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十篇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十篇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49:11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篇1

[关键词]影视文化产业;“倍增”战略;“六朝戏”;创意;激活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江西艺术科学课题“江西文化产业品牌培育、发展研究”(项目编号:YG2013157);2012年度江西教育科学课题“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视野下江西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机制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2YB109);2013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规划课题“文化产业‘倍增’战略视野下赣傩生产性保护与产业开发研究”(项目编号:YS1333)的阶段性成果。

文化产业已然成为当代精神生产中最具活力的文化艺术形态,必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文化部和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倍增”战略计划,影视文化产业作为核心层的产业力量应该贡献更大力量。正视当下我国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针对影视“内容生产”中的瓶颈问题提出相应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六朝”是中国历史发展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一段,它内蕴了许多经典的英雄演义、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它的声容,它的华彩,它的高风遗韵,惹人想象,让人神往。六朝人物、文学的魅力,能够引发了当代人体验六朝文化的兴趣。但在新时期以来,我国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六朝戏”还非常缺失,在文化产业“倍增”发展战略视野中,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和审视这一问题。

首先,“十二五”期间影视文化产业“倍增”发展战略亟待我们把握现状,自觉地发掘六朝文化历史艺术资源,为观众献上更多更好的能够透视“六朝”高风逸韵的影视文化作品。纵观新时期以来中国影视文化剧作的编创和演绎,可以发现“六朝戏”的断裂和缺失,是我们需要正视和反思的。以历史发展演变时序来看,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先有《春秋列国志》等历史演义,故而常被搬上了银幕。稍后的“秦始皇”的演义,也常演常新,有《大秦帝国》、穿越剧《古今大战秦俑情》等。“楚汉争霸”戏更是风起云涌,表演得尤为多,哪怕是受到了影视批评家的抨击也不“移情别恋”。继之而起的是“三国戏”,演绎了一出出忠、智、奸绝的故事,奏响了一曲曲战争悲歌。“六朝戏”之后的“隋唐故事”,也经常花样翻新,出现了《隋唐演义》《隋唐传奇》《隋唐英雄》等多种版本,除此之外,“狄公戏”也有层出不穷的版本,《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创造了票房纪录,“元芳,你怎么看?”还成为习常用语。“武则天”的故事、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安史之乱”的故事、《西游记》等也多被搬上影视舞台。叙言宋元历史的有“杨家将的故事”“岳飞的故事”“包公戏”“济癫戏”《水浒传》“铁木真传奇”等。“明清”题材的影视剧作品更多,《大明英烈传》《萍踪侠影》《孝庄秘史》《康熙大帝》《雍正王朝》《戏说乾隆》《还珠格格》《甄传》《红楼梦》,等等。经过比对,我们可以发现影视作品创作、表演中“六朝”文化历史艺术资源还没有被正视、创意和激活。宗白华先生在他那篇著名的《论和晋人的美》论文中指出:“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六朝的士人将人生的悲剧与审美的超越相结合,创造了深邃浩博的六朝审美文化。可见其中有着许多还没有被认真发掘的新的审美文化元素,在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大潮中还大有可为,能够为产业“倍增”战略的落实贡献新鲜意象和内蕴。

其次,从实证主义的理念来看,当今文化创意产业大国的成功经验已然证明,挖掘国家的、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资源,通过创意并借助现代高科技技术手段激活其底蕴,是影视文化产业“倍增”发展的重要手段。“六朝”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值得我们重视和纳入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视野中思考。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确立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国策,出台了许多政策加以扶植。进入新世纪以来,韩国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以影视剧《大长今》等为代表的“韩流”几乎席卷了整个亚洲,在中国、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创造了高达8421%的收视率神话。综观《大长今》的成功,主要来自于创意中文化寻“根”,历史“消费”及赐予人文关怀等,满足了现代受众的审美期待。可见,只有建立在国家民族最深厚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之上,通过不断地发掘历史文化资源,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袁济喜教授曾指出:“六朝是中国历史上风采独具的时期。一方面,它以其动荡纷乱、黑暗沉重而著称于中国历史;另一方面,它又以其灿烂的思想文化深深地吸引后人。”[1]“六朝”积淀的历史文化财富,有着文化寻“根”、历史“消费”和人文关怀的潜质,可以成为当下我们建构影视文化产业品牌的重要资源。

最后,从文化产业发展实践来说,发展影视文化产业,最重要的是打造“内容文化产业”品牌,其中创意最为关键,六朝历史文化所蕴藏的丰富内容,能够成为当下中国影视文化产业创意的重要文化资本。据调查数据显示,过去10年中,英国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了70%,其中创意产业经济增长幅度最大,达到了93%,彰显了英国经济从“制造型”向“创意服务型”的转型升级。美国亦非常重视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产业)的发展,发出了“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的宣言,在世界金融危机面前,通过创意服务来刺激国家经济复苏,在内生经济失去动力的情况下,通过文化产业贸易来创外汇,帮助其渡过难关。影视文化产业经济归根结底是影视内容产业,关键还在于内容生产中是否能够贡献足够的具有文化魅力、历史内涵的内容,吸引、感动和留住观众,让他们在观影中获得精神愉悦和享受。创意是内容生产的本质特征,也是决定着影视作品是否是艺术,还是只是简单地机械复制的重要因素。只有上升到艺术创作高度的影视生产,才能够为广大观众所支持。如果纯粹是重复过往作品的创意,仅在技术上予以改头换面,最终将被观众所抛弃。刘勰的《文心雕龙・时序篇》有言:“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原始以要终,虽百世可知也。”[2]从中国历史文化逻辑展开的视角论,六朝历史文化所具有的丰富内容,在当下的政治文化格局中具有镜鉴意义,可以成为影视文化创意的重要文化资本。

在影视文化产业“倍增”发展战略视野中如何创意和激活“六朝戏”?窃以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考虑。

第一,六朝是朝代更迭较为频繁,民族冲突融合较为剧烈的一个时代,涌现了不少具有鲜明个性风采、名士风流、叱咤风云的人物,这些都能成为当下我们影视文化产业创意发展的重要素材。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专制制度惟一的原则就是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人。”[3]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和专制统治很大程度上压抑、扭曲了人的个性,泯灭了作为主体的人的情性风采,造成了人格精神的萎缩。所谓“乱世出英雄”,动乱年代,由于极权统治力量的有限,维护统治政权尚且力不从心,故而难以约束人的个性张扬,纯真本色的个性在与时事抗争中迸发出了不朽的光芒。六朝正是这样一个士人个性伸张,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群体个性意识的时代。王子猷雪夜访戴,性情多么潇洒;兰亭修禊,游目骋怀,几多风流;嵇康临刑奏《广陵散》,那又是何等的悲壮……一部《世说新语》,写尽了魏晋名士的个性风流,彰显了他们的人格美感。正是这些独具个性魅力的人物打动了余英时先生,他在《名教思想与魏晋士风的演变》一文中指出:“名教危机下的魏晋士风是最近于个人主义的一种类型。”[4]众所周知,美国影视作品最为崇尚个人英雄主义,有代表性的如西部片、好莱坞电影等,颂赞英雄个人、张扬个人主体精神是其主流,也是其获得巨大成功的保障。美国影视产业的成功经验,昭示我们发掘六朝人物个性风姿,叙述其中英雄故事,演绎那个时代的风云争霸还大有可为。虽然中国特色的影视产业不主张表现个人英雄主义,但总结那一历史时代人物的思想精神,把握朝代更迭、民族冲突融合的规律性认识还是甚有必要,也是可行的。

第二,六朝遗留有许许多多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可以激活为当下的影视剧创作所用。在二十四史之中,关于六朝部分的历史记载较为繁复,有《三国志》《晋书》《魏书》《宋书》《南齐书》《北齐书》《梁书》《陈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等,计十二种之多,其中有着大量的历史故事,有待发掘。这许许多多的历史人物,都极具个性魅力,特别是那些在改朝换代中创造了丰功伟绩的开国元勋们,每一次成功创业背后都有着不寻常的故事。此外,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杨之的《洛阳伽蓝记》等一些笔记,也记载了不少神话故事,能够为我们当下影视剧创作提供创意和素材。如《西京杂记》上有记载:“有东海人黄公,少时为术,能制御蛇虎。……秦末有白虎见于东海,黄公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乃为虎所杀。俗用以为戏,汉帝亦取以为角抵之戏焉。”这则记载,就是中国最早的剧目《东海黄公》的本事。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秦末时一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壮举,事既不成,杀身成仁,其精神激荡着后人将之搬上戏剧表演舞台。可见,六朝的历史文化典籍中,不乏素材能为不同时代创作戏剧作品所用,当下的影视文化产业“倍增”发展战略要落实,也可以从六朝戏中寻找原型、母题、故事等。

第三,六朝产生了丰富的人生思想、文化思想、美学思想,其中所积淀的厚重的“人文关怀”精神,恰是后工业社会中缺少纯粹信仰而艰难生活、具有心理疾病、精神危机的当代人所期待的,在影视文化产业视野中创造性地激活其中蕴藏的思想文化价值,能为今天的人文建设贡献力量。唐代诗人韦庄《台城》诗说:“江水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废名先生曾说:“六朝之文,生香真色,不可学。”六朝文字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深重的美学意蕴,散发着“丽而悲美”的文化气息。缘情感物,抒写性灵,庾信的诗“兴”精神,让他超越了人生遭际的痛苦,实现了由现实悲剧人生向艺术人生、审美人生的跃升。六朝虽已远逝,但其高风遗韵与鄙陋污秽能成为当下人文建设的可贵资源。开掘传统六朝文化中有价值的亮点,通过影视美学创造,像六朝人一样通过审美的方式来升华人生,化解苦痛,最终实现审美、艺术与人生的贯通,可以超越价值危机,实现影视文化产业中商业性向人文性的跃升,这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综上可见,我国影视文化产业发展中“六朝戏”非常缺失,在文化产业“倍增”发展战略视野中,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创意和激活它。六朝涌现了不少具有鲜明个性风采、名士风流、叱咤风云的人物,遗留有许许多多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积淀有厚重的“人文关怀”精神等,均能成为当下中国影视文化产业创意的重要文化资本。

[参考文献]

[1]袁济喜.六朝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梁]刘勰.文心雕龙解说[m].祖保泉,解说.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854.

[3]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411.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篇2

abstract:withtheincreasinglyfusiondevelopmentofeconomicglobalization,animationindustry,whichisahotpointofcultureindustry,alsoshowsthetrendofglobalization.therearemanyChinaelementsinforeignanimation,orseeinginthepictureandtheplot,orhearingfromthesoundandmusic,orshowinginthestyleofscenariosandmodeling.FromtheChinaelementsreflectedin"mulan"and

"KungFupanda"twofilms,thisarticleanalyzestheinspirationofforeignanimationtoChina'sanimationfromminingandcreationperspectiveofChineseculture.

关键词:动画;中国元素;挖掘;创作视角

Keywords:animation;Chinaelements;mining;creation

中图分类号:J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2-0309-02

0引言

在国外动画中有许多角色、场景和故事采用的是中国元素,近年来有逐渐增多趋势,较为典型的如《花木兰》、《功夫熊猫》,这些中国元素的好莱坞大片,从剧本、人物构造到视觉效果处处弥漫着东方气息,形成一股别具一格的“中国风”。本文通过对两部影片创作当中中国元素比较,分析国外动画对于中国文化的挖掘与创作特点,同时阐述给我国动画的启示。

1《花木兰》和《功夫熊猫》对中国文化的挖掘

《花木兰》和《功夫熊猫》都出自美国好莱坞,但都取材于中国文化,并用动画的形式演绎着生动的故事,但两者对中国文化的挖掘深度是不同的,抛开从二维动画到三维动画的技术上表现差异的演变之外,我们发现对中国文化的内涵理解是有差异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特征:

1.1由外到内《花木兰》可以说是一部激动人心、有趣、惊险且饱含幽默和真情的影片。它的背后蕴涵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及文化全球化的鲜明特点,但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和表现集中在外在的表面,它弘扬更多的还是美国精神、西方的价值理念。原著中,木兰被动地替父从军,但是在剧本中却变成了一个自我意识觉醒的行为主动替父从军,她这样说:“也许我入伍不是为了父亲,也许这是为了我自己,希望在里面看到一个巾帼英雄……”可见,影片的主题已经从一个“忠孝两全”中国的孝女故事,成为了一个充满现代意识的少女追寻自我价值的传奇经历。在人物性格设定上,花木兰早已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忍辱负重的女英雄形象,而是被塑造得像一个活泼独立的现代邻家女孩。

相反,我们看到在《功夫熊猫》中对中国元素的处理却体现出由表及里,由外而内的新变化,它在形式的表达试图深入到对传统文化、思想、精神的把握。有涉及中国哲学思想的片段,如画现之一就是乌龟仙人与浣熊师傅诀别,乌龟仙子悠然地伴着漫天飞舞的桃花“羽化而逝”,画面所呈现的乌龟的生死与美丽花朵的凋零完美融合,在风中一起消散,表现了道家哲学中最富诗意的人生至高境界――天人合一。

1.2由局部到整体影片《花木兰》从水墨开始,叠化成长城之后,逐步展开了一个发生在中国的传奇故事,作为一部美国动画,在中国元素使用上充分体现了“中为西用”的特点。在造型上有中国的服饰,铠甲等方面,而在场景上有长城、宫殿、街景、桂林、军营、雪山、烟花等方面,但在中国元素的使用上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一方面,中国元素的使用是在情节的建置和发展过程中插入的,主要呈现的是以一个个具体的局部性的点,集中体现在木兰家、军营、阵地以及皇家等设计方面。而木兰等造型虽然采用的是中国元素,但从整体上来看明显带有强烈的美国风格。

