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结合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45:28

加法结合律篇1

1、加法交换律。在两个数的加法运算中,在从左往右计算的顺序,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此定律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来源:文章屋网)

加法结合律篇2

新授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7位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大致相同。先讲加法交换律,再讲加法结合律。讲解过程大体如下:由例题得到两个算式,计算结果相等,写成等式,启发学生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等式。发现规律。然后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最后用字母表示。过程虽然大致相同。但各有特色。有的“两律”教学过程基本相同,教学时间也差不多。平均使用力量;有的把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两律”作为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点,花时较多,揭示的表示方法也多种多样;有的在启发学生用字母表示后花心思、花时间让学生给“两律”起名字:有的在用字母表示“两律”后,要求学生用规范的语言叙述“两律”:有的在“两律”用字母表示出来后要求学生进行对比。说明加法交换律主要是加数的位置变,结果不变。加法结合律主要是加的顺序变,结果不变。

比较、分析上述教学过程。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从学生学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已有知识基础看,显然学生已有加法交换律的基础好于加法结合律的基础。教师教学加法交换律,包括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的困难小于加法结合律,所以从“基础”和“难易”角度考虑。教学前者应简略些,教学后者应翔实些。

(2)通过实例得出加法交换律第一个等式后,必须启发学生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然后大致应该经过以下几步: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得到规律,以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并培养学生归纳思维的能力(注意:加法结合律通过实例得出第一个等式后,不是启发学生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而是让学生通过计算确认先算前两个数的和,与先算后两个数的和相等,可以用等号连接)。观察:认真观察几个等式,在观察中让学生知道等式左右两边什么没有变(数据没有变,运算符号没有变,结果没有变)。什么变了(位置变了)。教学加法结合律,让学生在观察中知道什么没有变(数据、运算符号、位置和结果没有变)。什么变了(运算顺序)。猜测(发现):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三个数相加,先加前面两个数、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加后面两个数、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举例:自己举例,交流例子。验证:通过举例验证结论。

加法结合律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建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模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在运算定律模型建构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模型.

【教学难点】探索并准确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

一、依托情境,提出问题

1.素材呈现.同学们,咱们厦门市是一座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鼓浪屿”,4a级景区“同安影视城”和“万石植物园”,有9个岛16座桥梁相互连接的国际园林博览苑……导游小姐介绍道:“鼓浪屿到园博苑相距约21千米,园博苑到同安影视城相距约34千米.”

2.提出问题.根据以上信息,你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3.生成材料.选取“鼓浪屿到园博苑相距约21千米,园博苑到同安影视城相距约34千米,鼓浪屿到同安影视城相距多远”作为学习材料.

二、自主探索,建构模型

(一)探索“加法交换律”

1.解决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21+34或34+21.

2.观察思考.分析比较,明确这两个算式的异同处.这两个算式中的“加数”和“和”是一样的,只是两个加数的位置进行了调换.可以用“=”把“21+34和34+21”连接起来,即“21+34=34+21”.

3.丰富材料.你能再写几个这样的等式吗?学生写在小纸条上,教师有序呈现学生所列举的等式.(关注例子的全面性,除整数例子外,还有小数、分数等情况)

4.大胆猜想.写这样的等式,有什么秘诀?你们发现这些等式的共同规律了吗?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5.线段验证.这两条线段不管用哪两个数表示,它的总长都是“第一条长度+第二条长度=第二条长度+第一条长度”.

6.构建模型.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用“a+b=b+a”表征加法交换律.

7.抽象概括.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这个规律叫作“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公式来表示就是“a+b=b+a”.

(二)探索“加法结合律”

1.提出问题.刚才我们研究两个数相加存在这样的规律.如果三个数相加会不会产生新的规律,我们接着研究它.

2.计算得数.你想怎么算?请在本子上用“递等式”计算出得数.

3.算法交流.并引导学生联系线段图,说一说每一种算式的意义.

算法一:21+34+66=(21+34)+66(先算第一条线段加上第二条线段,再加上第三条线段,算出了正确答案).

算法二:21+34+66=21+(34+66)(先算第二条线段加上第三条线段,再加上第一条线段,也算出了正确答案).

4.分析等式.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发现不管用哪种方法计算,结果都等于121,都是求三条线段的总长,这两个算式可以用“=”连成一个等式.教师相机板书:(21+34)+66=21+(34+66).

5.部落建构.同学们,这个等式里面藏着小秘密,我们以部落为单位,根据学习单上的提示来研究它.

学习单部落长:观察1(21+34)+66=21+(34+66)

观察等号左右两边的式子,说一说你的发现猜想1部落讨论,形成猜想验证1想办法验证你们的猜想概括1符号表示:6.部落反馈.引导学生紧紧抓住“等式两边哪变了,哪不变”进行交流,从而发现:三个数相加,“先算第一、二两个加数,再加上第三个加数与先算第二、三加数,再加上第一个加数”的最后答案是一样的.在计算过程中,加数的先后位置不发生变化,变的只是运算的先后顺序.

7.归纳规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作加法结合律.并追问:“前两个”“后两个”分别是什么意思?最后呈现字母表征公式:“(a+b)+c=a+(b+c)”.

三、完善认知,深化模型

1.寻找规律.师生共同回忆、寻觅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在前面教材中的身影.

2.运用提升.

(1)基础题:填填说说,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15+20=20+;

(44+67)+33=44+(67+);

15+34+85+66=(+)+(+).

(2)拓展题:第三个加数印刷模糊,请你猜猜是几?

30+58+()=30+60.

3.比较异同.比较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异同点:“什么不变?什么变了?”使学生明确:这两个定律相同的地方就是“和不变”;而加法交换律变的是加数的位置,加法结合律变的是运算顺序.正如德国数学家开普勒所说:“数学就是研究千变万化中不变的关系.”

4.引申猜想.“在加法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关于这个结论,你还能提出哪些猜想?仿照加法结合律,你又会做出怎样的猜想呢?课后可以尝试举例验证.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

观察21+34=34+21(21+34)+66=21+(34+66)

猜想100+2=2+100(102+136)+144=102+(136+144)

验证78+50=50+78(207+25)+45=207+(25+45)

概括……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

交换加数的位置,

和不变.

a+b=b+a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

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和不变.

(a+b)+c=a+(b+c)

【教学评析】

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在运算定律的探索与理解过程中,其模型建构的过程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学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模型思想的感悟过程.因此,教学中要更多地引导学生经历探索,体验知识的产生,主动发现数学规律,学会数学表达,发现数学模型,进而体悟模型之美.在本节课的设计中,笔者重视以下几点:

一、依托生活情境,渗透模型

新课标指出:模型思想的起点是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信息,对问题进行必要的简化.加法运算定律虽然是一种高度抽象的数学模型,但它仍源于实践,与生活现实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感知理解,重视生活问题的抽象概括和数学化过程,使“生活问题”上升为“数学问题”,为模型思想的初步渗透奠定基础.

