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子不学断机杼十篇子不学断机杼十篇

子不学断机杼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20:09

子不学断机杼篇1

【活动理念】通过学生自导自演的几个短小的场景剧,再现日常生活中学生与父母的相处情景,包括亲子冲突和父母对孩子的照顾等片段,达到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理解父母的爱,学会感恩父母、关爱父母的目标。

【活动难点】使学生在欣赏剧情之余,感受到心灵的触动,真正有所思、有所悟,并把这些思考和感悟带到实际生活中,用行动体现对父母的感恩。

【活动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活动方法】场景表演法

【活动准备】场景剧排演;多媒体课件;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第一场

(ppt呈现旁白)放学了,李杼和田阳一溜烟跑进网吧,从五点半作战到七点。这时李杼手机响起,一看是老妈来电,李杼就把电话挂了。

李杼(以下简称李)哎呀,哥杯具了,我妈喊我回家吃饭。

田阳(以下简称田)真不是时候,都要通关了,再玩一会儿吧!

李不行了不行了,再玩下去,我要挨老爸老妈的双截棍了!(播放背景音乐《双截棍》)

田(作同情样)可怜的娃呀!愿上帝保佑你吧,阿门!(右手在胸口和额头画十字)

(ppt呈现旁白)李杼准备道别,田阳把他喊住了。

田喂,李杼,貌似明天要考英语啊!

李oh,myladygaga!怎么办怎么办啊?那女神我可惹不起啊!应该不会很难吧?

田(一本正经地)“十分”容易!

李那太好了!(手舞足蹈样)

田还好啊?就只有10分是容易的,其他90分都很难啊!你可要罩着我啊,好歹也要拿个60分!

李杼独白(配合夸张的肢体语言)老天,怎么又要考试啊!谁有哆啦a梦的考试记忆面包啊?有木有,有木有啊?唉,真是――你学,或者不学习,考试就在那里,不早不晚;你背,或者不背题,范围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愿意,或者不愿意,分数就在那里,不多不少!

第二场

(ppt呈现旁白)晚上八点,李杼吃过晚饭,正想复习,见到书桌旁的电脑,两眼又开始发光。

李杼独白(内心挣扎中)先玩一会吧,就半个小时!玩半个小时,我还有两小时可以复习写作业呢!不行,其他同学都在抓紧时间啊,我可不想落后……可是,再玩一会儿就可以升级啦,比田阳还高一级……

(ppt呈现旁白)最终,李杼还是打开了电脑,不知不觉间n个半小时来了又溜走了,居然已经到深夜一点了,复习显然不可能了,李杼调好闹钟,感觉不够保险,于是想到了妈妈这个人肉闹钟。

李妈,妈!

李妈(声音沙沙的,明显是早就睡着了)什么事?

李明早五点半叫醒我,我要复习英语,明天早上测验。

李妈好,好,我的乖儿子,你也快点儿睡觉吧!

(ppt呈现旁白)李杼回到房间,躺在床上,心情有点儿乱。

李杼独白(双手垫着头,仰望天花板)我怎么啦?那个曾经积极向上的我哪里去了?那个曾经勤奋好学的我哪里去了?游戏与学习,真的就只能选择一个而抛弃另外一个吗?难道鱼与熊掌就不能兼得吗……

(ppt呈现旁白)早上五点钟,李妈来敲门。

李妈乖儿子,起床啦,时间到了。(一副疲惫的样子,眼睛肿肿的)

李(揉揉眼睛)怎么搞的,才五点!我不是说了五点半吗?害我又少睡了半小时!(拿被子蒙头要继续睡)

(ppt呈现旁白)李杼的爸爸听到这里,走了过来。

李爸叫你晚上别打游戏又不听!非要玩到深夜一两点!再这样下去把你电脑给卖了!

李烦死了,懒得理你们,我要复习了。

(ppt呈现旁白)李杼半个字母也看不进去,越想越气,觉得这都是妈妈的错,提早半个小时就叫醒他,搞得他没精神复习,现在已经六点半了。

李妈乖儿子,先吃早饭吧,吃完就要上学啦!

李(正烦着)嚷什么嚷啊,没见我正忙着吗!

李妈快来啊,今天有你最爱吃的皮蛋瘦肉粥,还有鸡蛋、面包!

李(拿着书包出来)哟,又皮蛋又鸡蛋的,你是不是想我今天测验吃鸭蛋啊!(气呼呼地走了,下台)

李爸(非常生气,狠狠地拍打着桌子)臭小子,竟敢这样对你妈说话!有种你出去了别再回来!

(ppt呈现旁白)李杼跑了,爸爸妈妈对望着叹气。

李杼独白每天都吃这些,烦不烦啊?谁稀罕啊?终有一天,我要离开这个家,寻找属于我的自由!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播放背景音乐《飞得更高》)

第三场

(ppt呈现旁白)路上异常寒冷,阵阵寒风袭来,李杼不断地打着冷颤,车站里竟站着两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老奶奶。

老爷爷(埋怨)你看你,一晚都没有睡好,早几个小时就开始催我了,现在等这么久!

老奶奶就快了,老头子,快看看,是不是到了?(向着车来的方向翘首)

(ppt呈现旁白)车来了,李杼上车,没等老爷爷老奶奶上车,司机就关了车门,轰隆隆地启动了,李杼看不下去了。

李喂,下面还有两位老人呢,天气这么冷,人家等了很久,你怎么不等他们上车就开走了?

司机(微笑)你误会了,他们不是来坐车的,他们是我爸妈。今天是我第一天开公交车,他们是来看我的!

(ppt呈现旁白)司机透过车窗,回头对着两位老人家招手。

司机爸、妈,天气这么冷,你们快回去吧!放心吧,我会小心的。

老奶奶好,好!我们这就走。

李杼独白“好,好”……好熟悉的话语!那浮肿的眼睛,似曾相识。难道妈妈也是为了早上叫醒我而整夜没睡好?我竟然还埋怨她提早半小时叫醒我!还挑剔她做的早餐不好吃!我……我这是怎么了?竟然这样伤害爸妈!

第四场

(ppt呈现旁白)放学了,李杼和田阳又习惯性地走进了网吧。天黑了,李杼肚子饿了,可一想到爸爸早上的那句狠话,又打消了回家的念头。

李杼独白我就是要证明给你看,我就是可以出去了不回来!我渴望的自由终于到来了!可是,可是,我要饿死了啊……钱,没钱,画饼真能充饥吗?

(ppt呈现旁白)餐馆里飘来阵阵香味,李杼和田阳呆呆地望着里面热气腾腾的面条,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这时老板走了过来。

老板孩子,你们是不是要吃面啊?

李(拼命地咽口水)是,哦,不!嗯,我们想吃,可是我们忘了带钱。

老板(看出他们的窘迫)没关系,我请你们吃吧!

