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0:26:40

应急管理篇1

强化值守应急工作

1.健全值守应急工作制度。实行值守应急24小时值守制、领导带班制、首问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制度;规范节假日、重大活动和灾害性天气等特殊时期值守制度;进一步规范全县政务值班工作,加强对全县政务值班系统的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

2.加强突发事件信息报送与收集。进一步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责任追究制度,督促乡镇、县直部门(单位)抓好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着力解决迟报、漏报、瞒报等问题。

深化预案体系建设管理

1.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继续组织开展县级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修订工作。

2.指导、督促乡镇、部门开展各级各类应急预案修订工作。

3.统筹规划应急演练。建立健全应急演练长效机制,着力抓好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应急演练。

加强应急体制机制建设

1.加强应急组织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各级各部门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建设,重点推进农村及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应急组织体系建设。

2.组织开展县应急委工作,及时调整县应急委成员,适时召开县应急委成员会议,研究推进全县应急管理各项工作。

3.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市政府应急办(总值班室)及县维稳办、公安、民政、交通运输、卫生、安监、气象等县应急委主要成员单位的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建立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形成突发事件协调处置合力。

加强预防预警工作

1.积极开展风险隐患排查监管和危险源普查登记,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控,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切实掌握各类风险隐患情况,并积极加以整改。

2.加强隐患点监测工作,努力构建全覆盖的监测网点。

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1.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强化专业队伍管理,积极提升基层志愿者队伍救援能力。

2.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开展应急物质储备调查摸底工作,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库,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动态管理,探索规划全县应急物资储备布局。

3.加强应急平台建设。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通知》精神,积极推进县级应急平台建设。加强县小型移动应急平台的综合应用,积极争取配备移动应急平台车辆,确保实现现场图像采集、视频会商和指挥调度等功能。

4.充分发挥应急维稳基金在突发事件处置、县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物质储备、平台建设等方面的作用。

推进应急宣传培训工作

1.广泛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活动。强化应急管理知识集中宣传和日常宣传,深入推进应急知识“五进”宣传活动。

2.切实抓好应急管理培训工作。依托县行政学院,将应急管理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培训;加强学校应急知识教育工作。

加大应急管理督查力度

1.建立健全自查制度。各乡镇、各有关单位特别是预案重点单位每半年至少要进行一次应急管理工作自查。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评估和趋势分析制度。每年元月30日前,各乡镇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做好上年度突发事件工作评估和本年度突发事件趋势分析工作。

3.强化应急管理执法力度。企业应急管理工作不力造成突发事件发生的,依法对其实行经济处罚;政府工作部门应急管理工作不到位造成突发事件发生的,依法对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实行问责。

4.强化应急管理考核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相关文件要求,认真做好全县年度综合绩效评估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各项任务。

应急管理篇2

关键词:从众效应;心理应激机理;心理干预

1问题引出

所有人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都成了拥有脆弱生命的渺小的人。人类是在灾难中生存和发展起来的,灾难所造成的危机也对人的心理素质进行着严峻的考验。无法度过心理危机,就会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威胁,甚至造成伤害;顺利度过心理危机,就会使人们积累应付危机的经验,变得更加成熟,获得新的成长。如何协助人们度过灾后心理危机已经成为人类服务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2突发事件的相关概念

从管理学角度我们给出的突发公共事件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狭义上来讲,突发事件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突然发生的规模较大,对社会产生广泛负面影响的,对生命和财产构成严重威胁的事件和灾难。例如:2003年底的重庆市开县的天然气井井喷事件。广义上来说,突发事件是指在组织或者个人原定计划之外或者在其认识范围之外突然发生的,对其利益具有损伤性或潜在危害性的一切事件。例如:肯德基的“苏丹红”事件,此事被各种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也引起了消费者的恐慌。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性质、过程和机理,可以分为自然灾害、事件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

心理学中的突发灾难事件,又称严重突发事件(Criticalincident),是指一种使个体产生无法抵御的感觉,并失去控制的情境。个体在这种情境中有可能不知所措、无所适从。重大突发事件具有发生突然、难以预料、危害大且影响广泛等特点,因此常引发个体出现一系列与应激有关的障碍,即心理危机。

3心理应激机理体系

简要概述了突发事件的一些概念后,我们从突发事件应激心理的发生、发展、演化以及障碍恢复的过程规律总结出突发事件应激心理的四大机理,即认知评价机理、心理应激机理、应激演化机理、应激恢复机理四个阶段。以下我们将对其一一进行详细的分析。

3.1认知评价机理

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境变化或刺激对人施以影响.作为刺激被人感知,或作为信息被人接收,进而引起主观的评价.同时产生一系列相应的心理以及生理方面的变化。通过信息加工过程,就有输出,即对刺激(情境)做出相应的反应。如果刺激(情境)需要人做出较大的努力才能进行适应性反应,或这种反应超出了人所能承受的适应能力,就会引起人的心理、生理平衡的失调即紧张反应状态的出现。当然,这里面情况也是很复杂的,是否会出现心理应激取决于许多变量。其中之一是必须有“应激源”或称“致紧张因素”。在这里,心理应激的“应激源”或“致紧张因素”都是指突发事件本身。

这里的突发事件也可称为“危机”。应激是指个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认知评价后而产生的心理生理反应过程。突发事件爆发后,主体对于客体事件最初产生认知评价过程,其中,包括应激源、认知评价、应激反应三个环节。应激可使人产生焦虑、恐怖、抑郁等情绪。这个过程由于对突发事件的了解信息、个体所处的环境以及个体心理状态不同而产生的应激反应也不同。

3.2心理应激机理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人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将产生一种应激状态。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当人们遇到某种意外危险或面临某种突发事件时,人的身心都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这种高度的紧张状态即为应激状态(stress)。“应激”可以简单的描述为“心理的巨大混乱”。如前段时间的“非典”在我国造成的公众应激情况比较突出,甚至出现了“非典恐惧症”,并由此导致一些过激行为;盲目抢购药材、醋等,还出现了一些如“我有非典我怕谁”等一些不良文化现象。

重大突发事件通常会造成社会的群体应激,在生理、情绪和行为上产生过度的反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情绪反应异常:焦虑、恐惧、悲伤、愤怒、忧郁、等以及丧失快乐及爱之能力。(2)生理反应异常:心慌、气喘、恶心、肌肉抽搐、头痛、头晕、身体疼痛、疲倦、失眠。(3)行为异常:下意识动作、坐立不安、举止僵硬、暴饮暴食、攻击、强迫等行为异常。

