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故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41:20

浪漫的故事篇1

结婚年份:1967年

周少柏和查良钿是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共事的时候认识的,当时查良钿刚刚大学毕业分配工作,她可是北外当年的校花,大大的眼睛,长长的辫子,舞跳得特别好。周少柏当年又高又帅,身为研究所科室党支部书记,自然而然地要去找新来的女同志作为发展对象,因为党的大门是向群众敞开的。结果慢慢地查良钿的心扉向周少柏敞开了,于是在1967年最火热的时期他们结成了“革命”夫妻。后来有了一儿一女,他们全家挤在筒子楼一间十五平方米的房间住了整整八年,用他们的话说这是“八年抗战”。可是如今回想起来,那段日子反而是他们人生中最美好、记忆最深刻的一段日子,有1976年地震的防震棚生活,有煤油炉的味道,有盥冼室的嘈杂,最重要的是,他们全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间房子里,相依为命,相互扶持。

周少柏常年患高血压,但是工作兢兢业业,地震当天的夜里他还在计算机房值班,一儿一女都是查良钿一个人连拖带拽抢出来的。查良钿由于长年过度劳累身体一直不好,先后患过两次癌症,周少柏都衣不解带地照顾在身边,每次化疗都感同身受,共同度过最艰难的时光。正是有了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查良钿才能够神奇地战胜两次癌症,每天都乐观而坚强地生活着。近年来周少柏受到中风和三叉神经痛的困扰,而查良钿又在身边悉心地照料,使得周少柏的病痛得以缓解,每天还能够有精神观看体育比赛和娱乐节目。在孩子们的眼里,他们就是夫妻恩爱最模范的代表,和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刻时光对晚辈来讲都是爱的教育,都是对幸福最好的诠释。

桂林、舒碧君:平生头一回照了艺术照

结婚年份:2008年

76岁的桂林原是某国企职工大学的校长、教授;70岁的舒碧君是同一企业退休的子弟小学的教师。他们相识于2007年。那时候,桂林的妻子因病去世,桂林很长时间都沉浸在伤痛中难以自拔。好心的朋友忙为他张罗对象,希望他能尽快从中走出来,但他不以为意。舒阿姨的丈夫那时己去世好几年了,朋友们给她介绍过四五位男士,都不成。直到见到桂林,同为教师的二人共同语言很多,儿女们都支持,他们自然就走到了一起。

共同生活近五年,老两口相濡以沫,日子过得平淡却温馨。上午,两人一起买菜做饭;午睡后一起逛公园、走路锻炼;晚饭后,爱跳舞的阿姨会拉着桂林去街心公园跳交谊舞。现在,桂林已不再害羞,能够自信、从容地带着阿姨跳舞了。老两口的日子快乐又充实,身体也越来越好。

浪漫的故事篇2

一对男女并肩坐在一起,他们似乎在互相对视,又像是互不理睬。他们似乎视而不见,又像是很在意对方的样子。像往常一样,许秦豪导演又一次让一对男女并肩坐到了一起。《八月照相馆》中的多琳(沈银河饰)跟正元(韩石圭饰)坐在炎热夏天的照相馆里乘凉;《春逝》中的恩秀(李英爱饰)和尚宇(刘智泰饰)坐在凌晨时分的寺院里,听着下雪的声音;《外出》中因为配偶的出轨而处于失意状态的淑英(孙艺珍饰)和仁洙(裴勇俊饰)也坐在医院的椅子上,互相询问对方的苦痛。而在新片《幸福》中,在某个山村的汽车站里小商店的凳子上,一对男女又坐到了一起,这次的两个人是得了肝硬化的永洙和患了严重肺部疾病的恩熙,两个人互相看着对方,像是警惕,像是漫不经心,又像是充满好奇,不知道他们是否也像其他男女一样,在短暂的相逢瞬间里等待着某种幸福,还是某种悲剧结局的前兆,甚至不知道这一刻是否就是他们最幸福的时间。

去往幸福的国度

在首尔经营一家酒吧、生活一向过得自由奔放的永洙(黄正民饰),一下子陷入了困境。先是经营不善的生意面临破产,女友秀妍(孔孝珍饰)提出分手,然后由于他长期生活毫无规律以及抽烟酗酒的毛病,被查出患上了肝硬化,更是雪上加霜。首尔让永洙留下太多难堪的回忆,他告诉周围的朋友自己要到海外留学,实际上是躲避到了一个乡下的疗养院――希望之家。

在疗养院里,永洙遇到了既是病人又兼任护工的恩熙(林秀晶饰),恩熙已经在疗养院生活了8年,虽然患上严重的肺病,但她依然对生活抱着乐观的态度,一直帮助打理疗养院中的各项事务。恩熙从不介意自己患上重疾,面对爱情也是积极向上。在一次次的接触过程中,她渐渐喜欢上了永洙。

愁云笼罩下的疗养院,经常会让人滋生出一种看不到未来的绝望情绪。恩熙不仅在生活上给予永洙很多照顾,还用自己乐观的个性鼓励着这个失意的男人,使得永洙对恩熙异常依赖。尽管恩熙肺病已经影响到自己的呼吸,时刻都面临着生命危险,但永洙还是决定跟她走在一起。他们像普天下的男女一样开始了甜蜜的恋爱,甚至离开疗养院,过上真正意义上二人世界的生活。

一年后,在恩熙的照顾下,永洙渐渐恢复健康。然而,此时的永洙已经渐渐厌倦了两个人的生活。他开始觉得乡村生活贫瘠无聊,怀念起都市的浮华热闹,并把体弱的恩熙看作是负担。恰在此时,秀妍从首尔寻来,出现在永洙的面前,要求与他复合。这个对自己的现状充满厌倦的男人要如何取舍呢?

许秦豪的突破之作

许秦豪称得上是中国观众最熟悉的韩国导演之一,这个曾在韩国电影学院就读研究生的才子导演,作品以浪漫爱情片著称。1998年第一次独立执导影片《八月照相馆》就一鸣惊人,不仅在当年的“韩国奥斯卡”青龙奖上一举囊括“最佳电影”、“最佳女主角”“最佳新人导演”等多项大奖,而且让中国观众第一次对韩星和极具韩国特色的悲情故事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他再接再厉推出的《春逝》和《外出》也都备受外界推崇,“唯美伤感”是许秦豪作品的最大特点。《幸福》作为其“爱情四季”主题电影的最后一部,尽管也是以爱情为题材,但相比之前的作品有了一些变化。以往的影片基调缓慢,这次影片的节奏明显变得轻快起来。

《幸福》的可看点在于,故事不仅有着主人公纯爱的部分,还有着浪漫爱情变得越来越现实的情节,透过细腻的手法来描述陷入爱河的男女间微妙的感情变化。在一部作品里同时囊括爱情的两种极端,不啻为一种胆大的尝试。而两位主角在演技方面也有着求新求变的表现,都为影片增添了看点。今年9月,《幸福》受邀参加了四大国际电影节之一的多伦多电影节。在多伦多影展首映时,出席的观众都是加拿大本地人,尽管存在文化差异,但是面对片中一对男女的悲伤爱情故事,许多观众都流下了共鸣的泪水,对电影赞叹不已。多伦多电影节的节目编导GiovannaFulvi说:“能把并不简单的爱情故事如此有趣地讲述,并且能给观众那么大的感动,实在是不简单的事情。”

