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财务造假对企业的影响十篇财务造假对企业的影响十篇

财务造假对企业的影响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44:31

财务造假对企业的影响篇1

关键词:ipo造假虚构业绩中小股东利益

一、引言

会计造假现象屡禁不止,目前在ipo市场上呈现愈演愈烈之势。由于造假企业上市之后没有足够实力来维持之前所包装的利润,最终会导致企业经营业绩大幅缩水,待企业完成上市,其业绩的本质也就暴露了出来,从绿大地到新大地,再到万福生科、天能科技等,不断有企业被曝ipo财务造假。造假行为严重损害了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本文通过对ipo财务造假动机、手段及危害进行研究,进而为治理造假行为提供一些可行的措施。

二、ipo财务造假的动机

(一)满足较高的ipo门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必须达到一定的门槛,即上市公司在近三年中的经营成果可靠真实,并保持连续盈利,具有较强的可持续经营能力,为了达到ipo的门槛,一些企业铤而走险对财务数据进行造假。要将自己近三年来的财务报告粉饰得完美,企业就必须要有良好的业绩和丰厚的利润。因此上市公司会尽可能地将企业的利润做到最大化,以达到上市的标准。而企业造假的成本,相比较上市后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企业对其财务报表进行造假的本质原因就是为企业谋取更多更大的利益。

(二)巨大的利益驱使。ipo会为企业带来大量的资金,有利于企业快速发展,很多企业都趋之若鹜。再加上地方政府、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的推波助澜,导致了造假现象的严重。无论在新兴市场的国家,还是在成熟市场经济的国家,企业通过支撑自己的股价可以更大程度地套取现金,再加上现在相关的制度、法律法规不健全且存在漏洞,企业便有了对财务报表进行造假的可能和动机。由于上市后,企业便可以公开地向投资者发行股票,募集大量的资金用于企业的发展,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盈利,对于一些想要做大做强、但是缺乏筹资渠道的中小企业来说,上市便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为此,一些企业便通过财务报表造假来达到上市的要求。企业在上市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的中介机构,例如:发行人、承销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和律师事务所等,发行人财务造假很难同时逃过保荐人、注册会计师、律师、资产评估师等多领域专家的法眼,但事实上,这些中介机构和发行人处于同一利益链条上。即便是知道企业存在财务造假的情况,有些会计师、律师也不会揭穿,甚至会帮助企业调整账户,使上市更有利,也使自己能够得到更丰厚的收益。

(三)造假成本较低。监管部门管理存在漏洞,监管机制薄弱给了企业可乘之机。而且,目前我国对企业造假的处罚相对过轻,这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企业通过对财务报表造假来达到上市条件的目的。另外,我国对包括发行人、注册会计师、保荐人等的处罚力度过轻和违法的低成本导致了相关利益方不惜铤而走险。如果上市成功,企业将募集到大量的资金,有关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相关中介机构也会分得到可观的收益。所以,当企业面对上市后巨大收益的诱惑,便会舍弃较低的造假成本,联合相关中介机构,把企业的财务报表粉饰得完美无缺。这也是导致企业财务造假的另一个原因。

三、ipo财务造假的手段

(一)虚增收入。收入是利润的来源、公司得以存续的基础,是决定公司能否上市的关键因素,虚增收入即虚增利润,因此几乎所有的财务造假公司都涉及虚增营业收入,进而达到虚增营业利润的目的。以万福生科造假为例,其2012年营业收入中的虚增额达到18759.08万元,由此带来虚增的净利润额达到4023.16万元。而在天能科技造假案中,通过伪造工程结算书和虚构销售回款等方法,公司共虚增收入8564万元,虚增利润3815万元,占当期利润的53.18%。

(二)虚减成本。成本费用是影响利润的另一重要项目,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以直接提高毛利率,因此利用各种方法降低成本费用成为很多企业ipo财务造假的手段。公司巧用会计政策的灵活性,减少对应收账款、存货等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以万福生科为例,万福生科原材料绝大多数是粮食,易于发生霉变,交易价格也易受到国外粮食交易价格波动的影响,很可能未来遭受损失。但对于1亿多元的粮食库存,万福生科似乎并未关注风险,2008―2010年均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这使其每年少计损失几百万元。新大地公司也是采用了虚减成本的方法来造假。其招股书显示,新大地2010年、2011年生产了大量的有机肥,而用于生产有机肥的茶粕占比仅为2.54%、1.28%,远低于45%的最低工艺标准。

(三)虚增资产。企业往往通过虚增资产来配合收入的增加,同时也满足了监管部门对上市净资产的要求。在虚增收入、虚减成本之后,必然要有对应的资产配合造假。例如,胜景山河虚构大量的存货。从2007年的12480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31174万元,短短3年的时间里,胜景山河的存货就增加了近2亿元。到2010年,胜景山河的存货甚至占到总资产的76.62%。在绿大地造假案中,绿大地公司虚构荒山使用权、灌溉系统以及土地改良工程等资产共计7011.4万元。

四、ipo财务造假的危害

ipo财务造假总体表现为企业出具不真实的财务报告,向社会公开虚假的会计信息。ipo财务造假不仅给企业自身带来严重的危害,也给广大投资者的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会危害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给涉及事件的机构和人员带来严重的后果。

(一)对企业本身的危害。虚假的会计信息不能正确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而上市公司据此而进行的经营管理和战略规划将偏离预定轨道,使决策失去了可靠性。财务造假使企业陷入恶性循环之中,掩盖了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使企业在上市后业绩大幅滑坡,削弱了公司的竞争力,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败坏公司的商业信誉,对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威胁。同时,财务造假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容易被监管部门查处而受到惩罚,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甚至会面临强制退市的风险。企业的经理人员、财务人员也会面临着法律的制裁。同时,一旦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被曝光,公司形象无疑也将遭受致命的打击。

(二)对投资者的危害。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广大中小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很容易受到企业虚假财务信息的蒙蔽。投资者选择这些造假上市的企业进行投资,面临着很大的风险,甚至有可能被骗的血本无归。可以说,企业造假影响最大的就是广大中小投资者。

投资者根据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了解其财务状况,企业所披露的内部信息是所有错综复杂信息的纽带。企业所披露财务信息本应可以真实反映一个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保护社会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保障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和正常运行。然而,一些企业为了谋取私利,蓄意操纵会计信息、掩盖其存在的经营风险,虚报经营业绩。投资者在虚假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股票申购,财务造假的公司在上市后由于不再粉饰报表,导致其财务业绩极速下降、股票价格剧跌,如果财务造假事件不慎被公布于世,还有可能导致企业股票一度跌停直至停牌,使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严重受损。随着时间的推移,ipo财务造假事件频繁发生,对投资者的信心也会造成巨大的打击。

(三)对相关机构的影响。在企业造假过程中,券商、会计师以及律师都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对企业推波助澜。一旦造假东窗事发,这些相关人士都将面临着严肃的惩罚,轻则失去从业的资格、面临着巨额的罚款,重则受到刑事处罚。

多数公司在ipo财务造假被发现后,很难再正常经营下去,甚至遭遇破产,这不仅给权益投资者的利益带来严重的损失,且银行作为其主要债权人也很难再收回其贷款,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ipo财务造假还涉及到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由于财务造假很难同时隐瞒多家中介机构,因此大多数的ipo财务造假都与中介机构密切相关。即使在财务造假的过程中没有中介机构的辅助,其也难逃失职之嫌疑。对于保荐机构,不但相关人员的证券从业资格、保荐人资格会被取消,单暂停保荐资格3―6个月,就会使保荐机构失去很多现有客户,更严重的是会使保荐机构失去市场信誉。除了保荐机构以外,对会计师事务所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在被查处严重失职后,很可能导致事务所分崩离析。

(四)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企业ipo财务造假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的合理秩序。近年来频频曝出的造假事件严重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信誉和形象,危害了广大股东的合法权益,证券改革迫在眉睫。

证券市场参与者主要包括证券发行人、证券市场中介机构和证券投资者等,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健发展与这三者密不可分,但是ipo财务造假会使投资者对企业的诚信道德失去信心,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再加上参与造假的中介机构,使得投资者成了孤立的被欺骗对象。逐渐地,投资者会对证券市场失去信心,最终演变成不再投资,这不仅导致了其他企业的上市融资难度增加,也严重影响和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我国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当今众多ipo财务造假公司存在的情况下,证券市场难以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反映国民经济状况的功能。

五、ipo财务造假的治理

(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查处造假行为有法可依。有关部门查处企业财务造假往往没有恰当的法律依据,各地处罚的标准也不尽相同,这些都给造假者以可乘之机。另外应尽快出台投资者保护相关法律,切实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投资者在面对造假企业时处于十分不利的位置,而此时,保护投资者权益的法律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加大对责任人的惩罚力度。处罚力度太轻,造假成本过低是企业铤而走险的一个重要原因。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财务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对于发行人的财务造假、利润操纵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而目前,被查出的造假企业依然堂而皇之地保留着上市资格,并没有被强制退市,这也说明了惩处力度过小。完善退市制度,将造假企业清除出市场,让其付出惨重的代价,是治理造假行为的有效手段,也是对其他企业的有效威慑。

中介机构在企业造假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甚至为企业出谋划策。对于参与造假的券商、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相关中介机构和相关人员应予以惩处,追究其责任,增加其违法成本。目前我国对于中介机构的处罚主要还集中在罚款、没收收入及暂停业务等方面,必要时应增加刑事处罚,这样才能大大震慑中介机构,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三)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治理财务造假现象,应该从企业自身做起。通过权力分配、权力制衡和信息披露等机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在公司内部控制机制上减少财务造假风险。目前我国企业中的监事会、独立董事等职位往往成为摆设,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关键职位由大股东把持,无法为广大中小股东发声。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应该充分发挥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对高管行为的监督作用,而不是仅仅将监督流于表面、流于形式。此外,还应当加强公司的内部控制,从财务信息的记录、审批到公布,都应当建立完善的制度,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在问题暴露时也方便追责到人。只有加强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才能够从根源上遏制日益猖獗的造假行为。

(四)推行注册制发审方式。企业之所以在ipo时进行造假,原因在于无法达到上市所规定的要求,而注册制恰恰规避了这一问题。为了达到监管部门对于利润、资产的要求,企业往往会对财务数据作假,以求顺利上市。而在注册制下,ipo对于企业资产规模、盈利状况、股权结构等不再硬性要求,只对企业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审核,所有的企业都有机会上市,这样也就使企业失去了造假的动机。当上市资格不再是稀缺资源时,企业便不会绞尽脑汁伪造数据。发审制度的改革是治理企业造假行为的一个有效手段。

(五)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在执业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且执行充分、适当的审计程序。企业在ipo时造假,往往是注册会计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结果,甚至有些时候注册会计师还亲自上阵帮助企业造假,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瞒天过海。其实企业造假的手段有时十分拙劣,例如万福生科虚构客户、虚构收入,只要审计时稍加注意便可发现。注册会计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帮助造假代价之大,在审计时保持谨慎性和职业道德,便能在很大程度上遏制财务造假之风。

六、结束语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部分,证券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信息披露真实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证监会严厉惩罚造假的企业产生了很大的轰动。企业ipo造假不可能完全消失,但是,如果能够从造假案例中汲取足够的经验和教训,由此有效地发展和完善我国各项法规制度,提高对于广大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意识,使得我国的证券市场不仅仅是上市公司攫取利益的场所,更是广大投资者投资的可靠渠道,那么,对于ipo造假的研究就是值得的。X

参考文献:

[1]周琳.基于ipo的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4,(14).

