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十篇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十篇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46:18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篇1

尽管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民营企业目前正面临着转型升级难题。在新常态下,企业文化建设肩负着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注入更强大的精神动力的重要使命。当前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文化建设意识缺失、投入少、形式化、员工认同度低等老大难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在党和国家鼓励全民创业政策环境下,民营企业要结合企业实际,提高文化建设意识,提升企业创新文化理念,构建人本化管理文化,循序渐进地推进企业文化系统化发展,以便适应新常态形势,顺应全面深化改革时展潮流,获得转型升级的文化新优势。

[关键词]

新常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文化建设

自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并越来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占比90%以上,就业人数占城镇就业比例80%以上,工业增加值占比70%以上,投资占比60%以上,同时我国税收50%以上来自非公经济,特别是来自民营经济。面对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增长速度放缓、结构优化和调整的新常态阶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中央鼓励全民创业的新形势下,抓住机遇,再造新优势已经历史地摆在了民营企业面前。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难题,因此必须要加强企业治理与管理,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在这里,企业的文化建设,肩负着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注入更强大精神动力的重要使命。本文致力于探讨民营企业适应新常态发展的文化建设意义,揭示当前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就打造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文化新优势提出一些建议。

一、民营企业适应新常态发展的文化建设意义

所谓经济新常态是相比于旧常态而言的,以往我国实行的是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发展方式,这一方式虽然促进了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但也引发了诸如环境污染等许多问题。经济新常态就是要改变粗放的发展方式,推动技术创新,从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民营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培育企业成长、引领转型升级。经济新常态表明,我国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优化当前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分配结构、企业结构等方面的优化管理。这种结构优化是一场战略性和创新性优化,是要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提高中国产品和服务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和水平。目前国家已经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在这个全新领域中,竞争较充分,政策较宽松,市场环境较好,是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平台。在这种结构优化管理过程中,民营企业必须要实现转型升级,形成新的发展动力。企业文化作为一项高级形态的管理职能,能够帮助企业明确总体战略、职能战略和经营战略,能够对企业转型升级进行分析和考量,形成清晰的转型升级脉络,形成完善的规划和科学的管理体系,将各项制度规范有机融入企业发展过程,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滋养民营企业成长,引领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第二,有利于提升竞争力、助力外向发展。近年来我国为适应经济新常态,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垄断行业放宽准入和混合所有制倡导等,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与此同时,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再工业化”和中国的“制造2025”,也给民营企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在这种有利形势下,我国民营企业迎来了外向发展的良好机遇:一方面可以进行海外并购取得新技术,使传统制造业、小科技企业进入到新产业中进行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对海外投资,特别是大部分加工企业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可以走出去,利用当地的巨大市场需求,把我国现已固化的过剩产能变成新的投资。此外,民营企业应该抓住机遇,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先导,积极拥抱变革,引领变革,进行“跨文化管理”,对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行为进行指导和评价,保证企业竞争的规范和有效,少走弯路,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闯出一条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的新路子。

第三,有利于增强凝聚力、树立企业形象。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存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念、企业精神、行为规范等。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提升团队意识,强化企业凝聚力。民营企业要想在当今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需要构建良好的企业价值观。因为这种价值观一旦被下属认同,员工会付出超出岗位需要的努力,从而有效地进行自我激励、自我管理,建立共同合作的和谐氛围。一个有潜力的企业不会单靠制度来约束员工行为,而是应借助企业文化与员工进行心灵沟通,使员工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员工感受到归属感,从而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进一步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有效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二、当前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经济新常态为民营企业提供了良好机遇,但从整体上看,多数中小民营企业还不适应新常态形式要求。我国民营企业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它的管理与经营决定性地受其领导者影响。这一特点意味着,多数民营企业经营和发展取决于领导者个人意志,而不取决于企业文化优势,因此当前多数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处于弱质状态,有些老大难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第一,缺乏企业文化建设意识,难以形成民营企业价值观。在中国,一旦有新产品推出,大量的山寨产品、山寨企业都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如近十年来,我国不乏各种造假中毒事件发生。从2008年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2009年的瘦肉精事件,2010年的地沟油,2011年的染色馒头,到2012年出现的皮革胶囊,2013年的烂果门,2014年的速冻食品。这些现象都反映出民营企业缺乏文化建设意识,难以形成企业价值观,在竞争环境中企业缺乏创新,只追求利润,缺乏社会责任。在这种状态下,民营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较少会形成固定品牌,多数门槛较低,附加值较低,经常是低价销售,打价格战,对于市场造成负面影响。

第二,把企业文化理解为领导者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投入较少。每一位企业家都会对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人员调整,企业经营模式和行事风格与企业领导者直接相关。这一点在民营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老板的素质高则企业文化起点就高。众所周知,海尔文化离不开张瑞敏,tCL文化离不开李东生,联想文化离不开柳传志,搜狐文化离不开张朝阳,蒙牛文化离不开牛根生等等。多数民营企业在创建初期,事无巨细都要老板亲自审批,没有相应的制度去约束员工行为,领导者文化就是企业文化。随着企业发展,建立了企业制度,但是这些制度约束了员工行为,并不约束领导者。多数业务经理认为企业盈利才是王道,相对于能够迅速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的管理、技术、人力资本等重要环节相比,文化建设是软功夫,投入自然较少。这种观念实质上是使企业文化建设脱离企业经营目标,在对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绩效之间关系认识上陷入了误区。这种错误观念如果长期存在,将会威胁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第三,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外在形式,缺乏企业文化建设机制系统性。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系统性,包括文化环境建设、核心价值观建设、规章制度建设、宣传工作、政治工作、公共文化娱乐设施和活动等多个方面,但是,有些民营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仅仅看做是新闻策划、树立典型、媒体建设、文化娱乐活动等宣传工作的形式,因此不惜重金去建设高档健身房、图书馆、体育馆等。这就导致不仅由于大多数员工忙于工作或缺乏进入资质而不能使用这些文化设施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浪费,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大大减少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如企业理念、品牌和形象等,降低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覆盖范围;也有些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传播方面,还较多地运用口耳相传形式,而未能随着“微时代”的到来,通过社会各种传媒方式,如手机、互联网等传播企业价值理念和品牌形象。

第四,员工对企业文化认同程度较低,企业文化难以形成凝聚力。民营企业文化是领导者文化或老板文化,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其大部分员工无关,但是执行却与大部分员工有关。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仅停留在执行上,缺乏文化建设参与意识。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创立发展之初往往面临资金少、规模小、生产流程简单、管理部门交叉等问题,家庭成员直接参与生产经营管理,由此形成了企业成长的家族制,但是,随着企业不断成长壮大,民营企业参与生产经营活动复杂化,参与市场竞争的层次不断攀升,这种家族制弊端就也会逐步暴露出来。不仅裙带关系会弱化民营企业的精神纽带,而且家族文化的利益偏见往往会削弱民营企业的员工激励机制。鉴于这些情况,民营企业员工很难做到对企业文化的普遍认同。

这不仅表现为员工对企业存在多种认识误区,如有的员工认为企业的文化基础设施只是为少数领导或其家庭成员服务的工具,大多数员工无法享受到文化设施,还有的员工认为企业花费大量经费用于文化形象设计是劳民伤财的行为,并不能有效带动企业生产经营;而且即使对同一企业来说,员工对企业文化内容认同也存在差异,与职工利益关系或生活工作越密切的文化内容,越容易被职工所记忆、所认识,也更容易形成文化认同,反之,与职工关系疏远的文化建设内容,往往被职工所忽略。这表明,企业员工在文化建设问题上思想不统一,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基础布局存在异议。而这种现象如果得不到有效纠正,企业文化建设的举措落实过程中将会遭遇抵制,文化建设后续各个环节都将会受到影响。进一步说,如果员工没有认同企业文化,没有认同企业价值观,每个员工都按照自己的思想观念去做事,民营企业难以获得转型升级发展。

三、新常态下打造民营企业发展的文化新优势

在新常态下,在深化改革的发展浪潮下,民营企业必须要抓住机遇,推动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发展方式创新。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变技术单体创新为联合创新;勇于市场创新,引信息与网络技术入企业生产与营销;探索发展方式创新,实现从多元化到专业化、从分散化到集中化的转变,构建大规模合作与联盟。为此民营企业要与时俱进,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意识,构建新型企业文化,确保企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确保企业新常态下的转型升级发展。

