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践行雷锋精神十篇践行雷锋精神十篇

践行雷锋精神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41:21

践行雷锋精神篇1

关键词:雷锋精神;大学生;宝贵资源

雷锋精神,以雷锋一生的精神为基本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革命精神,其宝贵之处是在于雷锋用短暂的生命做了一件事,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持之以恒的坚守。他成为那个时代的代表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样概括雷锋精神,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所以当下我们应践行雷锋精神,学习他所谓的小事,传承他心目中的力所能及。有多少人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为自己碌碌无为而悔恨为曾经虚度年华而悲哀。有多少人能像雷锋一样永远的那么富有爱心,永远的那么真诚善良,永远像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奉献自己。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在不断更新,价值取向趋于多元,服务社会的方式也尽显百态,这就引发出这样一个思考,今天,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当怎样践行雷锋精神。

一、雷锋精神是什么

雷锋,1940年出生在望城县一个贫苦的家庭,7岁的时候失去了父母,成为孤儿,1960年参军,成为一名战士,两年来多次获得奖励,不幸的是1962年因公殉职。年仅22岁的他去世了。雷锋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奉献中去,雷锋真诚的爱人,关心他人,做了许多帮助他人的事情,所以大家学习他,赞扬他,使雷锋精神永远活在了人们的心中。他被赞颂并不是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做了一些极其平凡、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事情:为老人让座、帮列车员打扫车厢、帮妇女抱小孩、帮旅客拿行李、给受灾的战友家寄钱、路过工地参加义务劳动、雷雨来临之际用自己的被子盖水泥……。他是感动中国的战士,用平凡的每一天做好每一件平凡事,用人生实践,为自己树立起人生的意义和高尚的的人生坐标。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情操和一名战士该有的执着,突出展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用鲜活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鞭策后人,体现了人类对高尚道德的追求,召唤着人们的心灵。

雷锋精神影响和塑造着整个时代的社会风尚,不会随着时代变迁而褪色,也不以人事更替而减少因为人民群众对它的推崇和发展,时代呼唤它、党的伟大事业需要它。人们从雷锋精神中深切地感受到雷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并传承好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学习雷锋就应该像雷锋那样,心胸宽广,坚持不懈,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曾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雷锋同志做的好事数不胜数,为人民服务的态度永远是和善的,他不是靠一时的激动,而是坚持不懈始终如一,从最普通、最平常的小事开始一直坚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民服务中去,等这些朴素的话语是雷锋同志一生的追求也是他短暂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因为如此,雷锋同志才能超越自我,坚持下去,习以为常的小事做出了大影响,并且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让他感到快乐的,而且这种快乐并不是昙花一现而是能沉淀在内心,历久不衰才会使坚持获得坚如磐石的支撑。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也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做好事不求回报。从现在起为了自己心中的目标为之奋斗,我们既然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就要把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投入到自己的学习中去,传承和发扬永恒的雷锋精神。

二、当代大学生践行雷锋精神的途径

(一)学习弘扬雷锋的坚定信念

雷锋精神的宗旨就是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热爱。把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个人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发扬在身边的小事上。这个理想和信念不断激励我们全党全社会自觉地把个人的追求和奋斗的事业、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联系起来,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二)学习弘扬雷锋的奉献精神

雷锋同志把服务服务人民作为他生活工作的最大幸福,把帮助他人作为最大快乐,这是雷锋精神的一个典型的标识,也是我们今天仍然要弘扬的一个崇高品德。

(三)学习弘扬雷锋的敬业精神

雷锋同志生前做过很多种岗位,每一行他都做精做细,干一行他热爱一行、干一行他精通一行,这一点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仍然是需要的,需要像雷锋那样坚持不懈、忠于职守、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好同志。

(四)学习雷锋的创新精神

雷锋同志总是把工作作为一种无穷的动力,要钻进去、要吃透它,而且还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断地通过学习来丰富自己。这种刻苦w习、锲而不舍、拼搏进取的精神仍然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中受到大家的推崇与学习。

(五)学习弘扬雷锋的创业精神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人们把艰苦朴素不忘本挂在嘴边,但是在今天虽然物质满足人们基本生活,尽管我们国家发展了,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普遍改善,但是勤俭节约、但在雷锋身上所体现艰苦奋斗精神作风我们今天仍然需要,要本着这种精神来从事今天崇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三、弘扬雷锋精神是必须的

学习弘扬雷锋精神要从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让学习雷锋精神成为一种习惯,在校园里再现雷锋式的行为对于校风校纪有很大的提升,也能够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的情操和价值观。我们要以雷锋同志的态度来严格要求自己,应该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不抱怨、不消极,爱岗敬业,努力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到民族振兴,国家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去,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在平凡中付出努力去学习雷锋锐意进取,自立自强的创新精神,发扬学习雷锋的拼劲和挤劲,珍惜时间,勤奋学习。多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为大家服务做好事,不求名利,无私地为人民奉献,感受真情和快乐。雷锋精神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精神抖擞,让我们不断坚持信念,这种力量是他以自己为榜样为标杆为我们树立起来的伟岸形象,鞭策我们每一个人积极向上,快乐面对工作,不是求回报,是为了心中的信念。“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每当看到这句话时,我的心都仿佛被重重敲击了一下,因为它总是能够激发出我心中一种对美德的崇敬,雷锋的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这种精神随处可见随处可寻。即便是现在把雷锋推上圣坛,在面对更加隆隆作响的现代化车轮面前,已显得些许力不从心,但是总有千千万万个像雷锋这样的人挺身而出,接住坠楼儿童的“打工妹”吴菊萍、抱起小悦悦的“拾荒老人”陈贤妹、书写世界邮政传奇的“王顺友”、长江边奋不顾身救起落水儿童而壮烈牺牲的“三名大学生”……虽然他们职业不同、岗位不同、经历也不同,但他们用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却是相同的。他们用是生命来诠释着雷锋精神,用自己渺小的身躯去做那颗螺丝钉书写着“雷锋日记”新的一页。

作为大学生,应该以雷锋精神为指导,秉持着纪念先辈的态度,去学习先辈的精神,发扬它们的优良品质。在黑暗面前,我们也应贡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拿出坚定的目光去探索光明,在困难面前,拿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信念去身体力行。以自己的平凡去塑造完美的人生。当我们弘扬雷锋精神的时候,我们要做到时刻保持昂扬进取的心态,不轻言放弃,有朝气、有斗志,热爱生活,精通技术本领学好专业基础知识,拓展好素质能力,应对就业的挑战。同时也应心怀感恩,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社会,把感恩的心情转化为服务他人的实际行动,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氛围。学习弘扬雷锋精神,践行雷锋精神应该是我们当代大学生自觉的追求,是发自内心的呼唤,是快乐的高尚行为,与人类道德英雄同在是我们的作为后人的骄傲与自豪,与雷锋精神同行是当代大学生的梦想,也是指引人生道路一座光明塔,向着远方,不畏困难,坚持不懈奋勇前行。

结论:综上所述,发杨雷锋精神的引领性、践行性、创新性,就要求我们在推动学习雷锋活动常态化的同时,把“雷锋精神”作为引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抓手,用时代的先进精神不断去丰富和发展雷锋精神的内涵,使其在新的精神载体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使之与时俱进,光芒永存,以雷锋精神为指导,使雷锋精神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国希.雷锋精神对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价值[J].高校理论战线.2012(08).

[2]李诗夏,李祖超.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4).

[3]金晓迎.让雷锋精神发扬光大[J].现代教育科学.2012(08).

