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那些回不去的时光十篇那些回不去的时光十篇

那些回不去的时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50:09

那些回不去的时光篇1

不要以为我细小的手指能抚平你心中的创伤

不,她所能承受的只是拿书握笔的力量

我脆弱的心灵载不动你的款款深情,驶向海洋

请原谅我的沉默,失去我你并不等于失去一切

如果真的如此不幸,我只能说你还太幼稚

把我连同你的心事一块尘封进那粉红色的回忆吧

那些回不去的时光篇2

偶然读到桐华的《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这不是本能一口气读完的小说,却是我最想一口气读完的书,难舍难分,感觉就沉浸在了一句:“我在清华等你”。

在罗琦琦成长的路上,遇上了歌舞厅的混混,十恶不赦的老师,最终怀孕的好友,再加上对她施行放行政策的父母及撒娇专宠的妹妹,在平常人想都不敢想的痛苦恶劣的成长历程后,她考取了清华。

她孤独,所以桀骜不驯。从小就被家排挤,被妹妹讨厌,被同学鄙视,被老师嘲笑,可是这不仅没有磨光她的意志,还促成了她的坚强。“脸皮比城墙拐弯还厚”用来形容她是犹为恰当的。反观我们,天生娇生惯养,生活在丰厚的物质条件下,被宠爱,被表扬,被赞美,被爱。我们得到更多,所以不太坚强。我们付出的少,所以不够努力。我们明白真正的内心的孤独吗?不明白。因为不管你的优秀与否,父母都会无条件的爱我们,作为独生子女的我们很幸运。

她偏激,所以从不妥协。从来就是自己做决定。自己拿着仅有的零花钱和外面的人玩,没有人教她不能和校外的人鬼混,所以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和每个人抗衡,她很幸运,她碰上了好人,所以不至于一辈子走错路。可是那时90年代啊,歌舞厅还是刚刚步入时代,一切还不算太坏。现在的KtV,歌舞厅残害青少年无数,就连很多成年人也沉入于其中,所有的人都是坏人,没有可以相信的好人,因为大家到歌舞厅也不是唱歌跳舞那么简单了。这就是我们的时代,鲜血淋漓的时代。

不知道是谁说过这样一句话“但凡是童年痛苦的人,若没有变坏,定能成材”,罗琦琦当然属于第二种,高中时她为了自己而努力学习,再加上那早已磨练的意志,她考取清华。

对比她这种考取的方式,我们这一代人则是题海战术。没有人能在初中成天厮混,高中还能奋发努力。这当然也是现代都市家庭观念的不同。我们身在这个时代,当然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罗琦琦为了自己和自己的将来而学习,而我们只是为了老师家长而学习,一个是主动,一个是被迫,所以她比别人成功的轻松。但但凡成功,背后一定有不为人知的努力奋斗。她自己的刻苦,她的不放弃,我们能想象的到。

那些回不去的时光篇3

槛前黄叶老秋颜,阶下落红和泪。

夕落瘦水有谁怜,小院繁花静,灯残瘦影单。

几番思量梦若空,却恼风闲,却恼雨缠绵。

却恼烟雨红尘乱,无计对愁酌,对愁酌呐。

==题记

伫立在流年的彼岸,推开一层层被风吹乱的过往,翻开记忆里的芳香,那些如歌谣的岁月不时跳跃在早已伤痕累累的棱花镜里,不经意间,衍谢出昨日的种种。回首,才发现,原来青春只是一道明媚的伤。

尘世浮华,过往又匆匆,舞谢了歌??,话别繁华,一季的花香也静逸的缓缓凋零。抖落一肩烟尘往事,静锁人去花落两不归的心痛画面,眉转千回的心事,此刻也伴随着一曲千古凄凉。忆起往昔,如浮光掠影般支离破碎,早已在心里永固,微醺为一道永远无法触及的忧伤。

落水沾花,花落无意碾做一帘深深锁清秋的幽梦,繁华了过往云烟点点,落下了满池清愁,烟雨渡不过红尘之外,盼不回往昔的数点哀怨,唯有独坐窗前,把明月邀,把我死去的时光,悲散在清歌婉转的人间。

岁月流走,宛如白驹过隙般,不知几何,微微感叹了时间的无情,碎念回忆不堪回首的沧桑,惹得几处人消瘦,枫叶纷飞,静听雨落花碎的时光,回不去岁月的时光里,伤心独自流泪时候,也只能借酒把秋霜,把哀伤掺杂枫叶独醉,用寂寥的心情,去祭奠那些别离忧愁。

风扶摇影,轻叹流年去无还,几许往事浮沉,几多记忆痴缠,终还是敌不过一生在纸上漂泊,素描胭脂红泪款款入画,却拓不出绝笔的梧桐细雨与过往风月缠绵。空叹流光无情,落花与谁凋零,纷踏岁月的芬芳,苦守一段记忆,一纸相隔望远的思绪,却似梦里探花,醒时惆怅爬满心头,静锁一朝擦肩而过的温馨。

悲伤流转,却掩不住岁月的斑驳,染尽缕缕青花梦难开,落尽的风华把往日还,那些梦境搁浅在流年的彼岸,化作了一朵朵盛开在记忆里的繁花,不经意间葬下一段烛光,待记忆化作秋泪时,就诗化成一个个光阴故事。

岁月荏苒,覆盖了过往,那时青春留下的旧梦,却扰乱了红尘烟雨,摆落了点点红叶画清秋,歌唱了岁月如斯,人生似梦的年轮,在老去的故事里演绎一场场悲欢离合,衍灭了了多少回忆,微凉了多少时光不在荏苒。

醉知酒浓,醒知梦空,那些跌落在流年里的青春,圈揽不住记忆的忧伤,于午夜里,揉碎满怀轻愁,想拾起那些发酵已久的往事永存下来,又想捂住夜的寂寥,化作月色的惆怅。把阑珊的心事零落成曲,浅唱那些往事烟云,缠绵流连成细瘦的忧伤,徘徊在流年的渡口,飘洒着连绵不绝的落寂。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岁月的斑驳随红尘飞落,剪不断的思绪落满了离殇,静守岁月的芳香,任由光阴渐行渐远,季末的我也只能把秋泪轻轻弹,把记忆晕染开来,临摹成一个童话般的秋。而后,静静矗立在时光的对岸遥摇相望。

紫陌千红,叹时光之轻逝,落花戏水,水无意,落花却随水东流去,岁月之茫然,感叹时光之去留无痕,若是梦中有青花,为何花却似青烟,是否,是用不绝的苦念去换取,换取那些现实与梦境不一的回忆,叹息那些回忆是那么的美丽而不真实。

光阴似箭,朦朦胧胧间,也就这样走过了记忆的春秋,来到了苍白的季节,或许,这个秋天有那么点点寂寥,有许些寒冷,冷得我的世界一片空白,冷的只有孤独伴随,我不明白,为何天边流浪的彩霞那么的像我的心情,是否我们都有共鸣的特点,又或许,它是在为我感息时光的匆匆,没能留住岁月的问候。

微云孤月,看,花落的心碎,听,岁月的无痕。纷飞的记忆在秋末放空,深锁一庭墙花,流逝的光阴,却渡不过红尘梦里飞。或许,这些褪色的记忆带去了我们曾经的种种,也带走了我们不舍的情绪。寂寥而宁静的暮色,铺满了整个秋天的思念,那些曾经的枯藤老树,那些小桥流水,是否还会有昏鸦在岁晕的齿轮上安家。

往事如烟,岁月无痕,夕落瘦水凝眸处,多少回忆值得我们去梳理,多少时光值得我们去追寻,只是不知梦里桃花红几回。蓦然回首,岁月的时光散落在季节的容颜了,斑驳了记忆,苍老了韶华轻拨弦。

轻弹一段过往,歌颂一路风华,绝恋了几多缠绵往事,多少秋花开尽了岁末的芳香,又轻扣了多少别离,惹恨了时光几许,迷离了多少回忆,却描不出流年的倒影,又有多少不舍,婉转的渗入我的梦乡。

年华已过,旧菊已残,打捞不起的记忆,也已沉睡岁月里,碎却了记忆几多,留不住岁月的容颜,挽留不起记忆的褪却,如今已形成一个陌生的故事。问世间之苍茫,几多青春永无痕,梦里花落知多少,往事又几分。

那些回不去的时光篇4

——记

时间并不冗长,无法用光年去衡量它的长度.

