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作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32:33

黄芪的作用篇1

中药黄芪为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或多序岩黄芪(红芪)HedysarumpolybotrysHand.-mazz.的干燥根[1],其味甘,性微温,可生用或炙用,为常用的补虚中药,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同时现代医学研究显示黄芪还具有增强免疫系统,抵御疾病、增强体质,抗氧化延缓衰老,改善心功能状态,抗病毒,抗癌等功能。目前被逐渐运用于慢性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化疗放疗以及手术后、慢性鼻炎、骨质疏松、经久不愈的溃疡等疾病。

1黄芪主要药理成分

黄芪中含有多糖类、皂苷类、生物碱和微量元素等多种有效成分。

1.1黄芪多糖:黄芪多糖(astragaluspolysaccharide,apS)是黄芪中最重要的天然有效成分,是黄芪药理作用中起决定性因素的一类大分子化合物。黄芪多糖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细胞生理代谢,提高巨噬细胞活性,是理想的免疫增强剂,它能促进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对艾滋病等多种免疫缺陷症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双向调节血糖等作用,延缓细胞衰老,有利于延年益寿。当黄芪多糖与人参多糖配伍,可显著提高抗癌活性,降低化疗副作用,癌症患者化疗后使用该药,能明显升高白细胞的计数[2]。注射用黄芪多糖是目前较理想的安全有效肿瘤用药。同时研究发现,黄芪多糖的生物活性与分子量、溶解度、粘度、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有关。

1.2黄芪皂苷甲:黄芪皂苷甲亦称为黄芪甲苷,是从黄芪中分离得到的一种重要的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的皂苷类化合物,现代实验研究显示黄芪皂苷甲在心血管、免疫和内分泌系统等均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黄芪皂苷甲通过钙拮抗作用抑制缺血缺氧所致的钙超载,改善心肌细胞游离钙和心肌组织总钙的钙平衡,增加红细胞膜钙泵的活性,减少钙的继发性损伤等而达到护心、强心的作用[3]等。

2黄芪主要药理作用

2.1对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现代研究显示黄芪有肯定的心血管药理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有黄芪能抑制钙超载、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稳定细胞膜及心肌缺血再灌注保护效应等,其对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2.1.1对心脏作用:黄芪具有强心作用,能使心脏收缩振幅增大,输出量增加,对中毒或疲劳衰竭心脏的作用更为明显。黄芪多糖可明显保护垂体后叶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对抗氯化钡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和氯仿诱发的小鼠心室纤颤,降低心率[4]。

2.1.2抗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发病机制是病毒直接侵犯心肌及其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黄芪可通过增强免疫功能而抑制病毒性心肌炎。黄芪对病毒性心肌炎病人治疗3个月后,能使nK细胞活性明显提高,使可溶性iL-2受体水平明显降低,并增强心肌细胞产生干扰素及促诱生干扰素的作用。

2.1.3对糖尿病心肌的作用:黄芪多糖可以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物质代谢,对其心肌超微结构有保护作用。有学者用大鼠StZ糖尿病模型,就黄芪多糖对糖尿病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其将糖尿病模型(Dm)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黄芪多糖治疗组,对照组每天给予1ml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组按1g/kg的黄芪多糖1ml灌胃。6周后测血糖、血脂、心肌钙含量,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黄芪多糖组的血糖、三酰甘油水平和心肌钙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电镜下心肌超微结构的异常明显减轻。

2.1.4调节血压:黄芪对多种动物均有降压作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灌胃黄芪水煎液可使血压的上升幅度得到控制。其机制是黄芪有扩张血管和扩张冠脉作用。故认为其降压作用是直接扩张外周血管的结果,而与心脏并无依存关系,与组织胺释放或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也无关系。说明黄芪对血压的影响同中枢神经肽,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肌肽释放酶一肌肽系统,以及羟脯氨酸等方面均有关系。黄芪的降压成分曾认为系一碱性物质,但后来发现黄芪属植物根含有氨基丁酸,其含量高低与降压作用强弱几乎完全平行,故认为是降压有效成分。

2.1.5对血管的保护作用:实验研究表明黄芪对血管的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均有保护作用。在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en2dothelialcell,VeC),给予高葡萄糖和非酯化脂肪酸制造糖尿病肾病VeC损伤模型,观察到黄芪在一定程度上调节no水平的异常变化,对VeC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黄芪注射液可能通过抗脂质过氧化损伤作用,加强对氧自由基的清除,维持血管内皮正常的功能,对缺氧复氧内皮细胞产生保护作用[5];同时有学者在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灌流模型上,观察黄芪对去除内皮血管环的张力的影响,显示黄芪注射液对基础状态或氯化钾预收缩的血管环无影响,对苯肾上腺素预收缩的血管环产生剂量依赖性舒张作用,但经无钙液加肝素预处理后,该作用被显著抑制,而普萘洛尔预处理不影响黄芪对苯肾上腺素预收缩血管环的舒张作用,表明黄芪注射液对去除内皮的血管具有舒张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质网上的三磷酸肌醇敏感的钙离子通道,抑制内钙的释放有关[6]。

2.2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黄芪能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已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同,其主要表现在增强体液免疫、细胞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免疫调节及对干扰素的诱生作用[7]。其主要机制为增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促进抗体形成,提高e-玫瑰花环率。促进t细胞的分化成熟,增强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诱生干扰索,对代谢亦有影响,具有促进蛋白质和Rna合成。增加小鼠和组织内环核苷酸的含量,调节血糖浓度等作用。黄芪能促进正常人和肿瘤病人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可促进机体细胞免疫功能。能消弱或消除抑制性淋巴细胞的活性。增加Cona(刀豆a)刺激引起的淋巴细胞增值和ib2的产生,提高创伤小鼠th/t的比值。黄芪能增强树突状细胞的功能,运用肿瘤抗原多肽致敏的树突细胞治疗肿瘤的同时,若联合应用黄芪注射液能更有效的协同诱导荷瘤宿主产生肿瘤抗原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