3.3应激演化机理

心理应激演化机理是指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主体心理反应的类别级别,表现形式,范围及区域等各种变化过程。我们将突发事件心理应激机理的演化大致分为应激蔓延、应激转换、应激衍生和应激耦合四种形式。

(1)应激蔓延机理。

遭遇或面临突发公共事件,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表现,在不同程度上也会出现心理应激和受挫心理。从而在一定时间内影响到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在个体都具有共同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时,通常会形成群体的共同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趋同,进而使得突发事件的应激心理得以蔓延。

行为趋同效应通过心理渲染途径来表现,心理渲染可以分为舆论渲染、表情渲染和行为渲染。其中,舆论渲染是当出现突发公共事件时,人们总是通过交谈、媒体宣传、通讯、联络等方式,将突发事件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表情渲染是人们的恐惧、紧张、忧虑等情绪溢于言表。从而形成一种恐惧表情,其他人看到某些人的恐惧表情。不自觉地在内心产生更重的恐惧感。同时也将这种恐惧感溢于表情。行为渲染是指不明真相者根据他人的行为或行为趋势,不加思考地盲目追从。从而形成一种公众行为模式。

行为趋同效应可能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当群体行为趋同表现为减灾避害等时,由于群体的行为趋势是离开灾害或危机现场,可能将突发事件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另一方面,由于突发事件通常具有时间紧、危害面大的特点,群体行为趋同效应的结果,导致短时间内的行为趋同而扩大突发事件的危害性。例如,在大楼发生火灾时。大家都急于逃命,一下子挤到出口处,导致出口高度拥挤,每个人都急于冲出危险地点,拥挤的结果是大家都卡在出口处,反而降低了群体离开危险现场的效率。

(2)应激转化机理。

突发应激事件发生后,人群心理健康状态较差,在生理、情绪和行为上产生过度的反应。人类遭受重大精神创伤后78-80%的个体会发生心理创伤性应激障碍而导致明显的甚至长期的精神痛。

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处于应激状态中的人们主要表现为:失眠、食欲减退、精神疲惫、情绪萎靡等症状,伴随着相当的应激性生理反应。这种生理性的反应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认知失调引起的;也就是由心理应激导致的生理应激,另一方面则是机体本能反应,是无意识的,而且这种对机体免疫力降低的本能反过来会直接影响到它的心理承受力。也就是说,突发事件导致的人群心理以及情绪上的应激反应通常会与主体的生理和行为上的应激反应相互转化,如长期的失眠以及精神疲倦会导致机体的免疫力下降,引发一些生理上的疾病。

(3)应激耦合机理。

“耦合”的概念最初来源于物理学中的控制论,定义为两个或多个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公共突发事件引发的心理应激现象大致体现在三方面:情绪反应异常、生理反应异常以及行为异常。这三者之间不仅会在应激发展过程中相互转化,同时也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而发生耦合作用。由耦合的强弱程度不同,带来的后果影响也不同。情绪心理上的异常反应会引发生理或行为上的异常反应,生理以及行为上的异常反应反过来又会使心理上的应激恶化。

(4)应激衍生机理。

由于突发公共事件所影响的是一定范围内的公众或人群,它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应激之处在于影响范围较大.由突发公共事件所引起的较大范围内的心理应激现象甚至会衍生出局部或较大范围内的社会紊乱、经济动荡以及敏感的政治问题。

3.4创伤应激恢复机理

突发事件发生后给主体带来的应激障碍分为积极和消极应激障碍(stressdisorder)两种情况。当主体经历了危机变得更成熟,并获得应对危机的技巧,我们说这是应激积极障碍;而相对地,当人们经历了突发事件后,从此变得消极应对而出现种种心理不健康的行为则属于消极应激障碍。

4应对措施

面对突发事件带来的心理应激反应,为了很好的有计划、按步骤地针对社会公众和有关人员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心理问题施加影响。当社会发生突发事件时,消除公众的心理恐惧,平息灾难,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帮助人们获得生理、心理上的安全感,缓解乃至稳定由危机引发的强烈心理反应:包括震惊、恐慌、焦虑、抑郁等情绪。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监测及信息管理,完善媒体传播(2)健全社会心理预警系统(3)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4)提供心理咨询热线(5)加强专业性心理干预(6)健全应急体制

参考文献

[1]计雷,池宏,陈安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王加微,行为科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杜,1986.

[3]林秉贤.社会心理学[m].北京:群众出版社,1985.

[4]philipL.Rice著,石林,古丽娜,梁竹苑,王谦译,Stress&Heath,压力与健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5]郭玉琴,社会突发事件中市民心理应激调查及应对干预的研究[J].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5,2(3):181-183.

[6]赵旭东,现代心理-社会帮助系统是应急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8):580-582.

应急管理篇3

关键词: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护理;应用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

我院急诊2017年1-10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不同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急诊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2例和28例,年龄18~67岁,平均(46.31±5.62)岁;观察组急诊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4例和26例,年龄19~69岁,平均(46.62±5.77)岁。两组急诊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急诊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急诊患者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主要内容包括:(1)急诊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对急诊区域进行明确,并设置醒目的标识,在急诊大厅悬挂分诊流程图,确保流程图上内容简明扼要,从而便于患者及其家属可以根据流程图自行就诊,缓解护士工作压力[3]。(2)感染控制。不断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防护意识,在护理操作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佩戴手套和口套等,有效防止感染的发生。(3)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对急诊护理人员定期开展法律相关知识培训,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从而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在法律框架内开展相应的护理服务,避免对患者侵权事件的发生[4]。(4)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分诊能力。首先应该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分诊标准,然后选取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来开展急诊分诊工作,确保分诊准确率。(5)提高护理人员的护患沟通技巧。护理人员应该严格约束自身的语言行为,在护理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沟通技巧,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有效防治护患纠纷的发生[5]。(6)提高急诊分诊监督管理水平。为了充分保障急诊分诊护理质量,还应该构建系统完善的质量监控系统,对急诊分诊质量实现多方位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保障急诊护理安全[6]。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急诊分诊质量评分、急诊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三项指标分值范围均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护理效果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急诊分诊质量评分、急诊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急诊患者的急诊分诊质量评分、急诊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分诊质量评分、急诊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3.83±7.43)、(96.88±8.38)和(94.75±8.16)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0.53±6.31)、(85.09±7.21)和(82.04±7.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应急管理篇4