你或是度过了几个盛夏或严冬,没有相机的记录,底片成了空白一片.再美的相册里依旧没有微笑.回忆成了咒语,除了刻骨铭心,其余的,通通被遗忘在残缺的盒子里,那叫失忆.

于是,我们成了没有记忆的孩子,被这个世界,一次次遗忘在过去.未来与存在,与我们无关.

_________[时光街]

霓虹灯的绚丽永远无法让我记住,而它的代名词,是堕落.

我讨厌那五颜六色的光,它总是自由的穿梭在人类透明的灵魂中,让那人性暴露.我喜欢纯白,但医院的白色只会令我打颤,往往是那白色,让人性的脆弱赤裸裸地显示出来.

时光街,又名万古巷,为祭奠过去而存在.

每一物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时光街没有城市的华丽,只有农村一般的破旧,让人想什么,对,不搭配.在人们看来,城市与落魄的农村永远大搭不上关系的,所关于的完美,成为了人们逃避时光街存在的原因.城市里的人永远不会承认,时光街的存在.于是那里是城里人避之不及的地方,用他们的话说,时光街是美玉上的瑕疵.

而我是生在时光街的孩子,我不会厌恶那里,相反的,那个麻木的披着美丽衣裳的城市,更令我憎恶.但有些事情,不是你讨厌它就会消失,就像个你所喜欢的,未必能选择.终于在10岁那年,我与抚摩离开了时光街.其实时光街本就是城市里的一条,但现实还是把两者分开了,都说时光街与城市无关.

离开时光街后,我只要一有空,就会溜回时光街去,我厌恶城市的欺诈与麻木,我会塞mp4,只听左陌的歌,穿梭在时光街上.街上会有斑驳的树影错落,一块块脱落的墙壁长满青苔,那是时光街的信仰,时光街里大部分是老人与孩子,一缕一缕的炊烟透着饭香弥漫整条街,我喜欢坐在古色的石阶上,无论有多脏,因为尽管脏的表面,内心却并非如此.老人家总会在吃饭时唤回孙子,此起彼伏的声音才让我有重温纯朴.那些被我小心翼翼存放在心底的记忆,一直搁着,沾满灰尘.

16岁那年,我又如故有走在时光街上,天下起小雨,穿梭到了街角,我才知道我那被城市浊染的灵魂,得到了洁净.

__________[时空街]

16岁的6月,我要中考了.夏天的燥热蒸发了我所有的记忆.包括那个斑驳的时光街.

我感到悲哀的是,我也被世俗所污染了.

中考前的两个月,我没有再去时光街,为了中考,如我所愿,两个月后,我考了一个很不错的分数,但心底深处,还是会隐隐的痛,一切并没有我想象的高兴,相反的,多了些失落.不是有些如愿的,就一定会幸福.

我迫不及待地去了时光街,那条可以让我灵魂安心的街.墙的裂缝掺杂着岁月,一尘不染,我迫切想让我的灵魂被纯朴冲刷.我沿着溪水过了桥,却愣在了那里,那里不是时光街,那里有新建的高楼,所剩的几间原本的老房子摇摇欲坠,我明白了,这里要重建,重建着跟城市一样的高楼,是的,城市里的人一直希望时光街不存在,将它从这个城市里永远删除,怎么会不急于把时光街改造成城市呢?!我不知道自己又是如何走进了那几间老房子,灰白的墙,坠落的瓦片,我坐在地上,睁着眼落泪.

我去了所有的老房子,抚摩了没一寸砖瓦,我捡了一片瓦片,我知道,我再也不会回来了.老房子旁的古榕树上的叶子已经所剩无几,我又捡了一片树叶,这些,都是曾经被时间记住的时光街.我视线模糊,又见当年的时光街.没有绚丽的彩灯,也没有喧闹的叫卖声,只有灰白的一片.

走到了老房子的尽头,是新建的高楼,一块牌子写着——时空街.无论名字有多么的相似,但那却不再是我向往的时光街,那是时空街.

时空街,是华丽的城市的代名词.

_________[再见,时光街]

我被异地的高中录取了,因为我的语文分数很高,作文很好.

这些,是在高中开学前一个星期才知道的.家里商量了很久,最后由我决定,我想了一个晚上,晚上做梦时,我又梦见了时光街,我站在街头,无法望到街末,我又抚摩了泥做的灰壁,转眼间,灰壁成了水泥壁,洁白无暇,原本低矮的房子也成了高高耸立的大楼,我知道,这是时空街,我转身,所有的楼房塌毁,像我记忆的时光街,一下子成了废墟,尘扬.落定.

第二天,我决定去异地,家人同意了.

我带了时光街的砖瓦以及树叶,这是唯一能令我灵魂洁净的东西了,火车发车前,我离开了家,去了时空街,那里是曾经的时光街.街上只剩下了最后两座老房子,我看着老房子,轻喃:"再见了,时光街".像梦里的一样,在我诀别转身离开时,最后的两座老房子塌了.我没有回头,去面对一些我所不愿相信的.

坐上火车,我靠在背椅上,听左陌唱歌,闭上眼,窗外飞快闪过去的景物化做深黑一片,我在心底大喊:"再见,时光街"

___________[浅浅怀念]

有些回忆,就算你告多少别依旧清晰.

我在摇晃的岁月里,辗转着,睁了,闭了无数次眼,还是刻骨铭心.

再见了,时光街.再见了,小时侯.

我还在寻找一个可以让灵魂安心的地方,泡一杯茶,只听左陌的歌,浅浅地怀念起那些所遗落的.