第一,提升企业创新文化理念。为了适应经济新常态新趋势,需要提升企业创新文化理念。张瑞敏提出“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证”为海尔企业价值观,它使得海尔能基业长青。乔布斯提出“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创新无极限,只要敢想,没有什么不可能”,这种企业价值观让苹果销量稳居全球第一。一个企业推崇的价值观,就代表这个企业的文化,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培育企业创新文化。企业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确立自己的优势,不是靠造假山寨取胜,从内部提高员工创新文化素质,从外部树立质量为本的企业信誉和形象。加强对技术和市场的认识,尽量避免低成本发展方式。进行结构优化和调整会使一大批企业淘汰,民营企业应该审时度势,在对自身发展优势分析的基础上,加强战略性与适应性优化管理,使企业管理结构与技术、市场发展趋势相适应,推动企业全面转型升级。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需要从老板一人决定逐步走向理性化,适应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发展,加强法治化、制度化、社会化、国际化与科技化发展,增强附加产值高的产品投入和经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逐步占据技术的高地。

第二,构建企业人本管理文化。与老板文化和家族企业文化相应,新常态下民营企业必须要构建新型人本管理文化,充分尊重员工主体性,要求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将员工发展视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前提,强调民主化管理、人本化管理、精益化管理和协商性管理。只有如此,企业才能真正成为员工学习、成长、参与民主管理的平台。在这里不仅是企业管理决策层本身,还包括企业所有在职员工。企业管理决策层要培养战略思维能力,拓宽文化视野,成为践行企业文化的模范或榜样,以便统领全体员工共同前进。在人本管理理念指导下,企业领导和决策层要为员工发展创造更多机会,聆听员工心声,将员工吸纳到企业管理中来,充分实现民主协商管理,强化员工企业归属感。在人本管理文化中,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高度统一,企业发展能够为员工发展创造更大平台,员工发展将进一步推动企业长远发展,企业在人本化管理文化中吸纳更多人才参与。

第三,推进企业文化系统化发展。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避免形式化和走过场,要经过企业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长期培育、倡导和强化:一是民营企业从一开始就要重视企业核心价值观培育。一方面可以把传统文化作为民营企业文化的重要来源,汲取智慧;另一方面可以大胆吸收借鉴国内外企业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先进经验,做到为我所用,不生搬硬套、生吞活剥,使先进经验与本企业实际相融合,逐步发展出人本、创新、诚信为特点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价值观。二是结合本企业实际和特点,在充分把握企业内外环境影响和市场、技术变化趋势后,找准企业文化生成点,逐步形成包括品牌和形象等在内的企业文化体系。在此基础上,充分应用现代媒体,通过人物、事件、形象的视觉信息传播和员工参与,把企业文化理念全面地体现到企业生产经营和员工行为中,使员工在工作实践中产生企业文化认同感。三是注重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保障和条件。要建立一个有感召力的领导团队,适时地解决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成长期和成熟期的民营企业,应根据自身职工人数建立健全企业文化管理部门并赋予其责权,从而推进企业文化形象的设计、文化规章制度制定与执行、文化活动组织、企业文化公关等工作。在在财力、人力相对薄弱情况下,民营企业可以借助外部战略咨询公司、经纪公司、形象设计公司、传播机构、培训机构等,获得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高端理念、策划和方案。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篇2

[关键词]民营企业文化对策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一致认同并贯彻执行的价值观体系,其本质是企业组织创造力的总和。二十几年来,我国的民营企业从市场中诞生,在竞争中成长,形成了一些颇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但也突出存在着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只有认真分析目前民营企业在文化建设中的影响因素,制订出切实可行而又凝聚成精华的文化内容,并且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性和一致性基础上,适时进行改进、提高,就能充分发挥文化建设的作用,有效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竞争能力的增强。

一、制约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因素

1.家族性气息浓厚

民营企业文化大多根植于家族血缘文化。改革开放之初,个体经济作为最早出现的民营制经济形式,显示出了结构简单灵活、决策迅速的优势,这往往得益于其家庭式的分工合作。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些作坊式的经济实体扩张成为公司,家庭中的亲戚们自然担任了企业的所有重要职位,家族成员在企业中的地位往往要高于实际职务地位,并绝对地控制着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以家庭的利益为首,在家庭内部成员之间联系紧密,形成了以家族血缘关系的强大聚合作用来实现自身对企业管理的家族血缘文化。

2.领导者思想保守

民营企业文化多取决于领导者个人素质。民营企业作为一个由“人治”代替“法治”的典型,创业之初大多是企业家一个人说了算。其文化起源,与创业者的创业意识、经营思想、管理风格以及其胆量品质有很大的关系。然而,往往初期创业者的思想过于保守,甚至有小富即安的思想。在创业初期,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家凭着远大抱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成就了一番事业。而当企业发展壮大、个人财产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锐气就明显不如当年。经营企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很多企业继续抱着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不放,独守一隅,结果被无情的市场淘汰。

3.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

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但民营企业在创建自身文化时往往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容易因周围环境及市场的变化而改变文化风格,无法形成自身的文化特色。企业文化的易变性造成了民营企业发展不稳定的局面。而这种不稳定性又导致了民营企业容易急功近利,导致短期行为。

4.基层员工意识难以体现

在民营企业里工作的员工往往会有“端人家的碗,听人家的话”的思想。对于企业的管理建设问题或者不愿或者不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没有主人公意识,只有打工者思想。所以,在民营企业里多为老板领导员工,员工听命于上级。企业文化的内容里难有基层员工意识的体现。

5.文化难成体系,甚至出现部门文化

由于民营企业文化的易变性和不稳定性,整个企业的文化难成体系,甚至会出现部门文化,部门文化的出现与部门领导人的观念意识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创业初期,创业者们能够与领导者同心同德,不计得失,共同开创事业。但这种兄弟打江山模式的发展到后来却成为了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很多创业者们总认为自己是“元老”,有理由享受公司各项制度之外的特权,本位主义思想严重,对于冲击个人利益的企业新的规章、制度从思想上难接受,并将这种抵触情绪带到部门中去,极易造成部门观念与公司总体方向不一致的情况。

二、建设优秀民营企业文化的对策

1.利用比较优势塑造和谐的“参与”型企业文化

多数民营企业规模小,组织结构简单,工作场所相对集中,信息沟通顺畅。所以,中小企业塑造文化显得更简单实在。第一,老板同员工构筑共同愿景。在创业初被很多不确定因素左右时,充分沟通能让员工感觉到是企业的一分子,很快引起员工共鸣。第二,企业一开始就要高瞻远瞩,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塑造一种强势和个性的企业文化,就会大大缩短文化自发形成阶段,企业一旦面临困难,仍能度过难关,快速健康发展。所以,民营企业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企业管理氛围,即“参与”型企业文化。

2.建立独具特色的“乡土型”企业文化

民营企业地域特色明显,或资源依赖地方,或员工来自本土,或产品销售主要集中在本区域,或品牌本身就源自本土文化,深深保留着地方文化印记,在文化建设中要重视这种民间地方繁荣企业文化,形成民营企业独具特色的“乡土型”文化。

3.建立以人为本的“家庭型”企业文化

在具有浓厚家庭氛围的家族式民营企业中要注重“以人为本”,营造亲情氛围,这样才能使企业员工有归属感。但它又不同于家长式作风,因此,度的把握很关键。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篇3

企业会计文化是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学者对它的研究还是很宽泛的。由于会计学的深入研究和对会计工作要求的增多,让我们继续去探寻企业会计文化的动因;这个动态原因是根据现代企业文化和企业会计文化本身的规律,及企业会计文化所获得的结果。社会文化与企业文化在撞击中不断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企业会计文化学的产生。社会文化与企业文化这两者在接触中共同前行,企业会计文化学就是在两者的相互摩擦中顺势出现的。企业会计文化在以企业作为基础,作为底层建筑,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注重的是将人本身作为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在现有的文字资料中检索,有关会计文化内涵方面的文献是比较少的。参考会计文化内涵的界定,本文将企业会计文化的内涵界定为:企业在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能让企业全体员工广泛接受,并遵照的会计理念、和会计行为。其中,企业会计文化包含企业会计物质文化、企业会计行为文化、企业会计制度文化、企业会计精神文化。

二、内部环境构成对民营企业会计文化的影响

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一书中,对企业内部环境进行了如下界定,认为内部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多个构成要素,如企业文化、治理结构、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权责分配以及机构设置等,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本文主要就以下三个方面阐述内部环境构成对民营企业会计文化的影响。

1.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从公司治理结构看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可以分为两种。一种股权比较分散;另一种股权比较集中。如果公司的股权分散,那么在公司做出决策时,通常会经过层层决议,这样就会比较民主。在大多数股东觉得会计文化很重要,且很有必要实施时,那么这个决策就较为容易执行下去。如果公司的股权集中,那么公司就比较容易形成“一言堂”,很多决策由公司掌舵者的意愿决定。这时候,如果第一大股东认为建设企业会计文化很重要,那么这个重视会计文化的精神就会很快贯彻下去,如果他认为不是很重要,那么这个企业短时期内都很难重视会计文化。

