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盏明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0:35:36

是一盏明灯篇1

和谐是一盏明灯,能够照亮人生的道路。谁都希望世界是和谐的,但这需要每个人为和谐添一份光明。

生活中的和谐事有很多,上车时,给老人让座;受灾时,为灾区的困难孩子捐款;2008年前的一场大雪,更让我们感受和谐的重要。杭州城站广场,解放军叔叔为滞留旅客搭起了帐篷;一碗碗热腾腾的姜汤送到每位旅客手中,温暖着每位旅客的心窝;马路上,很多市民自发上街扫雪,尽快让公交车畅通,给大家带来方便;多少解放军叔叔和电力公司的叔叔们,放弃回家团圆的机会,奋战在抗雪第一线。。。。。

这一幕幕和谐的画面,动人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和谐是一盏明灯,照亮着所有被帮助过人们的心。

但生活中,也有一些鸡毛小事,会使和谐这盏明灯失去了光芒。过年回家排队买票时,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别人大声骂你,你不服气,动手打了他,他又打了你,这时,你是否发现和谐这盏明灯在慢慢熄灭;邻里之间为了一点小事,搞得如同仇人,这时,你是否听到和谐在向你忠告:退一步海阔天空!

和谐是一盏明灯,她在每个人手中传递着,当你接到这盏明灯时,一定要在心中播下一颗和谐的种子,让她发芽、开花、结果、长大,这时你会发现,和谐有巨大的魔力,她会带你踏上光明的人生大道。

是一盏明灯篇2

   赏识就像一盏明灯,悄悄地指明学生前进的路。哪怕只是一个眼神,一句轻轻的话语,却可以拉近心与心的距离,产生许多美丽的故事。最近,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经常鼓励赏识孩子的表现,表扬的话语无处不在,使孩子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赏识中,看到了自己的潜在的力量,不断朝着既定的目标,满怀信心获取成功。

   一天,在上习作“我的希望”时,我首先揭示主题:“同学们肯定有很多希望,能说出来给老师听听吗?”我的问题提出来好半天,陆陆续续只有几只手举起来,见此情景,我不由得有点着急,谁没有希望呢,更何况我还提前布置了预习的,怎么,有希望不愿说吗?于是,我又给予了一些提示比如有的希望家庭和睦,有的希望没有烦恼,有的希望得到别人的原谅,有的希望进入高中班考上大学……我接着又问“你有什么希望呢?”过了一会儿,举手的学生还是不多。我不急不恼,继续笑着说:“同学们,老师今天有一个希望。”我故意顿了顿,清了清嗓子,这下有的学生有些着急了,忙打手语问:“老师,你有什么希望啊,”我于是不紧不慢地说:“我呀,希望你们能积极把自己的希望说出来。”同学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哈哈大笑起来,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许多,举手的人也慢慢增多了……

   特别是看到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今天居然也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我很开心。鼓励学生让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也能说出话来,真是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于是我更加坚信着名教育家第多斯惠的教育名言:“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的过程,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是一盏明灯篇3

每一节课,我们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加以设计,设置情境导入新课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悬念导入法

教师可以有意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探求问题奥秘所在的心理,即“疑中生奇”,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必然促使学生自觉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

例如,我在上“科学记数法”时,在开头播放了一个动画片:“棋盘与麦粒”的故事。在印度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有一个名叫舍罕王的国王,打算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宰相达依尔。国王对达依尔说:你需要什么奖赏,大胆地说吧!达依尔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1个小格里,赏给我1粒麦子,在第2个小格里给2粒,第3小格里给4粒,以后每一小格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请您这样摆满棋盘上所有的64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吧!国王哈哈大笑:我马上派人照办……随后大臣报告:不好了,陛下!我们把整个皇宫的麦粒都拿出来了,还是不够啊!这个短片既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又与新课程课题密切相关,由它引入,可谓“一箭双雕”。实践表明:放映学生们熟悉的动画片,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都兴奋异常,从而让学生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迫切想进一步地学习。这个情境导入可谓独具匠心,先声夺人,并从学生课后反应以及部分听课老师的评价等方面证实了这个开头的成功性。

二、游戏导入法

如果能把游戏带入课堂,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在讲“反证法”时,先做这样的一个游戏:教师拿三顶红帽、两顶黑帽,请甲、乙、丙各戴一顶,这三位同学看不到自己头上的帽,也不能看到剩下的两顶帽子,只能看到其他两位同学头上的帽子,要求同学比一比谁先猜出自己的帽子颜色。此时乙同学见甲戴红帽,丙戴黑帽,而甲犹豫不决,立即回答自己是红帽。乙的分析更是令人信服:若自己的是黑帽,甲肯定会当机立断,甲一犹豫,自己就断定自己的是红色的。不知不觉中学生领略了反正法的基本思路。接着转入到教学中,从具体到抽象,深入浅出,学起来有趣,理解得也深刻。

三、多媒体导入法

如果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我们就能很容易地把现实生活搬到数学课堂中。例如,在讲“经过三点的圆”时,我一上课就播放了这样两个场景:一个场景是有三家农户要在三块菜地间挖一口水井,正在为挖在何处才能离三块地距离相等而犯愁。另一个场景是有一人想修复一圆形古物,但无从下手。录像放毕,针对初中生好胜心强,提出让他们来解决这两个问题,顿时,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抓住这个良机,少而精地加以启发、点拨,学生就能很顺利地掌握本节内容。

新课导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课堂教学的展开,学生注意力的集散,都c新课的导入有关。如果在开头就未能就此进行巧妙地设计,很可能导致学生精神上产生抵触,觉得学习索然无味。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要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吃透教材,精心备课,巧妙开头,通过富有创新的导入,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积极状态,为学习新知奠定必要的心理基础。

是一盏明灯篇4

关键词:灯盏细辛;历史回顾;有效成分;药理药效;毒理;药物代谢;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5-0069-04

1灯盏细辛研究开发的历史回顾

灯盏细辛为菊科植物短葶飞蓬erigeronbreviscapus(Vant.)Hand.-mazz.的全草[1],始载于《滇南本草》,后《云南中草药选》、《文山中草药》、《昆明民间常用中草药》及《云南中药志》等均有收载。最早的药品标准收载于《云南省药品标准》(1974年版),曾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版)一部。灯盏花别名有十来种,性味功能记载也各有不同。如:散寒解表、止痛、舒筋活血。健胃消食,祛风除湿。发表散寒、健脾消积、消炎止痛等。本品引起注意是因大搞中草药时期,文山邱北县九十七岁苗族医生罗老献方而起,后经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多年研究从中分离出焦炔康酸、麦芽糖醇、飞蓬甙及灯盏花素,以及将其分别开发为灯盏细辛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灯盏花素片等产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现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灯盏细辛早期的研究开发

