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海藻面膜的作用十篇海藻面膜的作用十篇

海藻面膜的作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25:38

海藻面膜的作用篇1

1、可能是由于水加的过多或者是姿势不对,海藻面膜会由于重力的作用经常往下掉,所以敷海藻面膜时娿注意其调配的比例,一般海藻颗粒与水的最佳比例为1:4,可以保证海藻面膜的黏稠度,敷在脸上之后不会轻易掉落。

2、海藻面膜是能够为肌肤补水保湿的一个最常见的自制面膜,海藻颗粒能够为皮肤补充充足的水分,而且能够改善脸部干燥的状态,在敷海藻面膜之前应当保持脸部干爽,不用涂任何护肤品,这样可以保证脸部干燥并有极佳的摩擦力,这样海藻面膜在敷的时候就不容易滑落。

3、另外敷海藻面膜的时候最佳姿势是仰躺,避免海藻面膜因为自身的重力原因而滑落。海藻颗粒在遇水之后会变得很粘稠,所以一定要掌握好加水的比例,否则因为海藻面膜太稀也达不到敷面膜的粘性。海藻颗粒在加水之后需要一定的时间让海藻出胶,所以可以等15分钟,还可以手动搅拌来辅助出胶。

(来源:文章屋网)

海藻面膜的作用篇2

【摘要】目的观察3种不同保护剂对液氮冻存同种带瓣大动脉组织结构影响,寻求最佳冷冻保护剂。方法单独使用0.1mol/L二甲亚砜(对照组)及单独使用0.1mol/L海藻糖(实验组1)和0.1mol/L二甲亚砜+0.1mol/L海藻糖(实验组2)作为冷冻保护剂,用光镜及电镜对新鲜组织及液氮保存6、9、12个月的带瓣大动脉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3组结构破坏均逐渐加重。光镜下观察,保存超过6个月后,3组形态学与新鲜组织比较均有改变(d=17~30,p

【关键词】同种瓣;低温保存;海藻糖

[aBStRaCt]objectivetocomparetheeffectsofthreecryoprotectantsonthestructureofallogeneticaorticvalvespreservedinliquidnitrogen(Ln)andsearchfortheoptimalone.methodstheallograftpreservedin0.1mol/LDmSoservedascontrolgroup;in0.1mol/Ltrehaloseasexperimentgroup1,andin0.1mol/LDmSoplus0.1mol/Ltrehaloseasexperimentgroup2.themorphologyofthefreshtissueandthathadbeenpreservedbyLn6,9and12monthswasobservedlightmicroscopicallyandelectronmicroscopically.Resultsthestructuresofthetissuesinthethreegroupswereincreasinglydestroyedwithprolongationofpreservationduration.Lightmicroscopically,themorphologyofthetissuesinthethreegroupsaftersixmonthsofpreservationwaschangedascomparedwiththatoffreshtissues(d=17-30,p

[KeYwoRDS]allogeneticvalve;cryopreservation;trehalose

海藻糖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酵母、真菌、海藻和许多生物体内的非还原性双糖,由两分子葡萄糖通过半缩醛羟基脱水而成[12]。其在固体状态下为白色结晶状体,相对分子质量为378.33,化学性质极稳定,水溶液无色无臭,口感略带甜昧。海藻糖可稳定细胞膜、蛋白质和核酸结构,对生物具有独特抗脱水、抗冷冻、抗高渗的保护作用,其作为一种天然的非特异性生物保护物质而倍受关注[3]。为验证其保护作用,本实验将海藻糖作为冷冻保护剂保存同种带瓣大血管6、9、12个月,通过光镜及电镜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体质量为3kg左右的健康家兔16只(由青岛大学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二甲亚砜(DmSo)、m199均为Sigma公司产品,海藻糖为上海试剂二厂产品。程控降温仪由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生产。XtU10C光学显微镜为上海豫光仪器有限公司产品,JSm840扫描电镜、Jem1200eX透射电镜为日本JeoL公司产品。

1.2方法

1.2.1取材

空气栓塞处死兔后开胸,无菌操作取带瓣主动脉,用Hank液洗去残血,修剪。每只兔的主动脉分3段,共48个标本,随机分为新鲜组、对照组(单独使用DmSo)、实验组1(单独使用海藻糖)、实验组2(使用DmSo加海藻糖),每组12个标本。

1.2.2保存方法

无菌条件下将材料置于冻存管内,首先在4℃冰箱平衡20min,放入程控降温仪(Cryo2CylLp,FormaScientific)用两步法降温:1℃/min降温至-30℃,再以5~10℃/min降温至-80℃,移入液氮贮存冰(CRYopLUS2,FormaScientific)。分别在6、9、12个月后复温检测。各组冷冻保护液成分如下。对照组:0.1mol/LDmSo,Rpmi1640,体积分数0.10胎牛血清,青霉素和链霉素各105U/L。实验组1:0.1mol/L海藻糖,Rpmi1640,体积分数0.10胎牛血清,青霉素和链霉素各105U/L。实验组2:0.1mol/L海藻糖,0.1mol/LDmSo,Rpmi1640,体积分数0.10胎牛血清,青霉素和链霉素各105U/L。

1.2.3解冻及漂洗

从液氮中取出带瓣膜动脉,去掉布袋检查外层冷冻袋无破损后立即浸入40℃温水中。待营养液解冻后剪去内层冷冻袋的顶部,将带瓣膜动脉取出放入40℃含体积分数0.10胎牛血清和0.1mol/LDmSo的m199液中,轻轻搅动以促进完全解冻。然后,用“等级系列漂洗法”漂净组织中DmSo。最后,在纯净的m199液中平衡15~30min,使组织恢复弹性。

1.2.4细菌学检查

灭菌前后,解冻后动脉壁和瓣叶以及营养液取样,送细菌室做细菌培养,37℃培养72h无细菌生长为细菌培养阴性。

1.2.5光镜标本制作

在每个带瓣大动脉组织的不同部位取3mm3大小的组织3块,经40g/L中性缓冲甲醛液固定,乙醇脱水、浸蜡,包埋及切片,常规苏木精伊红、醛复红染色,光镜下观察。

1.2.6电镜标本制作

透射电镜标本制作:锐利刀片取材,约1mm3大小,每个带瓣大动脉组织取5块,以戊二醛固定,0.1moL/L磷酸缓冲液浸洗,10g/L四氧化锇固定,升级乙醇脱水,环氧树脂812包埋,LBRV型超薄切片机切成厚700μm的切片,醋酸铀及醋酸铅双重染色,opKon109型透射电镜下观察并摄片。扫描电镜标本制作:取5mm长的条形样品,戊二醛固定,系列丙酮脱水,临界点干燥,真空镀铂后观察。

1.2.7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光镜观察结果比较用等级秩和检验。

2结果

2.1肉眼观察

新鲜的带瓣大动脉血管壁外观为白色,柔韧性好,瓣膜为乳白色。冷冻保存各组带瓣大动脉的外观和瓣膜测试结果与新鲜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细菌及真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

2.2光镜观察

新鲜带瓣大动脉组织游离表面被覆单层扁平内皮细胞,其下面的纤维较为致密。醛复红染色示弹力纤维平行分布,弹力层下胶原纤维组织排列成束并与表面平行。以内皮细胞和内弹力膜破坏程度为标准分为3级:内皮细胞和内弹力膜正常(Ⅰ级),内皮细胞脱落(Ⅱ级),内皮细胞脱落伴内弹力膜破坏(Ⅲ级)。新鲜带瓣大动脉组织均为Ⅰ级,保存超过6个月后,3组形态学与新鲜组织比较均有明显改变(d=17~30,p

2.3电镜观察

2.3.1扫描电镜观察

取冻存12个月的标本进行观察,对照组内皮大量脱落基本观察不到,大量胶原纤维暴露,基膜断裂(图1);实验组1基膜部分断裂(图2),可见残存的内皮细胞(图3);实验组2可见大量内皮细胞,内膜完整无纤维暴露(图4)。

2.3.2透射电镜观察

对照组:保存6个月时,平滑肌细胞线粒体可见空泡(图5),核膜部分断裂;保存9个月时,核膜破坏,线粒体空泡化严重;保存12个月时细胞器溶解破坏严重。实验组1:保存6个月时,平滑肌细胞结构正常,核膜完整(图6),内质网及线粒体形态正常;保存9个月时,平滑肌细胞线粒体出现空泡,内弹力膜部分断裂溶解;保存12个月时,内弹力膜断裂溶解,核膜破坏不完整,上皮完全脱落。实验组2:保存6个月时平滑肌细胞保存排列整齐,细胞器结构完整(图7);保存9个月细胞结构变化不大,上皮基本无脱落(图8);12个月时电镜下可见上皮部分脱落,平滑肌细胞内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结构清晰,内弹力膜及核膜仍尚完整。

3讨论

同种带瓣大动脉的来源有限,且采集后不立即使用,因此保存就显得非常必要。低温尤其是液氮深低温方法保存同种带瓣大动脉可使细胞内酶的活性下降,代谢率降低,保存时间长且临床效果非常显著[45]。但是液氮保存可影响瓣膜的组织代谢和活性,破坏其结构的完整性,其程度随时间延长而加重。并且在低温条件下,大部分细胞由于内外环境中水都会形成冰晶,导致细胞内发生一系列变化,即造成细胞内结构机械性损伤,进一步使细胞电解质升高,脱水、死亡,从而降低细胞存活率。因此,要在冻存的过程中加入保护剂。

冷冻保护剂包括非穿透性和穿透性两类保护剂。穿透性保护剂如甘油、DmSo、丙二醇、乙二醇等,可以渗入细胞内,控制结晶过程,保护细胞免受损伤。非穿透性保护剂如海藻糖、聚乙烯吡咯烷酮、蔗糖、葡聚糖、羟乙基淀粉等,其分子质量大于等于蔗糖,形成细胞外的高渗,使细胞脱水,减少细胞内冰晶的形成。目前,在同种带瓣大动脉的冻存中得到一致公认并且应用广泛的是DmSo。

