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重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54:04

小山重叠篇1

1、古诗带拼音版

púsàmánxiǎoshānchóngdiéjīnmíngmiè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wēntíngjūn

温庭筠

xiǎoshānchóngdiéjīnmíngmiè,bìnyúnyùdùxiāngsāixuě。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lǎnqǐhuàéméi,nòngzhuāngshūxǐchí。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zhàohuāqiánhòujìng,huāmiànjiāoxiāngyìng。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xīntièxiùluórú,shuāngshuāngjīnzhègū。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2、古诗翻译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小山重叠篇2

1、远处是重重叠叠、连绵不断的山峰,山峰青得象透明的水晶,可又不那么沉静。我们的车子奔跑着,远山也象一起一伏的跟着赛跑;有时在群峰之上,又露出一座更秀隽的山峰,象忽地昂起头来,窥探一下,看谁跑得快。

2、陆羽本在东窗户下练剑,这一窜眨眼间来到西窗户之前,这里满是重重叠叠的书架,宽阔之处仅容两人并肩而行,狭窄之处更是要人侧身才能通过。

3、那座假山重重叠叠的,布满了青藤和一些不知名的鲜花。

4、生活总是有着重重叠叠反反复复的纠结。

5、苍翠的群山重重叠叠,宛如海上起伏的波涛,汹涌澎湃,雄伟壮丽。

6、穿过重重叠叠的廊桥楼阁,迈步转到一个宽阔的大院,进入一个幽静的小院,推开两扇沉重的木门,将夜汐月扶到铺着鸳鸯戏水被的新床上坐下。

7、走过了重重叠叠的岁月,度过了重重叠叠的时光,收集了重重叠叠的情谊,交织了重重叠叠的思念,积蓄了重重叠叠的问候,重阳到了,祝您福寿安康!

8、那朝霞的云层像一片片重重叠叠的红色鱼鳞,不一会儿又都变成了金色的鱼鳞。

9、走过重重叠叠的足迹,模糊重重叠叠的画面,度过重重叠叠的时光,积蓄重重叠叠的思念,重阳节,祝您及家人福寿安康!

10、抬眼望去,只看见重重叠叠的远山次第向天边延伸过去,近处清晰可辨,远方渐渐模糊起来,消失在遥远的天边处。山与山之间,是一层浓而厚的云雾,只见山头,不见山脚。

11、走过了重重叠叠的足迹,交织了重重叠叠的目光,模糊了重重叠叠的背景,度过了重重叠叠的时光,积蓄了重重叠叠的思念,九九重阳,祝你及家人福寿安康!

12、只是,这朵花也太大了一点,不说那两三人环抱的花茎,就是那重重叠叠散开无数艳丽花瓣的巨大花儿,恐怕方圆也有数丈,令人惊叹不已。

13、笑容,重重叠叠,快乐天天见;祝福,重重叠叠,情谊永不灭。重阳节到,愿你重复幸福每一天,吉祥如意把手牵!

14、抬起她纤纤素手,七横八错的伤口,重重叠叠,显然是被什么东西反复勾烂、割伤,被水泡过,血迹全无,只有被翻开发白了的皮肉,看着白骨森森。

15、人一生的回忆重重叠叠,但并非每段都有感动。

16、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17、姐姐求你们了下次麻将时不要再重重叠叠的念经了。

18、虽然一句都听不懂,仍然很愿意被重重叠叠的歌声包围。

19、屋檐房脊依次重重叠叠,一眼望去,竟然不知这个宅院能有多少幢房舍。

20、苦难,作为过去重重叠叠岁月的一种馈赠,似乎已成了一个老得该进博物馆的历史名词。我们常常拒绝苦难。

21、兵部尚书府内很大,亭台楼榭,勾梁画栋,使人觉着重重叠叠的一个院落挨着一个院落。

22、放眼望去,重重叠叠的假山与水池错落有致,不见其尽头,那真是光闪闪贝阙珠宫,齐臻臻碧瓦朱甍,宽绰绰罗帏绣成栊,郁巍巍画梁雕栋。

23、张大爷的面庞滚圆肥大,一脸苍斑皱纹,重重叠叠,像只晒得干硬的柚子壳。()

24、寒气来得悄无声息,重重叠叠都是惦记。以闲云为裳,落叶为装,用祝福为你缝件关怀的衣裳。阳光依旧明丽,温情丝丝缕缕,愿好心情陪伴你每一天。

小山重叠篇3

1、徂徕山重峦叠嶂,秀水萦绕,古松翠柏,苍劲飘逸,碑碣林立,摩崖石刻布满其中,徂徕夕照系泰山八大景观之一。

2、一座重峦叠嶂的高山将我与它远远的隔开了,一个远大理想就这样结束了,可悲的离我而远去了。

3、四丰山——俯看之,连绵起伏、重峦叠嶂、千峰万仞、崇山峻岭;仰看之,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峰峦叠嶂、奇峰罗列。

4、那里有清澈见底的薄山湖,有重峦叠嶂的嵖岈山,其中最美的是金顶山。

5、来到山脚下,仰望那挺拔伟岸壮美超群的重峦叠嶂,真是让我激动不已。

6、远处青山重峦叠嶂轻轻淡淡的,像是一幅水彩画。

7、江南没有北方粗犷的山峰,没有那种“重峦叠嶂,隐天蔽日”的壮美与豪放,好似一位青衣女子拿着红牙板咿咿呀呀在戏台上唱着,满腔柔情如那涓涓的细流,流入人的心里。

8、而在三门峡,大自然鬼斧神功、力劈三门,有高山平湖碧波苗漾,船行柳林,重峦叠嶂,又有跌宕冲撞奔腾而来、咆哮而去的大河气度。

9、听到陶弘景的这句诗,让人不禁想起那重峦叠嶂的山峰,清澈见底的河流,()五色斑斓的石壁,多么优美的景象!

