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马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09:54

变形记马新篇1

关键词:无镍钛基形状记忆合金;生物医用材料

引言

形状记忆合金是一种新型的金属材料,经适当的热处理后即具有回复形状的能力,这种能力被称为形状记忆效应。只有在形状变化过程中产生较大回复应变和较大形状回复力的形状记忆合金,才具有利用价值。形状记忆合金在医疗器械、家电装置和汽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生物医用领域的应用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目前在生物医用领域广泛应用的是ti-ni类形状记忆合金,该类合金具有优良的形状记忆特性且耐久性和耐腐蚀性优良。但是,镍元素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和超敏感性,使其在生物领域的应用存在潜在隐患。

近年来,无镍钛基形状记忆合金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ti-nb系和ti-mo系合金就是当前研究的热点。ti-nb系和ti-mo系合金不但具有形状记忆效应,同时具有比硬度高、模量低、耐腐蚀、无毒和人体相容性好等特点,是取代ti-ni合金的理想生物材料。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无镍钛基形状记忆合金的研究成果。

一、形状记忆效应的原理

众所周知,β型钛合金中存在2种稳定相,即具有无序体心立方结构的高温相β和六角密堆结构的低温相α;同时还可能存在3种亚稳相,即α’相、α’’相和ω相。对一定成分的β型钛合金,当温度从高温下降到一定临界温度或外加应力诱发时,β相会部分或全部转变为六方结构的α’马氏体相或正交结构的α’’马氏体相,此时合金产生形变,该临界温度称为马氏体相变开始温度ms。当温度升高到马氏体相变开始温度以上或外加应力撤销时,会发生从α’’马氏体相到β相的转变,合金回复到变形前的形状,即从β相到α’’马氏体相的转变是可逆相变,此为形状记忆效应的原理。当工作温度高于奥氏体结束温度af时,在外加应力作用下,材料能发生应力诱导马氏体相变,外加应力卸载后,由应力诱导马氏体相变引起的变形即行消失,这是记忆合金的另一个极为重要的特性,即伪弹性或超弹性。对钛基合金而言,一般认为是由于应力诱导产生α’’马氏体相,且这种相变是可逆的,从而使得合金具有超弹性。但zhang等人研究ti-mo多元合金时发现,导致该合金具有超弹性性能并非是由于应力诱导产生α’’马氏体相,而是应力诱导产生α’’’马氏体相。且α’’’马氏体相发生可逆相变所需应变能比α’’马氏体相小,目前对α’’’马氏体这一新相的研究不多,对其性质的了解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二、无镍钛基形状记忆合金的研究现状

具有形状记忆特性的β型钛合金主要有ti-V、ti-nb和ti-mo系三种。目前,钛基形状记忆合金大多采用真空电弧熔炼法制备。由于V元素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不能在生物医用领域进行应用。本文主要对ti-nb和ti-mo系形状记忆合金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一)ti-nb系形状记忆合金

1.ti-nb二元合金

Kim等人系统研究了ti-nb二元合金的形状记忆和超弹性性能,研究结果表明:ti-(22-25)at.%nb合金只具有形状记忆特性;ti-(25.5-27)at.%nb合金不但具有形状记忆性能还具有超弹性性能,当nb含量为26%时,合金具有最大的总回复应变量3%。由于小的滑移变形临界应力导致此种合金的回复应变量较小。要想增加回复应变量就必须提高滑移变形临界应力。研究表明,通过低温退火和时效处理可以有效提高滑移变形临界应力,使ti-26at.%nb合金的最大的回复应变量由3%增加至4.2%。当nb元素的含量超过27at.%时,合金的形状记忆和超弹性性能消失。合金超弹性性能的消失,主要是由于此时滑移变形的临界应力低于诱导马氏体相变所需的应力。在ti-(20-28)at.%nb合金中,合金的屈服应力随着nb含量的增加而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最小的屈服应力出现在nb含量为26at.%时。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只随着nb含量的增多而单调降低。当nb的含量超过25.5at.%时,合金的ms降至室温以下。

2.ti-nb多元合金

由于二元合金的形状记忆性能总体来说比较差,所以要引入一些合金元素以提高合金性能。Zr是中性元素,引入ti-nb二元合金后能有效提高合金的形状记忆和超弹性性能。将2~8at%的Zr引入ti-22at.%nb合金后发现,Zr的引入量每增加1%,合金的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就随之下降38K。在ti-22nb-(2~6)Zr(at.%)合金中观察到形状记忆和超弹性性能。其中ti-22nb-(4~6)Zr(at.%)合金的总回复应变量均超过4.3%,这说明Zr的引入有效地提高了合金的回复应变量。ti-24nb-3al(at.%)合金冷轧后在1273K下固溶处理使合金具有很好的超弹性且回复应变量最大值达4.7%。β相稳定元素一般用来稳定钛合金中的β相,抑止ω等其它相的析出。将2~8at%的ta引入ti-22at.%nb合金后发现,未加ta时,二元合金在第一次循环时具有一定的形状记忆特性,但回复应变量仅为2.7%。随着ta的引入且含量的增多,合金的超弹性回复应变量增大。当ta的含量超过6%时,在第一次循环时合金呈现出完美的超弹性性能。同样pd元素的添加对钛铌合金的形状记忆性能也有很好的改良作用,ti-30nb-3pd(wt%)合金经冷轧和再结晶处理后,当外加应变小于2%时,形状回复率达100%。

(二)ti-mo系形状记忆合金

除tinb系合金外,timo系合金也是当前无镍钛基形状记忆合金研究的热点。对timo二元合金研究后发现,该类合金没有实用价值。为了提高timo合金的性能,合金元素被用来阻止合金的脆性断裂并提高合金形状记忆和超弹性性能。ag、Sn和Ga等合金元素的掺入能有效的提高timo合金的形状记忆特性。研究发现,ti-5mo-4ag和ti-5mo-3Sn合金的最大形状回复应变量分别为3.6%和3.5%。

Ga元素虽然无法提高tinb合金的形状记忆和超弹性性能,但却能大幅度的提高timo合金的相关性能。ti-6mo-3Ga(at.%)合金在1073~1273K温度下退火的试样具有形状记忆特性,最大形状回复应变量为2.5%。通过调节元素含量,在1073K下退火的ti-7mo-4Ga(at.%)合金在人体体温范围内能具备完全的超弹性性能,超弹性回复应变达4%。因此含Ga的timo合金是很有前途的生物医用形状记忆合金。

变形记马新篇2

关键词:方色观;色彩构成;艺术灵感;戏剧影视美术

试析匈奴骑兵四方色马阵的文化内涵以及对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的启发

《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骑兵在白登之围中,对战马进行编阵,以围迫汉军:

是时汉初定中国,徙韩王信於代,都马邑。匈奴大攻围马邑,韩王信降匈奴。匈奴得信,因引兵南逾句注,攻太原,至晋阳下。高帝自将兵往击之。会冬大寒雨雪,卒之堕指者十二三,於是冒顿详败走,诱汉兵。汉兵逐击冒顿,冒顿匿其精兵,见其羸弱,於是汉悉兵,多步兵,三十二万,北逐之。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高帝於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匈奴骑,其西方尽白马,东方尽青马,北方尽乌骊马,南方尽U马。

匈奴骑兵的东西南北四方马阵对应青白赤黑四种不同颜色,之前的学者们曾对匈奴四方色马阵提出过三种猜测:

第一,匈奴四色四方马阵是受中原朴素哲学五行五方色观念的影响。

第二,草原匈奴民族在劳动实践中独立形成的方色观与汉民族不谋而和。

第三,匈奴的四色马阵对应早期匈奴的四个部落,白狄,青狄,黑狄,赤狄。

这三种观点在考古学上都难以得到证实,仅限于推测的层面。因为匈奴民族在世界考古史上仍是个尚未破解的谜题,虽然中国是记述匈奴历史最早、最完备的国家,《史记》《汉书》《后汉书》《魏志》《晋书》《魏书》等匈奴同时代史书,均有专门章节记述匈奴历史,但古代文献着重强调了匈奴强盛时期与中原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关系,而匈奴的渊源来历,风俗习惯,思想文化,的记载却寥寥无几。《史记•匈奴列传》中匈奴人“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匈奴社会靠语言约束,没有自己的文字,关于匈奴的史料完全依赖于汉族史家的撰写,只有到了匈奴发展到一定程度对汉族邻居足以构成军事威胁,才会被汉族人记载,所以早期匈奴的思想文化的演变仍然是个迷。学者们只有依靠为数不多的史料去分析,因而匈奴四方色马阵的形成原因在考古上没有定论。

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历史上匈奴曾用不同颜色的马匹分类,编成方阵,围逼汉军,这种在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战阵还没有被历史影视剧的创作所采用,是一大遗憾。我认为历史上匈奴四方色马阵的悬疑与神秘感,能给戏剧影视美术人带来新的创作空间,激发更多的艺术想象,所以有必要对匈奴四方色马阵的文化内涵进行探讨,通过本文浅略的分析,希望能唤起影视美术设计人的注意。

一、匈奴四方色马阵具有的深厚思想文化内涵

匈奴民族是我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在迁移时不断向外征服扩张,因而在匈奴部落内包含了许多其它民族,匈奴族的方色观念很有可能受到了被征服的华夏族的五方色观念的影响。《史记,匈奴列传》关于匈奴的起源有这样一段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司马迁这一位严谨的汉代史家,以华夷一体,同宗共祖的观点来解释匈奴的来源,从这一观点出发,匈奴族的四方色马阵也许正体现了华夏族的五方色思想观念。中国古代传统五方色观念《周礼•冬官画缋》里说:“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这种东方青,西方白,南方赤,北方黑,的对应关系在远古时期就已形成了。《吕氏春秋•大乐》中说:“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浑浑沌沌,离则复合,合则复离,是谓天常。…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太一生阴阳,阴阳一变一合,而生金、木、水、火、土五行。阴阳对应黑白,木以苍为盛,火以赤为熊,土以黄为宗,金以白为贵,水以黑为玄,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白青黑红黄五色。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五色与五行一样,具有相生相克的关系。

