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痛痛快快醉一回十篇痛痛快快醉一回十篇

痛痛快快醉一回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0:43:21

痛痛快快醉一回篇1

【关键词】快通道麻醉;围手术;加速康复外科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573-01

引言

快通道麻醉是与加速康复外科相适应的麻醉手段,它促成了麻醉医生向围手术期医生的转变。快速通道麻醉可以大大地提高患者在手术期间的周转速度,还能够极大地优化术前治疗,为手术提供最好的术中条件,加速病人在麻醉后的恢复,并且可以有效的避免术后副反应。对于避免早期并发症、降低术后应激反应、加速术后功能重建等都有着很好的效果。

1快速通道麻醉的局部麻醉

切口周围局部浸润的麻醉技术,是和谐的快通道麻醉技术中针对局部麻醉的一种技术。局部浸润技术可以单独地应用在一些表浅的外科手术中,为外科手术操作提供足够的阵痛作用。将局部浸润和静脉镇静镇痛结合起来使用,在局部麻醉不完善的情况下,能够大大地减少患者的疼痛,提高舒适度。局部浸润可以大大减少术后和书中阿片药物的用量,降低副作用。

经过大量的研究证明,对手术的切口部位实施局部浸润麻醉能够起到很好的镇痛作用,使患者感觉更加舒适,起到减少ponV和缩短住院日的作用。使用基础麻醉或者是局部麻醉技术的患者,可以进入术后恢复病房进行恢复,比使用一般麻醉技术的患者节省了很多苏醒期的花费。局部浸润麻醉技术的使用,有利于快通道患者,甚至是住院手术患者恢复速度的提升。

2快通道麻醉的区域麻醉

快通道手术常用的区域麻醉技术有,静脉区域麻醉、外周神经阻滞和微小剂量的神经干阻滞三种。如果出现手部外伤,在急诊救治时,使用静脉区域麻醉技术,比使用全麻等其它麻醉技术时能够更加快速地出院,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外周神经阻滞技术,是作为全身麻醉的补充出现的,它与局部浸润麻醉技术相比,在提供更好的术后镇痛体验,减少阿片药物用量和降低副作用等方面有着更加显著的效果,有利于快通道麻醉过程的回复速度的提升。与使用全身麻醉相比,在进行手部、肩部和膝部等手术时使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技术,能够大大地缩短治疗过程,提供更好的镇痛体验,而且基本没有副作用。

上下肢手术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疼痛,在进行手术时采用留管技术,持续地进行外周神经阻滞,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

在进行大型手术时,硬膜外镇痛技术可以作为快通道麻醉技术有效的辅助手段。与静脉阿片的pCa相比,持续的硬膜外输注和硬膜外的pCa能够提供更好的麻醉体验,对于应对基础痛和爆发痛有着很好的效果。不仅如此,在进行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时,使用硬膜外局部镇痛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后肺部的并发症。使用硬膜外局部镇痛技术对为术期患者的营养状况有着很好的改善作用,提高健康相关的生命评分,有效地提高了结肠手术之后患者下床活动的能力。综上所述,患者就可以更早的进行拔管,更早的脱离重症监护,更早的下床活动,大大节约了康复时间,节省了医疗费用。

3快通道麻醉的监测麻醉

针对表浅的外科手术而言,使用监测麻醉比使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和椎管内麻醉有着更高的性价比,使用浸润麻醉技术,或者是将外周神经组织和静脉镇痛结合起来使用,更加有利于快通道回复。一般的情况下,患者是不需要进入术后恢复室进行恢复的,maC技术的使用对于快通道的术后恢复非常有利,又由于maC技术几乎可以忽略的术后副作用,患者可以很快地出院。但是要引起注意的是呼吸并发症的发生,它很可能对患者造成极大地危害。

4快通道麻醉的全身麻醉

经过前文的介绍,局部麻醉、区域麻醉和maC麻醉技术有着很多优势,但是全身麻醉可以非常有效的避免术中知晓的发生,这也是许多患者和医生选择全身麻醉的重要原因。在快通道麻醉中,静脉诱导的首选药物是异丙酚,用量在1.5―2.5mg/kg。与异丙酚相比,地氟醚(3%―6%)和七氟醚(0.75%―1.5%)这两种低浓度吸入麻药,在全麻的维持中有着更好的效果,更加有力与快速苏醒。

选用β受体阻滞及代替原来的有效期很短的阿片受体激动药,对于应对手术中一过性的急性自主神经反应有着更好的效果。尽可能地使用喉罩通气代替原有的气管内插管,如果不能达成的话,就选用短效或者是中效神经肌肉阻断剂。Sugammadex是一种新型的环糊精累化合物,相比较腾喜隆―阿托品和新斯的明―阿托品这两种药物,能够更快地逆转氨基类胆固醇非去极化肌松剂,但是却没有腾喜隆―阿托品和新斯的明―阿托品的抗胆碱的副作用。使用Sugammadex这种逆转药物能够在术后更早地拔管,对于减少术后由肌无力引起的呼吸系统并发症有着很好的效果。

