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摘抄十篇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摘抄十篇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摘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17:14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摘抄篇1

外观简雅刚柔并济

maXCarta采用长方形框架设计,与杂志的造型相似。主屏幕右上边衔接了BooX电磁笔挂环,左下端则是实体导航按钮,菜单按键、返回键以及前后翻页,让用户可以双重控制屏幕。底边为开关机按钮、microSD插口以及3.5mm耳机接口,背面为小方形外放喇叭口。其具有全球领先的量产化柔性屏幕,不仅超薄,而且不会像玻璃屏幕一样容易损坏,方便携带与使用。

但是eink屏总体上比较娇嫩,再耐摔抗压的屏幕也会受损,理应小心保护。除此之外,电磁触控笔是它较为出色的设计,其顶端是擦除笔迹的橡皮,在pDF状态下按住笔中间键还能一键进入批注状态,一本书一支笔的整体观感,配以时尚又讨巧的外观设计,足以满足用户的时尚需求。

阅读质感佳办公领域的专用配备

值得一提的是,maXCarta拥有极佳的引擎配置,几百兆甚至1G的复杂文档即使是翻页也是秒翻,十分灵敏。针对小说、论文、漫画、报纸带来的有黑边或奇偶性特殊问题,其人性化地提供了切边模式供解决。自动优化处理模糊的原稿文字,用户阅读起来也更加赏心悦目。摘抄、标注、词典与百科功能的出现也算是可圈可点。

maXCarta的首要定位是专业阅读器,超大柔性的电子墨水屏幕与a4纸显示的内容相差无几,搭配专用的电磁笔,在pDF中可即时批注,标记与原笔迹输入,适合有专业需求的教授、工程师、医生、律师等用户。办公领域里maXCarta可以替代纸张的作用,减少用户打印内容的需求,直接将电子档原版式呈现,对于经常需要打印文n的企事业用户也有比较好的体验。

丰富的应用扩展实现持久阅读

拥有13种笔记模式的maXCarta,可以绘画也可以涂鸦,对于喜欢艺术的朋友而言,既能感受智能绘画板的另类韵味,还可以省去画纸所带来的诸多不便。maXCarta还囊括了书法练习、习题练习以及工作内容作息时间安排等板块,支持多种文档格式,其中支持pDF、epUB、DJYU和DoC等多种文档格式,主流数字文档格式全支持,且实现了多种图片格式与音频格式,无需转换,即拷即看。

4100mah大电池续航可达4周

4100mah大电池提供长达四周左右的续航时间,短时间的旅途无需携带充电机,便可以享受持久的阅读。其拥有一个口号便是“坐拥百万书城、千项应用”,坐拥海量书籍,且配有丰富的应用扩展,包括浏览器百度搜索界面、微信、起点读书软件以及知乎等,同时android系统与既有系统对接较方便,极大地拓展了用户的使用场景与需求。

maXCarta与实体书的较量

较量一:

13.3英寸的大屏与实体图书相比,maXCarta阅读质感更强,把原本不清晰的原稿文字进行后期处理后,浏览起来更清晰锐利。另外,maXCarta各种手动、智能、适配的切边模式,实现了自动解决黑边带来的不佳阅读感,则两者在阅读质感上的较量,可谓水平相当。

较量二:

读者阅读实体书,会出现看到的页数还需夹杂书签的情况,抑或出现搁置一段时间后忘记所看页数的情况,偶尔摘抄几句语录还需要借助其它设备,这过程着实麻烦。而maXCarta解决了这一问题,即时阅读即时记录阅读进程,根据百分之几十的阅读进度,从而调整阅读速度,亦可随心摘抄语录和笔记。在这方面的较量中,maXCarta更胜一筹。

较量三:

功能性更强,书库存量多,这是maXCarta的显著特点。相对于实体书,maXCarta的海量书籍已经堪比图书馆的存数量,或者是更多。只要下载书城内的书籍,便可阅读,省去了在图书馆寻找书籍的时间成本。其次,多种主流应用在maXCarta中使用起来也很顺畅,间接代替了手机电脑的部分功能。比起实体书,其整体上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很强。

较量结果:

实体书是传统阅读中的主要载体,母庸置疑的是其自古以来在阅读载体上的主导地位。随着电子阅读器的涌现,实体书未能解决的局限性,在maXCarta的使用上被轻易解决。较量中,电子阅读器的体验的确出色,但也不能否定实体书的阅读意义。对于大众对电子书出现便会淘汰实体书的热议,小编持以否定态度。两者应该是可以互相借鉴的,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无更胜一筹之说。阅读,只会让人生活得更好,而载体只是一种形式,主要看用户的阅读偏好。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摘抄篇2

一、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读破的万卷书。冰心等作家小时候读书也是一知半解和似懂非懂,但就是这“一知”和“似懂”,在脑袋里储存的时间长了,左冲右撞,自有豁然开朗融会贯通的那一天。相反,没有这“知”的基础和“懂”的前提,即使有所谓的豁然开朗,我相信也只是昙花一现。万卷虽有夸张之嫌,多读却是实在的诤言。多读反映在语言上,或下笔有神,或口若悬河;反映在思想上,则应是更敏锐、更深刻。名著与经典,多读多品;武侠与言情,看看也无妨。就好比盛宴与快餐有机结合,鸡鸭鱼肉和酸菜萝卜荤素搭配,方能让语文素养“健康成长”。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行走的万里路。闭门造车能够成为大师?如果单以学校教育而言,学生活动仅限于理化生的实验、体育、劳技,语文教学与行路是不搭界的。但我们很多古人不是这样的,他们或遍访名师,采众家之长而成一家之论,或仗剑远游,聚天地之变而养浩然之气。这是怎样的一种学习方式,这就是今天我们所推崇的西方的开放式教育和学习。让语文的学习和生活、工作结合起来,课堂的学习与各种活动结合起来,教科书与报刊电视广告等结合起来,这是方法,也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思想和理念。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听和说,既而是读和写。先为听说,再是读写。听说的功用远远大于读写,但却严重缺失,这或许是语文教学中最大的本末倒置。我曾在一段时间的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听短文,提炼文段信息,并曾为此在一次测试中出了一道“听力”测试题,但因为没有坚持,效果不很明显,有待进一步尝试和优化。愿听、会听,要说、能说,也成为现代社会中交际文明的必备素质。而读写呢?除了专业作家外,它是绝不会比听说更重要的。我们可以不读不写,但我们绝对不能不听不说。所以,让听说回归语文,而绝非那形同虚设的、仅有的几次口语交际。

语文是什么?语文应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是古人言说写作的,我认为这是人脑应有的想象与联想。如果没有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如果没有联想,我们的语文和语文教学又将会怎样?加强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思维品质训练,应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摘抄、旁注和日记的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万卷书也好,万里路也罢,听说读写、想象联想通过什么来落实:动笔摘抄、旁注和日记。摘抄、旁注和日记,是心灵的表白,是情绪的发泄,是万卷书、万里路的升华,是与天地日月古今学者的对话,有助于积累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日记和旁注,当然不必强求洋洋洒洒,只求逐步让自己要记、有记、乐记。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求真、向善、至美。然而,从人类发明语言之日起,谎言、伪善、遮丑的功能就伴随始终。玩弄文字游戏和语言技巧,成了一些人学习语文的目的,这是人类的退步而绝非进步。