(ppt呈现旁白)热气腾腾的肉丝面端上了桌,李杼尝到面条里有一种似曾相识的味道。对,那是妈妈做的饭的味道,妈妈做的肉丝汤就是这种味道!吃着吃着,李杼心潮翻滚,脑海里又闪过早上爸爸紧绷的脸,耳畔又响起那句“有种你就出去了别再回来”,心里五味杂陈。他停下了筷子。

老板怎么了?味道不好吗?

李杼不是……我只是很感激你,我们素不相识,你却对我们这么好,免费煮面条给我们吃。可是我自己的爸妈,我跟他们吵架,他们竟然把我赶出来,还让我不要回去!

老板(微笑)我只不过煮一碗面条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而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就不感激她呢?怎么还要跟她吵架呢?

(ppt呈现旁白)李杼再也忍不住了,跟老板道了声“谢谢”,拉着田阳就跑了出来。

老板不用谢我,快回家吧,孩子!回去也好好谢谢你父母!你父母肯定在家里等急了。

(ppt呈现旁白)此时,手机又响了,李杼打开一看,是老爸的短信。

李爸孩子,快回家吧!早上是爸爸太生气了,说了一些不该说的狠话,爸爸在这里郑重向你道歉。我们都很担心你啊,你快回来吧!

(ppt呈现旁白)李杼一把甩开田阳,朝家的方向一路狂奔。

李杼独白爸爸妈妈,其实是我错了!你们没有错,怎么反而向我道歉?你们日夜为劳,我可伤不起啊!其实我也想当好孩子。我不是坏孩子,永远都不是!

第五场

(ppt呈现旁白)李杼回到家,站在门口,爸妈没发现。

李爸我要重新安排一下我的工作,多拿出点儿时间来陪陪儿子,专家说了,大多数孩子都是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才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看来我对孩子的关心还不够。

李妈是啊,我们真要多关心孩子。

李(一把推开门)爸,妈,你们不用操心了,以后我会控制好上网时间的!我们吃饭吧!

李爸、李妈来,我们吃饭!

总结

(ppt呈现总结)世界上有那么一种人,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千万次叮嘱你要多穿件衣服,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你觉得很烦,却也总是很窝心;缺钱的时候,他们总会说些赚钱不易之类的话来教训你,一边教训,一边塞钱给你……这种人,叫做――父母!请对父母多点儿关心、多点儿理解、多点儿疼爱吧!因为,他们也曾经是孩子!从今天起,爱他们,就像他们爱你们一样吧!

【点评】

该活动以亲子关系为背景,切入“网吧、打游戏”等元素,在选题上具有时代性、社会性、教育性。剧情编写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通俗易懂,由浅入深,触及亲子情感与感悟,有深度。现场演绎生动感人,值得推荐!

点评者:许思安,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博士、副教授

子不学断机杼篇2

关键词 文博档案 编研工作 史学家

从唐代刘知几到近代梁启超,都提出史家三长或四长之说,所谓“四长”,即史德、史学、史识、史才。笔者以为从档案收集整理工作来说,“史学”是最基本的要求;而从编研工作来看,需要的是史德、史识和史才。

那什么是“史德”呢?从治史的角度可概括为以下三点:(1)不畏强权,秉笔直书;(2)心术端正;(3)不抱偏见,务求公正。孔子所称道的“书法不隐”的董狐就是良史的代表。《左传》“鲁襄公二十五年”里也记载了同样的良史之事:齐国大臣崔杼霸占了棠公的寡妻,后来齐庄公又看上这寡妻,与之私通并当面羞辱崔杼。崔杼恼羞成怒,设计杀了齐庄公。齐国史官就直书“崔杼弑其君”,崔杼见后命令他修改。史官不从,结果被杀。其弟继为史官,还是不改,又被杀。后再换一弟,还是不改,崔只得妥协。

当然,如果说以上是在赞美一位秉笔直书的史官,不如说是在肯定一个忠于职守者。在当今的编研材料中,要为尊者讳的内容一般不会有。倒是面对可能与己有关的当代之人之事,如何准确把握其取舍或所化笔墨的轻重,这方面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撰写《三国志》的陈寿,时人称其有良史之才。但据说丁仪、丁暠在魏有盛名,陈寿就对其子说,如果给我千斛米,我就为令尊写个好传记。丁家没给米,陈寿竟不为之立传。又,陈寿之父是马谡的参军,马谡被诸葛亮所杀,陈寿父也被判刑,陈寿为诸葛亮立传,就说他“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因此,陈寿也被后人非议。被非议的理由,就是当他面对私利和个人恩怨时,不能秉公办事,说重了,就是心术不端。

我们生活在领导身边,但又是极普通的业务工作人员,与领导会有各种各样的接触。上级领导自然会给你留下完全不同的好恶之感。出于个人恩怨,其情绪很可能影响我们对某一领导的评价、判断。则如果不讲“史德”,在编研工作中,完全可能将其主要政绩轻描淡写甚至略去,而加入一些鸡毛蒜皮的东西。而面对自己喜欢的亲近的领导,则完全是相反的态度。比如记录某一重大活动,参与者有上级领导也有本单位领导,而实际策划操办此活动的正是本单位领导。在有关文字中,你既可以附上其大名也完全可以略去,既可以记录领导全名,也可用“某局长”等一语带过。至于普通工作人员,你自然更可以无所顾忌,对其重要的工作业绩或学术成就,“生杀大权”则完全掌握在你手中。由此可见,“史德”一词对编研工作者有多重的分量!

“史识”对编研工作者来说更加重要,如果说“史德”是我们的思想素质,这“史识”则是我们所更需要的业务素质。所谓“史识”,是要能见其全,能见其大,能见其远,能见其深,能见一般人所不见处。“史识”就是真知灼见,以梁启超先生的说法,“史识”就是观察力。

高考招生中常有人拿吴晗数学考0分,钱钟书只考十几分来说明真正的人才往往是偏科的,以此论证需不拘一格招人才,并提出改革当前的高考制度。遗憾的就是没去想绝大多数大才都是具有全面素养的。这从逻辑学角度而言,是采用了不准确的简单枚举归纳法。若套用到这里,就是缺乏“史识”,缺乏观察力。

缺乏观察力,就无法判断某一业务活动的真正重大的意义。因此,你就不会提前介入档案资料收集工作,事后不会重视档案整理工作,对当事人的评价、判断也是如此。

司马迁曾从董仲舒学,董氏研究《春秋》的目的,据其《春秋繁露》讲是“道往而明来”。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说他写《史记》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境界似乎比董仲舒还要高。他既能以此豪言自许,如何会存小人般的心理呢?他在《太史公自序》中,曾提到上大夫壶遂问他:“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他说:“余闻之董生(即董仲舒)曰:周道衰微,……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他引用董仲舒语的意思是:周道衰微了,孔子记述过去二百四十二年历史的是是非非,是要为天下定一个标准,所以他据史实撰写,自然要“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这本来也符合以史为鉴的治史目的。司马迁的《史记》是在学孔子《春秋》或说在追随孔子的治史精神,那么在《史记》里谈到汉高祖、汉武帝,不少地方都近似《春秋》的“贬天子”,并不值得奇怪。因为他以上述豪言自许,即便受宫刑也要继承其父遗志,是在客观公正地撰写真实的历史,而不是在小人般泄私愤。这,正体现了他的史识。

