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中秋节作文结尾十篇中秋节作文结尾十篇

中秋节作文结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38:45

中秋节作文结尾篇1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诗,足可以表达我的心声——我们就像那天上的月亮,圆时皎洁明朗,缺时——更要绽放光彩!今晚,你就要走了,千里共婵娟,我们不能见面,但我会在心里为你祝福,为你喝彩——中秋快乐!为友谊,干杯!再见,在这个中秋。

2、圆满的月亮,团圆的家人,坐在院子里,享用着象征幸福团圆的月饼,欣赏着宛若玉盘的圆月,沐浴着如银的月光,交谈着暖心的家常话,回荡着一家人的欢声笑语,那将是怎样的一种温馨与幸福啊。

3、所以,在这样的节日,我们不为自己找任何的理由,找点滴的借口,带上孩子,带上祝愿,赶回家里,看望自己的老人,让自己的身体和灵魂都回家,回到那个有父母,有温暖的地方,一家人享受天伦之乐,这应该是节日里送给老人最好的礼物。

(来源:文章屋网)

中秋节作文结尾篇2

因此,作为一名钢琴教师,结合自身的演奏体会对作品《秋月》的演奏方式方法、音乐意境进行探索,使自己在弹奏中能更好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作品,提高对作品音乐形象的塑造。

一、作曲家、作品简介

(一)作曲家谭盾

谭盾于1957年出生于湖南长沙,1985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在校期间其音乐才能就倍受关注,还被称为学校的四大才子之一。作为东方之骄子的谭盾,如旗帜一般引领着同代作曲家及当前中国音乐乃至世界音乐的发展前进方向。他的创作时时闪烁出人类生存的的忧患意识、保护文化遗产民族意识和时尚生活现代意识,充分表现出作曲家本人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以及作曲家所具有的艺术责任感。

(二)作品简介

钢琴组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创作于1978年,是谭盾从湖南到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后的一首作品。在谈及这首作品时,谭盾说:那时,我在拼命学习西方古典和现代音乐的同时,又很想家。舍不得儿时的那些伴我长大的民谣和记忆。于是我写了我的第一部钢琴作品,像是我思乡的日记。1正如作者所说,作者用钢琴将自己家乡描绘成一幅幅形象鲜明、简短的水彩山水画卷,而每一幅作品都带有浓浓的乡情。这是由八首独立的钢琴小品构成,个个质感、简单、纯粹。如标题所说,每首都是一幅水彩画。八首作品分别是《秋月》《逗》《山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古葬》《云》《荒野》《流云》《荒》,其中前四首是根据民谣作为创作音乐元素改编而成,而本文所提及的《秋月》就在其中,民族音乐色彩浓厚。

二、《秋月》结构分析

(一)创作背景

《秋月》浓缩了作者对家乡的思乡情怀。《秋月》是八幅中的第一幅,它为后面作品中对孩子们的天真、悠扬的山歌、离别的悲痛等音乐篇章的回忆进行铺垫,像是营造一种氛围而引起作者的思乡情绪,也将听众带入作者回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乐曲标以adagiocondolore悲痛、从容的,衬托了该曲的主题秋月。秋天,本就给人一种伤感,又有一轮孤月相伴,微风瑟瑟月光凄凉,为该曲的意境创作提供了绝佳的氛围。

(二)曲式结构

《秋月》是由引子和结尾两个散板与中间be羽、#F羽两个乐段构成的单二部曲式。由两个乐段构成的单二部曲式较为常见,而加入两个散板结构的单二部曲式,是我国传统音乐素材中较为常用的技术手法,而散板结构在西方作曲中常用于引子或尾声。《秋月》是复乐段结构曲式。节拍:散板4/4散板引子,1小节,散板,e羽调式。a段e羽调式,由第一乐句长线条的旋律4小节,第二乐句跳音和下滑音的2小节组成B段#F羽调式,也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二乐句4小节。尾声,散拍子e羽调式,所采用的素材与引子相似。乐曲引子部分带有装饰音的几个和声,呈现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接下来,一连串三连音不断推动乐曲的发展,直到力度极强的下滑音,推出了乐曲的第一个小高潮。然后乐曲重回平静并缓慢地进入到了《秋月》的主题旋律a段(16小节)。a段则由左手演奏旋律,右手以六连音固定音型为旋律声部伴奏,右手的六连音如行云流水,增强了旋律的流动性,又月的朦胧带来微微清风。B段(712小节)移调为#F羽调式。a段的继续发展为B段,旋律依然在左手并且不断向低音区进行,最后由单音C-G过渡到e,与尾声部分形成自然的衔接。尾部继续用引子的素材,并大胆加入B-F不协和音程,使乐曲有了古色古香的味道,又不乏现代感。

三、《秋月》重点、难点分析

《秋月》是一首作者表达自己对家乡浓浓思念的音乐作品,所以在演奏《秋月》这首作品过程中,要运用适当演奏技巧,将作者想通过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体现出来,才是一名好的演奏者需要准确把握的。本章节将结合自己在演奏中所遇到的困难,作为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

(一)装饰音的演奏分析

1.装饰音的意境把握

《秋月》中含有大量的装饰音,其中以模仿古筝的历音也就是我们说的滑音居多,且在演奏中不好把握,所以将装饰音历音作为重点,进行探索分析。在《秋月》的引子左手中音位置,出现了ЬG、Ьe、ЬD、ЬB的十六分音符连续下行的装饰音,正是作者对乐器古筝连续拨弦的模仿,就是我们常说的滑音也叫历音,作者利用模仿古筝历音,塑造了秋夜中月光的孤独和朦胧。这需要使演奏者在钢琴上演奏时将音色演奏的具有古风韵味,片刻间要将听众带进了作者悠远、空灵的回忆世界中,为乐曲秋月的高潮表达做好了铺垫。同样在《秋月》的尾部,低音区出现了连续四个十六分下行音符的装饰音和左手的一个逆琶音和弦,也是模仿了古筝双手琶音的演奏方法,给人的听觉上像是低音区连续下行的七个音,一气呵成,完美的完成了整个作品。

2.装饰音的演奏方法

右手模仿了古筝的历音,左手用短倚音来模仿其指法中的滑音,不论是左手还是右手,装饰音不仅要弹奏的轻柔、深沉,同时也不能使音虚掉,所以想要将这些装饰音弹出流畅、圆润、深沉的音色,那么,在弹奏时,仅依靠手指的力量会容易使音失去控制,所以还需要小臂的带动。具体地说,我们需要将手指和手臂势为一个整体,让自己气息沉下来,呼吸与气息一致像叹气一样,小臂的力量则通过手腕传送到指尖,而右手采用低触键的演奏方法,下键的时候利用手指一关节向前推送,并利用手腕的带动使音与音之间有了内在的联系,同时保持最大的连贯性,这样弹奏出来的装饰音不仅明亮、飘渺,又与旋律氛围融为一体,使整体音响达到最佳效果。

