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英语词汇教学论文十篇英语词汇教学论文十篇

英语词汇教学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1:18:34

英语词汇教学论文篇1

关键字:英语;词汇学;二语学得;外语教学

引言

多年来,外语学习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人们都十分关注外语的学习,尤其是最通用的英语。随着学习者们的需求,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英语学习班,对于英语学习的技巧,更是层出不穷。本文作者在多年的英语各学科教学中,总结出词汇学方面的内容对语言学习者来说有很大的帮助,能够起到辅助语言学习,使之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本文旨在说明词汇学在语言学习及教学中的作用。

1、二语学得与外语教学工作

二语习得和二语学得及其与第二语言教学的关系一直是语言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说到二语学得(secondlanguagelearning),就必然要提及二语习得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这两个概念是由Krashen区分出来的。二者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学习环境的不同,二语习得是指学习者在自然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无意识的运用语言的隐性知识,例如在英美国家学习英语。二语学得是指在本国语言的环境中,通过语言规则的学习,有意识的发展语言的显性知识,例如在中国通过课本学习英语。本文提到的外语教学工作主要是发生在二语学得过程中的工作。明确了二语学得与二语习得的关系后,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有利因素,改善不利因素,改进外语教学。在外语教学中必须在调动学习者主观能动性上和创造适宜的客观环境上下功夫,把培养语言的交际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在外语教学实践中尽力改变一直以来的“我讲你听”的模式,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以最大的语言环境刺激,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译方面有所提高。

2、英语词汇学重要内容简述

词汇学是语言学习中重要的一门,英语词汇学一般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课程,需要有一定的词汇量和英语的相关知识,才能有效的学习英语词汇学。而通过学习英语词汇学,又能够使英语的学习更加有效,二者的学习相辅相成。

英语词汇学的主要内容有单词的结构、构词法、单词的意义及词义关系、英语词汇的构成、词义的历史演变、成语及词典知识。通过这些方面的学习,学习者能够比较系统的掌握英语词汇的知识,比较深入的了解英语词汇的发展现状和历史演变过程,能够对现代英语词汇发展的趋势和各种现象做出分析,从而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英语词汇学中的重点在于其构词法、词义变化和英语成语。构词法包括派生法、复合法、转化法、缩略法、逆生法和拟声法。教师掌握好构词方法,才能在授课过程中明确的讲解词汇的构词特征,学生也能够根据所学的构词知识更加轻松的理解和记忆单词。词义变化是指词义的扩大和缩小,升格和降格。例如,“place”由特指“广场”到泛指的任何“地方”;“starve”由原来的“死去”缩小为“饿死”;“earl”由“人、侍从”发展为“伯爵”;“villain”由“村名”到现在的“坏人”。对于词义变化的学习也就是对于词义发展的学习,了解了词汇意义的变化,我们在阅读一些不同时期的作品时就能够理解同一单词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含义。对于词义升格和降格的变化还能够帮助我们在不同的场合选择更合适的词汇,以免由于词汇误用而产生误会。英语成语也是词汇学的重要一项,更是英语学习中很有用的内容,英语学习者都知道,尽管我们尽力的学习英语、掌握英语词汇,但是即使再大的词汇量,也不能弥补我们在惯用语理解方面的缺陷。当你的外国朋友说“i’mundertheweather”(不舒服,不高兴),如果你把它理解成“我在天气之下”,那你们的交流将无法继续下去。如果有人“biteyourheadoff”(呵斥你、训斥你),你非但不理解,还回应“thankyou”(谢谢),那你将被“laughone’sheadoff”(大笑不已)。如果你想“takesomebody’sscalp”,你不是要“取某人的人头或杀了他”,而是要“战胜他”,要“战胜他”,你就需要“beuptotheeyebrowsin”,当然,你需要的是“埋头苦干”,而不是要你整天“皱着眉头”。可见,英语成语的学习对于合理的理解和文化的了解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也能够引起学生的极大学习兴趣,因此,对英语成语的适当讲解在外语教学中既是重要内容又是重要手段。下面我们来从各个方面分析词汇学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具体作用。

3、词汇学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3.1构词法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派生法(derivation)是派生词缀和词根结合,或者粘着词根和粘着词根结合构成单词的方法,这是英语词汇学中最基本的构词法。这种构词法主要包括前缀构词法和后缀构词法,一些构词能力很强的词缀是我们平时比较常见的,典型的前缀“re-”(重新、回复、反对),例如,cycle-recycle(重新利用),appear-reappear(复现),act-react(反应),“pre-”(在……之前),例如,history-prehistory(史前),pay-repay(预付),natal-prenatal(出生前的),“post-”(在……之后)例如,war-postwar(战后),“de-”(消除),例如,pollute-depollute(消除污染),“un-(in-,ir-,il-,im)”(不,表达反义),例如,able-unable(不能的,不会的),correct-incorrect(错误的,不正确的),regular-irregular(不规则),legal-illegal(不合法的),proper-improper(不合适的);典型的后缀“-er/-or”(……的人、施动者),例如,accuse-accuser(指控者),act-actor(演员),“-ness”(名词后缀),例如,happy-happyness,“-able”(形容词后缀),例如,move(v.移动)-movable(a.可移动的),“-ish”(形容词后缀),例如,book(n.书)-bookish(a.书的,与书有关的,书生气的),“-ise/-ize”(动词后缀),例如,computer(电脑)-computerize(电脑化),analysis(n.分析)-analyze(v.分析),“-ify”(动词后缀),例如,simple(简明的,简单的)-simplify(使简化)等等。如果能够较好的掌握这些词缀的性质和意义,对我们的英语学习,尤其是词汇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还能运用词缀的技巧来进行有效的词义猜测,从而提高英语的阅读理解能力。

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构词法是复合法,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结合在一起构成新词的方法,这是英语词汇学中最常见的构词法。复合词不同于一般的词组,而是作为一个词看待,在句中充当一个成分,只能够在词尾有变化,词中间不能有变化,例如,“finearts”(美术)中的修饰成分没有比较级或最高级,不可以出现“*finerarts”或“*finestarts”。复合词的词义不是构成它的单词的词义简单相加,而是从中引出新的词义。例如,“indianpaper”的意思是“字典纸”,而不是从字面得到的含义“印度纸”。“dogdays”(暑天)如果被按照字面意思解释出来会闹出笑话。复合名词的复数一般在后一个成分上表示,这也是区分复合词和词组的重要标准,例如,flowerpots(花盆),eggshells(蛋壳)。复合词的书写方式有两种,可以连写也可以用连字符或直接分开写,在区分复合词和短语时,根据书写方式,我们可以断定连写的和用连字符的肯定是复合词。只有了解了这些复合词的构词规则,才能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

转化法是指不改变词形,只是通过词类的变化而使一个词具有新的意义和作用的方法。这个方法主要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等主要词性之间的转化。“dog”由名词转化成动词,意为“尾随、追踪”,“tutor”经过同样的转化成为“辅导,当……的教师”,“man”变成动词意思为“配备人员”;“dry”由形容词转化成动词,意为“使……变干”,“brave”同法变为“冒着……,敢于……”,形容词“poor/rich”转化成名词加上“the”便可以用来指“这一类的人”,“thehavesandhave-nots”(有钱人和没钱人),“prosandcons”(赞成者和反对者),“amust”(必须做的事)。还有些转化为形容词的,例如,“off-and-on”(断断续续的),“cradle-to-grave”(自始至终的)。有了这些词汇转化的常识,我们不仅能在阅读和理解中节省时间,还能够掌握词汇的多种用法,丰富词汇量,从而可以更好的运用。另外三种辅助的构词法比较简单,构词比例不大,此处不再详述。

3.2词义变化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词义扩大是指词的意义从特定的意义扩大为普遍的意义,或者从“种”的概念扩大到“类”的概念,结果是新义大于旧义。例如,现在常用的“lady”一词,最初的意义是“女主人”,随着词义的渐渐扩大,它被赋予了“贵族太太”、“有教养的妇女”等意义,而现在它可以用于指(下转277页)

(上接276页)任何“女人”,是一种礼貌的用法。词义扩大主要有三种形式:从特指到泛指,例如,butcher(宰羊的人-屠夫);从具体到抽象,例如,thing(集会,集会上讨论的问题-所有东西);从术语或专有名词到一般词语或普通名词,例如,allergic(对……过敏-对……不喜欢、厌恶),watt(人名瓦特-计量单位瓦特),newton(人名牛顿-计量单位牛顿)。

词义的缩小与扩大是相反的概念。此处简单举例说明,“hound”一词原义可以任何一种“狗”,经过词义缩小的变化,现在多用来专指“猎犬”,“room”原指“空间、地方”,现在指具体的空间“房间”。

