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十篇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十篇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23:21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篇1

五谷

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五牲

五种动物,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一种指牛、羊、猪、犬、鸡;一种指麋、鹿、磨、狼、兔;还有一种指磨、鹿、熊、狼、野猪。第一种说法流传较广。

六畜

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八珍

指古代八种珍贵的食品。其具体所指随时代和地域而不同。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云:“所谓八珍,则醍醐、麝沆、野驼蹄、鹿唇、驼乳麋、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也。”后世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鴞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

(雅敏)

245200安徽歙县二中   鲍亚民

                                  古代食器举隅

簋(gui),形似大碗,人们从甗(yan)中盛出食物放在簋中再食用。

簠(fu),是一种长方形的盛装食物的器具,用途与簋相同,故有“簠簋对举”的说法。

豆,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了。

皿,盛饭食的用具,两边有耳。

盂,盛饮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圆形之足。盆盂,均为盛物之器。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篇2

人生到底是什么?

??一千个人便有一千种比喻。

??有的比喻很高明,有的比喻很蹩脚。

??但迄今为止,我还没发现有一个全面的比喻。

??有的失于抽象,有的过于粗俗,有的盲目乐观,有的莫名悲观,有的太正经,有的太嬉皮……

??也许,大家都是盲人摸象吧。

??那我摸到的又是什么呢,在一个漆黑的孤冷的子夜?

??人生是鱼。

??黄花鱼、鲫鱼、鲤鱼、鳅鱼、鳝鱼、美人鱼、金枪鱼、大马林鱼、乌鱼、鳄鱼……

??每条鱼都在活着,在烂泥里,在沼泽里,在小溪里,在死湖里,在长河里,在海洋里。

??如饮杯水,冷暖自知。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子非鱼,焉知鱼之不乐。

??鱼,活时便游动,不管是快乐还是悲伤;死时便被端上饭桌。

??所谓的鱼翅,不就是取材于鳄鱼么?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此言差矣,应是“天地刀俎,万物鱼肉”。

??比喻感情的不多。

??因为感情是用来感受的,体会的,语言很难表达,往往会辞不达意。

??不多,并不是没有。

??有的人将感情比作佳酿,如饮佳酿;

??有的人将感情比作春风,如沐春风;

??有的人将感情比作潮水,爱如潮水;

??有的人将感情比作毒药,饮鸩止渴;

??我将感情比作一根刺,鱼刺。

??吃鱼的时候,如果没有鱼刺,该是件多么愉快的事。

??人活着,如果没有感情,无心无肺,狼心狗肺,该是件多么舒服的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有生老病死,是不是因为人有感情?

??吃鱼的时候,可以将鱼刺剔掉,尽情的咀嚼鱼肉;人活着,可以将感情剔掉吗?

??小的时候吃鱼,被鱼刺卡住了喉咙,妈妈教我喝点醋,便可以将刺融化;成年以后,当各种感情像鱼刺一样猬集的时候,又有什么可以将之融化,谁能告诉我?

??鱼有刺,活时可以支撑,死时却妨碍了进食。

??人有情,活时自己流泪,死时别人才会流泪。

??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固然是因为每个人都会遇到棘手之事,但何尝又不是因为每个人都有感情呢?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篇3

所求者何,唯心自清。

昨日是非,今日因果,

常感于怀,恐不能解。

欲登绝顶,是为人峰,

晨钟清越,暮鼓震响,

既为鱼肉,怎堪刀俎,

有所幸焉,全身而退,

遂卧于野,不妄飞天。

卑鄙于此,等为蝼蚁。

太下图情,势必见辱。

天性寡薄,反以为恃。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篇4

“为”在古汉语中是个具有重要语法功能的词语,含义非常广泛,随上下文的不同,而附有临时意义。在《鸿门宴》中它有三种用法,有的作动词,有的作介词,有的作语气词。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意,现将其一一归类,分述如下。

(一)作动词

《鸿门宴》中“为”作动词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随文分别译为“做”、“准备”、“出”、“结成”、“作”、“以为”、“是”等。

1.做

(1)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使子婴为相”即让子婴做相。

(2)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君王为人不忍”即君王做人不狠心。

(3)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客何为者”即客人是做什么的。

2.准备

(4)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为击破沛公军”即准备击破沛公的军队。

3.出

(5)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即谁替大王出这样的计策。

4.结为、结成

(6)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约为婚姻”即约定结为(或结成)儿女亲家。

5.作

(7)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军中无以为乐”即军中没有什么用来作娱乐的。

6.以为、认为

(8)窃为大王不取也。即“我以为(或认为)这是大王不应采取的做法”。

7.是

(9)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皆为龙虎”即都是龙虎的形状。

(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即现在人家正是切肉用的刀和砧板,我们是(被宰割的)鱼和肉。

(二)作介词

“为”作介词,可分为三类:

1.“为”和它的宾语一起,用于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受益的对象(有时省略宾语),译作“替”、“给”。

(11)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臣为韩王送沛公”即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到这里)。

(12)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即谁替大王出这样的计策。

(13)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君为我呼人”即您替我叫(他)进来。

(14)……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公为我献之”即您替我献给他。

(15)沛公奉卮酒为寿。

(16)……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17)庄则入为寿。

以上三例中的“为”字后皆省略宾语“之”,“为寿”即“为(之)寿”亦即给(他或他们)祝寿。(15)例中的“之”代项伯,(16)(17)两例中的“之”代项羽等。

2.表示在动作行为发出的同时所旁及的对象,可译作“对”。

(18)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19)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20)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以上三例虽然语境不同,但问式相同,文字一样,三例的释义亦相同。“为之奈何”即对这件事怎么办。

3.用在被动句中,介绍出施动者。可译为“被”。

(2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皆且为所虏”即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指刘邦)所俘虏。

(22)吾属今为之虏矣。即我们这些人现在就要被他(刘邦)俘虏了。

(三)作语气词

“为”用在句末,与疑问代词呼应,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呢”。

(2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何辞为”即还告辞什么呢。

二、“与之同命”辩

当张良把“鸿门宴”上紧张的局势告知樊哙时,樊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与之同命”中的“之”指代谁,向来各种教科书及教参注释不一:有的认为指项羽,有的认为指项庄(同命:拼命,即和他们死在一块儿),有的认为指刘邦(同命:同生共死),还有的认为指刘邦、项羽皆可。关键是如何理解“同命”的意义。而笔者认为,统观全文,这不是一个有歧义的句子,此处的“之”指代的就是刘邦。同命:即跟刘邦同生死共命运。其理由如下:

第一,刘邦敢于赴鸿门宴,事前一定做了精心周密的安排,全身而退是其主旨。否则他是不会去赴这个宴会的。一百多人马深入敌军大营,进行的就是一场虎口余生的智慧较量,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试想,如果有武力冲突,刘邦还有生还的希望吗?无论是谋士张良还是勇士樊哙都会认识到这一点,因此,樊哙决不会做同项羽拼命这样愚蠢的举动。

第二,从故事情节发展来看,樊哙闯帐后,并没有和项羽拼命的迹象,反而是据理力辩,在他的慷慨陈辞中,不但口吻与刘邦相同,而且他还敢于说出刘邦不敢说的话,把项羽置于尴尬的境地,让刘邦有喘息的机会,得以从“鸿门宴”逃脱出来。由此可见“与之同命”中的“之”不是指项羽,而是指刘邦,樊哙是要去守护在刘邦的身边,与他同生死,共命运。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篇5

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如今,我们的中国繁荣昌胜。一座座高楼鳞次栉比,一艘艘飞船遨游太空。但你可曾想到我们中华儿女在近百年来还有一个噩梦,那是一段中华儿女受尽屈辱的历史。

我痛恨那些列强,他们杀人如麻,而不以为然,正是他们让我们中国变的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一样任人宰割;我仇视八国联军,他肆无忌弹侵犯我国国土,这帮强盗杀我中华儿女,夺我中华之宝,毁我中华园林,他们这种行为让每个中华儿女恨得咬牙切齿;我讨厌当时政府,是他们的腐败无能,使东亚睡狮一眠百年!让整个中国变为被动挨打的局面!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篇6

战国时,秦王发动统一战争,欲用方圆五百里土地交换小小的安陵国,安陵国不愿,派唐雎出使秦国给个交代。但,谈话并未取得秦王想要的结果。

强势的秦王有些微怒,他对唐雎说:“你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答:“未曾听说过。”这叫“以静制动”,几个字透出答话者平静中的不平静。

秦王解释道:“天子发怒,会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此时,唐雎反问:“大王听说过平民发怒吗?”此为“抛砖引玉”,唐雎开始反客为主。

秦王不屑地说:“平民发怒,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答曰:“你说的那是平庸之人,不是才识之士。”接着,唐雎列举了史上三位英雄刺客的事迹,说他们才是平民中的英雄,“现在,加上我”,唐雎话锋一转:“会有四个如此之英雄了”,“今天,有两个人将要倒下,流血五步,天下人将会为他们服丧了。”说完,他拔出剑站起来。这“以牙还牙”之招,将剧情推向了高潮。

秦王被眼前这个汉子吓住了,脸色突变的他赶紧直身道歉:“先生请坐,何至于此!我明白啦:安陵国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能够幸存,只因有您这样的壮士!”

