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风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55:03

江南风景篇1

据宴江南酒家的叶师傅介绍,这些装饰画是从杭沪当地原装收集而来的,所以带着正统的沪杭气息,整个布局也体现出江南一带的秀美风情。

这家“深居闹市”而又装修典雅的餐厅在广州为数不多的江浙餐馆中的确有清奇之感,而且菜式出品较之过去有明显进步,不仅口味更地道,而且价格也算实惠。

浙菜是菜系中的江南一帜,其菜品格局醇正、鲜嫩、细腻、典雅,尤以清鲜味真见胜。而苏菜也是十分有影响力的,乾隆时,曾下旨编制苏杭菜谱,许多苏菜也因乾隆名扬四海。如“文思豆腐”、“松鼠鱼”等,都受到乾隆皇帝的高度赞美而美名传播。

宴江南几道比较有代表性的苏浙沪菜式,“乾隆元蹄”、“小城松鼠桂鱼”、“淮乡蛋黄狮子头”、“赛螃蟹”、“冬菇白菜”、“南翔小笼包”,甜品有“桂花糯米藕片”、“宁波汤圆”等都甚有看头。

每一道菜的摆盘,食材的颜色搭配都十分讲究,一上菜,就会被其色彩之绚丽吸引。如“乾隆元蹄”,元蹄色暗红,油光可鉴,伴碟的是青绿的上海小棠菜,元蹄油红与蔬菜的青绿互相辉映,对比强烈。“小城松鼠桂鱼”,主色调是盈盈的酱汁的橙红色,上面点缀着淡红的虾仁,青青的豌豆,黄澄澄的玉米,十分赏心悦目。

“乾隆元蹄”的皮和肥肉入口即化,肥而不腻,肉酥软无比,酱汁咸甜适中,肉香浓郁。其实,“乾隆元蹄”与“红烧元蹄”菜式做法大同小异,正如坡所说:“慢着火,小着水,火候足”。经数小时熬炖,油腻大多已消失掉,肥肉变得爽口,瘦肉口感香,皮层更是最精彩部分,香糯软滑,成为众箸之的。

“淮乡蛋黄狮子头”采用的是普通狮子头的做法,将猪肉团蒸熟,红烧,浇汁。但宴江南酒家还创新在狮子头内酿入咸蛋黄,使狮子头吃起来,一口糯软的肉,一口咸香的蛋黄,口感更加丰富。

一直认为,苏浙菜口味偏甜,不适合广东人的口味。但宴江南改进了菜式的做法,使菜肴更加贴近广东人的口味,又不失苏浙菜的风格。“宴江南”,值得一荐。

广州特惠商户精选

牛桥泰菜天河北店

订座电话:020-85250821

广州市天河区175-181祥龙花园二楼

逢周日为五折,洋酒、特价、海鲜、茶位、白饭、水除外

牛桥泰菜华乐店

订座电话:020-85250822

广州市越秀区华乐路38号广怡大厦二楼

逢周日为五折,洋酒、特价、海鲜、茶位、白饭、水除外

食尚引

订座电话:020-38330290

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228号正佳广场三楼3a005铺

逢周四为五折,限指定菜式及饮品

赣香人家

订座电话:020-22023003

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天河直街160号天河汇商业街二楼

逢周四为五折,限活动指定菜式

山泉公馆

订座电话:020-38216906

广州天河区林和街21号中怡酒店一至二层(近林和中路)

逢周六为五折,酒水、茶位除外,限指定菜品

D岛怡坊

订座电话:020-22223811

江南风景篇2

古上海是一个纸醉金迷的地方。东方明珠在晚上华丽地立在东方。下了车,是傍晚,我嗅到了温湿的空气,来到了南京路,步行街。

不知为何,上海建筑给我的感觉是亲切,与北京庄严的感觉迥然不同,就好像来过一样。街道两旁金碧辉煌,中国式的飞檐,高屋重脊,斜挂着招牌,万家灯火似泛光的海洋,浦西灯河似的南京路,五光十色,耀眼夺目。夜色下的城,一片流光溢彩,翩翩几多歌舞。

深蓝色的帷幕,谈蓝色的云看得一清二楚,雅曲悠悠,一汪明月夜,华灯祭起,千万盏,流光溢彩,错综缭乱,金光闪闪;城如画,瓦欲流,似依水宫殿,夜下月华楼。人熙熙攘攘,川流不息,我仿佛回到上个世纪,看到那时的上海的繁荣,看到“大世界”纸醉金迷歌舞不休,我看到人们穿着长袍,拿着烟斗,坐着老爷车,来去匆匆。上海的夜,热闹、繁华、美丽,配上天宇的深蓝,更显得雍容。

穿过古老高大的西欧风格建筑,通体明亮的墙,连成一片,向远处望,黄浦江两岸,全是灯火的海洋。来到外滩,一眼便看到了对岸的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配合四周挂满霓虹灯的楼房,再重复到单调的灯火中,它站在那里,身披彩绸,与明月站成一个高度。“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我只想到了这句话,那种华丽的感觉,正像宫廷中的佳人,绝世而独立。水面上泛着一层红光,灯火辉煌的游船上,是否有抱着琵琶,身着旗袍的江南女子在轻声吟唱?倒影和波光,好一派快乐和放松的张扬!