至于“史才”,可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如何组织材料,二是如何写得简洁而生动。我们固然无法以史学家加文学家的标准要求自己,而且我们毕竟不是在写史书,最多也只是做二次文献编研工作。但是,我们可以尽量去努力。

一个单位一个系统,或有悠久的历史,或有庞大的组织机构,档案材料会牵涉到方方面面。在“史识”的基础上,我们的编研工作首先面对的自然是选材处理工作。但在既经取舍处理后,余下的工作就看我们的“史才”,亦即如何组织材料。

面对堆积如山的档案资料,我们既然不可能将日常工作面面俱到地写上,则自然是选取大事要事。但若将大事要事只作流水账式的记录,不分轻重,不计详略,这样的编研成果也是不合格的,至少是不可取的。同一级别的会议,同是出版社出的书,其作用、意义或影响大不相同。如果是一个对未来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总结性开拓性的会议,除了常规性的记录时间、地点、人物和会议标题等基本要素,特别要注意摘引关键的会议内容。同样是一本书,有的可能开本大装帧美印刷精,但只是一般的事务所需,那只需一笔带过。有的学术专著虽然装帧普通,但可能是有重大创新或有里程碑意义的学术成果,则绝不可一笔带过,需再引入其他的评介文字。若该书《序言》有相关的文字,则可直接引入《序言》。古代史书中有些重要诗文全文照录,就是这个意思。

子不学断机杼篇3

写作思路

生活中时时都会有选择

有什么样的选择,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选择决定成败

面对重大的选择需要勇气和果断

应该坚持自己正确的选择

面对多种选择,我们要学会放弃

选择不同,结果也不同

选择要三思而后行

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不做选择有时也是一种选择

选择不当会带来严重后果

写作名言

人的生命是一个灿烂的过程,每个人都是世上的一个过客,要做怎样的过客,那是每个人的选择。

——秦文君

最大的悲哀是生活中缺少选择的机会,人到老年所以迟暮,也在于他们已经无力选择了。——周国平

越是主动的选择,对选择者来说就越不容易,因为他要为这选择的后果负全部的责任。——王晓明

人们常常以为拒绝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防卫,殊不知它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毕淑敏

对人类事务的任何研究都必然带有选择性。——汤因比

一次冷静的判断胜过上千次仓促的讨论。——伍·威尔逊

选择幸福并不可耻,可是只图自己幸福却是可耻。——加缪

如果需要在正确和错误的外表之间进行选择的话,理性对此是无可挑选的。——蒙田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年轻的时候。——柳青

发展成长的最有力原则在于人的选择。——艾略特

在选择面前不作任何选择,本身就是一种选择。——谚语

生活往往只给我们在坏事中的选择,而不是好事中的选择。——佚名

社会给予每个人的选择越多,人们做出选择的难度就越大。因为任何一项自主选择同时又是一种自我限制——一种选择会自动排除其他所有选择。——佚名

你是你今天所做选择的总和,而不是过去所做选择之产物。——佚名

我们往往更多地为自己所放弃的事而感到后悔,而不是为自己所选择的事而感到庆幸。——佚名

选择就意味着失去。因为任何一种选择,必须以放弃和推动某种事物为前提,否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选择。——佚名

写作储备

鲁迅弃医从文

(人生之路的选择)

在中国人被诬为“东亚病夫”的黑暗时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麻木不仁看同胞被害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健壮也只能做毫无疑义的示众材料或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因此毅然弃医从文,献身于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革命文艺运动。

任小萍的经历

(没有选择的选择)

现任北京外交学院副院长的任小萍女士说,在她的职业生涯中,每一步都是组织上安排的,自己并没有什么自。但在每一个岗位上,她也有自己的选择,那就是要比别人做得更好。

大学毕业后,她被分到英国大使馆做接线员。做一个小小的接线员,是很多人觉着没出息的工作,任小萍却把这个普通工作做出了名堂。她把使馆所有人的名字、电话、工作范围甚至连他们的家属名字都背得滚瓜烂熟。有些电话进来,有事不知道该找谁,她就会多问问,尽量帮他准确地找到人。慢慢地,使馆人员有事要外出,并不是告诉他们的翻译,而是给她打电话,告诉她会有谁来电话,请转告什么,有很多公事、私事也委托她通知,任小萍成为全面负责的留言点、大秘书。

结果没多久,她就因工作出色,被破格调去给英国某大报记者处做翻译。该报的首席记者是个脾气很大的老太太,把前任翻译给赶跑了。刚开始也不要任小萍,看不上她的资历,后来才勉强同意让她试一试。一年后,老太太经常对别人说:“我的翻译比你的好上十倍。”不久,工作出色的任小萍就被破例调到美国驻华联络处,她干得又同样出色,获外交部嘉奖……

一个人在无法选择工作时,至少他永远有一样可以选择,就是好好干还是得过且过。同一种工作岗位上,有的人勤恳敬业,付出的多,收获也多,有的人整天想调好工作而不做好眼前的事。其实,这样的选择就决定了将来的被选择。

居里夫妇的选择

(选择要有利于人类的利益)

1902年,波兰的居里夫妇经过一年半的艰苦奋斗,终于提炼出镭,并发明了一种制造镭的专门技术。镭的用途,特别是镭在医疗上的效用,使许多国家都计划兴办制镭业,但是,人们不了解制镭的秘诀。1903年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居住在巴黎的居里夫妇,收到一封从美国纽约州的布发罗城发来的信件,美国的技师在信中向他们请教制镭的方法。面对社会的需要,是立即申请制镭技术的专利执照、独占发明权,一举成为金钱的拥有者;还是毫无代价地向世界公布他们的研究成果,甘心做一名清贫的科学家。为此,居里夫妇进行了五分钟的谈话。比埃尔?居里看完信,平静地说:“我们须在两种决定之中选择一个。一种是毫无保留地叙述我们的研究成果。”居里夫人说:“是,当然如此。”比埃尔接着说:“或者我们可以自居镭的所有者和‘发明家’……先取得这种技术的专利执照,并且确定我们在世界各处造镭业上应有的权利。”居里夫人想了几秒钟,坚定地说:“我们不能这样办,这是违反科学精神的。”居里夫人又进一步重申:“物理学家总是把研究全部发表的。我们的发现不过偶然有商业上的用途,我们不能从中取利……”

于是,居里夫妇以真正科学家的人格,在贫穷和富有之间做出了永恒的选择。

古之良史

(职责和生命的选择)

