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关于文学的资料十篇关于文学的资料十篇

关于文学的资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27:50

关于文学的资料篇1

古希腊文学是指古代希腊世界的文学。广义的古希腊文学涵盖了从氏族制希腊社会到希腊化时代的文学,持续时间近1000年。古希腊文学是整个西方文学的源头,也是欧洲文学的第一个高峰。古希腊文学反映了欧洲从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现实生活,特别体现了古代世界的人们对战争与和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古希腊时代显赫的英雄行为和社会历史的重大变迁都在文学作品中得以深刻的体现。这些文学作品不仅为整个西方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调,也为人们研究古希腊世界的历史与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古希腊文学概述古希腊文学是指古代希腊世界的文学。广义的古希腊文学涵盖了从氏族制希腊社会到希腊化时代的文学,持续时间近1000年。古希腊文学是整个西方文学的源头,也是欧洲文学的第一个高峰。古希腊文学反映了欧洲从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现实生活,特别体现了古代世界的人们对战争与和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古希腊时代显赫的英雄行为和社会历史的重大变迁都在文学作品中得以深刻的体现。这些文学作品不仅为整个西方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调,也为人们研究古希腊世界的历史与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古希腊文学表现了古希腊人对宇宙、自然与人生的理解与思考,其中蕴涵着他们较为原始的精神、心理、情感和文化的内容。外部世界的神秘莫测,大自然不可驾驭,人生的变幻无常,使他们形成了带有宗教宿命论色彩的“命运观”。体现在文学中,命运对人具有绝对的控制性和不可改变性,人必须服从命运的安排,但人又可以在命定的范围内发挥最大的才干与潜能,随心所欲的去做自己的事。古希腊文学中的神和人都具有自由奔放、独立不羁、狂欢取乐、享受人生的个体本位意识,而在困难面前又表现出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精神。威力无穷的命运给古希腊人带来了困惑与恐惧,也培养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个体精神。此外,他们在与命运抗争中激发出了蓬勃的生命活力。古希腊文学正是在描写人对现世价值的追寻、人与命运的矛盾和抗争中展示了人性的活泼与美丽,表现了人类童年时期的自由、乐观与浪漫。生命意识、人本意识和自由观念是古希腊文学的基本精神,以后也成了西方文学与文化的基本内核。古希腊文学产生的基础气候希腊文化比东方文化(中东)出现晚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冰河期蔓延,欧洲大陆气候严寒。冬季希腊比较冷,但是毕竟是地中海式气候,夏天漫长炎热,尤其是对于雅典人。天热,只需很少的设施就能维持生活,一块布身上一搭就是衣服,吃得也少,干活没劲,家里没有冰箱空调也呆不住,出去和人聊天玩,泡泡澡,听听歌谣--闲暇、户外、懒散、热情。英国学者基托说:“很少有哪个民族这样酷爱交际。谈话对于希腊人而言像呼吸一样不可或缺。除了雅典,又有哪个社会产生过像苏格拉底这样的人物--他没有写下一个字,没有传授一套教义,除了一两次上战场外,从未离开过一座城市,仅凭在街头与人谈话就改变了人类思想潮流。又有哪个社会,这样不考虑受教育阶层与未受教育阶层,有趣味者与粗俗大众之间的差别。雅典人,以及许多其他地区的希腊人的教育,是在集会场合上获得的--在市场、柱廊、竞技场,在政治集会,在剧场,在荷马作品的公开朗诵会,在宗教庆典上长时间的演说中。在雅典,所有的事务可以向所有的人敞开,因为它们可以向空气和阳光敞开。”--民主思想的产生。地理古希腊的地理范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屿、克里特岛和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沿海地带。到后来,随着领土扩张,也包括北非、西亚、意大利半岛南部及西西里岛等地中海地区。希腊半岛境内多山,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四,加上雨量稀少,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只能生产少量的大麦、小麦和豆类,需要输入谷物,粮食问题是上古希腊的重要社会问题。但山区多大理石和陶土,矿产丰富。山坡丘陵地带盛产橄榄和葡萄,为建筑、冶金、榨油、酿酒等手工业提供了原料。此外,希腊半岛三面环海,拥有全世界最曲折蜿蜒的海岸线,多良港,有利于航海业的发展和海外贸易。亚细亚半岛西部沿海地带与希腊半岛东部类似,多港口,为希腊半岛上的海外移民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地中海内岛屿星罗棋布,共400多个,相距不远。人口希腊半岛的原住民是非希腊语种的人,BC2000年左右,一批操希腊语的人从多瑙河下游逐渐南移,进入希腊各地。他们与原住民混居通婚,形成了希腊人。移民社会,具有开放的胸襟。天时地利人和,共同哺育了一个蔚蓝色的文明。古希腊文学发达的原因由于古希腊海湾、海岛众多,航海业发达,因此同其他地区,特别是同埃及和西亚各国有着广泛的商业、文化联系。早在古希腊文明诞生之前,在西亚的两河流域的峡谷里就连绵不断的产生了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和亚述文明。那里已经具备了较先进的书写、冶金、纺织等手工艺术,数学、天文学、建筑学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地处北非的埃及,在工业、农业、科学、文学艺术方面也出现了古代罕见的奇迹。这一切都对希腊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希腊人从古老的东方文化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以滋润自己,希腊文学也具有显著的东方色彩。古希腊文学表现了古希腊人对宇宙、自然与人生的理解与思考,其中蕴涵着他们较为原始的精神、心理、情感和文化的内容。外部世界的神秘莫测,大自然不可驾驭,人生的变幻无常,使他们形成了带有宗教宿命论色彩的“命运观”。体现在文学中,命运对人具有绝对的控制性和不可改变性,人必须服从命运的安排,但人又可以在命定的范围内发挥最大的才干与潜能,随心所欲的去做自己的事。英雄时代希腊神话希腊神话即口头或文字上一切有关古希腊人的神、英雄、自然和宇宙历史的神话。今日所知的希腊神话或传说大多来源于古希腊文学,包括如《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德》和《奥德赛》,赫西奥德的《工作与时日》和《神谱》,奥维德的《变形记》等经典作品,以及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的戏剧。神话谈到诸神与世界的起源、诸神争夺最高地位及最后由宙斯胜利的鬪争、诸神的爱情与争吵、神的冒险与力量对凡世的影响,包括与暴风或季节等自然现象和崇拜地点与仪式的关系。希腊神话和传说中最有名的故事有特洛伊战争、奥德修斯的游历、伊阿宋寻找金羊毛、海格力斯的功绩、忒修斯的冒险和俄狄浦斯的悲剧。古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是古希腊人集体创造的,也是西方世界最早的文学形式,大约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以前。它在希腊原始初民长期口口相传的基础上形成基本规模,后在荷马、赫西俄德等人的作品中得到充分反映。它产生和反映的地理位置是西起希腊半岛,东至小亚细亚半岛,南到克里特岛的广大爱琴海地区。希腊神话是一个广阔浩繁的系统,支脉派系庞杂,传说故事众多,并不完全一致。但它具有明显的家族色彩,包孕着一条血缘的纽带,存在一个基本脉络,大体可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希腊神话中的神祇像人一样,有青欲,有善恶,有计谋,互有血缘关系,都是人格化了的形象。如天父宙斯就经常下界追逐引诱凡间女子,而他的妻子赫拉则如同一个妒忌心极强的女人一样迫害她的情敌。但神祇和人的区别也很明显:长生不老,可随意变形,各具特殊本领和巨大威力,其好恶态度对下界人类的生杀祸福起着决定作用。其中地位最显赫的神是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上的十二个主神。英雄传说中的英雄都是神和人所生的后代,是半神半人的,具有过人的才能和猴岛的毅力。英雄传说以不同的家族为中心形成许多系统,主要包括赫拉克利特的传说,忒修斯的传说,伊阿宋的传说等等。希腊神话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逐渐形成的,神的性格和职责以及故事情节都有发展变化。可以说古希腊神话是整个西方文学的源头,后世几乎所有的作家都曾从古老的神话中汲取养分。《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关于荷马所生的年代和是否确有其人都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他可能生在公元前9、8世纪之间。荷马史诗在西方古典文学史中占有无可取代的地位,被认为是最伟大的古代史诗。《荷马史诗》不仅具有文学艺术上的重要价值,它在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也提供给后世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荷马史诗》是西方文学史上最早的正式的书面文学作品。史诗包括两部,分别是《伊利亚特》(一译《伊利昂纪》)和《奥德赛》(一译《奥德修纪》),相传作者是大致生活于公元前10世纪至8世纪之间的盲人诗人荷马,不过目前更流行的观点是《荷马史诗》是包括荷马在内的许多人集体创作并反复修改过的。《伊利亚特》共24卷,15693行,取材于希腊神话中“不和的金苹果”的传说。相传阿喀琉斯的父母举行婚礼的时候忘记邀请不和女神厄里斯,愤怒的复仇女神在宴席上扔下一个金苹果,上写“赠给最美的女子”,引发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阿西娜和爱神阿芙罗狄忒之间的争夺,并最终导致特洛伊战争的爆发。史诗以特洛伊战争中希腊联军统率阿迦门农夺走勇将阿喀琉斯宠爱的女俘,阿喀琉斯因愤怒而不再参战这一情节为楔子,描写阿喀琉斯的愤怒以及此后51天之内发生的事情。《奥德赛》的故事发生在紧接着特洛伊战争之后的10年中。特洛伊战争中为希腊联军献木马记的奥德修斯因冒犯海神波塞冬而在海上遇难,滞留异乡,他以无比的英雄气概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回家和妻儿团聚。《荷马史诗》的主题是歌颂希腊民族的光荣史迹,赞美勇敢、正义、无私、勤劳等善良品质,讴歌克服一切困难的乐观精神,肯定人与生活的价值。但史诗也具有浓厚的宿命论色彩,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常常是神与神之间斗争的缩影。但史诗对战争本身很少作正义与否的价值判断,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在语言上,《荷马史诗》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修辞技巧相当成熟,叙事结构也非常合理。荷马善用比喻来描写人物及刻画宏阔的社会、历史场面。尽管其中不乏冗长多余的华丽辞藻,但这是所有古代文学的特点。在这一时期的诗人除荷马外,赫西俄德也非常著名。他大致生活于公元前8世纪末至7世纪初。他的代表作包括教谕诗《工作与时日》和《神谱》。他的创作风格和荷马非常相似,语言上有模仿《荷马史诗》的痕迹。抒情诗古希腊抒情诗包括多种题材,主要分为双行体诗、讽刺诗、琴歌和牧歌。其中写双行体诗的古希腊诗人众多,最早的诗人据传是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的卡利诺斯,但是最擅长写此诗体的则是西摩尼德斯(前556-前466)。雅典民主制度的创建者梭伦也写过不少诗歌。然而古希腊抒情诗中,成就最高的却是琴歌,是一种伴随着音乐的歌曲类诗体。琴歌可分为两种,一是独唱体,一是合唱体。独唱体琴歌的代表人物是女诗人萨福(前612-?)。她在雅典的民主派和贵族派的政治斗争中被迫流亡国外,后来在故乡莱斯博斯岛创建音乐学校。她一共创作了9卷诗,但留存下来的只有两首是完整的,其余都是一些残篇。她的语言艳丽无比,情调伤感,感情真挚,题材上多描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如她的名作《致阿那克托里亚》,沉痛哀惋,感人肺腑。据说萨福是个同性恋者。她的许多诗作均于1703年在罗马和君士坦丁堡被公开焚毁。然而在古代希腊世界,萨福的地位极高,曾被柏拉图称为“第十个缪斯”。除萨福外,阿尔凯奥斯和阿那克里翁也非常擅长写独唱体琴歌。阿尔凯奥斯和萨福过从甚密,但声名略逊于萨福。他的创作大多数是政治和战争题材,体现了琴歌中刚猛的一面。后世评论家认为正是他和萨福两个人使古希腊抒情诗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而阿那克里翁则由于投靠王室,充当御用诗人而名声不佳。他的作品通俗流畅,对16世纪之后的欧洲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于合唱体琴歌,成就最高的诗人是品达(前518-前442)。