江南风景篇3

富有特色的写生之地首推“江南水乡”,江苏周庄、同里、嘉善西塘、桐乡乌镇等。各学校美术专业的学生都会在春、秋季云集在这几个写生点。在这几年的写生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在色彩风景在基础教学中还没有形成规范的教学方法和体系,通常只有水粉、水彩的特性与技法的介绍、习作的构图等,而真正涉及到风景写生活动方法的非常少。

在近二十年的美术专业基础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在色彩风景写生方法上的研究已愈发重要。色彩写生是美术教学实践的一部分,应在整体教学中有明确的位置,每一次写生活动的安排,都应有教学理解念和教学目标,它是处于哪个学习阶段,应完成什么目标,这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笔者以浙江青年艺术学校二年级美术班学生去江南水乡嘉善西塘写生活动为对象,在教学活动方法上作了一些新的探究。

一必须有明确教学目的

风景写生是美术基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中等专业学校美术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作为2002级美术班是第一次风景写生,重点应让学生掌握色彩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教学难点是如何把自然界的景物综合加工,把看到的最美的东西加以组合,成为一幅完美的画面;其次是如何把握画面的总体色调(掌握室外的光色变化)。教学目的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集中时间通过一定数量的外光写生作业,使学生掌握风景写生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必须有完整的写生活动过程

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前期准备期、活动实践期、调整展览期。

前期准备期,是色彩风景临摹阶段,是在写生前在画室中进行的。经过色彩静物写生的系统训练,在对水粉画的特性、工具和材料的运用,用笔、用色的方法上有了一定的掌握后,通过对优秀的水粉或油画、水彩美术作品的研读和临摹,来学习别人的处理手法,以达到放开眼界、博采众长、丰富自己的目的。临摹能使学生更快地掌握风景写生的方法,这也是学生学习风景画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后再结合写生训练,全面锻炼学生综合利用各种手法、处理复杂色彩关系的能力。

在学生临摹练习的同时进行课堂教学。结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讲述风景画的概述、如何选景、如何构图、写生的方法步骤及画面一般的处理方法。

在临摹作品的选择上,笔者选择近年来较优秀的、印刷精良的、篇幅较大的水粉、水彩、油画风景作品的印刷品为临本,内容以江南水乡或民居为主。教学内容上以透视、构图为着重点。透视是水乡蜿蜒的河道、高低错落的房屋、笔直延伸的街道在画面中构成的关键,是景物中的近、中、远三种层次的深远空间的具体表现。构图上要有统一(色调)、变化(对比),一般采用对比与调和的方法,明暗、疏密、动静、虚实、高低、远近、强弱等。写生的方法步骤中,采用由远到近的分部进行法,由近及远的层次推移法,或全面铺开的统一调整法。特别强调景物中天与水的画法,顺光与背光(逆光)的天空和景物的关系;平静的水、流淌的水、荡漾的水的具体表现方法。使学生边临摹优秀作品中学习,为写生打好基础。

教学中要表现的重点是水。因为水是生命之泉,在江南水乡它与人们的生活与感情息息相关,所以是水乡风景中必须表现的绘画题材。

平静的水:止水如镜,清澈地反映出水边的景物—倒影,倒影的形与陆上的形形成对称,但在画面表现为色彩和明暗对比弱。静水的表现技巧常常先用垂直笔法表现倒影,然后用横笔表现水纹:水纹的透视关系是近宽远狭、近长远短、近强远弱。

流淌的水:用曲线表现流水的结构与方向,其倒影随曲线断续映现。

荡漾的水:用碎片法,表现平行型的波纹。河边因行船等活动引起的浪纹即属此类,有时为局部水面的动荡,其倒影随波摇曳断续可见。转贴于

风动涟漪:用交叉法,表现微风吹皱水面形成的鳞鳞细波。

“水天一色”也是水乡风景中的一大特色,是指水面从某个角度望去,反射了天空之色。而水面除了反射天空之色外,便是其水的固有色,只有靠近色彩,景物的倒影才会有其景物的颜色影响。静水的倒影是垂直的趋向,常多用垂直的笔触画出,并辅以水平的波光使水面平起来,倒影处理得概括而虚幻,多是先画倒影再画较亮的水面及波纹。

活动实践期,是色彩风景写生实践阶段。到了写生目的地后,笔者先带领参加写生活动的15名学生,考察整个写生区的地形,熟悉环境,做到心中有数。接下来就开始让学生三五成群地在一个写生点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写生角度。要求学生尽力避免画色调雷同、环境相似的风景,应选择具有明显特点的、有区别的环境来写生,更不能重复表现同一角度的同一景物,以免写生后的作品雷同。

在真正进行水粉风景写生前,应先进行一些风景速写练习,以帮助学生构图和景物的选取组织及掌握透视关系,然后进行简单的房屋和景物写生。首先进行简单的房屋写生:房子体积感强分面清楚,外光色彩也很典型。可就近选一简单的小房,如阳光明朗则有冷暖不同的明暗两面,作画时应注意分析天空、地面、房顶、墙面的色彩关系与差别。在进行简单的景物写生时应注意选择一种有远景、中景和近景的画面,观察其远、中、近三景的色彩差别,要求在色调统一的前提下,使画面具有深远的空间感觉。要达到这种感觉,除了色彩上的递变之外,在表现手法上(用笔、干湿、造型)要有相应的处理。最后进行较复杂的街景写生:街景写生难度较大,但相对而言,街景主体房屋都是固定的。街景色彩的特点是色彩的纯度对比比较明显,路面及建筑虽有新旧之分,但大体上是以灰色为主的,而街道的装饰点缀着无数鲜艳的色彩,呈现出一片沸沸扬扬的闪烁之感,所以画的时候既要表现出这种感觉,画出丰富的色彩,又不要画“花”。画点景人物及车辆等重要细节,只需描画出感觉上的具体,不要画得过分呆板、孤立,与画面的整体风格不相吻合。

调整展览期,是在写生过程中进行或写生活动结束后进行的讲评和调整完成作品的过程。写生过程中的讲评与修改:是指学生白天写生的作品,晚上指导老师逐一进行作业讲评,让学生集体参与,指出写生作品中较好或不足之处,学生再在写生作品的基础上,修改、调整画面的关系、色调等,使画面的表现形式统一,画面完整。

对那些在实景写生期间来不及修改的作品,在写生活动结束返校后,学生要在画室中完成,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整体记忆和主观表现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记忆、自己的速写作品、自己拍的一些照片来完成作品。在这时学生画的作品都较概括、整体、主观、大胆、熟练,作品也较成熟和完整。

水粉风景写生的习作展览,是教学活动的成果展示,是写生活动方案的重要环节。2002级美术班嘉善西塘写生活动结束后,在学校成功地举办了《水乡行—02美术班赴嘉善西塘写生作品展》。15名学生,一周的写生时间,共60幅精选作品,本次展览在学校引起了不小的震动,鼓舞了学生创作的信心。