与使用异丙酚相比,使用吸入,会明显地增加手术后早期的ponV。针对吸入麻醉后的呕吐现象,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使用剂量为0.625―1.25mg静推的氟哌利多和剂量为4―8mg的地塞米松或者是剂量为125mg静推的甲强龙。如果观测到患者ponV的风险较高,应该给患者使用5―Ht3受体抑制剂进行止吐。神经肽―1将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止吐中。除此之外,使用诸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还氧化酶―2抑制剂(CoX―2)、扑热息痛、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加之局部物作为多模式镇痛的一部分,可以是术后疼痛干降至最低,使阿片药物的用量也降到最低。

总而言之,更多地使用短效的麻醉剂和预防性用药,可以再很大幅度上降低手术后的副作用,有效地避免手术的意外,加快门诊进程,加速患者的机能恢复速度,让患者更快地出院,减少花费。

总结:快速通道麻醉可以大大地提高患者在手术期间的周转速度,还能够极大地优化术前治疗,为手术提供最好的术中条件,加速病人在麻醉后的恢复,并且可以有效的避免术后副反应。通过对快通道麻醉中局部麻醉、区域麻醉、监测麻醉和全身麻醉的探讨可以发现,快通道麻醉在避免早期并发症、降低术后应激反应、加速术后功能重建等方面都有着很好的效果,能够有效地缩短诊疗过程,让患者更快地出院。作为与加速康复外科相适应的麻醉手段,对于手术的顺利实施和术后的良好回复都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东霞;胡杰英;徐虹;何琳;买玲;杨胜利;宋永平;;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联合阿霉素逆转多药耐药的研究[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年05期

[2]高进,陈萍;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对急性心肌梗死兔心肌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年07期

[3]陈元良;杜光生;徐军;;静注尼可刹米对麻醉术后病人频繁、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a];2007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痛痛快快醉一回篇2

[关键词]芬太尼;异丙酚;无痛人工流产;静脉麻醉

[中图分类号]R169.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4208(2009)03-0011-02

人工流产术是社区,临床计划生育门诊常见的小手术,是避孕失败后终止妊娠的补救措施之一,清醒状态下行人工流产术,给患者留下难言的痛苦,带来一定的精神心理压力。近年来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镇痛。我院自2007年8月~2008年8月对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孕妇采用异丙酚联合芬太尼麻醉实施无痛流产手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例患者均为我院妇产科收治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孕妇,年龄17~41岁,平均28,5岁;体重41~88kg,妊娠6~10周,孕次1~4次,其中初孕妇女74例,有剖宫产史者45例,阴道分娩史者8l例。aSai~Ⅱ级;经尿HCG和盆腔彩超确诊为宫内妊娠,术前行血常规、尿常规、白带常规、心电图检查。无心、肺、肝、肾及内分泌疾病,无药物过敏史,无手术、麻醉禁忌证。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异丙酚联合芬太尼无痛人工流产组(a组)100例及单用异丙芬无痛人工流产组(B组)10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孕周、孕次比较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术前均禁食6h禁水4h,无术前用药,排空膀胱人手术室。取膀胱截石位躺在手术床上,建立静脉通道,面罩吸氧,氧流量5L/min,5%葡萄糖注射液维持,术前静脉用阿托品0.3mg。B组用异丙酚2.0~2.5mg/kg静注,注速为2.0~3.0mg/s。a组在消毒铺巾后,先静注芬太尼1μg/kg,3min后静注异丙酚2mg/kg,注速为2.0~3.0mg/s,麻醉时要注意控制注药速度,不宜过快,以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率。观察受术者反应,待病人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若病人的意识消失较快,要暂停推注丙泊酚,此时药量已是此病人的有效药量,不可教条地将总药量全部注入以求麻醉效果,要依不同个体而异,根据患者对手术刺激反应情况,术中患者如有体动烦躁,追加适量的异丙酚至全体动消失,以最终用量计总用量。人工流产方法采用电动人工流产吸引器行宫颈扩张和负压吸引术。术毕受术者清醒后回病房。

1.3观察项目应用心电图监护仪连续监测心率(HR)、无创血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舒张压(SBp)和收缩压(DBp)、手术时间、出血量、离院时间、异丙酚用量、并发症等。

1.4麻醉效果评价优:患者意识消失,无体动;良:有轻微体动,不影响手术操作;差:肢体活动,手术无法进行。

1.5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患者扩宫、宫内吸引时的Bp、HR均较术前下降,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苏醒时间、异丙酚用量、离院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a、B两组均有5例不同程度的注射部位疼痛,均未作处理,自行恢复,无恶心、呕吐、咳嗽、支气管痉挛发生。给药后两组血氧饱和度和呼吸的改变无明显差异,B组5例出现一过性呼吸抑制,20s内均自行恢复,血氧降低多因舌后坠致呼吸道阻塞造成,因常规吸氧和确保呼吸道通畅未出现血氧显著降低无需特殊处理。给药后两组均出现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术后恢复组间无差异。见表2。