海藻糖作为一种非还原性二糖,具有保护生物细胞和活性物质在脱水、干旱、高温、冷冻、高渗透压及有毒试剂等不良环境条件下活性免遭破坏的功能。海藻糖是一种非穿透性冷冻保护剂,很多研究认识到生物体在逆境下都能通过体内调节合成海藻糖来抵御外界不良环境的伤害[6]。然而,其在低温保存中的作用目前并不十分清楚,人们进行了大量探索,目前主要有两种假说。一种称“水替代”学说:生物大分子中蛋白质、糖和脂等均被一层水膜包围着,这层薄的水膜是维护其结构和功能必不可少的,干燥时水膜失去,将导致这些大分子物质发生不可逆变化,加入一定量的海藻糖,则可在失水部位与这些生物大分子形成氢键,使其在缺水条件下仍能保持原结构,而不丧失活性。另一种称“玻璃态”学说:当干燥生物活性物质时,海藻糖紧密地包住相邻近的分子,形成一种在结构上与玻璃相似的碳水化合物玻璃体。海藻糖扩散系数很低,分子运动变性反应非常微弱,能够使生物分子维持一定的空间结构而保持活性。此外,海藻糖有助于避免渗透性保护剂渗入细胞所导致的过度膨胀和渗透性休克。海藻糖能代替脂质分子头部基团间的水分子,降低膜的相变温度,防止重新水化时脂质状态转换及伴随出现的裂缝。

近年来,在低温保存过程中,国内外研究的共识是非穿透性和穿透性两类保护剂混合使用,从而产

生最理想的协同保护作用,合用DmSo和海藻糖作为冷冻保护剂,可以取得良好效果[3]。在DmSo中加入海藻糖,能大大提高细胞的成活率。在胚胎干细胞的低温保存过程中,在含DmSo的冷冻保护剂处理之前,先用海藻糖处理,将会进一步提高细胞的活性。海藻糖在肺、气管、皮肤、肾脏、红细胞、血小板等组织细胞的低温保存方面也显示提高了保存组织细胞的活性。由于海藻糖对组织细胞的低温保存具有保护作用,其也被应用到角膜的低温保存研究中,wUSteman等[7]采用丙二醇联合海藻糖玻璃化法保存角膜也取得了较大进展。王连召等[8]通过对犬冷冻气管的研究证实,0.1mol/LDmSo+0.1mol/L海藻糖是目前冷冻气管的最佳冷冻保护剂配方。

在液氮保存时加入DmSo作为保护剂其保护作用已经得到公认,但是许多研究也证实随着时间的延长,同种瓣膜的形态结构和代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这也是影响其使用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对海藻糖作为冷冻保护剂的研究无疑为以后同种瓣膜的保护剂提供了一种选择。

组织结构是反映同种瓣膜是否具有活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组织结构主要通过形态学观察,如使用电镜和光镜。本实验中在光镜下可以看出,新鲜同种瓣膜的组织结构最完整,说明新鲜瓣膜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组织活力和组织结构;单用海藻糖组的结构破坏较单用DmSo组轻(p

另外,保存时间的长短也是大家所关注的。有学者研究证实,液氮保存同种瓣膜3个月以内,其组织结构较新鲜瓣膜变化不大。但是毫无疑问,无论加入何种保护剂,随着保存时间逐渐延长,组织结构的破坏是逐渐加重的。通过本实验也可以看出,任何一组随着保存时间延长破坏也加重;同一时间点,即使在最短的6个月DmSo加海藻糖联合应用组,其组织结构与新鲜瓣膜相比也有改变(p

本研究从形态学变化证实了海藻糖对同种带瓣大动脉的冷冻保护作用。以0.1mol/LDmSo+0.1mol/L海藻糖作为冷冻保护剂联合应用,程控降温,在液氮中保存同种带瓣大血管,可以明显地提高保护效果。

参考文献

[1]CRoweJH,CRoweLm,oLiVeRae,etal.thetrehalosemythrevisited:introductiontoasymposiumonstabilizationofcellsinthedrystate[J].Cryobiology,2001,43(2):89.

[2]封德顺.海藻糖的生物学功能简介[J].生物学通报,1999,34(2):13.

[3]张锋,侯生才,胡滨.深低温冷冻保存同种异体气管移植的实验研究[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14(4):2526.

[4]孟凡会,肖敏,王沛涛,等.深低温保存同种活性带瓣主动脉临床应用长期效果[J].齐鲁医学杂志,2006,21(4):315316.

[5]孟凡会,王吉秋,王沛涛,等.深低温保存人体同种主动脉的组织学评价[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0,36(2):9192.

[6]蔡宏,贾晓明,吴志谷,等.海藻糖对低温保存皮肤的作用[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22(2):238240.

海藻面膜的作用篇3

修炼天时

春季,空气干燥,紫外线增强,保湿成为重中之重,而保湿产品中,保湿面膜是最快见效的,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差,无论女士或者男士,都是需要好好的来对你的“面子”。

修炼时间

大多数面膜是15-20分钟,但还是要以面膜本身的说明时间为准,使用前一定要仔细看好说明,敷太久不仅达不到补水的效果,而且反而会吸走皮肤的水分。一般面膜的正常使用频率在一周3-5次左右。

修炼秘方

Coco大人教你:如果你是需要对某种效果的加强,例如美白,可以在第一周连敷7天面膜,然后从第二周起,再每周敷2-3次即可。面膜不要天天做,这样容易导致营养过剩,就像补品,也都不建议天天喝!另外,Coco大人再次提醒:夜晚是皮肤美容的“黄金时间”,此时的皮肤细胞更加活跃,代谢能力更强,可以令面膜或是其他保养品的美容精华更充分地发挥功效,使肤质获得更大提升。因此夜间是做面膜的最佳选择。

招术秘笈

口诀:一念既出,万山无阻。紧贴皮肤与空气隔离

无论是无纺布、泥状还是膏状面膜,与其他护肤品最显著的区别在于,营养成分与皮肤紧密贴合,并与外界空气隔离。皮肤细胞被暂时密封在一层营养膜下,密封环境防止了水分及营养物质地流失,各种膜内成分逐步地渗入皮肤角质层,皮肤细胞可以贪婪的吮吸所需养。

口诀:面膜之道,在于无声胜有声。温暖的面膜环境提高了营养物的吸收

在密封的环境中,温度自然会有所提高,面膜如同默不作声的为皮肤盖上一层“小棉被”。温暖的环境令毛细血管慢慢扩张,营养物质自然容易渗透,同时加速了皮肤深层的血液微循环,还增加了细胞的代谢,再加之30分钟的覆盖时间,皮肤怎能不有所改变?

口诀:朗心自有一双手。隔山隔水护肤来。如果你熬通宵,只有咖啡和面膜能救你

若你常莫名其妙被周围人亲切慰问:“近日身体可好?”“善能饭否?”估计是脸上出问题了。无论你是通宵工作疲惫不堪,酒腻子天天水肿,皮肤底子再高高不过天,资质再厚厚不过地,都应该让面膜出手帮你。因为面膜最强悍的功效就是即时地、明显地解决问题,迅速为出状况的脸提供所需的营养,狠准稳渗透进厚脸皮,替你扛起平事儿的责任。护肤要讲究火候,火候不到,众口难调,火候过了,事情就焦!

口诀:念念不忘,必有回想,敷十分钟面膜,压住三天起干皮

要知道,面膜中的精华成分,一般都是日常护肤品的好几倍,现在好多面膜甚至含有媲美一整瓶精华的营养成分。相比较每天洗完脸再拍水再抹油的程序,敷一次面膜的效果,要高出许多倍。通过十分钟渗透到皮肤里,都可以提供长达几天的能量。

口诀:面膜如登山,一步一重天。在具备了密封及温热的天时地利环境下,吸收力倍增

在具备了密封及温热的天时地利环境下,面膜中的营养成分才能快速地、最大量地渗透到皮肤的角质层,同时被皮肤吸收。当然,敷面膜前还要仔细清洁脸部,将一天的污垢进行初步清理,否则,温热及密封的环境可能会起到相反作用,吮吸了营养也进一步吮吸了污渍。

口诀:一袋面膜,一口气。靠“加温作用”把毛孔内的油脂、污垢和化学污染物等“吸”出来

清洁面膜就是靠“加温作用”把毛孔内的油脂、污垢和化学污染物等“吸”出来;控油面膜则会把分泌过多的油脂清除,如果你的皮肤油脂分泌旺盛或是爱长痘痘,经常敷清洁或者控油面膜,可以有效地控制痘痘的生长;保湿面膜更是在这样的温热环境下令水分快速渗入。

招术修炼武器

1、屈臣氏watsons燕窝丝炫水润/细白面膜5片装

江湖交易:¥99元

武器特点:全新燕窝丝炫系列添加燕窝提取物及水解蚕丝等美白焕肤成分,舒缓肌肤,莹亮肤色,令朋肤水润亮白,丝般柔滑,绽现明亮光泽。

2、屈臣氏橄榄凝护面膜

江湖交易:¥89元

武器特点:采用桉树植物纤维膜材质,轻薄亲肤,贴合度高,能有效呵护肌肤。蕴含地中海进口橄榄油,添加芦荟精华、海藻糖、透明质酸钠等成分,平衡油脂,同时令肌肤柔滑,水润亮泽。

3、屈臣氏水果乳酪面膜

江湖交易:¥59.9元/件(8个)

武器特点:水果乳酪面膜,植物系的温润作风,在舒缓朋肤紧张状况的同时还能为朋肤提供安全天然的美丽因子,一直是我的心头好。众所周知,草莓的美白嫩肤,葡萄的抗氧化、奇异果的补水保湿和木瓜的去黄亮肤在水果美容界有口皆碑。屈臣氏此次借助草莓、葡萄、奇异果和木瓜等水果中的天然美肤因子,针对大家关注的美白、紧致、补水和提亮肤色等问题,新推出了系列水果乳酪面膜,让人充满期待。

4、esteelauder雅诗兰黛水漾舒缓保湿面膜

江湖交易:¥527元

武器特点:敷上舒缓面膜,尽情放松,休憩,任肌肤沉浸于Spa般丰盈呵护中。仅仅十分钟内,幼纹和皱纹竟悄然淡化,娇肤更显柔嫩,青春,光采熠熠。湿润舒爽的面膜百分百妥帖肌肤,立即注入充沛水分,舒缓调理,清新提神,持久锁住水分不流失。独蕴红茶及黄瓜精华的植物配方,更能充分镇定你的肌呋。

5、Lamet海蓝之谜保湿面膜

江湖交易:¥2722元

武器特点:肌肤犹如经历奢华的顶级Spa护理,立即被注入充沛水分,重焕年轻光采。只需8分钟,干燥的肌肤即刻舒展开来,肌肤由内回复润泽、饱满、细滑,明显呈现弹性十足的健康光采。

6、矫韵诗恒润保湿面膜

江湖交易:¥360元

武器特点:这款舒缓面膜便能让干燥、缺水的肌肤回复理想的保湿平衡状态。卡塔芙树皮萃取为朋肤注入并锁住水分,抚平细纹,重新展现柔软细嫩的肤质。花楸树花苞精华可促进微循环,增强细胞重新散发健康的光泽。

7、Kiehs科颜氏白泥紧致面膜

江湖交易:¥260元

武器特点:帮助肌肤净化及排毒。白泥以能去除细菌,这种泥土广为人知的效用为清除细菌,排毒及去除多余的油脂。对于消减会堵塞口加大毛孔的已死亡细胞也相当有效。高效保湿、刺激血液循环、帮助愈合、抗发炎、具有修复功能。

武功招数

第一步:

洁面后,撕开包装取出面膜并展开。

第二步:

把面膜朝脸部贴上抚平,如有另一层保护薄膜的话,再揭下另一层纤维薄膜。

第三步:

敷15-20分钟后将面膜取下,将剩余精华液辅以轻柔按摩至全部吸收。(如是需水洗面膜的话,按摩吸收后,用清水洗净。)

江湖名人传授武功秘籍

许添武功秘籍:

其实,肌肤不分性别,只分中性干性油性三大类。当然,更多的人是这些类型的混合,称为混合性肌肤。而混合性的肌肤照顾不好,会很容易变成敏感性。

到了春天,男人的肌肤会呈现一个外干内油或者外油内油的状况。其实,不管是干还是油,都是缺水!