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针锋相对,以牙还牙,见招拆招,此种胆魄与智慧,令人赞叹。

不过,面对类似情况,有一种较量则平心静气、云淡风轻,它将四两拨千斤的巧力之美推到极致,其间意味,更让人击节。

宋金战争期间,软弱的南宋政权不断遣使到金国去交涉事务,战火纷飞中斡旋于少数民族政权的这些使者中,有一个人,他不仅在险情和利诱的考验中坚持了气节,而且还在水火交接、生死较量中展示了奇特的才智与倜傥。

洪皓做地方官时,有一年遇上了特大水灾,在庄稼颗粒无收之际,地方政府储粮不足,看着灾民嗷嗷待哺,他断然决定截留朝廷纲米以补赈灾,这可是要杀头的,但洪皓毅然表示:“我愿以自己的生命去拯救十万饥民!”他因此被百姓誉为“洪佛子”。其人其性,可见一斑。

后来,刚毅果敢的洪皓被南宋朝廷指命带队出使金国。结果,途中的他们被金国羁留。面对金将之逼其投降做官,洪皓坚定地答道:我辈誓不与衣冠禽兽同生,宁下油锅赴死也在所不惜!气急败坏的金将下令将其推出斩首。结果,旁边一金兵头领敬佩洪皓之刚烈忠直,上前止住了刽子手,并求情免杀。

刀下留命的洪皓最后被流放到东北的荒凉之地,那里的领主是金国的陈王悟室,他对这些南边来的阶下囚非常不屑,言语之间,态度不乏傲慢。

但有一天,悟室要洪皓帮他出谋划策,他想进攻四川。没想到洪皓不仅不赞成,在分析了进攻必败的态势之后还警告他:挑起战争好比玩火,请君切莫玩火自焚。

悟室很扫兴,怒道:“你这个议和官,都死到临头了,还如此嘴硬,你以为我不能杀你吗?”

面对悟室此话,以洪皓的性情,他很可能选择唐雎似的应对方式,来个针锋相对以眼还眼,最后鱼死网破留得忠烈英名。可是,洪皓没有。

面对强势者充满杀机的话,他仰天大笑,承认了眼前不争的事实:“我非常清楚你要杀我”,那份平静,从容,与上述唐雎之不畏相当,但唐雎使用“以静制动”招时,是原地不动,而洪皓应答对方时,已然“俯首就擒”。

接着,洪皓说:“不过,这样会让你背上斩杀来使的罪名。”跟唐雎反客为主一样,此乃话中藏话;但,与唐雎的咄咄逼人相比,洪皓已跳出自我的范围而偏向为对方名节考虑。唐雎从第二招起就有反攻意图,而洪皓的第二招不仅继续退让,更在舍己为人这一方向上开始前进。

接下来,洪皓说:“离这里三十里地有个湖,不如我们一起去乘舟游玩,你顺便把我推下水去,然后对人说我是自己失足落的水,这样,岂不两全其美?”这一招里他完全大撤退大让步,甚至让到了生命的尽头――自己主动选择死法,而如此举措,却是为保全对方!

就像一颗弹珠打在一堆棉花上,一个愤怒的操刀者遇上这么个将生死处理得云淡风轻的对手,他换得的,除了失语、失措,还有什么?

不是你杀我,是我自己掉进水里的!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一个毫无挣扎之意的临死者,临终前竟在一心一意顾全杀人者之名誉!

这叫仁者无敌。表面看,洪皓是弱者,事实上,他巧妙地给了对方一把温柔的刀,让他下不了手,同时,他也给自己掘了一座漂亮的坟――可惜,谁都不忍将他往里面葬!这一招,让剑拔弩张者杀气渐软,对刀俎上的羔羊肃然起敬,另眼相看。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篇7

不久前的12月13日,为了适应新劳动法,位于广东东莞的玖龙纸业公司推出了新的管理改革,欲将位于东莞麻涌工厂的2000余名清洁、卫生等辅助型、非技术工人整体外包,交由专业的服务管理公司管理,但遭到工人反对。

13日上午,数百名休班工人猜测公司名为改革实为变相裁员,并担心与服务公司签约之后岗位得不到保障,遂在工厂内集合,要求与公司续签合同。此事一度惊动众多媒体,后经各方调节已经得到解决。

事情虽然平息了,但是对于即将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公司董事长张茵还是有些忿忿然。张茵认为,当前中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劳保福利制度,新法实施为之过早,而且法规过于保护劳工,甚至规定将来企业不可以炒人,这对企业的发展是种障碍,“新法偏于劳工,我们没有意见,但过于保护劳工的话,企业就很难运作了”。

张茵老板这段话,未见媒体有甚评论,但是在我看来却很有代表性,那就是代表众多老板说出了心里话。如果要评选2007年最惊世骇俗的十大语言,张茵的这段话毫无疑问应该位列其中。

