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十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十篇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17:06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篇1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意义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进步、有收获。更具体地说: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探索创新有效教学策略,促进新课程有效实施。由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二、如何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建立平等、互动型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首先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新角色实践教学。这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

其次,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备课时从学生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努力当好学生的顾问,用“童眼”来看问题,怀“童心”来想问题,以“童趣”来解问题,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

2.创设生活化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创设有效性提问,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有计划,有针对性、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方式。有效性的提问,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果,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强化互助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一堂好课往往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恰到好处的结果。一个充满生命活动的课堂,必定是教师在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围绕学生发展,运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究求知创新的欲望,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采用观察、操作、猜想、实验、模拟、反思等各种学习方法和途径,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多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敢于发表独特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自己融入课堂,与学生一道共同“生成课堂”,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5.仔细研究学生、搞好学情分析,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要使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应当对学生作出更为深入和具体的分析和了解,为教师本人备课及实施所用。好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层次感,研讨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点等都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好的构思和创意都有很强的针对性,都需要对学生有真切的了解。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学生活动前的指导,并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合理地分配,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6.优化课堂结构,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练习

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设计课堂层次时,必须重视认知过程的完整性,注意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基本要求与能力要求,从多方面围绕教学目的来组织课堂教学。设计多样化练习,体现层次性,以适应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并做一些深化练习,使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7.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讨论的习惯、观察能力、小结习惯等环节,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概括归纳的习惯。

8.加强教师自身素质、提高业务水平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篇2

堂;师生关系;主动权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4)20―0071―01

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大方向是正确的,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的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探讨将成为今后长期的任务和经历不断摸索实践的过程,特别是要把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体验等能力成为新课堂的有机整合训练目标。可以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那么,对于英语教师来说,怎样才能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呢?

一、要求教师有效备课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必须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来为每一堂课作准备。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既能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结构体系、编排的意图、教学策略,又要能从微观角度入手有针对性设计与选用具体的教学方法,制订详细、全面的能力培养方案,落实具体而庞杂的语音、词汇、短语、句式结构、段落篇章结构等语言、语法基础知识。要想在备课中做到宏观与微观的统一,兼顾到教学方法与具体语言语法知识点的有机结合,需要教师进行长期的实践与探索。首先,要参阅教师用书,明确这节课的重点和目标。思考如何用巧妙、直观的方法,层层突破,轻易地化解难点,让学生理解接受,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预见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和反应,想出解决的策略。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探究欲望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好知识的关键,正所谓:实践出真知。首先,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中介,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知识的运用,使学生懂得知识真正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进而真正地喜欢上学习。其次,要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主人翁意识,体会到团体合作的乐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加强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同样的教学设计让不同的教师来教,效果却是不同的,因为课堂上会出现许多无法预料的问题,这需要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机智去解决。课堂驾驭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加强教学机智,学习有关的教学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注意平时的课堂上一些情境的积累,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多向一些优秀的教师讨教经验,增加自己课堂驾驭的能力,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思维。

四、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必须指导学生“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要努力提高“导”的艺术,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拨、设疑、解惑。要大力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少一点讲解、分析、提问,多一些引导、点拨、激励,彻底改变过去那种牵着学生走的状况。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可以改变习惯的、固定的课堂模式,采取班级集中授课、小组合作交流和个别辅导学习相结合的综合模式,从而使课堂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促使学生不断掌握学习方法,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篇3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该老师对于该课程所设置的教学目标如下:

1.totalkabouttheinventionsandinventors.

2.totalkaboutthedatesandtheusagesoftheinventions.

3.toletstudentsinventtheirownthings.

4.tointroducethepassivevoiceofsimplepasttense.

5.toletthemunderstandthattheonlywaytoachievetheirdreamsisworkinghardfromnowon.

对于教学目标是设定,需要体现教学目标的五大原则,即:整体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阶段性原则;科学性原则2五大原则。从该老师的教学目标的设定我们可以看出,分别体现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该老师正是让整堂课贯穿了以上内容,才让一堂普通的课变成了一堂成功的课,也顺利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2、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传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该老师所涉及到的重难点如下:

importantkeysanddifficulties:

words:invent/inventor/invention/calculator/lightbulb

whowas/werethe…inventedby?

