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人生的价值观十篇人生的价值观十篇

人生的价值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27:03

人生的价值观篇1

【关键词】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心态;胸襟;奉献;不求回报

一朵红花,秋风过后,悄然凋谢,散在地上。这――不是凄凉,是红花将自己献给大地的一往情意。这――就是他的价值。

一根蜡烛,燃过之后,化为灰烬,散在空中。这――不是哀伤,是蜡烛用自己照亮黑夜的一份深情,这――就是它的价值。

人生若只是在浮华间空自走过,便仅是一场美丽的梦;若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前行,便成为一次苦乐相融,意义非凡的人生之行。

我们站在人生的起点,须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首先要有健康的心态

徐森浩,复旦大学的高材生,仅因嫉妒同学黄杨比其优秀,便产生报复心理,在饮水中投毒,致其死亡。不如别人,就努力拼搏,争取超越,何需用这种残忍的方式,殒灭他人的生命,也断送了自己的一生呢?由此观之,拥有健康的心态,才能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才可以走上人生的巅峰。

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要有胸怀祖国的胸襟

蔺相如,以文臣的睿智与无畏,使赵不如于诸侯;廉颇,设盛军而待秦,以武将的果敢与坚毅,使赵不败于强秦。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之二人在也。还有那屈原,楚国在我在,楚国亡我亡的凌云壮志;杜甫那“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家国之情;顾炎武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胸怀……他们均以国家的兴盛安定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他们用自己的超凡口才,文笔与力量为国家效犬马之劳,他们的名字留垂青史,受世人景仰。

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在放眼世界,兼济天下

被我们认为枯燥乏味的读书学习,是许多儿童,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女童所日夜渴求的。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17岁少女马拉拉,已为女童教育权战斗多年。为此,她受到的恐吓,命悬一线。她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其所在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被剥夺受教育权的女童。若仅为了自己,何不放弃斗争,保全自己与家庭的安宁?但她选择了坚守,因为她胸怀世界,有着自己明确的价值追求与高尚的价值观。

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仍要有为他人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人生的价值,应看他贡献了什么,应看他取得了什么。”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中国科学技术成就奖获得者――“氢弹之父”于敏,在大漠狂沙中,度过了三十余年隐姓埋名的生活。他潜心研究,在西方强国的技术封锁下,突破了制造氢弹的关键一环,攻克了无数个技术难关,终于制成新中国第一枚氢弹,使曾经积贫积弱的中国,傲立于世界。面对“氢弹之父”的殊荣,于敏却委婉地拒绝了,他说,这并不是他自己的功劳,而是整个团队的成果,是所有中国人辛苦奋斗的成果。那为祖国国防事业,为人民安全奋斗终生,却不求任何荣誉与回报,正是他无私奉献,献身人民的价值观的写照。

但人类的历史上,不仅有这样令人钦佩的正人君子、心怀大爱的有为青年,还有一些为人所不齿的小人,价值观错位的刁民。那些奸佞小人,为了权势,为了金钱不择手段。那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迫害致死的秦桧,不就是这类人的“杰出”代表吗?他们利欲熏心,对国家的兴亡置若罔闻;他们丧心病狂,竟以别人的头颅作为自己走向飞黄腾达的铺路砖。而那些自以为有钱与权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如那屡屡犯罪的李天一,不就是他们中的典型吗?他们价值观错位,用权势欺压他人;他们不知悔改,认为用金钱就足够弥补自己的一切错误,最终将自己送上了被告席。假使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只以金钱与权势为追求的目标,那么这个社会将何等的混乱与污浊,何等的凋敝与黑暗!

总之,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吧!

人生的价值观篇2

关键词:中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价值趋向

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是中学时代,人的一生能否健康发展也在于这一时代。中学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形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们天天面对的是一个个有个性而又有点“桀骜不驯”的中学生,那么面对中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了解当代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趋向

中学阶段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重要转折期,表现出半幼稚半

成熟、半独立半依赖的特点,因此中学生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年龄特征。专家分析当代中学生价值观呈现四个基本特点:

1.价值主体的转变: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兼顾

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和

对外开放传进来的种种基于个人本位的思想观念,既强化了中学

生自我奋斗、自我拼搏的意识,又强化了中学生注重个人利益、满足个人欲望的思想,以及追求名利的人生观念。这在客观上促使中学生的价值观念从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转移,进而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和自主性。

2.价值选择的矛盾: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并存

调查显示,中学生一方面认同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道德理想,树立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应具备的新的价值观念,但另一方面,他们对社会上流行的不良风气又有一定程度的认同和追随。比如,在义利观上,绝大多数中学生认同中国传统中“重义轻利”的伦理观,并对能力本位、竞争意识、时间观念、法制意识等比较认同。但是,对于社会上编织关系网这一现象,将近一半的中学生(49.5%)把它看成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和必然现象”,40%的中学生认为“虽然不好,但又不得不编织关系网”。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当前教育的反思。

3.价值取向的转型:由人伦关系走向功利、效率关系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传统清心寡欲的生活态度相比,中学生开始用更加积极、开放的态度来理解现代生活。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具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大多数中学生(92.6%)赞同“时间就是金钱”的观点;在分配观上,84.8%的中学生强调以能力和工作效绩作为取酬的主要标准;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中学生强调互惠互利的原则。这些事实表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生在主体意识、平等意识效率观念、竞争意识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4.人格价值的冲突:观念意识与行为的不一致

