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胆豪情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0:32:17

赤胆豪情篇1

1、这是我们在哈利波特系列中第一次见到对赤胆忠心咒的描述。

2、当然,肯定存在一个反咒,最初的施咒者能用来撤销赤胆忠心咒的效果。

3、我生为大宋人,死为大宋鬼,赤胆忠心,保国保民,岂能苟且偷生!

4、我们必须赤胆忠心为人民。

5、马三保英勇、强壮、足智多谋,又赤胆忠心,因此深得王太子的信赖。王太子登基之后,赐给马三保“郑和”这个新的名字,同时提升他为内宫监太监。

6、我们凭的是一腔沸腾的热血,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

7、难道你还能拐弯儿抹角儿地说这不算是赤胆忠心吗?

8、当我们处理赤胆忠心魔咒的第一个情形时,这个问题将会变得更加重要。

9、人生道路上有过坎坷,有过眼泪,然而付出的是一颗无悔的心,那是对事业奉献出的赤胆忠心,人类教育事业里有我的绵薄之力。

10、我的理论是:施赤胆忠心魔咒的人是小天狼星,是能够使房子成为一个秘密的唯一的人,因为他是房子的主人。此外,秘密是两件事物的结合——房子本身和在它之内的总部的位置。()

11、他们用赤胆忠心咒来隐藏自己,可他们选择了小矮星彼得来当保密者。他是个为伏地魔效忠的间谍,后来出卖了他们。

12、这个理论与赤胆忠心魔咒的第二个情形,凤凰社在小天狼星死后担心他们的总部可能被发现,很好地符合。

13、目前还未出现一个领袖人物或者政党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博得所有宗派与种族的赤胆忠心。

14、比如赤胆忠心咒,能够把一个人或一个地点完全隐藏起来以至于没有人可以找到他们除非保密人说出了他们的位置。

15、这所旧房子在伦敦的一个破败的地区,距离国王十字车站大约一英里,被一个赤胆忠心咒隐藏起来。

16、记者随意拾取一束,虽无“豪言壮语”,却也铁骨铮铮,显出共产党人的赤胆忠心。

17、它像一面镜子,映照着这位老红军战士的坎坷历程,记载着他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

18、1981年,他们躲到一个叫高德里克山谷的地方,试图用赤胆忠心咒将自己掩藏起来。然而保密人小矮星彼得将他们出卖了。

19、它们可能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赤胆忠心魔咒完全意味着什么,但是我们应该以极度的谨慎对待它们,以使我们不会做出无根据的假定。

赤胆豪情篇2

1、这是我们在哈利波特系列中第一次见到对赤胆忠心咒的描述。

2、当然,肯定存在一个反咒,最初的施咒者能用来撤销赤胆忠心咒的效果。

3、我生为大宋人,死为大宋鬼,赤胆忠心,保国保民,岂能苟且偷生!

4、我们必须赤胆忠心为人民。

5、马三保英勇、强壮、足智多谋,又赤胆忠心,因此深得王太子的信赖。王太子登基之后,赐给马三保“郑和”这个新的名字,同时提升他为内宫监太监。

6、我们凭的是一腔沸腾的热血,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

7、难道你还能拐弯儿抹角儿地说这不算是赤胆忠心吗?

8、当我们处理赤胆忠心魔咒的第一个情形时,这个问题将会变得更加重要。

9、人生道路上有过坎坷,有过眼泪,然而付出的是一颗无悔的心,那是对事业奉献出的赤胆忠心,人类教育事业里有我的绵薄之力。

10、我的理论是:施赤胆忠心魔咒的人是小天狼星,是能够使房子成为一个秘密的唯一的人,因为他是房子的主人。此外,秘密是两件事物的结合——房子本身和在它之内的总部的位置。()

11、他们用赤胆忠心咒来隐藏自己,可他们选择了小矮星彼得来当保密者。他是个为伏地魔效忠的间谍,后来出卖了他们。

12、这个理论与赤胆忠心魔咒的第二个情形,凤凰社在小天狼星死后担心他们的总部可能被发现,很好地符合。

13、目前还未出现一个领袖人物或者政党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博得所有宗派与种族的赤胆忠心。