词义的升格和降格指的是词义朝着褒义和贬义方向发展的过程。例如,“marshal”一词原义是“喂马的人”,不过是个“弼马温”,而现在它被赋予了“元帅”的新义。

“minister”也由原来的“仆人”升格为“部长、大臣”。“silly”一词更是经历了有趣的降格变化,由最初古英语中的“幸福的”,发展到中古时期的“天真的”,再发展到现代的“愚蠢的”。“sad”由古代的“满足的”意思降格为现在的“悲伤的”。可见,有些词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词义变化的学习也就是对于词义发展的学习,了解了词汇意义的变化,我们在阅读一些不同时期的作品时就能够理解同一单词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含义。对于词义升格和降格的变化还能够帮助我们在不同的场合选择更合适的词汇,以免由于词汇误用而产生误会。

3.3英语成语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如前文所讲,即使再大的词汇量,也不能弥补我们在惯用语理解方面的缺陷。英语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惯用的、形式简介、意思精辟的习惯用法或固定词组或短句。作为外语,我们对英语中这类词组或短句的学习和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中国人见面招呼时用的是“您好!”,而英语用的是“Howdoyoudo?”从表达方式和标点符号上都不相同,而按照中国人的理解,英文的表达法“Howdoyoudo?”的字面意思“你怎样做?”可以说毫无意义。同样的情况,如果把汉语的问候语“您好!”按照字面意思直接翻译成英语,就是“Youarefine!”,这在说英语的国家里也是无法理解的。另外,当我们要求别人帮忙或受到帮助后,英文会说“thankyou”或“it’sverykindofyou”,而在汉语中,我们要用各种形式的“谢谢”或“劳驾”来表达。如果你看到一个几乎众所周知的英语成语“kickthebucket”(去世)你就去“踢水桶”,那你可就要被“laughone’sheadoff”(大笑不已)了。当你做事处处碰钉子时,你要“rackyourbrain”(绞尽脑汁)或“pullyoursocksup”(加紧努力)的想办法,而不是“biteyournails”(焦躁不安,束手无策)。对英语成语的学习不仅能够使我们对不同的文化做出合理理解,而且也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对英语成语的适当讲解在外语教学中既是重要内容又是重要手段。

结论

本文简单叙述了词汇学的重点内容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它们与外语教学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但仍有很大研究空间,希望能够为广大学者进一步的研究及教学工作提供有用的资料。超级秘书网:

参考书目;

[1]胡壮麟,姜望琪.语言学高级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汪榕培.英语词汇学高级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汪榕培,卢晓娟.英语词汇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王德春,孙汝建,姚远.社会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英语词汇教学论文篇2

thispaperpresentsthemethodologyofteachingenglishvocabularyenglishvocabularyisthebasisoflearningenglish.itisveryimportant.tomakeourstudentsmasterthewordseasily.weoftenusethefollowingteachingmethod.wecandesignscenetoteachwords.itcanbedividedintothreeways:playinggames,materialobjectsandcards.wecanuseword-buildingtoteachwords.itcanbedividedintotwoways:affixationandcomposition.wecanalsousesynonymsandantonymstoteachwords.inoneword,wecanteachwordsonthebasisofpronunciation,structureandthemeaningofwords.

提纲

英语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如果没有词汇,任何形式的交流都无从谈起,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词汇量越大,其阅读正确率也就越高,其听力水平和写作水平也随之提高。语言学家博林格曾说过:任何一个掌握了一门外语的人都清楚地知道,他的大部份时间都花在如何掌握这门语言的词汇上面的,对于英语初学者来说,学好英语掌握大量的词汇是关键。

一、提出学生在学词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词汇教学

(一)在具体情景中教单词

1、游戏2、实物3、图片

(二)用构词法知识讲解新词

1、词缀法2、合成词

(三)利用同义词讲解新词

(四)用反义词讲解新词

结论:运用词汇的形、音、义构造、用法的联系来进行词汇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词汇。

一、引言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用以表达概念的,离开词汇就没有办法表达概念,词汇不丰富,也必然会影响思想交流。

但我们大部分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单词,这样记忆好的学生可能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这些单词,但到了关键时却不会用,词汇教学不是孤立的。应使学生依据词汇内部的形、音义构造、纵横联系去掌握词汇,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我建议用英语单词本身来教词汇。

二、词汇教学

(一)在具体的情景中教单词

具体情景指的是实际生活情景,模拟交际情景表演情景、直观教学情景、想像情景等。在具体情景中教单词,不但可帮助学生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把所学单词在交际中恰当地使用,在具体情景中教单词,要根据不同的词进行不同的方法设计。

1、游戏

鉴于初中生活泼爱动,爱表现自己这一特点,教师在词汇教学中经常用到游戏法。

如:教师在教一些表具体动作的词如cleanreadopencloserunsing等词,教师可作如下的教学设计。

教师拿着一块黑板擦,问学生:whatamigoingtodo?

学生答Youaregoingtocleantheblackboard.

问完了,教师进行擦黑板这个动作,同时问学生a:whatamidoingnow?

学生a答:Youarecleaningtheblackboard.

教师先示范,一边做,一边问,在学生回答问题过程教学单词clean

当学生掌握了游戏规则后,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做,让其中一位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同学提问,如:单词open

学生B正走向教室门,其他同学问:B,whatareyougoingtodo?学生B回答:iamgoingtoopenthedoor.学生B说完后,教师问:whatisBgoingtodo?其他学生回答:He/sheisgoingtoopenthedoor.学生B进行关门这一作时,其他学生问:B,whatareyoudoing?学生B回答:iamopeningthedoor.教师接着问whatisBdoing?其他学生答:He/sheisopeningthedoor.在这一组单词教学中,多次用到单词open,在进行这个游戏,教师在必要时要给帮助和手势,使游戏得以顺利和进行

又如在教学单词read时,请学生C拿着书走上讲台,其他学生问:C,whatisCgoingtodo?学生C答:iamgoingtoread

教师问:whatisCgoingtodo? 其他学生答She/heisgoingtodo? 学生C开始读,其他学生问:C,whatareyoudoing?

C答iamreading 教师最后问whatisCdoing? 学生答:She/heisreading. 这样,这个游戏过程就结束了。

也可以以其他形式进行这种游戏.如教师说:Rowistandup,Readthefirstlesson.教师问:whataretheydoing?其他几组学生齐答theyarereading.

这种游戏可以以小组排或几人小组的形式进行,形式的多样化,这样教起来,才使学生学得更有趣味。

2利用实物来教学词汇

在一些意义具体的单词教学中,要尽量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把多方面的感知活动加入词汇学习之中去,在课堂上学生不仅可以看,可以触摸,而且可以吃和喝,例如在教学JuniorenglishforChinastudents-BookiB.unit19.Foodanddrink这一单元,这一单元学了很多有关食物和饮料的单词,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模式:

t:whatisontheplate.whowantstotry,please?

S:thereissomemilksomebread,anapple…onit

t:wouldyouliketohavesomebread/anapple…

S:Yes

t:pleasehavesomebread/anapple…

此时可以让学生真吃,这样能使学生觉得有趣味性,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又如在JuniorenglishforChinastudents’BookiBLesson68part3时,在教arm,foot,leg,eyes,ear,mouth,hand,head,face,nose,hair等词,教师用游戏进行教学单词,应先补充教学touch这一单词,然后进行情景练习,教师必须先说清游戏规则:theteachersaysabodypartandhavethestudentspointtotheproperbodypartonthemselves.

t:BodysandgirlsnowLet’splayagame.nowListencarefully.ForeachwordisayYoumusttouchthatpartonyourbody.

同时也可以叫一名同学上台演示,当教师说出单词时,学生必须迅速用手指出他自己身上的正确部分。

t:toucheyeseyes

touchyourarm

touchyourmouth

touchyourhand

touchyourface…etc

这种教学法是初一年级常用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方法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很容易、并乐于接受。初中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发达,喜欢生动活泼的讲解,初中英语课本中有大量表示具体事物的词汇,这些词汇也适宜于用情景教学手段来讲解,这样有利于使英语与实物建立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外语思维能力。用实物可以揭示bookpencildeskrulereraserpencil-box用模型可以揭示carjeepbus等词的含义。如教师手持一支笔,问:what’sthisinenglish?Helpthestudentsanswerlikethis:itisapencil.

t:whatisthatinenglish?

S1:it’sapen.

t:whatisthisinenglish?

S2:it’sadesk.

t:whatisthis?

S3:itisaneraser.

t:whatisthat?

S4:itisabus.

t:whatisthis?

S5:itisabike.

又如在教学JunicrenglishforChinastudents’Bookiaunit13单元表示颜色的单词时,教师可运用实物与对话相结合教学单词。

如教blackgreenyellow三个表示颜色的形容词时,教师手持黑、绿、黄三种颜色的笔各一支,利用whatisthis?itisa…等句型,以下列方式用解上述三个形容词的意思,具体操练如下:

now,boysandgirls,lookhere.

whatisthis?itisablackpencil.nowlistencarefully.itisablackpencil.这一句话中出现表示颜色的单词,为引起学生注意重复一遍:isthisablackpencil?Yes,itis.

教师再拿出一支笔问:isthisablackpencil,too?

no,itisn’t,itisayellowpencil

whatisthis?

itisayellowpencil.

isitayellowpencil?

Yes,itis.

教师再拿出最后一支笔问:isthisayellowpencil,too?

no,itisn’t,itisagreenpencil

whatisthis?

itisagreenpencil.

isitagreenpencil?