调查发现,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89.5%的中学生认为应该以集体利益为重,但是真正让他们为集体和他人做事情时,很多中学生却斤斤计较,不愿主动参加或找各种借口拒绝参加;90%以上的中学生都赞同自理自立,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在家里不愿做家务,自理能力比较差。这些反映出他们在外显的价值取向与深层人格特征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冲突。这也给我们的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一个严峻课题。

二、培养当代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我国的传统教育过于偏重知识的传授,为应付中高考,教学中往往忽视对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所以,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关注青少年学生的心灵世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中不能只关注学科,重要的是要关注人。要克服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的不良倾向。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对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使之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有服务意识,有理想、有抱负,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由此看来,将价值观教育逐渐融入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之中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三、促进中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价值观形成的最适当的环境是教师、家长和青少年之间具有

良好的、互动的、支持的关系,我认为有下列几种方式可以满足这样的条件,能够促进中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1.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引导青少年仔细权衡行为的后果

2.多看学生的闪光点,协助青少年探讨各种可能的选择途径

3.多给学生自由的空间,鼓励青少年自由发展

4.给予青少年公开表示和讨论自己的价值观的机会

5.鼓励青少年内向寻求,了解自己

6.发挥家庭的监督作用,给青少年价值观定位

在我们对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的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们

所要做的,就是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条件和无限的未挖掘的潜力之

人生的价值观篇3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尤为重要。首先,必须将自己的认知和价值判断牢牢地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论基础之上,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在生活和工作中切实把握前进的方向。

作为一名党员,更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观呢?我认为应立足岗位,结合正在进行的迎峰度夏工作,我认为对设备负责要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我们认真做好设备分析和诊断,抓苗头、抓预防、防微杜渐,开展各项设备排查和缺陷处理工作,先后配合市公司生技部完成了“220kV母线金具排查统计”,“Lw6-220型断路器绝缘拉杆完善排查统计”,“牡丹变、朝阳变设备评价”,“县域110kV变电站设备诊断”等工作。发现了西高所生产的部分断路器操作机构密封不严,有小动物进入筑巢现象,及时对断路器底座进行密封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人生的价值观篇4

(一)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或接受共产主义理想,但也有人内心认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渺茫的。他们大多数虽然赞成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但往往又未将其完全付诸行动。部分大学生把挣很多钱,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一些大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不刻苦学习,高唱六十分万岁;有的人甚至认为理想理想,见钱就想,前途前途,有利就图。

(二)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国家,为集体作出贡献,赞同以集体主义为价值的核心。但目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在部分大学生中也颇有市场。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一当前事,先为自己打算。一些人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关系,时时从利己出发,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毫不热情,缺乏社会责任感。

(三)重才能轻道德品质。

一些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决定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而与个人品质无直接关系,故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倾向。一些人把精力放在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方面,而在个人道德上出现滑坡,他们在政治上不求上进,不讲职业道德,为谋求个人利益而见利忘义。

(四)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出现了高收入阶层,不爆发者少者以高消费为荣,大肆挥霍,加之少数舆论媒介的渲染和不正确引导,造成社会心态的躁动和失衡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也受次冲击和影响,少数大学生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而追求超前消费。在一些大学生中,讲虚荣,穿名牌,互相攀比,追求高档消费成风,他们把高消费看作是一种排头,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

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极大重视,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己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主要有一下几个原因:

(一)市场经济的负面消极影响。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市场经济对广大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树立有促进的一面,如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对于当代大学生培养自强精神,以及敢于维护群众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不应讳言的是,市场经济对当代大学生也具有负面的消极影响。市场经济自身的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的消极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此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人们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加之社会上对大款们豪华的高消费生活有意无意的渲染使得人们心里发生不平衡现象,这都使得钱的多少,成为不少大学生衡量人的价值大小的主要尺度。

(二)社会不良思潮的渗透侵蚀。

随着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商品大潮和各种思潮的冲击下,人们的思想价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一些大学生心目中发生动摇,一些大学生认为共产主义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三人行必有我师有些人只知道这句话的前半句,岂不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们将西方资产阶级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当好东西学习,从而迷失了自我以至在人生价值取向上出现了问题。

(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影响。

当代社会上存在的严重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朽现象也给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地人生价值观带来不良影响。少数党员干部经不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经不起市场经济的考验,忘记了入党誓言,在金钱美女面前败下阵来,成为不择手段,,挥霍国家财产腐败分子。

(四)当代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

当代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令人忧虑的弱点,这是造成其人生价值观取向上出现问题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对他们来说,唯一的重要人生竞争就是高考,故当他们跨入高等学府后,不少人就认为从此前途有了保障,可以松一口气,不再刻苦学习,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加之,不少大学生为独生子女,其家庭环境优越,从未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练,往往被家长当作小皇帝娇宠,形成自私心里,这使他们不可避免地在人生价值观方面出现种种弱点,如只讲索取,不愿奉献,自私自利等。

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也就是说有哪些途径和方法呢?

