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级农艺师论文十篇高级农艺师论文十篇

高级农艺师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1:20:40

高级农艺师论文篇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教育学VS教育技术学

“学博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今已经成为很多人羡慕的职业之一。也许你今天在课堂里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时,也想着将来能走上神圣的讲台。那么,请跟我一起来看看教育学专业和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异同吧。

教育学专业简单地来说就是研究“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教育”的―门学问。具体地说,教育学研究有关教育的理论和目的、家庭教育、教育原则等问题,涉及的领域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像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为什么要进行教育改革等,都是其研究的课题。教育学主要培养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教学、管理、咨询和辅导能力的专业人才。

教育技术学专业是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远程教育装备技术则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与教育学的交叉。计算机教育网络、教育电视系统、科学和自动化的教学设备等先进的教育装备,是“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各大专院校的自动化研究所、教育装备研发公司、外企或合资公司、学校或教育部门负责教育装备的研发和管理工作。该专业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自动控制系统开发能力的教育装备技术开发人员。

国内开设这两个专业的高校大多是师范类院校,如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此外还有西南大学、苏州大学、深圳大学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交通工程VS交通运输

交通是城乡经济的命脉,道路网络是城市的网架,城市和地区的发展都离不开交通。不断完善交通工程建设和发展交通运输事业,将有力支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无可置疑,交通业的发展对于经济的促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交通工程专业分交通规划与管理、道路工程两大方向,主要培养适应于交通规划、城市道路及公路的勘测设计、交通控制系统设计和管理的高级人才,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复杂交通系统分析与规划、道路网络规划及道路工程设计和道路工程施工管理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运用先进的理论方法、先进的交通规划软件和建立实用的数学模型,来分析、解决交通和道路工程领域的实际问题。

交通运输专业培养具备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车辆工程、管理和贸易、信息与控制等方面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够从事交通运输组织、指挥、决策,交通运输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运输商务,载运工具故障诊断和产品开发,汽车运用和维修等工作。

开设这两个专业的国内院校主要是一些交通、工业和理工大学,如北京交通大学、中国民航大学、上海海事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山东理工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江苏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

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神话寄托了人们探索太空奥秘的愿望,如今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美好的愿望变成了现实。“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和“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及飞行器总体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从事飞行器总体设计、结构设计与研究、结构强度分析与实验、通用机械设计及制造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

飞行器制造与工程专业是集飞行器制造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为一体的多学科融合的专业,主要培养航天航空及相关领域内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与制造、生产组织管理、应用技术研究和科技开发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设置航空航天类专业的学校不多,主要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等。

我国大部分农民已经摆脱了靠天吃饭的传统耕作方法,取而代之的是运用科学的手段发家致富。“科技兴农”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培养具备与地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生产过程电气自动化及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有关的分析计算、工程设计使用维护、生产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与农业、农村有关的地方电力系统、用电管理部门、电子信息产业和技术发展系统从事技术设计、经营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具备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装备的构造原理、性能设计研究、使用管理及现代生物学知识,能在农业机械设计、机械化生产管理及服务部门从事农业机械及相关装备性能设计、农业机械化规划与管理、教学与科研、营销与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国内主要的农业大学均设有这两个专业,如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

无冕之王

――新闻学VS广播电视新闻学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报纸、期刊、广播、网络、电视以及书籍构成了信息传播的各式载体。现在又处于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具有传播速度加快、信息量增大、变化加快、技术含量增大和复杂性增加的特点。这是一个信息的时代,―个传媒的盛世。从这个角度来说,新闻学和广播电视新闻学就站在了信息时代的风口浪尖上。

新闻学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学高级专门人才。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培养能在广播电视及其他新闻宣传部门,从事编辑、采访、节目主持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传播学高级专门人才。要求毕业生具备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具有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摄录、制作、播音、主持节目的基本能力,同时具有较强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现场及镜头前采访报道的能力,社会调查和社会活动能力,及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制作、评论和分析的能力。

开设这两个专业的院校主要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河南大学等。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汉语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更是吸引了无数的外国人对它进行研究与学习。我们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将它进一步发扬光大,让这门古老的学科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纯人文的学科,它强调的是“文学”。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该专业着眼于培养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汉语言专业是一门人文学科,主要研究汉语言的本质、特点、结构、功能、起源和发展规律。它一方面要探讨和总结汉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另一方面要为未来的汉语言发展开辟道路。该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汉语及语言学、中国文学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从事汉语言的教学、科研、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文字管理及语言应用等方面实际工作的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

这两个历史悠久的专业,只要是综合性院校一般都会开设,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江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

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生活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和需求也提高了。艺术设计逐渐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只要你留心观察,生活中到处都有艺术的影子:包装日益精美的商品,风格各异的装潢,还有我们的精神食粮――琳琅满目的各种书籍的设计。

艺术设计专业对人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要求较高,作为―门新兴的应用学科和一种智力资源,已经日益被社会、企业所重视。这对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了规模发展的空间,也对提高艺术设计教育质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它以应用艺术为主,研究范围涉及商品的形态与功能、经济与艺术、信息时代的方法与手段,以及有关视觉传播形式和规律的领域,强调产品、人、环境三者的和谐关系,是与众多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密切相关的学科。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艺术设计理论和素养,研究并掌握现代艺术的表现能力,拥有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的高级设计人才。

艺术设计学专业主要让学生学习艺术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通过艺术设计理论思维能力、造型艺术基础及设计原理和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了解艺术设计的历史、现状和进行理论研究的基本素质,以培养能在艺术设计教育、研究、出版等单位从事艺术设计学教学、研究、编辑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设置这两个专业的高校很多,如中央美术学院、上海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苏州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南华大学、云南艺术学院、厦门大学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生态环境也日益恶化,越来越多的都市人渴望原野,渴望绿色,渴望回归和接近大自然。

园林专业培养具备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及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园艺专业培养具备生物学和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商贸、园林管理等领域和部门从事与园艺科学有关的技术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高级农艺师论文篇2

第二条确定和晋升农民技术职称人员,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国家政策法令,积极钻研和钻研和宣传科技知识,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第三条凡在农村从事农、林、水、牧、乡镇企业、建筑、机械、财会、管理等方面人员;回乡知青、复转军人、职业中学毕业和在“五大”(电大、职大、函大、刊大、夜大)学习期满,取得合格证书的农民学员及各种能工巧匠,均可申报农民技术职称。

第四条评定农民技术职称。以工作实绩和解决农业生产中技术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依据,并考虑实际科技知识水平及从事技术工作的资历,进行考核评定。

第五条根据农民技术人员所从事技术工作的性质,农民技术职称定为:农民技术员、农民助理农艺师(农民助理工程师、农民助理兽医师……下同)农民农艺师(农民工程师、农民畜牧师……下同)、三级。

第六条符合下列条件的可确定为农民技术员:1、具有初中(或相当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通过专业培训或自学某一项专业课程,初步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在科技人员指导下,能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工作,解决生产中一般技术问题,并能写出简单的技术总结的报告;

3、从事技术工作两年以上,在生产实践中成绩较好。

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者可评定或晋升为农民助理农艺师:

1、具有或相当于中专(或高中)毕业文化程度,或者经过培训后达到以上文化程度,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从事本专业工作三年以上;

2、能够进行实验设计工作,完成上级有关部门委托的技术试验任务,能解决其中比较关键的技术问题,并能写出有数据、有分析、有理论的技术总结和工作报告;

3、已获得农民技术员职称五年以上,经过考试、考核达到上述标准者,亦可晋升为农民助理农艺师。

第八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助理农艺师,可晋升为农民农艺师。

1、已获得农民助理级职称五年以上,经过进修、培训提高或自学,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