在国外受到赞誉,但在韩国本土,《幸福》却差一点不能公映。原来,片中有一段男女主角的激情,由于过于火爆而在映像物等级委员会的第一次审议中被退回,于是制作公司方面修正一部份的戏再度申请审议才算通过。不过,《幸福》10月份在韩国一上映,连续两周名列票房排行榜的冠军,观影人次突破了百万大关,可谓是叫好叫座。

林秀晶脱胎换骨

“恩熙是一个我所不敢接近的难度较大的角色。”这是在《幸福》中饰演女主角恩熙的林秀晶的出演感言。

恩熙看似软弱,实则内心坚强。她认为不要悲观的担心未知的将来,而是应当幸福地度过每一天每一秒,这才是最重要的。她对待爱情的态度也十分积极。恩熙对刚刚进入疗养院的永洙(黄正民饰)一见钟情,并主动接近展开热烈而甜蜜的爱情攻势。

林秀晶介绍说:“恩熙这个角色和我以前饰演过的那种清纯而比较简单的角色大不一样。恩熙是20多岁的成熟女性,是能够投射出丰富情感的人物。”因此,林秀晶在这部影片中展示了比以往更加成熟而老练的演技。虽然外形依然稚嫩,但与比她大10岁的黄正民饰演一对情侣时,也没有太多的不自然感。影片中林秀晶饰演的“恩熙”的言行举止反而比黄正民饰演的“永洙”还要成熟稳重。

林秀晶说:“恩熙的感性远远超过了我本人,她具有只能在古典电影中才能看到的那种强烈的母爱。通过此次表演,我作为女人变得更加成熟,作为演员也觉得像蜕了一层皮似的。许秦豪导演经常鼓励我要多投入感情,这样才能表现出在遭到背叛时痛彻心肺的感觉,我也按照他的要求努力去表演,没想到不知不觉对人物产生了共鸣。”

对于成为热点话题的床上戏,林秀晶只是淡淡的表示说:“对我来说床上戏难免会成为负担,毕竟这是我演戏几年来第一次有,但剧本中原本就有,再说讲述的就是男女之间相知相爱的故事,所以没有想过要刻意回避,非常愉快地完成了拍摄。”

黄正民的电影品牌

2005年,黄正民在与全度妍合演的《你是我的命运》中,将纯情专一的好男人石钟一角塑造得让无数观众为之感动,而在两年后他重归爱情片领域的《幸福》中,形象比起“石钟”有了180度的转变,他变成了轻易动摇的坏男人永洙。

浪漫的故事篇3

晴儿80级了,这个美丽的午后,她又再努力练舞……

“You”dbeweakasalamb,ifyouhadthestrength……”美妙的音符绕着晴儿转,晴儿优美的舞姿印在教室明亮的玻璃窗上。晴儿不停练舞是因为,下个礼拜的星期三,是全国舞蹈学院舞蹈大赛,她被院长派去比赛,听说个个都是舞艺高手。

星期三很快地到来了,选手们都穿上了美丽动人的服装,晴儿也是,她要获得前三名……

比赛开始了,第一场比赛的参赛选手有消逝的传和神,星月的姗和晴儿,甜心的宇和糖。六位选手随着音乐的旋律跳起舞来……

“Shecallsouttothemanonthestreet"Sir,canyouhelpme?it”scoldandi”venowheretosleep,istheresomewhereyoucantellme?……”目前的比赛状况:晴儿领先。传、神、晴儿争夺冠军之位,三位选手舞艺非凡。传领先了!非常惊心动魄的一场比赛。

晴儿胜一局,传胜一局,最后,决赛!

姗拼上来了,排到了第三名,晴儿和传非常拼命,最后,晴儿赢了。晴儿领取了舞蹈大赛奖牌,传得了第二名,姗是第三名,传貌似对晴儿有点心动了。

那是星期四,比赛后的第二天,传和神出来逛街,碰见了姗和晴儿。神:今天我们再来切磋一下吧!姗:干嘛切磋,输的不甘愿?神把姗拉到了角落旁:姗,一定得切磋,我们传看上你们晴儿了。姗:什么!神:嘘,小声点,别让他们听见了、姗:好的好的。

他们四个来到了森林里的空地里切磋……

神那美丽的手按下播音乐的按钮,午后的阳光洒在他们的头上,森林里很静很静,只有七彩色的音符跳到绿油油的树叶上去欢乐地舞蹈。

他们旋转着,大概过了几分钟后……

不知怎么的,传和晴儿撞在了一起,传不小心吻到了晴儿那粉嫩嫩的嘴唇,很嫩很嫩……晴儿想:我怎么了,这种感觉,好像天崩地裂,这可是我的初吻啊!传想:这是晴儿的嘴唇,好嫩好嫩,爱的感觉,真是比樱桃还要甜蜜,要是一直这样子下去……晴儿撒开了传的手,重重地摔在了地上。神正和姗在一旁看好戏呢。

到了夜晚,繁星闪烁,晴儿穿着睡衣,躺在软绵绵的床上,摸着自己的嘴唇,想着和传接吻的瞬间,她看着手机,?忆打电话,打了好几次,忆都没接。晴儿:忆不接我的电话,这是怎么了?

浪漫的故事篇4

2008年7月5日,安徽芜湖市某公交车站上演了惊险的一幕:一名女子冲上马路,将一辆银色的尼桑轿车拦停后,手持喷漆罐往车身乱喷一气,原本靓丽的车身顿时成了大花脸,车里的座椅也被喷得乱七八糟,女车主的脸上、头上、衣服上都被喷上了红色的油漆。令人奇怪的是,当警察闻讯赶来后,女车主却一再称是“家里人闹了点误会,不需要警察插手”。记者深入调查后才知道,这一切都是由女车主和男同事“拼车”引起的……

油价飙升,“拼车”解决供车难题

2007年10月18日,卫琴结束了和丈夫7年的婚姻。丈夫为了情人甘愿净身出户。一夜之间,卫琴得到了房子、车子和女儿童童的抚养权,却失去了丈夫。

今年35岁的卫琴是芜湖市某局人事科科长,月薪近4000元。离婚后,她每月要还2000元的房贷,剩下的2000元仅够家里开支,卫琴常常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再加上近年来油价一涨再涨,她大致计算了一下,要养家里的那辆尼桑车每年大约要花去两万元。卫琴想把车卖掉,可去二手车市场打听后才知道,原本12万元买的车现在只能卖到五万多,她又舍不得。

2007年11月22日,卫琴上班经过家门口的公交车站时,见两名同事正在焦急地等公交车,其中一名女同事还挺着大肚子,被人群挤来挤去。卫琴连忙将车停在路边,朝那两名同事大喊道:“王芬,文海,我带你们一程。”

