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老人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20:14

海鸥老人篇1

在与滇池一箭之遥的翠湖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年冬天的早晨,车水马龙的翠湖边,徘徊着一个孤独的老人。10余年里,他节衣缩食,用微薄的退休金喂养着向他儿女一样的海鸥们,守护着这群小精灵不受路人的伤害。1995年,当这群西伯利亚的白色精灵飞临昆明的第十一个冬天来临的时候,海鸥老人病逝了。在他身后,老人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几个鸡蛋,老人舍不得吃,准备蒸鸡蛋馍喂海鸥的。《山茶》杂志和云南“人与自然基金会”在老人常去的翠湖边发了个讣告,告知人,也告知鸟:“海鸥老人(吴庆恒)于1995年12月20日病逝,终年71岁,为昆明化工厂退休工人……老人虽逝,却望海鸥常飞,愿老人之愿与海鸥同在。”讣告和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就放在他常去喂海鸥的地方,许多人在老人的照片上签了名。人们把签了名的老人遗照放在草坪上,准备撒食,代表老人再喂一次海鸥。刚放好老人遗照,未及撒食,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废纸,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飞翔姿态都异于平常,好像知道发生了什麽大事。欧群急速扇动翅膀,轮流定在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遗像上的老人,凝固着一个它们最熟悉的动作。不一会儿,一群白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面和后面整整齐齐站成两排,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这样的情景持续了好一会儿,看到的人都无法想象这只是一种巧合。当人们最后不等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向炸了锅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张着嘴鸣叫,翅膀扑的那样近,以至于收照片的人下意识的缩紧了身体,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之后,欧群长时间盘旋在遗像上空,像是为老人守灵,又像是为老人送行……

海鸥老人篇2

我为其中人与海鸥心中的那份真诚的友谊所感动,老人将海鸥当作自己的子女看待,而海鸥也把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以致在老人死去时它们愿意做老人的“白翼天使”成为他唯一的守陵人。

我也疑惑过为什么海鸥与老人能建立起一段这么感人的友谊呢?

通过了解我知道了原因,那不仅仅是因为老人对海鸥的喜爱。

老人每天要步行十余里路往返来喂海鸥,就连5毛钱一趟的班车他也不做,而4元5角一斤的饼干他却毫不犹豫的买给海鸥,而他自己的唯一奢侈品就是那两角一包的金沙江香烟。

从这篇课文中我得到一个结论:你对动物好;动物也会对你好。每种动物它都是有灵性的,你对它的好它都能感觉得到。

有人救了一只受伤的小麻雀,即使它的伤口好了,它也会重新飞回来。

海鸥老人篇3

走啊走,走啊走,

走到翠湖去。

喂海鸥、唤海鸥、夸海鸥,

老人的海鸥多亲昵啊!

飞啊飞,飞啊飞,

在翠湖自由飞。

吃啊吃,吃啊吃,

有节奏的吃。

老人去世了,

他的“儿女”们来了,

来为他守灵了。

多么动人的场面;

多么感人的场面;

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

这正是老人对海鸥们无私的爱啊!

海鸥老人篇4

动物是有灵性的,也有自己的爱恨情仇,自己的感情世界。读了《老人与海鸥》我被海鸥对老人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谊为之所动。

起初我只是认为海鸥是一种吉祥鸟,是海上的“白翼天使”海面上拥有他们点缀,才美丽。可是,在这篇课文中,我对着一群吉祥的天使,有了全新的认识。当我读到海鸥的鸣叫里,老人顿挫抑扬的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的变了调的地方话___:“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我的心中不禁感慨万分我想说:这位老人对海鸥的情感太深了,真让我敬佩。当读到水面上跃起了两只海鸥,向老人飞来。一只海鸥脚上过然闪着金属的光,另一只飞过来在老人手上啄食。他只有一只脚停落实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看来他就是独脚,老人边给他喂食,边对她亲昵的说这话。念到这,我不禁浮想连篇:一只海鸥飞过来,停在老人粗大的手掌上啄食。过了一会一只海鸥儿又对老人亲昵的拱拱老人的脖子”。啊!多么和谐的一幅画面,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多么真切。当我读到“过了一会儿,海鸥们纷纷落地,竟在老人的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时,那令人流泪的画面跃然纸上:那群海上的小精灵们静静地站在遗像周围是那么的严肃。它们都低垂着头,定定地庄严的望着遗像上的老人才,大概是它们察觉了老人以往的不动,大概知道老人永远不会再回来了,平日那位老人已离自己远去了,可是,海鸥们唯一能做的只有为老人守灵。多么感人的一幕!当读到:“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进,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时衣服难忘的画在我的脑海中定格:动物也会有感情。