灯盏细辛最早的系统研究始于云南省药物研究所,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仍主要集中在灯盏花浸膏、灯盏花素、飞蓬甙及其他少数黄酮成分上,制剂水平也较低。尤其是灯盏细辛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研究出来后,虽因其独特的疗效被社会认可,被市场接受,终因这2种注射液稳定性差,不能持续规模生产,因此可以说约在1982~1992年间,灯盏花系列药物市场处于由于产品质量不能保障而导致的低沉时期。这段时间,灯盏花素片、益脉康片有一定的市场。灯盏花素片成为国内大江南北,边陲山乡各处医生用于治疗中风的特效药物,被医患双方不断认可。继之,上海开发的灯盏细辛胶囊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从1993年开始随着“云南灯盏花注射液”、“华佗再造丸”等品种走红,昆明植物所、上海医工院、清华大学以及国外研究机构加盟对灯盏花的研究,使得本品的科研和开发都呈现出过热的现象。

3灯盏细辛的人工种植

云南省能入药的灯盏花资源得天独厚占全国资源总量的95%以上,成为云南省内天然药材的主要资源。在我省分布很广,除文山州外,大理、丽江、迪庆、红河等地州都有生长。其重点分布在滇南和滇西的红河、文山、玉溪、楚雄、曲靖、大理、丽江等地。作为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等疾病具有特殊疗效的植物药材,市场前景广阔,经济价值很高。2002年省政府确定灯盏花产业开发列为发展“云药”产业的重点项目。

自灯盏花被研发成为药品后,这一野生资源就大量地被采摘,其收购价格从最初每公斤(晒干)2元攀至每公斤15元不等。可观的经济利益,一方面驱使着农民上山过度采摘,灯盏花资源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野生资源日益减少。据灯盏细辛最早研究者,30多年一直从事该品种研究的云南省药物所杨生元高工介绍:过去,到丘北县一带采集药物标本,走到县城边就能看到生长在野地里的灯盏花,而现在则要翻山越岭才能采集到;另一方面,导致收购价格不断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目前,灯盏花资源存量全省只有约800~1000吨,而市场需求量折合灯盏花全草为5400吨,供给只能满足需求的18.5%。仅灯盏花素年需求量约100吨,而目前大约只有20吨,仅占20%。市场需求具有较大的缺口。

灯盏花原系野生植物药,其药用价值得到充分肯定后,药厂对灯盏花原料的需求不断增加,获得灯盏花的途径,通常是向民间收集,但由于灯盏花飞蓬属有200多个品种,可入药的仅有3种,造成了药材收购中的识别困难,而长期的盲目挖掘又使野生资源日益减少。据不完全统计,民间采集野生灯盏花药用资源总量1995年300吨,1996年400吨,1997年1000吨,1998年1100吨,1999年1200吨,2000年1000吨……,总体呈持续增长的态势。资源面临着枯竭,这势必影响灯盏花生物药品的大规模产业化生产。人工快速繁殖灯盏花种植技术及资源的快速规模化开发也就势在必行。目前,全省Gap规范化种植面积达3000亩,泸西县、弥勒县灯盏花规模化种植面积也近4000亩。这无疑为灯盏花产业发展的原料数量、质量的保证起到了积极作用。

灯盏花的人工快速繁殖种植技术研究起步于1995年。昆明天耀工贸有限公司与云南大学生化学院合作承担了《灯盏花人工快速繁殖技术科研项目》:用单株组织培养得到单种种群,并在试验中找出了较佳的增值、生根培养配方,通过组培苗的种植,同时进行人工授粉等辅助措施,得到纯净的籽种,播种后生长整齐。这开辟了云南省充分利用自然优势科学的大规模发展灯盏花资源的新途径,也填补了历史上无人工栽培灯盏花药材的空白。

再者,昆明植物所承担了列入国家西部高技术产业化的“脑中风特效天然药物灯盏细辛人工种植及制剂产品产业化”项目示范工程,经多年努力,在解决灯盏细辛资源利用与开发及有效成分提取技术工艺等问题上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他们针对灯盏花野生资源濒临枯竭的状况,对云南省野生灯盏花的主要分布区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收集不同海拔、不同地理生态条件下的种源,通过对样品化学成分的测定分析,寻求到了资源人工培植的最有效途径,从中选择出了有效成分含量较高的种源。经过两年多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方法的比较,确定了多个优良品种和一套成熟的种苗繁育技术及规模种植方法。试验表明,人工栽培的灯盏细辛中的主要有效成分灯盏乙素,含量高出野生的50%以上。灯盏细辛优良品种培植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为推广人工栽培提供了科学有力的保障。夯实了云南灯盏花产业开发资源培植基地的基础。

大理地区率先成功实现了灯盏细辛的大规模露天育苗和栽培,为灯盏细辛真正的产业化人工种植打下基础。

4灯盏细辛有效成分研究和分析

自1993年以后,随着拥有先进科研设备的研究机构的加入,以及对植物药有效成分的重新认识(主要是水溶性部分)。经过数年的努力,科学工作者已从灯盏花中分离到60多个成分。其中,小分子吡喃酮醇类化合物约五种;黄酮类化合物10多种;单咖啡酰类化合物6种,双咖啡酰类化合物5种;酚甙类化合物2种,香豆素类化合物3种等,这些都是现代药理研究中认为对心脑血管系统有作用的有效成分。其他还有多种化合物。分析方法也从定性到用分光光度法定量,再到现在用HpLC法比较精确的测定提取物中某个成分的含量。从灯盏花的全草中分离鉴定出的黄酮及黄酮甙类化合物主要有:芹菜素,黄芩素,3-羟基黄芩素,3,5,6,4’-四羟基-7-甲氧基黄酮,山萘酚,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芹菜素-7-o-β-D-葡萄醛酸苷(甲素),5,6,4,-三羟基黄酮-7-o-吡喃葡萄糖醛酸乙酯,野黄芩苷甲酯,5,6,4’-三羟基黄酮-7-o-葡萄糖醛酸苷(灯盏乙素、野黄芩苷),4’-羟基黄芩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5,4,-二羟基黄酮-7-o-BD-葡萄糖醛酸丁酯等。吡喃酮类化合物有:焦福康酸,-甲氧基-γ-吡喃酮,飞蓬苷,1-(2’-γ-吡喃酮)-6-咖啡酰基-2-D-吡喃葡萄糖苷。咖啡酰类化合物有:咖啡酸,咖啡酸甲酯,咖啡酸乙酯,4-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5-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R,3R)-二羟基-(4S,5R)-二咖啡酰基环己甲酸甲酯,1,4-二羟基-(3R,5R)-二-咖啡酰基环己甲酸甲酯,erigostera等。香豆素类化合物有:莨菪亭,异莨菪,scopolin,七叶树苷。芳香酸类化合物有:对羟基苯甲酸,3,4-二羟基苯甲酸,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3,5-二甲氧基苯甲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甲氧基肉桂酸等。其他化合物有:正四十五酸,丁二酸酐,β-谷甾醇,胡萝卜甙,木栓烷,木栓酮,表木栓醇,blumennolC葡萄糖苷,表角甾-7,22-二烯-3-,erigesideii,erigesidea,豆甾醇-3-o-β-吡喃葡萄糖苷,(+)-丁香树酯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等[2~7]。

5灯盏细辛药理、药效研究

由于注射液在药理研究上的优点,使得灯盏细辛注射液药理研究比较广泛。灯盏花素结构比较清楚,也引起了更多的现代医药研究者的注意,并对其进行广泛的研究。从系统水平、器官水平、分子水平到作用机理的研究,都证明灯盏花素是一种有效的心脑血管疾病用药[8~12]。尤其是现在有些学者已将从灯盏花中分离得到的各有效单体进行分子水平的药理学研究,初步阐明了各种成分的作用机理、作用部位以及作用强弱。例如认为黄酮类和双咖啡酰类化合物作用于血栓形成的不同环节,从机理上讲有协同增效作用[13~14]。