Yes,itis.

凡是出现了表示颜色的单词的句子,教师都必须重复一次,学生边听边思考,在听这些句子时,多次接触这三个形容词,学生分析、对比这些句子,联系看到的情景,他会很快地悟出这三个词的意思,这样既学会了英语,又锻炼了思维能力。

3利用图片教学单词

对于有些个物名词表示的物体,我们不便带进课堂,也可用图片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JuniorenglishforChinaStudents’BookiaLesson52part2时,在上课之前便作了这几幅图1sweater2car3bus4apple5fiower6egg7tuobagsapairofshoes10twofish11twopurses

t:whatisthatinpicture1?在图书1中是什么?

让学生用汉语回答,那是运动衫,那怎样用英语说呢?

itisasweater,sweaterS-w-e-a-t-e-R

Boysandgirlspleaserepeatafterme.

教师指着第11幅图问:whatisthisinpicture11?

theyaretwopurses?pursep-U-R-S-epurse

Havethestudentrepeat

teachtheotherwordslikethesesteps.

又如在教学JunicrenglishforChinastudents’BookiBLesson109的第一部分,教师可设计以下教学模式:

课前先说一张草图,上面有sunskymoonshiptrainbrdge

ipointtothesun?askwhatisthis?

Helpthestudentsanswer:itisthesunsunS-U-n,sun

thenpointtothemoon?askwhatisthis?

Helpthestudentsanswer:itisthemoonmoonm-o-o-n

Havethestudentsrepeat:

pointtothebridge.askwhatisthisinenglish?

answer:itisabridgebridgeB-R-i-D-G-eBridge

pointtothesky.askwhatisthisinenglish?

answer:itistheskyskyS-K-Ysky

pointtothetrain,askwhatisthis?

itisatrain,traint-R-a-i-ntrain

pointtotheship:askwhatisthis?

itisashipshipS-H-i-pship.

最后作为总结词问:whatcanyouseeinthepicture?

Helpthestudentsanswer:icanseethesky,thesun,themur.

abridge,atrainandaship.

(一)利用构词法知识讲解词义

随着学生词汇量的增多,有可能利用构词法分析讲解新词的意义,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自然理解词义,借助构词知识记忆单词,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

1词缀法

英语词缀分成前缀和后缀两种,加于词根前的叫前缀,加于词根后的叫后缀,一般说来,前缀只改变词的意义,但并不改变词性,如动词agree加上前缀dis后变为disagree,词义发生变化,而词性不变,而后缀不仅改变词的意义,而且使单词由一种词类转变为另一种词类,如work作工作解,加上后缀-er变为worker作“工人”解,不仅词义发生了变化,而且由动词变为名词,利用词缀讲解新词也是词汇教学的一种好方式。

如在教学retall,rewrite这一类单词时,学生装已掌握了tell,write要向学生解释前缀re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学生装能够推测出retell,rewrite的意义来,教师可以说:Retellcomesfrom“tell””re”meansagain.Retellmeanstotellagain?

先指出词缀的意义,让学生推测新词词法

但在教学带有后缀-er的单词,教师又可使用如下教学模式:

Herfatherisateacher

Hisuncleisfarmer

QiaoYiaoisawriter

Herfather’sfriendisalearner

教师先讲解上几个句子,teacherfarmerwriterlearner从构词上看词尾都有词缀er-,从词义来看,它们都表示人的一种职业,请同学们说一说后缀-er的意思,再请同学们推测worker的意思,这是利用词缀教学的第二方法,也即把带有同一词缀的词列入一系列句子中,请学生经过分析各句的意思推测词汇的意思,从而理解、掌握新词,也可以利用一组句子,让学生进行比较,如

aSheteachesenglish

bSheisanenglishteacher

aHeworksinafactory

bHeisaworker

aHelearnmedicineinChina

bHeislearner

aHeisawriting

bHeisawriter

aHerparentsworkonafarm

bHerparentsarefarmers

学生通过每组句子的上下句,也能推测出teacherworkerlearnerwriterfarmer的意思,从而总结后缀er的含义,但在教学这一后缀时必须特别指出cooker意为“炊具”并不是“厨师”

利用词缀法进行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的能力,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利用合成词教学新词

利用分析合成词的方法讲解词义

合成]词也即由两个单独构成一个新词,在初中英语课本中出现较多。

如在教学dining-room这一单词时,我先把已学过的单词classroomreadingroomwaitingroom写在黑板上进而请学生猜测新单词词义,并把这一些单词归类

class+classroom教室

reading+readingroom阅览室

waiting+room→waiting-room候车室

dining+dining-room餐厅

这样既便于理解词义,又有利于迅速记忆单词。

中学课本中还出现keyboardblackboardplayground等这样的合成词;这样的单词看起来很长,想机械记忆是很难的。如playground这一单词就是由play(玩)ground(地面)两个单词组成的,从字面上可理解为玩的地面,即操场,还有keyboardblackboard教师也可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教师这样讲解,学生都能很快地掌握,并使这些看是很难记忆的单词变得容易多了。

(三)同义词

对于中学英语初学者来说,只要学生学过与新词意义基本相同的词,就可以利用学过的词讲解新词的意义。如big-largehigh-tallway-word都是同义词,只要学生学过其中一个就可以利用已学过的词去讲解另一个,如theteachermaysaytohisstudentsthattheword“large”meansbig由于词有多种多样意义,同义词都是]相对的,比如nice同的上下文中,它的同义词可能是pleasant(令人愉快的)kind(亲切的)fine(好的),根据这个特点,在教学时必须强调:不要孤立地看某词与某词是同义词,而要放在句子中看它们是不是同义词,如:theweatherisnicetoday.theweatherisfinetoday这两个中nice和fine是同义词,可以相互代替;

但既使同义词是用来表达同一概念,但在语义上仍存在着细微差别。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讲解清楚免得给学生造成错觉认为凡是同义词都可以混用如在教学初一英语时,有looklookatseewatch的用法,可以在句子中把它们的不同之处表现出来。

Look!Howhardtheyareworking.

pleaselookattheblackboard.

whatcanyouseeinthepicture?

HeoftenwatchestVonSundayevening.

通过一系列句子分析,找出这些单词的差异。

又如类似词还有carrytakebring这三个单都是表示“提、拿”但在用法上却有不同在讲解这三个单词的区别时,教师可这样向学生讲解:

Hecan’tcarrythebigbox.

pleasebringthebigboxhere.

pleasetakethebigboxtotheclassroom

通过这一简图和句子中学生就能轻易找出bringcarrytake

的区别并正确使用。

(四)反义词

利用反义词讲解词义,词之间存在相反或对立的语义关系。这种关系叫做反义词,反义词又可分为两种由不同词根构成的反义词叫词根反义词,如large—smallup—downdark—lighopen—closecome—go这些单词在中学英语课本中都是常见的;另一种是通过派生法,用词缀构成的反义词叫做派生反义词,这类词在初中教材中不用,如useful-uselesshopeful-hopelesscareful-careless教学large这一单词教师可设计以下教学模式: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了两个方盒

thisboxissmallthisboxislarge

学生通过看两幅图并结合句子,就可以推测出large之意。又如up-down.

教师发命令,请学生做动作,教师发命令时,并附带一些关键的手势,如教师说Grouponepleasestandupnowsitdownpraticethatseveraltimes体会up与down之意

又如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还有open—close

在初级英语教材中,出现较多的还是互补反义词,互补反义词的指的是非此即彼或非彼即此,我们可以说ifJohnisnotmarried,heissingle.ifJohnisnotsingle,heismarried

ifthedogisdeadthedogisn’talive

又如换位反义词有buy—sellcome—gogive—receivelend—borrow

ifasellsawatchtoB,Bbuysawatchforma

ifagivesapentoB,Breceivesapenfroma

ifalendsapentoB,Bborrowsmoneyfroma

ifaisB’shushard,Bisa’swife

在低年级和高年级英语教学都有利用反义词讲解词义的可能性。比如学过big这一单词后,当学到small这一单词,可以指出smallmeansnotbig利用反义词讲解词义,能使学生更准确地掌握词义。

结论: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这说明词汇不是孤立的,一方面与语音、语法、句型、课文相结合;另一方面在听、说、读、写之中体现;词汇教学主要是使学生掌握词义,词的搭配和用法。词汇教学并不是孤立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孤立教词,孤立地讲解,孤立地传授。教学中要注意词不离句,要通过演示或讲解、操练和反复使用,使学生了解一个词的确切并掌握其用法,并使学生依据词汇内部的词汇教学,特别情景教学中游戏教学、实物教学、图片教学不仅利于学生掌握新词,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更有利于培养学英语的兴趣,学生易于学习;老师教起来也轻松,为学生以后自学,自读课外书籍打下了良好的词江基础。

参考书目:

李庭芳: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胡春洞《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英语词汇教学论文篇3