上车后,单位会计王芬看看这摸摸那,羡慕极了:“有车真方便!像我们挤公交车,上下班高峰时基本没位子坐,我挺个肚子还好一点,大家都会让个座。文海可就可怜了,天天站到单位,腿都站长了。”卫琴回头望了望刘文海,打趣道:“难怪最近我发现你变高了。”坐在后面的刘文海笑着说:“坐公交车实惠又方便,挺好的!要是还能起到长个子的作用,那就一举三得了。”一句话把卫琴和王芬都逗乐了。刘文海是单位宣传科的科员,长得高大英俊,是出了名的好男人。卫琴对他印象很好,可两人平时除了工作上的接触,私下并没什么交往。

临下车前,卫琴说:“晚上下班后,你们还坐我的车回去,一个人也是开,三个人也是开。”可下班后,他们却都先走了。

第二天,卫琴见到刘文海就问:“昨天不是说好下班坐我的车回去,怎么先走了?”刘文海有点不好意思:“偶尔坐一次还说得过去,老坐就太麻烦了。”卫琴头脑里一直有和别人“拼车”的念头,她就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刘文海说:“要不我给你们当司机,你们出点路费,怎么样?”没想到,这个提议得到了刘文海和王芬的一致赞同,两人都觉得“拼车”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比坐公交车方便,比打车便宜。

2007年11月底的一天,卫琴途中停下车去超市买菜,不小心扭伤了脚。当她一瘸一拐地从超市出来时,刘文海连忙跑下车关心地问道:“要紧吗?穿高跟鞋就该多注意点。”自从离婚后,很久没有人这么关心过自己了,刘文海简简单单的一句关心的话,让卫琴心里暖暖的。幸好,卫琴伤的是左脚,还能开车。

到家门口后,原本已离开的刘文海又折了回来,手里还拿着两盒快餐,气喘吁吁地说:“你今天晚上怕是做不成饭了,这是在小区门口买的快餐,你将就着吃点吧。”看着刘文海跑得满头大汗,卫琴感动得差点掉下泪来……

那段时间,刘文海每天都会把卫琴送到家门口。不知不觉中卫琴开始期待见到刘文海,甚至希望王芬能从她的车上“消失”。很快,她的愿望便成真了,王芬请了半年的产假。卫琴的车里,只剩下了她和刘文海。

两个女人比狠斗智:

可怜的男人上车下车均犯难

2007年12月15日上班途中,卫琴看着刘文海的侧脸,突然说:“你妻子运气真好,遇到了你这样的好男人。”刘文海知道卫琴婚姻不顺,连忙安慰道:“卫科长,你还年轻,人又这么好,以后一定会遇到真心对你好的人。”“你觉得我好吗?”卫琴似乎想从刘文海的眼神里探寻些什么。刘文海尴尬地笑了笑,慌乱地移开目光望着窗外。

下车时,卫琴叫住了刘文海:“这段时间给你添了不少麻烦,今天晚上我想请你吃个便饭,行吗?”刘文海答应了。那天晚上,卫琴特意把女儿送回了娘家,她做了许多刘文海爱吃的菜,还打开了珍藏多年的一瓶红酒。半醉半醒中,卫琴靠在了刘文海的肩膀上,看着卫琴柔弱无依的样子,刘文海情不自禁地拥紧了她……

刘文海的变化没有逃过妻子于青青的眼睛,她发现丈夫比以前爱打扮了,和她说话时的眼神也有些躲躲闪闪。

一星期后,于青青又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丈夫换下来的西服肩膀头上,有一块淡红色的污渍,凑近了闻,还有一股香味,很像化妆品的印渍。于青青心里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可丈夫每天都按时回家,业余时间都在家里待着,就算有“动机”也没“作案时间”啊!于青青突然想到了卫琴,丈夫每天坐她的车上下班,会不会是她?

于青青便旁敲侧击地提醒丈夫:“现在就剩你一个大男人,坐卫科长的车是不是不太方便?让别人说闲话,对你对她都不好。”刘文海不敢看妻子的眼睛,赶紧附和:“你说得也有道理,明天我就跟卫科长说,以后我还坐公交车。”

第二天早上,于青青先丈夫二十分钟离开了家,她偷偷躲在了小区公交站牌附近。大约十分钟后,刘文海出现了,他在站牌下待了大约两分钟,然后趁人不注意钻进了卫琴的车。如果是同事之间捎带一程,丈夫何必鬼鬼祟祟,于青青不敢再往下想。下班后,她特意为丈夫办了一张iC卡。晚上回家后,于青青对丈夫说:“这卡里面有100元钱,用完了我再给你充。”

2008年1月23日早晨,卫琴经过和刘文海约定的地点时并没有见到他。下班后,卫琴把刘文海约了出来,生气地问道:“你早上怎么没等我?”刘文海从包里掏出公交卡说:“这是昨天我妻子帮我办的,今天早上她看着我上公交车……”当天晚上,卫琴硬是坚持让刘文海坐自己的车,见情人不依不饶,刘文海只有答应的份。眼看着离家越来越近,刘文海急了:“被我妻子撞见,就完了!”再看卫琴,似乎胸有成竹的样子。车子行使至临溪春天前一个站时,卫琴把车停在了路边:“你现在下车去坐公交车回家,你妻子就算在车站等你,又怎么样!明天早上你坐公交车在这等我,我们还是能一起上班。”刘文海看着卫琴,佩服地直点头。

拦车惊魂:这场“拼车风波”没有结束

2008年4月11日,刘文海刚坐进卫琴的车,妻子就打来了电话:“你那边怎么那么安静。”刘文海示意卫琴别说话,慌忙并下车:“在我前面刚走了辆公交车,这辆人少,所以不闹。”挂断电话,刘文海吓出了一身冷汗。卫琴看着他,生气地把车开走了。那天早上,刘文海整整迟到了半个小时。

此后一段时间,没有刘文海坐在身边,卫琴倍感孤独,不久,她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2008年6月17日,卫琴兴奋地把刘文海拉上车:“我想出办法了,以后你就安心跟我一起上班吧。”两人刚上路,于青青的电话如约而至。刘文海刚接电话,只见卫琴从座位底下拿出个录音机,并往里面放了盘磁带,很快就传出公交车上嘈杂的声音。于青青在电话那边放心地笑了:“晚上早点回来。”刘文海不得不佩服卫琴,这么妙的办法也能想出来。

2008年6月28日,于青青和同事在丈夫单位附近办事,办完事,她在丈夫单位楼下等丈夫,想和他一起回家,但她没给丈夫打电话。等了大约5分钟,她突然看见丈夫和卫琴有说有笑地从楼上下来,并走进了停车场。于青青来不及多想,连忙打车跟在于青青车子后面。在车上她给丈夫打了个电话:“你现在在哪儿?”刘文海没想那么多,便说:“我还没下班。”于青青一听,脸色难看极了:“今晚我不回家了,有个同事离婚了心情不好,我去她家开导开导她。”

于青青的车停在了卫琴家楼下,她看见丈夫和卫琴一起上了楼。于青青真想冲上去狠狠地给丈夫两耳光,可脚却怎么也挪不动。她和丈夫一直是朋友眼里的“模范夫妻”,如果事情闹开了,别人会怎么想她。