一、强化领导,完善预案,应急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

党委政府对应急管理工作高度重视,适时调整领导机构,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预防处置机制。一是成立了以乡长为首的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调整充实了应急管理指挥部、应急救援队伍,各村、各单位均成立了相应的应急工作小组,并在民兵巡防队的基础上建立了乡应急救援小分队。应急分队队员素质高、反应迅速、为人民服务意识强。二是完善了《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我们修改完善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建立了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地质灾害等子预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应急处置机制。三是配备配足了必要的应急管理物资。乡政府配备了扁担、柴刀、灭火拖把、撮箕、铁铲等20套,编织袋1000个,救生衣、雨衣、雨鞋、灭火器各5件,黄泥200方,沙石100方。各村均建立了防汛预警系统,并指定乡内中小学、医院、敬老院、乡政府驻地为突发事件紧急避难所。

二、强化培训,广泛宣传,应急管理意识进一步深化

我们深知应急管理责任重大,涉及面广,需要全乡上下同心协力才能做到“防范于未然,尽量减少损失”的工作目标。今年来,我们致力于建设一支过硬的队伍,并广泛宣传发动,统一思想,有效提高了全民应急管理意识。一是召开专题党政联席会和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各村、乡属各单位分别召开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应急管理工作,开展应急管理宣传。二是组织开展扑火队培训、民兵巡防队点验及应急管理工作人员、信息员培训,有效提高骨干队伍应急处置能力和应急管理意识。三是全面开展应急管理宣传。全乡进行了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应急知识下乡宣传,乡属各单位、各村制作横幅26条,书写标语132张。乡领导亲自带队组织公安、食品安全、卫生等部门在集镇商业中心设立了宣传点,发放宣传资料,工作人员现场传授施救方法。

三、强化协作,齐抓共管,应急管理措施进一步落实

为确保应急管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我们实行统一调度,责任分解的管理办法,以乡党委政府为核心,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积极性,在集中力量突出抓好重点隐患治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同时,将责任落实到单位、到人,做到既分工又协作。

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我们注重信息搜集和上报工作,扎实抓好了值班备勤。各村信息员充分发挥作用,及时发现应急突发事件,定期组织隐患排查,严格按照值班巡查制度落实轮流值班和重点时期、重点部位巡查。乡政府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两会”、防火、防汛等特护期值班制度,每天安排一名党政领导、二名干部职工值班,建立了专门值班室,要求值班人员住乡值班。乡应急管理办公室建立了突发事件信息台帐,及时搜集整理应急管理信息,并书面报告县应急办。

四、对应急管理“十二五”规划制定和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1、建议上级设立应急管理专项经费,建立应急物资储备更新机制,防止应急物资老化、失效,确保应急物资储备数量充足、质量合格。

应急管理篇5

这次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市前段应急管理工作,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应急管理工作的任务。这里,我讲四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去年以来,专门召开了两次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出台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对全国建立预防突发公共事件体制、措施、方案等进行了全面部署。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作也非常重视,于去年10月,召开了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我们要从思想、组织、体制、和行动上落实全国、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经常性地做好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着力提高应对风险和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以人为本、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取最大的利益,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侵害,不受损失。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过去,我们在履行政府四项主要职能的过程中,强调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比较多,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还不够重视,特别是作为社会管理重要内容的应急管理,目前仍然是我们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各级政府一定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把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作为自身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提高行政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全面履行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当前,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已经成为严重危及人类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预防突发公共事件已经成为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从国际上看,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安全风险交织在一起,恐怖主义活动、能源和金融安全问题、重大疫情传播、民族宗教矛盾和地区冲突,呈现出程度加剧、范围扩大等特点。从国内看,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改革和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重大自然灾害、重大安全事故、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从我市来看,近年来尽管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作了很大的努力,但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这说明我市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促进株洲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市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把株洲建设成为一个开放、文明、繁荣、宜居的特大城市。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共安全保障。这几年,我们开展的创建“平安株洲”活动就是应急管理工作的一部分,这项工作做的很有成效,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应急管理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就是促进经济发展,这是现代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更是维护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保障。我们平常工作做的再多,经济发展得再顺利,如果不能预防公共事件发生或者是发生了公共突发事件而我们没有处理好,不仅我们的工作成果会付诸东流,而且还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把做好这项工作作为促进株洲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

二、充分肯定,我市前段应急管理工作成效明显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大应急管理工作力度,有效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为建设和谐株洲、平安株洲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应急机制初步形成。一是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得到加强。20****年5月,市政府成立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和专项应急管理委员会,作为全市应急工作的综合议事协调机构。市应急委员会设立指挥部,下设若干工作小组,并成立了专项应急指挥部。在市应急管理办公室正式成立之前,明确由市政府办承担全市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建设也已经启动。二是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工作进一步规范。各级各部门加强了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递网络建设,疏通理顺了公共信息渠道,进一步规范了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和预警工作。三是应急联动机制逐步建立。各级政府把日常值班和应急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协助政府领导及时进行应急处置,加强与有关部门、单位的联系,逐步建立了一个承上启下、联系左右、沟通内外的应急联动机制,发挥了应急指挥平台的作用。四是应急队伍建设取得成效。全市各级在加强应急值守队伍建设的同时,组建了各类专业应急队伍。如组建了市矿山事故救护队、化工事故救护队。

(二)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健全。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制定了一批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20****年系统编制、实施了«株洲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订了«株洲市恐怖袭击事件应急预案»、«株洲市重大生物灾害应急预案»、«株洲市应急工作预案»等18个市级应急预案。同时,县级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也都较早、较好地全面启动。应急预案体系在近年来的抗洪救灾等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以及20****年省十运会等大型公共活动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效果很好。

(三)应急值守网络不断完善。从1995年开始,我们将市长值班室、县(市)区政府值班室和市直有关职能部门确定为专线值守网络单位,共开通了34个值守网络电话,较好地承担了应急值守和各种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市政府应急值守电话为主线,各区县(市)政府和市直各有关部门等网络单位值守电话为依托的应急值守电话网络体系。