教育部的《英语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规定,要求考生掌握并能够运用语音、词汇、语法知识以及所学的功能意念和话题,要求词汇量为3500个左右。因此理想的状态是学生在双语教育项目之初就已具备3500个常用基本词汇。为了让学生在入学后迅速树立新的学习观念,在先前的中学英语学习和之后大学英语学习之间架起一座过渡的桥梁,我们把上课的第一周作为导入周(orientationweek),它是根据学生的需求设置的一种带有介绍性质的培训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双语教育项目的目标和为完成这一目标所要达到的英语水平(大学英语六级,雅思6分),使其大脑获得一种强烈刺激,产生一个巨大的信息差,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英语学习。就词汇教学来说,通过这一周先对学生进行一个词汇摸底,这不仅包括对学生词汇量的摸底,也包括对其原有词汇学习方法的了解。摸底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分析和汇总学生的英语高考成绩,以便对不同水平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分类辅导;二是对学生进行一次词汇摸底测试。这样做旨在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现有的真实词汇量,以制定更加明确的词汇教学目标,学生也能够迅速认清自身的词汇水平和差距,明确自身的努力方向,为尽快进入大学英语学习做好自我调整。

二、注重讲授单词学习策略和进行核心词汇教学

通过对学生中学阶段词汇学习方法的了解,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并无科学的单词学习方法,很多同学认为背单词是件非常枯燥和痛苦的事情。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职责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单词学习策略,帮助他们“四两拨千斤”,用更加科学的方法面对单词,找到单词之间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将单词归类。方法一:继续扩大和发展单词的“音、形、义”等层面,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解决。方法二:收集常用的近义词、反/对义词族,这部分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课堂检查。方法三:词源法,即追溯单词的起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罗更多单词。方法四:单词添加成分法,即“前缀+词根+后缀”的方法。从第二个教学周开始,我们注重讲授核心词汇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单词搜集与之相关的近义词族或反/对义词族,引入大学阶段常用的“前缀”、“后缀”、“词根”以及“词源知识”,并对核心词汇进行归类,将同一前缀、后缀、词根或语源的核心词汇串联起来,形成一个词汇网络,加强单词间的联系,打破课本中各单元间词汇的界限。同时,在单词教学的基础上我们辅以常用高频词汇搭配和相应词汇水平的阅读练习,使学生学到的单词能够实实在在地用在他们的阅读中,逐步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词义的能力,为其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有针对性的四六级单词运用的词汇教学

在大学通用英语核心词汇教学的基础上,我们着手帮助学生梳理四六级词汇。此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帮助将陌生词汇变成消极词汇,将消极词汇变成积极词汇并熟练加以应用。我们将单词教学的重点放在通过大量阅读学习巩固四六级单词,在实践应用中进一步帮助学生将单词活学活用。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过程就是评估,而评估学生学习效果最直接的手段就是第三方的测试。测试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进入一个健康且符合规律的学习过程。通过测试,学生可以真实地看到自身的实际英语水平,这不仅是对前期英语词汇学习的检验总结,更为今后的词汇学习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四、渗透专业词汇的教学

英语词汇教学论文篇4

[关键词]隐喻;概念隐喻;词汇学习

abstract:metaphorisanaturalphenomenoninlanguage.it’salsoawayofhumanlifebeingrootedinlanguagethinkingandculture.metaphorisonekindofmeanstomaketheabstractideaconcretizeinvocabularyteaching.itcanbreakthebottleneckoftraditionalvocabularylearningifstartedwithmetaphor,sometaphorcanhelpstudentsstudyvocabularybetter.

Keywords:metaphor;conceptualmetaphor;vocabularylearning

一、引言

Richards指出:隐喻是人类无处不在的原理,人类口头交际中平均每三句话就有一个隐喻[1]。Derrida也将其视为整个语言系统的象征,把隐喻看做一种普遍的认知活动和表达活动,哪里有文字哪里就有隐喻[2]。所以隐喻无处不在。对隐喻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的《论修辞》。在传统理论中,隐喻仅被认为一种单纯的语言现象,是修辞格的一种。随着人们对隐喻认识研究的深入和哲学、逻辑学、语言学等的发展、隐喻已从狭义的理论转变为从人类认知高度出发的隐喻认知理论。Lakoff&Johnson的著作《metaphorweLiveby》的出版标志着隐喻研究突破了传统研究的界限,进入了认知研究的领域。隐喻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它根植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其工作机制是将源域(sourcedomain)中我们较熟悉的具体的经验或概念的语义特征映射(mapping)到目标域(targetdomain)中较陌生抽象的概念上[3]。映射反映的认知空间之间的关系,是从一个比较熟悉易于理解的源域映射到一个不太熟悉,较难理解的目标域。如“他不买账”是将“商品交易”的模式投射到“社会交易”的目标域来理解。隐喻是使抽象概念具体化的一种手段。形成不同概念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隐喻概念在一定的文化中能形成一个系统一致的整体。普通语言中大约有70%的表达方式来自隐喻概念,语言的本质就是隐喻。隐喻将理性与想象结合,是人们理解不能理解的事物的重要工具之一。从这一角度出发,隐喻应是词汇教学中使抽象概念具体化的一种手段。使所学词汇意象化和具体化也是当今词汇教学发展的方向之一。

二、现状分析

传统的词汇教学法受到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能指(signifier)与所指(signified)之间的关系完全是任意的,忽视对词语认知理据的观察与讲解。受此影响大多数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英语词汇。很多学生抱怨英语词汇太多,且无规律可循。还有学生在词汇学习方面存在误区,喜欢背一些偏难生僻的单词。有的甚至将整本的单词背下,但当口语交流或写作时就词穷,所以词汇学习一直都是学生学习英语难以突破的瓶颈。目前常用的词汇学习法有词缀法、典型例句法、循环记忆法、扩大阅读法等,这些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对单词的记忆都起到了作用。但这些词汇记忆法都没有深入到词汇内部,词汇的记忆是孤立的、二维的、机械的和缺乏意象,由此导致学生学习事倍功半。根据文秋芳的调查结果,我国大学生“往往追求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性而不顾多样性,学生的二语能力长期在低水平徘徊,没有明显的进步”[4],而隐喻是词义产生的主要理据、是表达的机制、是同义和多义的来源、是强烈感情的释放口、是填补词汇缺口的方法。隐喻是“一种常被忽视的联系一词多义的重要资源”。有学者认为学生需发展其隐喻能力(metaphoriccompetence),即对隐喻的意识与理解、掌握运用隐喻的策略,掌握词项的扩展意义(metaphoricextensionsofmeaning)是学习词汇的重要方法[5]。从上述各个角度出发,隐喻都应被视为我国外语词汇教学的重要内容。

三、词汇教学

词汇教学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英语词汇都是由一些基本词汇演变而来,据统计显示,绝大多数隐喻词不仅是实体喻词,而且都是生活中的常用词,基本范畴词比其他范畴词有更多的用法。所以教师可以结合概念隐喻,帮助学生理解基本范畴词的隐喻意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经历和表达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如“theater”因其形状或功能的相似映射到其他实体域“阶梯教室,手术室”和抽象域“戏剧文学,戏剧效果”等。概念隐喻在英语中大量存在,了解概念隐喻有助于学生对词汇意义的深层把握。

1.从认知的角度进行多义词教学

认知语义学用意象图式及隐喻、转喻引申来说明一个词语相互关联的多个义项之间的关系,认知语义学认为人类空间概念是最基本的概念,这是因为人类思维源于人的生活本质,躯体经验和生活环境的自然状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人类的意象图式,再通过隐喻和转喻模式,物理空间被映射到其他抽象的概念结构中去。于是,其他本无空间内容的概念也被赋予了一种空间结构,一个词的意义具有了用于不同的认知域的不同的而又有联系的义项。支配着一词多义关系的原则即这种意象图式的隐喻映射。比如英语中的at,从物理空间影射到时间、状态、方式、原因等,从而形成at的多义网络:atthestation(处所),atfiveo''''clock(时间),atwar(状态),aimat(方向),athighspeed(方式)等。Beyond一词也有空间概念产生其他比喻意义:

thehouseisbeyondthebridge.

Buyingacarisbeyondourmeans.

Hiswordsarebeyondmyunderstanding.

Shepushedpatiencebeyondthelimit.