10、在我们那个群峰环绕重峦叠嶂的山旮旯里,考上大学是跳出农门的唯一出路。

11、一阵阵凉爽的风吹过,水面上激起了层层波浪,那波浪形成了一条条美丽的曲线,就像重峦叠嶂连绵起伏的群山一般吸引着我们的视线。

12、这里群山环绕重峦叠嶂,青山滴翠。我置身在这样的环境中,仿佛来到仙境,令人陶醉,令人感叹。

13、画卷左半部分重峦叠嶂奇峰、崔嵬怪石、嶙峋古松古柏、枝遒叶茂。

14、坐在舒适的缆车里向外观望,重峦叠嶂的山峰里缠绕着一条条玉带,朦朦胧胧。

15、家乡的群山起伏重峦叠嶂。

小山重叠篇4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宋诗词选读》选录了晚唐诗人温庭筠词《菩萨蛮》,其中“小山重叠金明灭”句中“小山”一词,向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可谓“千古之惑”(黄裳语)。这里不惴浅陋,也来聒噪几句,甘愿贻笑大家。

一、争论观点面面观

学人所争,概言之大抵为屏山、眉山、枕山、发饰、美发等等。且列举如次:

1.“屏山”说

刘永济先生《唐五代两宋词简析》解释说:“小山,枕屏上所画之景”,“金明灭,屏上之金碧山水,因日久剥落,致或明或灭”。吴小如先生《读词散札》也认为“小山重叠金明灭必指枕屏风上金碧山水无疑”。

对此二说,谷林先生曾加以质疑,认为“绘画屏上,不必限金碧山水;纵写此景,亦不得遽以小山指代枕屏。温词《更漏子》有句:‘画屏金鹧鸪’,‘画屏’而已,不用鹧鸪称之。刘说金漆剥落尤可疑,果真年深日久,则屏犹如此,怎还能接着说‘鬓云欲度香腮雪’?”

2.“眉山”说

夏承焘先生在《唐宋词欣赏》中云:“唐明皇造出十种女子画眉的式样”,“小山是十种眉样之一”。对此说俞平伯先生在《唐宋词选释》有驳语:“眉山不得云重叠”。叶嘉莹先生也认为,“前面提到眉,后边又提到眉”,“重复”,“显得零乱”。

3.“枕山”说

谷林先生则认为:“枕头着力处下陷,正是小山模样。原本双枕想是并头安放,眼下独卧半床,辗转不寐,就把双枕重叠起来。枕上锦绣是并蒂莲?是双鸳鸯?只因髻鬟松垂,云烟掩映,只见到‘金明灭’罢了。”当然此说近乎搞笑,他自己也解嘲道:“但此纯属信口开河,为读者解闷消食,断不敢效吴小如先生而曰‘必指――无疑’也。”

4.“发饰”说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以为此句咏“当时妇女发间金背小梳”,并说,“唐代妇女喜于发髻上插几把小小梳子,当成装饰”,“露出半月形梳背,有多到十来把的”,词句描写了“头上金银牙玉小梳背在头发间重叠闪烁情形”。把小山释作眉样、梳背,与下句鬓云香腮密合自然,此说风行一时,近乎确论。

但谷林先生认为:“温词固非咏物,则‘小山’入句究嫌突兀。尤可致疑者,词中第三句方始‘懒起画蛾眉’,岂不是重甸甸戴了满头小梳着枕,一夜不曾卸妆,如何使得!”

5.“美发”说

金克木先生认为,“这不过把睡懒觉起床的美人头发当做了一幅山水风景画:古时妇女‘长发委地’,晚上拆除昼间流行发式后当然不能披头散发去睡觉,必须挽成便装的髻,又必须用簪子扣住,再用金钗加以固定。到了早晨起床,头发已不匀不平,高高低低好像一座又一座小山峰头重叠了。随着头的晃动,金簪金钗自然忽隐忽现忽明忽灭了”。

此说近于诗情臆测,难以让人信服。

二、小山究竟为何物

学人的种种诗情考究,给人带来解谜破惑的。想来温飞卿如若泉下有知定然哑然失笑。但时代久远,时空相隔,古代风物人情岂能尽解。如果后人在没有更多诸如考古实证以及前人文献记载的情形下,诗情推测也不失于美好的情感体验,“形象大于思维”也是文学鉴赏的一大特色。

但“还历史一个真实”也是人之天性,尽管种种说法似乎都有一定道理,但是在温飞卿眼中的小山毕竟是确指的。那么,飞卿眼里的“小山”,属屏山耶?眉山耶?枕山耶?发饰耶?美发耶?

探究小山为何物?我们不妨到温飞卿风格相类时代相近的其他词人的词作里找寻,五代后蜀人赵崇祚所纂辑的《花间集》当属最佳素材。认真剔抉推求,也只有眉山和屏山似能立足,且析辨之。

1.眉山似乎能圆通

五代后蜀人毛熙震的词作《女冠子》曰:“修蛾慢脸,不语檀心一点,小山妆。蝉鬓低含绿,罗衣淡拂黄。闷来深院里,闲步落花傍。纤手轻轻整,玉炉香。”描绘独处深闺中的女子生活细节以及慵懒闲情。其中“小山妆”一句,表明小山是女子仪容方面的妆饰。

但词的前一句“修蛾慢脸”,写蛾眉,写修目(脸古指眼睛),“不语檀心一点”,“檀心”一般认为是女子额上点的梅花一类的妆饰。明代武陵仙史《石榴花・赠文娟美人》套曲:“芙蓉解语玉生香,画双蛾曲曲春杨,檀心半妆。”似可佐证。

从这首词可以看出,小山妆是古代一种流行的眉饰。不可能是写头发。古人以水喻眼,以山喻眉,以云喻发。正暗合“山下流水,山上飘云”的自然现象,古人是很重视天人合一之说的。

以云喻头发的词句也很多。杜牧《阿房宫赋》“绿云扰扰,梳晓鬟也”;韦庄《九泉子》“绿云倾,金枕腻”;薛昭蕴《浣溪纱》其八“步摇云鬓鸣”;张泌《江成子》其二“绿云高绾”。有以青螺喻发式的,还未见过以山喻发式的。

以山喻眉的也很多。顾《遐方怨》“两条眉黛远山横”;温庭筠《归国遥》其二“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温庭筠《菩萨蛮》其十三“眉黛远山绿”。孙光宪《菩萨蛮》“眉间画时山两点”。总之很多,这里无须赘举。

如此,眉山之说似乎圆通。“金明灭”,也可能是女子眉间“花钿”一类的饰物光泽闪烁的情形。当时就有“金步摇(头饰)”、“金抹额(眉间所贴花钿类)”,如温庭筠《南歌子》有“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牛峤《菩萨蛮》其二“额黄侵腻,背钏透红纱”。