第一,要认真学习。人们的人生价值观,有的是自发形成的有的是通过学习自觉培养的。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要认真进行思想改造。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除认真学习外,最重要的是要经常进行自我改造,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而这个改造最主要的在内因。我们分析一些高级领导干部犯错误,甚至犯罪的过程,不难看出,许多人以前都是贫苦出身,从小接受党的教育,也曾做出一些对人民有益的成绩,可为什么最后又一步步滑向错误的深渊呢?就是放松了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忘乎所以了。要想认真地自我改造,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标准,不断检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必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还要勇于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改造的目的。

第三,要善于区分观念的正确与否,把握好自己的言行。由于我国有着几千年封建制度的历史,因此封建残余思想将长期存在,再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西方的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也乘虚而入,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极大的冲击和诱惑。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人打着经济效益、创收的旗号给金钱至上、一切向钱看披上合理的外衣。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多少人为此走入歧途,甚至走向地狱。面对灯红酒绿的歌舞厅、夜总会,有的领导干部经常泡在里面,还美其名曰工作应酬。对诸如此类的观念和说法,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区分,对错误的东西必须要坚决抵制,否则,你原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也慢慢会被这些所谓的新观念所替代。

人生的价值观篇5

关键词: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人生价值。

引言:大学生对于我们国家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是一些即将进入社会并且拥有高素质文化知识的那么一群人,他和其他人是不同的,对于社会的发展是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的,可以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因此,大学生坚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显得非常的主要,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于大学生具有积极地导向作用。

雨果曾经说过:“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线,失去了路线,只好停止前进了。生活既然没有目的,精力也就枯竭了。”这段话就告诉我们要有崇高的人生目标。而对于我们大学生,崇高的人生目标将是我们奋斗的动力。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价值观的意义

作为大学生,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那么什么是价值呢,价值就是指事物的属性与人的需要之间的特定关系,是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而价值观就是断定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在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中国梦。我们大学生应该积极跟随社会发展,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根据我们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的,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于大学生具有导向作用,对于认识实践活动,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导向作用。因此,积极正确的价值观的建立对于大学生就至关重要了。正确的价值观要求我们价值观要符合事物的属性及其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对于我们即将进入社会这个大集体的大学生,我们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反对小团体主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人生价值的实现。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作为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大学生,我们都怀揣着自己的梦想和人生目标,在大学中努力学习,充实完善自己,为了能够在未来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互补的关系。只有我们对社会有责任和贡献,才能实现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和社会就是贡献和索取的关系。

实现个人价值需要我们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提高我们的知识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实干,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具有百折不挠,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建立科学的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人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而大学生更是实践的主力军,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大学生不仅拥有健康的体格,最重要的是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这就决定了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知识文化为社会可以提供了许多有形和无形的生产力,可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中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历史已经告诉了我们科学技术文化对于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当西方国家利用船坚炮利的现代文明打开落后闭塞的中国大门时,我们慌张了,我们被我们落后的科技文化打败了。邓小平曾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就需要我们这些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大学生来发展。

二、树立崇高的人生观。

1、人生观建立的误区。

拥有崇高理想的人生观对大学生的人生选择、人生轨迹有非常大的影响,对大学生具有积极地导向作用。在社会中不断地出现一些不好的现象,炫富,腐败,拜金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金钱和享受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与人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我们对金钱和享乐的追求要适度,要把它们和自己的工作,事业相联系,只有我们对社会贡献了,我们就会得到能够让我们满足的金钱和享受。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是社会的蛀虫,我们要实现人生价值就要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坚持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

2、学习高尚精神,建立正确人生观。

人生的价值观篇6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

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不足的根本看法,包括对价值的实质、构成、标准的认识,这些认识的不同,形成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因此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指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向,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和道德行为品质,决定着人们一生的生活道路和价值目标。大学时代是青年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与否,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与社会进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那么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呢?

1要有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崇高的思想品格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我国几千年来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在当代中国,爱国不仅是一名普通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更应该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爱国情操,不仅仅是对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它的最高境界应体现为知行统一,把爱国之心转化为报国之行。大学生不仅要有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且要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同时还要克服狂热狭隘的爱国主义倾向。只有这样朴素的爱国情感才能上升到深刻的理性的爱国情操,成为人生恒久的动力。大学生要树远大理想,立报国之志,献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自觉地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前途联系起来,在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学生是青年中掌握知识多、思想观念新、富有青春朝气的群体,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理应用更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要锻炼品格,磨砺意志,提高自身素质,完善人格品质,努力做中华民族美德的传承者,做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做新型人际关系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

2应树立积极的学习心态,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和重要转折点。正如所说的“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要十分珍惜难得的在校时光,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发奋学习,立志成才。大学里的主动学习,使很多学生产生了不适应性,有些学生开始逃课,厌倦上课,尤其在看到现代社会激烈竞争、工作难找、理想与现实产生矛盾时,甚至对学习产生了恐惧。作为大学教师,就应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使学生知道学好专业知识是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固的基础,不仅如此,还应多鼓励学生学习一些课外知识,这样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面,同时也是为自己将来的就业拓宽思路,能更快适应社会的需要。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牢牢记住的主要任务。要有学习的主动性,从所学的知识中找到乐趣,运用正确的、辩证的观点和矛盾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还要加强各门专业课的学习,增强动手能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来应对将来工作和生活各种挑战。学习是一件既非常艰苦、又充满快乐的事,必须日积月累、专心致志、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大学生要有敢为人先的魄力和勇气,积极的学习态度,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提高动手能力,敢于打破常规,敢于突破传统,努力开拓新的领域,具有不懈的进取精神,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3认真进行思想素质的提高,强化责任意识