比如balance一词,不仅指天平两端的平衡,还可以说“心理平衡”、“社会发展平衡”、“经济均衡发展”等等。人们用同一个词表示多个意义,是因为这些意义之间是有联系的。它们之间的联系来自同一个深层的意象图式、图式变体及从具体到抽象认知域隐喻影射[6]。隐喻是一种认知工具,推动词汇以有理的方式演变,是理解一词多义和语义转移的钥匙。因此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讲明,多义现象是通过隐喻手段由一个词的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语义延伸机制,帮助学生理清多义词义项之间的隐喻性关系,向学生指出人类这种隐喻性思维的特征。

英语中的多义词辅义作为中心意思的拓展许多是有理据的,有据可查。许多我们现在认定的中心意思也多源于隐喻,只是由于频繁使用,人们渐渐淡忘了其隐喻意义,而变成普通的词汇。因此多义词乃至中心词义的隐喻讲解是语言教学的重中之重。

以对金钱的态度为例,英语中的表达方式为spendmoneylikewater,在汉语中却表达为“挥金如土”,中西民族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呢?我们对多义词的意义即可对此有清楚的认识,bank最基本的意思是“堤,岸”,和银行有什么关系呢?堤岸储水(water),银行存钱(money);河水中的水流为current,银行流通为currency;水可流动(flow),与之对应的moneyflow表示“货币流量、资金流量”;melt可表示冰的融化,也可表示“换成现金”;水可冻结(freeze),资金账户同样也可冻结(frozencapital,frozenaccount);水的沉淀(deposit)对应于银行的资金沉淀——存款。故runningaccount表示流水账。所以银行和堤岸在功能上并无太大的区别,最主要的功能是储蓄,作为该功能的进一步延伸bank还可表示“聚合体,组合,库”,memorybank(内存体),databank(数据库)bloodbank(血库),eyebank(眼库),foodbank(救济食品发放中心)等。

2.重视词汇的文化内涵教学

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反映了不同人群和人自身内心世界的认识,同一个国家不同地区不同人之间尚存在差异,更何况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之间的人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比喻往往打着民族文化的烙印。

作为重要的认知手段,隐喻体现人类思维的共性。隐喻的认知共性表现在不同文化中的语言使用者都能运用隐喻认知和理解隐喻语言。隐喻作为一种各民族共有的认知方式为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了心理基础。在词汇教学中对词汇文化内涵的介绍,一方面引导学生恰当利用母语正迁移,深入理解中西方文化内涵类似的词汇,还要通过文化内涵差异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中西方隐喻思维的差异。从认知的角度看,了解目标语的文化就是了解目标语民族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学好一门语言。

例如英国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世界领先,英语中因此有大量与航海与捕鱼有关的传统隐喻,如把原来水手的话overheadandears(淹过头部和耳朵)应用到其他领域,就创造了其他有趣的隐喻:overheadandearsindebt(债台高筑);overheadandearsinlove(深坠情网);overheadandearsinwork(埋头工作)。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农业国,所以我们的许多谚语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再如中国位于东半球,属季风性气候,当东风登临大地时,它带来的是春天的气息,因此汉语中的东风常用来象征新的生机。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属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因此雪莱的《西风颂》正是迎春之歌。

英语文化起源于希腊和罗马文明,因此英语中有不少来源于希腊和罗马神话的传统隐喻,如:achilles’heel(唯一致命的弱点),riddleofSphinx(难解之谜)。英语中还有很多来源于重大历史事件的传统隐喻,如burnone’sboat(起源于罗马皇帝恺撒征服不列颠的故事,喻指断绝后路,斗争到底),Dutchcourage(起源于历史上英国人与荷兰人斗争,喻指酒后之勇)。此外一些源于文学典故的隐喻,如:DonJuan(喻风流人士)和pickwick(喻憨直之人)等,同样有着浓郁的英语文化特色,很难为非英语文化背景的人掌握。中国历史悠久,出自历史事件、历史故事的传统隐喻更是数不胜数,如三顾茅庐、四面楚歌、完璧归赵等等;出自神话传说、经典文学作品的隐喻也是极其丰富,如:八仙过海、世外桃源等等。

四、结语

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隐喻理论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途径。它使我们从新的角度来研究教学,使我们认识到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隐喻思维能力。

隐喻作为人类思维和认知世界的方式,与词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有利于加深我们对新词含义、多义词以及词汇运用的理解。在隐喻基础上学习英语词汇,使得词汇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化难为易,生动有趣,具体形象,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它不仅培养学生隐喻思考技能,更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应用到外语教学中是有益的探索。

从认知角度出发的隐喻理论必将对词汇的教学有深远的影响。与传统方法相比,隐喻方法更有助于改善和发展学习者的词汇能力,有助于他们触类旁通地领悟和应用词汇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对词汇之间的广泛联系和组合搭配进行准确合理地挖掘、提炼和引申,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语言水平。

[参考文献]

[1]Richards[KG*2]ia.theprincipleofRhetoric[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36:12.

[2]Derrida.marginsofphilosoply[m].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2:31.

[3]LakoffG&Johnsonm.metaphorsweLiveBy[m].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90:20-25.

[4]文秋芳.从全国外语专业四级口试看口语教学[J].外语界,2001,(2):24-28.

英语词汇教学论文篇5

夸美纽斯(JohannamosComenius,1592-1670)是一位17世纪的捷克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生活在欧洲封建主义走向衰落和资本主义逐渐兴起的时代,夸美纽斯继承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思想的结果,总结了自己四十多年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系统地论述了教育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其代表作品有《大教学论》、《母育学校》等。其中《大教学论》标志着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他的一生为世界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在世界教育史上享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2直观性原则

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并不是夸美纽斯首创。事实上,在他之前,欧洲的一些教育家或教育思想家如伊拉斯谟、莫尔、拉伯雷等人就曾谈到过直观性原则。夸美纽斯进步的地方在于,他第一次从感觉论出发来论证直观性教学。对于直观教学,他认为,教学应该从观察实际事物开始,对于不能进行直接观察的,可以使用图片或模型等。我们现在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很多时候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往往忽略了直观教学法的重要性。例如,在《新标准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1》的moduleone里面有这样一些形容词:enthusiastic、amazing、embarrassed等。在教授这些词汇时,如果仅仅是简简单单地讲授这些词的读音、用法等,或许并不能达到掌握这些词汇的最佳效果。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灵活地利用班上同学们听课的情景来恰当地教授这些词汇。比如,看见班上某个同学原本不喜欢英语,这堂课却特别认真,就可以引导同学们用到amazing这个词汇,或者可以把一些提前制作的表情图片带到课堂。

3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原则

夸美纽斯指出:“强迫孩子们去学习的人,就是大大地害了他们”,相反,“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在老师方面,夸美纽斯特别强调,老师应该用温和的亲切的语言和循序善诱的态度去吸引学生,时常表扬学生。并且,老师在讲授每门课之前,必须使学生的心灵有所准备,使他们能接受这门学科。对于这一原则,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我们关键要落到兴趣这一点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想,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词汇一点兴趣都没有,他们能学得非常好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在高中英语词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种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谐音法就是其中一种。很多英语单词读音的汉语谐音常常令人发笑,而学生听后则会记忆深刻。比如,在教授shudde(r发抖)一词的时候,有老师就联系到了该词的汉语谐音“吓得”,吓得shoulde(r肩膀)发抖。

4巩固原则

“教与学的彻底性原则”是夸美纽斯所著的《大教学论》里面的第十八章的标题。这一章实际上就是论述巩固性原则。在他所列出的巩固措施中,有几条特别值得我们在教授高中英语词汇时借鉴。首先,先学的词汇要成为后学的基础,后学的词汇要能巩固前面的词汇。在高中英语词汇的教学中,我们老师可以更加关注下整套高中英语教材或者高中英语教材与初中英语教材英语词汇的连续性。在先前学习的基础上去教授新的单词,当新的词汇学习后,又要引导学生巩固以前学习过的词汇。其次,要训练、培养记忆力。一个好的记忆力有先天的因素的影响,但更大部分还是后天教育、训练的结果。一个好的记忆力对于英语单词的学习无疑会起到非常大的帮助。因此,要教授好英语单词,学生记忆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再次,所教的词汇要适当地反复练习。王蔷教授就指出,一个新的英语单词,在书上至少要出现七次才能很好地被学生接收。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反复的练习对英语单词的掌握是多么的重要。

5量力而行原则

夸美纽斯提出:如果学生“受到不适于他们的年龄、理解力与现状的材料的过分压迫”,“他们便会在和影子搏斗上耗掉他们的时间”。如果学习的内容严重超出了学生所能接受的范围,他们就会“产生恶心甚至痴癫”,这也被夸美纽斯指责为“一种酷刑”。在高中英语单词的教授中,我们老师一定要把握好适度的原则。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确定要教授的英语词汇的量。量力而行的原则也要求我们老师要有一个高中英语词汇教授的整体规划,三年的总量是多少,具体到每一年是多少,再具体的每一节课又是多少。同时,量力而行,也要求我们老师对待不同学生要持不同的标准,对基础好的,可以适当要求多积累,反之则要求少点。

6循序渐进行原则

夸美纽斯根据“自然并不是跃进,它只一步一步地前进”的法则,以及一些动物的事例,提出了教学的循序渐进性原则。他指出:“假如有人对任何一种艺术能够按照这里所指示的一步一步去进行,他是不会得不到进步的”。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求我们,要把一个大的学习任务拆开,然后,一步一步,慢慢去学习,最后完成整个学习任务。在英语词汇的教授中,老师不能操之过急,一堂课就想让所有学生掌握好所有单词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急不躁,有计划地教授学生单词。