对于加法交换律的发现与概括过程,笔者创设厦门风景区旅游的情境,在解决“鼓浪屿到同安影视城相距多远”的具体问题中发现运算定律的原型,初步体会运算规律.同时,也借助现实情境的素材来理解运算定律.借助情境,学生很容易就列出了“21+34=55”和“34+21=55”,这两个式子都能解决“鼓浪屿到同安影视城有多远”这一问题,并理解到“鼓浪屿到同安影视城的路程与同安影视城到鼓浪屿的路程是一致的”.结合线段图,学生抽象理解到了这里的每一段除了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或分数.但不管它表示的是什么数,“第一段长度加第二段长度”一定会等于“第二段长度加第一段的长度”.加法结合律的教学亦是如此,即“前两条线段长度加第三条线段长度”也一定会等于“后两条线段长度加第一条线段长度”.这样的设计,依托具体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将原来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促使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更新、深化、突破和超越,准确把握从现实“生活原型”到抽象的“数学模型”的过渡过程,有效渗透模型思想,促进模型的构建.

二、重视自主探索,建构模型

数学活动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过程的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原型或具体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充分地开展观察、比较、举例、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去掉数学问题中非本质的东西,用数学语言或数学符号进行表述,提炼出数学模型.

在探索加法交换律时,首先从生活情境出发,通过列式、计算、对比,得出“21+34=34+21”这组等式.在理解算式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再写几个这样的等式,进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比较,发现等式之间蕴含的规律.进而大胆猜想、线段验证.而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规律,让学生初步构建具有“个性”的加法交换律模型.最终将个性化的加法交换律模型抽象成字母的模型“a+b=b+a”.教学中不仅注意思想方法的渗透,还让学生从字母表示中感受数学的简约美与对称美.加法结合律学习则引导学生借助探究加法交换律的研究方法,加大对学生的放手力度,设计开放的部落活动探究,让学生按照学习单上提示的四个步骤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再次经历运算定律的形成过程,从而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这样的教学,需要引导学生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C中发现它的本质属性,概括出等式的共同特征,并用数学方式表达,这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一个数学建模的过程.

三、完善认知结构,凸显模型

模型思想的形成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在回顾反思中建立模型是形成模型思想的核心.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突出运算定律产生的现实背景,精心设计活动,及时捕捉课堂生成,凸显模型的应用价值.

加法结合律篇4

【关键词】自治国家管理管理体制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律师管理体制奉行律师协会与司法行政机关或者法院两类机构相结合的模式,主要是体现自治管理与国家管理的结合。律师作为自由法律执业者,一方面律师执业的根本条件在于独立自主的执业环境,律师行业的独立性与自主性要求律师管理要实行符合律师行业特点的律师协会自治管理。另一方面,行业自治管理并非完全排除国家的司法性质管理。因为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是国家的一般职能,律师制度作为国家司法制度的组成部分也不例外,而且国家司法行政管理有助于对律师行业的总体控制,防止律师行业内部垄断利益的形成。

一、我国律师管理体制的历史发展

新中国律师管理体制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单一的司法行政管理到司法行政管理与律师协会自治管理相结合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首先废除了时期的旧律师制度,解除了旧律师组织。当时的律师协会隶属于司法行政机关,所属人员均为国家行政人员,律师也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全国没有统一的律师协会,律师协会作为司法行政机关的一个组成部门代表政府对律师进行行政性管理。这种单一的司法行政管理模式一直延续到了1986年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成立才有所改变。

1993年,国务院提出了律师体制的改革方向是要建立律师协会自治管理与司法行政机关“两结合”的管理体制。自此我国的律师管理体制开始由单一的司法行政管理模式向“两结合”体制的发展。1996年5月我国通过的第一部《律师法》中再次肯定了“两结合”的管理体制,但大部分具体的管理权限仍然保留在司法行政机关的手中,“两结合”体制中律师行业自治管理的权利没有太多的突破。《律师法》通过以来,律师也进一步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律师人数,律师协会的规模逐步扩大,律师协会的行业管理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进入21世纪以来,司法部进一步加快了向“两结合”体制转轨的步伐,开始注重司法行政机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方式的转变,逐步强化律师协会的行业自治管理权力。

二、我国律师管理体制的现状

(一)司法行政机关处于绝对主导地位

《律师法》对司法行政机关与律师协会在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有了初步的规定,体现出来了一定程度上的“两结合”的管理体制。但这种体制仍然体现为司法行政机关的绝对主导地位,律师协会仅仅发挥微弱的辅助作用。具体看来,司法行政机关享有一系列律师管理权力:监督,指导权,惩戒权,律师资格授予权,律师管理法制定权,对律师事务所的管理,对法律援助事务,收费事务等具体事务的管理权限。

这些管理权限充分说明了司法行政机关在律师管理体制中所处的绝对主导地位,律师管理内容中的绝的多数权力均由司法行政机关享有,留给律协的管理空间就大大缩小了。

(二)律师协会的辅助管理地位

根据我国律师法的规定,律师协会是社会团体法人,是律师的自律性组织。律师必须加入律师协会,成为律师协会的会员,遵守协会章程,服从协会对会员的管理。新《律师法》第四十六条具体规定了律师协会的职责,主要是律师协会的调解纠纷和服务性管理职责。除此之外,法律并没有赋予律协其他方面的权力。

实践中,在司法行政机关与律师协会之间的关系上,无论从人事还是从职能发挥的角度看,司法行政机关都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律师协会仅仅是司法行政机关管理律师的辅机构。

三、我国律师管理体制的不足

目前,我国的律师管理体制仍然是一种司法行政机关绝对领导下的管理模式,律师协会仅仅享有微弱的行业管理权能,即行政管理过多,行业自治管理不足。这也说明了1993年提出的以“两结合”体制为目标的律师管理体制改革进展缓慢,即“两结合”体制的改革目标尚未实现,依然是进一步改革的目标。

四、我国律师管理体制的完善途径

(一)正确处理律师协会与司法行政机关的关系

1.职责方面

律师协会职责的核心是保护和发展律师行业。而司法机关的职责则应侧重于管理,主要是采用行政方式来指导和监督律师合法执业。律师协会的职责与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责,应当既具有交叉的部分,又有对抗的部分。在监督律师及律师团体(主要是律师事务所)依法执业方面,是交叉的;在保护律师合法权益,保障律师依法执业方面又是对抗的。当律师的合法权益遇到侵害时(包括受到投诉,执业犯罪指控或违纪指控),无论是在公安,检察,法院甚至包括在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都应当站在律师或律师团体的一面来维护律师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甚至可以派员参与律师所受指控的案件的监督。

2.处罚方面

律师协会惩戒与司法行政处罚应该是有质的区别的。司法行政处罚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包括警告,停止执业,吊销执业证书,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而律师协会惩戒是一种律师行业的内部处分措施,不具有强制性。律师协会对违规律师进行惩戒是必要的,但应当以教育和纠正为目的。律师协会应当以保护律师为宗旨,而不应过分强调惩戒的重要性。

(二)细化,落实“两结合”的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律师管理体制是司法行政机关地位过于强大,而律师协会权能太微弱。要改变这一现状,司法行政机关所享有的部分律师管理权应当逐步移交给行业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的律师协会行使;律师协会应该参与司法行政机关的各项管理职能,发挥律师自治管理的补充作用。进一步落实“两结合”的管理体制,既有利于国家对律师和行业的宏观调控,又有利于发挥行业自律,调动律师队伍的积极性。

具体说来,律协应在坚持“两结合”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下,律师协会要积极探索适合律师协会自身特点的运行机制,使律师协会的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要适应律师行业管理的需要,加强协会工作机构的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使律师协会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形成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提高管理的效能;要针对当前律师管理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加强行规建设,构建一个完整的律师行业的行规体系,加强律师协会服务体系的建设,为广大律师服务,为行业发展服务。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切实加强对律师工作的领导,积极支持,促进律师协会的建设,为律师协会的发展和开展活动创造条件。司法行政机关律师管理工作机构与律师协会工作机构要加强工作联系,完善工作沟通,协商工作机制,齐心协力,齐抓共管,促进我国律师事业的健康发展,为之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张书占.略论律师协会与司法行政机关的关系.中州大学报.

