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中议论作文十篇高中议论作文十篇

高中议论作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49:32

高中议论作文篇1

谈到议论文的说理,不少人总以为只有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方式的抽象思维进行。其实不然。用形象思维同样可以帮助我们说理,进行形象化的议论。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就曾说过:“我很相信说理文要写好,也还要动一点情感。要用一点形象思维。”下面,笔者结合怎样运用形象思维,谈一下如何进行议论文写作。

一、描绘画面

描绘画面,就是在议论文中进行说理时,不是单从理念出发去进行抽象议论,而是着力描绘一个画面,让读者从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画面中去理解并接受文章的观点,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庄暴见孟子》这篇议论文中,孟子为了论证“与民同乐,则王矣”的观点,没有从道理上去进行推论,而是精雕细刻地为读者描绘了两幅图画,从这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政治形式)中去归纳出文章的主题思想。第一幅画面描绘了由于国君追求享乐,不惜劳民伤财,致使百姓生活艰难,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而引起百姓怨声载道的情景;第二幅画面是“黎庶安乐”图。它写出国君在享乐时应考虑到民生疾苦。百姓们如果能够活下去,能够保住身家性命,他们就会祝愿国君的康健。这两幅画面虽然只是形象描绘,但从本质上说还是在说明道理。因为看完画面,一定要追究其原因:为什么人们怨声载道?为什么“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答案只有一个:是否“与民同乐”。这个答案点出了苛政的弊害,得出了本文的结论:“今王与民同乐,则王矣。”两幅形象描绘的画面,却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使齐王欣然接受。

二、勾画形象

在议论文中,为了阐述抽象事理,或是批驳某一谬论,有时也可以通过某一形象的精心勾画来帮助说理。这样做不仅幽默风趣,而且可以使行文多变,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说服力。同志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就用了这种手法来勾画旧社会里小资产阶级中一部分人的形象:这种人发财观念极重,对赵公元帅礼拜最勤,虽不妄想发大财,却总想爬上中产阶级的地位。他们看见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往往垂着一尺长的涎水。在上面这段文字中,边议论边勾画“这种人”,“看见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往往垂着一尺长的涎水”的形象,使文章叙议结合,浑然一体,充分揭示了“这种人发财观念极重”的嘴脸。论说文中的勾画形象,有时和生动的比喻结合进行。读过《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的人,大都不会忘记鲁迅笔下的叭儿狗的形象:它却虽然是狗,又很像猫,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掬,悠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唯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脸来。寥寥几笔,惟妙惟肖地把这些资产阶级走狗丑恶的嘴脸揭露了出来。“是狗”,说其本质;“像猫”,揭其伪装。怎样的一副猫脸呢:“折中,公允,调和,悠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唯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因为用“猫脸”掩盖了其“狗性”,所以这种叭儿狗更具有迷惑性、欺骗性。由于叭儿狗的虚伪性、欺骗性,必然得到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宠爱,因而也就一直得以流传。作者就是这样,三言两语就狗的比喻作了形象的描绘,阐明了叭儿狗必须痛打的道理。

三、妙用比喻

议论文中,利用比喻手段来进行说理是极其常见的。这种方式是通过揭示事物之间具有同类性质或相同特点来进行说理论证,使人们对抽象事物获得具体形象的感受。例如:《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一文为了论证“四个现代化需要的是真心实意、脚踏实地的实干家,需要的是勤奋努力、虚怀若谷、老老实实的好作风”这个中心论点,以南郭先生为喻,通过南郭先生“混”的行为,“装”的伎俩,“溜”的下场的事实,使“不懂装懂、弄虚作假”的现象、实质与危害昭然若揭,给读者带来深刻的启示。

高中议论作文篇2

关键词:初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衔接;问题

议论文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文体,然而,学生在初中阶段接受的议论文训练却并不充裕,这使得很多学生进入高中语文作文写作后面对议论文写作表现出了较大障碍,这也是初高中作文教学衔接中很有必要处理的一个问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学生已有的写作水平与知识体系更有针对性的给予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让学生对于议论文写作的方法、技巧等更为熟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初高中作文教学的良好衔接,并且能够让学生更好的适应高中作文写作的要求,写出更多优质且具有说服力的议论文。

1、培养学生列提纲的能力

初高中议论文教学衔接的过程中,首先很有必要处理的一个问题是学生列提纲的能力。议论文的写作中,列提纲是首先需要完成的一个任务,清晰的列出提纲后会让学生的写作思路非常明确,写作的方向、内容也会更为具体。然而,学生在初中作文训练中很少会主动列提纲,教师也不会特定的训练学生的这方面技能。这使得很多高中生在刚刚入学时对于列提纲几乎一无所知,议论文写作时的障碍也表现的非常明显。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这种基本状况,要结合学生在初中作文训练中的一些不足来有针对性的进行弥补,尤其是要给学生讲授列提纲的一般方法与思路,让学生掌握列提纲的技巧,这是议论文教学中首先需要落实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实现初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衔接的一个重要教学方面。

很多高中生作文的条理不清,写作思路不明,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学生习作前没有作出合理的安排,哪些内容先说,哪些内容后说,习作者对此未能作充分的考虑;二是本身的思维能力薄弱,不善于组织安排习作的层次结构。对于这两种状况,有一个共同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加强对于学生列提纲的训练,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提纲的形式将说理内容层次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清晰起来;同时,教师还可以加强对于学生的思维层次的训练,教师可指点学生思维条理化的基本形式,或从浅到深,或从易到难,或从特殊到一般,或从现象到本质。只有在明确的提纲的指引下,学生的文本写作才会规范有序的展开,有了提纲后学生议论文写作的思路会更加清晰,对于如何找准论点、提供论据等学生也会有更好的把握。训练学生列提纲的能力是初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衔接中首先需要完善的一个问题,学生只有具备娴熟的列提纲的能力,议论文的写作质量才会有所保障。