2、能独立解决本专业范围内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有一定的技术工作经验,承担上级上达的科研任务取得科技成果的;

3、能撰写技术报告、文件、组织培训并具有指导农民初级技术人员工作的能力。

第九条对成绩突出,有重大贡献的农民技术人才,(获得市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的主要人员)可不受文化程度和从事技术工作时间的限制确定技术职称。

第十条农民技术人员职称的考核评定,采取自愿报名与推荐相结合的办法,由本人写出申请及工作成绩报告,填写《农民技术职称申报表》一式三份所在乡镇科委推荐,报县(市)评委会审查,经县(市)评委评授批准的农民技术职称的人员由县(市)颁发《证书》,并报市科技处备案。

第十一条县农民技术职称评委会。由县科委提出组成人选,报县政府或县职改办批准。经批准之后,才能开展农民技术职称评授工作,凡未授权评定农民技术职称的,不得开展此项工作。

第十二条获得农民技术职称的农民技术员,可接受县、乡聘请,承担试验、示范、推广和工程项目,享受相应补贴和咨询报酬。

第十三条授予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凡在科研、示范、推广工作中。取得效益显著的成果,可向有关部门申请,进行鉴定、登记和奖励。

高级农艺师论文篇3

一、艺术教育的文化与经济背景及研究问题的提出

(1)应试教育下的艺术教育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作为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深受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千百年来形成的科举取士的传统,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但就实质来看,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原因是:我国的考试制度历史悠久,发展完善,并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和理解,加之在选择人才时,大部分都是通过考试进行筛选的,以至于社会各界都认为,只有通过考试才能选拔出优秀人才。学校领导从思想上也非常重视各门文化课的教学,而艺术教育课则被视为唱歌、玩耍的/副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中国的85%左右的学校在农村,75%的学生在农村,农村因为教学设施和教育思想的落后,这种情况在农村更是普遍,所以我国的艺术教育更是难以开展。鉴于上述情况,校长不能完全摆脱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只能开展以升学为目的的各种教育活动,使学生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可替的特殊作用。因此,学校艺术教育主要指艺术课程教学、课外与校外艺术教育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等三方面。这三个方面无论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实施途径上,都相辅相成,共同发挥着显性和隐性的育人作用。

(2)经济基础决定艺术教育

我国城乡的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以及文化教育等存在着很大差别,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矛盾很突出。一方面,入学率从城市、县镇到农村呈明显下降趋势,农村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数;另一方面,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不如城市。因此,艺术教育滞后、片面追求升学率成为农村边远地区最为严重的问题,应试教育越演越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和实施。对于维持生计都有困难的人来说,环境艺术,尤其是人造景观是一种奢侈。在我国,农村的屋前屋后种满了蔬菜甚至玉米,尽管它的古代园林闻名于世。在英国也有同样的情况:中上层阶级乐于谈论花园的优美雅致,而平民阶层想的更多的则是怎样维持生活。“景观为大众服务”通常是理想主义者和专家谈论的话题。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学校艺术教育的共性,但也有其特性。通过对艺术教育发展背景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农村艺术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存在的问题,进而为我们研究安顺市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情况做了理论准备。

二、研究对象

(1)安顺市周边农村经济情况

以安顺紫云县为例,紫云县的经济发展现状,我国的大多数农村现状与紫云相似。条件恶劣、起点低,但通过努力,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农村的经济发展也是有较大潜力的,紫云县的经济发展要得到提高,只要解决好农民的知识技术问题,加上结合实际,同时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农民的经济收入会大大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会早日完成,农民将过上幸福的生活。

紫云农村经济收入结构模式如图所示。紫云县的农村大多分布在边远的大山中,自然环境恶劣,特别是喀斯特地貌的影响,加上农民思想的落后,知识水平不高,制约着紫云农村经济的发展,经济收入结构简单,农民的收入主要是种植农作物、外出打工为主。

(2)安顺市周边农村教育条件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学校对艺术课使用的各项设备、器材无力购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和学校文化活动的开展。另外,由于教育经费不足,致使学校师资严重匮缺,一名教师往往要担任两到三门以上的课程,没有更多地时间对自己所从事的学科做深入的研究。对此,学校领导在制订教学方案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育条件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艺术教育的基本条件建设与别的学科相对薄弱,教学、科研和管理还相对落后的问题也普遍存在。

(3)安顺市周边农村艺术教育师资队伍

与其他学科相比,安顺市周边农村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相对来说最为薄弱。据调查,安顺农村艺术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仍多集中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这些主要科目,而体育、艺术、地理等科目的师资则缺编严重,多由其他科目教师兼任,很多科目难以开齐。为了完成“一师多科”的重任,多达80%的农村教师不得不工作8小时以上,40%的教师需要完成18节以上的周课时量,一些教师的周课时数甚至超过25节。甚至有些学校连一个专业的美术老师都没有给学生上课的是由其他科任老师,还有些学校根本没开设美术课,有的开设了美术课,但是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还是让学生学习其他的科目。另一方面是工资待遇的问题,工资待遇不仅决定着教师职业是否能够吸纳来优秀的人才,同时也影响着教师在职后工作的动力和热情。安顺市农村教师工资水平不仅在总体上低于城市教师,而且县、乡之间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差,教师生活水平低、工作环境艰苦、个人发展机会少已成为安顺市农村教育的普遍问题。长此下去,势必会加速教师职业倦怠感的产生,影响教师的工作表现,导致骨干教师流失或另择他业。

此外,当前很多艺术类的师范生不愿意到农村工作。笔者对一些将要毕业的艺术类大学生进行的抽样走访调查,调查显示,约有85%的大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及贫困地区工作,另有30%的学生不愿意到中小学去任教。原因是,他们觉得农村条件太差,对自己在事业上的发展不利。另有一部分大学生留恋大城市,认为做教师太穷、太苦,在社会上地位不高,想改行从事其他工作。高等师范艺术院校毕业生不愿到农村、不愿到中小学工作,导致师资队伍的脱节,直接影响了这些学校艺术教育的开展。

三、艺术教育的解决方式

(1)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农村,教师和学生对艺术教育观念的转变,家长和社会对艺术教育观念的转变,对于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都很重要。而今,教育界呈现出两种现象,一种是:由于该地受地域环境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家长与学校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不够,学校很难开展艺术教育也很难将艺术教育涉及到每位学生。一些家长和老师认为搞艺术教育是城里学生的事,农村孩子没有搞艺术的资本和天赋,甚至还认为教师热心艺术教育是不务正业,会误人子弟,学生热心艺术教育是走歪门邪道,只有认真学好语文、数学等科目才是正路,才能金榜题名和出人头地。同时,由于受农村经济收入的制约,家长不愿意或没有能力在学生艺术教育上搞艺术投资,甚至抱怨学校为他们的学生订了些没用处的书(音乐、美术教材),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另一种是:由于我国由来已久的用人制度和高考选拔制度的原因,加上长期以来的文化传统和科举制度的影响,不仅在教育界,在社会上也存在着把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质量好坏的标准,这在无形中给艺术教育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压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只有破除传统观念,确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才能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础和舆论氛围。以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为指导的素质教育,才能适应我国现阶段发展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可以使学生在思想品德、知识技能、身体、心理等方面形成合理的结构。素质教育把全面发展落到实处,达到最大程度的因材施教,以整体性、群体性、潜在性为目标,塑造受教育者的良好素质。我们要用新的视野、新的思维方式,以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2)国家应加大对艺术教育的扶持