14、比如赤胆忠心咒,能够把一个人或一个地点完全隐藏起来以至于没有人可以找到他们除非保密人说出了他们的位置。

15、这所旧房子在伦敦的一个破败的地区,距离国王十字车站大约一英里,被一个赤胆忠心咒隐藏起来。

16、记者随意拾取一束,虽无“豪言壮语”,却也铁骨铮铮,显出共产党人的赤胆忠心。

17、它像一面镜子,映照着这位老红军战士的坎坷历程,记载着他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

18、1981年,他们躲到一个叫高德里克山谷的地方,试图用赤胆忠心咒将自己掩藏起来。然而保密人小矮星彼得将他们出卖了。

19、它们可能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赤胆忠心魔咒完全意味着什么,但是我们应该以极度的谨慎对待它们,以使我们不会做出无根据的假定。

赤胆豪情篇3

摘要:《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期的一首名作。这首词描绘了壮美、雄奇的赤壁景色,歌颂了古代的英雄豪杰,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尖锐矛盾,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气。这首词风格豪放、俊逸,境界阔大、深远,写景用词洗练、绘声绘色,刻画人物更是生动传神。

关键词: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景色;人物

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不久,他便被贬为黄州(在今湖北黄冈县)团练副使。黄州时期,是他政治上的失意时期,然而,仕途的不幸却使他迎来了文学创作的又一丰收,《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当时的著名词作。在这首词中,作者描绘了壮美、雄奇的赤壁景色,歌颂了古代英雄的光辉业绩,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尖锐矛盾,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气,其情韵之情状,气魄之宏伟,意境之雄浑、深远及形象之鲜明、生动,无不令人赞叹称绝。因此,这首词被誉为“千古绝唱”,也成了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品。

词的上阕: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大江东去”既是对眼前实景的具体描绘,又是指历史长河,一语双关。“浪淘尽”把眼前的长江和历史人物巧妙地联系起来,在自然而又形象的联想中表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风流”即“杰出”之意,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上英雄豪杰的赞许。三句连起来是写作者凭高远眺看到的景象以及由此而触发的内心感慨。浩荡的长江,汹涌澎湃,日夜奔腾,无休无止,历史的长河又何曾不是如此?仔细想想,千百年来历史上出现过多少英雄豪杰,他们都曾显赫一时,都曾是时代的骄子。然而,“长江后浪推前浪”,“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行,这些风流人物,以及他们的光辉业绩,不也已成为过去了吗?这三句,景物、人物并出,江山、英雄合写,又空间、时间交错,使词在开篇便创造了一种壮阔、旷远、深邃的意境,为全词笼罩了一层既豪迈激荡又沉郁悲壮的感情基调。

“故垒西边”三句写作者视线由江涛转向赤壁,切入正题,直接怀古。“故垒”,旧时营垒;“人道是”,据说是,并非实指赤壁之战古战场;“三国周郎赤壁”交代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此处“周郎”与“赤壁”并列是暗赞周瑜英名与千古赤壁共存,也为下阕咏周瑜打下伏笔。

那么词人所见的赤壁江山景色又如何呢?“乱石穿空,惊涛拍案,卷起千堆雪。”作者禁不住脱口赞道“江上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江山如画”承上概括赤壁景色,“一时多少豪杰”由赞叹而联想到当年在此鏖战的众多英雄。这里再一次将江山和人物合写,既照应了前面的“千古风流人物”一句,又引出下阕所咏周瑜。