2、让学生的逻辑更加清晰

初中时期学生已经一定程度接触过议论文,但是,学生对于议论文这种文体以及文本写作的方法与技巧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与掌握。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议论文可以说是绝对的主流,这也是大部分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会选用的一种文体。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学生对于议论文的写作思路、写作方式以及写作技巧等有更为深入的掌握。在所有这些教学目标的实践中,有一个最为根本的因素,那就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清晰性,这是写好议论文的关键。初中阶段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并不会对于这一点有过多的强调,大部分学生也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但是,进入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后,训练学生逻辑的清晰性却是一个根本要求,这既是初高中作文教学的差异,也是二者间需要实现有效衔接的一个方面。

对于还没有经过系统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的学生而言,他们在议论文写作时经常会产生一些典型问题。比如,以下是学生以《勤学》为题展开的习作的一个片段:“勤学就需勤问,因为只有问,才能发现问题,也才有可能把不懂的问题理解清楚。如果有了问题不敢于发问,或者不善于发问,那么,许多疑难问题就越积越多,最后象一团乱麻无法理清。这样显然对学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我们要善于发问,敢于发问,努力把学习成绩搞上去。”这一段的分论点是“勤学必须勤问”,文章应在“勤问”这一点上做文章,但习作者却置“勤”而不顾,大谈“问”的重要性,这样,“勤”这个写作主题就被忽略,文章的逻辑也产生了明显问题。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类似问题的范例还有很多。教师在抓到学生的这些问题时一定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要加强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这样才能够弥补学生在思维上的漏洞,让学生写出更为优质的议论文。

3、让学生掌握分析说理的方式

议论文写作中,分析说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与技巧,这会让学生对于相应的论点有更为深入的剖析,让学生的文章更具说服力,然而,大部分学生在初中的写作教学中并且没有在这方面得到充分有效的训练。因此,到了高中议论文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对于学生的这方面能力进行加强,这是化解学生的写作障碍,让学生更好的适应高中议论文的写作要求,进而实现初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有效衔接的教学过程。

锻炼学生的分析说理能力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教学引导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议论文写作时采取原理渗透法,即运用某一原理(哲理)来剖析例子进行说理从而联结论点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一是选择恰当的原理或哲理,所谓恰当,就是能在论点和例子之间架起桥梁;二是要先用原理分析例子(思维过程),然后让两者融为一体,构成分析的文字(行文过程)。写作方法与技巧的掌握对于议论文的写作过程而言尤为重要,这也是在初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衔接时教师很有必要加强的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1]莫培玲.初高中作文教学衔接策略研究[J].广西教育,2013(34).

高中议论作文篇3

一、设计精巧的由头入题

何谓由头?顾名思义就是一个“楔子”。在议论文写作中,往往通过一个精彩的、生动的小故事,或者充满争议、富有内涵的话题、事件等,在吸引住读者阅读兴趣的同时,巧妙入题。采用由头入题避免了直接入题的僵硬、不自然,同时也能通过一些新颖、生动的小故事,将道理平和、自然、“润物无声”地阐述出来,让人感觉到一种语言的智慧、思考的智慧。如佳作《简单》一文中,作者是这样借助由头入题的:

凡是至善至美的东西,都不会过于复杂。齐白石画的虾子就是明证,白石老人只要简单几笔,几只活灵活现的虾就会呈现在大家面前,但谁又能否认他画的虾的美?

文章在开头以小故事为由头入题,引出写作的话题,显得非常自然,开门见山,设计精巧;接着以评论的方式承接话题,提出“大凡至善至美的东西,皆是简单的”这一观点,十分自然,也非常新颖生动。在很多议论文写作的“破题”环节,我们都可以采用“由头”入题的方式,一下子将读者带入到议论的话题和情境之中,从而更好地引出下文。

二、提炼精练的事例论证

按照议论文写作的规律,入题之后就要开始阐明论点或者分论点,进行论证。在议论文论证中,事例论证是最主要也是最有力的论证方式之一。但是,不少刚开始写作议论文的高中生,受记叙文写作的影响,在议论文写作中,将事例写成了故事,将论证变成了叙述。其实在议论文写作中,事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论证,要对故事本身进行高度凝练的概括,进行举例论证。如文中这样举例:

简单,是善良的源动力。还记得“最美妈妈”吴菊萍吗?当她看到一个婴儿从楼上坠落,没有任何过多考虑,本能地冲上去,冒着重伤的危险救了下来。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她坦然说道:“当时没想那么多,只想着救人。”“救人”,她的想法何其简单,却挽救了一个无辜的生命!可以说,简单是吴菊萍的善行最初的动力之源,这焉能不善?丁尼生说过:“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我的身边虽然没有因为简单而伟大的人,但却充满了因为简单而快乐,并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他们纯洁善良,简单地生活,简单地做人。

文中举例就是遵循“何人、何事、何结果、说明了什么”的精练模式,没有就故事本身进行过分叙述,而是将重心放在这个例子所说明的道理“简单是吴菊萍的善行最初的动力之源”上,论证针对性强,集中度高。

一般情况下,议论文中举例的目的是为了论证,因此并不需要进行详细描述。即使是再精彩、生动、有趣的事例,也要着眼于为观点论证服务,就像罗丹砍去那超越整个雕塑之美的手臂一样,议论文举例追求的也是整体的力度。

三、运用精简的语言分析

议论文的语言和记叙文不一样。记叙文可以叙述、铺垫,而议论文崇尚简洁、要言不烦。在议论文的论证过程中,应该运用最精彩的语言对论据进行合理、有效、深刻的分析,而不需要无用的简单重复。如此文中,作者在论据分析中这样写道:

简单,是纯粹的外标签。在已故作家史铁生的作品中,很多都是写深爱着他的母亲。在史铁生一生最艰难的日子里,她无微不至地照顾史铁生,即使是在地坛中焦急地走来走去这个简单的动作,都包含了一个母亲对孩子最真挚最纯粹的爱,这也成了史铁生最为怀念的动作,因为这简单动作的背后标注的是母爱的伟大与纯粹。尽管面对孩子的颓废,面对孩子的不理解,她依然凭借自己坚忍的爱,用最简单的动作表达了最伟大的母爱,这难道不美吗?

