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生死攸关的烛光十篇生死攸关的烛光十篇

生死攸关的烛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0:49:47

生死攸关的烛光篇1

伯瑙德夫妇有一儿一女。儿子雅克,今年14岁,女儿杰奎琳,刚过10岁生日,是伯瑙德夫妇的掌上明珠。不料,就在这时,德国法西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线传来的消息很糟糕,丈夫他们坚守的马奇诺防线被德军攻破,丈夫和大批法国士兵被德军俘虏,关进了集中营。与此同时,德国人的坦克也开进了第厄普市,荷枪实弹的德国士兵在大街上横冲直撞。

第厄普市的人民并没有屈服,伯瑙德夫人就经常站在窗前告诫儿女们:“我们的国家被德国人占领了,但他们是不可能长久的,我们一定要把德国人赶出去,为我们的幸福和自由而不惜牺牲一切!”

这个时候,杰奎琳就会像个小大人似地仰起头,问雅克:“哥哥,我能为祖国做些什么?”雅克脸露遗憾的神色,说:“你还小,什么都做不了,好好听话,别给我们惹麻烦就行了。”

事情真的如此,伯瑙德夫人已经参加了法国反法西斯的地下抵抗组织,她开设的小旅馆成了秘密情报站。每个星期天的晚上,就会有人送来一个小小的金属管,金属管的两头用锡纸包着,里面装着地下工作者搜集到的绝密情报。伯瑙德夫人的任务就是把它藏好,等待上级派人前来取走。

情报该藏在哪儿呢?这可让伯瑙德夫人费了不少脑筋。她先把金属管藏在一把椅子的横档里,但很快就改变了主意。德国盖世太保搜查时,经常坐这把椅子,万一让人们看出破绽,搜出金属管,那可不得了,不但会危及一大批地下工作者,连她们一家三口的性命也难保了。

后来,伯瑙德夫人又将金属管放进盛着汤的铁锅里。这样,好几次躲过了盖世太保的搜查。但伯瑙德夫人还是觉得不保险,因为她发现有个盖世太保经常到厨房张望,万一他用勺子搅一下,那就非常危险了。

最后,伯瑙德夫人想出一个绝好办法,她把金属管藏到半截蜡烛里,外面小心用蜡封好,然后把蜡烛插在一个金属烛台上,并且把它放在最显眼的桌子上,到这时,她才算松了口气。妈妈和哥哥一直在为金属管忙碌,这一切都未能瞒过杰奎琳,但她什么也不说。她知道自己要是说了,反而会引起妈妈和哥哥不安的。

又是一个星期天的晚上,外面有人敲门,杰奎琳以为又有情报员叔叔上门,便飞也似地去迎接。谁料道,进来的是三个德国军官,他们说,今晚要在这里住一夜。说完,就像在自己家里似的,翻箱倒柜寻找吃的。吃饱喝足了,就在桌子边休息。一个少校从口袋里拿出一张报纸,就着黯淡的灯光,吃力地读起来。身边的一位中尉见状,便顺手拿过藏金属管的蜡烛点燃,然后讨好地放在他的长官面前。

屋里的光线亮了许多,少校脸上露出了笑容。但是,伯瑙德夫人坐在墙角,一颗心在狂跳,这烛光真是生死攸关,一旦燃到金属管那儿,烛光就会自动熄灭,烛光一灭,德国军官就会拿起来看个究竟,这样秘密就都暴露了……想到这里,伯瑙德夫人痛苦地转过身,她看见两个孩子正紧张地盯着自己。伯瑙德夫人强迫自己镇定下来,心里暗暗在说,一定要做出榜样来,给孩子们增添力量和勇气!她想了想,便站起身,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走进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小声说:“先生们,这盏油灯更亮些。”说完,轻轻地把那支蜡烛吹灭,推到一边去。

一场危机刚刚过去,不料那个中尉又将那支冒着青烟的蜡烛拿起来,凑到油灯上点燃了,嘴里还说:“屋子这么暗,干嘛不多点些蜡烛?”

灯光轻轻摇晃着,晃得伯瑙德夫人几乎喘不过气来,她似乎已经感到,德国人恶狼般的眼睛正盯着那支越来越短的蜡烛。但她已无可奈何,越是过多的掩饰,越会引起德国人的怀疑。

正当伯瑙德夫人一筹莫展的时候,雅克慢慢地站了起来,自言自语地说:“天真冷啊,我到厨房去抱些柴来生个火。”说着,他伸出手,端起金属烛台,朝门口走去。这时,屋子里又有些暗了。中尉见少校脸色不悦,一个箭步冲上去,厉声喝道:“回来,你没见少校在看报吗?”一边说,一边将蜡烛夺过去,又放在桌子上。

雅克是个懂事的孩子,他知道,烛光即将熄灭,不幸就将来临。在这最后时刻,他不能让妈妈一个人在场!雅克从容地搬回一捆柴火,然后默默地坐在妈妈的身边,等待着最后时刻的到来。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蜡烛越烧越短。突然,杰奎琳站了起来,她走到少校面前,脸上带着迷人的笑容,奶声奶气地说道:“先生,天晚了,楼上太黑,我能拿一盏灯上楼去睡觉吗?”

少校放下报纸,看着眼前这个可爱的小姑娘,不由触景生情,禁不住把杰奎琳拉到身边,说:“当然可以,我也有一个像你这般大的小女儿。来,我给你讲讲她的故事。”

杰奎琳仰起头,显出十分高兴的样子,柔声柔气地说:“那真是太好了,我很想知道她的一切,只是现在我觉得太累了,想早些睡觉。先生,明天再听你的故事好吗?”