他曾受教于雅典的一些著名的音乐家,其诗作的主题多半是歌颂神、歌颂奥林匹克运动的。他一生共创作诗歌17卷,现存4卷完整的竞技胜利者颂(共计45首诗)。品达的诗歌对后世影响非常大,弥尔顿、歌德等都曾有意模仿过他的风格。《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源自古希腊的一系列寓言,相传由伊索创作,再由后人收集成书。也有人认为并无伊索其人,只是古人假托其名将一些民间故事结集成书。《伊索寓言》脍炙人口,对欧洲的寓言文学影响很大,拉封丹著名的《寓言诗》即以《伊索寓言》为主要素材。相传伊索是公元前世纪上半叶的一个获释的奴隶,聪明绝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寓言故事,但现在传世的只有公元前4世纪的一些古代作家整理编纂的120余则。不过根据考证其中有很多故事可能来源于亚洲或非洲,并非伊索所作。伊索寓言主要是通过一些动物的言行来寄寓道德教谕,著名的故事包括“狮子和老鼠”、“狐狸和仙鹤”、“披着羊皮的狼”和“狐狸和葡萄”等。伊索寓言通常短小精悍,思想性颇强,体现了古代希腊人的智慧,对后世全世界的文学都产生了影响。民主时代古希腊悲剧古希腊悲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狄俄倪索斯的庆典活动。在古希腊世界漫长的演进过程中,这种原始的祭祀活动逐渐发展成一种有合唱歌队伴奏,有演员表演并依靠幕布、背景、面具等塑造环境的艺术样式,这就是西方戏剧的雏形。古希腊戏剧大都取材于神话、英雄传说和史诗,所以题材通常都很严肃。亚里士多德曾在《诗学》中曾专门探讨悲剧的含义。他认为悲剧的目的是要引起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怜悯和对变幻无常之命运的恐惧,由此使感情得到净化。悲剧中描写的冲突往往是难以调和的,具有宿命论色彩。悲剧中的主人公往往具有坚强不屈的性格和英雄气概,却总是在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遭遇失败。最早的悲剧作家包括“戏剧之父”忒斯庇斯、最先在戏剧中引入面具的科里洛斯等。但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悲剧作家则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三人。埃斯库罗斯(前525-前456)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悲剧作家。他对古希腊悲剧最大的贡献是在表演中引入了第二个演员,改变了过去古希腊戏剧中只有一个演员和歌队共同演出的传统模式,为戏剧情节的发展和戏剧道白的丰富多彩提供了可能和便利条件。埃斯库罗斯已知剧名的作品共80部,其中只有7部传世,包括《俄瑞斯忒亚》三联剧(《阿迦门农》、《奠酒人》和《复仇女神》)、《乞援人》、《波斯人》、《七将攻忒拜》和《普罗米修斯》。埃斯库罗斯是整个古希腊戏剧的第一位大师,对整个西方戏剧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索福克勒斯(前496-前406)是雅典民主全盛时期的悲剧作家。他在27岁首次参加悲剧竞赛,即战胜了埃斯库罗斯。阿里斯托芬称赞他“生前完满,身后无憾”。索福克勒斯一生共写过100余部戏剧,却只有7部传世,成就最高的是《安提戈涅》和《俄底浦斯王》。其中《俄底浦斯王》被认为是古希腊悲剧的典范。索福克勒斯的悲剧往往被称为“命运悲剧”,即通常表现个人意志行为与命运之间的冲突。欧里庇得斯(前485-前406)是雅典奴隶制民主国家危机时代的悲剧作家。他一生从未参与过任何政治活动,而是醉心于哲学思考。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许多问题,包括神性与人性、战争与和平、民主、妇女问题等等。他一生共创作了80余部悲剧,有18部传世。其中最优秀的包括《美狄亚》、《特洛伊妇女》等。欧里庇德斯所处的时代是雅典由表面繁荣逐渐走向动荡的时代。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后,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信仰危机和道德沦丧现象出现。在欧里庇德斯的戏剧中,可以清晰的感到剧作家对希腊政治现实的怀疑态度。《美狄亚》被认为是古希腊最动人的悲剧之一,也是西方文学中第一次把妇女作为主要角色来塑造。由于欧里庇得斯的戏剧风格和传统的悲剧风格不同,因此他生前并不出名,死后名声却很大,他的戏剧对希腊化时期的新戏剧、罗马文学和后世欧洲文学都有很大影响。古希腊喜剧古希腊喜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的狂欢歌舞和民间滑稽戏。公元前487年,雅典正式确定在春季酒神节庆中增加喜剧竞赛项目。在祭祀中,合唱队会表演歌舞祭祀酒神狄俄倪索斯,这种歌舞被称为“酒神颂”。“酒神颂”发展到后来,逐渐扩大到神话和英雄传说的范围——悲剧的形式逐步发展和完善,成为一种固定的叙事体。古希腊喜剧大半是政治讽刺剧和社会讽刺剧,产生于言论比较自由的民主政治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的喜剧具有较强的批判性,尤其擅长讽刺当权人物。这时的喜剧被称为“旧喜剧”。公元前5世纪雅典曾产生过三大喜剧诗人,分别是克拉提诺斯、欧波利斯和阿里斯托芬,只有阿里斯托芬有作品传世。阿里斯托芬(前446-前358)生活于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雅典的城邦文明正在衰落之中,雅典社会出现了贫富分化、政治派系等现象,这些都称为剧作家创作的素材。阿里斯托芬一生共写过44个喜剧剧本,但完整流传下来的只有11部,比较著名的包括《巴比伦人》、《云》、《鸟》、《骑士》、《阿卡奈人》等。其中《鸟》是最优秀的作品,也是古希腊现存的结构最完整的寓言喜剧,是乌托邦喜剧的滥觞。阿里斯托芬是整个欧洲的喜剧之父,正是他奠定了西方文学中喜剧以滑稽形式表现严肃主题的传统。文化特点古希腊文学表现了古希腊人对宇宙、自然与人生的理解与思考,其中蕴涵着他们较为原始的精神、心理、情感和文化的内容。外部世界的神秘莫测,大自然不可驾驭,人生的变幻无常,使他们形成了带有宗教宿命论色彩的“命运观”。体现在文学中,命运对人具有绝对的控制性和不可改变性,人必须服从命运的安排,但人又可以在命定的范围内发挥最大的才干与潜能,随心所欲的去做自己的事。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的神和人都具有自由奔放、独立不羁、狂欢取乐、享受人生的个体本位意识,而在困难面前又表现出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精神。威力无穷的命运给古希腊人带来了困惑与恐惧,也培养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个体精神。此外,他们在与命运抗争中激发出了蓬勃的生命活力。古希腊文学正是在描写人对现世价值的追寻、人与命运的矛盾和抗争中展示了人性的活泼与美丽,表现了人类童年时期的自由、乐观与浪漫。生命意识、人本意识和自由观念是古希腊文学的基本精神,以后也成了西方文学与文化的基本内核。古希腊文化作为古典文化代表,在西方乃至世界都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爱琴海文明虽较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伯来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迟,但其影响却更为巨大。换言之,上述文明以淘汰于历史长河之中,而古希腊文化精神却未被湮没。其灿烂程度影响力,长久的生命力似只有中华文明方可比拟。一:理想主义。古希腊的一个重要的美学思想就是和谐是美。古希腊人很早就提出黄金比例的观点,并运用于绘画雕刻。毕达哥拉斯学派哲学观一最根本的思想,就是宇宙和世界按照“数”的关系和原则构成的,因此是最和谐的`最具有数的规律性。文学作品中,男性大多具有猴岛的力量`英俊的相貌`发达的肌肉。女性则有惊世的容貌,诱人的胴体。神其实与人一样拥有情感`缺点,只是他们拥有人不具有的神力,换言之,神只是理想化了的人。二:人文主义。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决不偶然。古希腊文化起了重要作用。希腊人重视个人价值,追求自由,享乐。希腊神话中经常出现半神般的英雄,像赫拉克勒斯`忒修斯`珀修斯等,不需要再举例。神同人一样,追求女色,争强好胜。三:理性主义。希腊人是奔放的,拥有所谓的“酒神情绪”。但比起其他民族,理性色彩还是比较突出的。古希伯人信奉上帝`埃及人崇敬太阳神,印度人膜拜的就更多了。希腊人对神的态度与其说是崇拜不如说追求向往。人甚至敢开神的玩笑。这种理性主义使得苏格拉底可以为真理喝下毒酒。希腊人将这运用到哲学,思考世界的本原,探讨悖论的逻辑;运用到科学,研究杠杆`滑轮`浮力,发现数的奥秘。古希腊文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赫西奥德(Hesiod)公元前八世纪末期到公元前七世纪初期,比奥西亚的一个自耕农。教诲诗《工作与时日》。叙事长诗《神谱》。抒情诗歌奴隶制-私有制,个人意识代替集体思想,抒发个人感情的抒情诗歌代替史诗开始繁荣。抒情诗歌起源于民间歌谣,根据伴奏不同,有琴歌、笛歌等。如:阿那克里翁。萨福。寓言相传伊索生于公元前六世纪,曾是萨摩斯岛的雅德蒙的家奴,由于他的才智受到主人的赏识而获得自由。后来作为吕狄亚国王克洛索斯的特使被派往德尔斐,因得罪权贵和当地居民,被控告“亵渎神明”,投崖处死。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约有四百篇,虽然都冠以伊索的名字,但其实是后人根据大量的希腊寓言和其他地区的寓言汇编而成。来自社会下层的创作,主要反映了下层社会人们的思想和感情,是古代人民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的总结,也含有许多消极的东西。影响极大,对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都产生了影响。主要故事:《农夫与蛇》、《龟兔赛跑》、《狐狸与葡萄》。文艺理论1)苏格拉底:哲学对话的形式,神创造自然界。对哲学作“心灵的转向”,研究自我,“认识你自己”。“辩证法”。--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的唯心主义哲学家。2)柏拉图(plato):出身于雅典的名门贵族,二十岁时师从苏格拉底并成为苏格拉底的忠实信徒。苏格拉底的行为和学说主要就是通过柏拉图的著作纪录流传下来的。苏格拉底死后,柏拉图曾流亡国外,公元前385年左右,柏拉图在雅典城外的阿加德米创办学园,在学园中免费收徒,通过数字、天文、音乐、哲学的训练,为当时的希腊城邦培养治国人才。其弟子们形成学园派。政治上:反对民主制,提倡贵族政治(精英),提出乌托邦。主要体现在《理想国》中,展现了他理想的政治制度,这是西方最为广泛阅读的一部哲学著作。极其丰富、极其复杂。独裁和天真的混合物。优生学、公社化农业,为了完美的乌托邦,不惜消灭一个阶级,公有制度和法西斯观念,迷人也伤人。忽略了人的劣根性:占有欲、嫉妒心、不安分等。法律上:比较切实,法律高于统治者的思想。影响极大。《法律篇》。哲学上:创立理念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始祖。只有狗的概念才是真实的,不管是呆在窝里的还是在前院的狗都不过是表面上的狗,也就是说,它们是那永恒不变的完美原型的复制品。如此说来,一幅画中的狗就是复制品的复制品。理性主义。对绝对进步的坚持和对建立普遍原则的坚持。文艺学上:《文艺对话集》,美是理念。3)亚里士多德(aristotle,BC384--BC322):诞生于希腊北部的马斯多尼亚,所以并非真正的希腊人,而是“外来人”。18岁入柏拉图的阿加德米学园,后来当学园教师,颇有自己的反叛思想,对导师柏拉图的理想主义进行了非难。公元前342年,应马其顿王菲力浦二世邀请,任王子亚历山大的教师。公元前335年在雅典城外的吕克昂建立自己的学园。吕克昂学园注重实际并大胆尝试和探索,在哲学和许多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由于亚里士多德的教学活动多在散步时进行,故被称为“逍遥学派”。亚里士多德是个擅长分类的天才,首次将哲学和其他学科区别开来,并开创了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生物学等学科,此外还涉猎逻辑学、心理学、物理学、历史学、美学、植物学、医学、气象学、数学。他不只是个教授,他本人就是西方的大学。著作有《工具篇》、《逻辑学》、《物理学》、《形而上学》、《政治学》、《伦理学》、《诗学》、《修辞学》等。恩格斯称他为“最博学的人”。影响古希腊文学表现了古希腊人对宇宙、自然与人生的理解与思考,其中蕴涵着他们较为原始的精神、心理、情感和文化的内容。外部世界的神秘莫测,大自然不可驾驭,人生的变幻无常,使他们形成了带有宗教宿命论色彩的“命运观”。体现在文学中,命运对人具有绝对的控制性和不可改变性,人必须服从命运的安排,但人又可以在命定的范围内发挥最大的才干与潜能,随心所欲的去做自己的事。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的神和人都具有自由奔放、独立不羁、狂欢取乐、享受人生的个体本位意识,而在困难面前又表现出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精神。威力无穷的命运给古希腊人带来了困惑与恐惧,也培养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个体精神。此外,他们在与命运抗争中激发出了蓬勃的生命活力。古希腊文学正是在描写人对现世价值的追寻、人与命运的矛盾和抗争中展示了人性的活泼与美丽,表现了人类童年时期的自由、乐观与浪漫。生命意识、人本意识和自由观念是古希腊文学的基本精神,以后也成了西方文学与文化的基本内核。