方色也反映了中国古天文学观念。上古时代,古人把天空分为东西南北四宫,以每部分中的七个主要星宿连线成形,以其形状命名。东方的角、亢、氏、房、心、尾、箕,形如龙,称东宫为青龙;西方七星奎、娄、胃、昂、毕、觜、参,形如虎,称西宫为白虎;南方的井、鬼、柳、星、张、翼、轸,形如鸟,称朱雀,北方七星斗、牛、女、虚、危、室、壁,形如龟,称玄武。之后,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又衍变为镇守天官的四神,可辟邪恶、调阴阳。由于春天草木欣然,故以木配之;夏天气温热如火,故以火配之;秋天草木金黄,故以金配之,冬天气温冷如水,故以水配之,每年调整节气的时段以土配之,称为土季。由此可知,四色,四象,四季,四方,五方色与五行相配,可以类指万物万象,并形成为用五分法揭示宇宙万物的结构、关系、性质、状态或过程的抽象哲学范畴。

匈奴骑兵以东西南北青白赤黑,四色马阵围逼中央的汉民族,这种战阵的方色安排绝不会是偶然巧合,反映了匈奴人对于天地宇宙的崇拜与汉民族十分相似,他们的色彩观念也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对于四色的运用具有很强的宗教目的性,色彩已经转换成他们思维的认知符号和图式,是一种对内心视象的信仰文化体现。也许匈奴人也信奉物质间相生相克的关系,四方色围逼中央,反映了边缘的游牧民族,想借助宇宙的神秘力量,征服位于中央的汉民族的愿望。中国古代方色观有着丰富的含义,哲学的、宗教的、天文的……包罗万象,为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中的色彩分析及处理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二、匈奴四方色马阵的审美价值以及对影视美术设计的启发

匈奴骑,其西方尽白马,东方尽青马,北方尽乌骊马,南方尽U马。

这白青黑赤的四种不同色相,是四种不同的马匹,白马、青马、黑马、枣红马,身上的天然颜色。大自然鬼斧神工,天然的色相更具有微妙的变化,不是调色板上的颜色可比拟,比如白马方阵中的马匹,它们白的程度,不可能完全统一,有的白纯一些,有的白灰一些,有的白冷一些,有的白暖一些,有的白偏青,有的白偏红,这样白与枣红,青,在视觉上既有对比差异,又有近似协调的感觉。白色和黑色,阴阳两极相撞,对比十分鲜明。青色马的青色,不是饱和的蓝,也不是饱和的绿,是介于蓝绿之间的一个灰色,例如唐玄宗的一匹青马,名为玉花骢,会让人联想到美玉的色泽,或天青釉瓷的颜色,像是雨过天青,云彩的颜色。而红马也不可能是鲜红色,而是偏灰的枣红色,青灰色和枣红色的饱和度都较低,放在一起显得融洽柔美,古朴沉浑,青灰色和枣红色分别含有绿和红这一对补色的元素,在稳重自然中又有跳跃冲动。黑,白,青,赤,四种不同颜色的方形组合,使人联想到蒙德里安的《红蓝黄构图》也是方形的组合,色相间微妙的联系,恰到好处的搭配能给人以视觉上的平衡和享受。但四方色马阵的优势在于,它不是一幅静止的画,而是一个运动的色彩构成魔方。历史上的白登之围是一场气势磅礴的战争,对于影视创作来说它可以化为一出大型的方阵舞,对于观众来说就可享受一场视觉的盛宴。每一匹马都有所不同,在运动中,皮肤光泽色度都会发生微妙的变化。整个马阵的形状也在变幻之中,四个不同颜色的方块可以组成许多种不同的形式,四个马阵的包围圈可以变成十字形、菱形、回子形……四个马阵在匈奴单于的指挥下,依次运动,一齐运动,奔跑追逐,扬蹄逼近,匈奴马的动态,匈奴骑兵的动态,匈奴骑兵的战衣与汉代骑兵的战衣的不同,面部情绪的不同,战场的光线,地平线天色的色调,匈奴四狄军旗的不同颜色,不同图案,有诸多历史元素可以利用组合。美术设计的任务就是把创意和历史巧妙的结合,营造古战场运动变化中的形式美。

四方色马阵,这种同时具有丰富色彩和形式的古代战阵在世界历史上都是极少见的,值得影视戏剧的美术设计珍视。色彩是最能刺激人的感受的,但在大多数历史影片的古战场复原中都缺乏对比鲜明的色彩。古战阵缺少变化,缺少新意,是因为缺乏设计上的色彩感和形式感,这是由于美术设计缺乏历史知识的原因造成的,在冷兵器时代,古代战场上士兵必须能清楚的分清敌我,色彩是最醒目的视觉符号,因而敌我双方的颜色绝不可能都是一片黑。一般的两军对垒,即使色彩的不同做到了,也只有两种颜色,而四方色马阵,却有四种颜色,加上汉族与匈奴族不同的战衣,不同的马具,不同的武器,不同的军旗,色彩,材质,机理的对比,会非常丰富多样。

在历史大剧的创作中,古战争的复原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影片的成败,一场战争的成功表现,每个士兵的砍杀动作,每一声呐喊,每一次流血,每个人的铠甲,每个人的坐骑,都关系着整体视觉效果,都应该是有考究的,必须精道的配合蒙太奇的节奏、音响效果、色彩处理,战争场面的震撼力和视觉冲击力才能得到最大化,才会给观众带来意想不到的暴力美感效应。凡是成功的历史大片,战争场面都其具有独特的形式,如美国大片《特洛伊》,军阵形状的变换,无数挺起的盾牌,滚落的大火球,造成的形式感,中国大片《赤壁》草船借箭,战船在水雾中变换队形,万箭齐发,草人摇摆,造成的形式感等。

匈奴骑兵的四方色马阵正是一种独特鲜明的形式,它具有的独一无二的中国式的暴力美学特征,能产生不可估量的视觉冲击力。四方色马阵运用到历史影视剧的创作中,不仅可以体现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而且可以提高影视戏剧的审美价值。考古学者读史料是为了找寻证据,美术设计师读史料是为了找寻灵感。我认为对于四方色马阵这个历史元素的挖掘,会给美术设计带来不一样的艺术灵感和创意构思,会给艺术创作带来很大的发挥空间,会给历史战争剧带来新的看点,影视美术人不应该忽略这个精彩的历史元素。

参考文献:

[1]马利清.《原匈奴,匈奴历史与文化的考古探索》

[2]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

[3]白凤岐.《匈奴人的原始信仰》

[4]彭吉象.《影视美学》

[5]《周礼•冬官画缋》

[6]《礼记•曲礼上》

[7]《易经》

变形记马新篇3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5羟色胺(5Ht)在海马神经环路的分布和表达,为研究5Ht参与学习记忆的作用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测抗5Ht的抗体阳性神经元在海马Ca1、Ca2和Ca3区的分布特征。结果①抗5Ht的抗体在海马Ca1、Ca2和Ca3的细胞中广泛分布。②海马中分子层阳性细胞数较少,排列不规则。锥体层细胞从内到外排列整齐,密集成带,染色强烈。多形层细胞染色细胞散在分布。③空白对照切片未见抗5Ht抗体的阳性神经元胞体。结论5Ht在大鼠海马分布广泛,可能参与了海马学习记忆有关的过程。

【关键词】5Ht;海马;Ca1、Ca2和Ca3;表达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distributionandexpressionofthe5Htinthehippocampus,andprovidethemorphologicalevidencefordefiningthemechanismof5Htwhichparticipatesthelearningandmemory.methodsthedistributionandcharacteristicsoftheanti5HtpositiveneuronsintheCa1,Ca2andCa3ofthehippocampuswereobservedbyimmunohistochemicaltechnology.Results①anti5HtantibodieswerewidelydistributedintheCa1,Ca2andCa3ofthehippocampuscell.②thepositivecellsofmolecularlayerwererelativelylittle,irregularlyarranged,thecellofpyramidallayerregularlyarranged,denseband,stainedstronglyinhippocampus.thestainingcellsinthepolymorphiclayerwerescattered.③Controlsectionswerenegativefortheexpressionofanti5Htantibody.Conclusions5Htiswidelydistributedandexpressedinthehippocampus,andinvolvedintheprocessoflearningandmemory.

