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青春那些事儿十篇青春那些事儿十篇

青春那些事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52:54

青春那些事儿篇1

致青春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相似的,有憧憬也有彷徨,怕自己终究成为一个平庸的、毫无声息的人。起码韩庚和林静都是这样的。

林静,《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男主人公,他从容不迫,气定神闲!成熟睿智英俊,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回国后做了一名检察官。几乎是个完美型男人。

林静是女主角郑微小时候的玩伴和偶像,她总是幻想着,长大以后能够嫁给他。可当她真的长大了,林静却不辞而别,离她越来越远。经历过一段刻骨铭心情感的洗礼,郑微与林静再次重逢……

韩庚,在中央民族大学学了6年民族舞,毕业后被韩国组合SuperJunior选中,成为组合中惟一的中国成员及其子组合SJ-m的队长。2009年底与韩国公司解约,并宣布单飞……韩庚是目前具有超高人气的歌手和演员。他与众不同的成长之路,及奋斗中所经历的酸甜苦辣,也使他成为80后、90后们的榜样。

当韩庚遇见林静,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封面拍摄现场,拿起BQ出品的“致青春”场记牌,一幕幕青春的场景又浮现在眼前,戏里戏外,两维空间,平行或交替出现。青春没有专属,也无法复制。青春影响了韩庚和林静的成长。

青春是一场远行,回不去了;青春是一场相逢,忘不掉了!青春是一场伤痛,来不及了。青春就是用来怀念的。

“这剧本确实让我很喜欢,看完我流泪了!”韩庚说青春不乏残酷的回忆,但现在回忆起来,却很幸福。2011年,在导演赵薇找他出演林静前,韩庚本来是不打算接戏的,他的日程表上密密麻麻排的都是新专辑及巡回演唱会的工作。

也许就是他和林静的缘分,让他决定挑战一下自己。“我的第一部电影《大武生》主要是武戏,‘致青春’内心戏比较多,我觉得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说到与林静内在相近的地方,韩庚说是“不爱表达”。有误会的时候,他们多半都会藏在心里,选择自己承受。

追寻着林静的脚步,郑微考到一所与他同在一个城市的大学,而她从小追逐的,说好了要等她的林静,一句话都没给她留下就去了美国。

“你小时候有像郑微那样的女孩一直追逐着你吗?”我问。

“我小学五年级毕业就到北京开始学习舞蹈了,那时候什么都不懂,也不知道女孩儿追男孩是什么样,只顾着每天在练功房里练功!”他有些难为情道。

1996年,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光华小学毕业后,12岁的韩庚前往北京,就读中央民族大学,专攻民族舞蹈。韩庚还记得当时做了26个小时的火车,但一点不觉得累,那时候的孩子,都想着挣脱父母的怀抱。

刚入学时,学校开了一个晚会,有很多著名的舞蹈家演出,韩庚印象最深的是黄豆豆跳的《醉鼓》,他觉得太精彩了,暗下决心,也要成为这样的舞者!

“我的青春就是在练功房度过的!”韩庚这一练就是6年。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曾在南京的许多大学取景拍摄,其中有两场是男生宿舍的戏。这不禁让他想起当年自己的宿舍。

毕竟,当时都是十几岁的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不强。韩庚说男生宿舍里的袜子就是一道风景。“我有一个同学他住在下铺,他买了好多的袜子,每次练完功换一双,脏的就放在床底下,一个星期洗一拨,那个味道啊!最过分的是,有时他跟别人生气,就把这些袜子系成一条抡人家。其实大家都差不多,因为每天练功,出很多汗,每个人的袜子都挺味儿的。我们还互相取笑,说晚上脱掉袜子之后,往上面一扔,啪,准能粘房顶上;第二天早上起床,一拍手,袜子就立在床上了。”韩庚边说边学着当年的样子,引得大家都不禁笑起来。

让他印象深刻的还有出晨功。每天早晨6点开始,舞蹈系所有的人,绕着校园的花园跑,一直练到10点。虽然学校的花园又大又漂亮,但韩庚他们却爱不起来,甚至有点恨花园太大了。于是就想着逃晨功。“可以说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校医院装病,央求医生给开病假条,其实医生都看出我们在装病了……”

那时,最开心的莫过于父母或家人带许多好吃的来学校。但稍不留神就被洗劫一空。说起当时的景象,韩庚笑言现在还心有余悸。“我们每个人专门有一个铁柜子,锁上的,第二天一看锁头就被砸开了,里面吃的全没有了!”

虽然当时恨得牙根痒痒的,但现在想起来竟忍俊不禁。“这些糗事,也是我们辛苦练功中的一点调味剂。每天训练真的太累了,晨功结束,10点到12点又上民间舞课,晚上是武功课,摸爬滚打的,回到宿舍哪都不想动,就想睡觉。”

时光飞逝,到今年韩庚已经毕业10年了。5月,他和同学们正策划着一场全班聚会。“我们班里男孩儿就12个人,女孩儿30多个人,这一次是聚得比较齐的。”都要聚在一起。说到这儿,他的期待都写在脸上。

问韩庚这次聚会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安排。他说:“我们有可能会去学校重新上一节民间舞课,重新上一节基本功课……”

人真是很奇怪的,在学校的时候恨不得马上冲出校园走向社会。毕业了,工作了,却又很留恋校园最初的单纯与宁静。

“哎哟,那个时候真的想把练功房给扒掉了,在里面呆得太痛苦了!”韩庚不住地点头。

“那当时学舞蹈是你的意愿吗,还是父母让你学的?”

“是自己选择的,那时候家长还不是很赞同我去学,说你一个男孩子学什么舞蹈,有什么出息啊!但我在上小学时,有一个老师经常让我去跳舞,他说我身材比例不错,长得也挺帅的,建议我去北京学舞蹈。然后我爸就跟我谈一次话,说你好好选择,你要是喜欢呢,就去学,不管以后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走下去。我说选好了,爸爸说那好就去吧!”