关于文学的资料篇2

[关键词]资料处理展示评价加工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5)18-036

大部分教师往往会认为课堂上时间比较紧张,重点在教学课文上,过多地展示学生搜集的资料会浪费不少时间。而对于学生搜集的资料如何处理,很多教师都没有明确的指导。学生对于搜集资料表现出极高的兴致,对于搜集的资料怎么处理却很茫然,多数学生用完后就随意放在家里,似乎也找不到更好的处理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资料处理比资料本身和资料的搜集更重要,它对学生资料的搜集和处理的方法、兴趣、习惯的养成很关键。

关于小学阶段资料搜集和处理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提出:“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第三学段提出:“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那么如何让学生搜集的资料用完后“有家可归”呢?

一、让资料搜集的过程有所展示

学生搜集的资料不仅是书面的文字资料,还有实物、图片、音频、标本等,这些资料本身的意义可能并不大,但是当学生搜集之后就很有价值了。因为这里面蕴含着学生的劳动。对这些资料的处理其实就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评价。处理好了,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动手能力。处理不好,搜集资料就变成了一种形式,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下次如果再搜集资料,学生就会敷衍了事,养成不正确的学习习惯。那么,我觉得教师在让学生展示资料的同时,也要询问这样几个问题:“这些资料你是怎样搜集来的?搜集资料时,你有没有得到家长的帮助?他们如何帮助你的?”让学生和家长协商如何更好地处理搜集的资料。长期下去,学生对于搜集资料的目的和意义会有清晰的认识,会更加珍惜自己和家人的劳动成果,而不是让它“无家可归”,随手丢弃。

二、采取多种方式展示和评价

很多教师认为展示学生搜集资料的最好方式是课堂展示,但是这种方法过于单一。展示资料的学生心里很高兴,而没有展示资料的学生心里很失落,因为他们的劳动成果没有得到重视,没有得到尊重。为了让学生搜集的资料发挥更大的价值,教师、家长、学生可以共同商量处理的方法,采取多种方式展示。当然,由于学生年龄不大,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如让学生将搜集资料中的故事、典故利用班会讲给其他学生听;也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搜集的资料整理后放在材料袋里,过一段时间(比如学完一个单元)进行全班展示,这也是对课文拓展收获的一个很好的展示总结;教师指导学生对搜集的资料进一步加工,编好目录,在印象深刻的材料上写上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将搜集的资料分类,作为写作文的很好的素材;也可以做成读书笔记。如我教学《黄山奇松》一课时,让学生搜集了两方面的资料:黄山奇松的图片(除了书上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黄山怪石、云海、温泉的相关资料。除了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我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让学生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再加工。有的学生将黄山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的相关资料做成了手抄报,图文并茂,让人一看就被黄山奇特的景色所吸引。有的学生为自己找的奇松的图片起了名字(如黑虎松、团结松、雨伞松),还仿照文中的介绍方式,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己找的奇松。

教师对学生搜集资料和处理资料要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对于好的搜集和处理方法要及时表扬,并且向全班学生介绍推广。对于学生的评价以肯定为主,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让学生在体验学习的快乐时还能得到方法的指导。表扬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口头表扬;可以盖上小图章奖励;还可以将资料放在班级展览区,让学生写下观后感。

三、对资料进行多次加工利用

关于文学的资料篇3

论文摘要:高校院系资料室是高校文献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教学、科研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对当前高校院系资料室建设存在管理体制不顺、运作机制不灵、工作手段落后、服务水平低下、专业特色不强等问题。必须通过实施改革管理体制,理顺与校图书馆关系;创新运作模式,转换作业机制;突出专业特色,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资料员专业素质等对策予以解决和改正。

