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中数学教科书十篇高中数学教科书十篇

高中数学教科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18:12

高中数学教科书篇1

课程教材研究所张劲松

-、数学及其应用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当代数学能够处理科学中的数据和观测资料,进行推理、演绎、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

数学的特点:高度抽象性、逻辑严密性、应用的广泛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地位日益提高,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的基础;它在培养思维品质,提高思维水平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959年5月,华罗庚教授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大哉数学之为用》一文,精彩地叙述数学在“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方面的应用;进入九十年代,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在《今日数学及其应用》(王梓坤执笔)一文中,对数学及其应用进行了酣畅淋漓的论述。正如该文的第一句话:“本文的目的是双重的和互补的:一是论述数学在国富民强中的重要意义;二是通过近年来数学在我国的许多应用来证实这种意义的真实性,从而希望提高人们对数学的认识。”

数学科学的发展对数学课程教材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数学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近年来,数学教育界内的“问题解决”、数学建模等无一例外地把应用提高到一个非常高的程度,因此,正确理解“应用”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对于“问题解决”、“大众数学”、“数学建模”、“应用”等等,对于使数学课程“贴近”实际,历史上已作了许多讨论。事实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两千多年前,数学教育就存在着着眼于实用和训练思维的两大目标。今天数学的内容大大地丰富和深化了,实际应用和训练思维的涵义也大大拓展了。归根到底,数学教育的目的除思想教育方针之外,仍然是这两个目标的结合。数学就自身发展来说,始终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一门科学。

综观数学教育史,我们不难发现,数学教学总是具有很强职业成分,只是随着中学和大学的学院化,数学和现实的联系才被忽视,但是如何人教“应用”和运用“现实生活”例子为数学教学服务仍有待研究。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有许多解释,有些人为的,非现实生活的例子,也可能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能养成学生应用数学的技能,不能一概否定;还有一类传统的例子是过分“现实”的,是直接从职业中拿出来的,如储蓄、税收等,这就有一个谁的“现实”的问题。这些例子只是社会的一些特殊需要,不足取。就算排除了这类实例,还会有多种形式体现“应用”。比如,守门员如何占位才能缩小对手的射门角度?这些问题把数学与实际情境联系在一起,对一些学生有吸引力,但并不是真用数学解决问题,没有哪个球员会这样去计算他们站立的位置。数学的应用主要不在于这样的“应用”,更重要的是,这种“联系”不可能总是结合学生的“现实”的,正如卡尔松说的“现实是主体和时间的函数,对我是现实的,对别人未必是现实的,在过去是现实的,现在不一定再是现实的了”。可见要使课程有“应用”性是既复杂,又有待长期解决的问题。

前面说的都是用来为数学教学服务的“现实”例子,当数学为现实服务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它是完全不同的一种例子,它是用数学去描述、理解和解决学生熟悉的社会现实问题,这种问题不仅有社会意义,而且不局限于单一的数学,还要用到学生多方面的知识。

著名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曾对数学教学表示了忧虑,他认为,数学教学应讲授从丰富的现实情境中抽象出这些结构的数学发现过程。学习是指形成这种系统化的数学活动过程,而不是系统化的最后结果。因为系统化的最后结果是一个系统,是一个漂亮的封闭系统,甚至封闭到没有入口和出口……学生所要学习的不是作为一个封闭系统的数学,而是作为一项人类活动的数学,即从现实生活出发的数学化过程。如果需要,也可以包括从数学本身出发的数学化过程。学生应该形成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至少是一个既有入口又有出口的封闭系统。

“问题解决”恰恰反映了“入口”和“出口”问题,即从现实情景(“入口”)出发,这里所说的现实情景,既包括客观的世界和现实的生活,又包括学生的数学现实。事实上,这是应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所谓“出口”,是指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情景中去。我们所说的应用,不仅仅是解决出口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入口问题,即从现实情景引入数学,让学生随时随地都感到数学就在我身边。

我国的一些数学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掐头去尾烧中段”与“入口”和“出口”的观点可以说不谋而和,他们都强调数学学习的一个完整过程,要了解数学的来龙去脉。

强调数学应用现已成为各国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共同特点,在数学课程、教科书中更加重视应用。在处理数学内容时,更多地遵循“实际问题数学概念实际问题”这个模式来展开。许多教科书面向现实,数学知识的引入以阅读材料的方式出现。这些材料内容广泛,形式各异,图文并茂,有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有让人着迷的数学史,有发人深思的悬念,也有尚未解决的各种实际问题,还有现代数学及其应用的最新发展等。教科书中每节后,还安排大量与现实世界结合并带有挑战性的问题,供学生讨论、思考和实践,并对每一问题在题首注明数学知识被应用的领域(例如天文、建筑、管理、经济、物理、化学等),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其他学科和科学之间的联系。

总之,数学教育改革中对于应让学生认识有关知识的来龙去脉已形成共识。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以下简称《大纲》)进一步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应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是高中数学的教目的之一。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指: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或在相关学科、生产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会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加以探索和研究。

《大纲》在“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学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等处,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只做了原则性的说明。《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由教科书、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等多种渠道来体现,教科书如何更好地贯彻大纲中的“应用”,对编者来说,有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我们认为,数学应用不仅包括人们常讲的用数学的结论,用数学的方法,用数学的思想,还包括用数学的语言,用数学的观念,用数学的精神。因此,强调数学课程教材中的应用,并不是仅仅通过“增加一些有用的数学内容”,,“在例题和习题中增加一些应用题”,而是要在教材设计、编排体系等方面做更深层次的考虑。

三、高中数学教科书中的“应用”

下面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数学第一册(上)为例》,对“应用”进行具体的分析:

1.教学内容的选取

知识点:函数的应用举例。实习作业。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研究性课题: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实习作业已函数应用为内容,培养学生应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毋庸讳言,现在的数学教科书主要是以数学知识为中心,进行教材的设计;数学的组织基本上以数学学科的内在逻辑顺序为主线。

2.教学内容的处理

(1) 正文:“2.2函数一节中”

例5 在国内投寄外埠平信,每封信不超过20g付邮资80分,超过20g而不超过40g付邮资160分,依此类推,试建立平信应付邮资(单位:分)的函数关系,并画出图象。

这是几乎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的问题,也即现实情境(问题情境),建立函数关系式(数学模型):

当邮寄35g的外埠平信时,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应付160分的邮资(应用到现实情境中去)。

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数学建模”过程: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数学建模”使应用更现实化。学生看到数学如何才能应用到真正的“现实生活”问题中,并且渴望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会自然地寻找“数学建模”的机会。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会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是应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从上例中可以看出,在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中,自然经历自然语言、数学语言(函数关系式)、图形语言(函数图象)相互转化的过程。

(2)阅读材料自由落体运动的数学模型

该阅读材料结合典型事例,详细地介绍了数学模型的概念、数学模型建立过程,以及利用数学模型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高中数学教科书篇2

1.在数学学科本身的应用。由于数学学科本身具有逻辑严密的特点,前面知识的学习为学习后面的知识做准备。换句话说,前面的知识要应用到后面知识的学习中。

2.在其他相关学科的应用,特别是物理及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3.应用到现实情境中去。由于高中学生学习的知识毕竟还是有限的,他们用数学知识解决的现实问题,与应用数学家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相比,充其量是个“准数学问题”,至少是“半数学化”的问题,是一个经过人为加工的“数学半成品”。

4.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四者之间,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要求最高的。能够解决已经“数学化”了的问题,对学生来讲,是个技能化的过程。而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则是一个能力问题。

二、应用与基础知识的关系

对高中学生来讲,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应该是教学的首要目标,应用是以掌握数学知识为前提的。应用不仅仅是目的,更重要的是过程,即我们不仅要使学生树立起数学应用意识,认识到数学的广泛应用性特点和应用价值,具备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规律性认识和操作性能力,而且还要切切实实让学生在应用数学中掌握基础知识和数学方法,学会使用数学语言,并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很难想象,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谈何应用?