春秋时,齐庄公与大臣崔杼的妻子私通。崔杼知道后,便设计杀了庄公,立庄公的异母弟杵臼为君,是为景公。崔杼也自封为相国,飞扬跋扈,专断朝政。

但他对弑君之罪十分惶恐,特别是担心被史官记录在史册上,留下千古骂名。于是他下令将专管记载史事的太史找来,说道:“昏君已死,你就写他是患病而亡。如果你按我说的意思写,我一定厚待于你,如若不然,可别怪我不客气!”说罢,崔杼拔剑在手,杀气逼人。齐太史抬头看了看崔杼,不慌不忙地拿起竹简,提笔而书。书罢,他将竹简递给崔杼。崔杼接过竹简一看,上面赫然写着“某年某月某日,崔杼弑其君”。崔杼大怒,挥剑杀了太史。

按当时的惯例,史官是世袭的。于是,崔杼又召来太史的二弟说道:“你哥哥竟然不听我的命令,我已处决了他,今后由你来接任太史之职。你就写庄公是病死的,不然,那就是你的下场。”他指着太史的尸体,恶狠狠地说。他满心以为太史的二弟会慑于他的而从命的。可是只见太史二弟冷静地摊开竹简,提笔写道“某年某月某日,崔杼弑其君”。崔杼怒不可遏,又拔剑杀了太史二弟。

接着他又将太史的三弟召来,凶狠地说:“你两个哥哥都已经死了,难道你也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如果改变写法,还能有一条活路。”但太史的三弟平静地回答:“按照事实秉笔直书,是史家的天职。与其失职,还不如去死。”结果还是在竹简上照直而书。崔杼被气得七窍生烟,但最终怕惹起众怒,只好放了太史的三弟。

齐国的另一个史官南史氏听说太史兄弟皆被杀害,抱着竹简急匆匆赶来,要前仆后继,接替太史兄弟将崔杼的罪状记载史册,见太史三弟已经据实记载,才返回去。于是史书上便留下了这样的话:“周灵王二十四年,齐庄公六年,春三月乙亥,崔杼弑齐庄公光于其府……”终于将崔杼的恶行真实地记录下来,为后世留下了确凿可信的历史资料。而齐太史兄弟不畏,前仆后继,秉笔直书的义举也永载史册,为历代所传诵。

人生的真谛

(人生只有一次选择)

几个学生向苏格拉底请教人生的真谛。

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果林边,果树上挂满了果子。

“你们各顺着一行果树,从林子的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摘一枚自己认为最大最好的果子。不许走回头路,不许做第二次选择。”苏格拉底吩咐说。

学生们出发了。在穿过果林的整个过程中,他们都十分认真地进行着选择。等他们到达果林的另一端时,老师已在那里等着他们了。

“你们是否都选择到自己满意的果子了?”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肯回答。

“怎么啦?孩子们,你们对自己的选择满意吗?”苏格拉底再次问。

“老师,让我再选择一次吧。”一个学生请求说,“我刚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了一个很大的果子。但是,我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林子的尽头后,才发现第一次看见的那枚果子就是最大最好的。”另一个学生紧接着说:“我和师兄恰巧相反。我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了一枚我认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以后我发现,果林里比我摘下的这枚更大更好的果子多的是。老师,请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

苏格拉底坚定地摇摇头,“孩子们,没有第二次选择。人生就是如此。”

伽利略弃医搞数学

(让孩子学会独立选择)

伽利略幼年时其父亲就发现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孩子,特别是数学能力显得格外突出。但是,父亲极力反对他学习数学,他认为搞数学维持不了最基本的生活,只有学医才有出息,因而希望伽利略能够成为一名医生。但是,17岁的伽利略在学医时并没有中断研究数学的兴趣,相反,这种兴趣越来越浓厚了,从19岁开始,伽利略正式从事数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后来,伽利略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同时,还发现了物体的惯性,摆动的等时性、抛物运动规律等。他在物理学和天文学领域创造了伟大的业绩,因而被人们誉为“近代自然科学之父”。

闻一多的赤子之心

(祖国和个人的选择)

诗人闻一多早年在美国留学时,眷恋万里之遥的祖国。他给好友写信:“不出国不知道想家的滋味,但是,不要误以为我想的是狭义的‘家’。不是,我所想的是中国的山川,中国的草木,中国的鸟兽,中国的屋宇,中国的人。”他在两年半中读完了三个学年的课程。别的同学都忙于攻读学位,延长留美时间,他却提前回国了。

苏格拉底的死

(为了有意义的生而选择死)

“未经思索的人生不值得一过”一语,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法庭上为自己申辩时说的。

这句话道出了哲学的根本使命,这就是探索人生的意义,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哲学家是一些把生命看得比生命本身更重要的人,他们一生孜孜于思考,寻求和创造这种意义,如果要他们停止这种寻求,或者寻求而不可得,他们就活不下去。用苏格拉底的话说就是“必须追求好的生活远过于生活本身”。所以,当法庭以抛弃哲学为条件赦他的罪时,他拒绝了。

他也许是哲学史上因为思想而被定罪并且为了思想而甘愿被处死的最早也最着名的一位哲学家。

过多选项的负效应

(选项过多干扰选择)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两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如果让消费者选择在6种果酱中挑一种,还是24种果酱中挑一种时,人们都愿意有更多的选择。可是,真正决定购买的时候,在6种果酱中选择的人们作出的购买决定,是在24种果酱中选择所作购买决定的10倍。

如果不是买果酱这样的简单消费,而是投资可以使人们获得收益的事件呢?研究发现,这种情况下人们的表现并没有好太多。过多的选择使人们变得保守,不愿意为极可能获得的收益冒点风险。这种情况下人们可能采取一种简化策略,要么随便选一种,要么什么都不选。

比如,美国曾进行过一项关于退休基金选择情况的研究。在美国,由于有政策的支持,选择参与这样的基金基本上都是有利可图的,不参加就相当于把到手的钱白白扔掉。研究者考察了647个公司80万名员工的退休基金选择情况,结果发现,当公司提供选择的退休基金只有两种的时候,有75%的员工选择了参与;而选择有59种时,参加的比例就只有60%了。选择多了。似乎人们在有益的事情上反而糊涂了。

看来,太多的选择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精美故事

抉择

在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位睿智的老人,村里有什么疑难问题都来向他请教。有一个聪明又调皮的孩子,想要故意为难那位老人。他捉了一只小鸟,握在手掌中,跑去问老人:“老爷爷,听说您是最有智慧的人,不过我却不相信。如果您能猜出我手中的鸟是活的还是死的,我就相信了。”

老人注视着孩子狡猾的眼睛,心中有数,如果他回答小鸟是活的,小孩会暗中加劲把小鸟掐死;如果他回答是死的,小孩就会张开双手让小鸟飞走。老人拍了拍小孩的肩膀笑着说:“这只小鸟的死活,就全看你的了。”

每个人的前途与命运,就像那只小鸟一样,完全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升学也罢,就业也罢,创业亦如此。只要奋发努力,均会成功。一位哲人说:人生就是一连串的抉择,每个人的前途与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努力,终会有成。