高校院系资料室作为教师、学生查阅文献信息资料、获取情报信息、进行自修和切磋学术的重要园地,是高校图书情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图书馆工作的延伸和补充,由于其资料专业性强、藏书系统性好、藏书质量高、利用方便、服务对口等优点而深受师生欢迎,成为高校中重要的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在推动高校教学、科研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渐普及和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蓬勃兴起,传统的图书情报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因此,高校院系资料室如何面对当前的网络时代复杂情况,加快改革和创新,建立适应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充分发掘和利用其优势和潜能,使传统的信息服务内容和方式重新焕发生机,已成为当前院系资料室建设的重要而紧迫任务。

1 当前院系资料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管理体制不顺畅

目前,大多数院系资料室与学校图书馆的关系没有理顺。校图书馆是学校建制单位,由学校管理;院系资料室属院系建制,由院系行政管理,只走业务上由校图书馆指导。而实际上,资料室人员除了人事、劳动纪律属院系管,职称聘定上与校图书馆有关系外,其他的比如业务上的指导、进修、交流、水平提高等,都无人管理。资料室基本上独立校图书馆之外,校图书馆对资料室无约束力,它们各自为政,相互之间处于封闭、孤立状态,各行其是,在购书、采编、日常管理等方面很少或根本不联系,更谈不上协调。这样不仅容易导致文献品种少、重复率高、利用率低,造成图书经费、人力、物力和时间等资源的浪费,而且容易导致文献共享障碍,降低文献资源利用率,影响图书情报功能的正常发挥。

1.2 运作机制不灵活

由于院系资料室与校图书馆不具有统属关系,同时院系资料室之间也存在着管理归属和行政领导的差异,因此,各个院系资料室的运作基本上是一种“内运作”模试,即封闭式模试。资料室只是为本院系师生提供信息资料服务,不对外院系师生开放,与其他资料室和校图书馆缺乏交流和联系。这种封闭性的“内运作”模式严重影响了信息的开放性和文献资源的共享。另外,大多数院系资料室缺乏”读者导向”的观念,没用建立清晰的资料室服务作业流程,价值链管理体系处于空白状态;资料室的服务仍沿用传统的手工式、板块式、分散式的作业机制。

1.3 工作手段落实不到位

由于受投入经费的限制,目前高校院系资料室能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为主的现代化设备管理文献资料的不多,大部分资料室的工作仍然是传统的服务方式,图书资料的采购、分类、编目、借阅依然以手工操作为主。更有甚的是有些资料室,对现有室藏文献,没有编制室藏目录,不少师生在查找图书时,不能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还有,由于院系资料室上图书馆的关系尚未理顺,在网络化建设方面远远落后于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尽管很多高校的校园网已经开通,院系资料室却未设终端机,一些资料室甚至只是利用一台微机将其可收集书报期刊等文献录入了事,远远未达到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及信息利用共享化的要求,从而不仅使其文献收藏能力受到极大限制,而且使其变成一个孤立的小型藏书机构,不能实现资源共享,不能充分发挥其专业特色的势,大大降低其应有的价值。

1.4 服务水平低下

由于历史原因,院系资料室工作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特别是近些年来,一些高校压缩岗位编制,往往把一些既不熟悉资料业务,又缺乏学科专业知识和不具备现代化管理工具使用能力的人员安排到资料室工作。因此,资料室管理人员队伍很难适应新形势要求,导致服务水平低下,很难开展研究型情报服务、定题跟踪服务等深入文献资源内部特征的高层次服务,并且在文献资料服务中欠缺标准化和规范化。甚至有些资料室工作人员连简单的电脑知识也不懂,更谈不上操作计算机来为读者服务,只能从事简单的图书登记、盖章、上架、出借等服务工作。

1.5 专业特色不强

院资料室的文献资源建设本应以满足本院系学科需求为中心突出专业特色,但许多高校资料室除了收集与本专业相关的文献以外大量订购一般性文献资料,这样不仅造成本资料室文献与图书馆文献资料重复,也易造成与其他资料室的文献雷同,从而,浪费学校有限的图书经费。另外,在院系资料室应该收集的文献内容上也存在着偏差,大多数院系资料室往往只是注重获得那些外来的相关文献,忽略了那些图书馆不容获得的却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内部文献资料收集,如教学、科研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各种原始资料:教学大纲、教材、教案、考题、评分标准、科研档案、毕业科研论文、学术会议资料等。其实,诸如此类的文献资料对于本院系教学、科研都是十分重要的文献资料,应当高度重视才是。

2 解决院系资料室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改革体制,理顺关系

由于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图书情报工作已经并继续发生巨变,高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必须改变各自为政的散乱状况,应该加强统筹规划,建立起统一协调发展机制和结构合理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实现全校文献资源一体化,特别要注重加强校图书馆的中心地位,努力突出校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整体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中所发挥的组织协调作用,学校各院系资料室真正并入到全校的图书情报保障体系中,变成为学校图书馆的”分馆”,资料室人员的业务与职称、编制由校图书馆统一管理。这种新的管理体制有利于对全校文献资源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布局,实现图书情报资料一体化;可减少书刊建设的重复与遗漏,节约经费,增加文献的种类,有利于学校总体文献资源建设。

2.2 创新运作模式,转换作业机制

为了使图书情报工作适应网络化、信息化技术发展要求,院系资料室必须改革原有的封闭运作模式,构建开放式、互动式、网络式的扁平结构,使其在开放状态下运行,打破院系资料室与图书馆、院系资料室之间的“内封闭”状态,使校图书馆和各院系资料室形成一个网络和共享资源的新联合体,构成一个以校图书馆为中心、各院系资料室相互协助、相互开放的多功能、多层次服务的文献情报网络系统,从而大大提高全校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另外,要革新院系资料室传统的作业方法,通过网络建设和服务流程的重组,加快作业速度,提高作业效果。院系资料室可以根据教学科研需要,从网络中搜集与本院系专业相关的文献资料、情报信息分门别类地进行筛选、整理、加工,使之系统化、有序化,便于师生查找和使用,或是将有关信息以电子邮件方式向教师提供信息和导航服务,这样大大提高了效率,方便了读者。

2.3 突出专业特色,提高服务水平

首先,院系资料室发挥专业特色优势,开展特色化信息服务。院系资料室的藏书建设应以本学科、本专业的需要为中心,根据专业的性质、服务对象及学科发展趋势来决定收藏的重点和范围。院系资料室在采购书刊资料时要紧紧围绕本院系重点专业和新开设专业的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内容有所倾斜来制订采购计划;在搜集资料和开展定题服务等工作中也要对重点专业和新开设专业有所侧重;同时,在采集收藏内部文献资料时,特别要重视采集收藏其他学校类似本院系的重点专业和新开设专业的内部文献资料,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知名教授的科研报告,学术会议资料、历届毕业生的论文集等。其次,要加强网络设施建设,改善文献信息服务条件。院系资料室要尽快普及计算机操作技术,配备与之相适应的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扫描仪等设备,使资料室文献信息的搜集、加工、整理、存贮、传递、咨询和检索都能实践现代化。同时还要有目的地筹备并建立电子阅览室,以满足师生的网上文献信息查询及光盘数据库检索的需要。再次,院系资料室要结合专业特点,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制作目录清晰、结构合理、内容独特新颖、具有本专业特色的网页,开设网址,将资料室的信息资源与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在校园网上并网运行,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关于文学的资料篇4

摘要:本文从图书资料收集、整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增强图书资料人员的素质等方面作了阐述。

关键词:高校图书资料管理

信息资源是一种智力资源,它与地球上其他大多数物质资源相反,在加速增长之中。发展经济离不开科学技术,离不开对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高等院校是重要的智力活动场所,它除了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人才的使命之外,还承担着大量的科学研究任务。尤其我国加入wto后,高校的培养目标和研究工作,随着高校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化,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水平也成为了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学校教学和科研的质量,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肩负的责任变得更加重要。那么,如何积极应对信息技术革命的新形势?如何在当前形势下做好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作为一名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者,笔者对这些问题谈谈看法。

一、建设合格稳定的专业队伍

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核心是人员的管理,包括工作人员管理和读者管理,而重点在于工作人员的管理。要搞好图书资料管理工作,首先,要发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否则,会贻误管理工作,要知人善任、量才使用、人尽其才。当务之急是建立一支合格而稳定的专业队伍。人员素质差、业务水平低、专业队伍不稳定已成为图书资料工作有效发挥其各项职能、满足高校文献情报需求的一大障碍。解决高校图书资料专业队伍问题,惟一的出路是进行人才培养。

二、图书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现代高校图书馆,最重要的服务就是信息服务,这是实现图书馆现代化全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由于目前图书文献资料来源范围广,学科相互交叉,使得资料的收集难度增加,因此,图书资料员必须熟知本专业相关的知识,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图书资料收集。重点收集核心期刊,并有选择性的收集与专业相关、权威性高、信息含量大的文献资料,突出专业性,以保证专业教师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也可长期跟踪每种期刊的借阅、利用情况,广泛收集读者意见,对借阅利用率高、读者普遍反映好的期刊做到心中有数。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应把握好时代的脉搏,紧跟时代潮流,每年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的调整,适当增加一些综合专业的新刊物。具体做法如下:

1.图书资料的收集。

⑴广泛开辟图书资料购置经费来源渠道。可以从某个专项课题经费中抽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增加该项课题的急需资料,这对于一些重点科研课题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还可以通过与其他院校、科研院所或企事业单位的横向合作研究项目来获取一些图书资料购置费用。

⑵多方位收集图书资料。加强与兄弟单位的资料交流与交换;加强本校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人员的资料管理,使个人所获得的资料大家共享;还要注意收集、保管好本校各系正式出版或内部发行的论文、论文集、专著、译著、内部编印的教学讲义、参考文献、教材、科研成果等等,使之成为学校图书资料室资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资料室专业资料特色的形成是极其重要的。