因此,“小山重叠金明灭”,可以理解为:早晨美人起床的慵懒意态,因为独自幽处,百无聊赖,眉山微簇,眉间宿妆钿饰闪闪烁烁。

要说明的是古代女子在睡前还是留些淡妆的,如,毛熙震《何满子》其一“无语残妆淡薄”;张泌《浣溪纱》其四“依约残眉理旧黄”;顾《虞美人》其一“宿妆尤在酒初醒。翠翘慵整倚云屏”。

这样理解和下面的“鬓云欲度香腮雪”面容不整的慵懒意态也许就能连接起来了。“懒起画蛾眉,弄状梳洗迟”也能叙接起来了。

也有学者认为,“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是早晨已经化妆成了面妆,是倒装句式意在突出视觉效果,后面“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点明出人物活动情况。此种说法似乎也能圆通。

2.屏山也许更合理

然而,在仔细阅读《花间集》时,却发现这样的现象:写眉头皱起时,并不用“重叠”一词,多用“颦”“敛”“攒”“愁”。例如,和凝《采桑子》“无事颦眉。春心翻教阿母疑”;毛熙震《何满子》其八“愁眉翠敛春山碧”;顾《荷叶杯》其一“凭栏敛双眉”;顾《玉楼春》其一“枕上两蛾攒细绿”;阎选《八拍蛮》其一“光景不胜闺阁恨,行行坐坐黛眉攒”。

而很有意趣的是这些花间词人一旦写到“屏山”是却多用“重”或“重叠”一词。如,牛峤《菩萨蛮》其四“画屏重叠巫阳翠”;牛峤《菩萨蛮》其六“画屏关山重”;牛希济《谒金门》“重叠关山歧路”;毛熙震《浣溪纱》其四“羞敛细蛾魂暗断,困迷无语思尤浓。小屏香霭碧山重”;李洵《浣溪纱》其四“翠叠画屏山隐隐,冷浦文簟水粼粼”。

更值得注意的是毛熙震《浣溪纱》其四中眉山、屏山都写到了,却是用词分工很明确,眉山用“敛”,屏山用“重”。

大概古人用词是极其精确,不像今天人率意。眉毛虽可比做山,但不可形容以“重叠”。真正的“山”才可以说“重叠”。

这里的画屏,是搁在床上枕前的屏风,就是枕屏,主要作用是挡风。白居易《貘屏赞》诗序云:“予旧病头风,每寝息,常以小屏卫其首。适遇画工,偶令写之。”“卫其首”,就是保护自己的脑袋。意为:我的脑袋有头风病,风一吹总头疼,所以每天睡觉时,找一个小屏风挡在我的脑袋前,防止被风吹着。正好碰到一个好画工,就让他把“貘”画在我的屏风上做装饰。(参考《马未都说收藏》)

貘多认为就是今天的熊猫,古人认为其可以祛病辟邪。而闺阁女子或是青楼楚馆里的女子居处当是在屏枕上绘画山水、鸳鸯、芭蕉、仕女一类的图案。如皇甫松《梦江南》其一“兰烬落,屏上暗红蕉”,画的是芭蕉图案。再如温庭筠《酒泉子》其二“日映纱窗,金鸭小屏山碧”。金鸭就是鸳鸯,有鸳鸯自然有水纹,可见这张屏风上有山有水有鸳鸯。而描绘图案当用金粉螺钿一类的色料,才显得富丽堂皇。扬州工艺品商店里的漆器画屏就有这类的图案,用的也是这类色料,古雅富贵。

除此之外,牛峤《菩萨蛮》其四中“画屏重叠巫阳翠”一句应该引起重视,因为它的成句方式和“小山重叠金明灭”何其相似。巫阳,是指巫山,也就是说画屏上巫山十二峰重重叠叠,郁郁苍苍。那么“金明灭”,当然可以理解画屏上的金碧图案,由于光线的映照产生明灭闪烁的视觉效果。温庭筠《酒泉子》其二开头两句“日映纱窗,金鸭小屏山碧”,也是写了屏山,写出了金碧辉煌的效果。我想,同一人的思维方式总该是一致的。

3.屏山说的审美效果

我倒倾向于屏山之说,因为从诗词鉴赏角度至少有以下几点理由。

①烘托生活环境。

写屏山,开拓了视觉空间。如果是眉山的话也只成了人物的面部特写,断然没有空间纵深带来的审美意趣。且看温庭筠《酒泉子》其二:“日映纱窗,金鸭小屏山碧。故乡春,烟霭隔,背兰。宿妆惆怅倚高阁,千里云影薄。草初齐,花又落,燕双双。”这首词所写的情形和他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何其相似,也是写独处幽闺的女子对爱情生活的渴求。而这首《酒泉子》正是从纱窗、屏山写起的,写出幽居闺阁的环境,烘托了生活氛围、生活情调。

②交代生存状态。

这里屏山,以及金碧辉煌的居室空间,当是富贵家居的环境,我们可以联想到《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或者《桃花扇》里李香君等一类人物的生活影象。这和描画人的身份可以吻合起来。

③暗示人物心理。

花间词中有借画屏之山表达心理的范例。如,李洵《临江仙》其二“更堪回顾,屏山九疑峰”,就是女子思极生怨,怨极生疑,看到“屏山九疑峰”心有意会,显得含蓄蕴藉。温词《菩萨蛮》中“小山重叠”,大可以由屏山重重联想到人物内心情思邈邈,百无聊赖。金明灭,大可以理解为:画屏上的金碧图饰,在晨光映照下明明灭灭,闪闪烁烁。这正暗合了这个女子心湖激荡的波光。这女子对爱情有了朦朦胧胧的渴望,只是这种情感还没有定向,就显得更加慵懒无绪。感情既然没有明确的目标,还得要精心打扮,使自己更美,唯有美才能引人关注,只是目前还无人知无人赏,不免生出些空嗟婉叹的情绪。我们可以从反复弄妆,用柄儿镜前后端详自己,感受到这位女子自赏自怜的心理。最后一句“双双金鹧鸪”可谓点睛之笔,点出女子的爱情渴望。而“新帖绣罗襦”一句也不应该忽略,一个“新”字点出了爱情也是刚刚觉醒。《花间集》中收录的温词14首《菩萨蛮》未必是其一时之作,但编者却是按照词中女子的感情程度、季节转换等因素来编排的,而“小山重叠”正是第一首。

当然,也许有人认为“小山重叠金明灭”和接下来一句“鬓云欲度香腮雪”不怎么衔接。其实诗词的造语不同于文章,它主要是以画面形象跃入人的视线,是跳跃性的。上句写山下句接云也是符合古人喜好对举的思维习惯的。

小山重叠篇5

细雨昊天结伴游

两岸奇峰看不尽

碧莲峰下泊行舟

水如罗带山如屏

奇秀莲峰古有名

东岭朝霞新面貌

锦绣河山寿阳城

桂林山水甲天下!