在《功夫熊猫》当中,中国元素的使用可以说已到了无处不在的地步,主创者能够将涉及面如此广、类别如此庞大的中国元素通过自然生动、恰到好处的方式呈现,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主创显得特别的尽心尽力,才能达到如此水到渠成的效果。与《花木兰》相比,呈现出从局部到整体的根本性进步。

1.3由浅入深《花木兰》是一部优秀的迪士尼动画,影片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生性善良、机敏好动、勇敢又活泼的女英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影片塑造的木兰与迪士尼传统中的女性一脉相承。创作上突出了迪士尼全球化的视野,更加注重迪士尼传统,中国元素只是一个美丽的外壳,创作者对中国元素的挖掘相对较少,主要是以此来吸引观众。《功夫熊猫》并不满足于借用中国元素的壳,而是对中国功夫文化有着深入的挖掘,中国武侠元素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局限在华人范围当中,但在影片中却出现了气功和点穴功夫,因为在崇尚力量、速度的好莱坞的功夫电影中,我们很少看到气功和点穴这样比较“玄学”的功夫,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其对中国功夫文化包容之广、挖掘之深。

2好莱坞动画的创作特色

无论是迪士尼动画,还是梦工厂动画,都一样是扎根于美国电影文化这块土壤而茁壮成长起来的。美国动画在传承优秀传统上的优势可以说一直有着极其深厚的基础,就像迪士尼动画从诞生到发展的历程中,每一次革新和进步都是在充分继承原有传统的基础上展开的。

2.1创作的全球化视角动画作品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当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一样成为非常国际化的媒介产业,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与重要地位也已经被人们所公认。从历史上看,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其好莱坞电影很早就具有国际视野。美国文化有着与生俱来的多元化特点,这也是美国文化的生命力所在。迪士尼动画最初从改编《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开始就与当时作为娱乐调剂功能的动画划清了界限,确立了迪士尼动画长片的传统,表现具有商业性的国际视野。随后的一部接一部取材于世界各国文化的动画影片更是将迪士尼动画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而带有东方神秘气息中国题材的《花木兰》只是其中一部,影片用迪士尼动画的制作传统包装东方故事的内核,并通过迪士尼动画电影媒介推向国际。

2.2创作的平民化视角美国电影和动画都在不同程度上塑造着英雄,弘扬个人英雄主义。不过在美国动漫当中,英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天赋神力的超级英雄,比如“超人”、“蜘蛛侠”、“钢铁侠”等具备着特殊超能力,无时无刻不在保卫地球的超级英雄;另一种则是“灰姑娘”式的平民英雄,讲述平凡小人物最终成长为英雄的故事。在《花木兰》、《功夫熊猫》动画片中展现的角色都是平民英雄。而平民化的视角也与影片的功夫喜剧风格一脉相承、浑然

天成。

2.3创作注重娱乐性动画电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文化,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它又是商业,动画电影是当代一种文化、艺术与商业奇妙组合的载体,它既传承着文化和传统,又满足着观众最大众化的娱乐消费需求。作为全世界最好商品的美国动画,其商业机制下的动画创作强调的是作品的商业属性,而商业属性被展现得最淋漓尽致的就是其对娱乐性的注重,在美国动画当中,都被毫无例外地添加了娱乐性,或是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或满足观众的寻求刺激、感动等消费心里。《花木兰》和《功夫熊猫》当中,创作者对于娱乐性重要性的理解毋庸置疑,他们恰如其分地把握着观众在观赏娱乐性强、故事性强、动作性强的影片时产生的快乐。

2.4传统影片创作模式在美国动画电影的创作传统中,关于人物成长、英雄冒险等故事有着特别清晰的模式。《花木兰》的剧情以替父从军为线索,但是在改编中强调了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在情节模式上则侧重于木兰如何成为一个巾帼英雄;《功夫熊猫》的剧情可以简单的总结为香港传统功夫片新翻版:一个误打误撞却有无限潜力的新徒弟在师傅的培养下,战胜一个背叛师门走向邪路的忤逆之徒。从情节上来讲,主人公临危受命、学艺成长、决战强敌几个段落简单清晰可见,而英雄的成长则强调在学艺、结交朋友、惊奇冒险的故事轨迹上,最终完成了灰姑娘变成公主,傻小子变成神奇大侠、丑小鸭变成金凤凰的华丽

转身。

3给中国动画的启示

好莱坞动画大片《花木兰》和《功夫熊猫》对于中国动画来说具有很大的影响。反思中国动作的创作,感受它们给我们的启示。

众所周知,中国文化拥用着无数深厚的艺术瑰宝资源,但中国动画创作难得有影响力的大作来挖掘这个传统文化宝库。面对传统文化,泱泱五千年的文化,我们总在提继承中国的悠久文化,可是自己却深陷其中,既缺乏真正的辨别,也缺乏真正的理解。很多中国动画所展现的中国元素也大量存在着一知半解,甚至误解和曲解,暴露出的是中国动画创作的视野狭窄,缺乏发现力、创造力、想象力,而究其实质则是缺乏对本国文化的深层次理解。用古人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来形容我们这种堪忧的现状,可以说再贴切不过。

中国动画不能真正挖掘中国文化传统,把握中国动画的内在核心,无法形成自己的体系。于是我们走了很多弯路,无法继承和传承优秀传统,而在朝令夕改、邯郸学步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失去了自己对创作、判断以及文化创新的信心。因此,我需要反思,只有反思我们才能进步,才能开创中国动画的明天,这就是好莱坞动画大片《花木兰》和《功夫熊猫》给我们的启示。

参考文献:

[1]马华.动画影片分析[m].京华出版社,2010.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篇3

在好莱坞,可能人们已经很难找到一个像拉塞特这样的电影工作室主管。他真诚而又充满激情,谈起自己深爱的动画事业常常热泪盈眶,又时而流露出孩子一般的纯真笑容。他还有一个奇怪的癖好―收集夏威夷衬衫。每天在健身教练的指导下完成一个半小时的空手道和背部训练之后,在出门前他会走向一个巨大的衣柜,从上千件夏威夷衬衫中挑选出一件穿在身上。从迪士尼的各种动画人物到他自己创作的《赛车总动员》系列都被印在了不同的衬衫上,成为他的灵感衣橱。

尽管他的妻子常常对此抱怨,认为他不应该像个小孩子一样总是穿着夏威夷衬衫,而是应该将更多精力花在工作上。拉塞特对此却振振有词:“我会根据每一天的工作主题去挑选一件衬衫。而且我的确是不想长大,夏威夷衬衫让我感觉自己是个孩子。”

带着未泯的童心、天才般的艺术想象力以及对技术的偏执追求,拉塞特再次踏上中国之旅。这一次,他站在上海影城的放映厅一口气向观众介绍了迪士尼以及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在接下来即将推出的九部影片,其中包含了迪士尼动画工作室首度与漫威合作的冒险喜剧《超能陆战队》以及讲述大脑中五种情绪的皮克斯原创动画《头脑大作战》,其导演正是曾经执导《飞屋环游记》的彼特・道格特(peteDocter)。

拉塞特注定是改变动画历史的人物。早在1986年,拉塞特设计并制作了首部有人物角色的3D计算机动画短片《安德鲁和威利冒险记》。此时,拉塞特任职于卢卡斯影业计算机绘图部。随后,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s)以1000万美元收购了卢卡斯的电脑动画部,成立了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负责技术的埃德・卡特穆尔(edCatmull)、负责动画创意的拉塞特以及乔布斯共同成为皮克斯的三大核心人物。拉塞特正是皮克斯创造力的驱动者。

对于拉塞特而言,做动画是世界上最棒的工作。在制作《玩具总动员》这部电影时,乔布斯曾经问拉塞特:“在苹果,我是做电脑的,电脑的寿命可能大约只有三年,然后就要更新换代了。那么你觉得你所做的工作可以永恒地延续下去吗?”那个时候,拉塞特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不过,动画的确具备这个潜力,比其他的任何媒体都更能创造出这种永恒,”拉塞特如今坐在外滩的半岛酒店对《环球企业家》说,“它能一代又一代地延续下去。你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然后你的小孩可能又会看。”动画可以制造出这种超越地域与年限的奇迹,比如1937年的《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就成为了一部被年复一年反复观看的全球经典。

这种成就感令拉塞特愈发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且硕果累累。从2001年的《怪兽电力公司》开始,拉塞特监制了其后所有皮克斯动画长片,包括《海底总动员》、《超人总动员》、《飞屋环游记》、《勇敢传说》等多部影片。2009年,在第6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拉塞特从乔治・卢卡斯手中接过终身成就金狮奖杯。除此以外,拉塞特还是华特迪士尼幻想工程的首席创意顾问。他认为人生中最棒的一刻是把《赛车总动员》搬进了迪士尼加州探险乐园,主题园区于2012年正式对外开放,占地12英亩。

更重要的是自2006年起,拉塞特同时监管迪士尼与皮克斯两个动画工作室的创意工作,彻底改变了此前举步维艰的迪士尼动画工作室。

两个工作室

如果梳理一下动画历史,就能了解迪士尼与皮克斯在这个行业的巨星地位。1902年,《月球旅行记》创造出了动画片这种艺术形式,1928年迪士尼工作室创作出了第一部有声动画片―《蒸汽船威利号》,随后迪士尼继续在1938年制作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让动画从黑白变成彩色,并进入长片时代。皮克斯在1995年创造的《玩具总动员》则开启了动画的3D时代,用电脑技术带给了动画第四次生命。

拉塞特从小就梦想在迪士尼工作。他出生在洛杉矶的惠蒂尔,这里离迪士尼的总部伯班克并不遥远。他的母亲是一位艺术老师,擅长水彩画,拉塞特从小就在这样的艺术氛围里深受熏陶。在学校,他最喜欢的一门课程是中国艺术,并且对于中国书法也十分精通。他如愿以偿进入了加州艺术学院的动画专业,而这所学校正是由迪士尼投资创建。

毕业后,他顺利加入了迪士尼。不过,现实似乎并不及想象那样美好。他提出在“3D电脑动画的背景下创造手绘动画形象”的想法还有些超前,并没有得到当时管理层的认可,他很快对那里的工作失去兴趣。不过,在迪士尼工作以及在加州艺术学院学习的日子,却让他学到了最重要的一课:角色以及故事才是真正打动观众的东西,而并非科技。“当我们创立了皮克斯,开始做长片动画时,这一点我总是向大家反复强调。”拉塞特告诉《环球企业家》。

离开迪士尼,拉塞特去了卢卡斯做电脑动画。“那里的同事几乎都是博士,非常聪明,我当时被吓坏了。我有点害怕要学习编程。”拉塞特说。不过很快,他通过自己的方式解决了“技术”的问题,可是他发现其他人反而无法学会他所掌握的技巧―比如通过一个动作赋予角色某种情绪或是人物性格。

迪士尼著名动画师弗兰克・托马斯(Frankthomas)便是拉塞特的导师之一。他曾经这样对拉塞特说:在做动画的时候,你没有任何东西,完全是凭空创造,需要从无到有去创造角色和构建世界。目的是让观众去信服这样一个虚拟世界的存在。虽然它不是真的,但是却要让观众觉得可信。

拉塞特把这一切带去了皮克斯。他也的确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可信的“动画世界”,比如《玩具总动员》和《海底总动员》。拉塞特在制作《玩具总动员》时,正值迪士尼经历第二轮的黄金时代,这个阶段的《小美人鱼》、《美女与野兽》以及《狮子王》将迪士尼推向巅峰。不过,拉塞特为皮克斯动画选择了截然不同的方向。“我们不想做那样的电影,因为这是他们的方式。我们要选择一种更加现代的故事,讲述的是伙伴、友情这类的主题。”拉塞特告诉《环球企业家》。

与此同时,皮克斯还掌控着一大核心资产―3D电脑动画的技术。拉塞特认为自己本身是一个对电脑痴迷的人,他很爱和乔布斯分享新的技术。“乔布斯总是会给我看一些新的科技玩意儿。我自己对技术也非常狂热,对于新的技术所能实现的动画,我会感到非常兴奋。”拉塞特说。他认为技术总是在不断进步,每一部电影都是在试探技术能够做到的极限,他们游走在技术的极限,然后不断推进这种极限。

不过技术本身不会娱乐观众,电影始终是由创意所驱动,故事与角色的需求推进着电影。“艺术挑战了科技,科技又启发了艺术。这是一种阴阳的关系。”拉塞特这样形容二者之间的关系。如果不知道某种创意如何用电脑做出来,便会有研发的人去创造出新的技术,通过这种技术可以看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形式,动画师与编剧受到了启发,继续去创造新的角色以及新的想法。“这好像形成了一个连续的圈,二者不断地推动着动画艺术向前。”拉塞特告诉《环球企业家》。

《玩具总动员》一鸣惊人,随后,皮克斯创造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成绩。自2001年奥斯卡开设最佳动画电影奖项以来,皮克斯创造的所有作品都被提名并有七部作品最终折桂。目前的14部作品为皮克斯赢得了27座奥斯卡小金人、7个金球奖杯、11个格莱美奖杯和不计其数的荣誉,电影累积票房已突破85.6亿美元。换算下来,皮克斯每一部作品平均能获得6.12亿美元的票房,这个成绩远超竞争对手,几乎是梦工厂动画的150%,20世纪福克斯的232%,其动画电影的盈利能力被公认为世界之最。