加法结合律篇5

律师是维护正义的使者。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2020年度律师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0年度律师工作总结范文一:作为一名专职律师,本人在过去的2015年里认真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依法、诚信、尽职、尽责执业,忠实履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职业使命,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认真完成律师事务所指派的各项任务,无任何被投诉记录。

一、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遵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和行业规范,履行法定职责

本人在执业过程中,认真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没有任何违法乱纪的行为和言论。积极主动的服从律师监管部门和律师事务所的监督和管理,在诉讼活动中严格遵守法庭纪律,尊重法官,按时出庭、提交法律文件,积极配合法官的审理工作。在办案过程中从未做过以不正当手段妨害司法公正的行为;不伪造证据或诱导、威胁委托人、证人提供虚假证据,不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亲属违反规定传递信件,钱物或与案情有关的信息;与同行之间,积极团结、互相协助,不做诋毁同行声誉的事情;没有采用贬损、诋毁、降低收费标准等不正当手段进行业务竞争的行为;严格按业务操作规程办理,没有损害国家社会和当事人合法权利的行为;与法官、检察官、仲裁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相互关系中,没有非工作场所会见的行为,没有请客送礼和指使当事人送礼、行贿的行为,没有假借他人之名向当事人所要财务的行为;没有从事违法和有悖律师职业道德、公民道德规范,损害律师职业形象的行为。没有受到任何行政机关、监管部门的任何一项行政惩罚或行业处罚。

二、遵守律师协会章程,履行会员义务

本人严格遵守律师协会章程,认真执行律师协会决议;遵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遵守律师行业规范和准则;积极参加律师行业业务培训;

虚心认真地接受律师协会的指导、监督和管理;积极承担律师协会委托的工作,履行律师协会规定的法律援助义务;自觉地维护律师职业荣誉,维护会员间的团结;按规定交纳了会费。

三、办理法律服务业务的数量、类别和服务质量,办理重大案件、群体性案件

本人在过去的一年里,积极开拓案源,共承办二十余件诉讼及非诉讼案件,依法、诚信、尽责地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最大限度地维护委托人的合法利益。对委托事项可能产生的风险能够如实告知委托人,从不故意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做不恰当的或虚假的承诺。对委托人支付的费用能够做到合理开支。对委托人提供的保密信息能够严格保密,不损害委托人的合法权益。积极努力为委托当事人处理好每一个案件,受到当事人的好评。

四、履行法律援助义务,参加社会服务及其他社会公益活动

本人在过去一年里积极履行了法律援助义务,参与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多起,同时积极参加法律体检、法制宣传、积极捐款、提供法律帮助等公益活动,在履行法律援助义务、参加社会服务及其他社会公益活动方面表现突出。本人积极地为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妇女和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并为多位想提起离婚之诉当事人做好调解工作,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积极的调解工作,既减轻当事人的讼累,又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及时息讼解纷,促进了当事人的和解,增进了团结。

五、受行政奖惩、行业奖惩

在过去的一年里,积极参加律协及司法局组织的各项评选及其他一系列相关活动,荣获济南市司法行政工作先进个人,荣立三等功,大大激发了本人的工作热情,也通过学习其他广大优秀律师同行的先进工作事迹,不断增强自己的努力奋斗、积极进取的信心,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增添了动力。在接下来的一年,我还将继续努力,积极参加评选及其他一系列相关活动,使自己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在整个2015年中,本人没有受到过行政机关以及行业管理及部门的任何行政和行业处罚,在新的一年里,我将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在遵守各种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为当事人服好务。

六、参加继续教育

本人在努力工作外,不断学习时事政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为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本领,精心收集了当年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组织律师认真进行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通过自学或参加网络培训学习了《国家赔偿法》、《行政诉讼法》、《社会保险法》《物权法》、《侵权法》等新老各项法律理论和法律实践知识。作为一名律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视野,政治过硬,知识过硬,作风严谨,才能担当起时代的重任,才能不辜负当事人的期望,才能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应尽的贡献。

七、遵守本所章程及管理制度,参加本所组织的党建、学习培训

本人认真遵守本所章程及管理制度,积极参加事务所组织的一系列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和增强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坚定了律师职业信念。通过所里的党建工作,对党的历史、党的政策、党员律师先进事迹的学习,深刻领会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和精神。

过去的工作有成绩,也有不足,需要不断提高和改善的地方还有很多。但是,为社会服务、让当事人满意是本律师的不断的追求。今后的工作中,要积极查找自己在执业理念、业务能力、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在办案过程中自觉恪守“忠于法律、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公平竞争、严格自律”的原则。再接再厉,锐意进取,依照《律师法》和律师职业道德赋予的职责,为社会提供更为优质的法律服务。

2020年度律师工作总结范文二:一年来,我县律师工作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全面开展合伙律师事务所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巩固和扩大律师队伍集中教育整顿活动成果;进一步强化队伍管理,提高队伍素质,改善执业环境;进一步拓展律师业务,为实现和谐砀山,平安砀山提供法律服务,为依法治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据统计20__年一年全县律师共办理民事案件219件,经济案件67件,行政案件38件,刑事案件67件,非诉讼案件137件,为46家单位担任法律顾问。

一、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不断提高律师队伍的政治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

为切实加强律师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律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今年年初我们按照县委关于在全县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总体安排及局党组的具体部署,认真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律师支部及全体党员高度重视、精心筹划、严密组织、扎实落实。每个阶段都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计划,并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开展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一些非党员律师也积极参与。经过学习动员,分析评议和整改提高三个阶段,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的认识和理解,党员的宗旨意识明显增强。在整个活动中,广大党员认真讨论支部制定的律师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和标准,并通过“自我剖析,民主评议,整改提高,”全体党员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对党员行为标准模糊化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律师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从而更加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给全体党员提供了一次正面教育,自我教育,真正提高的良机,党员们表示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一定会严格按照《党章》和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提出的律师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水平,增强党性修养,强化为民、便民意识。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深入开展合伙律师事务所规范化建设年活动,促进律师事业建康发展。