什么叫过于保护劳工?多年来,由于得不到强有力的法律保护,由于工人缺乏自己的组织,在有权有势、并且往往与地方官员沆瀣一气的老板面前,劳工不过是他们予取予夺的工具,几乎每一天,如果你加以关注,总能听到有关劳工的坏消息,有在车间热死的,有连续加班累死的,有因为事故而死亡的,有因伤而致残的,有一年干到头领不到工资的,有因为害病而被老板一脚踢出厂门的,至于那些因为矿井事故而大量死亡的矿工,那些落入黑砖窑沦为当代奴隶的农民工,则更是不堪提起。

劳工的困境,劳工的悲惨,我们看到有媒体为他们呼吁,有学者为他们上书,当然也不乏相关的政府官员为他们大声疾呼,更有国家总理亲自为农民工追讨拖欠工资的佳话,社会各界,都看到了劳工、特别是农民工的贫困乃至悲惨的现状,但是长久以来,却从来没有人听到过哪个企业的老板出来发话,说我手下的工人太苦了,我要为他们增加工资,我要为他们改善福利,各位,你们有谁见到过这样仁慈的老板?中国有一个尽人皆知的成语,叫做“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大约是老板们做刀俎的时间太长,做的太惬意,所以新的劳动法刚要实施,一些可能受到损害的工人刚刚表达了一点点自己的意见,依据将要实施的劳动法稍稍维护了一下自己的权益,老板们就如芒在背叫苦连天了!

为了这篇文章,新的《劳动合同法》我也看了两三遍,不知是本人愚钝,还是立场有问题,总之反反复复看过后,怎么也看不出有什么“过于保护劳工”的条文,更想象不出《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怎么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篇8

“未征得本人同意,本人一直从事上市公司证券事务,不擅长经营管理和工程建设,本人不同意本次解聘董事会秘书职务的议案”:2017年6月,上海中毅达股份有限公司(600610)董事李春蓉对解聘自己董秘职务的议案投了反对票,另一位董事投了弃权票、独立董事张伟投了反对票。按张伟的说法,本次解聘无事先与李春蓉沟通,未取得其同意。与当事人无事先沟通的情况下,上市公司董事会通过正式议案公开解除董秘的职务――何况该董秘身兼有投票权的董事,这种罕见背后的强势可想而知、董秘的“弱势”不难想象。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董事会依法享有解聘董秘的职权,无需董秘本人同意。另一方面,不少中国上市公司的董秘被“鱼肉”:涉嫌在很不公平合理乃至违规的情况下被迫辞职、被公开解职,这相当程度上可谓董秘之痛、中国公司治理之哀。

控股股东之刀

股东选择管理者是主流的公司治理模式。全球来看,持有股权是公司治理包括选择管理者的硬实力,强调同股同权、实践资本多数决的中国尤其如此。长期以来,中国的上市公司,有控股股东的企业占大多数,股权高度分散的占比很小。实践中,控股、一股独大就是悬在董事、监事、高管们头上的一把“刀”。在金圆桌奖“最具创新力董秘”得主、中国中车董秘谢纪龙看来,董秘应该是上市公司合规运作的坚守者――不同于一般的高管,董秘在上市公司合规运作(包括维护上市公司的合法权益、独立性,而不仅仅是部分股东的利益)方面承担重要职责,由是勤勉尽责的董秘容易和一些行权过于强势、鲁莽、私心太重、缺乏合规意识的主要股东包括其高层产生矛盾冲突,董秘很是辛苦、受委屈(一如,中国交建董秘刘文生对《董事会》表示,“通过有效的公司治理推动企业健康发展,这是董秘非常重要的责任。由于你处在矛盾的焦点上,可能经常会处在痛苦和矛盾当中。”),乃至沦为鱼肉,这显然有失公平,甚至涉嫌违规。陈炳良可能是这方面的一个经典案例。

2011年,上海国企上海仪电控股(集团)推出“董秘轮岗制”:旗下4家上市公司,董秘们在其间轮任董秘。上海金陵(600621,现为华鑫股份)时任董秘陈炳良反对被轮岗。按陈炳良对《董事会》的说法,轮岗是对董秘工作性质的一种无知;“上市公司严重不独立。大股东什么事情都管,像我公司换一台车子要批,出租房子、租个几十个平方米也要往上报”,大股东是在操控董事会,控制公司经营。他称,“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公司部分领导酝酿已久出台的董秘轮岗制,最大原因是仪电控股部分领导想蓄意打击报复我”,“是一个蓄谋已久的打击报复行为,因为我履行自己的董秘职责而引起的所谓‘不听话’,我阻止了仪电控股部分领导在公司运作中的不规范行为,例如Smt板块800万元补贴的事。”其称,现行体制下,你不听领导的,肯定要吃苦头;若不管这些事,你自己也有责任,因为任由公司瞎折腾,上市公司的形象会很不好,像这几年公司股价下来就和这有关系。