[2]张祥建.盈余管理、配股融资与上市公司业绩滑坡[J].经济科学,2005,(1).

财务造假对企业的影响篇2

一、企业财务会计被动造假的原因

1.利己屈从。

人是社会的一份子,其行为受到主观及客观两大因素的影响。主观即指内在的“自我需求”的影响,客观指受外在的所谓“集体需求”的影响。企业财务会计人员被动造假正是“自我需求”和“集体需求”共同影响的结果。其人为了自身利益往往会无原则的屈从领导的意见,而某些企业的领导为了自身或者企业的利益,往往会要求财务会计人员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有些财务会计人员不分领导意见的对错与否,只要不会对自己造成直接的不利影响都会选择“服从”,即使明知领导意见不对,但是为了不违背领导的指示以获取自身未来的长远发展,从而违背自己的心愿而被动造假。

2.心理防范。

被动造假是财务会计人员心理上的防范措施。现实工作中,有些财务会计人员对领导指示往往表现为无原则服从。究其原因,当财务会计在工作中面临财会纪律和领导指示相悖时,因害怕得罪领导就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恐惧,担心不执行领导的指示会被“穿小鞋”,并由恐惧到产生某种心理防范。财务会计人员为了寻求个人安全,为换取组织和领导的认同或信任而无原则服从,以期为自己提供职业发展的机会。

3.组织因素。

由于企业晋升机制不健全,导致部分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希望以获取领导的信任而不是以自身的能力和对企业的贡献来谋求发展。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财务会计人员要依附于企业组织而存在,并接受领导的暗示。有些财务会计人员出于保住工作“饭碗”及职务晋升等各种原因,会想方设法巴结领导,讨好领导,对代表组织的领导的各种要求惟命是从。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领导要求财务会计人员按照他们的意志执行时,或者当领导对会计工作上的问题作出某种暗示时,会计人员会被领导牵着鼻子走,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从而妨碍了财务会计正当职责的履行。

二、企业财务会计被动造假的危害

1.损害自我。

财务会计人员被动造假看似得到了领导信任,实际上为国家有关财务会计的政策法律法规制度所不容,为国家的财经纪律所不容,为社会公共意识所不容。他们的这种被动造假行为迟早会被发现而受到法律、法规、经济、纪律的处罚。当造假尚未被揭穿而法律尚未加于他们身上时,他们的心理并不安宁,总是在提心吊胆中过日子,担心灾难会突然降临,整日忧心忡忡,又何谈自我发展?财务会计人员被动造假,违背了财务会计职业道德。当他们在实施被动造假时,其行为是否违背职业道德要求在他们心里是非常清楚的,如果在工作过程中接受领导授意、指使或强令,违法办理财务会计事项,真实规范与伦理规范往往会在他们的思想上产生冲突。财务会计人员因被动造假,所蒙受的有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纪律的、经济的及个人事业发展上的多重损失,他们在领导的授意下实施被动造假,有百害而无一利。

2.损害企业。

企业领导授意或强令财务会计造假,不外乎要达到下述目的:一是虚列利润,为企业领导者的职务升迁、获取高额年薪或奖金铺路搭桥;二是粉饰企业的业绩,给企业的股东、意向投资者、商业银行以财务会计信息上的误导,骗取他们的信任,进而获取更多的投资资金;三是通过隐瞒销售收入或利润达到偷漏国家税收的目的;四是隐瞒利润,私设账外账,为本企业的员工“谋福利”;五是逃避各方面的管理与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43条规定:“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中的会计人员,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从业资格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63条规定:“如果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作为申报材料而不缴或少缴税款的,属偷税行为,税务机关可以处以偷税数额50%以上到五倍以下的罚款”。

企业领导授意或指使财务会计人员被动造假,向外虚假信息,随时都有“穿帮”的可能,一旦“东窗事发”,企业因此要蒙受巨大的损失。一是承担经济方面的处罚,若因企业财会被动造假隐瞒收入或利润偷漏国家税收,被税务部门查实后不仅要照章纳税,还要处以偷漏税款5倍以下罚款;二是降低企业信用等级,若因企业财会被动造假以骗取银行贷款,被查实后将被银行部门降低该企业的信用等级,这意味着该企业以后将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三是失去公众的信任,若因企业财会被动造假,向社会上虚假信息,随后造假又被揭穿,那么该企业就会失去公众的信任,大家都知道这家企业不讲诚信,从而不同它合作,将造成企业产品销售难,企业筹融资渠道被堵塞等困境;四是引发企业员工的混乱,若因企业财会被动造假,被监督部门发现,进而被新闻媒体曝光,那么该企业的形象就会严重受损,企业内部的员工就会人心浮动,甚至发生员工跳槽,导致该企业的人才流失。

3.损害国家。

诚信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基本准则,是市场经济的灵魂。财务会计信息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信息,一旦出现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被动造假,使得财务会计信息失真,将导致各项经济指标失真,如果不严加防范,任其滋生漫延,最终将导致国家经济政策与实际相偏离,影响国家经济方针政策的科学制定,由此还会引发民众对政府及国家的“信任危机”。

三、企业财务会计被动造假的治理对策

(一)追究企业财务会计被动造假的责任。

1.追究法律责任。

当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在领导的授意下违法办理虚假财务会计事项,并给企业、给国家、给社会、给股东、给投资者造成了损失,他就成了直接的违法责任人。尽管企业领导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法律是一种刚性的规定,法律不会因为财会人员被动造假,就会放宽尺度给予某种宽容。所谓“法不容情”就是这个道理。谁触犯了法律法规,并造成了严重后果的,相关人员都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受到应有的惩罚。对此,企业财务会计人员,不能存任何侥幸心理,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造假,都会受到法纪的惩处。切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2.追究经济责任。

经济责任是指“当事人基于其特定职务而应履行、承担的与经济相关的职责、义务”。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实施被动造假,违法办理财务会计事项造成了重大损失,亦应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203条规定:“公司在依法向有关主管部门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等材料上作虚假记载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由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据此,依法对财务会计人员受领导指使被动造假进行经济处罚,让他们承担经济责任是一种常见的追究方式。

3.追究道德责任。

道德是指依靠社会舆论、信心、习惯、传统和教育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行为规范的总和。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最基本的就是恪守诚信、不做假账。这些道德标准是财经法规、财会政策制度所不能替代的。一旦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因某种“被动的”原因出现了有违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他们就会受到舆论的谴责,他们在社会民众中的信任度也会大打折扣。

(二)完善企业组织管理机制。

1.健全对财务会计人员的奖惩机制。

守法经营的企业应采取一系列激励措施,使财务会计人员在本职岗位上做出贡献。一是对财务会计人员在财务会计工作中坚持原则,恪守会计职业道德,并取得了突出成绩的,应该大力表彰和宣传,树立正面财会典型,在企业中造就一种诚实守信、进取向上良好的氛围;二是给本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分配一定数量的股票或期权,通过这种激励机制,让他们成为企业的主人,将其个人物质利益同企业的健康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他们能够真正享受到与企业共发展带来的好处,树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观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企业服务;三是对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佼佼者给予职务晋升的机会,使其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四是建立惩罚机制,对财会岗位上出现重大差错并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应追究其责任,严重违纪者应坚决调离财务工作岗位。

2.提高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

要强调的是,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带头践行国家的财经政策和法律法规,恪守诚信,为本企业的员工做出表率,而不能逾越财会法纪所不许的底线,要知道“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一个守法的企业应该通过培训、进修、讲座等形式对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及职业道德素质。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在与领导或者同事的交往中,要通过自我行为的管理调节与人相处过程中的各种关系。企业财务会计人员要看清被动造假的后果和责任,牢固树立照章办事的原则,努力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在会计业务工作中提高法律水平,自觉与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

3.加大监管力度。

财务造假对企业的影响篇3

财务管理假设要想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同一性,即财务管理假设体系中的命题与概念结构中的其他命题一致。

(2)贡献性,即财务管理假设体系要能推演出若干有效前题,如果一个命题不能进行演绎推理,它就不可能成为财务管理假设。

(3)排中性,即财务管理假设不能相互矛盾。

(4)独立性,即财务管理假设不是从某一既定假设中推演出来的。否则的话,它就是一个定理,是必然的事实,而不是一个财务管理假设。笔者初步认为企业财务管理假设的内容有以下几项:独立理财主体假设、资金增值假设、货币时间价值假设、财务风险与收益相关假设、财务关系假设、利益分享假设、环境文化决定假设、财务可管理假设、财务理性人假设、持续经营假设。现就这些基本财务管理假设展开深入探讨。