少校摸摸杰奎琳的脑袋,笑着说:“好吧,小姑娘,明天再给你讲故事。”

生死攸关的烛光篇2

然而,一场意料之外的危机正一步步靠近他们。十来分钟后,门外响起了一串急促的脚步声。伯瑙德夫人意识到,可能是德军回来了。她让孩子们拿着藏有情报的蜡烛躲到后门,随时准备逃跑,自己取了一把枪,也躲到后门,透着门缝看屋里面的情况。

“咚”的一声,一个人引领着一群德军将门撞了开来。伯瑙德夫人看见,那个人,不是别人,而是一个情报站的同志!看来,他背叛了盟军。伯瑙德夫人边想边带着孩子们往一条冷清的街道上跑。

德军听到脚步声,追了出来,对着伯瑙德夫人他们所在的方向射击。伯瑙德夫人毫不畏惧,也拿出枪来反击,走在前面冲锋的德军倒下了。“啊!”伯瑙德夫人痛苦地喊了一声,子弹击中了她的左臂。她捂着伤口,不让血渗出来,跌跌撞撞地和孩子们跑到了另一个盟军情报人员--莫泊桑开的诊所。

莫泊桑接待了伯瑙德夫人一家,安顿好孩子们,小心翼翼地用绷带帮伯瑙德夫人缠好伤口。伯瑙德夫人紧张地说:“莫泊桑同志,情报站有人出卖了我们!”莫泊桑吃了一惊,说:“这可不得了,我得赶快告诉盟军!”说话的功夫,他已在一张纸条上写下这里的情况,捆在信鸽的脚上,放飞了信鸽。

盟军得知消息后,立即将伯瑙德夫人一家和所有情报人员接出城外。果真,不久德军就封锁了整个厄普市,进行了全城大搜查。

生死攸关的烛光篇3

今天,我读了《生死攸关的烛光》这篇课文,它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文章中雅克的勇敢,小女孩杰奎??的机智,母亲伯瑙德夫人的一心为国让我久久不等忘怀。

这篇课文主要讲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伯瑙德夫人带领资金的一儿一女参加了当时的秘密情报工作,投身到为祖国解放而斗争是、的光荣行列,她的任务就是藏好情报。因为德军经常突然搜查,伯瑙德夫人不断的改变长情报的地方。一天,伯瑙德夫人不得把情报藏进了蜡烛里,不巧,三个德国军官闯进了她的家,并看着放情报的蜡烛,蜡烛燃到情报处就会自动熄灭,德国军官就会发现情报,他们一家三口就会死。在危急时刻,伯瑙德想移走蜡烛的办法没有成功,随着蜡烛越来越短,危险越来越大。勇敢的小男孩雅克找借口移走台灯的办法也失败了,面对即将来到的厄运,他没有逃避,而是从容的坐待这最后的时候。几乎没有生的希望,小女孩奎??用机智.巧妙的蒙过了德国军官,在最后一刻——蜡烛熄灭前,拿走了蜡烛.抱住了情报。

我的心开始悬着,几乎提到噪子眼,我为雅克担心,我为杰奎琳担心......我在想,在生死攸关时,是什么力量激励着他们?无所畏惧,为机智斗敌?最爱的热情.是为祖国解放精神而斗争的热情。

我敬佩母子三人,他们的机智.勇敢爱国精神深深的留在我的脑海里......

生死攸关的烛光篇4

烛影摇曳中,我坐在凳子上,桌上放着多年未征战的宝剑,凝视着宝剑,思绪万千。

明天就要去竞赛了,至关重要的竞赛!关乎到了很多很多!

明天就要远赴战场,生死攸关的战争,为保家国的战争。

仍旧埋头做着那些“经典的试题”,难,很难,做着它们,没有了平日做数学题的激情,因为明天可能因为它们我而失败!

仍旧凝视着这把削铁如泥的宝剑,似乎很骇人,看着他,没有以往在庭院里练剑时的开心,因为明天可能这剑会沾上鲜血!

起身了,合上书本,把铅笔那在了手中,笔心已经钝了,找到一把小刀,轻轻地削,炭灰被削落,终于削尖了,把它放到了笔袋中。又拿起了书本,好多难题我都还没有解决,明天会不会有类似的呢?

起身了,拿起宝剑,沉甸甸的,仍旧那么锋利,只是又写灰尘,用一张布,轻轻地揩,直到在月光的照耀下有了寒意。然后走道那铠甲前,烛光下,它昏暗得没有光彩,我拿下它。明天我要穿上它去厮杀吗?!

月光寒冷,星辰昏暗,北风呼啸,苦树摇曳,乌鹊南飞……

起得特别早,天却大亮了,洗漱后,提上口袋就去考试了!心中忐忑不安的,去年因为错过了一次,这是初中的最后一次了!哎呀呀!恐怖的考试,还有3十分钟就要临近了!放松心情,不断地对自己说!去了轻轨,向考场驶去!

生死攸关的烛光篇5

比如经典课文《一个苹果》中有这样一句话:“防炮洞里格外沉静。”两节不同的课堂教学过程,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想象。

【案例一】

师:战士们是舍不得吃还是不愿意吃苹果,为什么苹果转了两圈还剩一大半?为什么防炮洞里格外沉静?

生:战士们舍不得吃苹果,因为自己吃了别人就吃不到了。

师:是啊!如果自己吃了,别人会怎么想呢?

生1:别人会对这个战士失望。

生2:别人还可能会对这个战士产生憎恨。

生3:别人有可能想:苹果转到我这儿的时候,我忍住干渴、饥饿,把苹果让给了战友们,他竟然吃了,我真后悔为什么不多咬一点?

生4:战士们也有可能想战争进行到此时,也就根本没有生还的希望,与其饿着死,不如多吃一口苹果再死。

这些想象令人吃惊、发呆,这样的理解完全背离了作者的初衷,也玷污了几个在干渴、饥饿中挣扎、坚守的战士形象。这样的想象已经失去了根基,偏离了课文表达的轨道,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

纵观这个教学环节,这段想象地根基是在“如果自己吃了苹果,别人会怎么想”这个问题中失去的。教师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起到了偏离引导的作用。

【案例二】

师:当苹果转了两圈还剩一大半时,防炮洞里格外沉静?战士们此时在想什么呢?

生:小李心里可能想:上天有眼,让我和连长一起,和这些战友们在一起参加战斗,这是我的幸运,我为有这样的连长和战友高兴、骄傲!