新的研究资料显示,焦袂康酸类及双咖啡酰类化合物也具有很强的心脑血管活性[15~16],咖啡酰苷对抗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活性强于灯盏乙素。对灯盏细辛中3种咖啡酰化合物对溶血磷脂酰胆碱(LpC)引起的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CmeC)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抗氧化和抗活性氧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咖啡酰化合物均可显著抑制LDH释放,且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抗活性氧作用。3种咖啡酰化合物对LpC引起的BCmeC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和抗活性氧作用有关。所以,目前仅以灯盏乙素代表其心脑血管活性是不全面的,而应该是几种有效成分的综合作用[17~18]。

6灯盏细辛毒理学研究

从传统记载到本品的急性、亚急性毒性实验都表明,灯盏花毒性较小,是一种安全的药物。灯盏花素口服50mg/kg.d的低剂量组或250mg/kg.d的高剂量组口服给药2个月,均未发现动物8个实质性器官有明显异常改变[19]。30多年的临床研究及应用也证明本品及其开发的各类制剂毒副反应较少。

7灯盏细辛新产品研究开发

7.1灯盏细辛粗提物只能做成一般的制剂: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软胶囊剂、针剂等常规制剂。主要品种有益脉康片、益脉康胶囊、灯盏细辛片、灯盏细辛颗粒、灯盏细辛口服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等。

7.2精制的灯盏花素可以做成纳米灯盏花素制剂、脂质体、固体分散剂、缓控释制剂、口腔崩解片、灯盏花素磷脂复合物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制剂[20~25]。可在靶向性较好或生物利用度更高的高新技术制剂方面展开研究。从灯盏花的有效成分来看,高新制剂的开发将是本品今后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产品,是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

7.3灯盏细辛新用途制剂灯盏花含片,用于治疗复发性口疮(RaU)等,这些特殊的制剂将会有特殊的用途。

7.4以灯盏花乙素为先导化合物的新药的研发在天然药物研究开发中,许多化合物由于其固有的不良的生物物理性质,使其很难通过制剂学的研究来提高和延长作用时间,只能通过结构改造的方法达成目标[26]。灯盏花乙素的构效关系研究已在国内外大力展开,灯盏花乙素的全合成[27]、苷元的合成[28]、简单的酯类化合物的合成[29]等项工作都已积极展开,不久的将来会出现新的化合物药物。

8灯盏细辛制剂的临床应用

从剂型上看,口服制剂适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康复期用药,或辅助治疗药物。注射剂主要用于急重患者急救用药。灯盏花制剂是心脑血管用药中比较安全有效的药物,现已成为常用药物。片剂使用剂量(灯盏花素或黄酮)每日120mg,分3次服用;注射液,每日50mg,1次给药。联合用药趋势已很明显。从灯盏花制剂已报道的临床资料来看,尚缺乏多中心、双盲法的客观、科学的临床研究工作,因此许多临床资料说服力不够,也未能指出灯盏花制剂的最佳点。但从统计结果看,灯盏细辛注射液在治疗脑血管后遗症瘫痪方面,其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比血塞通注射液要高13%左右;而在治疗冠心病方面,本品比复方丹参也高出16%左右[30]。

9灯盏细辛的药物代谢研究

中药的药物代谢研究迄今仍是个难题,对灯盏细辛制剂的药代研究也不多,仅有零星初步研究。有学者做过灯盏细辛注射液的代谢及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灯盏细辛注射液肌注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属开放二室模型。体内分布较广,且能通过血脑屏障。本品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tl/2a=0.60hrs,tl/2β=11.87hrs,tl/2=5.6hrs,而且本品为原形排除。灯盏花素用同位素3H标记[31]后,小鼠静脉给药1hrs后,以胆汁、小肠、肝、肾、脑分布较多;在4hrs后胆汁、小肠、肝、肾、脑仍分布较多,从尿和粪中排泄。口服结果:tl/2a=0.407hrs,tl/2β=5.307hrs,表明口服后逐渐吸收,在肝、肾、脑中均有分布,尤以大脑中分布较多。以上工作在科研、设计等方面仍不完善,数据也只能提供参考。

从2004年起,灯盏花素的药物代谢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北京、上海、南京等的一些权威机构都参与到灯盏花素的药代研究之中,使研究水平不断提高,灯盏花素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将会逐步被发现,这将给用药和高新制剂的研究开发创造条件。

10临床新用途

灯盏细辛民间或各种本草记载的功能主治比较多,如:牙痛、急性胃炎、高热、跌打损伤、风湿痛、胸痛、疟疾、小儿麻痹后遗症、脑炎后遗症之瘫痪、消化性溃疡[32]、血吸虫、小儿营养不良、小儿疳急、蛔虫、感冒、筋骨疼痛、鼻窍不通等。现在做的各种灯盏花制剂除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为主,亦有一些新用途,其中以风湿用量较大,还有用于肝炎、肾功能衰竭及肾功能不全、正畸牙移动[33]、眩晕、口疮、老年痴呆、急性痛风、病毒性心肌炎,结节性硬红斑[34]等。总的来说各方面的应用虽较多,但不全面,或仅处于试用期。

11灯盏细辛现代最新研究进展

11.1化学成分的研究因为灯盏花产地、收购季节等不一样,化学成分自然有变化,如已证明大理地区灯盏花中总黄酮含量以5月份最多,10月份次之,而7月份最低。从灯盏花中现在分离出的60多种成分大部分仅属于常量物质,微量或痕量成分都还是未知数。

11.2代替品种的研究早在上世纪80年代贵州药学工作者就在贵州省内找到了灯盏细辛,上海药学工作者找到了富含灯盏花乙素的植物。华西医科大学1998年就从多舌飞蓬[erigeronmultiradiatus(wall)Benth.]中分离到多舌飞蓬甙、焦炔康酸、东莨菪素,对羟基苯甲酸等成分。昆明植物所也展开了研究,从多舌飞蓬中分离出与灯盏细辛相同的芹菜素及其甙和豆甾醇及其甙等项工作。

11.3黄酮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普遍认为黄酮上某些羟基(如4’-oH)起关键作用[35],所连接的糖部分不仅对吸收有影响(日本学者认为甙类经肠内细菌水解后才能被吸收),而且对半合成的某些衍生物生物利用度大为改善。在生物体内本身存在的某些络合体也是影响其溶解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原因,这些都有待探讨。

11.4灯盏花素溶解性能和生物利用度研究由于灯盏花素溶解性能和生物利用度都比较差,因此其制剂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已有人在研究灯盏花素脑靶向粉针剂,其极大地提高了本品在脑中的分布,从而可开发为老年痴呆用药。灯盏花素pVp共沉淀物能显著提高原药的溶解度,而灯盏花素的某些络合物则能提高其稳定性。灯盏花素的自乳化制剂[36]的生物利用大大提高,甚至与注射剂相当。因此,新剂型的开发大有潜力。

