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情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0:24:18

忘情酒篇1

说起酒来,从古至今有无数关于酒的故事和典故。从杜康造酒醉刘伶到竹林七贤对酒当歌俱欢颜,从陶渊明品酒赏菊世外桃源到李白斗酒诗百篇,从范仲淹把酒临风“先天下之忧而忧”到款待外宾大摆国宴……多少人、多少事都浓缩在香醇馥郁的酒里面!

曾经的美好成了回忆,曾经的时光成了记忆,曾经的日子成了过往。沙河酒作为中华酒文化中不可不说的一部分,褪色了繁华与喧嚣,洗尽铅华,唯有其独有的味道和深深的情意沉淀下来。

一、一种味道始终怀念

中国人对酒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酒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最浓墨重彩的篇章。逢年过节,总少不了喝一杯,大到首脑会晤、商业宴请,小至家庭团圆、朋友聚会,酒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印象最深的是腊月里置办年货,总是把沙河酒成箱成箱的往回拉,这是为正月里去亲戚家拜年做准备。

老一辈的人对沙河酒有一种割舍不下的情怀。沙河酒业以高、中、低多个档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这大概是它具有“百姓情缘”的一个重要原因。仔细品尝起来,沙河美酒味道很独特,芳香馥郁、甘醇可口、回味绵长,有点淡淡的甜,有点缠缠绵绵的软,让人不知不觉就沉浸在它的温柔里。

是什么赐予了沙河酒如此的醇正的味道呢?不得不提及的是这悠悠的沙河水,沙河美酒就在这里孕育。优质弱碱性地下水源,中原优质粮仓的气候条件,是沙河酒独特风格不可缺少的条件。地处中原腹地的沙河酒厂受季风气候影响相对干燥,有利于酒曲的充分发酵和空气中酿酒微生物的成长和繁殖。历经两千余年酿造历史的沙河酒业,拥有优质老熟的上等窖泥,因饱受岁月滋润,各种菌类、微生物大量繁殖生存,为沙河酒业营造了良好的天然环境。

在工艺上,沙河酒业采用传统的老五甑发酵工艺,中温混烧,量质取酒,将不同品质的酒装入陶坛,贮藏于最适宜白酒窖藏的四季恒温室内,让岁月进行二次发酵。主要原料为优质高粱、稻糠、大曲等,其中大曲是由优质小麦、大麦、豌豆等原料,经踩制、入房升温培养,发酵而成。沙河酒经过时间的反复锤炼、有利于醇化、生香和香味物质的积累,保证酒中的酸脂含量,成就了典型的徽派浓香型白酒品质:酒体干净,绵雅清爽,酒香馥郁,口感醇厚!

市场经济的发展总是有他的周期性与规律性。随着市场格局发生变化、白酒竞争白热化、管理体制等多种因素,沙河酒一度沉浮,甚至从畅销大半个中国的势态,收缩到安徽省内,相当部分区域已经很难见到沙河酒,它那独有的味道也在人们的怀念里愈加甘醇。

二、一股力量尝试重生

六十余年风风雨雨,沙河酒业有过辉煌的喜悦,也有过衰落的无奈。虽然它曾经一度沉寂,但从未完全淡出人们的视野,现在它正尝试一步一步,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走进千家万户。

2013年初,在界首市委市政府为代表的诸多领导或朋友关心与大力的支持下,沙河酒业引来了新的资本注人、寻找到了更优秀的团队操盘,沙河酒业开始全面回归。沙河酒业开始邀请知名技术人员,同时导人新的营销模式和产品控制体系,加紧厂商合作,并通过电视媒体、报纸媒体、互联网、户外路牌、大型公关活动等重新推广沙河酒业,重新塑造沙河品牌。

沙河酒业将从三个层面逐步实现回归。一是品质回归,2013年年初,沙河酒业开始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力度,逐步恢复沙河酒业的酿造生产体系,实现产能的恢复性增长和产品品质回归。二是诚信回归,在沙河酒业回归的新战略中,建立和打造互信双赢的新型厂商关系。三是品牌回归,沙河酒业在其战略规划中表示,前期将加大品牌推广力度,实施全方位、立体式品牌传播,以激活消费者对沙河酒业的品牌记忆,并最终实现品牌回归。

借此时机,沙河酒业重新梳理和打造产品线,重点推出沙河老版特曲、沙河国标特曲两大新品,不仅口感浓郁甘醇,延续了沙河酒的味道,而且在外形包装上花费功夫。“沙河老版特曲”,以独特的沙河水配以古老的酿造工艺,窖香浓郁,至醇至美。外包装以青花勾勒瓶身,简洁雅致,用工笔细细描摹一笔一划,造型简单曼妙,让人一眼望去便生出无穷无尽的想象,酒不醉人人自醉。“沙河国标特曲”,显眼的金字招牌,如流水般光滑简单的瓶身构造,内蕴绵甜,老窖醇香,如馥郁兰香。以国标品质,彰显沙河特曲的品质与性价比。