不过去在我国的北方有闻名于世的万里长城,在祖国的南方也有一处闻名于世界

的风景区,它就是山水清秀的桂林。

一座风景秀丽的文化古城,位于广西东北部,漓江西岸。以盛产桂花。桂树成林而得名。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它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在碧绿的漓江中,水面平静得没有一点波浪,清澈得可以见底;漓江两岸奇峰罗列,姿态万千,眼前可以看到象鼻山、骆驼峰等;青山围绕着碧水,碧水倒映着青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几只小船正荡漾在碧波之上。

漓江的水真平啊,平得像一面光滑的镜子。

漓江的水真柔啊,柔得像母亲温情的手。

桂林有许多奇峰;象鼻山独秀峰叠彩山……

象鼻山在市内桃花江和漓江汇流处。山状似巨象伸鼻吸水,远看近观,都很逼真,故此得名。西麓有登山盘曲山道通山顶,山顶平展,有明代建筑的实心砖塔,塔身为圆形宝瓶式。塔的两层基座正面嵌有普贤菩萨像,故名普贤塔。山下有水月洞,是由象鼻与象身形成的圆洞。江水贯流,可通小舟。每当明月之夜,看水月洞侧影,酷似皎月浮江。

独秀峰位于市中心。它拔地而起,孤峰矗立,陡峭高峻,气势雄伟,故有“南天一柱”之称。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朝刘宋时,在桂林做太守的诗人颜延之,曾写下“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的诗句,独秀峰因此得名。每逢朝阳。晚霞照耀时,独秀峰似披上紫袍金带一般,故又名紫金山。从西麓上山,共306级达山顶南天门,纵目眺望,峰林四立,云山重迭,桂林全城浮现眼底。

小山重叠篇6

关键词:生态位;金融机构;竞争策略;重叠度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一、引言

在一个金融机构成长发展过程中,无可回避的要遇到同行业的竞争,如何在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是很多金融业高管在进行决策时都不可不思考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过程中除了要进行审慎性的风险管理,也要选择一些有利于自己的竞争策略。竞争策略的选择过程往往起着总览性、前瞻性和决定性的作用,本文认为竞争策略的选择过程包括四个部分——竞争识别、程度计量、决策回归和策略优化。竞争识别是要我们首先识别竞争对手和竞争领域,程度计量是对这种竞争程度建立合理的经济计量模型,决策回归是在前两项的基础上将相关现实数据与经济计量模型进行结合,得出相关结果后进行回归分析,以此来检验模型的合理性,策略优化将已经得出的相关模型进行优化修改,提高模型的可靠程度。乳山市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金融业在最近几年也有了长足发展,很多金融机构陆续进驻,未来对金融的资源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作为一个立足农村、在乳山市金融业中有重要影响力的金融机构,乳山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如何进行竞争策略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决定其未来的发展道路,也会决定其将来对乳山市的经济发展作出怎样的贡献,因此以其为研究对象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选取乳山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下属的部分乡镇信用社,以此研究它们之间对金融资源的竞争程度,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将生态学领域中的生态位理论引入到竞争策略选择体系中,在研究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打开了一条新途径。

二、理论基础

完整地首次给出生态位概念的是生态学家Grinnel(1917),他将生态位定义为“恰好被一种或一个亚种所占据的最后分布单位”,强调的是生态位空间概念。目前,生态位的概念已经同物种之间的竞争密切联系在一起,而且越来越同资源的利用联系在一起。一个种的生态位是指该种在群落中利用资源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该种个体在群落中的分布范围和生物量的占有上。一个种的生态位受群落内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影响,因此一个种在不同的生态系统和群落中就有不同的生态位。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某一资源因素(食物、营养成分、空间等)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有一部分空间为两个生态位所共占,假如两个物种具有完全一样的生态位,就叫完全重叠。但多数情况下,生态位之间只会发生部分重叠,即一部分资源是被共同利用的,而其他部分则是被各自所占据。Hutchinson(1957)认为,生态位重叠是两个种间发生竞争的前提条件。

三、实证研究

(一)模型与指标选取

对于生态位重叠的测度主要还是来自于对各种多样性指数的分析。目前使用较多的方法是:通过测定物种在总资源谱的相似性程度来度量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其测算指数有很多,这里选择的计算公式是Schoener(1974)重叠指数,即

从公式1可以看出,生态位重叠度比较的是两个单位之间的竞争程度,只是得出两个比较对象的重叠值,不能看出谁的竞争能力强。乳山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辖属的各个信用社可以看作是在同一个生态环境下的不同的种,因此选取乳山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2012年末的部分乡镇信用社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在选取的过程中,尽量选取有代表性的信用社和对信用社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相关业务数据进行比较。本文选择了11个乡镇信用社,利用了它们2012年末的存款、贷款和2012年第四季度的中间业务收入数据进行研究,对他们进行了序列编号为a到K。

(二)学科重叠度的测算

先将数据进行标准化,然后利用公式(1)对相关数据进行测算。由排列组合知道这11组数据会测算出55个相关结果,从公式(1)可以看出,任意两个单位之间的重叠度必定是相同的,因此得到如下对称矩阵,如表1。

