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天上的街市作者十篇天上的街市作者十篇

天上的街市作者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16:39

天上的街市作者篇1

北京带“桥”的地名很多,其中“天桥”更是一个一提起就让人浮想联翩的地名。“天桥的把势,光说不练”、“天桥怪”等等,几乎让“天桥”成为老北京民俗文化的代名词。“撂地摊”、“耍把势”这些老北京市井文化渐渐褪色的今天,一条老北京民俗文化街又要在天桥地区诞生了。

在车流如织的天桥南大街西侧,有一条向西北弯曲名叫天桥市场斜街的街道,宽阔、安静。道路两旁是五六层的居民楼,楼下底商共有50多家,大部分是京剧用品店和一些日杂店。一家京剧服装店的伙计告诉记者,听说这条街要改造,不知道今后还能不能在这里继续经营下去。

很难想象,这条300多米长,只在道路尽头有两座民俗雕塑和一个“山川坛”遗址标志的步行街,在不久的将来会变成“耍中幡”、“拉洋片”的老北京民俗文化街。

根据天桥街道办事处主任王希福的介绍,未来5年,天桥市场斜街将被建成老北京民俗文化街。届时将把这条街的50多家店铺统一设计风格,包括广告牌匾、沿街的座位、灯饰以及雕塑等都要与整条街的风格一致。同时,要将老北京著名的“天桥三期怪”、为曾经在老天桥地区成名和居住的名人制作铜像。

此外,天桥还将建立准入机制,拟选择相对静态的业态入驻,餐饮、网吧、歌厅等过于喧闹或有油烟的业态,将无缘进驻老北京民俗文化街。

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告诉记者,历史上,天桥地区是老北京传统民俗文化的聚集地。在明朝嘉靖年间建设北京城时,早期天桥地区并不是娱乐场所,而是商业活动场所。随着商业繁荣,手工艺者越来越多,才出现了杂耍等娱乐市场。之后民俗娱乐成为天桥文化的一部分,天桥也成为老北京南城居民生产、生活、交流的枢纽。

天桥市场斜街就是老“天桥”中心地之一,原称先农坛根。1949年前为杂技、说唱及各种摊商云集的游乐市场。建国后至1956年小市场已发展成综合性市场,丹青、小桃园等戏院相继建成,那里有各种杂耍、曲艺、茶棚、书棚、棋书茶馆等。“天桥怪”之一的“大金牙”焦金池和“小金牙”罗沛霖、滑稽京剧清唱的小云里飞、神鞭气功朱国全等民间艺人都曾经在那里表演过。

高巍认为,这些老北京传统民俗表演包含着老北京的文化。比如耍中幡的中幡由竹竿制成,高约3丈,竿顶挂着一面绣字的旗。表演者将竿子竖起托在手中,舞出许多花样,但始终要让竹竿保持直立的姿态。这体现了老北京人耿直不屈的性格。同时,由于这些民俗技艺都来源于过去的生产、生活,比如中幡就来自过去老北京人办红白事的搭篷,所以现在恢复这些民俗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保存城市的记忆并增强现代人的归属感。

在高巍看来,现代化的北京更需要一个展示传统文化的窗口,而散落在民间的民俗艺人也需要一个展示的平台,天桥地区的历史渊源与南城文化的定位也为天桥复兴传统民俗文化提供了土壤和养分。所以,把天桥市场斜街打造成老北京民俗文化街不失为一个积极的举措。

北京交通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王衍用则认为,一个地区的文化不是靠一条街、一条胡同、一个景点就能带动的。比如烟袋斜街的老北京味是与周围什刹海地区的风格相统一的,天桥市场斜街显然没有这个优势。

今天的天桥已经不是曾经的天桥。随着时代变迁和城市改造,如今的天桥地区以居民小区为住。在天桥市场斜街北面是永安路,南面是北纬路,西面是福长街,东面是天桥南大街。其中天桥南大街和北纬路都是宽阔的城市主干道,车流速度快,路两边都是现代商业,并且割裂了与天坛和天桥剧场的联系。而永安路和福长街虽然道路不宽,但是路两边都是近10年来建设的现代居民小区,让人很难与老天桥的市井文化联系起来。

王衍用指出,要建设为老北京民俗文化街的天桥市场斜街也不过是条长300米左右小街,即使把老北京传统民间艺术都集中在这里,也会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很快就会淹没在现代都市的海洋里。

“在天桥建设老北京民俗文化街违背了‘场所依赖’的原则。”王衍用告诉《北京科技报》,“场所依赖”首先是由威廉姆斯和罗根布克于1989年提出的,它指的是“地方与人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依赖关系”。比如很多人对自己出生的地方怀有特殊的感情,即使年轻时远走他乡,在年老时也希望能落叶归根;还有的人去一个城市旅游后,还希望再次造访。吸引他们的更多的是一种感情,他们已经对这些地方产生了感情的依赖。这种依赖不管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形成的,都需要一定的环境氛围。天桥地区在经历数次改造后,老北京的传统文化氛围已经很淡了,在这种背景下,无法形成“场所依赖”。

在老北京民俗文化街的目标人群定位上,王衍用认为应该定位为附近的市民,这样才能形成传统文化氛围,但现在看很难实现。因为附近的四合院已经被现代居民小区所代替,市民的工作生活方式也与过去大不相同。

对此,高巍认为时代和环境决定了现在天桥民俗文化的受众,不再是过去的社会底层群众,天桥老北京民俗文化街要面对的,只能是以青年人为主的旅游者。而且传统文化从保护走向复兴必须要经历市场经济的运作,这也是继承传统文化的唯一出路。因此,在老北京民俗文化街的建设上就要与时俱进,探索新方法,比如,可以开辟几个大场馆,在场馆中展示杂耍、马戏、空竹、中幡等技艺,同时在周围建设一些卖戏服、卖民俗工艺品、餐饮等配套的附属商业设施。

记者在天桥市场斜街看到,整条街道虽然已经是步行街,但街上行人寥寥无几,偶尔出现的行人也只是两边居民楼里的住户和为了抄近道穿行的上班族。这条街并不像北京其他地方的斜街窄小曲折,这里最窄的地方也有15米宽,宽的地方将近25米。

天上的街市作者篇2

关键词:城市设计步行商业街模式

abstract:intheprocessofurbanrenewal,peoplepayattentiontotheresultofcommercialpedestrianstreetplan.theauthordiscussestherelationsbetweencommercialpedestrianstreetsandurbandesign,thedevelopment,classificationsandcharacteristicsofcommercialpedestrianstreets,theseachievementswillhaveimportantreferencevalueonthedesignoncommercialpedestrianstreet.

Keywords:UrbanDesign;CommercialpedestrianStreet;type

[中图分类号]tU98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步行商业街即是城市范围内,以步行为主的活动方式进行商品贸易的街道场所。[1]商业作为城市的基本职能从城市的产生就已具备,传统城市商业区则是历史沉淀场所。因此城市步行商业街的设置,一般是在城市历史商业活动地区建立以步行为主的街道。即城市步行商业街是集历史文化、商业活动和步行活动的统一体,不仅是提供物质交换这种商业环境,同时也是体现城市历史文化的场所,为人们步行交往行为,交流信息和娱乐休闲提供场所。

1步行商业街与城市设计的关系

当今许多国内外城市设计的案例都力图确定城市的特色,改善城市意象,保留自然属性,提供新的多元化的公共活动空间,改善安全、健康和舒适状况,以及解决交通问题等。城市步行商业街的建设是完成这些目标的有效手段,它对于城市设计学科来说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

1.1步行商业街的规划建设是一种城市生活形态的回归

步行作为人类与生俱来的交通方式,在经历了工业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交通方式变革后,在城市设计中重新被人们认识和重视,体现了一种自然的回归。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来说,步行商业街使城市从汽车的嘈杂声中,尾气污染中得以解脱,还给人类一个清净的世界。商业街作为城市中最重要的公共场所之一应该为步行者服务,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说任何人都是

一个步行者。我们应努力把更多的空间归还给步行者。步行商业街的受益者不只是业主,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城市居民。各种人直接会面、交流的机会大大增加,多元文化得到共存,这本身对人们自身的素质提高都有极大意义,体现了一种城市生活形态的回归。

1.2步行商业街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步行商业街的研究对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建成的城市步行商业街对城市环境的改善作出了巨大贡献。步行商业街建设的一大成果就是控制了汽车交通的泛滥及其对环境的灾害。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城市规划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认为“我们城市的存在不是为了汽车通行的方便,而是为了人的安全与文明”,“把街道还给行人”,“把人性尊严的空间还给市民”已成为世界范围的呼声。

1.3步行商业街的规划建设是城市更新与改造的有效途径

首先,步行商业街的繁荣有利于保留和体现古老街市传统艺术风貌,有利于传统建筑的保护。其次,大量的步行交通可以促进临街商务活动及新近开张商店的业务。环境良好的市中心可以吸引行人在此逗留、散步及购物,从而增加了消费,促使许多商业收益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1.4步行商业街是解决城市中心区交通问题的一种理想模式

步行商业街是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商业街历史的演进趋势来看,商业街转化为步行商业街,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规律。商业街转化为步行商业街,实际上是在更大范围内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和城市环境质量,满足更大量人流活动的需要。市中心通常是高密度的交通量及市民各种经济及社交活动的地方,所以城市的秩序、安全以及停车等问题为最大困扰。城市步行商业街的建立可以减少车辆并缩减汽车对环境所产生的压力,相对鼓励大众运输系统的运营,可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的效能。

2步行商业街的实践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我们回顾过去是为了总结经验,把现在做的更好,以便创造美好的未来。

步行商业街的发展与演变,正是一种社会经济发展的缩影,它的兴衰与经济技术的发展进步密切相关。因此,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步行商业街不断变化着与其相适应的形式,并且当形式与经济相适应时,还会促进经济的发展。我们就更有必要借鉴已有的形式与经验进行步行商业街的设计。