两千年历史的篇章缓缓翻过,六十载淡淡的酒香悠悠飘散。还在遥远的东汉年问,取沙河水酿造的美酒就已远近闻名,后历经宋明清而家喻户晓、历久弥香。

1949年沙河酒厂成立。1986年,“沙河特曲”、“贵妃醉”、“芬芳酒”等四款产品,在全省白酒评比中获得了“安徽省优质名酒”。1992年,企业更名为“安徽沙河酒厂”,“沙河特曲”走出国门,在法国巴黎参加“国际名优酒展评会”,荣获“金奖”。1995年,具有沙河酒独特风格的产品——沙河王上市,享用和馈赠“沙河王”,成了人们身份和尊严的象征。“今年流行沙河王”成为人们的口头禅,开始了沙河发展史上的巅峰时期。1996年至2000年是沙河酒业最为辉煌的时期,当时沙河酒业实现年销售收X8亿多元,跻身“中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行列,产品畅销安徽、江苏、河南等全国20多个省市。

现在,沙河酒业开始提升大曲酒车间的酿酒生产能力:采用现代生物技术,逐步进行窖池的升级改造、老窖泥的培养、窖泥的应用、投人生产及后期窖池养护,发挥沙河独特大曲的独特优势,达到年产优质基酒2万吨的全新规模;创新改造新建现代化的封装车间;与国内顶尖的院校和研究所合作成立沙河白酒研发中心,负责沙河酒品的开发和管理,全面提升产品品质;改造厂容厂貌,建设生态厂区;建立沙河酒业原料基地打造高品质源头。

也许沙河酒的重生之路充满坎坷荆棘,也许沙河酒重新回归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沙河酒两千多年的味道会继续传承下去,伴随着悠悠的沙河水,每一刻每一天每一年,生活在继续,幸福最重要,美味佳酿、美丽瞬间、美好生活或许才是沙河酒味道的真谛。

美好的故事岁岁演绎,我们的身边有无数的风景,无数的人,总有一个画面让你永远难忘,总有一个瞬间时不时在你脑海浮现,总有一个镜头让你无数次想起……家乡的小吃,远方的山水,美好的曾经,通通都化作了美丽的回忆,时不时穿过历史的鸿河,轻轻拂开堆积的尘埃,打开记忆的阀门,扣动着我们柔软的心弦。

可是,再好的记忆也会有遗忘的一天,如果不记录下来,这些鲜活的回忆终将失去它最初的亮丽。现如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不断发展,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变得越来越简单,带着一颗发现美的眼睛,动一动手指,便能保留生活中精彩的瞬间。

忘情酒篇2

关键词:李清照;词;酒;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女性闺怨思念之情的意象很多,如明月孤雁、闺阁楼船等,而借“酒”写愁情则不多见。作为历史上集聪慧才情于一身的女才子之一,李清照的词却常常以“酒”意象来抒情遣怀,她的词曾多处写到饮酒,酒词占她现存词作的百分之四十还多,有的淡饮,有的浓醉;有的乘兴而为,有的含恨而作。不管是“酒”、“醉”、“酌”,还是“琥珀”、“绿蚁”,还是“尊”、“盏”、“杯”、“盘”,都映照出李清照人生的跌宕起伏。

首先是少女时期的游兴沉醉。李清照年少时就喜好山水,《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就记叙了一次遣兴游玩、酒醉迷航的情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词人一行游玩酣畅,兴之所至,豪饮微醉,流连忘返,直至夕阳西下才划浆欲返,哪知“沉醉不知归路”,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也辨识不出来了,误入一片碧藕水荷;“沉醉”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若非“沉醉”,岂有“误入”,岂有“争渡”,岂有“惊起一滩鸥鹭”?“沉醉”二字透露出了作者游玩时内心深处的欢乐愉悦,饮酒而醉,醉而忘归,归而误入,既而出现了“争渡,争渡”的场景,划桨声、笑语声、惊起鸥鹭的鸣叫声互相交织,组成一个欢快优美的意境,刻画出一个豪放爽直、不拘礼数的女性形象。