四、结论分析与研究展望

(一)结论分析

由表1中的测算结果我们可以看出,重叠度值最大的为B信用社与J信用社,其值达到了0.7422,说明这两个信用社彼此对以上三项资源的竞争重叠程度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对该资源的竞争已经相当激烈。这说明了这两个信用社可能相邻而设,并且两个信用社所在乡镇之间的经济结构、金融融资方式等非常相似,导致这两个信用社对资源的竞争相当激烈,当然也可能只是因为这两个信用社各项业务规模极其接近而导致这种结果。最小的为J信用社和i信用社之间的重叠度,其值仅为0.3780。从表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各个信用社之间的重叠值基本分布在0.4-0.65之间,其整体均值为0.5590,没有超过0.6,这都属于一种比较合理的生态位分布。这表明乳山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所辖属的各个信用社的设置比较合理,在有效调动竞争意识的同时,也能比较合理地利用相关资源,既没有因为缺少竞争导致资源的粗放利用,也没有因为过度的竞争导致有些信用社因资源不足而无力发展。

(二)研究展望

本文的研究目的并不只是为了得到一个实证结果,而更是为了探讨一种研究金融机构对资源竞争程度的方式和方法,就只选取了一部分信用社和一小部分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小样本数据的代表性并不强。因此,本文给出的不是研究结论的相关建议,而是研究展望,将这种研究方法推广开来,未来的研究方向可有如下两种:

1.获取信用社的大样本数据,并且将每一个数据进行细分,在分析的时候不再单纯分析任意两个信用社整体之间的重叠度,而是可以细分地分析任意两个信用社相同业务之间的重叠度。

2.乳山信用社作为乳山地区最具有影响力的金融机构,其对乳山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行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在未来研究方向上,可以进一步研究乳山农村信用社和其它金融机构之间相关金融资源的重叠度,甚至可以利用该方法研究乳山市任意两个金融机构的重叠度,在这些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分析,找出在相关竞争因素中的优势与不足,再进行扬长补短的竞争,必定会对乳山信用社的长远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张金屯.数量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谷慎.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最优路径选择[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

[3]杨德勇,蒲斯纬.责任与任务: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历程的制度解释.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1).

小山重叠篇7

1、大山黑苍苍没边没沿,刀削斧砍般的崖头顶天立地。

2、站在这里一看,真怪,山简直变了样,它们的形状与在平原或半山望上来大不相同,它们变得十分层叠、杂乱,雄伟而奇特。往上仰望,山就是天,天也是山,前后左右尽是山,好像你的鼻子都可随时触到山。

3、山中一条小径蜿蜒曲折,像一条彩带从云间散落,游人似一个个小白点,零零星星散步在彩带上,缓缓地向上移动着。

4、人在山顶,你会觉得山再巍峨,人也能把它征服,而此时的山正默默无闻地向你展示,不远处它的伙伴比它更壮观。人在山谷,常会感叹山高不可攀,而此时的山却悄然无声向你披露,很多人正从它的峰头悠然而下。

5、露出云层的群山似岛屿般一簇簇一抹抹的悬浮着。

6、今宵有幸宿泰山,愿与星辰共缠绵。

7、山虽无言,然非无声。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是它地裂般的怒吼;那潺潺而流的小溪,是它优美的琴声倾诉;那汩汩而涌的泉水,是它靓丽的歌喉展示;那怒吼的松涛,是山对肆虐狂风之抗议;那清脆的滴嗒,是山对流逝岁月之记录。

8、挺拔天地,粲然四季,垂范千古,启迪万物。这是山给予我的厚重酬报。我对于门前的山,仿佛读懂了李白与敬亭山,产生了”相看两不厌“的情感。()

9、苍翠的群山重重叠叠,宛如海上起伏的波涛,汹涌澎湃,雄伟壮丽

10、山是一部辞典,年轻时读它薄,年长时读它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山让人类读了千万年而永远读之不完。山依然那样虚怀若谷,山总是乐于把丰富的宝藏奉献给热爱它的人们。搜寻世上所有的形容词不足以涵括山的睿智。

11、泰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12、山浪峰涛,层层叠叠。

13、只见远处有一座迷蒙的巨峰突起,周围还有几十座小石峰。仔细一看,那巨峰像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那些小峰就像抓耳腮的小猴。瞧瞧,孙悟空正领着它的孩子们向南天门杀去呢。微白的天空下,群山苍黑似铁,庄严、肃穆。红日初升,一座座山峰呈墨蓝色。紧接着,雾霭泛起,乳白的纱把重山间隔起来,只剩下青色的峰尖,真像一幅笔墨清爽、疏密有致的山水画。过了一阵儿,雾又散了,那裸露的岩壁,峭石,被霞光染得赤红,渐渐地又变成古铜色,与绿的树、绿的田互为映衬,显得分外壮美。

14、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

15、周围的大山像一幅五颜六色的花布。

16、我们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攀登崇山峻岭,旁边那些茂林修竹和郁郁葱葱的大树尽收眼底。树林里的空气特别新鲜,让人觉得幽雅宁静,仿佛置身于无声世界。

17、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18、重重叠叠的高山,看不见一个村庄,看不见一块稻田,这些山就像一些喝醉了酒的老翁,一个靠着一个,沉睡着不知几千万年了,从来有惊醒它们的梦,从来没有人敢深入它们的心脏,就是那最爱冒险的猎人,也只到它们的脚下,追逐那些从山上跑下来的山羊、野猪和飞鸟,从不攀登它的峰顶。

19、这儿的岩石,有的娇小玲珑,宛如破土而出的唇笋;有的精巧雅致,好似含苞欲放的睡莲;有的气势磅礴,仿佛飞流直下的瀑布。

20、优美逶迤的山岭,蜿蜒盘旋,犹如一条正在酣睡的巨龙。俯瞰足下,白云弥漫,环观群峰,云雾缭绕,一个个山顶探出云雾处,似朵朵芙蓉出水。

小山重叠篇8

1、大山黑苍苍没边没沿,刀削斧砍般的崖头顶天立地。

2、站在这里一看,真怪,山简直变了样,它们的形状与在平原或半山望上来大不相同,它们变得十分层叠、杂乱,雄伟而奇特。往上仰望,山就是天,天也是山,前后左右尽是山,好像你的鼻子都可随时触到山。

3、山中一条小径蜿蜒曲折,像一条彩带从云间散落,游人似一个个小白点,零零星星散步在彩带上,缓缓地向上移动着。

4、人在山顶,你会觉得山再巍峨,人也能把它征服,而此时的山正默默无闻地向你展示,不远处它的伙伴比它更壮观。人在山谷,常会感叹山高不可攀,而此时的山却悄然无声向你披露,很多人正从它的峰头悠然而下。