回到家,于青青把家里所有能砸的东西都砸了。当刘文海进家门时,迎接他的是妻子重重的两耳光。刘文海见妻子眼睛红肿,顿时明白他和卫琴的事被发现了。于青青痛不欲生地说了两个字:“离婚!”刘文海再三请求妻子原谅,并发誓以后绝不和卫琴来往。于青青靠在沙发上,任眼泪肆意地流,心里充满了对卫琴的怨恨。

2008年7月5日,卫琴车子刚开过临溪春天公交车站,突然从路边冲出了一个女子,拦在了车前。卫琴吓得脸色都变了,等她稳过神来,看清车前站的女人时,惊呆了!于青青手上不知拿着什么东西,正透过车窗冷冷地看着她。

卫琴不敢下车,于青青走上前来拼命踹车门:“你下来,咱们今天把话说清楚。”卫琴一开始连车窗玻璃都不敢摇下来,但见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她想尽快离开,只能硬着头皮下了车。谁知她脚刚迈出车门,于青青就给了她一耳光:“你也是有头有脸的人,尽干破坏别人家庭的丑事,不觉得害臊吗?”卫琴哪受过这样的侮辱,顿时火了:“文海已经不爱你了,他爱的是我。”于青青气得浑身发抖:“不就是有个车吗!有个车就勾引男人?我让你再威风!”于青青一边说,一边往车上直喷漆。原本靓丽的车身顿时成了大花脸,车里的座椅也被喷得乱七八糟。卫琴的身上和脸上也被喷了不少油漆,样子狼狈极了。

围观的群众见此情形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警察到后,卫琴稍微冷静了一点,她怕事情闹开了,自己和刘文海的私情就会曝光。她把警察拉到一边说:“同志,不好意思,她是我妹妹,有点误会,不过都是家里的事,就不麻烦你们了。”警察绕过卫琴,问于青青:“她说是误会,是这样吗?”于青青没有回答,哭着跑走了。

两天后,记者几经努力,终于在于青青家里见到了她。她面容憔悴,丈夫的出轨彻底摧毁了她的生活。记者从于青青拿出的几本相册可以看出,这个家庭曾经多么幸福。于青青指着其中一张照片说:“这是前不久我和他去黄山照的,后来我才知道,他们那时候已经在一起了。”“你有什么打算?”记者问。于青青长久地沉默着,没有回答记者的话。她的眼睛里有些不舍,也有愤恨,这场由“拼车”引起的风波似乎并没有结束……

(文中主人公为化名。本文拒绝任何形式的转载、摘录、上网。)

浪漫的故事篇5

[关键词]《暮光之城》;浪漫主义;电影主题

电影《暮光之城》是根据美国女作家斯蒂芬妮・梅尔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在整部影片中,着重讲述的是女中学生和吸血鬼家族中的帅气男生爱德华的温馨浪漫的爱情故事。在他们的爱情中,由于出身不同,并且由于爱德华家一直保守着吸血鬼家族的秘密,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感情上的阻碍和起伏,都构成了影片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婉转温馨的爱情元素。在电影《暮光之城》中,可以明显看出很多浪漫主义的元素,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该影片浪漫的基调和温馨的氛围,同时也和其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相互呼应,形成了良好的呈现效果。通过对电影《暮光之城》中的浪漫元素的解析,能够为我们在进一步探究电影《暮光之城》的时候提供一种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解析元素。

一、有关电影《暮光之城》的总体概述

电影《暮光之城》讲述了女中学生和吸血鬼家族的帅气男生的浪漫的爱情故事。女主人公是一名在校就读的女中学生,名叫伊莎贝拉・斯旺。影片开头的时候她正就读于凤凰高中。在她出场的时候就带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尤其是她的沉稳和安静,总之和班级中的同龄女生有较大的不同,这也是她的独特之处所在。在伊莎贝拉的世界中,她一直坚持着朴素的生活和简单的理念。她自己的家庭也发生了不小的变故,自己的妈妈再婚了,这使得伊莎贝拉的内心在失落的同时感到了自己应当努力让自己的母亲过得开心一些,于是就搬去了父亲查理家,和父亲一同居住。她的父亲查理居住的地方是一个叫做福尔克斯的小镇,这个小镇坐落于华盛顿的周边,就其自然环境和条件来说,总是充满了一种阴郁的氛围。在自然条件方面,福尔克斯小镇也总是阴雨绵绵,这样的天气使得刚到来的伊莎贝拉感到有些怠惰和漫不经心。就伊莎贝拉本身的性格来讲,转换的环境实际上并不能直接引起她对于生活的种种不适应,反而她的行为十分淡定,从容不迫,对新生活能够较快适应,并且在新的群体中自然而然做着自己的事情。在新的班级中,通过同学们之间的传言以及自己的所见所闻,她发现班上的一个不同于常人的美男子爱德华・卡伦,同时,她发现爱德华・卡伦家族的兄弟姐妹都有个怪癖,这种怪癖表现在不同周围的人附和或者过多交流,同时也不愿意放低身架表现出亲切的一面,总是显得很冷漠,并且只在自己的家族范围之内活动。这样的现状使得伊莎贝拉感到爱德华充满了一种神秘而又不可抗拒的魅力,同时,她在不知不觉之中对爱德华也生发出来一种不一样的情感,既陌生又希望了解他。在进一步的了解中,她发现爱德华家族有一个惊天的秘密――他们竟然是传说中的吸血鬼家族。这让伊莎贝拉十分震惊,初到爱德华家,她感到震惊有余,同时也觉得生发出更多的好奇的想法和情愫来。在这样的驱使下,伊莎贝拉进一步了解了这个家族,爱德华家族是多年来一直秉承着善良的本性,拒绝食用人类的鲜血,只是捕食动物,可以说是整个吸血鬼世界中的“素食主义者”,而这样的家族也同其他家族结下了不小的怨恨。但是爱德华本人在同伊莎贝拉的接触中,通过气味、对灵魂的探索,发现伊莎贝拉正是他灵魂深处的爱人,他情不自禁地和伊莎贝拉陷入了一段真挚而深沉的爱恋之中,并且为维护这段不同寻常的爱恋做出了彼此最大的努力。

二、电影《暮光之城》之浪漫主义

在电影《暮光之城》中,通过大胆的现象和故事的无限生发出来的表现手法和技巧,能够发现在题材、手法等不少方面都展现出了一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影片在故事的构思方面独具匠心,显露出不同于传统的爱情轻喜剧的影片解构和故事内容;在画面感上,通过塑造唯美的充满想象空间的画面,迎合了观众的期待,同时对影片的浪漫主义题材的表现也起到了辅助的作用;在人物的塑造上,通过对两个典型的主人公,女主人公伊莎贝拉和男主人公爱德华的塑造,合理构成了浪漫爱情故事的支柱和骨架。