3讨论

痛痛快快醉一回篇3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血压;新生儿;apgar评分

中图分类号:R719.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4-0789-02

腰硬联合麻醉(CSea)具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两者之优点,起效快,肌松好,镇痛完善,用量少,并发症少。我院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CSea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200例,aSai~i级,年龄20~39岁,体重55~79kg,身高150~170cm。产妇无其他并发症,随机分为a组硬膜外麻醉组,B组腰硬联合麻醉组,每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年龄、体重、产次、孕周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两组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入室后常规吸氧,接监护仪,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常规开放静脉补液,a组选择L1~2或L2~3为穿刺间隙,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向头端置管3.5cm,注首剂量2%利多卡因3ml,5min后无腰麻症状,再注入余量8~12ml。B组选L2~3或L3~4椎间隙,用16号硬膜外针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用25号腰穿针行蛛网膜下穿刺,针尖达蛛网膜下腔,抽出针芯见脑脊液后,根据产妇身高注入0.5%布比卡因1.2~1.5ml,注药时间30~35s,注药完毕拔出腰穿针经硬膜外针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5~4.0cm,平卧后针刺法测阻滞平面范围,麻醉平面低于t10,经硬膜外导管注入2%利多卡因4ml。术中根据血压调整输液速度,若SBp

1.3 监测与观察项目

入室后开放静脉,用无创监测仪连续监测Bp、HR、Spo2、eCG,分别记录麻醉显效时间(麻醉注药至手术开始时间),麻醉前、麻醉显效后、胎儿娩出后5min的血压,新生儿娩出后apgar评分,术中辅助镇痛药情况及术后头痛并发症等多项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以平均值士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B组麻醉显效后血压下降较明显,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但经快速输液、静脉注射麻黄碱及调整产妇后得到纠正,但胎儿娩出后5mina、B两组血压变化无差异,见表1。

2.2 B组麻醉显效时间比a组明显缩短,见表2。

2.3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未低于9分,组间无明显差异。

2.4 B组麻醉效果确切,切皮无疼痛,牵拉反应轻微,全部病例未用辅助药。a组术中因牵拉反应,麻醉镇痛不全有26例辅助镇痛药芬太尼0.05mg和氟哌利多2.5mg,占26%。

2.5 两组未见麻醉后头痛并发症。

3 讨论

剖宫产手术一般比较紧急,要求麻醉起效快、肌松好、镇痛完善,单纯硬膜外麻醉平面出现慢,阻滞不全率较高,局麻药用量大,骶神经阻滞不完善.给产妇带来一定痛苦,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更好的方法。

本研究从麻醉显效时间、麻醉显效前后血压改变、麻醉效果、新生儿娩出后apgar评分等方面,对CSea与ea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Sea具有以下优点:①用量少,起效迅速,为情况紧急的剖宫产提供最佳的麻醉选择,为迅速娩出胎儿赢得时间。②麻醉效果优良,阻滞完善,基本无牵拉反应,无需辅助镇痛药,可达到满意效果。③由于CSea组采用笔尖式腰穿针,对硬膜损伤小,脑脊液外漏减少,从而减少术后头痛并发症。④还可以用硬膜外导管做术后镇痛,解除患者手术后痛苦。

痛痛快快醉一回篇4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盆腔手术

盆腔手术常规选用硬外膜麻醉(ea),存在起效慢,阻滞不够完善,肌肉松弛欠佳等缺点;腰麻(Sa)起效快,作用完善且肌肉松驰好,但时间可控性差,不利于术后镇痛。本方法结合了硬外膜麻醉(ea)和腰麻(Sa)的优点,在盆腔手术中应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盆腔择期手术100例,年龄35-65岁,体重40-75kg,无锥管内麻醉禁忌。

1.2麻醉方法患者术前药为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进手术室前在病房输入平衡盐液500-1000ml。于腰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以针内针刺穿,见脑脊液后缓慢注入重比重布比卡因2-2.5ml,迅速拔出腰穿针,然后头向置硬膜外导管3cm。操作完毕后、改平卧位,调整麻醉平面于t8水平。术中根据需要硬膜外追加局麻药(1.8-2%利多卡因5-10ml)完成手术,术毕连接可控性镇痛泵进行镇痛。

1.3术中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及幅度。

2结果

全组麻醉效果92例满意,术中有8例患者给予镇静药消除精神紧张,6例配合ea完成手术,2例改为静脉辅助芬太尼和氯胺酮。19例发生低血压、麻醉后血压下降幅度很小(2.67-4.00kpa),静脉给予麻黄素15mg,加快输液后得以纠正,短时间内血压回升。8例出现恶心、呕吐、头晕,1例出现术后头疼等症状。

3讨论

盆腔手术要求麻醉有充分的镇痛和肌肉松弛,控制麻醉平面要求在t8-S4之间共需阻滞15对以上脊神经,这样才能使腹肌松弛,患者无牵拉疼痛等不良反应。本法结合了两种麻醉的优点,作用时间快,能完善阻滞盆腔器官的骶神经使肌肉松驰。可用于长时间手术并重点作用于腹壁,使之无痛与松弛,麻醉效果确切,起效快,阻滞时间长,用药量少。可控性好,术后并发症少,对于盆腔手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方便、有效的麻醉方法。

痛痛快快醉一回篇5

【关键词】腰麻

摘要: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用于急诊剖宫产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急诊行剖宫产的产妇100例,随机分成腰-硬联合麻组和单纯硬膜外(ea)组各50例,对两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iDi)、手术时间、麻醉效果、局麻药用量、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新生儿评分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Sea组麻醉起效时间、iDi、手术时间均短于ea组(p<0.05),麻醉效果明显优于ea组(p<0.05),局麻药用量显著减少(p<0.01),但低血压发生率较ea组大(p<0.05),其他不良反应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CeSa比ea麻醉起效更快、效果更确切,是急诊剖宫产更为可取的麻醉选择。