一、独立理财主体假设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逐步成为相对独立的理财主体。独立理财主体假设的本质是企业以拥有法人财产权为依据,独立开展各项理财活动。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在宏观上通过制定法规、政策来规范、引导和约束企业的财务活动。因此,独立理财主体也是有条件的,而且受到内外环境的广泛影响,为了使财务理论更加简明,需要以假设的办法来说明独立理财主体问题。企业作为独立理财主体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标志,只有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国家不再作为企业的理财主体,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才算真正建立,因此,企业作为独立理财主体具有特别深远的意义。按照独立理财主体假设去设计运营,可以使企业财务管理活动逐步走向市场经济轨道。有的同志认为“财务主体假设解决的是财务人员为谁进行财务管理的问题。”笔者不赞成这种说法,我认为独立理财主体假设解决的是由谁来独立理财的问题,即谁是理财的主体。因为财务人员为谁进行财务管理的问题的含义是广泛的,既可以说是为企业理财,也可以说是为投资者理财,为员工理财,为国家理财。如果这样来理解,那么企业理财主体将不呈一个,而是多今。这显然是说不通的。

二、资金增值假设资金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资金具有增值特征是由社会环境及其内在机制决定的。虽然有的企业资金能增值,有的企业资金反而减值。但是财务管理必须假设资金是增值的。在市场经济下无论企业目标或企业财务目标是什么,也无论它如何表述,都与资金增值有关。如果企业理财不以资金增值为前提,那么企业财务管理就根本无存在的必要。这一假设为企业以最少的投入,争取最大的产出,力争1氏成本,实现高利润创造了条件。这也成为企业进行各种财务决策,编制财务计划,加强财务控制的理论先导。资金增值假设要求企业在进行每项财务活动之前,首先考虑能否实现资金增值,影响资金增值的因素有哪些?资金增值额是多少,增值水平的高低等一系列问题。在此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去实现资金增值目标。笔者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本质就是谋取资金增值。企业的一切财务管理活动都与谋取资金增值有关,就是收益分配活动也是谋取资金增值循环的终点和新的起点。

三、货币时间价值假设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货币时间价值假设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项假设。人们假设货币是按一定比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值的,尽管事实上并非如此。而且不管货币资金是转化为产品还是转化为固定资产,都是按同样标准计算货币时间价值。货币时间价值假设是促使企业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增加价值的基础。货币时间价值的实质是“人类用愈来愈强的能力改造自然界进行扩大再生产,为社会创造累积的财富随时间的推移日夜增加。”货币时间价值假设是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前提,它要求企业无论是投资活动,还是筹资活动以及资金分配活动都要注意降低成本,实现企业资金的不断增值。货币时间价值假设也是货币资本市场得以有效运行的前提,而如果没有有效的货币资本市场,也就没有真正市场经济意义下的企业。因此,企业财务与货币时间价值假设密不可分。至于各种与货币时间价值假设有关的现值、终值、利息、利率的计算,都是这一基本假设的有效应用和发挥。

四、财务风险与收益相关假设现代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财务活动充满着各种财务风险。我们已经初步知道企业财务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每个企业都要在财务风险与收益之间作出选择。高收益,高风险;低收益,低风险。财务风险与收益相关假设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前提,值得深入探讨。企业财务是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运营的,因为经营结果的不确定,就带来了财务风险。不考虑企业财务风险的理财活动是一种盲目的活动,不能有效排除或避免财务风险的理财活动是一种低水平的活动,因为有些财务风险是可以避免的。既然财务风险是由于未来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因此,财务收益与风险的关系也就难以完全定量化加以分析认识。所以财务风险与收益相关假设也就有存在的必要性。由于财务风险的存在及财务风险与收益相关假设作用的发挥,企业理财才充满生机与活动力,才有丰富多彩的数量化的现财分析方法,才有各种各样的筹资与投资活动。由于人们不断地对财务风险与收益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索,这也大大深化了理财理论与方法,许多著名的理财数学模型都与财务风险与收益相关假设有关。

五、财务关系假设财务关系是由于财务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它是客观存在的。处理好各种财务关系也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财务关系假设是搞好财务管理的前提。令人遗憾的是在我国虽然早就提出处理好财务关系的财务理论,但对这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不多,大多停留在雷同的描述性叙述这一水平上。其实财务关系理论的升华完全可以上升为一门《企业财务关系学》。“财务关系行为体之间的竞争是财务关系运行的最基本状态;财务关系行为体的相互合作是我国社会主义财务关系的一个基本特点:财务关系行为体间的矛盾和冲突,是财务关系运行的客观现象。”只要有财务活动就有财务关系,而如何处理好财务关系也确实关系到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到相关方利益实现,也关系到整个经济的协调发展。财务关系随着经济环境、经济关系的变化而会改变。如何处理好财务关系既要考虑社会经济关系的:吠况,又要结合企业财务文化作出灵活的选择。在我们考虑企业财务关系问题时,相关方的角色和利益都要考虑进去。只有同时考虑相关方的利益,才能使各方都有所得,也才能增加整个社会的总体财富。

六、利益分享假设企业既是一个经济实体,也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企业财务利益的取得,既要靠投资者注入资本,又要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同时也离不开债权人在资金上的支持,国家也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了最基本的安全保障。因此,当企业取得财务利益时,要在相关各方做好分配工作,要做到利益上的均衡,而不是只顾一方而忽视其他各方的利益。只有做到利益分享,企业才能得以持续发展,各方的情绪才能稳定,并对企业充满信心。也只有这样,企业的声誉才能提高,才有可能得到更多的资金去扩大生产经营。可见利益分享假设对于企业理财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做好利益分享工作,各个国家、企业并无统一的标准。分享原则以不断使企业价值增值、凝聚力增强为目标,至于具体方式方法、标准,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当然利益分享是一个敏感问题,影响因素众多,而且受国家法律、各种契约和内部财务制度的约束。因此,利益分享在一段时期内应保持稳定和规范。但随着情况的变化,应作相应调整,这样才能保持协调平衡,均衡发展。

七、环境文化决定假设企业财务管理是处在一定的环境、文化之中的,环境、文化对企业财务管理往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经济环境影响企业财务的规模的质量,市场环境影响着企业财务的内容及活动方式。法律环境制约着企业的财务行为。技术环境影响着企业财务活动的水平和效果。而文化环境亦会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持久的深远影响。因此,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要对理财环境进行充分的研究认识,在认清形势的基础上开展各种财务活动。企业理财是在一定文化背景基础上的一种理性活动。因此不应与自身的文化传统有明显的对立与冲突。当然,环境、文化都会改变,但其变迁绝大部分是缓慢的,特别是文化的变迁更加缓慢。只有理解尊重环境、文化,企业财务管理才能取得成功,这就是环境文化决定假设的本质。虽然说企业财务对环境、文化也有影响,但每一个具体企业的影响力是有限的,不具有决定性质。一个企业欠债不还不会形成严重的“三角债”问题,不会影响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但如果“三角债”泛滥,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都要受到它的严重影响。

八、财务可管理假设虽然财务活动纷繁复杂,人们对财务现象的认识还很肤浅,但财务还是可以加以管理的。因为财务活动作为人的一项基本活动,是可以按人的意志加以控制的。既然财务活动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就必然会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人们在不断研究财务问题,在不断实践着如何管理好财务活动。因此,财务基本上是可以加以管理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理财水平的提高,财务活动被人们科学加以管理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大。财务可管理假设的含义之一是要求每一个理财者都要对企业财务活动严格加以管理,提高理财水平和理财效益。而且财务管理在众多的管理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这一假设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理财的重要前提。

财务造假对企业的影响篇4

关键词:财务报告;会计准则;质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F8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5-0089-02

一、财务报告的定义及其作用

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财务报告反映的信息,是企业经营者了解经营情况、实施经营管理和预测未来,进行经济决策不可少的经济信息之一;是沟通投资者、债权人等使用者与企业管理层之间信息的桥梁和纽带;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有利于财政、工商、税务和审计部门加强对企业的检查、监督,同时也是出于对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保护的需要。

二、影响财务报告的外部因素

(一)会计理论、会计准则本身的适应性

1.会计确认基础具有主观性。权责发生制在解决了收入与费用配比问题的同时,要对一部分资产的价值进行确认。这种确认需要会计人员根据经验进行估计和判断,其结果有可能偏离实际情况,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于同一经济事项不同的会计人员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其结果也不同,这都会对财务报告产生很大的影响。

2.会计计量基础具有局限性。货币计量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旦发生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会扭曲,不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状况,误导投资者;另外,企业有一些信息难以用货币计量,如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被排除在财务报表、报告之外,使用者不能获得这些信息,导致经营者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等。

3.会计准则本身的不完善。2007年财政部修订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对财务报告规定做出了修改和调整。但是新准则在对会计信息的处理上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数据信息的历史性与决策活动的未来性之间的不对称;对人力资源、知识产权、产品质量水平、客户满意度、企业文化等软资产信息披露不完备;企业的信息披露周期过长,都对财务报告的质量产生影响。

(二)会计政策的选择

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给企业留下了一定的弹性,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权也会加大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可能性。会计政策的选择要受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

1.负债因素的影响。企业的债权人往往运用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数据来监督债务合同,以节约成本,限制管理人员的行为,保护自己的利益。债务合同中一般又要求企业保持一定的流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等表明变现能力或偿债能力的条款。而管理当局会选择对其有利的会计政策来完成上述会计数据指标。即使企业没有债务合同,为了争取商业信用合伙的信贷资金,企业管理当局有可能采用有利于收益增加的会计政策。

2.政府因素的影响。企业管理当局选择会计政策时,政府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税收。企业所得税的征收一般是以利润为基础,由于不同的会计方法会影响到企业的所得税,公司管理人员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必然会考虑到该方法对税负的影响。二是政府的关注,企业的巨额盈利会受到政府的特别重视,政府可能会采取一些不利于企业的限制性政策,企业管理当局为避免政府利用数据来限制企业,往往会采取递延利润或降低受益的会计政策。

因此,会计政策的选择可能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也可能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还会增加审计判断难度。

3.其他机构的影响。当今市场是一个息息相关的市场,任何一个个体或组织都不是单独存在的,都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企业作为市场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更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

(1)外部监督机构的影响。在市场上,如果外部监督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那么市场上稳定的秩序就会被打乱。目前市场上有一些违法的案件,如在招股说明书中作假的不法行为,监管机构没有及时发现。而交易所对上市财务报告的披露的监管主要是在持续披露阶段,对于持续财务信息披露的载体――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的审查,采取事前审核的办法。由于时间和人力的制约成了事实上的审查不严,不能及时发现问题。长此以往,使得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的要求上越来越放松。