而此时的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却深陷泥沼。在皮克斯2003年的《海底总动员》斩获七项奥斯卡大奖时,迪士尼的动画电影《熊的传说》则乏善可陈。这个阶段的迪士尼动画被认为缺乏创新,故事与角色平淡无奇。伯班克的迪士尼动画工作室―昔日的动画明星变得黯淡无光,它似乎再也没有给人惊喜,所有的光芒都被位于旧金山爱莫利维尔的那间工作室抢去了。

重建

2006年迪士尼收购了皮克斯,这成为迪士尼动画的重要转折。在那一年,卡特穆尔与拉塞特接管了迪士尼动画工作室。事实上,的确有人提议关掉这间多年来没有一部大片卖座的工作室。不过,两人并没有这样做。他们各自怀有深厚的迪士尼情结,希望能够拯救它。他们部署了一系列的重建计划,将皮克斯那些好的方法移植过来,同时保留了迪士尼自身的传统,使其焕然一新。

拉塞特回到迪士尼,他发现这里与他离开时存在的问题如出一辙―由行政管理层去推动的工作室缺乏创意。事实上,这也是在好莱坞普遍存在的一种机制:工作室等级分明,往往有三四个行政层级,每个行政层级都会下达指令,然后各个发展部门的行政主管监管一部电影。在这种体制下,导演并没有权利将自己的想法放入电影,而是不得不听从行政人员的指令。“当我们到了迪士尼,发现在这种方式下工作的导演失去了航向。他们并没有花精力专注去制作一部最棒的电影,而是花很多的时间在沟通协调,处理一系列行政人员的意见。”拉塞特告诉《环球企业家》。

这套制度很快被拉塞特废除了。他找来所有的导演,对他们说:“这是你们的工作室,我们需要来自于你们的想法。”不过,帮助导演重拾信心并改变一种工作方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习惯在一种不允许诚实对待内心的环境里成长,因而很难真正说出实话。拉塞特和卡特穆尔花了两年的时间让导演们学会忠于内心。

真正改变迪士尼动画工作室的是一套被称作“故事小组”(Storytrust)的机制。这其实是源自于皮克斯的“智囊团”(Braintrust),它由一群导演、编剧组成,导演一旦有了自己的想法,要与小组的人沟通,大家共同看片,然后讨论故事的走向。“这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导演不能抗拒别人的意见,然后要想想哪些意见可以采纳。如果没有这个评估的过程,《冰雪奇缘》不会那么成功。”《冰雪奇缘》制片人彼得・戴尔・维克(peterDelVecho)告诉《环球企业家》。

这套机制将权利重新交给导演。当电影人重新掌握了权利,他们便有权决定怎么做电影。“拍电影以导演为导向,而之前是以行政人员为导向,高层觉得喜欢这样的电影,可这样的电影不一定成功。现在拍电影的人是最重要的,他们相信并喜欢自己的想法,然后拍出来。”《冰雪奇缘》导演克里斯・巴克(ChrisBuck)坐在伯班克的迪士尼动画工作室里,向《环球企业家》解释拉塞特来到迪士尼工作室之后带来的改变。

收购皮克斯令迪士尼动画工作室重获新生。“如果没有皮克斯,我们将会很艰难,迪士尼工作室何去何从?谁来做领导?大家经历了痛苦的过程。”克里斯・巴克认为收购带来的最大收获是拉塞特的回归。皮克斯最著名的企业文化就是“以下犯上”,在创作领域,这里完全没有“上下”的概念,任何一个普通动画师都可以提出创意供大家讨论。“非常幸运皮克斯在旧金山,所以我们可以对这些行政的东西视而不见,按照我们自己的心意去做事。”拉塞特把这一切引入迪士尼,发动了一场革命。

迪士尼动画工作室的人们都在谈论着拉塞特。当然,拉塞特带给迪士尼的变化不止这些。如今迪士尼动画工作室的二层的中心区域变成了一个吃饭休息的开放空间,用于见朋友,交流工作想法,以及开一些非正式的会议。以前这片区域都是办公室。“看似是一个小的变化,实际上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迪士尼动画工作室的公关艾米・阿斯特利(amyastley)说。如今,这里被装扮成了电影《超能陆战队》当中的场景,类似于金门大桥的装饰以及寿司店等日本元素都在电影中出现,而在《冰雪奇缘》拍摄和放映期间,这里却是一片冰天雪地。

除此以外,拉塞特还让工作人员出现在不同影片中。譬如在《超能陆战队》中担任导演之一的克里斯・威廉姆斯(Chriswilliams),也曾为《冰雪奇缘》中小商贩奥肯(oaken)配音。不同团队之间的交叉合作让整个工作室变得更加具有凝聚力。一部迪士尼动画幕后大约需要400个至600个动画师,制作时间长达四到五年,因此团队的合作变得异常重要,而导演也必须非常钟爱自己的影片才能完成。

卡特穆尔曾经做过一场演讲。他问观众什么是做动画电影最重要的元素?究竟是创意还是拥有一群有才华的人。答案是人更加重要,因为这些很棒的创意都是来自于他们。克里斯・巴克曾经是迪士尼动画《泰山》的导演,后来他去了索尼的电影工作室,随着拉塞特的回归,像克里斯这样的一批优秀导演又回到迪士尼的阵营。“我回到这里的原因就是因为拉塞特。我认为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电影人,他了解电影制作的每一个细节,当我们呈现的东西有一点点不对,他就能察觉出来。”克里斯说。

这里变成了一个以电影制作者为驱动的工作室,他们向往一种开放式的合作关系。“他们变得相信彼此,思维开阔。此时,如果他们真的做了很棒的一部电影,那么就能治愈之前那些失败的创伤。”拉塞特说。

重生

《冰雪奇缘》便是这样一部“治愈”大片。它不仅令迪士尼首次在奥斯卡上斩获最佳动画长片(注:该奖项2002年开始设立),同时创造了电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纪录―全球12.73亿美元的票房纪录超越了皮克斯此前《玩具总动员3》的10.63亿美元。拉塞特正是该影片的执行制作人。

这部电影源自于安徒生童话《冰雪皇后》。如同迪士尼若干年以来偏爱的素材,冰雪皇后成了工作室里一个不断进化的角色。可是多年来却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重塑故事,将其调整到一种更好的方式。拉塞特曾经看过早期迪士尼动画师尝试做这个故事,那些栩栩如生的绘图总是令他激动万分,这对他来说是一种启发。“不过他们没有成功,因为这是《玩具总动员》的时代,而不是挂在墙壁上的那些手绘图。”拉塞特回忆道。2006年他接管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后,想把这种真挚的童话故事找回来。

此时,他们也做过一些其他的尝试,譬如《公主与青蛙》。不过拉塞特认为这部电影算不上成功。随后《魔法奇缘》诞生了,它成为了第一部用电脑动画制作的童话故事,结果大受欢迎。于是他与克里斯重新讨论《冰雪皇后》的故事,决心将这部束之高阁的童话搬上大银幕。

对于拉塞特而言,《冰雪奇缘》是一部特别的影片。按照原著,童话中的角色艾莎(elsa)是一个坏人,天生具有冻结事物的魔法。如果依照迪士尼固有的套路,电影将成为好人战胜坏人的俗套结局。拉塞特将整个心思都花在艾莎这个角色身上,他开始思考为什么艾莎是坏人。拉塞特有五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叫山姆(Sam),在他10岁时就被诊断出患了一种糖尿病。“我们在医院花了一周的时间去了解如何应对这种病。山姆不断地被针扎,他过去是一个开朗的孩子,可是自此以后变得非常忧伤,”拉塞特回忆起这段经历,变得十分感性,眼眶中泛着泪光,“然后他问我们,为什么偏偏是他得了这种病。我对他说因为有人认为你足够坚强,可以去面对。”在创造艾莎这个角色的时候,拉塞特不断地想起山姆,他突然间恍然大悟―艾莎其实也像山姆一样,她的魔法是天生就拥有的,她自身也是受害者,生活在这样的恐惧中,她也会问,“为什么是我?”

此时,主题曲《LetitGo》诞生了。它彻底改变了艾莎这个角色以及故事的走向。“正在我们纠结这个角色时,这首歌来了。这首歌显然不是为坏人写的歌,它讲的是释放自己和重新找到自己,人们能够通过这首歌对艾莎感同身受。”克里斯说。

在技术层面,《冰雪奇缘》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如何去呈现出影片中雪的厚度与质感成为了一大技术难题。起初雪花看起来像是一颗紧紧包裹的花生的样子,效果并不理想。《冰雪奇缘》的团队为此开发了一款软件专门用于造雪。所有的电影工作者都知道拉塞特为了让艾莎的头发变得更美丽付出了多少努力―可能做了20遍才达到他想要的样子。为了确保足够美观,影片中的服装、艾莎的城堡都是经过反复修改,克服了重重的技术障碍。“所以这个故事对我来说是非常个人化的,艾莎对我来说也是。我为她感到骄傲,为这部电影的成功骄傲。”拉塞特说。

“这部电影也实现了一些并非显而易见的视觉上的成就,比如人物角色细微而丰富的面部表情,观众透过表情就能看穿人物的喜怒哀乐。”制片人彼得・戴尔・维克(peterDelVecho)告诉《环球企业家》。事实上,这一点早在《魔法奇缘》这部影片中就早有突破。过去的3D动画比较僵硬,而刻画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正是迪士尼传统手绘动画的优势,如今在皮克斯创造的现代3D电脑动画中却实现了这一点。

拉塞特认为动画中每一个角色的移动过程都是经过思考而形成的。每个人都能动,但是每个人却动得不一样,动作取决于角色的情绪。动画师像手艺人一样去创造和雕琢每个角色,让他们各不相同。“这不是电脑能独自完成的,这是动画师赋予这些角色情感化的动作。这是我常常形容的艺术家与技术之间的相互交织的关系。”拉塞特说。他把电脑比作一种工具,这就好像是笔之于作家的作用―笔不能自动地在纸上写字,是拿笔的人赋予了文字的力量,这也解释了电脑与动画之间的关系。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篇4

2012年12月15日晚,“口子窖”杯第二届徽商奥斯卡年度盛典系列活动之徽商高校巡讲第四场在合肥工业大学mBa中心举行。“口子窖”杯第二届徽商奥斯卡年度盛典活动“十大徽商领袖”候选人、安徽恒泰集团公司董事会主席程宏向学生们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自1992年创业以来,程宏铸造了以房地产为主,金融、矿产投资为辅的全国性集团公司,截至2011年,其总资产已突破千亿大关。然而,鲜有人知道这位在商界游刃有余的商人曾经还是一名大学教师。

程宏认为,企业家一定要有核心价值观和良好的人生态度。不同的态度则会有不一样的人生和风景。为了阐述这一道理,程宏为学生们讲述了《富翁与渔夫》的故事:

富翁在海滨度假,见到一个垂钓的渔夫。富翁说,我告诉你如何成为富翁和享受生活的真谛。渔夫说,洗耳恭听。富翁说,首先。你需要借钱买条船出海打鱼,赚了钱雇几个帮手增加产量,这样才能增加利润。那之后呢?渔夫问。之后你可以买条大船,打更多的鱼,赚更多的钱。再之后呢?再买几条船,搞一个捕捞公司,再投资一家水产品加工。然后呢?然后把公司上市,用圈来的钱再去投资房地产,如此一来,你就会和我一样,成为亿万富翁了。成为亿万富翁之后呢?渔夫好像对这一结果没有足够的认识。富翁略加思考说,成为亿万富翁,你就可以像我一样到海滨度假,晒晒太阳,钓钓鱼,享受生活了。噢,原来如此。渔夫似有所悟,那你不认为,我现在的生活就是你说的那些过程的结果吗?