关键词: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硬膜外阻滞;剖宫产

ClinicalStudyofCombinedSpinal-epiduralanesthesiaforemergencyCesareanSection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linicalefficiencyofcombinedspinal-epiduralanesthesia(CSea)inpatientsundergoingemergencycesareansection.methods:100aSaⅠ~Ⅱpatientsundergoingemergencycesareansectionwere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CSeagroup(50cases)andcontinuousepiduralanesthesia(ea)group(50cases).theanesthesiainducementtime,theincisontodeliveryinterval(iDi),theoperativeduration,thequalityofanesthesia,thedosageofanesthesiaagents,thechangeofvitalsigns,thesideeffectsandneonatalstate(apgar)wereobserved.Results:theoperativeduration,iDiandtheanesthesiainducementinCSeagroupweremuchshorterthanthatofeagroup(p<0.05).theeffectofanesthesiainCSeagroupwasmuchbetterthanthatofeagroup(p<0.05),andmuchlesslocalanesthesiaagentswasused(p<0.01).althoughthepossibilityofhypotensionwashigherinCSeagroup,therewerenotobviousdifferencesbetweentwogroupsinneonatalapgarscoreandothersideeffects.Conclusion:CeSahasfasterinducementandgreaterefficiencywithagoodforegroundforclinicalapplicationinemergencycesareansection.

Keywords:Combinedspinal-epiduralanesthesia;epiduralanesthesia;Cesareansection

急诊剖宫产多数是由于各种因素所致胎儿宫内窘迫而施行,其要求麻醉诱导迅速,效果确切,肌肉松弛,对母婴安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和硬膜外阻滞(ea)都是急诊剖宫产常用的麻醉方法。本研究将CSea与ea下行急诊剖宫产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急诊行剖宫产的产妇100例,aSaⅠ~Ⅱ级,年龄20~34岁,体重50~81Kg,身高150~168cm,随机分成CSea和ea两组,每组50例。两组产妇年龄、身高、体重无明显差异。

1.2麻醉方法:两组产妇均无麻醉前用药及椎管内麻醉禁忌症。入室后常规吸氧,检测血压(Bp)、指脉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并记录作为基础值。建立静脉通道,麻醉前予以林格氏液10ml/Kg扩容。左侧卧位下,选择L2~3或L3~4间隙。①CSea组:采用25G/16G腰麻-硬膜外联合穿刺针(腰麻针比硬膜外针长13mm),先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入腰穿针,针孔向头端,见脑脊液流出并滴出一滴后,根据产妇身高注入0.75%重比重布比卡因1.3ml(身高<160cm)或1.5ml(身高>160cm),注射速度要缓慢,控制在0.1ml/s,注毕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cm,改平卧位,手术床左倾20°,继续快速补液,控制麻醉平面在t6~t8之间。若麻醉平面达不到手术要求,硬膜外以2%利多卡因补充。②ea组:直接硬膜外穿刺置管后注入2%利多卡因3ml作试验剂量,3min后无全脊麻则追加10~12ml。术毕均以硬膜外导管注药行术后止痛,24h随访有无头痛等并发症。麻醉穿刺由同一个麻醉医师完成,手术操作为同一组产科医师。

1.3观测项目:①记录手术时间、麻醉起效时间(从给药到手术野针刺无痛时间)、最大运动阻滞程度(按Bromage法:0分表示无运动阻滞,1分表示髋关节不能运动,2分表示膝关节不能运动,3分表示踝关节不能运动)、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iDi)。②观察麻醉前、麻醉后1、3、5、10、15、25min血压和心率变化(麻醉后血压低于基础血压30%或低于12.0kpa为低血压,心率低于60次/min为心动过缓)。③术中麻醉效果:根据测试平面,产妇感觉、术者手术操作等分为优、良、差三级。优:出现阻滞平面t6,产妇安静,完全无痛,肌松满意,无牵拉痛,不用镇静镇痛药。良:出现阻滞平面t8,产妇轻痛有不适感,肌松稍差,有轻微牵拉痛,予以辅助药后缓解。差:出现平面,产妇疼痛不安,肌松差,不能完成手术,需用氯胺酮等药物。记录两组产妇有牵拉痛的例数以及术者对肌松满意的例数。④新生儿1min和5minapgar评分,若评分低于7分,立即予以吸痰、给氧、胸外按摩,必要时气管插管。⑤观察并记录出现恶心呕吐、寒战、术后头痛的例数。

1.4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2.1手术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iDi),CSea组比ea组为短(p<0.05);局麻药用量,按麻醉效能换算成利多卡因剂量(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按1:4换算)两组比较有极其显著差异(p<0.01);最大运动阻滞程度Bromage评分ea组比CSea组少(p<0.05)。见表1。

表1两组产妇的观察结果(略)

2.2麻醉效果,见表2。两组麻醉效果比较CSea组明显比ea组好,手术牵拉痛例数少,术中肌松满意度高(p<0.05)。

2.3新生儿apgar评分:ea组新生儿1min发生轻度窒息的例数(4例)较CeSa组(2例)多,但两组新生儿1min和5minapgar评分比较统计学无明显差异。