人生充满着戏剧性。韩庚本来是想沿着跳舞这条路一直走下去的,没想到却与歌手和演员不期而遇。

“我觉得学舞蹈对我帮助特别大,比如作为舞台上的表现力及表演时的状态,都得益于舞蹈的熏陶。”更重要的是,舞蹈陪他走过了那段难忘的校园时光。

致青春二:那些年我们追寻的梦想

十年前在中央民族大学舞蹈系毕业汇报演出的舞台上,韩庚跳了一支舞,名为《踏上征途》,那时他开始了一个人的征途——参加选拔赛。赴韩国成为练习生.加入韩国偶像天团,直至携SJ—m在中国正式出道。后来又经历了解约、单飞,“更心”后的韩庚开始了新的征途。韩庚说自己非幸运儿,而是靠韧性取胜的人。

“你当时想过出国学习吗?”

“没想过,我觉得那是件挺奢侈的事情。我上学的时候,父母都在辛苦地为我赚学费。因为我读的是中专,当时想毕业后再考大学,也想过做演员,考北电或中戏,但这都需要一大笔费用,不想让父母再为我辛苦了。所以就没再想考学,计划毕业后先去团里工作,等赚点钱,有一些工作经验后,再去考大学。”那时候,韩庚的理想是当一个舞蹈老师或者舞蹈编导就好了。

命运在此又发生了转折。韩庚去了韩国,做了一名练习生。虽然期间不乏种种辛苦,但他一直很努力地坚持着。“那时候就在想,不用花钱,还可以学一些东西,一定要珍惜。”

“你骨子里挺好强的?”

“我特别好强,就怕丢人。毕竟我的家庭很普通,靠不了父母,就必须靠自己。父母就我一个孩子,我要再不争点气,将来怎么办?我爸爸经常跟我说,不管你在什么工作岗位上,喜欢或者不喜欢,选择了,就好好做下去。再苦,跪着你也要过去,毕竟这是你自己选择的。”

这样的个性也造就了韩庚非常喜欢极限运动。春节前后,他带着自己的工作团队去美国休假。滑雪、潜水、跳伞、爬山、骑车,一个都不少,难怪面前的他感觉比之前瘦了。他说减了4公斤。

“第一次跳伞吗?”

“第二次了。我第一次跳完的时候,哇,感觉太爽了!所以这一次鼓动大家都去跳。我挺喜欢冒险的。在这之前,我先去的日本,跟朋友去山上滑雪,从山上到山下6公里,一路滑下来,很刺激。”

这次在夏威夷,他跟团队的人租了七辆自行车,每天骑车翻过一座山去逛街去玩。中间出了许多小插曲,比如车链子掉了,大家就七手八脚自己装……几天下来,大家虽然骑车骑得浑身痛,但觉得很有意思。

本次采访,韩庚还透露了一个信息,他参加了某卫视的跳水真人秀。所以,拍摄完本期封面,他就去练跳水了,这是他的第一堂跳水课。隔天,问他团队的同事,韩庚的处女跳如何?对方称他玩得很兴奋,第一天就考到了深水证。

而且舞蹈对他跳水很有帮助,看过他训练中的一些照片,劈叉、空翻,身手了得。这童子功还真不是虚的。

后来又得知训练中,韩庚意外受伤。但他经医生简单处理后,又站到跳台上……想起韩爸爸告诫他的话——选择了,再苦,也要坚持。

其实,任何成功都是有理由的。

致青春三:那些年我们不懂爱情

林静出国后,郑微遇到了同校的陈孝正,这个有些冷傲的男生深深吸引着她,他教会了她爱情,带她体验了青春的感情萌动。但他最终也离开郑微去了国外留学。

在郑微25岁的时候,林静和陈孝正又出现在她面前……最后,郑微原谅了陈孝正,选择了林静。

或许每个女人年轻的时候都曾遇到过她的陈孝正,然后才会找到林静;而每一个男人都曾是陈孝正,当他终于成熟,就变成了林静。

问韩庚在学校时会是冷傲,对女生不理不睬的“陈孝正”吗?

他挠头加摇头,“我呀,不是,哪有想那么多,每天跟同学就是傻玩。”

他笑言班里的女孩都特厉害,比男孩儿还男孩儿。“我们班女孩多男孩少,女孩都是昂着头的。”韩庚学着女生的样子,“连看都不看你们,所以我们班男孩儿挺失落的”。

“我看很多女孩子喜欢林静,他后来对郑微很包容和呵护。你觉得他哪点值得你学习?”

“林静比较细心。我心比较粗,有时候说话就直来直去的,很容易伤人。”

郑微后来为了追陈孝正使出了许多主动进攻的攻略。“你能接受主动的女孩子吗?”

“我不喜欢特别主动的女孩子,即使她长得再漂亮,我也会排斥。”

“你是希望自己在感情中,处于主动?”

“我觉得开始双方都是收着的比较好,如果遇到心仪的女孩儿,我会慢慢去接触,不会一下子就喜欢上。”

韩庚眼里浪漫的爱情是,双方互有好感,心知肚明,无须用言语说出我们交往吧,但彼此却能感应到。

林静说:我们一生里有可能遇到很多人,有时正好同路,就会在一起走一段,直到我们遇到了真正想要共度一生的那个人,才会把余下的旅途全部交给这个人,结伴一起到终点。

“快30岁了,我应该很快会碰到那个人。”韩庚笑着补充道。

2月9日,韩庚刚刚过完29岁生日。他是跟父母一起过的。韩妈之前曾安排他相亲过,问他这次韩妈又安排了吗?

他笑答:“那是好早的事了,现在她不会这样了。她知道我看上的和她看上的不一样。”

以前妈妈提起这个话题,韩庚总用没时间做借口。

“现在也是吗?”

“也是,确实没有太多时间。另外我也真的不急,这些年独惯了,有时候出去旅行,还觉得有女朋友更麻烦,你不觉得吗?”

看我不置可否,他自顾自地说:“不说别的,就说我玩的东西比较刺激,她玩得了吗!我滑雪,她不会滑;我跳伞,她也不敢跳,那带她去不是受罪吗?所以还是自己这样比较好,有更多属于自己的空间。”

听他如此这番话,我说不知要伤了多少女孩的心?!他旋即加了这句“iF!”