2.发展战略的影响。民营企业的发展战略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激进的发展战略;一类是保守的发展战略。

激进的发展战略通常表现在:

(1)未来规划发展的速度较快,

(2)规则的意识不强,

(3)融资的杠杆比率较高。

保守的发展战略区别于激进的发展战略,主要表现在:

(1)未来规划发展的速度稍慢,

(2)规则意识稍强,

(3)融资的杠杆比率稍低。民营企业既没有政策的扶持,也没有加入国有资本,并且在中国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因此,民营企业的工作效率较快,对工作时效性要求较高,它们往往采用比较激进的发展战略。民营会计文化讲求工作效率、沟通效率,有民营企业经常游走于法律的灰色地带,甚至有通过违反法律法规来掩饰民营企业业绩的行为。激进的民营企业未来规划发展较快,有的企业在降低成本方面做的就不是很到位,有的企业的营业销售收入可能会偏高,有的企业内部管理环节比较薄弱,管理会计的职能会弱化。激进的民营企业规则意识不强,企业的盈利与否往往是掌舵者们更注重的。

3.人力资源与内部机构的影响。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政策和内部机构设置的不同,体现了不同的会计文化。有的民营企业相对注重对外报账,有的民营企业注重对内报账。不同的人力资源政策要求不同会计人员的管理职能,不同会计人员的职责范围。简单来说,去有的民营企业消费,就算消费者没有提出要发票,民营企业也会主动提供;而有的民营企业,就算消费者提出要发票,民营企业也会找种种理由只开具部分金额的发票。有的民营企业,在会计报账过程中,需要层层审批;而有的民营企业报账程序简单,有的甚至连凭证都不需要出具。有的民营企业有独立的融资部门,有的民营企业融资部门的工作是归入财务部门的。以上这些都体现了内部环境构成中的人力资源、内部机构对会计文化的影响。

三、内部环境视角下的民营企业会计文化现状

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为民营企业会计文化建设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随着企业会计文化探寻的深入,指引和推进了民营企业会计文化的建设。在了解深入研究的同时,民营企业会计文化也随之不断地发展。企业会计文化包括了国有企业会计文化、民营企业会计文化、外资企业会计文化等。作者认为民营企业在会计文化中更有发展潜力,是以本文以民营企业会计文化为例,增强民营企业会计文化的建设,使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尽可能达成可持续发展。本文所涉及的民营企业的概念,是指除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及其他类型只要没有国有资本的企业,都属于民营企业。本文界定的民营企业只与国有独资企业相对,其中包括国有持股和控股企业。关于民营企业会计文化的研究,本文在企业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内部环境的视角下来具体阐述。民营企业现状涵盖的面主要包括:核算、涉税、融资、管理会计、绩效考核、内部控制等。由于文章篇幅的限制,本文具体分析涉税的现状、融资的现状和管理会计的现状。

1.涉税风险与税收负担的平衡。民营企业税务方面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企业各自涉税风险与税收负担的平衡。有的民营企业更倾向于降低风险,有的更倾向于降低税负。更倾向于降低风险的民营企业在税务筹划时是规范的,是遵循着法律法规操作的。更倾向于降低税负的民营企业在税务筹划时经常“打球”。例如,在很多民营企业,为了减轻税务负担,人员的部分工资通过费用报销而非正规的工资薪金来发放。还有的民营企业,通过所有的员工都领一样的工资来避税。这样没有体现出薪酬的结构差异显然是不合理的。由于民营企业掌舵者对公司业绩关注,对公司盈利能力关注,所以民营企业为了更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其会计文化也需要适应民营企业自身的特征。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下,其会计文化主要有灵活的特征和选择的特征,只是偏向规则,但是具体的问题还要具体分析。因为有可能对同样状况下,存在不同的处理方法。民营企业管理中,只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会计就可能做相应的变更。民营企业的会计制度,可能根据内外部的信息变化,而及时进行改变。部分民营企业家根据自己的经验及各自精明的头脑来确认经营成果及盈亏。这部分民营企业的账本,归掌舵者自己保管,不依照中国法律法规设置会计账簿,进行核算。民营企业没有根据法律法规建立账簿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民营企业怕把收入全部入账后,多缴纳税金;有些民营企业担心需要聘请会计,从而增加成本支出;还有些民营企业认为反正是自己的公司,这是自己的钱,那么记不记账无所谓。

2.融资中可接受的融资水平和融资成本。民营企业中的融资杠杆和融资成本偏高。很多民营企业发展战略倾向激进,发展比较快,资金短缺,因而很多民营企业的负债率都比较高,有的10%~20%,有的甚至超过了20%。如果民营企业从银行贷款,造成融资成本高,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合同上的利率较高;

(2)借款所需要办的手续繁琐;

(3)手续办完所需要的时间周期长;

(4)就是算成功,也会有许多附加条件,例如存贷挂钩等。这些原因都导致了民营企业向银行贷款困难。

3.管理会计中运用水平的不足。民营企业中对于管理会计运用的差异很大,有部分民营企业比较精细,而有的民营企业还完全没有运用。以预算为例,诸多民营企业没有全面预算这个过程,就是有预算这个环节的,预算指标也不齐全。针对全面预算,民营企业花了大价钱、精力编制了,但是没有得到执行,预算的具体内容并没有落实下来,只是流于形式。民营企业中很多并没有结合适当的奖惩制度,来配合全面预算的实施。并且在企业的管理会计中,也没有贯彻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想来实施。

四、内部环境视角下的民营企业会计文化对策

1.转变观念。

(1)从粗放到规范。民营企业会计文化的发展之路,应该是粗放化到规范化的转变。例如,民营企业创业初期,内部的管理环节较为简单,部分民营企业的老板只要控制住财务部门,他掌管的就是公司现金的流出。而且,财务部门的工作相当不符合法规,原因仅仅是因为有熟人关系,或者有亲戚关系。为了企业规模的更大发展,这时候民营企业就需要转变观念,公司管理越来越规范,财务部门的审批越来越规范。

(2)从人治到法制。民营企业挺过了艰苦的初创期,为了向规模更大的企业转变,就要经过人治到法制的转变。目前的人治民营企业强调民营企业自主决策,经营灵活,组织反应较快,但是它也存在着家族式管理,处事容易感情化的问题。一些职业经理人若是非家族成员,则很难在高管层留任,这带来很多问题,如民主性缺失、决策随意性太强,科学性不够等等。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在企业权力及利益的划分及发展方面,民营企业家族成员容易产生分歧,进而使得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大大弱化,这种成员之间亲近的关系则会引起企业产生严重的恶果。这时就需要转变观念,民营企业从人治到法制的转变确实会有一个痛苦的过程,很多企业管理者不愿忍受这变革中的痛,就毅然将苦心打造的这些标准、制度、流程扔弃。企业管理者们在诉说制度、标准、流程难以执行和实施的时候,是不是应该从自身方面去寻找一下原因和答案,员工的不执行源于管理者的不执行。

(3)风险评估分类管理。民营企业在转变观念的过程中需要建立风险评估体系,进行风险评估的分类管理。不同的民营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以及管理要求的高低,对固有风险实施评估,在评估之后,运用分类管理进行操作。在分类管理时,合法合理的规避风险,分散风险。民营企业应注重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的设计,财产保护的控制,预算的控制,运营分析的控制,绩效考评的控制及合同的控制等。

2.建章立制。企业家应该认识到会计文化是可以引导的,并可以影响企业管理活动和经营行为。民营企业应该确立一个适合自己企业的规章制度,不要随意变更会计准则;应该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用制度规范会计人员,用制度指引会计人员。民营企业建立的激励员工的制度,通过激励会计工作者努力工作,以便达到提高绩效的目的。

(1)税务风险的管理制度。做好税收风险管理体制、机制的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工作。根据民营企业自身不同时期的税收管理战略,制定分阶段的税收风险战略规划。在民营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对税务风险的管理存在差异,初创期的民营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较大,企业往往倾向于减低税负。在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就逐渐倾向降低风险。所以,民营企业要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因地适宜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2)融资项目的审计程序。民营企业在融资时,遵循以下的步骤:拟定筹资方案,论证筹资方案,确认方案是否可行,若方案可以则进行审批程序,决定方案是否通过,方案通过后接着筹资计划的编制与实施,确认用途是否改变。如果用途没有改变,那么接着拟定投资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判断方案是否可行,确认方案可行后决策审批,决定此方案是否通过,方案通过后继续投资计划的编制与实施,最后投资处置。