女孩与精灵

一个小女生救了一个小精灵,小精灵为了答谢她,带她到精灵路上,并告诉她,精灵路上的每颗石头都象征着她未来的伴侣。但在精灵路走完之前,她必须选一颗石头,不过她有三次机会。一颗发光的石头吸引了她,她拿起发光的石头,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石头的微热温暖了小女生的手及心灵,小女生想:“这大概就是我想要的。”

但走了一段路后,小女生看到一颗绚丽的石头,她开始迷惑了,发光的石头给她安全及温暖的感觉,可是绚丽的石头让她感到浪漫热情,于是,她选择了绚丽的石头,放弃了发光的石头。

后来她开始后悔,想念那颗发光的石头。但她不能回头,因为这是她选择的。她又看到一颗水蓝色的石头,她感受到它的智慧,便拿起了它。没想到水蓝色的石头却冻伤了她的手,她又开始想念那颗发光的石头。但渐渐的,水蓝色石头不再那么冰冷,它教导小女生成熟和智能。

路还没有走完,小女生便将那颗水蓝色石头轻轻地放下。她心中想着:“有所选择,是一种幸福,但也是一种痛苦,因为每个人必须为自己的选择担负责任。”于是她对小精灵说:“小精灵,谢谢你,我不选择了。未来太长,而我们还有很多时间去思考,也许有一天缘分到了,不是选择,也没有刻意,会有一颗石头,钻到我的手里,即使我想甩也甩不掉啊!”

三个人的三种选择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

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

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

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

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

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地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斯莱斯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抉择将决定我们三年后的生活。

最明智的选择

一个傍晚,猎人王五为了追赶一只被打伤的野兔而独自闯入山林,在他即将捉到野兔的同时,一只正在寻食的恶狼出现了。

恰在此时,猎人王五的弹药已经用完了,他知道,凭他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战胜狼的。于是,他掉头就逃。

狼已经饿了一天,是绝不会轻易让他从口中逃跑的。人在前边,狼在后边,都拼命地跑着。突然,狼一口咬住了猎人的一条腿,狼的身体也掉进了陷阱。

猎人死死地抱着一棵树,狼死死地咬住猎人的那条腿。如果他松开手,他就会和狼一块儿掉进陷阱;如果他这样死死地和狼耗着,不但力气很快就要耗尽,而且凭他狩猎几十年的直觉,狼群很快就要来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狼打死,可狼的整个身体已没入陷阱,猎人是打不着它的。于是,猎人从腰中抽出了那把手锯,一只手搂住小树,一只手去锯自己的腿。

腿断了,狼和那条腿一起掉入陷阱。猎人拖着一条腿安全地离开了。

不同的选择

法国人从莫斯科撤走后,有两个农夫上街寻找食物。一个聪明,一个愚蠢。他们发现一些烧焦的羊毛,便说“这些羊毛有用”,便一人一包背在身上。

路上,他们看见街上有许多布匹,聪明的农夫便扔掉羊毛,捆一捆布背在肩上,愚蠢的农夫说:“为啥要扔掉羊毛?捆得好好的,扎得牢牢的。”他一点布也没拿。

他们往前走,看见一些扔在街上的衣服,聪明的农夫又把布扔掉,拾起衣服。愚蠢的农夫说:“我为啥要把羊毛扔掉?”

继续往前走,看见扔在地上的是一些银餐具。聪明的农夫把衣服扔了,尽可能把银器收拾好带走,但愚蠢的农夫还是不肯丢弃他的羊毛,因为“捆得好好的,扎得牢牢的”。

再往前走,他们看见路上有金子。聪明的农夫扔掉银器,拾起金子。但愚蠢的农夫却说:“羊毛已经捆得好好的,扎得牢牢的了。”

回家的路上,下雨了,羊毛淋得透湿,愚蠢的农夫只好把羊毛全扔掉,两手空空回家;聪明的农夫却因得到金子而富裕起来。

农夫的选择

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

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生。有的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不能死而复活。

我听了人们的议论,也感到疑惑难抉:如果只能救活一人,究竟应该救妻子呢,还是救孩子?

于是我去拜访那个农民,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他答道:“我什么也没想,洪水袭来,妻子在我身边,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游。当我返回时,孩子已经被洪水冲走了。”

归途上,我琢磨着农民的话,对自己说:所谓人生的抉择不少便是如此。

女孩的选择

14岁的女孩站在离婚判决的法庭上,选择爸爸,或者妈妈。

选择爸爸,她就选择了留在中国;选择妈妈,她就选择了去澳大利亚。选择爸爸,她就选择了清贫,爸爸只是拿一份薪水的普通工程师;选择妈妈,她就选择了富贵,妈妈很快要嫁给一个软件商。选择爸爸,她就选择了现实,她将一如既往,努力读书,考高中,考大学,出国深造,这是她的目标,也是爸爸的期望;选择妈妈,她就选择了梦想。在此之前,她曾无数次地梦见妈妈回来,接她飞过大洋,去享受现代物质文明带给人的一切。选择爸爸,她就选择了爱的艰辛,整整十年,爸爸一个人抚养她,既当严父,又当慈母;选择妈妈,她就选择了爱的允诺,妈妈说自己出国发展十年,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女儿能“受最好的教育”、“过最好的生活”。

所有的人,包括法官在内,都觉得这样对一个未谙世事的孩子来说是太难了。

女孩选择了爸爸,选择了清贫。女孩说这样的选择其实很简单。

不要被表面现象扰乱选择

假设我们要从以下三位候选人中选一位来造福人类,你会选择哪一位?先来看一下有哪些候选人:

候选人a:笃信巫医和占卜家,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好马提尼酒。

候选人B:曾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肯起床,读大学时,曾吸食鸦片,每晚都要喝一夸脱(大约一公斤)白兰地。

候选人C:曾是国家战斗英雄,保持素食习惯,从不吸烟,只偶尔来点啤酒,年轻时没做过犯法的事。

是不是觉得这些信息已经足够帮助你决定最佳人选了呢?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个容易的抉择,现在让我们来揭晓答案,看看你选中了谁。候选人a是富兰克林?罗斯福,候选人B是温斯顿?丘吉尔,候选人C是阿道夫?希特勒。

实践应用

学会选择放弃

命运的殿堂里坐着两位长者,他们正在观看一个普通人——吉奥的人生。故事的主人公吉奥是一个20多岁的青年,此时此刻,他正站在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他正在犹豫。

“你猜他会选哪一条路呢?”一位长者发问。

“一定是左面这条,”另一位指了指命运罗盘上左边的一条小路,不假思索地说,“金钱、名利和权势——每个人的追求,不是吗?”