很多人会问,干是缺水好理解,油为什么也是缺水呢?

其实,万事万物讲究平衡。肌肤的水油平衡也是身体健康平衡的一种。油多了,其实就是水少了。所以油多的男孩子,千万不要经常使用吸油面纸,因为外力强加的去油,会让大脑误以为油分泌的还不够,会分泌更多的油,你要做的是补水。用水来平衡你的油。

补水有很多种,选择一只好的喷雾可以让你即时补充水分。而自己私下在家可以偷偷做做功课,敷面膜就是最好的选择。

面膜早晚敷都可以。早上敷完再进行日常保养,一天容光焕发。

晚上敷完去睡觉,也可以增加细胞修护的原料。

秘籍配方:

各大品牌都出补水保湿面膜,而在这里面最重要的是要看成分。

以补水来说,什么成分最合适呢?大家熟知的甘油,尿素,其实都可以保湿。植物里面的芦荟提取物,海藻提取物,还有霍霍巴油,甜杏仁油等也是保湿圣品,而近几年热门的玻尿酸尿囊素胶原蛋白也都是成了各大品牌使用最多的成分。当然,价格有高有低,和品牌的定位,成分萃取的来源、技术、纯度都有关系。

而经常在面膜中使用的成分玻尿酸,胶原蛋白以及海藻也都是需要消费者聪明了解的成分。

a玻尿酸:又叫透明质酸,但它并非酸类,而是一种黏多醣,性质温和无刺激。有非常强的吸水能力,能吸收高过自身数倍的水分,达到保湿效果。

玻尿酸原本就存在于人体肌肤内,但是处在真皮层,是大分子,所以我们一般擦的保养品级的玻尿酸和微整形注射用大分子玻尿酸可不是一回事哦!不过,在注射完玻尿酸之后,如果表皮补水做得好,也能减缓体内玻尿酸的流失速度,保持肌肤弹性。玻尿酸面膜使用技巧:玻尿酸要在水分充足的环境中使用效果会更好。因此在使用玻尿酸面膜之前,用保湿喷雾在脸上喷湿再敷,敷的过程中如果感觉蒸发过快可以随时用喷雾补充。

B胶原蛋白:胶原蛋白又是很多人会误解的一个成分。它其实普遍存在于人体的皮肤、组织、血管和骨骼当中,目前已知的胶原蛋白就有二十多种。而作用于保养品的胶原蛋白和口服的胶原蛋白也不是一码事。外用的胶原蛋白主要成分也是保湿,不会起到让你的肌肤弹起来的作用,因为你肌肤塌陷的原因是真皮层胶原蛋白的流失,不要被骗了哦!

通常,水解小分子胶原蛋白和肌肤的质蛋白有相似的氨基酸结构,亲肤性比较强,因此可以保持角质层水分,改善皮肤细胞生存环境。因此,用来保湿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胶原蛋白面膜使用技巧:因为蛋白兼具修护的功能,所以可以在晚上睡觉前使用哦。

C海藻:海藻除了保湿之外,修护是它更厉害的地方。所以某大品牌一瓶海藻精华就要好几千块是有道理的。海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而且越生长在深海的海藻,营养成分越多。试想,在暗无天日的深海,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可是海藻还能生长的那么茁壮,可见它自身修护能力有多么强大。海藻提取黏多糖体能促进新陈代谢、保湿、软化肌肤、抗炎、抗自由基、黏藻素有保温和柔软肌肤的作用;海藻中还有可以促进新陈代谢的锌;可以消炎镇静的硫元素,同时还具有调节皮脂分泌量的功能。

海藻面膜使用技巧:海藻面膜非常适合男性比较粗糙,爱出油,爱长痤疮以及脸上常常会有一些小伤口的肌肤。但是既然选择了昂贵的海藻成分,我们就要用对,如果找到一瓶颜色翠绿或者味道特别芳香以及价钱特别便宜的,那就要看看是不是忽悠你的。好的海藻成分价格不会便宜哦!

许添

海藻面膜的作用篇4

摘要:主要进行多环芳烃对藻类影响研究的概述,包括多环芳烃对藻类生长、抗氧化系统和光合系统的影响,藻类对多环芳烃的富集和降解作用,以及藻类对多环芳烃的代谢作用等方面内容。

 

关键词:多环芳烃;藻类;毒性效应

中图分类号:x52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5.019

多环芳烃(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s,pahs)是指分子中含有2个或2个以上苯环的碳氢化合物,分为芳香稠环型及芳香非稠环型2大类。其中,芳香稠环型pahs分子中,相邻的苯环至少有2个共用的碳原子,如萘(nap)、蒽(an)、菲(phe)、芘(pyr)、苯并[a]芘(bap)等,而芳香非稠环型pahs分子中相邻的苯环之间只有一个碳原子相连,如联苯、三联苯等[1]。多环芳烃是目前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污染物质,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pops)之一。多环芳烃大多是石油、煤等化石燃料,含碳氢化合物的物质(木材、天然气、汽油、重油、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纸张、作物秸秆、烟草等)经不完全燃烧或在还原性气氛中经热分解而生成的。多环芳烃对生物及人类的毒害效应,主要表现为参与生命体代谢作用,进而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等毒性效应和生物难降解的特性。而环境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主要是人类活动所为。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有毒有机化学物质通过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入海,对生态系统构成了极大威胁。尤其是持久性有毒有机污染物对环境的潜在风险极高,迫切需要开展相应的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因此,运用水生生物为受试对象的毒性试验研究,在评价化学品的环境效应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2]。藻类作为水环境中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水生生态毒理学研究中,藻类能对环境变化做出快速响应,并通过食物链传递,对更高营养级的生物产生影响。由于藻类测试具有敏感性高、速度快和费用低的优点,在污染物急性毒性试验中,藻类也被视为理想的受试生物[3]。当藻类受到多环芳烃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影响,也许会导致以藻类为食的水生动物的病变,可能会影响整个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甚至由于食物链的传递,影响人类的健康。所以,研究多环芳烃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藻类的影响,对于水产养殖和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主要对多环芳烃对藻类的影响进行概述。现有研究中,多环芳烃对藻类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多环芳烃对藻类生长、抗氧化系统和光合系统的影响,藻类对多环芳烃的富集和降解作用,以及藻类对多环芳烃的代谢作用等方面。

 

1pahs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王亚等[4]研究指出,随着培养液蒽浓度的逐渐提高,米氏凯伦藻的生长量越来越小,抑制作用越加明显,而蒽对米氏凯伦藻的兴奋效应不是很明显。这可能是由于蒽破坏了米氏凯伦藻的细胞结构,影响其光合色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从而降低了其光合作用强度,使藻类生长受到抑制[5]。王丽平等[6]采用静态试验方法,研究出荧蒽对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和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tricornutum)的72h-ec50值分别为(18±2.9)μg·l-1和(103±9.1)μg·l-1,证明荧蒽能抑制中肋骨条藻和三角褐指藻的生长。洪有为和袁东星[7]发现高浓度的荧蒽能抑制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和菱形藻(nitzschiasp.)的生长及细胞分裂。

 

2pahs对藻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植物体内活性氧的产生和清除维持动态平衡。然而,在逆境条件下,动态平衡将被打破。植物体内的抗氧化系统是决定植物细胞对氧化胁迫抗性的关键因素,它能清除体内的活性氧和膜脂过氧化所产生的有毒产物,以利于植物在逆境中的生存。当藻类受到胁迫时,会影响微藻体内的活性氧代谢系统的平衡,使微藻体内的活性氧清除能力下降,引起微藻体内活性氧的大量产生和积累,如超氧自由基、氢氧自由基、单态氧、过氧化氢等。由于这些自由基的性质非常活跃,能对生物体的膜系统产生危害,进而抑制藻类的生长[8]。aksmanna等[9]研究了不同有效光合辐射(par)和二氧化碳(co2)水平条件下,蒽和菲对绿藻(scenedesmusarmatus)生长、光合作用及sod活性的影响。于娟等[8]指出随着蒽浓度的增加,小新月菱形藻和亚心形扁藻的非酶性系统中的类胡萝卜素(car)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下降,酶性系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也下降。当加入抗氧化剂gsh时,蒽对两种海洋微藻的伤害作用得以缓解。这说明,蒽使海洋微藻的抗氧化系统破坏,影响体内活性氧产生与清除的平衡,加剧膜脂过氧化作用,对藻的膜系统产生伤害。王丽平等[6]指出荧蒽的暴露浓度和胁迫时间对中肋骨条藻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没有明显影响,对三角褐指藻细胞的sod也没有明显影响,只在短期暴露时间内(36h)明显升高,而后又恢复至原始水平;但是,荧蒽对这两种海洋硅藻细胞的丙二醛(mda)含量都有明显影响,表明荧蒽胁迫明显增强了两种海洋硅藻细胞的膜脂质过氧化作用,可能会对藻细胞膜的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吕建涛等[10]研究表明赤潮异弯藻的类胡萝卜素对菲、芘和蒽的毒性最敏感,而在这3种多环芳烃中,菲对赤潮微藻类胡萝卜素的降解作用最大。

 