生:战友们心里想:这个苹果让我们明白了友情的伟大,这个苹果是我们奋勇杀敌,夺回阵地的力量。正如所说:“中国生,朝鲜死,朝鲜埋,光荣之至。夺不回阵地,也了无遗憾!”

师:苹果是真情,苹果是力量,苹果还有可能是胜利,是希望,战士们的心里此时此刻还在感动着什么呢?

生:战士们的心被一股暖流冲击着,被爱包围着,他们的内心沸腾着,他们也被胜利的希望召唤者。

生:没有水算什么,我们有爱、有关心、有团结、有奉献……这一切会加固我们的阵地,我们不能任由铁蹄通过邻国地疆土践踏我们的国土……

生:战士们还有可能想:吃吧,吃了这个苹果。我们能打胜仗,就能吃掉这个苹果。

这段想象,留住了根,展开了叶,展开了花,结出了果。因为想象的根基扎得牢,而这个根基就是苹果,是战胜困难的利斧,是战士们获得力量的源泉,是在极度艰难中看到希望的烛光。上面的想象留住了坚强、关爱的根,展开了感谢、坚持的叶,展开了顽强的花,解除了希望的果,达到了扶根正源的作用。

再如课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有个老师引导学生想象敌人走后,母子三人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想象一:

那些恶狼般地敌人走出了伯瑙德地家后,伯瑙德夫人终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好险啊,我怎么就没想到敌人会点燃蜡烛呢?如果被他们察觉到了,咱们母子三人可能就会性命不保,关键的是会让游击队遭受沉重的打击。不行,孩子们,赶紧想办法转移情报吧!”

想象二:

蜡烛一熄灭,德国军官就走了。德国军官一出门,母亲摸着自己的胸口说:“这群德国狼总算走了!”这句话一说完,紧张的母亲浑身瘫软,半天说不出话来。儿子雅克搀着妈妈说:“妈妈,没事的,他们已经走了,估计暂时不会再回来。我的心也提到嗓子眼上了,多亏妹妹。不然,我们全家人可能都没命了呢!”女儿跑下楼扑进妈妈的怀抱小声到:“妈妈,其实我害怕极了!”

“我已经看到了祖国胜利的曙光,德国强盗最终会滚出我们的国门,我们共同努力吧!”妈妈拥着两个孩子,眼睛里放射着坚毅的目光。

想象三:

德国军官走了,妈妈朝楼上喊道:“杰奎琳,他们走了!”女儿像一只蝴蝶从楼上飞下来扑进妈妈的怀抱:“妈妈,他们真的相信了我!他们好笨!”儿子雅克失落地说:“妹妹,你聪明又勇敢,我怎么就不如你呢?”妈妈安慰儿子:“没事,儿子,你和妹妹一样聪明,都是妈妈的好孩子,妈妈爱你们两个。”妹妹安慰哥哥:“哥哥,你别谦虚了,你也很棒的!”

这三段想象中,前两段想象把握住了当时情况的紧急,伯瑙德一家为代表的法国人民对德国敌人的仇恨,法国人民对祖国地热爱以及为了国家奋不顾身的坚强决心。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旨,也就是此时展开想象的根,留住了根的想象就是有意义的。

第三段想象,偏离了课文的思想根基,对女儿的描写不切合当时的环境和情况,人物的心情、人物地对话偏向了对谁最聪明的讨论,这样出轨的想象滑稽可笑。

生死攸关的烛光篇6

于是,老兵从容地讲起了这个故事――

当年我们把羊羔状的毛驴从山下的村庄带到哨所时,它才半岁零两周。对哨所的环境既陌生又恐惧,整天不吃不喝。让我们几双眼睛瞪着它干着急。幸好。没隔几天我们哨所来了个北方兵叫树果。树果不仅懂得写诗,还懂得二人转和动物的生活习性。原本,他怀揣伟大梦想到哨所,想当海拔最高的诗人,写出感动世界人民的诗句。可事与愿违,连他自己也没想到他当了放驴小子。奇怪的是,在树果独特的口技里,我们的毛驴一天天行如风,坐如钟。美妙的音律从树果嘴边溜出,好比温柔的按摩器。无论大家怎么用功地学,树果如何用心地教,几个南方兵都没掌握让毛驴动心的口技诀窍。唯有树果歪着嘴,的口技声响起,毛驴跟腔的拖音便萦绕在雪山天地间……战友们羡慕树果,说他是神人。

毛驴与神人,每天正午从七公里外的冰河唱着二人转驮水归来。

看在眼里,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喜滋滋的。所有与阳光交相辉映的微笑就像是为毛驴存在的。月光下说不完的故事反反复复都离不开树果与驴。那些风过高原的夜晚,我们简直快活得忘记了月亮。

可自从树果考到外边读军校,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毛驴不再听从我们的使唤,成天不吃不喝,身体非常虚弱,还在驮水路上摔破了水车。然后一病不起。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不敢对它动粗,只好给山外的树果写信,告诉他毛驴的坏脾气。哪知放驴小子回信告诉我们――思念是一种病,时间可以冲淡一切,但冲不淡毛驴对一个人的思念。他说力争暑假回来看毛驴。

当六月的最后一朵雪花从哨所的屋檐飘落,毛驴的生命已到尽头。哨兵们巡逻归来,它完全没有力气到门口迎接了。望着它悲伤的眼睛,我没时间悲伤,我怕自己坚持不住,引发高原心脏病。我警告自己,作为一哨之长必须坚强起来。在这个远离连队集体的地方,必须得有一个人保持镇定来安慰一群痛不欲生的人――他们都是刚到哨所不久的新兵兄弟。他们对毛驴的情和爱比我有着更为绵长的心思。

就在树果风雪兼程赶回来的当天晚上,毛驴头朝山外,身向哨所,终于闭上了泪汪汪的眼睛。我们毫无思想准备,无法接受这样的结局,禁不住哭声一片。只有树果镇静自若。他要我们节哀顺变。还建议我们用自己的方式来祝福毛驴。