践行雷锋精神篇2

1963年3月5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表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半个世纪以来,雷锋精神扎根群众,引领时代,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发展,在生动实践中愈益散发出夺目的光彩,激励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无私奉献。

伟大的事业孕育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当前,江苏发展已进入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阶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发扬雷锋精神,必须把弘扬雷锋精神与践行“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相结合,进一步深化雷锋精神内涵,引导全省上下以雷锋同志为榜样,积极投身“三创三先”实践,提升推进“两个率先”的“精气神”,驱动江苏从“第一个率先”向“第二个率先”阔步迈进。

学习雷锋榜样,践行江苏精神,就是要牢记宗旨,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中实现个人价值。雷锋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是他的行为准则。践行“三创三先”,推进“两个率先”,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就要像雷锋那样,时刻铭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的所需所愿,多做化解社会怨气的工作,多做破解发展难题的工作,多做改善民生的好事实事,在为人民谋利益中凝聚人心。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吃苦在前、奉献在前,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学雷锋的实际行动,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两个率先”伟大实践。

学习雷锋榜样,践行江苏精神,就是要力争上游,以永不满足的精神状态不断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雷锋同志身上有种永不满足的“钉子”精神,他说: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践行“三创三先”,推进“两个率先”,必须学习雷锋同志的“钉子”精神,让不畏艰难、敢挑重担、力争上游成为江苏干部群众的鲜明特质。必须克服自满思想,深刻认识当前江苏发展既面临世界经济格局大调整带来的重大机遇,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等制约日益突出的严峻挑战,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任务仍十分繁重;必须坚定发展信心,进一步发扬江苏在改革开放不同时期培育形成的“四千四万”精神、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精神等激励引领作用,把江苏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必须大胆改革创新,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以创业的豪情、创新的激情、创优的热情,谱写争先领先率先的精彩华章。

践行雷锋精神篇3

她在赤水市宝源乡严华小学任教,抓班里成绩最差的学生单独补课,与孩子们同欢喜,共流泪。

他在长顺县最贫穷的敦操乡为麻山深处的人民群体当“背篼”,背去柴米油盐酱醋茶。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青年志愿者,他们是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继承人和践行者。

“仁,就是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摘自《雷锋日记》

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敦操乡“背兜干部”石帮的理解中,雷锋精神的核心,就是孔子所倡导的“仁”。“仁”者,二人也,“仁者”之“爱人”,不以数量来衡量,恩泽万民是“仁”,对你身边的人伸出援手也是“仁”。只要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爱,都是“仁”。

2010年7月,石帮从贵阳学院政教系毕业后,在就业的“多项选择”中,选择了报名参加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到最艰苦落后的地方去磨练和提升自己。

到长顺县团委报到后,石帮被安排到了贵州省一类贫困乡镇之一的敦操乡。敦操乡的自然环境恶劣,满山乱石如麻,至今仍有17个村民组未通公路,最远的村民组距乡政府所在地需要走8小时以上的山路,最近的也需2小时,有的路段坡度极大,必须攀着岩石、拉着藤蔓才能通过,一些村民甚至一辈子连乡政府所在地的集市都没有去过。

来到这个被当地人称为“鸟不拉屎的地方”,石帮不讳言自己也曾彷徨过、动摇过,一心只想考上公务员赶紧离开这里。但石帮最终说服了自己,打消了离开的念头,一心一意做起了“背兜”志愿者。于是,每周四穿行在麻山腹地,为大山深处的人民群众背去他们生产生活所需的一切物资,成了石帮的生活“常态”。2011年,志愿服务期结束时,石帮主动申请将志愿服务期限延长一年;前不久,他又签下了第三年志愿服务协议,再度将志愿服务期限延长。“雷锋”三月来了,不仅“四月”没有走,甚至三年都没有走。

一次,石帮他们去给困难户送棉被和大米,一户极贫村民早早就把家里仅有的一只鸡杀了等石帮他们来了好招待他们。村民说:“我早就想杀鸡招待你们了。这几年,乡里干部们没日没夜地下村组,为了我们,你们没少吃苦受罪,虽然平时我们不说,但心头清楚得很。乡亲们感谢你们呀……”

在向来不缺道德模范的中华民族,雷锋这样一位一生没当过官、也没有过什么惊天动地之举的普通共产党员,能赢得了如此崇高的敬意和持久的认同,成为社会普遍追随敬仰的榜样,是因为他所诠释的,就是如何把平凡的人生活出不平凡来。石帮也是这样的,他在为群众“背”柴木油盐酱醋茶等不起眼的物资时,也赢得了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敬意和持久的认同,他那平凡的背兜里,盛满了不平凡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情怀。

“小石,下次来时请你帮我买一盒创可贴来行不行?”

“行,肯定行。”

买一盒“创可贴”,买一包盐,买一袋米……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互帮互助,即是志愿者精神,也是雷锋精神。

其实,公益的门槛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高。

“春天般地温暖,夏天般地火热。”

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

——摘自《雷锋日记》

虽然是春天了,但天仍亮得很晚。早上6点,赤水市严华小学,杨朝丽杨朝霞姐妹俩摸着黑起床了。杨朝丽担任了六年级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杨朝霞则担任的是六年级和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孩子们即将迎来“小升初”的考试,新学期以来,姐妹俩每天都会早早地起床,重温一遍头一天晚上就准备好的教案,看有没有什么重点难点被遗漏了。

严华小学的其他老师用一句顺口溜评价两姐妹:“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只为学生学习好。”

2010年8月初,刚从贵州省遵义师范学院毕业的杨朝丽杨朝霞姐妹得知遵义市教育局要组织一批教师赴偏远山区支教的消息后,一起报名参加了贵州省大学生“三支一扶”计划志愿服务行动,并被一起分派到赤水市宝源乡严华小学支教。2006以年来,成千上万来自贵州省内外的大学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远赴贵州等西部地区,开展支教和扶贫助学工作。这场爱心接力延续至今,7年来没有中断,一批又一批青年志愿者踏上西部的土地,在领略西部秀美风光的同时播下知识的种子,洒下青春的汗水。

——不,这样浪漫的词句或许并不适合杨朝丽杨朝霞姐妹俩。

严华小学坐落在深山竹海里,是当地条件最落后的村级小学。学校是一层前后开着几扇没有玻璃的小窗,破烂不堪、低矮简陋的石木结构的房子,雨季教室外大雨,教室里则下小雨;每天学生放学后尤其是晚上,学校则在夜鸟时断时续的鸣叫声中陷入令人心悸的寂静中……杨朝丽杨朝霞姐妹俩住的小屋不足6平米,一桌、一床、一柜就是所有的家当,晚上睡觉时屋顶老鼠放肆地乱窜甚至掉在床上。支教的岁月里,杨朝丽和姐姐杨朝霞真正体会到了“相依为命”的感受。

学校破旧、学生们眨着大眼睛聚精会神地听课、高举起一只只小手争着回答问题……想象与现实间的落差,让杨朝丽和杨朝霞对志愿服务有了新的理解:“公益事业要真正从本质上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就不应该是蜻蜓点水式的短暂付出,而应该是一个长远的工程,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人对人、心对心的常态交流。”因此,在支教的岁月里,姐妹俩认真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改好每一本作业,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我想我们要做的,不是一个陪他们一起哭泣的人,也不是一个去同情他们的人,而是一个教会他们变得坚强的人。”