(2)中介机构功能的错位。现在的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要和很多的中介机构接触。如果中介机构在财务报告披露的问题上和上市公司一起与监管部门周旋,使监管者在专业水平上处于劣势,也会增加监管难度,从而对财务报告质量的保证更难。

三、影响财务报告的内部因素

(一)经营者的利益

企业的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股东利益最大化。经营者在管理企业中出于自己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也可能会在财务报告上一些虚假的信息。

1.经营者的个人利益。在经营者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都与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密切相关的情况下,财务报告的利益动机是难以避免的。从个人经济利益考虑,经营者的报酬和工作保障与利润指标联系在一起;从个人政治利益考虑,一些企业负责人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会编造虚假财务信息,虚增业绩,要求会计在财务报告上提供不实的信息。

2.企业利益。从维护企业利益出发,经营者会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通过企业政策的选择和利用财务报告的不同部分来描述企业的策略,这种选择与描述对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则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工作业绩的考核

1.企业的目标业绩。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目标,能否达到其目标,则成为评价其工作的重要标准之一。企业的经营业绩的考核指标一般以财务指标为基础,其编制离不开会计数据。考虑到报表所产生的影响,经营者往往会对其财务报表进行包装、粉饰。

2.员工的业绩考核。员工的工作就是通过努力完成管理者制定的目标。公司为了激励员工,会采取激励措施,这种环境下,财务报告失真是不可避免的。

(三)内部控制的缺陷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保证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公司治理结构上的不完善,导致上市公司存在较为严重的内部操纵现象,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不能真正起到对公司经营管理层应有的控制作用。企业会计监管有可能随着企业经营者的意志而改变。对财务报告的质量产生负面的影响。

(四)市场竞争给企业造成的压力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市场需求矛盾较为突出,有些企业被迫采取减产或降价等措施,其结果会造成利润下降、筹资能力减弱、成长趋缓、资本市场发展受阻,这些不利因素最终都将反映在公司的财务报告中,有的企业为了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人为的编造财务数字,使得财务报告的质量下降。

四、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的方法

(一)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

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首先应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监督管理机构,从机制上防范公司管理层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具体如下:上市公司董事会应设立主要独立董事组成并担任负责人的审计委员会,全面负责与公司有关的审计事宜,通过审计委员会持续检查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和财务内部控制,保证公司采取报告过程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从而促进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减少董事会与高层管理人员的交叉任职,使董事会的职权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建立监事会并保证其独立地位,提高监事会的监督功能,监事应具备法律、财务、会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或工作经验,能够独立有效地行使监督权;完善内审机制,提升内审人员地位,立法保障企业内审人员的工作权,并建立企业内部审计与证券监督管理部门之间的通报机制。

(二)进一步完善经济法规

国家在2007年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将对我国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提高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他的法规也在不断的完善中。在完善中要注意保持各项有关会计的法律、制度的一致性;对新出现的不确定的经济交易和会计事项尽早出台配套法规;证监会要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的格式与内容,以充分披露财务信息外的其他决策所需信息,尽可能传达出上市公司真实的价值与风险。

(三)加大对虚假信息的查处和惩罚

上市公司敢于进行违规操作,社会中介机构敢为上市公司造假,其主要原因是造假获得的收益远远高于为此付出的成本。证券交易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要秉持正确的态度,要对广大的投资者负责,依法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核查,要加大对虚假信息的查处。对发现有虚假信息的上司公司不仅要追究经济责任,如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高额罚款、实行市场禁入等,情节严重的还应追究有关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对参与造假的社会中介机构应予以重罚至吊销营业执照,并限定相关从业人员在规定的期限内甚至永久性不得从事相关职业直至追究其刑事责任等。同时,要对因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而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进行赔偿,从根本上杜绝违规事件的发生。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及职业道德

财务造假对企业的影响篇5

根据myers的融资优序理论,企业融资应当首选内源融资,然后外源融资,即以“内源融资优先,债务融资次之,股权融资最后”的融资次序。现阶段,我国制造业企业内源融资并不能完全满足企业资金的需求,还需借助外源融资才能做大做强和实现企业转型。我国的金融体制属于银行主导型,银行信贷融资形式在我国融资活动中比较成熟,同其他融资方式相比较,信贷融资具有融资速度快,融资成本较低,还款期限可协商,融资风险较低等优点,因此银行信贷融资在我国企业融资中占有显著地位,成为缓解制造业融资困境的良好渠道。本文在回溯有关信贷融资文献基础上,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和定量实证研究。根据实证结果,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与企业融资能力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缓解融资困境的相关建议与方法,为企业自身增强信贷融资能力和做出正确的融资决策提供方向。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企业做为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一个组织单元,其各方面活动都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影响企业信贷融资能力的因素同样包含外在因素也涵盖内在因素,其涉及宏观社会经济因素,银行与企业关系因素,企业自身因素等方面,其相互共同作用影响着企业的信贷融资能力。银行信贷资金发放时较多考虑企业自身因素,首先是盈利能力。盈利能力的高低成为企业能否获取效益的衡量标准。盈利能力也是企业偿还信贷资金和维持信用的保障,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偿还债务资金能力就越强,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越小。盈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还可抵御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给企业信贷融资能力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假设:

假设1:企业盈利能力同信贷融资能力正相关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银行为防止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带来的损失,以及弥补风险损失或增加信贷融资效益,在对企业受信时可能会采取提高利率或提高抵押品价值手段。基于此银行在设定信贷条件时会考虑企业规模,一方面企业规模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获得信贷资金,另一方面企业规模的大小关系到获得信贷融资额度的大小。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企业规模越大,银行对企业的信任度越高,受信风险越小,企业则可获得较好的信贷融资条件和资金。因此假设:

假设2:企业规模同信贷融资能力正相关

为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和预期收益,银行授信前既要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又要考虑企业资产结构的布局。企业良好的财务条件是信贷谈判中一个重要筹码。资产结构可较好的可反映企业的资产的流动性和资产风险等财务状况。如企业拥有可供抵押的资产份额和质量对博得银行信任度能起到一定作用。衡量企业资产结构的指标一般有资产负债比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等。如企业资产负债率较低,说明负债总额较低,资产总额较大,表明企业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条件下,企业有着较强的偿债能力,短期之内不会面临破产清算的危机,这也就间接促使企业履行偿还信贷资金的责任和反映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度。合理的资产结构有助于企业获取信贷资金,甚至可以享受较低的信贷利率优惠。因此假设:

假设3:企业偿债能力同信贷融资能力正相关

发展是企业实现盈利和获取预期效益的根本途径。银行可通过企业的发展潜力分析企业的成长性和粗略估计信贷资金回笼与取得预期收益的保障程度。企业未来发展潜力越好,受市场接纳度越高,则对信贷资金还本付息的可能性就越大,银行的信贷资金也就越安全,从而企业从信贷机构获取信贷融资的能力也就越强。因此假设:

假设4:企业的发展潜力同信贷融资能力正相关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程度,经济周期和社会文化等都会对信贷融资成本和信贷融资契约的履行产生影响。市场化程度越高,经济发展水平越高,金融发展程度越成熟,社会诚信制度越健全,各经济主体之间信任关系越稳定,则信贷资金来源显得越充足,信贷资金市场运行更健康,公平和安全,企业信贷融资环境就越良好,其对增强企业信贷融资能力间接产生正面影响。因此假设:

假设5:市场化程度指数与信贷融资能力正相关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本文选取制造业上市公司2006年至2010年年度财务报告数据为研究样本。在样本的选取过程中剔除了如下公司:(1)剔除被归为St、*St、S*St、SSt、pt类的上市公司;(2)剔除财务数据异常或者财务数据不完整的公司。经过上述筛选,最终获得631家上市公司共3155个样本观测值。公司财务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市场化进程指数来源于樊纲《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09年报告》。本文采用e-views统计数据软件和eXCeL表格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变量定义和模型建立本文选取变量如表(1)所示。选取贷款比率作为反映企业信贷融资能力的指标,以此作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盈利能力反映企业资本增值能力,涉及偿还信贷资金的保证度,净资产收益率是反应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则采用其作为反映企业盈利能力指标。一般而言,企业规模越大,企业获取信贷资金的可能性越强,根据学术界采取的方法,选用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作为企业规模指标。从上述理论分析中,资产结构可反映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财务风险和偿债能力情况。信贷机构为了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回笼,在对信贷资金发放资格审查时会对企业的偿债能力产生偏好,因此选用资产负债率作为反映企业资产结构对信贷融资能力影响的指标。企业发展潜力越强,信贷机构的信贷资金越有保证收回和获取预期的信贷收益,因此选用净利润增长率反映企业综合发展潜力。市场化进程指数是对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法律制度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本文选取的市场化进程指数来源于樊纲《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09年报告》,其中2010年数据根据二次平滑指数法得到。根据以上理论分析和变量的确定,本文建立如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Loan=α+β1Roe+β2Size

+β3Dar+β4Growth+β5market+ε

注:Loan为被解释变量,α为常数项,β1―β5为回归系数,ε为随机干扰项。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根据表(2)描述性统计结果可看出,企业获得的信贷资金比率较低,均值维持在19%左右,制造业企业的融资环境并不理想。