2.1步行商业街在国外的实践

在西方,较早的商业街是散设各处的店铺,聚集在交通干道两侧而自然形成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化革命带来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出现大型综合商店,它们占据城市街区的主要位置;中小店铺为求自身生存而向专业化和服务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大型综合商店为主体,辅以多家中小专业店和饮食服务业的商业街形式。现代商业街的模型就此产生。[2]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中心交通压力逐渐增大,交通堵塞,因此,大型商业中心转移到市郊,市中心被闲置起来。但是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汽油价格上涨,商业中心重新回到市中心,西方商业街模式经历了从市中心到郊区又回到市中心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欧美的社会学家、市政工作者,从城市的环境角度提出了现代步行商业街设想。70年代后,这一设想更加具体化,即人车分流,提供多种“自然式”环境,创造具有公共娱乐性和较高文化气氛的多功能的商业空间,体现了一种现代城市设计所要求的紧凑、简洁、方便、舒适以及对文化的表达。[3]

2.2步行商业街在国内的实践

中国的步行商业街从北宋开始,在这一时期,商店突破了“市”的封锁,逐渐形成了商业街,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的描绘了这一景象。

明清时期,在城市中心区出现了商业中心,商业街成为城市中心的主角,如北京的鼓楼,南京的夫子庙,上海的城隍庙。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瓦解,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的商业街与西方的商业街逐渐接轨。

经历了解放初期的萧条之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制度的实行,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受到西方规划、建筑思想的影响,导致了中国步行商业街的恢复和建设的空前兴盛。从恢复和改造传统的商业街市,如上海南京路步行商业街、苏州观前街步行商业街等,到新建设的步行商业街,全国步行商业街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3步行商业街的模式和特点

商业街的出现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内涵极其丰富,类型繁多,因时因地而异。现代步行商业街大体上有下列几种类型:按交通时间管制分类:全步行、立体步行化步行街、地下步行街;按建设模式分类:更新传统步行商业街区、改造旧的商业交通综合性街道、开辟新的步行商业街区。

3.1按交通限制分类

(1)全步行――这种街道上只允许行人进入,禁止任何机动车辆通行。在步行商业区内有成套的步行设施,为步行者提供良好的休息娱乐环境。这种步行街较为难处理的是它的服务性运货流线和停车场的问题。在欧洲,这类步行街大都通过人力车,手推车的方式来运送货物,而且有时间限制。这种全封闭的步行街特别适用于旧城中心的改造,它有助于保护环境,降低噪音,为市民提供一个有特色的城市生活场所。这一类的步行街很多,欧洲的许多城市中心都采取这样一种方式,在我国,上海的城隍庙和南京的夫子庙,新街口都是这样的步行街。

(2)半步行――只允许在本街道内转运的公共交通工具进入,不允许私人小汽车或卡车行驶,也不允许在街旁停车。这种步行街的特点是步行道加宽,并加以绿化,小品等设施与车道隔开,步行者提高了舒适度,车速较慢,这一类的例子主要在国外,

较适于小型城市。例如著名的明尼阿波利斯的尼古莱特大街,巴尔的摩的莱星顿步行道与查尔斯中心。

(3)限定时间通过的步行区――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限制车辆在游人高峰时通过,二是限制车辆在游人的高峰日通过。这两种步行街的特点是没有什么固定的步行设施,在限制的时间车辆改道。德国慕尼黑在整个老城区实施步行化改造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3.2按街道形态分类

(1)露天步行街――上空无遮盖,空间开敞式的步行街。如我国现阶段大多数新开辟的步行商业街。

(2)步道连廊式步行街――为改善自然气候条件的变化,在街道两侧或一侧修建回廊,步行街有局部遮盖。如南宁的民生路步行商业街。

(3)室内步行街――整条商业街都在玻璃顶棚或拱廊覆盖之下,顾客可以免受气候的影响,夏季有空调,冬季供热风,形成一个舒适的全天候的步行世界。特点是:一、全封闭;二、室外空间与室内空间的相互渗透和转换,空间变化丰富;三、受天气影响少;四、购物方式多样化;五、提供了大量的雕塑小品、绿化设施。如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郊的南谷(northDale)购物中心。

3.3按空间形式分类

(1)平面步行街――这种步行商业

街形式比较多见,特点是方便购物;

(2)立体步行化步行街――特点是除底层可以直接进入外,二层平台同样可以进入商店,并且在二层平台提供休息环境;

(3)地下步行街――步行商业街设在地下,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这样既可以满足正常的交通要求,又满足了步行要求,并且购物不受天气影响,但同时也缺少了明媚的阳光与新鲜的空气。

3.4按建设模式分类

(1)更新传统步行商业街区:我国历史上有不少富有经营特色的步行商业街区,如上海豫园、北京大栅栏等。这些传统商业街区的改建在力图保留原有经营特色的同时使之具有时代精神。

(2)改造旧的商业交通综合性街道: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原有的许多商业街道变成了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在这些街道中车多、人多,限制机动车辆,拓宽人行道,架步行天桥和地下通道等措施,如早期的北京的王府井和上海南京路等。

(3)开辟新的步行商业街区:将商业街建成步行区,十分适用于居民的采购、散步和闲谈,大量的步行者可以形成生气勃勃的景象,体现商业的繁荣。许多城市都开辟了新的步行商业街区。如天津古文化街和南市服装街、北京琉璃厂等。

4结语

在未来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步行商业街的建设与改造将面临着严峻的形式,本文希望通过对步行商业街与城市设计的关系的分析说明其在城市生活中重要意义。并分析了步行商业街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对步行商业街的模式和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对未来步行商业街的建设或改造有所帮助。

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参考文献:

1李雄飞等人编著.国外城市中心商业区与步行街.天津人学出版社,1990:11

2李德华主编.城市规划原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75-381

天上的街市作者篇3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文化环境;公共环境设施;城市保护与规划

检索:.cn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832(2015)05-0077-03

HistoricalandCulturalBlockspublicenvironmentFacilitiesStatusempiricalResearchoftianjinFiveavenue

LiUZhuo1,LianGHao2(1.tianjinUniversityoftechnology,tianjin300384,China;2.tianji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tianjin300457,China)

abstract:Basedonthehistoricalblockcultureasthebreakthroughpoint,empiricalresearchandanalysisonthecurrentsituationofpublicenvironmentfacilitiesinhistoricalandculturalblocksoftianjinfiveavenue.Studyfoundthat:thevisitorsontianjinfiveavenueblocksofpublicenvironmentsatisfactionwasbasic"satisfactory",butthesatisfactionofareaacrossthestreetnoise,crowding,publicrestfacilities,toiletfacilities,telephonebooth,publictransport,self-servicefacilitiesandinfrastructureconditionisrelativelylow.articlesstudiedcurrentsituationofpublicenvironmentfacilitiesonfifthavenuehistoricalculturaldistrictfrommicroscopicintianjin,lookingforwardtoprovidereferencefortheprotectionofhistoricalculturalblocksandurbanplanning.

Keywords:historicalandculturalblocks;culturalenvironment;publicenvironmentalfacility;urbanconservationplan

internet:.cn

一、概述

(一)历史文化街区概念

“历史文化街区”,UrbanHistoricConservationareas。根据2008年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建筑街区”①。

(二)研究公共环境空间中历史文化街区现状的必要性

一座城市给公众带来的视觉,听觉,触觉等五感构成了人们脑海中的立体城市印象,在城市的公共空间环境中,基础设施的配置为人们的使用带来了便利,但是单属于各个城市特有的城市印象是由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中的城市历史印记构成并表现出来的。这座城市的历史印记表现在城市的各个细节,比如城市的一块承载着城市文脉的街区,亦或者是由各个不同氛围街区汇集的公共空间区域。这样的街区有着这个城市历经春风夏夜秋雨冬雪的时光走过的痕迹,有着这座城市的故事,历史给了这些街区单属于这座城市文化的沉淀。因此这样的街区是城市性格的表达地,这样的街区在当代社会更应该被合理的修缮适度的改良,将城市特有的意境美展现出来,更好的呈现给公众这座城市完全的美好的城市印象。

天津历史文化街区是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形成了包括法国、意大利、英国风格等国在内的浓郁的欧式以及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具有自己的风情特色。天津每处历史文化街区反映出各自的文化特性,其相关街区的产业主要也是以不同的人文资源为依托开展的。正因天津独特的双重文化环境风格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特有的艺术能量,既有着本土化市井感又有着西方古典艺术感。在天津的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环境设施的设计中将以上点作为设计的闪光点,中西的碰撞原本应该出现冲突的视觉感,却在天津这座城市中唯美的融合出的中西结合的独特美感。这样的特殊点是在现代设计中值得借鉴学习,并且保存这样的特质持续延续下去,作为对天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尊重。

(三)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概况

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坐落在天津市和平区成都道、马场道、西康路、马场道与南京路交口以西交汇的一块长方区域②。按照由南至北的顺序,把这一区域中的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长德道、重庆道、成都道等统称为“五大道”地区。五大道先前位于英国的租界内,所以这里的建筑都别具特色,汇聚着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国家各式风貌建筑230多幢,另外还有50多座名人名宅,是历史建筑的“万国建筑博览会”,形成了姿态万千的西式建筑群体景观,是近代名人故居,沉淀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天津五大道入选为第二届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

二、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特征性

(一)历史文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五大道地区原是天津城南一片坑洼,是英租界工部局先后修建而成。大理道、睦南道、常德道、重庆道、成都道在当时被命名为英国街名――大理道当时的名称叫新加坡路,睦南道当时名称为香港道,常德道当时名称为科伦坡道,重庆道当时名称为爱丁堡道,成都道当时名称为伦敦路③。从文化角度看,五大道作为我国是东西方文化冲交融的一个典型的载体,代表了天津文化的开放性,也是一个群英荟萃的建筑文化博物馆;从历史角度看,五大道不再是过时了的遗物,而渐渐成为了天津的一个城市标识,并有益于城市的发展。

(二)建筑文化

中式建筑有其特有的建筑韵味,西方建筑的大量出现,对中国数千年以来形成的建筑体系造成了猛烈对冲击。无论是建筑的材料结构上还是建筑的艺术形式上,以及建筑的施工机械与施工工艺上都产生了积极重要的影响。