严华小学有些学生的家离学校很远,他们凌晨4点多就得起床,要翻山越岭走3、4个小时才能到学校,早上只能匆匆吃点隔夜的剩菜剩饭。学校没有食堂,他们家境又贫寒,中午就忍着不吃饭,有的要饿6个多小时,等放学后,才能回家吃晚饭。杨朝丽和杨朝霞多次向有关部门汇报这个情况,希望能修建一个食堂解决孩子们的吃饭问题。在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下,2011年11月,严华小学博爱希望食堂顺利落成。2012年,严华小学还建起了爱心书屋、爱心电子阅览室,为乡村的孩子们打开了获取新知识的窗口。

2012年,在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联合举办的全国优秀“三支一扶”大学生先进事迹宣讲活动中,杨朝丽成为贵州唯一入选的志愿者,与来自湖北、广西、河北、安徽四省的志愿者组成5人宣讲团,赴全国各地宣讲,引起广泛关注。

在杨朝丽杨朝霞姐妹看来,践行雷锋精神,就要坚持做一颗“螺丝钉”,从小处着眼,从小事着手,关心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尤其是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真心付出,用心奉献,让雷锋精神成为一种行动,让关爱成为一种习惯。在严华小学两年的志愿服务结束后,“对待学生春天般地温暖,对待工作夏天般地火热”的杨朝丽和杨朝霞姐妹俩在有关部门的安排下,进入有关学校,做一颗永远“钉”在教育事业上的“螺丝钉”。

“比起付出,志愿服务给予我更多。”

“帮助人民克服困难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是我应尽的责任。……我能帮助人民克服一点困难,是最幸福的。”

——摘自《雷锋日记》

2009年7月8日凌晨1点左右,正在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出租车司机忠拉一乘客去水城县双水开发区,在老城南门口遇到一歹徒持刀抢劫一辆“的士”车驾驶员后往城内跑了。忠非常气愤,从车上拿起一根铁管高声喊道:“走,赶快去抓歹徒!”

忠与被害人在水城老城区搜索了几条街后没有发现歹徒的踪迹。刚回到南门,被害人突然喊道:“抢我的歹徒就在那里!”歹徒见势不妙,沿着河边一条泥泞小路拔腿就跑,手里还拿着一把二尺多长的砍刀。忠他们猛追了500多米远,歹徒跳进一片树林中脱逃。

回到“的士”车边的忠与受害人准备去报案,车刚开出200米左右,忠发现前方河对面人行道上,一个脱掉外衣的男子有点像刚才被追的那个歹徒,就立即下车悄悄跟了上去,没想被歹徒发现了。歹徒加快速度飞一般跨越钟山大道,朝着一个较远的“新城”工地狂奔。忠紧追不舍,歹徒边跑边吼:“我和你没有仇恨,你不要追我!”“站住,我抓的就是你!”已被追进工地的歹徒拾起石头、砖块不断朝忠砸来,忠躲避着飞来的石头、砖块,毫不畏惧地冲进工地,终于在围墙脚堵住了歹徒。歹徒暴跳如雷,挥舞着二尺多长的砍刀,凶狠地说:“你再过来老子砍死你!”忠满腔怒火,凭借手中的铁管与歹徒奋力搏斗,最后终于将歹徒制服,扭送公安机关。

这是六盘水市绿丝带志愿者忠诸多见义勇事迹中的一件。近年来,忠不顾个人安危,多次帮人民群众抓捕歹徒,被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等机构评为全国见义勇为好司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见义勇为模范等。平时,他还经常免费接送年龄大的老人外出看病,组建“六盘水市绿丝带志愿者高考爱心服务车队”,免费为高考考生服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谈及做志愿者的意义,忠认为,志愿活动虽是服务的、奉献的、牺牲的,但它也是自我的提升、自我的成长,这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读《雷锋日记》就会发现,雷锋做了很多好事,但他绝没有将其当作他人和社会的一种强制。他是非常乐于去做的,做完了以后,他心里感觉很好、很踏实、很有意义。志愿者活动也应该是这样,既帮助了他人,也帮助了自己。在此意义上,志愿者活动超越了狭隘的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的矛盾,比它更高。”

“雷锋帮助别人,不只是对社会负责,也是对自己的良知负责,是为了安心与内心的愉悦。”忠说。“我为我的选择而感到庆幸,我为能有机会服务人民群众而感到自豪!在志愿服务工作中,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我的生命得到了升华!比起付出,志愿服务给予我的更多。”

“做小事情,想大问题。”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雷锋日记》

就读于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汽车整形专业31002班的李红是一名志愿者,自2010年进校以来,他每周都奔走在为贵阳云岩区民办小学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义务支教服务的路上,两年多来从未中断。

贵州启动“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后,李红报名参与了这项活动。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附近有所叫“青青小学”民办小学,学生主要以在城市里务工的农民工子女为主。在了解到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实际困难后,李红向院团委老师汇报了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在得到指导老师和同学的大力支持后,他来到“青青小学”,提出建立帮扶关系的请求,得到学校的赞同和回应。自此,在每周到青青小学做义务支教课业及课外辅导,从没有半点松懈和倦怠。

在支教的过程中,李红发现,农民工孩子们和城市里的孩子一样,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对知识充满了渴求,然而自己所知很有限,无法满足不同孩子的不同需求,一段时间下来,李红深切地体会到,单枪匹马的个人英雄主义拯救不了世界,为此,他决定扩大志愿支教的团队。在学校,一有空,逢人便向人家讲述他的设想,一上网就鼓动网友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列中来。在职院师生的大力支持下,李红招募组建了开展帮扶支教服务的团队,将校内所有的社团都邀请进来,经常派出有相关特长的志愿者为青青小学的孩子们提供如跆拳道、健美操、书法绘画、舞蹈等方面的免费培训。在李红他们的努力下,青青小学等城市里的农民工小学,正引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的关注。

钱理群先生说,做志愿者服务要“做小事情,想大问题”。“做志愿者让我更了解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状况、他们的子女在学校中的融入状况等农民工问题。在从事志愿服务的过程,我学会了更加理念的批判性思考,思考我们的国家、社会到底有什么样的问题,我们能为解决这些问题做些什么。”李红说。“我们不是单纯地付出,而是在不断地观察和思考一个更真实的社会。”

在学院团委为表彰和鼓励义务支教志愿者的成绩而举办的第一届“支教之星”评选活动中,大家都认为李红是当之无愧的“支教之星”,然而李红却婉拒了。李红认为个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自己仅仅只是把学院里的优秀学子集结起来,只是一个参与者,荣誉应该属于支教服务队这一集体。

不仅是李红,如今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已经认识到聚合群众力量的重要。他们积极与各种基金会、非盈利组织建立联系,向政府部门寻求帮助,利用微博等新媒介的强大传播能力,争取得到更多社会公众的支持。

践行雷锋精神篇4

【关键词】雷锋精神;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

一、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

雷锋精神是新时期投身民族振兴的爱国精神,为公为民的奉献精神,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的具体体现。

1.投身民族振兴的爱国精神。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国的民族。雷锋的童年是艰苦的,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他懂得了应该爱谁恨谁,深切感受到党的伟大和社会主义的好,雷锋同志也决定将自己的一生献给党的社会主义事业。雷锋同志具有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的坚定政治信念,这也是雷锋精神的重要内容。

2.为公为民的奉献精神。为公为民的奉献精神是雷锋精神的本质。雷锋同志在工作中兢兢业业、爱岗敬业,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献出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乃至生命。雷锋同志在工作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部队中树立了崇高的威望,正是他的这种为公为民的奉献精神致使他在工作中忘我的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精神的实质,这也是50多年来雷锋精神经久不衰,保持旺盛生命力和持久活力的根本原因所在。