为了巩固律师队伍集中教育整顿活动成果,推进律师队伍建设,促进律师事业健康发展,今年一年,我们根据省厅市局的统一部署,在律师队伍中认真开展了合伙律师事务所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对这项活动,我局党组十分重视,将其摆在今年律师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并将其作为巩固和扩大律师队伍集中教育整(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顿活动成果,解决事务所管理“散、乱、差”问题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具体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了督查联系点,县局及各所都制定了实施方案细化了活动安排。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工作计划进行了调整修订和完善,使之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律师工作实际,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为了抓出实效,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实行责任追究制,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局长为直接责任人,各律师事务所主任为该所责任人,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有人抓落实。在合伙律师事务所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初期我们把这项活动与先进性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在党员律师中开展了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主题实践活动,推动了合伙律师事务所规范化建设年活动的扎实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活动开始后,我们又把规范化建设年活动与“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活动相结合,使两项活动相互促进。由于我们工作开展的比较认真、扎实,在十月份的自查中四个律师事务所全部达到了合格等级,其中序力所达到优秀等级。

三、全面拓展业务,努力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一年来,我们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充分发挥律师工作的社会公益服务功能,预防、化解社会矛盾,为建设和谐砀山、平安砀山,建设法治政府,促进依法行政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了全面拓展律师业务,进一步提高律师知名度,我们积极向县政府、县人大、县政法委汇报工作,争取让律师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性活动。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县政法委于今年_月成立了有律师、公、检、法相关人员参加的法律专家组,对一些有重大影响的案件,由政法委组织的法律专家组进行交流探讨,再作出结论。我们县律师通过参与专家组讨论,扩大了律师的发言权,提高律师在司法界的影响力。

6月份经县人大会主任会议研究决定,建立律师协助人大信访工作制度,对每周的县人大信访接待工作,我们都派一名律师参与,受到人大领导及信访当事人的好评,8月份、经县政府常务会会议研究成立了全部由律师组成的政府法律顾问组,为充分发挥律师的参政、议政功能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此外,围绕我县的经济建设大局,除巩固一些传统业务领域外,我们还充分发挥律师工作的服务、沟通职能,引导律师为我县经济建设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组织律师认真做好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引导律师积极为个体企业、乡镇企业和农业化经营等提供法律服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

2020年度律师工作总结范文三:一、开展各项律师业务情况

1、思想品德方面在工作和学习中,认真学习和贯彻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

自己能够以积极的态度认真参加了本所组织的各项活动,对照检查了自己的工作并写出了学习心得。特别是认真学习了十七大精神,是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目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办理业务方面。

3年来共办理民事案件件,刑事(辩护)件,行政案件件,非诉讼案件件,法律援助案件件,顾问单位家。同时办案方式有很大突破,用非诉讼方式解决诉讼问题,既减轻当事人的讼累,又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及时息讼解纷,促进了当事人的和解,增进了团结。我积极开拓案源,努力用自己的的法律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当事人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在律师执业期间,我的执业观点始终是端正的,始终自觉恪守“忠于法律、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公平竞争,严格自律”的原则,至今没有发生违反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事件,截止目前没有一例针对我个人的投诉。

我习惯站在维护当事人利益角度考虑问题,设身处地地为当事人着想,尽可能地做到既能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又不损害行业整体利益直至国家利益。我也从未假借之名,从事法律法规禁止的行为,可以说是一名优秀的律师,在本所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律师遵守律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保证承诺书》执行落实情况

在职业过程中,我忠于宪法和法律,执业为民,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认真遵守《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规则》和本所的各项管理制度,还积极参加修改制度,提出建议;明明白白告知委托人的各项权利和风险,不为谋取业务而误导当事人或者做虚假承诺;没有私自接受委托和收费,收取额外报酬的行为;没有向我所瞒报、少缴费的行为;没有采用贬损、诋毁、降低收费标准等不正当手段进行业务竞争的行为;严格按业务操作规程办理,没有损害国家社会和当事人合法权利的行为;与法官、检察官、仲裁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相互关系中,没有非工作场所会见的行为,没有请客送礼和指使当事人送礼、行贿的行为,没有假借他人之名向当事人所要财务的行为;没有向司法机关出示虚假材料等弄虚作假的行为;没有从事违法和有悖律师职业道德、公民道德规范,损害律师职业形象的行为。

三、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情况

我作为一名律师,热心社会公益活动。在“5.12”中抗震救灾活动中,多次捐款捐物,我积极参加了市、区司法局组织的法律进社区活动,法律宣传讲课个次场次,完成法律援助件,被授予“”称号,义务法律咨询次。

四、参加党组织活动情况

本人是中共党员,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明确法律为经济、为民服务的政治方向。积极参加了我所的党组织活动,平时认真学习和落实了上级党委要求学习落实的有关方针政策,明确政治方向,提高了政治素质。其次,在执业纪律、执业道德,与政治素质教育进行了结合,在具体行为中践行政治挂帅的基本指导思想,发挥党员在律师队伍建设中的引领和保障作用。

我用细致、认真负责的办案态度,熟练的办案技巧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不仅赢得了委托人的信任和感激,还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因为我的勤奋努力,我有幸被理事,这既是对我的肯定,也是对我的鞭策,我将以此为契机,再接再厉,进一步钻研法律业务,为社会提供更为优质的法律服务。

2020年度律师工作总结的人还看了:

1.律师个人总结范文3篇

2.2016-2020年个人工作总结

3.2016到

2020年卫生工作总结

4.2016个人工作总结及2020工作计划

5.2016个人工作总结及2020工作计划范文

6.2016餐饮年度总结与2020工作计划

7.2020教师年终工作总结范文大全

8.2016工作总结2020计划的通知

加法结合律篇6

 

行署民族宗教局:

根据行署民族宗教局大民宗字(2006)21号《关于做好“四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的要求,我区“四五”普法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按照“四五”普法规划总体要求和部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目标要求,精心组织,扎实工作,积极开展普法工作,不断加大措施,强化指导,狠抓落实,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民族工作干部依法行政观念得到增强,依法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得到增强。机关工作人员通过自学、法制讲座、法律培训、集体学法等形式,增长了法律知识,掌握了宪法、其他基本法律以及民族方面的专业法律、法规和规章。通过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法律宣传活动,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普法宣传教育顺利开展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制定普法规划。根据区委、区政府和行署民族宗教局关于“四五”普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按照加区“四五”普法规划要求,在普法活动开始之初,就成立“四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按照区法制办的工作安排和计划,抓好全体民族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组织全体民族干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以少数民族法律法规为核心的基本法律、法规,全面提高全体民族干部的法律意识,扎扎实实开展普法工作。还结合工作实际制订普法工作计划,确定学习内容,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在学习内容上结合工作实际,将行业法律法规、基本法律知识与政治理论学习穿插学习,加强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保证普法工作落到实处。并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了我区2000年至2006年普法教育五年规划。明确了“四五”普法目标为“两个转变,两个提高”,即由提高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法律意识向提高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法律素质转变,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转变。