词的上阕由地及人,由远及近,由概括到具体,写景、怀古、咏史、抒情融于一体,真是意与境浑,人与景谐,一幅雄浑、深远而又波澜壮阔的艺术画面展现于读者眼前。

词的下阕: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遥想”点明是在怀古,再次扣题。“当年”指赤壁之战时。“雄姿英发”是写周瑜少年英俊和才智出众。“小乔”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衬周瑜,衬周瑜的春风得意,衬周瑜的风流倜傥。接下来的三句,“羽扇纶巾”写其服饰,“谈笑间”写其音容,“樯橹灰飞烟灭”突出其战功显赫。试想,大敌当前,他身为主帅却不着戎装,紧要关头,他不是手执金戈指挥于千军万马之间,而是手摇羽扇运筹于帷幄之中,俨然一副儒者的形象,多么潇洒而又自然!正是因为他有着惊人的胆略和非凡的气度,才在“谈笑”之间使曹军的船舰灰飞烟灭。可见其韬略过人。连起来看,这六句以特写的笔法刻画了一个洋溢着青春活力,迸射着智慧光辉的洒脱浪漫的英雄形象。同时,在这个人物身上我们还看到了作者的影像。因为一切抒情作品,包括怀古之作在内,都要联系到抒情主人公本人,这首词也不例外,无论是写景,还是怀古都是在以词人自己的眼光写景和怀古,而词人所刻画的周瑜形象正是他理想的化身,在这个人物身上寄托着词人的追求与向往,可以说,活脱脱的周瑜形象即活脱脱的苏轼形象。

“故国神游”三句,又从历史回到现实,由怀古转到直抒胸臆。联系作者当时的处境,笔者认为,这只是他怀才不遇的悲愤与苦闷之情的自然流露。结句写他自己在伤感之中只有邀请江边明月以酒浇愁,表现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态度。但尽管如此,也并不妨碍全词的昂扬与激越。

赤胆豪情篇4

我们在星光灿烂下倾听时代的钟声,我们在漫漫长夜中等待黎明的曙光。多少次,我们心潮澎湃;多少次,我们辗转反侧;那都是为了等待这不同寻常的一天——祖国母亲的诞生!列宁曾经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那就让我们沿着时间的隧道逆向而行,重新感受那段平凡而又伟大的历史吧。

曾几何时,贪婪的侵略者纷纷来到中国,从此,这里的文明消失了,强盛衰败了,留下的只是浓雾蔽日,民不聊生;曾几何时,无数的革命烈士用血肉之躯把我们多难的民族抱出了地狱,为了祖国的成长,无数人前仆后继,呕心沥血,为了祖国的富强又有多少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和青春!即使在封建主义的绞杀下,在那帝国主义的炮火中,中国人依然用自己的脊梁柱挺起了中华古老的长城。把祖国母亲送上了幸福大道,用拳拳赤子之心,抹去了祖国母亲凄苦的眼泪,换来了她幸福的微笑……六十年前的今天,我们的祖国振翅一飞,再度冲上云霄,向全世界发出了最为雄健豪迈的声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巨人的呐喊,震荡环宇,让群山响应,大海回波!

每当五星红旗在蓝天飘扬,国歌声在晴空回荡时,民族自尊的血液就会在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的血管中沸腾。回望历史的长河,无数先辈名垂青史,他们用自己的赤胆忠诚誓死捍卫自己不屈的民族,从威震敌胆的民族英雄岳飞,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为建设民主主义中国而抗争的孙中山,为开创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唤醒东方经济巨龙的邓小平,推进“xxxx”的***,贯彻xxxx的xx……每个名字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是啊,正是这样一个向来不屈不挠的民族,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又是这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唤醒沉睡于心底的自豪。

赤胆豪情篇5

这一切的一切都无不证明了我国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在增强着,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用双手弹奏为我们伟大祖国谱写的新乐章。

我们感受到了她的成熟,她的男性般坚实的臂膀,她的母性般温柔的胸怀,我们深情地向她致一个敬,奉上我们一片爱国赤子的深情。每当五星红旗在蓝天飘扬,国歌声在晴空回荡时,民族自尊的血液就会在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的血管中沸腾。回望历史的长河,无数先辈名垂青史,他们用自己的赤胆忠诚誓死?i卫自己不屈的民族,从威震敌胆的民族英雄岳飞,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为建设民主主义中国而抗争的孙中山,为开创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唤醒东方经济巨龙的邓小平,推进“三个代表”的江泽民,贯彻八荣八耻的胡锦涛……每个名字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是啊,正是这样一个向来不屈不挠的民族,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又是这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唤醒沉睡于心底的自豪。