那些回不去的时光篇5

――题记

怀念天真

还记得小时候骑在父亲的背上,看着天上的云发问,为何云是白色的?为什么发明家的父亲没有发明家聪明……这些天真无邪的疑问都曾在那幼小的心灵中画着问号。也许今天的我已经可以解答出当年那些幼稚的问题,可我再也不曾有对生命,对生活,对世间万物的好奇心。充满脑海的是经过几百年甚至几千年都未曾有人提出质疑的公式,定理,每天在数字与字母之间徘徊。或许不是我没有了好奇心,而是世俗固化的模式将我支配。在静静的月色下,我也曾思索着曾经的往事,可已没有当初那纯真的感觉。我很怀念那时的我,一个整天发问,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独特视角的小男孩。

怀念旋律

虽然从小没有听过贝多芬对命运的呐喊,也不曾听过钢琴诗人肖邦在离别时的悲伤,但总有一些似曾相识的旋律在脑海中涌动。如今耳边的旋律甚至比我走的路还要长,但我总是追寻那在心底跳动的音符,不知何时我将它们牢记于心间,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与我共鸣。这些旋律是曾经对亲情的感动,对友情的挚爱,对爱情的单纯。无论他们何时编织成一首歌,都是人生中美好的回忆。这段旋律依旧在耳畔回响,但赋予的是心的节拍。我很怀念那时的旋律。

怀念时光

似乎每次提到这个词都觉得老套,乏味。但当时光真的从身边溜走,才从心底里对他生出深深的敬畏之心。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快初中毕业了,眼睛一闭间还能看见刚上学时的影子在眼前晃动。可我真的长大了,不再像从前那样贪玩,现在想的是对未来的打算,对生活的向往。童年的那段时光终将落在心里的深处,永远无法改变。它终将是我最美好的回忆。我怀念我的那段时光。

越长大越怀念,怀念那些单纯的回忆。

主题点评

在人生中,谁能忘怀过去,谁能没有怀念,没有回忆?怀念是首歌:“我们的故事说着那春天,在春天的好时光,留在我们的心里……”怀念是首诗:“时间是一张砂纸/把回忆打磨得没有棱角/却有光泽/当歌声响起/那似曾相识的故事/把我带回到遥远的从前”……怀念是朵花,绽放在我们人生的每个角落。

在不长的人生生涯中,小作者始终无法忘却过去:无法忘却那段天真浪漫的童年,多么纯真,多么美好;无法忘却那段由亲情的感动,友情的真挚,爱情的单纯演奏的优美旋律;无法忘却那段曾经流逝的美好时光。小作者以自己亲身经历与独特感受,表达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与怀念,感情真挚自然。

布局点评

文章开头用题记的形式点出文章的主题,怀念那些逝去的流年,给全文定下了基调。接着小作者在文章的主体部分,用了三个生活中的片断,小时候的好奇,对亲情、友情、爱情旋律的怀想,对童年时光的惦念,直接表达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恋。文章结尾再次点题,“越长大越怀念,怀念那些单纯的回忆。”结束全篇,首尾浑然一体,让人回味无穷。

语言点评

质朴平实是文章语言风格的一种。本文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运用大量的修辞,可小作者就是在平实自然的讲述中将自己的情感与感受毫不做作地流露在读者面前。文中的作者用流畅自然的语言,表达了一位初三年级学生对以往时光的深深怀念之情。文章中,小作者还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将童年的美好时间与现在的枯燥生活进行鲜明的对比,从而更有力的突出中心。此外,每个片段的结尾都运用“我很怀念……”的同一句式,既使文章条理清晰,前后照应,又进一步强调了文章的中心。

选材点评

文章紧紧围绕着对逝去童年的美好回忆组织材料。从生活中选取材料,文章选取了三个过去的生活片断,连缀成文。第一个片断,从小时候骑在父亲的背上发问写起,追忆了小时候的好奇,从而反衬现在失去纯真的我的遗憾。第二个片断则从小时候的对亲情的感动,对友情的挚爱,对爱情的单纯这个角度写出了我对过去的怀念。第三个片断则是对童年美好时光的留恋,童年的那段时光终将落在心里的深处,终将是我最美好的回忆。让读者在一咏三叹中感受过去生活的美妙。结尾再次点题,完成全文,深化中心。

那些回不去的时光篇6

槛外落红飞,几多悲。

菱镜春山长皱,墨笺意寒词瘦。

梵音点离愁,痴可休?

——题记

瑟瑟的冷风依旧在窗外吹袭着,已经好久没有写关于岁月,关于时光的文字了。

曾经以为我可以放弃那些伤感的文字,可以回到那个潇洒的年代,可是,命运弄人,时光宛如破碎的钟,荏苒我如何去忘却,终还是逃不出岁月的轮回。

其实,一个人回忆多了,久而久之也便成为流年里的一道孤独的风景,所以对于岁月,对于往事的苦苦拼凑,我还是习惯性的抓起手中的笔,去记载岁月的那些点点滴滴。

望着墙的挂钟,才发觉已是深夜了,可我一点睡意也没有,那些对未来憧憬的情愫,那些曾经醉人的花香,那些谜人的写意,如今却如南柯一梦。

曾记,年少的时候也一度写过很多伤感的文字,也曾不羁的飘移过十九岁的青春。现在回想起以前的种种,是多么的不可思义,可如今,一却的一却都在记忆里婉约了。

遥记当年和朋友一醉解千愁,再醉不知愁为何物的写照。时光淡然,恍恍惚惚间,那淡淡的场景又惹得我几多伤感与惆怅。不经意翻开了那些年时已久,封面甚至已经微微泛黄的记事本,抚摸着那一行行冰冷的文字,我灼热的泪水已忍不住在眼眶里转动了。

其实,有时候我挺恨自己的,恨我为何不可能忘却过去,恨我对尘世的人情冷暖看不开。也许,是因为经历过太多悲欢离合了吧!此刻再度静心去回想的时候已然不知晓梦里曾经花开几度红了,丛使对往事的太多勾勒,对记忆有太多的不舍,那些回不去时光,记忆也就这样被岁月无情的埋葬在了青春的时光里。

不知为何写到这里手就突然微微颤抖了,此时此刻的心情也随着晚风一起氤氲着,也许是因为这几天连续下雨的缘故吧!望着窗外不曾消停的雨,望着,望着突然就笑了,可,写着岁月的离歌,写着,写着却哭了。

岁月弹指的瞬间,在时光的尾端的我们又能留住什么?曾想过用自己这双无力的手去规画出自己的完美人生,可,时光不饶人,如今的我已经无力去向岁月索要那个没有未来的未来了。

几经岁月翻转,几经梦里梦外寻觅,流年辗转,牵挂无边,淡淡的离愁别绪又在那暖色的黄昏下渲染了几多苍老的故事。对过去追忆久了,对未来憧憬多了,自己也便麻木了,但愿静好的岁月可以将过去的过去安静的遗忘在岁月的渡口里,把对未来的未来牢牢的记刻在岁月的齿轮上。

也许,一个人想多了,走远了,其实真的很累了,我多么想停下追逐的步伐,回头去看看走过的路呀!我多想去过往都收集在我的脑海里啊!可,岁月催人,兜兜转转间,时光匆匆忙忙又迎接了一群新人,又匆匆忙忙间送走一批旧人,最后也只留下我独自在岁月的浪口徘徊。

一夜未眠,想多了也就想通了,也便释然了,但我坚信明天旭日依旧会东升西落,日历依旧会被刷新。

或许,明天微风还会依旧吹动我的发稍,记忆的泪痕也会随着岁月的烟波一起凝固在即将结束的恍惚岁月。

或许,明天我还会一如既往的去追逐我未曾实现的梦想,还会在站在十九岁的尾端上仰天嚎笑。

岁月如歌,道不尽风情万种,无痕的时光迂回,在懵懂的记忆里,我们也只如一叶偏舟,只能任由时光的流逝忙不迭的,在岁月里蹉跎。

那些回不去的时光篇7

时光以它无声的痕迹在我们身边慢慢滑过,走过似箭的光阴,才觉得自己原来遗失了很多,想要尽力的弥补时,却怎么也不能够,原来,那些曾经的过往已经深深的镌刻在时间的隧道上,任何人也无法改变了。

午夜,泡一杯清香四溢的清茶,捧一本心仪已久的好书,展开书页,那油墨的芳香浸润在空气中,流淌在四周,心情随之开阔和明朗,读书的人随着书中的感动感动着,随着书中的伤感流着泪,随着书中的快乐微笑,一个人,就这么容易被左右……