树果在烛光下告诉我们,毛驴之死,源于它与主人的感情过深,它太依恋一种声音和一种味道了,这叫绝爱。当思念成灾,就意味着爱的各种神经组织渐渐紊乱,长时间绝食导致它心脏功能快速衰竭,精神渐渐崩溃,现在是该它回到天堂的时候了。

第二天,我们请来了山下村庄里的藏族老人和孩子。他们是我们哨所最近的友邻。我们商量要为毛驴举行一个特别的葬礼。树果就地取材为毛驴做了一个大大的雪糕。旁边燃起了一堆篝火。大家围坐在雪糕前,点燃环绕毛驴的五百支蜡烛,告别这位哨所花名册上唯一编外的亲密战友。边巴大叔念念有词拿出了他在朝佛路上拾到的九块九眼石,老阿妈鲁姆措围着毛驴转三圈从怀里掏出九条长哈达,戴着红领巾的曲珍姑娘从头上解下了她那条漂亮的印度纱,还掏出爷爷给她珍藏已久的三颗天珠。他们要用这些特殊又珍贵的礼物陪伴毛驴上天堂。

边巴大叔和曲珍吹灭了蜡烛,我切了一大块雪糕送到毛驴嘴边。夜风很冷,月亮落地,只剩下星星在天边静静地聆听哨所里的新兵和老兵,每个人都讲了一堆和毛驴相依相偎相亲相爱的故事,只有树果什么也没讲。他默默地做了一张慰问卡。慰问卡里闪动着一枚红豆状的播放器,日日夜夜,高原风送出的全是一个人,对一头毛驴的爱之声。

老兵讲到这里。我眼里早已储满了泪水。大玻璃窗外,是低头匆忙而过的人群,霓虹闪烁,谁也不认识谁。总之,我找不到恰如其分的理由安慰自己。望着对面一脸坚毅的老兵,我背过身调整自己的情绪。

生死攸关的烛光篇7

大家好!

我来自xx市第八中学。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峡谷最美红烛颂》。

张丽莉,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舍生忘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学生的生命安全,撑起了一片师者大爱的天空,她的英雄壮举谱写了一曲壮美的生命赞歌,诠释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她,是我们教师队伍中的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其实,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又何止一个“张丽莉”呢?在我们学校,像张丽莉那样爱生如子、爱岗敬业的好教师比比皆是,特岗教师崔程x就是其中的一位。

三年前,崔程x老师通过了xx市的教师招聘考试,来到了我们学校。她,一个在城里长大的滑县姑娘,愣是跑了500多里路,来到我们这样一个信息闭塞、交通落后的穷山沟里,和一帮山里的孩子朝夕相处,打成一片。看到她那张执着而倔强的脸蛋时,我们就知道她一定会用她的爱心和行动去生动地诠释出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用她的奉献精神和教育情怀来感动着山区人民对教育孩子的期待。

俗话说的好:女儿是母亲的贴心小棉袄。作为独生女的崔程x,更是母亲唯一的精神依托。去年春天,一直想让她调回身边工作的母亲,托亲戚找朋友,想让她把工作调整到滑县去,被她毫不犹豫地一口回绝了。她说:她就喜欢石板岩这方美丽的净土,就喜欢这穷山沟中的淳朴的百姓,就喜欢这群舍不得、离不开的孩子们。冬天到了,眼瞅着别人家的女儿一个个都嫁人了,自家闺女连个对象都还没有。崔老师的母亲赶紧托人从滑县给她介绍对象,让她周末回家相亲。程x坚定地告诉母亲,这届学生不毕业,决不考虑个人问题。

今年寒假开学,程x的母亲病了,经医院检查是急性阑尾炎,已经化脓需要马上手术。崔老师是个孝顺的姑娘,母亲手术后,她一步不离地在母亲的病床前伺候了整整三天。刀口不合,母亲还不能下床活动。放心不下学生的崔老师只好硬着头皮,吞吞吐吐地告诉母亲,她要返校了,学校里的一群孩子还在等着她。向来开朗的母亲,这次忍无可忍,痛心地哭了:“闺女啊,你的心里就只有你的学生,你别要我这个妈了!”难于抉择的崔程x,一头是至亲的母亲,一头是至爱的学生,在这个亲情和师爱的天平上,她最终倾向了学生。在她离家时,专门给了舅舅500块钱,让给母亲多买些营养品;特别嘱咐在医院工作的亲戚要多照顾母亲。她就急匆匆地返回了学校。崔老师每每说起这件事情,都觉得十分愧对母亲。孝敬父母天经地义,关爱孩子更是职责所在。在崔老师的身上,正体现了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在崔老师的身上,正反映了人民教师舍小家为大家的执着情怀。

法国着名作家雨果说:“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崔程x老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她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铮铮誓言,更没有张丽莉老师的英雄壮举,她有的只是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她有的只是一颗对教育无怨无悔的红烛精神!

生死攸关的烛光篇8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那么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中学生内容要怎么写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暑假《三国演义》读后感中学生范文,欢迎参阅。

《三国演义》读后感中学生一今天,我读了那“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感受颇深。我被它不可抵挡的魅力所折服,不过折服我的不是战争,而是那战争中的智慧。

故事从刘备开始,因结识关张二人,招兵买马,后投靠董卓。再后来刘备、孙权、曹操反了董卓,并各立一方,三国演义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从此展开了。

《三国演义》有三种艺术:借、人才战、人物赛。

借的高手无疑有两个,孔明和曹操。曹操在未反董卓时,借天子之名,叫刘备攻荆州,叫孙权打齐公,并把湖南作为他所有等等。大家心知肚明曹操的阴谋,可又不敢反抗,可见这借的威力。孔明更是借的高手。借荆州,名为借,实为占;借大火,烧新野;借东风,灭曹军;借草船,拿万箭;借曹胆,退万军;借大水,淹大军……无处不借。