首先,有关部门尽快建立全面系统的评估体系,要依据素质教育的精神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评估体系,强化评估内容的全面性、评估方式的科学性、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评估过程的可操作性。同时也要把艺术教育的内容纳入教学评估之中;把教师艺术教育的业绩纳入教学评估之列。还要加强评估结果的运用,把艺术教育的评估结果作为评优的依据之一,年终考评晋升职称的时候把艺术教育作为的重要内容对待,使评价管理产生强大的驱动力,才能调动教师从事艺术教育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加强艺术教育督查,要督查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做到即有教材、有教师、有教案、有场地、有器材、有效果。

其次,国家应增加对农村艺术教育的投入,以及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认识到艺术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艺术教育事业与其他学科教育事业的投入应该持平、和谐发展,确保艺术教育经费的充足和利用的合理。然后,各级政府还要明确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依照安顺经济发展现状,国家和省两级财政应承担大部分的办学经费,县乡两级政府则也应适当承担小部分的办学经费。再次,有关部门要对艺术教育经费进行依法监督管理,确保教师工资的及时足量发放,教学设施的充足。

最后,健全法制,加强监管,完善机制,加强依法治教力度,提高艺术教育法规文件的规格。目前学校艺术教育最高规格的文件是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作为部门规章,其法规约束力受到一定的局限。因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提高学校艺术教育法规的规格,用行政法规来规范学校艺术教育,推进艺术教育的法规化,确保学校艺术教育的地位。同样,还要适当调整升学考试科目。政府可以适当调整中、高考升学考试的考试科目,打破传统的文化课垄断的局面,将艺术类课程按照一定比例成为升学考试中考查的一部分,从根本上提高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高级农艺师论文篇4

关键词:职业教育农业英国

一、课程体系层次分明,注重工作经历和科学研究

英国农业职业教育实行的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农业职业资格证书有两种资格证书体系,一种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1],这种类型的职业资格证书主要针对没有进入过综合性大学的年轻人及部分成年人,为提高他们的素质而设置的。这类证书分为不同的等级,完成一个等级的学习,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找相应的工作,如:园艺技术专业从低到高分为4个等级,学生获得一个等级的证书才能进行下一等级的学习:

1级(Level1)证书:

学习时间:全日制1年,一周开设3天课;

开设课程:基本的花园技术;基本的乡村技能;基本的植物种植

2级(Level2)证书:

学习时间:全日制1年,一周开设3天课;

开设课程:植物和土壤科学;园艺产业和有机食品;观赏园艺;园艺机械;基本的园林结构;相关工作经历

3级(Level3)证书:

学习时间:全日制1年,一周开设3天课;

开设课程:承担以土地为基础的研究项目;植物和土壤原则;机械操作;观赏植物的认识、选择和使用;园林和花园设计的原理和实践;植物繁殖;相关工经历

高级证书:

学习时间:全日制2年,一周开设3天课;

开设课程:承担基于土地的研究项目;理解植物和土壤科学的原则;机械操作;观赏植物的分类和使用;植物繁殖的管理;以土地为基础的商业管理;花园设计;相应的工作经历

所有的学生不学习外语、计算机、政治、体育等基础课程,一进校就开始学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另一种证书是皇家园艺协会(royalhorticulturalsociety)颁发的证书:这种证书主要针对想从事与园艺相关工作的成年人及一些想更新知识的园艺师设置的,即满足社会上在职人员的进修及培训的需求。在英国很多成年人自己交学费参与这样学习的人很多,因为他们要想获得与园艺相关的工作,必须要获得相应的证书。获得这种证书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花园中使用的观赏植物的种类,花园的初步设计,果树、蔬菜的种植技术,土壤知识,常见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及怎么培育新品种。实行半工半读,学习时间一年,一周上一次课

开设的课程有:植物分类;植物繁殖;土壤和植物营养;植物保护;花园植物和草坪;果树和蔬菜生产

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课程,只要完成相应等级课程的学习,获得相应课程的学分,既可获得相应的证书。

二、课程教学注重实践

(一)专业基础课程

英国农业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内容比较简单,强调适用性,很多专业基础课程融合在一起,如把土壤、农业气象、植物融合为一门植物和土壤科学,将遗传与育种融合为育种,分别讲授一学期。

(二)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中的理论教学部分一般采用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的方式进行,一门课程由不同的技能组成,每个技能需写一个小的计划,许多小计划组成大的计划,每个小计划由许多问题构成,理论教学非常注重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课程普遍具有趣味性。学生完成计划后即开始实践,实践部分一般采用分组实验,每一个同学负责一个技能的不同部分,协调合作,分工完成。学生每获得一个证书需完成相应技能的学习并熟练操作,一个技能一般要重复3-5次,甚至更多。老师刚开始指导,到后来只需要监督就可以了。学生学习非常轻松,理论知识所占比重小,主要强调实践操作及动手能力。

(三)课程安排

部分学生是半工半读的,大部分学生每天都要回家,为了方便学生,一般一门课程一周只上一次课,一次课即上半天。早上9:30上课,到了10:30-11点是早茶时间,学生老师都去喝茶或咖啡,中午1点左右下课,吃中午饭,2点开始上课,4:30放学。一个班只有8-12个人,学生上课参与性很强,大部分的知识和实践都由学生参与讨论和操作,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很高。由于选修的课程不同,有些学生一周上一天课程,有些学生一周上2-3天课程,不上课的时间学生基本都到企业工作,大部分学生都是开车回家,基本没有没有学生管理这个机构,每天只有一个老师住在学校里,负责几个留校的学生的吃饭,睡觉和安全。

三、教师实践经验丰富,考核严格

老师一般采用聘任制度,大部分老师是在行业、企业干了5-10年,已是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后,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后才应聘到学校当老师。教师有些是全职的,有些是兼职的,全职老师一部分时间为学生上课,其余时间在学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作,同时带学生参与生产,全职教师既是教师也是技术骨干;兼职老师通常是某些领域的能手或园艺学科的专家,一般上一门课程或课程中的部分内容,一周只上一次课。教师主动学习的能力很强,他们会主动参与社会培训或进修以更新知识和技能,如教园林规划的老师,为了使自己的设计能适应社会需求,经常自费参加各类设计活动。教师每年都要进行考核,采用自评,同行评,学生评,系主任评等方式,考核结果作为晋升、续聘或解聘的依据[3]。

四、实训场是农场

(一)实训场类型

实训场即是农场,实行企业化管理,学生在实训场学习,相当于在企业工作,课程外在实训场工作可以获得相应的工资,实训场生产的产品绝大部分都用于销售,包括学生的实践产品,销售所得用于学生实践教学的开支。

(二)实训场管理

实训场属于学校,学校董事会聘请的一位资深老师或行业专家担任经理,负责实训场管理及人员安排,经理有权从学校或社会公开聘请工作人员负责实训场日常的生产管理、销售及给学生准备实训材料,工作人员接受经理的考核。经理即是老师也是专家,一边上课,一边生产,经理获得老师及经理两份工资。学校负责监督实训场的教学及生产管理,每年对经理考核一次,考核评价结果作为是否聘任的依据。

五、教学做一体化的实验室

实验室即是教室,教室也是实验室,一边上理论课,理论完了做实验,然后分析结果。这样安排即满足了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式的需要,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如:他们做的种子发芽的实验,给学生提供不同的种子,不同的发芽条件,让学生自己选择种子和发芽条件,下次上课的时候学生自己先分析结果,然后老师总结。