11.5药理研究在药理研究方面对灯盏花素的作用机理已有较多的探讨,其具有弱钙离子通道阻滞作用[37]。

11.6知识产权在知识产权方面涉及灯盏花素的专利较多的为有效成分分离精制、特殊用途的某个成分或部位的提取方法、制剂专利、复方专利等。近来已开始出现大量的新衍生物的化合物专利。新药开发一种是以纯的某些成分如飞蓬甙或灯盏花乙素为基础的研究开发,这种开发若能真正找到它的最佳用途,将会开发出能走向世界的新药;另一种是以有效部位为基础的新药开发,认为灯盏花中有效成分为多种类型化合物。因此,应该将它们有效地提取出来,并开发成二类新药,但这种做法难度很大,涉及如何保证大量制造出同质的有效部位,体内的生物活性怎样等问题,因而也较难打入国际市场;第三种是基于中医药传统理论及现代医药的研究结果上的复方制剂的开发。

12结语

灯盏花的系统研究已有30多年的历史,已积累了大量的基础资料,但低水平重复的很多,在药品质量(成分)控制方面仍很落后。产品也较多,但多为雷同或简单改变剂型。临床报道也很多,但也缺少多中心的研究和科学评价。药材的Gap生产基地刚刚开始,有许多的问题需要克服和完善,如不用大棚、除草、根腐病、白粉病和卷叶蛾等植物常见的病虫害。从总的情况来看,灯盏细辛及其提取物灯盏花素等是传统药中治疗脑血管疾病较为有效的药物,副作用较少,若能在高水平上开发本品,将会很有前途。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38.

[2]张卫东,陈万生,王永红,等.灯盏花黄酮苷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2000,31(8):565~566.

[3]张人伟,张元玲,王杰生,等.灯盏花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J].中草药,1988,19(5):7~9.

[4]张人伟,杨生元,林泳月.灯盏花的化学成分研究[J].药学学报,1981,16(1):68~69.

[5]Zhangweidong,thiBangtam,Chenwangsheng,etal.twonewglycosidesfromerigronbreviscapus[J].JournalofChinesepharmaceuticalSciences,2000,9(3):122~124.

[6]张卫东,陈万生,孔德云,等.灯盏细辛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0,35(8):514~516.

[7]董顺福,韩丽琴,刘建华,等.灯盏花总黄酮与微量元素含量分析及其药效机理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2965.

[8]徐济民,尤文亚,卢晚霞,等.云南灯盏花口服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例临床观察[J].上海医药,1996,(10):15.

[9]李汶霞,房玉珍,袁慧,等.云南灯盏花注射液改善血液流变学及tCD的观察[J].泰山医学院学报,1999,20(1):22.

[10]王雪松,沅旭中,刘买利.灯盏花素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脑保护作用研究[J].中成药,2002,24(12):947.

[11]金红,宋红涛.灯盏细辛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04,24(7):44.

[12]谷体彬,尚翠玲,王绪美,等.灯盏花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18(3):8.

[13]李文军,陶长戈,彭成.灯盏细辛注射液中总咖啡酸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2):26~28.

[1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827~830.

[15]岳建民.二咖啡酰氧基奎宁酸在制药中的应用[p].中国专利:1136434,1996:11~26.

[16]孙汉董.焦袂康酸及其葡萄苷(飞蓬苷)在制药中的应用[p].中国专利:1136435,1996:11~26.

[17]李铁军,郑杰民.灯盏花中咖啡酰化合物对溶血磷脂酰胆碱致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1,22(3):255.

[18]马宇辉,罗国安,王义明.灯盏花研究近况[J].中成药,2004,26(1):64.

[19]杨生元.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新药――益脉康片[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0,10(1):26.

[20]杨孟君.纳米灯盏花素制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p].中国专利:01100676.5,2002:8~21.

[21]董晓东,邓英杰,陈超,等.灯盏花素阳离子脂质体的制备[J].中国新药杂志,2010,19(12):1075~7079.

[22]张峻颖,郭健新,黄罗生,等.灯盏花素分散片的制剂工艺研究[J].海峡药学,2004,16(1):27~28.

[23]刘宏,杨祥良,周林珠,等.灯盏花素缓释滴丸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特性的研究[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4,4(1):30~32.

[24]周毅生,翟冬燕,段琼辉,等.灯盏花素口腔崩解片的制剂处方和制备工艺的研究[J].中药,2006,28(7):941~944.

[25]邓意辉.灯盏花素磷脂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中国专利:01138902.8,2002:7~24.

[26]杨兆祥.天然药物研究的战略战术选择[C].中药产业现代化推进战略论丛,2006.

[27]任旭红,邓明,张晓菁.灯盏花乙素合成路线图解[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

[28]车庆明.一种制备灯盏乙素苷元的方法[p].中国专利:Cn1683357a,2005:10~19.

[29]CaoF,GuoJX,pingQn,etal.prodrugsofscutellarin:ethyl,benzylandn,ndieth-ylglycolamideestersynthesis,physicochemicalproper2ties,intestinalmetabolismandoralbioavailabilityintherats[J].europeanJournalofpharmaceuticalSciences,2006,29(5):385.

[30]杨生元.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偏瘫214例疗效观察[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79,12(1):44.

[31]周素娟.灯盏细辛制剂药理研究进展及临床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6,6(1):22~23.

[32]杨爱萍,李正安.灯盏细辛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56例[J].广东医学,2007,28(7):1172.

[33]刘长庚,黄生高,王月辉,等.灯盏花离子导入与局部注射对兔正畸牙移动影响的对比研究[J].中成药,2007,29(7):1077.

[34]雒生国.灯盏花素治疗结节性硬红斑的临床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08,37(2):113.

[35]吕曙华,解军波,吕归宝.灯盏细辛的研究进展[J].天津药学,2003,15(2):46~48.

是一盏明灯篇5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灯盏花素

脑缺血又称缺血性卒中、脑梗塞,是一类由于脑血流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的疾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死率、致残率较高,目前缺乏理想的疗法和药物。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是指缺血脑组织在恢复血液灌注后,脑组织损伤进一步加重,是引发多种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其发生机制尚未彻底阐明,目前认为可能与脑组织能量代谢障碍、自由基损伤、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eea)的过度释放、脑细胞凋亡、炎症反应等有关。灯盏花素是从灯盏花中分离出的一类黄酮类成分,主要含灯盏乙素(4,5,6三羟基黄酮7葡萄糖醛酸苷)、少量灯盏甲素及其他黄酮类成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灯盏花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并已在临床应用中得到证实[1]。www.lw881.com本文就灯盏花素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1改善脑组织能量代谢

脑是人体中对微循环依赖性极强的脆弱器官。微循环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信息的传递,脑缺血再灌注时,微循环障碍,则代谢异常,最终必然导致脑功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灯盏花素能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沙土鼠脑组织含水量,升高脑组织atp的含量,增加脑组织na+k+atpase和ca2+atpase的活性,从而改善离子转运,起到脑保护的作用[2]。王建国等在脑缺血再灌注沙土鼠模型中也发现,灯盏花素可显著升高海马atp和腺苷酸池(atp+adp+amp)含量[3]。这表明灯盏花素可通过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的能量代谢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2减轻血脑屏障的损伤