⑶注重专业技术文献的收集质量。①注重教学用书、教师参考书的收藏。这是学校图书资料室的基础藏书;②注重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收藏的连续性和系统性;③对综述性文献的收藏应放宽。综述性文献一般由本专业的专家在原始文献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分析、综合、筛选、评价后浓缩而成,代表了本学科的发展和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趋势和水平,综述性文献内容丰富,情报价值高;④注重收集与专业相关的内部资料和公开刊物。

2.图书资料的整理。

⑴图书资料的整理是信息传递的基础。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应利用科学的分类方法,将分散、无序的资料有序化,使之达到检索与利用的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图书资料更好的发挥信息储存和利用的作用。

⑵建立文献检索系统。文献经过整理,使其有序排列以供使用外,还要建立文献检索系统以供检索文献之用。为了从多角度迅速检索到所需文献,根据实际需要,在建立检索系统时要合理设置检索入口和导引入口。

三、开展文献资源利用的普及工作

高校图书资料工作的效果,与读者对图书资料的认识和利用能力紧密相关,要加强宣传辅导工作,编制各学科的导读书目、基本书目,有针对性地提供推荐书目和参考资料索引,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和书评活动,开展文献资源利用的普及工作。

四、增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

关于文学的资料篇5

语言文学专业学术论文的资料研读方法

搜集资料,并不是把资料找来了就完事,也不是要等资料搜集全了,再去阅读研究。搜集资料的过程,也就是阅读资料的过程,一边查,一边读,一边想,才能把资料搜集工作做好。对于一般性的资料,可以采取浏览的方式作大致的了解,对于重要的资料,则要精读细审,字字落在实处,万不可心浮气躁,马虎武断。语言文学专业学术论文的资料阅读,本质上是一种专业阅读,表现出明显的专业性。如写语言学方面的论文,注意的是语言材料,注意的中心可能是文字、词汇、语法结构、修辞现象,而写文学方面的论文则更多的是注意作品的人物、情节、结构、手法、风格等。因此,研读资料,应根据不同课题采用与之相关的方法。写语言文学专业学术论文,比较特殊的阅读方法有校勘性阅读、考证性阅读。校勘性阅读以校勘为目的,即根据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和有关资料,比较其文字的异同,探求原文的真相,订正流行的讹误,求得对读物文句的正确理解。考证性阅读以考证为目的,即研究文献或历史问题时,通过对事实的考核和例证的归纳,对某一问题作出结论。

语言文学专业学术论文的资料研读,是一种专题性阅读,它以一定的课题为中心,目的非常明确,目标常常限制在一个不太大的范围内,在阅读中,总是淘汰那些不需要的部分,只挑选那些有关的内容来读。专题性阅读具有客观性,它必须依据课题的需要,尽可能全面、详尽、准确、客观地获得所需要的材料而不允许主观、任意地取舍。专题性阅读具有综合性,它有时并不要求通读整本著作,但必须把不同著作中的相关部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察。专题性阅读具有研究性,它必须通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分析、研究,揭示事物的关系及其内在联系,提出自己的见解、认识。搜集资料的过程,也就是积极思考的过程,不能将资料搜集与分析研究割裂开来,如果割裂开来,一大堆资料摆在我们的面前,就很难理出一个头绪。研读中,要善于发现,善于对比分析,善于放在一个比较宏观的背景下思考,善于分析比较各家不同的说法,从中提炼自己的观点。

关于文学的资料篇6

关键词:学院资料室;服务;功能;特色

作者简介:寿锦雄(1966-),男,浙江诸暨人,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资料室,助理研究员。(浙江金华321004)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225-02

高校二级学院资料室是根据学院学科与专业建设特点设置的专业资料室,是高校图书信息情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校图书馆共同担负着收集情报、整理资料、传递信息的重任。高校二级学院资料室直接面向本院科研与教学一线师生,与学校图书馆相比,学院资料室的服务功能具有其特色与优势,更具有时效性与针对性,信息资料专业性更强,收集整理目标更准确、服务更加深入具体。本文分析了学院资料室在学科建设、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中的服务功能,为学院资料室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准,发挥服务特色与优势,更好地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奠定了基础。

一、高校二级学院资料室的服务功能

1.学院资料室与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高校的核心工作,学院发展离不开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高校二级学院资料室为本学院学科建设提供了信息资源支撑,既是工作重点,也是资料室建设的原则和方向。学院资料室的业务范畴主要是与本学院学科相关的文献资料工作,学院资料室要根据学院的发展目标和学科建设目标,制定学院学科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案,运用专业技能和专业背景,为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以及科学定位的调研等方面收集相关信息情报,提供信息资源服务。学科建设信息收集整理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该学科在国内外的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目前该学科在国内主要院校中的主要优势和特色,以及本院该学科的现有条件和优势等信息,通过相关信息整理加工,为学院凝炼学科方向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学院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学院资料室一方面要收集与整理相关信息情报,为提供高质量、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另一方面要不断地丰富学科专著、专业期刊的文献资源,逐步形成具有本院学科特色的信息资料体系,为学科建设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支持。同时,还要考虑确保学科建设需要的文献资源系统的延续性、科学性、合理性,为学科建设与发展优先提供文献信息资源投入经费保障。

2.学院资料室与专业教学

高校二级学院资料室是为满足专业教学需要而设置的专业资料室,由于面对本学院师生服务,其文献信息资料比学校图书馆更具有专业性。学院资料室要着重对本学院相关专业的机读文献、档案文献、专业情报文献、优秀论文被引等数据进行采集,收集与本专业教学和发展方向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对零散资料进行整理与汇编、资料卡片进行制作,以便及时服务于师生的专业教学。学院资料室的工作人员应从本院系的专业教学实际需要出发,结合专业教学进度安排、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教学实施等具体情况,适时订购教辅参考资料,如专业教材与教参、专业优秀教学案例、社会调查报告、科技活动成果、学生的优秀论文,毕业设计以及专业教改研究与实践等方面的信息资料,为专业教学以及教改实践提供参考文献。学院资料室应通过经常性的征求广大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充分调动广大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做好专业相关的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使学院资料室逐步建立利用价值高且具有专业特色的信息资源体系,以满足师生专业教学所需。

3.学院资料室与科学研究

科研是高校的三大服务功能之一。学院资料室的工作人员要根据科研人员的需要,为不同层次的科研项目提供高质量、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并为科研技术人员创造良好的科学研究和信息环境。一是经常性的征集资料信息需求,根据科研课题、科研方向等具体情况,及时收集科研人员迫切需要与其所承担课题有关的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动态、理论、数据和结果等信息,如期刊、论文、会议报告和书籍等资料以及先进的国家研究动态、可借鉴经验或参考数据最新的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研究人员查询和运用;二是围绕科研课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网络上与本研究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鉴别、提取、筛选、整序,编制出高质量的二、三次文献,或编辑成具有与研究方向相同的专题数据库,方便研究人员借鉴和利用。学院资料室的工作人员甚至可以直接参加相关课题研究工作,以便更熟练掌握信息资料加工与运用的技术和技能,为科研人员更加有效的提供最新、最完整的文献与信息资料。

二、高校二级学院资料室的服务特色

1.“专”

“专”是指文献资料的专业性特色。高校二级学院资料室是根据学院专业教学与科研实际需要而设置的,主要服务范围是本学院具有相近专业源脉与水平的师生群体,其服务具有特定性。因此,学院资料室的服务对象专业方向集中、层次相近、重点突出。根据学院相关专业建设和发展需要,学院资料室收集、整理、编辑专业信息资料和文献书籍,通过对相关期刊、论文和书籍等文献资源进行分析、对比、归纳,形成本院相关专业的资源信息库,使之成为本院师生能够利用的学科文献和最新信息资源,满足学院专业教学与科研所需。

2.“快”

“快”是指信息服务的时效性特色。高校二级学院资料室处于直接服务本院系师生,最熟悉学院所属专业教学科研的情况,以及各个阶段、各个时期的信息服务需求,最了解本院师生和科研人员需要的信息。因此,学院资料室最具时效性特色。教学和研究人员需要学院资料室及时提供与他们研究相关的信息资源,包括教学与科研的前沿动态、成果、观点、情况、学科理论文献资料,还有教学改革和科研过程中形成的理念和方法;学院资料室围绕教学和科研中心工作,及时地跟踪本院科研与教学需求,快速地进行新信息、新专题的收集、整理和编制工作,诸如编写专题目录、索引、收集专题论文等等,利用丰富的专业特色资源和信息技术功能,以最快的速度收集提供所需文献信息资料,为本院系师生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提供“方便”、“快捷”的特色服务,促进学院与学科发展。

3.“深”

“深”是指服务性质的学术性特色。首先,高校二级学院资料室是为高等教育提供信息服务的,服务对象是具有较高知识层次的师生群体,其服务对象普遍具有较深学术层次;其次,学院资料室处在高校教学和科研的信息前沿,其服务环境具有较浓厚的学术性氛围;最后,教学与科研需要及时掌握本学科的学科最新动态、学术成果的最新进展,需要“高、精、深”的文献资源,其服务内容具有前沿性、高端性。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与科研工作,学院资料室工作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精通专业知识理论、深入了解学科动向,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文献信息进行筛选、整理、优化,并能编辑、加工与开发资料室文献运用价值,提高文献信息资料的利用率,开展学术性特色服务。同时,学院资料室作为学院学术交流场所,通过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广泛收集反映学科领域研究和发展的信息资源,创造一个大家可以互相交流、互相补充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目的,拓宽学术视野。

4.“准”

“准”是指服务内容的针对性特色。高校二级学院资料室服务的针对性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献资源、藏书的针对性。学院资料室的文献资源、藏书和本学院学科与专业密切相关,有较强的学科与专业性。学院资料室不仅从事收集、整理有针对性的文献与信息工作,还要有针对性的开展资料情报深度加工的研究工作。二是服务目标的针对性。如科研项目在研究的不同阶段,其工作信息需求有所不同:课题立项阶段提供选题服务,主要是收集相关的发展动态、研究成果与现状、发展方向、热点难点及焦点问题等方面的服务;在课题研究阶段,需要提供跟踪服务,收集前沿动态、研究方法、观点、情况、成果、系统理论文献资料以及背景信息等;在课题收尾阶段,提供科研成果查新、专利申请等方面的服务。三是服务方向的针对性。学院资料室可以为教学科研人员有针对性地展开定题、定向、跟踪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根据本院发展和学科建设需要,通过对重点学科、科研骨干、学科带头人的调查,及时了解他们的科研进展和文献需求的具体情况。围绕调查结果,采取动态和静态结合的方式,建立项目档案,确立文献资源收藏的特色化方向,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为教学和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信息支持环境。

三、结束语

高校二级学院资料室是高校图书信息情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科建设、专业教学、科学研究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二级学院资料室的服务特色可归纳为“专”、“快”、“深”、“准”。高校二级学院资料室应树立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理念,努力发挥自身的优势,形成服务特色,更好地为学院的学科建设、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及时、高效、完善和深层次的信息资料服务。

参考文献:

[1]孔晓.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二级学院图书资料室的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1,(8):200-201.