吴四小四年级:王嘉诚

赤胆豪情篇6

八百年前,一位心系天下,胸怀大志的铁血汉子,惨遭世人唾弃,孤独终老。

八百年前,一位驰骋了二十年沙场,铁血豪迈的儒将,却死在了战场之外的田家小院。

八百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念起他的名字时,总有无限哀叹,“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山河如虎”的他,却落了个“忧愤而卒”。辛弃疾啊辛弃疾,奈何你穷尽一生励志报国,可如此纸醉金迷的南宋王朝,怎容你一展抱负?

二十年戎马生涯,起起伏伏。贬!贬!再贬!辛弃疾早已默然,但“精忠报国”的热血却丝毫没有减退。无名小吏,却敢直言进谏;一介草民,却让“儒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三叹息”。然则岁月不留情,年老体迈的他——无奈褪去战袍,归隐山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晚年的真实写照,道出了多少落寞、悔恨。

纵观辛弃疾一生,我们看到的只是“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的无奈么?不!还有那一片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而试问当今社会,又有多少“辛弃疾”呢?有!有很多,我们为之自豪的中华民族是,当代每个人都是活生生的“辛弃疾”。

三年前的春天,那个令世界颤抖的地方,汶川。当山峦崩塌,当楼房倾倒,中国人的心被牵动起来了。数亿声问候温暖了那个春天,万众一心的中国人,用他们的团结筑起了一道不倒的长城!

三年前的夏天,那个全世界瞩目的地方,北京。当圣火熊熊燃起,当红旗高高飘扬,中国人的心再一次一同跳动。数万志愿者纷至沓来,热情高涨的青年学生们,用他们的行动证明着他们的一片赤诚!

是的,很庆幸在八百年后的今天,不再只是一个、两个“辛弃疾”,不再是迂腐糜烂的朝廷,不再有“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悔恨……当我们再想起辛弃疾的遭遇时,不免叹息,却又不得不为他的赤诚所折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这个充满未知的时代,惟有上下一致的中国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赤胆豪情篇7

词仙坡与词圣辛稼轩并为宋词两座高峰,前者“以诗为词”开创了豪放派词风,对词的题材和内容都进行了革命性的开拓创新,使词从花间体脱颖而出,大大增强了其社会功能。辛稼轩在继承苏氏豪放风格的基础上再行创造“以文为词”,不仅吸收诗的句法,还以散文,口语入词,自成一家。对于苏辛豪放风格前人早有精彩论述,笔者在此仅以《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代表作为例,体验两家豪放风格之异同。

苏词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并以渗透人生的哲理式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赤壁怀古》是东坡先生被贬黄州时所作,开篇即景抒情,从滚滚东流的长江落笔,用“浪淘尽”把倾流不尽的长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大而悠久的时空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不凡气概,并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接着“故垒”两句,展现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战场,借怀古以抒感。“人道是”下笔极有分寸。“周郎赤壁”既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阙缅怀周公瑾预伏一笔。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不同的感官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片末两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得出的结论。以上写周郎活动场所赤壁四周景色,形声兼备,以惊心动魄的奇伟景观隐喻周瑜的非凡气概,为下文写人抒情做好铺垫。“遥想”领起五句,塑造年轻能干的将领周瑜的形象。“小乔初嫁了”,美女烘托英雄,更见周郎的潇洒。“羽扇纶巾”可见周瑜儒雅风范。“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水战,精确地概括这个战役胜利的场景。北宋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和词人被贬黄州的坎坷处境,同他有志向抱负的情怀大相抵捂,故词人一旦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不免顿生感悟,叹惋光阴。然而人生几何,不必让闲愁萦回我心,还是喝酒赏月吧。词人襟怀超旷,善于自解,所以来个“一樽还酹江月”。