五大道上最早出现对建筑是马场道121号小洋楼,一座典型的西班牙花园别墅,原为英侨学者达文士居住。在马场道上的还有原北疆博物院和工商学院,天津北疆博物院是我国较早出现对博物馆之一,迎面看上去为“工”字造型,为罗马建筑风格。工商学院为法国罗曼式建筑风格,该建筑物的外檐墙面为大块蘑菇石,曼塞尔式的瓦顶,圆形的大钟。④在五大道的睦南道上,有74幢风貌建筑,22处名人故居。其中睦南道20号为孙殿英旧宅,是一座西洋古典公馆,很是豪华气派。24号的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的小洋楼是中国近代外交家颜惠庆的旧居。28号是称为天津家“李善人”后代的李叔福旧居,是一座罗马柱廊意式公馆。50号是张学酩(张学良的二弟)旧居,是一座具有英国庭院别墅风格的建筑物。⑤

三、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的公共环境现状调查研究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从微观着手,主要研究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内目前公共环境的现状,期待能为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城市规划提供参考作用。

(一)研究方法

1.问卷设计和数据处理

根据本次调查和研究目的,决定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计算数据。课题组于2014年3月15~20日在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选取街区内的游客作为问卷调查对象,采用现场填写并回收的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165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56份,有效率为94.5%。

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被调查对象的个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五大道街区内历史文化环境各个部分的游客满意度;第三部分为街区内的公共环境设施各个部分的游客满意度。除了被调查对象的个人基本信息外,其他部分采用李克特五点尺度计分,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分别赋予5、4、3、2、1分。

2.随机抽取样本人口的统计变量解释

通过SpSS软件频率分析发现:在天津五大道的游客中,以天津市周边游客居多,占总人数的71.2%,性别以男性为主,占总人数的58.3%,年龄多处于40~60岁之间的年龄段占44.9%,受教育程度大部分为高中水平占35.3%,月平均收入为3000~5000元居多48.7%。

(二)调查数据研究分析

1.问卷信度分析

信度分析能够评测综合评价体系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研究采用Cronbach’salpha系数评价内在信度的高低⑥。正常情况下,如果Cronbach’salpha系数在0.9以上,研究者可以认为量表的内在信度较高;如果Cronbach’salpha系数在0.8和0.9之间,研究者可以认为内在信度是可以接受的。为了保障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对调查问卷分为两个部分进行可靠性检验,结果为:0.812和0.916,均大于0.8,可用于研究分析。

2.街区内历史文化环境的数据分析

本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统计和归纳有效问卷中统计游客对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内历史文化环境数据,并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游客对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历史文化氛围的评价为“比较满意”,说明有关部门对天津五大道街区历史风貌的保护情况良好。具体说来,游客对于历史建筑维护状况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建筑文化特色、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地域文化展示状况方面,这也是五大道作为天津著名旅游景点之一的魅力所在。周围景观、街区历史文化氛围、建筑色彩方面,游客满意度相比较而言稍差,数据分析结果指出了五大道街区未来的要着重关注的部分。

3.街区内公共环境设施的数据分析

通过统计软件,计算回收的有效问卷中游客对五大道街区内公共环境设施各单项的满意度的均值,结果显示:目前游客对五大道街区内公共环境设施“基本满意”。具体来看,游客对街区内的治安状况比较满意。其次游客对到达该历史文化街区的便利程度、街区内机动车流状况和街区内的环境卫生状况等方面基本满意,而对街区内噪音和拥挤程度、街区内公共休息设施状况、街区内的卫生间设施状况、街区周边的车辆停放状况、街区内电话亭、公交设施、自助设施等基础设施状况、街区内指示说明等满意度相对较差,这些方面有关管理单位需要加以完善和提升。

(三)总结分析

通过调研,总结分析如下:目前,从整体看,游客对天津五大道街区公共环境的满意度基本处于“比较满意”的水平,但并不表示天津五大道街区各方面都发展的很好,像五大道街区内公共环境设施建设和设施文化特征设计就急需进一步提升。其中,街区内噪音和拥挤程度、街区内公共休息设施状况、街区内的卫生间设施状况、街区周边的车辆停放状况、街区内电话亭、公交设施、自助设施等基础设施状况、街区内指示说明的满意度较低。天津五大道街区的公共环境设施应在保护街区整体风貌的基础上,更好的融入到建筑文化空间中,能体现出五大道的文化特征,提高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维护历史文化街区良好的整体形象。

四、结语

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街区是地方政府要大力关注的问题,保护和开发要在考虑到当地居民居住环境改善的基础之上,准确地利用不同的文化环境进行公共环境设施设计,来体现不同的环境文化特色,不能盲目照搬其它街区的规划设计模式。应该在保持自身发展优势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和完善历史街区到管理服务水平。本研究受调查问卷样本数量以及调查时间等的限制,文中研究结果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①李晨.“历史文化街区”相关概念的生成解读与辨析[J].规划师,2011,(4):100-103.

②李小娟,陈擎.天津“五大道”地区的空间文化[J].城市,2009,(3):72-74.

③崔薇,吴若峰.五大道,那个民国的下午[J].旅游,2009,(12):46-47.

④陈京玲,崔杰.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再现“钟楼”历史变迁[J].兰台世界:上旬,2009,(6):68.

天上的街市作者篇4

金铭勇:别人的城市

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和摄影结缘。在2010年8月以前,我是一个纯粹的生意人,没有跟文化圈、艺术圈的人打过交道。我所说的“生意人”就是社会上那些让人既羡慕又鄙视的物质比较发达、精神比较贫困的小老板,他们有一定的社会生存能力,喜欢用钱解决一些问题。在没有学习摄影之前,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跟宋刚明老师学摄影是因为一个朋友的极力劝说,开始也只是口头应付,到后来发现不好推辞了,就只好硬着头皮一起学。这也算将错就错,但很快,我对摄影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在摄影方面是一张白纸,没有错误认识的羁绊,老师怎么教我就怎么学。宋老师认为摄影的瞬间性与思想性是最重要的,街头摄影是我们的必修课,所以我一门心思整天在武汉的街头游荡。马格南的摄影家对我学习摄影和形成自己的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然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宋老师,从熟练操控相机,到勇敢走上街头拍摄,再到解构与组织画面,以至把自己的情绪与想法融入平常的街头拍摄中去,都离不开老师的指点。

其实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不外乎在这三个空间度过:家、工作的地方、街头。前两个空间都是封闭和半封闭的,需要特许才能进入。只有这街头,任何人可以随时进出。

街头摄影是最难的!平常的街头,平常得毫无征兆,完全没有艺术头绪,要把这毫无章法的街头拍得有意味,必须要有超强的发现能力和对相机的操控能力。看摄影史你会发现,许多世界顶尖的摄影师,如布列松、弗兰克、寇德卡、森山大道,都是拍街头的。

街头拍摄最大的魅力就在于你不知道今天能够拍到怎样的照片。我往往带着一定的目的出发,但是能拍到怎样的影像完全是靠运气,或者说是靠你的发现能力和画面的组织能力。街头是多彩的、混乱的。我初学摄影,没有足够好的色彩控制能力,把照片变成黑白画面是非常好的选择。黑白照片可以帮助作品摒弃掉干扰画面与主题的杂乱内容,使主题变得更加明确。

我认为街拍用单反相机显然不合适,因为单反相机会打扰拍摄者,并让拍摄者警觉,有时候甚至会造成别人的反感。我目前在用富士X100相机拍街头,它是一台35毫米的定焦相机,小巧、画质好是它的优点。没有用过胶片拍摄,因为街头的拍摄一定是大量的、长期的,如果用胶片相机拍摄,其费用一定会非常高。

我是比较勇敢的那一类街拍者,一般选择从正面拍摄,因为我比较关注画面中被拍摄者的表情。其实绝大部分被拍的人是友善的,当他注意到你的时候,你只要报以微笑,必要时用言语交流一下就行了。当然也会遇到极少数反感者,迅速离开不再纠缠是我在这时候的选择。

在街头,我带着相机信马由缰地乱撞,尽量保持单纯、平静的心绪,希望拍出自己印象中的武汉。通过镜头,我看到了过去被忽略的生活,对自己每天司空见惯的城市、城市里生活的人有了新的认识。镜头如同解剖刀,它把平常的街头割裂,串联成一幕幕人间悲喜剧。

我不是武汉人,在这里客居了五年。来自农村的我在城市没有归属感,虽然生活在武汉,但总觉得这是别人的城市。两年多来,我走遍了武汉的各个角落:有繁华的商业街区,也有历史上百年的小巷;有纸醉金迷的风月场所,也有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农民工聚集区;有速成的中央文化区,也有校园和莘莘学子;有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也有改变中国历史的辛亥革命旧址;有闻名遐迩的黄鹤楼,也有破败不堪的城市暗角……

我把街头拍摄当作一种学习、一种生活习惯,从不选择拍摄的地方,走到哪儿拍到哪儿。

李巧:拍摄城市的血肉与灵魂

如果从购买第一台相机算起,我开始摄影应该是在2009年底。那天丈夫送了我一台佳能50D作为生日礼物,鼓励我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和记录。我喜欢古老的东西,比如青铜器、瓷器、历史建筑等文物,因为它们有历史沉淀,给人温暖感。因此,我对摄影的喜爱是从记录开始的。那时我经常“泡”在湖北省博物馆,工作人员都认识我了。我还寻找过武汉的一百多处历史建筑,一一拍下,并穷根问底地要知晓建筑的前生今世。那时我还是从自身爱好出发,拍的东西也很简单。

去年10月,我又想添置镜头了。一位朋友说你总在买镜头,镜头在改变,画面的结构却没变,总隔着一层想说又不知如何去说、说不出来的东西,不如去拜师好好学学摄影,体会一下摄影的真意。一句话点醒了我。我庆幸和摄影家宋刚明老师在同一个城市,拜师学艺很快就找到人了。

起初我是不习惯街头摄影的,有一点胆怯,担心打扰了对方,也怕遭到对方言语不逊的拒绝,更是茫然不知该如何去拍,拍什么。但后来我意识到街头就像人生的舞台,各种精彩皆在此纷扬上演,没有一个角色是重复的,演员们都倾情投入。拍摄一段时间后,就爱上了街头摄影的感觉,几天不去拍摄就手痒,出门不带相机就觉得缺了什么。生活在武汉30多年了,我热爱武汉,在了解它的历史和建筑的同时,想用相机来表达对武汉人的热爱。历史如同城市的基因,建筑仿佛城市的衣衫,人是城市的血肉与灵魂。

天上的街市作者篇5

关键词:传统文化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7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十八街麻花”的起源