三必须有活动总结

风景画的创作是通过表现大自然来抒发个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体裁。一幅好的风景画并不仅局限于简单地模仿对象,而是以客观自然为依据,通过自己独特的感受,创造性地再现自然美,反映出作者的理想、愿望和感情,有深刻的诗意和特有的情调。

通过本次写生活动,学生掌握了风景写生与静物、人物写生相比较而言,风景写生具有以下的一些特点:其一,光源变化大。风景画里对光的表现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自然界光的变化必然导致色彩的变化,这种光色特点可谓复杂纷繁,但仍有一些基本的规律可循。天晴时,室外景物阳光直接照射,光线集中,光色对比强,投影清楚而透明,物与物之间光色相互反射影响也相当大,调子也更明朗,甚至暗影里也有光流穿过;天阴时,景物明暗对比弱,色彩关系柔和。其二,季节、气候与地理环境不同,景物的环境色变化比室内的静物、人物复杂。如早、中、晚的自然景物色彩各有不同,四季色彩更替与阴、晴色彩变化也迥然有异,如西北戈壁滩与江南水乡色彩格调相差甚远。这样无疑给室内的色彩写生带来更大变化,也带来了不同的境界。其三,视野广阔、深远、上下、左右距离相差大。与静物画相比,风景写生空间更为增大,透视也更为明显(包括色彩透视),景物随空间推远,其明暗和色彩对比变化比较明显。

概括、洗练、强调、集中都有一个原则:从生活出发,充分体现自然的美。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又是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大自然,并在大自然中领略到的艺术感受。

江南风景篇4

关键词:滨水景观;现状分析;南京玄武湖;沿长江段景观资源;规划设计

滨水区往往是城市发展的起点,河流、湖泊、海洋往往与城市形成有着重要的关系,世界上许多大城市滨水地区的发展规律一般为:发展、繁荣、衰败、复兴,因此,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即是对滨水区自然要素“人文化”的过程。滨水地区,特别是滨临通航水道的地区,不仅是城市经济发展、建设的重要空间,也是塑造城市景观特色的重要地区。

南京是滨江城市,但是它起源于秦淮河,滨水区的建设有着悠久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以夫子庙为龙头的南京“十里秦淮”风光带改造建设颇有成效;玄武湖景区周边有紫金山及其余脉、明代城墙、神策门公园、红山以及一些现代城市景观,一起构成了南京古都风貌的总体格局,是南京城市意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南京沿江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山、水、城、林交融一体的滨江景观特色尚未得到相应的开发建设。随着省、市加快沿江发展战略的实施,滨江景观建设遇到了难得的开发建设机遇,滨江景观建设不仅应纳入沿江开发总体战略,并且应与产业发展、城镇化发展战略等同步推进,全面打造南京滨江城市形象。

一、南京市滨水景观资源现状分析:

南京位于长江中下游,长江南京段从江宁铜井镇南开始,至江宁营防乡东为止,长95km,自然岸线总长198.2km,其中南岸长98.8km,北岸长99.4km。秦淮河全长103公里;到南京武定门外分两股,一股为干流,称外秦淮河,绕城经中华门、水西门、定淮门外由三汊河注入长江;又一股称内秦淮河,由通济门东水关入城,在淮清桥又分为南北两支,南支为“十里秦淮”,经夫子庙文德桥至水西门西水关出城,与干流汇集,北支即古运渎、经内桥至张公桥出涵洞口入干流。从南京历史上首先出现的城池,如“越城”(前临秦淮河,后倚雨花台)、“冶城”(今朝天宫地区),到六朝建邺、建康都城、南唐的金陵城、明代南京城等可以看出,源于人们利用、驾驭长江的技术和能力的不足,南京历史上的城市建设一直是沿秦淮河发展。

(一)滨水景观资源

1、南京沿长江段景观资源:

长江南京段沿江两岸,有山、水、洲、矶等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顺江而下,有沿江而卧的三山矶、西控长江的狮子山、雄伟俊秀的幕府山、峭壁独兀的燕子矶、壮观秀丽的栖霞山和江中陆地江心洲、八卦洲,还有作为滨江景观背景的老山、顶山和宝华山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南京,在沿江两岸还分布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狮子山阅江楼、龙江宝船厂遗址、火车轮渡所、南京长江大桥、现代化港口、电视塔、南京长江三桥等,构成了南京长江段层次丰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滨江景观资源。

2、玄武湖周边景观资源:

玄武湖景区将山、水、城、林景观融于一体,湖周边有紫金山及其余脉覆舟山、鸡笼山、北极阁、鼓楼、明代城墙、神策门公园、红山以及一些现代城市景观,如火车站、国展中心、太阳宫、金陵御花园等。玄武湖公园一直以广袤的湖水和点缀在其间的岛屿的自然地形为主要特色。湖内以原有的三座神山为雏形,形成了今天的五洲:西北为梁洲、东北为翠洲、东南为菱洲、西南为环洲、环洲包围的樱洲。五洲均覆盖着丰富自然的植被,亭台楼阁和文物古迹错落分布。

3、秦淮河夫子庙周边景观资源:

秦淮河古称淮水,据说秦始皇时凿通方山引淮水,横贯城中,故名秦淮河。秦淮河分内河和外河,内河在南京城中,是古时十里秦淮最繁华之地。秦淮河是扬子江的一条支流,全长约110公里,是南京地区的主要河道。它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和民俗于一体。秦淮风光最著名的是盛行于明代的灯船。经过修复的秦淮河风光带,以夫子庙为中心,秦淮河为纽带,包括瞻园、夫子庙古建筑群、白鹭洲、中华门城堡,以及从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水上游船和沿河景观,可谓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河房厅和民俗民风于一体的旅游线,极富情趣和魅力。由于各级政府和旅游部门的关心,“十里秦淮”经过十年努力,如今以内秦淮河为轴线,以夫子庙为中心的具有明清风格、庙市街景合一的文化、旅游、商业、服务等多功能相结合的秦淮风光景区。以崭新的风姿出现在南京城,日益显示出她迷人的魅力。1991年5月,夫子庙和秦淮风光带被国家旅游局作为“中国旅游最好景点”推向国际旅游市场。