3pahs对藻类光合系统的影响

光合作用是植物赖以生存的重要能量来源,所以,光合系统能否正常运作,直接关系藻类的生存。关于多环芳烃(pahs)对藻类光合系统的影响,现有研究还较少。田继远等[11]提出,随着蒽浓度的不断升高,2种海洋微藻(小新月菱形藻、亚心形扁藻)的叶绿素a(chla)和类胡萝卜素(caro)含量稍有所下降,这可能是因为蒽能破坏叶绿体质膜和叶绿素分子,从而抑制希尔反应,破坏光合系统ⅱ,使得叶绿体光系统ⅱ电子传递活性下降的原因。何艺等[12]试验结果表明,荧蒽显著促进了披针舟形藻的光能转化效率、电子传递活性、碳同化反应强度和实际光合效率,但对其psⅱ反应中心的热耗散能力及潜在的最大光合能力则无显著影响。结合荧蒽对披针舟形藻生长的抑制效应,可推测荧蒽尽管能抑制藻细胞的分裂,但对其单个细胞的光合效率不仅没有抑制反而还有促进作用。这可能是因为荧蒽在抑制藻类生长的同时促进膜脂质过氧化而干扰其代谢,因藻体光合系统的自我保护能力而没有表现出对光合作用的抑制,反而产生促进作用。

4藻类对多环芳烃的富集和降解

藻类能通过吸附、吸收、富集和降解等过程去除多环芳烃,且不同的种类对多环芳烃及其转化产

物的降解能力不同。洪有为等[13]发现中肋骨条藻和菱形藻可快速地吸附菲和荧蒽,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液中的菲和荧蒽的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lei等[14]研究表明,在7d培养内,两种淡水微藻selenastrumcapricornutum和chlorellavulgaris可将培养液中48%~78%的荧蒽和芘移除。kirsou等[15]研究了褐藻、红藻、绿藻以及轮藻中的几种代表种对苯并芘(benzo[a]pyrene)的生物富集和迁移转化,该研究表明藻类对苯并芘的富集水平和迁移转化能力存在物种特异性,并且藻类对致癌性pahs在环境中的归处具有重要作用。

 

5藻类对多环芳烃的代谢作用

目前,有关藻类对多环芳烃的代谢过程的研究还比较少。有研究者推测,藻类对多环芳烃的代谢与细菌代谢多环芳烃的方式类似[15]。kirso等[15]研究证明绿藻能代谢溶液中59.6%的苯并芘,轮藻能降解42.1%,而褐藻只能代谢4.2%。在试验初期能检测到二醇、苯醌、酚等氧化产物,但试验后期不能检测到这些产物。绿藻在金色光照射下能将苯并芘代谢为二氢二醇-苯并芘,而在白光照射下的代谢产物是二氢二醇-苯并芘和苯醌的混合物,但绿藻、黄藻、蓝绿藻根本不能代谢苯并芘。该研究进而表明,不是所有的藻类都能对所有多环芳烃进行代谢活动。同时,kirso等[15]还使用加入相应酶抑制剂的方法,证明了邻二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pod)以及细胞色素酶p450在绿藻对苯并芘的氧化降解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6其他

除以上影响外,还有报道指出uv-b辐射导致多环芳烃对藻类产生光敏毒性效应[4,16-18],多环芳烃导致藻体内dna损伤[16]等。

参考文献:

[1]王连生,邹惠仙,韩朔睽.多环芳烃分析技术[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

[2]刘国光,王莉霞,徐海娟,等.水生生物毒性试验研究进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4,21(6):419-421.

[3]sosaksb,tyrawskad,maslikowskab.microalgalecotoxicitytestwith3,4-dichloroaniline[j].chemosphere,1998,37(14/15):2975-2982.

 

[4]王亚,王仁君,孙晓伟,等.蒽和uv-b辐射对米氏凯伦藻生长的影响[j].生物学通报,2009,44(12):44-46.

[5]王悠,席学每,杨震,等.蒽对扁藻和盐藻的毒性效应[j].海洋通报,1999,18(6):86-88.

[6]王丽平,郑丙辉,孟伟.荧蒽对两种海洋硅藻生长、sod活力和mda含量的影响[j].海洋通报,2008,27(4):53-58.

[7]洪有为,袁东星.典型多环芳烃对红树林区硅藻的毒性效应[j].海洋环境科学,2008,27(4):338-342.

[8]于娟,唐学玺,杨震.蒽对二种海洋微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1,7(4):340-343.

[9]askmanna,tukajz.theeffectofanthranceneandphenanthreneonthegrowth,photosynthesis,andsodactivityofthegreenalgalscenedesmusarmekbwatusdependsontheparirradianceandco2level[j].archenvironcontamtoxicol,2004,47:147-184.

 

[10]吕剑涛,孙广莲,唐学玺.3种多环芳烃对3种赤潮微藻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09,28(5):478-481.

[11]田继远,唐学玺,于娟,等.蒽胁迫对2种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2(6):919-925.

[12]何艺,陈欢,杨剑,等.荧蒽对披针舟形藻的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4):10-13.

[13]洪有为,袁东星,林庆梅,等.红树林区硅藻对多环芳烃的富集和降解研究[c]//第四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07.

[14]leiap,huzl,wojagys,etal.removaloffluorantheneandpyrenebydifferentmicroalgaespecies[j].bioresouretechnology,2007,98(2):273-280.

 

[15]kirsou,irhan.roleofalgaeinfateofcarcinogenic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sintheaquaticenvironment[j].ecotoxicologyandenvironmentalsafety,l998,41:83-89.

 

[16]唐学玺,黄键,王艳玲,等.uv-b辐射和蒽对三角褐指藻dna伤害的相互作用[j].生态学报,2002,22(3):375-378.

海藻面膜的作用篇5

由于血小板制品具有显著而难以替代的止血疗效,因而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其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既便如此,血小板制品在临床上仍长期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的状况,未来的供需矛盾还会更加突出。从全血中手工分离制备浓缩血小板的方法有富含血小板血浆法(pRp法)和去白膜法(BC法[1])。欧洲各国应用白膜法分离制备汇集血小板[2.3]。目前国内制备浓缩血小板的2种方法都在应用。下面就血小板的保存作一综述。

122℃室温保存

由于血小板寿命短,结构和功能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体外保存时条件要求较严格。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开展血小板室温保存的研究,充分肯定了22℃持续振荡保存对血小扳活力维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已有许多国家将22℃作为血小板保存的常规温度。认为保存24h的血小板具有与新鲜血小板相同的效果,血小板保存120h仍具有止血效果,而在保存过程中采用持续振荡可促进气体在血小板中的交换,防止血小板聚积,避免血小板.代谢产物形成高浓度,以及利于血小板从外界环境获取营养。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规定,血小板的储存时间为3一5d,1984年根据已有的实验数据将保存时间延长至7d,由于细菌污染导致输血反应发生的原因,1986年保存时间从7d缩短到5d。现在许多国家根据血小板成分制品是否开展无菌检测决1定保存时间,通常未进行细菌培养的血小板成分制品保存5d,经细菌培养的可贮存7d。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血小板在保存8d后其体内和体外质量指标均无差异[4]。血小板保存液(paS)的研制和应用,改变了以往的储存环境,传统血小板成分制品经过离心,去除绝大部分血浆,制成“干血小板(dryplatelet)”,不仅节约了血浆,还大大减少了过敏、发热等输血反应,提高了输血质量。目前在英国已得到注册的paS有paS-ii、paS-iii、paS-iiim(SSp十)和Composol,每种paS的使用都对应特定的血小板成分制品制备规程,一些学者研究发现血小板在paS储存可延长约20dL[5,6]。由于室温保存血小板时间短,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血小板低温保存技术的研究,并取得较大成功。

2血小板的深低温冰冻保存

2.1血小板深低温冰冻保存保护剂在深低温条件下,血小板胞膜内外的水都处于固态,细胞生命代谢基本停止,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等功能活性物质可长期保存而不会衰退或功能耗竭,但血小板低温保存需要经历降复温过程中的损害而存活下来,因此在降复温过程需要添加冰冻保护剂。目前,血小板深低温冰.冻保护剂主要使用75%或100%DmSo溶液,添加DmSo时血小板体积先缩小再恢复至等渗的体积,在此过程中血小板体积不会发生膨胀,其缩小的最低限度也只能达到64%,所以75%DmSo溶液快速添加或缓慢加入100%DmSo溶液,不会导致血小扳超过安全体积范围;此外,DmSo分子量小,可透过细胞膜,可增加血液粘滞性、降低被冻细胞的变相点和延缓冷冻过程,减少冷冻过程中的蛋白质变性、延缓冰晶形成对细胞膜的损伤及减轻细胞脱水皱缩。DmSo不仅对血小板保存效果好,而且低浓度的DmSo对人体没有副作用且制作方便,输注时不用洗涤;同时,DmSo还有具有一定的抑菌和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可明显仿止微循环堵塞。在血小板冰冻过程中,当细胞内外产生瞬间压力差时,DmSo的分子运动可以迅速消除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差和冰晶形成,避免细胞膜在冰冻过程中的损伤,从而达到低温保存的目的。

2.2血小板深低温冰冻保存技术将制备好的FpRp或机采血小板(血小板质量和标准同液体血小板),置于无菌清净台内,把预先消毒的75%或100%DmSo溶液缓慢添加到FpRp或单采血小板内,边添加边轻轻振摇,添加速度为1ml/min,DmSo终浓度为5%;把制作好的血小板用金属盒包装后放入-80℃冰箱,水平摆在金属架上,冰冻血小板盒之间保持3~5cm距离,在1-2h完成冰冻降温过程。其保存有效期为1年;如需继续储存可置于液氮或-150℃以下,保存3年。在保存期间低温冰箱断电不超过1h,并尽量减少打开冰箱门的次数,可延长深低温保存血小扳的保存期。使用前从冰箱中取出,直接置于37℃循环式水浴箱内完全融化,融化完毕后室温可放置4h,采用普通输血器以患者可耐受的速度尽快输注。随着-80℃冰箱在我国各地血站和输血科的逐渐推广应用,在血小板低温保存关键技术指导下采用-80℃低温冰箱保存血小板可以简化和解决上述不便,使冰冻血小板得以批量制备和大量储存,实现了血小板临床应用“零预约”,促进了冰冻血小板的临床应用[7]。