六、学生构成多样

英国农业类专业的学生组成比较复杂,有16-20几岁左右的年轻人,也有40-50岁的中年人。年轻人中,有些是初中生,有些是高中生,他们通过相应考试进入职业院校学习;中年人中有些是失业者,为了重新获得工作机会,到职业院校学习,以获得相应资格证书;有些是某一行业、企业的能手,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报名参加园艺技术的学习;有些是残疾人,为了找到一份工作到学校学习,国家承担他们所有的学费和生活费。19岁以下的学生学习农业类专业,国家全部承担学费。

七、对我国农业类专业职业教育的建议

(一)政府重视,加大投入

2012年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指出“我国农业要破解发展难题、突破瓶颈约束、参与国际竞争,根本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农业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广大农村和农业产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任务。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效率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从业者科技素质低等因素阻碍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培养大量高技能,高素质的农业人才可以有效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类高职院校在培养新型农业技能型人才中承担重要责任,因此,政府应重视农业职业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加大投入以改进农业类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降低甚至免除农业类学生的学费。

(二)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目前我国高职农业类专业的很多基础课程都延续了本科教学的教学内容,以知识理论为主,淡化了技能的培养。如化学、植物生理、遗传学等课程中的某些内容理论性太强,是本科甚至研究生学习研究的内容,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此应在调研工作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后,加强种植类专业基础课程的课程内容的筛选及专业基础课教材的研究及编写工作。

农业类专业的部分学生对行业发展和职业规划不清楚,毕业时面对企业,面对社会比较迷茫,知识能力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因此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应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课程体系中必须要有学生到企业实习锻炼的实践课程,让学生了解行业,了解企业,确定自己的兴趣爱好,以便在将来的学习中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职业发展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三)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将教室与实验室的功能合二为一,建立教学做一体的教室,将课堂搬到生产现场、搬到田间地头,在田间设置课堂,老师布置任务,学生一边做,老师一边指导,学生再独立完成任务,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

(四)建立生产型实训场

政府加大投入,学校积极参与,建立生产型实训场,实训场的管理完全按照公司的运行模式进行,实训场的负责人负责实训场的生产管理及学生的实验实训,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参与生产,实训场提供物质及场地,课后老师作为技术员参与实训场的生产,学生可作为员工,在老师安排的安排下实践,并获得一定的酬劳。

(五)加大师资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提高教师从业的门槛,教师必须有参与相关企业管理或在相关机构培训学习的经历,具备较高的业务知识及能力,且考核合格后才能从事教学工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参与学校实训场的生产管理工作。对于新进教师,必须要在行业、企业从事相关工作2-3年后,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从事教学工作。

(六)重视科学研究

高职院校的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动力之一,学校应较强科学研究的投入和管理,在全校选择科研水平较强的老师成立科研管理部门,负责课题的立项,课题实施的监督和管理,课题成果的推广应用等,立项的课题应与企业或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共同申报,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目的。同时让学生参与项目的实施,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同时也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莫广刚德、英农业的职业技能鉴定世界农业2005.2

[2]黄日强黄勇明英国农业的职业教育世界农业2004.3

高级农艺师论文篇5

我国的音乐教育取了长足的进步。这主要体现在城市中,农村仍是薄弱的环节。

80年代末,我们的音乐教育形同虚设。音乐教师数量相当少。全国中小学校近百万所,音乐教师只有4万多人且大多任教于城市。音乐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绝大多数教师教学质量相当差。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经开始学习奥尔夫等国外先进的教学法了,可不少学校连录音机都没有。那时的音乐教师大都中师毕业,有的音乐教师竟然把谱子抄错、唱甚至学生唱对了,教师还给“纠正”错了。有一个大学毕业生,学校反映他是最好的,然而连《国歌》都唱不好。这一切使我们感到惊讶。

这10几年来,音乐教育变化非常大。国家的重视使音乐教育的教育地位得到提高且音乐教育的发展呈上升趋势。今年的统计表明全国中学音乐教师7万多人,小学音乐教师10几万,总数近20万人。音乐教师数量增加很快,每年增加一万名左右。学历层次也逐步提高。这一切是喜人的,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问题。音乐老师编制不齐,教学设备不具备,很多教师还满足于课堂上教唱几只歌且教师在音乐修养、专业技能上还有不少欠缺。这直接影响了音乐教学的质量。另外,我们音乐教育的教育思想,包括大纲、教材还存在不适应现在需要的问题。以前比较强调的是知识、技能且脱离了音乐本身去学习,把音乐课变成了枯燥的练习课。

音乐教育的所有进步在城市反映得更充分,而农村音乐教育变化不明显。农村音乐教育是我们音乐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

只有占全国4/5的农村人口的音乐素质提高了,才能说我们的全民音乐素质提高了。

一,农村音乐教育根本问题是农村学校对音乐教育的认识问题。农村孩子要想“跳龙门”,只有学好数学语文。老师决定教育质量的问题,但校长是关键,有些校长就是不开音乐课,不开音乐课再好的教师也枉然。

二,教师的来源。大部分农村的学校往往不配置专职的音乐教师,一个中师毕业的教师拳打脚踢,又教数学语文,又教美术音乐(当然,国际上亦是如此趋势)。而我们的中师生在教艺术课程时就比较勉强,不能完成小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所以,为了解决农村专职音乐教师这一问题,国家特意办了艺师班。全国有8所省级的艺术师范学校近千个艺术师范班。这些教师重点学音乐,他们是农村音乐教师的骨干。由此,相对解决了农村骨干音乐教师的问题。

三,教学上的问题及教材和教学大纲的问题。音乐课的教材大多适用于城市。以前国家教委曾经组织编撰过农村教材,但因质量差和不实用而淘汰了。农村的音乐教材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器材与城市有所不同。农村有丰富的本地文化资源,不仅在汉族地区还有少数民族地区,应该挖掘这些资源。我曾去过河北安国县一个村子。村里的学校有两个乐队。一个是村里人自己培养的,孩子们学吹管子、唢呐;另一个是学城里人打架子鼓、弹电子琴。结果唢呐、管子吹得水平之高,艺术感觉之好,让我们惊叹。要能因地制宜去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否则就会失去自己的长处。

目前,教育部已选择各具特点的农村音乐教育实验县58个进行一系列课题的研究。这些实验县的研究成果将推广到全国。实际上,象山西侯马地区、江苏吴江地区、山东烟台等地区都在农村的艺术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教师素质决定了教学水平,“园丁工程”的启动将使所有的教师重新走进课堂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高级农艺师论文篇6

高中阶段是学生审美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教育者应该抓住这一黄金时期,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其个性的发展与完善,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价值理念,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工作和学习更加充满激情和创造力。本文试从如下角度分析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艺术教育特色理论,从而为同类型学校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形成具有一般规律性与具有一定操作性的理念和结论。

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艺术教育特色理论分析

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的特点

1)学校周边环境复杂[1]。城乡结合部是农村向城市过渡的边缘地带,也是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过渡的前沿地带,城乡结合部是漫长城市化进程中浓缩在一个狭小区域内的缩影,是许多矛盾、困惑及经验最集中反映的场所。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坐落于城乡结合部的普通高中,较城市或是农村普通高中更加难以管理,城乡结合部的普通高中在城市边缘化生存,尤其是在加强农村薄弱学校改造的大背景下,城乡结合部学校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生源差、老师队伍不稳定。因此,找到适合这类学校的办学模式,制定相关政策与措施促使学校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学生整体素质不高[2]。城乡结合部作为“农村之首,城市之尾”,是农村走向城市的重要窗口。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社会形态既没有城市的秩序井然、文化厚重、经济繁荣的底蕴,又没有传统农村纯朴、乡邻互助的民风。该地区的学校生源多半是“弱势”生源,“学困生”居多,其父母均为当地的农民、外地农民工、小商小贩、无业者等,父母一般都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多数家长缺乏与学校教师教育的合作意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没形成合力,因而这些学生学习志趣不强,容易受外界的不良现象影响,产生学习、道德等各方面的问题。