【Keywords】5Ht;Hippocampus;Ca1,Ca2andCa3;expression

海马(hippocampus)属于大脑的边缘系统,包括Ca1、Ca2、Ca3和Ca4区。Ca4区邻接齿状回,Ca1区与副下托相连,在结构上无明显分界标志,功能上可视为一个整体。有实验研究表明,海马是学习、记忆的关键或中心〔1〕。但学习和记忆功能的实现需要多个脑区综合作用,并不局限于大脑的某个特定区域〔2〕。外界信息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接受传导、转化,然后通过海马整合处理、存储,最后经穹窿传出。5羟色胺(5Ht)是一种在中枢神经系统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主要参与情感、睡眠、疼痛、学习记忆等复杂生理功能的调节。5Ht胞体位于脑干的中缝核团,它发出的投射纤维广泛分布在脑的各部。舒斯云等〔3,4〕发现纹状体边缘处(marginalpision,mrd)有5Ht免疫阳性纤维及终末分布,揭示了纹状体边缘处是学习记忆另一个新区。但5Ht在海马内Ca1、Ca2、Ca3和Ca4区的表达和对学习记忆的作用少有报道。本实验重点观察大鼠海马Ca1、Ca2和Ca3每个区域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形状和密度,为进一步研究5Ht在海马学习、记忆的作用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成年雄性SD大鼠8只,体质量200~250g(由大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主要试剂和仪器山羊超敏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试剂和二氨基联苯胺(DaB)(购自北京中杉金桥)。恒冷箱切片机:德国徕卡公司。olympus万能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

1.3灌注固定在麻醉缸先取乙醚把大鼠基础麻醉,然后经10%水合氯醛(1ml/100g)腹腔麻醉后,仰卧固定,用剪刀打开胸腔,将穿刺针经左心室插入升主动脉,剪开右心耳,先用150ml生理盐水快速冲洗后,给予4%多聚甲醛磷酸缓冲液(pBS)300ml灌注,前100ml快灌,后200ml慢灌,持续灌注4h后断头开颅取脑,放入相同固定液中4℃过夜。振动切片机或恒冷箱切片机连续冠状切片,片厚30μm,选取具有海马的切片,隔一张选取一片,每一只大鼠中取8张切片,置入0.01mol/L的pBS(pH7.4)溶液中备用。

1.4免疫组织化学法采用二部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步骤如下:①新鲜配制的3%H2o2室温孵育10min,以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②pBS溶液冲洗3次×5min。③加0.1%triton100,10min摇匀。④加一抗,即鼠抗5Ht(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浓度1∶1000)4℃冰箱中过夜。⑤pBS溶液冲洗3次×5min;⑥加试剂2(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山羊超敏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试剂盒,即用型),常温下1h。⑦pBS溶液冲洗3次×5min。⑧DaB呈色3~5min(按1000ml双蒸水中加30μlDaB原液配制)。⑨pBS溶液终止染色。⑩脱水、透明、封片。空白对照切片采用pBS液代替一抗,其余步骤与前相同。在10×20的光镜下进行5Ht阳性细胞计数,每一张切片随机抽取3个视野区域观测,每一区域规定160μm×160μm面积大小,每一格40μm,在规定的区域中观察和计算5Ht阳性神经元在海马中Ca1、Ca2和Ca3区的分布特点及数目。

1.5统计学分析在nikon(eCLipSe80i)正置荧光显微镜图像分析仪观察拍摄,所得图像用自带的分析软件并行有关数据分析。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检验LSD法,所得数据采用x±s表示。

2结果

5Ht免疫反应阳性产物为棕黄色,位于胞核周围,细胞核透明,未见明显染色。阳性产物在海马中Ca1、Ca2和Ca3三个区域分布较多,分别为5.6±1.07、5.7±1.25、3.5±1.26,尤其在锥体层细胞中分布最多。每个区域中分子层细胞呈梭形或星形,分布较少,细胞染色强烈,锥体层细胞从内到外排列整齐,密集成带,无明显差异。Ca3区分子层细胞以梭形为主,细胞较大,细胞染色比Ca1区弱。空白对照切片为阴性,未见Ca1、Ca2、Ca3表达阳性神经元胞体。见图1,表1,表2。表1三组资料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图15Ht在海马Ca1、Ca2、Ca3区的表达表2三组资料的两两比较结果

3讨论

学习记忆是人类和动物的高级功能之一,现在认为最可能参与记忆痕迹形成的脑区结构是海马、小脑、杏仁体和大脑的前额叶皮层及颞叶皮层〔2,4〕。研究表明,毁损双侧海马和海马的不同区域都能影响人和动物学习记忆形成和维持〔5,6〕。海马的学习记忆功能是通过海马神经环路实现的。接受新皮质信息的海马其传出纤维经穹隆至下丘脑乳头体,下丘脑发出乳头丘脑束至丘脑前核,丘脑前核发出纤维至扣带回,而扣带回又发出纤维至海马。其机制是海马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通过突触传递效能的长时程增强(Ltp)或突触传递效能长时间易化作用实现的。其分子物质机制为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Glu)和其受体红藻氨酸(Ka)/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ampa)结合,激活了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的离子通道,产生Ltp。它是一种特殊的离子通道蛋白,即受电压的调控也同时受神经递质的影响,只有当动作电位到来而Glu又同时从突触前膜释放并与受体结合之后,nmDa受体才起作用,并打开离子通道,让na+和Ca2+由细胞外流入细胞内,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而Ca2+内流又通过第二信使系统触发一系列的生化反应,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一些特殊基因的表达〔7~9〕。

ogren等〔10〕报道运用一种5Ht释放剂注射后能降低大脑皮层、海马及纹状体中的5Ht水平,产生剂量依赖性逃避学习及保持功能损害。本实验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对正常大鼠海马的光镜观察,发现5Ht递质阳性神经元胞体在Ca1、Ca2和Ca3中广泛分布。说明大脑的边缘系统海马也有5Ht能神经元存在。其作用为5Ht神经递质能使以海马为中心的神经环路中产生突触前易化和长时敏感化并伴有突触结构的变化。海马中间神经元受到刺激被激活后,含有5Ht神经递质的突触小泡释放更多的5Ht,5Ht多次作用于感觉神经元胞浆或胞膜中5Ht受体,使神经元内的camp浓度明显升高,促进蛋白激酶a(pKa)的调节亚单位和催化亚单位分离,pKa的催化亚单位转位至细胞核内使转录因子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激活有关调节基因和效应的转录和表达,使细胞核内合成新的蛋白质,递质释放持续增多以及调节突触结构的变化〔11〕。以往实验研究表明,某些神经递质和神经肽能够在质和量上发生变化,即具有可塑性〔12〕。当神经活动时,在固定的神经环路无需改变细胞间的回路,无需形成新的突触,就可改变递质的表型从而达到改变信息交流的目的。经用荧光标记在海兔分离培养的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突触上,在5Ht递质多次运用后24h,感觉神经元曲张体数目显著增加。这种突触结构形态的变化与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变化的长时程增强呈正相关关系〔13〕。

本实验还发现海马内细胞数Ca1与Ca2区无差异,Ca1、Ca2与Ca3区细胞数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用免疫组化技术通过观察5Ht递质在大鼠边缘系统海马的表达,从形态学上再一次证实了5Ht在海马学习记忆的神经调节作用。但海马中5Ht2a受体亚型的分布特点及作用机制以及Ca1、Ca2区细胞数比Ca3多,其分布原因,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韩太真,吴馥梅.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生物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16274.

2许绍芬主编.神经生物学〔m〕.第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7986,389400.

3包新民,舒斯云.纹状体边缘区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2;22(4):28995.

4张魁华,舒斯云,包新民,等.大鼠脑纹状体边缘区内5Ht2a受体的分布〔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0;20(3):22830.

5BusseytJ,wiseSp,murrayea.theroleofventralandorbitalpFCinconditionalvisuomotorlearningandstrategyuseinrhesusmonkeys(macacamulatta)〔J〕.Behavneurosci,2001;115(5):97182.

6wangB,GonzaloRuiza,SanzJm,etal.Glutamatergiccomponentsoftheretrosplenialgranularcortexintherat〔J〕.Jneurocytol,2001;30(5):42741.

7wangB,GonzaloRuiza,morteL,etal.immunoelectronmicroscopicstudyofglutamateinputsfromtheretrosplenialgranularcortextoidentifiedthalamocorticalprojectionneuronsintheanteriorthalamusoftherat〔J〕.BrainResBull,1999;50(1):6376.

8LevitaneS,LevitaniB.SerotoninactingviacyclicampenhancesboththehyperpolarizinganddepolarizingphasesofburstingpacemakeractivityintheaplysianeuronR15〔J〕.Jneurosci,1988;8(4):115261.

9BearmF,malenkaRC.Synapticplasticity:LtpandLtD〔J〕.Curropinneurobiol,1994;4(4):38999.

10ogrenSo.evidenceforaroleofbrainserotonergicneurotransmissioninavoidancelearning〔J〕.actaphysiolScandSuppl,1985;544:17.

11DashnianimG,BeseliiaGV,maglakelidzeGa,etal.effectoftheselectivelesionsofcholinergicseptohippocampalneuronsondifferentformsofmemoryandlearningprocess〔J〕.Georqianmednew,2009;166:815.

变形记马新篇4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我国的汉语史分期也呈现不同状态,目前主要有王力的四分期、唐作藩的五分期、吕叔湘按照文言和白话为标准划分的二分期三类,除此之外,太田辰夫、潘允中等对汉语史分期也有不同的见解。由于吕叔湘的二分法过于笼统,本文不予考虑。目前学界较为认可的是以东汉为界,把西汉列为过渡期和参考期,把古代汉语分为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两大块,以东汉魏晋南北朝隋为中古汉语时期,从词汇、语法上看都是比较合理的。所以,司马迁所处的西汉是上古期和中古期的过渡阶段,这个过渡期的语言处于上古汉语的末端和中古汉语的开端,但是和中古汉语相比又更偏重于上古汉语。因此,司马迁所处的西汉语言正处在一个变革期,呈现出与前代不同的特点。换言之,处在过渡期的西汉语言其实是对西汉前,也就是先秦语言系统的继承与发展。然而,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现如今已无法得知当时语言的全部面貌。但是文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是语言的载体,语言的形态及其变化往往呈现其中。此外,自草昧初辟以迄战国末年这一漫长的历史阶段,文学与其他形式的语言活动,甚至与其他领域的社会实践活动,仍处于浑然未分的状态。由于文学是语言的一种表现方式,那么从文学文本资料入手就能发现其语言的形态及变化。

《太史公自序》中记载,司马迁年十岁则诵古文,作太史令后博览群书,史记石室金匮之书、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吸收史传、诸子散文大支各家之精华,采纳百家之长,融会贯通,成就自己一家之言。由此可见司马迁古文功底之深,所见文本资料之全,在此基础之上他根据自己叙史和当时社会现实需要,对古典传统的书面语进行了改造。根据目前现有的文献资料看,上古时期的语言体系中先秦语言有着不同的语言状态,呈现出甲骨文金文《尚书》和《左传》之后文学文本这两种不同语言的形态变化,司马迁针对这两种语言形态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