Sentences:whenwas/were…invented?

whatwas/were…usedfor?

很显然,该老师对于本课的重难点抓得很是到位,既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

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因此,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在一节课中至关重要,它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水平两者的实际情况设计的。从中我们可以知道教学措施要怎样编排和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要多种多样。无论上什么课,在一开始就让学生变得积极也是分成重要的,否则,就有可能陷入被动。在该老师的这节课中,一开始,该老师便准备了一些很有趣的图片,然后再让同学们了解到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名发明家。该leadin的设计可算是一道美味的“开胃菜”3。

(2)看课堂结构安排

从该老师的课程8大版块的时间分布上,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合理,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比较恰当,讲与练时间搭配也比较合理等。

第二、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合理,且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

第三、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合理。

第四、优、差生活动时间均等。

由此可知,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需要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4、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评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评课的又一重要内容。什么是教学方法?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但它不是教师孤立的单一活动方式,它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我们从以下几点来学校刘老师在本课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

(1)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众所周知,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鉴于本节课的内容是关于发明与创造,该内容贴合实际,因此,该老师主要采用了大量的对话来对学生进行培训,从而使学生的听、说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真正做到了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由于涉及到单词、短语、句型等多个知识点的掌握,其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刘老师在课堂中采用了多种的教学方法。正是这灵活多变的教学,使得本节课妙趣横生,学生反映激烈。

(3)不拘一格,大胆创新

在课堂上,她没有采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陈旧单一教学手段,而是适当用了投影仪、计算机、电影、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空间,它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可以说信息技术是人们用来获取知识、传授知识、运用知识的重要媒介。而该老师在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主体活动的发挥,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众多要求中都有良好的涉及。

5、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对于教学基本功,我们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1)看教态:老师在课堂上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

(2)看语言:老师的普通话比较标准,言语方面精当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另外,老师的语调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3)看操作:老师对教具的运用很熟练。

综上,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在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上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6、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效果方面。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课上,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教学活动以达到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作用。

(2)学生受益面大。在整个课堂,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因此,整堂课对于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也基本上达成。

(3)有效利用45分钟,该老师在这堂课中精选准备了8个步骤,切实考虑到学生的水平以及兴趣等方面,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7、一些建议

(1)对于黑板的利用

当代科技的发达,使得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在课堂上是越来越广泛。但是,这绝非意味着我们就要摒弃黑板。比如,在本节课中,一些单词的复习上,我们就可以采用游戏竞争的方式让同学上黑板默写。

(2)提高普通话

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因此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对于我们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川渝地区特殊的发音方式,普通话的标准不能跟上,因此,该老师如果能进一步提高普通话的准确率,那么,我相信整堂课会更加的出色。

总结

总的来说,这堂课是一堂成功的且出色的课,在这堂课中,对于重难点,抓得很是到位。课堂内容既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同时也切合学生的生活;在课程中跳出了固有的步骤,大胆创新,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新鲜感以及代入感,整个课堂学生反映活跃。另外,在课堂结构安排上结构严谨,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在整堂课,虽然也有一些方面仍旧做得不是太好,但是通过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并采用了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无疑是一门有效的公开课,也为该公开课划下了圆满的句号。

引用:

1《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吉林大学出版社吴小玲,1

2《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吉林大学出版社吴小玲,58

3《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m.希尔伯曼著,陆怡如译,22

参考书目: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篇4

一、设置导语,抓住学生

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考察一些著名教师的教案,会发现他们对导语的设计无不精心备至。从一定程度上说,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设计。那么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导语呢?是不是一定要像小说一样充满悬念,跌宕起伏,极尽峰回路转、一波三折呢?其实不然,成功的导语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即可深入人心:

1.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有不少时隔久远,且内容深奥,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

2.短小精悍,触及教学重点

导语设计贵短,切忌“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创作过程”等内容简单罗列;过于冗长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

3.营造氛围,创设良好气氛

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对人们的精神领域产生着深广的影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受到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产生独特的体验。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而选进教材的课文,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