青春那些事儿篇2

[关键词]儿童电影;主题;青春;教化;苦难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儿童文学与社会主义新人培养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L13BZw011);2013年度辽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新世纪十年辽宁儿童文学创作与传播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w2013146)。

近三届华表奖是指2009至2013年间的第13至15届华表奖,其中的优秀少儿童牛影片奖获奖作品分别为:第13届(2009年)的《走路上学》《男生贾里新传》《买买提的2008》;第14届(2011年)的《星海》《我们天上见》《孩子那些事儿》和第15届(2013年)的《我的影子在奔跑》《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全城高考》《青春派》,共10部。可以说,这10部影片代表了近年来中国儿童电影创作的最高水平,对其进行理性的主题解析有助于儿童电影界廓清当今儿童电影的内涵表达和社会导向,对保证中国儿童电影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是十分有利的。由于儿童电影应隶属于儿童文学这个大的学科体系,因而用文学主题学对儿童电影进行解析是对儿童电影内在创作规律的追本溯源。

一、青春:主体生成后的热血与狂欢

“青春”的主题表达是当今儿童电影极为推崇的,中国儿童电影的青春主题所关注的是一个带有象征意义的抽象概念,即青春象征着稚嫩、生涩、活力、激情、浪漫等。而且在中国儿童电影中,青春和成长是密不可分的,青春意味着成长,成长中又透射出青春的华彩。比如在近三届华表奖的这10部获奖儿童电影中,《男生贾里新传》《买买提的2008》《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全城高考》和《青春派》表现的都是成长过程当中的青春故事。与此同时,这些电影中的儿童主人公在对待自身的青春成长问题上都有着相当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这是儿童“主体性”思维形成的表现,他们不愿再受成人的揉捏和摆弄,他们渴望掌控自己的人生、热情挥洒自己的青春热血。

提到青春成长,则应从两个向度去考察,一个是生理向度,另一个是精神向度。人的精神成长与生理成长是息息相关的,人在不同的生理阶段,社会对其精神成长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因为人在不同的生理阶段,其对生命的精神体悟是不同的。这10部中国儿童电影也是从两个不同的向度来考察儿童的青春成长的。首先是生理向度的青春描写,生理向度是指儿童成长的节奏或称生命阶段,其实就是青春期,青春期是一个过渡期,它既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时期,也是一个反抗、负重的时期,因此其成为中国儿童电影最为关注的特殊阶段。《买买提的2008》中足球比赛时激情的青春碰撞、《全城高考》和《青春派》中男女少年因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而产生的朦胧情愫等都是这种生理向度的直接表现。其次是精神向度,其往往指向成人所建构的理想境界,意即是当儿童的肉体在生理上成长到了某一阶段,其在精神层面上就要体悟到那个阶段所对应的高度上,人类的精神成长实际上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在这10部获奖影片中,关注儿童青春成长的精神向度的不乏优秀之作,比如《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这部影片描写小主人公杨晋小学毕业后便认为自己已长大,离家出走到了山里的朋友家,从熟悉的城市到陌生的乡村,这一路的所见所闻所感其实就是杨晋走过的一条精神成长之路,在这条路上,他们开始熟悉成人世界的规则并对即将要进入的由童真世界向成人世界过渡的中间段――青春期而做着最后的抗拒,影片以儿童为本位并站在儿童的视角上精准地表现了这些精神波动,实乃其高明之处。很显然,近年来的中国儿童电影更愿意把关注的视点放在儿童青春成长的精神向度上,因为这个向度就是文学艺术界最为重视的儿童被社会化的过程,“所谓基本社会化,就是‘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取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①。也就是说,精神向度的青春成长是儿童“取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如果这个过程没有走好,那就意味着儿童在进入社会后将寸步难行,这便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儿童电影都齐刷刷地将摄像机瞄向精神向度了。

二、教化:显性与隐性并存的不变主线

中国儿童电影的教育教化主题和青春成长主题一样几乎是从未缺席的,每当国家、民族出现危难,思想、文化等意识形态领域出现危机时,其便会重装上阵,为思想、文化的重建不遗余力。当然,现今的中国不可能出现国家、民族危难,意识形态领域也不会有危机,可为什么中国儿童电影的教育教化主题却依然坚挺呢?这自然要从中国儿童电影的表现主体――儿童入手来进行分析,中国现有儿童已超过3亿人,接近总人口数的20%,这样庞大的数量将全社会的目光都聚焦在对儿童的教育和培养上,因此,中国儿童电影也便自觉地担负起了对儿童进行教育教化的社会功能。在近三届的华表奖获奖儿童电影中,如《走路上学》《男生贾里新传》《星海》《孩子那些事儿》《全城高考》《青春派》等都在或显或隐地表现着这一主题。

要谈儿童电影的教育教化主题,还是要先探寻这一主题的思想根源,那就是影响了中国儿童文艺发展近百年的实用主义教育观。这一观点由美国教育家杜威开创并由其三位弟子蒋梦麟、胡适和陶行知完成了中国化的过程。特别是陶行知,他根据中国国情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其认为“叫教育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②。“学校即社会……容易弄假。社会即学校则不然,他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去,使他能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界里去”③。也就是说,要对儿童进行更好的教育,就必须把社会学校化,让儿童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接受教育教化,并能由此而更好改造自身并适应社会。很显然,这一教育观迅速影响到了中国儿童文艺的创作,特别是当代儿童电影,很多影片在表现学校生活的同时又大量反映学校以外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对儿童的教育教化作用,甚至校外生活还会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而在近三届华表奖获奖儿童电影中,学校生活的显性教育教化和社会生活的隐性教育教化是并存的。首先是显性的教育教化主题,如《男生贾里新传》《孩子那些事儿》《全城高考》等影片用最为新鲜、贴切的学校生活强化教育儿童观众,使儿童观众们身临其境般接受再教育或者通过影片而达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教育效果。其次是隐性的教育教化主题,如《全城高考》,影片中自然有不可或缺的校园生活,可其描写的重心还是更多地偏向了家庭和社会生活,比如主人公秦鹏热衷网络文学写作、贺帆贫穷的家境以及为了改变这种生活状态而付出的艰难努力、林叶父母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业而深藏的离婚证等等,这些都是校外生活,可谁敢说其对校内生活没有巨大影响呢?秦鹏的落榜、贺帆的坚强、林叶的成功,哪一个结果不是深受这些校外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与制约呢?这些校外生活就像一条隐性的脉络,与学校生活一起配合完成着对儿童的思想启蒙、知识教育和道德教化等。总之,教育教化主题将是中国儿童电影的一条不变主线。