     二、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大力宣传法律、法规,营造普法宣传氛围。为增强普法宣传效果,增强全社会的少数民族法制意识,我局把开展以少数民族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作为实施“四五”普法规划的重要任务,把学习宣传少数民族法律法规列入年度普法计划,重点宣传《宪法》、《黑龙江省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和《黑龙江省民族教育条例》、《黑龙江省清真食品管理条例》等有关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四五”普法以来,通过开展“民族政策法规宣传周”、“12.4法制宣传日”等重大纪念日以及各类少数民族法律法规新出台的有利时机,积极探索新的宣传方式,加大对社会的宣传力度,力求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在宣传方法上,除了利用电视、广播媒体、宣传标语等常规方式进行宣传外,每年在宣传形式上都有新的突破。通过召开座谈会、举行法律知识竞赛、建立法制专栏、举办法律讲座、送法进村入户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宣传少数民族法律法规活动。2005年7月18日在新世纪广场与行署民族宗教局联合开展“民族政策法规宣传周”活动,制作宣传展版,设立咨询台,发放少数民族法律宣传单千余份。大力宣传以少数民族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法律知识,增强各族干部群众的民族法制观念,增强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意识,提高民族工作的依法行政水平,在全社会形成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风气。

三、行政执法与普法教育相结合

   在推进少数民族法制宣传工作中,加区还特别强调普法与执法实践相结合,努力转变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做到普法、执法相互促进、相互推动。把执法巡查工作与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不仅使防范涉及到有关少数民族群众案件发生的执法工作到位,而且将普法宣传教育的“关口”前移。提出“由事后查处为主,向事前防范为主、防查并重”的口号,在处理涉及到少数民族群众案件中,主动做到先对当事人和周围群众进行少数民族法律法规的宣传,再依法进行查处,取得了查处一件,教育一片的效果。

四、推进依法行政,提升法治管理水平。

 1、强化执法责任。执法公示制、评议考核制、过错追究制等制度得到落实。结合实际,积极落实执法责任制的各项措施,做到执法权限法定、执法内容明确、执法程序公开,有效规范了执法行为。

2、落实政务公开。加大政务公开透明度,实行规范性文件公开、设立公示栏、印发公开手册等政务公开措施。公示办事权限、内容、程序、时限、结果及收费依据标准,简化办事手续。

经过多年的普法宣传,加区民族宗教局坚持法治教育和法制实践相结合,切实加快推进依法治理进程,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是广大人民群众和民族干部法律意识不断增强。通过开展少数民族法制宣传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和民族干部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明显增强,广大民族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得到提高,在各项民族管理工作中较好地实现了从行政手段管理向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

二是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区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民族干部行政执法人员学法用法收效显著,进一步提高了依法决策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初步实现了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民族行政执法人员自身的法律素质、依法办事的水平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有了较大进步。

五、“四五“普法工作的体会

   1、普法工作要重在经常。普法工作是宗教法制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作为一项经常的基础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定期研究,常抓不懈,督促检查,持之以恒。

2、普法工作要重在开拓。要积极探索务实开拓的普法工作机制,努力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点面结合,加强分类指导;坚持常用结合,严格依法办事;坚持上下结合,努力营造氛围。要使普法工作下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要用生动活泼、寓教于乐、赏心悦目、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广大人民群众易学、易懂、易接受,增强普法宣传效果,营造普法工作氛围。

六、“四五”普法工作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1、经过多年的法制宣传教育,群众的法律意识有了显著增强,但依法办事、用法守法的法律素质尚需进一步提高,全民性的普法活动还要在形式和手段上注重实效,不断创新。

2、合理安排普法内容。普法工作是项必须长期坚持的任务,因此,今后要继续坚持长期普法的指导思想。在普法内容方面,要围绕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的新形势,研究探讨些难点、热点问题,加大教育的深度;对全社会而言不仅要宣传公共法律法规,更要宣传少数民族专业法律法规的普及教育,还要增强普法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感染力,注重不同层面的宣传,力求通俗易懂。

 

 

加法结合律篇7

论文摘要:通过对司法实践中学生工学结合权利保护的现实考察,分析了工学结合中学生权利保护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时完善工学结合中的学生权利保护作了初步的探讨。

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工学结合是实施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创新教育培养模式,积极推行工学结合,学生权利保障是关键。学生是工学结合中最重要的主体。他既是受教育者,也是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者、提供者,同时更是生产第一线最直接的体验与风险承受者。这种复杂身份与学习场地和方式变化所带来的风险,使学生权利保护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从法律视角研究和探讨工学结合中的学生权利保障,对规范和完善工学结合保障制度,促进工学结合健康、快速发展,全而提升教育品质,意义重大

一、当前工学结合学生权利保护的司法实践考察

(一)从学生法律地位来看,工学结合中的学生不是法定意义上的劳动者。我国《劳动法》所指称的“劳动者”,是指依据劳动法律和劳动合同规定,在用人单位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对于工学结合中的学生而言,其所有的档案户籍关系都在学校,其主要任务是在学校学习,其在校期间的工学结合行为无论是经由学校介绍还是通过自己寻找,都只是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教育大纲的要求而实施的旨在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理解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他只是教学方法、教学场地等方面的改变,是学校课堂教学内容的自然延伸。工学结合本身是基于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其实践内容仍属于学校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其工学结合时间也归属于相关法律所规定的学制年限。工学结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在校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更好的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做积累。所以工学结合期间学生身份仍然是在校学生,不属于法定意义上的劳动者。

(二)从法律关系来看,工学结合中学生与企业不是法定的或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指依照国家劳动法律法规规范的劳动法律关系,即双方当事人是被一定的劳动法律规范所规定和确认的权利和义务联系在一起的,其权利和义务的实现,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障的。劳动法律关系的一方(劳动者)必须加人某一个用人单位,成为该单位的一员,并参加单位的生产劳动,遵守单位内部的劳动规则;而另一方(用人单位)则必须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数量或质量给付其报酬,提供工作条件,并不断改进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劳动关系是由当事人双方按照平等协商的原则建立的,双方当事人各自有平等的相互协商的权利;但劳动关系一经建立,则劳动者必须听从用人单位的指挥,把劳动力的支配权交给用人单位,服从用人单位的管理。劳动关系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性质,兼有平等关系和隶属关系特征的社会关系。工学结合中的学生是为了积累实践经验,不是以劳动作为自己谋生的基本手段,用人单位也没有为学生付出的劳动支付对价的意思。尽管有的单位会也会给付一定数额的费用,但是这种费用只是一种补偿性的报酬而不是劳动关系意义上的工资。学生在工学结合期间虽然得服从企业的实习管理,但是对企业并不具有依附性。因此学生在工学结合期间与用人单位建立的不是劳动关系。

(三)从权利救济途径来看,工学结合中学生因工伤害按一般民事侵权处理。因工学结合中的学生不是法定意义上的劳动者,其与企业的关系也不是法定的或事实L的劳动关系,加之国家对工学结合中学生因工伤害的责任承担及承担形式又缺乏特别法的规定,尽管有教育部制定并于2002年9月1日起实施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但对此问题的处理,《办法》也无明确的规定。故工学结合下的学生因工伤害既不适用《劳动法》,也不适用《工伤管理条例》,而是据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按民事侵权纠纷处理,适用《民法通则》及相关民事法律规定。