三、南京滨水景观资源的主要规划思想:

(一)滨水景观资源主要规划思想和方法:

(1)有机组合不同景观要素,形成由实景、背景和虚景等二至三个层次丰富的城市滨江景观。第一层次为实景,由洲地景观、田园风光、港口景观、大桥景观等组成。第二层次为背景,由城市景观、工业景观、山体景观等构成。第三层次为虚景,主要由远景山体景观如紫金山、老山等构成。

(2)重点塑造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标志性景点,成为沿江景观的重要视点,标志性景点周围,根据观景视域保护需要,设立环境控制区。主要标志性景点近景有三山矶、燕子矶、幕府山、南京长江大桥、二桥及三桥等,中景有狮子山、阅江楼、规划河西新区标志性城市建筑等。

(3)体现城市滨江特色,规划亲水,近水、远水主要观江点。主要观江点周围应设立环境控制区,提供较好的观江氛围,观江视域内所有建设,都应以不影响观江效果为原则。亲水观江点有三山矶、江心洲、八卦洲、燕子矶等;近水观江点有南京长江大桥及大桥公园、二桥及二桥公园、河西滨江绿带、幕燕滨江路等;远水观江点有电视塔、狮子山、幕府山等。

江南风景篇5

此句出自白居易的诗词《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江南风景篇6

那么浙江省5a级旅游景区有哪些呢?据悉,截止2016年8月浙江省5a级景区一共有14家,详细景区有:

1、杭州西湖风景区

2、温州雁荡山风景区

3、舟山普陀山风景区

4、杭州淳安千岛湖风景区

5、嘉兴桐乡乌镇古镇

6、嘉兴南湖旅游区

7、宁波奉化(溪口-滕头)旅游景区

8、金华东阳横店影视城景区

9、杭州西溪湿地旅游区

10、绍兴市鲁迅故里沈园景区

11、浙江衢州开化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

12、浙江南浔古镇景区

13、浙江台州市天台山景区

江南风景篇7

夜如处子安静,妙龄少女,含羞寂静。静,可以听到清风戏耍叶的沙沙声,静,可以闻到小河流水激石的石滚声,静,可以嗅到鱿鱼出水水波涟漪声,静,可以意到雨落青竹长叶寒露滚动声。江南的静,来自夜晚流水,白天蝉鸣。江南入梦,是在描绘美景,是在水墨中抒情。

夜的静,显露了中江塔景,塔风(*^__^*)嘻嘻……塔声叮叮。伴江轮笛鸣,涛涛江景,一夜入江陵。深深一个呼吸,入楼阁,轻开半窗,雨侵入了你的门,也入了你的窗。沁入心脾,豁然开朗,心情也变的舒畅。

漫步雨夜,静心观赏,夜是景,你也是景。是你让夜美了梦,还是夜色没了景。夜色添景,墨染了画舫,慢走江南水墨画廊,是惬意,是忧伤,心都会舒畅。

静夜深,难入眠。轻轻点亮光,细针挑起灯芯,微光骤然变强。明亮的闺房,照亮了纱帐。你坐在纱帐旁,几分思念,几分愁怅。轻轻的细雨,飘撒竹窗,洒满窗台,微微寒凉偷偷入闺房。

竹窗无月夜,清风送雨寒凉,江南似入梦,油灯似微芒,房中无叹息,处子入梦乡。

细柳编制幽梦,舒展心长,迷雾江南,轻盈焚香,梦里祈求,是忧伤、是惆怅,是念郎。梦里江南,你弹奏的琵琶,忧伤了几朵花瓣,飘落雨中,似一叶扁舟,它流向何方。梦里焚香,情伤,忧伤,情郎,忧怅。

梦里幻想,细雨为花,柳叶化裳,花瓣为舟,搬送嫁妆。处子一梦,地久天长。

水墨江南,梦一场。细雨飘风微凉,金帛棉被你是否盖在身上,轻柔绵绵,睡也香,梦也香。你却忘了,你在忧伤时开窗,你在入梦时要记得关窗。江南入梦,焚香,散开的窗,雨往。你在雨中江南如梦,江南的雨洒满你的窗。

江南风景篇8

关键词:瑞丽江—大盈江;德宏;风景名胜区;对策

一、瑞丽江—大盈江风景名胜区概况

1.景区范围、性质。瑞丽江—大盈江部级风景名胜区位于云南省西部,与缅甸接壤。周边有腾冲热海、保山博南古道以及缅甸北部的风景旅游资源,形成境内三个景区鼎足而立。1994年景区由国务院审定第三批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景点遍布德宏州,主要以潞西、瑞丽江流域、大盈江流域集中成片。面积为1100平方公里,其中,一、二级保护景区面积为672.31平方公里,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构成丰富,景观独特,环境质量好,容量大[1]。

风景区总体结构为“二线、三片区、一边”,即:瑞丽江、龙川江和大盈江游览线:瑞丽江,上游称龙川江,发源于高黎贡山西侧的腾冲县境内,由瑞丽流入缅甸,注入伊洛瓦底江,以交错变化的峡谷及平坝河流景观,田园牧歌式的边地风光为景观特征。大盈江游览线,以江岸迂回曲折,水流平缓的坝区河流景观,南亚热带植物景观与星落棋布的傣家村寨构成一幅山水如画的田园风光。

潞西片区、瑞丽片区、盈江片区:潞西片区含芒市景区和三仙洞景区。芒市景区以水库景观、名胜古迹、历史建筑等人文景观构成景区特色。三仙洞景区以岩溶景观、民间传说和温泉为景区特色。瑞丽片区,含畹町景区、瑞丽姐告景区和南姑河景区。畹町景区以江河、瀑布、亚热带雨林、边境口岸城市为主要特色。瑞丽姐告景区以榕树群落、佛教建筑、历史文化古迹、边境口岸城市为主体构成。南姑河景区以文物古迹、铬尖晶沙矿区河流为景观。盈江片区,含允燕景区、凯邦亚湖景区和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允燕景区以盈江允燕山公园及民族文化风情为主要特色。凯邦亚湖景区以多岛屿、多水湾的大型人工水库和植物景观构成。铜壁关自然保护区以原始森林、热带季雨林—桫椤林及珍稀动植物景观资源为主要特色。