三、苦难:成长路上的磨砺与点金石

苦难,在中国当代儿童电影的主题表达中是一直存在的,并没有因为社会、历史、时代的变革更迭而消失,只不过在表现形态上有了一些新变化、在主旨内涵上有了更为深度的拓展。也许你认为和平年代并不适合做孕养苦难的温床,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新时代也同样给儿童带来了新的苦难考验,这些新的苦难形态为我们深入探究儿童电影苦难的形成机制、苦难主题的深层内涵以及苦难的美学意义等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苦难到了当代,早已摇身一变成为儿童成长路上的磨砺与点金石,当代儿童电影中的苦难不再仅仅是一种叙事手段,而是融合了心理、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带有本体意义的叙事对象。在近三届华表奖的这10部获奖儿童电影中,《走路上学》《星海》《我们天上见》《我的影子在奔跑》等都是叙写苦难的优秀作品。

那么,这几部电影都展现了哪些苦难形态呢?比如《走路上学》,电影描写了一对生活在云南怒江边上渴望上学的小姐弟,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带着姐弟俩艰难生活,因为无桥渡江,姐姐上学只能依靠凶险的溜索,可在一次溜索中姐姐不幸坠江身亡,残酷的死亡打击让弟弟变得沉默,也让他对去江对岸读书充满了执拗般的期待。后来在爱心人士的捐助下,桥成路通,弟弟终于可以走路上学了。很显然,这部电影的苦难形态主要是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地理环境的恶劣、日常生活的拮据等是造成苦难、带来死亡的根源。针对此类电影,张之路说道:“有些影片的故事尽管来自不同的地区……却给人十分雷同和似曾相识之感……题材不再新鲜”④,这部电影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再如《我们天上见》,这部电影是蒋雯丽的自传式讲述,描写了她在童年时代与姥爷的相依相守,展示出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所经历的独特的集体苦难年代。显而易见,这部电影的苦难形态更多的是来自于精神世界的,上山下乡的精神磨难、亲眼见到邻居姐姐小翠遇难后的火葬仪式、盼望父母回来的急切内心、姥爷去世后天上相见的约定等等,其实就是主人公童年时代的精神成长历程。这部电影的故事与曹文轩的小说《青铜葵花》在苦难表达上非常相似,正如曹文轩所说:“苦难几乎是永恒的。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苦难。苦难绝非是从今天才开始的。……我们需要的是面对苦难时的那种处变不惊的优雅风度。”⑤所以,蒋雯丽确实是在叙说精神苦难,但作为苦难的亲历者和阅读者,她已经拥有了这种处变不惊的风度,将一种对苦难的精神升华在影片中娓娓道来,苦难也便有了一种崇高和新生般的美的感受。在这10部获奖儿童影片中,凡是涉及了苦难主题表达的作品,其苦难形态基本都不脱离这两个方面。

当然,这10部获奖电影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分支主题,这里限于篇幅便不再一一赘述,因为每一部儿童电影都是一部和谐的多重主题变奏曲。

注释:

①刘豪兴:《社会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77-178页。

②③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再答操震球之问》,载于《陶行知全集》(第二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199-200页,第181-182页。

④张之路:《2012年儿童电影:沉默的存在》,《文艺报》,2013年1月9日第3版。

青春那些事儿篇3

青春-无疑是默默喜欢一个人、却从来不曾诉说。

青春-无疑是爱一个人行走、却很是孤单。

青春,说它像个苹果,涩涩的……

青春的那些事儿、最有味道。

快乐地大笑,放声地大哭。

偶尔来点小打小闹。

找一个更贴切的比喻吧!

青春是一个打翻了的五味瓶、

五味俱全了。

我有过青春、也还在继续

青春的那些事儿正在上演

也在重复落幕。

青春,偶尔会让人发笑

“都那么大了、怎么还敢那么蠢的事啊!”

是啊,青春走过了童真时代

却带不走那抹童真

“小孩子,学什么大人啊!你觉得你能穿高跟鞋走多久么?”

青春正要接受成人化的待遇

却一个个先懂得如何成熟。

青春-时而复杂得很、又时而纯洁得很。

或许、我无法言说地清青春的感受。

只希望,青春永最煽情的方式,

青春那些事儿篇4

青春期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我们都是从青春期过来的,那时的我们是那么可怕吗?我们现在都长成了有为中年,我们又是多么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

我曾经做过12年初中班主任,7~8年级是青春期的代表阶段。每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夹杂着各种味道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青春期被迫坐在教室里每天遨游于题海一定是一件悲催的事,所以那些眼神是飘忽的,必须帮助他们找到力量的出口。

家有青春期儿子

我的孩子今年12周岁了,已经走到了青春期的界碑前。最近这半年,随着个头的上蹿,他的脾气也跟着上蹿,情绪变得波动易怒;开始插手家庭事务;耳朵总是支楞着搜索一切外部信息。我知道,青春期来了。

随着儿子青春期的到来,我的内心有些恐慌,又有些得意;有些担心,又有些坦然。我回顾了当班主任期间给过家长的所有箴言,发现没有一条可以让当下的我知道该怎么做。与孩子保持沟通?我们很少有共同的话题,他在他的模型世界里不出来,我在我的育儿世界里遨游,他的爸爸忙于单位事务。尽量避免与孩子争执?当他把考着78分的语文试卷带回家,而你发现全是低级错误的时候,你能克制住内心的怒火吗?

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这样,如果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你会发现你期待的那件事久久不会到来;而在你毫无准备、千头万绪的时候,发现自己在养孩子这件事上开始手忙脚乱。

儿子的哀愁

那天,我在厕所听到了他的抽泣,他在跟父亲哭诉!大致内容是,他有一个好朋友,这是他小学时代交往时间最长的一个朋友,可是经历了残酷的升学竞争以后,他发现这个同学开始疏远他了。儿子说,他现在跟别的同学一样玩世不恭,跟他们一样欺负我。

我首先是在心底暗笑,他总会把一切小事看得分外严重,也许是遗传的关系,我发现他在情感上有女性的敏感,跟当年的妈妈一个样,和朋友之间的分分合合带给他太多的烦恼。不过,退一步想,当年收上来的周记里面,涉及到最多的问题就是和好朋友之间的聚散离愁,今天跟这一个好,明天她不理我了,每天都是黯然神伤,许许多多的委屈和愤慨。唉!青春年少的事和青春年少的时光啊!