2.3延缓衰老:实验研究表明黄芪能延长家蚕和果蝇的平均寿命,减缓人胎肺二倍体细胞体外培养的自然衰老过程,使细胞寿命延长约1/3。黄芪具有抗氧化作用,可降低动物血清中过氧化脂质和肝脏脂褐素含量。黄芪总黄酮也有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作用,可减少脂质过氧化物对生物膜的损害。

2.4对物质代谢的影响:黄芪水煎液能明显促进血清和肝脏蛋白质的更新。可增加脾脏蛋白质合成,加快脾脏细胞增生。黄芪对糖代谢呈双向调节作用,能显著降低葡萄糖负荷后小鼠的血糖水平,既能对抗肾上腺素所致的血糖升高,又能对抗苯乙双胍所致的小鼠血糖降低,而对正常血糖无明显影响。

2.5对机体应激能力的影响:黄芪能明显提高机体的抗应激能力,实验研究显示黄芪能增强小鼠抗疲劳、耐低温、抗缺氧、抗辐射等作用[8]:黄芪的主要成分黄芪多糖注射液的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多糖能明显增加小鼠的肾上腺重量,对小鼠数种缺氧模型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能使正常及虚损小鼠的抗寒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对辐射后动物的体重,白细胞数目及其细胞结构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同时有学者提出黄芪总黄酮对这种辐射所致的免疫系统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黄芪总黄酮具有抗氧化性及清除自由基作用,使免疫细胞避免脂质过氧化的损伤有关,同时黄芪总黄酮可能还具有改变免疫细胞能量代谢和促进淋巴细胞分裂的功能。

综上所述,黄芪对心血管系统、免疫调节、延缓衰老、物质代谢、机体应激能力等方面具有肯定的药理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与多方面因素有关。黄芪成分复杂,作用广泛,对其有效成分的提取和研究将有助于黄芪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黄芪的研究已经从整体和器官组织水平深入到细胞和分子水平,加强黄芪特别是其有效成分黄芪多糖、黄芪皂苷甲等的具体主用机制,对临床药理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可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为新药的开发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编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121

[2]艾连中,吴艳,郭本恒,等.黄芪多糖的研究进展[J].山东食品发酵,2008,1(148):39-41

[3]石海莲,吴大正,胡之璧.黄芪皂苷甲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08,43(8):565-567

[4]LiZp,CaoQ.effectsofastragalosideⅣonmyocardialcalciumtransportandcardiacfunctioninischemicrats[J].actapharma2colSin,2002,23(10):89829041

[5]李绚,阎蓉华,罗照田,等.黄芪注射液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作用[J].华西药学杂志,2005,20(1):48

[6]张必祺,胡申江,单绮娴,等.黄芪舒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及机制[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4(1):65

黄芪的作用篇2

【中图分类号】R4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286-02

黄芪在临床应用极为广泛。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蒙古黄芪(astragalusmongholicusBge•)的干燥根,是一种常用的补益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李时珍谓“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其性微温,味甘,具有补气固表、益气活血、升阳止汗、利水消肿、托毒排脓等功效。主要成分为黄芪皂苷、黄芪多糖、氨基丁酸、微量元素(硒、锰、铁、锌、铜)和钙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黄芪具有保护心脏及肾脏、双向调节血糖及血压、抗缺氧、抗自由基氧化、抗衰老、抗肿瘤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近年来对黄芪及其制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日益深入,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进展,就此概述如下。

1增强免疫力和抗病毒

黄芪对正常机体的抗体生成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可使抗体形成细胞数即溶血空斑数和溶血素测定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可使免疫后早期抗原结合细胞数明显升高。

黄芪有促进病毒诱生和自身诱生干扰素的能力,且黄芪能使脾脏内浆细胞增生,促进抗体合成。黄芪皂甙甲也能明显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和浆细胞抗体合成,经电镜观察发现不仅浆细胞数量增多,而且胞质内扩张的粗面内质网腔中含有大量的抗体蛋白质。

2对干扰素的作用

黄芪具有增强病毒诱生干扰素的能力。易感冒者在感冒流行季节服用黄芪,不仅可使感冒次数明显减少,而且可使感冒症状较轻,病程较短。

3增强机体耐缺氧及应激能力

黄芪多糖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能显著延长氢化可的松耗竭小鼠的游泳时间和增加肾上腺素重量,对小鼠多种缺氧模型均具有显著的耐受能力,可明显减少全身性耗氧以及增加组织耐缺氧能力。黄芪多糖有明显的耐低温作用,能使正常以及虚损鼠的抗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4促进机体代谢

黄芪可使细胞的生理代谢增强,这可能是通过细胞内camp,cGmp的调节作用来完成的。黄芪还能促进血清和肝脏的蛋白质更新,对蛋白质代谢有促进作用,这可能是黄芪扶正作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5强心作用

黄芪总皂苷小剂量(2mg)可加重心力衰竭,而中等剂量(4mg)和大剂量(8mg)则有抗心力衰竭作用.黄芪苷Ⅳ是黄芪正性肌力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在质量浓度为20~50g/mL时对可离体豚鼠肌标本产生正性肌力作用,其机理是黄芪抑制心肌细胞内磷酸二酯酶(pDe)的活性剂钙调蛋白,从而抑制pDe活性。

6双向调节血压作用

黄芪对血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具有利尿降压,降低肺动脉压及右心前负荷,扩张周围血管,降低动脉压,从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同时对冠状动脉有直接扩张作用.黄芪可增加人体总蛋白和白蛋白量,降低尿蛋白,并通过强心增加心脏搏出量或扩张血管而达到升高血压或降低血压的作用.

7降低血糖作用

据报道,黄芪可降低正常大鼠血糖,改善糖耐量,促进血清胰岛素释放,但对正常小鼠血糖无降低作用,对链脲霉素所致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有明显的降低血糖作用,可改善糖耐量,提高血清胰岛素含量,并可调节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血糖代谢.