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后,感情甚笃,生活幸福美满。据其《金石录序》中记载,他们志趣相投,嗜爱金石书画,猜茶斗酒,踏雪寻诗。然而,人生有聚有散悲欢无常,丈夫“负笈出游”,打破了平静欢乐的日子,她不得不面临夫妇分离、独居深院的生活,满腹的思念、闺怨、愁苦之情只能用酒来冲淡,酒成为了愁的代言词,酒之多,正是愁之多的体现;而酒之醉,则是愁之深的反映。《醉花阴》这首词写于李清照婚后夫妇两地分居,时值重阳,思念之情尤甚,便写此词寄予明诚。“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1]写出了时间的无聊漫长,说明了整日独处的寂寞,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清冷凄寂。“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写出了透入肌肤的秋寒,想起夫妇在一起时的温暖,今昔对比,更显凄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词人在重九之日赏菊饮酒,思夫之情油然而生——佳节如旧,菊花如旧,但赏菊之人却大不同于前:“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句笔锋突转,改直述相思而道人如菊花般清瘦。“东篱把酒”,透露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写尽了一个因思念夫君而借酒消愁却又添新愁的女子凄苦绝伦的形象。再如《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南渡之后是李清照词作创作的高峰时期,在遭遇了一系列人生的大变故之后,其词又添了沧桑厚重感,,沉郁苍凉,语虽平而意却深。这个时期,政局动荡,国破家亡,词人仓惶南渡,流离失所,夫婿病故,年老无依。此时的她,亡国之恨,丧夫之悲,孀居之苦,压于一身,无法排遣,只有更加依赖于酒,借酒醉来换得暂时的忘却。这一时期的《菩萨蛮》即为明证:“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早春时节,万物生发,那些隐藏在心底深处的回忆如萌动的春芽又渐渐浮现,拨动着词人敏感的心弦,“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的长啸声,仿佛南唐李后主“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哀号,散发着作者的故土之思,亡国之痛,却又较后者更甚一筹[2]。李清照的故乡之思,不仅仅与爱国的情感联系在一起,更是与她一生的爱情全部的人生幸福联系在一起,她的人生,因为南渡而陷入到无尽的黑暗和孤寂绝望之中,而因为亡夫的嘱托,她却不能因此而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生命,她带着见证了她们幸福生活的收藏东西漂泊,形单影只。这段岁月,酒是她所有情感的出口,是她不可或缺的侣伴。故土虽在,山河易主,欲归不能;国恨家愁,思夫之痛,只有在酒醉以后,才会暂时地忘却,忘记故乡,忘记流离失所的颠簸之苦[3]。

晚年饮酒词,最具代表性的应是《声声慢》。全词透过残秋景象层层的描写,以表现作者晚年离乱的苦楚和孤苦无依的悲哀。词的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叠字,抒写了无尽的悲凉,表达了词人空虚迷惘、孤寂沉痛的心理境况。经历巨大的变故,往日幸福已是过眼云烟,不可企及,丈夫已经去世,生活已经破碎不堪,人生所有的希望也随之幻灭。“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此刻的酒,相比较这些年来经历的沧海桑田的人生变故而言,已寡淡至极,即便是饮尽千杯,也已丝毫不能排遣盈满于胸的愁思。酒之淡,恰恰说明了愁之浓;敌不过的不仅仅是一阵紧似一阵的寒凉,更是扎根于心底的越来越深重的思念与悲痛[4]。

不论是“沉醉不知归路”的女儿憨态,还是“东篱把酒黄昏后”、“浓睡不消残酒”的愁闷;不论是“险韵诗成,扶头酒醒”的孤寂落寞,还是“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的哀怨;不论是“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的沉痛哀号,还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的无奈怅惘,李清照的词中,“酒”总是与她的情感她的人生紧密结合在一起,抒发游兴,表现离愁,酒在李清照的词作中被赋予了太多的言外之意,体现出独特的艺术美,透过那清雅细腻的琥珀绿蚁,隐约可见这个经历世间沧桑阅尽人世炎凉的孤傲女子心灵深处的纯真与渴望,柔弱与坚强,还有其凄凉晚景中的浓浓的思念与绵绵的遗恨。

参考文献:

[1]褚斌杰.李清照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

忘情酒篇3

茶有茶的精髓,酒有酒的寄托。而我,偏对饮酒情有独钟。

盘点古今文化,细数家国碎事,值得举杯庆贺的日子的确不少。饮酒更是逢年过节、邀客访友必不可少的风俗习惯之一。然而,令我回味无穷、颇多感触的却是一个人自斟自酌。

我对饮酒的要求倒没什么苛刻与不同,既不高歌什么传奇,也不追求什么高雅,只要随景随情、怡然自得便成。从学会饮酒开始,酒席上无论是被迫饮的,还是自愿喝的,也许这样的饮酒场合仅限于一种礼貌式的应付和托词,并不能从中深切体会饮酒的美妙,品味酒的乐趣。

曾无数次想象自己是个月下醉卧的酒客,在一个清风明月雁高飞的夜晚,携一壶老酒邀风醉盏、傍水而坐,只为切合萦绕梦几回的《月下独酌》。这世间又多少人,因为李白笔下的《将进酒》,而对借酒浇愁有了一种莫名的情结。

酒杯里的光阴,流淌着清澈的底蕴。邀友叙情、畅饮小酌,北地南国、接风洗尘,红白哀乐、礼酒宴客,酒杯随时都可以把自己的使命毫无保留地挥洒成欢声一片、清泪两行。这种使命,是一种情感上的寄托,更是心灵深处的慰籍。