“一边”即漫长的边境线,国境线长503.8公里,与缅甸接壤的边境口岸城镇,通道如瑞丽、畹町、弄岛、拉影、姐告等的边境贸易、宝玉石交易,热带、亚热带风光、异国情调和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为背景的民俗风情,众多的口岸城镇及通道,为边贸往来和出入境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2]。

2.景区景观资源评价。瑞丽江—大盈江风景名胜区以江河、湖泊、热带、亚热带季雨林景观、珍稀动植物景观,众多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少数民族村寨聚落景观和以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为背景的少数民族风俗风情,众多的口岸城镇,浓郁的异国风情和边疆田园风光为主体构成。景区位置重要,与周边腾冲热海、保山博南古道景区形成三足鼎力之势,辐射缅甸境内的大环线。

二、风景区调查现状

1.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2008年7月实地考察了梁河南甸宣抚司署、盈江虎跳峡电站、槟榔江电站、允燕佛塔、陇川景颇园、瑞丽独树成林、莫里景区、潞西勐巴娜西珍奇园等8个景点,发放了40份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1)风景区的性质、范围和主要景点:针对景区出现的问题,在被调查的40人中,有75%知道瑞丽江—大盈江风景名胜区是部级风景区,有25%回答是省级、州级风景区,说明大部分的人都知道该风景区的地位。对于该风景名胜区包括瑞丽片区、盈江片区、潞西片区,全部答对的仅10%,其余90%回答不全面,说明宣传力度不够。针对景区授予的时间,45%知道瑞丽江—大盈江部级风景名胜区是1994年授予的,其余55%回答错误。关于景区的面积,40%知道瑞丽江—大盈江部级风景名胜区保护区的总面积为672.31(km■),60%回答不知道。有20%知道瑞丽江—大盈江景区的重要景点及古迹有莫里瀑布、南甸宣抚司署、三仙洞,80%回答不全面。

2)国家建设部黄牌警告及其原因:43%完全知道或知道一点瑞丽江—大盈江部级风景名胜区被国家建设部黄牌警告这件事情,57%回答不知道。被国家建设部黄牌警告的原因有45%认为是修建水电站,30%认为没有标志标牌和景区出让经营权,25%认为是没有对景区作规划。

3)风景区的管理:78%认为有必要建设项目在工程建设阶段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建设造成水土流失和环境破坏;22%认为一般或没必要。33%知道瑞丽江—大盈江景区是由建设部门来管,55%认为由旅游部门来管,12%不知道,在管理权归属上大部分不知道由建设部门来管理。73%对瑞丽江—大盈江风景区未来发展前景看好,27%认为前景不容乐观。

2.访谈内容:针对景区被国家建设部黄牌警告的原因,访谈了瑞丽江—大盈江风景管理局、德宏州人大农业环境委员会、德宏州旅游局、瑞丽市城建局、瑞丽市旅游局等单位。

1)主要原因有:瑞丽莫里景区转让经营权、将管理权和门票出售等行政管理职能交由企业经营管理,景区监管信息系未建设,整个景区标志标牌没有设立,并在景区修建了大量水电站等违章建筑。

2)景区被黄牌警告,德宏州人大专门组织人员对景区调研,要求各县市制定保护方案,为地方立法《瑞丽江—大盈江保护条例》作准备,加大了景区保护力度。近期成立了管理机构瑞丽江—大盈江风景管理局,下设瑞丽莫里景区管理所,进一步完善了机构设置和配套管理。

3)由于规划编制时间太早,与现在发展不相符合,应加快各景点详细规划的修编工作,对开发建设项目进行充分论证和审批,进一步推动风景名胜区保护和管理工作。

三、风景区存在问题分析

1.景区面积过大,景点较为分散,结构松散,基础设施落后。景区大多分布于人口密集的瑞丽江、大盈江沿江流域,使得保护、开发和管理都具有较高难度,在景区界定、保护与生产、生活都存在一定的矛盾。旅游基础设施总体落后,缺乏标志标牌,解说系统等,都影响到它的发展前景。

2.规划编制滞后,管理职责不清,效能低下。由于是1999年编制的规划,应加快规划修编进度,以发挥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作用。规划是实现不可再生的风景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有机结合。景区近期才建立管理机构,由州级或县级以下政府管理,风景名胜区资源非常好,但管理机构设置不到位,建而未管,形同虚设;管理机构政企不分,以企代政或以政代企,管理职责不清,效能低下。

3.违章违规建设仍时有发生,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未落实到位。风景名胜区违背规划、不按规定程序报经批准,自行开工建设的行为仍时有发生。例如,大盈江风景名胜区当地个别部门违规建设水电站,破坏了天然形成的落水洞,影响了景区自然环境和风貌。一些地方未按规定程序报批,在风景名胜区修建道路、水电站、开山采石等毁坏资源的现象屡有发生。

4.转让风景名胜区经营权,将风景名胜区管理、规划、监督以及门票出售等行政管理职能交由企业经营管理。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风景名胜资源属国家所有”,“严禁以任何名义和方式出让或变相出让风景名胜区资源及其景区土地”,任何地区、部门都没有将“风景名胜区的经营权向社会公开整体或部分出让、转让给企业经营管理”的权利,但瑞丽莫里景区以招商引资为名,将风景名胜区景点行政管理权或门票收益权转让给企业,缺乏数字化监管系统建设,把国家风景名胜资源的生态环境性变成一般开发性,社会公益性变成企业或个人私有性,自然文化展示性变成急功近利的经营性,结果使景区人工化、商业化,导致景区的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原真性、景观美感度和生物多样性均受到严重破坏。