(二)回归分析依据前文建立的回归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如下回归结果,详见表(3)。可以发现,各解释变量在1%或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通过了检验,模型的显著性检验也在1%的水平下得到检验。但模型的拟合优度只有36.37%,拟合度欠缺优良性。从每一项影响因素来看,除了与前文提及假设H6相违背之外,其余假设均得到了验证。(1)制造业企业盈利能力同其取得信贷资金成正相关。线性回归结果中,金资产收益率t=2.445,在5%的水平下通过了检验,回归系数为0.063,假设H1得到验证。制造业企业盈利能力为企业偿还信贷资金奠定了保障,其盈利能力是对拥有较好的市场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反应。企业盈利能力同信贷融资的关系表明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企业盈利能力越强,企业将在很大程度上获取信贷资金的发放。(2)从线性回归结果表中可知,制造业上市公司企业规模t值在5%的水平下通过验证,且回归系数为0.008,因此验证了前文提出的假设H2:企业规模同信贷融资能力成正相关。企业规模越大,企业获取信贷资金的能力就越强。虽然企业规模同信贷融资能力成正相关,但对信贷比率的解释贡献度并不突出,这可从其回归系数0.008中看出。因此本文认为在同其他影响因素相比较而言,企业规模是重要因素,但其重要程度不如其他因素。(3)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决定了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从上述线性回归结果中可看出,企业的偿债能力t=17.690在1%的水平下通过了检验,回归系数为0.312.这就验证了前文提出的假设H3:企业偿债能力同信贷融资能力正相关。任何一家企业举债筹资就等于承担了一项契约性的责任,契约性责任是财务风险的实质,企业偿债能力的高低事关这项契约的履行结果。企业偿债能力越强表明企业财务风险相对较小,企业归还信贷资金的能力越强,银行发放的信贷资金也就越安全。因此企业获取信贷资金能力就越强,甚至还能享受额外的信贷优惠。(4)企业发展潜力是未来收益的现实表现,债权人可以根据企业发展潜力判断企业拥有的实力和判断未来资金的回收程度,从而做出正确决策。对于企业自身而言,良好的发展潜力能对企业发展壮大和创造收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就直接向外界传递了企业的借贷资金的安全性。从上述线性回归中,可以看出企业发展潜力t=0.806,在5%的水平下通过了检验,回归系数为0.023,表示企业的发展潜力同企业的信贷融资能力成正相关。因此前文提及的假设H4:企业的发展潜力同信贷融资能力成正相关得到验证。(5)从上述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中可知,市场化进程指数t=-3.029在5%的水平下通过检验,但是其回归系数为-0.004,这表明市场化进程指数同企业信贷融资能力成负相关,或者是市场化进程指数对企业信贷融资能力的解释度太低。上述结果同前文提及的假设H5:市场化程度指数与信贷融资能力成正相关相违背。市场化进程指数是对不同地区社会,经济,法律,金融发展水平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程度,信贷资金分配的市场化等因素都是衡量市场化进程的指标。市场化进程指数较高的地区,金融发展程度较为良好,信贷资金源头丰富和充足,且受到的政治干预较小,信贷资金将会流向收益良好,风险较小的企业。上述实证结果同前文提及的假设相违背,原因在于选取的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中大多数属于中小企业,而我国中小企业在信贷资金的获取上受到较多的限制,信贷机构对中小企业存在歧视和排斥。较高市场化进程指数地区会压缩对其的信贷融资。我国市场化进程指数总体而言并不高且各地区的差异很大,金融法律制度不健全,存在非正规化的融资现象,这就给信贷市场的有效化带来了阻碍,给制造业企业的融资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财务造假对企业的影响篇6

关键词:虚假会计报表识别防范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会计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会计报表的提供者能否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信息不仅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形象,也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识别和防范虚假会计报表十分重要。

一、常见的会计报表造假的方法

1.1通过挂账

有些企业为了达到利润操纵的目的,则故意不遵守规则,通过挂账等方式降低当期费用,以获得虚增利润的目的。例如大部分企业在自行建造固定资产时,都会对外部分融入资金。而借款需按期计提利息,按会计制度规定,这部分借款利息在在建工程没有办理竣工手续之前应予以资本化。如果企业在建工程完工而不进行竣工决算,那么利息就可计入在建工程成本,从而使当期费用减少。

1.2通过折旧

固定资产正确地计提折旧,对计算产品成本(或营业成本)、计算损益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在影响计提折旧的因素中,折旧的基数、固定资产的净残值两项指标还比较容易确定,但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确定上却较难把握,许多企业就借此做文章,通过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式来进行利润操纵。

企业通过虚增利润不外乎是希望通过提升企业业绩水平来获取本不能获得的经济利益。

虚减利润除了可减少纳税之外,还可以将以后年度的亏损前置于本年度,回避企业连续多年亏损的事实。利润均衡化可以塑造企业生产经营稳定的外部形象,以获取较高的资信等级,为对外筹措资金打下基础。

二、虚假会计报表产生的原因分析

2.1会计信息不透明

会计信息不透明以及会计信息使用者拥有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内部向外部隐瞒信息或者进行欺诈,会计报表粉饰也就成为可能。

 2.2企业为了获取投资者的奖励或者信任

 经营业绩的考核,不仅涉及到企业总体经营情况的评价,还涉及到企业厂长经理的经营管理业绩的评定,并影响其提升、奖金福利等。为了在经营业绩上多得分,企业就有可能对其会计报表进行包装、粉饰。可见,基于业绩考核而粉饰会计报表是最常见的动机。

2.3为了取得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

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债权人在发放信用时必然会从控制风险的角度出发,不愿向经营亏损严重、财产担保不强、资信状况差的企业提供信用。因此,一些企业为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或其他供应商的商业信用,经营业绩欠佳、财务状况不健全的企业,难免要对其会计报表修饰打扮一番。

2.4为了发行股票的需要

根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必须连续三年盈利,且经营业绩要比较突出,才能通过证监会的审批。此外,股票发行价格的确定也与盈利能力有关。为了多募集资金,塑造优良业绩的形象,一些企业甚至不惜虚构利润,多交所得税,以“证明”其盈利能力。

2.5偷税、漏税的目的

对于一些私营企业来说,纳税是其粉饰会计报表的主要动因。企生所得税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通过纳税调整,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再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而得出的,因此基于偷税、漏税、逃税、减少或推迟纳税的目的,企业就会去调整会计报表。

2.6会计报表造价成本低、惩处力度小

制作虚假会计信息成本很低,伪造一套完整的交易事项所需凭证的成本对一个企业来说小到可以忽略,虚假会计信息被发现的可能性很小,原因在于虚假会计信息使用人的非专业性,即使虚假会计信息被专家或者透彻掌握会计原理的使用人发现,虚假信息制造者受到的处罚与取得的效用相比显得微乎其微,法律责任极小或者没有,处罚力度也很小。

三、虚假会计报表的识别及防范

3.1虚假会计报表的识别方法

3.1.1财务分析方法

具体包括财务报告的审计报告、会计报表附注和会计报表。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是否真实地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等发表的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对于投资者而言是风险最大的。会计报表附注主要解释上市公司所采用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列示会计报表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等。了解上市公司所采用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情况、变更原因以及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这对于判断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反映其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真实程度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计算各种财务指标。

 3.1.2基本面分析方法

 包括宏观经济分析、行业现状和前景分析、公司在行业的位置、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能力、公司的经营策略、公司的市场份额和声望等。

3.2虚假会计报表的防范措施

3.2.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相关部门应制作一套可操作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对企业主管领导、企业管理当局、财务会计人员加强思想教育,培养正确的企业发展观、价值观,树立正义感,反对一切向钱看、好大喜功的错误思想,从思想上斩断会计报表粉饰的动机根源。

3.2.2完善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的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在适应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其灵活性与滞后性,给会计报表粉饰减少真空地带。

3.2.3调整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对于公司治理较好的公司,可以较多的依赖财务报告中的数据来评价其经营状况与发展前景;对于公司治理较差的公司,不能依赖其财务报告中的数据来评价其经营状况与发展前景。通过绩效评价体系的调整、完善,粉碎企业企图通过粉饰会计报表达到“一俊掩百丑”的梦想。

3.2.4加大惩处力度,增大企业违规成本

在当前会计造假现象泛滥,以至严重干扰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加强国家监督,严格贯彻、实施《会计法》等相关法规,抓住那些粉饰会计报表的典型单位、典型责任人,特别是那些指使、强令会计人员做假账、编假报表的单位负责人,严格按照《会计法》的规定从严处理并公诸于众,从经济与名誉等社会效用上增大企业的违规成本,对那些造假分子形成巨大的威慑力量。

参考文献

财务造假对企业的影响篇7

(一)信贷企业资料的真实性难以分辨在向商业银行进行贷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企业为了更加容易获取商业银行的贷款提报虚假材料,虚假财务报表。甚至有一些没有职业操守的银行工作人员,不顾银行的利益和发展,为谋取私利帮助企业提供虚假报表,规避法律风险和信贷管理制度,财务报表数据是银行信贷决策的主要依据,虚假的信息和资料往往会对银行的信贷分析造成严重的影响、给银行造成重大损失。

(二)盲目相信财务比率分析结果财务比率指标是用来衡量授信对象是否具备授信的标准,然而盲目相信财务比率分析结果是片面的。很多银行却恰恰犯了这种错误,银行认为企业的各项指标良好,但是这并不能保障借款人或者保证人的现实财务状况不佳,没有按时还贷的能力。而且由于财务指标是静态的指标,不是动态的,所以很容易受到操纵,信贷人员如果分析能力不佳,就不会认识到这一点,而盲目对比财务比率结果,造成了财务报表分析技术有而无用。

(三)财务报表分析与质押、抵押贷款脱节银行信贷人员综合素质和长期以来工作的影响,导致财务报表分析流于形式,注重信用贷款,但是对担保贷款中的质押贷款和抵押贷款不够重视,只对其进行形式审查而非实质审查,这就使银行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导致银行存有大量的贷款坏账。同时,对于贷款的前期调查商业银行非常重视,但是后期跟踪调查不足,导致了企业的情况发生变化时银行难以及时掌握情况,造成了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与银行的财务报表脱节,而财务报表分析就会出现片面甚至不合理的情况。