在这个论据分析中,作者直言“这简单动作的背后标注的是母爱的伟大与纯粹”。一句话,道尽母爱简单外表下的内涵,虽然简单却足够深刻。

对于议论文而言,精简的语言往往更能寄寓丰富、深刻的内涵。它要求我们在写作议论文时一定要目的清晰,不能节外生枝,四处蔓延,应该集中笔墨对论点或分论点进行论证。

四、注重精辟的道理阐述

道理论证的精辟与否是议论文论证有力与否的关键。相对于举例论证侧重“事实胜于雄辩”的客观性,道理论证则侧重以精辟的道理征服人心、以理服人。如作者是这样说理的:

简单,是深刻的原生态。正如谚语所说,最深刻的往往也是最简单的,最伟大的往往也是最朴实的。比如在学习中,我们常常百思不得其解的一道问题,最后发现解法却如此简单,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这是因为“人性中总会有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的不良成分”。正如童话《皇帝的新装》中那些大臣们,把明明没有穿衣服的国王说成是穿戴华服的时尚“模特”,自以为聪明,却彰显了真正的愚蠢;小孩子简单直白的言语,却成为了最真切、最深刻的话语。这原生态背后的深刻,又怎能不让人深思?

这一段论证中既有引用,也有举例,作者通过“最深刻的往往也是最简单的,最伟大的往往也是最朴实的”、“人性中总会有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的不良成分”、“这原生态背后的深刻,又怎能不让人深思”几句精辟的阐述,将引用、举例中的内涵串联起来,赋予了更加严谨的逻辑和严密的阐述,使得论证更加有力、更加有效。

精辟的道理阐述,有助于实现论据论证效果的最大化。

五、营设精彩的结尾提升

议论文的结尾非常重要,相对于记叙文的结尾不需要过分设计而言,议论文更需要营造一个有力的、充满内涵的精彩结尾,对文章的思想进行提升,对文章的观点进行深化。本文的结尾就是如此:

“简单是宇宙的精髓。”这句话看起来复杂,其实理解起来也很简单:简单也许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你想简单快乐地生活吗?那就常怀简单之心,追求朴素的理想,拥有纯粹的真爱,找寻简单的快乐,做个最简单的人吧!

高中议论作文篇4

苏教版教材包括:必修课本5本,语文读本5本,选修课本21本,其中,选修教材,又可分为四类。

(1)“文学读本”类:《现代诗歌选读》、《现代散文选读》、《短篇小说选读》、《红楼梦选读》、《中外戏剧名著选读》、《鲁迅作品选读》。

(2)“古文读本”类:《选读》、《选读》、《唐宋家散文选读》。

(3)“古代诗歌读本”类:《唐诗宋词选读》。

(4)“实用文读本”类:《实用阅读》、《新闻阅读与写作》、《传记选读》、《语言规范与创新》、《当代语言生活》。

课本是取之不尽的素材库,课本中人物可引证、诗词可引用、事件可运用。

二、点面结合,学会分析

首先,要能从整体上安排文章结构,从宏观角度分析论题。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并列式、层进式、对比式、总分总式。

第二,从局部来讲,要学会对所使用的论据展开分析,避免以叙代议。常见的分析方法有如下几种:

1.因果分析法

这种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或者单用“因为”“所以”“因此”等皆可。

2.假设分析法

这种分析法是假设材料中能达到的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还可以同时与原条件下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注意:对语段进行假设分析时,如果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应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举的例子是反面的,那么就应从正面来假设分析。)

3.条件分析法

这种分析方法,就是分析论据存在的条件,从而揭示论据与论点的逻辑关系。如: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明代徐霞客年轻时立下走遍三山五岳的志向,后来虽历尽磨难,但一直旅行到生命最后一刻,完成巨著《徐霞客游记》。一个人只有立了志,才能坚持从事自已的事业,至死不渝。徐霞客就是立下了志,才取得非凡的成就的。(注意本段使用了条件分析法)

4.意义分析法

就是透过论据提供的现象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所蕴含的意义,或予以高度评价,或揭示其要害、危害等,从而证明论点提出的看法和主张的影响、价值、效果等。

5.辨证分析法

分析论据时要遵循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一分为二的观点。

三、掌握方法,灵活使用

1.例证法

例证法也叫事例论证,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它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事实强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

2.引证法

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

3.喻证法

喻证法是用设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在议论文中,设喻可以使论点更易懂、更风趣、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喻证法能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如《拿来主义》中鲁迅先生的喻证法运用得是很经典的。他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用“孱头”、“混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的几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十分贴切,浑然一体,令人信服并不由得拍案叫绝。

4.对比法

所谓对比,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

运用对比要注意所选取的“对体”的正与误、是与非、新与旧的区别要非常明显,要有突出的互相对立的关系,必须要对所要论述的对象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可以是人对人、物对物,也可以是纵向比较或横向对照。