三、应用与计算机(器)

计算机(器)的普及,为数学的应用提供了先进的计算工具,更便于处理实际数据,使应用问题更加真实,切合实际;良好的演示平台,使数学应用有了广阔的空间,计算机能够把静态的变成动态的,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直观化,使人们的思维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延伸。

四、从数学学习和数学活动看“应用”

高中数学教科书篇3

[关键词]数字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教学科研;信息服务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4.16.075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4)16-0128-03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和基地,一定要适应社会和时展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而作为高校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也一定要紧跟时展的步伐,满足时展的需要。在进入21世纪后,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方式、服务环境和服务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知识与信息的需求,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最大机遇和挑战。在面对历史的机遇和挑战,图书馆在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的同时,也应该在信息服务模式上加以变革,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更有利、更快捷、更准确的信息支持和文献保障,使高校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向更好的层次跨越。

1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及特征

“数字化图书馆”一词是由英文DigitalLibrary翻译而来,是指用数字技术来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它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储,以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的一个大型信息系统。简单的说,数字化图书馆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原馆已有的资源和收集到的包括网络资源、广播及各种媒体资源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存储,建立内容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并能够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的服务平台。相比传统的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具有以下6个方面的特征。

1.1馆藏资源数字化

信息资源数字化是数字化图书馆的基础,是其他特征得以存在的土壤,同时这是数字化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最大的区别。数字化图书馆的核心便是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将各类传统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编辑、整理、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并建立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方便用户利用。

1.2传递信息网络化

在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基础上,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世界上的图书馆和计算机联系在一起。网络通信系统的研发与建立,是数字化图书馆真正实现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先决条件和必要设施。因此,只有在完备的网络通信环境下,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远程存取、数字文献传递以及馆于馆之前的联系才有实现的可能,数字化图书馆的作用才能够得到最大的发挥。

1.3信息资源共享化

数字化图书馆利用数字化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使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获得足够大的发展空间,使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数字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特征体现了跨地区、跨行业,将有限的资源和服务发展成无限的资源和服务,体现了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巨大优势。

1.4信息提供知识化

数字化图书馆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信息加工的知识化、智能化系统,用户利用完备的信息资源检索系统,可以一次性提供用户所需的信息资源,如需要的某一主题的目录、论文和著作等知识信息,由信息提供的多次满足转变为信息提供的依次满足。

1.5信息服务的个性化和自由化

数字化图书馆利用远程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将用户、信息服务中心、各类书目利用机构等联系在一起,使用户可以获得馆内外的大量数字信息资源,使用户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这充分体现了数字化图书馆提供信息的个性化和自由化。

1.6信息实体虚拟化

数字化图书馆将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利用计算机系统结合起来,打破了原有的“馆藏”概念的局限性和地域性,将“馆藏”扩展到馆内和馆外,网上和网下。

2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基于教学科研基础上的建设

2.1服务于教学科研的数字化资源建设目标

服务于教学科研的数字化资源建设目标是通过整合高校之间和教学科研有关的信息和资源,为高校师生提供了解跨学校的教学科研信息的有效途径,相互了解高校之间与教学科研相关的各种文献信息,共同促进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2.2面向教学科研的数字资源建设

2.2.1加强与教学科研人员的合作

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资源的建设必须与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相互合作,共同建设与开发。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是信息资源的建设者,更是信息资源的利用者。由于教学科研人员对信息资源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潜在的需求,所以在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和开发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科研人员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在当今社会中,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越来越深入,综合性越来越强,知识的更新周期也变得非常快,用户要求数字化图书馆具有快速的反映能力,提供的信息资源更加精准、覆盖面更广,以此来满足高校师生对教学科研的需要。

2.2.2突出学科特点,发挥网络优势

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应以学科为主题,以教学科研为主线,突出重点学科,强化优势学科,加强弱势学科,充分的发挥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的优势,对各学校和教学科研有关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数字化图书馆应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加以整合,构建具有关联的、辐射延伸功能的网状分布系统,从而向用户提供系统化的知识服务。

2.2.3加强馆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数字化图书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和资源共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完善,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加入互联网,高校图书馆通过计算机网络向其他馆和用户提供远程服务,这种不受限制、远程利用其他馆文献信息资源的服务方式,将全球资源共享变成了现实。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已用的馆际资源,明确各自的馆藏结构和重点,切实地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和适时性,努力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系统。

3立足于教学科研的数字化服务模式

3.1立足于教学科研活动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用户的信息需求是信息服务的立足点,而不是信息资源,这是基本问题,我们一定要清楚明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建立信息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当前所需的信息资源,更好地发挥数字化图书馆的优势。而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动必须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积累的基础上,数字化图书馆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因此,教学科研人员利用图书馆所提供的最新信息资源,才能有效地进行科学研究,并创造出研究成果。

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应逐渐适应高校教学科研发展的特殊需求,因此,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服务模式也应该主要应对特殊用户的差异性和个性化服务方面。在高校的教学科研支持的个性化服务中,最常采用的乃是基本的模式是“定题式”服务,即有选择、有针对性地为某个特定的教学科研课题提供信息资源的服务。为高校的教学科研课题及时提供最新的信息资源,包括教学科研的最新动态、发展形势和成果等信息,保证教学科研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这些信息,从而确保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3.2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提供特色服务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已经成为校园网信息资源子网中最重要的信息来源。高校图书馆网站点的建立,扩展了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深化了服务内容,实现了网上信息服务的方便、快捷和高效。在高校内充分利用网络,在保持文献服务的基础上,加强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的发展,深化信息服务的层次,开拓知识服务的新模式。通常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高校内数字化图书馆特色的信息资源资料库。高校图书馆将馆中所收藏的藏品、重点学科的文献、本校的研究生和博士生论文等特色资源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数字化开发,这样不但可以充分发挥文献资源的作用,还可以节省高校师生的时间,从而提高阅读效率,更加深入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2)建立包括提供知识导航和信息服务导航的检索链接系统。为方便高校师生查阅各种知识和信息,高校图书馆应建立丰富准确的导航链接系统,使高校师生可以方便、准确地检索到有效信息,优化检索查询的质量。

(3)开设网络课程。建立网上学习中心,提供网上课件和学习资源,为网上课程提供相关的数字文献服务。

(4)建立专业性的网上学术交流服务平台。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利用网络和数字化技术,建立专业的信息资源资料库,与国内外网上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链接,形成专业的信息集成系统,向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化信息服务。提高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模式,使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真正的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的“智囊团”。

4结语

对用户来说,理想的数字化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应该是:智能化的数字化图书馆系统、完善的用户教育培训制度和高度有效的个别咨询三位一体的机制。对高校图书馆来说,数字化图书馆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做好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工作永远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如何能够更好地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信息服务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讨。

主要参考文献

[1]傅敏.谈数字图书馆信息组织的数据库技术[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1).

[2]沈艳.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5).

[3]毛艳梅,董站立.“教学科研数字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探索[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4(11).

[4]施蓓.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服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1).

[5]黄敏.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机制研究[J].情报科学,2003(8).

[6]李茉莉,左风朝.基于web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检索模型[J].情报杂志,2003(4).

高中数学教科书篇4

摘要:mooC的兴起,为图书馆带来新的服务内容与契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如何承担起mooC为教学、科研、读者等的学科服务,是有待思考和讨论的课题。文章简要介绍了mooC的特点,对mooC与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联系,mooC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在版权管理的作用,mooC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促进展开探讨。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5-0045-03

学学科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K201325。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这个术语是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几位研究员提出来的。大部分学者认为mooC是以定制的平台技术为基础、严格的课程制度为保障,以教师、学习者、平台之间无处不在的交互为经络,以交互产生的各种课程材料为骨肉,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1]。mooC提供的高质量的课程以及轻松的自由民主的形式符合了图书馆学科馆员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1mooC的特点

mooC具有大规模、高端、在线、开放、免费的特点,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自由地获得世界范围的优质课程资源,并通过网络接受在线教育。

1.1大规模(massive)

mooC的注册用户规模达到数千乃至数以十万计,学习者包括教育工作者、商人、研究人员以及其他对互联网文化感兴趣的人们。

1.2开放(open)

mooC是十多年来世界开放教育资源运动(oeR)的延续,是开放教育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慕课(mooC)是没有围墙的学校,不分学历、学位、种族、国家、肤色,特别是在职人员,只要拥有一台能上网的计算机就能随时随地上网学习,任何人都可以进行学习充电。

1.3在线(online)

mooC是以在线教育的形式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在线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视频能够永久被保存在网络上,学习者可以反复观看教学过程中的视频,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障碍。

1.4课程(Course)

mooC不同于微课、公共课和大学的传统课程,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多不同。mooC是由许多微课知识点组合起来的,mooC学习完后,要获得证书必须缴纳一定的费用,通过考试,才能取得课程证书。

2mooC与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联系

伴随着国家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及信息化的发展,《图书馆服务宣言》中指出图书馆要求以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己任,发展和开拓丰富多彩的服务以满足公众多样化的信息需求。mooC在中国大地悄然兴起,也为高校图书馆带来新的服务内容和契机。mooC与图书馆馆员的关系是什么,这是考察图书馆能做什么,如何面向mooC开展信息资源嵌入和服务支撑的先决条件[2]。