老人,你和海鸥真是我们人类感情的象征,你们真是我们的榜样。

高塘小学六年级:王佳艳

海鸥老人篇5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写:在翠湖畔,一位老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喂养海鸥,他把海鸥当成了自己的子女,海鸥也把他看作了亲人。最后,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围着老人的遗像,为他举行了一场独特的送行仪式。这篇课文既表现出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又展示了海鸥对老人那令人震撼的情。展示出了老人与海鸥之间浓厚的情感,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那真挚的情谊后,使我想到了我们的周围——人与动物之间的冷漠。

动物也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所以我们要尊重动物,和它们相亲相爱,和谐共处。

在生活中,我经常遇到:大家捉住小鸟,把它的腿绑起来拉着玩儿,有意踩死蚂蚁等不良现象。

海鸥老人篇6

师:谁愿意把你的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

生:这场面太美了。

师:(惊奇地)场面美?

生:(大声地)是意想不到的壮观。

生:是不可思议的。

师:真是会读书呀!

【反思】浓浓的情感是靠文字来传递的。感悟情感必须凭借对重点词、句的品读。让学生整体通读课文,找出自己对课文理解深刻的句子,这是对学生个性阅读的尊重。在此基础上,把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重点的品读训练,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充分的对话、互动,使文中老人与海鸥之间浓浓的情得到了很好的传递。面对这美丽、壮观而又震撼人心的情感,教师该如何进行引导、点化,让品悟中的生命更美丽呢?以上案例,引发了我的几点感悟。

一、品析词句,体验亲情背后的感动

语文教学要体现以读为本。课文中描写海鸥的句子写得非常生动传神,也十分感人。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整体感知情感、从品词析句中理解情感、从课外拓展中升华情感皆是紧扣文本展开,围绕情感教学展开的,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如:“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理解这句话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亲人离别的悲痛。有的学生说:“奶奶去世的时候,亲人们就是像海鸥那样站成两行为奶奶送行的。”我立刻追问:“能说说你当时的感受吗?”她的眼睛里闪烁着泪光,此刻在她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葬礼的情景。“我从小跟着奶奶生活,她最疼我、爱我,想到她从此再也不会和我玩了,我再也不会拥有她的爱的时候……”她哽咽了,每个同学的心里同情、悲痛之情油然而生。此刻让学生把这种情感融入课文的朗读之中。让他们带着各自的体验读一读这段话,让学生用心灵诵读,用心体验这浓浓的亲情。

在研读老人爱海鸥的段落时,我让学生抓住老人喂海鸥动作的词语“小心地放”“退开一步”“撮起嘴”“顺着栏杆边走边放”,学生找出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后,我又引导学生在这些词语的前面加个“为什么”,以促进学生对词语所表达情感的深入理解,更让学生通过词语体会老人对待海鸥如同父母对待儿女的爱。

二、品读想象,体悟深情背后的震撼

在本课中我抓住了文中“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从而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

通过仔细的阅读和筛选,着重强调文中的细节描写,从而感受老人与海鸥、海鸥与老人感情的深刻。仅仅通过句段字面了解老人喂海鸥的细心和通过想象感受老人喂海鸥不容易还不够,要让文字触动学生的心弦,从内心真实地感受老人对海鸥的感情。只有让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历程,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才能使他们真正受到熏陶感染,形成内在的精神力量。教学这部分,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课件出示老人的照片、海鸥纷飞的Flash画面,为学生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内容,品味情感;我们都知道,情感不是一种涂抹在作品表层上的附属品,而是深深地渗透在构成作品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的标点和每一个句子之中。于是抓住重点段落,通过教师有声有色的范读,给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去感受老人与海鸥的那份和谐快乐,感受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三、品感悟情,体味生命背后的美丽