7顺应自然的原则

夸美纽斯在反对旧教育和旧学校,提倡泛智教育和泛智学校的时候,提出了改良学校是可能的,但这种可能性必须建立在新的教育原则上,即“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他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主要强调两点:首先,教育要遵循自然秩序;其次,教育要依据儿童天性。这两点我们在教授高中英语单词时,都很值得借鉴。一方面,我们可以根据一天中“一天之计在于晨”的观点,把单词的记忆安排在早上,以此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午11点多到12点,学生已经学疲劳了,加上早餐的能量已经消耗殆尽,所以这时候学生学习英语单词的效果就不可能太好,老师在此时就要适当地减少学生的任务量。另一方面,高中学生显然已不能用儿童来称呼,但是,教育要根据他们的天性还是有必要的。我们要根据班上学生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来教授词汇。

8总结

英语词汇教学论文篇6

针对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朗读单词时不能正确把握元音字母的发音规则,尤其在朗读多音节词语时,往往不能把握单词重音的正确位置,笔者在加重语音教学同时,利用多媒体设备,强化了重音位置不同、含义不同;同一元音字母发音不同、发音相似、拼写不同等单词教学,使学生在反复的语音练习中,增强对词汇的正确记忆,加强学生的语感,唤起了他们学习英语词汇的积极性。而笔者也在教学中,更深刻地认识到,要加深中师生词汇记忆,教师必须重视语音教学,纠正学生的顽固错读发音,把每一个音素发到位,把重音读好,这是学生记住单词的重要条件。

二、学习正确的构词法掌握词汇

目前,我们中师的英语词汇教学仍然是传统的词汇教学模式,即“自读—跟读—纠错—记忆”,加之多媒体设施的运用,基本上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不能忽视的问题是,一些来自条件差的地区的一部分学生语音基础非常薄弱,缺乏科学的记忆方法,这些因素造成了他们记忆单词的硬伤。我们知道,虽然英语词汇量庞大,浩如烟海,但它本身却有内在的规律可循,因此,培养学生学习掌握正确的构词法,是记忆词汇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设法摸清英语构词规律,如最基本的构词法知识,即合成法、转化法和派生法,帮助学生做到了如指掌,触类旁通。例如,合成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诸如“sightseeing,radio-e-quipped,outgoing”等大量单词;转化法则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的使用功能,如“bath,proof,quieted”等名词,形容词均可以转化为动词使用;派生法则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的使用功能,如“actor,leadership,acceptance”等名词。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可以大大地提高他们记忆词汇的能力。如果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方法,就可以在词汇学习中举一反三,将一个个孤立的单词联系起来,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又能使他们深刻记忆单词,从而极大地增加他们的词汇量。

三、利用对话练习强化词汇记忆

在培养学生掌握了英语正确发音和构词法的基础上,适当加重对话法的教学力度,可以强化学生的词汇记忆。对话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独自式”的教学而言的,是以“沟通性”的“对话”为其本质的教学。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通过合作,互相交流、互教互学,共同提高,这种教法非常适合英语中的词汇记忆教学。具体做法是,教师把要学习记忆的单词放在特定的语境中,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合作创作练习,使学生能更快地掌握、理解并灵活运用,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众所周知,孤立的东西不容易记忆,要有效地记忆词汇,就应将词汇与句子、语篇结合起来。教师在创设的特定语境中,让学生把词汇与句子结合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多让学生造句,正确发音叙述,活跃对话氛围。在发言讨论中,运用所学的词汇进行交流,达到了灵活运用的目的,从而提高了记忆词汇的效果。

四、通过口头、书面写作,巩固词汇记忆

英语词汇教学论文篇7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词汇文化内涵教学的必要性,阐述了词汇文化内涵教学的内容,提出了词汇文化内涵教学的四种途径,以使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英语词语,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准确无误地使用目的语词汇。

词汇教学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对学生进行成功、有效的词汇教学将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外语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以及培养什么层次的人的问题。而词汇是文化的载体,它与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词汇教学就是文化教学。然而,长期以来,外语教学忽视了对词汇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使其处于外语教学的附属地位,停留在读音、拼写、词形变化、字面意义等表面层次,对词汇的文化因素

更缺乏足够、普遍的重视,这就造成了许多学习者词汇理解及使用上的偏差,影响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一、大学英语词汇文化内涵教学的必要性

1、一般词汇与文化词汇

就语言的要素与文化的关系而言,语音与文化的关系最密不可分,语法次之,而关系最密切、反映最直接的是词汇。有的学者将词汇分为一般词汇与文化词汇,指出"文化词汇是指特定文化范畴的词汇,它是民族文化在语言词汇中直接或间接的反映。文化词汇与其他一般词汇界定有以下两点:一是文化词汇本身载有明确的民族文化信息,并且隐含着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含义。文化词汇的另一特点,是它与民族文化,包括上面所说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有各种关系,有的是该文化的直接反映,如’龙、凤、华表’等;有的是间接反映,如汉语中的红、黄、白、黑等颜色词及松竹梅等象征词语;有的和各种文化存在着渊源关系,如来自文化典籍的词语及来自宗教的词语。

将这样一部分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挑选出来给予特别的研究与描述,这无疑对于外语教学有实际帮助,但是,将这些词语分离出来,称之为文化词汇,容易给人这样的印象,即它们不是一般词汇,而事实上,这些词同时也具有一般词汇所具有的特点。对于这类词汇较好的处理方法是从词义入手。

2、概念意义与内涵意义

英国学者GeoffreyLeech提出,词义可以分为七种主要类型,即概念意义、内涵意义、风格意义、感情意义、联想意义、搭配意义及主题意义。概念意义是言语交际中表达得最基本的意义。没有概念意义无法进行言语交际。内涵意义是附加在概念意义上的意义,它可以因人而异,因年龄而异,也可以因不同的社会、国家或时代而异。正因为如此,内涵意义往往是不稳定的,旧的内涵意义可能消失,新的内涵意义可能会产生。上文所提到的"文化词汇"也可以坐这样的分析,即一些词汇除了具有概念意义之外还具有丰富的内涵意义。

由于不同的民族在地理、民俗、宗教、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表达同一概念的词,在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作用下必然会产生附加在词汇本身概念之上的不同的内涵意义。这种内涵意义与词语本身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在说者(或作者),听者(或读者)的文化知识基础上,在特定的语境中,对于一个词所产生的某种特定感受。不了解这种内涵意义的差别,就不能完全接受一个词承载的全部语言信息量。尤其在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中,恰当地了解掌握所学语言的文化才能充分理解词汇内涵意义,才能真正达到交际的目的。

二、词汇文化内涵的教学内容

在大学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教学中,应传授哪些内容?由于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共性的方面,故而一些词汇有相近或相似的文化内涵,对于这些词汇的文化内涵,学生容易把握,这不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如上文所提到的,不同的民族存在方方面面的差异,同一概念的词汇可能会有不同的内涵意义,这些词汇的文化内涵的差异正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语可概括为以下几类:(1)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不同或截然相反的词汇;(2)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部分相同的词汇;(3)概念意义相同,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内涵意义,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没有的词汇;(4)各自文化中特有的词汇,即文化中的词汇缺项。

1、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不同或截然相反的词汇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同一事物可以起完全不同的联想,即词汇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这里主要讨论有关动物和颜色的内涵意义。在中国,狗被认为是令人厌恶的东西,象征卑劣可恶的品性。汉文化中带狗的词语几乎都含有贬义,如:"狗仗人势"、"狗胆包天"、"狗急跳墙"、"狗腿子"、"狗奴才"、"狗头军师"、"狗血喷头"、"狗嘴里长不出象牙来"等。在西方,"dog"被看作心爱的东西(pet)和人类最忠实的朋友(man’sbestfriend),故英语里有"doglike"(忠实于主人的),"topdog"(最重要的人物),"luckdog"(幸运儿)。

对中国人来说,黄色是尊贵之色。中华民族发源于黄河两岸的陕西、山西、河南等地区。这里土地是黄颜色,所以黄色是万世不易的大地自然之色,被尊为帝王之色。汉语中,"皇帝"一称就是用黄色作谥号的,皇帝的文告叫"黄榜",天子穿的衣服叫"黄袍"。"黄袍加身"是指被部属拥立为帝。而英语中yellow含有胆小卑怯之意。例如:ayellowdog(美)可鄙的人,卑鄙的人;ayellowlivered(美)胆小鬼。

2、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部分相同的词汇

在两种不同的文化中,这类词在某些方面引起不同民族的共同联想,而在其他方面却会引起不同的联想。就联想意义相同的方面来说,它们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及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相同点;而对于在其他方面所引起的不同联想说明了各个民族文化间的差异,即不同民族的文化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个性的差异。这类词在英语和汉语中也有不少。如rose和玫瑰在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中都象征着爱情,但有关rose的英语成语如undertherose却是秘密和沉默的象征,这反映了在会议桌上方悬挂玫瑰花意味着所有与会人员必须保守秘密的古老习惯。这一习惯又源于希腊神话:Cupid给了沉默之神Harpocrates一枝玫瑰花以防止他泄露维纳斯的不检点行为。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常用带刺的玫瑰来比喻那些容貌美丽、但却不容易接近的姑娘。对于学生来说,这些词汇的文化内涵的相同之处比较容易掌握,却常常忽略了它们的文化内涵的不同之处。