非常规的解决措施

如果只是让少年看到眼前的世界,少年的眼光就狭隘了。我不知道当年我是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的,但是,今天,当我要解决自己小孩的问题时,我首先想到的是童书世界。

跟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共读一本绘本,也许是一件有些荒唐的事情,但是我就打算这么做。

《小羊和蝴蝶》是诗人艾诺・桑卡德和绘本大师艾瑞・卡尔共同创作的一本经典绘本。主要内容是讲一只小羊遇到了蝴蝶,他希望蝴蝶能留下来陪他,可是蝴蝶喜欢海阔天空地飞呀飞,经历过许多的曲折以后,蝴蝶最终也没有留下来,小羊也终于回到了妈妈身边,他决定以后再也不要一只蝴蝶留下来和他们住在一块儿了。绘本的主旨是让孩子了解包容和尊重的道理,要学会去接纳与包容不同的声音。诗一样的语言,读来朗朗上口。

在看了这本绘本以后,我一直用这本绘本告诉自己,什么是真正的接纳和包容,我在这本绘本中学会了去包容身边所有的人,把别人当成别人。这给我减少了很多烦恼,带来了愉快的生活。我决定,给儿子读读这本书。

效果出乎意料。当然这是在我已经静下心来,不带任何情感倾向地听他倾诉以后。当我读到最后一页的时候,儿子擦干了眼泪,跟我说:“妈妈,我知道怎么做了。”我看到,少年的光芒重又闪耀了他的脸庞。

“我懂你”

共读绘本也许是一条路,也许只是很多路中的一条。因为只要实质不是说教,而是“我懂你”的路都可以通向孩子的青春期。青春期是孩子最易感到孤独的时候,他最需要的就是这三个字“我懂你”。

听青春期的孩子倾诉是一件特别累的事情,因为他所面临的问题就是你当年面临的问题,你在后来的生活中早就找到了这些问题的出口,所以你觉得他实在幼稚可笑,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的所有经验传授给他。可是,他不觉得你所说的跟他目前所处的有什么关系。你是你,他是他。这时,最好的选择是“倾听”,而且最好不要急于给出自己的意见,尤其不要一棒子打死,“你这就是很典型的那个什么什么的问题,这样这样就可以了。”

爱情很美

青春期会面临许多的问题,其中最突出,家长又觉得最棘手的恐怕就是关于恋爱的问题。爱情这个话题,在绘本中的出镜率其实很高。下面推荐几本,也许,跟孩子一起读一读,可以避免很多尴尬,解决很多疑惑。

绘本一:《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死了一百万次的猫终于在爱情里找到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绘本二:《黑兔和白兔》爱情是什么?爱情就是我希望你全部属于我!

绘本三:《搬过来,搬过去》爱情也需要磨合!

绘本四:《鼠小弟与鼠小妹》想象中的恋情最后都会败给现实!

青春那些事儿篇5

春天过了,夏天悄悄步入,一路沧桑的过往,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允许我去思考:我手上的青春还剩多少?

青春不语,我终究找不出一个合适的理由来原谅这匆忙而又该死的青春。我就在这进退两难间,渐渐地将我仅剩下的那丁点儿时光也消磨殆尽了。

曾几何时,我曾如此念想。泰戈尔说: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那些时光中,我只觉得自己就是一只欲要展翅高飞的大鸟,青春没有理由不张扬。我又似天空中的一片云朵,青春就是那一整片蔚蓝色的天空,它载着我,一路稳妥地飘下去……

可梦境虽美,却偏易生醉。待到我蓦然回首之时,人已颓,梦却终未成。

“雁归有时,潮来有讯,惟独那明月不再升起。”我对于青春的怀念并不亚于新月对于那明月的追求。可是,这有用吗?

我常常扪心自问,也曾经找出许许多多荒谬的理由来试图,到最后,连我自己都觉得荒唐不已。只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这个声音就常常跑出来向我撒野,我手上的青春到底还剩多少,是不是它们压根儿就早已耗尽了?

天宇中乌鸦划过发出寂寥的鸣叫,路旁的木棉卸下了一树的妖娆,季节尚且留给我一个棱角分明的暗影,青春留给了我什么?它不过匆匆掠过,有些人不在意,它就在你的不经意间流逝而去。

我就是那个不在意的人啊,总以为青春很长,很长。如今,想要再夺回青春时才方知,原来青春不多。

错过已成往事,丢失已是释然。在青春即将转身离去的这一刻,恍然间,我才幡然醒悟:在这世上,再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得上青春更加可贵了!

如今我纵使泼三千悔墨,乌漆掩不住伤痕,终究是找不回那些已悄然逝去的青春了。我能怎么办?今夜的泪,竟比那夜的月还要冷。

我趴在朱红色的书桌上,遥望窗外那弯上弦月一寸寸地爬上树梢,影子被路灯拽的漫长得看不清尽头。我知道,该是从容面对的时候了,苦苦追问已成枉然。

我手上的青春还剩多少?这个无从计量,我也不会再一味地去计算了。青春,无非就是成长,而成长又无非就是明白有些事情不可得,有些事情得不到和有些事情不放弃。我的青春已尽,那说明,我已成长!

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曾握在你手中的青春已过,就别再苦苦追问你手上的青春究竟还剩下多少了。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曾经最美好的青春归根结底也不过就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

青春那些事儿篇6

你进我退,不跟孩子正面冲突

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视野迅速扩大,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自主意识,对家长不再盲从,乃至开始质疑反驳。此时,家长对其不能再以孩童相待,要给他们的心灵充分的成长空间。

一般来说,青春期的孩子对家长不会再言听计从,哪怕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也会故意对着干、顶着说,就是所谓的“逆反”。开始时,我按照一贯的做法,耐心地跟儿子讲道理。没想到他根本不听,还振振有词。后来,我实在忍无可忍,用暴怒勉强压制住儿子。可他却无比生气,并且用不以为然的目光看着我。这让我感觉自己只是表面胜利了,内心却充满了挫败感。几次交锋过后,我们的关系越来越恶劣。这样下去可不行,我决定改变方式。儿子说地球是方的,我就说肯定不是圆的;儿子说某个老师布置的作业多、很烦人,我就说我也挺烦的,让我儿子这么累。如此一来,儿子也觉得没意思了。等过后我再跟他继续探讨这些问题时,他就比较心平气和了,也不再无理取闹了。

曲意怀柔,套出孩子的秘密

进入初中后,儿子不仅有了独立意识,更有了自己的秘密。他买来带密码锁的日记本,开始偷偷写日记,也会时常关注自己的衣服、发型。我问他,他自然不会说,想看他的日记也看不到。可我还是想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有了曾经碰壁的经验,我决定继续迂回作战。