(一)电影故事主题思想构思浪漫

在电影《暮光之城》中,首先展现出浪漫主义因素的是整部影片构思。在传统的爱情题材电影中,通常都是男女主人公同时处于一个城市的浪漫邂逅,而后生发出来一场温馨的感人爱情。而在电影《暮光之城》的整体构思中,浪漫主义元素占据了主要的地位,在电影中,将两个看上去毫不相干的人牵连在了一起。在影片出场的时候,就构造了一个独特的女生――伊莎贝拉,她相比较于其他的女生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并且在伊莎贝拉本人的生活中,也存在很多偶然性的因素,她的父母亲离婚了,且她的母亲再婚了。为了照顾再婚的母亲,在情感上获得更多的、更好的感情生活,伊莎贝拉可以说是做出了她自己的让步和牺牲,她搬去与自己的父亲同住,也希望能够减轻母亲的负担,使母亲在情感上能够有新的心态和放松的心情来面对自己的感情。同时,在这样的情节安排中,我们可以看到女主人公伊莎贝拉的一种牺牲自己的精神,这也是她从开始就不同于周围的其他同学的一种特质和性格。在伊莎贝拉的世界中,她是淡然的、随遇而安的、从容不迫的。这种性格遇到了冷峻孤傲的爱德华,是必产生一场火焰。在这样的摩擦中,爱德华越是冷漠,实际上对于伊莎贝拉来讲,是不能够构成任何伤害的,因为她是淡然的,同时对身边的事物没有过多的在意,也没有过多的占有欲,这样的性格反而使得男主人公爱德华希望征服伊莎贝拉的心,这样的组合也难免会生发出不同寻常的爱情火花。

在影片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当中,伊莎贝拉通过和爱德华的进一步交往,逐渐发现了爱德华家族的秘密――爱德华家族是吸血鬼家族。在这样的秘密中,就生发出了一种正常人之于吸血鬼家族之间的特殊的情绪。这种爱情的构成成分本来就是感人的,也是温馨浪漫的。在正常的高中女生和活了几百年的吸血鬼之间生发出来的感情,对于女主人公伊莎贝拉来说,可能尚且算作正常萌发了人生的爱情,而对于爱的话来说,他在自己不死的漫长生命之中,竟然第一次且是如此深刻地爱上了一个近乎宿命式的人,这是怎样的缘分和巧合才能够铸成的爱情呢?由此,可以呈献给观众的是一个独自面对自己生命几百年的吸血鬼由内而外生发出来的对于女孩伊莎贝拉的真挚的、矢志不渝的坚贞的感情。这种爱情是难能可贵的,也是不易出现的,正因为它的不易出现,才显得尤为绚丽和浪漫,感动了观众。

(二)电影画面的唯美

在《暮光之城》中,就影片的画面来讲,也是十分唯美的。这种画面感的唯美效果,也凸显出了浪漫的情调。在导演安排场面的时候,在开始的时候,女主人公伊莎贝拉和自己的父亲居住在福尔克斯小镇,终日是阴雨绵绵的阴郁天气。在这种单色调的环境渲染中,逐渐生发出来的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纯洁的、炙热的爱情实际上也是另一种凸显了浪漫情调的事情。在这样的浪漫情调中,男女主人公在单调的氛围和生活中逐渐开始走向活力和互相鼓励,同时他们给予对方的彩虹一样绚烂的生活和非同寻常的多彩的感受,也和周围的福尔克斯小镇上的单调阴郁的天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形成了一种切实的衬托,更加凸显出了伊莎贝拉和爱德华之间的不可多得的爱情。在这样的爱情之中,两个主人公也难免情不自禁地将感情发展到了更纯美的地步。

在影片中,有一个重要的镜头十分引人注意,就是男主人公爱德华带着女主人公伊莎贝拉在森林的天空中翱翔的镜头。在这样的翱翔中,伊莎贝拉第一次感受到了被自己心爱的人抱在怀中的温馨的感觉,与她相拥的爱德华能够提供给她充分的安全感,是她认定的人。在爱德华带着伊莎贝拉飞到山峰顶端的时候,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晴天,甚至还有光点出现在他们的周围,有如仙境一般。这里无疑是为他们的爱情故事营造了一种十分恰当的、浪漫的画面感。在面对爱情的逐渐加热的过程中,这个场景为他们爱情确定的一刻提供了确切的环境。同时,这样的场景也使得观众在他们爱情发展的过程中,生发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三)电影人物形象的打造

电影《暮光之城》对读者造成的视觉冲击远不止画面和剧情的构思上。在电影《暮光之城》中,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也充满了浪漫因素。在对女主人公伊莎贝拉的塑造中,给予她的性格是一种沉稳的、独特的、从容不迫的性格。这种性格和周围女生的性格形成了不同的出入,也从而显示出了女主人公独特的性格特质。对于冷漠的爱德华家族来说,这种从容的气息恰巧没有和其他仰慕他们、对他们趋之若鹜的女孩子一样,无疑这样的气质已经成为爱德华心中的一种理想的女孩,这种简单而又诚挚的情愫处处充满了一种浪漫的生成。关于男主人公爱德华,他的人物形象的缔造上,从开始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冷漠的,吸血鬼特有的形象特质――白皙的皮肤、冷峻的眉眼和不屑一顾的神情。这种形象的缔造,甚至成为很多女生崇拜和仰慕的对象。而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在遇到了女主人公伊莎贝拉的时候,竟然开始慢慢融化,表现出了自己十分柔软的一面。通过进一步地和伊莎贝拉的交往,爱德华几乎是展现出一个恋爱中的男人特有的温柔和体贴,这样的展现也使得他们在这段感情中的表现越加符合对方的心意,也使得剧情的发展逐渐柔化,温馨的元素逐渐增多。这可以说是人物塑造方面很成功的典型例子。在对伊莎贝拉和爱德华的塑造上,成功将两个人的性格充分地展现了出来,同时将两种互相吸引的性格展现在了观众面前,构成了在这部温馨爱情剧中的恰似宿命一样的缘分,难分难解。男女主人公的性格方面的成功塑造,支撑了两个主要人物的骨架和内涵,在性格中富含的浪漫特质也通过和剧情的相辅相成淋漓尽致地得到了发挥。

三、结语

在影片《暮光之城》中,通过对浪漫主义元素的运用和适当的穿插,使得整部影片的主题得到了很好的呈现,使主旨得到了发挥和深化。在构思上,首先体现出了浪漫的故事框架,使整个故事的构思别具一格,鲜明区别于传统的温馨爱情喜剧;在画面的呈现上,也通过对爱情部分的唯美的画面感,体现了一种丰富的浪漫情调,同时通过这种浪漫画面的呈现与塑造,为观众打造了一种可以发挥想象的空间,使得浪漫的元素在观众无限的想象之中得到了升华;在形象的塑造上,对主人公的成功塑造是对浪漫元素的最好促进;在音乐的选配上,也迎合了前面三种基础元素,为温馨浪漫的意境加上了浓重的一笔。可以说,整部影片通过浪漫主义元素的合理搭配和运用,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温馨的爱情饕餮。

[参考文献]

[1]储小慧.试论《暮光之城》中的浪漫主义元素[J].作家(下半月),2013(02).

[2]宁坤,苑岚冰.论电影人物形象的音乐塑造[J].电影文学,2013(03).

浪漫的故事篇6

一、《举重妖精金福珠》在爱情浪漫校园韩剧排行榜中这部《举重妖精金福珠》主打搞笑风,讲述了大学生金福珠和呆萌同学郑俊亨之间的故事,剧情中有搞笑的互怼部分,也有甜甜让人全程露出姨母笑浪漫部分。

二、《无理的前进》这部《无理的前进》看过的朋友应该不少,而且毫不夸张的说看完后对其评价都还是蛮高的,以学校啦啦队为主线,展现了友情和爱情的美妙之处,剧情除了浪漫绝对还有着满满的正能量啊!