5.类比法

所谓类比,就是通过比较两种相似的事物,在其中之一成立的现象,在另一事物身上也应该成立的推理过程。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作者把邹忌受到不切实际的赞美即受蒙蔽的这一性质类推到了齐王的身上,生动地证明了“王之蔽甚矣”这一论点。

6.归谬法

当劝说受传者改正自己错误的观点或改变自己的不当行为而受传者不听劝时,不去正面劝说、批驳,而是顺着受传者的思路,把受传者的观点或行为推论到一个荒谬的结果,让受传者看到自己观点或行为的严重后果,他就会改变自己的主意了。

7.演绎法

演绎论证法是从已知的一般原理、规律出发,推知个别事物本质特征的论证方法。如果说归纳论证法是从特殊到一般,那么,演绎论证法则是从一般到特殊。

运用演绎论证法要求大前提、小前提必须真实、正确、一致,同时要求推论是合乎逻辑的,否则就会出现纰漏。如习作《坚持就是胜利》采用的就是演绎论证法,大前提是坚持就是胜利,小前提是狄更斯、爱迪生坚持了,所以胜利了,结论自然得出。

8.归纳法

高中议论作文篇5

议论文写作素材的缺乏一直是困扰广大中学生的一个难题,对高三学生来说,广泛搜集课外写作素材已成为“天方夜谭”。我们可以从自己熟悉的六册教材入手,发动学生充分发掘其中的写作素材,进行多角度思维,思考材料可以为哪些观点服务、如何为观点服务,使课本成为议论文写作素材的“源头活水”。笔者曾经从以下七个方面发动学生进行过整理:家国天下篇、立志立业篇、求师求学篇、道德品行篇、生活哲理篇、评诗论文篇、情感爱情篇。(共发掘素材200余例)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对写作也起到积极的作用。现略举几例,仅供参考。

(一)家国天下篇

1、课文素材:①历史在前进中,不免有挫折,有迂回,有进退,有失败。自然也就不免有清谈者,有酣睡者,有摇头者,有叹气者,有彷徨者,有哭泣者。但是他们不是历史的脊梁,他们像蛛丝一般无力,绊不住历史的脚步。(刘征)②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服务观点:①谁才是历史的脊梁;②怎样做一个有历史责任感的中国人;③真正的爱国者。

2、课文素材:①假若我只是一只鸟,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艾青)②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裴多菲)③拜伦,为自由而战的歌者;拿破仑,为民族解放而战的英雄。

服务观点:①真正的爱国情怀;②对崇高理想执著追求的精神;③人生的价值。

3、课文素材:①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西汉人,有才能却一直不受重用。汉武帝时选求贤良,有人举荐冯唐,可是他已九十多岁,难再做官了,后以慨叹生不逢时或表示年迈。李广,汉光武帝时的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后来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②周公吐哺:《史记》记载,周公在吃饭时多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为接待贤士人才而中途停止吃饭。曹操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

服务观点:①呼唤伯乐;②正确选才;③善待人才的作用与埋没人才的恶果;④改革用人机制,人尽其才。

(二)立志立业篇

1、课文素材:①封狼居胥: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现在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封山(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而还。后指建功立业。②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③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主,稍逊风骚??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服务观点:①成大事者必立大志;②要有胸怀天下的志向;③不同时代、世界观的人志向不同;④立志关键还要有践志的豪情。

2、课文素材:卧薪尝胆:春秋时,越王勾践战败,为吴所执。既放逐,欲报吴仇,苦心焦

思,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欲以不忘会稽败辱之耻。(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服务观点:①忍常人之不能忍,才能做常人不能做的大事;②刻苦自励,发愤图强,才能成功;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④直面挫折,勇敢崛起。

(三)求师求学篇

1、课文素材:①或作讲演,则甲已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毛泽东)②北大的传统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北大的学风为“钻研、求实、创新、向上”。

服务观点:①学习应当实事求是,刻苦钻研;②主观主义是学习的大敌;③谦虚、求实是学习的基本原则。

2、课文素材:①囊萤趁月:囊萤,晋代车胤家贫买不起油灯,夏季聚萤火虫于囊中,就其光而读书。(《晋书·车胤传》)趁月,南齐江泌家贫点不起灯,常在月光下读书。(《南齐书·江泌传》)②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服务观点:①学习应有“穷且益坚”的韧劲;②逆境出人才;③学问来自不懈的努力。

(四)道德品行篇

1、课文素材: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②1936年10月19日,鲁迅于上海逝世,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发地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

服务观点:①德怀天下的人,才是真正的伟人;②高尚的德行是世间最美的情怀;③要赢得别人的尊重,必须要爱人的德行。

2、课文素材:①负荆请罪:蔺相如凭“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机智与勇敢拜为上卿,官位在有攻城野战之功的廉颇之上,廉颇扬言要羞辱蔺相如,蔺相如退避再三,处处先考虑国家的危难而把个人恩怨放在脑后,打动了廉颇,廉颇背负荆条,上蔺相如府上请罪,结为生死之交。(《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胸怀。宽容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思想观念中,对异己要宽容;宽容不仅体现在人类之中,也体现在人与自然之间。(《〈宽容〉序言》)

服务观点:①过而能改,善莫大焉;②宽容是一种美德;③宽容是人与人友谊的桥梁;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五)生活哲理篇

1、课文素材:①尼采自诩为太阳,光热无穷,结果发了疯。(鲁迅《拿来主义》)②苍蝇坐在车轮的轴心,嗡嗡地叫道:“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钱钟书《读〈伊索寓言》)③狂妄的人自称命运的主人,谦卑的人甘为命运的奴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他照看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卑怯。走运时,他会揶揄自己的好处。倒运时,他会调侃自己的厄运。他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他只是做命运的朋友罢了。(周国平)