静静的读着,慢慢的思考着,一种淡然充溢在脑海中。心情随着书中的情节时起,时伏,时好,时坏,也许那些已经走过的岁月也是如此。

那些落寞的失去,那些痛苦的承受,那些真诚的挽留,那些幸福的牵手,那些让人心动的停留……在心中回味久久……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是否能够甜蜜的拥有,淡然的接受,微笑着走来,快乐的停留……

如此的回味浓浓的充溢在胸,一口清茶淡然了那份浓浓久久,也许浅尝更能让人触摸到那久违的心情,那些开心的岁月,那些真实的感动,那些无奈的挣扎……都已经成为过去,变成了深深浅浅的回忆,那些烙印,将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路过的时候,都会驻足欣赏,停留心头……

回忆就那样静静的飘走,那些伤过为你,笑过为你,痛过为你的岁月也在清茶的弥漫中渐渐淡了,淡了,最后只留下一口茶的甘醇在心中激荡,留下了难以言说的回味……

如果时光真的能够倒流,你还会不会等候在我经过的路口?你还会不会给我送来暖暖的问候?你还会不会停留在我的心头?你还会不会陪我快乐行走?你还会不会……?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你还会不会让我频频回首?你还会不会随我回忆过往久久?你还会不会接受我的挽留?你还会不会成为我甜蜜的拥有?你还会不会幸福的牵我的手?你还会不会为我驻足停留?久久……你还会不会……?

那些回不去的时光篇8

沧桑染指笑流年,霜华催泪落,夜幕碎尘缘。

人生苦短谁顾盼,岁月蹉跎堪怜。

忧伤如昨吹玉案,凝眸枉思量,素笺把心囚。

==题记

人生如潮,起起落落,在这变迁的岁月里,我用孤独的心情,走过了时光潺潺的长河。缘着,梦起的地方,面对着轻柔的晚风,冷清的月色,我的心,慢慢平静了下来。借着温柔的月色,感性的我,总是习惯性的,拿起手中的笔去将自己的人生书写,让记忆再次涂鸦上萌动的色彩。

时光,若水,总是无言徘徊在凄然与落寂的青葱季节里,羞涩打过,给我清瘦的年华,染上太多沧桑与无奈。而我懵懂的情怀,却在渐渐苍老的容颜下,解封昔日的絮语,化作落红辗转归入泥土,只余清香如故。

回首往事,多少凌云壮志被一路风尘掩盖,游走的思绪隐藏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刺痛了曾经。离别的叹息穿过记忆的长廊,划破指尖的宿命,葬下一地凄凉,殓刻成青春里最唯美的碑文,于逝去的年华里,邀一缕清风入怀,让那一抹凄楚的笑靥饮风而泣,为那蹉跎的人生回首展颜。

岁月,一晃,二十余载就这样匆匆别过,不待年华苏醒,光阴却早已向前推进,只留下涂白记忆,穿梭在时光的空隙里,去苦苦追忆那些如风往事。而,那些娓娓到来的故事,却淋碎了流浪在窗外的崩溃,摇曳着沉睡在尘埃中的风铃,独诵一曲悲凉,曲调婉转,宛如流水不断,今生围着老去的年轮打转,无奈,却被弦外之音拨乱了渐行渐远的芳华,押韵了忧伤。

漫步人生路,几多芬芳,几多花红,凭栏暗叹来时路,如花欲滴般娇艳,熏染了一季的凄凉。兜兜转转,却在某个不经意间,就跌落了红尘深处,依稀的梦境无论如何游走,却始终走不出狭隘的世界,空洞多时的情绪,却怎么也望不到故事的尽头,直至霜华如梦,暗痕飞渡。

夜,还是这般静谧,月华,依旧如水一般,拉开一帘沉睡在月光下的幽梦,铺开被流光私隐在风中的画卷,执笔花落之间,砚一泓雅墨,填半卷瘦词。透过窗,轻轻洒在纸上,走笔至此青春与年华各一半,在诗意的水墨中,隐去了喧嚣后的繁华,却在一纸墨香中清晰了曾经。

浮生无常,青春里的那些陈年旧事,如今已是尘埃落定,无论如何去打捞,都不过是一场泪雨空。一如参禅在青灯下的古佛不说话,始终不颂半句梵音。只是,那些走不完的季节,却梦回子时过,从此沉睡在记忆的梦乡,便在也没有醒来过。

或许,绝美的往昔只能沉睡于梦境中,然后化作一缕香,弥漫了整个季节的脸庞,而后随风飘散记忆的模样。凝眸回望,曾经走过的旅程,如今,早已褪去了昔日的嚣尘,甚至看不清来时的步伐,被时空放逐在荒野的缤纷,经过岁月的洗劫,现在只剩下诀别的诗,圈揽一段承担,一段过往。

又或许,最初的等待,只能跟随着不舍的情愫,浪迹在天涯的各个角落。若说,匆匆流逝的过往早已经,散落了芬芳,葬尽了流年;为何,无助的失落感会惊醒于午夜里,把回忆的泪花折叠成素雅的文字,祭奠那些去而不返的豆蔻年华。是否,曾经柔情的相遇,注定要化作隔夜的忧伤;还是,那些薄如蝉衣的未来,经不起命运的轻弹,在渐渐苍老的容颜里,演绎成温情的画卷,于孤独的夜里把思念再叹。

经年流逝,多少悠悠时光别恨生,叹一地锦瑟年华,宛如残花影那般,把开到荼糜的心事了然;抒一纸相思的浪花,流连在季末的渡口,任然铅华的衣袂怎样飘飘,始终不肯靠岸。而,在一旁流浪的彩霞却幻想,缱绻一段时光,氤氲在朦胧的烟雨中,褶皱那一丝丝涟漪;又想,勾勒出搁浅在记忆里的碎片,让情节敷上完整的面具,落款重写故事的结尾,怎奈,岁月却不肯温柔下笔,回忆又多画了半面青春。

我知道,记忆的很多事,都是来去匆匆,去留无意,一如人生的电影那般,总是有美好的情节和悲惨的结局。突然,望着这座城市灯火通明的地方,听着微风掠过的街道,只徒留下淡淡的忧伤,无尽的愁绪从此滋生繁衍,细数着过往的一切,都如青花一般盛开在孤寂的夜空,独舞于剪剪风尘中,难以寻觅,最后冷却在寂寞的瞬间,惹了青丝,乱了流年。别似离愁,又恰似离愁的涓涓心事,呢喃间,却上了眉头。

往昔的渐去,青春婉转的岁月里,也只能自己栖身于冰冷的夜色中,伴随着那一盏青灯,倾刻间崩塌,却燃尽虔诚愚拜的雅遗风韵。几窗外,谁遥指花落的哀鸣曲调,在岁晕的琴弦上谱写了一首诀别的离歌,饮醉红尘里的那些痴言怨语,落得个仓皇前世寻,一杯未尽,却道人生又几何。

记忆的风,似乎又回到最初的起点,吹痛着过往的脸颊,深邃的眼瞳里,竟也流出滚烫的泪花,却任由青涩的时光,游荡在那些年的午后。恍惚间,我仿佛又回到那些青涩的岁月里,瞥见我的旧时光,还有未曾淡去的欢声笑语,那些熟悉的容颜,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清晰可见,似乎青春一直都在,记忆依旧犹新,什么都未曾改变过一样,而我依然站在青春的舞台上,将人生的天籁,一路经典,一路唱。

昨日再现,往事浮沉,一路風景,一路高歌,褪去了昔日的喧哗。如今,只剩下迷离的梦境,不知又在何时,才回归故里,于安静的岁月里,将这苦涩的记忆,一路经典,一路听。

那些回不去的时光篇9

消息一出,立即在全国上下引起一片哗然。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个男子不惜昧心地与他人重婚,还如此胆大妄为疯狂诈骗受害女亲友的巨款挥霍呢?