二、掌握财务报表分析对信贷工作的影响

(一)对企业资料严格把关财务报表分析对银行的信贷工作有着重大的影响,基于目前存在较多信贷企业提供虚假材料的情况,银行要对企业提供的资料进行严格把关。首先要加强对银行信贷内部人员加强监管,一旦发现其帮助信贷企业造假,严惩不贷。其次,应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的企业贷款信用制度,无论信贷企业诈贷了任何一家银行,立即会在系统中对该企业形成不良信用记录,如此一来,会对企业的贷款行为形成较为有力的约束,从而有利于银行信贷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改善分析财务比率片面化财务比率银行对企业的授信程度进行衡量的一个重要标准,但对财务比率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不应该片面化,不能完全信任财务比率。相应的,应该对借款人以及保证人的财务状况进行实质的、多方面的了解甚至是调查,以保证后期其有足够的还款能力。同样重要的是,要提升银行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静态的财务比率可以作假,有足够专业水准的工作人员大部分会及时发现财务比率中的问题,从而使银行避免遭受重大的损失。这对银行是百利而无一害的,避免了财务比率片面化即相当于无形之中给银行加上了一层保护盾,能够使银行的信贷工作有很大程度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财务报表分析与担保条款相结合财务报表对银行的影响力,不可否认,是不可估量的。但在银行的审查过程中,财务报表是形式审查,不能完全保证其正确性。对形式的补充即为实质,而担保贷款恰恰弥补了财务报表的缺憾,在财务报表分析中,应当重视质押和抵押贷款,不仅对其进行贷前调查,更要在贷后进行及时追踪。贷后的追踪才是最重要的,这是由质押或者抵押贷款的特点所决定的,质押或者抵押贷款的目的就在于保障银行在贷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而享有的优先受偿权。于是,银行应当在此方面加强人才培养,改善银行工作人员单一的知识结构,至少在这一方面能够掌握财务报表分析与质押、抵押贷款之间的关系。这将大大减少银行的呆账、坏账,使银行的资金流动性更高,更加有利于银行的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财务造假对企业的影响篇8

(集美大学福建厦门361021)

摘要:将大数据运用到财务报表分析将会是数字化时代的一种新趋势,本文希望从财务数据具有连贯性与可比性的公司财务数据入手,通过大数据与虚假财务信息的实证研究相结合,运用重要财务指标的变动快速准确的寻找到公司财务舞弊的“蛛丝马迹”,期待对证监会与会计师事务所共同保护投资者权益提供新的方式。

关键词:大数据;财务造假;指标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5-0121-02

企业通过财务报告向信息使用者传递其经营业绩、获利能力和企业财政状况,但是由于个别企业经理人为追求其个人业绩或个别会计人员为追求个人利益,通过故意伪造财务数据,甚至与关联方串通一气编制虚假财务信息,使得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见不鲜难以判断。本文提出将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财务大数据相结合,通过财务报告实施从终点逆向发现财务信息失真这一手段,希望可以为会计核查工作明确目标并且全面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最终能够给监管者与投资者发现财务舞弊提供新思路。

一、对企业财务报告造假的甄别方法

财务造假的甄别方法主要有“表内信息检验法”和“表外信息调查法”,其中“表外信息调查法”主要是对被调查单位的财务流程或与关联单位相关交易资料进行调查,从而发现企业隐藏的财务问题,其具体方法没有统一的标准性,同时结论受调查人员的经验影响,不确定因素的引影响会降低结论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企业财务报表中各项科目反映的信息应该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运用“表内信息检验法”来甄别企业财务报告造假行为的根本方法就是找出财务报告中逻辑关系的缺失或错误。常用方法是通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中数据来分析其财务指标的勾稽关系,可以判断财务信息是否真实有效。具体表现为:

1.在资产负债表中的体现

在资产负债表中,企业财务舞弊往往是虚增资产、少计负债和虚假所有者权益。所谓虚增资产就是指通过存货、应收账款、长期股权投资、银行存款和投资收益等科目,在会计处理中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或利用关联方交易中存在的漏洞来实现其虚增资产的目的。而少计负债则是通过应付薪酬、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科目,少计、漏计交易事项来实现其降低负债的目的。所有者权益可以证实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程度,同时可以评价经理人契约责任的经营结果,所以被核查单位的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将影响所有者、债权人、经营者等各方的利益。所有者权益在业务核算上具有业务少、金额大的特点,虚假所有者权益主要通过实收资本、盈余公积、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科目上进行造假舞弊,从而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2.在利润表中的表现

利润表总所反映的信息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影响着决策者的判断。利润表主要由收入和成本费用两部分组成。它所反映财务信息是否真实的方法主要是看各科目中对收入和成本的核算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其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判断将成为企业是否财务造假的直接判断。

3.在现金流量表上的表现

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的信息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所以透过现金流向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隐藏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问题。有的企业为了粉饰报表,常常将一些非现金项目计入现金项目,来提升其获取现金的能力。同时可能将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中现金的流入流出混淆的记录,来彰显其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等,企业现金流量记录的缺失和错误都会干扰到现金流量表的真实可靠性,提高了财务核查的难度,使得现金流量表舞弊的核查也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

二、大数据改变传统财务分析

处于现代社会的我们正经历着大数据时代,伴随着社交网、云计算、数据分析服务业的兴起,我们发现数据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与行业,并逐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那么如何让大数据发挥其作用而进一步的推动生产力和决策能力,将会是大数据时代给我们的挑战,同样也是机遇。现在公认的大数据具有“3V”特点,即规模性(Volume)、多样性(Variety)、实时性(Velocity)。正是由于这些显著的特点,那么大数据将给财务分析带来哪些影响呢?

1.大数据研究对象的总体性

大数据时代财务报表分析的主体不在是对单一或传统的样本公司进行分析,而是可以将所有可获得公司的财务报告及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这就从根本上扩大了财务数据的来源,这种改变将会使得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财务分析结果更具有准确性。

2.大数据不受限于假设性研究

以往的财务分析实证研究,都是首先提出假设内容,同时在假设的前提下运用数学模型或统计分析来对原假设进行检验,最后通过结果给与重要指标的权重,这样一来由于在指标选取与权重的选择上有人的主观参与,使得研究结果有违科学性与准确性。但是大数据背景下的财务分析,由于其具有全部可获得数据与全部的指标系统,运用数据挖掘的精准方式,真正的实现了让数据说话这一宗旨,再通过人工智能对不同财务信息使用者制定其独特信息筛选功能,最后为不同决策者提供其真正需要与关心的财务信息,帮助其做出决策。

3.大数据改变研究的滞后性

传统的财务分析学术研究往往要等到企业已经发生了财务问题才全面的搜集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有些企业甚至已经数年进行财务舞弊不被发现,一经发现后果十分严重,已经对投资者及相关人士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运用其数据大、连贯性强的特点,通过计算机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使得投资者与监管层能够快速的掌握公司财务状况的新动态、新情况,从而改变以往的学术研究分析方式,使得研究方向具有前瞻性,同时帮助监管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可以说大数据时代对经济学发展的影响是不可限量的,那么面对作为经济发展“晴雨表”的上市公司们,证监会与会计师事务所更是应该顺应趋势,将大数据与财务报表分析相结合,帮助投资者识别上市公司的虚假财报,保护投资者利益。

三、大数据与识别财务造假的实证研究相结合

我们知道大数据对基于统计检验的计量经济学冲击是巨大的,建立在回归和统计检验基础上的计量经济学以其严谨的逻辑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迄今为止,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有近半数是计量经济学家,但大数据很可能会动摇这一根基。同时大数据也对财务分析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挑战,传统的财务分析实证研究一般采用一个或几个数学模型对数据进行筛选并研究,但是各个模型的优越性与局限性也证明了世上没有普适性的分析模型,那么根据不同模型得出的研究结果也就不在唯一,这使得财务分析结论的准确定存在质疑。运用大数据数据大、连贯性强的特点,扩大了研究范围,运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分析得到其内在联系,同时结合国内外实证研究中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异常的主要财务指标,这种范围广、目的强的分析方法将对快速检测企业财务状况异常情况,同时发现企业财务舞弊现象这一设想具有重要的技术指导意义。

我国在识别财务造假的实证研究落后于主流的规范性研究,研究方法上主要分logistic回归、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几种方法,具体是通过对已经发现舞弊行为公司的数年财务报告分析筛选出具有财务造假征兆的关键性指标来判断其财务结构出现的异常状态。根据美国财务研究与分析中心(CFRa)对主要指标异常波动进行分类研究,揭示指标的异动在报表结构性变化与销售增长中可能蕴含的财务风险(见表1)。

可以说即考虑同行业横向比较,又要兼顾一家公司财务数据的纵向比较是需要大量数据支持且困难重重的,但是相信当下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会攻克这一统计技术上的难题。大数据是指在海量数据中寻找其内在关联,但是与已经被专家普遍证实的可以判断企业财务舞弊的重要财务指标相结合,或许可以更加精准的选择大数据计算中的勾稽关系判断财务舞弊现象。尤其是与CFRa的异常波动指标分类体系相结合,既符合科学性又体现大数据范围广、前瞻性等特点,为大数据在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应用提供了具体方向,也可以为证监会查处企业财务舞弊,保护投资者利益提供方便。

四、结论

大数据的产生将改变传统的财务分析研究,借助高度发达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大数据来检验以往财务分析理论的结论,帮助理论研究的发展。同时运用大数据做出的财务分析结论又丰富的大数据本身,这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财务分析的有机结合。在财务造假手段层次不穷的今天,为了维护股东和投资者的经济利益并帮助其做出正确的决策,运用大数据与虚假财务信息的实证研究相结合,通过财务造假征兆指标的变动快速准确的寻找到企业可能财务舞弊的方向,这或许对证监会与会计师事务所共同保护投资者权益提供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周虑.从财务报告看财务信息失真[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

学报,2003,10:32-34.

[2]方军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鉴别的实证研究[J].上市公

司,2003,(9).

[3]张长海,陈险峰,等.舞弊性财务报告识别的实证研究[J].美中

经济评论,2005,(1).

[4]陈亮,王炫.会计信息欺诈经验分析和识别模型[a].深圳证券

交易所第五届会员单位、基金管理公司研究成果[eB/oL].中

国证券网,2003-05.

[5]俞立平.大数据与大数据经济学[J].中国软科学,2013,07:177-183.