服务观点:①自夸者终究要灭亡;②怎样做命运的主人(既不狂妄,也不自卑);③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人生的命运。

2、课文素材:人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对往事的追忆,对现时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憧憬。没有回忆的人是残缺的人,干巴巴的。没有希望的人,就是绝望的人。希望是精神的细胞,是精神的白血球和红血球。把握不了现时的人是一个不能成其为人的人,是一个丧失了自我的人。(赵鑫珊《人是什么》)

服务观点:①回忆是抚慰精神的良药;②希望是人生前行的动力;③把握现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④人不能只是活在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中,更重要的是把握现时。

更多话题作文优秀范文、高中语文优秀教案、教学实录、备课资料、同步试卷、美文、高考模拟试卷、文学欣赏尽在语文轩网站:(语文发发发)

(六)评诗论文篇

1、课文素材:关于秋的句子:①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②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③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④秋并不是名花,也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郁达夫《故都的秋》)

服务观点:①世界是丰富多彩的;②一切景语皆情语;③不同的审美观照产生不同的情感。

2、课文素材:关于灯的名言:①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光明。②天暮了。在这渺渺的河中,我们的小舟究竟归向何处?远远的红灯啊,请挨近一些罢。(巴金《黑夜行舟》)③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给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巴金《灯》)

服务观点:①灯是光明的化身,更是理想的象征;②灯光虽然不能带来太阳一样的光芒,但可以给迷失的人找到心灵的家园。

(七)情感爱情

1、课文素材:宝黛的爱情悲剧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描写最生动、表现最成功的、意蕴最丰富、影响最深远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爱情超越了世俗的功利性,表现为生活理想及自我实现意义上的志同道合,表现为不约而同的怀疑传统人生所规定的道路和终极目的。

服务观点:①伟大的爱情是发自灵魂深处的融合;②传统和世俗的束缚是爱情悲剧的根源;③典型人物离不开典型环境。

高中议论作文篇6

一、高中生议论文写作现状

1.学生论证理论基础不足

在现阶段的高中生议论文写作中,许多学生对于最基本议论文的认识还存在很多问题。一些学生甚至对于议论文的基础,如何设置论点、围绕论点进行论证、论据的使用等还都掌握不熟练,对于议论文的语言组织和使用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对议论文的组织结构认识程度太低,并且存在对于议论文文章结构的理解困难。致使学生创作出的文章条例不够清晰,叙事结构混乱不堪。

2.学生组织语言苍白乏力

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差,在议论文的写作练习过程中,很多学生进行写作的语言往往是苍白乏力、缺少说服力,很多教师在审阅学生的试卷中往往都没有审阅的欲望,致使学生的文章拿不到高分。造成w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缺少长时间的练习,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他们的脑海里面没有清晰的思路,即使在练习的过程中也不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3.中心论点把握不住

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内容,但是在进行议论文写作时,很多学生都不能很好的把握中心论点,经常会出现跑题的情况。致使学生的作文得不到高分,甚至会因为偏离中心论点而产生零分作文。

4.论点叙述不够深入

许多学生对于论点的写作存在问题,论点叙述不够深入,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认识到进行论点分析的重要性,只是想当然的认为论点叙述及时简单的写出论点然后辅以相应的材料论证观点。致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随性而为,缺乏系统的知识点罗列和论点的分析,文章的结构首尾脱节。

二、帮助学生掌握议论文写作基础知识

唐代大文豪杜牧曾说过“意不先立,止以文采辞句绕前捧后,是言愈多而理愈乱然”这几句大意是:写文章如果不首先确定思想内容,只用一些华丽的辞句前绕后捧,那么词句越多文理越乱。写议论文先要确定主题思想和思想内容,如果光在堆砌辞藻上下工夫,就会越说越乱,使读者不知所云。然而在实际的议论文学习中,很多学生对于议论文的基础知识并不能很好的掌握。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找出几节课堂教学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基础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具体的议论文写作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议论文写作方法掌握不牢靠的问题。

许多学生因理解能力的不同学习的积极性不同等问题,在最初学习知识时掌握的基础知识牢靠程度不一样,导致学生之间的写作能力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是盲目的跟风,模仿成绩好的同学的写作方法,或者套用例文的写作模版,这样不但不能够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还会导致学生的文章单板僵硬,毫无新意。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作用,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引导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笔者在教学中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学生在写作课的课堂学习中非常认真,学生在课后收集写作素材时也非常的认真,但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却一直得不到提升,在对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后发现,导致学生写作能力得不到提升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学生在写作时总是生搬硬套范文的叙事结构,导致自己在写作时思维被束缚在范文的叙事结构当中,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就很僵硬呆板。针对这一情况我首先告诉学生写作训练时不要太过于依赖范文,范文只是参考,不要让范文束缚住自己的思维。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写作方法,其写作能力出现了明显的提升。

三、议论文表达能力训练

在进行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不能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一些观点,学生的文章更多的是词句的堆砌。很多学生虽然能够有着清晰的创作思路,但是学生缺少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的表达能力差不能够将自己的观点凝于笔尖。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观点准确的表达出来。使学生的议论文的文章更加出彩、语言更为深刻凝练。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提升学生的议论文表达能力,首先,收集在理解高考中优秀的文章,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析,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写作习惯为学生选择符合学生i青况的写作方法,如2011年江苏省的优秀高考作文《拒绝平庸》,文章开头“如果燕雀拒绝了平庸,是否会像苍鹰一样翱翔于蓝天?如果小溪拒绝了平庸,是否会像大海一样汹涌澎湃?如果我们拒绝了平庸,是否会让自己活得更精彩,更有魅力?拒绝平庸,我们需要什么?”文中作者用了充满着朝气和拼搏精神的假设来引出文章,激昂的措辞间有彰显出作者独特的见解,真正做到了紧扣主题开门见山。其次,在学生进行了优秀文章的品析后,教师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见解,对文章写一个读后感,并根据文章的写作要求进行小练笔,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提升自身的创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高中议论作文篇7