人才战发生在开国初。刘备和曹操在开国时,急需人才。曹操见张飞不错,抓了刘备老婆,然后骗张飞到一座山的小屋里。张飞眼皮也不眨,提着大刀蹲在门口守了几天几夜。曹操的计划自然没成功。刘备不一样,他不能像曹操那样撒大手笔。赵云是被刘备抹眼泪抹来的;孔明是冲刘备那三顾茅庐的情义才出山。可以说,人才战,刘备大获全胜。

三国时期人才如林中树木般多,但我比较欣赏赵云。赵云武艺高强,单枪匹马救主子的故事就足以看出。赵云还善管刘备家事。一次战后,刘备命令赵云带他儿子刘蝉回城。有人散布赵云投靠曹操了。但是不久后,赵云回来了。

最后,我将上面诸多我的感悟总结一下:有志者事竟成;处处乃学问。

《三国演义》读后感中学生二一天,我读了《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使我深有感触。

《三国演义》是一部我国古代的长篇小说,被誉为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书中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兄弟亲情深的张飞,求贤若渴的刘备,智勇超群的马超,忠贞不渝的关羽,浑身是胆的赵云,诡计多端的曹操……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人物是刘备,因为刘备为了自己达到统一中国的大业,不惜一切代价,三番五次地去拜访诸葛亮,终于在第三次的时候拜访到了诸葛亮,与他共商大计。令我敬佩的是他那不厌其烦的态度。

通过以上的阅读,我懂得了许多知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的确,关羽自始至终都不失一个英雄的本色。

关云长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刮骨疗伤,……都将关羽的忠义之举,智勇之能,一展无遗,其虎牢关的英勇,白门楼上的恩义,令赤兔马都为之殉命,何况人乎?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麦城之战失利,关羽面临着心与血的生死抉择,以他的才能,一旦受降,富贵权力会一涌而至,“玉可碎不可损其白,竹可破不可毁其节”他背负着忠君的沧桑与巍峨,透着不尽的壮烈与苍凉,留给世人一个从容赴死的背影,赤诚,隽永……

其实在当时,见风使舵已成气候,哪国强大就降哪国的亦不少见,像马超,姜维,张松……或许在当时会威名远扬,但当历史沉淀到今日,他们也就暗淡无光了。一臣侍二主可以长安乐,但关羽宁死不降,蜀国的耻辱就是关羽的耻辱,这时,体面的义无反顾是的。因为,我们不仅活在生命的百年里,还要注重活在千年的历史中。

余秋雨说过:“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关羽的悲剧,又蕴含着多少沧桑的感伤和无尽的苍凉!都说胜者为王,我却一直在心里称他为“失败了的英雄”,不管定语为何,他依然盈满炎黄脉搏的英雄本色。

关羽,演绎了千年不变的精魂,演绎了荡气回肠的凝重。

忠义永存,

英雄无愧!

《三国演义》读后感中学生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开始就是脍炙人口的词句。没错,这首词句就是出自我过古代一部历史小说的开篇词,它的名字叫做——《三国演义》。读完一本厚厚的《三国演义》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它是一个人物的历史舞台,把许多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使我不得不掩卷长思……

《三国演义》是明清时代的一部断代历史小说,作者是罗贯中。《三国演义》里人物众多,拥护什么,反对什么,谁是正面人物,谁是反面人物,都是很明确的。这部书主要塑造了三个典型:正面人物关羽和诸葛亮,反面人物曹操。

先说曹操,太多数人都说他奸诈,也有人总结说他“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体现他做事周到。“宁我负天下人,莫使天下人负我。”这是曹操的人生哲学。但总说到底曹操也有好的方面,他还是为人熟知的杰出诗人、文学家。曹操站的地位高,形象广,方面广,脑子复杂,非封建史家,非世俗人所能理解。

再说关羽,他比较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青枣,青龙偃月刀,后加上赤兔马’关羽是神不是人,而且加上历代加封,直封到:‘盖天古佛’成为人神的极致,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关羽做人有忠有义。但到了三国时期,封建道德的头一个字忠就很难完成,对忠的要求也很严格,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了来,这样不但算忠,还是难得可贵的忠。

一个国君想要建立一个好的帝国就必须有一个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好忠臣,而诸葛亮诸军士就是这么一个人,刘备三顾茅庐请来诸葛亮。事实证明,诸葛亮也不是一个草包,他显智慧,展英才,‘草船借箭、空城计……’充分验证了这一点。则‘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看出诸葛亮的忠心耿耿。

光有‘忠、义、识’还不够,还需要‘胆’就像赵云一样,几乎百战百胜,他也称‘赵子龙’,他其实为曹操效过力,但后来归顺了刘。

我们少年就应该从小具有诸葛亮的‘识’,赵云的‘胆’,但关羽的‘忠、义’我们似乎就不必太难为自己,做好自己本分就好了。《三国演义》里还有义绝、奸绝、智绝。关羽见证了义绝,曹操见证了奸绝,诸葛亮见证了智绝。读过这本《三国演义》我不仅了解到了历史的流转,还学到了很多知识,这本书真是使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读后感中学生四《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更是本家喻户晓的好书,让人爱不释手。这段时间,我如饥似渴的拜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品读之间,我被书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住了,犹如身临其境。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从桃园三结义到吴末帝孙皓投降的期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比如“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汉寿侯五关斩六将”“用奇谋孔明借箭”“孔明三气周公瑾”等。其中,最让我受启发的故事是“关羽大意失荆州”,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孙权让吕蒙率兵去攻打荆州,陆逊利用关羽的骄傲用计,让关羽放松警惕,把荆州的大部分人马调去攻打樊城,致使荆州被吕蒙的军队占领了。这个故事体现了陆逊的聪明机智,关羽的骄傲自大。

在“关羽大意失荆州”这个故事里,我的心情不由自主随着故事的情节此起彼伏。当我读到陆逊向吕蒙献计时,我暗暗为陆逊的聪敏叫好;当我读到关羽把荆州的人马调走时,我对关羽的粗心大意感到失望;当我读到吕蒙占领荆州的时候,我不禁叹惜——唉,这都是因为关羽自恃英雄、骄傲自大之后果。