2.1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是mooC信息的传播者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和文化交流中心,如何承担起mooC为教学、科研、读者服务的历史使命,有待思考和讨论。高校图书馆犹如一条信息的高速公路,连接各个学科的桥梁。基于信息检索、利用、融合各个学科,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为用户创造互动的学习环境,提供免费开放资源共享,信息的获取、管理、核心文献的传递以及信息的利用和创新等。高校图书馆制作mooC信息检索视频,重构教学模式,凝练知识体系结构,通过网络传播学习。

2.2渗透式信息服务,融入数学专业教学科研的学科化服务

mooC的出现能够让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渗透式信息服务得到升华和延伸。以内蒙古工业大学数学部为例,近三年来内蒙古工业大学数学部具有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科研立项课题15项,自治区自然学科基金科研立项课题5项,重点科研课题立项的有省级“数学分析”重点课程、校级重点扶持学科“基础数学”等。高校图书馆利用自身的馆藏优势,为其提供相关的信息服务,如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可以通过为使用者提供与课程相关的资源咨询、辅导,或者提供一些学习技能等,让使用者能够高质量地完成课程的学习和作业以及考试等。美国加州艺术学院网络数据应用专家兼社会媒体专家elizabethDill表示,馆员应该成为mooC圆桌会议中的一员,真正成为教育的合作者,而非仅仅是教师的支持者[3]。

2.2.1高校图书馆与数学部专业教师开设精品课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与数学部专业教师强强联手,采取线上线下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混合模式、课堂讲授和网上课堂的教学方式,开发教学资源,制作在线课程,根据专业设置不同的模块,或者选择已经存在的开放课程进行补充,开设精品课程资源网和专业文献检索课程,供学科馆员网上学习,广泛应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传输手段,整体推进,融合数学元素、专业符号,运用美工图画,重点突出教育教学,创造独特的核心品牌课程。以mooC建设促进教育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和教学管理的信息化,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致力于服务数学部专业的学科馆员,应重视mooC,可以尝试通过mooC平台提供的大量课程,通过注册学习,结合图书馆的专业知识,接触前沿的、本领域的学术专家,通过跟踪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认清当前的形势和发展趋势,分析并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提升学科服务能力,以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2.2.2mooC串联知识点、重点、难点整合学科化信息。浸入式、嵌入式学科化信息服务,课程参考资料串联知识点、重点、难点部分的典型例题及数学应用实例,以帮助用户理解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全方位无缝连接,达到培养用户分析问题和解决数学综合问题能力的目标。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对数学、科研提供信息资源支撑和保障,做自己的图书馆mooC,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并对本馆的资源以及服务进行揭示,有必要对教学人员制作mooC提供支持。所以,高校图书馆及学科馆员可以利用自身现有的优势,以浸入式、嵌入式的方式参与mooC。

3mooC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在版权管理的作用

制作mooC过程中,高校图书馆需要对各种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可能会涉及一些版权问题。版权问题的管理将在用户服务中愈发重要,国外很多高校图书馆在本馆战略规划中明确指出,希望图书馆馆员能够为学生和教师在各种知识产权问题上给予帮助[4]。这说明馆员在图书馆知识产权管理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馆员作为资源的创造者,馆员作为支持课程内容设计与传递的专家,馆员还作为知识中心以及版权和获取途径的协调人。m.Schwartz指出,图书馆在mooC的发展、支持、评估及保存过程中,有许多潜在的角色,包括清理版权内容、支持制作、辅助学生、评价mooC、保存等[6]。我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了12种合理的使用方式,包括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而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以及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而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但不得出版发行[7]。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出面与出版商联系,标明作者出处、文章卷期、刊号等。文献传递每天不超过300篇,如中国知网、读秀数据库,书的章节传递页数每天限制为30页等。高校图书馆加强对用户知识产权方面的培训,尽量减少侵权行为的发生。图书馆主页网站上,读者公告栏目要关于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介绍。

4mooC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促进

传统的教学是把知识传递放在课内,而mooC是把知识内化消化吸收放在课内,mooC是科技革命在教育领域的体现。用“海啸”“颠覆”“翻转”等高端词汇形容mooC,在教育界无疑是一声响雷,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技术革新,也使更多的教师、专家、学生走进高校图书馆这座知识的海洋,查寻资料,解答难题。mooC对图书馆资源服务的促进不仅表现在数字化、网络化及新技术配合应用,还体现在与之匹配的学科服务。高校图书馆资源服务的目的是实现知识价值和服务价值的增值,如软硬件服务、优化环境、新技术环境和用户需求高度契合,可以成为我们发展专业化乃至进行终身学习的工具。

4.1促进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使用

mooC在国内目前仍然属于较新事物,处在认识发展阶段。edX、Coursera、Udacity之类的慕课机构,只有edX平台是非营利性的。由于mooC课程相比于其他传统课程在阅读材料和资源获取等多方面有限制,这些限制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在mooC服务中带来契机。高校图书馆可开展职能咨询机器聊天、真人阅读、真人图书馆服务、馆藏资源外网挂接、即时咨询指导、信息交流与共建共享、RSS信息定制等功能与服务等搭建沟通平台,为读者答疑。mooC文献存储与文献传递、mooC课件下载服务、学科资源导航服务、mooC形式的信息检索课程,使mooC通过互联网科技再推进,形成“图书馆中有mooC,mooC中有图书馆”交相辉映,智能互联网照明的大学教育模式格局,搜索更多的适合提升学科职业发展的慕课机构。

4.2提高电子阅览室视听设备学习场所的利用

教学科研人员要用摄像机视听设备录制mooC,用软件和计算机设备进行录制和编辑,那就要开展如何制作,如何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和模式,还有各方面的训练。这些录制器材工具制作与培训不一定要在图书馆完成,然而借助高校图书馆得天独厚的优势是确实可行的。录制课程的教室、替代上课的视频演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视听室、演播大厅等将成为教学人员设计、设置、制作mooC的平台。作为mooC进程的一部分,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以补充式的途径参与mooC是最直接,也是最简单易行的方式。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技能,帮助对口院系教授制作mooC视频材料,甚至可以推荐相关的开放资源给对口院系教授或者使用者。

4.3增加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开放存贮量

图书馆功能是对信息的存贮和开放。高校图书馆在制作mooC、保存mooC、自建共建各种类型的数字资源时,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成为集多学科资深的专业导师、版权顾问、信息素养师、专业的摄影师、美术设计师、技能访问信息管理者。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可以利用自己与对口院系的教师之间的长期合作,成为开放存取的mooC使用者,帮助他们完成各项课程的作业或考试等工作。

高校图书馆科学规范收藏、管理、利用信息,加工、整理分类再重新组合,开放创新需要新的创新范式,创新课件或新的思维。用户的信息利用与服务构建,网络永久存在,不会停止,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进一步挖掘、集成和利用信息、复件或系统,构建新的服务导向,形成进一步创新的支持平台,并且丰富开放信息以及可连接性,为需要开设mooC课程的教学团队提供服务,进而实现高校图书馆参与mooC教学实践的目标。

5结语

面向mooC的兴起,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要开展学科服务,必须积极应对mooC带来的诸多机遇和挑战,调整原有的工作方式,成为一名mooC时代的“教育合作者”。mooC理念引领高校图书馆,风靡教育领域。

参考文献:

[1][ZK(#]mooC生态初现:高等教育陷入了互联网狂热中[eB/oL].[2013-10-20].http:///focus_1658/20131010/t20131010_1026335.shtml.

[2]傅天珍,郑江平.高校图书馆应对mooC挑战的策略探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1):20-24.

[3]elizabethD.mooCs:wherearetheLibrarians?[eB/oL].[2013-10-23].http:///blogs/elizabeth-dill/2012/08/14/moocs-where-are-librarians.

[4]陈传夫等.转型时期图书馆知识产权管理战略需求、目标与路径[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2):24-30.

[5]郑文晖,林映红.高校图书馆电子书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6):66-71.

[6]Schwartzm.massiveopenopportunity:SupportingmooCsinpub-licandacademicLibraries[eB/oL].[2013-05-10].http:///2013/05/library-services/massive-open-op-portunity-supporting-moocs/.