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主要由脑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和星形细胞终足组成。脑缺血和再灌注时,伴随炎性细胞因子、粘附分子的表达,白细胞浸润并产生大量的蛋白水解酶,特别是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氧自由基和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这是导致bbb破坏的直接原因。尹明华等在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中发现,灯盏花素可使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下降,脑组织水含量减少,减轻bbb的损伤程度[4]。卢晓梅等研究发现,灯盏花素可显著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小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活性,降低bbb的通透性[5]。

3抗氧自由基损伤

脑缺血再灌注时生成大量的氧自由基使体内的抗氧化物大量消耗,引发脂质的过氧化反应,最终使膜功能受损,从而导致脑组织结构和功能受损。因此,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促进其清除,并抑制氧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灯盏花素可显著降低脑组织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6]。王羽等对灯盏花素脂质体的研究也表明了同样的结果[7]。朱君荣等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灯盏花素冰片注射液能显著改善海马区神经元的形态,同时还能明显增强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内总抗氧化能力,增加脑组织sod,显著减少脑组织内mda含量[8]。提示灯盏花素可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减轻脑组织的过氧化损伤。

4抑制细胞内ca2+超载

ca2+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细胞内ca2+超载被认为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神经元死亡的最终原因。体外实验研究表明,灯盏花素可显著抑制l谷氨酸诱导的海马神经细胞内ca2+水平升高。在四血管结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灯盏花素可显著降低脑组织的钙含量[9]。周乐全等采用膜片钳技术研究表明,灯盏花素能降低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l型钙通道的平均开放概率和开放时间[10]。他们随后又采用钙离子成像系统检测了灯盏花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内游离ca2+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灯盏花素可显著降低全脑缺血再灌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内游离ca2+浓度[11]。这表明阻止细胞内ca2+浓度超载,可能是灯盏花素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的重要机制之一。

5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兴奋毒性

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animoacid,eaa)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兴奋性神经递质,它们对缺血脑细胞具有兴奋毒性作用,是缺血性脑损害的重要环节。在体外实验研究中,灯盏花素对谷氨酸诱导的培养神经元的兴奋性毒性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12]。张焰等在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观察了灯盏花素对沙土鼠海马组织兴奋性氨基酸释放的影响。结果显示,脑缺血后脑组织海马区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γ氨基丁酸(gaba)含量明显增加,谷氨酰胺(gln)含量在缺血时降低,再灌注后增加。灯盏花素可显著降低glu、asp和gaba含量,升高gln含量[13]。表明灯盏花素可通过降低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6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是多细胞有机体为调控机体发育,维护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它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近年大量研究表明,细胞凋亡与脑缺血性损伤有着密切关系。凋亡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死亡的重要方式,尤其是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徐晓虹等在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细胞研究中发现,灯盏花素可有效抑制谷氨酸诱导的神经细胞死亡,分别使细胞凋亡率下降30.4%和40.1%,坏死率下降32.5%和38.8%[12]。在体内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中,灯盏花素可剂量依赖性减少缺血小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死亡,并抑制dna片段化的产生以及凋亡抑制基因xiapmrna表达的下调[14]。唐省三的研究结果显示,灯盏花素可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fos蛋白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促进bcl2蛋白的表达[15]。这些结果都表明,灯盏花素可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而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

7抑制脑损伤后的炎症反应

研究发现,炎性反应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许多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在缺血再灌注的炎性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灯盏花素可抑制脑缺血后脑组织的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16],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性粒细胞的浸润[17],表明灯盏花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的炎症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

8其它

除了上述作用机制外,灯盏花素的脑保护作用可能还与调节脑内血管活性物质的产生[18],抑制蛋白激酶c[19]等有关。

9结语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是一个多环节、多因素、多途径损伤的酶促级联反应,仅仅干预其中某一环节或单一途径的治疗经临床证实疗效甚微。灯盏花素作为一种来源于传统中药灯盏花的有效成分,在大量研究中证实了其可通过作用于多个靶点,从而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过程的多条路径,通过多种机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这些研究为灯盏花素临床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提供了较广泛的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黄忠华.灯盏花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28(4):139-140.

2张焰,陈群,丁浩中,等.灯盏花素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沙土鼠海马atp含量和atp酶活性变化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2,9(2):92-94.

3王建国,陈群,曾因明.灯盏花素注射液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能量代谢及脑水肿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4,11(1):25-27.

4尹明华,徐晓虹.灯盏花素对缺血性记忆障碍和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1):72-76.

5卢晓梅,赵红,张海鹏.灯盏花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明胶酶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6,35(5):481-483.

6章小兵,彭代银,朱满芳,等.灯盏花素滴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22(1):45-47.

7王羽,王林,陈燕忠,等.灯盏花素脂质体对大鼠脑缺血再损伤的保护作用[j].药品评价,2006,3(2):128-129.

8朱君荣,李运曼,方伟蓉,等.灯盏花素冰片注射液对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7,38(5):456-460.

9彭海东,涂晋文,田俊.灯盏花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含水量和脑组织钙含量的影响[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2,4(3):22-23.

10周乐全,康亚丽,丁胜元,等.灯盏花素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l型钙通道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6,17(6):423-426.

11周乐全,康亚丽,闫福曼,等.大鼠全脑缺血前注射灯盏花素对再灌后海马神经元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7,25(1):7-8.

12徐晓虹,陈瑜,郑筱祥.灯盏花素对谷氨酸诱导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j].药学学报,2007,42(6):583-588.

13张焰,陈群,顾卫东,等.灯盏花素对缺血再灌注沙土鼠海马atp含量变化和兴奋性氨基酸释放的影响[j].江苏医药,2005,31(11):843-845.

14尹明华,徐晓虹,李怡佳.灯盏花素对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学杂志,2008,(3):184-188.

15唐省三,马亚珍.灯盏花素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损害的凋亡抑制作用[j].陕西医学杂志,2005,34(8):918-920.

是一盏明灯篇6

在一个黑漆漆的夜晚,一个人影在黑暗中行走,这条路就是江滨大道,江滨大道沿着河边,绿树成荫,是休闲锻炼的好去处,可是,这么风景优美的地方一到晚上却黑摸摸的,让大家很为难,让走路的人感到有一种恐惧感弥漫在四周。可是,现在,我记忆中的那一盏盏孤独昏暗的电灯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一盏盏即明亮又美观的路灯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它为我们带来了光明、快乐,那沿着道路两旁的两排路灯,远看,那一盏盏灯犹如两条长长的巨龙,近看,那一盏盏灯仿佛一只只既将的天蓝色的可爱海豚,争先恐后的想要第一个跳出水面.每晚,在江滨大道上,都能听到人们说笑的声音,大家都面带笑容,轻松愉快,不像原来那样,急匆匆的,皱着眉头,好像总有地方部队劲,现在,那儿休闲散步的人越来越多了,人们好像都快乐起来了,在光明下,好像每天都不会有不愉快的事发生.