没有人知道吉奥最后的选择是什么,除了这两位命运的长者。但不论他选择了什么,都必须放弃另一种可能的生活。一种是他选择了金钱、名利和权势而放弃了幸福、良心和坦荡,一种是他选择了后者而一生贫苦而平凡,但无论是哪一种结果,都将是他自己的选择。

所以,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要懂得必须放弃其他可能,要学会平静地放弃。

花神和花

春天来了,花神打开一包包花的种子,叮嘱它们去人间开出美丽的花朵。

花神告诉一些种子说:你们就开红色的花吧,像火一样,照亮人的眼睛。她又告诉另外一些种子说:你们就开白色的花吧,像雪一样,照亮人的心灵。继而,她又吩咐了一些种子,分别让它们开出橙色、黄色、蓝色、紫色等的花朵。就这样,种子们带着花神的嘱托去亲近泥土了。

最后,花神手中只剩下了一包种子,她对那包种子说:“亲爱的孩子,你多么幸运!因为,我不再打算要求你按照我的旨意,开出某种特定颜色的花朵,你就按照自己的心思,去随意开成自己的颜色好了。”

初夏的时候,各色的花朵都舒展开了美丽的容颜。但是,花神惊讶地发现,那最后一包种子居然没有开出任何花朵。她纳闷地问那仅长了茎叶的植物:“亲爱的孩子,你为什么没有开出自己的花朵呢?”那无花的植物无比沮丧地回答:“因为你没有给我设定颜色,所以,我至今都不知道究竟开成什么颜色的花朵才好。”

子不学断机杼篇4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诗经》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妇不顺也。〖南北朝〗颜之推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格言联璧》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诗经》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妇不顺也。〖南北朝〗颜之推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格言联璧》

母爱,不挑儿的长相

母爱,不分春夏秋冬

母爱,崇高伟大

母爱,无限忠诚

无论你平和、躁动

无论你失败、成功

母爱你失败、成功

母爱无处不在

她,伴随你经历人生

是她,放飞人间的龙凤

是她,架起天际的长虹

不懂得母爱

你就迷失了生命的真谛

忘却母爱

高官厚禄血冷躯空

一个母亲陷入贫困

一方惦念何以安宁

用我们的双手点染熔灿的颜彩

用颗颗爱心缩放全面的繁荣

子不学断机杼篇5

【关键词】神话流变诗歌感情变化“不成章”与“零如雨”的联系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册第四课《汉魏晋诗三首》中选取了《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一诗,全诗如下: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全诗运用比喻的手法,以自然星体牵牛星织女星分列银河两岸而暗喻人间夫妻情侣的离别。其中“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一句,在部分教学参考书籍中这样解释:

相传织女与牛郎相爱、成亲之后,王母娘娘因织女违反天条,将织女与牛郎生生拆散,分居于银河两岸,要织女织布成匹之后,方许二人相见。然而,用心险恶的王母娘娘对织女使用法术,让她怎么也没法织成一匹布,于是,悲哀的织女只好对着织布机日日哭泣。

按照这样的说法,“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就有了这样的逻辑关系:“不成章”,既是“泣涕零如雨”的原因,又是其结果。“终日不成章”成为问题的关键和矛盾的焦点。因为“终日不成章”的存在,才必然导致“泣涕零如雨”的结果。

但是,无论是从牛郎织女神话流变过程中考证,还是从诗歌本身的感情变化来看,“终日不成章”都不可能是“泣涕零如雨”的原因。

一、从牛郎织女神话流变过程考证

牛郎织女神话作为我国民间流传的四大神话之一,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尽管细节上有所不同,但神话的大致情节却是一致的: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放牛娃名叫牛郎,在机缘巧合下与天帝的女儿织女相爱并且结婚,还生下了一对儿女。王母娘娘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因为织女违反天条而大发雷霆,下令要织女重返天庭。逼于无奈的织女只好抛夫弃子回到天庭。牛郎不舍爱妻,带着一双儿女追上天去,结果被王母娘娘引来银河,将夫妻二人分隔在银河两岸,只能在每年的七月初七才能一见。

牛郎织女的神话在细节上还有很多不同的说法,这里不一一论述,但神话传说在细节上的差异,正好说明这个故事不是在一时一地形成的,而是有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也许他们的根源相同,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敷衍,就使故事的细节有了千变万化的区别。牛郎织女的神话,就是一则“世代累积型”的神话。

我们来探索一下《古诗十九首》产生的时期,也就是东汉末年前后,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面貌大致是什么样子的。

最早出现的跟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诗经》。《诗经·小雅·大东》有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诗句以天上星宿的有名无实,讽刺西周贵族的尸位素餐。虽然这时已经出现神话中的重要因素:银河、织女、牵牛以及织女牵牛“不成报章”和“不以服箱”的怠工情景,但是仔细考察诗句,会发现此时的“牛郎”还只是一头偷懒怠工连箱子都不扛的“牵牛”。可以这样说:在先秦时期,牛郎和织女这两个神话传说中的重要人物,只有织女正式出场,而牛郎还没有从“牵牛”演变过来。

汉魏时期,关于牛郎织女的神话已经不再如先秦一般寥寥数字,而是有了丰富的记载,我们能见到的材料也就更充足。这一时期的文献已经有了大量以织女为吟咏对象的篇章,最具权威的当属司马迁的《史记》。《史记·天官书》记载:“织女,天女孙也”。而至少在《史记》之前,我们没有发现关于“牛郎”的任何记载,有的还是“牵牛”的形象。直到东汉时期,从文人赋中才发现,在汉武帝所凿昆明池两侧,有“左牵牛而右织女”的立像。此时,“牵牛”才终于从牛而演变为人。

《迢迢牵牛星》在东汉末期出现,是现存第一首吟咏牛郎织女爱情的诗,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东汉时期,还是稍后的魏晋,都称“牵牛”而不是“牛郎”。从诗歌中能够得到这样的信息:在东汉末年,人们对牵牛织女星的想象,已经发展到一对隔着银河而不能相会的男女。

稍晚于《古诗十九首》的魏晋时期,吟咏双星离别的作品更加繁多,但是,无论是曹丕的“尔独何辜限河梁”还是曹植的“瓠瓜之无匹,咏牵牛之独处”,都仅仅只说出了双星分离的现状,并没有提及他们分离的原因。最早提到牛郎织女分离原因的,是晋代两则笔记小说里的故事:

牵牛娶织女,借天帝钱下礼,久不还,被驱在营室中。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纫。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荆楚岁时记》)

无论是“借钱不还”还是“嫁后废纫”,阻挠二人相会的都是天帝,王母娘娘并未在此时出现,不成章则不能相会的禁令,自然更加无从说起,可见,就牛郎织女神话本身的发展而言,在东汉末期,“终日不成章”不可能成为“泣涕零如雨”的原因。

二、从诗歌本身情节推动和感情变化来考证

《迢迢牵牛星》一诗,以织女为叙述角度,以天上星宿的分离暗喻人间夫妻情侣的离别。诗歌先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开篇,描述了双星相距遥远的分离现状,接下来笔锋一转,写到织女的情状:“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织女伸出纤纤素手,开始吱吱呀呀地织布。但是,一个“弄”字,暴露了她的内心。弄,有游戏、玩弄之意。显然织女工作状态并不认真。正是因为她织布时心神恍惚,所以,才会出现“终日不成章”的必然结果。探究其“弄”机杼的原因,自然是因为对牛郎的思念。联系到此诗对人间世界的映射,我们仿佛看到,一位丈夫在外漂泊游历,孤身在家奉养公婆、抚育幼子的思妇,伸出白净纤细的双手,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但是,抑制不住的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使她心神恍惚,泣涕涟涟。因此,无心织布,甚至一整天也织不好一匹布。相比刘兰芝“三日断五匹”的巧手,这位,不是技不如人,而是心中深沉的思念,阻挠了她织布的速度。如果将此句解释为:织女因为一整天都织不出一匹布而伤心哭泣,那她又跟笨手拙脚的乡间愚妇有什么区别呢?