高中数学教科书篇5

各图书情报机构和相关人员:

近几年,随着国内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发展,数字图书馆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数字图书馆教育培训严重滞后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实际需要,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数字图书馆发展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为此,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美国Syracuse大学信息学院(SchoolofinformationStudies,SyracuseUniversiy,USa)分别于2005、2006、2007年联合在北京、上海举办了三期“中美数字图书馆高级研讨班”(JointadavancedSeminarforDigitalLibraries),受到了业内专业人士的热烈欢迎。为使这一高质量、高水平的培训品牌的影响力覆盖南北、辐射全国,nStL决定于2008年5月18-29日在上海继续举办第四期研讨班。

[研讨班简介]“中美数字图书馆高级研讨班”主要针对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规划、组织、管理、政策、系统、服务等方面的有实际经验的专业人员,依托Syracuse大学信息学院的数字图书馆高级证书项目(certificateforadvancedStudiesinDigitalLibraries),系统学习数字图书馆建设相关方面的知识,全面了解数字图书馆的规划设计、项目实施、系统管理、技术方法、服务规划与评价、法律问题、可持续运行模式等问题,培养数字图书馆领域的未来领袖。

本研讨班以两年为一期,共六门课程。每年三门课程(预计80学时),共10天。第一年度完成数字图书馆概论、数字图书馆服务规划与评价、XmL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第二个年度完成数字资源保存、人机交互与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系统设计与应用三门课程。所有课程全部由美方提供师资。

学员可选择参加一年课程,也可连续参加两年全部课程。学员参加当年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由nStL颁发结业证书。学员参加两年全部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由中美双方主办单位出具“中美数字图书馆高级研讨班”(JointadvancedworkshopiilDigitalLibraries)结业证书。

一、主办、承办机构及教学指导委员会

主办机构:美国Syracuse大学信息学院(SyracuseUniver―sitySchoolofinformationStudies.网址:http://isch001.syr.edu/)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网址:http://www.nstl.gov.cn)

承办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网址:http://www.1as.ac.cn)

美方主办单位简介:

Syracuse大学信息学院(syracuseUniversitySchoolofinfor-mationStudies)是美国具有很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图书情报学院系,近些年在数字图书馆领域的研究颇具声望。曾获得美国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nSDL)5项拨款和众多其他的有影响的研究支持。学院的教师在数字参考咨询、元数据、知识组织、数字保存、数字图书馆服务规划以及许多其他与数字图书馆相关的研究领域卓有建树,在数字图书馆的设计和实施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最近,学院建立了“数字图书馆进修证书”计划(certificateforadvancedStudyinDigitalLibraries),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对数字图书馆培训和教育的需要。该院是信息政策、信息行为、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的主要研究和教学中心,拥有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教学指导委员会:

主任:袁海波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主任

ehzabethLiddy美国Syracuse大学信息学院院长

副主任:张晓林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

委员:(按拼音排序)

陈力国家图书馆副馆长

陈凌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管理中心副主任

崔永琳中央党校图书馆馆长

代涛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所长

贺德方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

揭玉斌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副主任

孟宪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所长

沈仲祺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副主任

王建军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机械工业出版社)常务副院长

杨沛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任

张字春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院长

二、授课时间、地点、费用:

授课时间:2008年5月18―29日

授课地点:上海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

学费、资料费:1000元

说明:学员每年学费2000元。为有效激励国内图书馆从事数字图书馆项目管理和建设的人员参加学习,减少学员和所在单位的负担,申请参加学习的人员经单位推荐、符合培养条件、经主办单位审核同意后,由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向每位注册学员补贴1000元(学员实交1000元)。

三、2008年课程设置、主讲教师简介及授课方式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小组讨论、练习、课题研究报告等。

考核方式:小组项目汇报

课程设置:

1.人机交互与数字化图书馆(Human-Computerinterac―tionandDigitalLibraries)

英文讲授,提供中文提纲

主讲教师:michaeltwidale教授

计算机科学博士,美国illinois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研究,信息界面与信息可视化研究,用户界面开发研究,技术有关的远程教育,以及人机交互等。电子邮箱:twidale@uiuc.edu,个人网站:http://people.1is.uiuc.edu/~twidale/

2.数字资源保护(Digitalpreservation)

英文讲授,提供中文讲授提纲

主讲教师:KennethLavender博士

Syracuse大学信息学系副教授、Bird图书馆专藏研究中心珍善本馆员。拥有25年的图书馆员工作经验,在珍善本图书保存方面经验丰富。他的著作和报告涉及专藏、保存、和数字参考咨询。目前的研究兴趣是数字图书馆,特别是数字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和数字信息保存。讲授的课程为参考咨询和专藏。电子邮箱:klavende@syr.edu;个人网站:http://iis.syr.edu/tiki-index.php?page=Kenneth+Lavender

3.实用分类系统的编制与应用(ontologyDevelopmentand

implementation)

中文讲授

主讲教师:秦健博士

Syracuse大学信息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知识建模与组织结构、ontologies、信息组织和科学交流。她的研究获得oCLC图书情报学研究经费支持和iSi引文研究经费支持。发表文章40余篇,多次在全国和国际会议上演讲。讲授的课程有:信息组织、知识组织结构、数据库系统、XmL技术。电子邮箱:Jqin@syr.edu个人网站:http://web.syr.edu/~jqin/

四、培训班学员要求:

本期研讨班将以第三期中美数字图书馆高级研讨班的学员为主要对象,同时面向国内各类图书情报机构以及其他信息内容生产、信息服务和相关机构、招收从事数字图书馆技术、开发、管理、研究、教学的业务骨干、有培养前途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在数字图书馆领域谋求更高发展的人员。要求学员具有良好的图书情报专业基础和一定的数字图书馆知识或经验,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

五、报名程序及联系方式

即日起接受报名。符合条件的学员填写报名表,经所在单位推荐,盖章后在4月10日前以挂号信件方式寄送承办单位。承办单位对学员的资历进行审核,4月20日向合格者寄送《中美数字图书馆高级研讨班报到通知》。

联系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邮编:100080

电话:(0lo)82626812,(010)82626611―6225;

传真:(010)82626821

电子邮件:libass@mail.1as.ac.cn

会议网站:http://www.1as.ac.cn见培训服务栏目

联系人:赵树宜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2008年2月14日

报名表请从网上下载,http://las.ac.ca见培训服务栏目

高中数学教科书篇6

【摘要题】改革与发展

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连续三年大幅度扩大招生,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从1998年的643万上升至2001年的1214万,几乎翻了一番。其中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数,2001年为757万,比1998年的361万增长1.1倍。(注:教育部.1999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教育报.2000.5.29.)(注:教育部.2000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教育报.2002.6.14)三年来的大幅度扩招,一举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偏小、严重供不应求的状况,不仅提高了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也增大了社会高学历专业人才的供给量。但是,近三年普通高等学校的办学基本条件的改善却相对滞后,如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生均图书册数等办学条件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为使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就我国普通高等学校近三年扩招前后的办学基本条件的变化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改善高等学校办学条件,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

一、普通高校扩招前后办学条件的变化

学校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四大要素构成的。高等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和学生、校舍、仪器和图书四个方面,缺一不可。本文着重考察近三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中,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教学用房、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四个办学条件的变化状况。同时,借用教育部于1996年颁布的《核定普通高等学校办学条件标准》(下文简称《标准》)中的“生均”概念,如生均图书册数、生均教学用房面积等作为衡量办学条件变化的指标。

表11998-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生师比的变化

类别1998年生师比2001年生师比增长率(%)

本科院校11.018.669

专科院校11.417.453

注:表中的学生数为“标准生”数,根据教育部规划司于2001年11月虎门“2002年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工作”会议上公布的大学标准生测算方法,具体折算办法为:全日制本、专科生为1,研究生为2,留学生为3,进修生为1,成人脱产班生为1,函授生、网络生为0.2,夜大学生为0.3。下表同。

本表是根据教育部有关数据资料编制的,下表同。

表1可见,我国普通高等学校连续三年大幅度扩大招生之后,在层次上,全国本科普通高校学生数和专任教师数的比例,即“生师比”从1998年的11飙升至18.6,其中甚至有30所本科高校生师比达25-41,超过2001年小学的生师比21.6。(注:200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有关统计数据.教育发展研究.2002.10.)专科学校生师比也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但上升幅度相对较小,出现了本科院校生师比超过专科院校生师比的倒挂现象。在科类上,笔者曾查阅有关数据,发现农、林、医、体育、艺术本科院校的生师比近三年几乎翻了一番;财经、政法两类本科院校的生师比虽然增幅低些,但由于大扩招前的生师比基数较高,所以,这两科类生师比最高,超过了22,高于2001年小学的生师比。

表21998-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的变化

类别1998年生均教学行2001年生均教学行增长率

政用房面积(m[2])政用房面积(m[2])(%)

本科院校13.510.3-24

专科院校18.012.6-30

注: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包括:教室、实验用房、行政用房和图书馆。

表2可见,三年来,本、专科普通高等学校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本科院校校舍拥挤问题较为严重,其中有10所学校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竟然不足5平方米,与教育部1996年颁布的《标准》要求相去甚远。

表31998-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的变化

类别1998年生均教学2001年生均教学仪器增长率

仪器值(元)值(元)(%)