甲骨文金文《尚书》这一脉语言简洁质朴,古奥难懂。据考察,甲骨文是中国最早最古老的文字,其甲骨卜辞是现今所知的中国最早的语言活动记录,是商周时王族刻在龟甲、兽骨或者人骨上的占卜记录。甲骨卜辞是一种宗教话语记录,是记言性质的文献资料,大多数的卜辞语言简单质朴。由于是王族占卜所用,其语言所呈现的内容具有局限性,一般都是关于祭祀、征伐、王事等的记载。其格式呈现出程式化特点,一般由叙辞、命辞、占辞和验辞组成,其中命辞最为重要,不可或缺。金文又指铭文,是古人在青铜器上加铸的文字,多记录铸造该器的原由、所纪念或祭祀的人物等。金文自商朝出现,兴盛于西周。最初在青铜器上只刻一些纹饰,后来才出现文字。周武王灭商后,接受了商文化,周平王迁都洛邑后,接受了商的造字,商周文化融合,所以现今我们所看到的周的金文和商的甲骨文无论是结构还是词汇上都几乎相同,只是金文在记事上更加详细。

甲骨卜辞宗教迷信意味浓厚,记事不完备。金文中虽有一些较长的记事,如近五百余字的毛公鼎文,但其文学性不高。而《尚书》的出现初步奠定了史籍的成熟。《尚书》即上古之书之意,主要记载夏商周时期典、谟、训、诰之类的文献,从文体上可以说是一部记言之作。其文字古奥迂涩,诘屈聱牙,其中《盘庚》《无逸》《秦誓》三篇,叙事相对完善,具有文学性,对后世散文有一定影响。这一脉的语言虽说诘屈聱牙,古奥难懂,但却涵盖着夏商周时期的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所以司马迁便对其进行了翻译改造,形成了《史记》中浅近典雅的文言文。

王念孙《读书杂志》记史公述《尚书》,每以训诂之字相代。冯班也持相同看法,在《钝吟杂录》中论道:尚书多古语,不易通,迁所载颇易其文字,即太史公之《书》传也。司马迁对古文或直译或意译,将其改西汉今文,《尚书》、商周的甲骨文、金文所载皆是夏商周及以前史事,故此类改造在《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中所见甚多。如《尚书尧典》中汝陟帝位和《史记五帝本纪》中汝登帝位,司马迁改陟为登。陟《说文解字》解为:陟,登也。从阜步。《尔雅释诂》释为陟,升也。而登《说文解字》解为登,登上车也。段玉裁注为引申之凡上升曰登。从段注登即为升,《尔雅释诂》释为登,升也来看,古文陟与今文登字均有升之意,将其译为登更易理解。再如《尚书尧典》允厘百工,庶绩咸熙,《史记五帝本纪》改为信饬百官,众功皆兴。《尚书尧典》中的允厘孔传释为:允,信;厘,治。《说文解字》释允为允,信也。《尔雅释诂》释允,信也;允,诚也。厘,《说文解字》释为家福也。从里声。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解释说有假厘为理者。尧典允厘百工是也。其说是将厘假借为理治理之意。《尔雅释诂》庶,众也。绩,功也。咸,皆也。《说文解字》庶,屋下众也。从广炗。炗,古文光字。段玉裁注中解释光众盛之意,故庶即众绩,缉也。段注引申为绩,继也。事也。业也。功也。成也。咸,皆也。悉也。通过各个词汇间的联系,将晦涩难懂的古语翻译成浅显的今语,实现其转换。

司马迁除了借用翻译外,还通过对古今异体字的转换,来达到古今转换,比如岳和嶽二字,属于古今异体字。《尚书尧典》中采用四岳,而《史记五帝本纪》中则改用四嶽。还有《尚书牧誓》昬棄厥肆祀弗答和《史记周本纪》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中的棄与弃是通过繁简字体的转换来达到翻译的目的。张舜徽对司马迁对《尚书》古语的改造解释得更为直观,其在《广校讎略》中指出太史公所采《尚书》,率以训诂代经文,犹今日之翻译,在当时固尽人能之,至今日犹浅明易了,为功于天下后世甚大。所贵乎有编述之书者,以此耳。今观《太史公》所载《尚书》文字,如《五帝本纪》之引《尧典》,《夏本纪》之引《禹贡》《咎繇谟》莫不代奇辞以浅语,易古文为今字。其于《左传》《国语》《礼记》《论语》之属,靡不皆然。取三代古书一变而为汉人文字,且悉符于雅训,而未尝逞肊见以离直,虑周思密,最为谨严。

相对于古奥难懂的《尚书》一脉,《左传》之后文学文本这一脉的古白话语言就显得浅显易懂了。《左传》之后有《战国策》以及诸子等语类散文,其语言愈加由繁到简,由于各书所侧重不同,其文体和语言特色也不同,故司马迁《史记》对其的借鉴也不同。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叙事作品,情韵并美,文彩照耀,是先秦史传作品的高峰,对后世史传散文起到典范作用。《左传》内容丰富,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间鲁国及其他国家的主要事迹,其中还包含着春秋时期风雨人物的记载,如叱咤风云的春秋五霸,治世能臣郑国子产,齐国晏婴等,同时还有拯救国家于危难的平民智士曹刿、烛之武、申包胥等。在《左传》之前,史书所记载的无不是统治者,并且处于高位主导着人的活动,而《左传》中是将人作为主导,其中还不乏对下层人物的记载,这种转变更成为司马迁《史记》为穷巷阖闾之人记传的先例。虽然《左传》是记事之史,但其所记的行人辞令,理富文美;人物语言无不彰显人物的个性及精神面貌;叙述语言浅实,还多用比喻,其语言特点被刘知几概括为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使夫读者望表而知里,扪毛而辨骨,其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左传》中所述大小征战无数,但其战争大多描写双方的战前对比,如战略战术、对阵等,少血腥场面的描写。司马迁《史记》战争描写继承了《左传》的写法,少见血腥,多见于计策谋略,同时还在战争描写中树立鲜明的人物形象,达到藉人以明史的目的。除此之外,《史记》也借鉴了《左传》一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以及君子曰的表达方式。《左传》中攻伐侵弑杀等词的运用大都有其含义,而《史记》也借鉴了此写法。同时君子曰的形式启迪了《史记》中太史公曰,便于司马迁发表自己的看法。

《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以及言行活动,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与风貌,将其以名利为依归的世态揭露无疑。比如策士苏秦游说秦国失败之后,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的态度和而后他六国封相时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嫂蛇行匍匐的前后对比,揭示了当时世人以名利为依归的丑陋心理,故《史记》在刻画战国策士形象时突出了其对名利的追求。与此不同的是,他又根据自己的史观,将其与义结合,将其刻画成符合自己社会理想原型的人物,其游说语言更是铺张扬厉,气势磅礴。《史记》对于诸子等语类散文的继承主要是在于语词的运用上。儒家尊礼,主张礼、乐、仁、义,强调君臣父子关系,故其在《孔子世家》中多用仁礼等词,还引用孔子的原话以及其学生的言语行为来表明孔子的学术观点,塑造孔子形象。

《史记》的语言形态并非只借鉴一种文本语言,而是对各种材料语言的综合运用,主要是综合《左传》《战国策》《国语》等资料,按照自己的历史观对其扩写编纂。比如《史记晋世家》对骊姬害申生一事的描写,就是融合《左传》《国语》《公羊传》等史料再创作出来的。在《左传》的记载中,仅仅用寥寥数语就描绘了骊姬用计毒害太子申生的事件始终,在晋献公发现肉中有毒时仅用数字来写骊姬的动作姬泣曰:贼由大子。而在《史记晋世家》中,司马迁则综合了各种材料写道骊姬泣曰:太子何忍也!其父而欲弑待代之,况他人乎?且君老矣,旦暮之人,曾不能待而欲弑之!寥寥数语,骊姬已将罪名扣向太子申生,同时还将太子申生塑造成一个弑父不仁之人,使得父子之间产生隔阂,使太子申生欲辩无言。

由此可见,司马迁《史记》的语言是对先秦语言的继承与发展,并加以自己的创作而形成的当代性语言形态。我们从《史记》的词汇上可看出,这种变化主要有三种:第一,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的变化;第二,词义的引申变化;第三,新词的加入。在上古音系中,单音节词居于主导地位,单音节词远远大于多音节词的运用,其中名词更是多数,而这也就对应的形成了上古古书辞尚体要的文体形态。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词也发生变化,多音节词使用增加。从词义上看,词义由单纯向复杂,具体向抽象转变。同时,《史记》中还有大量新词出现,这些新词都是通过吸收古语词、方言词和外来词形成的,比如《大宛列传》中的葡萄大月氏条枝等词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是没有的。张骞出使西域之后,促进了当时汉朝与汉朝外国家的联系,经济文化相互交流,促使着新词的出现。其中很大一批词都是根据音译得来的,如身毒国的身毒一词是现今我们所称的印度,而印度一词梵语原音为sindu,故身毒一词是在张骞通西域之后,根据音译得来的新词。这些词类的变化,体现出了《史记》语言的当代性,而这种时代性还体现在司马迁对民间口语(包括民间歌谣和谚语)的运用。

变形记马新篇5

太空植物形态各异有点“怪”?