文章是以“言”表“情”的。课文为学生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文本与生活的结合,会使学生很容易体会到海鸥对老人那深厚的情谊,很自然地通过朗读流露出来,加上采取不同方式的读(范读、指名读、引读、男生读、女生读、师生赛读、齐读)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真正达到以读悟情的目的。课文的后部分,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教学这部分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抓重点词句让学生回忆并再现老人对海鸥所做的一切,那浓浓的深情再次唤醒学生的情感,然后以“如果你就是其中一只海鸥,会连声呼唤什么?海鸥们肃立不动,会想些什么?为什么用‘扑’而不是用‘飞’?”等移情体验的方法来体会和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得具体生动的,把老人对海鸥,海鸥对老人的深情交融在一起,情感在感人和不可思议中升华。学生在感悟、体验和交流中与文本产生共鸣,让学生在“万物皆有感知爱的灵性”上进行思维碰撞,从而体悟到生命背后的美丽,以达到人文情合三为一的境界。

海鸥老人篇7

行走在小岛的一座小桥上,小桥两旁,是清澈平静的湖水,远处有一座大坝,大坝外面,就是大海了。湖面上,几位游客正悠闲地划着船,桨在湖面上划过一道道波纹,天还没完全黑,岛上的灯却早早地亮起来了。一转头,便与晚霞打了个招呼。

我从没见过这么美丽的晚霞,地平线上,一片淡淡的红光,那么柔和迷人。晚霞上空挂着一轮新月,天空呈现出暗暗的紫色。太阳已经完全落下去了,远处的海面上,几艘渔船正在打着灯工作,星星点点的。我迅速掏出相机,记录下了这美丽的景象,恐怕这景物,也只有在这小岛上,才会出现吧。

我缓缓地向前走去,不知不觉中就到了沙滩上。几只海鸥在天空中飞翔,盘旋着,远处传来了几声呼唤,我转过头一看,是一位老者。这位老者衣着十分朴素,一件老旧的衬衫,一条补了好几个补丁的裤子。脚上套着一双破旧的凉鞋,虽然现在仍保持着夏日的气息,但阵阵海风吹来,还是十分冷的。老者的脸上满是皱纹,一双布满老茧的手,一看就知道是个渔民。那几只海鸥听到了呼唤,便急忙扑腾着翅膀,飞到老者身边,叫唤着。老人慢慢解开一个麻袋,里面放着几条新鲜的鱼。他把鱼一条条地放在海鸥面前,亲昵地说:“吃吧,快吃!”海鸥似乎听懂了老人的话似的,欢快地啄食着鱼。啄食完一条,老人便又拿出了一条分享给海鸥。

听老人介绍说,他的儿子都进城里工作了,自己在岛上每天打打渔,打完渔就卖鱼。日子虽然过得清苦,却也十分悠闲。于是每次打完渔后,就将几只鱼放在沙滩上,呼唤着海鸥来吃。起初那几只海鸥并不怎么大胆,后来就越来越大胆地来吃鱼了,与老人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

“感觉这几只海鸥挺聪明的,过来给它们喂喂鱼也挺有趣的。”老人笑眯眯地看着海鸥,说着。那笑容,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格外灿烂。我看着海鸥,也笑了。

临走时,我将老人、海鸥与晚霞一起拍了下来。这张照片,不仅记录着美丽的晚霞,也记录着那位老者淳朴的生活以及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情谊。

我路过了一处美景,就把它记录在了底片里……

浙江省乐清市教师发展中心附属初级中学八年级

点评:

海鸥老人篇8

人鸥同欢欢乐海鸥节

每年冬日来临之时,大批从西伯利亚远道而来的红嘴鸥便会光顾翠湖。人们一见面就会相互寒喧“你去翠湖喂海鸥了吗?”当然。每逢此时,昆明人总是乐此不疲地携家带口,全家人齐上阵,来到位于五华区的翠湖喂鸥观鸥,享受天伦之乐。