本科院校59795190-13

专科院校4411570429

表3可见,2001年全国本科院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为5190元,虽然与1998年相比略有下降,但在高校规模几乎翻一番的前提下,仍然达到了教育部于1996年颁布的《标准》要求。这说明,在近三年的高等教育发展中,高等院校的仪器设备投入基本上保持了与学生规模同步增长的速度。2001年全国专科学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为5704元,比扩招前的1998年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4411元增长了29%,而且超过了本科院校的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平均数。若把“短大”、“高职”计入专科层次院校,那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平均数则为10111元。因为有的短大、高职是招收初中毕业生的“五年一贯制”学校,或是原中专升格的,其教学仪器并非全部为中等后教育阶段学生所用,所以本文暂不将这类学校数据计入。总之,近三年本、专科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的提高基本上能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保持同步,而且多数高校达到了1996年的《标准》要求。

表41998-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生均藏书量的变化

类别1998年生均藏书量(册)2001年生均藏书量(册)增长率

(%)

本科院校11570-39

专科院校12682-35

表4可见,本、专科普通高校生均图书册数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综上所述,近三年,伴随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大扩张,普通高等学校的办学条件,除了教学仪器设备值的提高基本上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保持同步外,师资、校舍和图书资料是日趋紧张,出现总体资源短缺,本专科办学条件倒挂,以及师资、校舍、图书和仪器呈非均衡变化的局面。

二、原因分析

上述的普通高等学校在扩招中出现的办学条件变化,究竟原因何在?笔者就总体资源短缺,本专科办学条件倒挂,师资、校舍、图书和仪器的非均衡变化等问题进行分析。

1.办学总体资源短缺的原因

从近三年政府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以及高等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与提高的速度来看,普通高等学校事业经费总收入从1999年545亿上升至2001年的1167亿,扩大2.14倍,年均增长46%。(注:扩招带动高校健康发展.中国教育报.2002.10.5.)师资队伍建设方面,2001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专任教师为52万,比1998年的41万增长了27%,年均增长8.2%,是1978年至1998年间我国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数年均增长率3.5%的2倍。这个增长速度不可谓不快。校舍方面,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从1998年的5676万平方米上升至2001年的9630万平方米,扩大了1.7倍。馆藏图书从1998年的49826万册上升至2001年的64296万册,扩大了1.3倍。仪器设备方面,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从1998年的251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01年的476亿元人民币,增长了90%,年均增长24%。总之,近三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办学条件改善与提高的速度之快历史少有,也就是说,政府和社会在这三年内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是巨大的。然而,其结果,除了高等学校的仪器设备外,师资、校舍和图书仍然滞后于规模的扩张。从常识上说,师资和校舍的不足,并非有钱就能立刻得到解决的。至于图书,全国年均学术图书出版物仅5-6万种,总供量不足,致使高校,尤其是万人以上的巨型大学生均图书量剧降。因此,笔者认为,目前高等学校办学资源相对短缺,其原因不是高等学校三年来的投入增长速度慢了,而是高等学校扩招的速度过快了,超出了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征地与校舍扩建等办学条件提高所能允许的速度。

2.本专科办学条件倒挂的原因

从生均占有资源来看,不仅本科高校的生师比高于专科高校的生师比,而且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生均教学仪器值、生均图书册数也低于专科高校。究其原因,一是青年学子在近几年扩招中争先恐后往本科院校挤,甚至提出“非重点大学不读”的口号。这两年不少省份都出现短大、高职招生指标过剩和报到率不足的现象。例如,西部有的省份高职高专学校近两年每年有上万被录取的考生不到校报到,即使是教育强省浙江的高职报到率也不足,每年也有6千多被高职录取的学生不到校报到。(注:高职教育刮日相看数浙江.中国教育报.2002.11.5.)二是扩招前,本科高校教师资源、校舍、图书等相对较丰,尚有潜力可挖,生师比这个国际通用的办学基本条件指标也就不为我国教育理论界所重视。三是我国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尚未出台保障教学质量的生师比最高限度的条文,学校在这方面无规章可循,又迫于社会广大青年要求上大学的巨大压力,“挖潜”难免就挖过头了。这两方面的因素导致了本专科办学条件的倒挂。

3.师资、校舍、图书和仪器呈非均衡变化的原因

上述表1至表4的数据,从生均增长率的变化幅度来看,大小不一,呈现非均衡的变化。这种变化若按幅度从小到大排列则为:仪器、校舍、图书、师资。细思量,当今的教学仪器设备,包括高校基础实验教学的常规仪器、多媒体教室、语音室、计算机等,只要经费充足,还是较容易添置和建设的。校舍建设则不仅需要经费,而且还要有地皮以及校园整体建设的统筹规划,这问题就较为复杂了。关于学术出版物,现在全国每年的出版物,除去中小学生学习课本、参考资料和一些通俗读物外,满打满算,学术图书出版物不过5-6万种,总供量不足。所以,万人以上的本科大学,即使经费甚丰,也难以购足能达到《标准》要求的学术图书数量。至于合格的高校教师的培养,那就更非易事了。而且,近三年的高等学校扩招,更多的是考虑“拉动经济”、提高青年的升学率、减缓就业压力等高等教育外部的问题,并未充分考虑高等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更未在扩招之前就如何同步提高办学条件进行周密的规划。因此,在三年扩招中,普通高等学校办学条件出现了上述的越难获得的办学资源就越匮乏的非均衡变化也就在所难免。

三、关于改善和提高普通高等学校办学条件的几点思考

根据上述普通高等学校办学条件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笔者力图就如何改善和提高普通高等学校办学条件略陈管见,以供参考。

1.高教规模扩张要考虑适当的“度”

前面已述,普通高等学校总体资源短缺的原因在于扩招过快。从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增长波动的区间来看,这三年高等学校学生数年均增长28%超越了常规发展波动区间。这短期的一定幅度的非常规扩张是可以允许的,因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规律有一定的“弹性”,但长期保持这种发展速度则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取的。从我国今后经济发展来说,高等教育规模的这一发展速度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专家预测今后20年经济年均增长7-8%)所无法承受的。所以近三年高校学生数的发展速度是不可持续的。国际上,没有任何国家在其高等教育学生数达到几百万时,还能连续三年保持年均增长28%的速度,并在三年内学生数又翻了一番。所以这是世界上一个空前的高等教育大发展的特殊例子。那么,适当的“度”何在?从较长的历史看,一个国家高等教育规模的增长速度会伴随其规模的扩张而逐渐递减,并在一定的增长区间内波动。例如,美国高等教育学生数的年增长率是随着其规模的扩张而逐渐递减,并维持在-5%至+10%区间内的,详见图1。新中国高等教育半个世纪来的发展历史也验证了这一规律性特征。所以,综合考虑上述多种制约因素,今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适当的“度”应控制在年均增长7-13%为妥。另外,在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制约下,估计今后若干年内我国高校学生数增长率会自然减缓,并回落到适度增长区间。办学条件不足的问题也将随之得以逐步解决。

图1美国高等教育学生数的年增长率

附图

2.扭转本、专科学校办学条件的“倒挂”

前面已述,本专科高校办学条件倒挂现象的直接原因是近三年本科高校扩招速度远快于专科,间接原因是社会对人才聘用存在盲目追求高学历的“学历病”的倾向。针对上述本、专科办学条件倒挂问题。我们课题组制作了“本、专科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教学工作量情况”问卷调查表,在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江西、河北、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市的高等学校进行了大量问卷调查(调查详细结果另文发表),并实地考察、访问有关专家、教师和高校教学行政干部。来自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反馈意见基本是:本科院校教师超负荷工作现象较严重;专科院校通过这几年的扩招,挖掘了师资潜力,目前大多数教师反映教学负担基本合适。所以我们认为,对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监测,必须严把本科学校的办学条件标准,同时相对放宽专科高校办学条件标准,以促使“倒挂”现象的扭转。

高中数学教科书篇7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学科馆员;学科服务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网络通讯的迅猛发展,高校广大师生在文献的需求上不再限于纸质文献而是便于检索、更新速度快的电子文献;在服务内容上,希望图书馆提供经过深度整合的某一学科的知识;在服务方式上希望不受时空的限制,依靠网络和学科服务平台与图书馆的各种服务达到无缝链接。高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在学科服务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科服务的工作流程和运行机制。学科服务的本质就是依托具有精通信息情报的技术、某一学科专业背景的图书馆高级人才,从用户需求出发,介入用户的学科研究领域,提供科研信息服务,也就是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制度是当前图书馆界主要的学科服务模式,而如今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已经不在拘泥于学科馆员制,而是向着更加多样化、知识化、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是学科服务的现实组织基础,学科服务平台是学科服务的虚拟服务基础,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模式正从以学科馆员为中心向以学科服务平台为中心转变,这两者有效地融合,有利于学科知识服务的进一步的深化。