遭受妻子家人小瞧,心灵扭曲走上骗色骗财路

今年29岁的赵光,出生在浙江温州市永嘉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初中毕业那年,他跟着几个朋友一起到温州城打工,后来应聘到一家船舶配件生产厂做销售员。

由于赵光的脑瓜子灵活,进去不久就做上了路。1999年,赵光不算奖金单销售提成就领了8万。这一来,赵光赢得了厂里的出纳、厂长的外甥女李娜的青睐。可他们的爱情从一开始就遭到了女方家人的强烈反对。

“你是我们温州人吧?”赵光第一次买了大包小包的东西,跟着去见李娜的父母时,李娜的母亲叶红就不停地盘查他的底细:“我们温州人遍及世界各地,只要走出来哪个不能奋斗出个老板样来?而你一个销售员,娜娜跟着你能有什么好处?”

见赵光不吭声,叶红连饭也不做就进卧室休息了。李娜只得深表歉意带他出去随便吃了点:“谈恋爱结婚都是我和你的事。我妈就是爱叨叨,你别往心里去。”

此后,赵光尽管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出了很大努力,叶红联手家人仍强烈反对他与女儿在一起。李娜一气之下,主动跟赵光去民政局登记结了婚,并在外租了房子住在一起。叶红被激得大怒,跑去厂里大闹后,又要弟弟把两人开除了。好在李娜的舅舅是个明事理的人,两人才没丢掉工作。

然而,叶红始终不能接受赵光这样的人做自己的女婿。起初,她干脆连女儿也不让回家;后来,也只让李娜一个人回家,坚决不让赵光见家里的亲戚朋友。一次,叶红在街上见赵光拉着女儿散步,冲上去一边抓打一边大骂:“臭不要脸的,穷得叮当响,还拉我女儿在街上炫耀……”

不久,受够了岳母羞辱的赵光,不顾妻子挽留,带着家里仅有的10多万元积蓄,只身远去了北京,并发誓要闯荡出个人样,给妻子的家人瞧瞧。

到北京后的一个晚上,赵光无聊地来到前门瞎逛。当他路过一家大型的时,竞不由自主地跟了进去。来到这里,赵光才知道什么叫有钱:人家一支香槟就要几百上千,还挑选最漂亮的公关陪在身边。当服务生走到他面前,问他点什么、要哪位公关作陪时,慌乱中他称要等人,然后悄悄离开。

“我不是要找机会挣钱吗?那里几乎都是有钱人。”那一夜,赵光翻来覆去都睡不着:“我不配有女人吗?那里的女人个个光鲜漂亮。”想着岳母骂自己的话,他决定从这里找突破口,要找到突破口就要舍得花钱。

随后,赵光去王俯井买了几身像样的衣服,又去一家理发店把蓬乱的头发修理了一下。连续几天入夜时分,他都准时衣冠楚楚地来到那家,每晚消费都好几千。很快,赵光的出手大方经几个女公关传到了其他公关那里。一个叫玲玲的女公关主动跟他套起了近乎。听出赵光浓浓的温州口音,玲玲也暗喜遇到了大款。而赵光趁机称自己刚从温州来北京,希望寻找合作的项目,希望玲玲能为自己引见几位老板。为此,玲玲把他介绍给了一个叫“通哥”的人。

几场酒喝下来,通哥没有给赵光介绍什么老板,倒是让他认识了一大帮漂亮的女子。拿通哥的话说,认识了这些女人,以后她们就是你的钱。在通哥的指点下,赵光也去租了一套花园洋房,并与一名在跑场人体彩绘的女大学生婷婷同居在一起。为了不露出自己温州大老板的破绽,婷婷每天在哪里跑场,赵光就捧场到哪里。很快,两人便进入到了非嫁不娶的状态。可两个月下来,赵光带来的10多万眼看就要花光了,快撑不下去了。想到婷婷这段时间花了自己不少的钱,赵光决定要让其数倍偿还自己,连续几天故意不再去捧婷婷的场。婷婷急了,跑来问他。他便装得焦头烂额称自己的公司要收购山东一家企业,但现在还差25万元。

“你怎么不早跟我说呢?一起分担不好么?”婷婷有些主陉道,并让赵光放心,三天之内就帮他筹到25万。让他感到惊讶的是,不到两天,婷婷拿出自己跑场挣的20万元积蓄,加上从一个老板那儿借的5万,交到他手里。

见女人们筹钱如此的简单,赵光决心从她们身上捞钱。不久,赵光就跟婷婷摊牌,说那个企业还需要大量的投入,如不及时注入资金,就无法盘活了。听到这样的无底洞,婷婷闹一阵后,只得认栽跟他分开了。拿着从婷婷那儿弄来的这笔钱,赵光如法又从其他几个娱乐场所的女公关那里骗了100多万。有了这些钱,赵光一下给妻子李娜寄了20万回去,让她一定要买好的穿好的吃,让她妈看看他这个女婿的能耐,并称以后会不断寄钱回去。

随后,赵光又找到那个通哥帮忙,到了马来西亚,经常光顾云顶的。并用同样的方法到各顶尖夜总会找合适的女子行骗,其中从一名来自大连的女歌手那里,一次骗得100多万马币。

2004年9月,赵光回到国内,把目光盯到了重庆,决定放弃这种游击战术,打算集中一个目标出击。经过两个多月的物色,他通过一个朋友认识了家底殷实的重庆美女陈妤。

出手阔卓当上重婚女婿,骗取亲友信任狂骗1081万

与以前不一样的是,赵光到重庆不再宣称自己是温州企业家,而是摇身一变,成了北京宝姿美容美发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在他看来,自己的身份一下提高了很多个档次。在见到陈好之前,赵光早通过朋友把自己艰辛的创业史,以及现在的成功告诉了对方。他知道,与其当面自我介绍,不如让别人背后介绍更容易让人相信。

2004年11月9日,赵光在重庆富人聚集的富豪会定好个大包间,与陈妤第一次见面。双方认识后,赵光对陈妤简直惊呆了。且不说家庭背景,光这身材和脸蛋,都足以让他醉不可知。想到当初离开温州和妻子前,岳母骂自己不配有女人,如今却能与如此天仙般的美人儿在一起,赵光的心思更重了。尽管如此,他当晚并没跟陈妤说多少话,因为自己是“身家上亿的大富翁”,什么样的大世面没见过?什么样的美人没见过?只管大把地消费。而陈妤也对这个内敛的富商,有了非同寻常的好感。

就这样,赵光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慢慢与陈好熟悉了起来,并成了好朋友。每隔一段时间,一直在重庆的他便故意称自己从北京过来办事,打电话让陈妤出来吃饭,每次吃完饭后,无论多晚,他都要亲自将陈妤送回家。这一来,他在陈妤心中的形象再次提升了:“人家大富豪就是不一样,绝非那些有几个钱就自以为是的好色之徒。”