一、学会举例——明确文体

文体,就是文章的写作思想,主要包括这种文章的写作目的和表达思维。议论文的写作目的就是表达作者对事物的认识,这一点能引导学生从读后感、一事一议中得到体验。

对议论文文体的把握,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把握议论文的表达思维。明确的了议论文的写作目的后,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议论文的写作思维——用事实来证实认识。这句话虽然不能全面概括议论文的写作特征,但在初学议论文时却能让学生简明地把握议论文的写作思想。用事实来证实认识,与读后感、一事一议不同,后者是对某个具体事物作出某些抽象的认识,是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式,前者用具体的事实来对是抽象认识作出论证,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式。“认识”就是议论文的论点,“事实”就是议论文的论据。这样就形成了议论文的简明的文体思维:一个论点+几个实例+结论。

二、学会分析——把握论证

在学生学会运用“论点+实例+结论”的议论文基本思维后,再深入一步让学生掌握议论文论证的核心思维——分析。

议论文提出论点后,只叙述几个实例来证实论点,还是肤浅的。因为具体实例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偶然性使某个实例不一定能推导出论点,不确定性让读者看不清实例与论点之间的必然联系。议论文用实例来论证论点,还必须在实例与论点之间进行推论,即揭示实例与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这就是论证。这一推论过程就是对实例进行定向分析,用分析揭示实例和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分析,就是揭示实例的成因、意义、危害、特点、关系等,通过这些分析来揭示实例与论点之间的必然联系。对实例进行分析,分析的深浅、丰简因论点的宽窄、实例的多寡而定,分析的形式可以是在叙述实例时边叙述边分析,也可以在叙述实例后再独立分析,举实例时形成“实例+分析+结论”的思路。

三、学会说理——深入论证

摆事实、讲道理是议论文的两种论证方法。上面所谈的举例论证还只是摆事实,是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的前两步。

道理,是从众多事实中概括出来的共同规律,用道理来论证论点,比举例论证更深入。

议论文中用来论证论点的“理”分为两种:一般道理和客观事理。一般道理广泛地存在于熟语、格言、名言中,是前人从众多事实中总结出来的事理。引用这些言语,就是运用其中的一般道理来论证论点。客观事理是客观事物的事理分析,与举例论证中对实例进行分析一样。不同的是,实例分析是对论据中的一个实例进行分析,而事理分析是对论点中的一类事物进行分析,因而它更具有“理”的普遍性和概括性。

学会举例论证之后,引导学生从举例论证中学习说理论证:从论点与实例的概括与具体的关系中学习一般说理论证,从对实例分析中学习事理分析论证。

举例论证中,论点与实例是概括与具体的关系,这是论证的基本思维之一——用具体事物来证实概括事理。那么,我们也可以用名言、格言、熟语中包含的具体的道理来论证论点中概括道理,从而形成“论点+引用”的论证思维。

举例论证中,对实例进行分析就是对论点进行论证,这也是论证的基本思维之一——用对事实的分析来证实概括事理。那么,我们也可以用论证事物的事理分析来证实论点,从而形成“论点+(事理)分析”的论证思维。

四、学会综合——透彻论证

议论文是以说理为主的文体。理,是抽象的,用事实来证实“理”的真实性,使人信,用说理来证实“理”的正确性,使人服。为达到这个目的,议论文的论证就要学会综合运用各种论证方法,使论证透彻,这就是综合论证。

高中议论作文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议论文教学改进

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初中生思维方式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这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容易固执和偏激。因此,他们在学习议论文之初,会出现不得要领的状况。以下,我从初中议论文教学实践情况入手,分析议论文教学的改进之法。

一、初中议论文教学现状

议论文内容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考阅读练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议论文是每一位学生和语文教师都要花很大的气力来翻越的一座高山。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文言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基本任务,这几种文体进行对比,最难的就是议论文阅读教学,表现于:

1.1学生不愿学。与其他文体相比,记叙文的小故事能引人入胜;散文以其优美的语言征服了同样爱美的学生;说明文难度小,容易理解和接受,科学现象又能给学生科学知识;议论文太抽象,逻辑性太强,论点的提出,论据如何支撑论点,论据的选择,结尾如何提高文章的深度,整篇文章的逻辑关系,段之间的关系,段与中心句的关系都很难把握。虽然教师在课上也对课文花费了很大的气力来分析,但有一部分学生还是看不懂,理不清文章的思路,找不准文章的中心论点。在做议论文的练习时,同样感到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特别是思辨性比较强的文章,有的学生干脆就“不知所云”。凡此种种,导致个别学生看不懂,即使看得懂也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出来。

1.2教师教学中的困惑。我观察到,教师上研讨课时,在课型的选择上,一般都避开议论文,因为议论文的教学内容无法用课件或投影展示出来。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也不像讲其他文体那样激情四射,有的老师私下里抱怨说:“议论文知识学生都掌握了,练习题做得不少了,考试中好学生议论文阅读才得了四五分,太让人失望了。”那么针对这些情况作为教师的我们该怎么办?