3、概念意义相同,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内涵意义,在另一语言中却没有的词汇。

在数字中,13在西方语言中普遍认为是不吉祥的数字,以为这个数字与犹大出卖耶稣,耶稣受难相联系。人们通常避开13这个数字,在旅行时有其避开13号星期五,订婚结婚也避开13号,有的写字楼、酒店不设13层,避开13号作为房间号码。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日本《铁臂阿童木》中,世纪末日定在13日13点3分3秒。而在中国文化中,由于8和"发"在粤语里谐音,因此不少香港人认为8是一个吉祥的数字。经80年代以后影视媒体的渲染,加上在普通话和绝大多数汉语方言里都有这种谐音,因此,现在广东地区以外的许多华人也有相似的联想:8表示"发"。对于英语国家人来说,eight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并没有特殊的内涵。

"松"在中国文化中象征"长寿"与"骨气",而pine则不含此义。英美人只知道pine是一种常青树,可提供优质木材。在英美有一种树的象征意义与汉语"松树"的象征意义相同,那就是森林之王橡树(oak)。

4、各自文化中特有的词汇,即文化中的词汇缺项

汉民族两千年的封建文化使称谓关系复杂化,汉语中表亲关系泾渭分明,既要说出性别,区分大小,还要说出分属父子、母子,因而有"表哥、表妹、表弟、堂兄、堂姐之分"。而英语却笼而统之,一律称为"cousin"。至于汉语中的"干爹、干妈、结拜兄妹"等称渭在英语中根本没有对应的词。汉文化是讲究礼节的文化,大量使用敬辞和谦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点。如汉语中的"高见、大作及愚见、拙作、鄙人"等在英语中很难找到等同的表达方式。同样,英语中有些词汇在汉语中也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词汇。比如:cowboy,hippie这两个词是美国文化特有的产物,与美国早期开发西部地区有关。关于他们的传说总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和传奇色彩。在美国人心目中的文化形象是:无拘无束、独来独往、我行我素的浪漫性格。在汉语中把cowboy译为"牧童"或"牛仔",反映不出这种意义。汉语中把hippie按译音为"希比士"或"嬉皮士"反映不出六七十年代那些行为古怪的美国青年的特点。他们并不是嬉皮笑脸的人,当中不少人对待社会问题还很严肃,只是生活与众不同,要反映其真正意义只能加解释说明了。以上例子说明,由于受文化背景制约,表达某些事物或概念的词汇在一种文化中有在另一种文化中没有。

三、词汇文化内涵的教学途径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了词汇所负载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这在词典里一般是查不到的,没有大量的阅读和学习很难掌握它们的确切含义。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可以词汇教学为切入点,既讲语言又讲文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去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

1、注解法

即教材编写者将教学材料中容易引起学生理解上困难的词语或表达法在课文后用专门篇幅加以注解。

2、融合法

融合法指的是将文化内容与语言材料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如语言材料本身就是介绍目标语文化习俗、词语典故、历史事实等。

3、实践法

实践法是指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如听、说、读等学习和了解目标语社团的文化知识。包括观察、看录像和电影、举办专题讲座等。

4、比较法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发现学生母语和目标语语言结构与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

总之,不管采用什么方法,英语教师应该意识到文化与语言并存。教师既要加强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同时又要扩大他们的汉语文化视野,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乃至应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胡文仲:跨越文化的屏障.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马菡:试论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2)。

英语词汇教学论文篇8

关键词:文化理论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新课程标准》在全国各地的中学已经得到了广泛实施,其中正面的意见占绝大多数,这反映了新课程改革是必要的,顺应时展潮流的,而且方向是正确的。在新课标中,对词汇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如高中毕业生要掌握3300个单词和400―500个固定短语,这比以前的要求掌握1800―2000个单词数量上要求更高,而且质量要求也大大提高,学生不但要被动地认识某个单词,还要把单词变成主动词汇,在实际情况中运用。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和语音、语法一起以三足鼎立的方式支撑着语言这座大厦,其中词汇还在某种程度上决定语音、语法的学习。语法、语音在历史的流变中变化甚微,但是词汇的变化非常大。也许正是由于词汇的变化之大,英语这门语言才具有了如今的多样性。词汇量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因为词汇是一切英语学习的基础;而且这一新要求并不与减轻学生负担这一社会总要求背道而驰,相反,这是一种更为实际的提高学生素质、减轻学生负担的方法。我国的高中生仍然不能正常地与母语是英语的人交流,也不是非常了解他们的文化,但是反观国外的第二语言教学情况,中学生在学习了短短几年法语或者西班牙语之后,就已经能非常流利地交流,这里面固然有发达国家教学设备先进、教学条件好、他们所学的语种是印欧语系或者拉丁语系的原因,但是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下我们国家的高中英语教学,尤其是作为英语教学基石的词汇教学。

一、传统的高中词汇教学中的问题

虽然交际教学法、直接教学法等已经流行了很多年,但是在我国仍然是运用曾经“统治”欧洲的语法翻译法。在课堂上,老师着重讲解语法知识点,然后再翻译一遍课文,随后学生们做一些与语法点有关的随堂练习,词汇的学习就成了课后作业了,成了学生自己的事情。调查研究表明,高中老师们虽然认为词汇很重要,但是大多数老师认为词汇没有讲解的必要,词汇就是死记硬背,这是唯一的学习方法,所以也不必在课堂上浪费时间讲解词汇。也许老师会在下一堂课上听写词汇,但是这只能给学生带来无形的压力,他们唯一的方法就是回家之后死记硬背。正是在背诵词汇的过程中,学生才开始出现焦虑,因为这种机械的学习方法本身就是不正确的,当它没有带来学生想要的结果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荡然无存。如果学生一直用这种方法学习英语的话,学习英语的效果可想而知。当然,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把词汇学习这个棘手的问题帮学生分析、解决掉,那么学生的负担就会减轻很多。

有的老师在讲解课文之前会带领学生们看一下词汇,稍微讲解一下,这是为了讲解课准备,但是只是带领学生发一下音,并不讲解其中隐藏的含义。这会造成学生学习词汇没有兴趣,即使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也不知道利用语境记忆单词,在课文学习完毕之后,还是不知道如何运用某些单词和词组。

二、高中学生在学习英语词汇中的误区

某调查问卷显示,高中学生在学习英语词汇的策略不得当,这会导致英语词汇学习效率的低下,进而会影响学习的动机、兴趣等,导致英语成为学生的致命弱点,影响升学和将来的就业。某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在记忆单词上运用频率最高的策略是反复读单词,高达85%。反复读单词还可以细分为两个策略,即反复识记整个单词和每个字母逐个识记。另外一个高中学生常用的策略是在练习本中反复抄写,这个频率高达50%。几乎很少学生通过研究某个单词、词组的起源来记忆单词。可见,中学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词汇记忆策略上的指导,使他们走出词汇记忆的怪圈。

另外,高中学生对于单词发音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重音位置不对、用汉语的发音方法发音等。

由于教师不重视词汇的讲解,认为词汇是学生自己的事,师生间的互动不是很明显。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文化意识淡薄,对于单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于单词、词组背后的意义不了解,导致用错词,甚至犯了英语文化中的禁忌。对于学生来说,英语单词只是由一个个字母排列组合而成的无意义的组合,而看不到其后面丰厚的文化沉淀。

综上所述,高中学生对于词汇学习有着错误的认识,即过分害怕学习词汇,这可能是在学习英语之前错误的心里暗示引起的,比如,学长会告诉孩子,英语学习没有什么难的,就是死记硬背。但就是这个所谓的“死记硬背”把很多学生难住了。另外,在自己的学习中使用策略错误,而且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基本不讲解词汇,学生完全靠自学词汇。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认为中学英语教师应当改革自己的词汇教学方法。根据我们学习汉语的经验,和国外教授第二外语的经验,在讲解词汇中渗透文化因素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词语只有在镶嵌在上下文中才有语境,才容易记住。同样的道理,文化就是词汇的语境和上下文。即使是单列出的某个单词,没有前后文作为支撑,如果我们了解了其后的文化含义,也不会感觉到枯燥,因为文化这个大背景更加通用。在传统的语言学习中,教师没有给学生传达单词后面的文化内涵,造成学生只知道某些单词或词组的某些意义,而不能根据新的情况灵活运用,或者说在某个特殊的情况下,学生只能想起这个单词或词组的中文意思,这样,学生习得的知识就非常有限、单一,反映不了英语本身的多样性、变化性和多义性。

三、在中学词汇教学中运用文化理论的困难

首先,教师和学生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由于多年来全国通用的教学方法,教授词汇的方法和习得词汇的方法,使得教师和学生不一定接收这种用文化讲词汇的方法,认为是在浪费时间。总之,要调节好这个心理。因为脱离了文化讲语言,即使侥幸学通了某门语言,也是枯燥的、味同嚼蜡的语言。就像学中文一样,如果连“牛郎织女”这样的典故都不明白的话,那么就不能说学好了中文。