四、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1.科学规划,加强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温家宝总理曾经指出“搞好风景名胜区工作,前提是规划,核心是保护,关键在管理。规划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核心是保护,通过规划来实施保护措施;关键在管理,也就是规划的落实就是管理。”根据现有景区的总体规划,积极准备编制各景点的详细规划,将景区具有宝贵价值的自然资源和人文遗迹全部纳入保护监控的范围以内,避免人为的破坏。

2.加强立法,继续推进重点风景名胜区依法综合整治工作。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法制建设,依法实施管理,是做好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实践证明,国务院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对指导和规范风景名胜区保护和管理,协调风景名胜区与相关部门的业务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3.加快技术创新,强化风景名胜区数字化监管系统建设。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是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高科技手段强化风景名胜区管理,实施科学保护、科学决策的重要举措。要加快遥感信息、监测信息、规划信息和管理信息等四个数据库的建设,强化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和监管的力度。

4.积极开展创建核心景区工作,深入推进风景名胜区文明建设。风景名胜资源与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息息相关。要改变一些风景区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生态效益的倾向,强化风景区的宣传、教育和展示功能,加大景区教育基地和游人中心建设的力度,提升景区景点的历史文化和生态文明的展示功能。

参考文献

[1]瑞丽江—大盈江风景名胜区部级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划界[Z],2008:6

[2]瑞丽江—大盈江部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Z],德宏州城建局,云南方城规划设计事务所,1999:10

[3]贺友桂.缅甸旅游业发展探讨[J].东南亚纵横,2006,(6).

[4]崔继华.德宏旅游发展见证与思考[R],2008-09-23.

江南风景篇9

水是江南水乡环境的母体,亦是自然景观中的文脉。水的灵性、水的气质、水的形态巧妙,构成了江南古镇的结构线,并成为与周围环境有机贯通的特殊介质。江南地区自然环境优美,文化根基深厚,经济活动繁荣,交通条件便利。特别是江南地区拥有密布的河湖水系,为江南古镇成为江南经济、文化的重要良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水乡民居,依水而建,小桥街巷沿水延伸,江南丰厚的水源与粉墙黛瓦的民居建筑构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的水乡生活风情画面。它既是江南水乡地区特有的建筑文化语汇,更是一道完整的江南地方文化景观。

一、江南古镇水岸建筑景观的构成要素

(一)水。江南水乡因水而生,所谓“无水不成吴越,无桥不显水”,可见水是江南水城、水镇、水村、水路、水巷形成的最根本的物质条件。水是江南古镇的灵魂,纵横交错的河道是江南古镇的动脉。水的存在形成了江南独有的水网空间,传承着水乡最自然的生存状态。没有水就没有水乡文化,因此,水是构成江南水乡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最基本的元素。

(二)桥。江南水乡,河多桥多。桥作为水陆交通联系的纽带,既是主要的水陆通道,又是江南水乡独具魅力的形态要素。桥的平面布局因河道、地势、位置、功能而异,有直的、斜的,形态不拘一格,力求方便实用。桥作为生活的中心,在桥上建庙、建屋、建亭、建廊,使得桥的功能和形式千变万化。家家邻水枕河,户户近桥通舟,江南的桥不仅是古镇的一道别致的美景,更多的时候它承载了江南的历史、江南的风俗以及江南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三)街巷。江南水乡素有“流水周于舍下”“车从门前入,船从后院出”的场景描述。河岸、水景构成江南古村镇建筑景观环境的主体脉络。因水成市、因水成街,水街相依,水路与陆路交织,交通与生活合一,水巷和街巷构成了江南水乡城镇整体空间系统的骨架。街巷与水巷的主要交汇点是各式桥梁,水陆交通的节点多为休闲广场式的重要集聚场所。可见,街巷是江南水乡建筑景观的重要构成要素,是人们文化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

江南风景篇10

关键词:江南诗性文化佛寺景观天台山国清寺

中图分类号:K928.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3-0093-03

一江南诗性文化的概念与特质

在我们的印象中,提起江南,眼前就会浮现出清澈蜿蜒的溪水缓缓流淌、男耕女织悠然生活的富饶景象;而说到诗性,人们自然而然想到了飘逸潇洒之感,仿佛诗性天生带有空灵的特质。何为江南诗性文化?刘士林先生在《中国诗性文化》中提到江南诗性文化即是一种审美型的诗性文化,是指江南文化中发达的审美要素和江南人自由、优美、精致、浪漫的审美方式。江南生活的诗性境界贴合自然,却又能超脱一切。用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的言语来说,江南人对于自己的生活既能入乎其中,又能出乎其外:既能享受之、体验之,又能欣赏之、静观之。

江南诗性文化的独特之处源于“诗眼”,这是一种最大限度地超越了儒家实用理性、代表着生命最高理想的自由精神。正是源于对心灵与精神的自由问题的思考,使得江南诗性文化升华至对于生命最终“向何处去”,或者说心灵与精神的自由问题的思考。从这―方面显示出江南诗性文化的灵动与超脱,这种从“诗性”到“审美”,从“生命”到“宇宙”的转向,正是江南诗性文化的特质。

本文试从天台山国清寺中的佛教景观中折射江南诗性文化其雅致、自由、灵动、超脱的特质。

二江南诗性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2.1江南古典园林

江南诗性文化在江南古典园林,江南民居等景观设计中多有彰显。在江南古典园林随意可见的景观小品中,一溪、一石、一廊,在青石白墙之间,树木林立其中,尽显绿意灵动。虽是小小一方天地.但江南古典园林却创造出丰富的景观感受,其设计手法多采用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旨在让人们感受到充盈在有限空间内小巧精致却富有诗情画意的江南意味。看似最简单随意的搭配,却是经过巧心设计,而如此精心的设计却让人感到肆意、自在和舒适,更有一种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脱俗之感。江南古典园林蕴含着江南诗性文化雅致、自由、灵动、超脱的特质。

2.2江南民居

江南民居的布局中,常常有超越权力至上的元素的存在。缓缓流淌的溪水旁,曲折的小径挨着一间间民居,依水而建的民居并不是形成规整的标准规格,而是自由地随水而动,仿佛江南民居与灵动和超脱之感交织融合在一起。