2.4深低温冰冻保存血小板的临床应用效果深低温保存血小板输注疗效与新鲜血小板基本相同,具有即刻止血效果,特别适合手术、急诊、急性创伤出血的紧急抢救需求[8]。研究表明,冰冻血小板比新鲜液态血小板具有更好的止血效果[9,10]。深低温保存血小板制品内还有效保存了等体积血浆的全部凝血因子,融化后直接输注到受者外周循环血液中,可同时给患者提供血小板和全部凝血因子,特别适合战、创伤出血患者的输血救治,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同时可大幅度降低战时和紧急情况时血液的总需求量,将战时和紧急情况时输血救治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临床基层应用结果显示:没有发生严重的输血反应,其安全性高,止血疗效显著。

3血小板的冰冻干燥保存

3.1血小板冻干保护剂筛选血小板来源于骨髓巨核细胞,无细胞核,在体外极易激活而发生聚集、胞内颗粒释放、变形反应等,结果是输入体内的血小板功能降低乃至丧失,也使得血小板的冻干保存方法不同于其它细胞--既要避免血小板冻干损伤,又要防止其体外过度激活--故血小板干燥保护剂的选择是保证其质量的关键。海藻糖a(a-海藻糖)是一种对于环境变化形成的应激状态具有高抗性的物质,是生物体内的一种典型的应激代谢物,最初由wiggers从黑麦麦角菌中分离出来,后发现它存在于低等蕨类植物、藻类、细菌、真菌、酵母、昆虫及无脊椎动物中,特别是在酵母、霉菌等真菌中,含量可>20%的生物体干重。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藻糖的研究成为世界各国科学家研究的热点,其原因不仅因为海藻糖是一种低聚糖,而且它还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即它对生物体和生物分子具有独特的非特异性保护作用。迄今,国外对血小板冻干保存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如美国加州大学生物稳定中心wolkers等[11]将负载海藻糖的血小板冻干再水化后,检测其对包括凝血酶、aDp在内的诱导剂的聚集反应性同新鲜血小板类似,但重复实验证明该法保存的血小板激活率高,体内存活期缩短。1995年,Read和Bodel[12]首次观察到:将人血小板用1.8%的多聚甲醛固定、冻干、复水后,其超微结构完整,具有大多数血小板膜糖蛋白和黏附功能,但在体外,aDp不能诱导冻干再水化后的血小板发生聚集反应,原因是多聚甲醛与膜和蛋白质发生不可逆交联作用,使血小板发生了理化性质改变,从而减弱了血小板的止血功能;海藻糖性质十分稳定,是天然双糖中性质最稳定的,无还原性,而且能够降低细胞膜的相变转化;同其它糖类如蔗糖相比较,海藻糖以其稳定性能好、不易降解变性等特性显示出了其巨大的优越性。在各种恶劣环境下,海藻糖表现出对物种的生物膜、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良好的保护作用。最新的研究表明,外源性的海藻糖具有良好的非特异性保护作用,因此有人把海藻糖称为“生命之糖”。目前国内首选海藻糖作为血小板冷冻干燥的重要保护剂已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13,14]。

3.2冻干前有效负载海藻糖至胞内是血小板冻干保存成功的重要海藻糖是一种分子量较大的非还原性二糖,血小板胞膜对其具有非渗透性--海藻糖不能自由穿过细胞膜进入血小板胞内--而血小板自身又不能产生海藻糖,如何克服细胞膜的非渗透性而有效地将海藻糖载入到血小板胞内,是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海藻糖只有均匀分布在胞膜内外达到一定浓度,才能在血小板的冻干过程中对血小板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wolkers等发明了一种简便有效的将海藻糖负载到血小板胞内的方法-液相内吞方法。

3.3血小板体外冻于前可逆性激活抑制剂的筛选在血小板体外冻干保存整个过程中(包括血小板负载海藻糖、在冻干缓冲液中再悬、冰东干燥、再水化等步骤),皆可引起血小板过度激活,细胞数量回收率降低,使输入体内血小板功能降低乃至丧失,因此整个过程的处理损伤是影响血小板冻干后再水化特性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获得高功能活性且数量回收率高的冻干血小板制品,避免血小板在处理过程的过度激活,筛选1种或几种可逆性的激活抑制剂来稳定保护血小板,防止其在体外过度激活,使其处于应用前的暂时休眠状态,是保证再水化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关键[15]。国外对可逆性血小板激活抑制剂的添加研究较少,国内有人将可逆性激活抑制剂腺苷和前列腺素e1(pGel)在冻干血小板制备整个过程中对血小板激活抑制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16]。

3.4血小板冷冻干燥保存技术1)37℃条件下,负载冻干保护液4h,冻干保护液中,血小板20%-50%、海藻糖0.5%-2%、白蛋白0.5%-2%,干燥体积厚度

参考文献

[1]赵士刚,卢发强,徐国美,等.去白膜法分离血小板的研究进展[J].中国输血杂志,2007,20(5):438-440

[2]Vasconcelose,FigueimdoaC,SeghatchianJ.Qualityofplateletconcentratesderivedbyplateletrichp]asma,buffycoatandapheresis[J].transfusapherSd,2003,29(1):13-16

[3]murphyS.plateletsfrompooledbuffycoats;anupdate[J].transfusion,2005,45(4):634-639

[4]SherrillJS,DougB,maryKJ,etal.Viabilityandfunctionof8-day-storedapheresisplatelets[J].transfusion,2006,46(10):1763-1769

[5]VandermeerpF,pieterszRni,ReesinkHw.Storageplateletsinadditivesolutionforupto12dayswithmaintenanceofgoodinvitroquality[J].transfusion,2004,44(9):1204-1211

[6]HornseyVS,moCollK,Drummondo,etal.extendedstorageofplateletsinSSp+plateletadditivesolution[J].VoxSang,2006,94(1):41---46

[7]刘景汉,欧阳锡林,王青梅,等.低温保存血小板在外科手术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1,14(3):139-141

[8]Khuri-SF,Healeyn,macGregorH,etal.Comparisonoftheeffectsoftransfusionsofcryopreservedandliquid-preservedplateletsonhemostasisandbloodlossaftercardiopulmonarybypass[J].JthoracCardiovascSurg,1999,117(1):172

[9]BamardmR,macGregorH,RagnoG,etal.Fresh,1iquid-pre-served,anderyopreservedplatelesadhesivcsurfacereceptorsandmembraneprccoabmlantactivity[J].Fransfusion,1999,39(8):880-888

[10]刘景汉,于洋,欧阳锡林,等.深低温保存血小板临床应用疗效评价[J].中国医师杂志,2004,6(8):1046-1048

[11]wolkerswF,walkernJ,tablinF,etal.Humanplateletsloadedwithtrehalosesurvivefreeze-drying[J].Cryobiology,2001,42(2):79-87

[12]Bodeap.preclinicaltestingoflyophilizedplateletsasaproductfortransfusionmedicine[J].transfusSci,1995,16(2):183-185

[13]卢发强,刘景汉,欧阳锡林,等.冻干前负载海藻糖对血小板体外激活和聚集反应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05,7(11):1441-1443

[14]刘景汉,卢发强,欧阳锡林,等.DmSo在人血小板冻干前负载海藻糖过程中耐血小板的保护作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6,19(4):265-267

[15]alberioL,ClemetsonKJ.plateletinhibitionandactivation.mechanismsandclinicalimplications[J].Herz,2005,30(3):176-180

海藻面膜的作用篇6

铬平稳降低血糖,改善高血压症状。

糖尿病人,为什么血糖高?就是因为葡萄糖不能正常地被人体各细胞吸收,在血液中越积越多。胰岛素和细胞膜表面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血液中的葡萄糖顺利进入体细胞中,细胞再将葡萄糖转化为“燃料”,给身体提供所需的能量。但是如果我们的身体缺乏铬,血液里面的胰岛素就不能顺利地和胰岛素受体结合,血糖无法顺利地进入细胞内,使血糖升高。国内外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铬含量显著低于正常人,并且缺铬与糖尿病有无并发症、病程长短也有明显关系。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补充铬。在英国,铬成为糖尿病人广泛摄取的营养元素,有超过30%的日本人每天补充铬。铬,被誉为21世纪糖尿病人的珍宝。

海藻酸钠控制糖、脂肪代谢稳定,抑制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的细胞代谢作用缺陷所引起的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征。随着病程的延长,糖、脂肪等代谢紊乱可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及心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并发症。海藻酸钠是一种膳食纤维,在胃肠道内把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包裹住,加强食物糊黏度,降低胃排空率及消化率,同时促使小肠内壁黏膜对其产生识别生疏,产生饱腹感,延缓其消化吸收糖与脂肪;其次,海藻酸钠是一种膳食纤维,具有膨胀力大、吸水力强、保水力大的特点,有助于排便,减少了食物在肠道的停留时间,从而减少小肠黏膜对葡萄糖、脂肪的吸收;再者,在胃酸作用下,海藻酸钠破坏胆固醇在胆盐作用下形成紧密结合的微胶粒,阻止胆固醇进入肠黏膜细胞,降低对胆固醇吸收。这样,海藻酸钠可以控制糖与脂肪代谢稳定,尤其避免餐后血糖过高;同时可以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具有降脂作用,有效预防肥胖、冠心病和胆结石等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铬联合海藻酸钠,为糖尿病人上双保险!

海藻面膜的作用篇7

关键词海藻糖;阪崎肠杆菌;温度;耐受性

中图分类号tS20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4)09-0296-02

effectoftrehaloseontoleranceofenterobactersakazakiitotemperature

LUYu-dongYanChun-mingwanGJin-yueHeHong-juanZHinan-nanYeYing-wang*

(SchoolofBiotechnologyandFoodengineering,HefeiUniversityoftechnology,Hefeianhui230009)

abstract[objective]theresearchaimedtodeterminetoleranceofenterobactersakazakiitohighandlowtemperatureundertheconditionofaddingdifferentconcentrationsoftrehaloseinphosphatebuffersolution,soastoprovidereferenceforcontrolofe.sakazakiicontaminationintheprocessoffoodprocessing.[method]Survivalsituationofe.sakazakiiwasusedtoreflectthetolerancetoconditionsofheatandcold.[Result]e.sakazakiiinacertaintemperature,thesurvivalratewasproportionaltotheconcentrationoftrehalose.[Conclusion]trehalosehadaprotectiveeffectagainstinactivityofe.sakazakiiandwiththeincreasingconcentrationsoftrehalose,theprotectiveeffectwasmoreobvious.