(四)防灾减灾预警工作得到加强。全市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加强灾害预测预报,及时排查和整治各类安全隐患,起到了很好的防灾减灾作用。如在20****年防治****和20****年防治禽流感的战役中,全市各级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建立起一个从市到区县(市)、到乡镇、到村组、到家庭的联防预警体系,成功地将****御于市门之外,有效地做好了防治禽流感工作。在20****年湘江镉污染事件、淦田闸渗漏事件处理中,由于启动了应急预案,有效控制并排除了险情。

三、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我市应急管理工作

近年来,尽管我们在应急管理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总体来说,我市应急管理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工作中还存在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还不健全,应急预案体系还不完善,应急预案演练工作还很薄弱,公共突发事件信息报告不及时等薄弱环节。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按照全国和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的要求,结合株洲实际,全面推进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建设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应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市各部门、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按照«湖南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办法»的要求,抓紧编制、修订本地、本行业和本单位的各类应急预案,力争用一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市各类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构建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应急预案体系。所谓“纵向到底”,就是从市到县市区、到乡镇、到基层单位不能有断层;所谓“横向到边”,就是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都要制定应急预案,相关的应急预案之间要衔接好,不能留空档。市县两级总体应急预案必须在今年内做好修订、和备案工作。各类预案的制订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特别是要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突发公共事件的现状和趋势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认真进行风险分析和应急资源普查,发现和总结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规律和特点,制订出符合实际的应急预案,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要建立应急预案动态管理制度,加强应急演练,针对应急演练和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及时修订和完善。

二是完善应急管理体制。首先,要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政府各有关部门是本行政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机构。市政府常务会议已同意成立市应急管理办公室,作为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办事机构。各县市区要以政府值班室为基础,组建应急管理办公室,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综合协调等职能,在本级政府应急管理工作中发挥中枢作用,请编办给予支持。市直有关部门和中央、省驻株有关单位,要根据工作需要,结合实际,组建或明确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要通过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构,逐步建立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其次,要努力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公安、武警、民兵预备役以及驻军的骨干作用,共同完成好各项应急任务。按照一队多用和一专多能的原则,重点抓好公安消防、矿山、安全、化工等专业队伍建设,根据行业和区域特点组建专家应急队伍和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注重加强应急队伍的培养和训练,着重提高现场快速处置能力。其三,要加强应急装备建设。认真抓好应急资源普查工作,切实做好应急处置所必需重要物资的储备、管理工作,整合各单位应急设施和装备资源,建立物资储备数据库和调用方案,保证应急救援需要。

三是健全应急运行机制。一要健全预测预警机制。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工作范围,建立和完善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检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认真开展风险调查和隐患分析,排查危险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把灾害与危险消除在萌芽状态。今后,各级各部门都要在3月份前对当年本地本单位的突发公共事件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向市人民政府及应急办公室报送分析评估报告。二要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告工作。要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落实信息报告责任追究制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各县市区应急办和市直各部门应急机构都必须当地党委、政府和市应急办报告。要严格执行信息报告时限要求,特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必须在1小时内上报,不得迟报、漏报。要建立信息报告责任追究制度,对没有按照要求上报信息的,严格依法依规追究责任人员责任。三要加大应急平台和信息网络建设力度。依托政府系统网络资源,整合公安、防汛、卫生、气象、人防等专业信息系统资源,形成统一、高效的应急决策指挥网络。积极稳妥推进“110”、“119”、“122”三台合一,与急救、市政等紧急信息接报平台有机融合,实现“统一接报、分类分级处置”。四要健全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各级各部门的横纵联系和协调配合,明确各方职责,确保遇事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危不乱,共同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

四是切实加大应急处置工作力度。总体上看,我市突发公共事件呈不断下降趋势,但我们也决不能掉以轻心,突发事件就有可能在我们不可预料的情况下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要及时掌握、准确判断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事态,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快速反应,并按规定及时上报。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调动应急资源和力量,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事态发展,防止发生次生、衍生灾害事件。要加强信息和舆论引导工作,避免因信息不及时、舆论引导不力导致工作被动。在应急处置工作中,要始终把群众利益作为头等大事来考虑,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避免重大财产损失。应急处置结束后,要及时组织受影响地区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搞好灾后重建。

五是注重抓好应急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应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要特别重视基层基础性工作,切实提高基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一要突出抓好社区、农村、企业,尤其是高危行业的企业、高等院校、大型医院等重点单位和供水、供电、供气等重要部门的应急管理工作,设立信息报送员,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二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应急宣传、培训和演练,动员和依靠群众加强应急管理工作,让广大群众积极有序地参与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来。三要抓好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工作。风险隐患排查,是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应急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各级各部门要组织力量集中做好普查工作,及时开展监控和处置,促进应急管理工作从被动应付向源头治理转变,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领导,努力形成应急管理的工作合力

加强应急管理,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是一项全局性、政策性、社会性、系统性都很强的工作,是我们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必然要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加大投入,狠抓落实,切实把应急管理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一要明确责任,强化管理。首先,要强化责任意识。应急管理工作责任重大,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要善于处理难题、应对复杂局面,特别是主管应急管理工作的同志,要勇于负责,敢于决策,切实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其次,要明确和落实责任主体。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都已经作出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一把手是应急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是直接负责人。要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分工协作,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其三,要完善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干部考核内容,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绩效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行政领导责任制落到实处。要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凡是对突发公共事件反应不及时、处置不得力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二要密切配合,协同应对。应急管理工作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我们工作的每一个角落,工作任务繁重、复杂。应急管理工作部门平时只有在其他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才能做到防范于未然。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树立大局观念、全局意识,切实加强本地区本部门应急管理,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同时,要加强纵向和横向的配合协调,确保及时、有序地处置好各种突发公共事件。要充分发挥和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形成政府统一指挥、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体系。

三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做好面向全社会的预防、避险、减灾等方面的教育。目前,老百姓的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还不够强,各地区、各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在全社会普及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防灾救灾和自救知识,提高公众参与应急自救、互救能力。要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将«应急知识手册»免费发放到每一户家庭,相关费用由各县市区承担,有困难的县市区,市财政酌情予以补贴。要充分发挥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有关应急管理方面的法规、规章等知识,积极推广应急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努力形成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局面。同时,要全力搞好今年5月全省集中开展的应急管理宣传月活动,活动时间为5月10—6月10日,应急管理、新闻、民政、安监、卫生、公安等部门为这次活动的责任单位,要通过新闻媒体报道、现场宣传、知识竞赛、在公共场所设置应急标识等形式,大力宣传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知识、有关应急预案以及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普及预防、避险基本技能和自救、互救应急知识。各县市区也要按照统一要求搞好此次宣传月活动。