[2]蔡黎.浅谈高校院系资料室建设[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08,

7(1):45-47.

关于文学的资料篇7

关键词:高校资料室,网络化建设,特色建设

 

1.引言高校的图书资料工作是由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共同承担的,而院系资料室是全校图书情报系统的组成部分,但多数资料室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发展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对其重视不够等等。近年来,由于高校机构的改革重组、减员增效、购书经费紧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院系资料室的存留问题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成为广大资料室工作人员所关注的话题。

在信息时代,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模式彻底发生了改变,信息是物质与意识沟通的桥梁和基石,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是由信息支配的。在信息时代,人类并没有完全获得支配信息的能力,在大量的互联网信息中,人类的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出现了信息泛滥而知识匮乏现象。在学术研究中,互联网上存在大量科研资料,这些资料的价值却良莠不齐,资料室能在信息海洋中为本院系收集、整理与本专业紧密结合的文献资料,通常资料室收集整理的文献信息资源能突出本专业“专”和“深”的特点,保证重要核心期刊的连续性,笔者认为不但不能取消院系资料室,而且还应大力加强院系资料室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信息时代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突出资料室的特色,避免与图书馆发生重复功能建设。

2.院系资料室存在的问题在信息时代,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文献概念不仅仅是印刷型文献,而是包括印刷型文献、视听文献、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在内的信息资源。也就是说,现代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概念已不再是单纯的文献资源建设,而应深化、扩展为信息资源建设。然而很多院系资料室的建设却没有随着信息时展的脚步同步进展,其中主要存在的共性问题有:

1.重视印刷型文献的建设,忽视电子出版物建设。

目前院系资料室在建设过程中,较多的坚持传统的印刷型文献建设。然而由于学校下拨经费有限,而院系资料室又没有创收来源,加之近年来图书资料价格一涨再涨,特别是外文原版图书,价格远远高于国内图书,资料室无力购买较多的印刷型图书。其实国外很多出版社都对一些经典图书进行了电子化出版的工作,许多内容丰富、阅读价值高的优秀外文图书资料都可以购买到电子版本,价格相对低廉。同时,电子图书可以放在校园网内使用,能满足多位读者同时使用的需求,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虽然电子图书的阅读舒适度无法与印刷图书相比,但考虑到院系资料室经济现状,可以考虑将有限的资金用在扩大图书来源上。

2.院系资料室图书信息检索方式落后

目前几乎所有的图书馆都已经采用了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图书资料电子信息入库,读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检索到需要的图书资料信息,再去图书馆方便快捷地借阅相关图书。而大部分院系资料室在图书资料处理、借阅等方面仍然维持手工管理模式,使得本院系师生难以快速高效地检索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其他院系师生更是无从了解各个院系资料室的藏书信息,不能有效的共享图书资源,影响了原本就很有限的院系图书资料的利用率。

3.缺少可供使用的网络信息终端

网络环境下资料室信息服务给教学、科研、学生的学习等方面所处地位与作用,还不为有关职能部门认可,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中处于滞后状态。虽然有校园网络,但可供读者真正使用的入网电脑太少,不是没有就是空摆。更缺乏网络上读者与资料室互动,更没有资料室的网站主页,难以使读者在获取信息中省时、省力,得到实惠。论文参考网。

4.资料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资料管理人员是资料室工作的主体,资料室是否能发挥专业文献信息服务中心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一般来讲,由于院系资料室是以图书馆为中枢的全校文献信息系统的“末梢”,资料员多被视为调入家属的“安置岗”,有的资料员还身兼数职。实际上院系资料室对图书资料员的素质有一定特殊要求,除了要具有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外,还需具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资料员素质不高制约了资料室的发展,加上很少参加图书情报相关的学术活动,消息闭塞,影响了他们学术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他们的工作质量与热情。

3.资料室网络化建设探讨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资料室主要收藏英语专业、日语专业的图书资料,这些资料有较强的专业性,主要服务于外国语学院的师生,同时也对全校师生开放图书阅览服务。本学院的资料室也存在着众多高校资料室的共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充分利用新时期的网络资源,积极探索新时期资料室的建设之路。在建设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工作。

1.文献检索方式的网络化建设

图书馆的电子化和数字化是当今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传统的手工借阅模式存在着检索效率低、过期图书管理困难等问题,本院资料室购置计算机供图书信息管理专用,并通过校园网络与图书馆主馆联网。在安装了与校图书馆相同的图书管理软件后,经过资料员的分类、整理与电子数据入库等方面的操作,将本学院资料室5000余册图书录入图书主馆的数据库,同时也就将该资料室的图书借阅功能统一纳入了图书主馆的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化建设,现在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1)师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校图书馆的搜索引擎随时检索院资料室的图书信息,不论是在不同校区,还是校外的家中,都可以方便地了解到资料室的藏书信息,查找并确认资料室是否有所需要的图书,不必亲自来到院资料室在书架中一本一本的查找,提高了检索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

(2)全校师生都可以通过图书馆的信息检索系统查阅到外国语学院外文资料室的藏书信息,可根据个人需要来外文资料室阅览图书,并提供有限的借书服务。论文参考网。网络化建设极大提高了图书文献的共享效果,使得外文资料室真正做到了服务全校师生的功能,对于一些跨专业学科的教学与科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提高了图书管理效率,避免出现“死书”。在外文资料室的图书信息管理系统与图书馆主馆联网后,读者使用学校统一的图书证作为身份标识进行借阅,也可以很方便的查询到自己的图书借阅信息。这样读者本人可以及时了解是否有图书过期未还以便及时归还;院资料室也可以快速的查找出问题图书,及时提醒读者归还或赔偿。读者的个人借阅信誉纳入全校的读者管理信息系统,如果出现图书过期费用及借书量超限情况,将影响其在全校图书馆的借阅使用。

2.电子文献的网络化建设

在信息时代,电子出版物这个新的信息载体,为读者利用文献资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便快捷的手段,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不仅成为信息时代中最有代表性的信息产品之一,也是未来图书馆优先收藏的对象。通过有计划地采购新的电子出版物,使馆藏电子文献所占比例逐步增加,是建设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限于经费等原因,目前许多图书馆多注重各类检索性数据库的购买,全文型电子图书和报刊则较少问津。论文参考网。为了适应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需要,资料室要调整采购计划,明确电子文献的建设方向,逐年增加电子文献的专项费用。由于读者从印刷阅读到电子阅读有一个过渡时期,也由于电子出版物的可共享性和它对计算机及其场所的依赖性,非常适合于图书馆这样的信息传播机构使用。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未来社会,印刷型出版物、电子出版物将长期并存、互补,数字化、印刷型文献的收藏也将长期并存、不可偏废。通过网络化的建设,可以将更多的电子文献放在校园网中,使得多位读者可以对同一种图书资料进行同步访问。如国内藏书最多、永不闭馆的超星数字图书馆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推出特色服务和专业服务,已陆续建成资深院士图书馆、国家档案文献图书馆、文史资料图书馆以及工具书中文参考系统等独家馆藏。吸引了大量读者访问。

3.资料员在信息时代中的素质提高

在目前的信息环境中,电子信息资源不断涌进图书馆,对图书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服务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对每个资料员所担负的服务工作形成了新的挑战。数字图书馆的馆员不能只是被动的信息资料管理者,他们在用户中的地位将从传统的看门人形象转变为信息采集、管理和传播者,他们提供给用户的不仅仅是信息,而是从信息中提炼出的知识。为了满足新时期院系资料室建设的需要,作为一名院系资料员应具备综合素质。首先,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树立“读者第一”的理念,全心全意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热爱自己的工作。其次,要具备图书情报学的基本知识,能根据《中图法》的规范要求及图书编目的原则,将图书准确分类、整理编目、建库入库;第三,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要积极学习相关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要虚心向学科带头人和专业老师学习,要熟悉本学科的专业术语和专业词汇,特别是熟悉本学科科技文献中常见的关键词。最后,要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才能适应图书资料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建设需求。

4.结束语高校院系资料室是高校图书馆的补充和延伸,是本院系的文献资料收集、存储和传播中心,是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的学术机构。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院系资料室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特色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在图书情报服务中的作用。本文探讨通过资料室网络化建设的一些探讨,解决了资料室信息检索落后、缺少电子出版物、图书管理存在漏洞、图书资料共享难等问题。信息时代中网络化建设对高校院系资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料员要积极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提高信息管理、信息服务的理论与实践的水平,提高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知识,以适应网络环境下资料室信息服务与建设的高要求。

参考文献

[1]吴奕宽.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2001.19(10):1067-1070

[2]张晓琳.网络环境下高校资料室信息服务与建设的现状与建议[J].现代情报.2007.1:150-151

[3]杜云.论高校院系级图书资料室的功能和作用[J].图书馆界.2004.3:37-39

[4]马克芬,金玉玲.谈高校系资料室的前景[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0.(4):86-87

[5]王永香.高校资料室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初探[J].现代情报.2002.7:90-91

[6]杨永芳.网络时代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J].现代情报,2001,(1).