饮酒,是一种内涵。酒的形状玉露琼浆,酒的味道馥郁醇香。自古酒风盛行的地方,总会有独具风采的景色和人文相伴。“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风尘世事一旦与酒相约,就会愈显一种感时伤逝的怅然,也会予人以历史的变迁与沧桑感。

饮酒,往往能折射出一个人的性格和品行。据我所见所闻,喝酒豪爽的,行事作风大概也是个爽快人;喝酒推托的,必定是个对生活、对做事懂得耍太极的精明人;喝酒安静的人谨慎,醉后发酒疯的,性格不是暴躁便是活泼;有的人醉倒便睡,有的人酒后爱说话,这或许就是常言道的:酒品如人品吧。

懵懂的年岁,酒杯在长者的宴席里穿行,在父辈的手腕间翻转;年少时,酒杯在瀚墨的记载中幻想,在古人的诗词间荡漾。而今,酒杯已被我的光阴盛满了一池温凉,陪我聚散悲欢、行走四方。经过不同时期的奔波不同地方的闯荡,就像品尝不同种类不同滋味的酒一样,只要阅历斟入酒杯,酒杯便会成为故事的原乡。

无论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慨叹,还是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的悲凉,酒杯里的光阴都是那样的隽永,那样地深味悠长。纵然历史风烟一朝换,岁月变迁物事非,酒杯依旧会巍然不动,千年流觞。酒杯里有贵妃醉酒的不堪,也有易安酒醒时往事愁肠的伤感。诗人饮酒歌赋,侠客醉酒啸剑,饮酒能令文人口吐千古绝唱,饮酒也能令壮士虎躯振胆。

一段光阴有一段光阴的聚散,一杯酒水有一杯酒水的悲欢。酒杯里有新人幸结连理的喜悦,也有老翁失伴、拈须沽酒、合眼痛惜的泪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带上真情浓郁的琼浆,行者的背影在酒壶里挂满了沧桑,游子的酒杯又多了几许怀故的凄凉?

岁月在酒杯的晃动中流淌,往事在酒杯的封口里酝酿。酒杯里的光阴浩浩荡荡,变更的世事,在酒杯里回望,当记忆在酒杯里清澈,杯中的光阴便会飘溢芬芳醉人的幽香。说起饮酒,心中又不免一阵感伤,酒杯里少不了流浪者孤独的韵味,也少不了失恋男女们伤情的宿醉。

忘情酒篇4

四、联系外国留学生。

a.组织节目。我们到黑大、工大等高校联系欧美国家留学生10多人,邀请他们参加我们的活动,到酒店大厅与大家一起表演节目,共度平安夜。我们的邀请得到他们热烈的欢迎,有啤酒,还能够与英俊的中国小伙和美丽的中国姑娘一起共度良宵,还不用花钱,这美事还从来没有过,他们简直是喜出望外。我们对他们的要求仅是会表演节目或会跳的士高就行,节目水平要求不高,只要能够突出气氛就行,这一点都难不住他们,有的会吹萨克斯、有的会弹吉它、有的会唱欧美流行歌曲,的士高则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没有一个不会跳的,这就够了。

B、赠酒和鲜花祝福,消费者获得意外惊喜。凡当晚到民防商务酒店的消费者我们对每桌客人都免费赠送葡萄酒1瓶,并由礼仪小姐向情侣们中的女士送一支红玫瑰,并真诚地对他们说:“感谢你们光临,我代表民防商务酒店祝你们圣诞快乐,情深似海!”这种意外的礼物和暖融融的话语使每一位消费者都倍感亲切和激动,和民防商务酒店的距离一下就拉近了。消费的激情也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因为给自己带民防商务酒店来的不仅是本身的享受,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超值享受,这是无法以用金钱来衡量的。

C、与留学生同歌共舞,燃烧品牌激情。除了店内的节目之外,我们穿插着让留学生表演节目。他们全部一身牛仔服,流着前卫的发型,个个酷呆了,具有浓厚欧美风格,充满动感和激情的表演引起阵阵掌声和喝彩,许多消费者忘情地与留学生们一起狂歌劲舞,把活动一次次地推向高潮,更让人们乐开怀。留学生们在表演中不停地有中文或英文喊“民防商务酒店,我爱你!”加上你们的精彩表演把整个活动推向了最高潮,民防的品牌与消费者的激情产生了高度的共鸣。

忘情酒篇5

【关键词】醉酒;内涵;类型

一、病理性醉酒的内涵

理性醉酒是一种由小量饮酒即可引起的严重精神障碍,它发作突然,持续时间短暂,常以昏睡告终。由于病理性醉酒人在酒精的作用下,其感知功能和先予运动功能受到影响,因此虽然从外观看不出有明显的异样,但其内在的神志和意识已经发生了障碍,定向力丧失,出现幻觉或者错觉,多有暴怒或恐惧的激情发作,甚至伴随有强烈兴奋状的暴力性举动发生。同时,精神病学的研究还表明,造成病理性醉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由于饮酒外,又大多与个人素质、头部颅脑外伤或是否患有癫痛、动脉硬化症等器质因素有关。