8对肾脏、肝脏的影响

黄芪通过调节肾小球疾病蛋白质代谢紊乱,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尿蛋白量,在肾小球疾病中发挥积极作用。黄芪可保护并增加肝脏粗面内质网,增加细胞内rRna和mRna的含量,抑制核糖核酸的活性,促进蛋白合成。

9抗癌作用

黄芪有对抗毒素B1诱发癌变的作用,可增强环磷酰胺(CtX)的抗癌活性,并促进因CtX所致机体造血功能损伤的恢复。

10抗氧化、抗衰老及免疫调节作用

金若敏等通过口服给药,观察了黄芪毛状根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记忆力的影响及抗氧化作用;制备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黄芪毛状根对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测定CtX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口服黄芪毛状根后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结果表明,黄芪毛状根能改善衰老小鼠记忆力,提高脑、肝细胞SoD活性并降低肝脏mDa含量,能降低缺血-再灌注大鼠肾mDa含量及血肌酐浓度,还能提高免疫功能低下小鼠nK细胞活性。说明黄芪毛状根具有抗衰老、抗氧化及免疫调节作用。

11美容作用

添加黄芪提取物的化妆品因含有甜菜碱,故性质柔和,又含有微量元素,适合儿童和婴幼儿使用.将黄芪提取物制成沐浴露,可营养皮肤,增强皮肤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与蒲公英提取物合用,可治疗儿童及婴幼儿的湿疹及尿布疹.

从中医临床看,黄芪是一味好药,作用强大且独特,一般临床使用数十克后患者的脉象马上就会有反应,精神和体力会有改善,正确合理地使用则收效明显。但必须注意的是,它的副作用同样强大。

对三种肾虚,必须慎用黄芪肾病属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应禁用。因为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易伤阴动血;而湿热、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如果必须服用黄芪,一定要配伍运用。

黄芪的作用篇3

2、对猪病毒性疾病的防治。肌注黄芪多糖注射液,0.2毫升/公斤体重,1次/天,连续7天的方法,在发病初期治疗猪圆环病毒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黄芪多糖是一种干扰素诱导剂,所以黄芪多糖在治疗病毒性疾病时与干扰素配合使用效果较好。

3、提高断奶仔猪的免疫功能。在猪群应激方面,仔猪断奶引起的应激比较厉害,常伴有消化系统紊乱、免疫功能低下、严重腹泻、生长停滞、甚至死亡,给养猪生产上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4、由于断奶应激造成仔猪免疫功能下降而导致对外界病原菌抵御能力降低,容易造成严重腹泻。黄芪多糖(这里主要是指黄芪多糖粉剂),这里我们推荐使用含黄芪多糖很高的扶正解毒散(黄芪、板蓝根、淫羊藿)的添加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免疫功能。增强了断奶仔猪免疫功能,降低了仔猪的腹泻率。

黄芪的作用篇4

1、补气养血,黄芪进入身体之后具有补气益中以及养血补气的作用,还能够有效的治疗一些身体倦怠、气虚、血虚以及气衰等毛病,有效促进身体恢复健康。

2、降低血压,科学研究发现,黄芪进入身体之后可以有效的降低血压含量,特别是能够减少血栓的形成,对于血糖也具有双向调节的效果。黄芪进入身体之后还具有扩张血管的功效,血管扩张之后血液循环加快,对于依稀慢性溃疡、皮肤不好以及各种血液疾病都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3、益气固表,中医方面认为黄芪使用之后具有益气固表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消毒生肌的作用,对于一些水肿的情况也有不错的疗效。平时生活中如果身体出现了盗汗、浮肿以及溃久不敛的情况,都可以将黄芪泡水服用,身体能够快速恢复健康。

4、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

(来源:文章屋网)

黄芪的作用篇5

福建省南安市省新卫生院福建省泉州市362308

【摘 要】目的:探讨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经中药黄芪治疗的7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在本组79例患者中,26例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46%(23/26),3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87%(26/31),22例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36%(19/22)。结论:中药黄芪具有强化免疫、改善心功能、降压和调节血糖、抗癌等药理作用,且临床疗效较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黄芪;药理作用;效果

黄芪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中药,具有固表止汗、益气升阳等功效,最早被记载于《五十二病方》中,被用于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中[1]。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发现黄芪中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对中药黄芪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本文主要进一步探讨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经中药黄芪治疗的7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6例为心肌梗死患者,31例为糖尿病肾病患者,22例为慢性乙肝患者;年龄在23-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56±5.21)岁。

1.2方法

(1)心肌梗死:给予患者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等基础治疗,同时给予黄芪注射液25ml(生产厂家: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3020999)+5%葡萄糖注射液200ml,采用静脉滴注方式给药,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

(2)糖尿病肾病:给予患者常规治疗,同时给予黄芪注射液50ml(厂家、批准文号同上)+0.9%氯化钠溶液200ml治疗,采用静脉滴注方式给药,每日1次,连续治疗4周。

(3)慢性乙肝:给予患者常规治疗,比如安福隆干扰素注射,每日1次,同时给予患者黄芪口服液10ml(生产厂家: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9991005),采用口服方式给药,每日2次,连续治疗6个月。

1.3疗效判定标准[2]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①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病灶得到有效控制;②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③无效,患者的病情无改善或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总病例数-无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2结果

本组79例患者经治疗后,26例心肌梗死患者中,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8.46%;3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3.87%;22例慢性乙肝患者中,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6.36%。