3.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雷锋具有强烈的服从、自觉意识,并且将这种服从、自觉意识贯穿于其日常生活中,其核心是把个人融于集体和人民的事业之中,具有服从性、平凡性的特点,主要表现是服从组织分配,热爱本职工作,自觉忠于职守,把个人的自主择业与服从社会和人民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提倡岗位竞争而不能忘记勤勉敬业、忠于职守。

4.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同志提出:“一定要刻苦学习、埋头苦干,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雷锋同志用“挤”和“钻”的“钉子精神”,努力学习革命理论,刻苦钻研业务和技术,苦练为人民服务的本领。雷锋发扬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积极为人民服务。

5.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1956年,在谈到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时进一步强调:“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1]雷锋同志继承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精神,因此,雷锋精神中包含着丰富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仍然要提倡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

二、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迫切性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受西方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问题令人担忧,因此,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培育具有迫切性。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要求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任何社会的发展都需要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要求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针对目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只有对大学生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从事社会主义实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实现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2.市场经济的功利性要求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总书记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抵制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功利性影响,就必须积极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质疑核心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性。

3.价值观的多元性要求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前,在多元文化社会背景下,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为显得至关重要。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摄作用,引导他们成长成才。

三、用雷锋精神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3]笔者认为,用内涵丰富的雷锋精神能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1.用雷锋精神培育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实现知行统一。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通过发扬雷锋精神,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实现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知行统一,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每个大学生都要像雷锋那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言行一致、勤勉自强,胸怀宽广、谦虚忘我,常为善小、持之以恒,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风气,有效抵制腐朽思想文化侵蚀。

2.用雷锋精神培育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中,共产主义理想的内容不可或缺。雷锋同志从本职工作、从身边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易恶小而为之,在社会实践中,把自己崇高的理想和实践有机结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实践着自己的理想,在社会实践中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性。

3.用雷锋精神培育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雷锋精神是在党和人民关心哺育下产生的,体现了社会主义一代新人一心一意跟党走的执著追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忘我境界。在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发扬雷锋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深刻把握世情国情,积极应对各种可以预见和无法预见的风险挑战,不断开拓进取,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4.用雷锋精神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雷锋身上形成了淡泊名利、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见义勇为、严守纪律、敢于牺牲的优秀品质,这些都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可以通过弘扬雷锋精神来实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要与发扬雷锋精神相结合,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践行雷锋精神篇5

【关键词】雷锋精神,党员,青年,实践活动

一、雷锋精神的概述

(一)雷锋精神的含义

雷锋精神是火红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孕育出来的,把伟大体现于平凡之中,做好事不留姓名,这就是雷锋的形象。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甘当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就是雷锋精神。雷锋和焦裕录等革命前辈都是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高高飘扬的鲜亮旗帜,都是雷锋精神的体现。

(二)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

要想让雷锋精神活跃在新的时代,新的时代必须能够留雷锋精神。雷锋精神的本质是共产主义精神,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科学理论哺育的结果。当前社会价值观多元,理想信仰多元,学雷锋更要区分层次,对不同的群众要提出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对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而言,首先学习雷锋坚定的理想信念,学习他言行一致的品格和公而忘私的精神,真正做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为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广大人民群众而言,学雷锋要同健全完善法制,弘扬社会公德,酿成良好社会风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目前我国党员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公益实践活动的概况

(一)目前我国党员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公益实践活动开展情况

每年的3月5日为学雷锋纪念日,每年的3月份是学雷锋纪念月。此时社会上会掀起一场学雷锋的浪潮。各企业、学校、机关单位都会举办形式各异的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公益实践活动。各级党委、党总支、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展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公益实践,关爱弱势群体、投身公共设施的保养与维护、保护生态环境等形式各异的活动均取得丰硕的效果,树立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达到了引导群众学习雷锋,弘扬雷锋精神目的。

(二)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虽然目前的党员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公益实践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时刻牢记党的历史使命,承担起党员的历史任务。因此对于目前开展的党员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公益实践活动,笔者认为还存在不足:

1.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公益实践活动开展具有时间上的限制;

作为中国共产党员,必须时刻把雷锋精神铭记在心中,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事不留名。现阶段开展的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公益实践活动存在时间上的限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雷锋精神的弘扬。

2.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公益实践活动形式单一,有些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公益实践活动浮于表面,没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到雷锋精神的内涵;

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公益实践活动的开展要具有现实的意义,不能因学雷锋而学雷锋,作为中共党员要把雷锋精神深入骨髓,而不是因为要学习雷锋而学习。雷锋精神应该时刻的体现在中共党员日常行为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刻彰显雷锋精神,杜绝把雷锋精神形式化、浮夸化。

3.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公益实践活动与现实请形相脱节,与人民群众相脱节,收效甚微。

学习雷锋精神要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把雷锋精神融入到现实情况之中,通过与现实情况的相结合,把雷锋精神更加的具体化、简单化,使其更加被群众所理解、所感悟,从而进一步的弘扬雷锋精神,并引导更多的群众弘扬雷锋精神、践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党员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公益实践活动的探索

(一)高校青年党员及广大高校师生应作为志愿者服务公益实践活动的主力军

青年群体充满了创新与活力,在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公益实践活动中也应当成为主力军,展现出青年群体的特有的精神与风貌。我国高等学校数量众多,我们更应该利用高校青年数量众多的优势,特别是高校青年党员的优势,青年群体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建设者,高校青年还未正式的进入社会,人格和价值观的可塑性较高。我们的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公益实践活动应把高校的青年党员和广大师生动员起来,给予高校青年党员更多的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弘扬雷锋精神,更好的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的升华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永远的传承下去。

(二)开展活动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推进党员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公益实践活动常态化

党员开展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公益实践活动不能盲目,不能因为学雷锋而机械的学雷锋。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公益实践活动的展开是一个联系生活的过程,活动的开展需要良好的睿智和眼光。如何办好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公益实践活动?如何使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公益实践活动的影响做到最好?这是我们开展活动前所必须考虑的。2016年3月,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发起了一场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公益实践活动影响巨大,该学院信息工程系的肖婵娟在2016年年初被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需要进行骨髓移植,手术费用高达60万元以上,家里一时陷入了困境。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在院系老师的指导下,青年党员自发的组织了为肖婵娟的募捐活动,募捐活动取得了巨大的影响,多家媒体纷纷采访进行报道,在烟台范围的高校学生纷纷为单婵娟捐款,祝愿她早日康复。这就是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公益实践活开展成功的事例。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公益实践活动就是要从身边的事情做起,把雷锋精神更好的与周边的事物相结合,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公益实践活动不应局限在固定的时间段或时间点,要常态化,生活中需要“雷锋”的时候,雷锋精神就会出现,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雷锋精神的影响,使雷锋精神能够更好的弘扬和传承下去。

(三)将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公益实践活动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赋予雷锋精神更多的时代内涵

践行雷锋精神篇6

1963年3月3日,毛泽东同志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自此年仅22岁的雷锋成为一代又一代青年心中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偶像。50多年后的今天,许多青年仍把雷锋作为自己价值观的向导,把践行雷锋精神作为衡量自身行为的尺度,这说明"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今天依然有强大的号召力。

2014年曾指出:"雷锋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是我们‘民族的脊梁’。要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在当代开展学雷锋活动、培育雷锋精神,可以引导人们树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坚定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人们对主流价值观念的认同感和践行力;有助于激发全社会道德建设热情,集聚道德建设正能量,形成引领社会进步的文明风尚。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和中国共产党优良革命传统的继承,是铁路青年进行铁路现代化建设宝贵的财富,为协调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铁路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作为雷锋精神传承的新时期青年理所当然该发挥青年应有的作用,担当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一个月的学雷锋活动,我收获颇多:

一、主动学习雷锋精神,加强对学雷锋活动的理论认识

开展学雷锋精神活动不仅是个实践问题,同样也是个理论问题。就雷锋精神本身而言,我们绝不是只学习雷锋一件件具体的事迹,而是要学习事迹中所蕴含着的丰富的理论价值。因为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包含了多层次的时代意义,其中主要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助人为乐的社会主义风格;忠于职守的职业道德;集体主义的无产阶级人生观以及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精神等。所以我们襄北铁路青年只有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去了解这些雷锋精神丰富深刻的理论,不断反省提高自己的觉悟,才能在正确理论指导下把学雷锋活动健康开展下去。

二、知行合一,开展青工岗位学雷锋

我们通过学习雷锋精神理论,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指导我们实践。这就要求我们襄北青工要做到知行合一,主动践行雷锋精神。立足岗位学雷锋就是立足自己的本职工作,把雷锋精神融合到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中。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贵在坚持。雷锋许多事迹是在很多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坚持才形成的。因此我们青年职工要在学习中学习雷锋刻苦学习、钻和挤的钉子精神;在生活中学习雷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工作中学习雷锋一丝不苟、甘愿奉献的螺丝钉精神。同时在参与襄北车站举办的青年志愿者活动时以雷锋为标尺,比照自己的行为不端反思,提高自我修养。

三、创新践行雷锋精神的多种方式

践行雷锋精神篇7

关键词:思想道德建设雷锋精神培养模式

一、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近代学者康有为曾说:“育人重在育心。”“育心”就是要加强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大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提升青少年道德素养水平,不仅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题中之义。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在新形势下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战略性任务。

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社会环境更趋复杂,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遇到不少新问题和新挑战。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要的作用是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我们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特点,加大学校德育体系及校内外教育网络建设力度,要积极拓展德育途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努力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

道德认识产生道德情感,并有助于指导道德行动。小学生还没有形成明确的道德情感,道德信念还不够自觉,不够坚定。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小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力度,努力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该是具体、形象的,而不是概括的口号和抽象的结论。榜样示范是加强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只要被模仿的对象具有权威性和可接近性,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雷锋精神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优势

雷锋,一个我们熟识的平凡而伟大的士兵,这个22岁的年轻生命为我们树起了一座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的精神丰碑。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雷锋精神以其不断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社会进步潮流相契合、与党的先进本色相融汇的独特魅力,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我们共有的宝贵精神财富,影响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弘扬雷锋精神是引领文明道德风尚、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呼唤。

雷锋精神所蕴含的价值、信念、理想,它所代表的社会公德、艰苦奋斗与刻苦钻研的精神,已经成为和谐社会的内生动力。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进行理想和信念教育为核心,引导青少年成为具有高尚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道德情操的合格接班人。在这项教育中,重点宣传雷锋精神,可以赋予思想道德建设具体和形象的内容,使其更生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们应该重提雷锋精神。

在加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培育良好风尚的社会期许中,学校开展学雷锋活动顺应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强烈呼唤。在新时期学习雷锋精神,是为了继承和发扬雷锋的道德力量和人性光辉。开展学雷锋活动,用雷锋精神教育和激励学生,能够有的放矢地推进素质教育开展;学习雷锋精神,能够切实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弘扬雷锋精神,能够引领孩子们知行统一,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因此,学习雷锋精神应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永恒课题。

三、用雷锋精神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实践

雷锋的光辉名字和崇高品格,始终具有感召人心的独特魅力。雷锋的精神内涵和优秀品德具有广泛的推广性。学校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践行“雷锋精神”内涵的过程中,培养爱党爱国、助人为乐、勤俭节约、团结合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新一代接班人。

用雷锋精神进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实践,其活动的主题首先要体现时代性。雷锋精神之所以既能引领时代,又能超越时代,就在于其能把握时代主题,融入时代潮流,体现时代旋律。我们开展“雷锋学校学雷锋”活动,要以更加宽阔的视野来把握,以更加深邃的思想来谋划,立足于新时代、新要求,将雷锋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起来,使其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富时代气息。

用雷锋精神进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实践,其活动的载体要讲究鲜活性。学雷锋不能简单化、庸俗化。实践证明,好的活动还要有好的载体。没有生动丰富的载体,活动就会缺乏吸引力,没有生命力。学校要适应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不断创新载体和形式,大力提升活动的覆盖面和参与性。要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不同活动特点,精心设计一些特色更加鲜明、更受师生欢迎、成效更加显著、更能长久坚持的有效载体。

用雷锋精神进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实践,其活动的机制要确保长效性。学雷锋,学的是精神,见的是行动。只有把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见于行,雷锋精神才能发扬光大。学校学雷锋要避免“运动式”“临时性”,要引导学生时时学、处处学,形成思想上的认同、心灵上的契合、感情上的交融,最终转化为实践中的行动。

具体活动可以如下开展。

首先,加强学雷锋环境建设,营造浓郁的学雷锋氛围,让师生时时处处感受雷锋。要将校园环境布置与师生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凸显雷锋因素,形成浓厚的育人氛围。这样可以将校园与学校教学楼、走廊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富有特色的教育园。

其次,以课堂为载体,培养学生崇敬雷锋的思想感情。课堂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渠道,也是教育学生做人的主阵地。学校应以学雷锋为主线,以培养学生文明素质为切入点,将德育活动融于其中。通过多形式多角度,渗透雷锋精神,经过教学、示范、学习与实践,抓住契机,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崇敬雷锋、学习雷锋的思想感情。

再次,以养成教育为基础,注重实践,在学雷锋活动中提升道德水平。把学雷锋与养成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立足校园学雷锋,走向社会去实践,从一点一滴的身边小事做起,向不文明行为告别。这样才能逐渐理解、体验雷锋精神,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

践行雷锋精神篇8

【关键词】雷锋精神政治观道德观实践观

“深描(thickdescription)”是英国哲学家吉尔伯特·赖尔(GilbertRyle)首先提出的一种哲学方法,随后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Geertz)将其应用于文化的解释。简而言之,“深描”与“分析”同义,即要分类甄别意旨结构并确定意旨结构的社会基础及其涵义[1]。这一方法论概念为我们分析雷锋精神的时代变迁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理论工具。

1963年,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为:“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2]。这一题词实际上是从政治观、道德观和实践观三个方面对雷锋精神作出了全面、系统、明确、精辟的概括。此后对雷锋精神内涵的概括几经时代变迁,恰恰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从综合到深描的过程。

一、政治观的现实化

在总理对雷锋精神的概括中,“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实质上是对雷锋的个人政治观高度综合的结果。“所谓政治观,简单说来,就是处在社会政治关系中的政治行为主体在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以国家为中心的社会政治的根本观点”[3]。政治观人人都有,是人们分析和观察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的基本出发点。雷锋的个人政治观是是雷锋认识和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根本观点和行动指南。

从性质上讲,雷锋的个人政治观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在雷锋身上的集中体现。在雷锋日记中,这种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体现为“时时刻刻都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来做自己的思想行动的指导”[4],体现为“听党的话,听的话,永远忠于党忠于”[5],体现为以阶级分析的方法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6]。正是雷锋身上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雷锋才成其为雷锋。这种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表达方式明显不同于我们在新时期新阶段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描述。但是,它同样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表现,从精神实质而言具有超越于那个时代的现实意义,这也正是所总结的雷锋精神的价值所在。