二、精讲巧练,严密组织

教师上课若随意,课堂练习活动组织无序,放任自流,想到什么讲什么,教学情节颠来倒去,教学活动松松垮垮,忽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课堂上看不见任何有效的操练活动,用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表面是全体学生参与,实则出现图形式、凑热闹、放而难收的低效局面,造成了教学时间无情、无效流失,毋庸置疑,这样的课堂是少、慢、差、费的课堂。

三、问题引领,激活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布鲁纳认为:应当尽可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科学内容,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且自动的思想家。他要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像数学家那样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思考历史,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感体验。当学生面对某一问题情景时,这一特定的事物环境能够吸引并维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探究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的运用逆向思维、创造性思维去寻求解决问题策略,从而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索者。

四、讨论介入,有效引导。

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自学之后,把心得体会、看法意见或对疑问的解答写成书面材料,作好交流准备;然后组织交流,先小组,后全班,既可推选代表,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发言,认真倾听,作启发性的总结发言,对有创新性的发言给予赞扬性评价,对不能“自圆其说”的意见指出其不足。甚至有时可以让各种意见并存,互相启发。引导学生的思考逐步深入文本。

五、灵活变通,高效教学

任何事情“变则通,通则久”,人的思想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要随时随地改变我们自身的东西,才能适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适时有效地保证高效的语文课堂。

计算机辅助教学即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是近几年方兴未艾的教学手段,它能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而为许多教师所接受和实施。新颁发的“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恰好可以为这一目标“加一把火”。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篇5

【关键词】课堂教学初中数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授课的主要方式,那么怎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呢?有效的标准又是什么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新课程发展的内涵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统一整合,和谐。通俗说法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听课,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和教师一起探究知识,形成知识、技能和技巧,就是有效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的主要手段,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让课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本文就此问题在构建有效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一些粗略的看法。

1创设趣味性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学习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乐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引用悬念型问题。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将学生未知的数学规律、法则、关系、事实等前置应用,创设新奇的悬念情境,展示数学知识的非凡魅力,有助于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可创设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一张纸的厚度是0.6毫米,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38.5万千米,有人说如果将一张纸裁成两等份,把裁成的两张纸摞起来,再裁成两等份。如此重复下去,第43次后所有纸的高度便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你相信这个人的说法吗?”学生对这个问题有点怀疑,又好奇,很快就谈论开了。此时,教师指出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理数的乘方”来解决。

(2)引用生产、生活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材上的内容有机地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抽象成数学问题,以情境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以此启迪学生思维,消除他们对数学的陌生感和神秘感,这样能起到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例如,在讲“合并同类项”这一节时,可以提出问题:有100元的、50元的、10元的、5元的、1元的拌在一起,要数一数这些钱,你会怎样数?学生一般会想到先把它们分类,从而引出同类项的概念。新颖有趣的引入课题,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学习新的知识铺设了一条平坦的大道。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

(3)引用故事、游戏。将数学知识溶入趣味性的故事、游戏之中,学生的积极性容易被调动起来。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丰富数学知识,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通过影响非认知因素对数学学习起推动作用。例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先讲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故事,欧拉躺在床上静静的思考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偶然间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的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像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啊!”教师再引入正题,说明怎样用网格来表示位置。这时学生的兴致已经调动起来了。

2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的本质认识”。在初中阶段,学生需了解的数学思想有:用字母表示数、数形结合的思想、整体思想、方程思想、分类的思想、化归的思想、类比的思想和函数的思想等。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它隐含在数学知识当中,伴随知识思维的发展,才能逐步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教学时,教师应该以知识、例题为载体,向学生有机地渗透数学思想,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学习《分式》时,类比分数的约分、通分、计算等相关概念来理解分数的相关概念,渗透类比思想。使学生在已有知识上进行迁移,在主动参与、探索交流中不知不觉学到了新知识。

3精心设计练习,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作业,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1)注重基础性。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目标,对于新课中的新知识点理解到位,必须让全班同学都能积极参与,而参与的前提是全体学生都能尝试解决即基础性练习,这样不但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且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更进一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激情。例如,在上完“分式”后,可设计“分式的意义、分式的值为0以及分式化简”三个练习。在练习中,可以要求学困生来回答这些问题,让学困生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学习的兴趣,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2)强调变式性。通过设计变式练习,可以脱离就题论题的模式,让学生从题海中跳脱,很轻松就能理解此类题目,且能达到举一反三之功效。同时通过问题的循序渐进、由简到繁,让学生明确题目的演变过程,从而形成“析问题,抓本质”的习惯,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智慧。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a(-3,0)、B(1,0)、C(0,-3)三点,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解决本题的同时可组织变式训练,提高训练效率。