3)师资配备参差不齐。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教师队伍的素质高低,从根本上直接影响到整个教育的质量”[3]。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教育政策与制度安排方面也呈现出显著的城乡差异,而城乡结合部处于两者之间的尴尬境地,其普通高中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具体体现在:无论是教育资源的配置、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出现严重的不足,同样学校的高级职称与特级或知名教师的数量偏少,市、区级以上优秀教师、教坛新秀偏少,教育科研整体水平偏低。由于城乡结合部教师的平均收入较城市教师收入偏低,教师为了追求一个较高的发展平台往往外流的较多,剩下的教师层次较低,教学观念、知识水平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这对提高教学质量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实施艺术教育特色的需求

1)形成学校品牌、展示学校魅力的现实需求。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要在城乡普通高中的夹缝中生存,就必须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拥有尽可能多的优质教育资源,这就要求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特色办学是衡量一所学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它决定着学校的身价地位,是学校的生命力。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由于受到自身特点及发展条件的限制,为了形成自身品牌、展示魅力,就必须结合实践走一条适合的自己道路,而艺术教育是每个学校都有的一定教学基础,将艺术教育特色作为办学起点是可以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理性选择。

2)促进各学科均衡发展的内在需求。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知识、品行习惯和职业技能,而且要让学校成为学生舒展心灵、放飞理想的场所。而实施艺术教育特色办学,则要求学校教育应当在大艺术教育观的指导下实施艺术教育综合课程模式,在教学中以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作为某一学科主要教学内容的切入点,同时适当兼容其他艺术学科或非艺术学科的内容,达到综合艺术教学的目的。这样,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技能,同时也得到了艺术能力、人文素养的培养,艺术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向往,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的境界的追求。

3)满足社区居民的审美需求。城乡结合部学校附近的社区人员复杂,一般群众文化知识水平较低,但是在现代化进程中他们想要更好地融入城市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水平,同时社区居民文娱活动的开展激发了他们对艺术生活的渴求。学校作为与社区关系紧密的重要文化机构,应当成为社区居民的精神家园。我们要让学校融入社区,让学校的各类文化体育设施,包括图书馆、琴房、美术室、舞蹈室、运动场、演播厅等向社区居民开放,为社区居民提供运动休闲、学习进步、发展提高的场所,或是可以通过参加一些校园艺术活动陶冶性情,提高其审美水平。另外,学校也可以挖掘社区中的潜在教育资源使其转化为教育合力,促进学校的发展。

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实施艺术教育特色的优势

1)有利于确立学校的办学模式,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学校的优质生源流失问题一直是困扰这类学校的一个难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长希望让孩子接受更系统更全面的素质教育。这就迫使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学校必须寻求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办学模式,而学校确立艺术教育特色的办学模式,也适应了家长们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观需求,能短时、高效地使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办学水平得到一个较高程度的提升。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升学率。一般的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学校由于师资水平、教育场地和经费等限制,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学生感兴趣的科目教学水平都不高,重视不够。而这些课程的开设对于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又是十分必要的,这些课程如果开得好,同样也能够对其他课程的教学产生积极的、长远的影响和促进。由此可见,实施艺术教育特色办学,既能发展形式多样的校园生活,又能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知识的学习,在一种轻松、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学会知识、锻炼能力、陶冶情操。

3)有利于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加强家校联动。教师将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作为教学的“三维目标”,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感相结合,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的智慧与精神得以充分展现,不仅只是包括知识、能力、手段和策略,更有这些东西背后所拥有的精神财富,因此教师的教学也是一种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活动。另一方面,那些在德育、体育、艺术等方面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到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向社区开展艺术教育、健康教育等帮助社区居民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丰富社区居民精神生活。

对艺术教育特色理论研究的有益探索

确立以培养审美价值为第一目的的大艺术教育观

突破学校艺术教育学科本位思想,提出以培养学生审美价值为第一目的,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为教育内容,以音乐、美术课堂和群众性艺术活动为主要载体,确立“走进艺术、学习艺术、欣赏艺术”的艺术教育思想,“让高雅艺术走进学生,让高雅艺术伴学生成长”。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建立了株洲市四中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株洲市四中艺术教育工作章程》,开辟学生艺术活动的场所,成立了艺术教育部、艺术班和系列艺术团体,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春之声音乐节、金画笔美术节和对外交流活动,把艺术教育落到实处。

树立基于全面发展理念的全员参与式学校管理理念

学校管理和发展,须面向全体师生,既是师生的全面发展,又是学校的全面发展。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学校管理工作能有效地强化师生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提高管理效能促进学校发展。坚持校务公开,开放课堂,开放学校,鼓励广大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来,建立健全全员参与机制,把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组织起来,建立正式的学科组、科部室、职代会和学生会等,以及非正式的教师协会、学生社团和家长委员会等。重视教师科学精神、人文情怀和艺术素养的提升,进一步增强教师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和德育能力,引导学生德智体美的发展和个性的完善。

提高个体的艺术素养为教师及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师生的幸福感与成功感,来自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校生活,来自于精神境界的提升和能力素质的修炼,来自于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与创新。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4]学校注重发展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着力培养学生主动适应未来社会的各种能力。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建设有益于提升师生的幸福感与成就感。

拓展和延伸——学校、社区课外艺术教育活动

学校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实现了序列化、生活化、群众化。每年,学校都要组织校园文化艺术节、春之声音乐节和金画笔美术节。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中进行班级合唱比赛,举行元旦文艺汇演,都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参加,同时学校附近的社区居民对学校的这类文娱活动的关注度也较高。每年4~5月份举行的“春之声”音乐晚会面向社会公演,引起了教育部门、社会各界、家长、各新闻媒体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已成为株洲市民文化生活中的一大亮点。金笔画美术节里的学生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美术教师的创作作品展、校园现场书法赛已成为师生展示艺术才华的重要舞台。师生展出的这些作品很多都被教师、同学以及来学校观看的附近居民带回家中珍藏。

参考文献

[1]阮春棉.城乡结合部学校管理现状与对策管理论坛[J].教育科研论坛,

2008(9):97.

[2]谭六三.走综合中学办学之路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J].中国教育学刊,

2006(5):33-36.

高级农艺师论文篇7

关键词:职业农民培训方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b)-0000-00

1前言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为方向,以提高农民农业科技水平及文化素质,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为主旨,进一步加强农民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一支与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主体力量。

2014年下9月初,根据达州市达川农发【2014】69号《关于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及培训教学计划报送要求的通知》,我站培训承担培训任务,并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提高新型职业农民专业技术能力、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增收这一重点实施开展新型职业培训工作(也称为民生工程培训工作)。

我站在达州市达川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办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总体目标要求,如期开展专项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完成4期215人新型农机类的新型农民培训任务,创新了培训模式,让每个参加培训的职业农民不但掌握新型农业机械方面的专业知识,为职业农民朋友创业致富创造必要的技术基础条件,也更有力地推动全市农机化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培训过程中,通过采取多种措施,我站选择确定了农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种植与养殖大户等共4批培训对象,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制订了详细的针对性强的培训方案,组织优秀的由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与研究生组成的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选取结合本地实际的实用培训教材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培训,同时精心组织实施培训,严把培训质量关,关心学员培训期间的生活,培训后受到学员一致赞评。

2培训新方式

我站在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中的新方式方法式详细介绍如下:

(1)分级细化组织领导

一是成立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站长为培训工作组组长、分别成立培训小组、管理小组和后勤保障小组,每个小组都明确责任目标,多次召开会议,制定培训工作方案,分解落实每位培训成员的工作任务和教学团队成员的教学任务,实行分工负责制,从组织上和制度上保障培训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2)健全培训体系

落实了培训师资队伍,课程由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研究生学历人员任教,上级指定的理论培训教材,往往介绍的是大平原地形上广泛使用的大型农机,而我市属于典型的山区丘陵地形,往往需要的是中小型农机,因此在组织授课内容时结合了本市实用农机,还将本市最新农机类科研成果融合到授课内容中,制定详细的图文并茂的幻灯片教案和通俗易懂的文字讲义资料,满足培训教学需求,将教案课件刻成光盘,发给需要的学员,或将教案课件以邮件方式发给需要的学员,并开通了新型职业农民网络课堂。

(3)重实训,学员参与式教学

与以往的培训不同的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不但重视理论上的教学,更注重实训教学,课程设施符合本地职业农民的特点和学习规律,实训活动多样化,重针对性、实用性和规范性。如象我站的“农机操作与维修技术”培训班就是4天理论学习课程,8天实训操作课程,把学员组织到新型农机制造厂去让工厂的技术人员给讲解新农机具的设计原理,组装过程,故障排除与维修等内容,并让学员动手实际操作,还安排学员到新农机具使用现场(用户)处现场操作,由用户现场解答学员提出的各种问题。

(4)注重农机与农艺的融合

我们以往的培训比较注重农机方面的培训内容,这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时,我们不但将本市本单位最新农机具新技术融合到教学内容中,还特地聘请了农艺专家来讲授新农艺技术。如我站的“农机操作与维修技术”培训班,就请我市农艺专家讲授“高产优质蔬菜栽培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内容。还有的一堂课由农机农艺两方面专家来共同授课,如象“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新型喷灌技术”、“食用菌机械化生产技术”就是有农机农艺两方面专家共同组织课件材料并同台授课,使授课达到高质量高水准。

(5)注重政策法规与管理等内容的培训

我们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也讲授了“农业政策与法律法规”、“农户经营管理”和农机购置补贴等内容,这些正是新型职业农民所需要的知识。

(6)培训生源的科学组织

广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好处,是新型职业农民朋友积极主动自愿参加培训,通过与区乡农业技术站了解掌握职业农民的分布状况,培训需求等。

(7)妥善落实培训资源

落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场地、专业设备以及新型实用农业机械。建立班级及学员培训档案,为学员详细准备了学习所用的各种资料,为培训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8)加强宣传,营造良好培训环境,激发学员培训热情。

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公示与悬挂横幅标语等,介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意义、内容、国家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扶持政策,激发学员学习技能的热情。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使广大新型职业农民充分了解党和政府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关心、支持,有效推进再创业工作。

(9)创新思路,保证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成功率。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认识到培训要满足新型职业农民的新要求。同过去相比,新型职业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方式有了很大变化,从事高效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每年脱产学习一段时间,是完全有可能的;二是认识到培训要讲实用技术、理论知识和管理知识。过去我们的培训着眼于实用技术,现在,新型职业农民有了发展的要求,不但要重视实践,也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还要重视管理方面的知识;三是力抓培训质量,上好第一堂课。在培训中,达川区培训办领导亲自上了第一堂课,传达了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宗旨,市农业局农机化科领导宣讲了达州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须知,增强了学员的培训热情;四是专家和专业老师亲临授课及现场指导。培训老师深入现场通过理论讲解、实操教学,手把手地教各种操作技巧,帮助新型职业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在互动问答中学到了实实在在的技能;五是注重培训成效。培训学员通过培训后感触颇深,非常希望得到更多培训机会,有很多学员向我们谈了他们培训的感受:第一,他们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可以找到求教的人,避免请人花钱的尴尬。第二,参加培训中把问题反映给老师,让他们带着问题来学习,有针对性地帮助学员,实打实让科技在我们的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10)规范日常管理,正确处理矛盾,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果。

一是成立班委会。建立班级管理制度,严格考勤,加强安全教育和纪律教育,对各位学员在我站的培训情况及时反馈到区培训办,对培训期间表现好的个人,颁发优秀学员证书,增强了培训学员在培训期间的约束力。二是处理好生产与学习培训的矛盾。实行“产后”培训,在生产后开展培训,让农民带着问题参加培训,参与讨论,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从而不断提高发展生产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培训时间安排调整,大大提升了培训效果。三是认真搞好培训资料的收集整理,建立好培训台帐。严格资金管理制度,确保专款专用,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最大效用。

3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今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中,通过对学员的走访调查,我们现阶段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还不尽如人意,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培新型职业农民训工作后续政策跟进不及时,长大12天的长班学员不容易组织,学员培训的积极性还有待于提高。

(2)在确定培训实训内容上,还应将实训技术与创业技巧紧密结合起来。

(3)建议上级领导定期组织培训教师外出学习,提高教师的培训水平,尤其是实训教师的水平。

4今后培训的打算

(1)及时总结经验,推介成功典型,搞好宣传报道和信息上报工作,形成良好的培训氛围。要做到将上期培训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及时进行图文并茂的跟进报道,上一期的先进典学员给下一期学员现身讲解,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网络答疑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培训氛围,将培训信息及时准确地上报给上级相关部门,并实行网络衔接,上级部门可以对培训实现动态管理与指导。

(2)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实现了两个转变:第一是培训的着眼点实现从个体培训到群体培训的转变。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对农民群体的培训。一是实用技术培训,以传统农业为主;二是创业培训,就是培训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组织领办人,帮助他们拓宽视野、提高能力;三是新型农民培训,就是对农民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尽快掌握就业本领,顺利实现就业,并能小创业;第二个转变是培训主体实现了从单一到综合的转变。努力整合各种农业教育资源,把单一的农业部门进行的培训,转变为农业科技部门、农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社会力量参加的培训体系。组织一个农业科技讲师团,让讲师团常年活跃在农村。让身边人来讲身边事,新型职业农民更容易接受。

5结束语

随着现代农业发展的不断推进,中国迫切需要培养大批有较高生产技能、较强创业意识、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培育创业型的现代专业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增强农业农村经济活力和农民增收的关键所在,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张爱华.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几点思考[R].科技与企业,2012(3)

[2]胡德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创新对策[R].成人教育,2012(11)

高级农艺师论文篇8

关键词农业院校;二级学院;公共平台;服务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09-0333-02

abstractpublicplatformisimportantpartofteaching,scientificresearchandanagementinagriculturalacademy.itplaysanimportantroleatintegrationofeducationalresourcesandpromotingthecapacityofteaching,scientificresearchandmanagement.thispaperexpoundedthemeasuresandmethodswhichresultedfromtheactualsituationsofSchoolofHorticulture,anhuiagriculturalUniversity,inordertoimprovethecapacityofthepublicplatformserviceaboutthesecondaryagriculturalacademy.