2012年2月,上海金陵召开董事会,以6票赞成、1票反对、2票弃权通过了免除陈炳良董秘职务的议案。值得注意的,公司独立董事共3位,1人反对、2人弃权:非独立董事则全部赞成。反对者孟荣芳认为,解聘董秘的理由不充分。在此次董事会上,陈炳良发言,“我认为作为董秘要履行好其职责,做公司规范运作的看门人,如果由此招致各种打击报复,这既是董秘的不幸,更是市场的不幸。我想这种现象早晚会得到根治的,我期待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最后我要说的是,如果本次董事会的表决于我不利,我将继续为自己的权利而抗争,为上市公司全体董秘的权利而抗争,为证券市场的法则进一步完善和完备而继续抗争!”4次上书上交所、3次上书上海证监局,履职董秘长达20年、中国资本市场最资深的董秘之一的陈炳良以被免职结局,其后没有出任上市公司董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年4月,上海金陵公告独董孟荣芳女士因认为公司治理存在缺陷而辞职。整体来看,陈炳良被解职,不公平合理乃至违规的可能性不小。董秘如因勤勉尽责而被打击报复,是公司治理的悲哀。

长久以来,以和为贵、家丑不可外扬是中国的主流文化。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监管机构、成千上万的股东、大量媒体、公众盯着,涉及董秘的激烈矛盾冲突如上海金陵这般体现、“家丑”如此外扬非常罕见,从中可一窥董秘被“鱼肉”后的无助:控股股东就是刀俎,《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上市公司解聘董事会秘书应当有充分的理由,不得无故将其解聘”的规定、全部独董的弃权及反对、董秘多次上书监管机构、均无效。

李春蓉事件,可能是控股股东替换后公司治理乱象的一部分。中国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更名中毅达,上海国资退出,实际控制人变为大申集团董事长何晓阳:国企变民企。其后2年多,中毅达高层更替极其频繁,其中董事长换了3次、总经理换了4次,多位董事包括独立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离职。董秘2016年5月辞职后,生于1983年的李春蓉2016年6月出任董秘,一年后被解职,议案以6票同意、2票反对(董事李春蓉、独立董事张伟)、1票弃权(董事杨永华)通过。张伟的反对理由:本次解聘无事先与李春蓉沟通,未取得其同意,且无发现李春蓉在职期间,有《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需要解聘的情形;本次解聘无合理充分之理由。董事杨永华的弃权理由:公司信披是一项重要工作,鉴于证代刚辞职和公司实际,目前调整时机不成熟。中毅达2017年6月19日公告,之前披露的实际控制人何晓阳称,其已于去年签署不可撤销授权委托书,委托两家企业分别行使其在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大申集团的股东权利,其本人不再行使大申集团控股股东的权利:实际控制人涉嫌信息披露违规。如果控股股东“上梁不正”,高管包括董秘们自然难以安身。

伴董事长如伴虎

职权同样是很大的实力,特别是董事长:普遍被视为公司的最高领导人、“一把手”,即使本身几无持股。理论上,董事长和董秘具有很强的亲密关系:董秘由董事长提名是中国公司治理的通行做法;董事长是董事会的召集人、董事会运作的第一责任人,董秘及其领导的董办是董事会日常工作的支撑机构,董事长的工作需要董秘给力、董秘的工作极其需要董事长的重视与支持。实践中,董秘往往是董事长非常信任之人,一些董秘相当程度上成为“董事长的秘书”,董秘的调职升职加薪很受益于(同时受制于)董事长。

从正向来看,作为熟悉上市公司合规运作的专业人士,董秘的给力是董事长降低履职风险的重要保障:一如新兴际华董秘徐建华所言,“在董事会规范运作上责无旁贷,同时要追求高效。我做董秘原则性很强,违反原则、章程的事情,不管是谁都不行。实际上,坚持原则是对董事长、总经理、企业真正的负责,更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先后任职美邦服饰、璞泰来董秘的韩钟伟对《董事会》表示,董秘在上市公司治理中应是董事长的益友,很多时候董秘要扮演“御史大夫”的角色,维护全体股东的利益,对员工、对社会要有责任感。古话是,伴君如伴虎。如果董事长过于强势霸道、合规意识不足,原本是“亲信”的董秘在其中的建设性作用会很有限,结果是自己被迫出局包括成董事长违规的替罪羊、跟着遭殃。F君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在a上市公司“出事”之前,F君的董秘生涯顺利,曾兼任董事。然而,因为信息披露违法,a公司的众多董事包括董事长、高管被监管机构处罚,F君被予以警告并罚款:此举意味着其董秘职业的“断崖”。这个任职逾10年的资深董秘去职,降为中层后,离开该企业,迄今不再任职董秘。按F君的说法,公司、相关人员被处罚,主要是因为公司董事长的胡作非为、其间其对董事长的多次劝说无效:一度是只轻微处罚、可能不被处罚的,被董事长弄成受到较为严重的处罚。称董秘高风险,私下里F君破口大骂该董事长。