二、改进教学措施

2.1规范课堂教学。作为主阵地的课堂教学,教师一定要认真谋划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分配,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本校其他语文老师的意见,整理出议论文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1)初读课文,找出文章的论点(10分钟)。

(2)分析文章的结构:引论、本论、结论(5分钟)。

(3)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及作用(10分钟)。

(4)深入课文分析(13分钟)。

(5)总结课文内容,整合议论文文体知识(7分钟)。

2.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个教师的课讲得再精彩、再生动,环节设计合理,知识传授准确,如果节节都是一人堂、一言堂,学生都会厌烦的,我们不妨让学生当回小老师,让他们到前面讲讲自己的观点、思路,老师是聆听者,是事后的评判者,让学生的思维与自己的思维碰撞,产生的可能是智慧的火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3注重趣味性的导入。叶圣陶先生说:“读书贵有所得,作文贵有新味,最主要是触发的功夫”导入新课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纪念白求恩》一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些关于白求恩大夫的影视作品,让学生融入历史背景,感受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位外国医生本着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和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来到饱受战火摧残的中国,以精益求精的医术进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行为。

2.4巧解议论文的结构。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有以下三种形式:(1)总论——分论——总论式,这种结构的议论文,开篇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最后总结归纳;(2)总论——分论式,这种结构的议论文,先提出论点,然后分别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证;(3)分论——总论式,这种结构的议论文,先对所要论述的观点分几方面进行论证,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在教学议论文的过程中,只要教会学生弄清楚议论文的结构,那么上面提到的三要素就会迎刃而解了,对文章的学习分析也可以少走许多弯路,学生学起来就会轻松自如得多。如《纪念白求恩》就采用分论——总论的结构,文章先分别从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然后总结全文,阐述学习白求恩的深刻意义,全文结构十分完整。而像《懒惰的智慧》和《谈语言》则是采用总论——分论式;其他则采用总论——分论——总论式。在教学过程中,只要紧绕议论文的结构思路,逐步展开对文章的分析探究,就会得心应手,应对自如,从而减轻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心理负担,清除他们的畏难情绪,学起来就会感到比较容易了,而教师也就不用教得那么辛苦,教学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2.5摘抄文本,增加写作练习。为达到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老师要求学生每天都要摘抄一定数量的词句,其实,教师也可要求学生摘抄一定数量的名人事例和经典议论性语句,为学写议论文打下良好基础。能写作简单议论文是初中学生的基本要求之一,为达到此目的,在教学中我依循“先立论,后驳论;先典范,后自由;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对议论文教学所选用的文本进行调整,尽量让学生多阅读学习简单的议论文。比如我添加了《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和《谈骨气》等这些经典篇目,让学生多见识不同结构的文章。另教师要循序渐进,先针对某事或某种现象写议论片段,然后加入2至3个事例,让学生重新构思,最后形成完整的文章。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把某篇记叙文彻底改编成议论文,然后二者对照,从语言风格、布局谋篇、写作目的等诸多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对议论文产生更深的理解和把握。

结语:

总之,针对议论文的不同特点,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艺术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既得理趣又得乐趣。简言之,只要我们教师在日常的议论文教学中,多注意研究创新、总结归纳,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规律化,做到从容自如、轻松愉快的教学,教出特色,使篇篇具有诱惑力,让课课都有新鲜感,学生学起来就一定会津津有味、兴趣盎然,教学效果定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于志英.议论文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3,(03).

高中议论作文篇9

潘教授认为:“‘三要素’属于‘形式逻辑’范畴,它不论观点正确与否,只考虑推理形式是否恰当,将它作为认知方法,属于线性思维或平面思维,是不合适的。”还认为:“‘论点’的形式不重要,‘论点’的性质才重要。‘论点’的新颖与逼真,是议论体式写作的先决条件。议论体式写作的目的,便是‘求真’……”然而,他后面又强调:“议论体式写作的目的是追求真理,然而,由于认知是没有尽头的,所以真理往往又是遥不可及的,认知追求的是‘逼真性’。”

我觉得潘教授对中学议论文的教学与写作还是不甚了解。由于受年龄、阅历、知识的限制,中学生的写作活动主要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他们的论点难免有高下优劣之分。如果用成年人的眼光来衡量他们的习作,当然会觉得幼稚一点,或者是不全面、有偏颇。这都是正常现象。提倡论点要准确,要“逼真”,这绝对没错。但是,我们不能脱离实际,苛求学生。我们的议论文教学根本任务还是教会学生能够对社会问题发表意见和看法,能够思考,能够论辩。既然“认知是没有尽头的”,真理“又是遥不可及的”,连成年人都无法事事达到真理的程度,只能尽量追求“逼真度”,又怎能要求那些稚气未脱的中学生写出真理性很高的议论文呢?这不是太难为他们了吗?

至于潘教授对当下中学生议论文观点陈旧、论据雷同的批评,我也持有不同意见。潘教授说:“他们的‘议论文’写作,几乎所有的‘论点’都是陈旧的,‘论据’都是雷同的,例如‘贵在有恒’‘诚信’‘助人为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志者事竟成’‘失败是成功之母’‘知识就是力量’……”确实,这些类型的文章,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很多中学生都写过,是很“陈旧”。但是,作为励志性的题目,“有志者事竟成”“失败是成功之母”等等,每个时代的学生都是可以写的,也是有必要写的。这有利于他们的性格成长。正如经典作品一样,哪个时代的读者都可以阅读,是不会过时的。还有,只要留意当前全国高考、中考的作文题,我们就可以发现,可供学生论述的“论点”还是非常丰富的。所以,潘教授所说的“他们的‘议论文’写作,几乎所有的‘论点’都是陈旧的,‘论据’都是雷同的”,未免太绝对、太武断了。