二、工学结合中学生权利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司法资源缺失,学生权利保护难有法依。从现有法律规定来看,无论是《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还是《职业教育法》,对工学结合只有原则性、抽象性的规定,而且这些规定都只是些倡议性规定和指导性规定,缺少义务性或强制性规定,加之相配套法律法规与规章还没有构建,在实践中,这些本就不完善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对工学结合中学生权利保护作用甚微。更重要的是,这些司法资源对工学结合中各主体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工学结合中权利损害与责任承担及相应的归责原则都无规定。同时,国家也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学生工学结合期间的合法权益,学生工学结合权利保护属于法律管理的“真空地带”,造成大学生实习生活中权益受到损害时无法可依。

(二)学生权利救济方式单一。根据劳动法、工伤管理条例及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规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其基本的权利救济方式有多种:可由工会出面协商调解,也可由劳动监察部门介人调查,可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对仲裁不服还可向人民法院起诉,出现因工伤害,可申请工伤事故认定。尽管1996年a月12日颁布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第61规定:“到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实习的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学生发生伤亡事故的,可以参照本办法的有关待遇标准,由当地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发给一次性待遇。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不向有关学校和企业收取保险费用。”但国务院2003年4月27日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将此项规定完全删除,而且没有另外作出规定。而现行工学结合中学生法律地位的尴尬,使得学生权利救济只能通过民事诉讼,因工伤害也只能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规定执行。

(三)工学结合合作协议中学生权利保护缺位。因为法律规范的缺失,工学结合在我国主要体现在宏观政策倡导和学校与企业的实践层面。尽管在相关教育法规如《职业教育法》中对工学结合有所涉及,但都只是些指导性而非强制性规定。学校、企业、学生在工学结合中的权利义务界定,是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工学结合合作协议来约定的。而合作协议的内容确定因无法定要求,其随意性较大。学校与企业基于各自的利益关系考虑,往往在协议中对学生权利保护及责任承担要么避而不谈,不作任何约定,使学生权利保护轮空;有的只做概括性规定,导致一旦出出问题,校企双方相互扯皮;有的干脆约定由学生自身承担,违法设定第三方的义务,加重学生责任。这样一来,学生权利保护被人为的忽视,如果一旦受损,就只能依靠学校与企业的人道与良知了。

(四)工学结合本身的制度性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权利保护的难度。工学结合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政府、学校、企业与学生个人。工学结合的实施,尤其离不开企业的支撑。但从现有制度性规定来看,尽管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工学结合一这既是政策要求,也是义务,同是也是教学的根本需要,但企业没有接收学生进行工学结合的义务飞实践中的工学结合,基本上是依靠校企之间友好的历史关系来进行的。而且,对业来说,工学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还会给企业生产与管理带来诸多问题,增加企业绝对成本,这势必增加了学校寻求工学结合单位的难度。学校如果再在学生权利保护上大做文章,与企业讨价还价,企业也就会因此敬而远之,工学结合就无从开展了。这样,工学结合本身的制度性缺失,也给学生权利保护增加了难度。

三、完善工学结合中学生权利保护的基本构想

(一)加强教育立法,完善工学结合的法律保障体系。学生在工学结合期间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不仅涉及受伤学生、涉及学校,还涉及提供工学结合场所的企业和单位。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学生、学校的权益得不到正当维护,还会影响学校与企业的长期合作,影响到整个工学结合环节的顺利实施。所以,修订《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积极制定与工学结合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以法律形式明确工学结合中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各主体的法律地位与权利义务。而在具体的义务设定中,又必须强化企业在促进职业教育中的义务承担,鼓励企业主动参与工学结合,并制定相应的奖惩规章或办法,从而与现有教育法律及其它相关法律一起,形成相对完善而健全的的工学结合教育法律保障体系,真正使工学结合的制度性保障能有法可依、有法能依。

(二)完善劳动法规,拓展学生权利救济途径。有权利必有救济,有救济的权利才是权利,没有救济的权利不成其为权利。学生的特性注定他在工学结合中更容易受到人身意外伤害和财产损失,应该得到法律应有的保护。因此,必须把工学结合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纳人劳动法及相关法规和规章的保护范围,把学生在工学结合中发生的事故,纳人工伤保险体制,同时强化工学结合中的社会保险意识。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权益,也为学校和实习单位分担了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有利于消除企业的顾虑,调动他们接受工学结合学生的积极性,为深人进行的教育改革和培养模式转换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法律保护。

加法结合律篇8

关键词:石油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实践

中图分类号:D92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2

一、石油钻井工程企业建立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的必要性

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是国际大公司普遍实行的一种预防和控制经营中法律风险的管理制度,它是指企业内部通过设置法律顾问机构或者配备专职法律工作人员,处理本企业法律事务的一整套制度。企业法律顾问是取得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由企业聘任,专门从事法律事务工作的企业内部专业人员,直接对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负责。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是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在企业推行这项制度,是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必然产物,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是加强企业法制建设、强化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加快企业发展,做强做大国有企业的有力保障。

江苏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是一个钻井专业化公司。作为石油钻井工程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中涉及安全、环保、质量和财务、资产、税收、劳资、保险等各方面的法律关系,海外钻井市场还面临相关国际法律问题。作为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小的钻井工程施工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必须强化风险意识,加强法律工作,推进依法治企,这是企业发展适应外部环境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公司全面推行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按照法律顾问岗位到位、法律事务机构到位、法律顾问职责到位(以下简称“三个到位”)的原则,构建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为企业发展发挥保驾护行作用。

二、公司建立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的基本途径

1.提出目标,明确方向。制定《公司实施法律顾问制度方案》,对法律顾问制度的作了全面的安排。方案提出了实施法律顾问制度的目标,就是以国资委、中石化有关推行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的文件为指导,紧紧结合公司实际,积极推进法律工作,做到健全机构、落实人员、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形成比较完备的法律事务管理和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和依法维护公司权益的水平。提出目标,使总法律顾问制度的试点工作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

2.健全机构,落实职责。按照“三个到位”的要求,设立了法律顾问岗位,并根据任职条件和有关规定,聘任了法律顾问,明确法律顾问全面负责公司的法律事务工作,对行政正职负责。履行下列职责:(1)全面负责本单位法律事务工作;(2)参与本单位生产经营决策,保证决策的合法性,并对相关法律风险提出防范意见;(3)参与或组织集团公司、工程公司颁布的统一规章制度在本单位的细化和实施;(4)参与本单位法制宣传教育,负责落实法律事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5)建立健全本单位法律事务机构;在上级法律部门指导和监督下具体领导本单位法律事务机构开展法律事务工作;(6)对本单位违反法律、法规及内部规章制度的行为提出纠正意见,监督或者协助有关部门予以整改。与此同时,成立了法律事务办公室,作为法律事务的具体办事机构,充实了比较热爱法律工作、具备一定法律基础知识和条件的工作人员。法律顾问的聘任和法律事务办公室的设立,实现了总法律顾问岗位到位、法律事务机构到位。