陈炳良离职与董事长也有很大关系。陈炳良称,推行董秘轮岗制,董事长利用自己的权力,简单、粗暴、卑劣地要求其轮岗,体现他对人的极不尊重,和对证券市场规则的无视。其称,此前董事长压着总经理、总会计师,要赶快解决搬迁补偿:该事项被陈炳良认为损害上市公司利益。陈炳良提醒说谁敢签字,谁签字谁负责。后来此事解决,上海金陵没有出费用。陈炳良称,“一种良好的董秘和董事长的关系就是他尊重我,我尊重他。我们原来的董事长、现在的总经理,凡是和上市公司规则有关的事情都会问我,他们尊重了我,我就会跟他们分析后果、支招。有时候董事长、总经理不注意时,我就给他们一些提醒,不会越权。但是,如果董事长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迟早要倒霉的。现在,一些有大股东的民企、国企,董秘实际上是为董事长服务,好多人也讲董秘就是董事长秘书,这是不对的。董秘不仅对董事长负责,更多是对董事会负责,其实应该对公司负责。”

抗争的胡约翰的离职,与作为实际控制人的董事长,“自然”有关。2017年7月3日,荣安地产股份有限公司(000517)召开董事会,以8票同意、1票反对、0票弃权通过聘任高级管理人员的议案,其中由董事长王久芳代行董秘职责,直至公司正式聘任董秘。董事胡约翰的反对理由:对董事会换届后新一届董事会未续聘其本人担任董事会秘书提出异议,并对董事长代行董事会秘书职责的适格性、独立性提出异议。王久芳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任职董秘长达12载的胡约翰由此离任董秘。

贾东焰离职与董事长有多大关系,可能是悬案。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出现史无前例的“停牌潮”。当年7月,焦作万方(000612)董事会公告称,贾东焰因违反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制度,擅自停牌公告,已不适宜继续担任公司董秘职务,经公司董事长蒋英刚提议,会议决定解聘贾东焰董秘职务,同时解聘贾东焰副总经理职务。贾东焰2001年起任职焦作万方董秘:法学硕士、曾任律师、董秘经验超14年的资深董秘,栽倒在了最基本的公告上,似有蹊跷?

一个极其残酷的现实是,董事长和董秘之间有着极大的差距:民企,董事长往往是主要股东/人,身家相对丰厚,被处罚后即便离职,其生意、生活有底气,董秘则往往是职业经理人,被处罚后离职,对其职业生涯是重大打击,损失大,无身家丰厚作为支撑;国企,董事长往往是体制内身份,被行政处罚后其往往会有体制内的退路,董秘被行政处罚后难以有体制内的退路,损失大、前途堪忧。这意味着,一方面,作为调职升职加薪很受益于董事长的董秘,如果不尽力遏制董事长违规、纵容董事长违规,说到底是不尽责、犯傻(董事长违规,董秘往往会跟着倒霉);另一方面,作为调职升职加薪很受制于董事长的董秘,因为尽责维护上市公司合规、在违规方面劝阻董事长从而被董事长报复、离职,则属不合理乃至涉嫌违规,是董秘的剧痛、另一种犯傻。处理这种两难,折磨董秘的智慧。

监管要命

合规运作是上市公司的生命线。在上市公司合规运作中,董秘作用很大。陈炳良称,董秘应该做公司规范运作的“看门人”;金圆桌奖“功勋董秘”得主、中国铁建董秘余兴喜认为,如果没有董秘制度,中国上市公司的合规和公司治理不可能达到现在的水平。有效的监管(外部治理)是促进企业合规的重要力量。实践中,一些董秘不同程度地被公司的违规行为“牵连”,在自己没有受到监管处罚、或自身并无多大问题但监管从严的情况下,离开董秘岗位,可谓“监管要命”。

2013年11月,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600598)因信息披露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遭证监会调查,之前数天任职达15年的资深董秘史晓丹被董事会解职。2016年,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北大荒10多位董事、高管被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市场禁入,不包括时任董秘。史晓丹的安慰是,被解除副总经理兼董秘职务后,其转任监事会主席至今。问题是,董秘具有较为鲜明的“资产专用性”特征。专用性的特征是,具有专用性的资产与特定的资产相联系,如果改作他用则其能形成的价值明显降低,因而其价值也降低。“本人一直从事上市公司证券事务,不擅长经营管理和工程建设”的中毅达董秘李春蓉,改任副总经理后,可能意味着价值明显降低。史晓丹同样如此?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篇9

家庭的和谐离不开锅碗瓢盆、汤羹饭肴,厨房是一个家庭里最不可或缺的存在。忙碌劳苦的家人在外奔波,回家一碗母亲做的热羹汤就是最幸福的慰藉;繁华都市里闯荡打拼的异乡人,浓浓的乡情,勾起回忆与念想的无非就是家的厨房里,那股熟悉的味道。对于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来说,厨房好像寒冷冬夜里的火把,浓浓的温暖教人无法割舍。