(3)全面预算的管理。民营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是在一定的时期内与经营、财务、投资等价值相关的总体计划,是公司整体战略发展目标和年度计划的细化。对于全面预算的不足:首先,在预算时需要有一个整体的意识。其次,编制预算必须适应自身企业的动态管理环境。每个民营企业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而且在不同的时期的表征不同,所以预算的制定要符合其当时的动态管理环境。接着,预算应当按照企业内部的既定预算系统统一进行编制,以规范企业的运营。且编制预算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全员,以便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企业发展目标。最后,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对明确每一位员工的职责范围及员工间的相互关系都应有规定;所有责任中心也是依据可控原则进行的划分,也就是说要做到义务清楚、工作清晰、互相连接。

3.规范会计部门行为。

(1)事前行为的规范。民营企业会计部门在事前,首先,把握当前自身公司的会计现状,并且时刻有发现会计问题的意识、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其次,设定为了民营企业更好发展的会计目标,并分析可能会产生相关会计问题的原因。然后,提出各种会计预案并确定最佳方案,区分导致这个方案成功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这是比较有效解决问题的方式。最后,制定适合自身企业会计部门解决问题的对策、并制定适合的计划。

(2)事中行为的规范。民营企业会计部门按照预定的计划、标准,根据已知的内外部信息,设计出适合自己会计部门的行动方案;再根据设计的方案,进行具体操作,努力实现预期目标。根据设计出具体的行动方案,进行企业的整体布局,采取有效的行动。

(3)事后行为的规范。民营企业会计部门确认是否达到了目标。可以根据会计效果来检查会计目标是否完成。最终需要进行效果检查后才能得出结论。将采取的会计对策进行确认后,再进行总结分析,把完成情况同预期的会计目标值进行比较,看是否达到预定的会计目标。如果没有出现预期的会计结果,应该确认是否严格按照计划实施对策,如果是,就意味着对策失败,那就要重新进行最佳方案的确定。

五、结语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篇4

论文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当今我国内地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经济舞台上一支中坚力量,越来越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但是面对经济全球化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如果说我国民营企业早期的创业靠的是勤劳和机遇,那么后期的发展和壮大则必须依靠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软环境的建设。经过对本地部分民营企业一个多月的调查,发现有的企业根本就没有企业文化可言,而多数企业尽管有企业文化,但却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总体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问题。

一、企业文化家族化

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仍处在一种“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中,企业管理中具有强烈的排外倾向,限制了企业对优秀人才的吸纳。同时,民营企业仅仅注重对人才的聘用,缺乏对人才的培养,这种模式下,组织结构不完善或者是组织结构完善但老板一手抓,思想和观念都停止在原有的状态,企业主要职位都是老板的亲戚和朋友予以担任,不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机制予以管理和用人。他们往往追求的是眼前的利益,而不从长考虑。家族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文化的良好发展。

二、注重形式,忽视内涵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所形成的经营理念和价值是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如果只是打着企业文化建设的口号,就失去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真正意义。不但使优良的企业文化难以维持,而且对企业的推动和发展将起到阻滞作用。比如有的企业经常强调服务、强调质量,然而天天在处理顾客的投诉。没有把问题落到实处,没有把问题的根源予以切断并从根本上去分析原因,也就是没有把企业文化内涵的主体内容予以细分并实施,对企业文化的发展造成影响。

三、忽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

民营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是企业个性特征具体生动的反映,缺乏个性的“雷同化”企业精神及企业价值观就等于抹煞了民营企业的个性和特色,很难起到企业文化建设应有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该企业的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同时企业文化也受地理和风俗的影响而具备个性化的特点。每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生产机制不同;产品的市场结构不同;企业的管理模式不同,所以对环境作出的反应策略也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的企业,须采用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管理才具备弹性和柔性,更能适应自身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必须综合自己的内部结构体系,自身的优势和文化氛围来针对“企业文化”予以建设,这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四、管理政策与企业文化不一致

这里的管理政策包括管理制度、管理措施和各种战略发展规划等等。多数管理者在制定管理政策往往与企业文化是不一致的,这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一方面是忽视企业文化与管理政策相结合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没有把制定管理政策和企业文化相结合的意识。

比如有些便利连锁店把“便利、快捷”定位企业文化,这就要求为客户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和购物环境,但是管理者在制定便利店的布局、业种配置等政策时却没有体现便利和快捷;再比如有些清洁品生产企业把“洁白”定位企业文化之一,但是公司内部的卫生环境、员工衣着,甚至是员工家庭等却是脏兮兮的,这无疑是管理政策与企业文化的不一致,最终将使组织中的成员对企业文化产生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

五、有一定的认识水平,但系统推动不够

当前多数民营企业对其文化建设的概念、作用和本质还是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在实际操作中也能把企业文化建设同其业务运营结合在一起,但比较缺乏或者就根本没有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事实上,企业文化的战略规划的欠缺或不足,也正是民营企业文化水平较低以及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多数销售导向型的贸易企业关注销售,短期行为较重,经营战略规划水平差,较少涉及企业文化战略规划。绝大多数企业重视企业员工的文体活动、旅游等,但却很少将此举同其经营哲学、经营理念有机结合,进行战略高度的规划设计,产生了形式有之而内涵或内容不足之慨叹。一些民营企业谈论起来对企业文化有较深刻的认识,但其操作仍停留在一般的思想教育上,对实现顾客满意的关键员工缺乏更深层次的理解和重视。

一些企业关于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从硬到软,从有形到无形,从刚性到弹性的规律性认识缺乏感悟,对企业的基础管理重视不够,因而对企业文化形成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缺乏必要的准备。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大力推进先进的企业文化是民营企业在当今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中,产生并维持强大竞争力与发展力的重要保证。如何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深入思考,需要积极探索并学习新思路、新载体、新经验和新方法。

参考文献: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篇5

上个月,笔者与一位上海著名的民营企业家交流,他在畅谈企业未来时踌躇满志,但被问到有何烦恼时,他又不无忧虑的说,现在最大的烦恼就是如何使身边的高管、企业的干部和员工能够与企业同心同德、分享快乐、共同成长。

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考,如何使以民营企业家个人理想为轴心的抱负,在企业中得到全体员工的共鸣,转化为企业的共同意志?如何让企业家的商业智慧升华为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定位、契合员工的群体思维、具有良好竞争力和内生力量的文化理念?最近,笔者跟随市工商联领导考察的两家企业的案例很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家是成立于2004年的上海春秋航空有限公司,是中国首家民营独资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廉价航空公司),企业施行低成本、高效率运营的差异化战略,创立伊始就将春秋航空定位为“草根航空”,提出“让更多普通大众坐得起飞机”的使命和“奋斗、远虑、节俭、感恩”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倡导低成本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低成本文化构筑起的核心竞争优势。董事长王正华率先垂范,办公室小而简单,平时坐金杯面包车,出差住低星级双标房酒店(与同性合住),吃饭找平民餐馆,他一直说“钱一半是赚的,一半是省的”,“未富先富必不富、未穷先穷必不穷”。在春秋航空公司,全体领导不备专车,倡导合用,经理与员工合署办公,纸张全部双面打印,城市出差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外地主要分公司内设简易宿舍,总之控制一切可以控制的成本。

王正华曾经对笔者说,在“草根航空”战略定位下形成的全公司从上到下的节俭意识是我们开办廉价航空的最主要优势,也是其他航空公司最难做到的,因此我们的一张机票可以卖到99元。

春秋航空的节俭文化在企业家力量的强大推动和践行下,已成为全体员工共同的意志,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的关键,成立8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平稳发展,是中国唯一没有亏损纪录的航空公司,2011年净利润逾4.7亿元。机队规模已达到33架空客a320飞机(16架为自购,17架为租赁),开通了上海至日本、泰国、香港、澳门、北京、广州、重庆等国际、国内航线60余条,平均客座率95%,是世界上平均客座率最高的航空公司。

另一家企业为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林凯文是一位非常有抱负的企业家,创业之初,就志存高远,要成为中国泵业领军企业,如今凯泉泵业早已成为中国泵业无可争议的行业龙头。2005年,他又提出要“成为世界泵业十强”的愿景,确立了以泵业为核心业务、以相关流体机械为辅业的业务体系,通过兼并扩张、同心多元化发展,全力振兴民族泵业,打造民族品牌。