变式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一次函数y=-x-3的图像与x轴、y轴的交点a、C,并且经过点B(1,0),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变式2:已知抛物线经过两点B(1,0)、C(0,-3)。且对称轴是直线x=-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变式3:已知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1,0),且在y轴上的截距是-1,它与二次函数的图像相交于a(1,m)、B(n,4)两点,又知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是直线x=2,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练习,对教材中的例题、习题进行纵向或横向的展开,能加强学生对诸多知识和多种方法的理解和变通,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中习题、例题的潜在功能。

(3)激发探究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数学新课标的要求之一,我们可以通过课堂练习来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自我发现问题的能力。例如,为探究“同底数幂相乘法则”,可设计下面的课堂练习,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和证明。

①102×103=(10×10)×(10×10×10)=10×10×10×10×10=10();

②a2×a3=(a×a)×(a×a×a)==;

③am×an===。

在练习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发现规律,提出猜想并加以论证,由特殊到一般、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的思维产生了质的飞跃。

4注重情感培养,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驱动力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篇6

(秦皇岛市海港区海阳镇中学,河北秦皇岛066000)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优化化学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教师竭力探索和追求的目标。只有积极探索,不断总结,通过各种途径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减负高效”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2011年教育部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修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新增加了“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条,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共同的目标。本文笔者就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正。

1 认真研读课标,精心设计教学

备课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备课孕育高水平的教学。只有认真做好备课工作,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可以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备课离不开教材,更离不开课程标准的指导。有的教师凭经验教学,常常把课标置之一边。对课程标准提供的“案例”与“情境素材”很少借鉴,对课标提出的“活动与探究建议”及“实施建议”也很少采纳。因而出现教学中随意拓宽加深教学内容、拔高教学要求、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等脱离课程标准要求的情况。因此,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仔细领会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在备课中的指导作用。备课时要明确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教师要心中有数,要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恰当的方式学习最有价值的内容。

2 优化教学策略,凸显主体作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想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启发讲解、实验探究、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和策略,借助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有些问题要引导学生提,有些话要留给学生讲,有些事要留给学生做。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问题,学会带着问题去看书,去查找资料,去寻找答案。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 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知识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具有情境性。脱离了具体的情境,认知活动的效率是低下的。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有启迪性的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学习动力,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学得快、学得活,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就高。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搜集有关的情境素材,包括化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化学科学与技术发展及应用的重大成就、化学对社会发展影响的事件等。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恰当的情境素材,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魅力。

4 重视情感因素,增强学习激情

认知需要情感,情感促进认知。学生的积极情感主要是在教师情感的影响、诱导下产生的。教师上课时的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情绪。事实证明:教师上课时热情洋溢、神采飞扬,学生的情绪也会受到感染,表现出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双边活动,形成良好的互动气氛;反之,学生听起来就会昏昏沉沉,毫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以情促知,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一节高效的课堂教学一定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为此,要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增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 改变评价方式,培养学生自信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学业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要求把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实现评价的方式多样化,评价的主体多元化。据教育专家研究,在学生时期教师的鼓励是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性和荣誉感,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认可、肯定和表扬。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业、课堂提问、考核成绩、学习行为时,应尽可能地给予激励性评价,多表扬,真心欣赏学生的成绩,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得到鼓励,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6 坚持课后反思,提高教学技艺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教师根据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和再认识的过程。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不容忽视教学反思工作。为此,教师应自觉地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对所制订的教学目标、设计的各种学习活动和运用的各种教学策略、评价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积累教学灵感,拓宽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总之,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只有教师积极探索,不断总结,通过各种途径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减负高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篇7