在上世纪初叶,天津东楼一带,有个名叫刘老八的人,为了生计,开了一家麻花铺。刘老八是个精明的生意人,为了他的铺子能站稳一方,在麻花的配料、工艺、口感与外形上颇费了一番心思,经过多年的摸索劳作,他炸的麻花风味独特、香甜酥脆,且甜而不腻、久放不绵。因此,他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名声日大,以至天津城无人不知。这个麻花铺地处东楼十八街,所以人们叫它“十八街麻花”。

在民间,人们称誉十八街麻花为天津三绝食品之首,风光至今近百年。如今十八街麻花的传人保留了传统麻花的风味与特色,并将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店做成了我国知名的食品大企业――天津市桂发祥麻花饮食集团有限公司。

二、“十八街麻花”的营销现状分析

(一)在产品策略上,桂发祥推出新品种,改进包装,满足消费者各种需求

1、“十八街麻花”在坚持传统风味的基础上,先后研制出多种规格的麻花品种,加速了产品结构的整合,改造传统麻花成为4大系列50余个品种的系列化、礼品化产品,以及中西糕点、休闲食品、节令食品上百个品种,形成了“经营一代、研制一代、储存一代”的产品格局,多支点的产品支撑体系牢固了企业的根基。

2、“十八街麻花”是传统的礼品化食品,如何将这一优势发展到最大极限,为了将十八街麻花的礼品味做足,他们首先改进包装,提升档次。在包装外观上,一方面以极具传统和民族风格的古牌坊造型来突出传统主题,展示了品牌的历史。另一方面注入时尚化的设计元素来迎合现代人的需求。人性化、礼品化、精美典雅的包装为桂发祥赢得了市场的主动权。

(二)采用了重新定位策略

“十八街麻花”是传统的市民食品,讲究的是价廉物美,朴素实惠。而现代人的消费观追求的是时尚、是感觉、是档次、是情调。桂发祥的老产品满足不了消费者的这些要求,也就无法进入主流市场,只能在市场的边缘徘徊。桂发祥只有跳出旧的格局,调整企业定位,才能赢得市场。于是,桂发祥重新定位为满足现代人感观、口味,突出传统风格和文化品位的城市休闲食品。

(三)借助多种渠道,打造天津地方特色食品

桂发祥借助天津最大的商务商贸洽谈活动――天交会的影响力,推广品牌与城市之间的天然联系,并且与铁路、民航部门合作,把十八街麻花打入火车站、机场的食品销售部门,把产品作为列车专供食品和飞机配餐,就像从墨西哥飞往世界各地的客机上乘客总能品尝到美味的玉米饼一样,在外地客人的眼中,麻花成了天津食品的形象代言。

(四)拓展销售渠道,实现中华传统小吃大众化

在“十八街麻花”的销售体系中,设立直营店一直都是桂发祥抢占产品销售制高点的有力保障。据了解,该企业近年相继在市内商业繁华地区和窗口地带创建了26家直营店和400余个销售网络。并将陆续在滨海新区、环成四区以及武清、宝坻、静海、宁河、蓟县的两区三县开设桂发祥直营店或旗舰店。在立足津门的基础上,桂发祥的触角已伸向了全国,全国销售网点多达1000余个。不仅如此,桂发祥的产品现已出口欧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和地区,逐步开创出“在国内有市场,在国外有影响”的销售局面。

三、“十八街麻花”营销策略建议

(一)保持传统特色,加强品牌保护,实施文化再造。

老字号品牌是一笔无形资产,它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企业要有强烈的品牌保护意识善于利用有关法律法规来保护商标、品牌与秘方等知识产权。同时要注重吸纳新时代因素,重塑老字号的企业文化。如同仁堂借助电视剧《大宅门》和《大清药王》,讲述同仁堂百年传奇故事,清晰地向观众传递了同仁堂的品牌故事和“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企业价值观,增强了消费者对同仁堂品牌的认同与忠诚。“十八街麻花”也可广泛地采用影视、戏剧、图书等多种形式的文化传播渠道,充分宣传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理念,通过各载体的多次传播将其移植给广大受众。

(二)坚守“诚信”,提高“老字号”品牌的“含金”量。

诚信是奠定品牌营销的基础,也是决定一个品牌能否赢得市场的重要砝码。“诚信”是“老字号”维系“百年老店”不衰的力量源泉。桂发祥可采取市区范围内免费送货,7日内无理由退换货,质量不满意随时退货等消费者保障体系来加强消费者的信赖和忠诚度,提高品牌含金量。

(三)搞活定价机制,根据产品的不同采取梯度定价策略。

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价格需求,“十八街麻花”应在定价机制上主动创新,在推出不同产品的同时,对产品进行梯度定价,让更多的消费者都能买到或消费得起老字号。目前,“十八街麻花”主要抓住传统食品的喜好者,而忽略了追求新鲜事物的新兴一族,因此“十八街麻花”必须给自己加入新元素,以不同年龄人群的生活轨迹为参考,进行一些非常态的营销。

(四)在现有抓住展会营销的策略基础上,进一步做好节日营销。

历史上,中国传统文化曾因为被认为是封建落后的东西而被大家忽视,但随着中国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关注,与中国历史相关的传统产业和文化产品近来又开始被重视。很多传统习俗得以重兴,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节日和它们背后的传统习俗。节日是传统文化传递的最好时期,因此,十八街麻花可以将节日作为营销的契机,在重大节日期间推出独具特色的节日礼盒和老字号外卖,让广大顾客提着老字号特色十足的礼盒走亲访友,引领百姓的“时尚消费”。

(五)结合旅游资源促进老字号的传播与发展,可加强旅游营销。

天上的街市作者篇6

关键词:汉正街、批发市场、swot分析

0引言

汉正街是一条有着悠久历史的商业名街,500年前这里就呈现“十里帆墙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的景观;汉正街又是一条引领开放风气之先的改革名街,1979年汉正街人冲破传统计划体制的束缚,恢复开放市场,赢得了“天下第一街的美誉。然而,一段时期以来受新型流通业态和区域性地方市场不断兴起的影响,再加上自身的经营模式跟不上时代需求,汉正街陷入了停止不前的困境之中,位居全国市场十强之后[1]。在面临诸多不利的同时,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为汉正街的复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因此汉正街批发市场认清自己,应该克服难题,抓住机遇实现复兴。

1汉正街复兴的必要性

自从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教授提出:“流通已经从未端产业转变为先导产业”的论断后,“流通先导”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流通问题也得到空前的重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已确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总体方针,流通先导正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可以预见,流通先导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作用,将随着现代流通业的发展,其力度将不断增加。因此,充分重视现代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在国民经济规划中优先发展现代流通业,已变得越来越重要。汉正街作为全国举足轻重的批发市场,其命运与我国流通产业的前景紧密相关。

不管是从流通产业的角度还是中部崛起的角度,在汉正街复兴论坛上不少学者和专家对振兴汉正街批发市场的积极呼吁就充分说明这个问题的重要性。那么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汉正街的现实情况便变得尤为必要。

2swot分析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汉正街目前的状况,笔者引入安德鲁斯的swot分析模型。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安德鲁斯1971年在《公司战略概念》中提出的,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从整体上看,swot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第二部分为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要避开的东西,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根据这个分析,可以将问题按轻重缓急分类,明确哪些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哪些是可以稍微拖后一点儿的事情,哪些属于战略目标上的障碍,哪些属于战术上的问题,并将这些研究对象列举出来,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从而有利于领导者和管理者做出较正确的决策和规划。通过构造swot矩阵之后,笔者根据这一框架对汉正街进行详细的swot分析:

s(优势)w(劣势):

(1)汉正街拥有作为集散地的区位优势;

(2)汉正街有着深厚的商业文化积淀。

①商业业态混乱,市场拥挤;

②总体布局和商业管理粗放,缺乏经验;

③交易结算方式落伍;

④汉正街批发市场完善的商品产销基地除服装类之外,其他基本“空白”。

o(机会)t(危机):

(1)产业集群与流通业的互动初显规模;

(2)在政府的积极支持下,广大学者和专家以及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汉正街市场的复兴建设。

(3)国外批发企业的进入对汉正街乃至我国批发业构成严重威胁;

(4)生产厂商和现代连锁零售业分别从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对汉正街批发业形成挤压之势。

(一)sw分析。

在内在因素方面,汉正街不仅拥有作为集散地的区位优势,还有着深厚的商业文化积淀。同时,汉正街也存在着总体布局和商业管理粗放,缺乏经验等劣势。

首先,汉正街拥有作为集散地的区位优势。位居武汉的汉正街有着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日趋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发展现代物流,要有便利、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作为保证。近年来,武汉还充分利用“九省通衢”的天然优势,建成了较为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极具水、陆、空“多式联运”的优势。

其次,汉正街有着深厚的商业文化积淀。汉正街起源于16世纪明成化年间,由古“汉口正街”逐渐演化而来。500多年前,苏商逆江上溯,川贾顺水下流,行至汉口,泊船汉江,上岸歇息。与当地栖居者交融通商,沿河成基,依河而市,形成街道,称为汉口正街。明末清初,汉正街成为烟草、纸张、粮食、药材集散地,因此,汉口也成为当时全国四大名镇之一。历经500余年,汉正街发展了“汉派”商业文化,成为“导财运货,贸迁有无”的水路商埠,市场上“万商云集,商品争流”。500多年前便呈现出“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霄明”的商贸景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汉正街凭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浓厚的商业沉淀,发挥着“引南接北,承东启西”的商贸枢纽功能,因其走在了改革开放的前面,它的草根民营经营模式,引领我国小商品市场发展的风气,被当时的国家领导人誉为“天下第一街”。