近日记者前往旅顺太空植物馆时,馆内的太空植物有的还没有“崭露头角”,看上去与普通植物无异。在太空种子展示区,记者看到的太空种子也和生活中常见的无不同。馆长马继国告诉记者,这是还没到时候。马继国称由于今年大连天气异常,馆内的植物最快要本月底才能长成,到时大如篮球的大青茄、麦克风瓜、飞碟瓜等,造型上“神奇”之处便一览无遗。

尽管如此,在馆内,记者还是发现了一此“异常”。在太空大南瓜展区,记者看到地里金黄的大南瓜的个头明显大普通南瓜很多,但马馆长却告诉记者,这还早着呢,长成后的太空大南瓜最大一个可达四五百斤,一个成年人环抱都抱不过来。

在一片藤架区域,记者发现长在上面的并非葡萄,而是番茄和地瓜。番茄藤下还有枝干,像是一棵树。据馆内讲解员董莹颖介绍,这叫番茄树。和普通番茄属于草本植物,矮小且产量有限不同,进入太空后的番茄种子长成后,成了木本树且四季常青,一般一棵成年树的株高达到1.5-2m,覆盖面积最多可达200平方米,年产量可达600公斤。而太空地瓜则有了“出头之日”,从地下“升”到空中。据马馆长介绍,作为东北地区首家太空植物展馆,旅顺太空植物馆内展示的太空搭载变异品种20多种,500余棵,植物种子全部是神舟飞船的乘客。

太空射线使种子Dna打断重组

是不是上了太空的植物种子就叫太空种子?回地球种植就能长出神奇果实?马馆长称其实并非这么简单。

马馆长给记者提供了一份参考资料,里面介绍搭载飞船进入太空只是培育太空种子的第一步,搭载回来的种子至少要经过三四代的筛选,然后到多个省份的试验点去试种:试种成功后再拿到品种审定委员会去审定。这其间,品种委员会试种三年,如果三年的表现都超过对照品种,才能得到审定证书,才会被称为“太空种子”被合法推向市场。

一个新的太空育种品种诞生则需经历两个步骤。首先将种子送到太空中。由于太空环境真空,无重力,各种射线复杂,强烈的太空射线将种子的Dna打断,打断的Dna又会被重新接上,这一过程后,植物的生长状况就发生了基因变异。

其次,基因变异的种子被带回地球培植会出现新特性,有些特性是负面的,直接影响种植成活率、产量和外观等,将负面性状筛除掉,再将具有有利性状的品种选,经过三四年培育最终才能形成新的作物品种。

据马馆长介绍,馆内因形似佛手而得名的太空佛手茄就是在2002年3月和2003年10月分别搭载神舟三号和神舟五号返回地球后培育的,而最大能长到1.6米长的太空菜葫芦也曾是神舟四号(2002年12月)的“乘客”。

太空育种

通过辐射改变了植物的基因序列,使植物出现新的性状,但是这些基因和性状还是这个种类作物本身的,其基因遗传变异是自然的而非人为的,并没有引入外来基因。

转基因食品

是将另外一种生物的基因引入到作物中,从而使作物表现出另一种生物的性状,两者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

释疑

太空蔬菜并非转基因产品

植物种子上了太空,回到地球上长出来的果实变了形态,这让很多人担心它们是否成了转基因蔬菜?馆内出售太空蔬菜的柜台前,有游客好奇参观,也有人为纪念购买,但谈到食用,购买者多会摇头,表示不敢轻易尝试。

变形记马新篇6

反省以往的解读方式

置身于21世纪,来重新观照和解读马克思19世纪的文本,显然绕不开20世纪所奠定的基础和积累。然而,在穿越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征程、已经为数不清的人们所翻译、注释、解析和宣传之后,我们今天仍感到有重新研究这些文本的必要,暗含的一个前提是,过去的文本解读方式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并不能完全令我们满意,或者说它尚有诸多需要改进、添补、转换和突破之处,需要一种全面而深刻的超越。学术研究是一个积累与超越的过程;今天的研究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准,取决于我们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能超越到怎样的程度。

对过去的研究方式提出反省,并不意味着认定过去对马克思文本的解读、对马克思思想的阐释丝毫没有学术意味或专业成就;但同样需要指出的是,就20世纪而言,大多数论者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把它当作一种单纯的学术对象,而主要是将其视为一种诠释时代问题和解决现实矛盾的策略、手段来考虑的。我们可以在对马克思思想毁誉不一的、往往是极端对立的不同的评论者那里看到,解读马克思文本的相同的方式:解读者往往根据当时现实状况生发、概括出的观点,从既有的政治立场出发,到马克思的文本中去寻找论据和支持、阙失和差池,然后又借助这些论据和支持、阙失和差池,强化对自己观点和策略的信念;这种情形下,解读者不仅不可能以文本本身为本位,而且必然会肢解文本的完整性,过分突出那些与现实观点契合或相近、疏离或相违的部分和思想,而忽略文本中的其余部分,这时文本实际上已成为他论证自己观点的一种工具。这样,对马克思文本的解读必然充满了功利性考量。不只是在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存在这种情况,就是在西方国家的政治家和学者那里亦是如此。比如,“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极端重视和突出强调,着眼点其实并不是这部著述本身,以及从中所体现的作为马克思一生思想演进历程定阶段的思考,而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斯大林模式”的强烈不满。

针对上述情形,我认为,今天的马克思研究必须首先强调要回到文本。也就是说,要真实地把握马克思的思想,必须把他、他的文本作为一个客观的对象来进行探究,而不应当人为地回避、舍弃某一部分,或过分突出、张扬某些方面。我们应当遵循学术研究的一般原则和路径,尽量排除主观因素的左右和影响,来进行客观性研究和分析;我们只遵从逻辑和理性,而不趋同于所谓的“潮流”和“时尚”,在对马克思文本的解释上不定于一尊,允许有多种观点和论断。

填补研究空白

尽管研究马克思的著述确实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但可能只有专业研究者知道,事实上迄今为止也没有一部囊括马克思全部著述的全集出版,我们所熟悉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通行本俄文版50卷、中文版50卷、德文版41卷其实并不“全”,这些版本的编辑原则很明确,它“是供广大读者阅读的,它并不是供学术研究的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全部著作的完整的版本”,特别是马克思辞世时留下的数千页亲笔手稿、笔记和书信,众多藏书中的眉批、评注等,还没有全部整理出版。早在20世纪20年代,苏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院长达・梁赞诺夫力图“按马克思的原始文稿刊出全部著作”,以供专家、学者研究之用的“历史考证版”上马后,便命运多舛,第1版只出版了12卷13册就夭折了,第2版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着手编辑后,也历经坎坷,到现在为止只出版了50多卷,完成量不及计划的一半。马克思原始手稿相当部分没有面世,这意味着文本研究中尚存在不小的空白需要填补。

退一步说,即便是对于通行本,过去也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那些成型的著述中,而对大量的笔记、札记、提纲、书信等研究得非常不够,或者有的仍是空白点。举例说,马克思的著述中,三分之二强是笔记,它们是马克思计划中写作的著作的准备稿、过程稿和补充稿,要研究马克思的著作,离开对这些资料的分析,特别是正式稿与过程稿的比较,是不可能做到对马克思思想全面、准确而深刻的把握的。仅就笔者有限的了解,诸如1839年的7本“博士论文”笔记,1840年-1841年的8本“柏林笔记”、1841年的5本“波恩笔记”、1843年的5本“克罗茨纳赫笔记”,1843年-1845年的7本“巴黎笔记”,1844年-1845年的黑格尔现象学提纲、1845年的3册“布鲁塞尔笔记”,1845年的9本“曼彻斯特笔记”,1851年-1853年的24本“伦敦笔记”,马克思晚年的7册《编年摘录》和《印度史编年稿》等等,对国内学者来说,关于这些著述的研究都是非常薄弱甚至是没有涉足过的。比如,马克思文本中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共产党宣言》,我们过去关注的主要是它的思想和策略,但对它的创作过程、对它的四个部分的文体结构等的研究就非常不够,而离开由这些方面构成的当时的特定语境,孤立地阐发其思想,是极易造成误读和偏差的。再比如,《资本论》可以说是马克思毕生心血之所在,对它的研究国内学界下的功夫最大、取得的成就也较为显著,但我们的工作主要还是集中在成型的第一卷,而对该卷的不同版本,第二、三卷的正式版(即恩格斯整理过的)和手稿本(马克思),作为第四卷的《剩余价值理论》的正式版(即考茨基整理过的版本和前苏联文献专家整理过的版本)和手稿本(马克思)的比较,尤其是把透露马克思长达40余年艰辛创作历程的重要心迹的书信纳入《资本论》创作史的研究中等工作,我们基本没有触

及,而这些是文本研究的内在要求。

由此可以知道,那种断言对马克思文本的研究已经过多、过时的论调,如果不是出于别有用心,就是一种极端无知。尚有如许空白需要去填补,我们的工作可以说任重而道远。

客观把握思想

通过重新阅读马克思的文本,把握其思想,重要的是要甄别属于马克思自己的问题、思路、论证方式和理论架构。

必须说明的是,重新研究马克思的文本也不是“为文本而文本”、“为研究而研究”,而是要通过对文本的悉心解读,客观地把握马克思本人的思想,接近其复杂的心灵世界。我们大概都有这样的看法,虽然马克思是20世纪人们谈论、研究最多的思想家之一,但关于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本人的思想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问题,我们并没有梳理、甄别清楚。而在把握马克思本人思想的时候,所凭依的文本不同,勾勒出的形象会有极大的差别。比如,20世纪大多数论者仅仅依据由《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等构成的文本系列来理解马克思,往往把他的思想诠释为理论实质上的“斗争哲学”、社会形态演进中的单线论和直线论、具体革命中你死我活的策略。而又有一些论者则依据由博士论文、《莱茵报》、《德法年鉴》、《新莱茵报》等报刊上的文章,《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类学笔记”等所构成的另一套文本系列,把马克思的思想理解为理论实质上的人道主义思潮、社会发展问题上相对主义和多元化选择论以及渐进式和平改造的策略。其实,这些著述都是由马克思本人在不同时期写作的,只有把它们全部纳入研究视野统摄起来考察,才能理解马克思思想的丰富内涵及其发展演进的曲折历程。