辛词流露出英雄的豪情和悲愤,词风豪健而苍凉,雄壮而沉郁。辛词描绘的自然景物多有一种奔腾耸峙,不可一世的气派,自然和历史题材的选用与感情力量成为恰到好处的配合,气魄极宏大。《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作者65岁任镇江知府时所作。辛稼轩智勇双全,自小目睹中原父老在金兵铁骑下生活的惨状,民族大义无法释怀,一心要为民族雪耻,为大宋恢复中原。可是自从二十三举义南归之后,备受主和派抑遏摧折,无法为抗金复国大业有所建树,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已达老年,眼看复国大业无望,登上军事重镇京口,作者万千感慨涌上心头。“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既是写史,是对古代英雄孙权敢于对抗北方强大侵略者的追思;更是写实,暗讽南宋朝廷怯懦。“舞榭歌台”两句,感叹孙权等英雄人物流风余韵,现已无存,暗讽清谈误国的主和派必进历史垃圾堆。“斜阳草树”五句则是寄托作者对从京口起家,平定东南,并两次挥师北伐,收复中原大片土地的英雄刘裕的缅怀之情。古今对比,失望悲愤之情跃然纸上。上片连用两典故寄托了作者缅怀古代敢于抵抗北方侵略者的英雄皇帝,表达了自己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壮烈情怀。下片承上片用刘裕之子刘义隆不识时务,轻率北伐,终招致兵败身死之典,告诫当权者韩胄,不要为邀一时功名以国家命运作赌注而轻举妄动。辛稼轩是个英雄,尽管一生念念不忘复国大业,但对时势却有着清醒的认识,当时金国已经渡过了海陵王兵败身死的危机,是以劝告当权者此时不宜轻率出兵北伐。“四十三年”以下三句,实写作者亲身经历,举义南归四十年来,一刻未曾忘记复国大业。北望中原,当年在扬州路上杀敌场景历历在目,以此表明作者抗金复国之志。可是北伐大好时机一失再失,再如此蹉跎下去,中原父老安于金朝统治,复国大业再无指望。“凭谁问”三句,一腔愤怒跃然纸上,作者借古代英雄廉颇以自况,既表达了念念不忘复国大业,以身许国,老而弥坚的决心,也是对自己一生遭遇的感慨。

总括而言,苏词豪迈旷达,是儒雅式的豪放。“赤壁怀古”是以旁观者的角度怀古,进而关注人生。既是对大灾大难之后的人生反思,也是对普通人生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历史苍茫感。时间与空间的收放自如,思考的深层次都堪称经典,苏词有很深的思想性和浓厚的哲理性,苏词对人生对历史反思的深度和广度超过辛词,苏词总能以深邃的思考,洒脱的态度收束,流露出面对人生挫折的达观情怀。

辛词豪健而悲壮,是英雄式的豪放。辛稼轩本质是个战士,更是个悲情英雄,辛词始终充满了悲怆凄凉的孤胆英雄气息。《京口北固亭怀古》则是亲历者借怀古以讽今,斥责主和派怯懦误国,告诫当权者慎重对待战事,借怀想亲身经历的战斗情景,表达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以及壮志未酬身先衰的悲怆之情,自然和历史题材的选用与词中感情力量成为恰好的配合,令人为之感奋,英雄的豪壮与绝望交织,大起大落,反差强烈,更形成瀑布般的冲击力量。辛词壮志难酬的悲壮之音沉郁而震撼人心,辛词气势胜过苏词。

赤胆豪情篇8

摘要:在“乌台诗案”以前,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儒家思想是苏轼的主流思想。但是,经历过险些使其丧命的“乌台诗案”之后,苏轼被贬黄州。开始时,内心极度恐慌,之后慢慢地走出低谷,随遇而安、超然物外的佛老思想成为苏轼思想的主流,淡然、旷达成为他这一时期诗歌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苏轼黄州佛老思想超然旷达