三、《学校2015》《学校2015》主要讲述了发生在一所私立学校的故事,可以说从开始的主线给人并不能感受到是甜甜的爱情,直到剧情发展的后期才开始极大程度的将观众代入到了其中。

四、《Dreamhigh》《Dreamhigh》由裴秀智、金秀贤等演员主演,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因为父亲欠债而背负债款考入艺术类高校所发生的故事,志同道合的人,热血、青春、爱情和梦想仿佛就在回忆着观众们的青春年华。

五、《奶酪陷阱》《奶酪陷阱》是朴海镇、金高银等人主演的作品,剧情中有些傻乎乎的女主,有些高冷的学长,不知为何两人开始了一段糊涂的恋爱关系,轻松搞笑之中也有浪漫的部分。

六、《请回答1997》在爱情浪漫校园韩剧排行榜中《请回答1997》主要以回忆的手法来进行了叙述,让人无比怀恋的高中生活,有友情、有爱情,也有浪漫,看得真的是让观众感动不止啊!

七、《豪杰春香》《豪杰春香》改编于韩国当地的民间传统故事,剧情主线以纨绔子弟的高中生和作为三好学生春香之间的故事,其中有让人爆笑的部分,也有让人感受到甜的部分,值得看。

八、《花样男子》《花样男子》这部韩剧细看过的朋友们绝对是不少的,剧情中专门为富豪家孩子们设立的超级学院,结果开学的时候来了一位平凡的女子,因此一段恶搞又有些小浪漫的故事开始了......

九、《成均馆绯闻》这部《成均馆绯闻》可以说是一部超好看的古装类校园剧,主要讲述弟弟男扮女装进入到成均馆之后发生的一些故事,尤其是其中的友情和爱情看的让观众甚是感动啊!

浪漫的故事篇7

[关键词]斯蒂芬妮·梅尔暮光之城浪漫主义纯爱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2-0062-01

斯蒂芬妮·梅尔(Stepheniemeye,1973-),美国著名畅销小说作家,所著的“暮光之城”系列小说被评价为“当代浪漫小说的一种极致”。“暮光之城”系列小说以贝拉和爱德华的情感纠葛为叙述主线,同时作品中还融入了大量的吸血鬼传说、狼人故事、校园生活和冒险经历等不同文学元素。斯蒂芬妮·梅尔毕业于杨百翰大学并获得英国文学学士学位,正因如此,斯蒂芬妮·梅尔的文学作品中有着极为深厚的英国文学语言功底。在“暮光之城”系列小说中,斯蒂芬妮·梅尔赋予作品以英国古典文学的浪漫、优雅,又因为作者加入了许多超自然的神秘元素,使“暮光之城”系列小说不再只是讲述一个高中女生的爱情故事,而是在记录一段爱情传奇。

一、《暮光之城》中的英国式浪漫主义

英国是最早出现浪漫主义文学的国家之一,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斯蒂芬妮·梅尔因修习英国文学,其文学作品深受英国文学影响。在斯蒂芬妮·梅尔的文学作品中,英国式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表现得最为明显、突出。在“暮光之城”系列小说中,斯蒂芬妮·梅尔继承了英国浪漫主义中“湖畔派”作家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继承了哥特式浪漫主义的神秘,更在作品中充分展现了英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中对于人物描写的细腻,文学语言的清新秀丽,小说情节的曲折性和情感表达的强烈性。

例如,“暮光之城”系列小说《暮光之城:暮色》中,作者斯蒂芬妮·梅尔将故事的发生地点设置为偏僻、终年阴雨天气的小镇,男女主角在小镇相遇,并开始了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在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早期,“湖畔派”诗人在文学作品中充分地展示乡村生活和异国风光的美好,斯蒂芬妮·梅尔借鉴了“湖畔派”浪漫主义诗人对于自然风光的讴歌,并通过对于故事发生地点的设定为男女主人公的邂逅增加了神秘感。然而,斯蒂芬妮·梅尔在“暮光之城”系列小说中对于英国式浪漫主义文学创作手法的应用,最值得一提的是,她吸取了英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强烈感情的表达,这很类似于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写作手法与创作风格。在“暮光之城”系列小说中,斯蒂芬妮·梅尔没有将贝拉赋予拥有贵族血统、显赫身份的公主身份,而是将贝拉设定为一个普通平凡的高中女生。作者认为贝拉是最为理想的爱情故事中的主人公,因为她和许多女孩一样,平凡、普通但又很可爱。也正因如此,许多女性读者在贝拉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暮光之城”系列小说也因此在更多读者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二、“暮光之城”系列小说中的纯爱

在文学作品中对于“爱情”的描写和赞颂自古以来就极为常见,“爱情”似乎成为了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情感元素之一,然而不同的作家对于“爱情”却有着不同的态度、看法和表达方式。斯蒂芬妮·梅尔自幼接受并遵守摩门教教规、教义,且一直生活在民风纯朴的乡村小镇,加之英国浪漫主义古典文学的影响,“爱情”对其而言是世上最为纯净的情感之一。于是,她将自己对于爱情的理解融入作品,用清丽、温婉的语言讲述贝拉和爱德华之间的爱情故事。

斯蒂芬妮·梅尔认为,伟大的爱情应该像小美人鱼那样,为了心爱的王子,不去考虑种族和结果等一切现实问题,在真爱面前,任何问题都无法阻挡真爱的脚步。于是小说中贝拉与吸血鬼爱德华相爱了。同时,斯蒂芬妮·梅尔将“暮光之城”系列小说定义为“青春小说”,斯蒂芬妮·梅尔认为人在十八九岁的时候拥有最美好的一切,他们年轻又拥有成人的思想,他们会遇见自己的爱情,并愿意为这份感情义无反顾地付出一切,也唯有这样的感情是最纯净、圣洁的。“暮光之城”系列小说中,尽管贝拉和爱德华的感情若即若离,一波三折,充满了诱惑和挑战,却更加坚定了两个人之间的爱情。作为吸血鬼的爱德华愿意为贝拉去和其他吸血鬼、狼人家族发生激烈的争斗,贝拉为了爱德华甚至愿意放弃生命,迎接死亡。在“暮光之城”系列小说中爱情是纯洁无瑕的,幸福简单又令人温暖。当然这样的纯爱又很柔弱,幸福又让人如履薄冰,来自于种族和现实社会的压力和诱惑、挑战无一不是在考验这样相爱的两个人,终于经过漫漫长夜,千回百转的爱情在斯蒂芬妮·梅尔的笔下拉下了帷幕,那些生离死别、恩恩怨怨也在《暮光之城:破晓》中告一段落。

综上所述,在斯蒂芬妮·梅尔所著“暮光之城”系列小说中,读者既感受到作者英国式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魅力,又感受到了纯爱故事带来的惊心动魄。正如《纽约时报》所说,“暮光之城”系列小说中“有若即若离的情感纠葛,有瑰丽奇异的超凡想象,有惟妙惟肖的场景描写,有惊心动魄的冒险历程,有一波三折的阅读,也有直击心灵的温情慰藉。”