3讨论

3.1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

中药黄芪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1)改善心功能。黄芪有助于心脏的正常收缩,对于因疲劳、中毒等情况所致的心衰患者,应用中药黄芪进行治疗,可产生明显的强心功能,表现为增多心脏排血量。此外,总黄酮药理成分可强化左心室功能,可用于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梗死等疾病的治疗中。(2)降压和调节血糖。黄芪可扩张外周血管,减轻血管阻塞,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将黄芪注射液注入人体内脏血管,比如肠血管、主动脉等,可促使血管阻力指数下降,实现降压目的,但有研究显示,黄芪对肾血管的作用较低[3]。此外,黄芪多糖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对于因肾上腺素引发的血糖升高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3)强化免疫功能。据大量临床研究显示,黄芪能够大大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效能,促使人体内的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增加,进而有效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4]。与此同时,中药黄芪还有助于血清溶血素的形成,进一步增强人体细胞溶血能力,实现免疫功能的双向调节。(4)促进机体代谢。中药黄芪借助对细胞内Camp的调节,可有效增强细胞生理代谢;通过药物扶正,可在一定程度上更新血清和肝蛋白质,促进机体的代谢。(5)干扰素诱导。黄芪可强化病毒诱生干扰素的作用,预防病毒在机体疲劳状态下入侵。对于易发生感冒的患者,服用黄芪药物后,既能降低感冒次数,同时还能减轻病情严重程度,缩短病程。(6)抗癌作用。对于诱发癌变的毒素B1,黄芪具有良好的对抗作用,大大增强环磷酰胺的抗癌活性。在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在化疗时应用黄芪注射液,可减轻造血功能细胞损伤,增强患者的抗辐射感染能力。(7)保肝护肝。对于四氯化碳肝炎患者,应用黄芪药物,可保护患者的肝脏。

3.2中药黄芪的临床应用效果

黄芪含有丰富的化学元素物质,可用于多种病症(比如脑血栓、感冒、心力衰竭等)的治疗中,同时还能预防心肌、肾脏等疾病。在本文研究中,79例经中药黄芪治疗的患者中,26例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46%(23/26),3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87%(26/31),22例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36%(19/22),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综上所述,中药黄芪具有强化免疫、改善心功能、降压和调节血糖、抗癌等药理作用,且临床疗效较为满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清平.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0):535-536.

[2]顾正.中药黄芪的心血管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0):73-74.

黄芪的作用篇6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病毒性心肌炎;治愈率

[中图分类号]R54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c)-091-02

病毒性心肌炎是青年人群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心肌的炎性病变,可分为局限性病毒性心肌炎、弥漫性病毒性心肌炎或分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亚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以及慢性病毒性心肌炎[1]。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均受到很大影响,治疗延误可导致预后较差,影响患者以后的工作和正常生活。本院于2005年12月~2008年12月3年间共收治病毒性心肌炎患者65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及疗效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于2005年12月~2008年12月3年间共收治病毒性心肌炎患者65例,其中,男38例,女27例;年龄14~32岁,平均22.75岁;胸痛、胸闷患者65例,心悸患者61例,乏力65例;均无先天性心脏病史及风湿性心脏病史。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西药治疗组)与黄芪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对照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平均年龄22.5岁;黄芪组33例,男19例,女14例,平均年龄23岁。

1.2诊断标准

①患者自觉心前区不适、胸闷、胸痛、乏力、心悸、气短等。②于发病前7~15d有明显的病毒感染史。③排除风湿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④心电图检查:每分钟超过6次室性期前收缩;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和房室传导阻滞;St段及t波改变。⑤病毒抗体、心肌抗体阳性,心肌酶谱不同程度升高[2-3]。

1.3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完全消失,心电图表现恢复正常,各项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判定为痊愈;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好转,心电图表现明显恢复、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明显改善判定为显效;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无改变或改变不明显,心电图表现及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无变化或变化不明显判定为无效[4]。

1.3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体格检查,心脏听诊,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检查,抽取静脉血检验血常规、血生化、心功能、心肌酶谱、病毒抗体以及心肌抗体。

1.4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病毒唑、维生素C、辅酶Q10、三磷酸腺苷、辅酶a、极化液治疗,并选用适当抗生素静滴预防继发细菌感染。黄芪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滴,每日1次。4周为1个疗程。

1.5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及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患者经2个疗程治疗后,其疗效见表1。

表1两组2个疗程内疗效对比[n(%)]

两组2个疗程后治愈率比较,*p

3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及其毒素侵犯心脏所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各种病毒均可引起,其中以肠道病毒和上呼吸道病毒最为常见[5-6]。黄芪有补气升阳、益气养元、利水消肿、扶正祛邪、益气固表、养心通脉之功效。经检验证实:黄芪成分中含有皂苷类、黄酮类、多糖类以及各种氨基酸、胆碱、微量元素和甜菜碱、谷甾醇等。临床和动物实验证实,黄芪可以抑制细胞中病毒核糖核酸的复制,从而有效降低心肌组织中病毒滴度[7],所以黄芪可以有效地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皂苷类还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多糖类可激活干扰素系统,故而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此外,黄芪还可以抗心律失常、清除氧自由基及缩短心室晚电位时限,并且具有钙拮抗作用[8]。

本组资料证明,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无效率,从而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总之,黄芪的各种有效成分皂苷类、黄酮类、多糖类以及各种氨基酸、胆碱、微量元素和甜菜碱等均为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有效的成分,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利杰,王红彬,石晶.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7,22(5):398-399.

[2]张荣珍.黄芪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0):2659.

[3]岳玉兰.48例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8):148-149.

[4]袁嘉东,朱英.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5,27(7):543-544.

[5]王其丽.黄芪注射液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应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5,27(3):22-23.

[6]董会妍.小儿病毒性心肌炎32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7):163-164.

[7]唐晓彦.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及药理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14):113-114.