Keywordstrehalose;enterobactersakazakii;temperature;tolerance

阪崎肠杆菌(enterobactersakazakii),又名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能导致新生婴幼儿脑膜炎等严重疾病[1]。流行病数据显示婴幼儿奶粉是阪崎肠杆菌的重要传播媒介,然而至今科学家们还不清楚阪崎肠杆菌的在自然界中的污染来源[2-3]。研究表明,阪崎肠杆菌对低温和高温具有较强的耐受性。iversenC等[4]研究表明阪崎肠杆菌能够产生一种胶囊状结构,这种结构提高了其附着物体表面和形成生物膜的能力,这种生物膜由胞外多糖、蛋白质等构成,有利于提高阪崎肠杆菌对外界环境的耐受性。因此,开展重要可溶性多糖――海藻糖对阪崎肠杆菌的温度耐受性影响研究,对预防和控制奶粉加工过程中阪崎肠杆菌生物污染意义重大。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菌株来源。阪崎肠杆菌标准菌株atCC29544由本实验室保存。

1.1.2试剂。pH=7.0的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13.600g,氢氧化钠2.328g用蒸馏水定容至2000mL),海藻糖,营养琼脂,营养肉汤;不同浓度的海藻糖:用pH=7.0的磷酸盐缓冲液分别配制0、3%、5%、10%、15%(m/v)的海藻糖溶液各100mL,在无菌环境下用注射器进行过滤灭菌,并且编号。

1.1.3仪器。培养皿,试管,锥形瓶,烧杯,玻璃棒,带盖广口瓶,移液枪(枪头),注射器,滤嘴,电热炉,恒温培养箱,恒温水浴锅,酒精灯,ep管,波长为253.7nm的紫外灯。

1.2试验方法

1.2.1海藻糖对阪崎肠杆菌高温耐受性的影响。在不同温度(50、54、58、60℃)条件下,通过观察阪崎肠杆菌在不同浓度[0、3%、5%、10%、15%(m/V)]海藻糖溶液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分析海藻糖对阪崎肠杆菌的温度耐受性的影响。

将阪崎肠杆菌atCC294544接种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37℃恒温过夜培养,吸取5μL过夜培养菌液用pH=7的磷酸盐缓冲液进行10倍稀释,将不同稀释菌液进行倾注培养,37℃恒温培养18h后计数。取5支无菌试管,在无菌环境下分别准确移取0、3%、5%、10%、15%(m/v)的海藻糖溶液5mL到对应试管,分别恒温水浴到50、54、58、60℃;在无菌环境下迅速向5支试管加入1μL菌样,分别保温3、8、12min。无菌环境下分别从保温3、8、12min后的每个试管中分别3次移取1mL菌液到灭菌处理过的培养皿中,立即倒入15~20mL营养琼脂培养基,晃动培养皿使培养基与菌液混合均匀,并做标记,于37℃恒温培养18h后计数。

1.2.2海藻糖对阪崎肠杆菌低温耐受性的影响。在不同低温(4、-18℃)条件下,通过观察阪崎肠杆菌在不同浓度[0、3%、5%、10%、15%(m/v)]海藻糖溶液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分析海藻糖对阪崎肠杆菌的温度耐受性的影响。

将阪崎肠杆菌atCC29544菌株进行活化培养,从中吸取5μL菌液用pH=7的磷酸盐缓冲液稀释10倍,分别精确移取1mL菌液至3个灭菌处理过的培养皿中,进行倾注培养,于37℃恒温培养18h后计数作为原始数据。无菌环境下,准确移取一定浓度菌液5μL于ep管中,然后移取0、5%、10%、15%的海藻糖溶液500μL于上述ep管,混合均匀,密封;于-18、4℃保温,分别每隔4h、30d取出,30℃水浴溶解后。在无菌条件下,分别移取1mL于营养琼脂培养基中进行倾注培养,于37℃恒温培养18h后计数,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2结果与分析

2.1海藻糖对阪崎肠杆菌高温耐受性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于50℃处理8min时,添加海藻糖与空白对照组阪崎肠杆菌菌株生长具有明显差异,海藻糖提高菌株的温度耐受性(图1a),而54℃处理时,阪崎肠杆菌生长与海藻糖浓度未见相关性(图1b);海藻糖和热处理温度一定时,热处理时间越长,阪崎肠杆菌存活越少;热处理时间和海藻糖浓度一定时,热处理温度越高,阪崎肠杆菌存活数越少,温度达到58℃和60℃时,3min就可以将其几乎全部杀灭。

2.2海藻糖对阪崎肠杆菌低温耐受性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和低温处理时间一定时,阪崎肠杆菌存活率随着海藻糖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海藻糖浓度一定时,-18℃低温处理时间越长,阪崎肠杆菌存活数量越少(图2a)。试验结果表明:4℃时,低温处理时间一定时,海藻糖浓度越大,阪崎肠杆菌存货数量越多(图2b);海藻糖浓度一定时,处理时间越长阪崎肠杆菌存活数越少,但是4℃在海藻糖存在时,短时间内的处理对阪崎肠杆菌影响不是很大。

3结论与讨论

阪崎肠杆菌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阪崎肠杆菌在食品加工中通过高温、低温处理时,其存活率明显降低,添加海藻糖后,随着海藻糖浓度的增大,阪崎肠杆菌的存活数有显著提高。研究表明,外界环境恶劣时,阪崎肠杆菌通过在胞内积累海藻糖防止细菌脱水死亡[5]。同时,在大肠杆菌培养基中外源添加海藻糖也能提高大肠杆菌耐受逆境的能力[6]。细菌生物膜是由胞外多糖、蛋白质及Dna等构成,本研究通过外源添加形式研究阪崎肠杆菌对温度耐受性的影响,为食品加工过程中改进加工工艺来预防和控制该菌污染提供参考数据,并且可能说明营养成分丰富的食品对致病菌耐受逆境条件具有促进作用。

4参考文献

[1]吴清平,叶应旺,郭伟鹏,等.阪崎肠杆生物学特性及检测技术[J].微生物学通报,2006(6):99-103.

[2]BieRinGG,KaRLSSonS,CLaRKnVC,etal.threecasesofneonatalmeningitiscausedbyenterobactersakazakiiinpowderedmilk[J].JClinmicrobiol,1989(27):2054-2056.

[3]CaUBiLLa-BaRRonJ,HURReLLe,townSenDS,etal.GenotypicandphenotypicanalysisofenterobactersakazakiiStrainsfromanoutbreakResultinginFatalitiesina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inFrance[J].JClinmicrobiol,2007(45):3979-3985.

[4]iVeRSenC,FoRSYtHeS.Riskprofileofenterobactersakazakii,anemergentpathogenassociatedwithinfantmilkformula[J].trendsFoodScitechnol,2003(14):443-454.

海藻面膜的作用篇8

溶血毒素(hemolytictoxins)是鱼毒性海洋微藻产生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是导致鱼类和贝类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2]。溶血毒素的致毒作用与洋地黄皂甙(digitonin)相似,作用于血红细胞而使之溶解破裂[3-4]。该毒素对鱼类及水生动物的毒性作用靶器官为鳃,对生物膜的可逆作用引起生物膜通透和泄漏,从而导致鱼类死亡[5]。能够产生溶血毒素且已经造成巨大渔业损失的鱼毒性赤潮藻主要有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marina)、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globosa)、米氏凯伦藻(Kareniamikmotoi)和多环旋沟藻(Cochlodiniumpolykrikoides)等[6-8]。由于鱼毒性藻类引发的赤潮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产生的溶血毒素逐渐成为海洋学研究的热点。据文献统计,约有30种以上藻类能够产生溶血毒素,主要隶属于甲藻门(pyrrophyta)、针胞藻门(Rhaphidophyta)、定鞭藻门(Haptophyta)、蓝藻门(Cyanophyta)和硅藻门(Bacillariophyta)[7]。溶血毒素的种类繁多,结构和成分复杂,目前仅对少数藻类产生的溶血毒素研究得比较清楚且确定了化学结构,如小定鞭藻(prymnesiumparvum)、前沟藻(amphidiniumsp.)、卡尔藻(Karlodiniumsp.)、环状异帽藻(Heterocapsacircularisquama)、米氏凯伦藻和球形棕囊藻等[9-15]。本文对海洋微藻溶血毒素的类型、理化性质、生物合成和毒性作用进行综述,为今后深入研究海洋微藻溶血毒素和鱼毒性海洋微藻的毒性机制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1产生溶血毒素的藻类

细菌、水螅(Hydra)、水母(Jellyfish)、对虾(penaeus)和藻类等均能分泌溶血毒素。细菌分泌的溶血毒素是其致病性的重要侵染因子,水螅等腔肠动物分泌的溶血毒素与摄食有密切关系,对虾等甲壳动物分泌的溶血毒素则是重要防护因子,而藻类分泌的溶血毒素是次生代谢产物,能对周围水体中的动植物产生毒害作用,可能是藻类的一种防御机制和生存策略[16-17]。据文献统计,能够产生溶血毒素的藻类有30种,包括甲藻16种,针胞藻5种,定鞭藻4种,蓝藻4种,硅藻1种(表1),每种藻都可能产生多种溶血毒素[9,18]。

2藻类溶血毒素的类型、结构和性质

溶血毒素的种类繁多,结构和成分复杂。目前仅对少数藻类产生的溶血毒素研究得比较清楚且确定了化学结构(表1)。Kobayashi等1986年从前沟藻(amphidiniumsp.)中分离出一类大环内酯类溶血毒素,命名为前沟藻毒素(amphidinolides,图1)。迄今,从前沟藻(amphidiniumsp.)中报道了38种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其中34种被称为amphidinolides[9]。这些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可划分为32种分子骨架类型,化学结构和毒性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但其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吸引了药物学家的关注。另外,成功确定溶血毒素化学结构的藻类还包括:小定鞭藻产生的2种小定鞭藻毒素(prymnesins,图2)[10]和一系列糖脂类化合物[31];Fibrocapsajaponica产生的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11];环状异帽藻产生的2种卟啉衍生物[12]和4种糖脂类溶血毒素[22];球形棕囊藻产生的溶血毒素,包括3种糖脂类成分[14];米氏凯伦藻产生的单半乳糖甘油二酯和双半乳糖甘油二酯也具有溶血活性[19]。place等[37]从剧毒卡尔藻(Karlodiniummicrum=Karlodiniumveneficum,先前称为微小卡罗藻)中分离获得一类具有溶血毒性和细胞毒性的化合物,命名为卡尔藻毒素(Karlotoxins),有关的检测方法和毒素应用已于2004年获得美国专利,但其化学结构直到2008年才被报道[15]。总的来讲,目前从藻类中分离并鉴定了化学结构的溶血毒素主要为糖脂类、双半乳糖、聚氧多烯聚醚、大环内酯类、卟啉衍生物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等化合物。对其他藻类溶血毒素的组成和理化性质也进行了大量研究。自我国东海海域的剧毒卡尔藻分离出的溶血毒素主要含有3种不同性质的组分,其中2种组分分离于总脂提取液,从而推测这2种组分与该藻高含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关[21,38]。集胞藻(Synechocystissp.)含有蛋白类溶血毒素,分子量约为80kDa,具有热不稳定性[34]。与此相似,从泰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taylory)中也分离出蛋白类溶血毒素[23]。onoue和nozawa率先从海洋卡盾藻中分离出溶血毒素,并测定出其对绵羊血红细胞的溶血活性为0.18HUmg-1[39]。海洋卡盾藻溶血毒素包括多种组分,可能为糖脂和糖类物质,某些组分的溶血活性具有光依赖性,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有活性,兔红细胞对该溶血毒素最为敏感[29,40-41]。