同时汉正街也存在着总体布局和商业管理粗放,缺乏经验等劣势。第一,商居混杂日益严重,市场拥挤。一走进汉正街批发市场,感觉最明显的是设施较为简陋、空间狭窄,摊位既是销售现场又是仓库,每个摊位,除留下少许的供摊主和购买者活动的空间外,从地面到天花板都堆满了货物。其原因是租金昂贵,摊主必须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这种状况至少会造成四种结果:一是影响了市容与店容。在买方市场下,消费者对购物环境很看重,不好的市容、店容会影响购买者的心情减弱了购买者的购买兴趣,减少了购买者的购买次数,最终减少了店主的销售量。二是增大了货物损失的可能性。因为店铺设施简陋,容易造成货物的损耗,再加上空间十分拥挤,从地板到天花板堆满了商品,一方面增大了货物由于挤压而损坏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给摊主提取货物带来了诸多不便。三是增大了运输成本。由于摊位面积有限,摊主储存货物的量有限,那么每次运输的货物量也有限,摊主损失了大批量运输的经济性。四是增加了摊主的缺货损失。由于储存货物有限,而销售又有不确定性,一旦发生货物短缺,在今天的买方市场下,购买者很可能会收回他的购买请求,那么摊主就损失了本应获得的这次销售的利润,也可能包括缺货对未来销售造成的消极影响;第二,市场上各种质量档次的商品鱼目混杂。市场上有来自全国各地、众多厂家的产品,产品规格、品种繁多,令人目不暇接。各种产品都可以上市场,没有把住质量关,并且也没有根据产品的质量分类管理,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造成了可乘之机,于是假冒伪劣产品混杂其中,以劣充优现象也时有发生,这无形当中就增大了市场的交易成本,极大地减少了市场交易量;第三,交易结算方式落伍。批发市场实行比较原始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购买者只能用现金购买。尽管为了方便顾客,金融系统在市场内设立了许多网点,使市场内的储蓄所、信用社多达48家,这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顾客,但还是无法根除现金支付方式的种种弊端。第四,汉正街批发市场完善的商品产销基地除服装类之外,其他基本“空白”。并且,仅仅是服装市场的生产者也有6000多家(2006年3月之前)采取原始的小作坊生产。汉正街批发市场的商品没有自身的生产基地就只能依托其他市场,这在无形之中削减了批发业的利润。此外,“汉派”品牌的缺失也不利于汉正街市场的拓展。

(二)ot分析。

在外在因素方面,汉正街复兴处于产业集群与流通业的互动初显规模和政府的积极支持下,广大学者和专家以及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汉正街建设的机遇,同时又肩负着“三座大山”的压力。

在机遇方面,首先,湖北省内产业集群与专业批发市场的互动初显规模,带动了汉正街二级批发市场的发展。湖北省产业集群优势初步显现,尽管规模较小,但发展势头强劲。如随州三里岗的香菇加工、罗田凤山的板栗加工、武穴花桥的木螺钉、蔡甸索河的制锅、应城长江埠的精细化工等等。这些企业发展都针对特定的市场,生产某一种类的产品,产业特色鲜明,并且和专业市场形成了一定的互动,其中又很多都是汉正街的二级批发市场。这些二级批发市场的发展给汉正街的商品结构转性和市场定位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其次,中央政府中部崛起的提出,以及武汉市政府建设汉正街商贸旅游区的决心为汉正街的复兴提供了宝贵的机会。为了彻底改善现状,市、区政府决定实施汉正街“二次创业”,开发建设汉正街商贸旅游区。按照有关方面规划,至2010年,1.67平方公里的汉正街市场将以利济南路为界分成“多福”与“武胜”两大板块,并形成“多福南路”、“宝庆正街”和“友谊南路”三个经济圈,构建集购物、旅游、文化休闲为一体的特色商贸旅游区。同时在政府的积极支持下,广大学者和专家以及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汉正街市场的复兴建设,基本上形成了一股推动汉正街复兴的合力。

在面临的外部威胁方面,汉正街肩负着“三座大山”的压力。首先,国外批发企业的进入对汉正街乃至我国批发业构成严重威胁。外资批发企业既有现代批发管理技术,又有实力建设批发物流和商品配送中心,在批发领域的竞争中会占有相当明显的优势。根据协议,我国将逐步允许外商投资的生产企业建立法人销售机构,在国内从事批发业务,并提供相应的售后服务,即允许外商拥有商品的分销权。以前,外资企业产品的批发销售活动多数必须委托国内企业,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外资企业一旦拥有了分销权,就能够利用自己的销售渠道,把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整个分销过程变成一个高效的有机体。这对国内批发企业将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其次,生产厂商和现代连锁零售业分别从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对批发业形成挤压之势。第一,零售市场的发展有力地冲击了批发业。加入wto后,我国零售市场开放的程度已经比较高。自1992年实行对外开放合资试点以来,国务院正式审批以及各地方政府自行批准的合资零售企业已近300家,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商业定的试点范围。在外资零售企业的强力冲击之下,本土零售企业势必要做出积极的反抗和调整,竞争的结果只能是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从价格上讲,超市可以把日常生活用品做到价格最低(上海零售商场产品的92%是由制造商而不是批发商提供的);从营业面积上看,大卖场能发展到7000~12000平方米。这么一来,留给传统批发商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小了。

不仅如此,零售业还开始了向传统批发业的渗透。国外大型连锁零售企业不仅介入了零售领域,由于其庞大的采购配送体系具备了一定的批发功能,势必也将占领一部分批发市场份额。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使得外资批发、零售和生产企业有了更大的市场拓展空间。这些都挤压了传统批发业的地盘,使其市场领域越来越小。更令人担心的是生产商也会步此后尘抛弃批发商而通过第三方配送公司来分销产品。随着中国消费品制造业的整合(将为直接分销创造出足够的规模)以及全国高速公路系统的改善,预计越来越多的直接分销会取代批发商到2006年,直接分销在产品流通中所占的比例将从目前的14%上升到26%。

3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汉正街在内外优劣以及机遇和威胁对比上基本是喜忧参半,形势不容乐观。在战略选择上,汉正街在近期应以防御战略为主,保持相应的市场份额[3]。同时作为汉正街的管理部门应该研究长期发展战略,在低谷之中孕育新的增长型战略。相信随着各方面对汉正街的逐步重视,汉正街势必会实现升级,为我国批发市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张之杰、周天助、彭显伦:麦肯锡:中国批发市场变脸[j]。中国批发市场2005(04)。

天上的街市作者篇7

街魂

文/金宏达

(1)街有魂。

(2)常常,我踯躅住所外面的街头,许久许久,仿佛是有为而为,这为,想来便是觅求街魂。

(3)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刚到北京城,有一天,秋高而蓝,去北大访友,车过学院路,望见窗外,一排峻拔笔立的白杨树,直耸晴空,林荫带很宽,北航、地院、北医、钢院,一所所高校,就像隐在林子深处。鬼使神差般地,我竟提前下了车,在那里漫步了一段。只见凋黄的叶片,随微风飘落到地面,空气中似确有一种名之为“秋气”的成分,爽且近寒,我的脑中忽地跳出“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句子,不由得生出莫名的怅惘之感,久久驱之不去。多少年,我都忘不了这一刻,也有几回,同一季节,又中魅似地徜徉于斯地,试图拾起这种感觉。后来,我就想,窈窈冥冥,流于无形,忽有所触,易于兴起一点人文情思者,那大概就是所谓的街魂罢。

(4)尔后却无多少平静时光,“破四旧”的风暴卷来,使得许多地方一片狼藉。我离开北京一段时间,有个冬天的夜晚,从外地回来,乘电车经过景山东街,街道黑越越,门墙、屋宇、树木影影绰绰,像是历史剧的一道巨幅布景。此时,街上少有行人,车到站了,一个眸子黑亮的姑娘,戴上大口罩,系紧棉大衣的纽扣,搀扶一个老妇人,向车门口移动,前面正有一盲者,在摸索着缓缓下车,姑娘便静静地等,大家都静静地等,仿佛举行一个仪式,有一种乱世中泰然自若的气度。直到盲者落了地,母女俩方下车,而后,朝旁边一条胡同慢步走去。我目送他们相互偎依的背影,忽然心中又起一种触动,觉得在这个天寒欲雪的时刻,周遭升起一种温暖,在如层层涟漪漾开。

(5)诚然,城市的精魂,并不一定活在故事和意义中,它也许就在空气中,在线条里,在模模糊糊的影像间,一旦遭遇,我们还是会觉得似曾相识。

(6)我现在住的地方,是原先京郊大屯乡的一块田地,或许种过麦粟,或许种过菜蔬,也无需查考了,像有一根魔杖指点,不知不觉间,这里便跃现出一片街区。居于此地多年,不能不悲哀地感到,我的感觉是如此钝化了,其明证之一,便是再也很难邂逅所谓的街魂。

(7)街魂或许还是有的吧,不过,这种事,难道可以去问把车停上人行道,拔掉钥匙,即匆匆离去的人么?还是可以去问头发染着各种奇异色彩,正在店前集体做操的美发店员工?抑或是穿着笔挺西服,株守在如家酒店门口,兜售所称“开完会带不走了”的茶叶的卖家?曾经有一次,我差一点问了,那是看见有一位僧人打扮的中年人,笑吟吟地迎面走来,停下,合十胸前,随即从肩背的布袋中拿出一个小红包来,说道:“这是我寺高僧开过光的,你要么?”我从怔忡中回过神来,摇摇头,眼睛却不离开他的那身打扮,我想问:“你念经礼佛的出家人,可知道街魂么?”话未出口,只见他不愿耽误时间,也毫无沮丧之色,依旧笑吟吟地离去了。

(8)由此我对于街魂的拾得,几近悲观。

(9)我也曾深刻反省自己对城市化的过度、对物质文明的高企是否存有几许反感,是否在用街魂失落的命题涂抹出某种现实批判的色彩,也告诫自己更不可以先到者的身份,拒绝潮水般后来者涌入这个城市,以求保持城市环境的安详与温馨。但是,我还是执着地想,悠悠街魂与其他可以无关,它只是人们居住的局部之地不可或缺的东西。

(10)前不久,要迎接一个什么检查评比,街面上的一些经营饮食的小商铺均被告知要停业,街角上的卖菜的,修自行车的,也都在“回避”之列。修自行车的那个老汉我认识,他大概应属于此地已经很少的原住民,早先务农,后来又进过工厂,退休后,就在这里摆一个自行车修理摊,为人很爽气,有几次都是替我看了看自诉的毛病所在,告诉我不必换件,不要多花钱,不像有些店家搞“补锅法”,千方百计钓顾客的钱。他的打气筒也是随地放,用后付钱可,不付钱亦可。无活儿时,他就地与人下象棋,“楚河汉界”,金戈铁马,厮杀得热火朝天,犹如这里是一处古战场,还能容得他们权且挥霍血性儿郎的一时想象。我有时也会站在一边默默地看,不想这一次奉令停业时间颇长,走到此处只见空荡荡的,如被秋风扫净一般,顿时就有一种“莫然无魂”之感。