语文是什么?归根结底就是常常说到的两句话: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语文怎么教

首先,树立“读书为己”的思想,尽可能祛除语文教学中的功利因素。即使这是我们很难改变的,但我们必须有这样的认识和责任感,哪怕是逐步的慢慢地改变。市场经济和教育产业化应该是语文教学功利化的大背景,但我们仍该坚守的是:语文本就应该是真实和牢骚的语言表现形式,是人的筋骨和灵魂,绝不应该是华丽的辞藻和美丽的谎言编织的文字玩具。文学史上最值得称道是百家争鸣诸子散文的自由学术之风气;是魏晋嵇康长啸山林的铮铮风骨;是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唐诗宋词;是张扬个性,追求解放的性灵之说;是无情的解剖国人劣根性和刺向残暴敌人的投枪匕首。所有的这些乃至更多,总和起来就是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是语文的全部。虽然早就有书中自有千钟粟,金榜题名光耀门楣的功利,但多少还保留了一点上古“读书为己”的可爱本性。

其次,逐步培养摘抄、旁注、日记的能力和习惯。老师教要踏实,学生学需扎实,这里强调的摘抄、旁注、日记就是踏实和扎实。在摘抄中积累词句篇章;在旁注中加强读的有效性;在日记中培养说写能力,从而培养关注和思考自己、他人、自然、社会的能力和习惯,成为一个有心人,人生也在摘抄、旁注、日记中得到提炼和升华。相信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不二途径。

再次,加强听和说的训练。我们很多同学都是课上沉默寡言,课下则滔滔不绝,但又很少能说得清楚,说到点子上。什么原因?积累与训练少了。让听说回归语文,回归课堂,老师的、同学的,能够听,听得懂;自己的、别人的,愿意说,说得出。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摘抄篇3

句;读后感言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7)05―0101―01

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面对懵懂无知、贪玩任性的小学生,教师该采取何种措施,引导学生博览群书、渴求知识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试行了“读”“讲”“记”“写”四字指导法,对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效果大有裨益。现介绍给大家,以供交流商榷。

一、开推荐书目,引导学生在“读”上下功夫

面对碜韵质凳澜绺髦置浇楣夤致嚼氲挠栈笥氤寤鳎小学生的鉴别能力十分有限,他们辨别不出优劣好坏,这时候最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每学期开学,教师要为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列推荐必读书目,下发到学生手中,由教师和家长共同配合,督促指导学生完成课外阅读任务。所开推荐书目,既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结合课本所学内容,又要考虑学生知识水平,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尽量做到一学期一规划,由易到难,层递推进。比如,课本上有《农夫与蛇》课文,推荐书目中就有《伊索寓言》;低年级多安排《安徒生童话选集》《宝葫芦的秘密》《小灵通漫游未来》《天方夜谭》等儿童文学书目。高年级逐渐扩大阅读范围,加深阅读难度,安排《中国上下五千年》《海底两万里》《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目。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表扬先进,鞭策后进,督促学生完成课外阅读任务。并多联系家长,发挥好家庭监督的优势。像这样一以贯之地抓下去,小学六年每名学生至少可以阅读400余本中外名著,不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也为其提高写作水平打开了大门。

二、设故事讲坛,引导学生在“讲”上展风采

在抓好课外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还要为学生搭建展示课外阅读成果、施展个人才华的舞台。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内容,教师可开设小学生故事讲坛,每周利用20分钟时间,轮流请三到五名学生上台讲故事,可以讲成语典故、寓言童话,也可以讲名人故事。例如,学了《掩耳盗铃》寓言故事后,教师利用一节课专门安排了中国寓言故事会,请学生分别讲不同的中国寓言故事。教师在总结时,归纳出中国寓言的特点,让学生明白一个中国寓言一般对应着一个成语,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当堂就学会并记住了叶公好龙、南柯一梦、刻舟求剑等成语。同时,还可穿插举办诗歌朗诵会、作文竞赛台等活动,教师也可唱主角,每月安排一节儿童文学赏析课或中外名著名篇导读课,引导学生读好书、求真知。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为学生单调的学习生活平添了乐趣,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对文学艺术的鉴别审美能力。

三、集名言警句,引导学生在“记”上作文章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要教会学生记读书笔记的方法,指导学生科学分类,笔录各类词汇和知识。笔记内容不拘一格,可以抄录自己感兴趣的好词好句、精彩片断、诗词歌赋,也可以抄录历史文学、美术体育、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例如,有的学生在名言篇里记下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名言,时时鞭策自己;有的学生大量摘录了描写自然景物的优美片断,准备写作文时参考;有的学生喜欢古诗词,抄录了不少经典名句……教师要坚持每学期开展两次读书笔记评比活动,督促学生博览群书,自觉累积知识。六年小学下来,只要坚持不懈,笔“录”不辍,日积月累,学生的词汇量和知识面必将大增,写作文词汇贫乏的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四、作读后感言,引导学生在“写”上出成果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摘抄篇4

[关键词]写作态度;阅读摘抄;感受生活;发表见解;开放性批改讲评

作文是作者的文化底蕴、文学素养,也是作者的人生态度、生活感悟的真实反映。因此,作文教学的目标应让学生获取种种感受,体验种种情感,提出种种见解,转化种种智慧,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并能用文字表达出来。绝不能将作文课变成简单的技能训练课,使积极创作变成被动接受,这样学生可能掌握了写作知识、写作技能却失去了创作的激情与灵性。如何让学生的作文充满真情实感的流淌而不是八股格式的模仿,让学生充满热情和兴趣主动自觉地写作而非为完成任务东拼西凑,我认为,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态度

1、写作是作者运用有组织的书面语言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一种行为过程,写作过程的本质属性表现为由客观事物到主观认识,再由主观认识到书面表达的双重转化。作文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自觉的、热情的、严肃的写作态度,在课内外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书面表达活动;热爱生活,对现实生活具有浓厚的兴趣,对美好事物具有向往之情;有写作的自觉要求并经常保持写作的欲望。

2、作文教学必须进行文风教育,指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帮助学生认识写作的目的如实地传达自己的见闻、感受、经验、情感,以便和别人交流沟通。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吕叔湘先生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创作原则。要指导学生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这样才能培养实事求是、有的放矢、言之有物的好文风。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摘抄习惯

1、古人说得好:“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阅读摘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很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逸于作文”,这都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还要要求学生对所读之书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感受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的风格与情调,发现作者观察问题、描述现象的角度,学习作者分析现象、剖析问题的视角与方法。将最能打动你的文字摘抄下来反复体会,长期坚持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在脑海浮现,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

2、阅读上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摘抄上要求学生所抄内容要精、全、新——不必篇篇都全文摘抄,可挑选最有表现力的文字摘抄;摘抄内容可为古典诗歌、名人名言、经典文段、时事新闻等,越全越好;鼓励学生摘抄新作品、新素材、新观点。为调动学生阅读摘抄的兴趣,可每周进行一次“教师美文范读”——选取古今中外名著中的经典段落或报刊杂志上的精彩文段为学生诵读,每节课课前五分钟进行“学生摘抄选”——让学生轮流选取自己的摘抄诵读并做简要评析,每两周进行一次“摘抄交流”——给一节课时间让学生交换摘抄本阅读并交换阅读意见。学生阅读摘抄的兴趣越浓厚,从中汲取的精神营养也越丰富,对文字如何排列组合表情达意也就有了体会和感悟。