3藻类溶血毒素的检测方法

溶血毒素的检测主要是血红细胞溶解测定法(erythrocyteLysisassay,eLa),其原理是基于溶血毒素作用于血红细胞使之溶解破裂,从而通过吸光度的变化来判断溶血毒素是否存在,并与已知浓度的溶血性物质(如洋地黄皂甙)进行比对以确定其溶血能力[1-2,4]。研究表明,温度、pH、金属阳离子、氧化物及某些蛋白类物质等能对藻类溶血毒素的溶血活性产生影响[1,3,42-43]。例如,米氏凯伦藻和球形棕囊藻溶血毒素的溶血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3,44];半胱氨酸盐、过氧化氢和Zn2+等都能提高集胞藻的溶血活性,某些还原剂和金属离子(Ca2+、mg2+和Cu2+等)则抑制其溶血活性[43]。Ca2+能够显著增强海葵(Stichodactylahelianthus)溶血毒素的溶血活性,而在K+同时存在时这种增强效果骤减[42];Hg2+对米氏凯伦藻和球形棕囊藻溶血毒素的活性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3,44]。溶血毒素对不同类型血红细胞的溶血活性也存在差异,如海洋卡盾藻溶血毒素对兔血红细胞的溶解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动物[41]。由此可以看出,影响溶血毒素活性的因素很多,且没有普遍的规律性。另外,在不同检测波长下所测得的溶血毒素活性也不尽相同[1,24,42]。血红细胞溶解测定法是目前溶血毒素测定最常用的方法,但与其他多数生物检测方法相似,该法仅能够实现溶血毒素的初步定性定量分析,精确度不高,也无法获得具体的化合物信息。eLa法测定溶血毒素的影响因素较多,重现性较差,不同实验室之间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程序,测定结果缺乏可比性。建立化学仪器检测方法是实现溶血毒素准确定性定量的关键。目前国际上只有少数实验室分离纯化了藻类溶血毒素并建立了仪器检测方法,如place等[37]建立了Karlotoxins的HpLC-mS检测法,实现了对该毒素的定性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mooney等[20,45]对不同产地和株系的卡尔藻和其他海洋微藻的Karlotoxins含量和特征进行了研究。由于多数海洋微藻溶血毒素的化学结构尚未确定以及毒素纯品(标准品)缺乏,相关的仪器检测方法不够完善,制约了海洋藻类溶血毒素的深入研究。

4影响海洋微藻溶血毒素合成的因素

海洋微藻溶血毒素的产生机制非常复杂,与其生命周期密切相关。不同产毒藻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毒素产量可能存在较大差别,如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tamarense)和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catenella)在对数生长初期和中期麻痹性贝类毒素(pSp)含量最高,随后显著下降,新陈代谢可能是其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46];而球形棕囊藻和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lima)分别产生的溶血毒素和大田软海绵酸(oa)浓度峰值却出现在平台期或衰亡期,表明这两种藻的产毒机制与alexandriumsp.不同[4]。Yasumoto[10]认为,藻类毒素的产生可能与自我保护机制有关,随着水体中营养元素不断被消耗,产毒藻在平台期或衰亡期合成能抑制其他竞争生物生长繁殖的次生代谢产物,从而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但是,周成旭等[38]对不同生长期剧毒卡尔藻溶血活性的研究表明,该藻在整个生长期都有较高的溶血活性,从而推测溶血毒素是该藻正常的生理代谢产物,并非受到环境胁迫后才合成的次生代谢产物。江涛等[47]对海洋卡盾藻的溶血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洋卡盾藻在对数生长初期的溶血活性最强,溶血活性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推测可能是藻细胞毒素的合成速率与细胞的分裂速率不同步有关。环境因素影响溶血毒素的合成。溶血毒素的合成与藻类的生长环境密切相关,当藻类生长受到限制时,溶血毒素的分泌量可能会增大[4,48-53],但不同限制因素对不同藻类溶血毒素合成的影响并不一致。研究表明,温度对球形棕囊藻溶血毒素合成的影响较为显著,而盐度和光照对其影响则不显著[50],但盐度能够显著影响海洋卡盾藻和Fibrocapsajaponica的溶血活性[51-52];水体中高pH和低pH均能增强剧毒卡尔藻的溶血活性,而小定鞭藻对鱼的溶血毒性随水体pH降低而减小[49,53]。水体中营养元素限制也可能促进溶血毒素合成,如n和p限制都能够增强Chrysochromulinapolylepis和小定鞭藻的溶血活性[48],Fe和n限制对球形棕囊藻溶血活性的影响非常显著[4];与此相反,Fibrocapsajaponica的溶血活性在n限制下要比非n限制小,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非n限制下该藻易于聚集从而能够积累溶血毒素[46]。营养元素限制对其他类型藻毒素的合成也存在影响,如p限制下塔玛亚历山大藻麻痹性贝类毒素产量增加,n和p限制下利玛原甲藻和渐尖鳍藻(Dinophysisacuminata)细胞中大田软海绵酸含量增加[54]。值得注意的是,营养元素影响藻毒素合成的化学机理仍不清楚。

5溶血毒素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化感作用)

赤潮藻溶血毒素的产生可能是抑制其它藻类竞争者生长和繁殖的策略(化感作用)[16-17]。当藻类生存环境受到压迫时,为保证自身生存繁殖的需要而产生一种抑制其它竞争生物生长繁殖的物质,即化感物质。溶血毒素可能是鱼毒性赤潮藻产生的一类重要的化感物质[4,16-17,28]。塔玛亚历山大藻滤液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donghaiense)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与溶血活性的强弱程度一致,而与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的浓度无关,说明溶血毒素可能在塔玛亚历山大藻化感效应中发挥重要作用[55]。研究表明,小定鞭藻在n或p缺乏条件下,其滤液对威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weissflogii)、微小原甲藻(prorocemrumminimum)和波罗的海红胞藻(Rhodomonascf.baltica)的生长均产生抑制作用[56]。但是,在营养充足时,小定鞭藻滤液对这些藻不产生抑制作用。营养盐限制刺激了小定鞭藻毒素(prymnesins)产量增加,这可能是小定鞭藻滤液能够抑制其他藻类生长的主要原因[56]。另外,许多能够产生溶血毒素的赤潮藻,如Chrysochromulinapolylepis和Kareniamikimotoi等,均显示出对其他藻类生长的抑制作用,但相关的化感物质尚不能确定[28]。溶血毒素对鱼类等水生动物具有明显的毒害作用[49]。溶血毒素作用的部位为鱼类的鳃弓、鳃耙、鳃丝及鳃小片,中毒鱼鳃出现鳃小叶上皮细胞增生、邻近鳃小叶粘连、上皮细胞脱落、鳃血管破裂、血细胞渗出等组织病理现象。鳃小叶在溶血毒素作用下发生病变,影响鱼鳃的呼吸、分泌和排泄等功能,最终造成鱼类的死亡[57-59]。溶血毒素可能是通过改变膜的透性而导致水生动物中毒,其被水生动物吸收后产生直接的致毒效应,或者在阳离子(Ca2+、mg2+、Zn2+和Cu2+等)存在和适宜的pH条件下对鳃组织造成损伤。小定鞭藻产生的溶血毒素在加入毒素抑制剂(如卵磷脂、胆固醇及脑磷脂等)后,溶血活性显著降低,说明该类溶血毒素和胆固醇等物质竞争相同的靶位[60]。另外,溶血毒素可能还具有多重危害性,如小定鞭藻(p.parvum)所分泌的毒素除了能溶解血红细胞外,还可以对肝细胞、羊膜细胞、腹水细胞以及肿瘤细胞的细胞膜产生作用而使之溶解,因此被认为具有细胞毒性[61]。

6溶血毒素的应用前景

溶血毒素在医药卫生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从amphidiniumsp.中分离的大环内酯类溶血毒素(amphidinolides)以其独特的大环内酯结构和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吸引了众多药物学家和化学家关注。研究表明,amphidinolides对小鼠淋巴癌L1210细胞和人类表皮样癌KB细胞表现出很好的细胞毒性(在3μgmL-1下有70%~90%的抑制率)[9]。有些赤潮藻,如Heterocapsacircularisquama,Chattonellamarina和Heterosigmaakashiwo等,产生的溶血毒素具有光依赖性,只有在光照下才具有溶血活性,所以这类溶血毒素可以应用于光敏剂药物的研发[1,12,29]。目前,光敏剂药物已经广泛应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另外,溶血毒素在抗真菌和病毒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37,62]。总的来讲,溶血毒素种类繁多,结构差异大,生物活性各异,具有很大的药物开发潜力。另外,溶血毒素在海洋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有关海洋微藻溶血毒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尚不明确。明确溶血毒素产毒藻种和毒素特征,分离纯化足量溶血毒素纯品并建立精确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实现对鱼毒性赤潮和水产品中溶血毒素的监测,这对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海藻面膜的作用篇9

【关键词】细胞固定化;海藻酸钠;硅藻土;发酵条件;雄烯二酮

大部分的甾体激素类药物的生产都是以aD为起始原料的,而雄烯二酮(雄甾-4-烯-3,17二酮,简称aD)是合成甾体激素类药物不可替代的中间体。我们既可以用化学方法从野生药材“穿地龙”中植物提取合成aD,也可以通过降解自然界丰富的动植物甾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获得aD。日益枯竭的薯芋皂素资源使薯芋皂素越来越昂贵,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aD成了发展甾体药物的一大趋势。用这种方法我们不仅可以摆脱“穿地龙”黄姜等原料供应受季节、地域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及其对生产造成的制约,还可以满足国内外市场日益增长的对aD的需求,更起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乃至人类健康的重大作用。