1.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主要内容是面向教学和科研,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对教学科研的支撑作用一是学科信息服务对教学的支持作用主要表现在教学参考服务和学科馆员培养提高用户信息的访问和使用素养。二是为用户提供完善的科学研究的信息环境,建立学科专题数据库,进行学科信息需求分析,发挥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作用。学科馆员服务模式是传统的学科服务模式,图书馆设置学科馆员,学科馆员针对文献资源建设、信息咨询服务等问题与对口服务的院系进行沟通,起到优化学科文献资源建设、满足学科用户信息需求的目的。

1.1开展主题式信息增值服务

本主题是由老师选定的或通过查新档案统计得出的研究热点,通常是跨学科的、符合多数人需求的,并且注重知识点的展示,实用性更强。针对需求广泛、馆藏丰富、具有地方研究特色,并且对促进地方发展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热点主题,汇集所有与该主题相关的图书、手册、手稿、图片等各种文献类型的学术研究资料,经过数字化处理,对相关的网页、评论进行推介,建立一个基于网络的数字化的学术资源系统,供学校师生使用。如此不仅可为师生提供相关信息服务,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师生对地方特色项目的研究。如河北师大图书馆立足自己的师范院校的特点选定专题组织相关文献,构建中小学教科书特色馆藏空间。以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小学教科书为线索,组织相关文献。一是查找馆藏书刊目录,调拨馆藏中小学教科书3000余册,集中存放并统一管理。二是从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aDaL)国家数字图书馆搜寻不同年代、版本、种类的民国时期中小学教科书540条,并建立了相应链接。三是通过人教版、冀教版等出版社、省(市)图书馆、古籍网等渠道采集补充本馆馆藏;四是向全校师生捐书倡议,共获赠中小学教科书300余册。构建“中小学教科书信息共享空间”专题文献,促进了馆藏资源的充分利用,有效引导了读者需求,服务学校教学实践。

1.2基于课题的个性化服务

对重点学科项目以及有个性化信息需求的老师,可通过对课题相关专业的专题数据库、会议动态、专业图书期刊、科研成果,相关研究机构网站、网页、学术论坛等进行主题归类和动态跟踪,再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信息过滤与整合,为他们提供包括基金申请咨询、专题研究综述、定期文献推送、学术出版传播和数字化服务等,使学科服务渗入到科研活动的全周期。如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收藏着马恩列斯毛、邓小平理论;哲学、宗教;社会科学;政治、法律;经济、军事及文化教育方面的文献资源,以“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专题文献为切入点,做了大量细致地调研、搜集和整合工作,服务学校重点项目。具体做法如下:一是查找晋察冀专题文献,制作晋察冀报纸题录等。晋察冀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被中共中央和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中心围绕“晋察冀抗战史、晋察冀与统一战线思想、晋察冀与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建设”等主题深入挖掘文献资源,制作人民日报晋察冀专题文献ppt;调拨馆藏晋察冀图书83册。二是查找西柏坡专题文献,整理和制作西柏坡ppt等。西柏坡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是党中央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中心围绕“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史、西柏坡精神、西柏坡与新中国”等专题深入挖掘文献资源,利用读秀、中国知网等途径下载整理西柏坡专题期刊论文等;与革命圣地西柏坡纪念馆取得联系,募集图书8册;调拨馆柏坡图书35册。为我校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及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

1.3学科馆员参与资源建设

学科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基础,采取学科专业资料中心资源建设模式,有助于突出它的专业特色。各学科专业资料中心的学科馆员有学科优势,同时与本学科师生联系密切,容易了解院系师生的文献信息需求,因此让学科馆员参与电子资源订购、试用、宣传与评价,中外文印刷资源采选,对已有的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组织。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在平时的工作中随时接受教师和学生的荐书申请,并且规定该书到馆之后推荐人有优先借阅的权力。在2015年图书馆数字资源、数据库招标前,学科馆员深入到所服务院系对有关的数字资源向师生做口头和书面的调查,结合学科馆员在平时使用和推介过程中的体验,对每一数据库资源都做了详尽的实验数据和调查报告,并且提出选择订购该资源的依据,为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招标工作顺利完成打下了基础。

1.4建立学科服务团队

为满足高校各学科不断增长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提供信息知识服务,图书馆应建立一支以学科专业为基础、以高素质学科馆员为主体的学科化服务团队。学科馆员的多学科服务模式是一个学科馆员服务多个院系学科,不可能做到全部专业对口,学科服务也难深入开展;而学科馆员的单一学科服务模式,虽然相对深入开展学科化服务,可受学科馆员人数的限制,能服务院系学科较少,很难做到学科服务在整个高校的普及推广。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科化服务工作,按照学校学科群设置以及学科特点,河北师大图书馆设置社科文献中心、语言文献中心、自然科学文献中心、历史文献中心等四个学科服务组,各学科服务小组由具备专业背景和符合学科馆员标准的人员组成。信息服务团队负责文献、信息、知识的组织分析和评价,开展面向各学科专业的深层次学科服务。学科服务小组这一服务模式,使学科馆员与服务院系学科数量基本保持均衡,服务效益向最大化努力。

2.构建以学科服务平台为中心的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

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在学科服务方面开创性的做了许多工作,但在构建学科服务平台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方面,还有许多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化开展。构建以学科服务平台为中心的嵌入式服务模式是以用户为中心,融入用户物理空间或虚拟空间,为用户构建一个适应其个性化信息需求的信息保障环境,主要是以学科为单元,提供集约化的深入信息服务,构建新型学科服务组织框架、管理模式和开放获取的学科服务平台是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基础。

2.1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建设目标与定位

基于知识构建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有机地整合了知识、服务、用户,为学科化服务建立起信息量丰富、学科门类齐全、能够互动交流的动态集成型平台,为学科馆员与师生提供开放存取、动态交互、相互协作的学术空间,提高了学科化服务的整体水平。学科服务平台的建设需要图书馆门户网站、资源数据库、自动化管理系统等相互支持,体现了图书馆的馆藏丰富度和知识服务水平的层次,学科服务平台使图书馆学科服务从以“学科馆员”为中心向“以学科服务平台”为中心转变。

2.2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平台功能模块

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平台按功能可分为学科门户、学科导航、参考咨询、馆藏资源建设等几个模块。学科门户功能模块:主要功能是向用户介绍某一学科的最新动态,反映学科建设的基本概况和发展历程,通过学科博客的日志和评论以及回复等让其他学科馆员和用户了解自己的学术见解,解答用户提出的学术问题。学科导航功能模块:开设学科导航的形式,对信息进行与推广。参考咨询功能模块:包含咨询服务和知识识库功能,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的学科参考咨询服务,将咨询结果沉淀为直接为用户可用的知识库,方便用户查询。馆藏资源建设模块:包括读者需求登记、采集、新书书目、馆藏资源等功能,可以让用户及时了解到图书馆已有资源及变化。学科服务平台的应用,使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和高校学科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2.3嵌入式学科服务

学科馆员形式的学科服务主要是通过具备专业信息素养的学科馆员提供面对面交流的学科服务模式。学科服务平台形式的学科服务实践,主要是通过建立特定学科领域内容的集成资源、工具及服务的信息平台或网站,提供一对多交互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以学科服务平台为基础,开展的嵌入式学科服务主要包括嵌入到科研、嵌入到教学、嵌入到学习环境等几种类型。

2.3.1嵌入高校科研服务

高校图书馆建立科研小组,主动及时地了解科研用户的需求,辅助科研人员完成数据的收集与筛选,支撑用户的科研工作使其顺利开展,针对于科研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项目内容开展嵌入式科研服务是一种全程式的知识服务。科研前期,学科馆员对科研立项、定题或者新产品、专利申请等进行科技查新;科研中期,为科研过程中提供技术网络咨询等服务,提供有关本科研的信息、文献、专题的检索服务,以及文献论文的查收查引;科研结尾阶段,协助科研人员申报科研成果奖励,为科研成果的验收、转化、鉴定评估等系列做跟踪式的服务。

2.3.2嵌入高校教学服务

学科馆员利用学科服务平台,将信息素养培训与教育课程融合到教师的专业教学中,与各科教师密切联系,开展合作教学课程,帮助教师完成学科资源的整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科馆员开设在线或者离线授课,收集教师授课所需求的教材与教学资料,结合教学的相关课程作业,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2.3.3嵌入学生学习环境

高等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高校图书馆也要非常重视嵌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科信息服务,全程嵌入其学习活动中。一是针对各专业建立专门的学科服务网页,建立学科导航。通过对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针对自身学习研究内容,制定检索策略,建立科学检索思路,推荐检索平台;二是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类信息工具,辅助学生利用学科网络导航编制专题目录,利用电子邮件等即时通讯工具主动推送最新的学科信息。学生在开始撰写专业论文之前,给学生进行怎样撰写专业论文的讲座,指导学生利用超星发现系统选择研究方向和选定论文题目,在论文开题阶段对其进行文献检索方面的指导,推荐学科领域内重要的论文摘要,提供全文数据库及相关检索工具。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模式逐渐向知识性发展,并注重用户的参与性和交互性,用户的信息需求越来越注重深层的知识服务。要进一步拓展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内容和服务的人群,实现学科服务中知识的沉淀与创新,建立学科服务平台将学科馆员、馆藏资源、网络资源整合起来,切实有效地开展学科服务工作,建立新型的学科服务模式,是高校图书馆需要不断深入探讨并实践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李春旺,李广建.学科馆员制度范式演变及其挑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03:51-54

[2]范广兵等.泛在图书馆与学科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08,01:105-108

[3]范爱红等.学科服务互动合作的理念探析与实践进展[J].图书馆杂志,2010,04:40-42

[4]靳红等.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06:59-61

[5]任树怀,高海峰,季颖斐.基于图书馆2.0构建学科知识服务平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03:58-62

[6]郭晶.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与进展[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7]李桂贞.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探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03:30-32.

