注学生语言阅读学习习惯和理解感悟能力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能力。这种有效性教学方式运用主要体现了如下特征:(1)阅读学习方法多元化,满足学生不同学习个性需求;(2)阅读学习习惯良性化,提高学生语言学习内在动力;(3)阅读学习过程任务化,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有效性阅读教学能够通过激活学生理解感悟思维潜能,培养学生正确学习策略和语言学习运用思维能力。

一、尊重学生学习个体差异,探寻多元化阅读方法

尊重学生、关注学生、了解学生,从学生的阅读学习差异中寻找“适销对路”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的阅读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得以体现。从学生的学习个体差异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方法入手,引导学生能够运用自主质疑默读,加深对语言文本的整体认知感悟;运用朗读,刺激大脑认知元神经系统加深理解感悟印象;运用阅读形式来概括文本素材的主题大意;运用分组讨论阅读,深化学生团队合作学习能力,增强学习认知体验。

学生在这样差异化的学习方法引导下,更能够激活自身的学习思维,形成多元化学习方法。笔者在《牛津初中英语》8aUnit1Friends的“ReadingBestfriends”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阅读学习方法来挑选适合自己的阅读学习方法。建议学生现在自主质疑默读学习基础上,划出各自的疑难之处。在此基础上,建议学生能够以同桌互问互答的形式围绕“Doyouknowsomethingaboutyourgoodfriends?”和“Howtolearnfromgoodfriends?”来进行阅读学习。

二、关注学生学习内在需求,培养良性化阅读习惯

学生的阅读学习方法会因人而异,而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则是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这种习惯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语言学习思维感知,起到熟能生巧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学习习惯,就是从学生的阅读学习形式、阅读认知过程、语言信息筛选、理解感悟表达等方面注意优化。首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整体认知感悟习惯,要求学生能够从文本题目、关键词汇等方面深入概括文本表达主题大意。其次,注意培养学生的合理高效的阅读学习速度,让学生能够通过默读思考、快速略读等形式来提高阅读学习速度。最后,培养学生带题思考阅读习惯,要求学生能够从阅读学习素材的结构等方面来深入思考感悟,形成严密的语言逻辑思维和整体知识结构。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阅读学习习惯,能够对阅读学习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像在《牛津初中英语》8aUnit3adayout的“Readingaroundtheworldinaday”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围绕文章表达主题,建议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语言学习习惯,通过圈点做笔记、带题思考感悟等形式来深化理解。要求学生能够在深入了解whydowethinktheworldbecomesmallerandsmaller?基础上,有效运用好阅读学习习惯。

三、注重学生学习理解任务,提高综合性阅读能力

有效性阅读教学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在增强认知感悟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与新课程英语教学所倡导的运用任务型阅读教学原则相一致。任务阅读教学,除了让学生能够有明确的阅读学习任务外,还能够让学生在任务学习探究过程中不断发现阅读学习问题,进而更好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生在任务阅读教学引导下,能够让学生的语言阅读学习思维更为广阔,能够让学生的阅读学习过程更为具体。通过围绕阅读进行教学,能够使得阅读教学的目标更为明确,便于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灵活运用。对此,教师可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要求,精心设计优化阅读学习任务,围绕主题信息、情节结构、语言表达、阅读反思等方面,来深入探究其中的表达主旨意图。同时,建议学生能够就阅读感悟积累来深化语言表达,让学生能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语言学习运用能力水平。

四、结束语

正如上所述,有效性阅读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阅读学习主观能动性为前提,突出任务阅读学习过程优化,帮助学生积累丰富语言学习文化知识,升华阅读理解感悟思维和感知。这种有效性教学策略应该从阅读学习方法、理解过程、综合能力等方面加以重视,真正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和综合运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