凯泉集团特别注重塑造积极向上、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形成了“泵・水・人”三位一体的凯泉文化。即以“泵”言志,泵业报国,永续发展。在凯泉人眼中,泵把水送往高处,滋养万物,造福人类,是奋发向上、动力、迅捷、激情与奉献的象征。凯泉以“水”传情,追求与客户、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有凯泉的地方就有水”,水是凯泉联系客户、社会、自然的纽带,是凯泉服务客户、回馈社会、美化自然的媒介;以“人”为本,造就具有泵的特质、水的情怀的人,营造和谐的“凯泉之家”,实施了“筑巢引凤”工程,与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科研院所等学术机构实施产学研合作,集聚了中国水泵界的高端研发与技能人才,并将产品研发、技术攀登作为企业创新驱动的涡轮增压动力。

当我们参观凯泉集团耗资达到2亿元新建的3个测试平台时,看着那场面巨大、结构复杂的大型泵试验台,特别令人震撼。据林凯文介绍,该平台可对核二级泵、核三级泵进行试验测试,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凯泉还将累计投资6.5亿元用于研发。这一切都反映了一个以怀揣“泵业报国,永续发展”的使命和“成为世界泵业十强”的愿景的企业家,通过几十年的行业领军、专注和不懈投入巨资开展前沿研发的大手笔,展示了强劲的企业家力量,从而将企业家意志激荡和根植于全体员工的心灵中。

上面两个案例让我们清晰感受到民营企业中的企业家直接影响着本企业的文化塑造、发展和变革,并带给我们三点深刻的启迪。

首先,民营企业家是本单位企业文化的缔造者。由于企业家是企业成长壮大的导航者,导航者的力量是难以逾越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思想的人格化体现。企业家的价值取向、事业追求、道德品质以及知识才干等人格要素都是企业文化生成的原生酵素,决定着企业的文化气质和风格。正如美国著名学者埃德加・H・沙因在其名著《企业文化与领导》中指出,优秀的企业家与优秀的企业文化是高度统一的。

其次,民营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践行者。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民营企业家不仅要善于运用由产权因素、职位因素和资历因素构成的以权力为中心的强制性的影响力,更要善于运用由品格因素、才能因素、情商因素构成的以威望为中心的非强制性的影响力。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不仅是善于把握高度思维逻辑的思想大师,希望通过自己强大的人格力量和首领魅力,把企业家个人的抱负提升为企业员工的共同追求;同时又是善于领军践行价值追求的行动大师。企业家不仅要做企业文化的谛造者、推动者,更要做企业文化的模范执行者,从某种角度说,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引导力度最终取决于企业家的表率及示范效应,从而使企业家个人提倡和崇尚的价值理念,最终深植成为企业的卓越文化。

第三,企业家力量有时也是一把双刃剑。企业文化建设要防止走进“企业家文化”建设的误区,更不能成为所有者与劳动者之间简单的算术命题,一定要防止“老板一头热,员工则仍然各说各话,各想各事,各诉各求”的状态产生。文化气质是一个群体觉醒和群体行为转化的渐进过程,需要系统导入、深度培植、持之以恒,从而逐步成为企业的管理哲学、行为准则和群体逻辑。所以,企业家要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善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在企业中大力倡导愿景激励、团队分享、持续创新,才可能使新时代的企业员工逐步认同所在企业价值,融入企业价值,追随企业价值,以达到员工与企业共融共生的效应。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篇6

【关键词】民营企业;企业文化;文化建设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民营经济在我国各种经济占三分之一强,民营经济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民营经济如何在全球经济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做大、做强、做久就必须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的灵魂和法宝,企业文化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如果说我国民营企业早期的创业靠的是勤劳和机遇,那么后期的发展和壮大则必须依靠企业的群体斗志和凝聚力,而企业群体的斗志与凝聚力要依靠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软环境的建设。

     一、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走进了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有关学者通过对我国几家代表性的民营企业调查发现,我国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重形式、轻内涵

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但是通过对年产值几百万到近两亿的多家民营企业文化调查中发现,许多民营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往往注重于做表面的文章,而忽略企业文化内涵。很多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表面和虚无的东西,他们的主要目标是希望员工听话,让外部人看到企业在感觉上更具正规感。显然,在这种精神指导下的企业文化建设必然是重口号、标志等看得见的有形的东西,而未能从深层次上,从理念上建立企业特有的企业文化。如果企业只有这些表层的形式而缺乏内在的价值和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并且也不能形成文化的推动力和凝聚力,对企业的发展也不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家族文化牢固

目前,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上看,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仍处在一种“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中,小富即安、急功近利的经营思想在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者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相当一部分企业尚未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管理观念陈旧。这种状态下的企业职工队伍很难维持稳定,责任意识不强,服务意识淡漠,工作、学习动力不足显而易见。

由于民营企业的家族管理性,导致民营企业管理中具有强烈的排外倾向,限制了企业对优秀人才的吸纳。曾有过民营企业尝试过聘请企业经理人对企业进行管理,力图营造全新的企业文化,但是由于民营企业家族势力的影响,使得这些优秀人才未能施展才华,最终离开企业。同时,民营企业仅仅注重对人才的聘用,缺乏对人才的培养,未能给这些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必要的学习机会。

(三)企业家和员工素质低下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不仅取决于社会既有的文化现状和发达程度,而且取决于该企业所有的职工的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曾就中国31个地区200多家民营企业进行专项调查,结果显示:民营企业员工中,大专以下文化的员工人数占八成以上,大专以上的仅有不到18%。我国民营企业员工总体素质较低制约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此外我国民营企业家很多从简单的作坊做起,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企业家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个人素质和管理水平也亟待提高。

由于企业家和员工素质低下已经成为制约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甚至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创新

当前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中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缺乏创新,很多民企以为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一劳永逸,忽视了根据企业所处的宏观、微观环境变化,不能及时就变化的形式做出相应的反应,未能对企业文化进行持续创新,甚至出现原本对于企业发展起积极作用的文化反而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绊脚石。当一种企业文化由于被惰性对待而变成一个封闭的系统时,它很可能会扼杀企业的创造精神。民营企业文化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创新的体统,民营企业要重视对自身的文化系统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与企业加强衔接,提高整体企业文化素质,促进企业持续健康成长。

     二、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策略,使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走上健康的轨道。具体分析,民营企业可以在以下方面加强建设:

(一)提升民营企业家的综合素质

要建设优秀的民营企业文化,首要的因素是企业家。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曾经讲到:企业家这个称呼不是职务,而是一种素质。这种素质是一种阳光、胆识、组织能力和社会责任。民营企业家不仅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塑造者、推动者和模范者,

也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旗手文化,企业家的素质和自觉程度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家要缔造出优秀的、高品质的文化,要发挥好示范表率作用,企业家就要求具备优秀的品质,这包括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高尚的道德品质、优秀的管理才能、决策技能和首创精神,同时在一定条件下要求具有相应的业务技能。在这些能力中,特别强调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因此,在构建企业文化、实施文化战略过程中,民营企业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自觉开展理念革命,从思想层面上确立“企业文化”;其次,努力学习企业管理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渊博知识、才思敏捷、较强洞察力的企业家。

(二)加强企业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尽管企业家的素质对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民营企业文化的建设更离不开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员工的素质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成败,员工素质的提高又有赖于企业培训。企业培训是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手段。

从目前来看,我国民营企业的培训主要是从提高水平、普及科学技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三个方面着手,以提高民营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这是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我国民营企业员工总体文化水平偏低,急需提高企业员工的文化水平。我国民营企业可以采取诸如与晋级、评优挂钩等激励方法,鼓励文化水平低的员工循序渐进、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学习的好和坏与绩效考核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向全体员工普及现代科学技术。在向员工普及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逐步改变员工中存在的平均主义、安于现状等陈旧观念,树立争创一流、优质高效、对用户高度负责的现代生产管理理念。

     三、企业文化建设注重培育创新精神

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对企业发展产生持久的影响,但是又具有动态变化性。企业在发展、壮大各不同发展阶段,由于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相应地企业文化也应进行变革,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否则就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阻力。知识经济时代就是创新经济的时代,文化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参与市场角逐就必须不断地实现创新工程,建设企业创新文化。企业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了解自身所处环境的变化并把握其本质,必须具有创新的思维,环境变则企业文化进行相应的创新和调整。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切忌沉迷于原有的成功和喜悦中。具体而言,培育民营企业的创新文化,应从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四个方面进行。

     四、培育和提升富有民企特色的价值观

民企和国企相比,普遍存在数量多而规模小、发展快而后劲不足、平均寿命短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因素很多,但究其内在原因,主要在于企业经营者缺乏企业管理意识,没有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忽视企业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民营企业人心涣散、劳资关系紧张、工作质量下降、劳动消耗上升、劳动效益低下等不良现象。因此及时转变观念,从实际出发,重视民营企业文化塑造,整合和提升民营企业价值观,以成为民营企业实现企业管理良性循环的必然选择。民营企业价值观的培育和提升,就是在对民营企业的过去和现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对当前的企业精神价值观作出优劣评估,在有关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下,发动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对企业的精神价值观的基本要素进行一系列发掘和筛选,并进行提炼和加工,使之得到提升。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篇7