(11)这才想到,莫非是他和他的街头棋友们,还沾着我之所谓的街魂吧。

[阅读指引]

街魂即城市的精魂

——《街魂》整体理解

文章以觅求街魂为线索,叙述了与“街魂”有关的人事,抒发了在高度物质文明了的现代生活中街魂难觅的感叹,如何理解“街魂”是理解作者情感和文章主旨的关键。

作者写自己初来北京乘车路过学院,见凋黄的叶片随微风飘落到地面,顿感爽且近寒,不由得生出莫名的怅惘之感,久久驱之不去。紧接着写道:“后来,我就想,窈窈冥冥,流于无形,忽有所触,易于兴起一点人文情思者,那大概就是所谓的街魂罢。”这就是说,街魂是街头发生的能够引发行人人文情思的某种东西,它是无形的,却能触发人的美好情思。

街魂不只体现在自然或人造的“风景”上,一切具有人文精神的“故事”也都是街魂的体现。准备下车的母女,互相搀扶着静静地为盲人让道,其情其景,暖人身心,这是“街魂”;修车老人,不谙“补锅法”,不钓顾客的钱,无活干时,与人在“楚河汉界”里厮杀,挥霍血性儿郎的一时想象,这也是“街魂”。总之,街魂是城市的精魂,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再现。它可以活在故事和意义里,可以活在空气和线条里,活在模模糊糊的影像里,一旦遭遇,我们还是会觉得似曾相识,倍感温暖和亲切。

可是,中国社会经济在发展,人的精神却在萎缩,城市在膨胀,“街魂”却日见其稀。许多人把车停上人行道上,拔掉钥匙即匆匆离去,这些追求快节奏的人们无暇领略“街魂”;头发染着各种奇异色彩,正在店前集体做操,这些以怪为美的新潮人物不懂何为“街魂”;穿着西装,株守在如家酒店门口,借口“开完会带不走了”,乘机兜售茶叶的商贩,精明有余,纯朴不足,其言其行,与“街魂”格格不入;而或真或假、亦真亦假的出家人兜售什么高僧开光过的物件,那是对佛教的亵渎,更无“街魂”可言。面对此情此景,作者一方面深深地检讨自己,是不是对城市化的过度、对物质文明的高企存有几许反感,是否在用街魂失落的命题涂抹出某种现实批判的色彩,是不是在以先到者的身份拒绝潮水般后来者涌入这个城市,以求保持城市环境的安详与温馨;另一方面又坚定地认为,悠悠街魂与其他可以无关,它只是人们居住的局部之地不可或缺的东西。

精神和物质的关系一直是哲学所纠缠不清的命题。在极左的年代,崇尚精神,贬抑物质,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历史终于翻开新的一页,我们正处于一个宽容的时代,一个奋发的时代,求生存,图发展,各显神通,壮大自己,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那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就是明证。但是,物质文明从来就不能避开精神文明而单独前行。城市建设要有规模,更要有精神。城市精神亦即“街魂”,它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理理想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是一种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我们在从事城市化建设的时候,切切不可丢了城市精神——街魂!

细针密线步步为营

——《街魂》细部揣摩

一、领起全文(1—2段)

“街有魂”简洁明了,直击标题。有生命的人方才有魂,没有生命的街何以有魂?只说有魂,先不作阐述和说明,颇有悬念作用,引你非读下去不可。

“常常”,单音节的一个“常”字不够味,非用叠词不足以突出频率之高;“常常”乃状语,本应在主语“我”之后,谓语“踯躅”之前,特意将其置于主语之前,以作强调。“许久”连用,与“常常”相照应,以突出寻觅街魂的痴迷。

“有为而为”,有所作为而这样做,用一“为”字,在平实的语体文中偶然夹入一文言字眼,行文简洁,且增加了庄重感。“有为而为”前置“仿佛”,突出行为的不经意性,而“常常”不经意,“许久许久”地不经意,“不经意”就成了一种下意识的活动,这就足以显示寻觅街魂的顽强和痴迷了。

而如此执着痴迷地寻觅街魂,暗示作者曾经被街魂深深感动过,也暗示现实中街魂的稀有和难觅。有了这短短两行文字,“街魂”之于“我”的故事便将如渠水汩汩流出了。

二、初识街魂(第3段)

有了一、二两段的渲染,文章便自然进入有关“街魂”的回忆。

事情起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刚到北京的一次乘车所见:“峻拔笔立的白杨树,直耸晴空,林荫带很宽,北航、地院、北医、钢院,一所所高校,就像隐在林子深处。”一耸一隐,简单几笔勾勒了一幅极有特色的图画:绿杨婆娑,屋舍隐映,色彩鲜明,动静搭配,大有深山藏古寺的意境。正是这如诗如画的景致才使作者“鬼使神差般地”提前下车,正是这次提前下车才有了“街魂”的独特发现。“鬼使神差般地”,状语前置,再次打破句子的常规秩序,突出街景的美丽。所谓鬼使神差者,鬼未使,神未差,景色极美之故也。

下车漫步,见叶片凋黄、随微风落地而心生感触,先是觉得空气里有“秋气”的成分,“爽且近寒”,进而想到“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句子,再生出莫名的怅惘之感,久久驱之不去,真挚、细腻且极有层次地展现了情感产生和深化的过程。接下来用一句话概括后来自己同一个季节的“旧地重游”,用以说明这一次感受的“刻骨铭心”。

究竟是什么让自己产生如此的感触并且如此难以忘怀呢?在经过一段细腻的描写之后,作者终于揭示了令人感触之物不是别的,正是街魂:我就想,窈窈冥冥,流于无形,忽有所触,易于兴起一点人文情思者,那大概就是所谓的街魂罢。作者告诉我们,所谓街魂,就是发生在城市街头的能够引发人文情思的某种客观存在,它让人悲悯,让人动情,让人心生美善。

三、再识街魂(4—5段)

文章4、5两段换一个角度继续写“街魂”。

第4段首句交代时代背景,故事发生在中“破四旧”时期,“一片狼藉”写出了城市的荒凉和萧条。接下来一对母女为盲人让道的故事。“我”外地回京,时间是冬天的夜晚,地点在景山东街,“街道黑越越,门墙、屋宇、树木影影绰绰,像是历史剧的一道巨幅布景”。如此时刻,如此景象,即使说不上“凄凉”,至少也不会给人半点暖意,作者这样用笔,是在为人物出场铺设衬托之笔,环境越是“凄凉”,人物在“凄凉”环境中的“善举”才越发显出光辉。

在经过这样精心安排之后,终于让人物出场:“一个眸子黑亮的姑娘,戴上大口罩,系紧棉大衣的纽扣,搀扶一个老妇人,向车门口移动,前面正有一盲者,在摸索着缓缓下车,姑娘便静静地等,大家都静静地等,仿佛举行一个仪式,有一种乱世中泰然自若的气度。”眸子黑亮突出姑娘的神采;戴上大口罩,系紧棉大衣的纽扣,既展示了姑娘的朴实,又紧扣冬天的夜晚,突出寒冷;而搀扶一个老妇人,则显示她同样需要得到人们的照顾。但是这个同样需要赶紧回到温暖家中、同样需要得到同车人照顾的姑娘在遇到盲者摸索着缓缓下车的时候,她便静静地等,大家也便静静地等。这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举动,甚至连半句语言也没有,但我们从一个“等”字里看到了对生命的尊重,看到了心灵里的虔诚。

第5段揭示街魂的外延之广。“等”盲者下车这样的故事固然是街魂的体现,但街魂并不限于故事和意义,“它也许就在空气中,在线条里,在模模糊糊的影像间,一旦遭遇,我们还是会觉得似曾相识。”这是对本层的小结,又是对前文的照应,即点明学院路所见秋景也在街魂的范畴之内。

四、难觅街魂(6—8段)

第6—8段写在改革开放、经济飞跃发展的今天却街魂难觅。

在第6段里,“或许种过麦粟,或许种过菜蔬”,以猜想写自己居处的“历史”,“像有一根魔杖指点,不知不觉间,这里便跃现出一片街区”,通过新鲜贴切的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建设速度之快。然后写自己感觉的钝化,居住在现代化的小区而感觉不到街魂的存在,此句明写自己感觉钝化,实写现实中街魂难觅,言在此而意在彼。

第7段通过四个镜头具体展现街魂缺失。把车停上人行道,拔掉钥匙,即匆匆离去,这样的人忙于生计,给人疲于奔命之感。头发染着各种奇异色彩,在店前集体做操,美发店的员工以奇为美,以怪为美,这些原本创造美的人们却在糟蹋美。穿着笔挺西服,株守在如家酒店门口,口称,“开完会带不走了”,向人们兜售茶叶,如此的商贩,精明有余,纯朴不足,令人恶心。僧人打扮,合十胸前,笑吟吟地向人推销高僧开光物,连最虔诚最淡定的僧人奔走在全民经商的大潮里。四幅生活写真,多方位地展示了当代人灵魂缺失的“真容”,街头活动的人失去了真正的灵魂,你还能感觉得到“街魂”吗?所以第8段不由得发出感慨:“由此我对于街魂的拾得,几近悲观。”句短而独立成段,使街魂难觅的感叹格外醒目和突出。

四幅街头写真在写法上也颇有讲究。前三幅采用反问句式,抓住动作神态,加以简要的勾勒,生动传神。后一幅则展开正面描写:写他的年龄——中年人;写他的装束——僧人打扮;写他的动作——双手合十;写他的语言——“这是我寺高僧开过光的,你要么”;写他的神情——笑吟吟,毫无沮丧之色,依旧笑吟吟。不仅如此,不用“我”的“怔怔”反衬,正面描写,反面衬托,在“我”的“怔怔”里僧人或假僧人的形象越发鲜明。

五、偶现街魂(9—11段)