Keywordsagricultur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secondarycademy;publicplatform;servicecapacity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仪器设备的快速更新,不仅对农业院校的理论教学和实践实验教学内容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教学管理体制和教学体系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

面对日益激烈的科技和社会竞争压力,许多农业院校未雨绸缪,纷纷实现了学院制,加快了资源的整合力度,建立起二级学院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农业院校结构的自我优化和功能强化[3-4]。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农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主要由各类二级学院来组织实施,学院在农业院校内部管理体制中明显处于主要地位,在农业院校的教学、科研和发展中承担着艰巨而繁重的任务,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公共平台是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产出的主要基地和重要平台,是反映农业院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建设世界一流研究性大学的必备条件[5-6]。随着农业院校的不断发展和人才培养力度的加大,农业院校公共平台逐渐形成,但由于受各种原因影响,平台建设和发展以及管理体制还有很多不足,因此提升二级学院公共平台服务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农业院校二级学院公共平台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自2014年开始,已陆续建成公共信息平台、公共科研平台、公共教学平台、公共精密仪器平台和公共选课平台,目前各平台已开始运行并提供开放式服务。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安徽农业大学开始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制度,各项具体工作重心开始从学校向二级学院转移,这使得学院面临着较大压力,各平台管理人员不足,管理职能弱化,使得平台运行不够完善,服务能力亟待提高。

2提升农业院校二级学院公共平台服务能力的措施

2.1更新观念、优化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

一直以来,农业院校的公共平台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对其经费的投入与建设也主要围绕“小平台”进行,极大地浪费了资源,制约了平台功能的发挥[7]。二级学院应该树立大局观念,打破实验室壁垒,从学院整体办学效益出发,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避免大型仪器的重复购置和浪费,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

2.2加强信息建设,建立健全平台共享的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公共平台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各平台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作保证,明晰各人员岗位职责,在制度约束的同时,公共平台应重视人文管理营造和谐的学术环境。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自2012年成立了实验中心,负责公共平台的日常管理工作,实验中心实行1名主任(有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担任),3名副主任负责下的各学科平台专人负责制,制定了一系列平台管理制度。建立学生网上选课、实验预约、信息反馈、教师安全监控等互动平台。根据农业学科专业发展、专业设置特点和学生规模,打破资源封闭、各自为政的体制,完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数据库与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将大型精密贵重仪器集中管理,指派专人负责,实现资源开放共享。使用者可通过平台查询、申请预约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公共平台的使用效率。

2.3充分发挥农科院校的科研优势,加强平台队伍建设,提升服务层次

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和凝聚机制[8]。对管理人员实行绩效管理,奖勤罚懒。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自成立实验中心以来,打破实验技术专职人员和理论教学人员间的界限,鼓励专业老师积极加入到平台建设和管理中来,极大地提升了公共平台的服务层次。同时,为了弥补管理人员的不足,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采用导师负责制下的研究生兼管制度,确保各公共平台开放运行。导师负责制下的研究生兼管制度指的是由学院指定研究生导师负责特定的开放平台,再由导师选择其优秀的在读研究生作为平台协管员,承担平台日常开放运行工作。这不仅提高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提高了平台的使用效率。同时,为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在年终绩效津贴方面分为a、B档,对于获得a档的人员津贴上调20%。

2.4拓展平台服务范围,建设实践试验基地

公共平台可以为农业科学研究提供硬件和技术支撑,促进人才的培养和聚集,创立科研团队,创造学术氛围和实验环境。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农业专业特点,积极开展公共平台和科研院所、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和交流,争取资金支持和实践试验基地建设,加快平台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3结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产业虽然很有潜力,但农业依然是一个弱势产业,研究经费不足,重工轻农思想的束缚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作为培养农业人才的农业院校任重道远,在国家资金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建立公共平台是一种良好的运行模式,可以整合资源,克服经费不足的问题,为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学子提供良好的科研和实践动手能力平台。

对于各农业院校来说,公共平台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配备和优化平台管理队伍,把规划与投入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农业院校公共平台的利用效率,提升其服务能力。

4参考文献

[1]刘丽华,郑桂萍.农业院校产学研结合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87(11):62-63.

[2]王小利,任慧莉.新形势下农业院校实验队伍建设的发展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47-149.

[3]刘沫,陈海宁.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实现人才充分就业的战略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3):41-42.

[4]仝娜,赵人诤,陈景衡,等.浅谈高校二级学院共用科研平台建设[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7(6):466-469.

[5]骆峤嵘,万文海.我国高校二级学院管理模式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28(1):130-132.

[6]张玲,胡克玲.提升设施园艺学科研平台服务功能创新管理机制研究[J].温室园艺,2015,586(10):11-12.

高级农艺师论文篇9

关键词: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导演型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8C-0089-02

近几年来,中职教育开设的专业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但对专业建设的质量仍重视不够,致使个别专业学生报考率、就业率低。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按照产业对中等人才的需求,打造品牌专业,以此推动中职教育的良性发展。品牌专业是形成中职教育办学特色的基础,在办学过程中必须围绕市场需求,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只有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才能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在品牌专业建设上我们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一、依据产业需求,划分农艺专业学习领域。

现代农艺专业是在对已有的或即将产生的相关职业进行职业分析基础上,归并和分类后形成的。可见,现代农艺专业不等于社会职业,也不是劳动岗位。是对涉农职业“岗位群”所需的技能、知识和态度进行分析归纳后,设置的基于现实职业发展趋势的教学专业。同一个职业有多个不同的岗位,在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情境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要开发出具有一定普适性的学习领域,必须针对本专业主要职业工作岗位进行企业调研,并与现场专家共同研讨分析职业岗位的典型意义及具有完整结构的工作过程,才能确定专业教学的典型工作任务。只有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进行系统化分析,才能划分出本专业的学习领域。

课题组依据这一理论基础,首先,对县域农业产业的主要职业工作岗位进行分类调查,筛选确定了我县农艺工的六大典型工作任务,即柑橘生态栽培、高山蔬菜种植、核桃高效栽培、茶树种植与绿茶加工、花卉组培育苗和烤烟种植与烘烤等。接着逐个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后,制定出侧重于种植的农艺专业的学习领域。具体如下:

基础学习领域:由“说写”基础、“数理化”基础、“信息”基础和职业生涯规划四大模块构成,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为重点。“说写”基础模块――开发《说写基础知识》校本教材,突出应用文写作、演讲、解说等“说写”基本技能。如,我县地处三峡库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英语课的教学形式是开展“用英语话家乡”主体活动,介绍当地旅游资源,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数理化”基础模块――主要突出“数理化”的基本常识,根据现代农业产业的需要编写数理化基本常识校本教材,如重点选择与使用农业机械相关联的物理常识,与使用化工产品有关的化学常识和与成本核算相关的数学知识。“信息”基础模块――主要内容是网络的使用、信息收集与处理等基本知识,以学习电脑的操作技能为主。

专业学习领域:由专业核心学习领域、专业方向学习领域两大模块构成。专业核心课是学习专业方向课程的工具,为专业技能的形成提供理论指导。这类课的开发要充分体现“基础”的特性,“舍去”中专统编教材中较深奥的理论知识,选编出紧密结合本地区产业实际的校本教材。如结合本县的农业资源整合土壤肥料、农业气象和农业产业规划等相关知识,编写《兴山县农业生产与环境》校本课程;又如针对本县六大农业产业,编写《兴山县主要经济植物病虫害的预防》课程,介绍柑橘、茶树、蔬菜、花卉、烟叶和核桃等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预防措施。专业方向课程是以服务产业项目为目标,坚持教学活动就是生产活动的原则,做到每一项专业知识至少要指导一项农艺产品的生产,删除与应用技术联系不紧密的内容,开发服务于农业产业的农艺专业方向教材。围绕本县六大农业产业开发《核桃高效优质栽培》《茶树栽培与绿茶加工》《脐橙栽培技术》《香菇生产技术》《花卉组织培养》《高山蔬菜栽培》《优质烤烟生产》和《山羊养殖》等校本教材,每门专业课都有具体的生产工艺流程和产品,提高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拓展学习领域:目的是拓宽中职学生在农业经营管理和家庭园艺两方面的专业能力,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面。主要领域包括农业经济管理、经纪人实务、特种动物养殖、食用菌生产和盆景与插花。