2.4麻醉后低血压发生率及其他不良反应。麻醉后低血压CSea组明显高于ea组(p<0.01),且发生时间早,大多在麻醉后1、3、5min内,5例产妇同时出现心率下降、恶心、呕吐,予以加快输液、手术床左倾20°、麻黄碱10~15mg静注后血压很快回升、症状缓解。ea组低血压发生率较少(18%),时间较晚,大多在麻醉后10min左右,3例产妇出现恶心、呕吐,6例发生寒战。恶心、呕吐、寒颤两组比较统计学无明显差异。两组均无呼吸抑制、心动过缓发生,术后无1例出现头痛,见表3。

表3麻醉后不同时间低血压发生及其他不良反应例数(略)

表2麻醉效果比较 略

3讨论

急诊剖宫产多数是由各种病因所致胎儿宫内窘迫而施行,故对麻醉的要求较高。硬膜外麻醉由于其阻滞的不完全性及节段性,使麻醉诱导时间较长,麻醉效果不够满意,表现为术野肌松较差、手术牵拉痛及宫缩痛,导致术者及产妇均不满意。国内报道硬膜外麻醉失败率为9.55%[1],Choi等报道剖宫产单纯硬膜外麻醉有25~38%的产妇有不适感或疼痛,肌松满意率44%[2]。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通过细腰穿针将局麻药直接注入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神经,使麻醉诱导时间缩短,镇痛及肌松作用完全,内脏牵拉反应少,避免了应用镇静镇痛药对胎儿造成的不良影响;若手术时间超过腰麻作用时间,可通过硬膜外管及时用药,使手术时间不受限制;术毕向硬膜外注药可进行术后止痛,减少腰麻后头痛的发生率。本观察结果发现,麻醉平均起效时间、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CeSa组较ea组明显缩短(p<0.05)。在麻醉效果方面,CeSa组对抑制术中牵拉痛和宫缩痛、术野肌松明显优于ea组,CeSa组有96%的优秀率,而ea组只有70%。

单纯硬膜外麻醉使用的局麻药量较大,而产妇硬膜外腔容积较正常小,且静脉充盈,加之孕妇对局麻药较敏感,易引起全身性局麻药毒性反应,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局麻药用量很少,两者差异显著(p<0.01)。本研究CSea组使用布比卡因9.75~11.25mg,未再向硬膜外腔注药即可顺利完成手术。

孕产妇剖宫产在椎管内麻醉后,因交感神经节前神经纤维被阻滞,使小动脉扩张,周围阻力下降[3];加之腹肌松弛,子宫失去腹肌撑托,整个子宫压迫在下腔静脉上,引起回心血量骤减,故仰卧位低血压发生率较高。血压下降使迷走神经相对亢进,使心率下降,甚至心动过缓。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胸闷等不适。严重低血压会影响产妇的心脑血供,以及胎儿缺氧和酸中毒的危险,必须积极预防、及时纠正。据报道硬膜外麻醉产妇仰卧位低血压发生率达5%~80%[4],本观察ea组低血压发生率为18%,多在麻醉后10min左右出现。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由于麻醉起效更快、腹肌更松弛,产妇血压调节能力代偿不及,低血压出现更早;另外,国内外报道CSea用于剖宫产时腰麻用药量多为布比卡因7.5~10mg[5],本组布比卡因用量为9.75~11.25mg,剂量稍大,故本观察CSea组低血压发生率(58%)显著比ea组高,且发生时间较早,多在麻醉后5min内。但血压下降多为一过性,经加快输液,左倾20~300,子宫推向一边以解除对下腔静脉压迫,必要时静推麻黄碱10~15mg,血压很快即回升。本组无心动过缓现象发生。根据我们的经验,麻醉前积极扩容、控制局麻药用量和注药速度,腰麻后低血压是能够得到控制的。在新生儿apgar评分、术中术后副作用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证明CSea和ea对孕产妇和胎儿都是安全的。

由于CSea采用针尖样的细腰穿针,硬脊膜上针孔很小,脑脊液漏出少,减少了术后头痛的发生,同时加强补液、术后进行硬膜外止痛注药,CSea组无一例出现术后头痛。

综上所述,CSea比ea麻醉起效更快、效果更确切,是急诊剖宫产更为可取的麻醉选择。

参考文献:

[1]张野.复合腰麻硬膜外麻醉[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6,17:210-212.

[2]ChoiDH,KimJa,Chungiparisonofcombinedspinalepiduralanesthesiaandepiduralanesthesiaforcesareansection[J].actaanaesthesiolScand,2000,44(2):214-219.

[3]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636.

痛痛快快醉一回篇6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单纯硬膜外麻醉镇痛

近年来,腰-硬联合麻醉在妇产及下肢手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镇痛效果好、起效时间短、用药量小且并发症少等优点,它避免了单纯硬膜外阻滞麻醉诱导时间长和较难把握局麻药剂量等缺点[1],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9~11月来本院行择期妇产及下肢手术的患者100例,年龄25-75岁,病种包括剖宫产术30例,子宫肌瘤经腹子宫切除手术4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30例,随机分成两组,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与单纯硬膜外麻醉(对照组),平均每组50例。所有病例均无椎管内麻醉禁忌症,手术均由一组相同麻醉医师操作。术前两组患者身体状况良好,平均年龄、体重、性别构成、合并症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首先患者入手术室后常规吸氧,常规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电图。建立静脉通道,快速滴入复方乳酸钠林格300-500ml。患者取左侧卧位,选择L2-3或L3-4椎间隙穿刺,观察组行腰-硬联合麻醉,穿刺成功后置入腰穿针,针孔向头端,见脑脊液流出后,在30-60s内注入局麻药1.5-2ml。退出腰麻针,将3-4cm硬膜外导管转入硬膜外腔中,固定好备用。调整患者体位后针刺法测试麻醉阻滞平面,继续快速补充液体,注意观察患者血压及脉搏,控制麻醉平面在t6-8。若麻醉平面达不到手术要求,可经硬膜外导管注入2%利多卡因。对照组常规行单纯硬膜外麻醉。