应急管理篇6

全面贯彻落实博乐市党委经济工作会议、博乐市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理念,紧紧围绕博乐市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发展目标,全方位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应急管理预案体系及考核评价机制,推进应急管理示范点深层次建设,夯实应急管理基础,加强应急管理知识宣传普及,不断提高全社会风险防范和抗风险能力,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全面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巩固应急机构建设成果,继续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总体要求,进一步理顺应急管理体制。各乡镇场、街道、市直各部门要根据人员变动及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和充实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制订应急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并认真加以落实,对辖区应急管理工作定期进行研究和部署。各乡镇场、街道要加快应急管理专兼职工作人员的配备,在工作经费及相关补助等方面予以保障;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业务例会制度,着力提高基层应急管理办事机构业务能力,切实承担值守应急、信息汇总、综合协调、指导督促职责。各乡镇场、街道以及各专项指挥部要完善协调联络机制,与驻地军队、武警部队、农五师团场(连队)加强信息沟通。市、乡(镇、场、街道)两级应急办要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专家组(技术指导组)工作机制,严格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定期向专家通报制度,发挥专家组(技术指导组)作用,经常性组织开展应急管理专家调研活动。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完善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物资储备、避难场所建设、信息、征用补偿、责任追究等各项配套制度措施。

(五)加大救援队伍建设及物资储备,提升应对处置能力。按照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推进博乐市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向“一队多用、一专多能、多灾种救援”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方向发展;市环保、住建、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畜牧、卫生、农机等部门结合行业特点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办法,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各乡镇场、街道要着力提高基层突发公共事件先期处置能力,建立应急救援队伍训练培训机制,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对应急救援队伍实行动态管理,应急救援队伍变动情况每半年报市应急办备案。市应急办制订和下发应急物资管理报备办法,加强对全市应急物资进行整合和管理,市交通、水利、林业、畜牧、卫生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应急资源普查统计制度,建立应急资源台账,创新储备制度、方法和措施,合理确定储备品种及规模,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和更新,同时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应急物资协同保障和高效调运机制,确保满足调度使用。要进一步完善企业代储应急物资制度,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应急管理资金保障机制。

(六)全面推进应急示范建设。制订博乐市应急管理示范创建方案,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乡镇(街道)、学校、社区、企业积极参与示范创建,配备必要人员、装备,加大相关基础设施投入,建成标准化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逐步推动应急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三、保障措施

应急管理篇7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全市的应急管理水平,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做好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工作,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一是抓紧进行应急预案制定工作。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心在基层,而现在我们应急管理工作薄弱环节也在基层。目前,虽然市、县两级应急预案体系已基本建立起来,但是,不少社区、乡村、学校、企事业等基层单位还没有应急预案,应急管理工作的随意性大,规范性、程序性较差。因此,各社区、乡村、学校、企事业等基层单位要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要求,根据各地的总体应急预案和有关的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快编制一批应急预案,形成基层应急预案体系,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迅速、有序、高效地进行处置。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对现有的应急预案进行增补,力争将所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纳入到应急预案中来。同时,加强对基层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督促、指导和检查,确保在“**”末真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

二是认真开展对已有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工作。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直接决定着应急预案的质量和应急管理工作的水平。各地、各部门要对现有的应急预案进行梳理,适时开展演练工作,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认真修订完善,做到查出一处,修改和补充一处,使应急预案更加符合实际,更具可操作性,更富实效性,形成结构严谨、内容充实、运行高效的应急预案体系。

二、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实现应急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一是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各地、各部门要成立由主要行政领导担任负责人的应急管理工作指挥机构,负责领导本地、本部门的应急管理工作,各地、各部门主要行政领导是本地、本部门应急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县、市、区政府要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实行应急管理、政务值班和市长热线办理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配齐、配强专职工作人员,强化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明确承担应急管理工作的办事机构,并明确具体办事人员,责任到人。各级应急管理具体办事机构要在本地、本部门应急管理工作指挥机构的直接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地、本部门的应急管理工作。各地、各部门要保证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工作人员的相对稳定性,避免人员流动频繁。

二是要建立应急管理工作的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各级各类应急管理机构的协调联动,加快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建设,实现预案联动、信息联动、队伍联动、物资联动。要强化各专项指挥机构职能,充分发挥其在相关领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社区业主委员会等组织及志愿者在基层应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基层应急管理的合力。

三是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依法处置突发事件,使应急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三、加大智力、人力和物力投入,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建立健全各类应急专家库。各地、各部门要根据本地、本部门实际,选聘应急专家,成立应急专家库或专家组,为本地、本部门的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撑。

二是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各地要结合实际,按照一队多用和一专多能的原则,建设2支以上的专业救援队伍。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要组织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民兵、预备役人员、物业保安、企事业单位应急队伍和志愿者等,建立基层应急队伍;居(村)委会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可根据有关要求和实际情况,做好应急队伍组建工作。要充分发挥卫生、城建、国土、农业、林业、海事、渔业等基层管理工作人员,以及有相关救援经验人员的作用,使基层应急队伍平时加强防范,险时立即集结到位,开展先期处置。要加强应急队伍的建设和管理,配备必要装备,开展教育培训,严明组织纪律,强化协调联动,提高综合应对和自我保护能力。大中型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要重视应急队伍建设,并积极参与社会应急救援。鼓励和引导有技术专长的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人员招募、培训、演练和管理。

三是加大应急管理的资金投入和物资储备。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公共安全工作以及预防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需由政府负担的经费,并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健全应急资金拨付制度,对规划布局内的重大建设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建立健全政府、企业和社会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适应应急队伍、装备、交通、通信、物资储备等方面建设及更新维护资金的要求。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在对现有各类应急物资普查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各类应急救援物资的分布和储备。要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综合管理调度系统,完善应急物资生产、采购、征收征用、市场调控与调运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在应急物资生产和储备方面的作用,实现社会储备与专业储备的有机结合。