“尽管最后富翁与渔夫奋斗一生的结果相似,但是不同的人生态度却能给人带来不同的人生体验。”程宏认为,生命是有价值的,生命是一段旅程,沿途有很多的美景。富翁选择的道路是一条奋斗的历程,尽管辛苦却能欣赏沿途更多的风景。“如果说人生是—本书,那么富翁的书中便有很多故事,而渔夫的生活中便缺少了故事。”

在程宏眼中,成功就是一种取舍和积累的过程。“成功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你今天的选择决定了未来的结果;成功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做好每天的事情,成功自然会水到渠成。”中国是一个崇尚礼仪之邦的国家,在为人处世上,中国人讲究付出,程宏认为,成功人士也分好与差,“好的成功人士懂得对身边所有的人付出,而差的成功人士只会对有利用价值的人付出。”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篇5

洛杉矶的每一个人都会说到这三个词。罗伯特・麦基(RobertmcKee)的具体说法是,好莱坞“incrediblysystemic”。他是一个creativewritinginstructor─就像很多电影分工没有中文对照一样,这也是一个不容易准确介绍的头衔。1983年,在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ofSouthCalifornia)任教的麦基创立了StorySeminar公司,这个影响了几代美国电影人的导师相信:“去想观众喜欢什么,或者不喜欢什么,都是灾难。”

“中国现在一边是本土创意生产能力还亟待加强,一边是市场需求巨大。碟中碟4已经登陆院线一个半月了还在上映,你就知道这个市场对好内容的需求有多大。”一位接近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资深媒体人士对《第一财经周刊》说。你会感到事情正在发生变化。十几天前,国家副主席在美国访问期间,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与美国梦工厂正式签订了在中国成立东方梦工厂的协议。

不久之后,杰弗瑞・卡森伯格将来到中国,与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共同宣布这个合资公司正式成立。

洛杉矶的每个人都觉得这是卡森伯格的又一次机会。

在一个还没有完全公开的计划里,卡森伯格这个合资公司将会启动动画技术研发、动画影视制作、版权发行、衍生产品、演艺娱乐、数码游戏、主题乐园等多个业务领域。梦工厂动画的中方合作伙伴:中国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和上海联合投资有限公司将共同组建中方控股公司,持有合资公司55%的股权。

如果想一下中国每天增加8块银幕的话(这个数据来自罗伯特・麦基,它未必权威,但就和13亿观众一样,是个诱惑力十足的概念),你就会明白好莱坞对这个合作有多兴奋。好莱坞电影工业开始试探性深入中国这个尚待开发的庞大市场的腹地─每年持续30%的电影市场增长,而在中产阶级娱乐文化消费日渐流行的北京、上海、深圳和更多的二线城市,密集的电影院线与匮乏的高质量片源的反差,刺激着拥有最丰富剧本、导演、艺人和资金的顶级电影制作者的冲动。但长期以来,它们受制于唯一的发行商─中国电影总公司每年在中国发行的海外分账影片数量不超过20部的规定。要想规避这项限制,唯一的途径就是直接登陆中国,成立一家本地运营的合资电影公司。

现在有人在寻求新的路径。“这将超越当年大众汽车到上海办合资公司的故事,”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首席投资官李怀宇对《第一财经周刊》说。“我们希望它是中国的故事和团队加上美国的技术和经验,一起把蛋糕做大,培养中国本土的创意力量。”

但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这项庞大的合资计划都备受争议。不同方面的解读甚至到了矛盾的地步。对中国体制内的电影制作者和市场化的本土制作团队来说,狼真的来了,过去是抢观众,现在是直接抢人才和资源。不乏批评者认为,这是中国电影文化彻底向美国好莱坞的强势文化敞开大门─尽管世界贸易组织裁定中国应在2009年就开放电影市场。而在太平洋的另一端,低迷的经济和困扰美国的就业问题让任何一项大手笔海外投资都变得面目可疑起来,以至于卡森伯格不得不向《华尔街日报》解释:它并不会减少好莱坞和美国电影从业人员的就业机会。

为了商业的成功,卡森伯格必须扮演这么一个左右逢源的游说者。而事实上,也没人比他更适合这么一个角色。

卡森伯格出生于富裕的纽约公园大道,父亲是白手起家的股票经纪人。他只在纽约大学读了一年,曾为、人才机构和电影制片人工作,1975年被时任派拉蒙影业公司董事长的巴里・迪勒(BarryDiller)聘为助理。后来派拉蒙Ceo迈克尔・艾斯纳(michaeleisner)将卡森伯格提升为派拉蒙制作部的负责人,因为他“聪明,热情”。在艾斯纳离开派拉蒙加盟迪士尼之后,卡森伯格也跟着追随了他。

在迪士尼的初始时光,他们一起推出了《小美人鱼》(theLittlemermaid)、《美女与野兽》(BeautyandtheBeast)和《阿拉丁》(aladdin)等一系列票房大赚的巨作,但他后来与艾斯纳关系彻底破裂─双方在性格、管理方式、对电影的设想和敏感度等方面都颇为不同,加上艾斯纳一直没有兑现给卡森伯格约定的奖金。而真正彻底暴露他们不可弥合的分歧的是卡森伯格那个公开发表的备忘录─他对艾斯纳说,迪士尼的成功是因为有能力讲述动听的故事。大牌明星、特技效果和著名导演都无关紧要。但与成功相伴而来的是更高的预算和更大的名气,他们开始制作“盛事”电影,结果是成本飞速上涨和盈利能力下滑。“如果照现在的路线走下去,巨大的失败就在前方,然后不得不从一片废墟中爬出来。”卡森伯格坚持要做“适度的、故事主导”的影片。

但这个备忘录倒凸显了卡森伯格卓尔不群的电影理念:坚持故事导向,注重观众的感受,永远在意成本和财务回报率,用一种初始的心态做电影。在联手戴维・格芬(DavidGeffen)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联手创办梦工厂之后,这些都变成了现实。他们推出的《怪物史莱克》等影片备受欢迎。在2001年《怪物史莱克》成为全美票房冠军后,梦工厂已足与迪士尼抗衡。

说一个好故事,这件听起来简单的事情近年似乎有被遗忘的趋势,尤其是科技特效风头正盛的现在。“那些仅仅依靠技术支撑的电影,他们并不会存在太久。如果你去迎合大众,你会看到观众口味马上就变了,他们指责你是陈词滥调,好莱坞见识过一次又一次这种事。”罗伯特・麦基对《第一财经周刊》说,卡森伯格不是他的学生,但他们相信类似的东西,这也是好莱坞的共识。

应该说,卡森伯格是一名创业者。现在,他为梦工厂制定每年两部动画片的催产计划,参与完影片制作后,还要为发行亲自跑影院和各大电影节。这么多年,他从没回家吃过晚饭,拼命工作,似乎是为了战胜老东家,仿佛也是在和自己较劲儿。这点上,他像极了史蒂夫・乔布斯─在1990年代早期乔布斯的皮克斯与迪士尼商议合作阶段,双方曾有过彼此欣赏,又冲突张力十足的交手经历。

梦工厂有一种创业的文化。在职业经理人遍布的好莱坞,它确实可以和苹果做一个对比:都是创始人主导的公司,创始人在运营的第一线。有扁平化的组织管理,产品是创意导向的,而不是一个官僚体系主导的制度。这也是中方选择卡森伯格合作的原因之一,以用户为中心,同时又避免弥漫在好莱坞的决策流程漫长的大企业病。

这种机会会让所有人羡慕。一部充满中国元素的梦工厂产品《功夫熊猫》,第一部在中国的票房还是1.5亿元,第二部飙升至6亿元。在中国,尽管电影里的熊猫意象与中国人的通常认知有差异,但这仍然拦不住人们掏腰包一睹为快的巨大热情。

卡森伯格希望为“中国故事”带来好莱坞的制作流程和人才配置,再把这些在中国制作的“国产好莱坞动画电影”销售到全球,而并不仅仅是在中国。他追求这种商业上的成功─在美国,动画占电影出品总数的8%,但票房的比例却高达13%甚至17%。与真人电影相比,动画的优势在技术和成本,且允许被不断完善。而且对梦工厂来说,这的确是8%之外的新机会。他更希望梦工厂成为一个成功的国际品牌。

“这个合作是非常不错的主意。中国擅长在影片里刻画性格突出的人物类型,很适合动画片,因为动画片很少刻画复杂人格。中国可以提供很有想象力的故事,而梦工厂知道怎么勾住观众的兴趣。”罗伯特・麦基这样评价这个合作:“他们选对了地方。动画是一个现实主义和动作片的中间地带。它属于观众梦中的东西,无论是白日梦还是晚上的梦。”

2010年,迪士尼旗下的皮克斯占据美国动画电影市场32%的份额,而梦工厂的市场份额达到33%。他们几乎垄断了整个动画制片。梦工厂计划从好莱坞直接派驻专业的团队常驻上海的“东方梦工厂”合资公司。一旦合资公司启动运作,将完全按照项目制组建团队。这意味着全部制作流程将实现好莱坞化。

而习惯了本土操作动画电影的团队可能一开始不会太适应。在好莱坞,即便是梦工厂这种以市场反应速度快、决策机制扁平而著称的团队,准备一部动画片也至少需要4年半,其中包括长达2年的前期策划,以确保不会出现潦草和艺术上不过关的作品。

对一切强调速度和快速收益的中国市场来说,不难想象它意味着什么。好莱坞电影工业强调量化各种流程环节,每个环节都以用户为导向。在好莱坞,为了雇佣一个正确的导演,制作公司需要观看近期所有的著名影片,分析和找到与即将制作的电影最匹配的人选,再逐一进行面试,最后与经纪公司谈价格,这通常是3个月到半年的时间。雇佣动画导演和创作师也是如此。但是这些在好莱坞觉得很正常的市场测试,放到中国会让人们觉得不习惯─中国的创意人员觉得观众水平业余,不足以评判艺术作品,当然,他们也不喜欢批评。

“中国和美国的差距在讲故事的能力,美术能力其实不弱,但创意不行。再就是工作流程和技术创新,你能购买设备,但在系统能力上差一大截,”前述知情人士说,“与梦工厂合作是为了能够培养更多人才,可以形成一个创意环境,为整个行业提供土壤,而不是狭隘地从美国引进人才。”

他表示甚至不在意复制好莱坞的自由职业氛围─培养一大批为不同制作公司零散工作的剧本创作者、美术师和动画导演,这意味着他们不一定完全受雇梦工厂的合资公司。但是这背后是一个更复杂的机制─它需要好莱坞那样无处不在的人机构,打理这些崇尚自由职业的导演、设计和编剧经纪机构的生意。

对一些制作公司来说,在中国复制生态环境更是一头雾水:没有星探、没有经纪人,没人理解为什么招聘导演和选角导演需要那么长时间,经常会有投资人突然塞过来一个角色的人选,以及导演永远是那么强势不可接近……

这种差距其实人人可见。洛杉矶电影制作公司BoweryHillsentertainment联合创始人andreaChung在和她的中国联合导演合作的时候,发现中国的电影制作,尤其是在导演和演员的雇佣过程当中存在着太多的随意性和突发因素。比如一部电影的制片过程当中会被掺和进去一些指定的演员角色,她们是投资方的情人或者女儿,这种事她迄今还觉得很好奇。而在麦基看来,中国的电影制片环境缺乏一个体系,并且“中国人需要拓展影片类型,不是单调的,模仿来模仿去的动作片。还得尝试多角度地去刻画复杂人格,在中国的很多电影里,妻子就有一个妻子的类型,母亲就有一个母亲的类型,叛徒就应该只是一个叛徒。”

“中国需要做的是确立工会和人制度,成立尽量多的相关律师事务所,好莱坞做这些事用了数十年,中国可以模仿,但不能马上就建立这个体系,也不可能靠政府号召来创造这样一个环境。”麦基对《第一财经周刊》说。他认为独立制片人和公司集结在一起才会催生这样一个体系,而中国不可能一夜建起这座高楼。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篇6

【关键词】《道士下山》;陈凯歌;电影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141-02

陈凯歌导演的电影《道士下山》改编自中国武侠小说作家徐浩峰的同名小说,于2015年7月3日上映全国各大影院,上映30天累计票房共40057万元。

《道士下山》秉承陈凯歌一贯认真心细的艺术风格,画面细腻精致,展现出了浓郁的中国风和时代气息。

然而,《道士下山》虽投资2亿,带着能过电影“工业”这一关的期望,却在7月暑期档电影排片中显得稍有惨淡,各方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无论是拍摄历时、场景道具,还是电影特效,《道士下山》的制作态度都可以称之精良,然其口碑或票房却远不如同期上映的其他几部热门影片。那么,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下文一探究竟。

一、电影的文本分析

电影《道士下山》讲述了民国时期,道士何安下因闹粮荒而被迫离开道观下山入世,于光怪陆离的陌生乱世,见证各江湖武林门派、各方势力的俗事与阴谋,从而进行成长、悟道的故事。

《道士下山》以传统的散文化、西游记的取经式结构,企图通过几个分段式的故事来诠释何为“道”的主题。电影不乏各色各样的人物形象,既有持载哲理教化的阳春白雪式人物,也有世俗生活化的人物。然而,正是由于《道士下山》松散的故事结构,致使这些行云流水般出现或消失的一个个人物,在刻画深度方面必然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加上电影对讳莫高深的“何为道”与“如何修道”这些古典式主题的探索和诠释过程中,生硬地加入了大量世俗化的人物和故事,使得古典式的修道主题与具有现代性意味的从世俗生活所悟出的“道”产生了水火不容的矛盾,殊不知却是断裂了整个电影叙事的连贯性。

所以说,《道士下山》作为一部在主题、结构、制作初心上均有艺术追求的电影,却出现了诸如叔嫂的狗血式情节,各种脸谱化、类型化的人物形象,以及大量的奇观镜头,最终使得电影徘徊在对艺术的探索与商业化的表现之间,造成了二者的断裂。

二、媚俗的商业追求

电影《道士下山》后期宣传时,陈凯歌曾多次在提及他本人对票房的期待值,他称:“票房的问题是肯定要考虑的,但并不是奔着钱去考虑,而是如果不能帮出资人将成本收回,我认为自己是失职的。”《道士下山》以2个亿的投资额,带着陈凯歌导演对于电影能过工业关的期望,从摄影、特技、剪辑、作曲均有高薪邀请国外专业人士进行制作,可想而知在电影技术层面下的功夫之深。

而纵观如今国产电影的工业化发展趋势,与《道士下山》同期上映的可称之为现象级别的票房口碑双赢的电影――《捉妖记》《大圣归来》等。它们此番的成功,确实也包含着将中国传统故事或传统形象同西方技术手段相结合的因素。电影在制作技术方面尽可能地工业化是没有问题的,但若因此影响到了审美创作方面,可能就会有些得不偿失了。

(一)荒诞狗血的情节与虚幻化的人物

在情节创作方面,电影频繁地出现一些已被其他作品反复沿用或观众早已熟烂的情节,如:同性恋情愫,叔嫂的和暗害,因家族观念而反目的异姓师徒等。这些一成不变的类似桥段,可以说是许多影视作品换汤不换药的故事模板。