5、露出云层的群山似岛屿般一簇簇一抹抹的悬浮着。

6、今宵有幸宿泰山,愿与星辰共缠绵。

7、山虽无言,然非无声。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是它地裂般的怒吼;那潺潺而流的小溪,是它优美的琴声倾诉;那汩汩而涌的泉水,是它靓丽的歌喉展示;那怒吼的松涛,是山对肆虐狂风之抗议;那清脆的滴嗒,是山对流逝岁月之记录。

8、挺拔天地,粲然四季,垂范千古,启迪万物。这是山给予我的厚重酬报。我对于门前的山,仿佛读懂了李白与敬亭山,产生了”相看两不厌“的情感。()

9、苍翠的群山重重叠叠,宛如海上起伏的波涛,汹涌澎湃,雄伟壮丽

10、山是一部辞典,年轻时读它薄,年长时读它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山让人类读了千万年而永远读之不完。山依然那样虚怀若谷,山总是乐于把丰富的宝藏奉献给热爱它的人们。搜寻世上所有的形容词不足以涵括山的睿智。

11、泰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12、山浪峰涛,层层叠叠。

13、只见远处有一座迷蒙的巨峰突起,周围还有几十座小石峰。仔细一看,那巨峰像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那些小峰就像抓耳腮的小猴。瞧瞧,孙悟空正领着它的孩子们向南天门杀去呢。微白的天空下,群山苍黑似铁,庄严、肃穆。红日初升,一座座山峰呈墨蓝色。紧接着,雾霭泛起,乳白的纱把重山间隔起来,只剩下青色的峰尖,真像一幅笔墨清爽、疏密有致的山水画。过了一阵儿,雾又散了,那裸露的岩壁,峭石,被霞光染得赤红,渐渐地又变成古铜色,与绿的树、绿的田互为映衬,显得分外壮美。

14、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

15、周围的大山像一幅五颜六色的花布。

16、我们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攀登崇山峻岭,旁边那些茂林修竹和郁郁葱葱的大树尽收眼底。树林里的空气特别新鲜,让人觉得幽雅宁静,仿佛置身于无声世界。

17、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18、重重叠叠的高山,看不见一个村庄,看不见一块稻田,这些山就像一些喝醉了酒的老翁,一个靠着一个,沉睡着不知几千万年了,从来有惊醒它们的梦,从来没有人敢深入它们的心脏,就是那最爱冒险的猎人,也只到它们的脚下,追逐那些从山上跑下来的山羊、野猪和飞鸟,从不攀登它的峰顶。

19、这儿的岩石,有的娇小玲珑,宛如破土而出的唇笋;有的精巧雅致,好似含苞欲放的睡莲;有的气势磅礴,仿佛飞流直下的瀑布。

20、优美逶迤的山岭,蜿蜒盘旋,犹如一条正在酣睡的巨龙。俯瞰足下,白云弥漫,环观群峰,云雾缭绕,一个个山顶探出云雾处,似朵朵芙蓉出水。

小山重叠篇9

关键词:假山叠石,工序,施工技术

abstract:aspeoplelivingstandardriseceaselessly,peopleforalivingenvironmentandthenaturalenvironmentdemandmoreandmore.theresidentialarealandscapehasbecomepeoplemeasureoneoftheimportantindexesoflivingenvironment,androckerygardenarchitectureofstoneandgreening,streamspool,andsoon,canmakedifferentgardenview,tobuildabetterqualityofresidentslivingenvironment.thispaperiscommonrockeryfoldstoneguide-subjectconstructiontechnology.

Keywords:rockeryfoldstone,process,construction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98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90年代以来,我国的园林绿化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当前,由于没有遵照施工规程,随意乱堆乱叠的情况时而发生,施工管理混乱,影响到假山叠石施工质量和安全。有的失去艺术效果,成为一堆乱石;有的危岩跌落,发生安全事故,对游人生命构成威胁。为确保假山叠石工程质量、安全,施工单位应根据规程制订假山叠石工程的施工现场操作工艺流程,加强假山工培训和技术考核,努力提高职工施工技术素质。施工人员应具有假山叠石等级证书。

假山叠石的一般工序为:抄平放线挖槽拍底立基回填夯实弹线拉底垫刹填馅灌浆或混凝土中层收顶勾缝清扫冲洗回填夯实清理场地。

1假山定位放线

首先要根据工程设计图现场核对其平面位置及标高,依工程大小或平面布置复杂程度,采用合适的尺寸绘出方格网,以方格与山脚轮廓线的交点作为地面放样的依据。在设计图方格网上,选择一个与地面有参照的可靠固定点,作为放样定位点,然后以此为基点,按实际尺寸在地面上画出方格网,并对应图纸上的方格和山脚轮廓线的位置,放出地面上的相应白灰轮廓线。

2基础的施工

根据设计的要求进行施工,假山基础视不同的山体有浅基础、深基础、桩基础等。

(1)浅基础的施工。

施工工序为:原土夯实铺筑垫层砌筑基础。施工前先进行场地平整,清除高垄,填平凹坑,然后用工具进行夯实,再铺筑垫层和基础。

(2)深基础的施工。

施工工序为:挖土夯实整平铺筑垫层砌筑基础。施工时,一般假山基础的挖土深度为50cm~80cm,基础宽度多为山脚向外50cm,土方开挖后夯实整平,再按设计铺筑垫层和基础。

(3)桩基础。

施工工序为:打桩整理桩头填塞桩间垫层浇注桩顶板。桩基础可分为短木桩或混凝土预制桩,桩打入土中后,应将多余的桩头锯掉,桩间的空隙用垫层铺筑夯实,然后浇筑混凝土桩顶盖板或浆砌块石盖板。

3假山山脚施工

假山山脚是直接落在基础之上的山体底层,它的施工分为拉底、起脚和做脚。

(1)拉底。

拉底有满拉底和线拉底两种。满拉底是将山脚线范围之内用山石满铺一层,此方法适用于规模小、山底面积不大的假山;线拉底是按山脚线的周边铺砌山石,而内空部分用乱石、碎砖、泥土等填补充实,此方法适用于底面积较大的大型假山。拉底应选择大块平整、石质坚硬、不容易风化的山石。拉底山石高度以一层大块石为准,形态好的面应朝外,注意各山石之间的错缝。