[7]靳随玲.论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的现状与建设[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07.6(1):53-55

关于文学的资料篇8

[关键词]语料库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作用

英美文学课程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根据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习者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习者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授课内容可包括:文学导论;英国文学概况;美国文学概况;文学批评”。近年来,根据就业市场的需要,各相关院校均开设了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如旅游英语、商务英语等,以培养外语实用人才为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英美文学课程的地位。同时,由于英美文学课程涉及历史文化背景、文学史论、原著赏析以及文学理论,内容庞杂,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满堂灌、点到为止、一带而过”的现象,学习者缺乏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虽然近年来,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英美文学教学提供了新的突破口,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但仍未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语料库(Corpus)同样是一种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中的形式之一,受到语言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广泛注意,对英美文学教学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深刻的意义。

何谓语料库?

美国Brown大学名誉教授w.Francis(1982)给出以下定义:语料库是一个用于语言分析的文本集合,对某一种语言、方言或语言的某一方面具有代表性(方称宇、陈小力,1992)。JohnSinclair教授(1991)认为语料库是一个存储于计算机的自然语言的集合,用来反映语言的状态及变化特征。就目前资料库的发展现状而言,“语料库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建立、存储和使用的语言素材集合,并可对其中的语言素材进行检索、分析和处理,得出语言的特征和规律,或有益于语言的应用和教学”(文渤燕,32)。从种类上来划分,资料库可分为一般语料库和专门语料库。前者探讨语言的普遍规律,如词典编纂、语法研究等;后者探讨某一特定领域和某一特定目的,如口语语料库、医学英语词汇语料库等。语料库的语言表现形式多样化,可以是文本语料库(如阅读语料库)、影像资料语料库(如好莱坞电影语料库)、或混合型语料库(如语音语料库)。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语料库的发展呈五大趋势:(1)学习者语料库的建设与研究成为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重点之;(2)口语语料库的建设和相关话语特征研究不断加强;(3)平行语料库在语言对比研究及翻译中的作用日益显著;(4)语料库建设研究日益普遍化;(5)语料库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李文良,朱燕,122)。

英美文学课程语料库的构建目标与原则

构建语料库首先应该考虑其目标。英美文学课程语料库的构建旨为英美文学教学者和学习者提供信息量充足的资料源,以助于提高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和鉴赏能力。

鉴于英美文学课程语料库的构建目标,语料库构建的原则应以满足英美课程教学目标位基础。首先,语料库的构建要突出文学教学课程的性质、内容和目标。英美文学教学涉及面广,教材种类繁多,难易程度不同,涉及时代背景、作家生平、写作风格、作品节选,因此在构建文学课程语料库时,应参考以上内容,突出教学特点、层次性、系统性。

其次,构建英美文学课程语料库应突出学习者的需求。根据语料库的构建目标,语料库的构建应考虑学习者的实际接受能力,为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和学习者不同的要求,提供广泛可用的资料源。对英语专业的本科生来说,英美文学课程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市面上相关复习资料繁多,良莠不齐,并且课堂教学有时与学习者所报考院校所要求的内容有脱节,为复习考试带来很多困难,因此在构建语料库时,可根据这部分学习者的需要,将知识集中、系统化,将课上未涉及的相关内容也无一遗漏地纳入语料库,以满足学习者需要;同时,学习者在完成文学主题的毕业论文时常常存在资料短缺等问题,因此在构建语料库时,可提供相关网络链接以及书目,以便学习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有价值的资料信息。

第三,构建英美文学课程语料库应突出反馈性及师生互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是难以全面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因此在构建语料库时应该突出反馈性,设置相应的反馈和分析系统,以使文学教学更有针对性,使之切实符合教学要求。

关于文学的资料篇9

摘要:文章在挖掘资料室自身价值和优势的基础上,分析了辽宁大学资料室分馆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未来资料室分馆化建设的目标。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1-0087-02

收稿日期:2014-12-14

作者简介:田瑞雪(1981―),辽宁大学历史学院资料室馆员。

1资料室的价值和优势

1.1文献资源更具专业性和独特性

与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相比,资料室的收藏更加强调为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服务,更加注重学科专业特点;同时针对相关专业资料的收集更加系统、集中和专深,基本上形成了与图书馆优势互补的收藏特色。可见,从资源建设的角度来讲,资料室具有图书馆无法替代的专业功能。

1.2业务工作更灵活,易于转型

与图书馆的业务工作相比,资料室由于受到人员数量的制约,从文献资源的采访、编目和流通,到为读者服务的阅览、咨询,再到信息加工、集成和检索等诸多业务工作难以追求细致、规范,无法做到各部门的分工协作。正因如此,资料员往往容易发挥主观能动性,他们工作方式灵活、便捷,在服务目标需要调整时,转型也相对容易。

1.3服务对象明确

与图书馆面向全校学生的服务范围相比,资料室的服务范围较小,目标更加明确,即相关学科的教师和学生,这使资料室在拓展服务内容时更具针对性,服务成效更加明显。

1.4了解读者需求

图书馆是高校中的独立单位,与之相比,资料室作为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辅助机构,组织关系隶属于院系,在空间的设置上与服务对象更加接近;资料员具备相关的学科背景,更加了解院系的学科特点,对服务对象也更加熟悉,这些优势有利于资料员准确把握服务对象的需求,提供更优质的文献信息服务。

2辽宁大学资料室分馆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辽宁大学前期借助“文献保障数字平台工程”完成了全校资料室书目数据库建设,整合了全校的文献资源。同时,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中相应增设了各个分馆的设置,并针对资料室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这些工作的实施对各资料室的分馆化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但辽宁大学目前所实行的分馆化体制仍停留在形式阶段,面临着诸多问题。①传统的管理体制暂时难以突破,经费和人员的隶属关系短期内无法改变,导致总分馆间难以统一规划、密切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②分馆是由资料室“改造”而来,数量过多,设置上缺乏统一标准,发展不均衡。③分馆的馆舍设置有困难。多数高校暂时不具备建设新馆舍的条件,而且分散的资料室也很难集中安置。④各分馆在馆藏规模、经费投入和业务水平等方面差距明显,部分资料室的合并意愿并不强烈。⑤各分馆在业务上难以与总馆保持同步,严重缺乏基于学科内容的专业化知识服务能力。

3辽宁大学历史学分馆的建设举措

3.1业务管理实行分馆化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资料室以“辽宁大学文献保障体系数字平台工程”项目为契机,与图书馆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力求改变历史学院资料室以往独立、封闭的运行状态。①在业务工作上接受图书馆的培训和指导,安排资料员参与到图书馆的业务工作中,培养其业务能力。②利用近一年时间回溯建库。在图书馆数字化小组的帮助下,实现文献著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③部署与图书馆统一的自动化管理系统,设立历史学院分馆,完成馆藏地点、资料类型、编目模板、流通规则、读者信息等一系列参数设定。④日常的图书采访、编目、典藏、流通等业务工作应充分与图书馆合作,统一布局,在分馆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中进行。在图书馆的大力协助下,历史学院资料室的业务工作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完整地揭示了文献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进而成为图书馆系统中真正意义上的一个“分馆”。

3.2文献资源建设坚持专业化、特色化、系统化

历史学院资料室以往的藏书准则就是专业化、特色化,是区别于图书馆的重要特征。为了迎合本专业读者群的需求,使文献更具专业性和特色性,在执行既有的采购、订阅方式外还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①与其他图书馆或档案馆建立合作关系,以交换形式获得文献。②专门收集、整理教师因出访或参加会议带回的文献资料。③接受相关专业的学者或著者的赠书。④定期举办选书会,让教师和研究生根据书单挑选图书。⑤重视收藏本院师生的学术成果,主要包括学位论文、专著、科研项目或课题报告等。

3.3拓展阅览空间,改善阅览环境

历史学院资料室原有的典藏形式是将图书和现刊存放在一间阅览室,过刊、学位论文和其他资料存放在另一间阅览室,分类布局不尽合理,总体空间略显狭小,读者的满意度较低。

宁静、优美、舒适的阅览环境,科学、合理、人性化的馆藏布局,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方便读者利用文献。历史学院资料室在原有基础上新开辟了一间阅览室,并对其进行了统筹安排和重新布局。①把所有图书放置于一间阅览室内,按照“中图法”分类排架,以方便读者查找。②把现刊放置于一间阅览室内,按专业排列,并标示出期刊的学术层次,供读者查阅。③把过刊、学位论文及其他资料放置于一间阅览室内,按照出版时间顺序摆放。④每个阅览室均开辟出较大的阅览空间实行开架借阅,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提供自由舒适的阅读空间。

3.4创新服务功能,提升服务价值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创新资料室的服务功能提供了便利条件,针对资料室资源以纸质文献为主、更新速度较慢,技术服务手段缺乏等现实情况,历史学院资料室从计算机网络建设、数字资源开发、参考咨询服务等方面入手,进行了许多尝试。①每个阅览室内都开通了计算机网络并配有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等设备,为读者提供完备的科研辅助功能。②建立分馆网站,搭建网络服务平台。通过整理、归纳学校所购买的相关学科的数字资源,建立本学科的数字资源导航,填补了资料室缺乏数字化资源的不足。③定期开展各类文献资源的宣传活动,依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和不同的信息需求,采取不同的服务策略。主要为教师推送了专题资料和相关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助力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最新图书期刊目录、各类专题综述、书评等文献资源,使他们及时掌握相关专业的资源检索途径和最新研究进展。