到如今,我还能清楚地记得母亲看到我做的菜,脸上幸福欣慰的表情。我们一家人坐在木质圆桌边,父母品尝着我第一次做的菜。母亲跟我讲起她小时候家里厨房的模样,和现在的厨房大不一样。从母亲小时印象中的古旧厨房到现如今的现代化厨房,斑驳的光影疾驰,留下一地时光的鳞片,五十多年的中国厨房变迁史在母亲的柔声曼语中逐渐清晰。

母亲的小时候大约是六十年代,那时家里的厨房非常简陋。没有篱笆,没有屋子,露天摆放的锅灶,是用黄泥捏成的,椭圆形的土坯上中间留个口,上面是中空的用来放锅罩,下方有个添柴用的灶眼。柴草是从地里拣来的,有收获后的秫秸,有废弃的杂草,有树枝,有牛粪。将这些易燃物引燃放入灶眼,再不停地用蒲扇煽火,以此加热锅具,烹饪食物。那时家家户户生活都不富裕,锅灶也是模仿自古流传的形制。古人为了方便用火烹饪,挖坑置火,在坑底以石头或制作的陶足为支撑,将圆底的釜【1】等炊具加诸其上,受火而烹之。厨房的中心――“灶”也就慢慢地初露雏形,后世之人逐渐改进之并广泛应用。

再后来,厨房稍微有所改进,虽还是露天摆设,但灶台都用砖块抹泥糊成,并开始使用风箱【2】。这时,不用再用蒲扇反复煽火,只要一手拉木质风箱,一手添柴即可,效率增加了几倍。母亲说,那时候厨房里没有花生油,用的都是猪油;大米是吃不上的,经常喝只有几粒米的稀粥;白菜、萝卜、土豆、黄瓜是家常菜,一年到头也闻不到肉香。

到了七、八十年代,家里生活条件好转,厨房终于成为独立的一间,能够遮风挡雨,风箱退出了历史舞台,再也听不到它吱吱嘎嘎有韵律的摇摆声。庞大的土灶贴上了洁白的瓷砖,灶前竖起了烟囱,灶膛砌进蜂窝煤炉,母亲再也不用在灶前熏得涕泪横流了。家里开始自己做些简单的橱柜,放置碗筷、锅盆、案板等厨具,厨房开始有了规划的概念。

慢慢的,厨房里,液化气替代了蜂窝煤,人们开始习惯于用火柴引燃炉灶中的气体;再后来,煤气替代液化气,天然气又替代了煤气,并且炉灶的点火器都是配套的,放上电池即可使用。而烹饪也不再只局限于炉灶上,电磁炉、电饭煲、微波炉等电器也被广泛使用。厨房在装修布置、器具使用上也越来越专业化、现代化,有专业的排气扇,有专门的橱窗橱柜,厨房由最初的布置简陋变得美观漂亮,陶瓷的锅碗、不锈钢的锅具,各类材料的厨具应有尽有。现如今,也有许多开放式厨房落于居室一隅,没有格格不入,只是更加简约清新。饮食也有了极大的改善,常弥漫着鸡肉、鱼肉的清香,各种菜品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食品柜里的存货也大不相同,鸡精、味精、料酒、耗油,各种调味品塞满瓶瓶罐罐;色拉油、花生油、橄榄油,各种荤素食油一应俱全。原先的粗茶淡饭终究变成了色香味俱全、花样翻新的各色美食。

如今,每天忙碌于家中厨房的还是母亲,厨房的现代化设施让母亲更为便捷,电饭煲蒸出香喷喷的米饭;高压锅炖出四溢飘香的红烧肉;切菜的、剁肉的、斩骨的刀具各司其职;橱柜里,汤勺、炒勺、锅铲、碗筷、洗菜盆等各种器皿摆放整齐,随取随用。但母亲说,她仍旧会念起小时候家的厨房里,残破陈旧的灶台和那口大铁锅,会想起姥姥过年时做的红烧鲤鱼和在锅上烙的玉米饼子,没有丰富的调味料,玉米饼子沾着汤汁,那滋味就足以让人垂涎与难忘,没有精致的碗碟,一家人也吃得心满意足,那份记忆中的香味随着岁月的推移不淡反浓。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篇10

古代的肉食最初是以牛、羊、猪为主,其次为狗。后因牛被广泛地用于犁耕,狗被用于看家护院,食用牛肉、狗肉就逐渐减少。此外,鸡、鸭、鹅等家禽和鱼、龟、鳖、蚌等水族动物,也是古人的肉食来源。