北门那边,原来,到了晚上,哪儿的灯又暗又脏的小灯既不好活动,又不安全,现在完全变样了,那一盏盏脏兮兮的昏暗的小灯一转眼变成了一大盏又亮又高的灯,让人赞不绝口,这盏灯是由许多盏小灯围绕在一起组成的,雪白的灯柱,明亮的灯光,造型新颖,美观.晚上,老人们对这位新市长赞不决口,孩子们在明亮的灯光蹦蹦跳跳、嬉戏玩耍连过路的人都跟上孩子们的心情眉开眼笑,一个个乐呵呵的,跳健身操的阿姨们,伴随着优美的欢快的音乐,快活得像神仙似的,轻快的的跳着舞.

南阳新村在建阳郊外,那里有一大片碧绿茂盛的草地,是个活动的好地方那里的灯是极有特色的.远远望去,只能看到星星点点的微弱的一点点光,照在南阳新村南阳新村的草地上,似乎就给它蒙了一层纱,增添了它的神秘感.走到灯柱边,仔细欣赏一番,它像一颗夜明珠,虽然它的光芒并不是很亮,不过是很圆的,那么高雅,那么值得欣赏.正中还有一盏给人带来光明的大灯,灯柱高高的,高深莫测般,但灯光是七八盏大灯凝聚在一起直射到四面八方,虽然没有小灯那种幽雅的感觉,但是却像一道光柱一样.这便是南阳新村的灯的特色.草地上有许多老奶奶在舞着手绢花和扇子,开心的笑了.

夜晚是灯的世界,是展现灯的魅力的世界!一盏盏路灯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光明、快乐、安全,还为我们夜晚的生活我们的世界增添了一道光亮的色彩.更勾勒了一幅美丽的夜景!

是一盏明灯篇7

灯盏花为菊科飞蓬属短葶飞蓬erigeronbreviscapusHand.-mazz.的全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有黄酮、吡喃酮、咖啡酸酯、酚酸类等50多种化合物。其活性成分主要为灯盏乙素,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心律失常,保护心脏,抗血栓形成,保护脑缺血神经,减少脑组织缺血及再灌注损害,增强肝脏解毒功能,保护糖尿病性肝脏、肾脏等药效作用。

【关键词】灯盏花黄酮灯盏乙素药效

abstract:erigeronbreviscapusisagrassplantofCompositaeerigeronbreviscapusHand.-mazthatlivesmanyyears.itcontainsmorethanfiftykindsofchemicalcompound,suchasflavone,tetrahydro-pyran-4-one,caffeate,phenolicacids.themostbioactivecompoundoferigeronbreviscapuisScutellarin,whichcancleanoutfreeradical,possessantioxidationfunction,protectheartandhasaremarkableactivityagainstthrombosformationandarrhythmia.Scutellarincanalsoprotectcerebralnervesandbraintissueaftercerebralischemiaandreperfusion,strengthenthedetoxicationofliverandkeepthefunctionofliverfollowingdiabetes.itcanalsoprotectnephridialtissueandimprovetheconditionofhemorheologyondiabeticnephropathy.

Keywords:erigeronbreviscapus;Flavone;Scutellarin;pharmacologicalfunction

灯盏花是菊科飞蓬属短葶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Hand.-mazz.的全草,又名灯盏细辛、东菊,广布于我国西部及西南部中山和亚高山开阔山坡草地和林缘[1]。其性寒味微苦、甘温辛,具有散热解表、活血化淤、通经活络、舒经治瘫、祛风除湿、消炎止痛等功效,在临床上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特殊疗效。民间用于治疗感冒头痛、筋骨酸痛、小儿疳积、小儿麻痹后遗症和脑炎后瘫痪等症。近几年来,对其生物学特性及药效功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拓宽了临床应用范围。

1灯盏花的生物学特征

灯盏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40cm,根粗壮发达,茎纤细,叶基生,形成莲座状。基生叶椭圆形,长3~5cm,宽1.2~1.5cm,有毛。茎生叶长椭圆形,长2cm,宽0.6cm。头状花序,顶生,直径1~1.5cm,边缘为紫色舌状花冠,中央为黄色管状花冠[2]。瘦果,长2mm,具有白色冠毛。其边缘花冠除紫色外,还有黄色、蓝色、粉白色。

野生灯盏花生长在海拔1200~3500m的中山、亚高山开阔山坡草地和林缘。其光合作用在晴天为“双峰”曲线,具明显的“午睡”现象。灯盏花在强光下的光抑制现象与空气湿度低、气温高、植物失水有密切关系。因此,灯盏花的最适环境是光照充足、气温不高、空气湿度大的环境,自然生境是空气湿度高的山坡草地[3]。

2灯盏花的主要化学成分

经过近30年的研究,对灯盏花的化学成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已从灯盏花中分离鉴定出黄酮、吡喃酮、倍半萜、咖啡酸酯、酚酸类化合物五十多种,目前仍不断有新的成分被分离出来。已分离鉴定的成分有:灯盏乙素、灯盏甲素、5,6,4′-三羟基黄酮-7-o-B-D-半乳糖醛酸苷、黄芩素-7-o-B-D-吡喃葡萄糖苷、黄芩素、3-羟基-7-甲氧基黄芩素、芹菜素、3,5,6,7,4′-五羟基黄酮、5,7,4′-三羟基双氢黄酮、焦袂康酸、莨菪亭、异莨菪亭、咖啡酸乙酯、咖啡酰氧基环已甲酸甲酯、3,4′-二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肉桂酸、对甲氧基肉桂酸、咖啡酸甲酯等[4,5]。其中黄酮类的混合晶体称为灯盏花素,其主要包括灯盏乙素和灯盏甲素,灯盏乙素结构式为4,5,6-三羟基黄酮-7-葡萄糖酸苷。

3灯盏花的药用功效

灯盏花素Breviscapine.Bre是从灯盏花中提取的黄酮类有效成分,主要活性成分为灯盏乙素(Scutellarin),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

3.1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

自由基可使细胞膜产生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引起膜结构和功能改变。抗氧化剂可有效地防止自由基对细胞膜脂质的过氧化损伤。缺血再灌注可引发自由基的连锁增殖反应,引起细胞膜脂质过氧化。黄嘌呤(Xan)和黄嘌呤氧化酶(Xo)系统、过氧化氢(H2o2)、紫外线照射均可导致细胞膜发生脂质过氧化损伤,使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生成增加。灯盏花素可抑制由Xan-Xo,H2o2及紫外线照射诱导的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反应,使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生成较对照组减少,且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6]。提示该药通过阻断自由基形成或直接清除自由基来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这可能与药物分子中含有酚羟基有关。

脑梗塞病人早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明显降低,灯盏花能够使脑梗塞病人血浆中SoD活性加强,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及对no的降解,明显扩张微细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清除自由基,对减轻和防止继发性脑损伤、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具有显著作用[7]。

3.2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溶活性,抗血栓形成王影等[8]通过测定凝血时间(C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第3因子(pF3)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从抗凝机制的不同角度研究灯盏花素的抗凝作用,结果发现,灯盏花素能显著延长Ct、pt,抑制pF3活性,缩短eLt,提示灯盏花素的抗凝血作用是通过影响pF3和凝血因子V而实现的,并能显著提高纤溶活性。

盛净等[9]研究发现,灯盏细辛能明显改善尿激酶溶栓后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环素等方面的变化,能升高血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抗凝血因子Ⅲ(at-Ⅲ)浓度,降低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物(pai)浓度,从而使冠脉溶栓治疗后再通率增加,再闭塞减少。