安装每一块山石必须垫平垫实,用水泥砂浆将底脚空隙灌满。

(2)起脚。

拉底后,开始砌筑假山山体的首层山石层。起脚石应选择憨厚实在、质地坚硬、大小相同、形态不同、高低不等的料石。堆砌时应注意调节纹理,竖纹、横纹、斜纹、细纹等一般宜尽量同方向组合。整块山石要避免倾斜,靠外边不得有陡板式、滚圆式的山石,横向挑出的山石后部配重一般不得少于悬挑重量的二倍。起脚石堆砌完成后,必须将空隙用碎砖石填实灌浆,或填筑泥土打实,或浇注混凝土筑平。

(3)做脚。

做脚是对山脚的装饰,即用山石装点山脚的造型,一般是在假山山体的山势大体完成后所进行的一种装饰。

4假山山体的施工

假山山体是整个假山全景的主要观赏部位,当基础工程结束和拉底的定位、垫平安稳后,就开始假山山体的分层堆叠了。一般将假山分成基础层、中层和顶层。中层即底石以上,顶层以下的部分,触目最多,是假山造型的主要部分,它所占的体量最大,结构复杂多变,并起着承上接下、自然过渡的作用,所以其一石一式都会对假山的整体造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经过长期实践累积下来的施工方法有:安、连、接、斗、挎、拼、悬、剑、卡、垂。目前这些基本叠石技法在假山施工过程中经常使用。

安:即安置山石的意思。安石有单安、双安、三安之分,双安即在两块不相连的山石上安置一块山石,以在竖向的立面上形成洞岫;三安即在三块山石上安置一块山石,使之连成一体。所以安石主要通过山石的架空,来突出“巧”和“形”,以达到假山立面(观赏面)上的空灵虚隙,这就是《园冶·掇山》中所说的“玲珑安巧”。

连:即山石与山石之间水平方向的相互搭接。连石要根据山石的自然轮廓、纹理、凹凸、棱角等自然相连,并注意连石之间的大小不同、高低错落、横竖结合,连缝或紧密、或疏隙,以形成岩石自然风化后的节理。同时应注意石与石之间的折搭转连。

接:即山石与山石之间的竖向搭接。

“接”要善于利用山石之间的断面或茬口,在对接中形成自然状的层状节理,这就是设计中所说的横向(水平)层状结构及竖向层状结构的石块叠置。层状节理既要有统一,又要富有变化,看上去好象自然风化的岩石一样,具有天然之趣。若在上下拼接时,山石的茬口不在一个平面上,这就需要用镶石的方法,进行拼补,使上下山石的茬口相互咬合,宛如一石。

斗:叠石成拱状、腾空而立为“斗”,它是模仿自然岩石经流水的冲蚀而形成洞穴的一种造型式样。叠置时,在两侧造型不同的竖石上,用一块上凸下凹的山石压顶,并使两头衔接咬合而无隙,来作为假山上部的收顶,以形成对顶架空状的造型,就像两羊用头角对顶相斗一样。这是古代叠山匠师们的一种形象说法。

挎:是指位于主要观赏面的山石,因其侧面平淡或形态不佳时,便在其侧面茬口用另一山石进行拼接悬挂,作为补救,以增强叠石的立体观,称之为“挎”。挎石可利用山石的茬口咬合,再在上面用叠压等方法来固定,如果山石的侧面茬口比较平滑,则可用水泥等进行粘接。

拼:将若干块小山石化零为整,组成一块具有一定形状大石面的做法。有些假山在山峰叠砌好后,突然发现峰体太瘦,缺乏气势,就可用合适的小山石拼合到峰体上,使山峰雄厚壮丽起来。

悬:即在环形洞圈的情况下,为制造一种险峻,在圈顶按插一块上大下小的山石使其下端悬垂吊挂的做法。设置悬石一定要牢固嵌入洞顶上,若恐悬之不坚,可在视线看不到的地方用铁件加一巩固。

剑:用长条形山石直立砌筑的尖峰,如同一把剑朝向天的自然境界称为“剑”。剑石的布置要形态多变、大小有别、疏密相间、高低错落。一般采用石笋石。

卡:在两块分离山石之间,卡塞一块较小山石的做法。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使假山形成各种不同的奇险孔洞,以增添山体之造型。

垂:在一较大立石顶面的侧边悬挂一块山石的做法。多用于立峰上部、悬崖顶部、假山洞口等部位,以增加险峻状态。

5结语

结合经验得出假山的叠筑要点是接石压茬纹理要顺,石体重心稳而不偏,注重整体效果,中层叠石在结构上要求平稳连贯,交错压叠,凹凸有致,并适当留空,以做到虚实变化,符合假山的整体结构和收顶造型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伯余,唐宇力.园林假山施工技艺初探[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0,(03)

[2]张锜.人造石假山的设计与施工[J].建筑施工,2002,(06)

[3]李金娜.花园城市与屋顶绿化[J].山西建筑,2002,(04)

小山重叠篇10

关键词:掇石叠山自然式山水园林咫尺山林

1、引言

水以山为面,水得山而媚;山者,天地之骨也。因而,造园必须有山,无山难以成园。自然园林往往选址于自然山水佳境,外借自然山林成景;私家园林往往建在村镇人口密集之处,无山水可借,只得掇石叠山。因而,私家园林往往在不太大的空间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有不落人工斧凿痕迹,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在咫尺之地,创造出“多方胜景,咫尺山林”的园林艺术。故山景是构成中国园林的五大要素之一,五大要素(叠山造景,理水造景,建筑造景,花木造景,动物造景)。正如计成所说:“余七分之地,为垒土者四,高卑无论,栽竹相宜”(《园冶》卷一)。

正是这些特性,才表达出园林中山景的无穷魅力。作为园林中独特一景——山景,与水景一样有着它独特的观赏价值。

2、中国园林叠山造景手法及应用。

一、嵌理壁岩艺术

在江南较小庭院内掇石叠山,有一种最常见,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在粉墙中嵌理壁岩。正如计成在《园冶》卷三的《掇山·峭壁山》中说道:“峭壁山者,靠壁理也,借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理者相石皴纹,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圆窗,宛然镜游也。”这类处理在江南园林中很多见,有的嵌于墙内,犹如浮雕,占地很小;有的虽于墙面脱离,但十分逼近,因而占地也不多,其艺术效果与前者相同,均以粉壁为背景,恰是一幅中国山水画,通过洞窗,洞门观赏,其画意更浓。苏州拙政园海棠春坞庭院,于南面院墙嵌以山石,并种植海棠、慈孝竹,题名海棠春坞。