【关键词】教学方式;高效课堂;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大量的事实和经验告诉我们,凡是在各自领域能够取得较大成就的人,往往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研究的领域具有相当浓烈的兴趣。“苹果落地”的现象让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产生了兴趣并为之钻研,才有了万有引力的诞生;同样,“壶水沸腾”的现象吸引了著名发明家瓦特的注意和研究,继而实现了蒸汽机的面世,迎来了整个工业革命。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研究的作用是不可替代和无穷尽的。另外,教师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主要力量,其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下面我将从教师自身能力和教学方式以及学习兴趣的提升上做一些简单建议。

一、教师自身能力的培养

无论是从传统教学来说,还是从现今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教学来说,教师作为整个教学工作开展的主导者和讲授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都直接关乎到整个教学效果的好坏,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实现其有效性提升的关键所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注意:

(一)课余多学习

学无止境,学习是一件终身都不应止步的事情,不仅学生需要学习,教师同样需要通过学习来充实自身,不断进步以适应新教学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苏赫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应当多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要跟书结下终生的友谊。”无论是从教学方式上的不断探究来说,还是从自身知识的扩充来说,这都需要教师在不断的学习当中方能逐渐完善,有了一个好的教师教导,自然才能够有一个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二)课前多备课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堂成功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必然离不开一个好的备课过程。一堂课的准备,教师应当在备课中尽量设计一些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以及能够提升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教学情境。而整个教学阶段的准备,同样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在复习阶段,应当着力避免“复习资料一大堆,练习试卷满天飞”的现象出现,教师布置作业应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薄弱点进行训练。这样在保证学习效率的同时,不仅减少了学生的作业量,同时也减少了无用功,达到了高效教学的目的。

(三)课中多观察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通常是依照备课情况进行课程推进,完成教学,很少有师生互动的环节,即使有,也没有注意学生的情况和反应,只是按部就班地推进课程。课前备课固然可以为教学工作带来许多便利,准备好一些常见难点的应对,然而同样有很多问题是在备课中容易被忽略的。所以,教师应当注重课堂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实时反应,学生们理解后的神情,抑或是困惑时的眉头紧皱,并及时为学生做出解答,而不是罔顾实际情况地简单推进课程。

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小学生还处在人生的初级阶段,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语文教学应当利用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他们进行主动学习。

(一)让学生动眼

在对一些名胜古迹或者有纪念意义且风景较好的文章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下载一些景色宜人,适应课文情境的视频影像为学生们播放,让学生们能够亲眼看见文章所描绘的情境并以此体验。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他们更容易融入课文当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分析文章。显然,这种对小学生来说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更加能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二)让学生动口

动口并不是指让学生背诵朗读,而是要注重课堂教学的互动,让学生参与进来主动提问和回答。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绝不应当仅仅是语文老师的单方面灌输教学,而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课堂互动环节的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其一,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不怕出错,“敢”动口;其二,问题的设计提出应当符合学生认知,以及知识水平的高低,让学生“能”动口,太难则无法动口,太易也同样失去了语文的教学意义。传统的教学方式固然有其意义所在,然而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师生互动也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极为积极的意义,对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也是有一定作用的。

(三)让学生动脑

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大脑思考,就需要教师注意问题的提出方式和技巧,应当尽量少提一些简单机械的问题,如“这样对吗?”、“这里美吗?”等等,而应多提一些能够诱发学生主动思考的问题,如“这样为什么对?”、“这里美在哪儿?”等等。有技巧的提问对诱发学生们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好的作用,同时也提升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实现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总结

学无止境,教学工作也同样如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充实自身的同时也努力探究新的有效教学方法,适应新的教学形式,方能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篇8

关键词:拖堂;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我们身边,拖堂是一种很频繁也很正常的现象,对此,很多老师满不在乎,觉得自己利用休息时间给学生多讲点知识,有利于教学成绩的提高。但大多数学生对此却很“苦恼”,甚至对拖堂的老师产生反感。其实,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拖堂恰与这个原则背道而驰。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应有的价值。当前严重存在的拖堂现象,很大程度上与部分教师对“拖堂”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有关。为此,笔者根据调查,就“拖堂”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对策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拖堂”现象产生的原因