三、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发表见解的习惯

1、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说因为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实一个重要原因是对生活缺乏主动的观察、感悟与发现。青年人既热情又敏感,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又充满怀疑,他们喜欢思考、寻根问底、质疑争辩。他们有一个不停变幻色彩的生活领域,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五花八门的新鲜事物、形形的交往交流等等,都会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他们或喜或忧、感慨万千。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以无目的观察,无意注意占主导的思维方式关注世界,许多可供写作的材料,他们或不曾仔细观察而视而不见,或不曾真切感知体验而成为过眼烟云,以至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因此,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尤为重要。生活中有很多打动人的瞬间,光记住这些瞬间还不够,还需要反复玩味其中动人的“点”在哪里,揣摩触动你的原因,挖出其中包裹的核心价值(历史的、社会的、哲学的甚至是伦理的)。

2、让学生养成写随笔的习惯。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关注社会现实,深入思考、用心感受,把能触动自己的现象、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如是否体会到父母在平凡琐事中体现出来的关爱?“啃老族”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城乡教育是否公平,“读书无用论为何卷土重来”等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讨论。讨论结束后,在自己的随笔本上记述自己的观点。

3、此外,定期让学生就一些热点新闻发表观点,如杨丽娟追星逼父跳海、最美妈妈舍己救人、长江大学学子人链救人等等。教师提前布置话题,让学生写好发言稿后再讨论。这些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平时对所见所闻能多思考,对周围的点点滴滴有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

四、采用多样化的批改和讲评方式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1、作文的批改也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作文批改总是一个分数加几句评语,讲评总是指出一些错误、念几篇范文,学生难免感到兴味索然。形式多样、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的批改和讲评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他们思考在作文中如何更好地表情达意。教师批改作文时恰当地运用详批、面批、点批和互批等不同形式,可以起到激发同学们的写作热情,促进作文水平提高的作用。打分数时不能太苛刻,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多打高分。尤其对那些写身边事寻常理、表达真情实感的学生,即使他们的思考还不成熟、表达技巧还不完善,也要多表扬、多鼓励。对学生不再“一视同仁”,对基础差一些的,降低标准,鼓励,鼓励,再鼓励。至于评语,避免俗套,追求个性,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饱含期望。

2、定期让学生自己批改或者互相批改作文也是个较好的方法。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深入思考、认真推敲的积极性,而且参与批改就是再学习、再推敲的过程,它使学生在感性和理性上产生新的飞跃,写作水平在实践中获得提高。

3、对于讲评,除了老师朗读范文、剖析典型病例、指导修改外,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讲评。通常让一名学生朗诵他的作文,并介绍自己构思、选材的经过,然后让其他同学针对这篇文章的得失发表见解。这样的开放性评议,不仅输出知识信息,还输出情感信息,在讲评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人动脑筋、个个显其能。这种相互切磋、传递信息的方式使师生情感更加融洽,同学关系更加和谐。在相互表扬中,获得作文的自信;在取长补短中,促进作文水平的提高。

做到以上几点有助于培养学生写作的心理能力,包括观察捕捉的能力、感受体验的能力、记忆储存的能力、想象概括的能力等,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文字表达的能力进行训练,如训练谋篇定体的能力、选材用笔的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等,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会大有提高。

参考文献:

[1]顾海兵.写作应引导学生回归生活[J]文学教育.2005(10)

[2]刘芳.从评价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10)

[3]虞秀群.作文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精神资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10)

[4]谢凤英.培养学生作文敏感品质的途径[J]文学教育.2006(3)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摘抄篇5

【关键词】书籍;阅读;兴趣;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古人云“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句句流传千百年的古训都告诫我们读书能丰富一个人的有限人生。作为语文老师,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在浓浓墨香中,体验读书的喜悦,丰富心灵的世界,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中快乐成长。

一、尊重兴趣,播撒读书种子

记得刚开学时的阅读课上,我让学生自己带几本课外书来看看,可他们带来的不是作文选就是那种只有夸张的图画几乎没有文字的小人书,我竟没看到一本“像样”的书。有些同学每天看的都是“奥特曼”和“走迷宫”,甚至能不厌其烦地一节课看个五六遍。怎样才能在尊重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读书面呢?我思来想去,决定好好引导他们读书。

(一)快乐五分钟

每天早晨或中午的课前,我便开始利用五分钟读文章给班里的小朋友听。听老师讲书本以外的知识,孩子们感觉很是新奇,都很喜欢听。每次我给孩子们读着文章的时候,他们都聚精会神地听着。下课后,他们都围着我,把自己看的书拿给我看,告诉我他们所读的文章的内容和感受,我就会一一表扬他们,夸奖他们。得到表扬的他们一脸的自豪与满足,围着我不肯走开,又说又笑的。逐渐的,学生看书的质量越来越高了,我读的文章也由原来我推荐的变成了学生推荐的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我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在每天五分钟里,学生们在得到快乐的同时,还在师生的共同推荐下,渐渐在学生心里开始喜欢上了读书。一颗颗爱读书的种子播撒在了学生的心田。

(二)神奇的奖励

在每天快乐五分钟的基础上,我还对读书认真、表现出色的孩子进行特殊的奖励。每个星期我们都会推荐一位读书小明星,每个读书小明星都会得到老师的奖励――一本新书。有时是古典名著,有时是畅销的儿童读物,有时是百科全书。每个获得奖励的小朋友还有一个特殊的任务,就是把书中精彩的故事情节讲给全班小朋友们听。这样的活动既推动了学生的读书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把好的书推荐给了所有小朋友。一颗颗读书的种子也在学生的心中悄悄萌发。

二、持之以恒,盛开读书之花

看着班上学生读书的兴趣越来越高,书香味越来越浓,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可如何让孩子们的读书兴致始终保持高涨,而不是一时的兴起呢?

(一)推陈出新,确保“新鲜”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启发智慧和鼓舞人心的书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前途。”针对学生买书及读书数量的不断增多的情况,我经常在班上开展“好书向你推荐”活动。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活动,每当到了这个时刻,学生纷纷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大家。学生的推荐词之精彩、口语表达能力之强,总会赢得阵阵掌声。这种活动的开展,不仅使我掌握了学生买书、读书的方向,更让我和学生了解到了许多的好书。46个不同的学生,46本不同的书,这种收益是无法计量的。每一次的“好书向你推荐”过后,班上都会掀起一个借书、买书、读书的小高潮。不知不觉中,学生已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浓郁的书香已弥漫于班级的每一个角落。

(二)师生共读,相互督促

我知道,教育是感染,不是说教。要想让学生喜欢阅读,并持之以恒,我首先要做学生的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鼓舞和感染学生。于是,每天阅读课上学生看课外书时,我也捧着自己喜欢的书静静地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是个爱读书的人,真正做到师生共读。我知道,只有彻底打动学生的心,他们才会真心地热爱读书。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后来读书成了班上一件最流行的事,成了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早上、中午、课间时经常有学生捧着自己新买的书在认真地读着。

三、注重积累,收获读书硕果

爱读书的人都知道,光读不注意积累、吸收的话,这种读实际上是一种浪费。在学生已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后,我便注意引导学生积累。于是,学生的书包里也就多了一本积累本,用来摘抄书中精彩句段和记录自己的读书收获,另一个是用来抄“每日一语”的。我还会经常抽出时间和学生一起背这些话,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里,不管哪个学生运用了,我都会及时地给予表扬,以示鼓励。