案例:某高中学生王某,平时家教甚严,学习成绩优异,但高考时发挥失常,以几分之差落榜。极大的精神落差使王某极度悲观失望,产生了自杀的念头。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用过量狂饮白酒的方法结束自己的生命。一天下午,王某正独自喝酒时,一位被高校录取好友刘某恰好赶到,见王某已醉,刘某便打来洗脸水助其醒酒,在刘某把水送到王某跟前时,王某忽然抓起一只木凳,朝刘某的头部猛砸,刘某当即昏倒。王某父母下班回家,发现刘某昏迷,而王某仍昏睡未醒。后经法医鉴定,王某属于病理性醉酒状态。

上述案例属于行为人在病理性醉酒状态下造成危害结果的典型事件,案件中醉酒者的行为,不合情理,甚至与其平素表现相差甚远,在鉴定时较容易认定。但是,在司法实践中遇到的案件常常不都是如此典型,例如被害人不是醉酒者的亲朋好友,还可能是平素与他不和的邻居、同事等。此种情况下,人们对醉酒者是出于打击报复的故意还是确实处于病理性醉酒状态下实施的无意识的暴力会产生疑问,会给鉴定带来压力,甚至影响鉴定人作出客观的判断。这就要求鉴定人对于病理性醉酒的不同类型和相关的临床表现以及司法精神病学特征具备高水平的鉴别能力,有能力严格把握,不受外界的干扰作出准确鉴定。

二、病理性醉酒的分型

(一)朦胧型:所谓朦胧,顾名思义,是指模糊、看不清楚。而之所以称之为朦胧型,是因为此种类型的病理性醉酒者的意识范围显著缩小和狭窄,虽然行为的协调性尚存在,对外部的刺激可有部分感知及反应,例如有简单语言交流,能绕过障碍物行走,肢体功能存在等,但意识清晰度明显降低。

(二)谵妄型:谵妄型病理性醉酒的临床特点是在意识清晰度降低的同时,产生大量的幻觉、错觉。以幻视多见,幻觉内容多为恐怖性,由此易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反应。定向力障碍,自我定向力及周围环境定向力都丧失是此型的重要特点。意识恢复后有部分遗忘或全部遗忘。

案例:王林原是南京某公司的管理人员,已在这家公司默默工作了十多年。在周围人的眼中,王林一向是文质彬彬、为人和气、从未与人红过脸的老实人。但是,王林有个不能告人的小秘密,那就是只要一喝酒,他就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不光满嘴污言秽语,而且什么荒唐事都能干得出来。

今年3月的一天深夜,王林所在的公司突然警铃大作,屋内火光四起,消防喷淋立时启动将火源扑灭。来到现场的民警调阅了监控录像,让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监控内容显示,当晚是王林值班,中途他离开了公司,回来时拿了一瓶酒和一些小吃,就在办公室自斟自饮起来。喝了点酒的王林随即出现一些怪异的行为,他先是把办公室里的桌椅堆成了三堆,并且围着桌椅堆边跑边跳。过了一会儿,他拿出打火机,想要把桌椅点着,但没有成功。于是他从别处找来了一大堆报纸,作为引燃物,点燃了一条椅腿,又用这条椅腿点燃了三堆桌椅,办公室中赫然出现了三堆“篝火”。做完这些,王林显得异常兴奋,围着火堆“载歌载舞”。一会儿工夫,他就在火堆旁酣然入睡。

之后,警方在事故现场发现了安然无恙的王林,并认为他涉嫌故意纵火将他带回去调查。但是王林已经不记得自己做过什么,他说是自己抽着烟睡着了,烟头引燃了桌椅。而在看了监控录像中自己的荒唐行为后,他又说监控录像中的那个人不是他,是一个和他长得很相像的人。经司法精神鉴定,王林当时属于短暂性精神障碍---病理性醉酒状态。

三、病理性醉酒的司法精神病学特征

无论是朦胧型的病理性醉酒还是谵妄型的病理性醉酒,都具有明显的、严重的意识障碍,相对于普通醉酒而言,属于“质的异常”。其中,朦胧型病理性醉酒主要特征是意识范围的缩小或狭窄;谵妄型病理性醉酒的主要特征则是意识水平降低的同时,产生大量的错觉、幻觉。在病理性醉酒的鉴定要点上,国外有以下几种观点,值得我们参考。

忘情酒篇6

几屡烟霞缓缓飘过指涧,刺激的气息难免凄泣醉语。透过雾霭不时的彷徨与无助。

满目萧然,鸟羽淆淆,余悲几屡,不觉如缕…

倒开沸腾的水,腾腾水气迷漫心头,看不到的仙山琼阁,触不及的鸟语花香,心田深处依旧晨露未晰。忘记有时如此简单,有时却如此为难。就象沸腾的水倾刻间谁能将它降到零下的温度,几经时间荏苒,留下的还是常温状态。