在法律顾问的职能体现上,公司创造条件,落实法律顾问的权利和义务。将法律顾问纳入一定的职级进行管理,法律顾问参加公司日常的办公会议和重要的经营管理方面的专题性会议,一些重要的生产经营报表等,也都报送法律部门和法律顾问。这些都为法律顾问履行职责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也有利于法律意见的提前介入。

3.构建机制,防范风险。结合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着力构建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以事后补救为辅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将依法治企内容贯穿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中。

一是整章建制,建立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制度保障机制。法律事务部门积极参与对公司各项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协助完善了项目投资决策、生产技术规程、成本费用控制、HSe管理、合同管理、物资采购等多项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规定了相关事项的决策程序和管理办法,促使公司的各项管理都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是配合内控,加强法律风险的事中控制。按照实施内控制度的要求,法律事务科全程参与制定了涉及公司管理业务的内控业务流程、权限指引及授权办法。组织法律事务人员认真学习内控手册和权限指引,严格执行内控程序和授权办法,并从法律服务的角度,做好监督,将依法治企贯穿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过程中。

三是事后补救,妥善处理难免的法律纠纷。作为野外流动作业单位,加上公司管理内容的多样性,难免出现法律纠纷。一旦出现法律纠纷,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发挥自有法律力量,并利用社会法律资源,尽最大努力减少损失。

4.突出中心,重点加强。合同是企业经营行为中最基本的法律文书,体现的权利义务关系最直接,与其相关的法律风险也最普遍。坚持把合同管理作为法律工作的中心,重点加强管理。

一是修订完善合同管理制度。结合公司内部结构和生产经营的运行实际,对合同的谈判、起草、审批、签约、履行、结算等各个阶段的运行程序,都作了进一步明确的规定,使合同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符号合同管理和内控制度的要求。

二是坚持合同会签审查制度。合同在正式签字前,文本必须经有关业务部门进行审查,并经法律事务办公室进行综合法律审查,报公司有权限领导授权批准后,签约人方可签订合同。

三是细化合同权限。根据内控制度授权权限和人员变动情况,每年对合同的谈判人、签约人审批人等进行具体明确,采取一次性授权的办法,公司行文规定,实现类合同各个环节的工作都对号到人,既细分了合同流程,又责任到人,而且将合同的签约权集中在公司领导层和部门主要负责人。

四是加强对合同履行、验收和结算工作的监督。合同履行完毕后,由主办部门(或单位)组织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方予办理结算手续,填写合同结算审查表。所有合同,未经法律部门的签字,财务部门不予付款结算。建立了合同关闭手续,规定重要合同专门办理关闭手续,一般合同在填写结算或终结表时一并办理关闭手续。

五是配备好合同管理力量。克服人手不足的困难,在合同量大较大的机关相关部门和单位,指定了合同兼管员,并积极参加法律处举办的合同管理员培训,做到持证上岗,提高基层执行合同管理制度的能力。

六是加强合同基础管理。全面推行合同管理信息系统(CmiS)运行,实现合同管理的规范、快捷,并与合同信息系统管理相适应,完善合同管理各项基础工作。

七是纳入责任制考核。公司把各单位合同管理情况纳入内部经营责任制考核指标,与一定比例的奖金挂钩,促使各单位认真执行合同管理规定。

近年来,公司通过实施法律顾问制度,初步建立健全了管理机构和网络,形成了由法律顾问、法律事务办公室、专兼职合同管理员(承办员)三个层次组成的法律管理队伍,为法律事务工作提供了组织和人员的保证。建立了法律事务工作的管理制度,形成了一个以合同管理为中心的法律事务工作机制,促进和保障了依法经营管理。

三、对实施法律顾问制度的几点思考或建议

从近年法律顾问制度的实践来看,笔者认为,重点要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推行法律顾问制度,首要前提是认识要到位。法律工作也是一个企业重要的桶板之一。企业法律工作不是雨来急用的“雨伞”,更不是用作摆设的“花瓶”。要彻底摒弃企业法律工作“影响效率”的错误观念和“唯诉讼论”的狭隘意识,从适应市场经济和行业发展的大环境要求,以及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认识加强法律工作对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研究采取加强法律工作的措施。

(二)实施法律顾问制度,岗位和机构是组织保障。企业法律事务机构,是企业设置的专门承担企业法律事务工作的职能部门,是企业法律顾问的执业机构。企业的改革和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及方方面面都涉及到法律问题,为了避免和减少纠纷的发生,最好的办法是让熟悉法律和企业经营管理的人员参与到企业决策和管理中,保证企业行为的合法性,做好防范工作。因此,必须设立专门的法律顾问岗位及法律事务工作机构,充实必要的人员,建立法律工作的管理网络,为实现法律顾问的职责到位、落实法律事务的工作职能提供必要的组织保证。

(三)发挥法律事务的职能,必须做到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同步推进。必须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企业法律工作措施和办法,规范和细化法律工作制度,明确法律事务机构的参与决策职能、预防职能、诉讼职能、工商职能等,把法律工作参谋、监督、服务的作用用制度规定下来,才能有效地保证法律工作职能的发挥。

(四)要明确法律事务机构在企业中的职能,按职能要求全面开展法律事务工作。归结起来有事前防范和事后补救两个方面。事前防范职能包括:(1)参与决策职能。对单位的发展规划、生产经营方针、中长期和年度计划、重大项目的论证和重大资金的使用分配等提出法律意见,研究、发现单位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中出现的新的法律问题,为企业重大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法律依据。(2)预防风险职能。通过完善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合同管理、投融资、担保、产权转让、招投标等工作程序和开展职工普法教育等,筑牢防范风险的基础,将单位的法律风险降到最底限度。(3)事中控制职能。与全面推行内控相结合,按照节奏可以加快、程序不能逾越的原则,认真执行各项管理制度,严格工作流程,从而实现事中控制。(4)工商职能。为单位申请办理企业登记、变更、注销、年检和特殊行业经营许可等,保证企业依法经营;申请办理商标注册、专利申请、商业秘密保护和公证等,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事后防范职能主要是诉讼职能。一旦发生纠纷,制定有利策略,灵活选择协商、谈判、投诉、复议、仲裁、诉讼等多种法律途径,为企业化解风险,尽量减少损失。

加法结合律篇9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三农”发展,按照建设法治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农业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农业部门依法行政,不断提高农业市场主体的法制意识,为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良好的法制基础和环境。

(二)总体目标:通过第五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制实践,进一步增强各级农业部门依法治理观念,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三农”发展的水平;增强农业部门领导干部及公务人员依法行政观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增强管理相对人法律意识,提高维护农业农村市场经济秩序的自觉性;增强广大农民群众法律素质,提高维权能力,不断扩大农业法律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三)基本原则:

——围绕中心,服务“三农”。立足于发挥法律的保障作用,紧紧围绕“十一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和重点,认真落实农业法制宣传教育各项措施,着力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推进“三农”工作有序开展,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健康发展。