转贴于

3.3改善心肌缺血,预防心律失常张松等[10]采用结扎麻醉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的病理模型,注射用灯盏花素可降低麻醉犬冠脉结扎所致St段升高总mV数和St段升高总点数,减少血清中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的释放,缩小心肌梗塞面积,从而改善心肌缺血。王丽娟等[11]研究表明,静脉注射灯盏花素、利多卡因及普萘洛尔均可使大鼠心律失常发生时间推迟,严重程度减轻,死亡率降低,并缩短心律失常持续时间,灯盏花素的效果介于利多卡因与普萘洛尔之间。

3.4抗糖尿病作用

通过建立链脉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模型的研究,结果显示灯盏花素给药组肝组织mDa含量明显降低,SoD,Cat与GSH-px活性明显增加,提示其对糖尿病肝组织氧化应激增加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糖尿病大鼠肝组织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肝内脂肪浸润、氧化应激及巨噬细胞浸润有关[12]。

用链脉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后,将糖尿病大鼠分为:糖尿病组、灯盏花素组和氨基胍组。在给药15~17周后进行与氧化应激相关的各项实验观察。结果表明糖尿病大鼠与正常大鼠相比,肾指数显著增加,肾脏抗氧化能力降低,且氧化应激增强,灯盏花素可显著提高糖尿病大鼠肾脏的抗氧化能力和降低氧化应激,灯盏花素对大鼠糖尿病模型肾脏有明显保护作用[13]。

3.5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王雪松等[14]采用ttC染色、临床神经功能评分、流式细胞分析和原位末端标记等方法,分别对缺血、缺血再灌注及灯盏花素治疗组鼠脑梗塞面积、神经功能缺失征象、鼠脑缺血边缘区神经细胞的凋亡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发现,灯盏花素能明显减小实验性大鼠脑缺血后脑梗塞面积,减轻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显著减少缺血边缘区神经细胞凋亡数量,减缓缺血区神经元损害,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

陈庚宁等[15]研究发现,pKC激活参与神经元的缺血损伤及细胞凋亡,灯盏花可以阻止脑缺血再灌流导致pKC移位激活和抗神经元细胞凋亡等,对脑缺血再灌注导致神经元凋亡具有保护和防治作用。

3.6抗炎作用

实验发现,灯盏细辛口服液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原发性病变,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高低剂量组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继发性病变肿胀的预防具有抑制作用。灯盏细辛口服液对大鼠组织胺及5-羟色胺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小鼠乙酸引起的扭体反应具有抑制作用[16]。

4结束语

灯盏花素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对心、脑、肝、肾等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临床上常用于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塞、肝炎、糖尿病肾病等疾病的治疗,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临床应用优势明显。可以预见,随着对灯盏花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这味传统的中药必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2]俞宏渊,陈宗莲.灯盏细辛的家化栽培[J].云南植物研究,2002,24(1):115.

[3]苏文华,张光飞,王崇云,等.短葶飞莲光合生理生态的初步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2001,23(2):142.

[4]张卫东,陈万生,孔德云,等.中药灯盏细辛化学成分的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21(10):914.

[5]张卫东,陈万生,王永红,等.灯盏细辛化学成分的研究Ⅱ[J].中国药学杂志,2001,36(4):233.

[6]陈小夏,何冰.灯盏花素对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1,17(2):5.

[7]王征,冷辉林.灯盏花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浆中SoD、et的影响[J].江西中医药,2001,32(6):18.

[8]王影,杨祥良,刘宏,等.灯盏花素抗凝血作用的研究[J].中药材,2003,26(9):656.

[9]盛净,赵佩琪,黄震华,等.灯盏细辛干预血小板、凝血功能对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后溶栓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2):115.

[10]张松,沈祥春.注射用灯盏花素对麻醉犬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4,20(2):13.

[11]王丽娟.灯盏花素对氯化钡所致心律失常的预防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0,21(1):1.

[12]赵珉,吴永贵,林辉,等.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大鼠肝、肾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5,21(4):802.

[13]马丽,朱邦豪,陈健文,等.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20(9):1030.

[14]王雪松,阮旭中.灯盏花素对缺血再灌注鼠脑损伤的脑保护作用研究[J].中成药,2002,24(12):947.

[15]陈庚宁,董为伟.灯盏花对脑缺血神经元凋亡的防治作用[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0,8(1):5.

是一盏明灯篇8

每当孩子们寂寞的时候

亮起那盏灯,让他们无忧无虑地玩耍

我是一盏灯

是一盏人们心中的灯

每当在外辛苦工作一天的人,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到家中的时候

亮起那盏灯,让他们安静的休息

我是一盏灯

是一盏人们心中的灯

每当人们感到会心的时候

亮起那盏灯,让他们感到还有一丝希望

我是一盏灯

是一盏人们心中的灯

每当一些人被他人嘲笑的时候

亮起那盏灯,让他们感到一丝温暖

每人的心中都有一盏灯

我们这些灯都处在人们内心的深处

我们无时无刻的关注人们

每当他们灰心、难过的时候

我们点亮了自己

照亮了他们

让他们感到光明和温暖,并且充满着希望

是一盏明灯篇9

神灯屡次现身

公元527年,叙利亚处于东罗马帝国的统治下,当时在叙利亚境内的东罗马士兵们曾发现,在一个关隘的壁龛里亮着一盏灯,灯被精巧的罩子罩着,罩子好像是用来挡风的。根据当时发现的铭文可知,这盏灯是在公元27年被点亮的。士兵们发现它时,这盏灯竟然已经持续燃烧了500年!遗憾的是,野蛮的士兵们很快毁坏了它,这盏神灯的原理已无人知晓。

一位希腊历史学家曾记录了在埃及太阳神庙门上燃烧着的一盏灯。这盏灯不用任何燃料,亮了几个世纪,无论刮风下雨,它都不会熄灭。据罗马神学家圣・奥古斯丁描述,埃及维纳斯神庙也有一盏类似的灯,也是风吹不熄,雨浇不灭,真有点像《西游记》所述的火焰山上的火种。

公元1400年,人们发现古罗马国王之子派勒斯的坟墓里也燃着这样一盏灯,这盏灯已持续燃烧了2000多年!风和水都对它无可奈何,熄灭它的唯一的方式就是抽走灯碗里那奇怪的液体。这难道是神话中的阿拉丁的神灯吗?

公元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的军队冲进了英国教堂,解散了宗教团体,挖掘和抢劫了许多坟墓。他们在约克郡挖掘罗马皇帝康斯坦丁之父的坟墓时,发现了一盏还在燃烧的灯,康斯坦丁之父死于公元300年,这意味着这盏灯已燃烧了1200年!