1.3统计学处理统计学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所得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在实施麻醉后均达到较为满意的麻醉阻滞平面,镇痛效果也较好,但是对照组的起效时间明显慢于观察组,局麻药用量明显多于观察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麻醉后镇痛效果比较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没有使用任何辅助镇痛药而评为优的例数比例较大,只使用少量镇痛镇静药而被评为良的例数比例一般,而改成全麻完成手术而被评为差的例数比例为零。转贴于

2.3两组患者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血压基本保持在正常波动范围,对于收缩压低于90mmHg以下的患者,采用快速补液或是静脉滴注麻黄碱注射液5-10mg后血压回升至正常水平,相较于单纯硬膜外麻醉组,腰硬联合麻醉组术中麻黄素的使用较多,两组术后头痛发生较少。

3讨论

近年来,腰-硬联合麻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表明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起效迅速、镇痛完全、局麻药用量小、阻滞效果完善及阻滞平面较易控制的优点,并且对心血管循环、呼吸影响轻微,可避免全身麻醉的过度抑制,改善术后机体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提高手术质量,减轻了麻醉医师负担[2]。剖宫产和妇科手术因其手术特殊性,对麻醉的要求较高,剖宫产麻醉需要起效迅速,可靠性好,对产妇的运动和宫缩不造成影响,最关键的是腰-硬联合麻醉相较于单纯硬膜外麻醉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小对母婴的影响,腰硬联合麻醉注药5min后就可以开始手术,因为镇痛肌松完全,就可加快胎儿娩出时间,而且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妇科患者盆腔手术可以稳定患者循环呼吸系统功能。而传统的单纯硬膜外麻醉由于药物用药量大、见效慢而且阻断神经的有效率低,给产妇和妇科患者带来诸多不必要的痛苦。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一般是年龄在50岁以上的老年人,老年人患者常伴发内科疾病,对麻醉药物敏感性增强或是减低,耐药性常增高,全身麻醉常可引起术后苏醒延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较多。一般认为,对下腹部及其以下手术的老年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是比较安全的,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作者将腰-硬联合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相比,阻滞起效快及平面较易调控,麻醉效果确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4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是一种见效快、临床效果明显且对妇产手术患者及下肢手术患者基本无不良影响的麻醉方式,虽然有学者认为腰-硬联合麻醉对患者的生理扰乱大,但是只要正确掌握其适应症和禁忌症,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且适时静脉补液,那么腰-硬联合麻醉不仅是一种值得推广还是发展前途广阔的麻醉方式。

参考文献

痛痛快快醉一回篇7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aSaⅠ~Ⅱ级要求停止妊娠的孕妇女400例,年龄在18~40岁,体重40~65kg,妊娠35~80d,无静脉全麻禁忌症。1.3观察项目

术中监测map、HR、Spo2,记录丙泊酚的用量,术毕清醒时间(呼之睁眼,回答切题),术后宫缩痛及注射部位疼痛nRS评分(0为无痛,10为难以忍受的疼痛)。

1.4统计分析

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2.2丙泊酚用量B组丙泊酚用量(2.12±0.75)mg/kg明显小于a组(3.35±0.83)mg/kg,清醒时间B组也明显小于a组。

2.3术后宫缩痛及手部注射痛a组明显大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人流综合症发生。

3讨论

人工流产手术作为门诊的短小手术,全麻下进行的手术就要求麻醉必需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苏醒快等特点,这样,这些要求停止妊娠的孕妇女才能在短时间完全苏醒,安全的离开医院。

丙泊酚就因为具有作用时间短、起效快、苏醒快[1]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人工流产手术麻醉的主要药物,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它的缺点也较明显,即镇痛差,临床常用量下麻醉深度不够,镇痛不佳,术中出现肢动反应明显,需要单次或多次追加药物,才能完成手术;大剂量使用可产生明显的呼吸及循环功能抑制作用,临床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呼吸减浅甚至暂停,而且有注射部位疼痛等不良反应;针对丙泊酚镇痛差的这些特点,选用镇痛作用强的药物与之配伍,以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减少不良反应。舒芬太尼作为镇痛作用最强的阿片受体激动剂,与丙泊酚、利多卡因合用,在临床上是安全和有效的,是无痛人流麻醉方法的新选择。

痛痛快快醉一回篇8

【关键词】纳洛酮;全麻;催醒

1资料

1.1一般资料60例患者,男40例,女20例,年龄17~80岁,体重48~75kg,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包括胸、腹、及五官部位手术。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类别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麻醉方法术前肌注苯巴比妥钠、阿托品。全麻诱导用丙泊酚、芬太尼和司可林,吸入氨氟醚和间断静注芬太尼及维库溴铵维持麻醉。一般术毕前1~1.5h停用芬太尼,术毕前15min排醚。芬太尼用量:a组(14.12±2.6)μg/kg,B组(14.06±2.7)μg/kg。芬太尼用量无显著差别(p>0.05)。