2005年春节前夕,赵光又打电话邀请陈妤出来。可陈妤称当天是母亲的生日,晚上母亲约了十几个亲戚和最好的朋友到酒店吃饭,自己得作陪。赵光听了,觉得见陈好家人的机会来了:“今天是你妈妈的生日?那我怎么敢劳驾你呢?我应该过来祝贺才是。”赵光当即问好了酒店,有些牵强地往自己身上揽责任:“为了表示对你妈妈的歉意,今天晚上我买单。”

自己有赵光这样体面的人来祝贺妈妈的生日,陈妤心里甭提有多高兴。果然,亲戚朋友对陈好交有这样一个朋友大加赞赏,有的甚至干脆把赵光当成了她的男朋友。这顿饭结束时,赵光抢在陈妤母亲谢町前面,坚决要买单:“本应亲自好好给伯母准备下的,由于才听陈妤说起,所以没来得及。”

对于赵光的表现,陈妤母亲心里有说不出的满意。在她心里,此人也是女儿的最佳人选。为此,这些年来难得在家做饭的她,第二天亲自做了很多拿手好菜,请赵光过来吃。看着这满满一大桌好吃的菜品,赵光想到第一次去妻子家,岳母连点剩饭冷菜都不给吃的情景,心里早激动得不得了。席间,谢町为了让赵光知道女儿配得上他,说丈夫现在经营一家房地产配电设备生产厂,生意非常不错。不仅如此,她还把陈妤的七大姑姨做什么都一一做了介绍。让赵光没想到的是,这个家庭的背景如此的雄厚有力。

2005年6月,在赵光一手谋划下,和陈妤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并开始了他们的同居生活。陈妤一家人对他座上宾一样的对待,让他在温州所受到的小瞧与羞辱,得到了最大的补偿。有时,陈妤提出想去看看他在北京的公司,他却无比疼爱地说:“啥时去北京都可以,至于公司就不劳你操心了。你从现在起,得学着享受富太太的生活。”几句话,就哄得陈妤幸福无比。

11月底,与赵光同居的陈妤怀了孕。当陈妤母亲谢町把这个消息告诉赵光时,他故意显得很没准备,但马上就说:“请伯母放心,既然妤儿怀了我的孩子,我就得对她负责。”并当即与谢町定下了与陈妤的婚期。

12月14日,赵光和陈妤一起飞往温州办理结婚手续。为了不让陈妤发现自己是农村户口,他借口其有身孕,来回坐车很不方便,就把户给自己去办理。为此,赵光花了200元钱,买了一套假结婚证回去。尽管婚期时间很急,赵光赶回重庆后,在重庆最好的万豪酒店摆了婚宴,宴请陈妤家的亲朋好友。由于婚礼的排场非常庞大,前来的亲友们无不交相称赞这个年轻富足的赵光。

婚后,赵光称自己对马来西亚很熟悉,在那边有生意,带陈妤飞了过去度蜜月。到了马来西亚,赵光白天带陈妤游览当地的风光,晚上不是带她去云顶,就是到各大娱乐场所消费。让陈妤惊讶的是,这些娱乐场所的女公关们对赵光都很熟悉,大部分人还想与他套近乎。可赵光只顾身边的陈好,一副婚后绝对忠于妻子的样子。

蜜月后回到重庆,赵光在马来西亚云顶“洗码”,并做光缆生意的事,经陈好说给母亲,谢町很快就传遍了所有的亲朋好友。为此,在陈妤家所有亲友的眼里,赵光是一个通过自身奋斗而发迹的实业家,在马来西亚的生意也很大。

见已经完全取得了陈妤家人及亲友们的信任,赵光认为是该下手的时候了。2005年10月,他借口北京的公司需补税、缴纳租金等为由,许诺支付高额利息,让陈妤和母亲向亲友“借款”458万元。并从这些钱中拿出小部分,来支付大家所谓的高额利息,让他们尝尝“甜头”。

高额返利难兑现,露馅被抓巨款挥空

2006年6月1日,陈妤为赵光生下一个女儿。在女儿满月宴,赵光许诺为了女儿要把生意做大做强。半个月后,他就以自己在马来西亚云顶赔场“洗码”、在马来西亚的光缆生意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再次以高额利息回报,诱使陈妤的亲友们“投资”他在马来西亚的生意。这次,赵光通过陈妤及其母亲邀约亲朋投资,共筹集到了510万元交到赵光手里。

拿到这些钱,赵光开始计划怎样利用这些钱,弄到更多的钱。他与陈妤商量后,让其留在重庆带女儿,自己飞回马来西亚去打点生意。对此,陈妤和母亲谢町都一再表示:“你只管去忙自己的事业,孩子有我们在家,你就放心吧!”

2006年12月初,赵光为了把支付的利息捞回去,再次以云顶“洗码”需要资金周转,让陈妤和母亲发动亲友投资。这次,母女俩好不容易为他筹集了113.55万元。自此,赵光以高额利息回报,让陈妤家的18个亲友参与到了对他生意的“投资”中。其中,有几人还是陈家很远的亲戚,平时几乎都没有任何往来,但他们听到有这样能挣钱的门道,大家都表示不愿错过,甚至担心自己入不了股。

拿到这笔钱后,赵光知道,陈妤家这些亲友就是用榨汁机榨,也无法榨出什么钱来了。为此,他干脆断了先前许诺的利息支付。由于好处被断了,亲友们纷纷找到陈妤家问原因,有的甚至开始怀疑这可能是骗局。为此,陈妤拨通了赵光在马来西亚的电话,让他给亲友们解释。电话里,赵光告诉大家“请各位亲友们相信,我在重庆有妻子有女儿,我总不至于拿他们的幸福做赌注吧!我不是才让你们筹集了100多万吗?要不是这边资金周转紧缺,我还让你们再次筹资投资干啥呢?”

陈妤家的亲友们听了,觉得赵光说的非常有道理:“要是现在就急着从本金中把利息拿走了,我们投的本金又怎么去赚更多的钱呢?”

风波平息之后,陈妤家人和亲友们更加笃信赵光能将他们的钱,赚更多的钱回来。

2007年3月初,赵光从马来西亚回到了国内。在重庆与陈妤和女儿小聚了几天后,他又称回北京公司忙去了。3月中旬,陈妤接到他在昆明打回重庆的电话:“你怎么跑去昆明了?”

赵光赶紧回称:“哦!是这样的,一个朋友约了我过来,介绍我和一个集团公司的老板做军火和钢材生意。”

让赵光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个人说谎太多,总会露出马脚的。就在他跟陈妤称在昆明与人谈合作生意的事宜时,陈妤的一个好朋友正好过来串门:“赵光啥时候到的昆明哟?”