2009年12月18日,由五华区人民政府、昆明市园林绿化局、昆明市林业局联合主办的2010第三届昆明海鸥节。在翠湖畔的科技馆欢快开幕,这是为25年来都如约而至的“荣誉市民”――红嘴鸥而举办节日。

海鸥节期间,十九项系列活动在昆明市海鸥主要栖息地相继开展,每一个都是那么的异彩纷呈。“爱鸥企业感召行动”吸引了19家爱鸥企业的积极参与;“实力爱鸥日”的举办,为民营企业展示发展成就、支持爱心公益活动搭建了平台:“怡宁地产杯”迎新年健康跑,用普通而朴素的方式,表达了大家对新年的祝福与期{寺;“启鸿地产假日城市杯”有奖征文比赛,抒发了广大作者和普通市民的爱鸥情缘;“海鸥节青年志愿者活动”吸引了数千名志愿者的热

参观上海世博 度假七彩云南

情参与,让他们为共建人鸥同欢的美好家园倾注了心力。当然。最吸引人的奠过于为海鸥制作“新年蛋糕”。一大早,在海鸥聚集最多的翠湖九曲桥外。准备给海鸥制作蛋糕的爱心市民排成几队。大家都摩拳擦掌,等待着参与其中!“开始”,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大家纷纷跑到蛋糕制作台上,你做蛋糕,我弄鲜花。七手八脚地忙活开了……最后,标着“新年蛋糕”的心形气球在了蛋糕上。第一队率先完成了蛋糕的制作。与会的评委一致通过,将奖杯颁发给这一队的队员们,祝贺他们的动作最快且蛋糕的款式最美。五华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蓉,为冠军队颁奖。欢乐的气氛弥漫在现场。成群的海鸥都有点等不及想品尝这块“新年蛋糕”。叽叽喳喳地盘旋在大伙儿头顶,似乎在传递着对我们的谢意。

此外,还有很多的精彩活动在缤纷呈献,海鸥节“和谐春城,人鸥同欢”的主题,在翠湖上空热情上演。“冬日春城,与鸥有约”。也成为每个冬日昆明的城市名片。

休闲翠湖 赖着不走

下午,吃饱的海鸥停在水面上休憩,或是离开翠湖,飞去滇池之畔休息。而在翠湖闲逛,累了,可以找一家舒服的茶餐厅,享受翠湖休闲的午后时光。

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所以昆明最享受的餐厅、酒吧、茶馆都集中在翠湖边。围着翠湖周边转一圈,找一家适合享受午后时光的“赖客,赖着不走”坐下,再找一个临窗的位置窝着,点上几道时令的特色菜肴,与朋友尽情分享昆明慢生活,在品尝美食中,享受午后好时光。当然,吃完饭了,还要好好做一名“赖客”――泡一壶普洱茶,聊聊天,喝喝茶,再玩一把昆明人都爱的“”,找回属于昆明人的午后休闲时光!看着翠湖满目的绿色,也让在办公室常对着电脑的眼睛,趁机放松一下。

入夜,顺着青云街便可来到文林街的文化巷去逛逛,这里被誉为昆明的“洋人街”,印度、泰国和韩国等各国美食佳肴云集于此;当然,这里也是外国人出没最多的地方之一。萨尔瓦多是文化巷最早且最有名气的咖啡馆之一。老板是来自异国他乡的年轻人。在夜幕刚刚降临的时候。很多年轻人就早已把着临街的位置占据,喝着美国咖啡,聊着不着边际的梦想,看着“洋人街”的人来人往,体验着昆明的异国风情。

链接

云南陆军讲武堂拍写真

地址:五华区翠湖西路1号

“赖客”巴厘餐厅

地址:青云街云南大学旁边

电话:0871-5108588

金海岸日落酒吧(主营意大利西餐)

翠湖北路60号电话:0871-5379584

普香居茶馆

地址:翠湖南路86号

电话:0871-5139325

青鸟餐厅

地址:五华区翠湖南路132号

电话:0871-5315507

茴香酒馆

地址:翠湖南路3-42号

电话:0871-5108671

摩西俱乐部地址:

翠湖南路翠湖钻界2楼

电话:0871-5171988

翠湖宾馆地址:五华区翠湖南路6号

电话:0871-5158888

君乐酒店地址:五华区翠湖南路

电话:0871-5386688

链接

海鸥节主要活动

“怡宁地产杯”海鸥节迎新年健康跑、“启鸿地产假日城市杯”我的海鸥情缘有奖征文、实力爱鸥日、环滇自驾爱鸥护鸥宣传、“与鸥共舞”手机摄影比赛、“与鸥有约、婚誓春城”浪漫婚礼、为海鸥制作新年蛋糕、百姓欢歌大舞台、志愿者爱鸥护鸥行动、海鸥节欢乐Go等。

休闲都市 购物天堂

昆明老街,昆明市唯一保存完整并集中反映城市历史文化和地区特色的历史保护街区,而由昆明老街改建的正义坊购物中心,也正成为昆明的下一个集时尚购物餐饮的好去处。

海鸥老人篇9

深秋的一个周末,我特地从北京到昆明――红嘴鸥过冬的地方,重温美文上那感人的故事。

到达昆明的第二天上午,我和母亲慕名往翠湖公园赶。途中,听当地司机说,由于气候因素,今年的红嘴鸥似乎“迟到”了,“它们还在滇池呢,翠湖可能只有‘侦察兵’吧?”我们还是带着好奇心来到了翠湖公园,结果真的只有几只红嘴鸥。不过我在公园的一个长廊里发现了几张老人喂红嘴鸥的照片――一群红嘴鸥在天空中飞翔,其中几只伴着天边的夕阳停在老人的手上,享用老人为它们准备的食物。这是多么和谐的画面啊!

心有不甘的我此时更加向往滇池大坝那想象中成群结队、蔚为壮观的鸥群,“它们一定都在等着……”午饭后我和母亲乘车去滇池,司机眉飞色舞地炫耀着:“红嘴鸥会争先恐后地朝你飞来,叼走你手上的食物,还会叫着‘嘿,给我!”’司机的话让我心中满是期待。

我们终于来到了当地家喻户晓的滇池大坝,下车后走上10多级台阶,一个广阔的平台呈现在眼前,此时跳入眼帘的是我前所未见的壮观场面:在宽约20米,近千米长的平台边,是长长的大坝,大坝那边便是滇池了,它位于西山脚下,景色迷人。成群结队的红嘴鸥在湛蓝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还有一大部分栖息在水面或大坝或平台。人们把手制的面包块向鸥群抛撒,引得它们像有人指挥似的从水面、大坝、平台一跃而起,精准地将面包块叼住,然后边飞边享用……这种温馨、和谐的画面让我一时间驻足痴望,惊叹不已。

我急不可耐地想加入喂食的行列,我从卖面包的老人那里买了几个一元一个的面包,撕成小块,揉成球形,抛向鸥群。几个面包很快喂完,我买了一次又一次,到后来顾不得慢慢撕扯,细细揉搓,干脆大块大块喂,好像红嘴欧格外青睐我的面包,围着我翩翩起舞,不肯飞离……就这样,直到太阳落山,人群衙稀,我才

翌日清晨,我仿佛在睡梦中又听到红嘴鸥的“召唤”,不由得心潮起伏,难以平静。多想再去会会我的那些朋友们啊!爸爸前一天因为有事没与我们同去滇池,他从未经历过那感人场面,于是,我动用三寸不烂之舌,软磨硬泡,父母算好航班时刻,终于同意一同再去滇池。

我们一家三口来到清晨中显得格外宁静的滇池,红嘴鸥无拘无束地“欢唱”,动人心弦。爸爸也按捺不住地买面包喂食,连连赞叹道:“不虚此行……不虚此行……”

时间就在这让人激动的梦幻般场景中一分一秒地飞逝。在我不得不离开滇池,离开昆明,返回北京之时,我向红嘴鸥深情告别:“朋友们,记住我啊!”临上车前,我又执意要返回大坝,母亲安慰我说:“明年再来吧。”