这一学期,在布置家庭作业时,我也要求学生每次积累两个富有哲理或有一定意义的句子,开始时有许多学生不知道什么样的句子是好句子,只是随便抄了几个,所抄的句子毫无意义。于是我便经常读那些积累好的同学的句子,慢慢地,那些不会积累好句子的同学也就学会积累了。另外,学完课文时我经常让学生说一说或写一些自己的感受,加强练笔,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摘抄篇6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教师也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为了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第三学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100万字的要求,许多教育部门、学校都收入了具有特色的学生课外阅读书目。这表明相关部门、学校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已作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这仅仅是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数量上的要求,而实现学生课外阅读从量到质的提升,便成了我们一线教师亟待解决的课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怎样把学生的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实现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由量到质的提升谈几点粗浅的做法,以抛砖引玉。

一、培养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

《论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高年级的孩子自我意识有了一定的发展,如果教师不作正确的引导,会让孩子们误入歧途!笔者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抛砖引玉,诱君深入。如学了《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有趣的课文后,我想让孩子们阅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我作了这样的描述:一个可爱、纯真的六、七岁的孩子,对什么都是这么的好奇,总是问,总是问,问得妈妈无言以对。那时,也正是小英子最享受童年美丽时光的时候,她也有自己的小玩伴。想知道是谁吗?她只有一条辫子,又黄又短,像妈妈在土地庙给我买的小狗的尾巴。和她一起看小鸡啄米吃,那小鸡总是吃,总是吃,吃个没完;和她一起玩踢制钱,每一踢,两个制钱打在鞋帮上“嗒嗒”地响。她踢时腰一扭一扭的,显得那么娇。想知道她是谁吗?她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呢?“老师,您快说,快说啊!”我岂能这么便宜了他们呢?我接着说:从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中可以找到答案,让我们也好好感受感受她的童年吧!这样就吊足了胃口,让学生马上购得此书,读不舍手直至解惑!

二、保证孩子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

寄宿制学校的孩子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时间充裕。我们如何借势造势来确保孩子们充足的课外读书时间呢?我们的做法是:每周安排一节学生自主课外阅读课,一个晚自修到阅览室遨游书海;每日不少于1个小时晨诵、午读、暮赏。当然,底线规定外,那些爱读书的孩子无时不徜徉于书海中寻求乐趣!

三、授之以渔――加强读书方法的指导

1.借助课堂,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向学生渗透读书方法。例如学习了《走遍天下书为侣》,让学生掌握怎样反复精读一本好书;学习单元中的略读课文时,借助“阅读提示”等向学生讲授略读、浏览、跳读、速读等方法;在新授课前运用“猜读法”猜猜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阅读教学中还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默读、朗读及运用摘抄、批注等各项能力,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师要上好导读课。一般地说,学生的课外阅读分为必读和选读两大类。为了把学生的课外阅读落到实处,我们把每个学期的必读书目和一些经典的选读书目在学期初由备课组长安排好组里教师的导读任务,教师精心备课,以走读的方式为其他班级上好导读课。

3.班级读书会。学生阅读完一本必读书目后,老师和学生乃至家长在班级中讨论交流各自的读书方法、感想、收获等,并利用手抄报、优秀读书笔记等形式展示读书心得。

四、搭建平台,充分展示阅读成果

1.课前3分钟演讲。语文课铃声一响,由一名同学到讲台上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或讲故事,或朗读美文,或背诵精彩语段。

2.课外阅读考级。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程标准》等相关要求,编写了学生课外阅读考级校本课程――《溪之韵》,一共分为十二级,学生背诵相应级别的古诗文和阅读相应的书目后,即可参加级别测试,测试通过后颁发相应级别的证书。

3.抓好每学年一次的阅读竞赛。学校定于每学期期末组织一次课外阅读竞赛,竞赛内容为每学期的必读书目和必背古诗文。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不断探索、不懈努力,探寻出提升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更加有效的策略,真正把学生的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实现学生课外阅读由量到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摘抄篇7

一、指导选择课外读物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为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我认为教育者的立足点应从小学生的兴趣出发,通盘考虑,综合开发课外读物。

1.

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选择读物。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仰慕机智、勇敢等。了解这一点,我就推荐神话小说《西游记》、高尔基《我的大学》、历史读物《上下五千年》和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等。我要求学生丰富班级书架,他们把自己喜爱的书籍,像《海底两万里》、《伊索寓言》、《木偶奇遇记》、《安徒生童话》、《吹牛大王历险记》、《哈利・波特》等,借给班级图书角,推动了读书活动的开展。

2.

顺应时代潮流辩证地选择课外读物。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所读的书籍庞杂,良莠不齐。有些书籍成为

“校园时尚”,我们应该认可这种课外读物宝贵的社会资源,不能粗暴地扼杀。充分利用“时尚”读物这把双刃剑,摈弃因为它的低劣质量导致学生心理扭曲的后果,合理利用其流行元素。对待这种“时尚”读物的正确弁度应该是积极地亲身体验,正确引导这种时尚。

3.甄选塑造健康人格的课外读物。相对儿童而言,读经典名著可以丰富语文素养。不要把经典名著仅仅局限于

《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四大古典名著和《唐诗三百首》等,只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能促进身心健康完美发展的课外读物,都应该推荐给他们。

二、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当前小学生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对作品的理解,高度概括能力普遍低下。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是否恰当是其根本原因。因此,正确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有效帮助他们形成恰当的课外阅读方法。比如,低年级学生阅读时要从语感着手,引导运用联想和想象,通过头脑中形成的表象的再现感悟文章。中、高年级学生阅读时要侧重培养学生的概括、比较、分析、综合和系统化的抽象思维。结合学生的阅读与思维特点,课外阅读方法可重点对学生进行如下指导。

1.

朗读感悟,延伸联想。课外阅读的核心是理解、感悟,而感悟要依靠思维,课外阅读必须注重思维想象,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阅读文章一定要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读完文章,再前后联系起来想一想,印象就加深了。

2.

读记结合,撷采精华。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借鉴,吸收精华。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勾画、圈点、摘录、批注、写心得等。如在读文章的过程中,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用圆圈圈起来,把优美的词、语句、片断用括号括起来,把中心句用波浪线划出来,把疑难问题用问号标出来……除了做标记,可以要求学生准备必要的读书笔记本,把读到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断分门别类抄写下来。这对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三、积累课外阅读的成果,学以致用

学生课外阅读的另一个问题是学以致用的问题,那么,

如何指导他们综合运用课外阅读的成果呢?写作对于学生也是比较头痛的事,丰富的课外阅读积累,首先可以运用于借鉴仿写,习作可以借鉴阅读的精彩文章,仿照文中精彩的句子、段落来练习写作。如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刻画、环境渲染的衬托等等,这时候运用起来就得心应手了。依据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摘抄仿写过渡到思辨仿写,逐步过渡到成功的创造性写作,在“仿”中求“新”,提高了习作的能力。其次,课外阅读积累,陶冶了学生的性情,提高小学生明辨是非、美丑的能力。不仅增强了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摘抄篇8

一、借助课文,激发阅读兴趣

例如:教学《海轮・凯勒》一课,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海轮・凯勒学习说话时到底遇到了一些怎样的困难吗?你们想知道她是怎样克服的吗?你们想了解长大后的海轮・凯勒吗?请你看一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从中你会找到你想知道的一切,你会对海轮・凯勒有更多、更深的了解……把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课文,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阅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这是对语文课的有效补充,在课堂内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精读的示范,之后再与学生进行交流,感悟海轮・凯勒的坚强不屈,让学生由此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同类的如《简・爱》也是这样操作。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才能真正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二、巧用故事。诱发阅读情感