当然,对雷锋精神的概括同样基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应该说,和等国家领导人为学习雷锋题词的1963年,社会政治生活的局面还没有恶化到以后纯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地步。但是从1957年提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7]之后,“阶级斗争扩大化的思想是大大地向前发展了,并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备和系统的理论形态。同时,对自己关于阶级斗争形势的判断愈来愈自以为是,党中央也逐步接受了的意见并采取了使阶级斗争升级的措施。广大党员群众在接受阶级斗争理论的宣传中,也逐渐领悟到其中蕴含的真理性。这样,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也愈益严重,并对经济建设形成了日见增强的冲击波。”[8]从这样的社会政治背景下,我们就能充分理解对雷锋精神概括的基本特征。第一,浓厚的阶级意识,从无产阶级立场到共产主义风格,再到无产阶级斗志,无不是将阶级作为基本视角和方法来看待雷锋精神;第二,斗争意识,从爱憎分明到革命精神,再到斗志,整个题词也充满了斗争性。此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方针之前,对雷锋精神的概括都是以的题词为蓝本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雷锋精神中所包含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了新的表现形式。胡乔木和余秋里在不同场合都曾经说过“雷锋精神就是共产主义精神”,就是“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9]。2012年2月27日,副部长雒树刚在“学习践行雷锋精神新闻会”答记者问时说,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其中第一个方面就是“学习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10]。可以看出,从具体表现形式上讲,雷锋精神中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已经有着明显的不同,那种简单而片面的阶级眼光已经被抛弃,但是其核心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精神实质又是一贯的。

这一重大变化仍然需要从社会生活背景的角度才能得到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强调成为党的建设工作的一部分,更具体地说即对加强党性修养锻炼的重视。我们党历来重视党的建设和党员的党性修养锻炼。早在运动中,刘少奇就作过讲座专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提出:“为了保持我们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的纯洁,提高我们的革命品质和工作能力,每个党员都必须从各方面加强自己的锻炼和修养。”[11]1989年“6·4”风波之后,邓小平总结党的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要求新的中央领导集体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12]。根据邓小平的这一“政治交代”,以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党的建设上升到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最终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这一社会政治生活的背景下,学习实践雷锋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即成为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途径。

二、道德观的具体化

对雷锋精神中所体现的道德观的概括集中体现在“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这一句上。所谓道德观是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的系统性观点,是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中,依据特定的社会立场和价值观,对社会道德现象观察、认识的结果。道德观作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道路的选择有着决定性影响,从而成为人生的指路灯。正如雷锋所说,“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写自己的历史。每个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都应该好好地想一想,怎样来写自己的历史”[13],这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取决于每个人的道德观。

雷锋之所以能够感动人、震撼人,成为跨越时代的人格典范,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的所言所行中体现出来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在雷锋日记中,除了大量的个人事迹的记录外,还包含了许多雷锋关于道德观的直接认识。比如,“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14];“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15];“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16];“我觉得要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17]。这些对别人而言也许只是豪言壮语,但是对雷锋却是发自肺腑的道德告白,是其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真情流露,无不散发出高贵的人格光芒。

的概括无疑是准确的,但更严格地说,这是对雷锋精神蕴含的道德观的实质进行的提炼和综合。1965年8月30日,第二次为雷锋的题词是“学习白求恩,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实际上,在这里已经明确指出了雷锋精神的实质。1990年同志在接见雷锋团的时候说:“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这是对雷锋精神实质的直接表述。中国共产党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而雷锋从自己的政治观出发,从自己作为党员的高尚纯洁的党性修养出发,很自然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从而成为雷锋精神的绚烂底色。

但是学习和实践雷锋精神的活动本身是具体的,因此雷锋精神中的道德观应该有其具体的内涵指向。1987年余秋里同志在学习雷锋精神座谈会上将雷锋精神概括为:“雷锋精神就是共产主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刻苦学习、艰苦奋斗、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的精神。”[18]在这一概括中,前两个“就是”是雷锋精神的实质和核心,第三个“就是”是雷锋精神的具体内容,其中“大公无私、助人为乐”是雷锋精神道德观的具体化。在雒树刚副部长对雷锋精神内涵的最新概括中,其道德观被具体化为“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和“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19]。

雷锋精神中道德观的这种具体化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是相一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是我们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和第三代领导集体共同努力下的理论结晶。在这一背景下,开展学雷锋活动,弘扬雷锋精神成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雷锋成了“四有新人”的光辉典范,学雷锋成为“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的中心内容。2001年9月,党中央下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作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弘扬雷锋精神又成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后,雷锋精神被诠释为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晶,常态化的学雷锋活动又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

三、实践观的科学化

对雷锋精神中实践观的概括集中体现在“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这一题词中。生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内容丰富,它包括实践的含义、性质、实践中的主客体关系,以及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等问题。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因此,要全面、准确、深入地理解一个人,就应该去理解他的全部实践,全部社会活动。雷锋精神作为对雷锋全部实践的提炼和升华,本质上就是实践的。对雷锋精神的把握自然地就应该立足于对雷锋的实践性把握。

但是,一旦立足于雷锋的全部社会生活,那么我们发现,对雷锋精神中实践观的概括就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在雷锋日记中,雷锋的实践观除了“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外,还包括,第一,始终坚持理论学习,理论学习必须联系实际。他说:“学习著作,要学习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到著作中找答案,按的指示办事。学习公式:问题——学习——实践——总结。”[20]第二,学习上的“钉子”精神。他说:“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21]但实际上,这种“善于挤和善于钻”的精神在雷锋的生活中并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也体现在他的工作和助人为乐中。

这些实践观的方面在后来的弘扬雷锋精神过程中都得到了补充,即学习雷锋理论学习上的“钉子精神”,工作上的实干作风,强调立足本职工作,而不是为做好事而做好事。1983年3月4日,纪念学雷锋20年之际,全国青少年学雷锋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座谈会的代表们认为,八十年代的青年学习雷锋,“不但要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品德,还要学习他刻苦钻研科学文化,掌握为人民服务本领的‘钉子精神’,这是时代向青年一代提出的新的要求”[22]。1992年3月5日,在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办公厅、等单位联合召开的“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座谈会上,常务副部长徐惟诚指出:“今后学雷锋活动要在坚持开展好社会公益服务活动的同时,把活动的重点转向立足本职工作,在岗位上体现出奉献精神”[23]。在雒树刚副部长对雷锋精神内涵的最新概括中对“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的概括都可以看作是雷锋精神中实践观的内容,这些概括无疑将雷锋精神丰富化了。

当然雷锋精神中实践观的这种科学化过程有其深厚的社会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果断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980年邓小平曾说“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24]。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时“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精辟论断成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最好诠释。此后这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最响亮的口号和最当仁不让的动力。1994年,我国第一份部级可持续发展战略出炉。2003年,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这一口号提出以来最成熟的理论成果。而所谓发展,“也就是人们所从事的各种实践活动及活动过程中各种关系的发展”,[25]科学的实践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基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又能丰富和发展科学实践观。

雷锋的个人生活无法超越其时代背景,但精神意义就在于它能够不拘泥于其具体形式,能够从中提炼出具有超越时代意义的实质内涵。因此,雷锋日记中的政治观、道德观和实践观受制当时的时代背景必然表现出当时的时代特色,同样的综合和概括作为同时代的总结和提炼也必然无法避免其历史痕迹。因此,我们应该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赋予雷锋日记中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道德观和实践观以崭新的形式,这种表达从形式上讲具有新的时代特征,而从实质上讲始终是雷锋日记中所蕴含的雷锋精神。换句话说,在雷锋日记中,雷锋的那些话也许已经过时,但是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恰恰相反,他会与时俱进,以新的形式赋予新的时代意义。最后需要补充的是。如果我们忽略掉题词中所留下的历史痕迹,那么“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其实有着非常丰富的意涵。从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而言,它意味着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坚定性,从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而言,它意味着为人民服务的绝对性,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而言,它意味着发展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参见GilbertRyle.Collectedpapers[m].volume2,London:Hutchinson.1971,p480-496.以及参见[美]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m].韩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6-12.