[6]刘殊威.上市公司虚假会计报表识别技术[m].北京:经济科学

财务造假对企业的影响篇9

(一)电子商务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

会计假设是根据变化不定的社会经济环境所作的合理推论。现行财务会计是建立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四项假设之上的。随着电子商务的到来,原有的会计所依据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假设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1.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组织,规定了会计活动的空间范围。这个特定组织是有形实体概念。而网络公司作为一种虚拟公司(virtualfirms),为了完成某一目标会在短时间内结合形成一个存在于计算机网络的临时结盟体,它没有固定的形态,没有确定的空间范围。组成网络公司的各独立企业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组合方。换言之,网络公司作为会计主体具有可变性,这就使得对会计主体认定产生困难,使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如果会计主体不确定,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就没有空间的归属,那么,会计信息使用者就无法理解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因此,我们可以将会计主体看作一个相对的概念,以确定网络公司“虚”的会计主体:计算机网络上各独立法人企业组成的临时结盟体。这样,我们就要用相对的会计主体假设替代现行的会计主体假设,就可以确定电子商务时代的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从而正确地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

2.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持续经营假设的基本含义是: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持续下去,在可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不会因清算、解散、倒闭而不复存在。只有在这一假设下,企业的再生产过程才得以进行,企业资本才能正常循环,会计才可用历史成本而非生产价格来确认。而在电子商务时代,网络公司只是一个临时结盟体,在完成目标后可能立即解散,持续经营假设将不再适用。同时,会计核算否定了持续经营假设,我们就要借鉴破产清算会计中的破产清算及破产清算期间假设,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公允价值、收付实现制等确认、计量基础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这样才有利于加强对"网上实体"的风险管理。

3.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会计分期是指将会计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分为各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其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据以结算账目、编制财务报告,提供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而在电子商务时代,会计分期假设将会完全被否定,其原因:第一,由于计算机网络的使用,网络上的一笔交易可在瞬间完成。网络公司可能在交易完成之后立即解散,换言之,网络公司的存续时间即是某项业务从开始到结束的期间,具有很大的弹性。在公司存续期间不确定的情况下,尤其是在存续时间很短的情况下,仍进行期间划分,不仅难度很大,而且实际意义也不大。第二,在电子商务时代,由于财务报告采用实时报告系统(realtimereportingsystem),任何时候,会计信息使用者都可以从网络上获得最新的财务报告,而不必等到一个会计期间结束由报告企业编制财务报告后才得到。在这种财务报告模式下,根本不需要对会计期间进行划分。

4.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影响。货币计量假设包括币值不变(一致性)假设和记账本位币(唯一性)假设两个附带假设。一方面,“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展性,使得国际间资本流动加快,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从而加剧了会计主体所面临的货币风险,也冲击了币值不变(一致性)假设;另一方面,“网上银行”的兴起,“电子货币”的出现,则强化了记账本位币(唯一性)假设,使得货币真正成为观念的产物。因此,面对货币计量假设所受到的冲击与强化,完全有可能产生一种浮动的、全球一致的电子购买力单位。这样,货币计量假设会可能被人们扬弃,最终形成电子购买力单位计量假设。

同时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在现代电子商务中,通过货币反映的价值信息已不足以成为管理者和投资者决策的主要依据,诸如创新能力、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虚拟企业创建速度等表现企业竞争力方面的指标,更能代表一个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而它们又不能在报表上用货币来表示。随着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产生了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的商务模型,对无形资产(特别是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的计量、对高级技术管理人员价值的计算、对高科技企业潜在的高额风险回报的计量、对通货膨胀的计量等,都成为突出问题。因此,会计计量手段将不仅仅局限于电子货币,而会向多元化发展。

(二)电子商务对会计职能的影响

会计具有反映、监督、参与经营决策三大职能。计算机处理环境的变化和电子交易形式的出现,使建立基于网络化的会计信息核算系统已是时代必然。在这个新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中,企业发生的各项业务,能够自动从企业的内部和外部采集相关的会计核算资料,并汇集于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进行实时反映。由于会计信息实现了实时和自动的处理,那么会计监督和参与经营决策职能就变得更加重要。监督职能主要是监督自动处理系统的过程和结果,以监督国家财经法纪和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这时,监督的形式也将发生变化,如可以通过网络对经济活动进行远程监控和实时监控。参与经营决策主要是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功能强大的预测决策支持系统来体现,这样,企业经营者和外部的信息使用者,可随时利用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的未来财务形势作出合理的预测,有助于作出正确的决策。

(三)电子商务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会计要素是为实现会计目标,在会计假设的基础之上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要素。现行财务会计一般从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将会计要素划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要素。这种划分模式使财务报告的结构简单、易懂,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较清晰地了解会计信息。但是,在电子商务时代,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导致经济信息的复杂性。经济信息在向会计要素转化时,现有的会计要素分类不一定能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貌,即实际经济信息和会计信息之间发生偏差。而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却在提高,所以,对会计要素进行更深层次的划分成为必然。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速处理器的出现,使信息加工的速度越来越快,也使对会计要素进行更深层次的划分成为可能。会计要素将会被划分得更有层次,从而能更加准确地反映企业资金的运动状况。

二、电子商务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一)电子商务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1.会计核算方法信息化。传统的会计方法逐渐由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取代,主要体现在无纸化交易方面。

2.会计核算内容多样化。在买方市场上,传统的商业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厂房、卡车等曾经决定着企业竞争力的资产等不再是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财务分析成为会计工作的主流,人人都将是会计信息的处理者,传统的会计核算不再是主要工作,会计信息管理、决策分析将占了主要部分。

3.企业会计信息公开化。在电子商务中企业将会计报表放在web网上,缩短了企业报告的形成时间与使用时间,且透明度很高,既做到信息共享,又可有效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形成社会化监督。

(二)电子商务对历史成本原则的影响

历史成本原则是指将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其入账价值,在资产处置前保持资产价值不变。其在电子商务时代的具体影响:(1)历史成本原则是以持续经营假设为基础,然而电子商务否定了持续经营假设,因此历史成本原则将失去存在价值。(2)网络公司的交易对象多是处于活跃市场的金融工具,其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历史成本不能如实反映网络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相关性极差。(3)历史成本是一种静态的计量属性,它对网络公司的经营业绩的反映滞后,经营管理者无法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会计参与决策的职能无法发挥。

在电子商务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资产按现时价值、可变现净值计价成为可能。通过在线访问,可以从网络上获得最新的资产成交价格信息,用现时价值对资产计价。如与美国芝加哥交易所联网的公司可以很容易地知道采用“盯市(marketingtomarket)”制定的期货产品的当日价格。采用现时价值计价,将可以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三)电子商务对权责发生制的影响

权责发生制是指在收入和费用实际发生时进行确认,不必等到实际收到或支付现金时才确认。凡在当期取得的收入或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凡不属于当期取得的收入或负担的费用,即使款项在当期已经收付,都不能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权责发生制是针对会计确认时间而产生的一项准则,它以会计分期假设为基础。而在电子商务时代,由于采用了实时报告系统,不再需要进行会计分期,因此权责发生制将失去存在基础。由于电子商务否定了会计分期,而采用收付实现制。这样,网络公司的经营所得和实际支出的款项直接作为其收入和费用,可以更好地反映公司的现金流量。

(四)电子商务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现行财务报告是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的书面文件,由财务报表和附表组成。提供财务报告的目的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电子商务时代,财务报告受到的影响是:

1.现行会计信息系统是为某一特定模型服务,将所有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提供一种“通用的”财务报告。然而,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有不同的决策模型,“通用的”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并不能完全满足使用者不同决策模型的需要。

2.国际贸易剧增,币值波动大,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并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3.现行财务报告缺少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揭示。而网上交易的主要对象是金融工具,风险性较大。因此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这方面的揭示,以便他们合理地预计风险和未来现金流量,做出正确的决策。

4.知识和信息作为一种全新的资本及一种关键性的生产要素进入经济发展过程,企业的生存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和创新,知识资产、人力资产将在企业资产中的地位越发重要,而现行财务报表对此反映较少。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集电子交易、核算处理、信息随机查询于一体的“动态实时报告系统”,可实时满足不同层次的报表使用者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多元要求,在会计报表中,也应将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源作为主要资产项目加以重点列示。而反映的侧重点应由关心“创造未来有利现金流动的能力”,转向关心“知识资本拥有量及其增值的能力”。

此外,财务报告还要能反映大量的非货币性信息,如企业员工素质、企业组织结构等。

三、电子商务时代财务会计面临的其它问题

(一)会计信息安全问题

电子商务时代,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会计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递。由于internet的开放性特征和本身的资源缺乏,从而使会计信息安全易受到威胁。具体表现在:(1)原始会计信息虚假。内部人员对原始会计信息进行非法篡改或泄密,造成会计信息在传递之前是虚假的。(2)会计信息被篡改。会计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被网络黑客或竞争对手非法修改或恶意修改,使会计信息失真。(3)会计信息保密性被破坏。保密的会计信息泄露,如果被竞争对手获取将会造成重大的损失。(4)网络系统遭到破坏。如硬件故障、软件故障、非法操作、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都可能导致整个网络系统陷入瘫痪,使会计信息的质量受到影响。

(二)会计专业技术人才问题

传统会计在空间、时间和操作流程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业务一般较单一,与其它业务联系较少。而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网络环境使得会计核算简单化,整个财务成为企业业务链中的中心环节之一,会计人员必须拥有相关的管理知识和网络知识,否则财务业务流就会因此减慢,影响整个企业的效率。同时,由于会计人员要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等会计信息,就必须了解熟悉具体的生产过程及其工艺。如电子商务活动使得无库存生产成为可能,作业成本成为成本会计发展的方向,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会计知识,而且还必须掌握相应产业的基本知识,此外,会计还面临人力资源会计的构造、信息、知识等无形资产的计价等新课题,这也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还应具有创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会计国际化的问题

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普遍应用,使人们已经能够在几秒钟之内将几十亿美元甚至更巨额的资金在世界各大城市之间相互流转。从资本流转的程度和广度来看,地球正在变小,企业之间的国际竞争将日趋激烈。企业为了谋求自身的生存,必须不断加强新产品研制和技术改造工作,往往需要巨额资金,但只有较少企业能够依靠自己积累的留存收益或本国的金融机构来应付国际竞争,大多数企业需要筹集国际资金。一个国家的资金贷出单位为了更好地制定信贷决策,必须对外国借款单位的信用状况进行调查,要求他们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标准化的会计报表。另外,电子商务使得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而进行国际贸易必须首先要了解企业的信用和财务状况,因而有必要了解外国企业的会计报表和会计制度,并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会计程序和方法。这样,电子商务就会促进会计国际化的发展。