细碎语雨,桃花粉面那触伊人。烟消云漫,霞雾缥缈忘记如此为难。心宇悲怆,星稀月暗独有泪相伴。忘为难,鬓先秋,泪空流。心念芙蓉,死身荒漠。念天地忧忧,怆然而涕下…

水中月,镜中花,相遥千里望尘莫及。天边海角,霞光四溢,水上飘难触霞边。柔情似水,相思成梦…

水中的那触明月,镜中那朵海棠花,可望难及的距离终是一场悲哀的终局。应该学会放手,学会忘记。放开不还有的幻想,忘记不该的奢望。

夕阳西落残照山楼,煮酒才是悲哀的落幕。路过那花开的夏季,路过那霞辉映照的晚景,路过那凄泣难眠的夜晚,路过每个有你的春夏…

忘记有你,忘记追逐泡沫天堂。放弃幻想,放弃最初的美好。

路过…

忘情酒篇7

关键词:酒文化;酒神话;礼仪;狂欢

一、诗酒交融意自礼,抒情解愁源自中

中国人深受儒家文化的浸润与洗礼,礼仪自古以来就是国人生活中需要恪守的原则。中国哲学强调“天人合一”,在儒家文化中体现为“克己复礼”,就是用“礼”的规范来修身养性。“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酒深深地浸润着中华千古文人的血脉和精神。中国的文学史,文化史可以说是蘸着酒写成的,透着酒香,散着酒味。

(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情感的寄托

礼教虽然对文人个性极度地压制,但却不能阻止文人对现世的反抗。酒带给人们精神上的觉悟和情感上的超脱,使人意识境界得到升华。在处处散逸着酒香的魏晋名士生活里,酒必然会在这个文学自觉的时代留下自己的味道。

陶渊明是以酒为题材大量创作酒诗的第一人,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也。”这里的“寄酒为迹”是人生理想受到现实重创后借以酒来抚平创伤、慰藉心灵的过程。酒是诗人创作的源泉,是诗人释放真性情,真感想的催化剂。陶渊明在其饮酒诗中展现了他对人生、对生命、对社会、对理想复杂而又超脱的感悟。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沉重的时代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生存的忧患,也是心灵的折磨。只有酒才能弥合他们的内心,消解他们的忧愁。

(二)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避世的手段

两晋时士族门阀社会、政治生活混乱,大批士人常常处于生存危机之中,成为政治的牺牲品,酣畅豪饮是士人麻醉自己、逃避政治迫害的手段,也是与虚伪的名教抗争和得意逍遥的凭借。于是借酒装疯以躲避政治灾难成为士人饮酒的主要原因。阮籍饮酒也正是基于此。

“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晋书・阮籍传》)这一方面说明阮籍饮酒之多;另一方面表明作为魏晋之际的士人,为了避免与统治者利益发生冲突,且不违背自己的意愿,阮籍选择饮醉而避,实不失为一举两得之策。

(三)酒以成礼,以酒飨别――交际的需要

中国人以酒飨客有极久远的传统,远在春秋时期《诗经》中《小雅・鹿鸣》与《豳风・七月》中就有:“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不过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始于相逢者终于相别。岑参《送别》中写下的“惜别添壶酒,临岐赠马鞭”,这一壶饯别酒中有的是缠绵的情丝,剪不断的离愁,美好的憧憬与真诚的祝愿。

酒在中国较之西方更多地融入人际关系,人们通过酒来取得人际之间的沟通,以实现其特定的目的。

三、恣肆忘我酒本意,西方求乐真狂欢

西方的酒带有种种神秘色彩,是人类最高最强的激情之体现,是乐极忘形的饮客,是人类最原始生命本能的体现,是快乐与激情的化身。

(一)为酒而酒,本能纯粹――传统文化

西方把酒看做圣血,是耶稣救世净胜的化身。西方的酒是生命的一部分,象征上帝的教义,喝酒即象征着接受并吸纳了上帝的教诲。饮酒是疲惫后的放松,是忧愁时的欢乐剂,因此西方人饮酒之意就在于酒本身,就是为了享受美酒而饮酒,并不把过多的社会交际目的和感情抒发同酒这种客观的物质捆绑在一起。总之,中国酒文化是“为人而酒”,西方则是“为酒而酒”。

(二)享乐放纵,尽情狂欢――自然本性

酒神狄奥尼索斯象征的放纵,代表着醉境状态,代表着音乐艺术的兴奋。而西方的酒文化却让人感觉到无处不在的快乐,在酒神祭时人们载歌载舞,喜庆丰收,体验快乐,实际是人们在认识到人生会遭遇到不可抗拒的命运之神的左右之后采取的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他们将这样的态度溶入酒中,体现出一种生活的大智慧,是真心实意的快乐。人们在饮酒中尽情的享受,尽情的放纵。