【参考文献】

[1]斯蒂芬妮·梅尔.暮光之城全集[m].接力出版社,2011.7

[2]斯蒂芬妮·梅尔.暮光之城官方指南[m].接力出版社,

浪漫的故事篇8

关键词:沈从文《边城》浪漫诗情乡土中国反现代性

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正式崛起并取得全盛是在五四时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产生了分化,并处于边缘状态,沈从文正是在这时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沈从文是一个众说纷纭的人物,曾志清称他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伟大的印象主义者,有论者视他为实证主义的作家、现实主义的乡土作家,杨春时和俞兆平都认为他是最接近经典的浪漫主义,而他也自称是30年代“最后一个浪漫派”。

一、“最后一个浪漫派”的“浪漫诗情”

沈从文自称是“最后一个浪漫派”,《边城》可以说是一部浪漫主义田园诗的杰作。小说写得精致、灵巧、含蓄、隽永,充满诗情画意。①作者所描绘的边城茶峒,凭山依水,风景如画。

《边城》是一首浪漫主义爱情诗。小说当中,翠翠与傩送之间的爱情故事,成为作者沈从文创作这部充满人性和抒情作品的载体,抒情就是这一部小说所要发挥出的目的。因此,沈从文在这部小说中的叙事笔调,流动着并且倾泻出对于美丽、对于爱的一种咏叹和忧伤,使整部故事成为一部爱情的寻觅以及幻想的浪漫主义美学杰作。天保和傩送兄弟二人喜欢上了翠翠,以此作为故事的经线,而老船夫的关爱、撮合孙女的婚事等作为纬线,进而作者又推波助澜,让翠翠和傩送以及天保之间的爱情纠葛起来,成为一种非常独特的乡镇爱情图景,其中又伴随着翠翠、傩送等人的内心曲折,表现出一种来自中国传统诗歌当中的隐隐忧伤,带着一种独特的浪漫主义的感伤忧郁,抒发着各自心胸中的浪漫和伤感。正如翠翠为新娘子摆渡的那一段,“站在船头,懒懒地攀引缆索,让船缓缓地过去”,②从这一段就表现出一种纯情的遐想,对于幸福有着憧憬,这里面的感伤和浪漫主义的画面感,都生动地表现出来。整部小说当中,都是围绕着翠翠的爱情故事进行和展开的,小说结尾,“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个等待给人无限的遐想。

《边城》同样是一首讴歌人性的赞美诗。爷爷和翠翠的亲情、傩送和天保的兄弟情、边城人民的邻里情等都展现了人性的美好。这里的每一个人物,不论是船夫、姑娘、士兵、过往商客,尽管物质生活条件不同,但他们的心灵都是那么质朴、诚挚、善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真诚相待,和睦相处,一家遭难各方帮助,决不以金钱、利害、得失来权衡一切,没有受到都市文明所带来的精神污染。这些作者笔下的美好人性是湘西“诗意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乡土中国”东方式的浪漫主义

在小说《边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作者妙笔下美丽的湘西自然风景,同时也可以领略到独具特色的湘西民俗和传统节日。中秋夜,青年男女用对歌的方式在月下倾吐爱慕之情;每到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官民同乐,一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看龙舟竞赛,参加捉鸭子的比赛;正月十五的夜晚,舞龙、耍狮子、放烟火,使得小小的山城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在这些具有纪念意义的传统节日中,湘西人民有着独特的庆祝和纪念活动。这是中国乡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正是对这些传统节日和自然风情的描写,给当时处于社会变迁中的读者留下了理想化的精神家园,重新回到了民族文化之中,找到了新的精神领地。作者在《边城》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湘西风俗画,用平白直叙的语言,为这座偏远闭塞的“边城”营造出了优美的生活氛围,而这种氛围弥漫在整部作品中。在那个时局动荡的年代,不管“边城”外的人们如何不幸,生死存亡的恐慌感都似乎永远影响不到这里。这个作者构造的理想世界,在今天依然有着极大的魅力。随着科技的进步,沟通工具的不断更新,人与人关系的不断淡漠,外来文化侵蚀着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化,越来越热衷于西方节日的现代人,只能在这样的文学作品中去遐想和体验传统节日的精彩。作者特意把故事的发展,穿插了提亲、陪嫁、对歌以及丧葬等苗族风俗的丰富描写,从而使得整部小说充满着浪漫主义的画面感,这方面占了小说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而翠翠和傩送兄弟二人的相识、傩送对翠翠的一见钟情,这些或是美好或是矛盾的事件,都发生在端午节,边城的乡土意味和独特浪漫就更加明显了。

三、“对抗现代性”的“纯白之心”

很多学者把沈从文和鲁迅进行比较,把《边城》这类作品当成乡土写实小说,认为沈从文是现实主义写实作家。其实沈从文与鲁迅的创作还是有很大差别的,鲁迅认同现代性,直逼现实,先前看,加法,求“快”,而沈从文却是回避现实,反现代性,向后,减法,求“常”。

正像所有浪漫主义对现代性的反抗一样,沈从文关于对现代性的对抗在《边城》中有明显体现。五四时期中国面临内忧外患,迫使人们站在历史主义的立场上,争取现代性,批判传统文化。《边城》所写的背景是在辛亥革命之后不久,作者对时代特征并不是不了解,但是,沈从文则站在历史主义的反面,批判现代性,呼吁伦理的价值回归。他自己也直言不讳地说:“我的读者应具有理性,而这点理性便基于对中国社会变动有所关心,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②作者意识到民族精神的堕落,作者崇尚的是一个具有纯朴民风的社会,因此作者构建了一个完美的理想世界来抗衡民族精神的堕落。

沈从文所关注到的正是这个人类也许永远也作不出完美回答的问题,人类社会的历史进步往往是以伦理的相对退步为代价的,而人类精神又恰恰要求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梯上的伦理主义复归。他并没有随波逐流,投身狂热的革命浪漫主义文学,而是去追寻人性的本质。这一点使他具有了与20世纪中国主流文学不同的气质。正是沈从文的“纯白之心”,他的创作才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难能可贵的经典。

四、总结

沈从文通过《边城》让我们领略了具有淳朴风情,远离现代喧嚣的诗意世界。他在《边城》中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③这正体现了浪漫主义作家“回到自然”的特点,这是和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的“返回自然”的口号契合的,这个口号的提出为浪漫主义文学和美学理论的发展开启了思想的闸门。当然,这里的“返回自然”不仅意味着返回朴野绚丽的大自然,返回人类的原始生活状态,更是回到人的自然本性。沈从文正是通过以《边城》为代表的系列小说来达到他构建希腊人性小庙的目的。沈从文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作家完成了从自我表现的浪漫主义向自然表现主义的转变。

注释

①张德林.怎样评价《边城》[J].书林,1984(1).

②沈从文.沈从文全集[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

③沈从文.沈从文文集[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

参考文献

[1]张德林.怎样评价《边城》[J].书林,1984(1).