(二)散板意境的把握

《秋月》借用我国传统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将其音响效果在钢琴这件西方乐器当中发挥的淋漓尽致。本身中国传统音乐的记谱对指法、演奏方法和音高都有明确的标记,但在节拍方面却有拍可无定值这一说法,古人认为,乐曲的节奏是按乐曲的风格、演奏者的情绪及表达的需要自己决定的,它给演奏者留下了极大的创造余地,因此钢琴曲《秋月》的节奏也十分自由随意。

1.引子部分

在引子中没有小节线的限制,是演奏者最大的自由,但是乐曲的旋律还是存在的,需要演奏者按照自己的艺术造诣和对乐曲的体会去演奏,去抒发内心的感受并进行二度创作。不拘泥于节奏,让音乐在韵律间不断地如流水般的行走,使乐曲的处理更符合我国那种古曲的风格。在引子部分要恰当的使用踏板,不仅增强旋律的线条而且将乐曲的氛围铺垫的很好,开篇ppp的力度制造出悠扬、寂静的气氛,四个十六分音符加高音区的八度和弦采用一个踏板,同样的一个结构,此时的力度为pp,在力度上有了不同的变化,紧接着三连音的渐强不断的将乐曲推动,此为一长踏板。引子中第二句话大量使用二度的三连音以不断增强的力度向前发展,在力度上的变化与a段衔接描绘出一幅夜的幽静的画面。三连音演奏的音色既要清澈又要制造出朦胧的意境,三连音连续需要演奏时,一般标志着情绪的积累或者即将出现高潮,在柔情的音乐里出现,更加柔情伤感。

2这就要求演奏者触键不仅仅要快、轻,还要尽可能用自己的气息连奏。引子的最强处则分其为第三句话,其中四分音符继续模仿了古筝的历音,四分音符要利用大臂带动的力量有爆发力的弹奏,既不能将音弹死也不可声音过于坚硬而破坏引子的整体感觉,这样出来的声音不仅深厚而且集中。在引子部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延长记号的存在,要把时值保持够,让音在琴的音箱力得到充分的震动,使乐曲整个气氛得到充分的发挥。

2.结尾部分

尾声的散板部分,仍是重复引子的素材,节奏依然自由,乐曲通过a和B段的高潮也慢慢回到夜的平静。尾声低音部开始处带有装饰音的反向琶音依旧模仿了古筝历音的演奏手法,这一组音与引子不同的是要把整个手臂的力量都放下来用小指支撑,以较强的力度奏出e,这并给与e充分的时间让其振动共鸣,音色浑厚、深沉,让乐曲又由此为中心展开来,与开始的引子部分形成了对比。尾部的散板部分使用了很多延长音,同样也要合理的延长时值,时值得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整个音乐的情绪,从而破坏了前面大篇幅的铺垫,无法做到承前启后。最后的装饰音pppp的力度结束全曲,就需要指尖的控制,充分发挥对音响的想象,在自己心中先听到音乐的声音,巧妙的制造出淡淡的忧思情绪,仿佛音乐到此为止了,但却给观众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三)旋律线条和层次的演奏方法

演奏者对旋律自然变化的感受,大概是赋予乐句生命力的最重要的方面。吟唱乐句,洞悉力的自然升降及时值上的细小变化,然后在自己的演奏中体现。3《秋月》a段和B段27小节的主旋律线,主旋律音为:Ьe、ЬD、ЬB、Ьa、ЬG。而a段与B段均由三十二分音符的六连音构成并且是由右手在伴奏,快速的三十二分音符使乐曲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就像云一般柔美。手指必须轻巧,仍然使用低触键的方式尽可能贴键,依靠手腕的带动,在手腕放松的带动下随着旋律线条进行手腕画圆运动,不仅增加了音的内在联系和流动性,也加强了旋律的动感。在力度上,手指要严格的控制和增减音乐的朦胧感,让观众感觉流水般云的声音,以这样的音响效果衬托左手的旋律。左手的主题线条较长,给人意境悠远,极富浪漫色彩,仿佛是远在他乡的游子在诉说自己的思乡情怀。

左手在演奏主旋律时,既不要长线条,又要保持音符之间内在的连贯性。重点是如何能保证左手旋律线条的连贯性:需要演奏者依靠身体力量的通透、气息下沉的连贯性。赵晓生曾说过:人的各种感官都要并用。视觉方面,眼要看见乐谱,看见键盘位置;听觉方面,耳朵要能在再尚未发出声音之前预先冥听到将要发出的声音;触觉方面,指尖对于键盘位置的敏锐转;直觉方面,大脑对结构对过程对动作的严密控制。4也就是说在演奏时,用自己的身心去感受,在没有真正弹出之前就已经在脑海当中把旋律连接起来了,然后在让自己的气息和手臂的动作合为一体,方可达到音断而旋律线条不断的效果,从而使音乐更具韵味。存在于左手旋律上的倚音,要注意力量的转移,将力量转移到主音上,减少倚音瘸腿声音的出现,保证了音的圆润。第四小节第八小节第四和第八小节的旋律不断走向低音区,末尾的音虽然要以极弱的力度奏出,但是还要利用臂力,让指尖立住并勾住琴键,力量落下去,才能弹出悠远的感觉,就像是一声深沉的叹息。这一段的音乐起伏较大,呈现出一种若隐若现、光影交错的感觉。所以要特别注意把握旋律的起伏,让音乐的层次鲜明起来,突出音的飘渺之感。

在第五、六与九、十小节中,八分音符由弱渐强,将全身力量传到手臂,利用大臂带动小臂形成一种惯性,自然地将音乐推至最强处,通过对反向琶音开始变弱,音乐又回到了静谧的气氛当中。在演奏中,这三组琶音要注意的是力量的收与放。在这个短暂的渐弱过程中,要达到自然、圆润的听觉效果,需要每组琶音的力度要均匀,大脑要严格控制手指下键的力度,最后的力量集中落到低音,仔细的去听每一个音。

(四)和弦的演奏方法

1.五度叠置和弦

五度叠置和弦,就是在一个四度音程上叠加一个五度音程或是五度叠加四度,从而形成一种特殊和弦结构。而在《秋月》的引子部分的结尾处,就使用了五个连续上行的五度叠置和弦,给人的听觉效果十分和谐,随着和弦不断的升高,营造出月的清远、柔美的意境。通过和弦高、低音区的对比,和五度(四度)和弦的旋律性连续出现,不仅渲染了作者夜晚空望月思乡的静谧情怀,更是给听总了无限的想象的空间。