“都去两天了呀!”陈妤有些不解地看着朋友。

“不对吧!我来你家前,还看到网上有条消息说,北京宝姿美容美发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今天在北京开会呢!”朋友瞪大了眼睛。

为了证实赵光是否真的在昆明,朋友让陈妤借故撒娇,让其用当地的座机打电话回来。来电显示,赵光确实人在昆明。为此,她们又赶紧上网查找那条消息,证明宝姿的董事长确实在北京。为此,一家人顿时疑云丛生。陈好怎么也按奈不住了,打电话去质问:“网上说你在北京开会,你人却在昆明……”

“哦,我还没说完呢?”赵光赶紧又找了借口:“那个老板不愿意合作了,所以我通知了北京的公司,下午我飞回去开会。”

尽管赵光的谎说得很好,但陈妤和家人还是产生了很强的怀疑。为此,陈妤的父亲专门拿了他们的结婚证去民政部门查验。结果大跌眼镜,当初赵光一手办了交给她的结婚证,根本就是假的。同时,民政部门还查明,赵光此前已经结了婚,而且婚姻仍然存续着。

得知这个消息,陈家犹如晴天霹雳,陈妤更是嚎啕着要去跳楼,被阻止后又哭着要去找赵光拼命。可这消息又不敢跟其亲友讲,那样大家都跑来找他们还钱,不弄出人命才怪。最后,还是陈好的父亲很快冷静了下来,决定当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得知自己的谎言被戳穿后,赵光一边四处躲藏,一边更加大肆挥霍手中的余款,成天纵情享乐在国内各大娱乐场所。

2007年4月初,知道自己迟早要被抓获的赵光,决定回一趟温州,让当初小瞧自己的岳母看看,自己可以挥金如土,而那些所谓的大老板、大企业家们,却不能像自己这般过得潇洒。赵光这次回去,在以前的同事和妻子的亲友们面前,确实赚足了羡慕的眼光。然而,他的岳母叶红却始终不肯接纳他,认为他的钱肯定来路不正。

4月12日,就在赵光想趁大家对他的风光印象中悄悄离开时,得知线索的重庆警方赶到了温州,将其成功抓获。

那些回不去的时光篇10

没有多余的开场白,吴文光径直走到工作室中排成一溜儿的招贴板前。这位“50后”的知名纪录片独立制作人、戏剧舞蹈剧场制作人,指着招贴板上贴满的出生于上个世纪20、30年代的乡村老人的头像,告诉记者,就在这些老人各自的老屋中,他们对吴文光和与他一起进行“饥饿计划”的年轻人们倾诉了饥饿的过去。

这溜招贴板背后,是一个黑色调打底的剧场空间,就在刚刚过去的10月1日,这里上演了以15个“85后”为主力的剧场表演。历时7个小时的摸爬滚打,他们用年轻的身体,重述了那些乡村老人的饥饿经历和他们自己在寻找饥饿记忆后的思索。《回忆饥饿》的剧场照。

饥饿,1959年至1961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三年饥饿,这段渐渐被模糊的历史,被吴文光,带着一帮年轻的“85后”们,用影像和剧场的双重形式展现着。老人们对饥饿的回忆和年轻人对饥饿的思索,在这个“饥饿计划”中反复交织着、纠缠着。

吴文光像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人,当人们忽视那段饥饿历史时,他想把那段历史细细地咂摸下来,更想让那段历史在年轻人心中形成烙印。饥饿的年代虽然过去了,但过去的岁月并不是仅仅用来被遗忘的。

寻找公共记忆

吴文光的“饥饿计划”,是一场对三年饥饿时期的普通人的记忆寻找。灵感源于两年前他对的回忆的剧场项目,当时他曾排练了一个8小时的剧场表演,展现了他和他那代经历过的人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的个人成长经历。

吴文光在乎私人历史和私人记忆,顺着那个有关的剧场作品,他的视角转移到“三年饥饿”的年代。

为了做这个“饥饿计划”,吴文光曾经找到过两册历史教科书,一本是2002年版,一本是2004年版,“2002年还在说这是三年自然灾害,是在还苏联的债,但是到2004年这一版这些词都没有了,说这是因为经济过左导致的一个困难,开始稍微面对这个历史。”吴文光说。可能在教科书中看到的三年饥饿也就仅限于此,再也没有更具象的表达。

哪里能有更具象的表达?

吴文光想到的是,到农村去,去采访经历过饥饿时期的老人,让普通老人讲述饥饿的回忆,“如果有更多的人去采访,去做,变成一种集体寻找,这个记忆会更有效果。”

2008年下半年的一场饭局,吴文光把他的“饥饿计划”的灵感说给身边的“85后”年轻人听,其中一个年轻人立刻拎起了自己的相机,跑到老家农村,挨家挨户寻访经历过饥饿时期的老人。

接下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卷入到这个项目中,有吴文光工作室的年轻助手们,也有他所兼职任教的艺术高校的学生,这些从未品尝过饥饿滋味的年轻人开始尝试着让自己跟过去的饥饿发生关联。

这帮“85后”们,带着自己的小DV扎到各自老家做起了对饥饿的“口述历史”。农村老家,那个他们走出来后就不想返回的地方,或者哪怕回去都会让他们索然无味的地方,这一次,成了他们的观察对象和影像资源。

那些老人的记忆在他们的镜头前复苏了。要知道,没有人关心过他们的饥饿,更没有人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耐心地讲述饥饿,“他们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地活在那个地方,跟家里面忍不住唠叨两句,家里人就会嫌弃他们又来唠叨这些事,就这样,他们大多对那段记忆保持了沉默。”这是吴文光印象中那些老人的境遇。吴文光

沉默久了,他们反而不敢开口,或者不知该如何讲述;经历得多了,他们也对讲述饥饿这回事,心怀不安。

1986年出生在湖南的罗兵,在一位同乡老人的引荐下,找到其他老人。引荐者非常小心地游说其他老人说,“国家允许了,可以说,现在说了没事了。”

老人们开口了,可罗兵觉得,有些老人的讲述还是像挤牙膏,问一句,蹦出几个字,再问一句,再蹦出几个字,这让罗兵觉得这样的对话有点无法继续。把一村子的老人采访完毕后,他甚至觉得老人们的记忆有些雷同,“他们的记忆模糊得一塌糊涂,采访大概十个左右的老人后,我就非常纳闷,说的都太雷同了,都是挨饿,都是吃草根,都是吃树皮,你再问他细一点的东西,他们就不再继续了,或者我也不知道该怎么问了。”

回忆历史成了打捞历史,这让罗兵有点无奈。

1985年出生在山东农村的女孩邹雪萍遭遇的情绪则是震惊。她曾经看过讲述饥饿的《定西孤儿院纪事》,书中描绘的那种让人胆战心惊的残酷历史,她始终不肯相信。

“说的是真实的吗?”抱着这样的疑问,邹雪萍开始了自己的走访。“一个爷爷跟我说,当时村里面一天死两个到三个人,死了人,整村的人抬不动一个死人。一个奶奶说,她儿子11岁饿死,饿死的时候就躺在那个床上,说临死的时候看到床边上有饭,问娘说你怎么不把那个饭给我吃。”

随着对16个老人的采访,邹雪萍有了一种心理的变化,“我从一开始的惊讶慢慢变得特别沉重。”她把自己的采访素材剪辑起来,做成了一部70来分钟的纪录片――《饥饿的村子》。

1987年生于湖北的女孩章梦奇下乡时,已经有了思想准备,对于过去岁月的细节,她不震惊,但她不解。

章梦奇对饥饿的追寻,更侧重于饥饿的原因:种田的农民怎么会没粮吃?他们自己怎么看待那三年的饥饿?