当代大学生除认真学习外,最重要的是要经常进行自我改造,强化责任意识,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标准,不断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克服自私和任性。对于由于自身原因引起的问题要勇于承担责任,做一个有担当的大学生。对于质疑的问题,要有明辨是非的思想观念,要勇于接受同学和老师的监督,在不断学习中进步与成长。

4明辨是非,把握好自己的言行

要有明辨是非、豁达的人生态度。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他的人生态度。凡是成功者,始终用最乐观的精神、最积极的思考来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而失败者则恰恰相反,他们则往往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往往不从自身的人生态度去寻找失败的原因,总将问题归结于他们的境遇是别人造成的,环境决定了他们的人生位置。大学生的成长历程可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要经历许多曲折;平时学习中经常会遇到许多挑战和困难;人际交往中有时会受到别人误解和抱怨。这时尤其要保持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一种淡泊名利的超然心态、一种坐看风云起的大将风范。面对挫折与困难,要善于看到光明,把不利因素看作是对自己人生的考验,知难而进,迎难而上,通过奋斗,破解难题,化解风险。与人相处,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文明守纪,诚实守信。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才能拥有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人生。

现在各种“文化”和“主义”充斥着整个社会在这些思潮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不能正确面对形形的社会现象,甚至有的学生沉迷其中。对于此类的思潮,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明辨是非,坚决抵制,否则,在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上受到一定阻力。平时的一言一行反应了一个人的素质与修养,在学校期间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养,养成良好的自身素质,把握好自己的言行。

5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大学生要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例如去学校餐厅、图书馆、校外的养老院、社会福利院等地进行勤工俭学等等。通过观察生活、了解生活、从生活中感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方面,能够帮助别人;另一方面,在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同时提高了自身的素质,也增强了对社会的责任感。

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等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通过军训、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等活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的主旋律、开展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手段;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宣传、新闻、出版等方面要坚决弘扬主旋律,以正面宣传为主,树立先进典型,抓好示范教育,为大学生价值观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加强法制建设,规范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体系,就必须把价值观体系的建设与法制建设结合起来,使一些基本的社会价值观法制化,通过法律手段来弘扬某些价值精神,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王绍玉,冯佰侠.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J].中国青年研究,2002(05).

[2]谢俊峰.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高校安全稳定[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S1).

[3]王本常.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在成才中的作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7(01).

人生的价值观篇7

关键词小学生价值观人际交往培养

一、小学生价值观的内涵及特点

1.小学生价值观的界定

价值观指的是个人对客观的人或事以及自己的行为所做出的整体性评价,它是明辨是非的信念体系,是判断事物重要性的标准,是日常选择与行为的原则。一个社会之中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价值观,如爱与尊重、健康与活力、自信与感恩等,地位有所区别,但是它们共同构成这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小学生价值观是指小学生在日常道德培育、人际交往中所形成的比较固定的判断是非的信念体系。

2.小学生价值观培养的特点

(1)由他律逐渐转向自律

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他律转向自律是小学生正确价值观培养过程中一个突出的特点。价值观的养成与个人生长的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小学生在逐渐熟悉社会的过程中易受到社会现有价值观念的影响,他们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人或事对其价值观的最终养成均具有不容忽视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个人的成长经历、认知水平对小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亦具有重大影响。由此不难看出,小学生的价值观念还处于比较浅显的阶段,他们无法对其进行深层次的认知,亦难以真正将正确的价值观内化于心,并以此约束自己的言行。由于年龄所限,小学生的意志还不坚定,缺乏理性思考,需要家长、老师们的外界引导,因此小学生的价值观正处于从他律转向自律的阶段。

(2)认知方式具有场景性

认知是主体在同环境相互影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观的践行必须建立在充分认知的基础之上,而小学生的认知深受所处场景的影响,他们往往倾向于通过外界的参照物完成认知的过程。心理学家段小英针对5~12岁学生的认知方式调查表明,该阶段学生的认知方式以场依存型为主,他们喜欢群体讨论,在与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有的认知,他们相当重视他人的看法与态度,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人际交往中总是比较多地考虑他人的意见,参考他人的言行。小学生的行为之所以符合某种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不一定是他真正认同该种价值观,更可能是周围同学是这样做的,或是这样做可以受到家长与教师的奖励,免受惩罚,因此我们在培养小学生价值观的时候应当多给其创设具体的场景,营造良好的环境。

(3)群体性与个体性的协调

小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应当遵循群体性与个体性的有机统一。作为一个正处于逐渐成长阶段的小学生,不同的生长环境、家庭背景等使得他们每一个人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特征,因此其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小学生群体具有某些共有的特征,例如他们年龄小、自制力弱、易受外界不良信息的诱惑。因此小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教育既要考虑其个人性,亦不能忽略其群体性特征,我们在引导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时不但要深挖个体的特性,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而且还应遵循群体的普遍规律,实行育。同时,在平时的价值观教育中,我们要协调好群体性与个体性二者之间的关系,尽量使得个体性教育融入群体性教育的考量范围内,让群体性教育暗含在个体性教育的实施过程中。