还有一些令人倍感荒诞的离奇情节,如:以奇观特效展示湖底沉船,湖中还有许多酒瓶不断爆裂出鲜红色的液体;还有何安下因食竹鼠之心,脸部长出畸形、可怕的瘤子,并因此生出作恶之心的情节。这种强加的人物失去理性构成异化的表现主义段落,和部分现实化的叙事风格就已不再统一,并且形成了一个突兀的断裂。

在人物塑造方面,出现了大量脸谱化的人物。正如电影上映前的角色卡与判词,何安下的“道”,如松的“禅”,周西宇的“执”,死习宓摹耙濉保彭乾吾的“怨”,玉珍的“诱”等。而人本应是情感复杂的动物,这样的塑造未免有些单一化、类型化。再者,某些人物身上的情节甚至还未展开就已结束,这种仓促、快速走场式的形象塑造,缺乏人物循序渐进的情感变化,恐怕也难以令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过时的奇观

在电影画面的展示方面,民国武侠背景、细致的布景和道具、特效与视觉奇观、镜头,这些因素都无法掩盖电影浓郁的商业媚俗气息。

不得不说,《道士下山》为观众营造了一个民国时期的视觉奇观。陈凯歌导演一直就非常注意细节,《道士下山》继承了陈凯歌对电影美术一贯追求完美的苛刻用心,单是搭景就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即使该场景在电影里只出现不超过半分钟的转瞬即逝的镜头。可诸如此类对于场景、道具的细节要求,技术够硬的电影工业关又何尝不是为了满足银幕前的观众们一种转瞬即逝的。

由于陈凯歌导演对电影工业关的要求驱使,电影所承载的一些商业性手段使用不够得当,便折损了电影审美创作方面的效果,这直接体现在电影花费大量繁冗的篇幅去展示各种武打场面。并且,电影为这些功夫场面平添了许多以实代虚、奇观化、魔幻化了的特效镜头,如:赵心川对鱼缸的隔空打物,运功的内气被特效实体化为一团透明的气流。而同为功夫电影,《一代宗师》的拳脚功夫都在地面上,体现拳脚气韵的动作大都也以慢镜头和特殊音效展示,更添许多令人入戏与信服的真实感。《道士下山》的小说作品中,高手对决基本上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一招便决胜负,陈凯歌导演称:“我本人也注意到原小说里的人物好像都是伺机而动、一招毙命的,但问题是电影要怎么呈现这些。”

遗憾的是,电影的成效最终还是将各种功夫场面以借助特效镜头而表现在银幕上,诸如:将内气实体化为气流、气力可控篮球、树叶、水等实物。这种奇观化、魔幻化了的画面同民国背景的结合,不免会拉远电影与现实的距离,这一场小道士入世的“世”已打破了观众对民国的想象,电影工业的锦上非但没有添花,反而被自我奴役着,沦为了画蛇添足般的累赘。

三、不合时宜的艺术性追求

《道士下山》作为一部具有商业性质的电影,却又再三加入古典式的修道思维试图以教化观众,难免会令人产生观影交流上的障碍。虽然在主题、以及电影结构上有其一定的艺术追求,但这种做法与其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也许更加难以避免二者之间的冲突与对立,从而造就出一种失衡的两难局面。

(一)古典式的修道主题

古典式的道家思想是一种宏大的、本质化、一元化的传统思维方式。《中国思想史》解说道者们的共同思路便是通过体验宇宙变与不变的“道”,将“道”推衍到处理宇宙、社会与人生问题的知识和技术。正如《庄子・天道》所说,“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再如《i冠子・泰鸿》的“中央者,太一之位,而神仰制焉”,或者《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些“道”、“一”、“太极”等对宇宙时空的探讨,都是极具命名式和哲理化的。如松对周西宇“命运如瓢触着即转、生死因果轮回”的开导,片尾旁白有关“道心宽广可容万物,装得下山河大地、万古星辰”的电影结语,这些言论实际上都是属于上述例证的范围,即一种对古典式的修道主题所进行的本质化的探讨。

然而,现代人、现代社会对于“道”的认知已不再具有古代社会的认知语境。正如马泰・卡林内斯库有关现代性在文化转向方面的观点,“从一种由来已久的永恒性美学转变到一种瞬时性与内在性美学,前者是基于对不变的、超验的美的理想的信念,后者的核心价值观念是变化和新奇。”在陈凯歌导演的电影中,更多的是对现代语境下已逐渐被世俗化的“道”的展示。且不说围绕着叔嫂该不该杀,何为慈悲、何为淫邪,是放下恩仇还是惩恶扬善等话题进行讨论的电影情节,单从道士何安下下山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能找一口饱饭吃,便是对古典修道主题的解构。

所以,一方面在表达方式上属于日常化、世俗化的范畴,一方面又试图回归古典式的修道范畴作为教化观众的手段和工具,在宗教神学系统已逐渐转向的世俗化的今天,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二)传统的散文化、取经式叙事结构

散文化的电影有别于剧情化的电影,剧情化的电影更注重对紧凑的故事情节和激烈的矛盾冲突的捕捉,这种结构形式更多地被商业电影所应用。而散文化的电影则更注重对意境的塑造,更多地为艺术电影所青睐。侯孝贤导演的一些电影作品可以说是散文化结构的代表,如《最好的时光》、《刺客聂隐娘》等。

《道士下山》采取一种较为松散的西游记式的取经式叙事结构,以何安下的旁观者视角代入,见证了各种人物与情节行云流水般的游走和嫁接。但在这种松散的结构形式下,又穿插着有关崔氏家族、彭氏家族、周与说耐事这些具有故事性的不同段落,这就使得电影的叙事结构没有达到整体风格上的统一,陷入了试图兼顾艺术追求与商业运作的两难局面。

四、失衡的艺术性与商业性

从陈凯歌导演个人的经历来看,他是存在于电影自计划经济时代转向市场经济时代之变化的导演,究竟是去适应、迎合电影市场,还是对抗、或质疑今天所处的时代背景,陈凯歌用电影创作这种最实际的方式告诉了我们。曾经被他人举上神坛的凯歌导演,似乎正像一位往山下行去的道士,愿意参加各种宣传活动,愿意与受众对话,愿意承认自己的这部作品“它也有很高的娱乐性”,无论最终呈现的结果是为电影作品保留了一定的艺术坚持,还是扩大了其商业性因素。

但总而言之,《道士下山》作为一部具有艺术追求的商业电影,同时囊括了古典式的修道主题、散文化的结构、世俗生活化的情节、单调类型化的人物塑造、商业性的奇观镜头等多重因素,却无法避免使电影最终失衡在对艺术的探索与商业化的表现之间,造成了电影叙事与影像的矛盾与断裂。

参考文献:

[1]徐浩峰.道士下山[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2]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3]滕朝.专访韩忠《道士下山》4大场景5大道具[J].电影,2015(07).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篇7

【关键词】莎士比亚;喜剧特点;语言分析

一、莎士比亚与《仲夏夜之梦》

(一)《仲夏夜之梦》喜剧特点

《仲夏夜之梦》是莎剧中经常被改编成电视剧的作品之一,有不少人是通过此作品而了解到莎士比亚。由于该剧存在许多梦境,对美好的生活充满幻想,恋爱中的男女对幸福的渴望与追求,同时该著作也受到许多心理大师的青睐。《仲夏夜之梦》主要讲诉父亲意图掌控女儿的婚姻大事,以此引发的一系列故事。因此该剧受到女性读者的青睐,与现实相比较,成功反应出现实生活中的感情世界。父亲出于对女儿的疼爱,往往忽视了两情相悦的恋爱,家长更多的考虑到婚后物质生活的充裕,物质生活固然重要,但关键是要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没有感情的存在,物质生活永远也填补不了感情世界的空虚。在夫妻相处中,有多很家庭表现出男尊女卑的生活状态,这在《仲夏夜之梦》也被成功呈现出来,故事中的仙王想控制仙后,而在现实生活中,男人大男子主义的现象较多,男人主外,女人主内成为普遍现象,莎士比亚运用风趣的语言,鄙视着这一现象的发生。

(二)现实生活与故事情节完美结合

《仲夏夜之梦》主要叙述雅典城内的一对恋人荷米亚与莱桑德,荷米亚的父亲反对两人在一起,而父亲已为女儿选中家境富裕的公子德米崔斯,他要求公爵下令,倘若女儿不嫁给德米崔斯就处死莱桑德。荷米亚深爱着莱桑德,因德米崔斯曾向自己的好友示爱,因此不愿意依从父命,此时荷米亚和莱桑德决定逃出雅典,而德米崔斯与自己的好友则选择逃进森林。通过这简单的故事情节,充分反映出家长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婚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同时生活中的爱人则是陪伴自己时间最长的人,不能没有感情,只是一味追求物质生活,物质生活只能满足人们的虚荣心,感情生活才是人生中快乐的组建部分。故事中的父亲由于自私的想法,导致失去女儿的后果,因此可见在感情的世界中,父母只可起到辅助作用。

二、《仲夏夜之梦》体现出的语言特色

(一)语言模式中体现的特色

喜剧的语言特色可分为口语化、简洁、动作性、性格化等,在《仲夏夜之梦》的著作中,作者成功运用了比喻、暗讽的写作方式。喜剧的写作特点可明显的反应出幽默的喜剧模式,为读者带来欢笑的同时进行剧情解读。喜剧一般在文章的开始部分会大量的运用搞笑词汇,其目的是通过这种写作手法,将读者引入到作品之中,在其后的写作中插入浪漫的故事情节,穿插出令人悲痛的主人公爱情故事,在小说的结局部分则采用皆大欢喜的收尾写作。莎士比亚写作的成功主要体现在能够准确的抓住人们的心理。在现实的生活中,人们对浪漫的爱情充满期待,往往恋爱的过程会受到家人的干扰,因此坚定的信念起着主要作用。

《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在1595年完成的浪漫喜剧,主要描述了在雅典一个月夜中四个年轻人和一群业余演员的际遇,以及居住在森林里的精灵们导演出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闹剧,同时该著作也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喜剧之一,曾在世界各地往返演出,引起观众们的极大兴趣。

(二)《仲夏夜之梦》的比喻手法

该著作在写作中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对照的写作手法贯通着整篇文章的写作,在表达一件事情中,通过两种形式的对比表达出作者的内心想法,这两种形式的结局通常有着明显的差别,能展现出美好的一面与悲伤的一面在作品结束时呈现出完美的结局。莎士比亚将这种写作方法运用在主人公荷米亚与莱桑德身上,生动的表达出强烈的单相思却得不到对方回应的一种极大痛苦。暗喻的应用在整篇著作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暗喻是通过形象的比喻反映出现实的真实性,在该剧中父亲极大程度上反对荷米亚的爱情,作者通玫瑰缺少雨水会慢慢凋谢的比喻,成功的将爱情的重要性呈现在观众面前,爱情比喻为玫瑰,玫瑰是浪漫的象征,而将雨水比喻为爱情中的两个人,在恋爱的过程中只有相爱的人在一起,才能使爱情长久与美满,这种形象的比喻方式成功的反应出当今社会的爱情价值。

张爱玲曾经说过“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一个人。虽说莎士比亚与张爱玲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纪当中,但两者对爱情具有一致的观念,在感情的世界中,你总会发现总有一个是适合你的。两人在相爱的过程中,浪漫是不可缺少的,因现实的演变,如今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逐渐减少,呈现出男人对女人更多的关爱,女人同时也成为感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三)《仲夏夜之梦》中的对语模式

莎士比亚成功的将对语模式的写作手法运用在其创作中,对语模式主要是指在文中运用更多的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话形式。在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话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充分的体现出对语写作手法在整个文章中的重要性,人与人之间的简单对话,能够直接的反应出人物的心理特点,在以往的写作中经常借助他人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然而在《仲夏夜之梦》的写作中,以人物直接表达自身的情感。这样的写作手法使读者更深层的体会到故事的核心思想,这种写作手法能强烈的表达出人物的性格及情感,在整篇著作中具有锦上添花的作用。

(四)反讽手法起到极大作用

反讽手法经常被运用的文学创作中,在《仲夏夜之梦》的写作过程中,莎士比亚大量的运用了该写作手法。反讽写作手法不能从字面上直接体现出来,而是通过一件简单的事情,来表现出讽刺的意义。在《仲夏夜之梦》主要是通过笑声和眼泪来体现讽刺的概念,莎士比亚在文中许多地方都会写到脸上洋溢着笑声的语言,但是许多的笑声并不是真实的,许多笑声的背后夹杂着心酸与心疼,伪装自己的内心世界,让外界的人以为是高兴而产生的表情,殊不知这是一种虚伪的表现,这种写作手法的应用,使作品提升了内涵。

三、莎士比亚喜剧的鉴赏

(一)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

四大喜剧代表了莎士比亚喜剧艺术的最高成就,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仲夏夜之梦》的创作,其主体主要是歌颂爱情及友谊。在该剧中作者成功的塑造出为了获取爱情,青年男女敢作敢为的高尚情操,不仅具有率真的性格,并且具有机智的头脑,敢于和传统观念挑战,追求理想中的浪漫爱情。莎士比亚的喜剧是抒情性的浪漫喜剧,故事多发生在美丽的城市中,不但具有异国风光,而且具备异乡情调,对浪漫故事的发生成功做好铺垫。每个女性都希望自己的爱情浪漫并且持久,对浪漫发生的地点也充满不断的幻想,莎士比亚成功的抓住了女性的这种心理,因此在发生浪漫爱情故事的时候,会选择美丽的恋爱场景。