“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仅就理论研究而言真可以说是个荆棘丛生的领域,各种观点的论争相伴始终。澄清这些理论纷争,回到马克思的原始文本是一条重要途径。仅就新中国六十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争论来看,诸如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问题、社会制度和生产力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问题”、辩证法规律的问题、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问题、“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问题、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生产力标准、哲学体系结构问题、哲学功能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旷日持久,除了具体的时代背景,论者多以思辨的方式立论,尽管也引用过经典作家的话语,但多数是离开这些话语所由产生的特定语境而进行的抽象引用,因而最终难作决断。而如果回到经典作家的原始文本,就会清楚地看出这些问题在他们那里是在什么意义上提出来的、有什么样的具体含义、在其整个理论框架中占据怎样的位置、他们的观点具有什么特殊意义和超越性质、时代的发展对其学说能做出怎样的检视和判断,等等。通过这些工作既可以使经典作家的真实思想及其意义得到澄明,同时也廓清了这些问题延展到当代的现实境遇和新的内涵。

还必须指出,通过重新阅读马克思的文本,把握其思想,重要的是要甄别属于马克思自己的问题、思路、论证方式和理论架构。对这些方面做出概述当然需要论者的抽象,但这种抽象必须是从文本中逻辑地推导出来的。在我看来,通过对马克思文本的解读,我们至少应当可以甄别清楚三个层次的问题:一是显性层次的,诸如马克思思想的资源背景,不同时期的过渡环节和重要变化,马克思恩格斯与黑格尔哲学、与青年黑格尔派、与共产主义者同盟等的关系等。二是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初级抽象,诸如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社会结构、社会形态演变、人的现实境况与未来命运等问题的具体看法和论述,对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所做的解释、批判和论证等。三是最高层次的概括,即马克思理解现代社会的角度、理解历史和重构“历史编纂学”的原则、观照和把握世界的方式等。如果在这些问题上我们能获得基于对文本的扎扎实实的研究和严格的逻辑推断的新见识,那么我们的马克思研究必然会达到一个新高度、新境地。

公正评估价值

面对复杂的社会历史,马克思提出劳动实践以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等概念,再现了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原因……这是迄今为止历史观上最重要的变革之一。

对于马克思这样的思想家我们不需要为他做什么辩护,如果他思考的主题已经成为人人皆知的常识或者完全与时代背离,他提供的思维已无力诠释社会和历史,那他必然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在这种情况下,即便竭力为之辩护也不能挽救它衰落的命运;相反,如果他对世界大势的把握仍然契合当代社会的发展,他观照历史的方式仍然是最有效和科学的思维,那么他就具有不可超越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抱有意识形态成见,力图贬低其价值的做法,也只能是徒劳和虚妄。马克思思想已经经过了一百五十余年的深刻检视,时至今日,我们已经不必为尊者讳、为贤者讳,当然更不能为了迎合潮流和时尚而失却公正和理性的判断。

就马克思当年理论思考的视野看,他的思想产生的基地是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是英、德、法三国,我们可以看出他在言说这三个国家的历史、现状时,表现得是多么游刃有余、入木三分!但一越出这一界限,就显现出他对其他国度、别的领域的研究并不都是行家里手,他关于美国所做的大量评论,在深度上显然已经打了折扣,而对于东方国家和古代社会,诚如他自己也已经意识到的,一直是他理论思考的盲点。尽管他晚年做过一些补救,但从留存下来的材料看,对俄国村社制度解体后的社会发展趋向,他做不出肯定的判断,他编定的《印度史编年稿》,由于材料的缺乏。不仅失之简单,而且有重要的遗漏和谬失。对于中国这个东方大国,他也写过评论,但除了对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英国人贩卖鸦片,表示基于人道主义的谴责,他没有提出更多的真知灼见,中国对他来说,的确是太神秘了。马克思对自己的学说,如果向前延展到古代是否还具有普适性也心存疑虑,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出版后,他如获至宝,做了大量摘录,但仅凭这部书要勾勒出古代社会的图景及其发展是太不够了。马克思生前不知道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埃特鲁里亚文明,除了迦太基而外,欧洲海上文明也不甚了解;而撇开这些阶段对古代社会的发展线索能有什么真正的把握呢?马克思在当时的情形下对一些问题的判断、处理也是值得商榷的,比如,他敲响了资本主义灭亡的警钟,但没有预见到资本主义可以通过自我调整和改革延长了寿命;他确信社会主义只有在西方发达国家,同时进行革命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成功,没有预见到全球各地区、各民族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会导致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和进程的多样化、曲折性和复杂性;在社会有

机体结构系统中,他突出强调了经济因素和政治功能,而对于文化的作用的估量明显不足,对宗教的意义的理解并不全面,更没有预见到现代科技进步会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因素,等等。

当然,尽管存在盲点、错误,但是从总体上看,马克思学说更具有不可超越性的当代价值。在我看来,主要是马克思从实践的角度观照和把握世界的方式,仍占据着当代思维的制高点。在方法论的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实践的,也是辩证的和唯物的;或者确切地说,是实践基础上辩证法和唯物论的统一。实践不是凝固的点,不是僵化的实体,而是一种关系、一种过程、一种活动,实践是人类世界或现存世界存在的根据和基础;同时人又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使世界成为一个更大规模、更多层次的开放体系。因此,实践的思维方式就必然要求人们以联系的观点、运动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事物、把握世界,而这正是实践论的辩证方法;因为“辩证法在考察事物及其观念上的反映时,本质上是从它们的联系、它们的联结、它们的运动、它们的产生和消失方面去考察的”。同时,实践的思维方式也必然是唯物的,它突出强调的是,研究任何问题都必须从事实出发,而不能把原则作为出发点,“不论在自然科学或历史科学的领域中,都必须从既有的事实出发”,“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他们中抽象出来;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

特别是在对社会历史领域的复杂现象进行诠释的时候,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基础上的唯物论与辩证法相统一的哲学方法发挥了其他哲学派别无可比拟的有效性。人类社会是由许许多多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行事的人所构成的,它的发展规律和趋势深藏在无数意见、计划、情绪、意志、愿望之中或之后,摆在人们目前的迫切任务是游过这些意见、计划等构成的大海而达到彼岸。面对复杂的社会历史,马克思提出劳动实践以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以及社会革命等概念,真实地从理论上再现了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原因、途径、趋向,使得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显现出并然的秩序。这是迄今为止历史观上最重要的变革之一。

制约与界域

马克思学说的要旨在于关注时代、关注实践,保持对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及其趋向的敏感和热忱,时刻倾听实践的呼声。学术研究有自己的独立性,但它的基础与归宿是社会。只有把二者联系起来,才能体现马克思思想的根本价值。

以上只是根据我自己的理解,对重新研究马克思文本的意旨做了简略的阐释。当然,研究者必须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一个恰如其分的估量,明确其界域和难度。而对于马克思文本研究而言,关乎这一方面,我想特别指出两点:

变形记马新篇7

一、镍钛合金的内容

镍钛合金是一种形状记忆合金,形状记忆合金是能将自身的塑性变形在某一特定温度下自动恢复为原始形状的特种合金。它的伸缩率在20%以上,疲劳寿命达1*10的7次方,阻尼特性比普通的弹簧高10倍,其耐腐蚀性优于目前最好的医用不锈钢,因此可以满足各类工程和医学的应用需求,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功能材料。

二、金相组织特性

顾名思义,镍钛合金是由镍和钛组成二元合金,由于受到温度和机械压力的改变而存在两种不同的晶体结构相,即奥氏体相和马氏体相。镍钛合金冷却时的相变顺序为母相(奥氏体相)-R相-马氏体相。R相是菱方形,奥氏体是温度较高(大于同样地:即奥氏体开始的温度)的时候,或者去处载荷(外力去除Deactivation)时的状态,立方体,坚硬。形状比较稳定。而马氏体相是温度相对较低(小于mf:即马氏体结束的温度)或者加载(受到外力活化)时的状态,六边形,具有延展性,反复性,不太稳定,较易变形。

三、镍钛合金的特殊性能

1.形状记忆特性(shapememory)

形状记忆是当一定形状的母相由af温度以上冷却到mf温度以下形成马氏体后,将马氏体在mf以下温度形变,经加热至af温度以下,伴随逆相变,材料会自动恢复其在母相时的形状。实际上形状记忆效应是镍钛合金的一个由热诱发的相变过程。

2.超弹性(superelastic)

所谓的超弹性是指试样在外力作用下产生远大于起弹性极限应变量的应变,在卸载时应变可自动恢复的现象。即在母相状态下,由于外加应力的作用,导致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发生,从而合金表现出不同于普通材料的力学行为,它的弹性极限远远大于普通材料,并且不再遵守虎克定律。和形状记忆特性相比,超弹性没有热参与。

记忆合金除具有独特的形状记忆功能外,还具有耐磨损、抗腐蚀、高阻尼和超弹性等优异特点。抗腐蚀性能:有研究表明镍钛丝的抗腐蚀性能与不锈钢丝相仿。

3.抗毒性

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特殊的化学组成,即这是一种镍钛等原子合金,含约50%的镍,而已知镍有致癌和促癌作用。一般情况情况下,表面层钛氧化充当了一种屏障,使ni-ti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表面层的tiXoy和tixnioy能抑制ni的释放。