苏轼是世人公认的旷世奇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但苏轼似乎生不逢时,踏上仕途不久便因新旧两党政见不合而请求外任,而且常常因怀才不遇而感慨良多。在“乌台诗案”以前,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儒家思想占据苏轼思想的主流。这在其第一首豪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东坡时任密州太守,曾因旱灾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行官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了这一首出猎词。此时的苏轼,虽然不被重用,但仍是一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壮士,梦想着像周郎一样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仍然是其思想的主流。

同样是豪放词,被贬黄州以后所写的,被誉为“千古绝唱”,也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豪放词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却截然不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游览了黄州西北的长江边的赤鼻矶后,写下了这首有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我们知道,历史上建安十三年(208)孙刘破曹的赤壁之战,发生在湖北嘉鱼县,彼“赤壁”并非此“赤鼻”,这一点,才子苏轼不可能不知道。可见,苏轼不过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看到的同样是大好河山,想到的同样是三国周郎,也许心中还会闪过瞬间的建功立业的豪情;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轰轰烈烈的情感再也回不来了。“乌台诗案”以后,仕途空前失落,境遇尤其险恶,残酷的政治现实同他振兴王朝的祈望和有志报国的壮怀大相抵牾,如今早生华发,一事无成,除了自嘲多情、自伤幻灭之外,也只有以杯酒酹江酹月了。于是,人生如梦,消极遁世的佛老思想明显占据了苏东坡的内心世界,这一时期的创作风格也便显得淡然、旷达了。

的确,苏轼是个天才,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凡人。险些使其丧命的“乌台诗案”又怎能不使其思想发生根本的转变呢!死过一次的苏轼还怎能保持先前那种建功立业的豪情和霸气呢?从此,苏轼的创造中出现了一些以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为主旋律的词作,如《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

这些词有的感叹人生的短促、年华的易逝、世态的炎凉;有的借物喻人,悲叹自身的孤独寂寞,无人怜惜;有的托物言志,表达自己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的心境。既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又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思想情感。一个“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多么的孤独,又多么的无奈!但是,苏轼可以被打倒,却不会被打败。正所谓“诗家不幸文章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请看下面的三首词: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临江仙》)

元丰五年(1082)九月,苏轼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深夜归来,因为“敲门都不应”,所以“倚杖听江声”,继而规划了自己以后的生活蓝图:“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多么超然,多么飘逸,又多么富有浪漫情调!读者似乎看到了一位风神潇洒、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苏东坡正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飘然而去,慢慢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当中。这首词写出了谪居中的苏东坡的真性情。世道是险恶的,内心是痛苦的,但是,苏轼没有被痛苦压倒,而是表现出一种超人的旷达,一种不以世事萦怀的恬淡!儒家的那种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思想暂时隐退了,随遇而安、超然物外的佛老思想成为谪居黄州时期苏东坡创作的思想主流。而且,诗的艺术手法也更加高妙了。正像他自己反复强调的“美常在酸咸之外”一样,好的作品,表面看好似随意而就,没有规矩,但越欣赏就越觉含义深远,匠心所在,也使读者倍觉清新。

下面这首《定风波》同样能表现这种随遇而安、超然物外的佛老思想,也同样能让读者感觉到词人在艺术手法上的匠心独运: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能处之泰然。多么的超然!多么的旷达!那么,如何才能“也无风雨也无晴”呢?那就只能“归去”,只能“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了。在江湖上,即使是烟雨迷蒙,也比宦途的风雨好多了,至少不会再像那飘渺的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了。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

苏轼终于走出了人生低谷,走出了孤独的困境,走出了“乌台诗案”的阴影。透过这首词,读者能清晰地看到苏轼那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看到苏轼在贬谪黄州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在黄州期间,苏轼还写过很多记述自己恬淡生活的作品,比如与太守徐君猷宴饮的词作,与朱寿昌等同僚来往的词作等等。的确,此时的苏轼真正融入了自然:思想超然了,艺术旷达了。正是这种超然、旷达,使苏轼度过了在黄州的艰辛日月。在黄州,苏轼的思想更加成熟了,在黄州,苏轼的心灵找到了归宿。“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前赤壁赋》)这就是“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的境界吧。

参考文献:

[1]王渊明等编著.历代文豪传[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

[2]徐培均选注.苏轼诗词选注[m].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

[3]林语堂.林语堂文集(第六卷)·苏东坡传[m].作家出版社,1997.