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有个男孩,从小就梦想着外出探险。某一天,他登上了朋友父亲的船。可是,他遇上了大风浪,恐惧万分。这时……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情感跌宕,期待大结局之际,我戛然收声,告诉学生,后面的可更精彩呢,随后便出示《鲁滨逊漂流记》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有很精彩的情节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仅仅靠老师讲故事,学生听还远远不够。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还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讲。这样,学生有了自主的发言权,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爱课外阅读;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你看,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三、营造环境.创建阅读氛围

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可以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作为教师,我努力让学生轻松地阅读。就是让学生在没有过高要求、没有过重压力的环境下阅读。总有一些老师,但凡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就会伴有诸如阅读训练题、阅读小练笔等一系列阅读作业,让学生望而生畏。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我们要让学生轻松地从事阅读活动,让他们尽情享受阅读的美,而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比如,教师对学生阅读成果的赞同和肯定。我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对于课外知识比较丰富的学生,总是毫不吝惜赞美之词,“小书迷”、“小博士”、“成语大王”、“字典通”成为我对这些同学的昵称。只要学生愿意读书。无论他们的收获是大是小,教师都要给予大力表扬。

四、开展活动。激励阅读情趣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摘抄篇9

“六位大补膏”处方即是:多服“习惯露”,巧服“信心汤”,乐服“专心丸”,勤服“恒心丹”,常做“五禽戏”,探寻“保健律”。

一、多服“习惯露”

“习惯是人类生活最有力的向导”(英国休谟)。综观叶老学说,“习惯说”可算是他语文教育思想大山中的“富矿”,他曾有言:“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道理很明显,养成“自然”的习惯,“不待强制与警觉”便可终身受用。因此,从高一起,我就提出“每日报栏30分钟”的倡议,便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切入口。多读感悟生。从目前中学生的现状看,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是“精读”与“持恒”,这对于摆脱立刻粗疏、混沌、无序、低效状态是有其积极意义的。我要求学生利用“三余”时间,坚持读报品报,诸如新闻标题的凝练,政论语体的谨严,以及语、修、逻辑法,更主要是报纸文章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宣泄奔腾着时代感情的激流,展示着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时代形象,易于悟理、悦情、激趣。在阅读时要求学生能“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肌肉里”(朱光潜语)。这样,通过长期开放五官,打通生命有孔窍的涵咏和积淀,作为语言能力最高表现的敏锐语感也就自然形成了。“习惯露”滋润着学生,使他们看宇宙能用心灵长出的眼睛,抚摸自然能用耳朵生出的触须。

二、巧服“信心汤”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干任何事情不能没有信心。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燃起学生信心的火焰。因此,采取有效的手段,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尤为必要,特别是在我们农村的的普通高中学校,经过各类学校“群雄逐鹿”“大浪淘沙”,所招学生基础普遍相对薄弱,“文”盛“理”衰现象突出,我于是在黑板上辟出一爿园地名曰“每日名言”,要求学生人人做名人,人人自创不得少于20字的“名言”,按座次轮流发表。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同学敏感的神经被激活了,“创作”高度投入。同时我还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其情趣,每个人专本辑抄,每人每期辑抄名言近150条。各科教师每日观瞻,语文课前集体诵读,看着自己的“名言”如此“光彩”,学生信心大增。每到学期结束的名言分类点评,再次出现许多妙笔佳构,无不让人感激“信心汤”的威力。

   三、乐服“专心丸”

   《语文读本》说明中指出:“学习语文,还必须加强课外学习,扩大视野,增加积累,《语文读本》正是适应这种需要编写的。”因此,善待“读本”,弥合“课本”与“读本”之间的鸿沟,打通两者之间的壁垒,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我所思考的焦点之一。“专心丸”者,便是使用“读本”的一种小小的尝试,即“课前一分钟自由谈——读本文章咀华”。所谓“专心”既是指用心阅读,用心思考,又指专心每堂课,提高45分钟效益。我的指导安排:时间保证:每周90分钟(早自习约15分钟,另有一节课专用于“读本”学习);‚质量要求: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圈点勾画与摘抄结合,通晓文意与积累词句结合,品味与试笔结合;ƒ检测方式:每节语文课前1——3分钟“自由谈”:演讲、复述、谈感想、析方法、仿句子、列提纲等不一而足,尽量脱稿表达。这样,学生强烈的表现欲再次被牵引出来,学生本来处于待机状态下的语文潜能再度被激活,为了“谈”得“自由”,必须专心品读才能为自己提供一碗壮胆的“垫底酒”,高度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因此,每堂语文课无需多言,随着科代表的宣布,你尽管与同学们一道分享校园故事、家庭悲欢、街市见闻,看看神奇的科学世界,听听军民抗洪救灾的呐喊,体会“锄禾”的辛苦、收获的甘甜······毫无疑问,“读本”延伸性、鉴赏性、知识性的三类选文扩大了学生“自由狩猎”的“苑囿”,“一分钟自由谈”也从根本上消除了学生话不成句、词不达意、语无伦次的表达弊端。听了学生能言善辩的口头表达,你丝毫感觉不到学生的压力,这枚“丸子”学生怎不“乐服”呢?

   四、勤服“恒心丹”

本方说的是关于课外积累的问题,谓之“每人一本万花筒”。我要求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凡是“动用脑髓”“放出眼光”与语文学习有关者,一律“拿来”。内容关涉人生真谛、生活哲理、隽永诗歌、精粹短章、警策箴言、经典论述。小至身边琐事、窗前小景,大至祖国巨变、世界风云,无不尽收“仓库”。在“习惯露”“信心汤”“专心丸”的催化下,学生更是乐此不疲,自习、周六等一有空闲,均可见学生埋头“笔耕”:摘引、札记、抄录、剪贴······许多同学冠以别出心裁的名字,偶尔翻阅,无不让你如同置身长岛那片美不胜收的鹅卵石滩头,总忍不住拾他几块。这种借助学生个体情感投入而建立的新知识储备仓,容易保持,也容易以创造性的形式进一步升华;充足而科学的积累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心智、思维方式、学习方法乃至世界观。因而,一座“仓库”在手,饱览八方风流。源头活水书报来,让你再次感叹“积累”的神奇功效。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无不是“恒心”的体现。勤服此“丹”,“仓库”富藏丰赡,语言泉流喷涌,健全人格形成,利其一生,学生乐津此道。因为他们每个人的卷首都有席勒的忠告:“只有恒心可以使你达到目的,只有博学可以使你明辨世事。”

五、常做“五禽戏”

    范晔《后汉书》里讲了华佗创造“五禽戏”的故事:华佗受“户枢终不朽”的启发,模仿五种动物的姿态而设计创造出锻炼之法,道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哲理。受其启发,我在前面“养生”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周记500字”(系独立创作的文章),戏曰“五禽戏”。既取打开“眼、耳、鼻、舌、身”五种窗户之意,亦包含让500字具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观其色、如嗅气味、如知其温”的艺术魅力。这是一项综合工程,因已有“积淀”,学生大都能“步其门而登堂,效其法而通变”。市、县、校级报刊常有我班学生习作“问鼎”便是佐证。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摘抄篇10