子不学断机杼篇6

火烧阿房宫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然而现代考古学家却说,阿房宫并没经历过火光之灾。有太多相似的例子证明:其实,我们却对古人、古事误会深重

戏台上曹操一亮相总是白脸;诸葛孔明就是德艺双馨地一年到头摇着鹅毛扇,若被问及原因,孔明还有可能回答你“我需要保持冷静”;项羽就是宁为玉碎的悲情英雄;那个曾负荆请罪的廉颇,则习惯性被我们默认到“老生”的脸谱选项。

廉颇负荆请罪的时候,真如中学语文课本所说,是一个勇于承认错误的“老将军”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172个被误读的史事真相》(张港著)里,作者用十分简单的推理分析道:《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公元前283年,廉颇被拜为上卿;公元前279年渑池之会后不久,发生了负荆请罪的故事;到了公元前240年,才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典故。根据战国时代的平均寿命、卫生条件和科技架构,将公元前240年左右的廉颇判断在70岁上下,是合乎逻辑的,那么负荆请罪时的廉颇,则是不及30岁的大将军。

在历史学者眼里,关于廉颇是青年还是老年的纠结,根本是个没有争议的“伪命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李凯告诉记者,“这个答案,翻阅一下《史记》,做些简单推论就能找得到。”

同样在历史学者与一般民众的认知间反差较大的,是对诸葛亮的评价。年轻学者张程在其著作《给历史把脉之疑难杂案》里,将刘备费尽心机拜访孔明的原因,归结于诸葛亮背后拥有的强大社会阶层和政治资源,而非民间共识里孔明暗夜萤火虫般的盖世才华;而诸葛亮娶黄氏的原因,也非注重内在美的独特眼光,而是黄氏这个“大龄剩女”,是大名鼎鼎的荆州世家黄家的女儿,与显赫家族的联姻,是诸葛亮实现雄心壮志的工具和手段。

“把历史人物的性格压缩成平面,非黑即白,是不客观的,正如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性格侧面,古人亦然。诸葛亮是一名权臣,他人生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为其事业护航。”张程这样对记者解释:“他不放心把事情交给别人做,事必躬亲,结果活活把自己累死,但后人只记住了他的死因,把他的一生简单误读为那八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文学戏说,古今共有

普通民众为何会对廉颇、曹操、诸葛亮有这些根深蒂固的“误解”,在国家博物馆历史学博士田率看来,其缘由主要是对这些人物进行文学艺术“再塑”时,创作者本身对其有所误读,而后世又口口相传以讹传讹。

中国文学的枝蔓一向倚重现实主义,在诗词里借古咏今、借古抒怀、托物言志,而这些都是造成历史真相与历史认知不相符的原因。杜牧在《赤壁》里写下著名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然而真实的历史是,赤壁之战发生于208年,曹操的铜雀台则修建于赤壁之战的两年之后,即210年。仍然是这个杜牧,在《阿房宫赋》里让项羽一把火烧掉了气势恢宏的阿房宫,但2003年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保存完好的阿房宫城墙,虽然阿房宫是否建成仍是“历史存疑”,但它却的确未经历过灭顶之灾。只是,它借由诗歌白白赚取了世人两千年的叹息。

如果说古诗词对历史的误读尚有漫不经心的成分,到唐传奇、宋代话本和元杂剧兴盛以后,对历史有意识地“添枝加叶”和“移花接木”就大规模流行起来了。

中国历来有文史不分家的传统,鲁迅先生所称的“早期‘古小说’尚不作‘幻设语’”,大致是称其有尽量保持客观的初衷。及至唐宋,市民阶层富足成熟起来,城市休闲的一项惯常消遣就是听说书人讲故事,而历史小说是其中的重要题材。宋代称这些人为“说话人”,其表演场所遍及“瓦子、勾栏、茶楼、酒肄、街头巷尾、宫廷寺庙、府第乡村”,听众既广,事业又繁荣,说书人免不了为了保证票房而信口开河,时间久了,一部部情节跌宕、戏剧冲突强烈的“历史大片”就这样慢慢演化成“历史”。

同皓首穷经地苦读史书获取真相相比,听“话本小说”显然受众更多,流传度更广,如快餐般更速食简易。人们从中获得戏剧冲突的快感,得到身心消遣,顺便普及了历史人名和知识点。诚如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李凯所说:“戏说一事,现代人为之,古代人同样为之。”

宋朝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里,描述了开封的“说话人”讲述三国故事时的生动场景。《三国志》作为观众点播率奇高、叫好又叫座的畅销段子,说书人每每讲到“刘关张桃园结义”一幕时,都能按时赚取观众一票热泪;讲到刘备取得阶段性军事胜利时,则能收获具有朴素道德观听众的满足的唏嘘。“但历史上桃园结义是根本没有的事”,李凯这样认为,“这些杜撰只是迎合了人类最朴素的关于情意的美好设想。”市民阶层没有话语权,但也有表达自己价值观或政治倾向的诉求,所以对历史故事有选择地相信,甚至想象,也成为误读的一种成因。

将历史人物脸谱化,在戏曲这一形式繁荣之后达到顶点。陈寿在晋代编写《三国志》时,曹操还是名正言顺的正面男主角,到了清代的三国戏里,曹操已完全演化成邪恶又野心勃勃的反派男一号。相反遭遇的是诸葛亮,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诸葛亮完成了从人到神的转变。“《三国演义》从一开始就是虚构,草船借箭,挥泪斩马谡,舌战群儒等等,这些全不是史实。”然而诸葛孔明被后世书写者推崇备至的原因,历史作者罗兴文在《被误读的中国历史》中这样解读――罗贯中和大量拥葛派身怀“为王者师”的情结和理想,从而把诸葛亮演化成了超越个体存在和历史存在的神化符号。他的精神更符合以儒学为主的传统中国文化,他的人生更能满足一些人的情结和理想,从而才更有生命力。

而廉颇在戏曲舞台上的“老生”定位,历史学博士田率认为,一定程度是源于人们对“知错能改”这一德行的推崇,将这一操行放在一名位高权重的老人身上,会更加值得赞赏。历史上有“改臣”一词,“廉颇就是一名改臣”。