既然儿子开始注意仪表,我就投其所好,给他的穿着打扮提建议和意见,对于需要的花费一般也都表示支持。如此,儿子对我不再怀有戒备心理,开始跟我商量研究很多事情。

与此同时,我和他像朋友那样聊天。聊着聊着,我说起自己读初中时喜欢过的某个男生如何如何。看儿子大感兴趣,我趁热打铁,问他们班级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儿子没有防备,便开始津津有味地说起他们班某个男孩儿喜欢某个女孩儿。等我一一打探明白后,我问他有没有喜欢上哪个女孩儿。他说当然有。我忙问那女孩儿是谁。他立刻说不能告诉我。我猜测说是刚才我记下的那些女同学中的某个,但都被他一一否认。过了两天,我假装顺口问那个女生成绩如何,孩子一不小心说漏了嘴,说在10名之后20名之前。我一下子就猜出了是谁,不过也没有说破。时间久了,儿子又有了新兴趣,日记本也懒得上锁了。趁他不在家时,我偷偷地翻看了他的日记,了解了儿子的想法不过是小孩子的懵懂想法而已,便不再放在心上。

有理有节,让孩子心服口服

上初中后,儿子周围的同学大部分都有手机,他也想要。可我觉得没有必要给他手机,就说上高中再买给他。另外,对于他向往的名牌衣物,我也坚决地予以拒绝。先不说家里的经济条件一般,就算能承受得了,也不能这样做。最重要的是孩子现在身体长得快,花那么多钱买的衣服根本穿不了多久就得换,实在很浪费。把这些钱花在买书等其他地方也不错。儿子知道了我的想法后,想想也确实是这样,就不再坚持。

初二时,儿子说喜欢mp4,想让我给他买一个,方便闲暇时听听音乐,放松一下。我向身边懂得电子产品的朋友打听了一番后,给他买了一个更高级的mp5,不仅可以听音乐,还可以玩游戏。当儿子看到我给他的礼物时,高兴极了,说我是最好的妈妈。

青春那些事儿篇7

教师的工作是培育人、塑造人,既然选择了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怀着一颗爱心去工作,耐心细致地去对待这些明天的太阳。工作后我才深深地体会到:做一名老师不容易,要做一名好的幼儿老师更不容易!在幼儿园里,我们每天要面对几十个不同性格、不同能力、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每天都有无数个不同的问题出现,每天都有数不清的矛盾和事件发生,孩子们有太多无能为力的遭遇和想法,这都需要我们老师去排难、除疑、解惑。那种种烦琐、种种无奈,对一个幼儿教师而言,只能是一种推辞不了的责任。

记得有一天下午是美术课,我发现明明小朋友的神态不象其他人那样兴高采烈,嘴角倒挂着,眉头也在一蹙一蹙的,大家都爱的手工操作活动他却表现得那么无精打采。这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平时不大爱吱声。我悄悄走进他,轻声问:“你怎么了?”他惊慌失措地摇摇头。我弯下腰,忽然闻到了一股怪味,忙拉起他一看,小椅子上留下了碗口大小的湿印:“是不是大便解在身上了?”他羞涩而又难为情地点点头。我顾不上说什么,忙把他带到盥洗处,褪去脏衣,打来温水帮他擦洗干净,又找来干净衣裤为他换上,经过询问才知这孩子今天闹肚子。看着他欢快地跑进教室,坐到干净小椅上那轻松的神情,我也才松了口气。说句老实话,打心眼里我也不喜欢做这些事,清洗着这些污物我也感觉连连作呕。可是反过来,如果我不干,这孩子怎么办?如果我是他的母亲,我能袖手旁观吗?没有任何推辞的理由,是母爱的力量和强烈的责任感驱使着我上前。

久而久之,也就是在这些诸如此类的点点滴滴的小事之中,真情换心,我和孩子们之间建起了纯真的感情。我爱孩子们,这是发自内心、与生俱来的一种爱,然而就是这种不求回报的爱,却往往带给我无尽的惊喜。当我蹲着做事时,会有孩子搬来小椅悄悄地请我坐下;当我专注地书写时,会有肉嘟嘟的小拳头在我的腰背间轻轻地捶来捶去;每逢栀子飘香之季,我的案头总是堆放着一袋又一袋洁白的栀子花,那花香沁人心脾,令我陶醉。孩子们给我的惊喜和感动,也还在无休止地继续……

家长在看了我们的工作后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感激,他们说:“看了你上课,才知幼儿教师有多辛苦,看了你教孩子,才明白什么是细致、什么是耐心!”朴素的话语流露出家长对我的信任和赞赏,我的努力没有白费,这是最值得我欣慰的,它让我感觉到做一名幼儿老师真好,这教师当得值,我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当我汗流夹背、口干舌燥时,我忽然发现孩子们好象长大了,好象更懂事、更能干了。听着他们从幼稚的呀呀学语,到朗诵一首首美妙的诗歌;看着他们从可爱的摇摇走步,到展示出灵活优美的舞姿;拿着孩子们一天比一天进步的作品,猛然间,我找到了自身的价值。我无须唠叨工作的辛苦,也无须计较薪水的多少,一切世俗的价值观在孩子们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才是我最大的人生快乐。在这个纯净、透明的世界里,能比别人多拥有一份快乐的感觉真好!

青春那些事儿篇8

儿子刚刚上初一时,对男女方面的感情还是朦朦胧胧的。可儿子班上,“情窦初开”又相对大方的女同学,已暗中向男生“眉目传情”了。但这类“青春期动作”常常遭遇儿子等一些男同学的冷嘲热讽。

某周末的饭桌上,我正开启着一瓶四川名酒“剑南春”,儿子在一边说话了:“爸爸,我们班有个女同学,外号听着就是这酒的名字。”“叫剑南春?怎么,她喜欢喝酒?”我不解地问。儿子笑道:“不是。她叫马红丽,特别喜欢和男同学一起玩,所以就给她取了剑南春的谐音外号――见男春。”我心想,这些半大小子也真想得出来。见我无语,儿子又自鸣得意:“一开始男同学背后叫她花蝴蝶,后来还是我想出来‘见男春’这个外号。同学说这外号联想丰富又含蓄。”我听了眉头一皱,板着脸说:“以后不准乱给同学取外号,无聊!”儿子见我没好话,不吭声了。吃完饭,儿子做作业去了。妻子一边洗着碗,一边对我说:“涛涛和你闲聊些学校的事情,你态度这样,他以后不愿意和你交流怎么办?其实男女同学之间的玩笑就那么回事,何必当真嘛!”我说:“这不是玩笑,是对异性的取笑和不尊重。”妻子撇撇嘴:”有那么严重?”