[2]参见报[n].1963-3-6.

[3]王玄武.政治观教育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

[4]雷锋日记[m].北京:文艺出版社,1963:7.

[5]雷锋日记[m].北京:文艺出版社,1963:5.

[6]雷锋日记[m].北京:文艺出版社,1963:25.

[7]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0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606.

[8]郭圣福.关于“以阶级斗争为纲”问题的思考[J].史学月刊,2004(2).

[9]参见胡乔木.做80年代的新雷锋──在首都各界纪念向雷锋同志学习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83-3-6;余秋里.发扬雷锋精神培育“四有新人”——余秋里同志在学习雷锋精神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87-3-6.

[10]隋笑飞.雷锋精神永远是激励人们奋力前行的强大力量——学习践行雷锋精神新闻会纪实[n].人民日报,2012-2-28.

[11]刘少奇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03.

[1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14.

[13]雷锋日记[m].北京:文艺出版社,1963:7.

[14]雷锋日记[m].北京:文艺出版社,1963:14.

[15]雷锋日记[m].北京:文艺出版社,1963:54-55.

[16]雷锋日记[m].北京:文艺出版社,1963:59.

[17]雷锋日记[m].北京:文艺出版社,1963:59.

[18]余秋里.发扬雷锋精神培育“四有新人”——余秋里同志在学习雷锋精神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87-3-6.

[19]隋笑飞.雷锋精神永远是激励人们奋力前行的强大力量——学习践行雷锋精神新闻会纪实[n].人民日报,2012-2-28.

[20]雷锋日记[m].北京:文艺出版社,1963:37.

[21]雷锋日记[m].北京:文艺出版社,1963:59.

[22]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攀登科学文化高峰[n].人民日报,1983-3-5.

[23]坚持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n].人民日报,1992-3-5.

践行雷锋精神篇9

一、小学德育工作要积极弘扬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见伟大于平凡、于细微之处,是可以而且应该蕴含于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并且,小学阶段的教学任务、教学特征也使得雷锋精神可以再德育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1、小学德育工作对象的特征决定其需要弘扬雷锋精神。小学德育工作的对象――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对外部事物的模仿性较强,其思想观念也很容易受到外部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利用雷锋精神来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可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其健康成长。

2、小学德育工作内容的特征决定其需要弘扬雷锋精神。小学生的特点决定了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不能简单的进行理论剖析,而要结合具体的案例,结合其身边发生的事情来进行分析,以帮助其了解什么是真善美,这与雷锋精神的弘扬不谋而合。

3、小学德育工作方式的特征决定其需要弘扬雷锋精神。小学生德育工作不能停留于理论上,更要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教育。弘扬雷锋精神,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参与、践行“雷锋”活动,这就为德育工作提供了方向和途径。

二、小学德育工作与雷锋精神弘扬耦合不够及其原因分析

当前,小学德育工作与雷锋精神的耦合还存在力度不够的现实问题,主要表现在这种耦合没有形成一种长效化的机制,单次雷锋精神的弘扬无法转化为小学生的习惯性的行为;德育教育的内容没有根据时代的变化对雷锋精神进行全面、客观的描述,从而影响了雷锋精神弘扬的效果。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的原因,也包括当前教学体制等方面的原因。

1、教师因素影响雷锋精神与德育工作的耦合。首先,部分教师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的将雷锋精神寓于德育工作中,这种教学思路上的问题使得雷锋精神未得到充分的弘扬。当前的小学德育教材虽然对雷锋精神进行了阐述,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认为雷锋精神是“旧瓶”、“剩饭”,大家都懂,没有必要过分强调,这就使得其在德育工作中更多的是泛泛而谈,没有将身边的雷锋事迹搬上课堂,让小学生看到现实中的“雷锋”。其次,部分教师没有发挥“示范”作用,在教学、生活中没有以身作则,积极践行雷锋精神,这也影响了雷锋精神与德育工作的耦合。

2、教学模式影响雷锋精神与德育工作的耦合。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推动,或者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影像制品,以此从感官上让学生接受教育,但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忽视了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如何调动小学生的思维,让其以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维来表达雷锋精神的问题。雷锋精神包含的内容广泛,可以说学习、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发现这种精神或者事迹,缺乏的是帮助学生提升发现、挖掘这种雷锋精神或者事迹的能力。另一方面,这种教学在学生践行雷锋精神的模式上还有待改进,当前学校虽然积极组织献爱心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雷锋精神”,但从实践过程来看,如何把雷锋精神从课堂延伸到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三、以雷锋精神为突破口推动小学德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以雷锋精神为突破口推动小学德育工作,需要抓住小学生的特征,营造氛围,并创新教学模式。

1、抓住小学生的特征开展学雷锋德育工作。首先,要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学雷锋德育活动,小学高年级与低年级的学生在兴趣爱好上存在明显的不同,对低年级的学生要更多的以真实的“故事”、组织观看电影等方式来开展学雷锋德育教学,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更多的予以价值观上的引导,从理论上进行教育。其次,要根据小学生的时代特征开展学雷锋德育工作,如当前的小学生在物质上较为丰富,但多为独生子女,在如何“宽以待人”、善待他人等方面却可能存在不足,可以通过对身边事迹的剖析、开设模拟课堂等方式来开展德育教学。

2、营造蕴含雷锋精神的德育工作环境。首先,学校要努力营造学雷锋的氛围,一方面要加强宣传,通过校园网、校园广播等方式倡导学雷锋的舆论氛围,并组织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让雷锋精神在学生中得到宣扬。另一方面要努力营造学雷锋的文化氛围,通过校训等方式让雷锋精神成为一种校园文化,成为影响学生行动的理念。其次,学校要努力创造学雷锋的实践环境,学校要与社区、养(敬)老院、福利院等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帮助学生获取各种实践机会,在实践中教育学生如何“学雷锋”。

3、创新教学模式。首先,要建立一种学生-教师-家长一体化的学雷锋德育工作模式,教师要根据德育工作的内容,通过布置“课外作业”等方式,让学生家长参与到学雷锋德育工作中来,如让学生回家后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在父母的带领下参与各种爱心活动,将教学延伸到生活中去。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开展学雷锋德育工作,学校要通过录制学雷锋先进个人、典型事迹,并将其上传到网络或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播放,帮助学生利用视觉获取信息。

参考文献

践行雷锋精神篇10

关键词新建高校大学生雷锋精神常态化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LearningfromLeiFengactivitiesnormalizationisanimportantcarrieroflearningandpracticingthecorevaluesof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topromotecollegehealth,buildingaharmoniouscampushasapositivesignificance,researchisstilllearningfromLeiFengnewCollegesnormalizationofthecommunitycurrentlyemptythisarticlefromthenewUniversitiesexistingspecialtimesandspecialstatusquotoanalyzethenewuniversitylearningfromLeiFengnormalizationofthenecessityandfeasibilityofthenewuniversitiesattempttoachievenormalizationoflearningfromLeiFengtoanalyzeandexploreeffectivewaysofpromotingawiderangeoflearningfromLeiFengnormaltechnology,hassignificantandfar-reachingsignificance.