“关羽大意失荆州”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我期末考试时粗心大意的事情:在我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数学期末考试。在考试前,监考老师叮嘱我们一定要仔细读题,认真检查,然后就把试卷发了下去。我一看试卷,题目好简单,就把老师的话当成了耳边风,快速地写了起来。写完试卷,我也不检查,就在座位上熬时间。“铃铃铃”,交卷时间到了,我得意洋洋地把试卷交了。过了几天,当我一看我的成绩单,我顿时惊呆了——我才得了93.5分,如果我不骄傲自大,粗心大意的话,我一定会得满分。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我们做人一定要谦虚,不要轻视别人,也不要骄傲自大、粗心大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错误。这就是所谓的“满招损,谦受益”。

《三国演义》读后感中学生五《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这本书中不但有真人真事,而且还有虚幻情节,深深的刻画了200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建立晋朝之间发生的一系列的精彩故事,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的是蜀国的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在桃园中,他们三人那庄严的誓词,兄弟之间坚不可摧的深厚情意,是值得我们去崇敬和学习的,他们三人使我明白了朋友是在困难时给予帮助的人,是在伤心时给予鼓励的人。在三兄弟中我最欣赏的人物要数关羽了,关羽武功高强,待人忠诚,对刘备忠心耿耿,曹操一直很希望关羽能投奔到他的麾下,还把自己最心爱的赤兔马送给了关羽,但关羽并没有接受,在一次与曹操的大战中,关羽因为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靠。正是有了关羽,张飞得帮助才使胸有大志,关爱百姓的刘备成就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如果论三国里谁最有智谋,那首当其冲的是诸葛亮,曹操,司马懿和周瑜了,但曹操和司马懿都有性格上致命的缺点:曹操生性多疑,司马懿十分阴险。诸葛亮那不仅有过人的机智,非常熟练兵阵步法,而且对刘备忠诚不二,帮助刘备赢得了好几次关键性的战役。吴国的周瑜,少年得志,熟读兵书,精通现场上的布阵排兵,但他心胸过于狭窄,最终还是败在诸葛亮的智谋之下。

从《三国演义》这些人物中很容易看出人物的性格关系着成功与否,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关羽,诸葛亮这些人物一样对朋友,对国家忠诚,要讲诚信,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诚信,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有了这些也是次要的,没有诚信,大家私底下对你的不诚信行为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读三国,只诚信,让我们从小就要做一个有诚信的人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中学生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掏尽英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作者罗贯中称之为章回小说的鼻祖。故事写了自黄巾军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天下,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统治军事斗争,书中强调“忠义”,以关羽为代表表现出鲜明的“拥刘反曹”的思想,寄托了人民渴望明君仁政,社会安定的愿望。作者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仁爱善良的刘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七擒孟获;粗中有细的张飞智擒严颜;有勇有谋的关羽温酒斩华雄;_诈狡猾的曹操狭天子以令诸侯等等。

书中的故事不胜枚举,其中规模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我最喜欢官渡之战,它是由曹操7万攻打袁绍700万大军,以少敌多获胜。战争中袁绍一意孤行不听许攸的良计,许攸之后投奔曹操,曹操听说了,连鞋都来不及穿上,光着脚来迎接许攸。采用了许攸的良策,打败了袁军,说明曹操是“乱世之_雄,治世之能臣”。

生死攸关的烛光篇9

它们赶往玛那莎天池

一路以莲芽为食

会在天空陪伴你,直到凯拉斯山顶

――古印度,迦梨陀裟,《云使》

从霍尔出发

比起转神山的人,转圣湖的人相对要少一些。玛旁雍错转湖的传统路线通常是从霍尔乡的大经幡处出发,转一圈需要三天时间。因为时间不够,我们选择坐车转湖。我们租的这辆双排座小卡车几乎没有减震,车子开在阿里特色“搓板路”上,叮哩哐郎地到处都在响――除了嗽叭不响!

出了塔钦,是最让司机头痛的三道河――因为没有桥,所有的车都要从水中渡河,共有三次,称之为三道河,夏季水大的时候经常有车陷在里面。接下来是巴嘎兵站,这个三岔路口,往南直接奔普兰,往西去往阿里首府狮泉河镇,往东是日喀则方向,第一站就是霍尔。

“霍尔”(Hor)这个称呼在青藏高原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公元7世纪以前,“霍尔”一词泛指青藏高原西北部一带的游牧民族;吐蕃时期,可能指突厥和回鹘;9至13世纪,可能指土族和蒙古族;元以后专指蒙古族;近代指藏区和康北一带的牧民部落。如称甘孜一带为“霍尔甘孜”、“霍尔帐柯”(炉霍);称藏北索县、丁青、巴青一带牧民部落为“霍尔三十九族”;称当雄牧民为“霍尔当雄”。大致来说,现在“霍尔”的一部分,应该是蒙古族与藏族的融合。在藏族传统史诗《格萨尔》中,就有《霍尔兴兵欲抢王妃,珠牡用计巧拖三王》一回,讲的是格萨尔与霍尔国白帐王的冲突。十七世纪时,噶丹才旺曾率藏蒙联军与入侵阿里的拉达克打过艰苦的战斗,或许霍尔与那支军队有点关系。

今天的霍尔位于进出阿里的交通要道,从东侧过来的车在翻过马攸木拉山口后,第一个有人的居住点是就霍尔。到了冬天,马攸木拉山一带经常遇上大雪封山。下了马攸木拉山,在距离霍尔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地方,公路左边是公珠错,湖边湿地里常有大群的黑颈鹤、藏野驴和黄羊出现。

每年有大量的旅行者行经此地。来往的车辆经过霍尔时,一般都是停在村子中央的“神湖茶馆”和“神湖旅馆”附近,这里也新建了一排排整齐单调的“安居房”,原先的帐篷商店也搬进了新砖房。