关键词:民营企业;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

1.本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1.1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优势

(1)竞争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迫切要求。民营企业对市场机制作用十分敏感,由此形成了努力拼搏的动力,这种特性恰恰是国有企业所缺乏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企业不用奔跑就可以舒舒服服的活下去,企业奔跑的紧迫性远没有民营企业强烈。

(2)市场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民营企业每时每刻都在观察市场,寻找空白地带,一旦发现,就立即调转船头,迅速赶到。更有意思的是,有些企业实际上先有市场,再有企业,它们是在发现市场空档后才成立的。强烈的市场意识使民营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

(3)创新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做别人还没有做过的事,这往往是民营企业最想做的事,也是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技术上的不断追求,是民营企业的生命,也是民营企业成功的保证。

(4)效率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一些电视剧中,民营企业家只是出入宾馆、酒楼,吃喝玩乐的人。其实,作为投资者,他们正承担着风险的压力。他们在追求每一个技术信息,在寻找每一个商机。竞争的压力使他们强迫自己把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5)风险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风险,是指可能发生的蚀本。同时,高风险的背后也隐含着超出常规的机遇。因此,每个企业必须谨慎对待风险,同时又要勇于面对风险。国有企业往往不能处理好风险问题。一方面,他们敢于乱投资、乱贷款、乱担保,因为蚀本的钱有名无主;另一方面,他们大可不必没事找事去担风险,5%的利润足以使他们写出一个好的工作总结。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反,一方面,300%的利润将唤起他们拼命的狂热;另一方面,60%的失败机率足以使他们冷静旁观。

(6)人才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基础。每一个企业都希望人才济济。然而,有人才不等于有人才意识。只有把人看作自己安身立命的基础,才是真正的人才意识。许多民营企业老总说过一句话:“只有留得住人才,才能留得住公司的技术风格和产品信誉。”还有的民营企业在总结发展经验时说,成功=人才+机会+机制,三者缺一不可。在这个公式中,人才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7)服务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灵魂。从商品到货币,被马克思称之为惊险的一跳。如果这一跳不能被用户需求的双手接住,那么,接住它的将是坚硬的岩石,这个问题关于民营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如果第一次跳跃失败,他们再也没有第二次试跳的机会。由于这些原因,民营企业更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他们总是想用户之想,急用户之急,千方百计地满足用户的需要。许多公司向用户的承诺是“我们会做得更好。”

1.2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民营企业的价值观处于低层次、追求单一经济效益的状态。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价值观的形成、传播与扩散处于被动状态,大多在被约束情况下进行。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精神和价值观、企业目标、企业形象、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制度、行为准则、企业容貌、作风礼仪等,它们处于不同的地位。其中,企业价值观是核心要素,影响和决定其他要素的形成和传播。这种基本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们的思维被动的去适应某些规章制度的约束,从而限制管理者和员工对文化的积极传播及对最高理念的追求,使企业文化的运行处在“为我”的状态,难以形成强力型的核心文化力,大大降低了整体企业文化的推动力,客观上抑制了物质生产力的提高。

(2)民营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与扩散都具有一定的自发性,缺乏政治观指导。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与扩散没有较好的建立在党的思想建设的基础上,未能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导致企业文化基础薄弱。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与扩散体现在思想建设和行为规范的全过程。由于这一过程的企业文化建设常常依赖企业家、管理者的思想信念,未能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中,使思想大多局限在传统的只顾企业利益的经济思考方面,而未从政治的高度来考虑国家或全社会的利益,从而使企业文化建设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无法形成信仰支撑体系和文化传播体系,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缺乏统一完整的企业经营理念和长期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的形成源——企业家文化仍然停留在传统阶段,未能自我形成理念、境界方面的根本革命,阻碍了企业文化向更高层次的飞跃。实践表明,企业家的理念和价值观决定着企业家文化的发展方向及所处的层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关键的因素。然而,许多企业家的理念与价值观却只限于经济方面。如只有较低层次的经济理念、经济价值观,没能发展到高层次的政治理念和政治价值观等,就是说,未把国家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并努力为之奋斗。

2.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举措

2.1全面提高企业家素质,塑造企业家文化

(1)企业家人格的提升。企业家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陶冶自己的情操,形成崇高的品格、宽阔的胸襟,真正从单纯追求利润转变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的企业家。

(2)企业家素质的提高。企业家要从多方面吸收知识营养,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开拓视野,驾驭不断成长的企业,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3)企业家要自觉进行理念改革,重塑高层次的核心价值观。企业家的价值观是核心价值观,决定着企业价值观的形成和作用的大小,也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龙头,应摆到最重要的位置上。而企业家要树立核心价值观,就应从思想深处形成最高理念,自觉开展理念革命,实现由经营理念到政治理念乃至最高理念的飞跃。

2.2提炼独具特色的企业价值观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一个民营企业在提炼价值观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1)企业性质。民营企业文化因企业性质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个体企业与私营企业不一样,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不一样。因此,一个民营企业首先要根据本身的性质选择适当的价值标准。例如工厂可以从产品出发树立“向社会提供最优产品”的价值标准,商场则可以根据本身经营特点提倡“顾客至上,一切为顾客服务”的价值标准,实际上这就是制定企业的最高经营目标。

(2)企业的成员及其构成。不同类型的人以及他们的组合方式都会影响企业文化的形成。每一个人在进入企业成为企业一员以前,大体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是相容、互补或是互斥,这些关系错综复杂,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价值观能否为每一个成员所接受。

(3)企业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民族文化、法律等方面,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企业成员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如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气氛会影响成员对企业的关心程度与一体感,社会传统文化对人们改变旧观念、接受新的价值观念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

总之,只有在认真探析研究各种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才能确立既体现企业特色,又为全体企业成员和社会接受的价值观。

2.3创立最具激励机制的企业精神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平台

企业精神的提炼,实际上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取得成效的过程,创立和提炼它,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企业精神的形成,不仅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需要我们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不断地使用各种途径进行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心理培育,同时要反复地进行审视、探析和总结,并在实践中及时提炼出其中的优秀部分,几经反复后,再用最简单概括的语言,总结出其中的精华,由此形成企业意识中最具激励的东西——企业精神。不难看到,企业精神的创立,实际上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结出的硕果。因此,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促成企业精神的形成和创立。创立企业精神,不是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标,而是使用企业精神激发员工的热情,形成更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工作合力,继而又炼出更新的精神成果,不断推进两个文明的建设。

2.4确立高标准的企业道德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培育企业道德,这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企业道德是企业员工的重要行为规范。道德对行为的软约束与厂规厂纪对行为的硬管理相配合,不但可以弥补硬管理难以面面俱到的局限,而且能够使员工的行为自觉地指向企业目标的实际。同时,企业道德还必须依赖于一定的利益基础,否则就会流于空谈。浙江十大发明企业家之一的祝强,企业在如日中天时后院起火,原任公司副总经理、自以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妻舅,以资产分割为由,将祝强推上被告席。红极一时的广东“太阳神”在鼎盛之日,“兄弟都成了对手”,它今天的竞争对手之中,相当一部分就是以前的“旧部”。这些现象不仅造就了企业营运的混乱、资产的流失、规模的削损、人才的流失,而且对企业道德带来灾难性打击,最终直接影响企业形象、企业竞争力和凝聚力。

2.5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要求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努力为之服务,这是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企业形象是一个综合概念,一般认为包括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又称Ci。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形象,并把它作为发展企业的战略措施,却并非易事。为此,企业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尽力推销自己,刻意地建立有特色的营销文化和企业识别系统,这就最容易涉及到法制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问题。企业形象要在社会中保持长久不衰,其内在保证是观念和行为的崭新、超前。

但是,有些民营企业错误的理解了“崭新”和“超前”的含义,于是乎广告成了王婆卖瓜、猫的名片画成了虎、产品成了他人专利的复制、售后服务成了推销的幌子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关键就在于经营指导思想不明,缺乏法制规范意识和职业道德,玷污了他们的企业形象。

应当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企业形象,在社会中应表现为对社会的真挚热忱和对自己蓬勃发展的信念,必须通过一系列的道德规范、管理规范、工作标准来实行,为此没有思想政治工作的紧密配合是不行的。只有通过对职工进行“四德”教育,提高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水平,加强他们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让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这样,企业树立的形象才会在社会形成“信任感”、“可靠感”、“美誉感”,良好的形象才更具有持久性。