第9段为一个转折句群。作者先用一个长句对“街魂难觅”的感叹进行反思:自己的这种感叹是不是出于对城市化的过度、对物质文明的高企的反感?是不是在借街魂失落来批批判某种社会现实?自己是不是在以先到者的身份拒绝潮水般后来者涌入这个城市?可以说,这样的反思是相当深刻的,绝无敷衍。在进行了这样的反思之后,再用一个转折句,坚定地表明的态度,郑重地肯定了对“街魂难觅”的感叹:“我还是执着地想,悠悠街魂与其他可以无关,它只是人们居住的局部之地不可或缺的东西。”这就是说,作者不满“街魂难觅”,不是出于对现代化的抵触,不是出于对社会的某种批判,也不是为保持城市环境的安详与温馨而拒绝人们潮水般涌入城市,而是因为“人们居住的局部之地”少了一些“不可或缺的东西”。所为局部之地,不是指城市的整体建筑,而是在整体建筑之中的某些具体场合;所谓“不可或缺的东西”,就是指前文所让人悲悯、让人动情、让人心生美善的人和物。

第10段和第11段写清街中被“回避”的修自行车老汉。“我”自诉车的毛病所在,他告诉“我”不必换件,不要多花钱,就这一点,自然会让敏感的作者心生感叹。而且,老汉修车之余,还就地和他人下象棋,“挥霍血性儿郎的一时想象”,作者从这位平凡至极的小人物身上看出了古道热肠,看出“街魂”之所在。

在感叹“街魂难觅”之后为什么要写修车老汉,这似乎有否定“难觅”之嫌。首先,说街魂难觅不等于说街魂绝灭;更为重要的是,修车老汉在“清街”之列,长时间的停业,“只见空荡荡的,如被秋风扫净一般”,写修车老汉归根到底还是为了写“街魂难觅”,这正是一种以有显无的写法吧。

匠心独运技高一筹

——《街魂》艺术特色赏析

一、整体布局,以有写无

经济在发展,人的精神却在萎缩,城市在膨胀,“街魂”却日见其稀,文章旨在感叹城市精神的丢失。要表达这样的主题,一般作者可能采用“直来直道”的方法,即入题以后,迅速描写“街魂”失落的种种情形,彰显其旨。而本文却先用三分之一以上的篇幅来描绘六十年代初和中两次相遇“街魂”的情景,中间用不足三分之一的篇幅直接叙写“街魂”失落,最后再写修车老汉和他的街头棋友们所表现出来的“街魂”。要写“街魂”之无,却从“有”写起,中间略写“街魂”之“无”,最后再回到“街魂”之“有”上,这种布局乍看起来似乎背离主旨,详略不当,实质作者是颇有用心的。前面浓墨重彩写往日之“街魂”,不只是用来对比今日“街魂”之缺失,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我们感知“街魂”,认识“街魂”的美好,为下文写“街魂”失落作情感铺垫。至于最后写修车老人所体现的“街魂”,那实际也是在以有写无:就连那一点“街魂”也被停业整顿“回避”掉了,可见“街魂”是多么的难觅。文章就是这样从有写起,以有写无,突出了街魂难觅的感叹。

二、人物刻画,绘形绘神

本文描绘的人物形象达六个之多,有夜晚静等盲者下车的姑娘,有行色匆匆、忙于赶路的年轻人,有打扮怪异、追求奇特的理性店店员,有精明有余、纯朴不足的茶叶兜售,有推销什么开光物的或真或假的僧人,有街头修自行车的老汉。对这些人物的描写,或者一两句话,或者三五句话,虽为简笔勾勒,但都很传神。

我们先看对静等盲者下车的姑娘的描写:肖像——眸子黑亮的;穿戴——戴上大口罩,系紧棉大衣的纽扣;动作——搀扶一个老妇人,向车门口移动;神情——静静地等,仿佛举行一个仪式,有一种乱世中泰然自若的气度。了了几笔,绘形给神,一个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心灵里注满虔诚的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了。

再看下面几句话:“街魂或许还是有的吧,不过,这种事,难道可以去问把车停上人行道,拔掉钥匙,即匆匆离去的人么?还是可以去问头发染着各种奇异色彩,正在店前集体做操的美发店员工?抑或是穿着笔挺西服,株守在如家酒店门口,兜售所称‘开完会带不走了’的茶叶的卖家?”一个长句,或动作描写,或肖像描写,或神情描写,或语言描写,三句话总共114个字,刻画了三个人物形象,或行色匆匆,或以怪为美,或精明有余、诚信不足,无不性格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衬托对比,手法多变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对比”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人物、事物或同一人物、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比较,起到强调的作用。衬托和对比是散文写作中经常运用的手法,本文衬托对比手法运用得也恰到好处。

首先看衬托。在描写静等盲者下车的姑娘时,首先描绘时代背景,点明“‘破四旧’的风暴卷来,使得许多地方一片狼藉”的大环境,再描写当时的具体环境:“乘电车经过景山东街,街道黑越越,门墙、屋宇、树木影影绰绰,像是历史剧的一道巨幅布景。”让姑娘在如此“凄凉”的环境中出场,她“静静等”盲者下车的举动就越发显得温暖,人物就越发闪光。其实最后写修车老汉也是一种衬托。“街魂”本来就难觅,偶尔得见如此“街魂”,却也因为评比检查而被迫“停业”,这是以“有”写“无”,其实就是用局部“街魂”之“有”反衬整体“街魂”之“无”。

天上的街市作者篇8

关键词:汉正街、义乌、小商品市场、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初期,武汉汉正街因小商品批发市场而兴,甚至被誉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试验田","天下第一街"美名由此得以传播。但时至今日,汉正街早已被温州、绍兴、义乌等同类小商品市场远远抛在后面。20年前,义乌市场销售额仅是汉正街市场的45%;20年后,义乌市场销售额已是汉正街市场的3倍。现在汉正街市场的辐射范围仍在逐步萎缩,由昔日的全国市场,正在"退化"为一个区域市场,而义乌则由区域市场发展到世界市场。武汉商业界人士无不担忧,汉正街也很"着急",汉正街到底怎么了?

二、调查的具体过程,调查问卷分析和总结

此次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口头询问等形式主要针对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商品质量、价格差异、店主服务水平、销售模式、网上销售的发展,地理位置因素,物流业的发展状况方面进行调查。针对店主共做了近2500份问卷,有效回收的有2200份左右;在此基础上,还深入生产企业进行调研与访谈,本文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材料均来自此次问卷调查与访谈的结果:

三、武汉小商品市场转型、提升的对策建议

(一)成立汉正街管理委员会,加强市场的统一规划管理

义乌市场作为义乌市的龙头项目是举全市之力打造而成的品牌,在所调查的问卷中88%认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是义乌发展的强大动力,使得义乌形成了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而仅仅只有6%的认为是地址位置因素。而汉正街处于汉口城区中心地带,地缘极其复杂,商居混住,条块分割很严重,制约汉正街的发展。因而要实现一种有效的统一管理,科学的统一管理,走企业操作市场、政府监督市场之路,确定好统一管理的实现形式。关于这种统一的实现形式,决不能统一在一个区的管辖下,而必须在市政府下设一个汉正街商贸旅游区管理委员会,集中工商、税务、质检、公安等部门人员统一管理,这样不仅有利于统筹兼顾,及时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从而有利于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形成汉正街商贸旅游区的经营特色,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汉正街管理层,从全市全省的高度,贯彻中央中部崛起的战略,按照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不断提升汉正街的全面繁荣与复兴。

(二)积极开展"贸工互动",规划汉正街综合工业园

从上世纪80年代,义乌就开始"贸工互动"。本地聚集着1万多家中小型企业,形成针织袜业、饰品、工艺品、毛纺等20多个优势产业,其中,饰品占全国市场的65%以上,袜业占35%以上,拉链占30%以上,本地产品占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半壁江山。贸工业的联动发展成为了支持低成本的重要因素。调查中70%店面表明义乌之所以保持低价和良好的质量,得益于本地经营生产和加工,还有18%店面认为减少物流环节是保持低价的原因。而汉正街实际上是一个纯中介性的市场除了部分服装是来自周边县市以外,其余商品大部分来自全国其他地区,本土产品的占有率还不到5%。始终没有完成从传统集贸市场向现代化市场的转变。汉正街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单纯的物资集散地向产销一体化方向迈进。可规划建设汉正街综合工业园,使得超越单一流通模式的,是流通、生产、资本的整体运作。应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促进汉正街市场与汉正街都市工业园的产业对接,利用区域品牌优势吸引投资,鼓励市场内的"老板"创办生产型企业,疏通两者物流通道,形成"小商品-大市场-大产业"流通链条。

(三)加强基础建设,完善配套服务设施

68%的店面表明现代化市场是义乌高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义乌国际商贸城有7000余个商位,大型货柜车可一直开进室内的三层露面。素有"九省通衢"的武汉,拥有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但随着全国整体交通条件的改善,汉正街在这方面的优势被大大削弱。不仅如此,汉正街自身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反而被忽略了、落后了,主要表现在街道多为陈年老街,狭窄拥挤;沿街房屋破败不堪;水电、消防、仓储、食宿等基础设施疲于应付。客商们无时无刻不感到切肤之痛,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大铺小铺混杂,商品堆放杂乱,没有明确的商业布局,给人更多的感觉是"大杂烩"。汉正街至今仍没形成市场内的机动车交通环线,更没有大型停车场,所以一方面是巨大的人流、物流,另一方面是非常滞后的道路交通,这一矛盾无疑成为制约汉正街市场发展的"瓶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汉分院城市交通管理研究所所长胡润洲教授说,偶尔一次堵车,可能会让一个老板失掉一笔大生意;经常性的堵车,可能让一个老板破产;常态性的堵车,更会让百年汉正街的信誉、商誉逐渐丢失。

(四)诚信经营,加强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

90年代前,是全国商业战线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顾客满意率达99.6%;连续多年被湖北省和武汉市授予"购物放心街"、"信得过市场"等荣誉称号;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到此视察。然而,90年代末,伴随着汉正街的红火,"一日鞋"、假冒名牌烟酒等产品乘虚而入,影响了汉正街的声誉。2000年4月,汉正街管委会对68家经营牛仔裤的服装店进行了抽查,发现近1/3商品是"水货"。"水货"引发了汉正街市场的萧条,市场信誉度明显下降。诚信经营是当代商业贸易的基本原则,汉正街要重新做大做强,必须提高市场主体素质,从而使商品经营者从不懂商标、乱用商标,到树立商标意识,懂得知识产权,创立自己的品牌;从不懂合同,到确立契约意识,学会运用经济合同法;从不重视质量,到"质量是市场的生命、文明是市场的财富"的观念的确立。只有这样,汉正街市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稳步健康的发展。从经营场所上,要更加适应经营者的需求,逐步培养经营者的规模经营;从人员素质上,要不断提升经营者和管理者的经营和服务、管理能力,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要;从市场运作和经营上,要更便于合作和经营,实行专业化经营和专业化管理。

四、结语

我们相信随着各个方面对汉正街的逐步重视及各自做出的努力,汉正街势必会实现升级,实现"二次创业",促进武汉更好更快发展,从而辐射全国,为我国小商品市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为经济发展搭建平台,展示武汉城市个性魅力,使汉正街成为中部崛起中最具影响力的市场。

参考文献:

[1]刘丽琴.从"鸡毛换糖"到"贸易全球"---义乌小商品市场30年嬗变[J].中国市场,2008,(47).