霍尔就位于圣湖玛旁雍错岸边,玛旁雍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泊之一,面积约400平方公里。它的西北方就是神山冈仁波齐,南方是纳木那尼雪山,通往普兰县城的公路就修筑于玛旁雍错与拉昂错间的草坡之上。玛旁雍错同时也是四大宗教,印度教、佛教、苯教、耆那教的共同圣地,每年前来朝湖、转湖的宗教信徒络绎不绝。

玛旁雍错的神话与传说

每年六月至九月间是佛教徒、苯教徒和印度教徒朝拜神湖的最佳时节。藏族人转湖通常是背负着行囊一走数日,途中累了就停下来休息,煮茶做饭。途中并不需要翻山,有时为了避开湖边的沼泽地带,需要从附近的山坡上绕行,比起转山线来,这一路十分轻松,但也相对单调。

佛教和苯教信徒都认为玛旁雍错是龙王的栖息之所,有湖之处必有龙王栖息,乃神圣不可侵犯之地。佛教典籍中记录玛旁雍错位于瞻部州中心之地,称其为“阿耨达池”。

玛旁雍错最早的名字叫玛追,后来逐渐演化为玛旁措、玛旁雍错。与名字相关联的是一个古老的传说,这个传说在神山圣湖一带的民间流传甚广。相传在远古时期,玛旁雍错附近有一个小王国,国王奴邦一向爱戴自己的臣民。一日国王微服出访,在走过了众多村庄之后,他看到了人们为生、老、病死所受之苦。回到宫殿中他向身边的大臣和高僧们询问,为何人们要经历这些磨难?有高僧回答他,这是人生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国王又向高僧请教如何能够避免这些痛苦和磨难?高僧回答,只有积德行善,发放布施救济贫苦百姓才是解脱之道。

国王在听到高僧的释解后恍然大悟,自己一直过着无忧的生活,而忽略了其实在自己的国家里还是会有疾苦,便不惜动用国库的财力兴建了一座偌大的房屋,在房屋里发放衣物、钱财,并煮粥布施百姓,这样的行为一直持续了整整十二年。因为善举持续的时间很长,尤其是煮粥后的米汤被填放在地势低洼之处,十二年后形成了一个偌大的湖泊。相传在米汤刚刚倒入湖中的时候非常热,整个湖面都蒸腾着白气,在逐渐凉下来后变得清凉异常。圣湖最早的名字叫“玛追”,其意就是清凉湖。

传说中四条大河马甲藏布、朗钦藏布、当却藏布、森格藏布的起源都是因为米汤外溢所形成。后来神湖又被称作玛旁湖,据说湖水集聚了八种公德,同时也就变成具有甘、凉、软、轻、洁净、不臭、益喉、利腹的神圣之水。玛旁在藏语中之解为“不负公德”的意思,故此得名玛旁雍错。

水与生命相关联,洁净的湖水养育了这片土地的人民,孕育了独有的文化和宗教,这是崇尚圣湖的根源之一。相传很多高僧大德曾在此地修行,诸如苯教的那日琼巴,佛教的莲花生大师、米拉日巴、阿底峡尊者等,这些高僧都曾为神湖开光、加持,使得玛旁雍错在藏族人心目中更加神圣。

印度教也将玛旁雍错奉为神湖,尊称为玛那莎天池,更奉这里为传说中天鹅王的栖息之地。印度教徒认为凡是可以沐浴在玛那莎天池,死后就会进入伯拉玛天堂。饮用玛那莎天池的水后,就会升入湿婆神的天宫。印度教的传说中还认为玛那莎天池是湿婆大神妻子乌玛女神的沐浴之所。在天空晴朗凯拉斯山与玛那莎天池共处于视野所及之处时,乌玛女神就会在湿婆神的注视下身披纱丽沐浴在玛那莎天池之中。古印度诗人迦梨陀裟在他的诗集《云使》中就有过这样的描述:

“天鹅之群会听到你那悦耳的雷鸣

这阵阵雷鸣使大地肥沃,(艹谭)菌丛生

你从这有湿芦苇的地方升起到天空向北而去

它们赶往玛那莎天池

一路以莲芽为食

会在天空陪伴你,直到凯拉斯山顶”

无论印度教还是佛教都将沐浴在玛旁雍错视作最神圣的愿望。印度教徒在朝拜凯拉斯山前必先入玛娜莎天池沐浴后才可前往神山。

四大浴场:五色石、五色沙、五色碱、五色草从霍尔沿湖而行,不远就看到了五色石浴场。玛旁雍错共有四大浴场,分别是五色石、五色沙、五色碱与五色草。

五色石浴场位于玛旁雍错的北岸,与霍尔和色龙寺相距不远。这里的沙滩上布满了形状各异五颜六色的小石头。信徒们相信这些石子灵气十足,能够为人们带来好运。更有传说石子是天空陨落的星星。很多来到此地的人都会在沙滩上挑选自己中意形状的石头带回去留念。

玛旁雍错的东岸的色龙拉浴场其湖岸形状如同含苞欲放的莲花,在这里的沙滩上有一种传说中可以治疗百病的五色沙土,人们称之为“琪玛纳阿”。楚果寺的僧人和转湖人都告诉我们,将五色沙放入口中它会自然消融,可以预防和治疗多种传染病、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及肾衰竭等病。据说,将它放入即将变质的奶制品青稞酒等酸性饮食品中,能使饮食品鲜味完全复原。我们效仿后发现,沙子就是沙子,并未在口中消融。这种沙子还被佛教徒们视为礼佛佳品,凡是来此转湖的人都会取些回去加以供奉。

五色碱浴场位于玛旁雍错的西口。很多人也称此地为白色浴场。传说这里盛产五种碱,用这五种碱其中的任何一种煮茶,都会让茶汤的颜色更加鲜艳,味道更加可口。同时因该浴场的特殊地质,整个浴场的沙滩都铺满洁白的沙土,在晴天下极为耀眼。很多印度人都相信乌玛女神就是在此处身披纱丽下湖沐浴的,印度香客也就将此处设为主要沐浴的地点之一。