黄芪的作用篇7

【摘要】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pS-p)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将雌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损伤对照组和实验组(黄芪多糖组)。实验组给予腹腔注射黄芪多糖20mg/kg,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28d。分别于术后4,8,12周用电生理学、形态学方法评估坐骨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坐骨神经传导速度(mnCV)、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在各时间点上黄芪多糖组均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黄芪多糖周围神经损伤再生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effectofastragaluspolysaccharidesonnerveregeneration.methods24femalewistarratswererandomlypidedintocontrolgroupandastragaluspolysaccharidesgroup.Sciaticnerveinjurymodelwassetup.then20mg/kgofastragaluspolysaccharideswereintraperitonealinjectedeverydayafternerveinjuryfor28days;thesamevolumeofsalinewasinjectedtothecontrolgroup.electrophysiological,histologicalexaminationsandfunctionalevaluationwereusedtoassessnerveregenerationin4,8,12weeksofoperativeintervalsrespectively.Resultstherecoveryrateofsciaticmotornerveconductionvelocity(mnCV),numbersofmyelinatednerveweresignificantlyhigherinastragaluspolysaccharidesgroupinallthetimepointsthanthoseofcontrolgroup(p

Keywords:astragaluspolysaccharides;peripheralnerve;injury;Regeneration

目前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功能恢复仍不理想,促进神经纤维再生和提高再生质量对损伤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黄芪作为君药与其它中药配伍可以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为了探讨黄芪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黄芪多糖(astragaluspolysaccharides,apS)在周围神经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我们设计如下实验,观察黄芪多糖对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用药美国泛华医药公司出品,美国泛华医药公司与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共同研制开发的注射用黄芪多糖粉针剂(apS-p)[z20040086号],为类白色无定形粉末,无嗅,无味,其主要成分为α-1,4(1,6)葡聚糖、阿拉伯-半乳多糖、鼠李-半乳糖醛酸多糖和阿拉伯-半乳蛋白多糖所组成,平均分子质量为2~6万。

1.2模型制作wistar大鼠24只,体重120~130g,全部雌性,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黄芪多糖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每组再随机分为3个亚组,即4周组、8周组、12周组。

1%氯胺酮40mg/kg腹腔注射麻醉,分别在大鼠左、右两侧股外侧肌间隙进入显露双侧坐骨神经,在坐骨结节下1.0cm处切断神经干,取同种异体鼠腹主动脉桥接坐骨神经,神经远近端之间留有2.0mm间隙,以9-0显微缝线制成小间隙桥接双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

术后第1天开始用药,实验组给予腹腔注射黄芪多糖20mg/kg,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28d。

1.3检测项目与检测方法在4,8,12周时分别观察大白鼠的下列指标。

1.3.1一般情况攻击性、步态、足趾与足跟溃疡的发生、发展以及恢复情况、肌肉的萎缩与恢复情况、局部感染和死亡情况。

1.3.2神经电生理检测利用medtronicKeypoint肌电图仪,实验动物双侧坐骨神经均作检测。方法:1%氯胺酮腹腔麻醉动物后,无菌消毒术野,俯卧位分别暴露坐骨神经总干,采用同芯针电极刺入大鼠比目鱼肌肌腹内作为记录电极,以平行刺激电极分别于吻合口近侧坐骨结节水平及远侧坐骨神经分支处给以超强刺激(电流为50ma),通过潜伏期差仪器自动计算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室温保持24℃。

1.3.3组织学观察各组动物切取吻合口远端神经,经固定脱水包埋后分别作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非神经细胞、无髓和有髓神经轴突在神经再生过程中的变化。通过HpiaS-1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

1.3.4透射电镜观察取吻合口远端3mm神经按电镜标本常规固定、脱水、包埋后作超薄切片。Fei公司生产(飞利浦公司)的teCnaiG2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再生神经的超微结构。

1.3.5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分析比较,结果以±s表示,p

2结果

2.1大体观察

术后两组动物均有后肢肿胀,步态不稳,体毛稀疏光泽变差,足趾溃疡,足趾脱落改变。但实验组鼠一般状态、攻击性较对照组恢复快。足趾溃疡和脱落数目实验组(3鼠4侧)要少于对照组(5鼠7侧)。取材时见两组动物神经吻合口均愈合良好,无神经瘤形成,实验组神经表面血管较丰富,神经与周围组织轻度黏连。见图1。

2.2肌电图检测结果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m/s)4周时实验组为(28.95±5.30)m/s,对照组为(15.35±5.78)m/s,t值2.896,p

转贴于

2.3组织学检测结果

光镜下术后12周纵切片(40×)可见实验组(图2)有髓神经纤维较多,排列规则;对照组(图3)有髓神经纤维数量较少。图像分析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目:术后8周、12周实验组[8周为(149.00±22.16),12周为(180.14±21.35)]优于对照组[8周为(111.86±22.41)12周为(159.57±20.72)]。p

2.4电镜观察结果

术后12周实验组(图4,6)髓鞘较厚,板层致密,明暗板清晰。对照组(图5,7)髓鞘较薄,扭曲变形明显,板层疏松,点状分离,成熟度欠佳。

3讨论

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是一个涉及多因素的复杂过程。如何促进神经再生,提高神经损伤后的治疗效果,仍然是众多医者孜孜探索的重点。中药及其提取物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临床应用历史久远,作用机制多途径,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黄芪多糖(apS)作为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对机体免疫功能有广泛的调节作用[1]。本次实验观察到其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有比较积极的影响。

3.1黄芪多糖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效果及作用机制本次实验首先从整体上将apS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apS组和对照组相比神经再生质量较好。然后通过对相应时间亚组在固定时间点上的两两比较,发现实验组动物4周时运动神经的传导功能即有较好的恢复。光镜和电镜观察到8周和12周时实验组神经髓鞘成熟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实验组神经髓鞘较厚,排列紧密,板层致密,间质增生较少。虽然两组大鼠损伤的神经都有一定程度的再生,但再生的速度和质量有所不同。从功能学和形态学的角度可以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神经恢复较早且质量较好,黄芪多糖对周围神经的恢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且在神经损伤早期即发挥作用。