天上的街市作者篇9

汉正街意欲从小商品市场嬗变成中国一流的商贸旅游区

汉正街,汉口的正街,有着五百多年的商业历史,明末清初便是中国中部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条被称作汉口“母街”的狭窄街道,终于按捺不住,在全国首开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先河,首开了批销市场的先河。它如同一枚火种,迅速在全国形成燎原之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正街这枚火种释放的光芒不再像昔日那么耀眼,于是有人开始揣测,汉正街辉煌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那么,曾经作为中国个体私营经济和批销市场的领头羊还能在中部崛起过程中再领吗?为此,记者来到了这条闻名全国的商业老街。

一脚踏进汉正街,扑面而来的是摩肩接踵的人流,进货出货的搬运工扯着嗓子喊着行人让路,看货的客商侧着身子在人群中挤来挤去,空气中夹杂着天南海北的砍价声,整个场面显得拥挤、繁忙而嘈杂。显然,汉正街比过去更繁华了。

深厚的商业文化底蕴成就了中国个私经济和批销市场的开路先锋

汉正街因地利而兴市,因兴市而繁盛。明成化初年,水运的繁荣带动了汉口商业市场的兴旺,到明嘉靖年间,“商贾上籍者几万计”。“”前后,汉正街的个体工商户销声匿迹,市场完全衰退与停歇。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骨子里流淌着商人血液的部分先知先觉者迅速嗅到了一些不被常人察觉的气息。在国人还不知道什么叫市场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在汉正街摆摊设点,实行批量销售,长途贩运。1982年8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经验值得重视》的社论。其后不久,国家工商局在汉召开现场会,推广汉正街的经验,于是,全国无数个“汉正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出来。

汉正街首开了个体私营经济和批销市场的先河,颁发了全国第一批个体私营执照,应该说,在当时起到了引领潮流的作用,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多重原因导致开路先锋开始掉队

尽管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汉正街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集散功能不断增强。在当时,全国就曾有17个小商品市场挂上了“汉正街”的牌子,并且这块牌子还走到了缅甸、泰国、俄罗斯等国家。但是,随着汉正街规模的不断扩大,自身的一些弱点也开始显露出来。它地处武汉这个特大中心城市的心脏部位,生存空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加上老城区地缘复杂,商住相混,改造难度相当大,不可能像浙江义乌等新兴市场那样,可以随心所欲地在一张白纸上画出自己想要画出的图画。另外,汉正街市场在行政管理方面条块分割严重,缺乏一个统一的、权威的领导部门,如市场管委会直属桥口区政府,工商、税务、公安等直属市局;汉正街、东汉正街又分属不同的行政区,这样就出现了各弹各的调的尴尬局面,无法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同时,汉正街市场以前长期形成的“以面向广大农村市场为主,以价廉物美的日用工业品为主,以批发销售为主,以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业为主”的市场定位和经营特色,是汉正街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其比较优势之所在,但同时也是造成市场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原因,才导致浙江义乌等市场后来居上,慢慢地就把汉正街这个开路先锋甩到了后面。

按照商贸旅游区的标准打造全新的汉正街

有着五百多年商业历史的汉正街一直是历经风雨而不衰,今天,汉正街人自然也不会让这条城市之根衰败下去。

通过盘点和比较,汉正街人发现自身的优势远比劣势多,而且很多优势是其他同类市场不可能拥有的。

首先是九省通衢的便利条件奠定了汉正街在全国的市场地位。如果以上海、广州、成都、北京为圆周画一个圆的话,汉正街就在这个圆心上,加上纵贯东西、连接南北的水、陆、空交通这一“九省通衢”之便,以及经过几百年积淀的商业文化的巨大影响,使得汉正街有着无与伦比的辐射能力和吸纳能力。

其次,汉正街管委会综合自身条件,引导商户扬长避短,变短为长,走“买全国,卖全国,卖世界”的发展之路,努力把汉正街建设成为中国内地最大的商务中心、信息中心、结算中心,一二级市场兼容的开放的大市场。所谓“买全国”,就是汉正街的货源是全国的。目前,全国许多大的服装生产企业和其他日用小商品生产企业均在这里设立了总。他们把汉正街当成了走向市场的大本营,品牌成长的根据地。武汉“新世界”、“世贸广场”等高档卖场也开始从汉正街进货,昔日专营低档产品、市民眼中“水货”形象的汉正街开始令人刮目相看。华贸皮具商城就是卡丹路、花花公子、苹果等数百个著名品牌的华中、湖北地区总。所谓“卖全国”,就是这里的商品在全国各地都很有市场。已是5月的天气,记者在中心商城看到,许多操着东北、华北、西北口音的商人开始在这里批量购进时令夏装。他们说,这里的货品不仅品质好,而且价格也比沿海地区的便宜,路程也近些,可以节省不少开支。所谓“卖世界”,就是汉正街的产品早在几年前就远销东欧、俄罗斯,有的还利用季节差,把这里的换季产品运往南半球,就连联合国也在这里设立了采购中心。

同时,汉正街管委会着手对街区进行整体规划建设,继龙王庙开发、第一大道开发、过江索道建设后,一批更具现代化水准的综合项目也即将开工建设。另外,管委会正在下大力气整顿和规范物流市场,让目前既多且乱的300多家物流企业,关停并转为10家左右,使其以规范的管理、良好的服务为汉正街发挥配套作用。

再次,汉正街市场有一个最大的特色是无与伦比的,就是它有着五百多年的商业文化底蕴,这里不仅有许多明清时期的老街区,还有许多会馆、公所、钱庄、票号、寺庙遗址,武汉市的第一个教堂,第一个西式学校都在这里,极有开发价值。汉正街正在倾力引进资金,将这些地方或改造、或恢复原貌,使其成为我国古代商业重镇的“博物馆”,让人们在选购商品之余,还能领略到古代大型商埠的历史风貌。

2000年,针对汉正街发展的现状,武汉市桥口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二次创业”的构想,明确了新的市场定位。虽然汉正街难以就地建设生产基地,但这里有两万多家作坊,市场反应速度奇快,只要市场需要什么,这些小作坊当天或第二天就能给你生产出什么;为了解决产业空间问题,他们建立了连接武汉城市圈的服装加工基地,前年,又在汉口西端建成了以加工服务为主的西汉正街、汉正街工业园,使得周围众多企业以汉正街为依托,走上了快速、持续的发展道路。

同时,汉正街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早在几年前,武汉地区的一些大学生就用数码相机到这里选择合适的产品拍照,回去后在网上叫卖,不仅叫座而且叫好。汉正街管委会的同志从这一现象看到了网络信息的巨大作用,并迅速投入资金组建了汉正街商情网。要不了多久,远在天边的商户只要轻点鼠标,就能很快了解到这里绝大部分商品的信息。

汉正街管委会工委书记陈佑湘说,不久的将来,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将更名为中国汉正街商贸旅游区,这里将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国中西部地区最重要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传承汉口500年商业历史,体现汉口城市之根的文化街区。

开始为中部崛起发挥市场支点作用

天上的街市作者篇10

曾有位国外的设计师说过“植物是天赋予的素材,也是神的恩惠。”植物的大小、本身的形态、结构、质地和色彩、生长速度都是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但我们可以将花、果实、气味、自然姿态和美丽的造型等作为设计要素加以利用,创造出美好的景观。我国最早的道路植物造景出现在公园前5世纪的周朝,当时就已开始沿道路种植行道树。《周礼》中有“列树”之称,《汉书》中就记载着“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到唐代,出现了 “路数制度”,强调多层次乔木、灌木搭配的植物造景形式。

二、城市街道绿化重要性

    树木具有挡风和遮阴以及调节气候的作用,另外树木还可以创造出不同风格的自然环境,其结果常常是植物与自然景观、建筑物、城市设计共同形成某种文化特色。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和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街道承担着交通通道、户外活动、文化展示的责任。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美国学者简.雅各布斯认为:城市最基本的特征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总是沿着线进行的,城市中街巷担负特别重要的任务,是城市最富有活力的“器官”。 城市街道绿化设计是城市街道设计的核心,是城市景观的框架,代表城市的形象还是展示城市景观的舞台。

三、城市街道绿化存在的问题

    城市街道绿化也没能逃脱轰轰烈烈的“城市化妆运动”。街道绿地实施“一哄而上”,违反科学规律,植物配置未优先选择乡土树种,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植物群落,盲目选用外来植物品种,只一味追求眼前效果,不考虑长远利益。就如:北京天坛公园晨练的老者和园林工人的反映:为了迎合从欧美引种的“舶来草”的生长习性,天坛对草坪进行大面积喷灌,把松柏树都淹死了……喜好做纪念性的、表面化的文章和设计追求激动人心的雄伟是城市化妆运动的两大充气灌。这个城市化妆运动传到

(二) 以空间展示为主的置陈布势

街道绿化是在一定的自然空间与人为空间中展示自身美的艺术,它作为一种实在空间物质,直观感受是判定空间适宜的标准。绿化或种植设计是组织街道空间的重要手段。街道是动态的,随着街道线型、坡度、走向的改变,人们对街道空间的印象亦会有步移景异的空间延展性。好的街道绿化就像一曲完美的乐章需要几处变调和高潮,使之变化丰富、趣味盎然为此我们要更多地倾注情感,集冷静与热情于一身,让理性与浪漫交织,在混沌的空间中寻找和创造适宜人的街道绿化,使人们在不同的位置、视角或时间上有不同的视觉感受,形成新颖各异的“情由景生,境由心造”街道绿色 “项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