[4]周锡山编校.王国维文学美学论著集[m].北岳文艺出版社,1987.

[5]周汝昌等著.唐宋词鉴赏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

[6]李灵年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析[m].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

赤胆豪情篇9

那个纷争的年代,战火四起,天下大乱,一时间涌出无数英雄豪杰。没错,这就是那段经典的三国往事。那段历史,涌出的情感太多太多:仇恨、忠诚、嫉妒、愤怒、热爱……几乎所有的情感都被包入其中,真可谓“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作为读者,在品味这段历史故事,这份至情之时,我心中涌动的感情无非就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感动。

三国之感动《英雄篇》—黄盖(吴)

想到赤壁之战,人们首先想到就是诸葛亮和周瑜荡气回肠的连环计。可是我们恰恰忽略了一个在这套计策中极其重要的人物—黄盖。正是他,这位“苦肉计”的扮演者,为了迷惑曹操,假意投降。自己被打得皮开肉绽;孤身赴曹营,点船放火,亲帅精兵直捣黄龙,最终大胜曹军。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将,为了战局的胜利,为了国家的安宁,不惜皮肉之痛而设下计谋,这需要多么博大的胸怀!孤身赴曹营,冒性命之忧火烧赤壁,这又需要何等的英雄气魄?我深深的被他的爱国热情和英雄气魄所感动。

三国之感动《奸雄篇》—曹操(魏)

当年曹操逃命之际,接连错杀了吕伯奢父子等人,还留下了一句非议颇多的话“宁可负人,人毋负我。”许多人说曹操没有良心,杀完了人后还留下了一句如此悖逆之话。可我不这样认为。是的,曹操错杀了吕伯奢父子有他的不对。但说出这样一句话需要何等的勇气?视天下为己任,对天下负责,这又是何等的英雄气概。“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没错,曹操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我钦佩曹操,佩服他的胆略与气概,感动于他的胆略与气概。

三国之感动《忠雄篇》—关羽(蜀)

赤胆豪情篇10

<一>青山埋忠骨

不远处,那是谁在悲戚:“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靖康之变的耻辱,如鲠在喉,让他寝食难安,辗转难眠;骤雨初歇,又是谁,在高歌:“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誓要捷报连连,为这天下苍生谋个福祉!

然而,连日来的捷报并没有换来朝堂上那位君王的青睐,一片赤胆忠心抵不过佞臣的一句谗言。你死的荒唐,死的屈枉!你还没来得及报效你爱的这片土地和百姓,就魂逝在天地之间!

可是,岳飞呀岳飞,大宋百姓记得你,我们都记得你,记得你的赤心,记得你的“精忠报国”!这片青山有幸,埋下了你的忠骨,西子湖旁的秦桧永远在向你下跪,忏悔他的罪孽!

<二>留取丹心照汗青

对你来说,死亡并不是这世上最可怕的事,不能有骨气地死,才是最悲惨的事情!于是,身陷囹圄的你,从容地面对这片高墙以及即将到来的死亡,并在墙上书下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如果人生是一首清调,这两句诗无疑给你的生命敲响了一个重重的仄音,那样荡气回肠!

我不知道,弱质书生的你,是怎样从容淡然地面对牢狱里的日子,还能如此轻巧地谈论生死!更不知道,当金国邀你出狱,允诺高官厚禄之时,你又是如何的不屑一顾,只求一死!

文天祥呀文天祥,你回答我:琅玕绣缎安可得,如此丹心何处取?

<三>生作人杰,死为鬼雄

如果没有战争,你是否还在过着“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快乐日子;如果没有战争,你是否还常常“东篱把酒黄昏后”,嗅到“暗香盈袖”;如果没有战争,你是否还会“浓睡不消残酒”,在雨后瞧见窗前的“绿肥红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