四、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积极开展风险排查工作。建立风险隐患的排查、登记、整改和动态监管制度,按照“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要求层层建立排查责任制,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社会矛盾,努力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是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规范应急处置程序。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事发地县(市、区)、乡镇政府负责处置,有关情况要及时报告市政府。较大、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事发地县(市、区)、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立即组织先期处置,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防止发生次生、衍生灾害事件,同时,立即按程序报告上级政府,在省、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妥善进行后续处理。要重视和加强信息、新闻报道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按照及时准确、主动引导的原则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做好信息工作;新闻单位要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新闻宣传纪律,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三是严格信息报告制度。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地政府是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市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报告相关类别信息。一般、较大的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有关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在2小时内报告市政府;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有关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在1小时内报告市政府,同时将情况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可能受影响的地区。要在居(村)民委员会、学校、企事业等重点基层单位建立专职或者兼职信息报告员制度,并探索建立社会公众报告、举报奖励制度,拓宽信息报告渠道,通过接报系统掌握综合敏感信息。对因迟报、漏报以及瞒报、谎报造成损失或重大影响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是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评估和统计分析。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评估制度。各地、各有关部门在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调查处理的同时,要对事件的处置及相关防范工作作出评估,并对年度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评估。要结合突发公共事件的评估,加强案例库建设。要加强应急管理统计分析工作,民政、安全监管、卫生和公安部门分别负责统计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起数、伤亡人数、造成的经济损失等相关情况,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

五、加强领导,保证应急管理工作顺利推进

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把应急管理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将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作为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任务,把应急管理融入到防灾减灾、安全保卫、卫生防疫、医疗救援、宣传教育、群众思想工作以及日常生产、生活等各项管理工作中。各级领导干部要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有清醒的认识,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加强应急管理知识学习,不断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要深入一线,加强组织协调指挥。要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责任制度、应急管理绩效评估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把应急管理工作的情况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对预防和处置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对有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照法律法规追究责任。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要切实履行协调、督查职责,定期对各地、各有关部门应急管理工作开展和落实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扎实推进全市应急管理工作。

六、进一步抓好应急管理培训和应急知识宣传教育

应急管理篇8

一、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各县市要积极设立应急管理机构,调剂人员编制,配置专职工作人员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各相关部门结合职能划分,要明确或指定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相关的处室履行应急管理的日常职能;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可以和现有机构(如党政办等)相结合或合署办公,明确相关责任人承担应急管理的职责和任务;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要将应急管理作为自治管理的重要内容,明确社区或村级组织负责人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责;基层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要明确行政负责人、法人代表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职责;企业、学校幼儿园,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高危行业、大中专院校要设置或明确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配备人员。年底前,各县市、各部门、各单位应急管理工作要机构到位、人员到位、职责到位,确保应急管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

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管理

按照应急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加强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从符合实际、职责清晰、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齐全配套出发,建立健全州直应急预案体系,积极推动基层应急预案全覆盖。年底前审核完成州本级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州直已印发的专项预案、部门预案,涉及的单位和部门要全部编制完成配套预案。各社区、企业、学校、农村等基层单位要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各县市、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预案管理,按照地域划分和管辖范围,建立应急预案的评估管理、动态管理和备案管理办法,形成预案编制、报批、审核、、备案、评估、修订的管理机制。要严格审核预案内容,确保预案之间的有机衔接。

三、抓好应急预案演练

有针对性地选择应急项目开展应急演练,通过组织应急演练,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教育群众,不断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操作性,在实践中建立和完善应急处置的有效工作机制。各县市、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群众参与度高、应急联动性强、形式多样的演练活动。组织县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观摩演练活动,积极推广有益的经验。

四、加快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和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协调相关部门尽快完成州直视频会议系统和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初步满足自治州领导通过应急平台体系协调处置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需要。按照《自治区基层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9月底前完成州直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向自治区应急办报备。

抓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摸清公安、消防、卫生、地震救援、矿山救护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底数,开展应急资源普查,整合各类救援力量,不断提高应急救援的保障能力。年底前,各县市要建立1--2支综合救援队伍,有条件的乡镇要建立1支综合救援队伍,并加强训练,提高基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先期处置能力。

五、加强危险隐患排查监管,做好应急防范工作

一是按照自治区的安排部署,各县市、各部门要积极开展重大危险源排查行动,全面掌握各级各类风险隐患的种类、数量和状况,加强对普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建立数据库,为日常预防和应急处置提供依据。各级各类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重大危险隐患的实时监控,做好应对准备工作。对适宜公布的风险隐患,可通过新闻媒体,动员群众参与隐患监管和排查。二是健全完善预测分析、总结评估机制,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测、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各县市、各部门要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分析、评估工作,认真总结本地本单位上年度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及应对工作情况并上报总结材料,不断积累经验,完善应急处置工作机制。三是进一步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坚持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日报制度,落实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的时限、要素、责任追究等要求,确保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及时报告。

六、组织完成“**”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根据自治区“**”期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年底前完成州直“**”应急体系规划。州公安、民政、国土资源、建设、交通、水利、农业、林业、卫生、食品药品、地震、气象等部门要加快监测预警系统、信息与指挥系统、物资保障能力等方面的建设,积极组建应急救援基地,合理增加储备库点,全面提升州直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七、广泛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各县市、各部门要采取宣传周、开播专题栏目、网站宣传、散发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活动室、文化站以及宣传栏等场所,广泛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法》、应急知识和公共安全的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部门要加快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推荐应急知识进学校。各类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要加强重点岗位职工岗前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做到持证上岗。

八、切实加强培训工作

按照自治区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总体方案,积极参加自治区组织的专业培训。同时,联系协调州党校、行政学院和相关院校,分期分批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应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各县市、各部门也要围绕基层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结合实际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明显的培训活动,培养一批应急管理的行家里手。

应急管理篇9

一、高度重视,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深刻体会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性的日益增强

公共安全既是一个老话题,更是一个新课题。从狭义上讲,不管是人类、动物还是植物,只要有生命、有感知,就必定有对安全的诉求。尤其对人而言,按普遍的认识,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没有安全,一切都无从谈起。

从全世界来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文明成果的不断积累和丰富、人的自我意识和生命价值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对公共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当今世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科技双刃剑效应的显现、全球一体化程度加深等因素,导致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等工作在内涵和外延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安全风险交织在一起,恐怖活动、能源和金融安全问题、重大疫情传播、民族宗教矛盾和地区冲突,呈现出程度加剧、范围扩大等特点,如何科学应对、及时有效处置突发事件,是世界各国都在思考的大事、急事。