(四)财务软件问题

财务造假对企业的影响篇10

(一)电子商务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

会计假设是根据变化不定的社会经济环境所作的合理推论。现行财务会计是建立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四项假设之上的。随着电子商务的到来,原有的会计所依据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假设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1.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组织,规定了会计活动的空间范围。这个特定组织是有形实体概念。而网络公司作为一种虚拟公司(virtualfirms),为了完成某一目标会在短时间内结合形成一个存在于计算机网络的临时结盟体,它没有固定的形态,没有确定的空间范围。组成网络公司的各独立企业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组合方。换言之,网络公司作为会计主体具有可变性,这就使得对会计主体认定产生困难,使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如果会计主体不确定,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就没有空间的归属,那么,会计信息使用者就无法理解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因此,我们可以将会计主体看作一个相对的概念,以确定网络公司“虚”的会计主体:计算机网络上各独立法人企业组成的临时结盟体。这样,我们就要用相对的会计主体假设替代现行的会计主体假设,就可以确定电子商务时代的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从而正确地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

2.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持续经营假设的基本含义是: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持续下去,在可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不会因清算、解散、倒闭而不复存在。只有在这一假设下,企业的再生产过程才得以进行,企业资本才能正常循环,会计才可用历史成本而非生产价格来确认。而在电子商务时代,网络公司只是一个临时结盟体,在完成目标后可能立即解散,持续经营假设将不再适用。同时,会计核算否定了持续经营假设,我们就要借鉴破产清算会计中的破产清算及破产清算期间假设,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公允价值、收付实现制等确认、计量基础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这样才有利于加强对"网上实体"的风险管理。

3.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会计分期是指将会计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分为各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其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据以结算账目、编制财务报告,提供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而在电子商务时代,会计分期假设将会完全被否定,其原因:第一,由于计算机网络的使用,网络上的一笔交易可在瞬间完成。网络公司可能在交易完成之后立即解散,换言之,网络公司的存续时间即是某项业务从开始到结束的期间,具有很大的弹性。在公司存续期间不确定的情况下,尤其是在存续时间很短的情况下,仍进行期间划分,不仅难度很大,而且实际意义也不大。第二,在电子商务时代,由于财务报告采用实时报告系统(realtimereportingsystem),任何时候,会计信息使用者都可以从网络上获得最新的财务报告,而不必等到一个会计期间结束由报告企业编制财务报告后才得到。在这种财务报告模式下,根本不需要对会计期间进行划分。

4.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影响。货币计量假设包括币值不变(一致性)假设和记账本位币(唯一性)假设两个附带假设。一方面,“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展性,使得国际间资本流动加快,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从而加剧了会计主体所面临的货币风险,也冲击了币值不变(一致性)假设;另一方面,“网上银行”的兴起,“电子货币”的出现,则强化了记账本位币(唯一性)假设,使得货币真正成为观念的产物。因此,面对货币计量假设所受到的冲击与强化,完全有可能产生一种浮动的、全球一致的电子购买力单位。这样,货币计量假设会可能被人们扬弃,最终形成电子购买力单位计量假设。

同时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在现代电子商务中,通过货币反映的价值信息已不足以成为管理者和投资者决策的主要依据,诸如创新能力、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虚拟企业创建速度等表现企业竞争力方面的指标,更能代表一个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而它们又不能在报表上用货币来表示。随着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产生了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的商务模型,对无形资产(特别是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的计量、对高级技术管理人员价值的计算、对高科技企业潜在的高额风险回报的计量、对通货膨胀的计量等,都成为突出问题。因此,会计计量手段将不仅仅局限于电子货币,而会向多元化发展。

(二)电子商务对会计职能的影响

会计具有反映、监督、参与经营决策三大职能。计算机处理环境的变化和电子交易形式的出现,使建立基于网络化的会计信息核算系统已是时代必然。在这个新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中,企业发生的各项业务,能够自动从企业的内部和外部采集相关的会计核算资料,并汇集于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进行实时反映。由于会计信息实现了实时和自动的处理,那么会计监督和参与经营决策职能就变得更加重要。监督职能主要是监督自动处理系统的过程和结果,以监督国家财经法纪和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这时,监督的形式也将发生变化,如可以通过网络对经济活动进行远程监控和实时监控。参与经营决策主要是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功能强大的预测决策支持系统来体现,这样,企业经营者和外部的信息使用者,可随时利用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的未来财务形势作出合理的预测,有助于作出正确的决策。

(三)电子商务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会计要素是为实现会计目标,在会计假设的基础之上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要素。现行财务会计一般从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将会计要素划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要素。这种划分模式使财务报告的结构简单、易懂,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较清晰地了解会计信息。但是,在电子商务时代,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导致经济信息的复杂性。经济信息在向会计要素转化时,现有的会计要素分类不一定能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貌,即实际经济信息和会计信息之间发生偏差。而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却在提高,所以,对会计要素进行更深层次的划分成为必然。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速处理器的出现,使信息加工的速度越来越快,也使对会计要素进行更深层次的划分成为可能。会计要素将会被划分得更有层次,从而能更加准确地反映企业资金的运动状况。

二、电子商务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一)电子商务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1.会计核算方法信息化。传统的会计方法逐渐由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取代,主要体现在无纸化交易方面。

2.会计核算内容多样化。在买方市场上,传统的商业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厂房、卡车等曾经决定着企业竞争力的资产等不再是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财务分析成为会计工作的主流,人人都将是会计信息的处理者,传统的会计核算不再是主要工作,会计信息管理、决策分析将占了主要部分。

3.企业会计信息公开化。在电子商务中企业将会计报表放在web网上,缩短了企业报告的形成时间与使用时间,且透明度很高,既做到信息共享,又可有效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形成社会化监督。

(二)电子商务对历史成本原则的影响

历史成本原则是指将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其入账价值,在资产处置前保持资产价值不变。其在电子商务时代的具体影响:(1)历史成本原则是以持续经营假设为基础,然而电子商务否定了持续经营假设,因此历史成本原则将失去存在价值。(2)网络公司的交易对象多是处于活跃市场的金融工具,其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历史成本不能如实反映网络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相关性极差。(3)历史成本是一种静态的计量属性,它对网络公司的经营业绩的反映滞后,经营管理者无法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会计参与决策的职能无法发挥。

在电子商务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资产按现时价值、可变现净值计价成为可能。通过在线访问,可以从网络上获得最新的资产成交价格信息,用现时价值对资产计价。如与美国芝加哥交易所联网的公司可以很容易地知道采用“盯市(marketingtomarket)”制定的期货产品的当日价格。采用现时价值计价,将可以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三)电子商务对权责发生制的影响

权责发生制是指在收入和费用实际发生时进行确认,不必等到实际收到或支付现金时才确认。凡在当期取得的收入或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凡不属于当期取得的收入或负担的费用,即使款项在当期已经收付,都不能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权责发生制是针对会计确认时间而产生的一项准则,它以会计分期假设为基础。而在电子商务时代,由于采用了实时报告系统,不再需要进行会计分期,因此权责发生制将失去存在基础。由于电子商务否定了会计分期,而采用收付实现制。这样,网络公司的经营所得和实际支出的款项直接作为其收入和费用,可以更好地反映公司的现金流量。

(四)电子商务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现行财务报告是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的书面文件,由财务报表和附表组成。提供财务报告的目的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电子商务时代,财务报告受到的影响是:

1.现行会计信息系统是为某一特定模型服务,将所有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提供一种“通用的”财务报告。然而,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有不同的决策模型,“通用的”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并不能完全满足使用者不同决策模型的需要。

2.国际贸易剧增,币值波动大,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并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3.现行财务报告缺少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揭示。而网上交易的主要对象是金融工具,风险性较大。因此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这方面的揭示,以便他们合理地预计风险和未来现金流量,做出正确的决策。

4.知识和信息作为一种全新的资本及一种关键性的生产要素进入经济发展过程,企业的生存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和创新,知识资产、人力资产将在企业资产中的地位越发重要,而现行财务报表对此反映较少。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集电子交易、核算处理、信息随机查询于一体的“动态实时报告系统”,可实时满足不同层次的报表使用者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多元要求,在会计报表中,也应将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源作为主要资产项目加以重点列示。而反映的侧重点应由关心“创造未来有利现金流动的能力”,转向关心“知识资本拥有量及其增值的能力”。

此外,财务报告还要能反映大量的非货币性信息,如企业员工素质、企业组织结构等。

三、电子商务时代财务会计面临的其它问题

(一)会计信息安全问题

电子商务时代,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会计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递。由于internet的开放性特征和本身的资源缺乏,从而使会计信息安全易受到威胁。具体表现在:(1)原始会计信息虚假。内部人员对原始会计信息进行非法篡改或泄密,造成会计信息在传递之前是虚假的。(2)会计信息被篡改。会计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被网络黑客或竞争对手非法修改或恶意修改,使会计信息失真。(3)会计信息保密性被破坏。保密的会计信息泄露,如果被竞争对手获取将会造成重大的损失。(4)网络系统遭到破坏。如硬件故障、软件故障、非法操作、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都可能导致整个网络系统陷入瘫痪,使会计信息的质量受到影响。

(二)会计专业技术人才问题

传统会计在空间、时间和操作流程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业务一般较单一,与其它业务联系较少。而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网络环境使得会计核算简单化,整个财务成为企业业务链中的中心环节之一,会计人员必须拥有相关的管理知识和网络知识,否则财务业务流就会因此减慢,影响整个企业的效率。同时,由于会计人员要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等会计信息,就必须了解熟悉具体的生产过程及其工艺。如电子商务活动使得无库存生产成为可能,作业成本成为成本会计发展的方向,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会计知识,而且还必须掌握相应产业的基本知识,此外,会计还面临人力资源会计的构造、信息、知识等无形资产的计价等新课题,这也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还应具有创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会计国际化的问题

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普遍应用,使人们已经能够在几秒钟之内将几十亿美元甚至更巨额的资金在世界各大城市之间相互流转。从资本流转的程度和广度来看,地球正在变小,企业之间的国际竞争将日趋激烈。企业为了谋求自身的生存,必须不断加强新产品研制和技术改造工作,往往需要巨额资金,但只有较少企业能够依靠自己积累的留存收益或本国的金融机构来应付国际竞争,大多数企业需要筹集国际资金。一个国家的资金贷出单位为了更好地制定信贷决策,必须对外国借款单位的信用状况进行调查,要求他们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标准化的会计报表。另外,电子商务使得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而进行国际贸易必须首先要了解企业的信用和财务状况,因而有必要了解外国企业的会计报表和会计制度,并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会计程序和方法。这样,电子商务就会促进会计国际化的发展。

(四)财务软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