潘教授在“材料意识缺乏:基础的浅陋”一节中写道:“‘三要素’思维是‘论点’先行的,是以‘论点’为原点的思维,而议论体式写作的原点不是‘论点’,而应是‘材料’,‘论点’是来源于‘材料’的。如此重要的‘材料’工作在‘三要素’思维中却被忽视,因而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也是付之阙如。是先有论点还是先有材料,这涉及‘唯心’与‘唯物’之辨,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知道,学生写作文,有人曾戏称为写“遵命作文”,就是按命题者的要求作文。我们可以还原―下学生的写作顺序:先从老师或试题提供的材料中提炼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论点),然后再调配大脑中储备的素材加以叙述和论证。因此,学生写议论文,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抑或材料作文,实际上都是先有材料,然后再确立论点,最后成文。学生的论点不可能从天而降,他们的写作原点也是材料,根本就不是潘教授所说的论点先行的情形。

潘教授还强调“原始材料”的重要性,认为:“对于议论写作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材料’……古往今来的作者都极为注重‘材料’的完整、全面、真实,注重‘材料’的搜集、甄别、思考。”“在议论体式写作教学之初,就要……让学生围绕着一定的领域、专题、论题搜集、学习、思考相关资料,积累相关学养,养成定向搜集资料的习惯与良好的‘材料’(资料)工作意识。”这些主张我完全赞同。写出好文章确实需要拥有完整、全面、真实的材料。但是,潘教授的这些观点如果是放在大学里,用于要求大学生,恐怕还可以做到,拿来要求中学生,可能就脱离实际了,有点理想化了。学校里繁重的课业负担已经严重压缩了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他们该怎么去,去哪里占有大量的“原始材料”?

潘教授还认为,“议论文三要素”忽视了议论性文体中的驳论文,认为驳论文一般不用论证方法,阅读这类议论文本自然就找不到三要素。其实,驳论文作为议论体式文章的一种,一样有论点,只是它的论点往往不像立论文的论点那样明显。它的论点往往是破中有立,边破边立,是在反驳对方错误论点的同时表明自己的观点;它不仅有自己的观点或者论点,而且也有自己的论据和论证方法。以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为例,在批驳有些人认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过程中,鲁迅先生陈述了中国自古以来就不乏“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的事实,提醒人们评判“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用事实分析、证明了中国人并没有失掉自信力。在这篇典型的驳论文中,“论点、论据、论证方法”样样齐全。因此,只要是议论体式的文章,不论是立论文,还是驳论文、论辩文,都带有传统三要素的特征,并不是找不到三要素。

高中议论作文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议论文教学

初中议论文是学生刚接触的一种文体,同时又是中考的重要考点。由于议论文内容比较枯燥、语言抽象,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感到比较困难。特别是初次接触议论文的,往往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工夫下了,效果却不明显。这是当下议论文教与学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初中议论文教学的尝试

1.提早加入一些文质兼美的议论文。“要想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师只有先丰富自己,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教学营养,所以教师必须广泛地阅读,从中选取一些文质兼美、贴近学生生活的小文章,时代感要强,要符合学生的生活,让他们觉得离自己的生活是很近的。”对此我深有同感。我们可以在七年级下学期或更早一些时候提早引入议论文知识,可以把原来教材中出现的那些典范性的文章拿来使用,如:《纪念白求恩》、《谈语言》、《最苦与最乐》等。同时,历年中考题中的比较典型的试题,我们也可以拿来,作为辅助,提早介入。不一定是做练习,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介绍或分析。我一般在九年级议论文单元之前,会有针对性地找几篇课外的、简短的、具有典范性的议论文来讲解议论文的有关常识,这样之后,学生再接触课本中的文章,就不会有畏难情绪了。

2.提高学生对议论文整体的把握能力。“必须教会学生不能忽视文章的整体性,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静下心来读懂文本,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素养,也是提高解题技能的根本途径。”我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认识到了这一点。例如,教《纪念白求恩》一文,作者把对白求恩精神的评价提升到共产主义精神的高度,把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分为三个方面,即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从而提出并列的三个分论点:(1)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2)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3)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三个分论点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中心论点: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

3.营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相对文学作品和其他文体而言,议论文显得比较枯燥,学生就可能产生厌学情绪。因此,课堂教学应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向上、宽松自由的氛围,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为了激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人文与社会,重视知识的拓展与积累。解读文本教师要把教材当学材,以导为主,引导学生感悟,教会学生学习,指点学生阅读思考的方法,把握相关的规律,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同时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如学习《最苦与最乐》,应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而教学《懒惰的智慧》时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目标上下功夫,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二、对议论文教学的思考

1.了解学生学习议论文的现状。在议论文的教学中,教师在课上也对课文花费了很大的气力来分析,但有一部分学生还是看不懂,理不清文章的思路,找不准文章的中心论点。在做议论文的练习时,同样感到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特别是思辨性比较强的文章,有的学生不知所云。作文方面就更是差强人意。虽然在考场作文中很多省市在体裁上没有设置障碍,但真正写议论文的学生不是很多。写出高水平议论文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有些上了高中的学生,回到母校,诉说上高中的感想时,很多人写议论文没有深度的思想,议论起来,头上一句,脚上一句,缺乏清晰的结构,语言空泛,索然无味。

2.注重讲述的生活化。例如,在讲《最苦与最乐》时,可以设计生活化的导语: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有好吃的最乐;现在,假期呆在家最苦,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在你们的生活中,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3.联系学生的实际,增加议论文写作练习。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比如说:中学生该不该在校内带手机?你对上网有什么看法。如何看待勤奋和天资的问题等等,不一而足。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不一定在一开始时就必须写出来,可以先激起他们“说”的欲望。有话可说,才可能有话可写。

三、结语

总之,议论文起步阶段的教学,不能急于求成,要有目标、有步骤地进行,联系教学实情,讲求实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语文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创造一个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学好议论文。

参考文献

[1]孙丽萍初中议论文教学的困惑与尝试[J].金色年华,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