中国园林刻意追求诗情画意,这便是最好的佐证。这种艺术处理手法,占地少,花钱也少,效果还好。

二、点石成景艺术

点石于园林,或附势而置,或在小径尽头,或在空旷之处,或在交叉路口,或在狭湖岸边,或在竹树之下。要求高低错落、自由多变,切记线条整齐划一或简单地平衡对称。多采用散点或聚点,做到有疏有密、前后呼应、左右错落,方能产生极好的艺术效果。如在粉墙前,宜聚点湖石或黄石数块,缀以花草竹木。这样,粉墙似纸,点石和花木似笔,在不同的光照下,形成一幅幅活动的画面。

嘉树之下,宜点以玲珑湖石或顽石。在梅边点石,则宜古;松下点石,则宜拙;竹旁点石,则宜瘦;芭蕉点石,则宜顽。只有如此,方能达到园林艺术的效果。在河流溪涧,林下花径,山脚山坡,池畔水际,散点数石,或断或续,或横卧或直立,或半含土中,如天生的一般。

不同的石种于园林又可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为了表达春天的意境,常用竹子,配置竖瘦的石笋,青竹虽直,但低弯的尖梢使石笋藏其身而露其头,产生虚实的变化,以此表达春意;在植以四季常青的桂花,给人以青春常在的感觉。夏天的意境,则多用玲珑四通的湖石,构成深涧绝谷、峭壁危峰、山脚清流环绕、山顶乔木繁荫、盘根垂蔓等清意幽深的意境。秋天则采用黄石来创作其峰峻峭之势、其色苍古之貌,创造出山石耸立、气势磅礴的意境。冬天多采用色泽洁白、石体圆浑的雪石,叠置于墙的北恻,产生出积雪未化的艺术效果。

厅堂前后叠筑假山,旨在点缀,贵在玲珑生趣,切记滋蔓芜杂。正如计成在《园冶》卷三的《掇山·厅山》中写道:“或有嘉树,梢点玲珑石块;不然,墙中嵌理壁岩,或顶植卉木垂萝,似有深境也。”

选择石峰形体,要注意凹与凸、透与实、皱与平、高与低的变化。玲珑剔透的山石,混合自然,容易构成苍凉廊落、古朴清矿、妙极自然的特点,在配以得体的竹木,使得“片石多致、寸石生情”,既有绿意,又有情趣。

三、独石构峰艺术

独石构峰之石,大多采用玲珑剔透、完整一块的太湖石,并需具备透、漏、瘦、皱、清、丑、顽、拙等特点。由于其体积硕大、因而不易觅得,需要用巨金购的。园主往往把它冠以美名、筑以华屋,并视作压园珍宝。

上海豫园有块仅次于苏州留园冠云峰的巨石——玉玲珑,相传为宋代花石纲遗物,玉玲珑高5.1米,宽2米,重5000多千克,上下都是空洞,赛似人工雕刻。亭亭玉立,石显青黝色,犹如一支生长千年的灵之草,堪称天工奇石。

四、旱地堆筑假山艺术

(一)园中高山的堆叠

园中高山多采用峭壁的叠法。如萃赏楼前后的假山,均有陡直的峭壁,高耸挺拔。所用石材大小相同,叠砌得凸凹交错,形象自然,且有绝壁之感。

(二)壁的堆叠

峭壁上端做成悬崖式。这是采用悬崖与陡壁相结合的叠山手法,耸秀亭檐下的悬崖,既有挑出数尺的惊险之景,崖边立有石栏杆,近栏俯视,如临深渊,颇为险峻。

(三)峦的叠筑

叠筑多采用山峦连绵起伏的手法。峦与峰又往往结合使用,以增加起伏之感。“峦,山头高峻也,不可齐,亦不可笔架式,或高或低,随致乱掇,不排比为妙”(《园冶》)。这样,即可避免呆板整齐之忌。

(四)山峦起伏的表现

用突起的石峰进行散置堆

筑,以加强整个山势的起伏变化,园中除了山顶多用石峰以外山腰、山脚、厅前、道旁等处,也多散置石峰。有的采用整块耸立的巨石,有的用几块湖石联缀而成。

(五)虚实配合,相反相成,互为益彰

如古华轩东侧的假山,中间做出卷洞,包以湖石,设以米红卷门,开门如洞窟,具神秘感这种上台下洞的处理,也属虚实结合的形式。这也符合计成所主张的造洞原则:“理洞法,起脚如坐屋,立几柱著实,掇玲珑如窗门透亮,……上或堆土植树,或作台,或置亭屋,合宜可也”(《园冶》卷三《掇山·洞》)

(六)山体幽静深邃的表现

在峭壁夹峙的中间堆出峡谷,给假山以幽静深邃。如延趣楼前与延棋门里各有一条极狭的山谷,仅60厘米宽,只能侧身通行。虽非主要山道,但在叠山艺术中却增添了宽狭、主次、虚实等情趣的变化,丰富了山林的造型。

五、依水堆筑假山艺术

计成特别推崇依水堆筑的假山,因为“水令人远,石令人古”,两者在性格上是一刚一柔、一静一动,起到了相映成趣的效果。《园冶》一书里,多次谈到这一点:“假山依水为妙。倘高阜处不能注水,理涧壑无水,似少深意。”“池上理山,园中第一胜也。若大若小,更有妙境。就水点其步石,从巅架以飞梁;洞穴潜藏,穿岩径水;峰峦飘渺,漏月招云。莫言世上无仙,斯住世之瀛壶也,”又提到:“掇石须知占天,围土必然占地,最忌居中,更宜散漫。”

苏州狮子林,以湖石假山众多著称,以洞壑盘旋出入的奇巧取胜,素有假山王国之誉。园中的假山,大多依水而筑。

堆叠假山之所以“依水为妙”,被视为“园中第一胜”,正如郭熙所言:“水者,天地之血也”;“山以水为血脉”,“故山得水而活”,山“无水则不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