1.3催醒方法于术毕后15min如大声呼唤无反应,Vt

1.4监测项目用药前后1、3、5min监测血压(SBp)、心率(HR)、呼吸频率(f)、潮气量(Vt)和分钟通气量(Ve),并观察神志恢复和切口疼痛情况。

2结果

①用纳洛酮后产生明显作用所需时间:a组3~7min,平均(3.8±1.2)min;B组4~18min,平均(10.8±1.9)min;②两组用药前后呼吸循环的改变见表1。应用纳洛酮后两组的f、Vt及Ve均增加,同组内用药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a组HR明显增快、SBp显著升高,经硝酸甘油鼻后下降;B组用药前后HR及SBp改变不明显;③a组中有5例用药后发生躁动、不能耐管及拔管后诉刀口疼痛难忍,表明纳洛酮能逆转麻醉性镇痛药的镇痛作用。

3讨论

3.1应用纳洛酮拮抗大剂量麻醉性镇痛药后,由于痛觉突然恢复,可产生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现象,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律失常,甚至肺水肿和心室颤动,因此须加注意[1]。本文两组病例结果提示,纳洛酮对抗芬太尼静脉麻醉后所致的呼吸抑制效果显著。a组用药量大,心血管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因此,a组方法危险性较大,尤其对高血压及心脏病患者为然。对有心脏病患和高血压的病则应慎用或禁用[2]。B组采用小剂量分次给药,拮抗呼吸抑制和催醒效果好,且副作用小,较为可取。对患有心脏病和高血压者影响轻微,可耐受。同时纳洛酮还有与拮抗阿片受体不相关的回苏作用,可能是通过胆碱能作用而激活生理性觉醒系统[3]。

3.2a组中5例患者同时也逆转了镇痛,也许是纳洛酮的抗镇痛作用的剂量要大于抗呼吸抑制的剂量,故小剂量纳洛酮一定程度上即拮抗了麻醉性镇痛剂引起的呼吸抑制,又减少了纳洛的抗镇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23-324.

痛痛快快醉一回篇9

关键词:丙泊酚;芬太尼;无痛人流

【中图分类号】R7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422-01

0引言

人工流产是当前妇科门诊中一种常见的手术,术中并发症主要表现在由术中宫颈扩张引起的疼痛,及手术当中牵拉及扩张宫颈而引发内脏迷走神经兴奋发射导致的相关人工流产综合症。人工流产综合症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心率不齐、血压降低、心动缓慢、面容发白、冒冷汗以及头晕胸闷等,情况严重者甚至有可能患者抽搐或晕厥等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当前无痛人流术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使用的麻醉方法也非常多,目前的研究焦点在于应用适宜静脉使患者在人流中无痛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现观察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人流术中的镇痛作用及宫颈松弛等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施行人工流产患者200例,年龄分布在20~40岁之间,孕期为4~12周;体重(50.0±4.8)kg;aSaⅠ或Ⅱ级,所有患者都没有麻醉禁忌,同时患者均没有心、肝、肾等原发性疾病。将200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是自愿接受无痛人流手术的患者,对照组则是接受局部麻醉人流手术的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以及孕期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手术之前进食6个小时,密切监测患者HR、RR、Spo各项身体指标,同时给予患者静脉开放以及吸氧。观察组的100例患者,静脉注射芬太尼0.05mg,在2分钟之后推注丙泊酚1.5mg/kg。手术期间,根据患者情况的改变追加丙泊酚(20~30)mg/kg。

对照组的方法和观察组是相同,区别在于不用任何辅助的要务。密切监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的变化情况。

1.3标准评定:镇痛效果的评定标准是以wHo的疼痛分级来鉴定的:无痛为0级;1级则是轻微疼痛感,患者的具体表现为安静,没有痛苦的表情;2级则是中度疼痛,患者的具体表现为恶心同时有时会有喊叫,为中度的下腹疼痛。

0级表现为疼痛显效,1级为有效,2~3级无效。

宫颈扩张度的评定是以几号扩张器在宫颈口内能够直接扩张为依据的。6.5号扩张器能在宫颈口内直接扩张为松弛,介于6.5号与5号之间的扩张器在宫颈口内扩张为较为松弛,5号以下扩张器在宫颈口内扩张为不松弛。

1.4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采用SaS6.0软件进行统计,采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

2结果

2.1两组术中镇痛效果比较:观察组当中显效数为98例,比例为98%,2例为有效,比例为2%,没有一例为无效;对照组当中则是0例为显效,25例有效,比例则是25%,无效例数为75例,比例是75%。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有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术中宫颈松弛情况:观察组:松弛75例(75%),较松弛20例(20%),不松弛5例(5%);对照组:松弛13例(13%),较松弛28例(28%),不松弛59例(59%)。两组比较之后有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人流综合征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中人流综合症的发生例为0,对照组中则有23例,两组比较之后有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2.4麻醉监测结果:麻醉期间呼吸、循环参数的变化各时间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麻醉期间呼吸、循环参数的变化(x±s)