作者善于利用误会与巧合,用面貌相似、乔装改变或设圈套、开玩笑的手段,人为的制造出一些离奇曲折、变换莫测的戏剧情节,运用滑稽可笑、逸趣横生的爱情对白,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使故事情节显得生动丰富,使观众在自然欣赏作品的同时,切身实地的融入到故事之中。在现实的生活中,滑稽的语言、搞笑的动作可提升生活质量,恋爱中的青年男女,在生活中应该摆脱工作中的状态,为对方带来欢笑的同时,提升着生活质量。在《仲夏夜之梦》的创作中,莎士比亚夹杂了经典的人物对白,人物对白主要是通过搞笑的形式进行表达,真实的展示出人物的喜怒哀乐的个人情操,为该剧成功的添加丰富的喜剧特色。

(二)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

在《仲夏夜之梦》的创作过程中,作者成功的添加了幽默风趣的独白,独白可直接的反映出个人情感。在创作独白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风趣的写作方式,在经典的对白“美满的爱情,使斗士们紧绷的心情松弛下来”,成功体现出莎士比亚幽默风趣的一面,斗士们需随时保持着紧张状态,而拥有爱情可使人的心情愉悦,体现出爱情在人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歌颂一直贯通在整个剧情之中,通过婉转的爱情歌曲,浪漫的爱情环节,充分的表达出人们对浪漫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在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中,幽默和谐的语句贯通着整个戏剧,人们在观赏剧情的同时,被剧中风趣的语言而吸引,充分表明莎士比亚在喜剧方便独有的天分。

四、结语

莎士比亚的一生有很多作品,同时也经历了悲剧与喜剧过度的时期,喜剧的创作成为莎士比亚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仲夏夜之梦》不仅营造出浪漫爱情氛围,同时又具有风趣的语言结构,文章通过运用大量的写作手法,体现出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见解。这部作品同时也歌颂了浪漫的爱情生活,表现出人们对浪漫爱情的美好憧憬与期待。

参考文献

[1]陈思颖.论《仲夏夜之梦》的语言特点[J].考试周刊,2012,9(06):569-547.

[2]田俊武.《仲夏夜之梦》体现出莎士比亚的喜剧观[J].喜剧大学,2012,8(02):210-320.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篇8

【摘要】创伤的发病因素和致伤原因很复杂,除传统的意外事故和战伤外,又增加了以爆炸和中毒为主要致伤原因的突发性损伤,其特点为伤情复杂,群体为主,复合伤多,伤势急重,致命性强,死亡率高,因此现场实施快速?准确?有效的急救方法尤为重要,从而能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创伤现场急救护理

近年来,随着意外事故的不断发生,创伤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人类提出愈来愈巨大的挑战?创伤的发病因素和致伤原因很复杂,除传统的意外事故和战伤外,又增加了以爆炸和中毒为主要致伤原因的突发性损伤,其特点为伤情复杂,群体为主,复合伤多,伤势急重,致命性强,死亡率高,因此现场实施快速?准确?有效的急救方法尤为重要,从而能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我院急诊科在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对多例创伤患者在现场实施综合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一?加强护士的规范化培训

急诊科出诊会遇到受伤人员多?病情重而复杂?急救现场环境差等现象,这就对我们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症科护士不仅要具有扎实的急救专业技术水平,还要具有良好的应急处理能力?平时,我科加强护士的各项专业护理技能规范化培训,如熟练掌握各类抢救仪器的使用,抢救药品的运用?创伤现场救护四大技术等知识?并定期按计划落实现场急救演练,不断提高护士的急救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

二?院前急救

在接到出诊任务后应第一时间快速到达急救现场,给予伤员紧急?简要?准确?合理的救护?在抢救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医生实施简单有效的现场急救处理,协助医生迅速完成伤员的检伤?止血?包扎?固定?建立静脉通道等,迅速转运伤员?

当创伤现场伤员数量大?伤情复杂?重危伤员多时,急救和后运常出现尖锐的四大矛盾:即急救技术力量不足与伤员需要抢救的矛盾;急救物资短缺与需要量的矛盾;重伤员与轻伤员都需要急救的矛盾;轻重伤员都需后运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就是对伤病员进行分类[1]?因此,护理人员在现场应及时协助医生对伤员进行分类,伤员经过分类后,即可将现场有限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用在抢救有希望者的身上,提高伤病员存活率,降低病死率?伤情分类:1?Ⅰ类危重伤用红色标志,表示需要立即运转?2?Ⅱ类重伤用黄色标志,表示需要尽快转运?3?Ⅲ类轻伤用绿色标志,表示病情一般可以暂缓转运?4?0类致命伤用黑色标志,表示已死亡不用转运[2]?

现场救治应具备:1?灵敏可靠的通讯网络?2?安全的急救现场?3?性能完好的急救设备和器材?4?具有良好素质的医护人员?5?必须的急救药品?6?现场急救指挥人员?

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在最短时间内对现场环境和病人伤情进行评估,尽量少搬动伤员,明确脑?胸?腹是否存在致命伤,应特别注意伤员的生命体征变化,迅速判断有无威胁生命体征的征象,如:大出血?休克?呼吸困难等情况,进行有效的紧急救治后迅速转运?坚持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如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应就地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心脏电除颤?建立静脉输液通道等处理,根据情况可以在抢救的同时迅速转运?

严重伤员存活与死亡的时间宽度很窄,稍有耽搁即失去抢救生命的时机?严重创伤死亡的时间大多数发生于伤后1小时内,主要取决于事故本身特性和院前急救状况?因此,有效的运用院前急救措施,把握严重创伤“黄金1小时”是关键,对于降低严重创伤病人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尤为重要[3]?

三?体会

通过多年的急诊科工作实践,我们体会到采取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对于抢救危重伤员生命至关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专业技术加之医生准确的判断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在急救现场,时间就是生命,我们要争分夺秒为伤员赢得抢救的黄金时间?同时,由于创伤事故发生突然,伤员及家属易产生焦虑?悲伤等情绪,我们护理人员在配合医生处理伤情的同时要及时给予他们人文关怀,作好他们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救死扶伤是我们医务人员的天职,即使只有一线希望,我们也要尽最大的努力去挽救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周秀华;急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8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篇9

[关键词]奢侈品劳力士广告

自第一块手表面世以来,手表市场上涌现出大量品牌,瑞士则孕育出了大多数世界顶级奢侈品手表品牌,而这个国度也就凭借着对奢侈品手表品牌的垄断成为世界钟表中心而闻名于外。

劳力士是专业的奢侈腕表生产企业,从成立开始就致力于高质量的腕表生产,以其专业和不断进行创新,取得了行业的领先优势。本文从广告的角度解读劳力士的品牌之道。

一、劳力士品牌发展简史

1905年,看到钟表潜在市场巨大的威尔斯多夫与戴维斯决定合伙在伦敦创办威尔斯多夫及戴维公司(w&D),主要负责销售手表,同时也研发自制手表。在这一时期,w&D公司就开始为自己所生产的产品定位在精制和精确上。

1908年w&D公司正式注册了劳力士(Rolex)商标。

1914年,劳力士的一款小型腕表获得英国Kew天文台颁发的a级证书,这一殊荣使得劳力士身价倍增,此后数十年,劳力士成为了“精确”的代名词。

1926年,劳力士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只防水防尘表,即著名的劳力士“蚝式(oYSteR)”表。

1927年,一位英国女游泳运动员戴着这种防水表横渡英吉利海峡。当时,这件事被英国媒体称为“制表技术最伟大的胜利”。劳力士由此奠定了在手表防水技术上的领先地位。

1931年,劳力士制造出了后来风靡一时的“恒动(peRpetUaL)”表,给钟表业带来了一场革命。

1945年劳力士推出全球首只可以自动转换日期的手表。

1956年推出了具备星期显示功能的日历表,并有26国文字可供选择。

1955年,劳力士为深海潜水员研制的潜水表问世,其防水深度达到100米。

在品牌成长的这一百多年里,劳力士以“精确”奠定地位,以“防水”大振声名,以“专业”享誉全球。最后以奢侈登上了钟表业的王者宝座,成为首个入选世界品牌价值100强的钟表品牌,无论规模或者影响力都位于钟表行业的绝对领先地位。

二、劳力士广告内容的变迁与其品牌的塑造

劳力士的品牌塑造历程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在每一个阶段,其广告由于目的和重心不同,都表现出不同的特色。下面从品牌的认知、品牌联想品牌定位、品牌个性和形象几个方面来解读其广告的特色:

1.20世纪40年代以前:品牌认知的构建

1930年以前的这一时期属于产品的引入期,劳力士的广告主要强调劳力士腕表的产品属性,告诉消费者一只精确的、质量好的腕表是必需的,也是时尚的。大量使用文案来介绍其“高科技”的产品属性。当时的主要广告诉求为:“时尚和精确的领导者”,向人们传达当时佩戴腕表是非常时尚的。广告使用中心路线,主要用文字阐述劳力士腕表的精确等产品属性。

1926年劳力士发明了世界第一只防水表,并在1927年赞助mercedesGleitz完成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创举,之后Rolexoyster迅速走红。mercedesGleitz佩戴蚝式(oyster)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图片,最大限度地增加劳力士防水特点和横渡英吉利海峡的伟大创举之间的联想。“oYSteR”单词映入水底,反映出oyster的防水功能。同时mercedesGleitz也成为了劳力士手表的第一个代言人,开创了劳力士广告代言的先河。

早期的劳力士手表广告,停留在产品层面,都是以实物图片配上描述性文字来表现的,采用的是比较中心的路线,以功能诉求为主。广告语方面,没有涉及情感方面的语言,主要强调手表的准确性,并涉及到产品价格。从广告的文字描述中还可以发现,当时劳力士生产的该系列手表,主要消费者是海军,真正普通消费者能够购买到的量是很少。

此外,劳力士在这一时期针对大众消费者的广告还有一特点是,在产品的展示中,较少涉及人物,并且广告还特意突出劳力士的商标名称“RoLeX”及其LoGo。

对比这一时期的不同广告,还可以发现,劳力士在当时针对两种消费者,有着不同的功能诉求,并且其诉求点是非常清晰明确的。对于普通消费者主要强调精准、高质量;对于海军则主要说的是防水、防沙、防盐。

由于军用手表对手表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因此,这一时期大量地生产军用防水手表,为劳力士日后向专业手表领域发展做了历史性的铺垫。

2.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品牌联想的丰富与扩展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经济复苏并走向繁荣,欧洲、北美,以及日本的人民生活水平急速提高,追求生活质量成为这些地区人们的重要倾向。这一时期劳力士的广告开始通过丰富和扩展品牌联想来适应当时的消费需求。

总的说来,20世纪50年代与60年代的劳力士广告元素基本都包含了广告语,广告文案,产品展示。只是60年代的广告与50年代的广告相比,出现了一些战略意义上的改进。从50年代开始,劳力士推出了描写某一主题的系列广告,

对20世纪50年代与60年代的主题广告进行比较,能够发现叙述故事的文字篇幅出现大幅度减少,对广告主题进行解释的文字仍然保留,平面广告从大篇幅的文字叙述转向更多的图片展示。广告主题从50年代的成功人士转向描述各类型运动或情境下,标志着劳力士进入加强其品牌联想的品牌构建过程。20世纪60年代广告中的产品的展示沿用了过去的方式,基本是展示出西装袖子,手腕,以及表三个元素,不过在60年代把以上提及的三种元素独立出来展示。

由20世纪50年代与60年代的广告作对比中还可以发现,品牌LoGo在广告中的版面缩小,广告策略出现从突出品牌标志向一般化展现品牌标志的转变,标志着品牌构建过程的转折。即20世纪50年代及其之前,是以大的LoGo标志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的时期。60年代这一时期,是塑造品牌形象的时期。该时期的广告通过将劳力士与其使用者的形象联系起来,建立品牌联想。

3.20世纪70年代品牌定位的成型和强化

20世纪70年代,由于石英的广泛应用,使得手表的价格大幅下降。到了19世纪70年代末期,大约一半的手表公司都在世界范围内销售他们的石英手表。

面对这样的石英浪潮,劳力士坚持不在该品牌产品上采用石英,但是产量却变得很少了。为了应对石英技术冲击,劳力士在其副品牌帝陀表上使用石英技术,作为战略业务单元,以增强公司在市场的竞争力。

从劳力士品牌坚持不使用石英这一事件,我们可以看出劳力士在不遗余力地在为劳力士品牌保值。因而,该时期的平面广告显示出劳力士延续了以往20世纪50年代的对该品牌消费者的定位,广告用显眼的大标题向人们展示者什么样的人戴劳力士表。其核心广告语为“whatkindofmanspend$1400forawatch”。劳力士极力把品牌形象上塑造成为成功男人的选择。因此,在代言人方面,劳力士继续使用世界顶级赛事的冠军们作为代言人。因为F1赛事在20世纪70年代不论从参与者和观众来说,都是面向上层人士的运动。而那些愿意花1400美元买一块手表,拥有私人飞机的人大多是商业成功人士。也就是从这时起劳力士品牌逐渐建立起自己和商业成功人士的联系。

此外,在代言人的选择上,除了当时的冠军运动员,还有007瞻姆斯邦德。邦德的形象对劳力士塑造男人的追求很有帮助,一方面邦德本身就是一个很有魅力,能力超群的人,另外他在故事里面伪装的角色也都是成功人士,混迹于上层社会。