[关键词]故宫;《四库全书》存本;考证

[中图分类号]G2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763(2016)06―0025―06

abstract:SikuQuanshuwereselectedandcompiledbytheimperialinstituteofSikuQuanshu,whichwasestablishedin1773(the38thyearoftheQianlongReign).ittookabout13yearstocompletethecompilationofthewholeseriesofbooks,whichweredividedintosevendifferentversionsofSikuQuanshuandseparatelystoredinsevenplacesfromnorthtosouthofChina.Largeparts(fouroutofseven)ofbooksweredestroyedduringthewarslateron.theauthorsurprisinglyfoundthatsomeSikuQuanshubookswhichshouldbestoredatwenYuanGe,wenJinGeornanSanGehadbeenyetleftatthepalacemuseumLibrarywhenshesortedoutancientbookspreservedfromtheQingDynasty.thispaperrepresentsanextensiveanalysisonwhythesebooksarepreservedattheLibraryandwhatkindofuniqueliteraturevaluetheyembrace.itmakessignificantcontributionstothefurtherresearchandunderstandingofthecompilationprocessoftheSikuQuanshu.

Keywords:thepalacemuseum;SikuQuanshu;version;research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编纂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自乾隆三十八年(1773)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开始编纂《四库全书》,一共缮写了七部,分贮七阁。乾隆三十九年(1774)下诏兴建藏书楼文源阁、文渊阁、文津阁、文溯阁(即“内廷四阁”或称“北四阁”)。乾隆五十三年(1788)又续抄三部,分贮于文汇阁、文宗阁、文澜阁(即“江南三阁”或称“南三阁”)。时至今日,各阁书籍多部在战火中被毁,只存三部半的藏书也是饱经沧桑。文源阁本在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时被焚毁。南三阁书,镇江的文宗阁首罹兵燹,文宗、文汇阁本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先后被毁。现存完整的文渊阁本运到台湾、文津阁本存国家图书馆、文溯阁本存甘肃省图书馆。文澜阁本在战乱中散失三分之二,后经配补三次才齐全,现存于浙江省图书馆。

笔者在整理编目清宫遗存典籍时,发现故宫图书馆仍然留存有多阁《四库全书》,由于各种原因存藏下来。对此,笔者对这些存本逐一进行考证,分析探讨其留存原因以及这些《四库全书》存本的特殊文献价值及意义。

一文渊阁及《四库全书》存本

清乾隆年间建置文渊阁,地点选在文华殿之后、明代御药房办公之所的圣济殿旧址。据《钦定日下旧闻考》载,清代本无此阁:“谨按旧文渊阁在内阁傍,当文华殿之前,明时已毁于火,乾隆四十年皇上命于文华殿后度地创建藏书之阁仍名曰文渊”

清朱彝尊撰,朱昆田英廉等补订:《钦定日下旧闻考》卷62,清乾隆年武英殿刻本,第6页。。文渊阁是乾隆四十一年(1776)建成,阁名沿袭明代文渊阁之称,但并未采用明文渊阁的砖城式样,而是以浙江鄞县范氏天一阁的轮廓开间为蓝图修建的一座庄重华贵,别具风格的两层建筑。在“七阁”中是第三个建成,贮藏最先告成的第一部《四库全书》。为了便于查检翻阅,还特别绘制了《四库全书排架图》一并放置其中。《四库全书》连同《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入藏文渊阁,按经史子集四部分架分层放置。以经部儒家经典为首共22架和《四库全书总目考证》、《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放置一层;二层放史部书33架;三层子部书22架、集部书28架。所有书籍分别贮藏在楠木匣中。

1933年,华北局势动荡,为避免侵华日军的掠夺和破坏,故宫博物院文渊阁《四库全书》随大批文物被迫南迁,清宫存藏的16万册古籍被辗转运到台湾,现藏博物院,从此故宫所藏皇室图书分置两地。文渊阁现如今也已是书去楼空架还在。据清室善后委员会及故宫博物院民国十八年(1929)七月刊行的《故宫物品点查报告》中记载,文渊阁内当时登记的物品有:“硬木雕花书案1张、硬木书案1张、木书架111个,木架2个”,现在这些书架依然原状陈列在阁里,书架上清晰地刻着“钦定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各部排架的字样,依稀可见当年阁满《全书》的壮观景象。

(一)文渊阁存本介绍

南迁到台湾的阁书据吴哲夫统计,“今日国立故宫博物院藏文渊阁本,经过清点,共计36381册。”

吴哲夫:《四库全书纂修之研究》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出版,1990年6月,第157。按说文渊阁书已经全部装箱运往台湾,但本文作者在整理清宫遗存典籍时,却发现仍有留存阁书,《天学会通》和《天经或问前集》共2种2册。这两册书同装在一个原配楠木书匣中,书匣上刻有“钦定四库全书第三千四十一函,子部,天经或问前集,天步真原,天学会通”字样。书匣内有两层隔板,每书之间附有夹板。从书匣上所镌刻的目录上看,匣内还应该装有:“《天步真原》和《天经或问后集》”,但书已不在匣中,书籍所在位置空出,或是当年装箱被带走或是存放它处,总之,现存故宫图书馆的只有2册在书匣中。

1.《天经或问前集四卷》存一卷

该书为子部-天文算法类。建宁游艺撰,存1卷(卷4)1册,清乾隆年四库全书朱格抄本。旧藏昭仁殿。该书为蓝色绸面,墨笔楷书,书写工整,开化榜纸。开本长31.7厘米,宽20厘米、栏长22.5厘米,宽15.5厘米。卷端书:“建宁游艺撰,天经或问前集卷四”,首页卷端钤“文渊阁宝”印,末尾页没有钤盖印章。卷前副页黏有黄色题签2个,上书“详校官钦天监天文生臣司廷栋、灵台郎臣倪廷梅覆刊”。卷末副页书:“总校官知县臣杨懋珩,校对官五官灵台郎臣陈际新,`录监生臣顾九包”。

卷前无提要,有目录:“分野、年月、历法、霄霞、风云雨露雾霜、雪霰、雹、雷电、霾、彗孛、虹、日月晕、日月重见、风雨徵、天开、地震、海、咸水、温泉、潮汝(汐)、望气、野火、占候、四行五行、地理、数、星降生”

清永、纪昀等编纂:《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天经或问前集》卷4目录,故宫图书馆藏《钦定四库全书》抄本,第1页。。目录共有27个条目,其中“汐”写成“汝”,显然是缮写人员的笔误。

是书为天文学科普读物,书内有诸多气象学知识,因此,该书也被誉为“中国近代气象学启蒙之作”。该书简要解释了各类气象要素、大气光象、风雨预测的知识。《四库全书简名目录》曰:“《天经或问前集四卷》,国朝游艺撰。是书凡前后二集。后集多支离汗漫之谈;此集于天道运行皆设为问答,一一推其所以然,颇有理致,其不谈占验,由为精识。”

清永等著:《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上,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第407页。总纂官纪昀评述该书曰:“凡天地之象、日月星之行,薄识Hi之故,与风云雷电雨露霜雾虹霓之属,皆设有问答,一一推阐其所以然,颇为明晰。至于占验之术,则悉屏不言,尤为深识。”

清纪昀总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三,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717页。