(4)稳定性与发展性的统一

稳定性与发展性的统一贯穿于整个小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小学生的内在思想会通过其外在行为予以体现,而外在行为亦会反过来强化其内在的思想观念,从而实现思想内化与外在表现二者之间的良性循环。当同一思想观念控制下的外在行为频繁出现时,即表明主体已形成该种思想,此即稳定性。然而,我们已经多次提及,小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其思想与行为均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极具发展性。所以我们的价值观培养过程中不能只关注稳定性,忽略其价值观发展的最新动态,而是要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力图实现二者的对立统一,使其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二、小学生人际交往中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1.价值观扭曲:社会的不良影响

社会复杂多变,小学生生活在社会之中,而且作为最没有自我意识的群体之一,价值观自然会受到社会的影响。由于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各种价值观充斥其中,整个社会价值观的取向摇摆不定,小学生的价值观亦产生了波动与扭曲。第一,国内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留下的崇尚权威等价值观念仍然存在,不少小学生的理想的形成不是缘于服务社会的意识,而是基于权力、气派等因素考虑;第二,国外价值观导致小学生群体中利己主义盛行,所以不少人抱怨现在的孩子只关注自己的利益,父母的利益、朋友的利益往往不在其考虑范畴之内,集体主义在他们眼中更是非常遥远的事情。

2.价值观游离:学校教育的缺陷

在多种价值观激烈碰撞的当下,不少小学生仍然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价值评判体系,因此缺乏理想,缺乏信仰,缺乏社会责任感,价值观始终处于游离的状态。学校教育的缺陷是导致该现象的重要原因。第一,理念错位,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渐进、曲折的过程,小学生价值观的引导需要遵循从易到难的客观规律,但是学校的价值观教育理念过于政治化、片面化与理想化,教育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普遍存在;第二,知行脱节,我国的价值观教育与现实严重脱节,德育内容无法得到现实的印证,与小学生的年龄不符,小学生在课堂中所接受的德育内容过于崇高,远离实际生活,大大影响了他们对其内涵的准确认知,同时,我们过于强调统一的社会理想,却对小学生的个人理想置之不理;第三,模式刻板,部分教师对价值观教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照本宣科、训诫式等违反教育客观规律的教育模式大量存在,这不但导致正确的价值观无法获得小学生的认同,反而容易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

3.价值观边缘化: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行对孩子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而我们的家长在实践中不仅没有起到表率作用,甚至经常发挥错误的示范效应,家长往往投入大量的金钱与精力却无法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小w生的价值观日益边缘化。第一,情感教育缺陷,随着双职工家庭数量的不断攀升,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逐渐成为家庭教育的主力,可是巨大的时代差异使得他们过于关注物质生活,导致小学生的精神教育始终处于空白。同时,由于当代小学生多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自私自利行为频发,也缺乏正确应对挫折的勇气与能力。第二,教育方法失当,素质教育虽已推行多年,但是应试教育留下的影响依然未能消散,重智力教育而轻道德教育在我国家庭教育中并不少见,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成绩,思想道德、价值观教育被忽略,从而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价值观念。

4.价值观教育被排斥:自身人格的不健全

不少小学生从内心深处对价值观教育存在排斥心理,他们对正确的价值观念嗤之以鼻,外在的良好言行无法得到真正的内化,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不健全的自身人格是引发该问题的主要因子。第一,社会适应能力低,近年来学生自杀事件越来越多,教师的言行过失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是小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亦堪忧。第二,缺乏意志力,我国的小学生在实践中显示出意志力缺乏的问题,临近下课时间即坐立不安,无法独立完成作业,稍有头疼脑热就借口不去学校,一遇到问题就求助父母,如此薄弱的意志力自然无法抵挡外界的诱惑,极易迷失价值,思想困惑。

三、小学生人际交往中正确价值观的培养路径

1.优化小学生人际交往的社会环境

随着社会转型的逐步加快,创造一个适宜的社会环境是培养小学生人际交往中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前提。第一,净化社会环境。社会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小学生又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都可能会影响自己对价值观的认知,因此我们应当创造一个和谐的、充满正能量的社会环境,为其树立良好的榜样,提供正面的支撑。第二,优化网络环境。当代小学生成长在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而网络环境纷繁复杂,我们应当通过完善政策规范、构建常态化的监管机制等途径清理有害信息,优化网络环境。第三,加强舆论宣传。价值观的教育需要舆论的积极引导,我们可以通过新兴传媒方式,同时借助动画片、广告等传统传媒方式不断深化小学生对正确价值观的理解,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发挥学校价值观培养的关键作用

学校是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场所,学生在学校接受系统的教育,包括价值观的教育,其在小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中应当发挥中流砥柱的关键作用。第一,教育引导。听从老师的教导、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科学地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不管是专职教师还是其他任课教师均应将正确的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应当无处不在。第二,典型示范。教师应当时常向小学生讲述道德模范等的先进事迹以帮助他们科学地认知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且让模范们走进校园,走到学生的身边,因为学生之间亦是互相学习的榜样,教师可以组织各种活动评选模范学生,并且将正确的价值观落实到考核指标之中,引导学生真正行动起来。