首先是教师方面的原因。教师备课不充分,未按计划安排好上课的时间,有时在快下课时引入新的知识点,必然会拖堂;教师缺乏时间观念,一上讲台就进入了“忘我”的境界,忘记下课时间;教师对学生的能力评估不准,讲得过于具体甚至重复讲述知识点,拖延课堂;最后,跟教师的性格有关,比如,有的老师善于拓展课外知识,喜欢在课堂上讲题外话而又不能及时刹车,如讲故事、笑话、新闻等,以至不能按预定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是学生方面的原因。学生课前预习不充分,跟不上思路和节奏,老师不得不放慢速度。另外,课堂纪律不好,教师花大量时间搞思想整顿或因学生听课效率不高,拖延了教学时间。有时偶遇课堂突发事件,教师需要及时进行处理,也会耽误宝贵的课堂时间,导致拖堂。其他原因导致的拖堂,如多媒体设备出现故障,粉笔没有了,或者学校临时有紧急通知等外界因素。

二、“拖堂”的危害

首先,影响学习成绩,降低课堂效率。课间时间本来就很短,谁不想轻松一下呢?下课的铃声一响,很多学生的心思早已飞出了窗外,哪里还听得见进去老师喋喋不休的讲话呢?有的学生喜欢利用课间时间消化一下上节课的内容,预习一下下节课的知识点,而拖堂占据了所有的时间,致使学生无法及时对学习内容进行巩固和预习,老师拖堂上课勉强讲完也会成为无效的劳动。

其次,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听课本来就是紧张的思维活动,当快下课时,大部分的学生的大脑转为疲劳的状态,连续的上课,导致眼脑等发胀、疲倦,特别需要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放松一下身心。下课铃声一响,就有一种自然的放松感,听课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效果也可想而知。另外,那些向上厕所的同学,也因老师的拖堂而更显尴尬,因为上厕所又造成下一节课迟到,恶性循环。

最后,影响师生以及教师之间和谐的关系。对于经常拖堂的老师,学生从一上这门课开始就带有一种“沉重”的心情,不利于形成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久而久之,会对拖堂的老师产生反感和厌烦情绪,甚至会讨厌这门学科。另外,有时候也会出现有趣的情景:拖堂的老师还在忘情地讲着,而下节课的任课老师已经在教室门口提前侯课,门外的急着进去,屋里的却不想出来,影响了同事之间的和谐。

三、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拖堂”现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从根本上杜绝“拖堂”现象,需要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知识的学习,精研教材,精讲精练。从教师角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做好教学设计,完善备课环节,增强时间观念。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明确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设计恰当的教学目标,准确锁定教学起点,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并注意教学过程的预设和生成。

另外,教师要增强时间意识,听到下课铃声要立即停止一切教学活动。有时发挥过度下课时尚未讲完教学内容,这时也要服从时间。

其次,运用有效的教学语言。

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必须凭借教学语言,并以此为载体,方能有效地给学生进行传、授、解。对教师来说,语言应用能力不仅影响着自己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还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关系到知识的传授、学生智慧的启迪和能力的培养,而且还会影响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教师要不断锤炼,强化语言表达能力,有效的保证教学环节的流畅、紧凑,这样才能避免教学环节中松松垮垮的现象,才能降低教学时间的损耗。

最后,教师要提高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篇9

【关键词】有效教学;影响因素;参与;互动;发展

中国的教育从来没有停止改革的脚步,尤其是近些年来,教学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教学的本质渐渐由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合作探究”了,即通过探究学科知识和日常生活而产生教师和学生自己的思想过程。当前流行的观点和模式,把课堂教学变成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这不仅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也体现了时代精神和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不管怎么发展变化,都离不开学习必须是有效的这一基本出发点。

1什么是有效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是什么呢?有效教学就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理念体现了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理念,体现了新的课堂教学的标准。学生的参与是基础,有没有互动是灵魂,师生共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目标。由此,参与、互动、发展就成了有效教学的三个标准。

2有效教学的标准

2.1参与

2.1.1学生参与。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发挥主体作用,要有积极性、主动性。那么,如何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关键是要看老师是否给学生留出学习的空间。学习空间要留足,有了空间,学生的主动性就起来了。