(三)忘我冲动,野蛮神圣――酒神精神

希腊神话中酒神狄奥尼索斯教会人们寻找欢乐,而狄奥尼索斯精神,就是人本能的、非理性、狂欢性的力量。罗素认为,酒神侍女们在山坡上的狂歌滥舞不仅是旷野的,而且是“从文明的负担和烦扰里逃向非人间的美丽世界和清风与星月的自由里面去。”的一种超越的冲动。

人在酒神精神的支配下,充满着幸福和狂喜,一切原始的冲动都得到解放,而不受任何理性观念和原则的束缚。人类受了酒神精神的鼓舞自由发泄他原始的本能,沉溺在狂欢、酣歌、舞蹈之中,达到一种完全忘我的境界。

结论

中西酒文化各具特色,在世界文化史上皆光彩熠熠,源远流长。中国深受儒家“仁”与“礼”的熏陶,酒让内敛的中国文人得以抒发心中的郁结,醉后写诗这样一种礼仪的方式使酒成为表达诗人个人情感遭遇的载体,是世人情感的寄托,避世的手段与交际的需要;而西方喝酒更为个人喜好和身心放松,享受自然本性的忘我放纵。在中西方文化不断交流的今天,中西方酒文化也在不断的融合渗透,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了解不同的酒文化,有助于中西方成功地进行文化交流,更有利于世界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争平.中国酒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

[2]杨乃济.吃喝玩乐:中西比^谈[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3]曲晓慧.酒文化之中西对比[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

[4]巩玉丽.酒仙气质与酒神精神一中西方酒文化比较[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5]鲁迅.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C].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3

[6]王宇.论酒神狄奥尼索斯对西方文化的影响[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忘情酒篇8

——题记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庆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陆游《钗头凤》

凝视找酒杯中的琼汁,我的心情却难以平静。是天上给了我们告别的机会?抑或是上天告诉我这一切都是美丽的错误?时间仍是满城飞花,地点仍是杨柳如烟,可你我已不能再如以往那样举杯欢酌,谈古论今。天上的飞鸟叫的竟是如此凄凉,似在诉说我们今生难以追求的幸福。我抬头看着你,十年的光阴竟使你如此消瘦。春色依旧,古人却韵华难再。记得十年前,你坐在这沈园中摘了一大把野花,说那是忘忧草。我笑问你可曾忧愁,你说只要没念花红柳绿之如有我陪你,你就没有忧愁。我默然低下了头,可这一低竟是十载光阴!

不觉手中的黄藤酒渐渐荡开了涟漪。我知道这是泪,我们终身的泪!倘使今生无缘便叫来世在聚——来世只恋你钗头的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澜。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干索。叫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婉《钗头凤》

人生真有忘忧草么?寻寻觅觅,为何我难以寻得那棵生命之中的忘忧草?

忘情酒篇9

每当新春佳节之际,医院急诊室里的病人都会比平日猛增。通宵鏖战搓麻导致脑卒中;酗酒饱食后猝死于餐桌前;长时间上网倒毙在网吧里……各种各样的悲剧,屡屡可见。缘何如此?原因很简单,皆因一个“过”。过劳、过累、过度兴奋,食过饱、酒过量、觉过少,等等,都能伤害原本脆弱的生命。特别是春节正处在心血管疾病高发的冬三月,(即每年11月至翌年2月)期间,此期急性心梗发生率占全年的42%,比其他9个月平均发病率高43%。

健康的本质是和谐与适度,春节期间更不能忘记。特别是身患心脑血管疾病,或者具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老年人,节日期间不仅要注意饮食平衡,还要保证睡好“子午觉”,以确保阴阳平衡。

“入席少贪杯”,正是强调适度。“甘蔗没有两头甜,美酒也是双刃剑?。少量饮酒有益健康,过量饮酒则是导致疾病的罪魁祸首。有一份研究资料。最能形象地说明饮酒对人体所产生的影响。依饮酒量的多少,将饮酒者分为君子、孔雀、狮子、猴子和蠢猪5个等级。一两杯时是君子,此时饮酒者神清气爽,情绪话跃,精神振奋,风度依旧;三四杯时变孔雀,此时饮酒者情绪开始变化,有如孔雀开屏,展示美丽,炫耀自己,即使别人爱搭不理,仍沾沾自喜;五六杯后变成狮子,以酒壮胆,啥都不怕,目中无人,行为不端,自吹自擂,口出狂言;待八九杯酒下肚又变成猴子,由于酒能乱性,使人丧失自控能力,饮酒者上蹿下跳,忘乎所以,常常误事或做出极端的事来;待到十几杯酒下肚,饮酒者便变成酩酊大醉、语无伦次、丑态百出的蠢猪了。