3.重视并改善价值观的家庭教育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方方面面,因材施教,耐心引导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第一,重智重德。家庭生活的一点一滴都可以是价值观教育的落脚点,家长需要明白德智兼具的人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国家依靠的栋梁,其在家庭教育中既要重视智育亦要重视德育,给予孩子全面的、正确的价值观念。第二,巧妙引导。一味溺爱抑或过于严苛均是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家长应当主动关注孩子,及时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自主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尊重他们的想法的基础之上纠正他们错误的价值观念,共同参与孩子每一项好习惯的养成。第三,以身作则。家长应当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时刻修正自己的言行,谨防因言行不一给孩子带来的认知困惑。

4.完善价值观教育的保障机制

良好的保障机制是解决小学生在正确价值观培养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困难的基础,其直接关系着小学生正确价值观培养的效果。第一,充实教育队伍。价值观的教育需要各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共同完成,一支完整的小学生价值观培养队伍不仅需要建立专门的德育教育研究机构,还需要提升学校领导、德育教师等各个环节的能力,同时邀请社会优秀人才作为校外辅导员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第二,完善考评机制。小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还需要一个合适、科学的考评机制,理顺学校的管理机制,转变传统的行政式管理,实行服务、参与式管理,对教育者推行目标责任制,逐层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并纳入年度综合督导评估之中,对受教育者的德行评价应当渗透到日常学习与生活。第三,提供经费支持。各级政府应当加大教育投入,制定价值观教育专项预算,用以完善价值观教育的基础设施,同时学校也应结合自身情况,抽取部分经费用于开展价值观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刘慧,曲悦.国内外中小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比较与启示[J].中国德育,2009(11).

[2]夏华娟.小学生价值观的引导[J].教学与管理,2010(11).

[3]华东师范大学“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改革与德育环境重建研究”课题组,杨小微,黄向阳.我国中小学生价值观现状及德育环境调查[J].思想理论教育,2008(12).

人生的价值观篇8

顾名思义,人生价值观是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总和,是对人生的根本看法。而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观是和世界观联系在一起的,而共产党员的世界观是由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决定的,共产党员的人生理想、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等等,就凝结为党章上所规定的“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归根到底,大公无私,克己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员人生价值观的核心。

毛泽东同志从回答“人为什么活着”或者说“怎样做人”这个古老而又现实的问题出发,说明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观。“人为什么活着”,“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中国自古就强调“夙夜在公”和“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思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强调的是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的整体利益献身的思想。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第五次全会上指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每一个干部和党员来说,都是首要的问题。”新时期共产党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变得尤为重要。

在新的时期,社会上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必然导致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这其中就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小团体主义、个人主义等多种不良价值观的侵袭下,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党的宗旨,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仰,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遵守党的纪律。我虽然还不是党员,但一定会在生活中践行以上要求,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

人生的价值观篇9

5月26日,听了余四川老师精彩讲述了有关***员的人生价值观。关于价值,一直都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个话题,不同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大多思考的是物质方面的需求,而真正要来谈人生价值观的时候,却道不出它的真正概念了!听了余教授的课才明白价值即是主体与客体的联系中,客体对主体的存在、发展和完善所具有的效应。而作为普通人中的先进分子——***人(《***文选》第一卷,第258页),他们的人生价值关系的主体与客体各是什么呢?***人人生价值关系的主体是党的事业。从大的方面来说,其价值主体还包括:党的领导,党的建设,的的任务等;而从具体方面说,其价值主体还包括:对党的形象和威信的维护,对党的先进性的发挥,对党的凝聚力的增强,对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等。与此同时,价值客体是党员的人生实践活动。价值又有正价值,零价值,负价值之分。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应该严格要求,做那些有正价值事情;可有可无的零价值是不可取的;负价值的事情是坚决不能做的。!

这一次的党课学习,让我在思想上有所提高,对价值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知道了自己该怎么样做才能提高自己的价值,才能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人最重要同时也是最高的价值主体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力量源泉,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依靠力量。这是由党的性质与追求,党的纲领和任务的实现,人民群众的特点和作用决定的。一直以来,中国***的领导人都非常重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力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总书记的《在庆祝中国***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明“八十年来,我们党进行的奋斗,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并且“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总书记在《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指出“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老师的课很幽默,从日常生活的例子说起,让我们更加容易理解理论上的知识,一个人的价值的定位是由别人对他的需求程度而决定的,所以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增强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多地被他人所需求,更好地为他人服务。

这次课让我认识到了,要继续培养自己的价值修养,认真学习,不断改造,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而实现的。虽然现在我的思想认识还不够深刻,我相信通过党课学习,我会不断地吸收党的思想,逐渐向党组织靠拢,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不断地实践,理论的学习只是基础,关键是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形成自己正确的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人生价值观。我更愿意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用****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为社会主义崇高事业奋斗不已,奉献终身。