2.二度和弦

中秋节作文结尾篇3

一、巧妙借用戏剧的叙事结构

中国当代小说创作呈现出吸收、借鉴西方小说创作模式和叙事结构的发展趋势。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也是凭借着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特色的文学创作享誉世界文坛。就其本质而言,中国作家的文学创作的确烙上了鲜明的现代色彩,对于他的文学创作影响更为深远的则是中国传统文学的创作原则和叙事手法。就小说《城市画皮》而言,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就十分明显,其中之一就是民间戏剧结构的借用。“凤头、猪肚、豹尾中国古代戏曲术语。元代人乔梦符在论述戏剧结构时说:‘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

所谓“凤头”,其本义是针对戏曲文学的开端部分而言。在戏曲文本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介绍小说人物,其次是交代相关情节,再次为下文的铺排设置悬念。这种处理手法不仅可以为整部作品的叙述提供足够的想象空间,进而引发读者对于文学作品的审美期待;同时,这一处理手法也将文本的结构加以限定,有利于初学写作之人借鉴。而民间戏曲中的“猪肚”则是文学文本的中间部分,不仅要写的内容丰富、矛盾突出,对于小说人物的展现也主要依靠这一部分。作为整部作品的关键所在,文学文本中的人物和情节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主要依靠“猪肚”。在文学文本的结尾部分就是“豹尾”,不仅要在最短的篇幅内交代人物命运的结局,还要能以简练、含蓄的方式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想。在小说《城市画皮》中,作者陈柳金正是采用了中国民间戏曲的结构模式,将小说分为三个部分,遵循着“凤头、猪肚、豹尾”的顺序。

小说《城市画皮》的“凤头”包括第一至第三节,在这一部分,小说的所有人物陆续登场。作者在这里设置了大量的悬念:秋良、小菲、“鸡冠头”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陈柳金在写作时严格按照民间戏曲的结构来安排。作者用第三人称的视角展开叙述,对小说人物的命运进行初步展示,交代了人物的身份、职业。在第三节,作者从秋良的视角出发,介绍小说故事的基本背景。用五人之间看似松散、实则紧密的关系造就下文的悬念――究竟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在夜幕下的三人身上。

“猪肚”是小说最重要的部分,在这里将会发生最复杂、最跌宕起伏的故事。在小说《城市画皮》中,猪肚部分是第四至第八节,在作者的巧妙安排之下,秋良、小菲、“鸡冠头”的性格、人生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呈现。“猪肚”部分是围绕秋良的的士展开的,围绕这一辆行进在夜幕下的的士,所有事件的前因后果都交代得十分清晰。作者在不断切换的叙事视角中创造了复线式的叙事模式:一方面,小菲与秋良的感情在不断的接触中,从信任到信赖不断升华;另一方面,“鸡冠头”的纠缠也为小说人物命运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豹尾”部分是整部小说的尾声,就是小说的第九节。在这里,所有人物的结局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宿。一场车祸成为整部小说情节发展的催化剂:秋良在车祸中失去了自己的手臂,只得将“靶子夫人”接到身边,他的生活永远淡出了夜幕下的城市;“鸡冠头”的生命却永远在车祸的一瞬间终止了,他的离去饱含着作者的价值判断;唯一在车祸中毫发无损的只有小菲,她依旧延续着过去的人生路线。

总体而言,小说《城市画皮》在适当借鉴西方文学创作方式的同时,尊重中国民间戏曲的结构模式。不仅将传统戏曲中“凤头、猪肚、豹尾”的叙事结构加以运用,也添加了很多全新的叙事手法,令整部作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审美效果。

二、视角转换的叙事手法

陈柳金的小说创作大多缘于他本人多年的生活积累,在现实与虚幻的书写中向读者表达了自己对这个时代的认知,尤其是他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普通人的情感认同。在复杂的情感表达中,陈柳金对中国农村社会的传统文化的归属意识展开了论证。当众多的年轻人向飞蛾扑火一样来到城市后,曾经的浪漫想象在城市的严酷事实面前被彻底击碎。陈柳金的小说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抨击社会现实的作品,往往寄予着超乎普通感情的丰富内涵,而这种情感中往往饱含着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反思。

在展现这种反思的过程中,陈柳金积极借鉴了视角转换的叙事手法,这对于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所谓的叙事视角正是文学文本中的叙述者在向读者讲述某一内容时所产生的各种关联,主要是指:“作者叙述故事的方式和角度,并通过这种方式和角度向读者描绘人物、讲述事件、介绍背景等等。”在这种叙事手法的运用中,作者往往借助于小说中某一个人物作为整部作品中穿插线索的核心,这一角色不仅发挥着观察环境、思考问题、评论状况的作用,读者往往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去观察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从而获得某种程度的客观感触。

仅从叙事学的角度而言,小说《城市画皮》相对于传统文学作品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叙事视角的变换。在传统的小说文本中,小菲往往会被塑造成为一个身世坎坷、漂泊风尘的女子,而陈柳金却利用这一狭小的空白地带将小菲的人物形象加以改造。我可以看到双重的小菲出现在小说中:一方面,小菲居住在一个让人极为容易产生遐想的住所――裤衩巷15号;另一方面,小菲在为秋良端上豆浆时,同时讲述着自己坎坷的身世。作者在这里采用了双重全知的叙事模式,“鸡冠头”的出现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使得整部小说的情节发展呈现戏剧化的场面。在小说中的车祸发生之后,事情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一局面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中国传统小说创作中单向度视角的叙事传统,更展现出作者突破传统的创新意识。

借助于叙事视角的恰当转换,陈柳金在小说中颠覆了人对于小菲这一类型人物的认识模式。这是一个将男女之间的好感完全摧毁的故事,是一个发生在不相信爱情的年代的故事。《城市画皮》的成功并非是由于他将现实的苦难完全揭露出来,而是在作者的故弄玄虚之中,戳破了现实的真实面目。在一个由钢筋水泥铸就的森林中,来到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或受制于窘迫的社会身份,或沉醉于荷尔蒙的刺激,他在相互的猜测和揣摩中前行。小说的全篇都是以客观、冷静的第一人称来讲述,叙述的节奏安排也十分巧妙。那个暗藏的“我”推动着小说情节的发展,不仅具备了中国传统小说中人物对话、情感冲突推进小说情节发展的模式,也契合了西方小说在展现人物内心世界方面的表达习惯。因此,整部小说具有极强的立体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夜幕下的城市。