公元1540年,罗马教皇保罗三世在罗马的亚壁古道(一条古罗马大道)旁边的坟墓里发现了一盏燃烧的灯。这个坟墓据说是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的女儿之墓,西塞罗的女儿死于公元前44年。显然,这盏灯在这个封闭的拱形坟墓里燃烧了1584年!更有趣的是,坟墓里的尸体浸在一种未知的液体中,看起来像是刚刚才死去一样,原来古人用这种液体来保存尸体。

这些“长明灯”只是全世界所有发现中的几例。考古记录显示,这种古庙灯光或古墓灯光的现象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现,例如印度、中国、埃及、希腊、南美、北美等许多拥有古老文明的国家和地区,就连意大利、英国、爱尔兰和法国等地也出现过。

古人的魔咒

如此神奇的“长明灯”为何没有保留到今天?古代人对所发现的“长明灯”不够重视吗?其实古代人的确保存过这些神灯,可是很奇怪,上述这些灯一旦现身,就会以某种方式很快被毁坏掉,例如被野蛮的掠夺者和挖掘者毁坏。

难道古人在利用某种魔咒来保守他们的技术秘密?

17世纪中期,在法国的格勒诺布尔,一位叫杜・普瑞兹的瑞士士兵偶然发现了一个古墓的入口。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进入古墓后,这个年轻人并没有发现任何他想要的金银珠宝。不过,让他更惊讶的是,在这与世隔绝的坟墓里,竟然还有一盏正在燃烧的玻璃灯,惊异之余,他把这盏神秘的灯带出了坟墓,送给了修道院,修道院里的僧侣们同样目瞪口呆,这盏灯至少已经燃烧了千年。他们像宝一样保存着它,遗憾的是,几个月后,一位老年僧侣竟然不小心把它碰掉在地上,摔碎了。

另一件怪事发生在英格兰,一个神秘的不同寻常的坟墓被打开了。打开这个坟墓的人发现,在坟墓拱顶上悬挂着一盏灯,照亮了整个坟墓。当这个人往前走时,地板的一部分随着他的走动在颤动。突然,一个身着盔甲、原本固定的雕像开始移动,举着手中的某种武器,移动到灯附近,伸出手中的武器击毁了这盏灯。这个宝贵的灯就这样被毁坏了。

古人的目的一次又一次地达到了:灯的奥秘被严密地保守着,再也没有后人知道。

“长明灯”,谁之杰作?

根据古埃及、希腊和罗马等地的风俗,死亡的人也需要灯光驱逐黑暗,照亮道路。因此,在坟墓被密封前,习惯于放一盏灯在里面。而富贵荣华之家就要奢侈一些,放上一盏不熄的灯,永远为死者照亮。千百年以后,当这些坟墓的拱顶被打开时,挖掘者发现里面的灯还在好好地燃烧着。

制造不熄的灯,古人是否轻车熟路?并非如此,一般平民的墓穴里并没有这种灯。不过,并不富贵奢华的古代炼金术士的墓穴里也会出现这种灯。例如,公元1610年,一位叫洛斯克鲁兹的炼金术士的坟墓在他死后120年被掘开,人们发现里面也亮着这样一盏不熄的灯。于是人们怀疑古时的炼金术士和铸工懂得制造这种“长明灯”的技术。难道不熄的灯光与金属有关?

“长明灯”不熄之谜

如果“长明灯”真的存在,那么它们的能量来源是什么?或者它们并不是永久长明的,但千百年长久地燃烧,若是普通的煤油灯,就要耗费多少万升的煤油。难道它们的燃料是能够不断补充的?中世纪以后,许多思想家曾经试图用补充燃料的方式制造一盏“长明灯”,即在燃料将耗尽时,快速补充燃料。但是没有一个实验成功过。即使利用现代的燃料连续补充技术,制造一个千百年长明的灯,也不太现实。

是一盏明灯篇10

【关键词】灯盏花素注射液;脑血栓形成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317-01

脑血栓形成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改变,使血管管腔变狭窄,最终完成闭塞,引起某一血管供血范围内的脑梗塞性坏死的疾病。在治疗上由于脑血栓形成后,其供血的中心地带组织完全缺血,细胞死亡一般不能逆转;但病灶周边部分,缺血较轻,为能及时治疗、常能挽救一部分神经细胞的死亡。因此,脑血栓形成的早期治疗非常重要。首先是溶栓治疗。中国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的灯盏花素注射液是由中药灯盏花素又名灯盏细辛组成。为菊科植物短葶飞蓬,其性温、味辛、微苦,有活血去瘀,散寒除湿祛风,解表止痛,舒筋通络功能,对治疗脑血栓形成有特殊效果,我们总结从2007年8月开始至2010年1月份止,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脑血栓形成110例病例,同时选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110例为对照组治疗,结果发现,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治疗脑血栓形成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现就病例分析如下:

1一般资料

在我们所选的110例脑血栓形成的病例中,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36例有效,有效率为32.1%,痊愈数为70例,痊愈率72.72%;无效数4例,占病例数3.69%,总有效数为106例,总有效率96.36%。而在所选的对照组110例病人中,70例有效,有效率占总人数的72.72%;痊愈数为20例,占总病例数的18.18%;总有效数为90例,占总有效数的81.81%,如表1所示。同时在所选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脑血栓形成的110例病人中,有头晕者110例,20例好转,好转率为18.18%;其中瘫痪者70例,好转者40人,占患病总数的57.12%;具有显著效果者20例,占总病人数的28.57%;头晕显效数为90例,显著效果率为81.81%;没有无效的,无效率为0。其中10例因年老体弱,又合并心肌梗塞而治疗无效死亡。故总无效率仅占12.85%;对于肌力的恢复状况。有20例好转,好转率占18.18%;80例显著恢复,显著率达72.72%,10例无效,故无效率为9.09%,如表2所示。

2诊断标准

按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会议(1995年)制订标准诊断,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最高分45分,最低分0,轻型为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

3疗效标准

均按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疗效标准。

4治疗方法

根据灯盏花素注射液的标准剂量,一支为20mg,常用量一次40―60mg,配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400ml,静脉点滴,十天为一个疗程,一般轻度一个疗程即可,重症可延用1―3个疗程;小儿酌情减量。对照组病例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75g,静脉点滴,一日一次,连续14天为一个疗程,一般成人轻症1―2个疗程,重症可坚持3个疗程。

5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63.63%,总有效为96.36%;与对照组治愈率为18.18%,总有效率为81.81%。(p<0.01)形成明显差异,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为有效。

6讨论

6.1灯盏花素注射液是中药植物灯盏花中研制而成的。经研究发现从灯盏花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有效成份,其中主要是灯盏花乙素,并有少量的灯盏花甲素,而灯盏花乙素发挥扩张血管的作用,因此适应于治疗脑血栓形成疾病。同时还有明显提高脑血管的功能作用,有效改善脑血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提高血脑屏障通透性,从理论上与脑血栓形成疾病的治疗原则相吻合。从临床病例也充分说明了治疗脑血栓形成用灯盏花素效果好。

6.2灯盏花素注射液源于中药本草植物,根据中医中药理论,其具有明显的活血化瘀功能,一经提炼研制成灯盏花素注射液就成了治疗脑血栓形成的好药,这不仅是中药西制,中药剂型用法的又一发展,更是中西医结合的新创举。

6.3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治疗脑血栓形成的过程中,没有发现一例病人出现药物的毒副作用,可见本品是一种既安全可靠又使用方便的药品,值得临床推广。

6.4至于本品在其他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如何,有待于进一步临床验证和探计。

参考文献

[1]黄友岐主编.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出版社。

[2]全国第四由脑血管会议,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

[3]王维治主编.神经病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常冰玲.周红梅.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疗效观察,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J)2002年03期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