Keywordsnewcollege;collegestudents;LeiFengsprit;normalization

在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这是第一次在党的报告中提出推动学习雷锋活动常态化,这需要社会每个人都努力将自己的爱心转化为社会的正能量,深刻体会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校作为学雷锋活动的重要阵地,理应承担起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重要责任。新建高校作为高校的新生力量,拥有一定的特殊性,目前社会上对新建高校学雷锋常态化的研究尚属空白,有一定的探究性,对广泛推动学雷锋常态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1新建高校学雷锋常态化的现状

1.1部分新建高校学雷锋常态化流于形式

目前部分新建高校在学雷锋活动中形式简单,喊喊口号,贴贴标语,组织几个人简单“活动”一下,走走过场,对学雷锋活动突击化、间断化、被动化,不深入。通常每年三月份集中开展“运动式”、“临时性”、“一阵风”的学雷锋活动,三月一过,活动就基本停止了,呈现出“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里来四月走”的局面,使雷锋精神只停留在活动表面,没有深入人心。

部分新建高校把时间精力主要放在招生、基建、专业建设、教学等关系学校生存发展的大事上,没有将雷锋精神常态化的精神文明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没有把学雷锋常态化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和摆在重要工作日程上。

1.3部分学生对雷锋精神认识不足

部分学生认为雷锋过时了,他们崇拜“高富帅”,“白富美”,认为学雷锋太傻了,怕被人嘲笑,怕惹事上身,看到老人摔倒不敢扶,看见小偷不敢说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就折射出严重的信任危机和道德危机。

2新建高校学雷锋常态化的必要性

2.1学雷锋常态化有利于推动新建高校形成系统的教育理念和深厚的文化传统

大学理念是高等学校发展的灵魂。一所高校的理念从提出到形成、完善、发展、贯穿于管理、教学、科研和服务等各个环节,需要很长时间的积淀。新建高校发展的历史时间较短,发展的思路仍处于探索时期,因而缺乏系统的高等教育理念和深厚的文化传统,致使一些高校常常因为人的变动而引发学校发展方向的变动,另外新建高校大多把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视为头等大事,积极筹集资金建设高标准、高起点的现代化新校区和标志性建筑。但是,新校区和标志性建筑往往缺乏深刻的人文内涵,无法体现学校的理念和文化。雷锋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时代性,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将雷锋精神融入到新建高校对教育理念和文化传统的建设中,能够为精神文化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有利于加快新建高校的精神文化建设,促进新建高校的健康发展,学雷锋常态化应成为新建高校面临的一项迫切和重要的战略任务。

2.2学雷锋常态化有利于提高新建高校的社会声誉

在当今社会里,高校的社会声誉对高等学校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它直接关系到学校对有资历的学者、教育工作者和优质生源等人才的吸引力和社会资源的竞争能力。新建高校由于建校时间较短,正处在发展阶段,因而教师队伍、骨干学科、专业设置以及教育质量等综合影响力有限,另外社会上对新建高校的了解不足、认识有误,致使新建高校的发展比成熟高校面临着更大的困难。雷锋精神是在中国人民建设美好生活的实践中孕育和锤炼出来的高尚精神,是被全社会所推崇的高尚品格,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有利于使新建高校得到社会的认可,提高社会声誉和知名度,对新建高校的长远发展有着现实意义。

2.3学雷锋常态化有利于对新建高校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做正确的引导

新建高校缺少有主导作用的先进校园文化,学生容易受社会不良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在大学生中有相当的市场,一些低俗文化如“厌学风”、“吃喝风”、“网游风”、“恋爱风”等在学生中流行,导致师生交流越来越少,师生感情越来越淡,学校与学生沟通不畅,关系僵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产生不良影响。雷锋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蕴含着爱党、爱国、爱岗敬业、助人为乐、无私奉献、艰苦朴素的民族精神,是一种大爱,将雷锋精神常态化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新风尚,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观,为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3实现新建高校学雷锋常态化的有效途径

(1)把学雷锋活动纳入新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指标考核体系。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把学雷锋活动纳入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指标考核体系中,能督促高校把学雷锋活动当作一项常态的工作来抓,把雷锋精神常态化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安排、考核中。成立学习践行雷锋精神常设领导小组,明确领导责任制,建立健全学雷锋活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大考核力度,设置合理的考核指标。通过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更好地来带动广大师生学习践行雷锋精神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

(2)把雷锋精神的学习和宣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对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培养健全人格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它理应承担起传承雷锋精神的重任,使得雷锋精神在高校人才培养上发挥重要作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可以在原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将雷锋精神的实质内涵、时代价值、实践意义融入到教学内容中,用鲜活的榜样、典型的事例感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得到升华,为学雷锋常态化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同时创新教育模式,可以通过应用典型的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报告教学、观摩教学、实践调研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为高校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奠定理论基础。

(3)把学雷锋活动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建立完善的评奖评优机制,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把学雷锋活动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使学雷锋活动考核具体化,加大对学生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考核力度,把学生参与学雷锋活动的情况及具体实效记入档案,并形成合理的德育评分机制。同时将学雷锋活动纳入到评奖评优制度中,作为学生评奖、评优、学生干部任用提拔、入党等重要依据,引导学生自觉践行雷锋精神。在此基础上,重点抓好学雷锋典型创评工作,使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为自觉行动,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践行力。例如,可以设立“雷锋班级”、“学雷锋先进个人”、“雷锋式的好干部”等评奖评优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雷锋活动的积极性。

(4)完善创新大学生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用志愿服务活动践行雷锋精神,打造学雷锋活动品牌。近年来,志愿服务活动在各地蓬勃兴起,志愿者热心助人、不求回报的精神和雷锋同志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本质上是一致的。成立志愿者小分队,如:郭明义爱心小分队、青年志愿者小分队等,搭建“感恩学雷锋”、“公益学雷锋”、“创新学雷锋”等一系列具有特色的系列学雷锋活动平台,打造学雷锋品牌活动,可以为高校所在城市举办的各类赛会提供志愿服务,如2013年全运会,营口奥体中心篮球赛事;2013“星耀万达・璀璨营口”营口万达群星演唱会;“走进营口”李杰作品演唱会等,无论哪种形式的志愿活动,都要得到持续、有效、常态化的组织和推进。

(5)创新组织方法,建设浓厚的校园雷锋文化,使学雷锋成为师生党员的自觉行动。把学习雷锋与校风建设结合起来,使学雷锋由活动向传统转变,逐步形成新建高校的文化传统。每年开展一次大学生学习雷锋文化节,包括主题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评选优秀主题班会;德育知识竞赛;关注留守儿童、孤儿、孤寡老人、残疾人、贫困家庭等特殊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暖心活动;书画作品比赛;邀请雷锋战友到校讲座;邀请道德模范和学雷锋道德标兵报告团到校做报告;参观抚顺雷锋纪念馆;到雷锋雕像前祭奠;诗歌朗诵比赛;读书沙龙;摄影比赛;暑期社会实践和歌咏比赛等几十项系列活动,使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使整个校园成为一个德育基地。把学习雷锋与班风建设结合起来,选任学雷锋先进典型、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给低年级班级当班导,言传身教,把校园雷锋文化一届一届传下去,形成传统。

(6)宣传方式多元化,充分发挥网络和新媒体的作用。做好活动的宣传工作,既有利于弘扬雷锋精神,教育学生,使雷锋精神深入人心,又可以让社会更多地了解、认识新建高校,最终得到社会的认可,形成品牌。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橱窗、校刊校报、媒体、网络、标语、专栏、广告等多种形式宣传雷锋及雷锋似的先进人物,以及学雷锋品牌活动讴歌雷锋精神,把雷锋精神的宣传由平面引向立体,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与持久性,形成崇尚雷锋精神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新建高校学雷锋常态化是推进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是高校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也是新建高校立足长远发展的时代需要。高校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而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推进实现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力.雷锋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德育价值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