1.雄烯二酮的结构、性质及生产方法

1.1结构与性质

雄烯二酮的结构式如图所示,分子式为C19H26o2,分子量为286.45,熔点是173~174℃,白色晶体粉末状,无异味,无毒性,可燃,溶于乙醇、醋酸、乙醚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

1.2应用雄烯二酮

雄性激素、蛋白同化激素、螺内酯等药物主要是由aD生产,雄烯二酮的中间体地位是许多甾体药物不可替代的,对机体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合成19-去甲甾体系列雌激素的重要前体物是aD的类似物aDD,有了aD和aDD我们我们可以合成大部分的甾类药物。根据研究表明,细胞膜的完整性可以由细胞固定化保护,细胞固定化还可以增强积累目标产物的能力。

1.3雄烯二酮的生产方法

1.3.1传统生产方法(化学合成法)

由薯蓣植物资源中提取薯蓣皂苷元,化学合成雄烯二酮,然后再以雄烯二酮为中间体合成多种甾体药物。化学合成法有着复杂的化学工艺,繁琐的步骤,高价的成本(总成本不下于1000元/公斤),不仅消耗量大还破坏环境等的局限性,人们一直致力于寻找如胆酸、海柯皂苷元和惕告皂苷元等新的天然甾体药物,将其开发成制造雄烯二酮的原料。

1.3.2微生物转化法

利用微生物细胞对有机化合物某一特定部位作用,将其转化为结构上相类似的另一种化合物的方法称为微生物转化。利用微生物细胞的酶系对底物的某一特定部位进行催化反应形成最终产物,而不是由营养物质经微生物细胞的一系列代酶过程后转化的。微生物转化法如图所示:

自生产开始实行微生物转化后,甾体药物就常采用化学法和微生物转化法相结合的办法来生产。这样可以减少合成步骤、缩短生产周期、提高收获率,减少发生副反应。

2.对分枝杆菌BD696-6产雄烯二酮的现状研究

关于分枝杆菌发酵产生aD的研究是目前国内外热衷的课题之一。其主要集中下面的方面:

2.1菌种的选育

发酵过程的控制及产量直接由菌种的优良来决定的,菌种的优良是影响发酵过程至关重要的元素。

2.2添加抑制剂、优化培养基

经过研究邻菲罗啉等酶抑制剂对积累aDD的影响,为防止甾核降解我们可以适当添加抑制剂。添加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抑制剂也有轻微抑制甾醇降解酶的作用。且要将浓度控制到最佳。优化培养基方面:哈尔滨理工大学的车成彬等发现“葡萄糖为碳源不如玉米浆为碳源产率高,并且磷酸盐充足能提高产率”。总的来说,培养基优化后,在0.2%~0.3%的投料浓度时,一般能将转化率提高到50%。但转化率会下降如果再增加底物投料浓度。

2.3利用化学或物理手段将微生物自然固定或定位于限定的空间区域内,保护其固有的催化活性,并能反复使用的技术称为细胞固定化技术

由于固定化生物细胞可以持续增殖、休眠及衰亡,所以其活性一直保持稳定。除保持原有的识别、结合、催化活性外,固定化的生物细胞还具有易于分离、可重复使用及稳定性提高等显著优点。

3.对分枝杆菌BD696-6产雄烯二酮的研究

3.1海藻酸钠固定BD696-6菌株转化甾醇产雄烯二酮

将微生物细胞包埋在凝胶的微小空格内或埋于半透膜聚合物的超滤膜内的方法称为包埋法。由于有着化学稳定性好、无毒、包埋效率高且价格低廉等优点,海藻酸盐成为广泛运用的包埋固定化介质。用海藻酸钠包埋菌体,研究在不同包埋菌体量下形成凝胶的特性时的海藻酸钠、氯化钙的浓度,经由正交试验考察凝胶强度、贮藏稳定性以及其对发酵的影响,并找到最适合进行固体化细胞发酵的条件。

考察了固定化细胞的包埋条件对aD转化率的影响,研究了包埋条件下海藻酸钠的浓度、氯化钙浓度及菌体包埋量后,通过正交分析法得到海藻酸钙固定化细胞的最佳包埋条件:海藻酸钠浓度为2g/100mL、氯化钙浓度为1g/100mL、菌体包埋量为15mL/50mL凝胶。缩短了24h的发酵周期,提高了17.93%的aD转化率。

3.2硅藻土吸附法

吸附法又被称为载体结合法,通过自然附着力(物理吸附、离子结合)等方式将微生物细胞固定在载体表面和内部形成生物膜。在确定硅藻土为吸附BD696-6细胞的载体后,在建立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硅藻土吸附菌株条件:载体添加量7g/L,最佳接种量18%,甾醇添加量3g/L、发酵时间168h,但这种固定化体系发酵转化的重复性不太好。

(1)硅藻土吸附细胞的发酵条件为:pH8.7,发酵温度32℃,摇床转速200r/min;添加铁锌镁等金属离子可提高aD的转化率达85.64%;甘氨酸可抑制BD696-6细胞壁的合成,提高细胞转化活性。

(2)5L罐发酵进行放大培养可以提高aD转化率,验证了摇瓶发酵的结果。甾醇的含量能提高总产量弥补了其会降低aD的转化率的不足。

合成甾体激素类药物不可替代的中间体是雄烯二酮(aD),日益枯竭的薯芋皂素资源是导致生物学家们不断尝试寻找用微生物发酵产生aD的重要因素。植物甾醇可由菌株mycobacteriumsp.BD696-6(简称BD696-6)转化为雄烯二酮。由于菌体浓度低、发酵周期长、转化率低等缺点存在于发酵过程中,总之,由于固定化发酵体系可以重复利用,我们可以用固定化技术发酵产生雄烯二酮。微生物转化植物甾醇为雄烯二酮的过程是一个多酶体系参与的生化反应过程。其中涉及到植物甾醇从胞外到胞内的运输、从胞内到反应点的运送、植物甾醇侧链切除的酶的调控和雄烯二酮双键和羟基的形成的酶的调控等。在以后发展中,可以从根源上(如基因调控方面)获得更大进展,为以后实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姜绍通,赵俊平,杨英等.两相系统发酵转化植物甾醇为雄烯二酮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834(36);46-49.

海藻面膜的作用篇10

【关键词】 蜈蚣藻;带形蜈蚣藻;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脂肪酸;原子发射光谱仪;无机元素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fattyacidsandinorganicelementsfromgrateloupiafilicinaandgrateloupiaturuturu.methodschloroformandmethanolwereusedtoextractthecrudefatofg.filicinaandg.turuturucollectedfromsouthchinasea.thefattyacidswereseparatedandidentifiedby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andthecontentsofinorganicelementswereanalyzedbyusingatomicemissionspectrometeroptima2000dv.resultstheresultsshowedthatthecrudefatcontentsofg.filicinaandg.turuturuwere5.6%and3.4%.thecontentsofufawere7.18%and1.08%respectively.thecontentsofessentialinorganicelementsfe,ca,mg,p,zning.filicinaandg.turuturuarehighandthecontentsofharmfulinorganicelementsas,cd,pbarelow.conclusionthemajorfattyacidofthesetwoalgaishexadecanoicacid.thenutritionalvalueofg.filicinaisbetterthang.turuturu.

keywords:grateloupiafilicina;grateloupiaturuturu;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fattyacids;atomicemissionspectrometer;inorganicelements

我国海岸线长,浅海面积较大,海藻种类也较丰富,1990年代已记录有800种左右[1,2]。其中有经济价值的有100多种[3],主要为褐藻、红藻、绿藻及少量蓝藻等大型海藻。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海藻研究的加深,其在食品、医药、饲料工业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4,5]。研究发现,海藻除含有一般生物具有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外,还含有比一般陆地植物更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6,7]。海藻富含多种脂肪酸成分,其作为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fattyacids,pufa)的新来源,正日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8]。

南海大型经济海藻蜈蚣藻(grateloupiafilicinac.ag.)和带形蜈蚣藻(grateloupiaturuturuyamada)属于海膜科蜈蚣藻属植物,多可食用或作制胶原料[3]。目前关于蜈蚣藻、带形蜈蚣藻脂肪酸和无机元素的分析尚未见报道。本文使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和原子发射光谱仪对这两种经济海藻中的脂肪酸成分及无机元素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目的在于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仪器与材料

1.1材料与试剂

蜈蚣藻、带形蜈蚣藻全藻,采集自广东南海南澳岛,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夏邦美、丁兰平教授鉴定为海膜科蜈蚣藻属植物蜈蚣藻和带型蜈蚣藻,现保存在中科院青岛海洋研究所海藻标本室。

无机元素标准溶液(perkinelmer公司)为光谱纯;水为蒸馏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2仪器

gcms分析联用仪(美国thermofinnigan公司);tp3型不锈钢调温电热板(武汉精华科技公司);optima2000dv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perkinelmer公司)。

2方法与结果

2.1脂肪酸成分分析

2.1.1粗脂肪的提取[9]精密称取干燥研碎的海藻5g,加入蒸馏水2ml,加入三氯甲烷甲醇(体积比2∶1)100ml,60℃加热回流1h,滤过,用50ml三氯甲烷甲醇(体积比2∶1)分数次洗涤残渣。弃残渣,合并所有三氯甲烷甲醇溶液,浓缩至约1ml。冷却后加入无水乙醚25ml和无水硫酸钠15g,振摇1min,滤过,蒸干,干燥,即得到粗脂肪。

2.1.2脂肪酸的甲酯化[9]取粗脂肪,加入无水甲醇10ml及浓盐酸1ml,加热回流1h。冷却后置分液漏斗中,加入乙醚约40ml,再加水洗涤后弃水层,直至水层呈中性。取出乙醚萃取液,加入无水硫酸钠脱水,滤过,蒸干乙醚,即得甲酯化脂肪酸。

2.1.3脂肪酸的gcms分析条件色谱条件:db5色谱柱(30m×250μm×0.25μm),载气为氦气,流速为1.2ml·min-1,气化室温度260℃,分流进样比10∶1。程序升温,60℃保持2min,之后以30℃·min-1升温至120℃,再以3℃·min-1升温至250℃,保持20min。进样量:10μl。

质谱条件:离子源ei,离子能量70ev,质谱范围为50~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