4.品牌个性形象的提升与升华

自从定位为专业潜水手表,以及品牌形象传达出一种与成功相伴的理念以后,劳力士一直秉承着这种思路,不断地对品牌进行深化塑造。

(1)20世纪80年代――定格上层社会生活伴侣

随着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复苏,竞争者的品牌形象开始逐渐变得鲜明。百达翡丽开始建立自己和青年消费群的关系,伯爵开发新产品献给当时甩掉传统包袱的女性,实现他们的梦想。

劳力士,作为一个不到一百年历史的品牌,创新一直是其早期提升品牌价值的理念。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劳力士还研制了第一款自动上弦功能的手表保持其创新性。

品牌形象方面劳力士在这个时候继续冠军路线。选择代言人方面,除了冠军这个特质之外,所涉及的运动也在拓展,但是却是中在一个范围:上层社会的运动、马术、高尔夫球、网球、F1在这一时期的广告里面,劳力士不但延续文案的广告形式,其广告语更继承了20世纪70年代风格,在广告中展示自己的悠久历史。经过长期以来的广告积淀,让消费者形成了一种劳力士总是最合适,最好的伴侣的感觉。

(2)20世纪90年代――成就卓越个性

西方个性化在20世纪90年代体现为追求个体在某个团体中的认可。这个时代的富翁也开始年轻化,他们有钱有时间,更加奢靡铺张。尤其是一些男性富翁们,收藏成为他们休闲生活的一部分,另外一些人则把旅行探险作为他们的经常活动,游艇更是必备品之一。

追求奢华本身就是有钱有闲阶层主要展示经济实力,拉开与中产阶级差距的方式,手表生产也增加了很多钻石,黄金,宝石等物料。比较以往的钻石黄金手表,劳力士融入了更多新时代的设计元素,更时尚化,年轻化。在产品技术更新困难的时候适时推出新产品能展示其创新的实力,劳力士在1992年推出一款新的手表系列――游艇名士,同期广告以游艇赛事作为广告内容。

随着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世界,世界顶级品牌受到空前的追捧,越来越多的奢侈品牌在进行跨国营销活动。劳力士也在这一时间开始大举进入中国市场,20世纪90年代率先,投入大量的广告来突出其品位及探险精神。对探险者的刻画又进一步丰富了劳力士的品牌个性,使其成为卓越不凡的代名词。

(3)21世纪的劳力士――成就奢侈品消费符号

21世纪初,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科技创新层出不穷,人们更加注重生活享受。但是,钟表行业却是另一番景象。一股怀旧的浪潮席卷整个制表业,几大世界品牌都在推出纪念版手表,劳力士在这个时候推出了经典怀旧系列。

这个时期的广告诉求开始体现出时代特点,为了让品牌看起来既经典,又引领时尚潮流,劳力士选择了更加具有人气的成功电影明星――布拉德・彼特作为代言人。

与以往的代言人广告不同,整个广告中只有一句广告语,“notHinGBUtRoLeX”。新的代言人广告中很少使用长文案的形式,品牌形象挣脱了太多文字的束缚。劳力士逐步成为奢侈品消费的一个符号。

三、结论

纵观劳力士整个广告历程,劳力士的品牌成长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品牌认知的构建、品牌联想的丰富和品牌个性形象的提升。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深化品牌核心价值感知、强调产品品质的中心路线型广告贯穿了劳力士品牌发展的整个历程。对于劳力士来说,在行业中一直以来的技术领先地位造就了消费者对其的无比忠诚;另一方面,从1930年开始,拓展品牌联想、述事型的边缘路线型广告,一直传递一种成功的形象、个性与魅力,使劳力士品牌得到了一种史诗般的美感,逐步成为这个消费时代的消费符号,走上了无人能望其项背的奢侈品王者宝座。

参考文献:

[1]金鑫:奢侈品平面广告诉求--劳力士:尊贵嬗变[J].现代广告,2006(5)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篇10

theStory

ofRolex

劳力士的故事

劳力士(RoLeX)三代领导核心之创始人HanSwiLSDoRF,颇具传奇性的德国人

theRolexcompanywasfoundedbyGermanbusinessmanHanswilsdorf,whoregisteredtheRolextrademarkin1908.wilsdorfwasoneofthefirstbusinessmentorecognizethepotentialofthewristwatch,whichhehelpedtomakefashionable.

wilsdorfstartedoutinthewatch-makingindustrywhileinhisearlytwenties.ambitiousandvisionary,attheageof24wilsdorfsetuphisownwatch-makingbusiness,wilsdorf&Davis,inLondon.

Fromtheoutset,wilsdorf&Davisconcentratedondevelopingwristwatches,whichatthetimewerenotpopular.termed"wristlets"andwornalmostexclusivelybywomen,thesetimepieceswereviewedasmerelyanovelty,afeminineaccoutrement;menstillworepocket-watches.inadditiontochallengingprevailingfashion,wilsorffacedthetaskofproducingasturdy,reliabletimepiece.Becauseofwristwatches'relativelysmallsize,comparedwithpocket-watches,peopleoftenviewedthemwithskepticism-couldthesesmalldeviceswithstandtherigorsofdailylife?

wilsdorfpersistedwithhisvisiondespitetheseobstacles,contractingwithawatchmakerbasedinSwitzerlandandsourcinglow-costwatchmovementsinlargequantities.afterrigoroustestingbywatchmakers,thesewristwatcheswereofferedforsaleinwilsdorf'sLondonofficeandrapidlybecameanacceptedfashionitem.Silverandgoldmodelswithleatherstrapscomprisedtheearlyrangeandby1906,whentheflexiblebraceletwasintroduced,wilsdorf&DavishadestablisheditselfasaleadingBritishwatchmaker.

wilsdorfcontinuedtoimproveontheRolexbrand,relentlesslybuildingupthebrandnamebyfocusingonexcellentcraftsmanship.toensurehiswatches'reliability,herequiredthatallpiecesbesubjectedtoextremetests,includingavarietyofpositionsandexposuretolowandhightemperatures.

oneofRolex'smostmemorablemodelswasthe1926Rolex"oyster",thefirstcompletelywatertightwatch.whilehostingadinnerparty,wilsdorffoundhisstrengthtestedwhiletryingtoopenanoyster.Hecommentedthathehopedhisnewwatchdesignwouldbeasresilientasthemollusk;thusthenamewascreated.whenintroducedtothemarket,theRolexoysterswereoftendisplayedinthewindowsofjewelleryshops,insideawater-filledfishtank.

alsoin1926,Rolexintroducedawatertightwinding-mechanism,followedin1931bytheintroductionofaself-windingwatchthatranonthemovementofthewearer'sarm,increasingconvenienceandeliminatingthehazardofbreakagebyover-winding.

Rolexcontinuestoproduceawiderangeofhigh-qualitywatches,includingwatchesfordeep-seadiving.Consideredtheultimatestatussymbol,theRolexbrandisoftencounterfeited,butcopiescannotduplicatetheoriginalcraftsmanshipandoftenbreakdown.

HeadquarteredinGeneva,Switzerland,Rolexnowsellsitsproductsaroundtheworldandalsoengagesinavarietyofphilanthropicactivities.

Finesse,punctuality

andpracticality

精准实用

造就顶级品牌

劳力士多年来一直都在恪守其创立之初的两大制表哲学:追求精准和讲究实用。这样的信念促使劳力士始终都专注于改良手表的强悍结构以及计时性能的可靠性。为了自己的理念能被忠实奉守,Hanswilsdorf甚至在1960年过世之前将自己在劳力士的股份捐出,成立了相应的基金会。其继任者andréHeiniger也的确信守着劳力士的创业理念,陆续发展出了“explorer”、“Submariner”、“Gmtmaster”和“Daytona”等多种业已成为当今经典的“运动表”,引领了我们今日习以为常的所谓“特殊功能表”(Utilitywatch)的时代潮流。而这些“运动表”的背后都流传着一连串灵感、人物和事件相互交错的传奇故事,成为了劳力士神话里最迷人的传说。

Rolexexploreri劳力士探险家一号

Specialty外型特点:

黑色面盘和3-6-9的数字刻度表盘赋予了“exploreri”典雅和活力的双重迷人气息。

Function表款功能:

“exploreri”是劳力士专门根据“探险家”(explorer)的需要而制造的,具有可读性很高的面盘设计,表壳经过特殊强化处理,并且可以依照需求使用特制的油,让该表在-20°C到+40°C之间都不会因黏性改变而影响准确度。另外,它还具有100米防水功能。

Brilliance光辉事迹:

劳力士“explorerRef.6350”在1953年5月29日陪伴由新西兰人edmundHillary和尼泊尔人Sherpatenzingnorgay等人组成的英国探险队完成了人类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历史创举。根据记载,当年tenzingnorgay手腕上佩戴的“explorer”目前已被收藏在日内瓦的劳力士博物馆(Rolexmuseum)之中。

Story品牌故事:

日剧《恋爱世代》里木村拓哉所佩戴的“exploreriRef.14270”引发了“exploreri”的潮流,而社会名流和影视红星的喜爱以及电视媒体、流行杂志与钟表杂志的大幅报导更是让“exploreri”在港台地区和日本成为了时尚的宠儿。更有甚者,有人套用《恋爱世代》里面的经典台词来形容对自己对“exploreri”的热爱:将“人的一生里,总会有一段时间,是什么事情也不想的,除了恋爱之外。在那样的日子里,是属于恋爱的时间。就只要恋爱,就够了”改成了“……在那样的日子里,是属于exploreri的时间。就只要exploreri,就够了”。

Comments点评:

“exploreri”是劳力士最热门、最富吸引力的表款之一。从1953攀登珠穆朗玛峰的“explorerRef.6350”到1989年《恋爱世代》中的“exploreriRef.14270”再到“explorer114270”,劳力士“exploreri”始终都是一只外型与性能再简单不过的手表。不锈钢外壳与表带,自动上链机芯,黑色3-6-9数字表盘,乍看之下毫不起眼,但越发仔细端详和品味,似乎就会愈加发现“exploreri”所散发的无比吸引力。

Rolexexplorerii劳力士探险家二号

Specialty外型特点:

与“exploreri”不同,此款的表径已经增大为40mm,固定式的24小时制表圈,与其小时奔驰针相比,红色的第二时区指针更为显眼,也可将此指针作为24小时指示指针。其日期处的放大镜更是劳力士手表的特色专利之一,该款手表分为白色和黑色面盘两种,虽然黑面盘的保值性要高于白面盘,但似乎市场上还是白色面盘的款式在销售上更胜一筹,并且大家通常称此款为“德国白妹”。

Function表款功能:

“explorerii”是专为洞穴探险家(Speleologist/Caveexplorer)之类的运动冒险人士所设计的。因为洞穴探险家深入不见日光的黑暗洞穴后,很快就会丧失方位和时间感,感觉不出白天和黑夜的区别,当然也分不清正确的时间是早上四点还是下午四点。加上在洞穴探险时会不免碰撞周遭的岩石,可旋转的24小时表圈相对显得不很可靠,因此改用固定式表圈在理论上是基于安全性的考虑。“explorerii”刚一推出便受到一些专业人士的推崇,如经常必须注意时区变换的飞行员和航空人员等。

Story品牌故事:

向来为表迷津津乐道的是“exploreriiStevemcQueen”的故事。据说,已故美国性格动作巨星史蒂芬・麦昆(StevemcQueen)是“explorerii1655”的忠实用户,就是在电影中也佩戴着“explorerii1655”上镜。因为StevemcQueen深受欧美观众喜爱,所以人们便爱屋及乌,而这个故事也流传开来,于是“explorerii1655”又获得了一个亲切的昵称“exploreriiStevemcQueen”。

RolexSubmariner劳力士潜航者型

Specialty外型特点:

计时外圈为单向不可逆的设计,点缀有小小的半圆型缺口,小时针设计成奔驰针型,面盘上的3-6-9部分被做成了条状刻度,指针和刻度都是由白K金制成,“Submariner”的面盘只有黑色的,并且在表把处设有护肩,防止表把受到损伤。

Function表款功能:

在劳力士推出了其潜水表领域的里程碑之作――“SubmarinerRef.6204”之后两年,如今被称为“JamesBondSubmariner”的“SubmarinerRef.6538”便闪亮登场了。该款表防水达200米。时至今日,此款手表已经发展成“Submariner16610”,配有原厂开发的堪称全球最精准机械机芯之一的3135机芯,大部分用户的反馈是每天误差仅为1到2秒,其潜水深度已经达到300米。

Story品牌故事:

在一系列007电影里,英俊潇洒的JamesBond从容地巧用腕表来解决生死攸关的危机。轻巧随身的手表成为情报员的武器,无论从真实性或戏剧张力来看,都好像再自然不过。其实007情报员的原作者ianFleming在其1963年小说《女皇密使》(onHermajesty'sSecretService)中曾清楚描述到JamesBond利用“Rolexoysterperpetual”作为精巧的随身秘密武器。而在007情报员的银幕作品中,手表果然也一再出现,担纲JamesBond的忠实助手。你一定知道在《择日再死》(DieanotherDay)中现任007情报员(由pierceBrosnan饰演)佩戴的是欧米茄(omega)的(Seamaster);但事实上在ianFleming尚未在小说中说明007的手表品牌前,银幕上首次现身的007所戴的手表就是“RolexSubmariner”。