三、时空交错手法的运用

小说《城市画皮》最为鲜明的特征之一就是为读者创造了一个既真实又虚幻的城市世界,作者将小说人物的既往与现实打破之后再组合,形成了具有时空交错之感的叙事结构。这样一种处理小说文本的手法可以营造出具有重叠性的喻指,为读者理解文本营造了具有历史沧桑感的特殊语境。

这一点,秋良信了。看来晚上真是一个鬼现身的时间。

他只有嘱咐小菲小心点,遇到这样的鬼,咱惹不起还躲不起?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凌晨五点,秋良又按时到香格里拉大厦门口等小菲。经历了一些事后,他从普通的主顾关系上升到了有温度的朋友关系。

车刚离开出口奔上环城路,秋良就从后视镜瞄到后面有车跟踪。他叫小菲系好安全带,迅疾一个退车,跨过双黄实线转个弯就出了环城路,拐进一条巷子。后面那车紧追不放,像一个阴魂不散的魑魅。

中秋节作文结尾篇4

总评:不少学生都喜欢通过诗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心灵,这位新加入到本专辑的同学也一样。在这篇诗歌里,作者以内心的思绪为导向,通过思绪的流动幻化出四季的轮回,从而把景与人融合起来。但我们从文中也不难看出,“春”这节展现出来的是充满生机的情境,而“夏”、“秋”、“冬”展现出来均是一种或悲凉或惆怅或无奈的氛围,因此“春”的生机恰恰就是文中“夏”、“秋”、“冬”的起点,这个起点也是归宿点,在这样的轮回中,作者倘若在结尾处扣住“春”这节把“夏”、“秋”、“冬”的所感上升到对生活的理解,那么就不会落入“为赋新诗强说愁”的俗套了。王婷婷同学的《伤心碧落》为什么会被推精,也正是因为结尾一句“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如拨云见日升华了主题,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具体评析见文中标识。

专辑指导老师:朱雨欣

中秋节作文结尾篇5

中秋节对亲人思念的诗句

1、丹桂花开第二番。——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2、分明不受人间暑。——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3、寻常岂是无三五。——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4、忆对中秋丹桂丛。——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5、何妨小驻听吾语。——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6、中秋佳月最端圆。——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7、永夜闲阶卧桂影。——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8、乘云径到玉皇家。——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9、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苏轼《念奴娇·中秋》

10、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11、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12、槁秸申酬,轮嗣布。——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13、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14、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15、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16、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17、只今聊结社中莲。——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18、妙曲虽传,毕竟人何许。——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19、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20、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1、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22、禅边风味客边愁,馈我清光又满楼。——慧霖《闰中秋玩月》

23、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4、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25、杯酒相延,今夕不应慳。——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2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7、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苏轼《念奴娇·中秋》

28、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29、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30、露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31、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32、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拟还差。——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33、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34、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35、影留人去,忍向夜深,帘户照陈迹。——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36、被白发、欺人奈何。——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37、人道是、清光更多。——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38、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39、问深宫,姮娥正在,妒云第几。——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40、有物揩磨金镜净,何人_攫银河决。——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41、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42、试自判此生,更看几度,小住为佳。——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43、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辛弃疾《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44、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45、照野霜凝,入河桂湿,一一冰壶相映。——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46、孤兔凄凉照水,晓风起、银河西转。——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47、白凝虚晓,香吹轻烬,倚窗小瓶疏桂。——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48、铜华沧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中秋节作文结尾篇6

【经典的中秋佳节对联大全】

月夕;

霜容。

献镜;

饮羹。

巫山丝竹;

翰苑金莲。

明月映天;

甘露被宇。

袁宏法渚;

庾亮登楼。

一天秋似水;

满地月如霜。

二仪含皎洁;

四海尽澄清。

天上一轮满;

人间万家明。

天上一轮月;

人间万里明。

中天一轮满;

秋野万里香。

白人随鹤舞;

明月逐人归。

半夜二更半;

中秋八月中。

尘中人自老;

天际月常明。

尘中人自老;

天际月常圆。

冰壶含雪魄;

银汉漾金辉。

冰壶含雪魄;

银汉漾金波。

亭空千霜月;

水续万古流。

春秋多佳日;

山水有清音。

绿窗明月在;

青史古人无。

薄帷鉴明月;

高情属云天。

明月本无价;

高山皆有情。

皓月无幽意;

清风有激情。

泛渚怀袁子;

登楼学庾公。

清光同会合;

秋色正平分。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国强家富人寿;

花好月圆年丰。

一曲霓裳传玉笛;

四围云锦拥金徽。

一逢喜事精神爽;

月到中秋光辉增。

人逢喜事精神爽;

月到中秋玉镜明。

人逢喜事精神爽;

月到中秋光辉增。

几处笙歌留朗月;

万家箫管乐中秋。

三五良宵开玉宇;

大千世界涌冰轮。

三五良宵澄银汉;

大千世界光玉轮。

天上则琼楼玉宇;

人间亦贝阙珠宫。

中天皓月明世界;

遍地笙歌乐团圆。

玉轮光满大千界;

银汉秋澄三五宵。

日射晚霞新世界;

月临天宇玉乾坤。

月静池塘桐叶影;

风摇庭幕桂花香。

月满一轮辉宇宙;

花香千里到门庭。

占得清秋一半好;

算来明月十分圆。

占得清秋一半好;

应推明月十分圆。

叶脱疏桐秋正半;

花开丛挂树齐香。

金鸡啼明天破晓;

嫦娥起舞月高悬。

鱼戏平湖穿远岫;

雁鸣秋月写长天。

叫月杜鹃喉舌冷;

宿花蝴蝶梦魂香。

明月清风景物秀;

神州春*画图新。

轮影渐移花树下;

镜光如挂玉楼头。

笙歌曲中千家月;

红藕香里万颗珠。

喜得天开清旷域;

宛然人在广寒宫。

霓裳舞起终宵朗;

玉女歌扬彻夜辉。

爆竹声中千家月;

红藕香里万颗珠。

桂子自金蟾而细落;

涛声逐白马以齐来。

三五良宵,秋澄银汉;

大千世界,光满玉轮。

桂花开时,香云成海;

月轮高处,广寒有宫。

庾亮登楼,平分秋色;

袁宏泛渚,遍洗寰瀛。

衮冕羽衣,上方奏曲;

琼楼玉宇,高处生寒。

银汉流光,水天一色;

金商应律,风月双清。

琼宇高寒,捧出一轮月影;

冰壶朗澈,平分五夜天香。

共赏圆月,不忘骨肉父老;

喜迎中秋,怀念台湾同胞。

仙偶幸逢,明月妆成银世界;