古人制作的肉食方法主要有炙、脍、醢、羹、脯等。

炙,即烤肉。这种肉食加工方法,源于原始社会的狩猎生活。在汉代画像砖石上,常见以炙为题材的画面(图1)。

脍,即将用于生吃的肉切成极薄的片或极细的丝。这种饮食习俗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到春秋时期就已十分流行。孔子就曾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脍,需要高超的刀工技艺。唐代就有一位擅脍的高手南孝廉,“善斫脍,薄丝缕,轻可吹起,操刀响捷,若合节奏”(段成式《酉阳杂俎・物草》)。据说,一次南孝廉正在切肉片,突然狂风大作。一声惊雷响过,所切的生鱼片全部化作蝴蝶飞走了。

脍和炙这两种肉食加工的方法在先秦时期就已是家喻户晓,被人们广泛的接受,而成为两种重要的饮食习俗,故有“脍炙人口”之说。唐代,随着中外交往的日益频繁和密切,脍、炙也传入日本、高丽。逐渐为这些国家的民众所接受,成为本国的饮食习俗。今天日本料理中的三文鱼刺身、韩国料理中的烧烤,都与脍、炙有内在的联系。

醢,即肉酱。古人制作醢的原料除羊、猪、牛肉外,还有兔、鹿、鱼、蚌类等肉。醢的制作比较复杂。先要将肉晾成干肉,铡碎后,再加入粱制成的酒曲和盐,以及一些调味品进行搅拌。之后盛入瓮或罐中,倒入好酒浸泡。经密闭百日后,即可食用。其味道极鲜美。

羹,即用肉加五味熬煮成的肉汁。五味,为甜、酸、苦、辣、咸五种味道,也泛指各种味道。古人很重视五味,“五味令人口爽”(《老子・第十二章》)。“以五昧、五谷、五药养其病。”郑玄注:“五味:醢、酒、饴蜜、姜、盐之属”(《周礼・天官・疾臣》。可见,古人加工羹特别注意各种口味的搭配,以使羹更加美味、可口。 脯,即腌制的肉。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保存肉的方法(图2)。待食用时,还需再煮食。

古人对肉食的制作加工不仅注重精细,还注重口味。通过不同的脍法,改善肉质和口感。“牛与羊、鱼之腥,聂而切之为脍:麋鹿为菹,野豕为轩,皆聂而不切:为辟鸡,兔为宛脾,皆聂而切之。切葱若薤,实之醯以柔之”(《礼记・少仪》)。这里提到在加工肉食时,还需要根据不同动物肉的特点,进行必要的处理。如牛、羊、鱼等比较腥臊的肉,需要先脍成薄片,再切成细丝;麋鹿和野猪则只需脍成薄片;獐和兔的肉,脍的方法与牛、羊、鱼相同。另外,再将葱和薤(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可食用)切成细丝,浸泡在醋里,用来伴肉,可去除腥气,使肉更加鲜嫩。

在古人的菜肴中,还有许多蔬菜。据考古资料证明,早在距今六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已种植白菜、芥菜、蚕豆、葫芦等蔬菜。甲骨文中,亦有葱、菲、葵等菜蔬名称。在以后的历史中,自然界中的一些植物品种又陆续被用作蔬菜。其间,还有一些外来的蔬菜品种,如芹菜、菠菜、洋葱、胡萝卜等。

原产于中国的大豆,在中国传统的饮食中,具有独特的地位。豆类的产量较高,即能作为粮食,也可以作为蔬菜。但因大豆在储存时,遇潮湿极易发芽,也易腐烂,古人便发明用盐腌制的方法。经盐腌制后的豆,称为豉。汉代以后,人们在腌制大豆时,还加入五味,豆豉的味道更加鲜美,成为人们日常饮食必不可少的菜肴和调料。这种方法一直沿袭至今。时至今日仍深受人们的欢迎。

在制作豆豉的基础上,到宋代时,人们在腌制大豆时,还配以水及麦粉,与煮熟的大豆搅拌在一起。待其生霉后盛入缸中,使其继续发酵,便生产出豉油,即今天的酱油。

古人在使用大豆时,必先要将它煮熟。豆子被捞出后,浓稠的豆汁会慢慢凝结。而古人在制作豆豉时,常加入盐卤。不过,盐卤与豆汁相遇。不仅使豆汁的凝结速度加快,凝结后还更加紧凑。于是,在西汉时期又发明了豆腐。由于豆腐这种食品制作简便,物美价廉,深受人们喜爱,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食品。

古时,人们一日两餐。第一顿饭称为朝食,亦称饔或早餐。时间在隅中之前,约为今时9时左右。第二顿饭称为铺食,亦称飧。时间在申时,约为今时4时左右。在古汉语中,“饔飧”一词就是指一天的饭食。由于古人的劳作主要集中在两餐之间,时间并不多,所以就没有“昼寝”,即午睡的习俗。孔子的弟子宰予就曾因昼寝,遭到孔子的斥责。称其为:“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论语・公治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