从全国来看,我国现代化建设步入崭新阶段,改革和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重大自然灾害、重大安全事故、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非典”、“5.12”大地震、贵州瓮安事件等,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不断深化对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在2008年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总书记:“要始终把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党的建设的关键环节,推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总理反复告诫:“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注意保持稳定”。

从全市来看,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是全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加之正处于大开发、大建设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时期,公共安全形势十分严峻。鉴于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熙来书记、鸿举市长等市领导多次对应急管理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我们抓好应急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

从来看,我区作为距离主城最近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最大的卫星城市,幅员面积广,境内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7条,通航水域306公里,各类道路长度4000余公里,拥有各类营运车辆000余辆,工业企业近2000家,建筑安装企业50余家,此外还有大面积的森林和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以上各行各业的应急管理工作点多面广,工作量大,开展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加之我区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处理稍有不慎,将产生严重后果,“4.29”解放碑自焚事件就是对我们的现实警示。因此,做好我区应急管理工作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尤其在当前全市上下各区县都在加快发展的紧要时刻,我们在突发公共事件处理方面,更是出不得事、不能出事,否则,加快发展的稳定环境就得不到保障。

(二)清醒看到我区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

近年来,我区在应急预案体系、应急管理体制、应急保障能力建设以及隐患排查和监测预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各类突发事件得到有力有序处置,全区保持了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但是,更应该看到,在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和推进上,我们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一是应急管理工作网络不健全。去年,区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已挂牌成立,但在各镇街、区政府各有关部门成立应急管理办公室的工作还没有落实,难以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二是应急预案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初步制定的突发事件应急总预案、分预案和子预案,同当前的新情况、新形势相比,在针对性、操作性、衔接性方面还存在不少缺陷,预案管理不够规范,演练较少,缺乏实践检验。三是应急队伍力量十分薄弱。专业应急队伍数量不够,装备严重不足,并且缺乏应有的演练。四是应急值守工作有待加强。应急指令的传达、接收、反馈机制、监测预警体系和信息报告机制还很不完善。五是应急处置机制不够健全。各镇街、部门和单位之间,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应急处置机制,应急工作在配合上不够协调顺畅。六是应急保障能力不强。应急保障经费投入不足,没有应急仓库,也没有充足储备相应的应急物资。七是应急宣传教育有待深入。广大群众危机意识不强,自救互救和防灾避险能力较弱,一旦出现大灾大难,很难在第一时间实施有效避险和救援。

(三)充分认识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是政府应尽的责任

面对严峻的公共安全形势,正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不管从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必须把应急管理工作作为政府应尽的职责抓实抓好。一是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最基本的就是要保障人民群众利益不受损害,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二是充分认识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的重要基础。突发事件不仅会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损失,而且会影响到社会稳定,甚至危及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应急管理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只有有效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才能切实为“打造千亿工业强区”和“建设区域性中心大城市”提供稳定的、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充分认识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迫切需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抓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急管理水平,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应有之义。各镇街、部门,一定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把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作为自身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提高行政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全面履行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

二、夯实基础,突出重点,全力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取得实质进展

目前,我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才刚刚起步,对这一复杂、系统的工程,全区上下务必立即行动起来,进一步理清思路、抓住重点、破解难点,实实在在抓好几件实事,推动全区应急管理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一)建章立制,狠抓落实。现代应急管理的实践表明,应对突发事件不能单靠一个或者几个政府部门,而必须建立起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尤其对应急管理这一全新的工作,更应该注重制度建设,所谓有了规矩才能成方圆。此前,区政府办公室已经印发了关于应急管理实行“一岗双责”的通知,希望大家根据职责要求,认真梳理,切实贯彻落实。此外,要建立起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还必须把握好“测、防、报、救、建、评”六个环节:“测”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防”就是要针对可能发生问题的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发生突发事件。“报”就是要建立严格的信息报告制度,信息报送确保真实、快速、准确、规范,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救”就是针对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采取抢险救援措施,避免或者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建”就是做好灾后的恢复重建工作,使受影响地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工作和社会秩序。“评”就是要做好突发事件的评估工作,把应急能力评估纳入对各部门和镇街的工作绩效考核体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开展事故调查处理,查明原因,依法追究责任,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制订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对以上应急体系的建设,区政府应急办要进一步细化、量化各项任务指标,长短结合、远近结合,尽快拿出相关配套措施和实施意见,确保各单位在推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章可循,切实推动我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工作不断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二)健全组织,完善网络。抓好基层应急管理,是基层政府、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一项基本职责和重要工作。区政府应急办要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把各镇、街主要负责同志吸纳为应急委成员,便于开展工作。各镇街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工作,也必须成立领导机构,确定相关责任人员,确保应急工作“有人管、有人做”。同时,各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是本单位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工作组织体系,在属地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此外,我区拟在全区各村居设立综治、及应急专干,待遇按村主任的80%计算,这是区委、区政府在建立健全基层应急网络体系工作中的一项重大举措,请各有关单位要认真组织好此次选人工作,真正将那些能干事、会干事、勤干事的人选进来,使之真正发挥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中应有的作用。据了解,至今还有个别镇街没有正式挂牌成立应急管理机构,也未明确具体的应急管理领导人和工作人员,这是不对的。区政府在不同文件、不同会议、不同场合都过,要求依托镇街党政办或综治办明确应急管理工作机构,确定相关责任人员,明确专兼职人员。我在这里再次,10月底前一定要完成这些工作。希望这些镇街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不能再拖了,区政府应急办要加强督办。