2.《天学会通一卷》

子部-天文算法类。青州薛凤祚撰,1卷1册,清乾隆四十六年四库全书朱格抄本。旧藏昭仁殿。该书为蓝色绸面,墨笔楷书,书写工整,开化榜纸。开本长31.6厘米,宽20.2厘米、框22.5厘米,宽15.5厘米。卷端书:“青州薛凤祚撰”,首页卷端钤“文渊阁宝”印,末页钤“乾隆御览之宝”印。卷前副页黏有黄色题签2个,上书“详校官钦天监天文生臣司廷栋、灵台郎臣倪廷梅覆勘”。提要末书“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总校官臣陆费墀”,卷末副页书“总校官检讨臣何思钧,校对官五官灵台郎臣陈际新,`录监生臣赵舆昱”卷前有乾隆四十六年十月提要、目录。

该书卷前提要曰:“是书本穆尼阁《天步真原》而作,所言皆推算交食之法。按推算交食,凡有两例。一用积月积日以取应用诸行度数,由平三角、弧三角等法逐次比例,而得食分时刻方位者;一用立成表,按年月日时度数,逐次检取角度加减,而得食分时刻方位者。凤祚此书,盖用表之例,殊为简捷精密。梅文鼎订注是书,亦称其以西洋六十分通为百分,从授时之法,实为便用,惟仍以对数立算不如直用乘除为上法。惜所订注之处,未获与之相质云。乾隆四十六年十月恭校上。”

清永、纪昀等编纂:《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天学会通一卷》卷前提要,故宫图书馆藏《钦定四库全书》抄本,第1-2页。《四库全书简名目录》评曰:“是书以表算法求交食,盖本穆尼阁天步真原,而推演其术。”

清永等著:《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上,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第407页。

(二)存本与原阁本之比勘

1.《天经或问前集卷四》

笔者在把故宫图书馆现藏的《四库全书》存本《天经或问前集卷四》与现藏的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比对之后,发现有几处不同。

第一,存于的文渊阁本卷端题书名《天经或问》,而北京故宫藏存本著录书名《天经或问前集》;第二,藏本卷端作者项著录“闽中游艺撰”。而北京故宫本作者项著录“建宁游艺撰”;第三,本末页书“总校官编修衔臣朱钤,校对官教习臣倪廷梅,`录监生臣沈曾传”。北京故宫本卷末副页书:“总校官知县臣杨懋珩,校对官五官灵台郎臣陈际新,`录监生臣顾九包”,与本不同。第四,本有提要,北京故宫本没有提要。

鉴于以上四点不同之处,笔者推测结论有两点:

第一,故宫图书馆现所藏存本《天经或问前集》应是文渊阁本《四库全书》的又一部抄本,该书完整本应为四卷本,现只存一卷卷四,其中缺失的部分或遗失或焚毁。文渊阁本《天经或问》应是北京故宫存本的修改本。该书应是在已经缮写并完成装潢之后,又进行了修改,在经过四库馆臣们磨勘修改后,把原书名《天经或问前集》改为《天经或问》;撰者项地名“建宁”改为“闽中”,并取消了卷首目录,最后重新缮写一部题名《天经或问》装箱运到台北。现藏的文渊阁本即是最后定本。

第二,此书卷末还没有钤盖“乾隆御览之宝”。由此,我们也可以推论钤盖印章的时间不同。四库各阁书在完成缮写后,首先钤盖各阁的藏书印,如“文渊阁宝”,最后校定完所有《全书》之后再钤盖上“乾隆御览之宝”。书的前、后两枚印章并不一定同时钤盖。

此版本发现的意义在于,北京故宫存本《天经或问前集》保留了此书修改前的原貌,亦可以说让后人了解了《天经或问》修改之前版本的情况,确是《四库全书》编修过程的难得版本,珍惜罕见。此书再经过四库馆臣修改之后的版本更为简单、清晰。

2.《天学会通一卷》

此书经与本比对基本一致,唯有两处不同。

第一,本末页书“总校官中允衔臣王燕绪,校对官五官灵台郎臣陈际新,`录监生臣张泰”。北京故宫存本末页书“总校官检讨臣何思钧,校对官五官灵台郎臣陈际新,`录监生臣赵舆昱”。两个本子唯有总校官、校对官、`录监生不同。

第二,提要缮写时间不同。本“乾隆四十七年九月”,北京故宫本提要撰写时间是“乾隆四十六年十月”。两本提要经比对内容完全相同,没有任何纰漏,并且书本身内容亦完全相同。

经比对可得出结论,旧藏昭仁殿的文渊阁存本《天学会通一卷》,应是文渊阁本的重复本。从提要缮写时间上看北京故宫文渊阁存本,比文渊阁本缮写时间早一年,该书是缮写完后直接放置在昭仁殿了,并没有入藏文渊阁,因此文物南迁装箱时此书没有被装入箱中。

昭仁殿是清朝皇帝读书的地方,乾隆九年(1744),皇帝下t从宫中各处藏书中选出善本呈览,列架于昭仁殿内收藏,并御笔书“天禄琳琅”匾挂于殿内。文渊阁本《四库全书》成书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该书应该是在缮写完就被进呈到此。清室善后委员会留下的编目书签上记录也是该书旧藏于昭仁殿。嘉庆二年(1797)十月,乾清宫失火,殃及到昭仁殿,《天禄琳琅》珍贵藏书大多被焚。嘉庆三年(1798)昭仁殿重建。而《天学会通一卷》一书上提要撰写时间是“乾隆四十六年十月”,应为乾隆时期缮写,显然该书是火中残余,幸存下来的书籍。

该书发现的意义在于,幸存下来的文渊阁存本《天学会通一卷》与文渊阁本完全相同,让我们知晓,此书文渊阁本并不只抄写了一部,最起码是抄写了两部,所以才有了完全相同的两个本子。那么,其它书还有没有重复本,有待再发现。

二《四库全书》撤出本

《四库全书》撤出本是在《四库全书》已完成编纂、缮抄多部并已分贮各阁之后,依然检查出有“违碍字句”,而再行撤出或销毁的书籍。

(一)撤出原因

乾隆皇帝通过编纂《四库全书》采取了所谓“寓禁于征”的策略,即通过编纂《四库全书》采取大规模征集图书的举动,销毁不利其统治的书籍。禁毁因程度不同可分为全毁、抽毁、篡改、撤出等措施。据有记载的各种违禁书目及办理四库全书时的档案统计,仅列为销毁之列的就有3000余种,10万余部,另外还销毁书版6万余块。但如历代禁书一样,朝廷不可能将所谓违碍书籍完全禁绝,乾隆五十二年(1787)三月乾隆帝在抽阅进呈的书籍时,随即发现了本文所撰述的《四库全书》撤出本。

(二)撤出书籍

乾隆五十二年(1787)三月十七日,军机大臣查得李清所撰《诸史同异录》内悖妄之处,传续办三部书提调,详加询问,并查取文渊阁所贮此书及其余二部书,以及原书底本,详悉核对,再行拟写将总裁、总纂、校对等分别议处治罪谕旨进呈。十八日,乾隆帝下令将文溯、文津阁藏贮李清所撰《诸史同异录》一书,掣出销毁。十九日,内阁奉到上谕称:“李清所撰《诸史同异录》书内,称我朝世祖章皇帝与明崇祯四事相同,妄诞不经,阅之殊甚骇异。李清系明季职官,当明社沦亡不能捐躯殉节,在本朝食毛践土已阅多年,乃敢妄逞臆说,任意比拟!设其人尚在,必当立正刑诛,用彰宪典……其所著书籍悖妄之处,自应搜查销毁,以杜邪说而正人心。乃从前查办遗书时,该省及办理《四库全书》之皇子、大臣等未经掣毁,……所有办理《四库全书》之皇子、大臣,及总纂纪昀……其咎更重。……所有四阁陈设之本及续办三分书内,俱著掣出销毁。其《总目提要》,亦著一体查删。”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1992页。于是,连同李清所著《南北史合注》、《南唐书合订》、《历代不知姓名录》,也一并遭到撤毁。