二、分析工作过程,开发行动导向学习情境。

在德国行动导向的情境性课程原则指导下,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学习情境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规定,是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方案。可见,学习情境是以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背景,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教学化处理后形成的一种学习性工作任务。这种课程的设计是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以体验工作情境为出发点,针对现实工作技能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教学环节,并通过举一反三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来实现教学目标的。

课题组依据这一理论,以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为前提,坚持学习行动即工作行动的学习情境设计总要求。制定了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典型的农艺产品的生产过程为体例设计教学活动;以学生“跳起来够得着”为设计尺度的三项学习情境开发原则。期望让学生在学习行动过程中充分体验工作情境,快乐地掌握实践操作技能,不断提高职业综合能力。遵照情境开发的三项原则,我们尝试研发了两册适用于我县农艺专业的行动导向学习情境。如在编写《核桃高效优质栽培》校本学习情境时,首先,对核桃高效栽培的工作过程进行系统化分析。然后筛选确定了认识核桃树、嫁接育苗、规划与施工、土壤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预防、采收处理、低产园改造等工作任务,这八个任务是核桃生产者或技术员必定会遇到的工作内容。最后,按照八项工作任务的内在关系,编排成核桃栽培园艺工的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又按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技能六步完整的学习行动来安排学习任务,并编制出学习性工作任务单。同时,应用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为师生提供了教学指导参考。

三、针对农事季节,创新人才培养管理模式。

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具有市场导向、能力本位、学练并重、工学结合等特征,其构建原则应该是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前提、要求中职校准确定位、素质教育与实际教育相结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据此,课题组构建了农艺专业“季节性工学交替”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和“实验基础训练、项目整合实训、生产综合训练”三步技能实训法。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农艺产品生产的季节为序,合理安排教学计划,灵活组织教学。农闲时在校内集中学习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农忙时在企业里进行生产的各个环节的实践训练,工学交替从而实现“理实一体化”。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其主要的合作模式有三种:学校+公司+农户、学校+公司+员工、学校+农户+学生。为了确保模式的顺利实施,首先学校必须争取县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和教育局等主管部门的支持。然后,通过各职能局的介绍和沟通,与龙头企业的法人联合成立校企合作办学协调机构。共同制定农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内容、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确保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经教学实践验证成效显著,先后有三名同学获得全国技能大赛二、三等奖,学生制作的龙洞春茗荣获湖北省名优绿茶评比特等奖、国家二等奖,田水涛、程子义等同学回乡后成立了农业合作社,带领广大农民走上富裕之路。

四、校企互惠合作,共建行动教学实训基地。

依托本地的农业企业科学合理地组建技能实训平台,有助于中职学生的技能养成,也有利于解决农业职业教育经费短缺等问题。经调查获悉,县内的绝大多数农业企业存在人才结构不够合理、工人缺乏必要的专业理论素养、成果转化能力差等问题。而拥有一批懂理论、能实践的专业教师队伍是我校的优势。学校领导在分析企校各自优劣势的基础上,及时提出了“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企校合作原则。

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学校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建设,先后承担了多个农业科研项目,并把科研成果应用到生产中去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大大增强了校企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我校先后与富源核桃合作社、绿缘果业合作社、金丰园开发公司、萧氏茶叶公司、烟草公司等企业联合组建了六大校外实训基地。企业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学习场所,而且能随时为学校反馈信息,便于学校掌握农业科技的发展动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在校内建成了1300多亩的实训基地,成功培育了果树新品种―鄂猕4号,繁育苗木100多万株,示范推广面积达20000余亩。我校现已建成“两室两地”系统化的行动教学实训平台,确保了“实验基础训练、项目整合实训、生产综合训练”三步技能实训法的顺利实施。

五、突出角色转变,培养“导演型”师资队伍。

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是由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六步构成的一个完整的行动模式。让学生在完整、综合性的行动中进行思考和学习,达到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培养方法能力的目的。而传统教学法只注重信息获得和实施,忽视“计划―决策”和“检查―评估”四个关键环节,造成了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缺陷,缺乏计划和评估等能力的养成,恰恰这些能力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基础。行动导向教学是通过教师创设学习情境,激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地采取具体的行动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可见,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习活动的主持人和引导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导演。

为了更好更快地适应这种转变,学校积极规划了校本培训、名师培训和企业培训三项教师综合质素提高计划。具体做法是:骨干教师每学期举办1-2次专业技能讲座和示范教学,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开展课题研究,了解科技发展动向和掌握新技术、新工艺;节假日聘请高校的名师来校培训和选送骨干教师参加部级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选派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及技术改造,培养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三项培训计划的实施,培养了一支“导演型”师资队伍。11位农艺专业教师,其中有6名成为双师型教师,承担了2个科技部和6个县农业科研项目,同时,还承担了省、市级教改课题各3个,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成果登记和县级科技进步奖,公开20余篇。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

[2]姜大源.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理论、策略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吴全全.学习领域:职教课程内容重组的新尝试[J].职教论坛,2004,(6).

高级农艺师论文篇1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同时也提出了“十一五”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为了加快生态家园的建设步伐,提高广大农户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生态环保意识,普及新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知识,近年来,磐石市农业环保监测站积极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事业,如今,全市可再生能源事业方兴未艾,给广大农村带来盎然生机。

可再生能源和农业生态工作是涉猎多学科、技术工艺复杂的科技创新产业。作为基层农业能源生态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干部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过硬的技术支撑,方可得心应手、事半功倍。为此,他们曾先后派技术人员20余人次到省内先进市县以及北京、四川、湖南等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并有8人次参加农业部组织的各类能源生态技术培训班。目前全站人员均达到中级沼气生产工职业认证资格,2人为高级农村能源鉴定师,有高级农艺师2人,中级农艺师5人,从事可再生能源生态事业人员8人。他们是磐石市可再生能源、农业生态事业的中坚力量,是事业稳步、健康发展的源泉。近年来,全站公开20余篇,其中《太阳能采暖房的作用与意义》在第六届国际能源会议上交流,并编入论文集;《集热蓄热式太阳房的效果与评价》在中国太阳能学会和联合举办的全国“青年论坛”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经济评价及其在农业生态建设中的意义》收入东北师范大学草地所《吉林省生态建设成果集》一书。

在工作中,磐石市农业环保监测站抓住以沼气为核心的农村可再生能源项目支持的有利时机,积极申报,有效实施项目。目前,已建成户用沼气池2200户,推广太阳能采暖房1982栋,安装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2万余台,建立农村能源服务体系2个。各类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农业部标准,实施过程中严把建设质量关、技术关和服务关,真正为广大农民办好事、办实事,使项目得益、农户在真正意义上得到实惠。此外,还建成农业生态示范基地1处,占地2公顷,建成“四位一体”日光温室17栋,并且水、电、路、仓储等设施齐全。他们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也换来了多项荣誉。“被动式太阳房推广与利用”项目被省政府评为农技推广一等奖;“生态家园工程建设”项目被吉林市科教兴农办公室评为一等奖;“朝阳山无公害基地建设”项目被吉林市科教兴农办公室评为二等奖;“‘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技术”项目获吉林市人民政府二等奖;“磐石市朝阳山农业生态园区建设”获吉林市人民政府二等奖。

磐石市农业环保监测站为磐石市可再生能源、农业生态事业贡献卓著,深受业务主管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我们相信,磐石市可再生能源、农业生态事业将会春风得意、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事迹,更好的服务于“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