人生的价值观篇10

[关键词]地心引力;影像;意象;人物塑造;生命价值

2014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横扫了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响效果、最佳音效编辑以及最佳配乐奖七项大奖的影片《地心引力》成了最大的赢家,这甚至都远远地超出了观众的心理预期。影片不仅获得了学院派的认可,也得到了业界的赞同,詹姆斯・卡梅隆评价《地心引力》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太空题材的影片”,对观影的感受更是给出“我惊呆了,被击倒了”的高度评价[1]。导演阿方索・卡隆的故乡是墨西哥,印第安土著阿兹特克文化与西班牙殖民者带来的欧洲文化相融合。也许正是这种独特的文化融合及特有的文化背景,孕育了导演非凡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地心引力》讲述了宇航员太空逃生的简单故事,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3D技术带来的绚丽画面无疑带给观众巨大的视觉震撼。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仅有一位女主角和一位男配角的影片,确实难得一见,两位实力派演员带给观众的表演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一、生命的意义是电影文化的核心

(一)华丽震撼的影像

奥斯卡的奖项一直是西方主流价值观的体现,而思考人生的价值以及存在的意义是永不落幕的主题,任何套上这些价值观的电影都可以立马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本片可以理解为人类文明进化到今天,把更广阔的视角投入到浩瀚无垠的太空中,把思考人生的角度跳到太空上而已。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本片算是新瓶装老酒,只是这个瓶子过于炫目,光芒四射而让酒的本身显得不那么重要,好酒大家都喝过,但这么漂亮的瓶子确实难得一见。

《地心引力》带给我们的影像,可以用华丽震撼来形容,3D技术实实在在地带来了观影体验的提升。影片中最令人称道的是动态长镜头的运用,在影片开场长达十几分钟的时间里,不动声色地记录着两位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工作以及个人性格特点。导演继而把镜头扩展至全宇宙,在这大全景中,整个宇宙显得极具美感,人类在其中很渺小。3D技术的成熟,让个人在整个影片的观影过程中有着极为强烈的代入感,甚至会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需要紧紧地抓住椅子的扶手,时不时地确定一下自己不是处在失重的状态中。而每次碎片袭击的过程中观众都会有想要躲避的本能反应,极其炫目,这种强力的视觉冲击,让人在其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而不需要额外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只需要跟着影片一起翱翔就行了。为了表现外太空的真实感,让技术狂人阿方索・卡隆和他的特效团队煞费苦心,传统意义上的绿幕合成技术很难实现导演的运动长镜头的构思,特写镜头,位置与空间的复杂转换,光影的投射以及在宇航服头盔上造成的反光效果。最终运用的办法是用完全虚拟的拍摄手段来达成所要达到的效果,也就是所有的都运用电脑合成的手段,这项技术在之前的很多科幻类电影中得到了充分运用,以处理一些难以完成的镜头,而《地心引力》则让CGi技术对画面处理的复杂程度以及精细程度得到了提升。特效团队给部分太空画面加上了色彩渗透,镜头炫光的效果,以达到真实记录的目的。

(二)无尽的生命意象

意象即意念中的形象。在电影创作中,导演运用各种媒介构造特定的意象,以表达主人公对外部客观事物的独特主观感受或表达特定的情绪,或者说主人公心中之意借助各种物质外壳符号以感性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因为各种物质符号作为人类意识的体现物,在电影创作中具有无限的指向性,音乐性和情感性。意象所蕴涵的丰富的象征意义、情感意义、主题意义正是导演所要追求的艺术效果。

影片《地心引力》最令人诟病的是整个剧情的单薄,某些段落的闪回以及想象,也只像是为了男女主角为什么要来太空中执行任务做一个旁白介绍,歌颂生命的意义而已,使故事显得形销骨立。但片中简洁叙事中隐含着无尽的生命意象:幽暗的宇宙……碎屑地撞击……蔚蓝的地球……太空悬浮……胎儿般蜷缩状……沉入水中……游上岸来……直身行走……这一连串经过精心构思的喻指意象连贯成一个宏大叙事,展现了主人公从创伤、苦痛、无望的漂泊中回归到生命与爱的重生旅程。其重生不仅发生在外部(即从太空返回地球),也进展于内心…….使这个貌似极简主义的故事,却不失其优雅感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也许导演本身也只是想拍一个让人有强烈代入感的科幻片而已,故事也只是为了形式服务,仅仅用来支撑电影的结构,从这点上来说,电影确实狂拽酷炫,让人看完之后走出电影院的时候,为能踩着大地、有地心引力而感到庆幸,充分契合了片名,完全地值回票价。

(三)影片内在力量:互助与自救

实际上,虽然影片情节极其简单,但简单的同时也做到了直击核心。影片通过在外太空这一特殊的环境,将单一个体置于生与死的边缘,令其思考生命的终极意义,同时引起观众对开发太空的反思。影片一开始,就用字幕告诉观众,在距离地球表面600公里的宇宙空间的严酷环境,不仅温差很大,而且没有大气压、没有氧气、没有声音,生命在太空中无法存活。然而,这一片死寂的太空却不寂寞,人类在这里建立了空间站,人类征服自然的触角从陆地、海洋到天空,现在延伸到了宇宙空间。休斯敦指挥中心在预警俄罗斯的卫星被导弹击中后,很快又发出了停止一切工作,立即撤离空间站的命令。但卫星碎片导致的连锁反应,使太空垃圾如子弹般在空中穿梭,转瞬间瑞恩・斯通已被碎片击中的空间勾臂挂连着飞向了宇宙深处,幸好科沃斯基救了她,两人通过一根绳索相连。接下来在到达国际空间站的过程,撞击导致连接二人的绳索被刮断,而科沃斯基为了保全科学家斯通,自己放手飘进了太空。接下来就是斯通的自我救赎过程。斯通到达国际空间站后,发现那里同样遭到破坏并起火,而她乘坐的救生舱燃料也没了,似乎她只能等死了。人类自身的社会属性和动物属性都帮不了斯通,失去科沃斯基,她就失去了太空生存的向导,也失去了作为社会关系的存在。而失去机器的帮助,则将斯通置于绝境,即使有动物求生的本能,也无法在太空中施展。死去的科沃斯基在她的混沌意识中充当了引路人,斯通也打开了心结,要勇敢地活下去。她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新回到了地面,完成了自我救赎。