2.6提高职工素质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要从提高职工素质抓起,这与培养“四有”新人是一致的。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和职文秘站:工素质之间是一种“大厦”与“基石”的关系。职工素质怎么样,直接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兴衰,良好的企业文化反过来又可以陶冶职工情操。因此,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等,是现代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迫切要求。而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造就新一代“四有”新人,这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是一致的,因此,必须坚持不懈的以马克思主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职工,在实践中造就和培养一批得力能干的企业发展生力军,让企业涌现出一批具有崭新面貌的“公司人”、“形象人”,促进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在全社会都形成一种新的风范。

参考文献

1胡石明.漫谈企业文化[m].北京市: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篇8

论文摘要: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内部存在的矛盾与问题也日渐突出。其中,民营企业的道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广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以道德文化为核心的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是民营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关键。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道德文化

探究企业文化的深层内涵离不开人们对文化的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文明的发展史。“文化”一词,我国古代早已有之。《周礼》一书有“观乎其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记载,此文后被简化为“文化即人文化成”之说。在古代西方,“文化”源于拉丁文Culture一词,主要指经过人类培育、培养、学习、耕作而发展起来的事物或方式。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得华·泰勒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第一次对文化作了一个科学的界定,他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这可以说是一个最早的较为科学的文化定义,至今仍被广泛引用。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道德属于文化的范畴,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何为企业文化呢?

一般而言,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里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它以共同的价值标准、道德标准和文化信念为核心,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潜在能力,将企业的各种力量聚集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管理之下,齐心协力地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从内在结构来分析,企业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物质层,也就是企业物质文化;二是制度层,也就是企业制度文化;三是精神层,也就是企业精神文化,它包括企业的价值标准,道德标准和文化信念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市场经济既是一种法制经济,也是一种道德经济。重庆力帆集团的老总尹明善曾感慨到,人有德性,企业也有德性。国外的百年老店,卖的就是一种道德,靠雷打不动的质量和信誉而立足天下。当今的知识经济说白了就是文化经济、道德经济。做企业做不出这种效果来,企业难免短寿,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企业文化中,企业道德文化居于核心和统帅地位。据笔者的理解,企业道德文化就是指企业在现行的法律规范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它约束了企业行为、内化了企业责任与义务。就企业文化与企业道德文化的关系而言,它们之间存在着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企业文化包含了企业道德文化,企业道德文化又决定和影响着企业文化。

二、民营企业的道德问题

探讨民营企业的道德问题,实质就是探讨民营企业主的个人道德。民营企业主在创办、发展、壮大民营企业过程中,受经济体制、法律体制、金融体制、社会环境、个体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其个人行为和企业行为有时可能存在一些非道德的东西,其表现为:

第一,有些民营企业主与权力走得太近,缺乏应有的政治道德。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推行的富民政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体制的缺陷,民营企业主们深感权力的重要,他们当中有些人做出了一些有损公民政治道德的行为。

一方面,民营企业要快速发展,民营企业主想快速“先富”,走“官商勾结”的路是一条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捷径。在国企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官商勾结侵吞公共资产的案件比比皆是。有学者统计,这20多年来,中国新增利润的1/3被寻租者拿走了。中国的GDp每年都在高速增长,但新增的财富相当多地流入特权官员或与权力相勾结的民营企业主手中。在这场权力寻租过程中,那么多免了租金或少交了租金的民营企业主们究竟拿到了多少好处,了解行情的人都知道,这部分好处肯定大于或等于租金。

另一方面,民营企业主在发家致富后,其私有财产的合法性缺乏法律依据,它们很难得到安全保障。民营企业主们为了保全自己的私有财产,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靠近权力,如何借助权力,否则,他们手中掌握的私有财产就有可能受到强大的“公权”的挤压和剥夺,有时甚至还有人身安全的危险。目前,舆论非常关注的民营企业家孙大午案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第二,有些民营企业主牟利思想过重,缺乏起码的社会公德。就目前我国民营经济的性质而言,牟取利益是民营企业存在和发展的主要目的,但不是唯一目的,它还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些责任可以分为经济责任、文化责任、教育责任和环境责任等,就经济责任来说,企业要为社会创造财富,提供物质产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的生活。就文化责任和教育责任来说,企业要为员工提供符合人权的劳动环境,教育员工在行为上符合社会公德,在生产方式上符合环保要求。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民营企业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做得有所不足。他们当中有些人不能正确摆正企业与社会、资本与劳工的关系,无视自己的社会责任,逃避税收和社保费;较少考虑职工利益和环境保护问题,将利润建立在压榨、剥削企业职工的收入与福利、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基础上;有些人甚至为富不仁,缺乏起码的诚信与道德观念,向消费者提供虚假服务和不合格的商品,骗取非法利益,缺乏提供公共产品的意识,对社会公益事业回报甚少。

第三,有些民营企业主财富心态过重,缺乏应有的人格和道德品质。随着财富的积累和膨胀,有些民营企业主的心态也变得膨胀起来,他们当中有些人无视法律,并且随意践踏法律,认为“有了钱就可以摆平一切”;有些人无视经济规律,认为人有多大胆就能干多大事,盲目追求企业规模的扩张和个人财富的增长;有些人无视个人道德的发展,凭借着对财富的个人占有,放纵自己的言行,过着腐化堕落的生活。随着一个又一个民营企业主案件的发生,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的民营企业家怎么了?转贴于

三、加强民营企业的道德文化建设

企业道德文化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它与精神文明一样,都应遵循“重在建设”的方针。

从目前情况来看,加强民营企业的道德文化建设,其重点应放在:

第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民营企业的道德文化建设。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辟论述,阐述了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科学论断,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民营企业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这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方针,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力之所在。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成果,智慧的结晶,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和亲和力,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以先进文化为指导,体现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是实现民营企业文化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虽说民营企业是具有某些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组织,但是它们毕竟是社会主义的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的存在与发展必须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前提,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或道德文化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为统领,积极发展健康向上的企业道德文化。

第二,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主把遵守市场法则与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结合起来。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它具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民营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为主体,它与其它的企业组织和企业形式一样,都应遵守社会主义市场法则,维护正常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而在民营企业的市场行为中,由于民营企业的私人占有性质,所以在民营企业的道德文化建设中,民营企业主居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民营企业的社会形象,实际上就是民营企业主个人思想品德的外化表现。民营企业主在建设企业道德文化建设过程中,他们应该自觉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法律和道德观念,诚实守信,合法经营,依法纳税,做一个爱国、敬业、守业的企业家,做奉献社会、富于责任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社会形象的社会贤达。

第三,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主把个人富裕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结合起来。民营企业的存在与发展,民营企业主的发家致富,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富民兴企政策。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民营企业主在实现先富之后,应通过自己的榜样示范、激励和帮扶作用,带动他人实现共同富裕。当然我们在强调民营企业主的帮扶过程中,并不是一味地要求民营企业主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把自己的财富无限地捐赠出来,而是要求民营企业主在自己的能力、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对社会、对他人进行一定的反哺,从而树立起良好的社会道德形象,担负起实现先富与共富的社会责任。

第四,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主把遵守市场法则与发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社会主义道德属于社会主义文化的范畴,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关系着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方向,关系着社会主义的发展走向。民营企业主是企业的所有者、组织者和经营者,其生产经营行为必须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为人民服务是其核心,集体主义是其根本原则。作为社会主义的民营企业,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它也应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努力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产品;善待企业员工,建立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新型劳资关系,不把对利润的无限追求建立在损害企业员工正当的利益基础之上。同时,民营企业主还应关心员工生活,关爱困难员工。

第五,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主把追求自身的政治进步与推进民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发展遇到了空前的政策环境与法律环境,民营企业主的个人财富已经得到了相应的法律保障,与此同时,我国许多民营企业主也在积极追求思想上、政治上的进步,有些民营企业主已经有了多个社会兼职,成了实实在在的“红色资本家”。为了保证企业的发展方向!民营企业主应积极响应、落实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自觉、主动地在企业内部建立党、团组织,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党、团员工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把企业发展与企业员工思想政治上的进步有机的结合起来,努力使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健康向上、团结和谐、富有朝气的道德文化氛围。这既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篇9

关键词:家族企业民营企业企业文化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说过一句话“国家富强靠经济,经济繁荣靠企业,企业兴旺靠管理,管理关键在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支柱。在《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里指出:九成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家族企业是我国民营企业的主体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家族性民营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企业文化建设存在很多问题,导致企业出现普遍短命的现象。