李清著作撤毁事件发生不久,乾隆帝翻阅文津阁《四库全书》,又发现其中有讹谬甚多之处,遂下令复校已归藏四阁的《四库全书》。经过几个月的查校,纪昀检出潘柽章《国史考异》等有“应毁及语意可疑”之处,列为“应行撤毁、删削及毋庸议”。八月十一日,乾隆帝再发谕旨:“现在复勘文渊阁等所藏四库全书,据详校官祝仪鲋芰凉ぁ抖粱录》、吴其贞《书画记》内有违碍猥亵之处,已照签撤改矣。”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2057页。

在乾隆帝的严厉斥责和时常亲加检查下,乾隆五十二年(1787)十月三日,由《四库全书》总裁官纪昀领衔报告检查结果,并列出应行撤毁、抽毁、删削各书名单9种,其中包括《国史考异》,引钱谦益之说甚多,应行撤毁。乾隆五十三年(1788)十月二十四日:军机大臣奏查四库书内应行撤出销毁各书情形片(附清单一)

查四库书内应销毁各书……续办三分书缮进之一分内,未照底本删去。……全书应毁:“《南北史合注》,此书系李清撰,应毁。《南唐书合注》,此书系李清撰,应毁。《列代不知姓名录》,此书系李清撰,应毁。(注:据故宫撤出本卷端著录为《历代不知姓名录》,该书即《列代不知姓名录》)。《书画记》,此书系吴其贞撰,因书内所载《春宵秘戏图》语涉猥亵,奏明应毁。《读画录》,此书系周亮工撰,因诗内有“人皆汉魏上,花亦义熙余”,语涉违碍,经文源阁详校签出,奏请销毁,并将周亮工所撰各书一概查毁。此系文渊阁缮进之本,其违碍语句,已经原办之总校挖改。全书应毁。《闽小记》,此系周亮工撰,应毁。《印人传》,此书系周亮工撰,应毁。《国史考异》,此书不著撰人姓名,内多引用钱谦益辨证,奏明应毁。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2144页。这样,在乾隆帝的监督下,已入藏各阁之书,又一次遭到撤毁、抽毁及删削。

上述诸书因各种原因的“语涉违碍”被撤出,其中清初人周亮工的著述占5种,再加上乾隆五十二年(1787)三月首先撤毁的李清和潘柽章著作共11种。这几种书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大都有收藏,唯缺《诸史同异录》。该书经查阅《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有著录,查阅其它图书馆馆藏书目也未见有著录,只在纂修《四库全书》相关档案中有一些记载该书的少量文字。应该说《诸史同异录》已被全毁,是销毁最彻底的一部。

(三)故宫存藏撤出本

至今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经检点收藏有10种撤出本,每种又藏有多部不等。经鉴别,这些撤出本分别从不同阁中撤出,是准备放到武英殿销毁,而未及时销毁的书,留存至今实属幸运。

二部南三阁

撤出本发现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看到《四库全书》对于抽毁书处理的大致情况。以上十种《四库全书》撤出本没有从文渊阁撤出的,应该说文渊阁是查禁最彻底的,违禁之书全部被销毁了。这些撤出本主要是从文津阁以及南三阁撤出的本子,也可以说明一点,南三阁查禁不严格。上述十种四库撤出本笔者经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以及其他^藏目录核对未见有收藏,主要都收藏在故宫图书馆,均为海内外孤本。而这些书籍经过百年之后完整地保存下来,留存至今,已成为纂修《四库全书》过程的历史见证。书内留下的删改记录,为今天更加深入探讨其撤毁原因提供不可多得的资料依据。

三《四库全书》原抄本

故宫图书馆藏一部《大清一统志》为《四库全书》原抄本。该书应为五百卷,现存一卷一册,卷四百二十四,和|等纂,为乾隆四十九年四库全书抄本。旧藏方略馆。该书清室善后委员会编目著录为“四库原抄本”。开本长31.5厘米,宽15.5厘米、框22.2厘米,宽15.5厘米。太史连纸。此书卷端著录“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一统志四百二十四”。书籍前后没有钤盖任何印章,没有纂修、校定以及`录人名。蓝色绸面,墨笔楷书,书写工整。

(一)与阁本书之异同

此册书籍与《四库全书》七阁书籍装帧、装潢特征比对:

第一,装帧形式不同。《四库全书》编纂完成后,分别缮抄七部,书册装帧全部采用包背装,而此本《大清一统志》,装帧采用的是普通线装的形式。

第二,书籍开本大小不同,这一区别也是比较明显的。四库七阁《全书》,南三阁开本全部均小于北四阁。比如:文渊阁本《天学会通》开本,长31.6厘米,宽20.2厘米、框20.5厘米,宽15.5厘米。故宫藏文津阁撤出本《读画录》,开本长31.8厘米,宽20厘米,框长22.5厘米,宽15.5厘米。故宫藏南三阁撤出本,如南三阁撤出本《读画录》开本长29.1厘米,宽17厘米,框长20.9厘米,宽14厘米。

此本《大清一统志》开本长31.5厘米,宽15.5厘米、框22.2厘米,宽15.5厘米,符合北四阁开本大小特点。

第三,纸张不同。按规定内廷四阁用的是浙江开化榜纸,南三阁所用坚白太史连纸。南三阁书初缮时,主持人永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十二月二十九日拟定章程,分款具奏末条云:“伏查原奏写书格纸,改用坚白太史连,系欲与先办四分显有分别,以免牵混。今由户部取到太史连纸样,质地尚属坚致,惟尺幅较小,臣等按将板心略为收入,将来四面裁齐,装钉成书,较之先办之四分,其高矮阔狭所差不过七八分,似亦不甚悬殊。”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1705页。

此书《大清一统志》笔者经与上述诸阁《四库全书》比对,发现该书不是使用北四阁的开化榜纸,而是使用南三阁的太史连纸。

(二)如何确定为四库原抄本

根据以上几点不同之处分析:因乾隆九年(1744)《大清一统志》已不能全面反映当时的国土情况,且其中有许多不当之处,在乾隆帝二十九年(1764)敕命重修的《大清一统志》,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告成,被收入《四库全书》。而永是在乾隆四十七年(1782)十二月才拟定缮写章程,统一各阁专用纸张等缮写规定。据此可推断,该本《大清一统志》抄成时间应是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到乾隆四十七年(1782)之间,是在还没有制定缮写、装帧形式章程之前的缮写本。此书虽然书内卷端以及书口均题名“钦定四库全书”,但从缮写时间到装帧形式及用纸和开本大小上看,又均不属于七阁任意一阁的本子,亦如清室善后委员会编目著录的,亦是经过本文作者分析比对后,可确定此本为“四库原抄本”。

此本发现的意义在于该本形式独特,是《四库全书》的又一种形式的抄写本,虽然是残本,但给后人留下难得的编修、缮写过程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