二、人生的价值是电影文化的精髓

(一)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

影片的叙事结构很简单,而人物更是只有两个,科沃斯基是维修任务的指挥官,而斯通是负责维修的科学家。他们除了对手戏以外,就是面对冰冷的机器,或者是太空舱中狭窄的空间。而影片中很多镜头的拍摄还是在绿幕前完成,没有真实的布景,这对于演员的演技绝对是个考验。两位实力派演员,交给了观众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幽默、博爱的人性展示

乔治・克鲁尼扮演的马特・科沃斯基,给冰冷寂静的太空带来了一丝暖意。影片的开篇以对话拉开帷幕,斯通在太空维修基站,与同在太空中执行任务的同事一起的对话,揭开男女主人公所处的位置,以及俯视地球的角度,这茫茫的宇宙实际上让观众有一些惶恐。随着宇航员科沃斯基那熟悉的口音传来,整个片子顿时轻松不少。在飞行过程中间的插科打诨,讲述了他为什么要当宇航员,为什么喜欢太空,这让一个非常严肃的太空逃生题材片更加人性化。有些人总是有一些特殊的能力,能起到化学反应。克鲁尼虽然剧中的戏份不多,但是却让整个故事的框架不那么冰冷,充满了人性化的色彩。科沃斯基这一角色为整部电影的关于人性的思考以及人生的价值的思考起到了的作用,在影片的冷色调当中加入了温暖的色彩。影片中期,在斯通的幻觉中,科沃斯基在国际空间站上教导桑德罗・布洛克如何操控返回舱以及打开伏特加的戏份,也起到了中和的作用。这个桥段缓解了中间的紧张氛围,使整个影片没有变成单人版的密室逃脱,也让整个故事可以达到进一步的升华。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也感到莞尔,从这个层面来说,科沃斯基起到了最好的润色,对于推进故事前进起了品牌油式的作用。这个好莱坞最有名的钻石王老五没有被提名最佳男配角,多少让人有些遗憾,虽然这对于早已名利双收的乔治・克鲁尼本人来说,多一个奥斯卡小金人实际上不能更多地让他感到兴奋。

(三)拯救与感恩的人生之旅

作为本片惟一的主角,桑德拉・布洛克奉献了极富层次感的表演,她饰演的瑞恩・斯通,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名第86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是对她出色演技的最大肯定。影片中,斯通这一角色,从最开始的冷漠,到慢慢地缓和,再到强烈的求生欲望,桑德拉・布洛克的表演极有层次,将女科学家细腻的情感完美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甚至可以说,她的精彩表演,弥补了影片故事深度的不足。影片开头,卫星碎片击中空间站后,斯通和科沃斯基飞入了茫茫宇宙,“他们不再是什么博士和机长,而是变成了一堆宇宙间的飞行物,渺小又微弱。”[2]布洛克生动地演绎出掉入无尽宇宙中的斯通的无助和恐慌。再来看斯通乘坐的神舟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斯通知道自己只有或生或死的某种结局,她竟然具有科沃斯基一样的幽默。面对自己有可能被烤死的局面,她哈哈大笑,“没什么可值得大惊小怪的”,这种极致的表现,令观者为之汗颜。从幕后花絮中得知,为了出演这部电影,布洛克每天都要在制造失重的“Light-Box”里呆上许久,和几万个LeD灯泡、背景布以及金属道具相伴,出演独角戏。在整部影片中,布洛克都在接受失重训练。而且,她还要找来naSa的宇航员取景、学习他们的工作和生活[3]。因为是在地球上模拟失重并拍摄无边无垠的宇宙空间,没有参照物,几乎所有的表演都要靠布洛克的揣测和想象――这种难度,可想而知。不过,布洛克完美地完成了任务,她把一个身处绝境,但是绝地求生的女性形象表演得淋漓尽致。

三、结语

综上,《地心引力》虽然故事上略显单薄,但影像的震撼力及片中简洁叙事中隐含的生命意象是不容置疑的。而两位实力派演员塑造的资深宇航员和科学家,也拿捏得恰到好处。阿方索・卡隆将电影作为媒体所能带给观众的视听感受提升到一种极致的境界,凭借此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也算是实至名归,而影片中所蕴涵的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也令观者们遐想不已……

[参考文献]

[1]林沛.《地心引力》――技术即故事,形式即内容[J].艺术科技,2013(12).

[2]王炎.《地心引力》:两个人的外太空[J].大众电影,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