四、利用镍钛合金复合材料设计制造恒温节水器的应用

下面简单介绍利用镍钛合金复合材料设计制造恒温节水器的应用。

现在市场上90%的热水冷水混合阀芯均采用的感温包工艺:即阀芯的感温原理是利用铜屑和石蜡混合后,经过高温高压工艺进行密封成型,作为感温元件,当水温升高后,感温包受热膨胀,推动阀芯位移,减小出水流量,以便达到控制水温的目的,由于材料成本低廉,易形成大规模生产。但是,由于感温包是高压密封的,阀芯长期工作状态下,由于水温,腐蚀等因素的影响,易产生泄露,开裂,导致感温包失效。容易引起烫伤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近年来,日本toto公司研发制造出高端的利用镍钛复核感温材料制成的恒温弹簧阀芯。其原理就是利用镍钛合金记忆弹簧的线性记忆温度特性,根据温度的变化,引起弹簧的位移变化,从而改变发新的位移量,达到控制出水温度的目的,由于镍钛合金材料具有抗疲劳寿命强大,耐腐蚀,等优点,其可靠性大大提高。目前在欧美市场上,恒温水龙头及混合期已大量使用。据报道,节水效率可提高20%以上。

鉴于以上分析,本人有幸参与研制了国内第一家恒温阀芯的设计及制造。

由于镍钛合金材料的复杂性,金相组织复杂,我们与日本著名的古河公司进行了合作,该公司处于镍钛合金研究领域世界前列,其产品在全世界占有率到达70%。

首先我们根据我国现有市场的要求,特别是针对不同地区的环境,水温,水压,水质的不同,设定阀芯对水温的设定,给出镍钛复核材料的温度曲线要求,协同古河公司提供复核规定的具有线性特性的恒温弹簧。

同时,我们参照同类国外产品,重新设计阀芯,同类产品,日本等国家采用的是复核工程塑料,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成熟的配套产品机加工设备,我们改变为加工性能好切稳定的黄铜。根据水道的的要求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出结构图。

样机装配好后,对产品进行了模拟实验,为此,专门研制了一台综合测试仪,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进水,出水温度,压力,时间,进行了实验。实验初期,发现有个别温度过高等现象,经过小批量样机从新对此实验对比,对日本提供的弹性元件从新进行了标定,剔除了不符合要求的弹簧,确定达到线性要求。

我们随后积极将样机送往国内知名企业,海尔,美的进行了可靠性实验,反复使用次数抗疲劳达到了30000次的国内最好记录。获得了一致好评。

目前已研制出8各大类,共20个规格的不同产品,由于使用寿命常,恒温设定,反应灵敏,特别对老人小孩的保护(防止烫伤)具有明显的优势,节水效果明显。阀芯已于国内知名品牌企业配套,出口德国一,意大利等国家。

变形记马新篇8

艺术汇:简单谈谈你的艺术履历吧。

王瑞琳:2005年我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本科毕业后到现在一直都在创作,没有间断过。到目前为止,我的两个主要系列作品《逐梦记》和《马・戏》其实都是从大学时期就开始构思和尝试的,它们像是在记录我的人生,又或者说在记录我每个人生阶段的思考,所以我的作品在每个时期都会有不同的新感觉融入其中。

艺术汇:为什么会选择雕塑这样一种艺术类型?为什么又选择动物来作为创作主体?

王瑞琳:选择雕塑一开始是因为新鲜感,绘画是二维的平面表现形式,我觉得有一种虚拟之感。而雕塑是三维的空间艺术,它有触感、有温度,给人的魅力是很大的,我特别喜欢这种实实在在的、能拿捏在手里的东西。同样的,选择动物的形象来进行创作,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动物,算是一种个人的选择。但更重要的是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讲,我觉得从动物的视角去阐释生命,可能会更冷静。当我们想要更冷静而理性的观察我们身处的社会时,有时候换一个视角可能会更好。

艺术汇:你是如何理解今天的传统雕塑和当代雕塑的呢?

王瑞琳:我觉得传统的文化艺术是一种养分似的存在,这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尤为重要,所以传统是需要人们去继承的。而当代的东西则是一种创新。可能因为我本身是学传统雕塑的,所以我更想从传统的文化艺术里面汲取更多地营养。在我看来,现代人是不可能做出非常传统的东西来的,因为我们缺失了传统文化艺术所处的环境和背景,所以只能从表象上去理解传统,很难找到传统的精神内核。在我的理解中,当代雕塑其实是运用传统的形式去表现当今的精神与情感,所以在艺术创作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然而,现在很多人有时候太乐衷于创新,反倒忽略了传统的重要性。

艺术汇:《逐梦记》系列。这是怎样的一种“梦”?

王瑞琳:2012年的时候,整个社会到处都在热议“世界末日”的话题,这引起了我的一种兴趣。我觉得大家对“世界末日”之所以有如此浓厚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其实表现出了人们对于生命的热爱与珍惜。但这种对于生命的珍惜,往往是在人们感受到生命受到了威胁的前提之下。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我尝试着做了条大鲸鱼,鲸鱼的背后有点隐喻“诺亚方舟”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我开始了《逐梦记》系列的创作。所以说,《逐梦记》的“梦”,从宏观上看,可以理解为珍惜生命、热爱自然等等,是一种社会责任的担当;从微观上来讲,这个“梦”其实不过就是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都可以是“梦”的内容,整个的生活都涵盖在里面。因此,这个“梦”首先是以我个人为主的,它或许抽象到不清晰,但表达的就是我天马行空的状态。

艺术汇:《马・戏》系列作品中。这个“戏”字该如何解读?你为什么会选择借用马来表达自我呢?

王瑞琳:《马戏》系列作品是我在毕业创作时就开始做的,后来又做了7、8件,到现在也是一直断断续续的在做这个主题。这个系列的作品其实整体上传达出的是一种直观的游戏感,一种轻松的、活泼的情绪。当然,“马戏”的“戏”也有戏剧的意思,人们不是常说人生就像一场戏吗,我对这句话是比较有感触的。比如说我刚开始做这个系列的时候还是一个学生,后来成为丈夫,到现在又变成父亲等等,所以人在生活中总是不停的转换自己的角色,这有一种将多种情绪集结在一起的戏剧感。与此同时,我借用“马”的形象来表现自我、表现人生。所以概括来说,《马・戏》这个名字其实就表达了人生如戏之感,但它又不是沉重的,它是游戏化、戏剧化的,是轻松的、活泼的。

之所以选择马这个形象,其实没什么太多的意思,主要是我本身就特别喜欢马。而且马对我的艺术之路来说,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我最初学画画的时候,就是在不停地临摹徐悲鸿的马。从幼时学画,到后来考学求学,再到现在潜心创作,马可以说是我艺术成长之路上的见证者。对我来说,《马・戏》系列像是我人生的自我说明,作品就像是我的立体日记,想通过这个系列不停的记录自己、表达自己。所以,这个系列我也会一直做下去的。艺术汇:你的作品给人感觉有一种温婉的力量,整体的表现力内敛柔和,但在这后面却有一种说不出的艺术爆发力,让人沉思与动容。在你看来,这是怎样的一种表现手法和处理方式?

王瑞琳:在作品的处理上,我会侧重圆润、光滑的呈现效果,当然这和创作的主题也有很大的关系。我的作品大多是以铸铜为主的,因为铜的可塑性很强,材料的自我性质并不明显。接下来的创作我也许会考虑做一些大体量、动态化的创作,在造型手法上也会有变化,比如孙悟空的这件作品,在作品表面我保留了大的塑痕在上面。

艺术汇:在创作主题的表达上,你还有哪些主题的表达?为什么选择这些主题来表达?

变形记马新篇9

学校是由各个不同的班级构成,班级又是由不同的小组形成。纵观全局,可以清晰地看到:作为班级组成基本单位的小组总是按执教者的意愿而被动地组合在一起。在各种比赛以及朝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各种矛盾就会相继出现,他们相互埋怨、相互嫌弃,当矛盾集中激化时,个别差生将被小组所抛弃。被弃之人,破罐破摔,自暴自弃,两极分化将不可避免。“招兵买马”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刺激他们的自尊。永远难忘那“招兵买马”的场面,八位通过竞选而产生的组长,威气、神气地屹立于讲台前,他们将挑选与自己情投意合的“兵马”,台下的“兵马”忐忑不安,唯恐自己落选,挑选的先后,无疑是给每个人一个准确的座标定位。优先被选中的,他们充满自信,觉得自己是“优良品种”,愿为小组的明天,立汗马之功,落后被选入的,明确自己的境况,对组长的收纳感恩戴德,下番决心:一定争气。自信与自尊促使大家同舟共济。

“招兵买马”能激起创造的火花。民主是创造的阳光、雨露的土壤。只有民主的环境,才能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招兵买马”式的组合,是教师给予学生的一片自由的天空,是他们大胆尝试、大胆选择、大胆决定、大胆作主的实验基地。组员关系的融洽、师生关系的和谐,创造出一个民主的氛围。组员间相互尊重、互相学习,从而形成浓厚的民主平等的探索气氛,学生的独立性、判断力、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得以培养。在学校开展的自主八分钟竞赛的活动中同学们群策群力,确定主题为“创造一个全新的你”,八个小组如八仙过海般各显神通,展开丰富的想象,创设出一个个亮丽的形象展现于眼前:江河的时装模特儿、忠厚的山城棒棒军、漂亮的白雪公主、美丽的花蝴蝶、可爱的小天使……使这一活动以新颖而使人记忆犹新。这一事实充分说明民主、自由的气氛终能激发出创造的火花。

“招兵买马”能激发学生的自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变化,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学生通过双向选择而组合,相互的信任,共同的愿望“为小组争光,为组长争气”,将大家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我班有个名叫××的学生,平时小偷小摸成性,“招兵买马”时,谁也不要他,经集体讨论“他该归属于谁”后,而被组长接收。事过不久,他旧病复发,趁同学交本子之际,偷拿同桌同学的50元钱。此事使同学们义愤填膺。下课之时我找到了他,仅以“还记得’招兵买马’时的情形吗?”而使他后悔不己,还主动将钱还给了同学。改正缺点,为争创优胜小组而努力,成了组员共同的心声,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自强奋进将成为每个组员的座佑铭。