周围神经损伤后免疫系统发生巨噬细胞聚集,淋巴细胞活化等一系列变化[2]。分析黄芪多糖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机制并不是药物对神经的直接刺激作用,而是通过作用于免疫系统,进而影响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来发挥作用的。大概为以下几个方面:从细胞免疫角度看,①活化巨噬细胞,促进巨噬细胞产生各种细胞因子。iL-1β能增加血管的通透性,诱导巨噬细胞至损伤部位并使之活化,从而有利于吞噬破碎的髓鞘组织,并启动其它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3]。并且iL-1β是雪旺细胞的致有丝分裂原,能诱导雪旺细胞分泌神经生长因子[4],有利于加快神经轴突的生长和再髓鞘化;②促进巨噬细胞产生iL-6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iL-6和LiF能作为中介质通过趋化调节雪旺细胞而吸附巨噬细胞[5],加强巨噬细胞对华勒变性细胞碎片的吞噬,具有诱导神经细胞分化,维持神经元生存、分化、生长、成熟[6]和促进周围神经再生[7]作用;③提高t淋巴细胞的转化,纠正t淋巴细胞转化的受抑状态,增强t淋巴细胞增殖[8]。上述细胞因子变化亦与t细胞反应有关。从信号转导方面看,①能增加细胞内camp含量[9]。camp通路是神经细胞信号转导的重要通路,调节的效应物是pKa。camp通过活化pKa使pKa底物蛋白磷酸化而实现促进神经轴突生长效应;②提高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水平,活化pKC[10]。pKC在周围神经的传入传出神经内大量分布,通过影响生长相关蛋白43与层黏连蛋白(Laminin)来促进轴突生长,促进雪旺细胞增殖和Dna合成[11]。pKC的底物很多,例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胰岛素受体,转录因子,翻译因子等,因而其介导的细胞效应也十分广泛。这些信号分子在细胞内逐步转导产生再生效应。另外,iL-1与巨噬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后,通过Ras-mapK信号传导途径,诱导活化蛋白-1(ap-1),nF-gB和nF-iL6转录因子等,活化多种免疫分子的启动子,从而促进其基因表达,具有显著提高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作用[12]。

3.2黄芪多糖的研究与应用前景目前,神经损伤后的治疗药物主要分为两种,即生物制剂如神经生长因子、脑活素等和非生物制剂如B族维生素类等;生物制剂价格昂贵,疗效并不确切,尚未被广泛用于临床。B族维生素虽临床应用久远,但疗效亦不理想。我们旨在寻找一类来源广泛效果可靠的促周围神经再生的药物。通过研究发现黄芪多糖具备这样的特点,能通过对神经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伤残率,因而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黄芪多糖作为免疫增强剂已被应用于临床且效果稳定,其促神经修复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单俊杰,王顺春,刘涤,等.黄芪多糖的化学和药理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4(3):61.

[2]刘飙,尹维田,崔凤双,等.周围神经损伤后免疫系统变化的动物实验观察[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2000,26(5):485.

[3]SchnellL,FearnS,Schwabme,eta1.Cytokine-inducedacuteinflammationinthebrainandspinalcord[J].Jneuropatholexpneurol,l999,58(3):245.

[4]LisakRp.BealmearB.antibodiestointerleukin-1inhibitcytokine-inducedproliferationofneonatalratSchwanncellsinvitro[J].Jneuroimmunol,1991,31(2):123.

[5]GeorgeK.tofaris,paulH.patterson,KristjanR.Jessen,etal.DenervatedSchwannCellsattractmacrophagesbySecretionofLeukemiainhibitoryFactor(LiF)and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tein-1inaprocessRegulatedbyinterleukin-6andLiF[J].theJournalofneuroscience,august1,2002,22(15):6696.

[6]SchaferKH,mestresp,marzp,etal.theiL-6/siL-6Rfusionproteinhyper-iL-6promotesneuriteoutgrowthandneuronsurvivalinculturedentericneurons[J].JinterferonCytokineRes.1999may,19(5):527.

[7]ekstrompa,Kerekesn,Hokfeltt.Leukemiainhibitoryfactornullmice:unhamperedinvitrooutgrowthofsensoryaxonsbutreducedstimulatorypotentialbynervesegments[J].neurosciLett.2000mar10;281(2~3):107.

[8]张艳,梁华平.黄芪多糖对烧伤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及机理探讨[J].中国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1995,7(2):41.

[9]梁华平,张艳,王正国,等.黄芪多糖、人参茎叶皂甙对创伤子鼠血浆及免疫细胞内camp、cGmp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5,11(6):595.

[10]胡庭俊,程富胜,陈炅然,等.黄芪多糖对小鼠免疫细胞信号转导相关分子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05,36(6),616.

黄芪的作用篇8

【关键词】黄芪提取物;抗炎;镇痛;耐缺氧;抗疲劳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及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表虚自汗、阳虚血脱及水肿血痹等症。本次实验对黄芪水提取物进行了抗炎、镇痛、耐缺氧及抗疲劳作用的初步研究。

1器材

1.1黄芪生物活性成分的制备

黄芪购于吉林省延吉市保健大药房,经延边大学药学院生药教研室鉴定为真品。黄芪加水煎煮3次,收集水煎液,过滤、取滤过液,浓缩,干燥,得干粉。1g干粉相当于4.5g生药。

1.2试剂乳酸及肝糖原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其它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3动物

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g,由延边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科提供。

1.4仪器

GB204型精密电子称,JCS-500计数电子称,722分光光度计,小鼠游泳池,广口瓶(250ml)。

2方法

2.1分组取16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及黄芪大、中、小剂量组。大、中、小剂量组分别按0.5,0.25,0.125g/kg剂量每天灌胃,连续7d,对照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

2.2抗炎实验每组10只小鼠,末次灌胃1h后在每只小鼠右耳均匀涂二甲苯0.05ml致炎。30min后,小鼠脱颈椎处死,剪下耳壳,用直径8mm打孔器取双侧对称处的耳片称重,以其重量差为肿胀指标。