无论是江南古典园林亦或是江南民居,都蕴含着江南特有的韵味,仿佛江南的―草一木,都带着江南诗性文化雅致、自由、灵动、超脱都特质。

三江南诗性文化在佛寺景观中的体现

3.1国清寺概况

国清寺乃是佛教天台宗的根本道场,历史悠久而文化底蕴深厚。据记载,国清寺是由智者大师亲自选定寺址(五峰怀抱,双溪回澜),标p寺基,拟定殿堂式样,确立伽蓝规模,设计寺院整体规划图,遗书与晋王杨广;作为菩萨戒弟子,杨广――答应了大师的请求,并派遣司马王弘,入天台山,遵照遗旨,创建伽蓝。寺院于智者大师圆寂(隋开皇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后第二年,即开皇十八年(598)初春三月开始修建,历时三年半,于仁寿元年(601)十月前竣工落成,最初名为“天台寺”,当时杨广已被册封为皇太子。大业元年(605)九月,登基后的隋炀帝杨广'便根据“寺若成,国即清”的宿缘灵瑞,御赐易名为“国清寺”。由此可见,国清寺乃是千年古刹,地位重要,千年来,为世人所吟咏赞叹。

3.2江南诗性文化对国清寺景观形成的背景

天台山国清寺极具江南诗性文化源于其特殊地理位置和特有的文化环境。国清寺位于天台山,天台山又是“浙东唐诗之路”的一个重要驿站。何为“浙东唐诗之路”呢?这是指从古越绍兴出发,到达镜湖,再向南经过曹娥江,沿着江水前进,就到了浙东明溪剡溪,沿着溪水向上走,经过新昌的沃洲、天姥,最后到达天台山。这一路山清水秀的绮丽的风景,引发了无数过往游人的感慨激昂,从而勾勒出一路明晰的路线。

据统计,收录在《全唐诗》内的2200多位诗人中,有400多人曾游历“浙东唐诗之路”。大诗人李白、杜甫也都曾经乘舟溯剡溪而上,饱览了“山色四时碧,溪光十里清”的美景,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壮游》等千古绝唱。

正是这样一条诗人纷至沓来、充满诗情画意又飘逸着翰墨清香的“浙东唐诗之路”。天台山国清寺千年以来深受江南诗性文化的感染,其佛寺景观中的一草一木都蕴含着江南诗性文化的特质,雅致、自由、灵动和超脱。

3.3江南诗性文化对国清寺景观形成的原因

国清寺极具江南诗性文化还源于不计其数的文人墨客往来于天台山之际留下自己对于国清寺的吟咏歌叹。

唐代诗人刘昭禹在《冬日暮国清寺留题》写到:“天台山下寺,冬暮景如屏。树密风长在,年深像有灵。高钟疑到月,远烧欲连星。因共真僧话,心中万虑宁。”诗中提及诗人正是由于在国清寺与僧人一同交谈,致使心中万般焦虑一扫而空,平心静气,挣脱烦扰,感受忘我的境界。

唐代诗人皮日休在《国清寺》一诗中写到“十里松门国清路,饭陨石上菩提树。怪来烟雨落晴天,原是海风吹瀑布。”简单的词句里,蕴含着空灵和平静。

唐代诗人陆龟蒙在《将国清寺》写到:“松间石上定僧寒,夜半犹溪水声急。”夜半还听到湍急到水流声,连在松林里石头上打坐的僧人也觉得寒冷。正因为国清寺深处深山之中,夜半清静,丝丝声音都清晰明了。

赵朴初先生在1964年《国清寺》一诗中写到:“台宗派耀东方,更有名山作道场。”在1974年他在一诗中提到:“遥知法会灵山在,重礼天台七卷经。”

有如此多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的吟咏赞叹,国清寺更是广为人传,也让人们更加直观地体会到了国清寺蕴含的江南诗性文化的特质。在国清寺内所见所闻,一石一溪水,从简单的自然风光到精心的景观设置中均让人们感受到了江南诗性文化的雅致、自由、空灵、超脱之感。

四国清寺景观解析

4.1意境营造

4.1.1营造方式

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以其天台宗的美学为设计思想,同时也具有江南传统建筑与传统江南园林的风格,自隋朝以来,经历了历史长河中朝代的繁荣兴衰。正是时间与空间的变化,国清寺越发彰显其空灵随性,同时佛寺景观中又蕴含着江南诗性文化,雅致精巧的设计布局兼具灵动超脱的精神理念。

国清寺不同于传统佛寺的建筑布局,其并非中轴线对称,而是中轴线、西轴线、东一轴线及东二轴线。这种不对称的平面布局在佛寺中并不常见。虽不是中轴线对称,不若传统佛寺的气派和宏伟,但国清寺却给人营造了一种严肃中带有随性自由,既不失佛寺的庄重感、肃穆感,同时也有着江南诗性文化的自由超脱。

同样,国清寺有传统江南园林的营造方式但又有其特别之处。国清寺在山门之处设立照壁,一是阻挡视线,形成隔断;二是造境,使两个空间在转换之中有豁然开朗之感;但不同于一般佛寺的坐北朝南,国清寺独独向东开山门(图1),游人走过风干桥,出现眼前的不是一个开阔的广场,而是砖石照壁与葱郁树木自然交织生长的一片繁茂景象,阳光微微照耀,有斑斑影迹。这样的营造方式,正贴合了江南诗性文化的自由灵动,游人忽感―种超脱于凡尘俗事的空灵飘渺之感(图2)。

4.1.2景观意境

国清寺在后代增设中,江南诗性文化不断融入其中。国清寺景观的意境营造具有传统江南园林的风格,寄情于景便是最常见的手法之一,这样的手法也应用于景观意境之中。

国清寺以天台宗美学的设计思想,分别以“三谛圆融”思想、“一念三千”与“净土思想”来表达景观意境,与此同时,江南诗性文化也与之相互交融。

“三谛圆融”思想讲究空、假、中三谛即真谛、俗谛、中谛三者之间圆融无碍的本局圆融,并非由次第、纵横关系。以此思维来营造景观意境,即是实景、障景、虚景三者相互映衬转换。在景观空间上追求虚实相生的意境,“实以形见,虚以思近”。在佛寺景观中的虚景有月影、花影、树影、云影、风声、雨声、水声、鸟声等等。