4辽宁大学资料室分馆化建设展望

4.1资料室发展趋势

笔者认为应开阔思路,以学科大类为划分基准,构建“虚拟的总分馆”模式。资料室与图书馆各自的管理体制、组织形式保持不变;业务工作、资源建设、学科服务等方面统一规划、协调发展,按学科大类合并资料室,使之成为学科分馆,与图书馆一起以总、分馆形式存在,逐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科分馆制。

4.2服务共建创新

进行分馆化建设中的资料室必须转变服务范围狭窄,服务手段单一的现状,努力提供高效、准确、人性化的信息服务。①创新服务理念。②创新服务手段。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展服务功能。③追求服务共建。依托自身的服务优势,联合图书馆及相关学科资料室共同融入服务对象的教学、科研和学习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互相协作关系,为建设真正的学科分馆做好准备。

4.3业务和资源的共建共享

既然资料室的发展趋势是建设成为学科分馆,那么实现共建和共享将是非常必要的。①将资料室纳入全校的文献保障体系当中,逐步部署统一的自动化业务管理系统。②业务上分工明确,设立统一标准,贯彻“总分馆”制。③做好各资料室文献资源的回溯建库工作,实现校内文献资源的统一检索,并制定合理的文献资源建设策略,减少重复建设,便于图书馆与各资料室形成各自的收藏特色。④转变资料室原有的封闭状态,探索可行的资源共享制度,推行校内资源的“大流通”。

参考文献:

[1]李晓辉,孙坦.国外大学图书馆总分馆制的优势及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0(8):14-18.

[2]吴艳兰,王琼.整合校内资源实现校内共享[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6):79-80.

[3]景晶.高校图书馆学科分馆建设之探索――以华南师大图书馆为例[J].现代情报,2007(4):181-183.

[4]田瑞雪,唐维.高校资料室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现状[J].兰台世界,2012(12):55-56.

关于文学的资料篇10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一定的材料,闭门造车,难于撰写出有价值的文章。搜集与占有资料、整理资料,是研究工作的起点,同时也贯穿于撰写财务会计论文的始终。

(一)资料搜集的范围。搜集资料时,首先要明确哪些资料是有用的,不可或缺的;哪些资料是必需首先了解的、急需的等。只有这样,才能有目的地进行资料搜集。写作论文一般应收集以下几类材料:

1.论题的核心资料。它是指所研究对象本身的资料。例如:《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冲击与挑战》这一选题,其核心资料是围绕知识经济和财务会计学的相关知识,如《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会计理论》、《会计计量理论研究》、《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研究》、《国际会计准则》、《论财务会计概念》等书籍。核心资料,往往是“参考文献”所列的书目、篇目。

2.背景资料。它是对核心材料起参照、比较、深化作用的资料,包括已有研究成果资料和与论题相关的参照材料。学术发展是一个长期渐进积累的过程,后人通常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因此,要重视已有成果资料的收集。可以编制已有成果目录,从标题上掌握论题研究的线索,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各派观点的资料,以便寻找新的角度,提出新的见解;有些资料还能用于行文中的理论探讨,以增强文章的理论性。

3.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理论资料。专业论文不能停留在就事议事的层面,而要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科理论来分析和阐述问题。因此,必须注意这方面的理论资料收集。

此外,还要熟悉国家有关方面的政策。

(二)搜集资料的途径。面对如山似海的资料,怎样才能迅捷地获得我们所需的资料呢?这需要了解搜集资料的途径。

1.社会调查。这是获取第一手资料(包括亲身体验)的主要方式。大量实用的富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存在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中,有的尚未被人们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去获得。业务部门和企业的规章制度、经验总结、分析报告、凭证账簿及报表内容格式等等,都是重要的实际业务资料。虽然这些资料比较零散,但它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手资料,能给人们深刻的感性认识。写作论文时可重点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社会调查具体方式有:

(1)普遍调查。它是对论题所涉及的一定范围内的有关情况,作出全面性的调查。例如,探讨我国国有企业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等问题,就要对各地区、各单位作全面的了解,对其人员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队伍建设的状况,作系统的调查分析,了解其全面情况,掌握各种有关数据和事例,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的管理方案。这样普遍的调查,难度会大一点,需要花费较多的物力和人力。

(2)专题调查。它是针对某个问题作专门的调查。例如,对证券市场上纺织类股票进行比较研究,就要对沪深两市的所有纺织类的股票的股本结构、财务指标、市场价格、政策倾向等资料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对各股票市场价格高或低的原因作重点的剖析,预测各股票的未来走势,并进行技术分析。

(3)典型调查。这是根据调查目的,在对被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探索其内在规律性,然后以调查结果推论全面情况。“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典型可以看到共性,即一般面上的情况。因此,典型一定要注意有代表性,可以选取上下两头,也可以选取上中下三类。例如,要研究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可以选取非常成功的邯郸钢铁制造厂的“模拟市场,成本否决”的典型调查,分析其降低成本的方法、原因、经验,然后总结出降低成本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和设想。典型调查单位数目少则一两个,多则三五个,属小型调查,能节约时间、人力、物力。

(4)抽样调查。它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方法从所要研究的现象的全部个体单位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个体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取得资料,然后推算出全体数量特征的一种方法。它一般是在总体数量庞大时运用。例如,对证券市场上纺织类股票进行比较研究,由于纺织类股票家数较多,要想对所有股票的情况一一进行调查,实际上工作量很大,有时也并不需要这样做,这时就可以运用抽样调查法,将其进行分类,每一类选择一两家有代表性的股票进行分析比较。5)重点调查。它是在被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以求对总体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所谓重点,单位是指在所研究的内容方面数量比较大,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不一定要求有典型性的单位。

(6)个案调查。它是对某一具体社会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的方法。它与典型调查有许多共同特征,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而不是定量研究方法。其缺点是主观随意性较大,优点是耗费的人力、财力相对较少,可全面深入细致,方法多样,得到的资料十分丰富、生动、细致,是其他方法不能比拟的。

进行上述调查,可以通过观察、开会、问卷等调查方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其中,观察是获取信息的最基本的方法,它是根据研究课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和其他科学手段(如照相机、录音机、录像机等),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考察、搜集资料。开会,是指调查主体(调查者)通过召集一定数量的有关调查对象(被调查者)举行会议,或直接参加有关部门举行的一些相关会议、报告会,利用开会这种形式来搜集资料、分析和研究某一社会现象(调查内容)的一种调查方法。此种调查方法比较方便,与会者彼此可以相互交谈,相互启发,相互修正,从而获得比较完整的资料信息;问卷,是指采用邮寄,直接询问等方式,依据调查设计的问题(亦称调查问卷),经调查对象作答而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一种调查研究、获取资料的方法。问卷的设计要鲜明、准确、易于填答人理解,才能提高回收率。

2.文献资料搜集。文献,通常是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但我们写财会论文,所指的文献,是广义的文献,即与论题研究对象信息有关的一切书面文字材料。财务会计方面的文献资料有许多,如,《财务与会计》杂志,侧重于介绍会计法规、会计实务工作经验;《会计研究》杂志,则侧重于对财务会计中理论问题的研究与探索;中国会计学会每年编制的《会计学论文集》,则选择了当年有代表性的财会论文。各省、市、自治区有关学会的刊物、文集亦可选读。

有关财务会计书刊资料名称,可以参考本书第三部分的“参考文献索引”。

总之,搜集资料既要丰富又要适度,要有重点地阅读与选题有关的内容,而不要漫无边际地阅读。文章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有的可精选,有的可精读,有的只需大致浏览一下即可。

(三)搜集资料的方法。检索资料的方法主要有:充分利用论文撰写者自己的藏书,善于利用图书馆、档案馆、书店、书展等。每一个研究者都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建立自己的藏书系统。可以直接在资料上做阅读记号,或者插上若干纸条,随时备用,这可节省大量抄录时间。此外,图书馆、档案馆收藏有大量专著、报刊、统计报表、历史资料和技术档案,而且经过整理开发,以其资料齐全、检索方便的优势,吸引着研究工作者。到图书馆查阅是获取文献资料的基本途径。当然,经常逛书店、看书展,往往也可以获得最新的图书资料信息。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利用图书馆、档案馆、单位的资料室、侧重于平时积累,经常做卡片、记笔记、剪贴(复印)报刊。是书,注明作者或编者(译者)、书名、出版单位、发行年月;是报纸,注明作者、篇名、报名、第几版、年月日;是杂志,注明作者、篇名、杂志名、年月(期号),以便附录在论文的后面“参考资料”项,也便于文中注释引文的出处(是书最好还要加上页码)。

怎样才能快速地查检到所需的资料呢?

①要熟悉图书分类法。一般来说,图书馆都是把所藏图书资料按内容的科学性或其他特征,以一定的标准划分类型,有规律地排列出来。开架图书,我们可以自己查找;对于闭架图书,我们可以查看图书馆编制的目录。目前使用得较为普遍的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此法把资料分为五大部类二十二大类,一级大类目下,根据图书属性又划分为若干二级类目,其下再分为三四级类目,并采用“八分法”和“双位制”编码。比如,要查找财政、金融方面的资料,就要先找经济大类,它属于社会科学大部类的F项目,然后找到政治经济学项,再下找至“8财政、金融”,在此项目下就可查找到你要找的相关论著,用专门纸条写上编码、书名交给管理员就可以了。此外,有些图书馆还同时使用书名目录、著者目录、主题目录,读者可以按其中的一项进行查找。总之,如果不熟悉图书分类法,可以选一本简明的“图书分类”浏览一下,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我们在翻检图书分类目录时,可编制参考书目。每本书名用一个单独的卡片,既便于借阅,又便于保存,还可以从书的标题中估计与本论题的关系,然后“按单索骥”,借阅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