其次,教师要充实自己,这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一部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补充自己的文化知识,做到对自己所教学科有较为深刻的了解。这项新要求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要求教师的知识成为主动知识,输出给学生,而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以往的情况是教师在教授熟练某套教材之后便不再备课,因为课文、语法等都是熟悉的。但是在现在这种新方法下,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因为虽然词汇是相同的,但是里面包含的文化内涵是博大精深的,是在短时间内不能掌握的,即使是有经验的教师也要好好准备一下。另外,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日新月异的变化,某些单词的意义总是随着时事、随着英美国家的新闻在变化,所以这也是教学当中会遇到的一个不小的困难。

最后,我们在高中教授词汇的时候运用文化理论需要考虑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众所周知,大学生、成人可以理解并掌握英语中的文化故事,但是高中学生刚刚完成了小学、初中的学习,刚刚走出了儿童期,走进了青春期,他们在认知上能够接受吗?原先的知识储备够用吗?可以批判地吸收知识吗?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但是既然英语国家的儿童、少年都能理解其中的文化含义,那么我们的学生肯定也可以理解。也许有学者会认为那是因为他们生活在本族语的环境中,但是我们可以对高中学生讲解一些比较简单的文化知识,比如在讲圣诞节的同时,讲一下起源,讲一下在西方国家过圣诞节的传统,因为学生对这些知识肯定早有接触,所以他们再接触更深一层的文化知识也不是很困难。

四、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现状

根据初步的了解,在我国的英语词汇教学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首先教师不敢开教学风气之先,把词汇教学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其次用文化理论解释词汇还需要占用很多的上课时间,基于我国目前教学资源还显不足,学生课业、升学压力繁重的情况下,这种新式的教学理论实施的条件不是很成熟。

五、本文的意义

本文之所以选这个题目进行研究,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21世纪新词汇层出不穷的今天,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学生应该而且可以掌握好词汇和习得词汇的方法。词汇是英语这种屈折语的基石,如果没有了词汇,就无所谓句子,更没有语言。

该研究的实践意义非常丰富,学生通过学习某种学习策略,可以在英语学习中更上一个新台阶。学习好了词汇也就相当于学习好了阅读,这对于学生未来的高考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而且这种学习的方法可以为将来的大学英语学习,甚至是终身学习做准备。

另外,如果教师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准备一桶水。这种更高要求的教学策略无形中促进了教师的再学习和再充电,这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部分,是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沈银珍.多元文化与当代英语教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陈建平.中国英语学习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汪榕培,王之江.英语词汇学高级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英语词汇教学论文篇9

当你自己发现的,会记得特别牢固。当你使用过的单词,不会轻易忘记。在英语课堂上,我给学生讲过两个故事,分别是花生酱故事和厕所故事。花生酱故事是:一天在超市购物,一个外国的顾客在问中国销售员“whereisthepeanutsbutter?”可惜,销售人员不懂英语,一个劲地问“:什么,什么?”外国顾客是一遍遍重复“peanutsbutter”,可怜的销售人员还根据英语的发音,问道“:皮带?”后来边上的一位懂英语的大学生上前帮忙,和销售人员讲外国人是想买花生酱。厕所的故事:那位外国友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他没有懂英语的人帮助他解围,只能无奈离开。一位外国游客急着想上厕所,问一个中国大妈“whereisthetoilet?”可是大妈听不懂,还打了个手势让小伙子写下来。大妈估计心想听不懂,总看得懂吧。只可惜,外国小伙子写的是英文“toilet”。最后,大妈还是无奈地摇摇头,外国小伙子也只能另求高人了。给学生讲完这两个真实事件,我还不忘记让学生自己思考,如果你们遇到这样的情况了,你们能提供帮助吗?提醒学生多多留意身边出现的英语单词和句子,譬如在食品包装袋、车站、风景区、超市等等。其实目前生活中往往有好多英语提示语的存在。而恰恰这些简单常见的英语词汇正是学生实际有用的内容。

二、让学生积极地掌握记忆词汇的方法

掌握词汇得有方法得有技巧。“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的区分贵在方法与技巧。简单介绍下经常使用且效果不错的单词记忆方法。我给学生简单介绍过组块的概念,每个人的记忆组块一般为7±2的概念,也就是说瞬间记忆最糟糕的可以一下子记住5个组块,而记忆力最好的也就9个组块。每人能记住的组块数目一般是定的,可是组块的大小可以调节。例如,英语单词information,如果按一个字母为组块的话,学生得记住11个组块,大于能力范围;但是,倘若把单词根据音节分成四个组块in-for-ma-tion,学生就能够相当轻松地记住四个组块,拼写单词。除了这个组块的记忆策略,还有一个经常在课堂使用的联想策略。让学生记住lute(琵琶)、flute(笛子)、pollute(被污染)、salute(致敬)、absolute(绝对的)、resolute(坚决的)六个单词,毫无相关的单词,想要记住绝非易事。可是,若把它们组合成一首小诗,这些单词就有趣好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一个坐着弹lute(琵琶)一个站着吹flute(笛子)/青山绿水没pollute(被污染)/来往行人都salute(致敬)/长久的爱是absolute(绝对的)/绵绵的情是resolute(坚决的)。当然,这些不同策略适合不同的学生,我们教师只能简单引导学生去使用这些方法,至于学生吸收后会怎样使用这些策略方法就因人而异。

三、让学生尽情地做巩固词汇的游戏

中职英语词汇教学是一个比较枯燥的环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中职学生的英语词汇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巧妙地引用趣味性的词汇教学方法,是比较切合职业高中生的实际的。就拿平时经常使用的单词中英文大战的游戏,其实游戏本身就是为了巩固学生对单词的中英文的记忆。所谓的中文战,就是出题人读出英语单词,答题人必须迅速说出其中文。所谓的英文战,就是出题人说出中文,答题人必须迅速给出英文。中英混战,为出题人任意说出中文或英文,则答题人给出相应的英语或中文。

英语词汇教学论文篇10

(一)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高。

小学生的年纪过小,缺乏丰富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而小学生的天性活跃,自主学习能力欠缺,往往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被动开展学习行为,是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生一旦习惯这种学习方式,就加强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学习效果较低。

(二)学生记忆效果不长久。

英语词汇一向是英语学习中的难点所在。英语词汇一般而言都是孤立和复杂的,学生记忆单词的方式较为单一,多是采取机械记忆的方法。这种记忆方式,只可以让单词在脑海中存活一定的时间段,不是长久记忆的好方法,而且这种方式,只是让学生对表象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实际的应用时,仍会出现很多问题。这种以及方式还会导致学生的遗忘速度加快,词汇的积累出现问题,如此一来,导致学习英语的效率低下。如beautiful,这个单词相对较长,学生如果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一段时间之后,便会被忘之脑后。

(三)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对教师的教学存有很大的依赖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积极改善自己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开展教学活动。英语词汇,在小学生看来是复杂和枯燥的,他们的学习还只是停留在强行记忆层面上,在他们看来,这好像就是唯一一种学习英语词汇的方式了。词汇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师的教学方法都较为单一,依照认读写的顺序依次开展。在这种固定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和懈怠心理,从而导致学生对英语词汇的学习和记忆失去兴趣。

二、提高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词汇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和默写中记忆词汇,小学生很容易对这一过程失去兴趣,出现有口无心读的现象,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就会大打折扣。但是如果可以为词汇配上声音甚至图画,就会很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关注,从而顺利实现记忆。以此,很多教师选择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多媒体具有集影音为一体的特征,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可以把抽象的词汇变成具象的音像,从而加深词汇在学生脑海中的记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如jeep这个单词,如果可以在学生面前展示出吉普车的图片,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把单词和实物联系在一起,化抽象与具象。另一方面,在众多的英语词汇中,经常会出现音近而意义完全不同的两组词汇,面对这种情况时,如果还只是要求学生一味的反复朗读,如此一来极容易让学生混淆知识点。而如果此时可以借住多媒体,进行图片展示,让学生明白这两组词的区别,就可以避免混淆知识点现象的发生。如,night和right这两个单词,读音很是相近,可以通过展示有关夜晚和方位的图片,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两个词的不同,从而加深记忆。

(二)用游戏的方式来活跃课堂氛围。

小学生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总是喜欢活跃氛围,而游戏往往就是活跃氛围的最佳方式,然而课堂教学总是严肃的,如何将游戏教学法贯穿到课堂教学中来呢?在小学英语的课堂中,教师可以把游戏带到课堂词汇教学中来。游戏一方面可以把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同时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在采用游戏教学法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玩耍中学习,如,可以开展词汇记忆比赛,用一定的奖惩措施,提高学生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积极融入游戏学习方法中来,让他们在欢声笑语中,轻松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三)及时组织学生的复习活动。

记忆在很多时候都是词汇学习的最佳方式,但是记忆往往和遗忘相伴而在。小学生在记忆词汇时,也同样面临着遗忘的威胁,而及时的复习则是减缓遗忘的最佳方式,所以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的复习活动,减少遗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复习的方法有很多种,小学英语教师不妨可以采用集体复习、尝试回忆以及联想这三种复习手段。如,联想复习法,student、desk、teacher这三个单词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如果把它们放在一起,让学生产生联想,从而方便记忆。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