2.3镇痛实验每组10只小鼠,末次灌胃30min后,各组小鼠按每10g体重分别腹腔注射6g/L冰醋酸0.1ml,观察15min内小鼠有无扭体反应出现,扭体反应的表现为腹部收缩、躯体扭曲、后肢伸展及蠕行等。

2.4耐缺氧实验每组10只小鼠,末次灌胃24h后,将小鼠逐只放进盛有钠石灰20g的250ml密闭的广口瓶中,记录每只小鼠存活时间。

2.5抗疲劳实验每组10只小鼠,末次灌胃24h后,各组小鼠分别在温度37℃深40cm游泳池中游泳,45min后,取出小鼠,摘眼球取血,通过比色分析法测定血清乳酸及肝糖原含量。

2.6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s)表示,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3结果

3.1黄芪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肿胀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大、中、小剂量黄芪提取物均能明显对抗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作用(p<0.05或p<0.01)。结果见表1。表1黄芪提取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略)

3.2黄芪对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大、中、小剂量黄芪提取物均能明显减少小鼠扭体次数(p<0.05或p<0.01)。结果见表2。表2黄芪提取物对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的影响(略)

3.3黄芪对小鼠耐缺氧实验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大、中剂量的黄芪提取物能够明显延长小鼠在无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p<0.05),但小剂量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3。表3黄芪提取物对小鼠耐氧能力的影响(略)

3.4黄芪对小鼠抗疲劳实验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大、中剂量组小鼠游泳后肝糖原的含量明显增加(p<0.05),小剂量组无明显变化;而各给药组乳酸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果见表4。表4黄芪提取物对小鼠体内肝糖原和乳酸含量的影响(略)

4讨论

黄芪提取物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本实验研究表明:黄芪提取物能明显降低小鼠耳肿胀程度,减少小鼠对冰醋酸刺激的扭体反应次数,结果说明黄芪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且以大剂量效果更明显。文献报道[1],黄酮类化合物抗炎、镇痛机制与钙离子拮抗有关,其详细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疲劳是机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于长时间过于繁重、紧张的劳动(包括脑力和体力)而引起的工作效率暂时明显降低的一种生理心理现象。疲劳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有研究发现人体的碳水化合物储备量有限,大强度体力活动1~2h可发生疲劳,同时伴有低血糖、肌糖原和肝糖原耗竭[2]。本实验研究发现黄芪能在常压缺氧情况下,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进一步观察发现黄芪提取物能明显提高运动后血中乳酸的清除速度,增加肝糖原的含量,这可能是黄芪抗疲劳作用的部分机制,其它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黄芪的作用篇9



【摘要】 目的 探讨黄芪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和血清iL6与tnFα含量的变化。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阿霉素来建立大鼠的慢性心衰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芪组。黄芪组灌胃给予药物4ml/kg,治疗4周后,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组有效的降低了左心室质量指数、升高左室收缩压、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和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同时降低血清iL6与tnFα含量。结论 黄芪能够明显的改善阿霉素建立的慢性心衰大鼠的心功能,降低了血清中iL6与tnFα含量,推测黄芪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可能与抑制炎症和心室重塑相关。

【关键词】 黄芪;心力衰竭;炎症因子;iL6;tnFα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是绝大多数心脏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已经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有资料显示,我国的住院儿童中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的患儿有逐年增多趋势。与成人不同,导致儿童慢性心衰的主要疾病不是缺血性心脏病而是以先天性心脏病、慢性心肌炎、原发性心肌病为主。而病情演变过程和预后也与成人期不同,有效的治疗可使预后明显改观。探索、评价新的治疗方法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黄芪是临床常用的补气中药,黄芪注射液是黄芪提取物,其主要成分为黄芪皂苷。本研究通过阿霉素造大鼠慢性心衰模型来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心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对血清的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慢性心衰大鼠模型的建立 雄性wistar大鼠以15mg/kg体重剂量腹腔注射阿霉素,每周2次,共7周,累积总量21mg/kg,体重进行造模;正常组则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

12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芪组(4ml/kg),每组8只。从第8周开始,即停止注射阿霉素后,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予灌胃四周。黄芪注射液(20g/10ml/支),正大青春宝有限公司,批号:0901073。

13 血液动力学检测

大鼠称重,腹腔注射04%戊巴比妥钠40mg/kg麻醉,仰卧位固定,颈部备皮消毒。颈部正中切口,钝性分离右侧颈总动脉,结扎远心端,将充满1%肝素的导管自右颈总动脉徐缓进入,同时密切观察压力曲线,待导管进入左心室,即示波显示为左心室压力曲线后,稳定5min,记录所需血液动力学参数。测量指标包括心率(Heartrate,HR)、左室收缩压(Lleftventricularsystolicpressure,LVSp)、左室舒张末压(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pressure,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Leftventricularmaximalratesofpressurerise,+dp/dtmax),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Leftventricularmaximalratesofpressurefall,dp/dtmax)。连续测取5次数据,每次隔3min,每一数据由3次较稳定数据求平均值作为结果。

14 血样的采集及处理方法

断头取血后置于采血管中,自然凝固,取血清,4℃,3000rpm离心,放入20℃冰箱保存待检。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iL6与tnFα的含量。

15 左室质量指数的测定

动物采血后,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剖胸取出心脏,用冰生理盐水洗净残血,迅速分离左心室(包括室间隔在内),用滤纸吸干,称取质量(单位为mg),并计算左室质量指数。左室质量指数=左室质量/体重。