在田率看来,文艺作品一旦揉进虚构的哪怕一丝成分,已不属于历史范畴,那不过是点缀着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艺术作品,不可用客观或严谨性来衡量。你可以说周润发的孔子很有味道,但这是胡玫的孔子,只适合用金马奖的标准衡量,而非史学家的眼光。

史学界的误读是个迂回难题

剥离了民众对“历史故事”的误读之后,“历史学”内涵下的误读,同样是古今中外历史道路上迂回的难题。

中国历史既深且广,对卷轶浩繁史料的辨别筛选首先就困难重重。“时间是一种暴力,它让一切变得不确定。”尽管学者们对史料真实性的争论从未间断,但研修历史的李凯博士仍认为中国古代的官修历史,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值得信任的,这得益于中国历史上完备和高度成熟的史官制度。

我们可以从春秋时期的一个血腥故事里,稍微窥到点一个史官的职业修养――齐国大夫崔杼不满意自己被齐庄公戴绿帽而杀了齐庄公,齐太史记录“崔杼弑庄公”。之后,崔杼杀了齐太史,太史的弟弟接着写“崔杼弑庄公”。之后,他也被杀,另一个弟弟仍然这样写,又被杀,又一弟还这样写,崔杼终作罢。

作为研究历史的主体,人的因素同样是使历史客观性存疑的重要起因。英国哲学家科林伍德说过,“历史是史家心灵中重演过去的思想。”如何摈除政治环境,思想倾向,个人体验等因素的影响保持中立,是从实证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喋喋不休争论的重要节点。学者张程在尝试过许多方法后,选择用“还原进入”的方式,完成客观性的保持。这一招近似于电影表演的情境还原法,或法庭审判的“依常理判决”,人类学家称之为emiC,它同样是人类学的研究方式之一。

李凯博士认为,引起史学界误读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知识分子有“托古造假”的集体习惯。自己辛苦著出来的书,要托上古人的名字,才能师出有名,借以烘托权威感。荀子有文章《非十二子》,直言不讳地批评孔子的孙子子思,“案往旧造说”,意即:不实事求是考证,随意地编造和发挥。有学者认为,这基本上等同于现代的学术造假。上世纪60年代出土于长沙马王堆的《战国纵横家书》里记载,我们耳熟能详的纵横家苏秦与张仪,根本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这是一个典型的误读,政治家出于政治需要的造假”,李凯这样说。

历史是一项太过繁复浩大的工程,而本就真假难辨的“正统史学”与来自民间的“文艺想象”再度纠缠碰撞时,便共同构成我们对过往人类生活的误解。

但普通民众若只想进行历史“普及版”学习,不如在看多了《赤壁》和《康熙微服私访记》后,稍微用《百家讲坛》“中和”一下离题千里的“真相”,即便是快餐,也可以选择相对低碳环保的配料,如果你想入口的不仅仅是娱乐。

历史存疑

公孙大娘是老大娘吗?

古代的“娘”,可以泛指所有女性,许多女孩子的名中有个“娘”字。公孙大娘的“大娘”只是排行,她不过是公孙家排行第一的大女儿。

“血气方刚”说的是中年人?

成语“血气方刚”出自《论语季氏》,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很明显,孔子说的“血气方刚”是指壮年人,并不是青年人。

李白酒量并不大?

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再看《公羊传》:“熊蹯不熟,公怒,以斗击而杀之。”这斗就是喝酒的杯子,能够顺手拿起来投人,体积一定是有限的。

刘墉非罗锅?

刘墉名“罗锅”出自传说。说的是,一天上楼,皇上看着刘墉弓身爬楼梯的样子很可笑,就出了个谜:“后辈(背)更比前辈(背)高。”这难不住刘墉,他随口就说“罗锅”。皇上大笑,说:“你就是罗锅!”刘墉马上说:“谢主隆恩!”因为皇上的金口玉言,从此刘墉不罗锅也得称罗锅了。

子不学断机杼篇7

2、这句话出自《三字经》,作者是王应麟。部分节选如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3、部分译文:

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子不学断机杼篇8

我的妈妈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她长着一双乌黑的眼睛,显得炯炯有神,高高的鼻梁,中等身材。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每次听到这句名言,我便想起了妈妈那张严肃的面孔。那是一天中午,我写完作业,没有检查,就跑出去玩,妈妈走到书房,拿起我的作业本看了起来,她手里拿着红笔改了起来。等我玩回来时,看见作文上的好多字都用红色的笔圈了起来,这时,我才知道我太马虎了,写了好多错别字。妈妈走过来说:“你看你的作文上到处都是错别字,马上改过来,并严厉的批评了我一顿。”当我改完错别字后,妈妈又让我去看作文书,我说要看电视,妈妈严肃的说:“你的作文写的太吃力了,必须每天看些别人写的好的作文。”我不以为然,妈妈从桌子上拿起几本作文书摔在我面前,说:“你不看,那就把这些书烧了算了。”于是就拿起书要撕,我吓的哭了,赶紧回话。就这样我认真的看起来。 小荷白云飘飘网

这件事情过后,我心里在想妈妈是为了我好吗? 小荷白云飘飘网

现在我慢慢的长大了,才知道妈妈严格要求我是为了我好。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让妈妈失望,作一个有用于社会的人,有用于人民的人。

子不学断机杼篇9

“主公,”亮亮唤道,“迪恩派来的军队……我们……寡不敌众……”

罗杰双拳紧握:“对不起,我屡战屡败……让你们跟着我……什么好处也没得到……”

亮亮看着这黄沙滚滚的战场,坚定的说:“主公,我愿代表蜀汉与东吴缔结同盟!”说完,翻身上马,又赶赴军营去了。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克罗端着一本帛书,正教一群小机器人念着。

“克罗老师,我们连饭都吃不上,念什么书啊!”一个小机器人不解的问道。

“嘛,现在好好念书,长大了就有饭吃了。”克罗回答道,“来,再念一遍。人之初,性本善……”

“亮亮,你真的要去东吴?”

亮亮点了点头:“打倒迪恩老贼!”

罗杰将自己的这碗饭推到亮亮身前:“路很远,多吃些。”

“呐,我主公才上任不久所以很多都不知道,请见谅。”吕蒙【iapologize】做了一格请的手势。

子不学断机杼篇10

1、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2、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3、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4、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5、母爱是一种最无私的爱,最无私的感情,它像春天的甘露,洒落在我们的心田,虽然悄然无声息,却滋润着一棵棵生命的幼苗。小时侯,母爱融在血液里,吮着它,香甜甜;上学后,母爱装在书包里,背着它,沉甸甸;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意绵绵。

6、母爱是伟大的,也是无私的,它沉浸于万物之中,充盈于天地之间。有了母爱,人类才从洪荒苍凉走向文明繁盛;有了母爱,社会才从冷漠严峻走向祥和安康;有了母爱,我们才从愁绪走向高歌,从顽愚走向睿智;有了母爱,也才有了生命的肇始,历史的延续,理性的萌动,人性的回归。()

7、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8、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9、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10、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11、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12、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