[8]唐淑香.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探析[J].图书馆,2013,04:98-100.

[9]宋海艳.泛在知识环境下的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与动力机制研究――基于学习空间融合服务的探索[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07:58-62.

[10]张玉霞.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下学科馆员角色转变及队伍建设[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03:51-53.

高中数学教科书篇8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协同关系

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高等院校的三大职能,高等院校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都应该以这三大职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图书馆虽然被定性为高校教学、科研的辅助机构,但是图书馆担负着高校教学、科研知识的流动与整合、教学、科研信息的搜集、保存与传输的重要责任。从一定程度上说,如果一所高校的图书馆不能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协同发展、相互促进,那么这所高校的在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就不会有显著地成果。探讨高校图书馆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协同关系,对提高高校办学及社会服务的质量、水平与效益,提升高校的教学科研氛围,丰富高校“工学结合”模式研究,充分发挥图书馆在高等教育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1图书馆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过程中的作用

1.1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搜集、保存、整理知识,并提供源源不断的信息流

图书馆能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在于其拥有丰富、详实的知识资源,这是任何个人和单位都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些资源包括纸质资源、数字资源、其他媒介资源等。纸质资源就是广大师生所熟知的图书、期刊、报纸等,它一直都是高校图书馆馆藏的主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数字资源逐步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然而,数字资源一般价格昂贵,受使用环境、知识产权等因素的限制,一般教师或科研工作者很难独自承担相关费用。因此,各高校图书馆通过购买、自建、试用、馆际互借互传等形式建立了本校的数字资源库、网络资源库。各高校图书馆根据高校教学科研的具体情况与图书馆自身建设的需要,每年都会适当安排购入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的比例,使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为高校的教学、科研等相关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信息支持。

1.2图书馆为教学中师生互动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

当今的社会处于高速发展中,信息的交流、使用更加频繁,图书馆自身所拥有的丰富信息是高校教学科研坚实的知识后盾,高校的教学与科研都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为基础。高校教学本质是教师将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与较新的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获取知识信息后通过课堂上的回答与作业的形式反馈的互动过程。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微课、慕课、空中教室、网上精品课程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成为可能。

1.3图书馆是科研人员灵感的来源

高校的科研活动就是科研人员以现有的或已在使用的信息知识为基础,结合科研人员自身的知识背景,创造性的提出某一领域专业知识的活动。从科研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科研工作前期已有知识的积累,还是科研工作后期的创新概括,都离不开大量信息的支撑,没有信息知识的支持,高校科研难以持续。图书馆作为高校“信息库”,其存有海量的信息资源,可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利用。科研人员在搜集、整理、使用图书馆这些知识信息时,通过对各种观点的借鉴、比较,激发了创新的灵感。

1.4高校图书馆为社会人员获取知识信息提供可能

相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公共图书馆数量较少(一般一座城市只有一个公共图书馆),对于高校比较集中的城市,高校的图书馆就成为附近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阵地”(部分高校图书馆提供针对校外读者的服务)。这为知识的传播与运用提供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履行了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缓解了公共图书馆数量不足与人们信息需求的矛盾。

2高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对图书馆的促进作用

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定位,这就说明高校图书馆必须依赖于高校教学科研而存在。没有了教学和科研,高校图书馆就与大多数的公共图书馆一样,少了浓厚的学术气氛。因此教学和科研对图书馆的发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1高校教学科研的发展推动图书馆资源建设更新优化

高校图书馆的知识信息资源是高校教学科研的坚实后盾,反之,教学科研活动又推动着高校图书馆的知识信息资源的完善与更新。高校不同群体对图书馆有不同的要求。教师、科研人员需要借助图书更新专业知识,把握国内学科研究方向;学生从图书馆不断的学习知识,夯实专业基础、拓宽相关专业知识面。部分高校目前各高校图书馆中负责采购新书工作人员较少,采购人员所拥有的基础知识不能完全涵盖整个高校的学科知识,因此对学科知识信息资源的收集难免会有遗漏。这时,教师、科研人员、学生对图书的需求就成为图书馆采购工作人员在采购新书或电子资源的标准,通过对本校各学科建设的实际情况,组织对教师、科研人员、学生的图书需求调查,通过统计分析,及时调整采购计划,合理的购进相关读者需求的资源,避免采购主观性,推动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更新与优化,从而形成符合图书馆自身特色的知识资源。

2.2高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推动图书馆管理的完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高校教学科研精细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具体表现在:新学科、新专业增加迅速;各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学科研活动向纵横方向发展,交叉学科的出现等。这都变化要求高校图书馆根据教学科研发展的动向改革自身的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机制。如有些高校专业数量较多,较广,适合建立各专业图书馆;部分高校专业数量较少但优势专业学科突出,适合建立优势学科特色图书馆或数据库。同时,高校图书馆的对外服务也能有效促进高校社会服务水平的提高。

3高校图书馆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协同关系的实现路径

协同关系是指就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协调、同步、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中所确立的关系。高校图书馆与教学科研单位都是高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有它们相互配合,才能协同推进高校教学科研与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如何协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协同过程的主动性。由于高校各职能部门与教学科研部门有着各自明确的分工,图书馆与各教学科研单位的互动仅局限于普通文献的借还,各部门人员局限与专业壁垒深度沟通较少。图书馆是高校的服务机构,在服务教学科研时缺乏主动性,就不能很好地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同时,教研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如果遇到资源难题,一般只向部门同事寻求帮助,忽略图书馆人员的作用。只有二者主动性相互结合,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与图书馆工作才能协同推进。

(2)图书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应紧跟学校的步伐。现今,高校图书馆人员的专业背景越来越宽泛,相对于综合性大学而言,部分专业数量较少,优势专业突出的高校,其图书馆人员应加强优势专业背景的培训,这样有利于图书馆人员了解学校动态与学术前沿,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3)学校的重视与投入。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服务需要一定的基础。如今,高校认识到图书馆对教学科研的重要性,加大了对图书馆经费投资,使图书馆馆藏优化、馆员素质得以提高,满足教学科研的需求。

(4)注重与社会文化的融合。对于图书馆资源较少的城市,高校图书馆应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注重与社区、地区文化的融合、传承与创新,主动吸收当地优秀文化成果,丰富图书馆馆藏资源。

综合以上,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为图书馆的发展确定了方向,图书馆为高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提供知识信息,两者就像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只有它们目标一致、协同努力,高校的各项职能才能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教科书篇9

[关键词]审计;调查;计算机辅助审计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2.23.019

[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2)23-0030-02

1总体分析数据,确定审计重点

(1)数据转换。首先,从出版社销售和成本两个子系统中分别采集4年有关销售和成本明细情况的销售表和成本表,进行数据清理后,导入ao系统。其次,从出版社有关部门取得“教科书分类表”,导入ao系统。

(2)生成“教科书销售明细表”和“教科书成本明细表”。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种类较多,包括专业图书、教科书、辅导教材和其他种类图书,仅其中一年就多达几百种。本次审计调查的对象为初级中学教科书,因此首先要筛选出所有教科书的数据。首先,分别合并4年的销售表和成本表,将运行结果导出excel表,再导入ao系统,生成“销售总表”和“成本总表”。其次,将“销售总表”和“成本总表”分别与“教科书分类表”以“书号”为关联字段进行连接,生成“教科书销售类别表”和“教科书成本类别表”。第三,在“教科书销售类别表”和“教科书成本类别表”上查询并筛选生成“教科书销售明细表”和“教科书成本明细表”。