隔了没几天,儿子又对妻子说事:“班上女同学马红丽和闫瑞花骚得很,别的女同学下课后都去跳橡皮筋,踢毽子,可她俩老喜欢跑来和我们男生一起打乒乓球,不让她们打,她们就挡着球台。”妻子顺口道:“男女同学之间何必划分界限,一起玩玩又有什么呢!”儿子争辩说“可她俩不是来打乒乓球,是想来勾引男生。”妻子乐了:“瞎说。你懂什么叫勾引?”儿子说:“当然懂了,那次马红丽和闰瑞花都穿着很漂亮的短裙子,问我们裙子好不好看,我们就故意说丑死了,把她俩的眼泪都气出来了。”说这话时,儿子一脸的得意。

儿子三番五次对女同学的不友善态度,让我觉得他似乎有某种青春发育期的特别心理在作祟。记得我们当年也曾有过这样的异样举动,比如课桌上的“三八军事线”:比如特别忌讳说自己喜欢某个女同学并为此刻意和女同学过不去;甚至还故意找茬欺负女同学以表明自己对异性不感兴趣……现在的社会比我们那会儿开放多了,但在性方面,身心发育相对较晚的男孩子,对女孩子仍会表现出一种特别的逆反心理。那次家长会散会后,老师向我反映,班上某个女生悄悄喜欢班长,一个学习很优秀的帅气男孩,儿子和另外几个男同学就嘲笑她是:“超级恐龙不自量力,爱得让人有点稀奇”,把这个女生气得大哭一场。老师说,儿子的男女界限特分明,在女同学面前,表现得不大友好。

回家后,我专门与儿子进行了交谈。我告诉他,男女同学在青春发育期,有接近和爱慕异性心理是很正常的,你不应因此去伤害女同学的自尊心。儿子看着我,眼中颇有疑虑:“那中学生能早恋吗?”我说,“早恋肯定不足取。但对中学生来说,男女同学只要把握得当,正常的交往有益无害。话说回来,一个对异性的爱慕哪怕只是一厢情愿,也是其应有的权利,你可以不接受她的做法,却不能嘲笑她。”儿子听了,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这以后,我和妻子经常注意对儿子进行“护花教育”。那次放学路上,儿子班上一个女同学的自行车链子掉了,弄得满手是油污还是挂不上,就请路边的儿子帮忙。儿子犹豫之后还是帮助挂上去了。我问他为何犹豫,他说有同路的同学讥笑他向女生献殷勤。我说:“真正的男子汉在女性面前应是大方、热情又正直的。那些讥笑你的人才是真正该被讥笑的人。”原本一件很简单的事让儿子不简单的联想给弄得复杂化了。

一次儿子告诉我和妻子,班里上体育课时,一个男生在某女生课桌里放了两只肉红色的小老鼠,被他悄悄给扔了。他说不忍心看到那个女生被吓着。我表扬他:“爸爸发现你有点像‘护花使者’了。好!这样的男生将来才是有教养,有爱心的好男人。”

在这样的引导下,儿子对异性同学的态度开始变得友好融洽了。

上高一后,儿子越发高大帅气,爱好也更加广泛,经常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文体比赛。那次在家里,和他从小一起长大的同学李刚说,涛涛在篮球比赛时,只要有班上的女同学到场助威,他比谁都冲得猛。

“那次和外校比赛时,他小腿摔得挺严重,教练让他下场休息,他愣说没事又冲上场,因为那天来捧场的女同学特别多。”说到这,李刚幽了儿子一默:“你是孔雀开屏,就想在全校美眉面前表现!”儿子脸一下红了,马上反击:“你呢,总找不到在女生面前表现的机会,常常愁得失眠。”两个小伙伴的对话,逗得我和妻子忍俊不禁。我们知道,儿子的这些言行是他性发育逐渐成熟的“青春信号弹”。这个时期我们对儿子的性知识教育,就是让他正确对待青春期,正确处理由此产生的心理反应和两性关系。常在学校“出头露面”所产生的异性相吸效应,使得儿子班上好几个女同学都对他有好感,有事无事把电话打到家来。刚开始她们还羞羞答答,一听声音不对就把电话挂了。后来知道我们家环境比较宽松,也不避讳了。有几次儿子接电话时,说话吞吞吐吐地,打着打着就钻到屋里分机去了。这时,妻子就拿起客厅的主机偷听,我阻止了她。

我觉得,儿子的个人隐私有被尊重的权利,这样的尊重,也能让儿子学会尊重他人,并还以父母多一份信任和坦诚。

高二上学期的一天,儿子告诉我们,班上一个叫董静的女同学不时给他发邮件,打电话。儿子说不想搭理她,问我怎么对待?我知道,这其中掩藏着一个少女羞涩而又不成熟的爱,建议儿子别大咧咧地碰伤女同学的心,可本着正常交往、友善“护花”的态度,但谈无妨。

高二期末时,董静获得了区里的奥数比赛冠军,兴冲冲地发给儿子一封电子邮件,说很喜欢他,想和他建立恋爱关系,还说她是头一次向男同学说“爱”。

青春那些事儿篇9

人们总是用美好的语言形容青春,说它充满理想与信念;充满激情与渴望。踏入幼儿园这片孕育希望的园地,我不禁想,青春到底是什么?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当我透过这些赞美的光环,面对琐碎平凡的工作时,我困惑了:难道我的青春会在孩子们的吵闹声中褪色吗?