海鸥老人篇10

我第一次拿起相机拍照已是三十八年前的事了,那时学到了高中物理中的光学,为了配合教学,老师为我们建立了课外摄影兴趣小组,可以让我们自己拍摄、自己冲印照片。当时学校共有两架相机,其中一架是“幸福”120的,另一架是“上海58型”135的,当然,能给我们使用的只能是那架只有一挡快门、三挡光圈的“幸福”120相机,让人惊喜的是就是这一架再简陋不过的中画幅相机让我们拍出了当时认为相当不错的照片。后来,我又从其它老师手里借用了他化5元钱从旧货店买来的“长江”120相机,尽管也只有一挡快门,但用上了光学旁轴取景器,比起直视取景的“幸福”来说可要方便多了。再后来,我的一位在军校读书的邻居带回了一架55元钱买来的“上海201”120相机,因为当时我已拥有了一架用坏的幻灯机改制的放大机和从美术老师那儿讨来的他当废纸买回不知过期了多少年的整盒的公元放大纸,并已掌握了照片的印放技术,他才答应让我借用他的“上海201”,条件是我得为他放大照片。当时,我的一位数学老师精通摄影,他能熟练地把同一人物用黑背景经多次曝光以不同的角色拍摄在同一个胶片上,他还可以把自己家人的照片通过暗房技术天衣无缝地移花接木到风光照片上,从他那里我知道了中画幅中的杰作――“禄来”相机和“蔡斯”镜头。因此,仿造“禄来”的海鸥双反便成了我梦寐以求的目标――当时,它可是专业相机的象征!

1969年是我下乡插队落户的第二年,我用我们兄弟两人整整一年的全部收入买回了“海鸥203”,开始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第一架相机。1974年,我插队落户所在县建立了“农业学大寨展览馆”,准备以图片的形式来展示全县学大寨的先进成果,展览馆只有一个从文化馆调来的专职摄影师,显然无法满足大量照片的拍摄,于是分别从全县的工厂、农村和商业单位借调了三位摄影人,我作为“农民摄影家”也在其中,被安排从事农村题材的拍摄。让人激动不已的是,我到展览馆报到的当天就分配到了一套刚买回的、全新的“海鸥4a”相机和“海鸥107”闪光灯。由于这是一个颇具规模的展览馆,所有拍摄的照片都要进行高倍率放大,有些用于题头的照片都要放大至1米以上,此时,“海鸥4a”镜头的素质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一朝拥有的愿望也就越发强烈。

时过境迁,80年代中期彩色摄影的风靡引发了135相机热,当我还没有来得及拥有海鸥双反的时候,我已经添置了135单反相机。1987年,传来了国产120相机全面下马的消息,所有上海产的海鸥120相机全部作低价清仓处理,海鸥4a、4B、4C在上海市场的价格分别为63元、41元和43元,我的一位在一家企业工会工作的朋友买回了整箱的海鸥4C,用来武装他们企业的摄影发烧友,我也毫不犹豫用2幅图片的稿费,买回了我那期待了整整20余年的海鸥4a双反相机(图1)。

20多年前曾是挂在人们脖子上随处可见的海鸥双反,现在只有在二手市场才能觅见它的踪影。我常常参加市里组织的各类摄影活动,一二十年以来,在我的记忆里只有两次在摄影人的手上重新见到它的身影:一次是1999年3月“上海第二届国际花卉节即时摄影大赛”上,一位摄影人背的是一架海鸥4a;另一次是在2001年用老相机拍老上海的“老上海风情摄影比赛”上,一位年青的摄影爱好者的三脚架上有一架“上海4型”(那是海鸥4型的原型)。整个上海滩上至今仍在用海鸥“双反”进行实际拍摄的人恐怕很难找到,但我在摄影活动中却常常还带着它。在买到廉价海鸥双反的同时,我还以每枚2元的价格购回了包括近摄镜在内的各种滤色镜、遮光罩,以4元的价格购回了闪光灯手柄(图2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