2 结果

21 黄芪对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影响 阿霉素给药后,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率值无差异(p>005),LVSp显著下降(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对心衰的发生、发展机制研究不断深入,心衰治疗策略也有了根本性转变。即从短期血液动力学和药理学措施转变为长期的修复性策略。阻断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阻断心肌重塑成为心衰治疗的关键环节。目前的治疗包括应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洋地黄类及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利尿剂、醛固酮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但效果仍不理想。临床上,可以观察到黄芪注射液对心力衰竭症状有改善作用,但深入的作用机制和应用后相关指标的变化仍需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实验采用阿霉素诱导建立的是毒物致心力衰竭模型[1,2],阿霉素可以诱导产生大量自由基引起心肌能量代谢损害[3]。血流动力学的结果表明,阿霉素建立的心衰模型是成功的。已有研究表明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后可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4],改善心功能。黄芪还具有很强的正性肌力作用[5,6]。本实验结果表明,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后,心衰模型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LVSp、LVeDp、+dp/dtmax,dp/dtmax等都得到了显著改善。而黄芪注射液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保护心脏作用的机理,可能是通过维持心肌损伤小鼠的SoD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物mDa的生成,调控机体自由基的平衡实现的[7]。实验还发现[8],黄芪注射液对阿霉素诱导小鼠心肌细胞凋亡具有拮抗作用,这也是黄芪产生这种作用的机制之一。

心室重构是心功能不全发展的必然过程,也是影响预后最主要的指标之一。本研究对左室质量的测定显示,应用黄芪注射液后,左室质量指数降低,说明黄芪可抑制心室重构。其机理可能与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明显降低有关[9]。同时黄芪还可以抑制心肌纤维化,降低凋亡基因[10]。

研究证实,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6、tnFα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着心功能的恶化而逐渐升高,细胞炎性因子tnFα、iL6水平与心功能分级正相关[11],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是CHF严重程度有用预测指标。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系统的持续激活是导致心室重塑和心衰恶化的重要原因[1214]。iL6调节免疫和炎症反应,还能通过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和促进心肌细胞肥大和加重心室重构。tnFa可以诱导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从而刺激心肌组织产生大量no,直接促发心肌细胞凋亡;还可以降低心肌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水平,使三磷酸腺苷(atp)合成不足,引起心肌收缩性减退;促进心肌蛋白质分解加速,导致心肌细胞凋亡而进一步损害心功能[15],造成心衰恶化。本实验中模型组大鼠的tnFα、iL6明显高于对照组,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说明iL6和tnFα参与了心衰的发生和发展,应用黄芪注射液后iL6和tnFα指标较心衰模型组有显著降低,提示黄芪可降低心衰发展中的炎性因子水平,阻断参与心衰发展的炎性反应。

本研究从血流动力学、心室重量指数,炎性因子水平等角度证实,黄芪对阿霉素诱导的心衰有保护作用,能够改善心衰小鼠血液动力学指标,逆转心室的重构,抑制炎症反应。为心衰治疗方法和临床用药提供了客观依据,也丰富了中医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理论。

参 考 文 献

[1] mudersF,elsnerDanimalmodelsofchronicheartfailurephannacologiealReseareh,2000,41(6):605612.

[2] 郭豫涛,谭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动物模型上海实验动物科学,2001,21(2):122126.

[3] 李书国,毛小波,张峰.阿霉素诱导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制作的改良方案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6,16(7):415418.

[4] 李雄,阳明玉,秦静庭,等.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心力衰竭疗效评价及脑利钠肽的变化.海南医学,2012,4(11)2728.

[5] SuD,LiHY,YanHR,etalastragalusimprovedCardiacFunctionofadriamycininjuredRatHeartsbyUpregulationofSeRCa2aexpressionamJChinmed,2009,37(3):519529.

[6] YaoLm,Liutw,wuwFeffectsofastragalusinjectioninreversingleftventricularhypertrophyinducedbyrenalhypertensioninratsChineseJournalofintegratvemedicine,2009,29(10):918921.

[7] 邹文俊,李忌,刘忠荣,王道毅,银福军.黄芪注射液拮抗阿霉素心脏毒性作用的研究.中成药,2001,23(5):348350.

[8] 梁丽英,陈晶,黄小琪.黄芪注射液拮抗阿霉素诱导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11,22(9):22122213.

黄芪的作用篇10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阿霉素;线粒体;心脏毒性;抗氧化剂;飞行员

0引言

阿霉素(doxorubicin,DoX)是肿瘤化疗中常见的一种广谱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但因其产生急慢性心脏毒性(临床表现轻者为心律失常,重者为心肌炎或心力衰竭)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很明显,寻找和利用有关药物其心脏毒性小但又不影响其抗肿瘤作用十分重要.一般认为,DoX的心脏毒性是由其半醌自由基介导的氧自由基毒害引起[1].而已有的研究表明,中药黄芪及黄芪皂甙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2].中药黄芪注射液(HQ)是由单味黄芪组成的中药注射产品,除了广泛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不全外,尚可用于各类免疫功能低下及肿瘤疾病的治疗和辅助治疗.因此,对于HQ防治DoX毒性的研究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材料和方法

小鼠7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每组14只.正常对照组自由饮食未用任何药物;模型组以隔日ipDoX2mg/kg;其余3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HQ:3g/kg(小剂量组),6g/kg(中剂量组),12g/kg(大剂量组)加DoX2mg/kg.以上处理连续14d,末次给药24h后处死所有动物,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心肌匀浆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为一般性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

2结果

如表1所示,小鼠经DoX处理后血清CK活性及心肌匀浆mDa含量增高,aSt活性增高,SoD活性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氧自由基导致氧化损伤是DoX引起心脏毒性的主要原因,而线粒体呼吸链又是自由基产生的主要部位,故成为自由基损伤的主要靶点.一般认为,SoD对维护o2的低水平是必要的,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则对防止体内自由基引起膜脂质过氧化尤其重要[1].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HQ可以有效地降低DoX的心脏毒性,保护心脏损伤小鼠的SoD活性,从而增加内源性活性氧自由基清除系统的功能,减少mDa的生成,降低CK及aSt的活性.由此,HQ不仅能有效地清除体内氧自由基,还能阻止氧自由基的链反应,从而调控体内自由基的平衡,达到保护心脏的作用[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