3讨论

丙泊酚具有效果显现快、患者迅速苏醒且完全等特点,是一种麻醉效果较好的新型,同时丙泊酚应用于静脉麻醉能起到抑制迷走神经反射的效果,能够明显地抑制人流综合症的发生,因此,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术中应用地较为广泛。但丙泊酚镇痛效果较弱,同时随着剂量的不断增加患者的呼吸抑制会较为明显,因此临床上通常将丙泊酚复合其他镇痛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具有镇痛效果较好、起效快速等优点,缺点是容易产生呼吸抑制,有时会有呼吸暂停的现象发生,此时应给予患者施以面罩給氧缓解。其他不常见的副作用表现为注射部位患者感到疼痛、肌肉痉挛等。

试验表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应用于无痛人流中,镇痛效果达到了100%,患者宫颈松弛率达到了95%,没有一起人流综合症的发生,同时具备了见效速度快、患者能够迅速苏醒同时恢复期比较平稳等特点。在临床上证明了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巧云,林翠花.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2)

痛痛快快醉一回篇10

关键词:氨胺酮;丙泊酚;人流术

中图分类号:R169.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2409(2008)03-0488-02

在无痛人流术中,以往采取的各种无痛麻醉技术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各种并发症。近年来小剂量氯胺酮(0.1~0.2mg/kg)静脉注射,可以降低副作用的发生率,其在临床应用正越来越广泛[1]。笔者在人流术中,采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施行无痛技术,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组82例为要求终止妊娠宫内早孕的健康妇女,年龄17~33岁,体重42~63kg。术前检查血凝正常,无心血管、糖尿病史,无过敏、精神病史,其他胸透、心电图等检查正常,无人流术的禁忌证。

1.2方法

常规监测eCG、Spo2、niBp,建立静脉通道,准备好麻醉机面罩吸氧。冲洗消毒时静脉注射丙泊酚1~2mg/kg,患者入睡后扩张宫颈开始手术时,静脉注射氯胺酮0.3mg/kg,然后视患者对手术刺激的情况,如出现体动时再静脉注射丙泊酚0.5mg/kg。如出现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呼吸抑制等情况需及时处理。

1.3监测指标

监测eCG、map、HR、Spo2,术者和患者满意度,观察记录丙泊酚用量、清醒时间(呼之能答应,能说出自己的名字),自清醒至离院时间(无眩晕症状,能独立正常行走),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情况。

2结果

全组患者map和HR度化不大,56例患者诱导后Spo2下降,在92%~95%之间,但托下颌面罩吸氧后均能在1~2min内回升至98%以上,无严重呼吸抑制,术者均表示较满意。丙泊酚用量100~160mg,平均130mg,患者清醒时间8~14min,平均为11min。术后患者清醒,无不良情绪,均表示满意。所有患者无恶心、呕吐发生,均无不良记忆及谵妄、恶梦、乱语等精神状态。

3讨论

3.1人工流产术的麻醉要求无痛、舒适、起效恢复快、不良反应少,氯胺酮和丙泊酚均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和苏醒较快的特点。丙泊酚主要为镇静作用,镇痛作用弱,对循环、呼吸抑制较重,表现为血压下降,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降低等。氯胺酮的镇痛效果佳,并通过兴奋交感神经中枢而间接兴奋心血管系统,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但大剂量有精神不良反应。单纯丙泊酚麻醉,因刮宫和宫缩的疼痛,患者会出现较强的体动。丙泊酚缺乏镇痛作用,术中追加用药从而使患者产生一过性的呼吸、循环抑制,且延长术后苏醒离院时间[2]。两者合用可增强麻醉效果,同时术后患者能产生愉快的情绪,甚至可以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早期恢复[1]。

3.2小剂量的氯胺酮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镇痛作用,而是抗疼痛过敏,抗异常疼痛及耐受的防护,其应用于人工流产术有一定意义。丙泊酚应用后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呼吸急促,呈轻度的抑制,一般不用处理。小剂量氯胺酮的优点是保留了良好的镇痛作用,又不抑制患者的呼吸中枢,还能维持呼吸道肌肉的张力,确保镇痛过程中呼吸功能的相对稳定[3]。但两药合用发现呼吸不良反应需及早处理。

3.3氯胺酮是唯一具有镇痛作用的静脉,由于应用后出现的精神不良症状,使其临床应用受限。小剂量氯胺酮由于其不良反应减少,临床应用于门诊短小手术也较广泛。其与丙泊酚合用,因丙泊酚可抑制氯胺酮大鼠皮质扣带回C-fos的表达,而这一部位可能与氯胺酮产生的精神作用有关,因此两者合用少有精神和感觉方面的障碍[4]。在本观察组中未发现患者术后出现精神症状,虽然丙泊酚的用量有所较少,但患者苏醒时间均有延长,对此应严密监测,并及时准确处理相关并发症。

参考文献:

[1]wHitepF.theroleofnon-opioidanalogesictechniquesinthemanagementofpainafterambulatorysurgery[J].anesthanalg,2002,94:577-585.

[2]徐建国,傅素娥,陆雪芬,等.丙泊酚静脉麻醉人工流产的临床研究[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0,16:561-564.

[3]DenGXm,XiaowJ,LUo,mp,etal.theuseofmidazolamandsmall-doseketamineforsedationandanalgesiaduringlocalanesthesia[J].anesthanalg,2001,93:1174-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