灵胥未泯,涛声逐白马齐来。

辉映终宵,明月妆成银世界;

香波满斗,瑞烟笼罩碧琉璃。

佳节倍思亲,盼望和谈成一统;

明月争送辉,实现合作共升平。

中秋对联趣谈

自古以来,有关中秋节的对联不少,其中大多在“中秋月”上做文章。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

这是“鹤顶格”对联,即藏头联,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

大家熟悉的对联还有:

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这三副对子皆写得清新可读。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作的对联。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

与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一群书生,在中秋节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个秀才出上句,让大家对下联。结果无人对上。到了除夕夜,这群书生又相聚饮酒守岁,还是那位秀才对出了下联。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对,被称作“中秋出句年尾对”。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过去,一夜分为五更,两小时一更;古称秋季三个月为“三秋”,即初秋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这一联是明代大学士杨廷和(1459—1529)父子的杰作。相传杨廷和8岁那年,有一次,他父亲与客人对饮到深夜,出上句让客人对,可是无人对出,在一旁的小廷和随即应对,语惊四座。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

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清代徐稚小的时候,老师出上句,他对出下句。“月明”指每月十五,有时也用来指“中秋”与“冬至”相对。

中秋节作文结尾篇7

——七上第一单元《春》《雨的四季》联读

一、设计意图: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是“四时之景”,共有《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三篇写景散文,天然适合组文联读。初中生虽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但长期被学业和电子产品所牵制,很少能有时间、心境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写作选择时,常常避开写景类型。再加上考试题目往往是写人或叙事,缺少训练,即使面对美景,情动于中,也往往无从下手。但从大自然中汲取能量,获得审美体验是身而为人必不可少的素养,学会写景是学生应学、必学之技能。故借助教材,解构例文,训练学生学会写景。

二、学习目标

1.朗读《春》《雨的四季》,根据课文内容绘制思维导图,解构例文写景顺序秘密;

2.选读《春》《雨的四季》开头和结尾,朗读赏析,解构例文首尾秘密;

3.美段美读,聚焦细节,解构例文绘景秘密,并尝试创作。

三、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四时美景,各有不同。今天我们就随朱自清、刘湛秋两位散文家一起感受作者笔下的自然风光。请同学们齐读作者相关信息:

屏显:

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景》《欧游杂记》《你我》等。

刘湛秋:当代散文家,诗人。

师:请同学们在课下注释中圈画批注,齐读。

(二)活动一:绘导图,学顺序

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两篇课文,遇到不会的字词,参考导学案资料,批注掌握,然后划分段落,完成课文内容结构图。

生自主朗读,完成绘图,师巡视指导

师:请同学们向同桌说明你的绘图,在交流中补充完善。

生交流,师巡视指导

师:来吧,请同学们在两篇课文中任选其一,对全班同学说明你的成果。

生1:我选择《春》,朱自清的《春》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前两段“盼春”,3-7段“绘春”,最后三段“颂春”。

师:谢谢你的回答,段落划分非常好。谁能把“绘春”部分再具体细分一下?

生2:“绘春”部分可以分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春人图”。

师:请同学们再思考,为什么要按照这个顺序编排呢?能不能把这几幅图换一下顺序?

生3:不可以,由脚下的春草,想到春花;有吹在身上的春风联想到春雨,最后是人。

生4:老师,我也觉得不可以,但我的理由和他不太一样。我认为是由低到高,最后聚焦到人身上。

师:同学们能从不同角度分析作者行文构思,特别好。第一个同学重逻辑分析,第二个同学从空间位置出发,都有理有据。

师:写景就像我们朋友圈的九宫格图,哪个图放在哪个位置是有讲究的。我们接下来分析《雨的四季》。请同学们说说你对《雨的四季》的结构划分。

生1:《雨的四季》属于总分总结构。开头总起作者对四季的雨的喜爱,结尾再次抒发自己对四季的雨的喜爱之情。中间分别写春雨、夏雨、秋雨、冬雨。

师:不同于《春》,《雨的四季》明晃晃的告诉我们它就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作者开头结尾都在表达对四季的雨的喜爱,那题目应该改为“四季的雨”吧?同学们先思考,再讨论。

生2:我觉得题目应该是《四季的雨》,因为作者全篇都在写雨,通过描写不同季节的雨表达对雨的喜爱。

师:有思考,敢质疑,非常好!

生3:我不认同,我觉得应该师《雨的四季》作者开头结尾只是引出和总结,主体部分在强调不同季节雨的不同特点,强调的是雨在四季的不同。

师:两个同学分析的都非常好。作者不但写四季的雨,更写雨带给四季的不同。另外,雨怎么会有四季呢?这是什么手法?

生:拟人!

师:对,《雨的四季》更灵动,更有情趣和意境。

师:那我们现在来总结一下通过这两篇文章我们发现写景作文构思的秘密。

生七嘴八舌的说:总分总结构,按照一定顺序。

师:是的,写景有绝招,我们齐读。

屏显:

总起总结有首尾。

分段描写有顺序。

(三)活动二:读首尾,学抒情

师:现在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两篇文章的首尾,我们先来大声朗读。

屏显:

《春》

开头——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结尾——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家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雨的四季》

开头——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结尾——

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生大声朗读一遍

师:请同学们再有感情的朗读一遍,说说你发现的秘密。

生1:我发现开头和结尾作者都写得很有感情。

师:谢谢,《春》营造意境,发挥联想,把我们带到作者得情感中;《雨的四季》直接抒情,情味很浓。

生2:我发现结尾比开头字数更多,篇幅更长。

师:文字背后是作者浓烈的情感,结尾的情感浓度远远高于开头。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朗读结尾,反复品味,学习怎么强烈表达自己对景物的喜爱赞美。

师:好,我们先来分析《春》

生3:《春》结尾连用三个比喻,反复强调春的美好。

师:三个比喻句也是三个层次,三个角度,形成排比,全面深刻的表达春之新、春之美、春之力。

生4:这三句还有拟人手法,还有动词,春天好像就来到我们身边。

师:你品读的非常细致,结尾处“我们”二字很容易就把我们带入作者创设的意境。第一人称抒情浓郁。

生5:老师我想说《雨的四季》。《雨的四季》也是第一人称,拟人手法,还连用三个“你给我……”带来,形成排比句。

师:这和《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生6:《雨的四季》中有非常多的叹词,像“啊”,“我爱恋的雨啊”,“使人爱恋的雨啊”。

师:还有感叹号,强烈的直接抒情。

生7:《雨的四季》结尾处还有对比手法。用北方天气的干燥、雨的稀少表达雨的珍贵,让我们更加强烈感受到作者对雨的渴望。

师:强烈的感情不仅在对比中,还在“只有……才……”这样的关联词中呢!