(3)分析数据,确定重点调查对象。分析“教科书销售明细表”发现,销售收入排名前三十位的全部为初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及有关辅导教材。因此对《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的销售情况进行了初步统计,发现其销售收入约占总销售收入的80%和教科书销售收入的90%。通过总体分析,审计人员将《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教科书确定为重点调查对象。

(4)生成《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的“销售中间表”和“成本中间表”。首先,根据“教科书销售明细表”和“教科书成本明细表”查询并筛选出所有《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的销售情况,整理得到《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的“销售明细表”和“成本明细表”。其次,在“销售明细表”和“成本明细表”中,汇总生成《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的“销售分类汇总表”和“成本分类汇总表”。第三,在进一步的数据分析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的“定价”和“印数”两个指标,将其与“销售分类汇总表”和“成本分类汇总表”进行连接,得到《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的“销售中间表”和“成本中间表”。

2重点数据分析,发现异常点

(1)分析销售收入。根据数据分析需要,在“销售中间表”上添加字段“发行地区”、“总码洋”、“销售码洋”和“发行折扣”,生成“销售分析表”。按“发行地区”字段分类统计《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的发行折扣,利用ao软件中的“图表查看”功能绘制出折扣线性图,图表显示某些地区的图书发行折扣高于国家所规定的28%。

(2)分析成本。同理,在“成本中间表”上,添加字段“发行地区”。由于图书在各个地区的印数不同,各项费用之间不具有可比性,因此添加“印刷费平均”、“其他费用平均”等字段,生成“成本分析表”。在“成本分析表”中按“发行地区”分类统计成本的各项平均值。然后利用ao软件中的“图表查看”功能绘制线性图表。发现,“成本——其他”、“成本——印刷”和“成本——稿酬”费用明显高于平均水平,出现异常畸高现象,审计人员将其确定为待落实的疑点。

(3)成本利润率的综合分析。将“收入分析表”和“成本分析表”以“书号”为关联字段连接后生成“成本利润分析表”,汇总统计《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的收入和成本总额,分摊《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教科书应承担的管理费用后,计算出平均成本利润率高达34%,与国务院降低中小学教材价格的政策及中小学教材实行保本微利的原则相悖。

3核实异常点,发现违纪违规问题

(1)对销售折扣进行进一步核实。发现《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教科书折扣率最高达到38%,远高于国家规定的28%,调查了解到,折扣部分大量用于教科书在当地的推广宣传。

(2)核实“成本——其他”和“成本——印刷”费用畸高的异常现象。通过“成本分析表”找出对应的原始凭证,查阅后发现,“印刷费”和“其他费用”中隐藏了大量教材推广费、发行费等不符合规定的支出。

高中数学教科书篇10

abstract:theuseofprofessionalliteratureincollectioniscloselyrelatedtothesubjectliteratureresourceconstruction.thepaperreflectsthesituationofsubjectliteratureresourceconstruction,basedontheutilizationrateofprofessionalliteratureincollection.

关键词:馆藏专业文献;利用率;学科文献建设

Keywords:professionalliteratureincollection;utilizationrate;thesubjectliteratureresource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186-02

0引言

学科建设是各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主要标志,是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性工作。高校图书馆能否为学科建设提供优质、充足的文献资源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工作之一。

学科文献是指在学科或专业范围内,图书馆拥有的应用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面所需文献资料的收藏量,能够支撑广大师生进行教学、科研,满足他们对本学科专题文献的整体需求。

1我校馆藏专业文献的构成体系、品种配置

1.1数据的选取本文选取的数据时间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校专业文献的构成体系和品种配置,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22个大类的分类方法。

1.2本文专业文献的类型我校专业文献大都是应用型图书,为了统计过程更具可操作性,本文样本数据的选取排除各类教学辅导材料;娱乐休闲类图书;各类职业考试教材;科普类图书;辞典、手册、指南等工具书。

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校图书馆馆藏专业文献按学科分类有32个学科。根据32个学科收藏的专业文献总数有56715册。专业文献类型总数4770种。从品种配置上看我校馆藏各专业文献品种存在重复建设与缺门遗漏共存的现象。

2我校馆藏专业文献的利用率

2.1数据选取以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我校图书馆每天图书借阅数量为依据,并且这里的借阅量包括:总的图书借阅量和专业文献借阅量。

我校图书馆从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学生借阅总人数:27425人,总借阅量:57662册,其中借阅专业图书总量:18738册。教师借阅总人数:238人,总借阅量:911册,其中借阅专业图书总量:806册。职工借阅总人数:18898人,总借阅量:39212册,其中借阅专业图书总量:12876册。

2.2统计分析过程运用图书馆统计分析中文献利用率公式对所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文献利用率是指馆藏中被用户借阅的文献数量占全部馆藏文献总数的百分比,计算公式是统计范围内的图书在统计时间内被用户利用的总册数除以统计范围内的图书总数乘以百分之百。

2.3统计分析结果

2.3.1学生借阅专业文献学生借阅专业文献利用率最高0.91是i类-文学;利用率最低0.09是B-哲学。利用率在0.09-0.32之间的学科分别是:数学、物理学、化学、测绘科学技术、语言学、统计学、政治学、管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能源科学技术、社会科学综合,共计12个学科。利用率在0.4-0.62之间的学科分别是:土木建筑工程、电气工程、矿山工程技术、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自然科学相关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技术与资源、机械工程、冶金工程技术、安全科学技术、材料科学、经济学、自然科学综合、能源科学技术、心理学,共计15个学科。利用率在0.7-0.91之间的学科分别是:文学、体育科学、电子与通信技术、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共计5个学科。

2.3.2教师借阅专业文献教师借阅专业文献利用率最高0.9是G类-教育学;利用率最低0.45是a-马克思主义。利用率在0.45-0.79之间的学科分别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土木建筑工程、电气工程、矿山工程技术、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技术与资源、机械工程、安全科学技术、测绘科学技术、政治学、管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学、体育科学、自然科学相关工程与技术、社会科学综合、语言学、统计学,共计24个学科。利用率在0.8-0.9之间的学科分别是:教育学、心理学、材料科学、经济学、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冶金工程技术、自然科学相关工程与技术、电子与通信技术,共计8个学科。

2.3.3职工借阅专业文献职工借阅专业文献利用率最高0.96是i类-文学;利用率最低0.11是C8类-统计学。利用率在0.11-0.39之间的学科分别是:土木建筑工程、矿山工程技术、数学、物理学、化学、测绘科学技术、语言学、统计学、教育学、体育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能源科学技术,共计13个学科。利用率在0.4-0.65之间的学科分别是:管理学、心理学、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技术、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自然科学相关工程与技术、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政治学、社会科学综合、机械工程、冶金工程技术、自然科学综合、材料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技术与资源、安全科学技术、电子与通信技术,共计17个学科。利用率在0.78-0.96之间的学科分别是:文学、经济学,共计2个学科。

3基于统计分析的学科文献建设

随着我校发展和扩大,学科专业的增加,及各学科发展方向、购书经费等情况,统筹安排建立符合我校学科发展需要的学科文献资源。

3.1重点性建设对学术质量高,出版量较小,教学科研中参考价值高,借阅利用率高的专业性图书应系统性收集。如:tB类中的tB4-工业通用技术与设备、tB49-工厂、车间,tD类中的tD167-矿山测量与制图、tD2-矿山设计与建设、tD4-矿山机械,tQ类中的tQ52-炼焦化学工业、tQ54-煤炭气化工业,tF类中的tF065.1-块状耐火材料、tF09-冶金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tF32-炼铁机械与生产自动化、tF345-炼钢生产自动化,tG类中的tG4-焊接、金属切割及金属粘接、tG33-轧制、tG5-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U类中的U17-管道运输,C类中的C96-人才学。G类中的G526.3教育科研管理,o类中的o15-代数、数论、组合理论、X类中的X75-冶金工业、矿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保证图书馆重点学科文献收藏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2基础性建设计算机科学技术-tp类:是一门应用技术科学,是所有学科专业的基础,拥有众多的读者群。应尽量收集齐全。B类、C类、D类、图书内容以基础理论为主,内容章节大同小异,可以不再考虑收集。学科文献资源的建设要分步实施、逐个完善,要从我校实际与自身特点出发,关注我校学科的发展,使我校图书馆专业文献资源符合本校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勇,洪跃.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创新模式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6.

[2]林雅萍,刘惠敏等.从出版统计和馆藏分析看图书采购策略[J].图书情报知识,2009,2.

[3]朱开忠.图书馆转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

[4]郭凌.基于学科知识服务的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思考[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1.

[5]朱庆华.信息分析:基础、方法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

[6]高景祥.基于流通信息的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流程优化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