我们到白色浴场时,正好遇到了正在转湖朝圣的两家人,两家人都来自阿里东三县的革吉县。其中一家人是全家出动,年轻的父母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从他们那里得知,佛教徒沐浴并不直接进入到玛旁雍错里,在佛教徒心目中玛旁雍错是无比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洗礼只是用手捧起湖水象征性地清洗脸部、颈部、双手后,再象征性地饮用。虔诚的转湖者在每经过一个浴场时都要做这样的洗礼。

玛旁雍错南岸是著名的五色草浴场。传说这里盛产五种香草,每种草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名贵药材,到夏季会铺满整个岸边。香草散发出的奇异香味让人流连忘返。

水鸟衔来的玛旁湖鱼

浴场边的楚果寺是神湖边现存最大的寺庙,冬天的时候,冰冻的神湖只有在楚果寺一带留有一点从不上冻,十分奇特。

楚果寺中供奉有鲁(龙)神和龙王,寺中供奉给龙神的是一条锦缎长布袋,内填五谷等宝物,据说有时人们会将这种供物抛入湖中,作为敬献给龙王的供养。楚果寺的主持洛桑仁波切有着开阔的思维,会讲一口流利的汉语。他一直在为恢复楚果寺的原貌奔走努力。现在寺庙的恢复工作已经不能单单依靠国家拨款或是他人布施,更多需要自己的力量。楚果寺里出售一些和圣湖有关的物品来补贴寺庙,其中有可以医治病痛的五色彩沙、楚果寺的纪念徽章、玛旁雍错湖鱼等。这些商品中最有趣的是玛旁湖鱼,这种鱼只在楚果寺和吉乌村的少数人家中可以买到。因为玛旁雍错是信徒心目中最神圣的湖泊,从古至今都是不允许在此湖中捕鱼的。可鱼又从何而来呢?走访得知,这些鱼是栖息在玛旁雍错湖边的水鸟所捕,水鸟常常捕鱼后只啄食眼睛等处,或是捕上来鱼后放置一边暂时不食用。没有被水鸟食用或是只被啄食了部分的玛旁湖鱼会在高原的日光下迅速干燥。干燥后的湖鱼水鸟是不食用的,于是当地百姓和附近僧侣就会在湖边捡拾干燥的湖鱼。据传玛旁雍错的湖鱼对治疗难产、腹部积水、妇科疾病等有着奇异的功效。神湖一带的居民尤其相信在妇女分娩前服用玛旁湖鱼可以使得生产顺利,故此这一带妇女怀孕期间大都会服用玛旁湖鱼熬制的汤羹,具体功效就不得而知了。听寺庙里的喇嘛说,玛旁湖鱼现在这个季节价格还算便宜,只有五到七元一条,朝圣季节里往往会卖到十几元一条,到佛教转山转湖的盛季铁马年湖鱼曾涨到过三十元。

过了白色浴场,公路就穿过了拉昂错与玛旁雍错之间的草坡,一边是拉昂措,一边是玛旁雍错。北边远远看到岗仁波齐的金字塔形山体,西南边在玛旁雍错之后是纳木那尼一串秀丽的雪峰。

就在两湖之间的草坡上,巴丁仁波切一行人面对神山结趺而坐,诵念经文。雪山碧水间,白云翻滚。待他们诵念完毕,我上前与巴丁仁波切打招呼,他说,他是来自青海囊谦县一座噶举派寺庙的住持,此次专为追寻米拉日巴的遗迹而来,刚才诵念的经文是希望人们能够摆脱无知,得到开悟。对于追求觉悟与解脱的人们来说,米拉日巴的苦行是一个迷人的故事。

“鬼湖”之名是讹传

玛旁雍错上一派晴空万里,拉昂措上却是云层翻卷,蔚为壮观。可为什么偏偏拉昂错的名字变成了鬼湖?在采访中我们发现这其实是一个极富争议的事情,在与普兰县文化局座谈时,就有人对此颇有异议。分明是一条水脉形成的湖泊,为何非要分出个鬼湖?

在调查采访时我们查证,玛旁雍错与拉昂错原本就是一个湖,只是后来因为地质变化和气候变迁分成了现在的两个湖泊而已。曾有专家考证过,吉乌村所在的河谷地带就是连接玛旁雍错与拉昂错的河道,在雨水充足的年份里,这条河道会将两湖连为一体。故此鬼湖之称纯属人们杜撰而来,我想也许将拉昂错比作鬼湖,正好应验了人们有神必有鬼的理念。关于鬼湖的种种谬传和故事我们也就没在文章中进行收录。在吉乌村就能看到连接玛旁雍错与拉昂错之间的那条河水,河道细长而曲折,夕阳下颇为妩媚。

圣湖边的吉乌村

吉乌村寺位于通往普兰县的交通要道之上。虽然地处要道,过往的车辆却很少在这里停留,大多都是从村子西侧的山丘公路之上径直而过,身处村中甚至很难听到汽车经过的声音。吉乌村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它那出奇的恬静,这种恬静如同玛旁雍错在无风日子里的湖面一般美丽。

生死攸关的烛光篇10

最美的关于中秋节的诗词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把酒问月》

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中秋月》

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

唐·白居易

银台金阙夕沈沈,独宿相思在翰林。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渚宫东面烟波冷,浴殿西头钟漏深。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宋·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

暂满还亏。待得团团是几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宿府》

唐·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苏幕遮·碧云天》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月》

唐·杜甫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尘匣元开镜,风帘自上钩。

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

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中秋》

明·王阳明

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

百年好景不多遇,况乃白发相侵寻。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琵琶仙·中秋》

清·纳兰性德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

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

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

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

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金陵五题·石头城》

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忆扬州》

唐·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

桃叶眉尖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唐)

为你读诗:周岩|中国常德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中秋作者:戴石屏(宋)为你读诗:计铭鸿|加拿大多伦多

把酒冰壶接胜游,

今年喜不负中秋。

故人心似中秋月,

肯为狂夫照白头。

十五夜望月作者:王建(唐)为你读诗:支玉思|中国北京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秋思(sì),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水调歌头作者:苏轼(宋)为你读诗:卜一哲|中国西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