学习空间有这样几个内涵:思考的空间;表达的空间;交往的空间;实践的空间。思考的空间是基础,表达是思考的进一步发展和升华。交往是指师生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是思维的进一步提升。而实践的空间,就是给学生留出操作实践或解题实践的机会,这也是重要的学习实践。学生能想的就让他们自己想,能说的就让他们自己说,能做的就让他们自己做。如果注意留足这四个空间,那学习的主动性就体现出来了。

2.1.2教师的参与:教师的参与也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同时又是辅导者。教师角色的定位,意味着课堂教学的转型,是一种静悄悄的革命。教师的职责是精心组织、引导有效学习,学生在困难的时候及时辅导,引导时利用好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述的有效结合。讲授是重要的引导方式,这是教师的角色参与。有些学校,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参与充分,而教师参与不足,这样也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能将师生参与进行科学的整合起来,这样的课堂会走的更远一些。

2.2互动:互动是一种教学的指导思想。世界上存在这两种教学:一种是灌输式;一种就是互动式。那么什么是互动式教学?这关键是要看教师。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运用的教学设施要符合学生的需求、兴趣、规律和学习基础,教要对学有针对性。在课堂上,任何教学行为如果没有针对性,就没有必要存在。互动是针对学习需求的教学,针对性提高了,课堂有效性就提高了。那么,如何才能提高针对性?课堂上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学习,后期进行指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了解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的指导、交流,这是提高课堂针对性的方法之一。提高互动能力也是提高教学能力的关键。

2.2.1课堂互动的分析:对于课堂互动的分析,教师要抓住主要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譬如对提问的分析、讲授过程的分析、教学环节的分析等等。对课堂上提问的每一个问题,讲授的每一个知识点,对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每个环节都逐一进行分析,看哪是可以去除的,哪是可以改进的,效果怎样,针对性怎样,反复思考琢磨后,再放到别的课堂上去实践,久而久之,也会提高效率。

2.2.2有效学习时间的探究实践: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习质量。针对课堂学习时间的分析,要先做好两个准备:一是录制一堂课,要求拍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和教师的讲授过程。二是制作一个观察量表,将每一时段、每一个内容细致划分,再判断是否是有效地学习时间、讲授时间。课堂教学时间分有效学习时间和非有效教学时间,学习时间一定小于或等于教学时间。有效教学时间是指学生在这段时间内有一定程度的情感、认知与行为的投入。将非有效教学时间找出来,分析原因,并根据此原因找出解决办法,再放到别的课堂去实践,再观察有没有变成有效教学时间,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水平,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2.3发展

2.3.1学生的发展:针对学生的发展,教学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这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内涵。学生发展包括学生在这一学科中知识与技能的发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往往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却忽略了知识技能是其它方面发展的基本载体。如:小学低年级数学课本设计学生学习前后左右,教材编者的目的并不是要训练学生知道什么是前后左右,而是要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知识目标所承载的能力目标。

②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堂上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生可能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各种情感体验:乐趣感、成功感、焦虑感、厌倦感等。前两种体验是积极的,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自信心,在情感体验中发展各种态度。所谓态度,是对一个问题的看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对学校的态度、对教师的态度、对学习的态度,还会产生对班级的态度,对同伴对学科的态度。这一系列的态度的形成,都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产生的,要重视态度的形成,这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教育质量能否提高,看学习态度怎样,这就产生一种理念,学生对学习的主观幸福感与学习成绩有着密切的联系。

③过程与方法:新课改强调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但其实质是师生教与学结合互动的过程,过程中相互形成的方法。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同时要进行学生学法指导的设计,帮助学习掌握科学的、适应学生个体本身特征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3.2教师的发展:每一位教师都会有一个成长历程:从新教师再到有一定经验,再到研究型教师。做研究型教师是大多数教师的努力方向。研究型教师的特点是有研究欲望,热爱学生,欣赏学生,将教学当成一份事业,而不是单纯的职业;研究型教师会有比较长时间的研究实践。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气魄;研究型教师特别善于课堂反思,善于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善于总结实践经验,从而形成教育特色和风格。一个有教学特色的教师,就是在反复实践研究中形成的。将实践经验研究提升起来是个较难跨越的瓶颈,要打通理论与实践的通道。长期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也是由经验型教师转向专家型教师的基础。