一、家族性民营企业文化的问题

家族性民营企业在民营企业中尤为典型,占据很大比例,由于其企业类型的特殊性,企业文化带有鲜明的特点,在文化建设上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下面对家族性民营企业文化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血缘人情管理,员工无法得到归属感

家族性民营企业看重血缘关系,家族色彩浓重,任人唯亲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出现错误时,家庭成员能够通过关系轻易地规避责任,制度在家族成员中没有执行力度。但是外部人员则不同,他们必须严格遵守企业的制度,无情理可言。这样企业管理制度出现了双重标准,管理无法正常进行,员工会产生不良情绪,企业的凝聚力下降,同时会带来优秀人才的流失,这样的企业文化氛围制约企业的发展。

(二)高度集中的惟意志性领导体制,内部决策专制化

在家族性民营企业中,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由于家族企业领导者在创业时期形成的权威和对企业长期保持的绝对控制,导致在家族企业中,由企业家者一人做出最后决策,他们多凭主观判断代替科学分析,以个人喜好做出决策,不理会或者听取周围人的意见,难免由于个人把握信息和决策能力的有限,在缺乏集思广益的情况下,导致错误决策,而且这种错误决策一旦形成,必将给企业经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三)家族性民营企业的企业家素质有待提高

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和设计者,企业家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我国民营企业家的素质普遍不高,他们大多是从真正意义上的个体户和小私营业白手起家的,文化综合素质总体上不高,直接影响其对企业文化概念的理解。

(四)家族性民营企业的企业家不愿意做文化,不重视文化建设

多数家族企业的价值观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导向的,企业经营者把注意力更多集中在赚钱和攫取较大利益上,怎么赚钱怎么办,怎么赚大钱怎么办,却对家族企业文化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如认为企业文化完全没有用,与企业的生存没有关系。在我国很多中小型的家族性民营企业中,有的根本就没有明确的企业文化,有的虽有,但过于肤浅,只有口号、统一服饰等,这样的企业文化形同虚设,无法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和辐射作用,与现代企业文化相差甚远。

(五)企业文化建设无法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缺乏个性和创新性

企业文化是该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个性化彰显,并没有统一模式。然而如今许多民营企业采用“拿来主义”,直接使用其他知名或者国外企业的精神口号,不考虑自己企业的背景和行业特点,直接照搬,缺乏自己的个性特色。同时在企业内部,企业的产品和技术较落后,不能适应顾客随时变化的

不同需求,这种缺乏个性和特色的企业文化制约着企业的长久发展。

二、有效进行家族性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笔者认为,从企业文化的特质维度出发,建设有特色、有针对性的企业文化,才能带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团队文化建设

美国管理学家哈默指出:团队是一个伟大的组织,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是重新构建公司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团队文化建设是建立在企业的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它能使员工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团队活动相一致,员工在工作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目标与企业团队的目标相协调或者相契合。通过团队文化建设可以改善家族性民营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破除亲疏有别的观念,建立融洽和谐的氛围,大家互相尊重、互帮互助、互相宽容。

优秀的企业团队文化将能够凝聚企业的力量,使员工行为具有一致性,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理想效果,能够减少内部员工之间的摩擦,降低企业的内耗,提升企业的整体水平。

(二)全员参与文化氛围

一个企业是由所有的员工个体集合而成的,因此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员工的思想、行为对公司都有很大的影响。企业文化建设只靠企业家一个人,只听企业家一个人是不可行的。员工作为企业的一员,独立的个体,应该为企业的文化建设出谋划策,提出自己的建议。由于知识等方面的限制,一个人精力毕竟有限,但是如果员工共同参与则有不同的结果。企业家应意识到凡是能够促进企业发展的人就应该任用且重用,利于公司发展的意见建议应该适时采纳,这种集思广益的做法,能够集中多数人的智慧。

营造开放性、全员共同参与的文化氛围,有利于改变家族性民营企业封闭,决策专制的现状,企业家广泛接受各方面的意见,看到企业的优点和不足,综合分析,使企业更好地向前发展。

(三)学习文化建设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强调变化和速度的时代,在这个以知识资本为基础的社会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仅是资本、现有技术和人才存量的竞争,而是企业学习力的竞争。企业要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唯一的办法就是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在这种新型的组织中,企业及其员工只有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才能跟上快速变化的知识技术进步节奏,才能以独到的方式实现客户的价值。建设有浓厚学习氛围的企业文化,成为家族性民营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先决条件。

加强学习型文化建设,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地获取知识、在企业内部传递知识并创造出新知识,以增强组织自身能力,带来行为或绩效的改善的过程。在不断地学习与工作的实践中,提升家族性民营企业的整体素质,提高其自身的竞争能力,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四)创新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是个长期动态的过程。企业在生存、发展、壮大过程中,总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企业文化也需要不断地充实和改造企业文化内容,才会有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否则,原有的积极的文化如果不及时更新就会变成消极的文化,阻碍企业的发展。企业应把创新精神逐步地贯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这样能把创新由文化理念,转变为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决定性作用的新型经营管理模式。

在家族性民营企业内部建立创新型企业文化,能为企业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家族企业充满活力和创造性,从而更好的协调企业各方面的关系,使自身不断适应内外复杂的环境变化,使家族企业内部与外部时刻都能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关系。

(五)责任文化建设

家族性民营企业关注利润,追逐利润无可厚非,但在追逐利润的同时也要适当兼顾一定的行业利益和社会责任。因此,从企业的使命责任这个维度出发,企业应树立正面的企业形象,建设诚信、兼顾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同时,企业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个企业都是社会的一分子,社会是企业生存的环境资源,任何一个企业尤其是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的企业绝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企业与社会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获益的。当家族性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它要想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民众的广泛认同就必须树立新的社会责任观,认识到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策略和实践不仅可以带来经济利益,而且可以提高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易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可以积极参加公益事业,把改善公共事业作为分内事,支持文化、社会福利、公共服务设施等事业,树立良好有责任感地企业形象。

家族性民营企业主体在获得经济利益快速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诚信,严格按照制度办事,自觉承担维护社会利益的责任,用各种方式回报社会,赢得民众的支持,这种企业文化将为企业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陈洪泉.快速发展中的民营企业之企业文化研究——以冠松集团为例[D].上海:复旦大学,2006:3-4

[2]深圳商报.九成以上民企是家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eB/oL].

http://.cn/money/lccircle/20050701/08071747636.shtml.2005

[3]刘光明.企业文化(第三版)[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145.

[4]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m].商务印刷所,1987:9.

[5]马力,曾昊,王南.企业文化测量研究述评[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56-60.

[6]郑伯壎.组织文化价值观的数量衡鉴[J].中华心理学刊,1990(32):31-49.

[7]李志琴.企业文化模型的构建-基于资源型企业的实证研究及应用策略[D].中南大学,2008:8.

[8]宋娜.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0:43

[9]罗长海,林坚.企业文化要义[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9-40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篇10

国庆佳节刚过,我们全省的民营企业代表,全国工商联。中国私营经济研究会的领导,省、朔州市、怀仁县的领导同志,省、市、县工商联负责同志,大家聚集在雁门关外新兴的富裕县,全省经济十强县之一的怀仁县,共同交流研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并把交流研讨会的主题确定为“民营企业与社会协调发展”,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会议不仅要听取怀仁县的先进典型介绍,交流全省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还要参观怀仁县的民营企业和市政建设,特别是我们还请来了全国工商联程路副主席、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秘书长邵纬生同志为大家作专题报告,请省委、省政府和省委统战部领导作重要讲话,使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丰富的内容,必将对推动我省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产生深远意义。为此,我代表工商联、总商会,对各位领导和嘉宾们的光临再一次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改革开放多年来,我们省的民营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显现。据我们的调查了解,××年,民营经济已占到全省的以海鑫、安泰、华宇、企业、潞宝、阳光焦化、中阳钢厂、太原江南、连顺能源、皇威实业、嘉明陶瓷等为代表的一批在全省经济结构调整中逐步做大做强的民营企业正在崛起。目前,全省年营业收入超过亿元的民营企业已经达到余家,年纳税超过千万元的有近轧家,其中年纳税超亿元的今年有望达到家以上。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极。

民营企业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在社会精神文化建设中,同样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许多民营企业在发展中,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并与当今社会协调发展的经营理念,他们从自发、不自觉。到自觉,创造出在形式上和内涵上都比较丰富的企业文化,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使企业沿着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健康发展。他们积极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努力做到把自身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富裕与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结合起来,把遵循市场法则与发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全省涌现出不少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先进典型,这次会议我们还要对各市地推荐的家“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进行表彰。他们是成功者,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践行者和受益者,他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他们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是我省民营企业中的饺使者,引领着全省民营企业文化的方向,成为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