渐渐地,我明白,原来青春是永不言败的责任,在幼儿教师的行动中,它默默地闪耀着别样的美。

暑假里,辉辉在家被玻璃割伤,伤势不轻。情急之下,辉辉妈妈只好向幼儿园求助。听到消息,我与几位老师一同赶往医院。踏入医院,我简直不敢相信,一向见血就会昏厥的陆老师,正满身血污的走出手术室,准备和我们打招呼时却晕倒了。医生告诉我们多亏陆老师及时赶来,让竭斯底里的母子俩安静了下来。孩子缝针时,连母亲也没有勇气看一眼,而陆老师却在旁边一直呼唤着孩子,使失血过多的辉辉始终没有失去意识,渡过了危险。而陆老师此刻却脸色苍白的躺在了辉辉刚才躺过的手术床上。看着虚弱的她,我的心充满了敬意,平凡的幼儿教师啊,你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力量,却能在孩子受伤的时候紧紧拥抱着他,是孩子们真真实实的守护神啊。她的青春里,我读到了光荣无比的使命。

人生最宝贵不是失去和得不到的,是现在所拥有的。是啊,我们拥有宝贵的青春,但如何才能把握住这宝贵的青春,让它不寂寞呢?当我看到激情活跃的幼教同行们,每天忙碌在自己工作岗位上时,我又感到了青春是义无反顾的奉献与追求。

初到半江幼儿园时,我深深的被老师们的努力所感动。那时,为迎接区里的幼儿教师舞蹈比赛,老师们都在积极备战。参加演出的虽然是十二位老师,但每次来排练的远不止十二人。只要有时间,不用演出的老师也会自发的来学舞蹈,认真程度不分上下。李老师的身体一直不好,一旦激烈运动就容易流鼻血。然而我们还是看到她很认真的做每个动作,用餐巾纸堵住的两鼻孔成了她特有的标志。梁老师是个胖子,拱桥劈叉,大跳小跳哪样也不马虎,她告诉我:她并不是要超越别人,只是在延伸自我,不多学点基本功总觉得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自己的学生。看到这些,我还能怀疑幼教事业黯淡无光吗?我们的老师不正在为自己的青春添上五彩颜色吗?

我更是明白,幼儿教师的光芒虽然微弱却耀眼。你看,新来的小小班此起彼伏的哭声组成了新学期的大合唱,老师们俨然是年轻的指挥家,用饱醮汗水的指挥棒,孩子的心逐渐充满快乐的音符,她们不就是最伟大的艺术家吗?你看,幼儿园里那俯身的倾听,那促膝的谈心,那弯腰的问候,不就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吗?你会忍不住停步注目,欣赏这平凡的美。

作为一名

青春那些事儿篇10

一位家长来函咨询:我的女儿上初二,她以往有什么事情都能同家长商量。但现今,心浮气躁,学习成绩也明显下降。问她怎么了,就像闷葫芦,一问三不答。我担心长此以往对女儿的身心健康不利。

青春期是孩子人生中必然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从孩提时代逐步迈向成人的过渡期。如何对待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如何才能让青春期的孩子向家长敞开心扉,是需要家长们认真探讨的课题之一。对此,让我们听听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家长的想法或建议,以期有所借鉴。

观点一尊重,才能使孩子同家长心心相印

―位14岁女孩的母亲:我女儿14岁,性格开朗、活泼好动,就是喜欢和我们顶嘴。我可以强迫她安静,不许顶嘴。但是我想,如果这样做,即使孩子嘴上不说了,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不告诉我们,那就更麻烦。其实,孩子慢慢长大了,很清楚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我感到老把女儿看成不懂事的小孩子,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于是,主动同她讲些单位、社区里的事情,还有家里的一些事情,能和她商量的都征求她的意见。想给女儿一个印象,我们已把她当成一个成年人看待了。从那以后,女儿明显感到我们对她的重视,从她的脸上看得出来,有了以前从未有过的自豪感。不知不觉中,女儿渐渐把学校里的事情告诉我们了。最让我高兴的是,有一次,她告诉我她心中的小秘密,有几位男生给她写约会信,还问我该怎么办。要在以前,她绝对不会告诉我这些的。我真的很高兴女儿同我们的心贴近了。

观点二和蔼的态度是亲子沟通的先决条件

一位13岁的男孩父亲:儿子长成小大人了,但我对他说话仍免不了家长气十足。儿子以为自己长大了,经常不服我。两代人时常发生争执。很长一段时间,我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做什么?儿子有话只告诉他妈妈,从不告诉我。儿子常对妈妈说我从不考虑他的感受,说的话很伤他的自尊。后来,我在家长学校上课受到启发,我想我在和成年人交往时,往往能控制自己,那么,为什么不以这种方式对待孩子呢?说来也奇怪,当我平心静气地再和儿子谈话时,儿子明显感到我像变了一个人,他很感动。我趁机主动向儿子检讨自己过去的态度不好,以后改正。儿子亲密地倚着我,眼里充满了激动的泪花……后来我们从未发生过争执。我的脾气温和多了,而儿子和我的沟通也多了起来,我俩几乎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观点三包容孩子的缺点,让爱心感化孩子

一位15岁男孩的父亲:我儿子15岁,正处于“叛逆”的年龄。刚开始,我总以为这种所谓的“叛逆”言行是专门冲着我们的。事实证明,并非如此。有一次,他放学回家一言不发,只把门一摔。我很不高兴,数落他脾气怎么这般暴躁,他立马同我冲撞起来。后来我了解到,他在学校中受到大同学欺负。我感到吃惊,看来我们平时真是太不关心儿子内心感受,他在外边受到委屈,只有回到家里宣泄,也只有我们家长才能让孩子“肆无忌惮”地发泄。这件事提醒了我,应该适时地为孩子提供缓解压力或紧张的办法,以免孩子因压力过大而导致不良心理的出现。我们觉得,对待孩子应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不要过多地计较他们的怨气、牢骚,因为他们很多时候真的不是针对家长的,很可能只是青春在躁动。

观点四教育要―致,效果才会好

一位14岁女孩母亲:我的女儿很可爱,但她常常自作聪明同我们弄一些小把戏。例如,我批评她时,她就会向她爸爸告状。而她爸爸因为工作繁忙和女儿相处的时间少,一有空就会宠她,尽量满足女儿的要求,甚至是那些不怎么合理的要求。而女儿的缺点她爸爸不甚了解。女儿借用她爸爸的力量来反对我,而她的缺点、坏习惯仍得不到改正。我感到自己教育的无效,于是总结经验发现,在教育子女过程中,父母的意见虽没有必要每件事都协调一致,但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意见统一,保持一致,防止孩子钻空子。在说服了孩子父亲后,我们发现,这样做不仅对家庭的和睦有益处,而且也可以让女儿“无计可施”,只有老老实实地同我们“坦诚相待”了。

观点五好方法,才能产生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