另有调查显示,监狱中罪犯的50%、交通事故中的40%,以及医院中心肌梗死、肝硬化和肿瘤等重病的25%都与饮酒过量有关。可见,酒杯虽小,但“淹”死的人却比大海还多。为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男性饮酒每日不超过30克酒精,女性不超过15克酒精属于适量饮酒。人的酒量虽然存在个体差异,但“入席少贪杯”总不失为上策。在此提醒广大中老年朋友,过平安快乐年,切勿乐而忘忧。适者有寿,是永远的硬道理。

忘情酒篇10

【关键词】春酒美点意境民风人情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67X(2014)09-074-02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宋之问以梅为物奉上自己的乡思;“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柳宗元以风为使传达自己的乡绪;“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以雁为差捎去自己的乡情;余光中一曲《乡愁》,以一枚邮票、一张船票、一方坟墓、一湾海峡为媒寄寓自己的乡愁;琦君则以一杯春酒聊解这乡醉。思乡是永恒的话题,千百年来,文人骚客们围绕乡愁不知留下多少不朽诗文。琦君是一名远离故土的作家,她的根在中国大陆。她曾满含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正由于她不忘根,不忘本,美好的童年,母亲亲手酿造的八宝酒是那样地使琦君魂牵梦系,自然妙笔生花,留给后人一曲思乡赞歌――《春酒》。在《春酒》中琦君用女性特有的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童年、对故乡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本文的美点颇多,构思巧妙,诗化般的意境,意境美;特有的温州风情,民风美;亲密无间的乡情,人情美;诗一般的语言,语言美。不由人神往。

一、意境之美

为了创设美的意境,作者借用母亲亲自酿造的八宝酒这一意象,通过典型的细节描写,营造了一种中国酒文化的底蕴与和谐的氛围,使母亲的八宝酒更有情趣和内涵,也使主题更加突出。如,“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端着、闻着,走来走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童年的“我”好不容易喜获一点点八宝酒时的天真、得意、炫耀、兴奋、喜悦的神态与动作。同时把小花猫比作“酒仙”,直舔洒在衣襟上的一点点酒,就醉了。这是从侧面赞美八宝酒,正所谓:“物犹如此,人何以堪。”这段文字活泼灵动,夸张中透着情趣,比喻中透着诙谐,童年时的欢乐跃然纸上。这意境是动态的,欢快的,给人以美的享受。又如,喝会酒时会首的大方,请吃城里的“十二碟”;阿标叔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性格;会员们“划拳吆喝”的热闹高兴劲;母亲慷慨大方,捧上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我意外获得两条印花手帕,“开心得要命”;众人的询问,母亲得意的解说,红红的两颊。一幅喝会酒图,勾勒出多么和谐温馨、热闹大方的意境啊!

二、民风之美

江南一代,按照传统说法,年初一到元宵节才算是过年,元宵节后才表示年过完了。可在作者的眼中,“年景未完全落幕。”还有一“高潮”――家家邀饮春酒。其气氛之热闹,初一至初五都不如。“高潮”表示喝春酒是过年这幕大戏中的压轴戏。“家家邀饮”可见民风之淳朴。为什么在作者的眼中:其气氛之热闹,初一至初五都不如呢?那是庄重严肃有余,活泼自由不足。迎神拜佛,祭拜祖先是严肃虔诚的。供品不能乱抓随便吃,连说话都要小心。喝春酒则不同,“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说明豪爽,不矫情不做作,民风淳朴。“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设喻奇特形象逼真,将“我”酒醉肉饱的憨态展现至极致。临走时,“还捧一大包回家”呢。足见其民风好客,大方。

三、人情之美

俗话说:人情好,喝水都甜。何况家家轮流邀喝春酒,“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起个会捐助,会首请大家喝“十二碟”的会酒。可“母亲不上会,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母亲还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

寥寥数笔,将关系融洽、善良好客、乐于助人、淳朴大方的乡情呈现在世人面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美好人情的赞美。

四、语言之美

琦君认为:好的文章必须语语动人,字字珠玑。而要做到这一步,必须做到:(1)平易;(2)净化;(3)蕴藉;(4)真挚。

琦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们从《春酒》一文中就能感受到。

1.作者用小说的笔法去描写散文中的人物,个个生动形象,形神毕肖,对母亲的描写尤其出色。如对“我”的描写:“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这一靠二点三舔,好似才真过足了那酒瘾,活泼调皮而又可爱的小姑娘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如对母亲的描写:“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母亲的热情大方、聪明能干、慈爱温柔的形象好似历历在目。

2.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富有感染力,一是成功地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二是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三是贬词褒用。如,“得意”、“偷偷”、“巴结”、“如法炮制”、“挑剔”……通过这些贬词褒用句子更有灵性,文章更富文采,人物更加生动。

总之,《春酒》语语动人,字字珠玑,点点精美。无论是人文方面,还是写作方面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