[2]沈从文.沈从文说文物(民俗篇)[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

[3]沈从文.沈从文全集[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

[4]汪曾祺.晚翠文谈新编[m].北京:三联书店,2002.

[5]沈从文.沈从文文集[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

浪漫的故事篇9

[关键词]亚历山大・格林;小说;创作;鲜明特色;教育意义

【中图分类号】H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44(2014)02-222-2

亚历山大・格林,真名亚历山大・斯捷潘诺维奇(1880-1932)。出生于斯洛波达维亚特卡省雇员的家庭。1863年起义的参与者,由于起义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之后转移到维亚特卡并担任那里的县医院的一个记账员。格林的母亲是维亚特卡土生土长的人,母亲去世时,他才11岁。他曾就读于实科中学,从小城市的学校毕业。1896年送往敖德萨成为一个水手。开始几年游走在全国,在此期间,格林做过水手、铁路车间工、澡堂服务员、奴隶、在乌拉尔探矿、樵夫等。这些底层的工作经历让他对社会现实有着更深刻、更客观的见解。后来偶然的机会同一名士兵加入了社会革命党。在1903年,于塞瓦斯托波尔的陆军和海军革命宣传中,格林被逮捕了,两年时间呆在监狱里。1906年,他来到圣彼得堡。创作了第一个故事《功德》(1906签署a.S.G.)被没收副本烧毁。在故事《橙色》中第一次出现格林的签名。1908年,格林的短篇小说《隐形帽》是他出版的第一本书。1910年,格林再次被捕,送往阿尔汉格尔斯克省。1912年,他回到圣彼得堡。出版了他的短篇小说集:《故事》(1910),《著名的书》(1915),《奇事》(1915),《冒险家》(1916)。1919年,他被编入红军,于1920年在服役中身患斑疹伤寒。服役期间格林会见了高尔基,之后他创作了短篇小说集《白火》(1922),《心的沙漠》(1924),《角斗士》(1925),《金色池塘》(1926),《火与水》(1930)。在1921年4月格林完成小说《血色帆影》(1923)和秋季开始的第一部小说《闪耀世界》(1923)。1924年,他搬到了西奥多西娅。写小说《非洲山的宝藏》,《金锁记》(均为1925年),《运行在波浪》(1928年)。1930年,他搬到了旧克里米亚,又写了小说《路路》(1930),《自传》(1931),还有一部未完成的小说《暴躁》。正是他曲折离奇的命运奠定了他文学作品的高度,生活中的每一次经历都是他作品的奇思妙想的源泉。他的作品时而充满超凡脱俗的想象,时而又尖酸刻薄讽刺社会现实。在一步步的成长与成熟中,格林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浪漫主义的哲学。他融入美学和艺术,将传统的美与现代美结合,刻画人物形象。利用色彩烘托人物心情和社会氛围。他以自己独特的浪漫主义特色为俄罗斯浪漫文学史奠定了基础,更为世界文学艺术注入了新的血液。格林的许多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世界广泛流传。

一、格林的浪漫主义创造力

浪漫主义成立于欧洲文学,在十九世纪初的文学运动。基本的规律是浪漫主义假设的英雄,他的理想世界与现实之间的鲜明对比。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不兼容,一个人去了浪漫主义的一个缩影,智力和精神的世界,在浪漫主义中的问题。个人的崇拜最大限度地表达了拜伦的作品,而不是由一个特殊的符号的外观成为经典浪漫英雄“拜伦式英雄”。骄傲的孤独,无奈,悲观,悲剧世界观中定义了“拜伦式英雄”的角色概念的范围。在浪漫主义美学领域,古典正与此相反,认为艺术家的权利不“道法自然”,并创造性的活动,创建你自己的,个人的世界的感觉给我们比现实更真实,这一原则体现在浪漫主义流派形式系统当中。大多以短篇小说为题材创作的美妙故事被广泛流传,当时正在兴起的民谣组合,也成了当时小说或是个的传播途径,在那个现实和梦幻般互为倒数的世界里最终形成了历史小说的风格。主要成就与茹科夫斯基,普希金,莱蒙托夫,丘特切夫的名字相关联的俄罗斯浪漫主义。在二十世纪。现实的革命精神转化为字符的浪漫形象,《猎鹰》、《暴风雨海燕之歌》就是当时的代表作。浪漫以及现实的性格,贯穿了整个十九后期浪漫主义文学史,二十世纪早期出现了新的特点,由于社会文化和政治局势在俄罗斯的改变。在高尔基的作品《猎鹰之歌》,《暴风雨海燕之歌》中,积极利用体裁的传说,歌曲,文学童话。积极的浪漫主义象征经常使用的对立面,自由与束缚;光明与黑暗;善良与邪恶是激发读者情感与共鸣的主要表达方式。他们的作品是理想的,这往往是人格化的明显存在,浪漫作品通常是悲惨结局。

二、在亚历山大格林的小说中颜色的象征意义

浪漫的故事篇10

李白被赐金放还后,仍然不屑于物欲的羁绊。他纵情山水,沉醉于名山大川的钟灵秀美之中。他浮想联翩,用自己的浪漫情怀创作出了一首又一首的旷世佳作,成为了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倘若他舍不下京城的繁华,沉湎于物欲之中,那他如何能用纯净的眼光看待自然?自然也不会有如此超凡脱俗的作品呈现在世人眼前。保持浪漫的情怀,抛弃物欲,纵情山水也能诗意地栖居。

一味沉溺于物欲,纸醉金迷地活着,只能落得抱憾终生的下场。陆小曼与徐志摩结婚后,活跃于各大社交场所,沉迷于舞会的灯红酒绿,内心的浪漫情怀被强烈的物欲冲击。徐志摩为满足其物欲,疲于奔命……最终遭遇飞机失事,一代诗才就此陨落。陆小曼愧疚不已,自此深居简出,终生遗憾。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如果不是被物欲冲昏了头脑,如果不是失去了曾经的浪漫情怀,他们会一直过着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美满生活。

保留浪漫的情怀,如孩童般活着未尝不是一种成功。著名文学家汪曾祺是个可爱的老头,他内心充盈着浪漫的情怀。离世天,他想喝口茶水,医生不让,他就“撒娇”:皇恩浩荡,赏我一口喝吧。医生勉强同意后,他对小女儿说,“给我来一杯碧绿透亮的龙井!”但龙井尚未端来,他已离世。我想,有着这样“无可救药”浪漫情怀的人,离世时嘴角一定挂着微笑。因为他不在意身后的物质,只在意内心的满足。

马克・吐温说:“永远要像你不需要金钱那样工作,永远要像你不曾被伤害过那样地爱,永远要像没有人在注视你那样地跳舞,永远要像在天堂那样地生活。”这该是这位现实主义作家对浪漫情怀最好的阐释。

保持浪漫情怀,浪漫地活着,终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内容:本文的论述中心是“浪漫主义”,作者把抽象的“浪漫主义”具体化,用李白的诗意洒脱、汪曾祺充盈的内心、陆小曼的倾心物欲几个正反对比的例子论证了浪漫情怀即一种“诗话”的生活态度,有理有据。故本项评19分。

表达:文章语言充满浪漫情怀,淡雅清新。故本项评1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