3有效教学的几点启示

(1)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己感受到学习的兴趣、愉悦,德育为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地态度。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篇10

一、有效巩固预习效果

学生在实践性预习中取得的成果及发现的疑难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应当通过课堂上检查预习,及时有效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即在阅读实践中反馈和评价预习结果,运用预习结果促进阅读实践的有效开展。如《我的战友》一课开头写道:“敌人控制的‘三九一’高地,像一颗毒牙,楔入我军的阵地。”这句“楔入”一词很重要,它不仅形象地交待了战斗发生的地点,而且对这次战斗任务的重要性做了铺垫。在阅读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预习时通过查阅工具书理解了这个词的本意是“捶、打”的意思,指把钉子或撅子钉到物体里面去,但是对这个词在文中的实际内涵理解比较困难。于是,我指导学生学习时,让学生通过与“钉入”的比较,进一步认识“楔入”比“钉入”有更结实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本课是指什么楔入我军阵地?”“为什么用‘毒牙’的‘楔入’作比喻?”这样,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对这个词所表示的意思就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并从中感受到完成拔“毒牙”任务的重要意义,为感受舍身保“潜伏”之伟大奠定基础,实现了预习结果在增强实践性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是“平等的首席”,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在现在开放的、自主的、合作的课堂上,教师应该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同时,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教师调整好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的课堂生成,才能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还是以《我的战友》的课堂教学为例,如王老师在上这堂课时,为拉近时空的距离,激发学生对的敬佩与赞美之情,他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并伴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在低沉哀壮的乐曲声中,屏幕上出现了高高耸立、庄严肃穆的抗美援朝纪念碑。乐曲结束后,王老师动情地说:“同学们,这是一座为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而修建的纪念碑。它是为无数为祖国和朝鲜人民,为世界和平而壮烈牺牲的烈士修建的。在这些烈士中,就有这样一位年轻而伟大的烈士。同学们,让我们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老师接着说:“战斗结束了,战友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高地上为他刻下了碑文,如果你是他的战友,你亲眼目睹了这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一幕,你会以怎样的碑文纪念、歌颂他?”一时间,学生们群情激愤,有的说:“你生得伟大,死得壮烈!”有的说:“你舍弃了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人民的解放!”还有的说:“你永远像一面旗帜飘扬在我们的心中,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注重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一堂好课不在于教师的语言多么精炼,教学的环节多么紧凑,而关键在于教学的设计是否精巧得当。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我没有按事情的发展顺序逐一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而是抓住了关键词“壮”把学生带入到深入的思索中,引起学生对战士的崇敬与佩服。我在课始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文题为什么用‘壮士’来形容他们,而不是‘战士’呢?‘壮’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一个精巧的问题把学生带进对文本的探讨之中,经过认真地阅读和激烈地讨论,学生得出了结论,感受到五位战士的壮烈体现在“接受任务时的义无反顾、与敌人交锋时的英勇顽强、走向悬崖绝壁时的气宇轩昂、跳崖牺牲前的悲壮无畏”。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预设,充分考虑到了课文内容的需要,也兼顾到学生情感上的需求,更顾及到为课堂教学拓展广阔空间,可以说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四、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古诗词教学要引导学生懂得欣赏诗歌语言的美,捕捉到诗词细微、局部的美,但又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要引导学生获得对诗词整体的审美把握。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把握教授对象的特点,除了诗眼、词眼、名句、警句外应注意诗词的整体性,从而引导学生真正融入到诗词的意境,领略到诗词的意境美。为了使学生融入古诗词的情境,在教学中,我经常指导学生扮演古诗词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古诗词语中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角色扮演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走进角色”,另一种是“扮演角色”。“走进角色”就是假如我是诗词中的某某,这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当他们努力想象时,实际上已进入了一种主动学习的境界。他们的喜怒哀乐会随着文中角色的情感的变化而变化。“扮演角色”则是让学生担当古诗词中某一角色的情感的变化而变化,“扮演角色”的前提是“走进角色”。学生自己进入角色后并进行扮演,这时亲切感、责任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真正成了驾驭文本的主人,成了学习的主人,与此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