(三)突出重点,以点带面。面对当前应急管理工作的严峻形势,一定要树立等不得、慢不得的紧迫意识。在工作推进中,要懂得用辨证的、全面的、矛盾的观点,抓主要矛盾、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从千头万绪中拧出轻重缓急,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要善于抓住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今年,在做好隐患排查整改、信息报告和预警、实施先期处置和协助处置等工作的基础上,我区应急工作尤其要在区政府应急办的工作能力建设、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基层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应急指挥平台建设、避难场所建设、应急培训、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等方面狠下功夫,争取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确保全面完成市里下达的各项任务。同时,要组织力量加强对应急管理新方法、新途径的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力争使应急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四)时刻准备,决不懈怠。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坚决克服不会出事、事不关己的麻痹心理,坚决杜绝无所作为、拖拉疲沓的工作作风,一定要将应急管理工作作为常态工作抓紧抓好。一是必须坚持居安思危,预防为主。危机处理效率的高低、结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危机意识的强弱,取决于“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最好不用”的心理和行动准备是否充分。只有把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寓于日常管理工作之中,才能做到有备而战,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二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只有把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发展成果,也才能为“发展成果为人民所共享”提供现实保障。三是必须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只有在处置突发事件中实行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同配合、快速反应、科学应对,才能真正做到有力有序有效应对。四是必须坚持广泛动员、社会参与。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充分发动群众,充分依靠群众历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因此,我们要切实调动全区人民的积极性,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形成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强大合力。

三、落实责任,强化保障,不断提高我区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部门和单位,要站在保稳定、保安全、促发展、促和谐的高度,把应急管理工作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要全面落实应急管理一岗双责制度,各部门、各镇街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其他领导也要切实担负起分工范围内应急管理的责任,真正形成领导班子高度重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区政府应急办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综合管理职能,不断加研,切实掌握全区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全面了解相关部门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承担的职能职责,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职责,确保责任落实、工作到位。各镇街、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上下联动、左右沟通、恪尽职守,切实提高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二是完善预案编制。预案是应急管理工作的主线,管不管用是预案的生命线。开县两次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第一次死亡200多人,第二次没有人死亡,其根本原因就是第二次井喷有了预案,而且管用。因此,各镇街、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全、准、活、练”的要求编制好各种预案。“全”就是要扩大预案的覆盖面,到今年底,全区所有镇街、部门、村居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都要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到目前为止,各镇街和部门的预案编制工作基本完成,下一步的重点是督促各村居和企业也要完成预案编制工作。“准”就是预案要有针对性,让人一看就明白做什么、怎么做、谁负责,不要写空话和套话。“活”就是预案不是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修订。“练”就是预案制订后要组织宣传和演练,让群众参与,从中发现问题、积累经验,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拉得出,用得上。这里,我要一下纪律问题。以后凡是区政府应急办组织的各种应急演练,有关部门和单位必须全力配合,大力支持,绝不能认为只是走走过场而已。此外,还要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规范预案制订、审批、备案、修订程序,明确关联单位预案之间的关系,切实把一个个分散的基层预案衔接好、管理好。

三是提高保障能力。加强应急管理工作,需要人力、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的投入。花钱买平安,现在看是增加了投入,从长远看是花小钱、省大钱,我们把预防工作做好了,就能避免更大的损失。区财政局要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加紧落实应急管理工作中所需经费,并纳入区级财政年度预算,为应急管理提供资金保障。在资金的使用上,各单位要按照“重点突出,力求实效”的原则,将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比如:在农村,要重点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对滑坡地带的整治等;要加强农村民居防震保安能力建设,指定一批房屋结构坚固、抗灾避险能力强、交通便利、有卫生设施的学校、敬老院、村办公楼、老年活动中心等作为应急避难场所;在社区,要重点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在学校,重点做好教室宿舍等建筑、设施的安全加固工作,有针对性地储备应急物资装备,不断完善校园监控体系;在企业,切实加强生产安全工作,排查各种生产安全隐患,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队伍和物资装备库,不断提高企业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可以将学校校舍作为基础,共建社会应急避难场所;也可与人防、民防基地相结合,共建全区性的应急避难场所。总之,只要我们准备到位、预防到位,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就能够避免承受更大的损失。

四是强化队伍建设。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全区地震救援、抢险救援、森林防火、防汛等12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整合各专业技术力量,有计划地充实人员,更新设备,改善技术装备,形成全区应急抢险救援的骨干。另一方面,一支基本素质好、精干高效、战斗力强的基层应急队伍,可以在隐患排查和报告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突发事件先期处置中发挥骨干作用,在协助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中发挥辅助作用。因此,全区各镇街、各有关企事业单位均要组建一支以上的基层应急队伍,要充分整合现有力量,特别是要发挥警务人员、医务人员、民兵、物业保安、企事业应急队伍和保卫人员、志愿者队伍等的作用,强化应急先期处置力量,充分发挥其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防止突发事件态势逐步扩大的良好作用。各类队伍建立后,要加强管理,强化训练,提高综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要加强教育、严明纪律,真正使我们的应急救援队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区政府应急办要切实建立和完善对应急队伍统一指挥调度的长效管理机制,以便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效指挥和调度,提高应急救援的覆盖面和控制区。

五是发挥群众作用。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工作,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在党的统一领导和政府主导下、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开展工作,这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同志曾经说过:“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群众往往是各类突发事件的直接受害主体,也是战胜各类突发事件的主力军。怎么把群众动员好、组织好,需要依靠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各部门切实加强应急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要推动应急管理进社区、进农村,采取开播公益广告、编印应急手册、贴宣传画、发明白卡等多种形式,做到家喻户晓;要推动应急管理进学校,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发挥“教育一名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作用;要推动应急管理进企业,严格企业安全生产制度,加强生产岗位人员的培训。要通过培训和教育宣传,真正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应急管理篇10

供电企业要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和完善电力安全应急指挥机构,设置并明确安全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及其职能,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开展安全应急管理工作,形成“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群团组织协助配合、相关人员全部参与”的供电企业安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供电企业应建立企业各单位之间,供电企业与政府之间、供电企业与关联单位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形成统一指挥、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协同应对电力突发事件的合力,协调有序地开展电力安全应急管理工作。供电企业应当制定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按照“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采用先进技术,重点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建设,加快电力安全应急指挥中心、应急平台和应急培训演练基地建设,做到应急管理与企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推进。

加强组织领导,改进电力应急管理工作

抓好电力应急管理工作,领导是关键。供电企业要把安全应急管理摆到日常工作的重要位置,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要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和应对措施,进一步明确任务,细化责任,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在狠抓落实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处理电力事故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安全应急管理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实现电力应急管理组织和指挥到位、资金和物资到位、培训和演练到位、监测和预报到位。在电力安全应急管理投入上,要有长远眼光,学会算大账,根据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安排必要的投入,为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必需的资金和物资保障。

完善预防措施,提高电网突发事件应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