“我说你们那时候没粮食吗,他说有粮食,都收上去了。有一个奶奶说,她就看到那些粮食在粮库里面,那些人来弄粮食,把谷子的谷壳都磕出来,她就眼睁睁看着心里则想我要是有这些粮食该多好啊。”章梦奇不解,“一群人,没有一个是出来反抗的,后来越听越觉得他们是根本没有办法去反抗的,而且他们也没有那个意识去反抗。”

再问那些老人没粮吃的原因,“有一部分说的是基本上很多人说的那种,要还苏联的账,是过渡时期,国家很困难,这段时间要过渡过去。还有一些是说当时浮夸风特别严重,那些小队队长到处谎报粮食产量,明明都没有粮食吃还要说有粮食,硬撑着。”

章梦奇无法忘记她的乡亲们给她讲述的情景:“开会时,有人在上面说你们要不要粮食,然后有一个队长就说我们有,不要。其实,社员们早就饿得连开会的劲都没了,都在那躺着。”

她在自己的脑海中构建出讲述中的画面,她不解为何当时的人们像工具,像木偶。

每个参与“饥饿计划”的年轻人,都在诸如这样对记忆的探寻中,探寻到真实,也探寻到自己的无奈、震惊、不解,那段跟他们无关的历史,的的确确在这样的探寻中跟他们发生了关联。

续接个人记忆

吴文光也去拍了,扎到了云南他曾经下过乡的地方,但他始终觉得自己的收获没有那帮年轻的“85后”们多。

对于那些“85后”们来说,普遍的做法是从自己的家庭中和养育自己的村庄中开始对饥饿记忆的探寻,恰恰是这种出发点,让他们真正开始“回到自己的村子,回到自己的家人”中去。“我们不是谈我们要记住三年,记住什么,太空洞了。就从自己家庭开始回忆起,”吴文光说,“回到自己的村子,回到自己的家人身边,它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这样,以往他们习惯忽略的,以往习惯不去追究的,现在他们都会去重新追究。”

比如,在饥饿的记忆之外,那些年轻人开始思索关于家庭和村庄的历史――这个村子跟自己真正有多大关系?一个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在历史上是如何度过的?

“每个人多多少少会有这些反思,他们面临的是一种成长,他们渐渐诞生出一些‘要问为什么是这样的’习惯,所以在他们身上你可以看到一种新的能量,一种新的东西出来。”吴文光毫不吝啬地赞美那些参与项目的年轻人,在打捞历史记忆的过程中,也打捞出让个体记忆重新建构的东西,“我们说国家民族的大历史是被断掉的,被遗忘掉的,因为官方,因为意识形态,因为政治等种种原因让它断掉了,但是它波及到、影响到我们家庭和个人的记忆也是断掉的。”

似乎断掉的这一环在这种追寻中被续接上了。

1987年出生在河北的唐志,为了做这个饥饿计划的拍摄,第一次从大姨口中知道了自己姥姥的“要饭史”――“大姨跟我讲那时姥姥去要饭,要走到山东去,很早出门,很晚才回来,那时我妈还没出生,我大姨、大舅、二舅每天蹲在灶火旁边等着,看着那个月亮都出来了姥姥还没有回来,就一直等着。”

这是唐志第一次听到姥姥当年要饭的事情,她活了23年以来的第一次。“在此之前,整个就是一个空白,完全不知道这些事情。”听着听着她哭了,“23年了,为什么我现在才第一次知道,家里所有人都去回避,都不愿意说,不愿意讲?”

她回到河北乡下的老家,听老乡们谈起饥饿的历史,顺便谈起她未曾见过的爷爷,爷爷的样子、名字她一无所知,老乡们像是在说一个陌生人,但那个人跟她又有莫大的血缘关系。那种荒诞让她记忆犹新。

就这样,自己的家庭记忆的空白,成了让唐志感到最饥饿的事情,“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来的,想想其实挺恐怖,不真实的感觉,现在23岁,23年了才知道我们家是怎么来的,觉得很不真实。”

对饥饿历史遗忘的恐慌,以及对个人历史遗忘的恐慌,并不只是唐志一个人的感受。

罗兵也有同感,之前他拒绝在自己的村庄久留,无非是逢年过节回老家点个卯转个圈,然后再匆匆逃离。这一次,他带着拍摄目的扎根村庄一个月之久,听他熟络的或者不熟络的老人讲述村庄的饥饿史,那种曾经对自己村庄无所谓的态度,渐渐转变了,“对这帮农村老人的挨饿的遗忘,对于发生在自己家附近的事情的遗忘,甚至不知道自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名字,我觉得以前我也是很正常的,很坦然的,现在我会觉得越来越奇怪了,你不知道就算了,干嘛还不知道得那么理直气壮?”

现在还很难讲清楚,这种对饥饿回忆的寻找和对个体家庭史的寻找,能够带来什么,但邹雪萍心里知道,这个项目已经给她带来了什么。

就像唐志一直想逃离乡村,邹雪萍也一直想擦掉乡村人的身份烙印,而现在,从对乡村饥饿记忆的寻找中,她也似乎找到了对自己的乡村人的身份认同。

“之前的想法是,不想回到乡村的那种感觉,觉得自己是从农村出来的,会有自卑感。”邹雪萍说。为了拍摄,她得不停地回到自己的老家,一开始的被动返回渐渐成了一种主动面对,甚至她从对自己乡村的拍摄中找到自信。要知道,她的那部《饥饿的村子》即将参加在台湾举办的纪录片双年展,“我能找到我自己,感觉是能找到。但是从做了这件事情以后,我觉得我就是个农村人,我要接受这个现实。”

直面村庄的饥饿故事渐渐让人觉得踏实。对邹雪萍来说是直面乡村,并从中找到归属感、成就感;对23岁的章梦奇来说,是找到了摆脱自己作为学跳孩的飘渺小情绪的社会责任感,“我去采访这些老人的时候,在这个村子里面特别踏实,我觉得这个感觉是因为我觉得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感,我突然觉得我好像是在做一个和这个社会有关系的事情。”

自省自救面对真实

就这样,十几个“85后”和吴文光一起,利用寒假或者暑假的时间,在各自农村老家驻扎,“85后”们把拍摄中的种种困惑和思考都通过邮件组的形式,跟吴文光交流。

八月底,这些年轻人们陆续返京,把拍摄完的素材拿给吴文光,他们找到一种组合形式,就是把这些素材做成一个持续放下去的影像,固定在一个地方播放,那些饥饿的故事一个接一个地在影像中被讲述出来,谁愿意去看就去看。

最终的成果是,一个长达八个小时的纪录片影像,十一期间,连续7天,在吴文光的草场地105号的院子中从早放到晚。放映影像的房子被称为“记忆之屋”,进入那个房间,你就迈进了50年前的历史河流中。

在影像放映的同时,是那场被称为《回忆饥饿》的剧场表演。整整一个白天,7个小时内,十几个参与拍摄的“85后”们,在“记忆之屋”旁边的剧场内,上演了一场“记忆之舞”――他们把自己拍摄过程中最让自己震撼、惊讶、纠结、无奈的故事和情感,都通过肢体和语言痛快地表达了出来――仿佛这个剧场是他们直面饥饿真相后最直接的情绪出口。

有人如此描述这场饥饿的表演:

“十几个年轻无辜的男女,将自己的身体作为抵押,作为人质和物证,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在舞台上呼号着,翻滚着,挣扎着,企图赎回和证明一段上一代人早已说不清楚和忘得差不多的历史事实。”

在把“饥饿计划”的阶段性成果展出后,吴文光愿意把这场对饥饿记忆的寻找称为“自省自救”:“不要再惊讶去到村子里采访饥饿时遭到的拒绝,不要再不理解为什么那时的人没有反抗,不要再奇怪我们一代一代人麻木地接受历史教科书的灌输。我们都是这个冰冷麻木现实的一份子,要抱怨要反对要反抗的,就对准自己吧。自省自救从现在开始得这么继续下去。”

在吴文光看来,面对被模糊的、没有人耐心记录的历史,面对5年或10年后就会消失的人群,抱怨毫无意义,就去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