在国清寺鱼乐园的放生池旁,自由生长的植物倒影与艳丽多彩的花朵倒影交融一起,若影若现;亭子旁一侧有几株红枫、檫木、竹子等,伴着清风拂动,枝叶随意摆动,发出微微声响;同时在放生池的红枫倒影随波飘动,自有一番空灵之感;偶遇雨天,滴滴答答的雨滴落在植物叶片上,打湿了地面,境界超然,韵味悠长;这些与鱼乐园内实体的植物景观形成了虚实结合的深远意境。

一念三千是天台佛学的最高成就,也是国清寺特别之处,国清寺的景观意境强调以主体为主导,同时与客体融为一体,突出主景的孤植造景方式。

在景观意境中可将宗教的净土思想理解为一切植物都将化为尘土,即在国清寺内的植物各个部位都可用来造景,既可感受植物的废弃物如树口十、树干、花瓣等“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实用功能,又能让人体会到特殊的景观,如满地树叶的灰色景观效果,满地花瓣,树上与地上景观连为一体等。

这些思想理念同江南诗性文化有着相同之处,正是有着虚实相间的景观营造方式,才能有雅致灵动的景观感受,此外,满地落叶终化尘土的思想,又与江南诗性文化中高于一切的超脱之意不谋而合。

4.2植物造景

4.2.1植物种类选择

国清寺位于天台山之上,佛寺内植物种类繁多,且多有天台山本土植物,人们常常说的便是隋梅、唐樟、宋柏和宋藤;其他乡土树种包括青冈、苦槠、柑橘树等;与宗教文化有关的植物种类包括柏木、银杏、栀子花、荷花、竹子、桂花、睡莲、芭蕉等。国清寺内景观植物种类的不同选择,都体现了江南诗性文化的特质。当游人一进入佛寺后,印入眼帘的便是交织生长、郁郁葱葱的竹林笼罩下的青石夹道,前方的庙宇被绿色竹枝半遮半掩,显得尤为庄重和磅礴。走近庙宇,高大挺拔的银杏树巍峨耸立,彰显了佛寺的年代久远以及宗教思想的博大精深。此处景观中,既有随意交织生长的竹子兼有挺拔的银杏树,两者看似无意的搭配中,蕴含了江南诗性文化的雅致、自由、灵动和超脱。

4.2.2植物配置形式

国清寺植物的配置形式多样,从对植、群植、孤植等方式中体会江南诗性文化的特质。在进入大雄宝殿前,经过几级石阶,两旁是群落灌木荚迷和黄杨,通过群植的方式,加强了石阶两旁景观植物的层次感,使得景观空间层次丰富,即使是小小的石阶之上,都是一幅雅致的景观画面。拾级而上,两棵古朴挺拔的柏树以对植的配置形式出现在眼前,四周是对称的植物配置形式,突出佛寺的庄严静谧;阳光照耀,在地面上折射出植物的层层阴影,更加衬托出了古寺的祥和与超脱之感。转而进入以孤植而最为有名的隋梅观赏区,国清寺的隋梅通过孤植的方式越发体现出古寺的沧桑与时代变革,与此同时,也凸显了古树郁郁,繁茂自由生长之态,江南诗性文化的灵动、自由与超脱也得以体会。

4.3景观小品

天台山国清寺四面环山而依山建造,佛寺内景观植物与路面铺装相互映衬;利用路面铺装的纹理效果,以搭配各类植物,来凸显蕴含江南诗性文化的佛寺景观其祥瑞平和、自由超脱之感。

国清寺内路面铺装有着江南传统园林的铺装艺术,考虑到天台山地理环境和地势条件,佛寺又有着特殊的建筑风格和空间类型,不能与江南传统园林一样将佛寺路面铺装设计的过度繁复和细致入微。因而国清寺对于铺装纹理的设计,形成一种雅致却不繁复,灵动又庄重的佛寺景观。

国清寺内路面铺装以青石为主,辅以鹅卵石、灌木草坪等等,大块青石铺装主要在寺庙开场地区,形成寺庙朴实大方的庄重之感兼有江南诗性文化随性自在的超脱之感;而鹅卵石、灌木草坪等铺装则主要运用在景观植物附近,与自然环境相互交融,表现出景观植物自由生长的自由灵动之感。

弥勒殿前的路面铺装的正中间为大块青石叠加,两侧为鹅卵石铺装,小块鹅卵石有规律地依次排序;鹅卵石铺装旁又是青石叠加,但此次青石是中间大块青石的一半,最里面则是泥石混合,间隙着还有一些小灌木;拾级而上,同样以大片青石为主,中轴线依旧是青石叠加,次之辅以鹅卵石,此番鹅卵石排布较之台阶下的道路又有不同(图3),其中间有一列完整细小的直线状排列的鹅卵石,其他鹅卵石依次绕此轴形成圆圈状,在鹅卵石旁为大片青石叠加,靠近建筑部分以鹅卵石与些许灌木组合而成铺装,贴合建筑部分大块鹅卵石与泥石混合,并低于水平线l-2cm。(图4)大块青石叠加可以彰显佛寺气势宏伟而朴实简单,圆润的鹅卵石铺装夹杂其中,有了动感,仿佛平淡素色中添加了一抹红,从中感受到了江南诗性文化的灵动和自由;灌木与泥石的存在,表现出了自然生物的有机结合,彰显国清寺其江南诗性文化中的自然超脱。

国清寺内的铺装或规则、或随意、或简单、或细致、或光滑、或粗糙,但正是种种不同的组合,才体会了国清寺庄严静谧却不失自然随性之感。

国清寺历史悠久又极负盛名,即便如此有名,却依然拥有其最初的平淡质朴,带着青苔的屋檐、有些破损的墙角、偶有脱略的墙体颜料,都是国清寺别具一格的魅力所在,透过窗门看远处繁茂的景物,一片欣欣向荣,这就体现了江南诗性文化中雅致自由、灵动超脱的审美感受。五总结与展望