原因何在?一是因为“RolexSubmariner”是当时的表中巨星,二是因为JamesBond在原著中的身份背景为英国皇家海军(BritishRoyalnavy)的Commander,有趣的是,007的原作者ianFleming本人就是英国皇家海军的军官。事实上,英国皇家海军也的确在经过一系列严酷的测试汰选之后,采用了“Submariner”为其专属用表,公开发行的即是“SubmarinerRef.a/6538”。随后,法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海军也陆续跟进采用。

RolexCosmographDaytona劳力士迪通拿计时秒表

Specialty外型特点:

表盘看起来赏心悦目,白金刻度和棒形指针同样清晰美观。表盘以传统方式分布在表盘之上。秒针盘放在拥有最佳读取位置的6点钟位上,纯白色的表盘溢美之极,同样使用了蓝宝石表镜,而刻度和指针上的高发光材料使之具有暗光下的最佳清晰度。表径40mm,不锈钢表壳,螺丝上紧底盖,防水能力100m,并且使用了三重锁把设计(注意把头上的皇冠标志下有三点),以确保防水能力,抛开高度抛光处理的测速表圈不说,它在某一角度下仍可保持直射阳光下的可读清晰度。

Function表款功能:

该款是劳力士运动表中机芯最复杂最高级的一款,也是目前国内甚至全世界最为炙手可热的一款,全钢款的价格已被炒到了7万人民币以上,超出国际市场定价2万元左右。由于“Cosmograph”集合了现代专业运动手表的各种性能,包括蚝式防水设计,4130机械计时机芯,蚝式折迭扣表带,以及可以实时获知平均圈速(averagelapspeed)的表圈设计,因此迅速在赛车手间流行开来。

Story品牌故事:

当劳力士装配出“Cosmograph”蚝式宇宙型计时表后,正适逢美国“Doyona赛车比赛”开幕,于是便将“Cosmograph”计时秒表送去参选这次比赛的指定计时仪器并一举获选,劳力士厂商遂将此系列命名为“Daytona”。

另外,“Daytona”还享有“Daytonapaulnewman”的昵称,而至于原因则是众说纷纭。最浪漫且广为流传的说法是paulnewman于1969年的赛车电影《winning》中所佩戴的就是“RolexDaytona”。而《theBestoftime:Rolexwristwatches》一书的作者Dowling和Hess则认为,paulnewman在电影中佩戴的并非“Daytona”,而“Daytonapaulnewman”的称号应该归因于paulnewman在《winning》的一张海报中佩戴着“Daytona”,这引起了意大利影迷的注意与抢购,进而引发全球表迷的购买热潮。

three

mainmodels

ofRolex

劳力士三大系列

1oyster

perpetual

蚝式恒动系列

air-king

perpetual

Date

Datejust

Datejustturn-o-Graph

Day-Date

Lady-Datejust

LadyDatejustpearlmaster

2oyster

professional

蚝式专业系列

explore

Gmt-masterⅡ

Submariner

SubmarinerDate

Sea-dweller4000

Yacht-master

CosmographDaytona

3Cellini

切利尼系列

Cellinium

Quartz

Cellissima

Classic

Danaos

Cestello

orchid

Genevese

Quality

光环的背后

在劳力士的日内瓦总部,穿着雪白工作服的劳力士制表技师运用最先进的设备,几近无声地以旋刻机和线锯雕刻着每一个机芯的零件。所有零件的尖角都经过打磨圆化,抛光到几乎可以散发出光芒。即便消费者看不到背盖下机芯里的这一切心血,劳力士依旧将每一个步骤做到尽善尽美。每只劳力士手表在通过劳力士自身的验证之前,必须经过两百位以上的技师之手,最终通过他们各尽其责的工作和通力合作才予以完成。劳力士所坚持的质量标准其实远远高于消费者的期待和需要,这就是他们要求完美的制造方式。

事实上,每一只劳力士手表在离开日内瓦前,还须通过一连串高科技仪器的层层测试,之后方可通过劳力士的质量控管。每一个面盘、表圈和上链陀都必须通过刮痕、灰尘以及其它微小的外观瑕疵的再三检测。表盘上时针和分针的最终装配位置更是以显微镜来检视,经过反反复复的努力而调整到完全正确的位置。另外,检测室里还设有加压舱,严格测试每一款劳力士手表的防水性能,只有通过所有必要测验的手表才能标上劳力士的封印。

这就是劳力士手表的秘密,它犹如我们放置在手腕上的一个小小时空机器,举手之间便让我们瞬时遁隐到过去的时空里。在那个时代,没有靠电流脉冲驱动的芯片,全世界都在手工锻造的齿轮间依序运行。这种感觉无关魔力,只要我们聆赏、感触、信任和期待,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得到。

the

Legend

ofRolex

传奇般的劳力士

Rolexmilestones劳力士里程碑

1910年劳力士制造出体积小巧,可佩戴在手腕上的手表,将当时大行其道的怀表送进博物馆。这

些手表在拥有便携性的同时,其精准性同样备受推崇。

1914年劳力士获英国克尤天文台(Kewobservatory)颁发的精准嘉许状。一贯以来,此殊荣只

颁给要求极度严谨的专业海事天文台表。从此,劳力士的盛名不胫而走,国际声誉一日千里。

1926年劳力士发明全球首只潜水表,蚝式表诞生。

1927年wilsdorf在得知一位名叫mercedesGleitze的英国著名游泳女将即将挑战单人横渡英吉利

海峡的消息后,赠给她一只劳力士新发明的蚝式防水手表,并派遣采访和摄影记者全程纪

录整个挑战过程。当年10月7日,mercedesGleitze完成创举,她腕上的劳力士蚝式防

水表陪伴她在海水中浸泡了整整15个小时15分钟,不但丝毫无损,而且准确依旧,令

在场的各地媒体惊讶不已。从此,劳力士蚝式防水表在世界上流行起来,也奠定了劳力士

公司在手表防水技术上的领先地位。而劳力士这场和体育探险活动相结合的宣传造势活动,

也被誉为本世纪最成功的天才营销手法。

1931年劳力士发明全球首只自动上链手表。

1945年劳力士推出日志型表“Datejust”,首创全球第一只可以用放大镜视窗自动显示日期的蚝

式自动日历表。1956年推出具备星期显示功能的星期日历表“Day-date”,并备有26国

语言可供选择。

1953年5月29日,尼泊尔人Sherpatenzingnorgay腕上的“exploreri”伴随了这支英国探险

队完成人类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历史壮举。同年,劳力士发明首只潜水员手表“Submariner”。

一年后能显示两个时区时间的“Gmt-master”诞生。

1960年劳力士制作数只实验用的潜水表款(DeepSeaSpecials),外挂在美国海军潜艇“特里雅

斯特号”(trieste)上,潜入世界最深的马里安那海沟(marianatrench)10908米的地

方,自此奠定了劳力士在潜水表中的领先地位。

1971年劳力士推出海使型“Sea-Dweller”,潜水深度可达610米,并设计有排气阀。今天,该型

号的防水深度已经高达1220米。

1992年推出游艇名士型“Yacht-master”天文台表。该表糅合了蚝式表所有尖端科技,品质卓越。

1994年推出女装款以及中性款。

FolkoreofRolex劳力士3大民间传奇

1一个英国人误将自己的劳力士丢进了全自动洗衣机中,经过一连串热水洗涤、脱水和烘干的过程后,运行如常;

2一个从事跳伞运动的澳洲人不幸在离地八百尺处将腕上的劳力士手表掉了下去,不过该表竟然完好无损;

3一位美国加州妇女将自己丈夫的劳力士手表错放到近500度的烤箱内,取出后依旧运行完美。

whyweFallinLovewithRolex爱上劳力士的10大理由

1劳力士发明了腕表,在那个怀表大行其道的年代,具有超越当代人的深远意识的Hanswilsdorf认定未来的计时主流必然属于方便携带和阅读的手表,于是竭尽全力专注于发展完美的手表制造技术。尽管钟表界对于到底是谁制造出第一只手表的争执始终没有定论,但说到真正最早将“手表”视为一种新概念和趋势来加以发展的表厂,非劳力士莫属。

2劳力士无可置疑地发明了防水腕表并使之成为他们的强项。螺丝锁把成为了简单中的经典而wilsdorf更是天才地将这一简单理念推向了市场。

3劳力士将大部分机芯送去天文台认证。在石英表出现之前,准确性是影响钟表价值的直接因素,所以人们总想知道他们的钟表有多准――劳力士给予了他们这一保障。

4劳力士开创一种目前已经深入人心的理念,即将手表作为工具,其设计要满足特殊的功能或爱好。

5劳力士永远将“创新”视为长期发展战略。在劳力士90多年的历史中,他们拥有上千项专利,傲视表坛。

6劳力士开创了手表的防水和防震功能。

7劳力士在欧洲表厂中是为数不多的拥有大部分自产机芯的公司。除了一些计时机芯(自4130机芯后,劳力士所有机芯均为自制),他们自己制造所有的机芯、表壳、表带和蓝宝石表镜。

8拥有80万块年产量的劳力士是瑞士最大的表厂。

9劳力士,无论是新表还是二手表,在瑞士制品中保持相当低的折旧率。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劳力士的众多款型都保持着坚挺的二手价。持着坚挺的二手价。

10爱上劳力士的最佳理由:通过卖表所得的大部分利润都用于慈善事业。

Rolex

Facts

劳力士花絮

1Rolextop10超人气劳力士之top10排行榜

1.DaYtonaRef.116520(黑色表盘)

2.DaYtonaRef.116520(白色表盘)

3.eXpLoReRiRef.114270

4.eXpLoReRiiRef.116570(黑色表盘)

5.eXpLoReRiiRef.116570(白色表盘)

6.SUBmaRineRRef.16610

7.Sea-DewLLeRRef.16600

8.Gmt-maSteRiiRef.16710

9.oYSteRpeRpetUaLDateRef.15200

10.aiR-KinGRef.14000

注:不论是那一款的劳力士手表,在同一表款的情况下,黑色表盘都会比白色表盘在二手市场上的价格更高一些。甚至除国内表店外,在国际手表市场的新表价格也是如此。

2Steels钢材型号

劳力士采用的钢材型号为号称“钢王”的904号钢,而其它名表往往采用316L号钢。904号钢的价格是316L号钢的3倍,耐磨性更强,更不容易被刮花,因此由此制成的劳力士手表受到了广大手表爱好者的厚爱。

3aboutCoSC关于CoSC

“CoSC”,即“controleofficielsuissedeschronometers”,是瑞士官方天文台检测机构的缩写。该机构将

每只送检手表在连续15天内(360小时)放置于不同角度(代表五种不同的手腕位置)并施加剧烈的温度变化(从8度到38度),以此对手表性能以及走时精确度进行严格的检测。在成功通过重重考验之后,送检手表的机芯就可以获得瑞士官方天文台检测机构签发的“天文台表精确证书”,会被打上“日内瓦标记”,从而成为瑞士天文台认证表。瑞士天文台认证表不仅质量过关,而且能够增加表的增值潜力。因此,也有人称“瑞士天文台认证”是手表界的贵族印记。据称,有77个品牌和少量的钟表学校提供的机芯参与了天文台认证,劳力士是CoSC认证最大的腕表提供者。有传言称,他们几乎把所有的机械机芯送到CoSC,而所有的劳力士机械表都通过了天文台认证。

4HowtoDistinguishaRolex如何鉴别真伪劳力士?

鉴别劳力士万无一失的方法是请一位对劳力士非常熟悉的钟表匠检查其机芯――劳力士机芯跟其它任何表的机芯都不一样,很快就能够辨别真伪。

5Rolexwatchbands劳力士的表带

劳力士很早就在男式表上采用金属表带了,从20世纪中期至今表带风格改变得很少。变化包括由空心的表带改成了实心的,增加了纪念型(Jubilee)表带,最近又引进了实心带头(solidend-links,SeL)的表带。不过,也有批评之声,因为当其它手表都已采用了更加时髦的隐藏式折迭扣(deployantstyleclasps)以及机器整体铸造的部件后,劳力士表带依然采用冲压成型的方式。劳力士的带扣非常结实,与隐藏式折迭扣相比,它的一个优点就是调节起来非常方便而且可以对长度进行微调――多数折迭扣只能增加或减少整段表链的长度,而劳力士则可以通过沿着带扣上的小孔移进或移出连接芯来改变表带长度。

6newaccessories新购劳力士的附件

蚝式

-外包装纸盒

-内盒

-支撑表的小枕头或者夹子

-CoSC漆牌

-防水标签(Swimprufhangtag)

-证明书/CoSC证书

-说明书

-蚝式手册

潜航者型(Submariner)

-外包装纸盒

-内盒

-支撑表的小枕头或者夹子

-CoSC漆牌

-防水标签(Swimprufhangtag)

-证明书/CoSC证书

-说明书

-蚝式手册

-锚(2005年后的新表不再提供锚)

海居者(Sea-Dweller)

-外包装纸盒

-内盒

-支撑表的小枕头或者夹子

-CoSC漆牌

-防水标签(Swimprufhangtag)

-证明书/CoSC证书

-说明书

-蚝式手册

-锚(2005年后的新表不再提供锚)

-表带工具

LinKS

成为珍藏表的五大必备条件:

1.已不再生产的手表;

2.一定要具备高级表的做工,所用材料

一定要是最好的,在正常使用下其寿

命可以超过一百年;

3.必需要保有原本出厂的模样,不可改装;

4.机械结构设计一定要精密坚固耐用;

5.要保持时间的准确性和零件的完整性。

成为名表的五大必备条件:

1.设计别出心裁

2.机件独一无二

3.功能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