师:我们在聚焦首尾段中有了新发现,请同学们读——

屏显:

表白利器

语气助词+第一人称+比喻拟人+反复排比+对比衬托+多角度多层次=浓情蜜意

师:情同学们再次大声诵读这两篇课文的首尾两段,感受作者的抒情之妙。

(四)活动三:读美段,学绘景

师:请同学们认真品读作者绘景的段落,鉴赏批注,诵读积累。

生诵读、批注、积累,师巡视。

师:来吧,分享一下你们的发现。

生1:我发现作者虽然在每一段都围绕一个中心,但写的东西却很丰富。比如由草到人;由花到果,由果到蜂蜜。写风也是,由风到母亲的手,到泥土气息,到鸟儿和牧童。

师:你的观察真敏锐,我们请其他同学接着你的话往下说,行不行?

生2:由雨到灯,到人,到草屋。

生3:由风筝到孩子,由孩子到大人,由城市到乡下。

生4:由雨到树枝、树叶、花苞、小草、果子。

生5:由雨到人到大地到荷叶到蝉声蛙鼓。

生6:由雨到人们的情思。

中秋节作文结尾篇8

一、点明论题,暗示主旨。

有些议论文,是用归纳推理的方法来论证问题的。这类议论文的结尾部分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所在。

如秦牧《青年人应该怎样选择生活道路》一文,就是在结尾时点明中心论题的:青年人应树立共产主义理想,选择正确生活道路。又如《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一文,结论和论点也是统一的,故在结尾时这样写道: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二、呼应开头,总结全文。

《理想的阶梯》一文,用两个比喻归结上文,深化“奋斗”是《理想的阶梯》的中心论点,激励青年为实现光辉灿烂的理想而奋斗。再如鲁迅的《拿来主义》一文,在结束时,既概括全文内容,又同开头部分提出的论点相照应,从而突出了文章的论述中心:总之,我们要拿来。……,没有拿来的,人不能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成为新文艺。

这样的结尾,不仅突出了中心,还增强了议论的说服力。

三、引用名言,深化中心。

即引用警句、名言、诗句、经典著作、俗语、谚语等作文章的结尾,达到“立语言而居要”。结构上照应题目,内容上深化主题。《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一文’结尾“畏惧错误就是毁灭改革”一句,是仿照怀特黑德的名言自拟而成的,语言精辟,深化了中心思想。运用该法应注意,所引用的材料须与主题相关,为主题服务。

四、鼓舞号召,提出希望。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很多好的文章,都是以情取胜的。此法都在前文感情的基础上,发出号召或呼唤,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索。但使用此法,应忌空喊口号、空洞无物,要做到情有所根。如《从三到万》结尾提出诚恳的希望,引导读者联系自身作深远的思考。

也有些文章常在结尾时提出希望,预示未来。如陶铸的《崇高的理想》就是如此:同学们!从开始有人类社会以来,没有哪一个社会能与共产主义社会相比。什么理想也不能同共产主义这一更崇高更伟大的理想相比。我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要有这个崇高的理想,把自己最好的年华贡献给这个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

五、画龙点睛,篇末完题。

有人认为只有狭义的散文常用“画龙点睛”之笔,其实议论文也有在篇末“点睛”,借以完题的(完题,即指完成论述过程,完整而有相当的深度而言)。如鲁迅《“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的结尾:从“文艺批评”方面看,梁实秋这条文化走狗毕竟是精疲力竭,毫不中用了。因此,还得在“走狗”之上,加上一个形容字:“乏”。

这个结尾,最终画成了一幅完全切合梁实秋身份的狗像:“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并完了题。

六、抒情描摹,远瞩前景。

如同志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结尾,就是对革命高潮到来的热情的展示:它(指革命高潮)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这个结尾情理相宜,强烈地感染着读者,使读者受到莫大鼓舞,因而决心用自觉行动去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

七、文意已尽,自然收尾。

大多数的议论文,都是“问题解决”了,文章也就结束、收尾。如《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在分析、阐明了为什么要“改造”和怎样“改造”我们的学习之后,用三句话自然地结束了全文:我们走过了许多弯路。但是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在如此生动丰富的中国革命环境和世界革命环境中,我们在学习问题上的这一改造,我相信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三句话,水到渠成,进一步肯定了“改造”,很自然地收束起来。

八、指出教训,强调深意。

如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在结尾时说:就这样,个人(指李自成)的悲剧扩大而成为民族的悲剧,这意义不能说是不深刻的。

中秋节作文结尾篇9

立夏

由来:顾名思义,立夏是指夏季的开始。但是,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时间实际上并不一致。气候学上以五天平均气温高于22℃为夏季的标准,立夏前后,四川盆地南部刚跨进夏季;盆地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还处于“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荫冉冉遍天涯”的暮春时节;而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热,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可谓夏日炎炎了。

习俗:

迎夏仪式: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是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对美好的向往。

斗蛋游戏:那日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

立夏“称人”: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称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只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称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称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称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称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

小满

由来:小满是指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四川盆地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思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因为“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

饮食: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苦菜,苦中带涩,涩中带甜,新鲜爽口,清凉嫩香,营养丰富,医学上多用苦菜来治疗热症,古人还用它醒酒。宁夏人喜欢把苦菜烫熟,冷淘凉拌,调以盐、醋、辣油或蒜泥,清凉辣香,吃馒头、米饭时,如有苦菜,会使人食欲大增。也有用黄米汤将苦菜腌成黄色,吃起来酸中带甜,脆嫩爽口。有的人还将苦菜用开水烫熟,挤出苦汁,用以做汤、做馅、热炒、煮面,各具风味。

芒种

由来:芒种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分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到了芒种时节,尚未移栽的中稻,应该抓紧栽插;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

习俗:

送花神: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安苗: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打泥巴仗: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煮梅: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由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因为,近地层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之时。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

风俗:

祭神祀祖: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中秋节作文结尾篇10

关键词:苜蓿田;杂草;调查

中图分类号:s451.0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7-0102-04

苜蓿为多年生牧草,在有效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和防止水土流失等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2]。国家在“九五”期间把“牧草之王”——苜蓿的产业化作为科技攻关项目,试图以此为突破口,带动草业和持续农业的发展[1]。影响苜蓿产量的诸多因素中,杂草是最重要也是最难防治的一种,杂草的混入降低了牧草的适口性,使草产品品质下降,影响销售价格[3]。有毒有害植物常常是妨碍草地利用、造成人工草地迅速退化的一大隐患,它不仅与牧草争夺水分、养分及阳光,增加病虫危害,降低牧草产量和品质,还增加机械阻力,降低劳动生产率等,对多年生牧草危害尤为严重[4]。在苜蓿人工草地方面,耿文诚等(2000)[5]研究了免耕法改良人工草地过程中的化学除草技术。蔡敦江等(1992)[6]研究了地乐胺除草效果。李先芳等(2001)[7]研究了杂草综合防除技术。潘得明等(2001)[8]完成了关于紫花苜蓿特性的研究工作。吕世海(2011)[9]完成了北京地区大田苜蓿地杂草种类和发生规律的调查。李先芳等(2011)[10]研究了河南地区苜蓿地杂草的发生规律。但关于青岛地区苜蓿田杂草特征的研究鲜见报道,本次调查拟在摸清春夏秋三季杂草发生发展规律,填补青岛地区苜蓿田杂草调查的空白,为青岛地区苜蓿田杂草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时间

2012年3月底(苜蓿返青时)至2012年9月底。

1.2调查地点

试验设在青岛畜牧科技示范园牧草试验基地。该基地位于青岛即墨市段泊岚镇,东经119°30′~120°43′,北纬35°35′~37°09′。属温带季风气候,加之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春季气温回升缓慢,较内陆迟1个月;夏季温热多雨,但无酷暑;秋季天高气爽,降水少,蒸发强;冬季风大温度低,持续时间较长。一年内以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0.9℃;8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5.3℃,年平均气温为13℃。无霜期196~234d,日最低气温低于-5℃的日数年平均为22d,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62.9h,日照百分率则以10月份最大,计为70%;其次为11月份,计为65%;7月份最小,计为44%。年均降水量东部为773mm,西部为613mm。年平均风速2.2m/s,以西南风为主导风向。年均相对湿度为73%,7月份最高,为89%;12月份最低,为68%,试验基地的土壤类型为砂姜黑土[11]。

调查覆盖面积26668m2,调查区苜蓿田共分8个品种,分别为三得利、德宝、阿尔冈金、赛特、赛迪5、赛迪7、赛迪10和游客,所有品种均于2007年4月播种,采用人工开沟条播法,播前不施基肥,播种量为2.25g/m2,播后适当进行镇压,且在整个生长期内不进行其他形式的追肥,也不进行灌溉。其中,种植当年第1茬的苜蓿由于苗期受杂草影响,生长缓慢,根据其生长情况分别在6和7月各刈割一次;2008年由于遭受严重的虫害,各苜蓿田产量受到较大的影响;2009年分别于5、7和8月刈割3次;2010年由于遭遇了“倒春寒”的气候现象影响了苜蓿的正常返青和后期的生长,仅于6和7月刈割2次;2011年分别于5、7和8月刈割3次。

1.3调查方法

杂草调查采用普查与样方法、样线法相结合的方法。在每块样地中,于样地一侧取4条等距平行线贯穿整个样地,根据样地大小每10步或5步作调查,记录各种杂草的种名、出现频率(若数量较多则估计其盖度);在每个样地中,按样线的分布取3个样方进行详细调查,样方面积为1m×1m,对杂草的种类、盖度、密度和高度进行调查和测量;样线外的草坪杂草则随机抽查,记录杂草种名,并对出现频率较高、数量较多的杂草进行特殊说明[12]。

盖度采用采样针刺法,即在1m×1m的样方框内,借助于钢卷尺和样方框绳上每隔2.5cm的标记,用粗约2mm的细针(针越细结果越准确),按顺序在样方内上下左右间隔62.5px的点(共100个点)上,从植被的上方垂直下插,如

针与植物接触,即算作一次“有”;如没有接触则算“无”不划记。最后计算划记的数次,用百分数表示即为盖度。

2结果与分析

2.1杂草种类组成

调查发现,青岛地区苜蓿田中主要的杂草种类共有12科21种,有些种类的杂草呈明显的季节分布(如麦蒿)。杂草数量较多,危害较大的科为十字花科(2种)、菊科(7种)和禾本科(3种),杂草种类见表1。

2.2不同季节杂草发生规律

2.2.1冬春季杂草调查结果显示,该季节杂草多为冬季一年生杂草和春季多年生杂草,青岛地区一般在上年10~11月或当年3~4月出苗,冬季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春季由于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气温回升缓慢,杂草生长迟缓、高度均较低、出现频率也较小,危害较轻。其中主要的杂草种类有:麦蒿、刺菜、一年蓬、田旋花、苣荬菜和泥胡菜。部分杂草呈集群分布,如田旋花、刺菜,多数杂草在田块中呈点状零星分布,点缀在紫花苜蓿田中,如麦蒿、一年蓬、泥胡菜等。其中麦蒿、刺菜和田旋花为春季苜蓿田的优势种。 麦蒿属十字花科一年生或越年生杂草,以幼苗或种子越冬,春季3月份同苜蓿一起返青。苜蓿起身期,麦蒿分枝向上直立生长,4月上旬为分枝盛期,4月中下旬为开花盛期,5月上中旬为结籽期,5月中旬至6月上旬种子相继成熟,种子成熟后落土,约经3~4个月休眠后萌发,全生育期150~210天左右[13]。春节麦蒿处于营养生长期,生长旺盛,植株较高,与苜蓿争夺养分和阳光,严重影响苜蓿的生长,必须使用化学除草剂根除。

刺菜植株高度较矮,但盖度大,与苜蓿争夺水分与养分,但其不是危害苜蓿的主要品种,可通过人工拔除的方法限制其生长。

田旋花是苜蓿田多年生恶性杂草[14],首先以种子侵染大田,然后通过其强大的无性繁殖器官和种子在大田中蔓延,逐步占据其它杂草留下的空间,最终演替为苜蓿田主要杂草。田旋花不仅与苜蓿争夺水土、热、养分等资源,并且会使苜蓿成片被拉倒,造成绝收。因其生长期很长,是春夏秋三季中杂草的优势种,应使用人工拔除结合化学防治的方法根除田旋花。

2.2.2夏秋季杂草多为夏季一年生和多年生杂草,4~5月出苗,6~8月生长旺盛,9~10月开花、结实、衰亡。在青岛地区,此季节随着气温的不断回升,雨水也渐多,一二年生杂草种子开始萌发,杂草种类增多,数量增大,主要影响苜蓿头茬、二茬、三茬的产量,危害最为严重。该季苜蓿田中主要的杂草种类有:马唐、狗尾草、稗草、苍耳、铁苋菜、反枝苋、绿藜、葎草、马齿苋、龙葵、刺菜、田旋花。优势种为马唐、狗尾草、稗草等禾本科杂草和葎草,且大都处于营养生长期,生长旺盛,部分已进入结籽期。