——以人为本,突出重点。立足于提高法制素质,重点加强宪法、国家基本法及农业农村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并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要求,突出不同的普法内容,提高农业法制宣传工作的针对性,使不同层次的普法对象都受到法制教育。

——结合实际,注重实效。把握新农村建设对法制宣传教育的根本需求,探索工作规律,转变工作观念,创新工作手段,改进工作方法。把普法宣传与培训教育结合起来,采取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方式,增进普法的实际效果。大力推进机关制度建设,不断促进普法工作的长效性。

——统一组织,分级负责。“五五”农业普法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分级负责制。积极探索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工作机制,提高普法的声势,力争农业普法在广度和深度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树立宪法权威;学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方针、政策和理论、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培育民主法制观念;广泛开展“讲法律、讲秩序、讲责任”的法制教育,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的氛围。

(二)加强农民权益维护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切实加强农业安全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自然资源与生态保护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强化自身安全意识;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土地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切实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集体资产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制止农村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乱摊派行为,推进农村政务、村级财务方面规范化,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资产收益权,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合法利益。切实加强劳动保障、信访等方面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依法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三)加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等市场经济基本法律原则和制度的学习宣传,营造诚实守信、诚信经营的农村市场秩序。针对关系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问题,大力宣传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经营等方面法律法规,开展以打击农资等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为重点的法制教育,加强农资信用体系建设的宣传、普及,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

(四)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着力宣传公共卫生安全知识,加大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引导和教育广大生产经营主体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转变生产方式,科学合理安排种(养),全面落实防控措施。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三、对象和要求

(一)农业系统法制宣传教育主要在农业部门干部职工、乡(镇)、村干部、管理相对人和农民中进行。重点对象是农业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等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人员,以及农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等单位工作人员。

(二)着力于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实现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推进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化、规范化,坚持和完善党委(组)中心组学法制度、法律知识讲座制度、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度、领导干部学法登记和学法档案制度,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观念,不断提高依法管理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规范决策、管理和服务行为。

(三)着力于提高公务员遵纪守法意识,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自觉性。把法律知识纳入公务员资格准入考试考核内容,继续实施公务员学法和年度法制考试制度。广大公务员要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依法规范公务活动和管理行为,切实提高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公共权力的能力,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

(四)着力于提高行政执法人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坚持学法、普法、用法相统一,加大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培训。广大执法人员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掌握执法本领,自觉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不断提高行政执法的水平和技能。实行执法人员执法资格制度,落实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和执法质量考核评议等制度。继续深化执法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

(五)着力于提高农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等单位工作人员依法服务的本领,更有效地为“三农”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各类农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等单位的相关人员要把钻研技术与学习法律知识结合起来,认真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知识,以及与业务工作相关的农业专业法,增强守法和用法的自觉性,依法开展技术研究、推广和管理活动,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六)着力于提高管理相对人的依法经营观念,确保诚信守法经营。注重把广泛宣传与严格执法相结合,把事前教育与事后惩处相结合,加强对农业行政管理相对人普法宣传,使之熟悉法律规定的义务和权利,引导其合法、诚信生产经营的同时,保护好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七)着力于提高农民的法制素质,增强依法维权的能力。注重宣传教育与法律服务、法律帮助有机结合,创新农村基层普法宣传教育的途径和形式,引导农民树立遵纪守法观念,培养健康积极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尚,增强参与村民自治活动和其他社会管理的能力,了解和掌握解决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途径,提高依法维权的能力。

四、步骤和方法

(一)“五五”农业法制宣传教育从2006年开始实施,到2010年结束。

——2006年,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和方案,培训普法业务骨干,确定专人负责“五五”普法事项,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实施等工作。

——2007—2009年,根据规划的要求和重点,分层次、多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督促检查,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推动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010年,在继续抓好普法工作的同时,完成“五五”普法考核验收,进行总结评估,表彰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二)坚持普法与依法治理相结合。大力推进普法工作,改进工作方法,改善工作手段,切实提高普法效率,增强各级农业部门和全社会的农业法制观念,进一步推进法制政府建设,推动依法治农深入展开。围绕农民群众特别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以“民主法治村”建设为载体的基层依法治理活动,以“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创建为载体的行业依法治理活动,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和整治活动,以依法治理带动普法的深入,使普法与依法治理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三)集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结合有关新的法律法规出台实施,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月、宣传周活动,结合执法人员上岗或农业部门领导、有关人员继续教育的需要,分级开展培训活动;结合农技下乡开展集中送法下乡活动。同时,从广大农民需要出发,继续实施“法律进乡村”活动,做到法律宣传资料进乡村、法律服务进乡村,在服务农民中教育农民。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和效果。针对不同的对象,宣传不同的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宣传手段和方式,通过培训、资料图片、以案说法、现身说法等喜闻乐见的方法,以便于接受。

(四)加强经验交流和典型推广。认真总结各地、各有关单位在普法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通过适当形式加强交流,相互借鉴,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整体水平的提高。省厅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继续办好《农业普法通讯》,使其成为“五五”农业系统普法工作的交流平台。

(五)加强农业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加强农业法制宣传园地建设,推进宣传方式创新。积极发挥农业信息网络在法制宣传中的作用,发挥电子平台的迅捷功能。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发挥传媒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服务阵地建设,利用接待制度、法律服务热线等形式,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

五、组织领导和保障

加强对“五五”普法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一)建立法制宣传教育领导机构。要高度重视“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把此项工作摆上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重要议事日程。实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责任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实行目标管理。成立“五五”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和协调,监督本地区、本部门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法制工作机构要在本部门“五五”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认真抓好“五五”普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的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

(二)落实农业法制宣传教育经费。争取把普法宣传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普法工作实际,不断加大投入,保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正常开展。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着力建设和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学习培训,提高专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的政治、法律素质和业务能力。有计划的培养农村普法宣传骨干,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加法结合律篇10

一、工作目标

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国防建设总要求,坚持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双拥”工作目标,站在保卫国家安全、巩固国防、实现“三大任务”的高度抓好拥军优属工作,把双拥工作摆上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绩效管理考核,突出特色,突出实效,广泛开展拥军工作。

二、工作内容和措施

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构筑拥军优属服务平台,做到形式和内容有机结合:

(一)突出法制宣传教育主题,努力营造法制拥军优属的浓厚氛围。结合“六五”普法和“法治城市”创建和“法律七进”活动,继续把《兵役法》、《国防法》等法律法规纳入年度普法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对驻军周围群众开展保护军事设施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保护军事设施的意识。结合“法律七进”继续开展“法律进军营”活动,主动配合驻军开展依法治军工作,结合实际开展法制宣传和法律知识讲座,为驻军、武警部队发送普法资料,培训普法骨干,市、区县举办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应邀请区县、乡镇人武部领导参加。

(二)突出法律服务职责,切实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深入贯彻总政治部、司法部《关于加强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工作切实维护国家军事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深入军营宣传法律援助条例,开展法律咨询;继续发放军人军属法律服务联系卡,动员和组织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司法鉴定人为军人军属提供法律服务;各基层司法所要及时调处涉及军属的各类民间纠纷,切实维护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