“招兵买马”是教育上的创造之举,创造是变无为有、变不可能为可能。过多的限制,是会妨碍创造性思想的形成,甚至扼杀创造力,为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不妨让你学生去“招兵买马”

变形记马新篇10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学习记忆;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硫化氢

血管性痴呆(VD)是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之一,它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缺血、出血、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等)导致脑组织损害引起的以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痴呆综合征〔1〕,不仅给病人带来长期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而且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因此研究VD的发病机制以指导其防治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H2S是第三类气体信号分子,广泛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为进一步了解其在VD发病中的作用,本研究观察大脑缺血/再灌注(i/R)不同时间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血清中H2S含量改变及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情况,从行为学、细胞凋亡及内源性H2S表达量及其相互关系等方面,探讨VD的发病机制,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动物与分组健康wistar雄性大鼠64只,体重300~350g(由河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8组,正常组,假手术组和VD模型组,VD模型组又分为大脑i/R2,8,24,72,168和720h组,每组8只动物。

1.2动物模型制备4血管阻断法(4Vo法)〔2〕建立VD大鼠模型。假手术组麻醉及手术过程与VD模型组相同,但不电凝双侧椎动脉,不阻断双侧颈总动脉。术后按再灌注的不同时间分别将动物处死,经主动脉依次灌注生理盐水100ml和4%多聚甲醛500ml,取出脑组织,石蜡包埋切片,用于免疫组化显示Bcl2、Bax及苏木素伊红(He)染色。

1.3学习记忆能力的测定morris水迷宫检测〔3〕:实验开始于VD术后4w,预先将迷宫任意分为4个象限。平台放入上述4个象限中随机选择的1个象限中,在大鼠游泳池边标记4点作为大鼠的入水点,记录120s内大鼠从入水到爬上平台所需的时间,即逃避潜伏期。记录各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作为学习记忆能力检测指标。

1.4取材大鼠10%水合氯醛(3ml/kg体重)腹腔注射麻醉后,快速开胸暴露心脏,心尖取血4~5ml,分离血清,用于血清H2S含量测定;然后断头处死,并立即在冰台上开颅,迅速分离大鼠海马,用70%酒精固定,4℃冰箱保存过夜,用于流式细胞术检测。

1.5He染色切片常规脱蜡至水1%盐酸酒精分化伊红染色2min切片常规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Ⅰ二甲苯Ⅱ中性树胶封固。

1.6免疫组化染色(Sp法)Bax兔抗鼠多克隆抗体,Bcl2兔抗鼠多克隆抗体(SantaCruz公司生产)。

1.7流式细胞术检测采用美国BeckmanCoulter公司生产的epicsXLⅡ型流式细胞仪。

1.8血清中H2S含量的检测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1.9统计学处理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法。

2结果

2.1学习记忆能力检测结果各组大鼠在迷宫各入水点搜索平台的结果见表1,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各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均缩短,第2天i/R720h组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正常组和假手术组逃避潜伏期差异不显着(p>0.05)。

2.2VD大鼠病理形态学结果He染色后,神经细胞胞浆呈淡红色,核呈蓝黑色。假手术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整齐、密集,细胞完整,结构正常,胞浆丰富,胶质细胞无增生;细胞核呈圆形、椭圆形,无变性,无固缩或溶解现象。VD模型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紊乱,神经元变性,体积变小,胞核与胞浆界限不清,核固缩成三角形或不规则形,而且随i/R时间的延长,变性神经元数目越多,见图1。表1各组逃避潜伏期比较

2.3凋亡蛋白表达结果

2.3.1VD大鼠模型海马Ca1区Bcl2表达VD模型组i/R2hBcl2蛋白平均oD值开始明显上调,i/R8h达到高峰,之后随i/R时间的延长开始下降,但i/R24h组仍高于假手术组。假手术组与i/R不同时间点组间,Bcl2的表达情况均有显着差异(p<0.01)(表2)。

2.3.2VD大鼠模型海马Ca1区Bax的表达i/R早期Bax在海马Ca1区的表达明显增强,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量不断增加,i/R72~168h达高峰。假手术组与i/R不同时间点组之间,Bax的表达均有显着差异(p<0.01)(表2)。

2.3.3Bcl2/Bax比率变化随i/R时间的延长,Bcl2/Bax的比率逐渐降低(表2)。表2VD大鼠Bcl2、Bax的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1)p<0.05,2)p<0.01

2.4流式细胞术检测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结果随着i/R时间的延长,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逐渐增高,其中i/R2h组凋亡率最低,i/R168h组凋亡率最高。VD模型各时间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i/R不同时间组间两两比较,各组间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均差异显着(p<0.01),见表3。

2.5血清H2S含量检测结果随着i/R时间的延长,大鼠血清H2S含量呈现直线降低趋势,其中iR2h组血清H2S含量最高,i/R168h组血清H2S含量最低。VD模型各时间组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血清H2S含量明显减少(p<0.01);i/R不同时间组间两两比较,血清H2S含量均差异显着(p<0.01);正常组和假手术组血清H2S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见表3。

2.6血清H2S含量与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相关分析随着血清H2S含量的降低,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两者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回归方程为:y=-0.135x+12.068,相关系数r=-0.861(p<0.01),提示内源性H2S可能具有保护神经细胞的功能。表3各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及血清H2S含量(各组间两两比较:1)p<0.01

3讨论

目前认为,i/R后神经元死亡的机制是损伤级联反应,脑缺血性损伤级联反应大多以能量衰竭和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开始,以细胞凋亡结束。本实验中用He染色观察到海马Ca1区大量细胞呈现明显的凋亡特征,VD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可见神经元排列紊乱,神经元变性,体积变小,核固缩成三角形或不规则形,胞核与胞浆界限不清。流式细胞术检测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率发现VD模型各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而且随着i/R时间的延长,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增加。

在参与调控神经元凋亡的基因和蛋白质产物中,一类是抗凋亡蛋白,包括Bcl2,BclxL,Bclω,al等;另一类是促凋亡蛋白,包括Bax、Bak、Bad等〔4〕。体外研究显示〔5〕:Bcl2保护细胞免于各种损伤。本实验结果显示VD模型组i/R2h后Bcl2蛋白平均光密度值开始明显上调,iR8h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但iR72h仍高于假手术组;而Bax蛋白在i/R早期在海马Ca1区的表达明显增强,且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其表达不断增加。Bcl2蛋白家族中促凋亡和抑凋亡两类蛋白的比例即Bcl2/Bax的比率决定细胞在受到凋亡信号刺激后是否发生凋亡〔6〕,本次研究显示Bcl2/Bax的比率随i/R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而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率则逐渐增加,这也从另一方面证实了Bcl2蛋白的抗凋亡作用。

VD主要表现为学习记忆能力的降低,而海马是学习记忆的重要结构,i/R损伤后海马区的神经细胞凋亡势必对学习记忆功能产生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利用morris水迷宫技术对VD模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进行测试,发现i/R720h组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表明VD可造成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是i/R损伤引起海马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导致海马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H2S是继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碳(Co)之后被发现的另一种具有神经调节作用的新型气体信号分子〔7〕,H2S不仅在神经系统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而且还可作为一种内源性的抗氧化剂,在氧化应激时能够清除羟自由基等活性氧簇〔8,9〕,具有抗氧化、恢复认知功能、调节脑血流量等作用,也提示H2S可能也参与老年痴呆动物或病人神经元的保护〔10〕。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大脑i/R时间的延长,各组大鼠血清H2S含量均减少,而海马Ca1区凋亡神经细胞数逐渐增加;随着血清H2S含量的降低,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两者间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提示内源性H2S对脑i/R损伤中的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减少细胞凋亡的发生。关于H2S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有研究表明,对于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H2S可通过直接清除H2o2和o2而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生成〔11〕;对于神经细胞,H2S可抑制过氧亚硝酸盐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抑制细胞内蛋白质分子的氧化和硝基化〔8〕,或者通过促进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产生而对抗氧化应激损伤〔9〕,H2S被证实可激活atp敏感的K通道(Katp)〔12〕,从而起到细胞保护作用。综上所述,i/R损伤可引起内源性H2S含量降低,从而导致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升高;i/R损伤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是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必然结果。因此,提供外源性H2S或H2S供体以降低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可能是治疗VD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梨,周岐新,石京山.血管性痴呆研究概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10):1269.

2pulsinelliwa,BrierleyJB.anewmodelofbilateralhemisphericischemiaintheunanesthetizedrat〔J〕.Stroke,1979;10(3):26772.

3高晓兰,宋焱峰,候一平,等.植物雌激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神经肽Y的干预效应〔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6):52.

4Grossa,mcDonnellJm,KorsmeyerSJ.Bcl2familymembersandthemitochondriainapoptosis〔J〕.GenesDev,1999;13(15):1899911.

5田金洲.血管性痴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71.

6刘亚君,崔鹤,谢东萍,等.Bcl2和Bax在缺血预处理保护海马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44(3):230.

7BarananoDe,FerrisCD,SnyderSH.atypicalneuralmessengers〔J〕.trendneurosci,2001;24(2):99106.

8whitemanm,armstrongJS,ChuSH,etal.thenovelneuromodulatorhydrogensulfide:anendogenousperoxynitritescavenger〔J〕.neurochemistry,2004;90(3):7658.

9KimuraY,KimuraH.Hydrogensulfideprotectsneuronsfromoxidativestress〔J〕.FaSeBJ,2004;18(10):11657.

10LegatormS,SingletonCR,morrisDL,etal.Healtheffectsfromchroniclowlevelexposuretohydrogensulfide〔J〕.archenvironHealth,2001;56(2):1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