马唐为一年生草本,适应性极强,喜光稍耐荫,喜肥又耐瘠,是有名的“热草”[15]。马唐盛发期为5月上旬至6月上旬,5月中旬为发生高峰期,因群落密集,种子多,年复一年,很难根除,与苜蓿争夺阳光、水分和养分,危害极大,必须通过喷除草剂减轻其危害。

狗尾草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于热带海拔较高地区以及降水量大于750mm的亚热带地区。在酸性土壤上生长良好,较耐旱,能耐轻度季节性水淹,抗寒性比雀麦属牧草强,春季返青早,冬春仍保持青绿[16]。狗尾草具有适应性强、繁殖快、易传播的生长特性,所以只有采取苗期耙地与化学药物结合才能有显著效果。

稗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种子在12~35℃都可以萌发[17],在0~10cm的土层内均可出苗,土壤表层出苗率最高。3月以后稗草可在15天内萌发。花期8月中旬,果期9月下旬,8月萌发的种子在霜降前即可结实,稗草这种生育特性增强了其竞争能力。稗草可与农作物产生种间竞争,剧烈地争夺养分、水分和阳光,使农作物的株数、穗数、果粒数受到严重影响。在稗草与苜蓿的竞争中,空间和光照上的争夺显得最为尖锐。由于稗草苗期对光照条件敏感,在遮光条件下幼苗生长被抑制或自然死亡,所以当苜蓿生长条件良好时,稗草可自行郁闭死亡,故适当增加苜蓿的种植密度可提高苜蓿单位产量。

葎草是一年生桑科葎草属草本植物,葎草一旦侵入农田后,就缠绕在农作物上,与作物争夺光、空间、水分和养料,抑制这些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它浑身的倒刺和柔韧的藤蔓造成收获的困难,需人工清除结合化学药物来减轻其蔓延带来的危害。

2.3杂草群落

由表2可见,在夏秋季苜蓿田中的主要杂草为马唐、狗

尾草、苍耳、铁苋菜和葎草,总密度平均达37.3株/m2,其中以马唐、狗尾草、稗草、苍耳的密度和盖度较高,且马唐、狗尾草、苍耳在此期的高度均达20cm以上,由于秋季苜蓿基本已进入盛花期甚至结荚期,本身对地面的覆盖度就比较大,因此其他杂草的盖度相对较小,但进入秋季,各杂草的生长高度也达最大,其中葎草的自然高度最大,达53.0cm,马唐、狗尾草和苍耳次之;在营养生长期,绿藜、马齿苋和龙葵的密度较大,此期绿藜的高度最大,对紫花苜蓿田的危害较重。另外,在苗期苜蓿田中出现了少量的鸡冠草,花期出现了少量的反枝苋。由于季节和气候的不同,紫花苜蓿田中主要危害杂草种类、数量及杂草群落组合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冬春季的主要杂草群落有:紫花苜蓿—麦蒿+刺菜+一年蓬;麦蒿+田旋花+刺菜+苣荬菜;麦蒿+刺菜+田旋花+泥胡菜。夏秋季的主要杂草群落有:紫花苜蓿—马唐+狗尾草+葎草;马唐+稗草+苍耳+反枝苋;稗草+铁苋菜+绿藜+葎草+田旋花;马唐+绿藜+马齿苋+葎草+龙葵+刺菜。通过对杂草的密度、盖度、高度及物候期4个因素的分析,确定各个季节苜蓿田杂草的优势种,从而可以制定和实施更为明确的除草方案。杂草根据其生长特性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杂草直立生长,与苜蓿争夺阳光、养分和水分;第二类是潜伏在地面,只争夺水分和养分;第三类缠绕在苜蓿枝叶上。摸清苜蓿田中杂草的构成和其发生发展规律,辅以生物防治方法,将会实现绿色苜蓿产品的大面积生产。

3小结

3.1青岛地区苜蓿田主要杂草种类有12科21种,危害较大的科为十字花科(2种),菊科(7种)和禾本科(3种)。

3.2冬春季苜蓿田中主要的杂草种类有:麦蒿、刺菜、一年蓬、田旋花、苣荬菜和泥胡菜。其中麦蒿、刺菜和田旋花为优势种,有的呈集群分布,如田旋花、刺菜,有的呈点状零星分布,点缀在紫花苜蓿田中,如麦蒿、一年蓬、泥胡菜等。

3.3夏秋季苜蓿田中主要的杂草种类有:马唐、狗尾草、稗草、苍耳、铁苋菜、反枝苋、绿藜、葎草、马齿苋、龙葵、刺菜、田旋花,优势种为马唐、狗尾草、稗草等禾本科植物和葎草。

参考文献:

[1]张玉发,王庆锁,苏加楷.试论中国苜蓿产业化[j].中国草地,2000,1:64-69.

[2]李保军,姚中军,樊奋成.苜蓿在作物种植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c].首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2001.

[3]斯青.柴达木盆地人工草地杂草滋生蔓延的原因与防除措施[j].草食家畜,2010,3:65-66.

[4]刘玉琴,陆正平,王敬明.干旱地区人工草地的田间管理措施[j].当代畜牧,2005,11:41-42.

[5]耿文诚,冉繁军,马兴跃,等.化除免耕法建立或改良人工草地研究[j].中国草地,2000,5:41-45.

[6]蔡敦江,冯元琳.地乐胺用于苜蓿田除草试验报告[j].中国草地,1992,3:63-65.

[7]李先芳,郭孝,李风玲,等.苜蓿田间杂草综合防除的研究[j].中国草地,2001,5:47-51.

[8]潘得明,杨玉芝,刘洪明,等.紫花苜蓿的特性及栽培技术[j].饲草饲料,2001,22:30.

[9]吕世海.北京地区大田苜蓿地杂草及其防治技术[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1,2:33-36.

[10]李先芳,郭孝,李风玲,等.紫花苜蓿草地综合防除杂草技术的研究[j].河南科学,2001,4:421-424.

[11]衣兰智,李长忠,刘洪庆,等.不同苜蓿品种在青岛地区的适应性[j].草业科学,2011,2:147-155.

[12]林正眉,曾小贞,陈俊莹,等.广州市区台湾草坪杂草发生初报[j].草业科学,2005,12:93-96.

[13]张新民,王东,亚库甫江,等.麦用播娘蒿的生物特性及防治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1995,s1:94.

[14]郝彦俊,李广阔,王剑,等.新疆棉田杂草调查[j].植物保护,2003,4:42-44.

[15]bostromu,fogelforsh.responseofweedsandcropyieldtoherbicidedosedecision—supportguidelines[j].weedscience,2002,50:186-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